📖 ZKIZ Archives


十年10倍牛股 我愛276

http://xueqiu.com/4027673592/27188326
十年10倍牛股
(2014-01-18 17:03:10)

  文/本刊證券研究中心

  大熊市已歷時數年,但截至2013年底,「10年10倍牛股」竟然多達38只!它們絕大多數都是行業的龍頭公司。其中,醫藥生物行業就誕生了13只大牛股。未來10年的牛股應出自能代表經濟發展方向

、符合經濟增長規律、低股價、低估值、股本適中、主營穩健的個股中。

  2012年初我們曾經做過一個專題——《讓你賺得盆滿缽滿的十年牛股》。就在2011年,10年股市歸零,2001年6月14日,上證綜指創出歷史新高——2245點,2011年12月13日,上證綜指再見2245點。

就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貴州茅台、張裕A、瀘州老窖、中聯重科、雙匯發展、格力電器、包鋼稀土、恆瑞醫藥、云南白藥和山西汾酒等10只個股在10年間漲幅超過了10倍,讓人不得不相信A股市場存

在長期投資價值。

  如今,兩年過去了,上證綜指2013年12月31日收在了2115點,較2011年12月31日的收盤點位2199點又低了84點。也就是在這樣的大熊市中,「10年10倍牛股」竟然擴容到了38只!

  到底哪些牛股在逆勢飛揚?

  38隻牛股「10年10倍」

  為了完整地反映最近10年個股的表現情況,我們選取了2004年1月1日以前上市的公司作為統計樣本,對股價進行了復權處理。股價漲跌幅統計區間設定為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10年交易

時間。

  根據Wind數據統計,在2004年1月1日之前上市的1199只A股中,有1112只個股股價在10年中實現了上漲,佔比92.74%,下跌的則只有區區7.26%。其中,恆瑞醫藥成為漲幅冠軍,10年間上漲了近31倍

,云南白藥與格力電器則成為漲幅亞軍和季軍。

  與兩年前的「10年10倍牛股」名單比較,張裕A、中聯重科和山西汾酒落榜,另外7只個股仍名列其中。

  在38只「10年10倍牛股」的名單中,2003年上市的山東黃金、三一重工、國電南瑞和置信電氣在2011年12月31日前股價的漲幅已經超過10倍(分別為27倍、23倍、22倍、11倍),但因不在統計區間

裡,所以現在才露崢嶸。

  醫藥生物牛股多

  按照申萬一級行業劃分,38只「10年10倍牛股」分佈在醫藥生物、食品飲料、電子、電氣設備、公用事業、化工、有色金屬等16個行業。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醫藥生物行業誕生了13只「10年10倍牛股」,佔了三分之一。恆瑞醫藥、云南白藥、長春高新、天士力漲幅都超過了20倍。

  另一個「10年10倍牛股」爆發地是同為消費類的食品飲料行業。不過,這次不再是酒類股獨領風騷,而是子行業龍頭齊亮相,既有白酒類的貴州茅台和瀘州老窖,也有天然飲料的承德露露、乳業的

伊利股份、肉類的雙匯發展。

  可以說,以上兩個行業都是穿越經濟週期的行業,在中國經濟進入結構調整、A股走勢低迷的背景下,這兩個行業無疑更受到青睞。

  據Wind數據統計,從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10年裡,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醫藥生物和食品飲料的漲幅分別為4.2倍和3.9倍,領先於其他行業,而且走勢強勁,沒有如黑色金屬、採掘等

強週期行業那樣的大起大落。所以,在這兩個行業裡誕生如此多的牛股也是必然的。

  行業龍頭執牛耳

  每一個經濟熱點或相應政策的出台都可能推動一個行業走出強勢上漲的行情,該行業的龍頭股自然會受到資金的追捧,從而催生大牛股。38只「10年10倍牛股」絕大多數可以稱得上是行業中的龍頭



  這些龍頭公司往往主業單一,並長期專注於自己的主業,在市場競爭中具有優勢地位。

  比如,前兩年稀土價格快速上漲,令稀土行業進入了黃金年代。作為我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稀土生產、科研、貿易基地,包鋼稀土股價漲幅一度超過49倍。隨著稀土價格的回落,該股股價也遭到腰斬

,漲幅縮水,但仍有22倍。

  再比如宇通客車。雖然交運設備行業10年整體漲幅只有108%,但宇通客車股價卻是穩步攀升,絲毫不受行業景氣下降的影響,在2013年創下上市以來的新高(指復權價,以下同)。這是因為該公司

立足於客車行業,成長為大中客車行業龍頭,同時積極進行技術創新,並向新能源客車領域拓展,執行業之牛耳。

  重組股也領風騷

  在A股市場中,通過資產重組實現「烏雞變鳳凰」的事情不斷上演,令併購重組題材一直受到追捧,相關股票價格常常一飛衝天。雖然大多數重組股只能風光一時,但也不乏「10年10倍牛股」。

  在38只「10年10倍牛股」中,這樣的重組股有鵬博士、三安光電、德賽電池、華映科技、華夏幸福、桑德環境、錦龍股份、中國船舶、國藥一致等9只,超過兩成。從這些公司的經營情況看,絕大多

數轉入了有發展前景的朝陽行業,並且取得了良好業績,從而獲得投資者青睞。

  比如,鵬博士前身是從事特鋼冶煉的成都工益,主營業務轉型後主要從事電信增值服務、安防監控、網絡傳媒。2007~2008年重組前後,股價曾大幅起落。2013年,隨著市場追捧互聯網和傳媒概念

,該股又被炒上,創出新高。

  三安光電,前身是ST天頤,重組後成為目前國內成立最早、規模最大、品質最好的全色系超高亮度發光二極管外延及芯片產業化生產基地。在國家大力推行節能環保的背景下,公司股價大幅攀升,

新年裡又創下新高。

  股價基石是業績

  不管是行業龍頭,還是重組股,這38只「10年10倍牛股」中的大多數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經營穩健,業績持續增長。這為其股價上漲提供了堅實基礎。

  根據Wind數據統計,從2004~2012年這9年間,除中國船舶外,37只股票的淨利潤復合年增長率在12%以上,瀘州老窖、華夏幸福分別達到68%和63%,山東黃金和包鋼稀土也有57%和51%。

  38只股票中,在9年間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逐年增長的有瀘州老窖、山東黃金、國藥一致、康美藥業、貴州茅台、格力電器、桑德環境、云南白藥、宇通客車、恆瑞醫藥、雙匯發展、承德露露、

新華醫療、康緣藥業等14只。

  股本擴張做大做強

  雖然股本擴張會攤薄每股收益,但如果公司有持續增長的業績作後盾,那麼就可以通過股本擴張提高再融資功能,改變企業基本面,把企業做大做強,股價也會隨著反覆除權、填權而不斷走高。可

以說,敢於不斷進行股本擴張的企業,一般都是對業績持續增長抱有信心、具有把企業做大做強的強烈慾望的企業。

  38只「10年10倍牛股」中,上市以來,股本擴張在5倍以上的有25只,10倍以上的有13只。這些企業在業績增長的支持下,通過股本擴張,從小股本、小市值的小盤股成長為大股本、大市值的「巨無

霸」。

  比如,以股本擴張近40倍、排名第一的伊利股份,1996年上市以來,通過送轉股、配股、增發等手段,使總股本由5016萬股飆升到20.43億股,總市值上漲16倍,股價漲了近12倍,堪稱乳業股領頭羊



  尋找未來的大牛股

  雖然「10年10倍牛股」數量較兩年前大增,但在1199家被統計公司中,只有區區38只,比率僅為3.17%,可謂鳳毛麟角。即使曾經擁有,也恐怕早已落袋為安,少有人能不離不棄10年。所以,投資者

不必為沒抓住「10年10倍牛股」而耿耿於懷,但也不妨按圖索驥,去尋找下一個「10年10倍牛股」。

  如果在10年前讓你挑選未來的「10年10倍牛股」,你選中的恐怕就是當年的熱門股——揚子石化、山東鋁業、韶鋼松山、上海汽車、齊魯石化、江西銅業、長安汽車、通寶能源、中海發展等,這些

都是2003年的大牛股。10年過去了,這些股票早已風光不再。所以,未來10年的牛股不應在當前最熱門的行業和股票中選,而是要尋找那些目前可能默默無聞,但能代表經濟發展方向、符合經濟增長規

律的行業和個股。

  在2003年底,38只「10年10倍牛股」並沒什麼牛相。股價最貴的貴州茅台、康美藥業不過25元,最便宜的華映科技只有3元,瀘州老窖、長春高新、人福醫藥、承德露露等都只有四五元錢;而在上證

A股平均市盈率為37倍左右的情況下,市盈率在37倍以下的牛股有22只,貴州茅台的市盈率只有13倍,格力電器、宇通客車只有14倍。所以,如今的低股價、低估值,再加上股本適中、主營穩健,這樣的

股票中說不定就潛伏著未來的「10年10倍牛股」。

  「10年10倍牛股」一覽表
股票代碼     股票簡稱     股價上漲倍數(2004/01/01~2013/12/31)     淨利潤復合年增長率(%)(2004~2012年)     上市至今股本擴張倍數     所屬申萬行業(一級)     首發上市

日期
600276     恆瑞醫藥     30.63     31.05     9.24     醫藥生物     2000-10-18
538     云南白藥     28.75     33.98     7.68     醫藥生物     1993-12-15
651     格力電器     28.51     40.89     39.1     家用電器     1996-11-18
600703     三安光電     27.35     43     17.06     電子     1996-5-28
661     長春高新     26.42     18.96     0.91     醫藥生物     1996-12-18
600111     包鋼稀土     22.46     50.61     8.3     有色金屬     1997-9-24
600315     上海家化     22.3     25.24     1.49     化工     2001-3-15
600535     天士力     21.58     20.73     4.44     醫藥生物     2002-8-23
600519     貴州茅台     21.09     41.46     3.15     食品飲料     2001-8-27
600406     國電南瑞     20.97     38.46     21.28     電氣設備     2003-10-16
600252     中恆集團     19.01     43.37     7.62     醫藥生物     2000-11-30
600340     華夏幸福     16.63     63.28     12.23     房地產     2003-12-30
49     德賽電池     16.32     22.74     1.52     電子     1995-3-20
600570     恆生電子     15.6     20.86     8.09     計算機     2003-12-16
848     承德露露     15.21     25.79     2.48     食品飲料     1997-11-13
895     雙匯發展     14.97     30.45     11.72     食品飲料     1998-12-10
600066     宇通客車     14.8     31.9     16.45     汽車     1997-5-8
600587     新華醫療     14.57     23.71     2.24     醫藥生物     2002-9-27
826     桑德環境     13.77     35.96     3.63     公用事業     1998-2-25
600518     康美藥業     13.72     44.89     30.06     醫藥生物     2001-3-19
536     華映科技     13.54     31.27     5.37     電子     1993-11-26
600517     置信電氣     13.33     31.12     7.66     電氣設備     2003-10-10
600436     片仔癀     12.61     21.48     0.15     醫藥生物     2003-6-16
623     吉林敖東     12.26     23.17     11.49     非銀金融     1996-10-28
600150     中國船舶     12.17     -4.43     5.28     國防軍工     1998-5-20
998     隆平高科     11.64     25.55     3.74     農林牧漁     2000-12-11
600887     伊利股份     11.59     27.01     39.73     食品飲料     1996-3-12
568     瀘州老窖     11.56     67.74     15.14     食品飲料     1994-5-9
600804     鵬博士     11.41     45.99     16.03     傳媒     1994-1-3
600079     人福醫藥     11.17     33.24     8.2     醫藥生物     1997-6-6
600309     萬華化學     10.94     29.32     17.02     化工     2001-1-5
600511     國藥股份     10.8     29.52     2.6     醫藥生物     2002-11-27
600557     康緣藥業     10.61     23.17     3.53     醫藥生物     2002-9-18
423     東阿阿膠     10.57     30.19     9.48     醫藥生物     1996-7-29
600031     三一重工     10.48     37.45     30.74     機械設備     2003-7-3
28     國藥一致     10.47     46.62     1.74     醫藥生物     1993-8-9
600547     山東黃金     10.41     56.99     7.89     有色金屬     2003-8-28
712     錦龍股份     10.01     12.49     5.71     公用事業     1997-4-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582

哪些行業容易出牛股 聽風-春華秋實

http://xueqiu.com/2859479813/28024623
自上而下的投資者,認為最重要的是找對行業,在快速發展的行業中容易找到大牛股。而自下而上的投資者認為,首先是企業分析,其次才是該企業所在的行業進行分析。

二種方法,二種策略,聽上去都很有道理,但實際操作起來,都沒有那麼容易。

還是說說自上而下選股吧。選擇哪個行業最好呢?

製造業能出大牛股,如曾經的三一重工,還有現在的格力電器等;

信息行業能出大牛股,如科大訊飛、騰訊等;

消費品行業也能大牛股,曾經的茅台、伊利等;

醫藥行業更能出大牛股,如恆瑞醫藥、云南白藥等… …

其實目前市場上表現非常差的銀行、地產也曾出過很多的大牛股,如深發展當初要有多牛有多牛,萬科也造就了許多神話。

即使如鋼鐵股,也曾牛氣衝天過。

所以自上而下選股,先選行業,這個活真的不好幹,個人認為有點盲人摸象的感覺。這種策略更多的是適用於做主題投資的人,或者說喜歡猜測市場熱點的投資者。雖然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更多的人會倒在通往羅馬的路上,所以至少個人認為這個方法並不適合自己。

所以出這樣一個題,有標題黨之嫌。實在抱歉,在我這裡真的沒有答案。當然如果大家有更好的答案,歡迎提供,不勝感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11

如何尋找「有節操」的TMT牛股 證券市場紅週刊

http://xueqiu.com/2994748381/28362028
■本刊記者 袁園

3月17日,網宿科技在一季報再超預期的刺激下漲停。而就在兩週前,「獨立財經分析師」范小明因該股的跌停而遭到冷嘲熱諷……

就在記者採訪「獨立財經分析師」范小明的當天,他剛辦理完畢了離職手續,從此卸下了4年多研發工程師的工作,同時卸下的還有「獨立」二字。由於他具有計算機和互聯網產業背景,再加上一系列互聯網行業報告在投資圈內引起廣泛關注,2014年伊始即被國內某知名券商收入麾下,正式成為一名互聯網行業分析師。「以後我主要研究美股市場互聯網企業,對於A股市場來說,我仍是『獨立』的」,范小明笑談。

他與券商的這一段緣分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隻股票,2013年以404%的漲幅霸居A股榜首的網宿科技(300017)是范小明傑出代表作之一,在半年多時間連發十篇研究報告,每逢市場動搖、人心不定之時,他就以數據和嚴謹的邏輯分析堅定表達自己的觀點,網宿科技在分歧中走牛,最大區間漲幅接近10倍。范小明坦言這段經歷自己收穫良多。

從草根研究者到知名券商分析師的轉變,作為本週《紅週刊》、雪球網與手機騰訊網合作的投資人物專訪欄目嘉賓的范小明開啟了一段新的征途,而資本市場上,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能否引領A股走出泥沼,很多人還在猶豫躑躅。

從網宿科技看創業板的選股思路

分歧出「牛股」


《紅週刊》:我們還是先談談您的「愛股」網宿科技吧。

范小明:我當時注意到這只股票,主要是因為對這個行業比較瞭解。在2013年中報公佈兩個月之前我開始寫第一篇報告,之後一系列文章解讀了公司產品到底是干什麼用的、客戶有哪些、市場的擔心因素、CDN行業(即內容分發網絡,其基本思路是儘可能避開互聯網上有可能影響數據傳輸速度和穩定性的瓶頸和環節,使內容傳輸得更快、更穩定)發展趨勢、雙寡頭之間的競爭格局、國際同行間的市值比較等等。

《紅週刊》:2013年上半年A股創業板最火的股票並不是網宿科技,市場的焦點在電子、傳媒、安防等領域,您是怎麼切入CDN方向的?

范小明:首先,這跟我的工作有很大關係;其次,我對A股市場上遊戲公司的巨大漲幅不是很理解,不太看好手機遊戲的發展持續性,我個人也判斷電子行業的股票也將到達一個相對高點。此時,我就比較傾向於尋找一個未來幾年行業空間大、業績增速較快的公司,儘管它當時是冷門股,不被很多機構投資者所認同,但對我來講網宿科技確定性非常大。近幾年隨著互聯網流量的劇增,不同的應用也加速推陳出新,這些都使後台架構在負載中野蠻成長,其對CDN的服務需求爆發也就不奇怪了。

《紅週刊》:請總結一下2013年整年電子、科技、傳媒故事的發展邏輯。

范小明:2013年上半年基於行業來推動股價的邏輯並不是特別鮮明,是群雄並起的一個格局,但是一些大牛股還是有跡可循的,比如說歐菲光,上半年加速上漲了近2倍,它的邏輯就是中低端智能手機的放量,推動業績上漲。當智能手機普及到一定程度,下一步就是應用和服務。下半年以手機遊戲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股票大放異彩,但是移動互聯整個產業不能以手機遊戲這樣不能持續增長的行業來代表,以網宿科技為代表的網絡加速互聯網服務商啟動。整年市場邏輯還是很鮮明的。在創業板被亂炒的時候,網宿科技是靠真實的業績在支撐,它沒有併購也沒有講故事,就是靠業績驅動而漲起來的,這也是我看好它的重要原因,它和創業板某些股票的節操不同。

《紅週刊》:網宿科技的巨大漲幅也並非一帆風順,而是伴隨著跌停和質疑聲,點評到現在,您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范小明:投資不是一件需要別人認同的工作。我們在股市中研究和投資,發掘別人沒有注意的機會才能賺大錢,如果你的觀點被別人認同,說明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分歧,沒有分歧也就沒有股價的大幅波動,當你和主流觀點相悖的時候,才有可能獲得超出市場平均的收益率。

從實業的角度來講,任何一家大公司都是由小公司發展起來的,主流市場不會留意到的小角落裡充滿了質疑和分歧,可能是一個大寶藏,這是我經歷網宿科技之後最大的感受。通常只有在股價大幅上漲後市場才無話可說。

《紅週刊》:公司近期短線出現了回調怎麼看?

范小明:下跌後的網宿科技按2014年動態業績衡量市盈率在42倍左右,不管是和自身業績增速來比,還是跟創業板內互聯網公司相比,這個估值都是偏低的。在2月25日公司股價跌停之後,我還諮詢過不少業內以及公司內部人士,都表示公司基本面無任何變化,不管是行業前景還是公司預期中的一季報、中報,都沒有問題,那能解釋的原因就是資金博弈,前期漲幅過大,大家想落袋為安了。

《紅週刊》:公司2014年怎麼樣?

范小明:2013年電子商務企業的促銷活動帶來的流量峰值實現了70%以上同比增長,因此在不考慮移動互聯網加速產品增量營收的情況下,只考察針對互聯網企業加速的APPA產品、針對中國移動固網結算CATM的存量產品,我個人繼續看好公司2014年發展趨勢。

從公司發展的角度來講,我覺得現在剛剛到了發展最快的時候,因為從2013年三季報以及四季報來看,公司的毛利率剛剛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假如面向中國移動內部的CATM產品毛利率還有空間,營收佔比越來越高,也可以看到公司剛剛到達一個發展最快的階段。

質疑出真知

《紅週刊》:市值比對方面,有人質疑:之前用網宿科技和藍汛做對比,認為藍汛低估了,之後又用藍汛比對網宿科技,這不是左腳踩右腳麼?

范小明:嚴格來說股票的走勢不能只用科學來解釋,短期表現很多是由市場情緒來決定。當然,長期來看,不能將兩個同行業的公司互相比對去衡量,但是在短期之內,市場會糾正「同一行業內同類產品公司的市值相差懸殊」這一表面偏差,所以短期用兩者來比對沒有不合理的地方,長期需要衡量行業空間以及公司的盈利能力,最終還是要看業績。

《紅週刊》:拿不同市場的公司做對比是否合理?

范小明:嚴格地說,從長期的角度來講,其實不應該存在不同市場估值水平差異很大的現象,但是實際情況因為資金流動的限制、制度、預期不同等原因,全球各個市場同一類行業、同一類公司的估值存在很大差異。比如在美股市場的遊戲股完美世界市盈率不到十倍,騰訊在港股也不高,但是A股的遊戲公司市盈率低於70倍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這是客觀事實。這也是很多投資互聯網的人選擇美股市場的原因,去年我主要精力在A股,今年將著重點放在美股上。

《紅週刊》:市場原來的老大是藍汛,但你認為長期來看網宿科技的競爭力比藍汛更強一些,為什麼呢?

范小明:以前藍汛是從銷售這個角度來切入市場的,在產品研發和客戶服務方面力度不夠,很多客戶都流向了網宿科技。網宿科技現在以互聯網客戶為主,流量大,資金狀況好,而藍汛這一方面就略遜一籌。

《紅週刊》:由於網宿科技之前累計漲幅較大,對於公司中期未來的空間,如果一些假設的前提哪怕有一點不達預期的話,風險收益比是否就不合適了?

范小明:你說得對,中期目標位是建立在很多前提之下的,如果公司產品推廣不順利或者業績不達預期,甚至創業板大環境不好,中期目標價都有可能達不到,這點我並不否認。及時跟蹤公司動態,一方面可以帶來持股信心,一方面也可以感知風險。

投資通常講「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所以大家對網宿科技目前是否是「好價格」有分歧。

《紅週刊》:其實很多長期投資者不做高科技行業的原因之一就是科技行業變化太快了,且長期來看很容易遭遇雙殺,從優秀回歸到平凡也會付出代價。

范小明:這類投資者可能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股並不是太瞭解,這些公司和行業並不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內,所以不投資對個體來講是明智的,這點我很贊同。但是不同的人對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程度的瞭解,每個人的能力圈不一樣,所以不能推而廣之。如果我對互聯網比較熟悉,瞭解一些產業發展的大規律,那麼為什麼不在景氣拐點開始關注?很多人恪守不投資高科技股票的防守理念,不如去提高自己分辨現實的進攻能力。

《紅週刊》:總結一下您評估、選擇互聯網企業的關鍵點吧。

范小明:第一行業空間大;第二選公司,一家企業是否具備互聯網基因是其成敗的關鍵。互聯網基因可從產品戰略、開發策略、盈利模式、企業文化等視角去評估,從上市公司、公司競爭對手等渠道跟蹤產品和客戶的具體情況。■


2014年TMT行業看好路徑分析

看好兩類企業


《紅週刊》:硬件也表現了,軟件服務商也被挖掘了,2014年TMT行業的邏輯您認為可能的路徑是什麼?

范小明:2014年我對兩個行業非常看好,第一是以網宿科技為代表的、為互聯網行業提供服務產品的企業;第二是垂直行業的互聯網企業。垂直互聯網行業已經湧現出一批大牛股,比如說搜房網、唯品會,未來要找大牛股的話,還在這個領域。大眾點評、地圖等是020的典型,線上活動能夠指引到線下的消費和交易,這是比較看好的未來方向。

中國互聯網行業和美國生態不一樣,國內三大巨頭已經把江山基本瓜分完畢,只剩下一些垂直互聯網的020的子行業裡面還有些機會,有些領域是巨頭們不願意幹、沒有精力去幹的一些事情。比如說要負責線下推廣的、要跟具體實業結合非常緊密的事務等。互聯網已經在顛覆每一個行業了,互聯網化、020化就類似於以前鐵路、飛機的出現,它們會極大減少人們溝通的成本,加快人們在詢價、交易、評論等諸多商業環境中的效率,所以這些行業裡面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會有牛股出沒。搜房、唯品會等都以非常好的業績和估值來證明了這一點。

互聯網公司最好的切入點是使用產品的用戶急劇增長至原有產品開始貨幣兌現的時候,這個區間往往是公司股價漲幅最大的時候。

《紅週刊》:如何看待搜房400億市值逼平了恆大地產?

范小明:這很正常,以後這樣的情況會越來越頻繁,我們要慢慢接受這樣的現狀。現在質疑這樣的現實,就相當於之前說「騰訊市值居然逼近了茅台一樣」。當時大家都覺得很荒謬,但現在也開始慢慢接受,很多時候,資本市場的走勢會教育很多機構和從業人員,市場從短期來看可能是無效的,但是從長期來看,一定是有效的。

對傳統的產業鏈條的看法

《紅週刊》:如何看待幾個傳統的產業鏈條,如電子產業鏈、安防等,2014年還有機會麼?

范小明:對電子產業鏈比較看淡,因為現在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已經非常高了,現在的消費者已經很難像前幾年那樣,iphone1到iphone4一年換一次,另外,智能手機的創新也非常少,電子的硬件銷售很難維持一個比較高的增速,手機銷售的增長速度預期是下滑的。

對安防產業鏈看平,因為安防產業發展到現在市值已經很大了,地方政府怎麼來支付安防產業的資金,都是一個問題,但是安防的需求確實還存在,每年30%的增長還是有保障的,一個利好一個利空,所以暫時看平。

《紅週刊》:棱鏡門事件之後,國家對信息安全非常重視,您怎麼看?

范小明:從長期發展來看,市場空間在慢慢打開,但是具體到A股的標的上,由於這些公司是信息安全產品的實施方,這不是互聯網的產品,更多是傳統軟件產品,所以我個人覺得相關公司的業績很難在短期內爆發,這是由公司產品和盈利模式所決定的。但A股信息安全的企業最大的挑戰來源於潛在的互聯網安全企業巨頭,一旦介入,目前所謂的信息安全概念股就會遇到大挑戰。

《紅週刊》:2013年9月您曾認為創業板位於「底部的頂部」,現在的判斷是?

范小明:首先,我認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未來會湧現出以創新來驅動產業成長的企業,而很多有此鮮明特徵、有活力產品的公司都落在創業板裡。其次,我看好的是創業板指數,而非全部創業板的股票。我並不認同創業板所有的公司應該普漲,好股票慢慢上漲,爛股票跌入地獄,這才是正常的市場,而且註冊制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分化是大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889

長線牛股持續漲N倍的背後 Dean_丁丁

http://xueqiu.com/2129489320/29929019
長線作股,上漲數倍,是長線投資者的最大的夢想。那麼這些股票有些什麼特點,股價為什麼會上漲數倍呢?丁丁根據自己的經驗,做了一些總結,希望可以讓投資長線股的球友受益。

1. 這樣的股票有什麼特點

這樣的股票,一定是有一個可以讓業績連續大漲數倍的事實(是實實在在的增長,不算扭虧的偶然性的),或者有一個這樣的確定性比較大的美好預期。那些被某些力量拚命拉高的股票,如上海萊士,完全不在討論範圍內。據丁丁的觀察,這個在歷史上,遇到的情況主要有:

  A. 因為一些原因,導致他的產品持續價格上漲。最好的例子是:08-10年的稀土,04-10年黃金,04-07的銅等等。

  B. 處在爆發性增長的行業中的龍頭公司。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02-07年的中國房地產;08-13年的中國國產品牌汽車;04-13年中,很多的獨家醫藥公司;04-11年的百度和騰訊趕上了互聯網的大爆發;05-11年,某些原因造成的白酒業的輝煌;08-13年的安防行業爆發,如大華和海康;12-14年的智慧城市,如易華錄,華平股份,飛利信;

  C。因為一個獨家或具有優勢的產品持續產能擴張,造成股價持續上揚。如雲南白藥的獨家白藥;雙鷺藥業的貝科能;長春高新的生長激素;鹽湖鉀肥的鉀肥。

2. 這樣的股票價格市值有什麼特點?

首先,剛開始的時候,這樣的股票市值一般在50億以下,只有少數是在50-200億RMB的。超過200億人民幣的極少(據丁丁觀察,只有奇虎,騰訊等少數公司起步時市值接近200億)

3. 這樣的股票運行的週期是什麼?

剛開始的時候,瞭解這些股票的投資者不多,甚至很多基金和機構都沒有研究透,或者研究透了,買入也要花些時間。只有一些接近這些公司的人買入,一些極其資深的長線投資者發現了它的價值並買入。另外一些機構和大資金發現後也買入。

後來,隨著公司業績的逐漸釋放,瞭解和看到這個公司的人越來越多。同時,股價的上行也吸引了很多趨勢投資者。這個時候股價已經上漲了3-5倍。這時,就到了第一個門檻。如果這個行業和公司的進一步發展的潛力有限,那麼一些先知先覺的資金就開始逐漸賣出。造成股價頂部震盪甚至開始反轉下跌。一般的成長題材到此也就結束了。這個時間是1-2年。很多朋友指著一個漲了3倍但是看不出大潛力的股票來問丁丁,我就知道他心理沒有想到這一點。所以,創業板裡從12年底開始已經漲了3倍的股票,多數後續獲利空間短期內已不大了。

有少數公司,經過2-3年的價值發掘,它後續的繼續業績成長和繼續向好的預期造成了新的投資者不斷加入。這些買入的力量繼續超出了獲利賣出的力量。那麼股價盤整一定時間後繼續向上。最後個別股票的漲幅達到了驚人的10倍甚至幾十倍。 而經過5年兩個週期的大幅上漲,任何後市的弱於預期的甚至逆轉的行業形勢,一定要退出。留在高位的或者甚至買入的,都是股市學費沒交夠的人。比如07 年底部調控以後還買房產股的,10年以後還買白酒股的,或者是利率市場化預期明確以後還在買銀行股的人,要麼是初學者,要麼是股市上欠缺經驗的。

4. 歷史上的牛股舉例?

在一個週期裡輝煌的股票(2-3年):不勝枚舉。如稀土高科,江西銅業等。

穿越過兩個牛熊週期的(5-6年):萬科,山東黃金,貴州茅台,長春高新,三一重工,格力電器,大華股份等

穿越三個牛熊週期的(10年):雙鷺藥業,云南白藥,伊利股份等

5.  為什麼長期持有股票不變會失敗?

歐奈爾的《笑傲股市》完整版第340頁提到:牛市中的大牛股,每8只中只有1只可以在下輪牛市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所以不要隨意期望你的股票能穿越兩個甚至三個週期。

這就揭示了為什麼多數人去持有過去週期的輝煌股,必然不能成功。那些還去購買阿膠,茅台,白藥,等等股票的人,就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丁丁不得不說,大多數人,買入了他們認為好的股票,不仔細跟蹤分析,就僥倖地祈禱他的股票可以持續上漲,這是股市上的通病。

5.  為什麼要操作這樣的股票?

只有這樣的持續性的牛股操作了成功了可以從容退出。因為籌碼是派發給蜂擁而來的散戶甚至是機構。有的股票,突然上漲數倍,但是題材吸引力不夠多,或者持續性不高,比如人參的突然漲價,幾個月後又逆轉,前期買入的投資者在上漲後並沒有足夠的新資金感興趣,造成這些資金退出時大幅下殺出貨。丁丁認為,這樣的股票,操作起來難度就大。

6.  未來的牛股可能在什麼行業?

那麼14年開始的幾年中,還有什麼行業是具有這種潛力呢? 預測未來非常困難。我一直在思考。大家也可以告訴我你發現的好的行業, 回覆或@Dean_丁丁。備選行業:文化傳媒,廣告,醫療,醫藥,科技業,地理信息,機器人,專門機械,家居行業等等。隨著IPO的恢復,我們還會發現一些新的行業領導者。總之,未來的中小板,創業板,仍然會有部分股票走出獨立行情。而你需要的就是一雙識別它們的慧眼,以及等到判定較低估值時買入的耐心和決心。

7.  你看了這篇文章的感想?

我已經看到持有一些歷史牛股的人,沒有辦法接受我的思想,給了我回覆。沒有關係,我是來分享思想,不是來教育你賣掉你認為的好股。你的賬戶在5年後終將告訴你,你是否正確。持有茅台,白藥,阿膠,還有那些銀行地產股是否能夠再續輝煌,這顯而易見。在股市隨便買入一隻大盤股歷史牛股然後成為那個買雅培賺10000倍的老太太,那只是神話。7%的股市盈利率,全世界股市雷同。輕輕鬆鬆賺大錢,你可以繼續做夢;夢可以欺騙你,賬戶卻不能。

股市過來人眼中顯而易見的錯誤,在未經歷過股市波折的人眼裡,卻是不可改變的真理。探尋真理的過程,必然是充滿磨難的。股市和人生,不斷如此往復。對於多數人,股市的結局終將是殘酷的,追尋過去的熱點,不獨立思考未來,終將被股市懲罰。

丁丁原創,首發雪球。類似文章,均屬抄襲。隨便拍磚,只要語言文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78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牛股 牛牛小田

http://xueqiu.com/1433352534/30359835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牛股
時光飛逝,一轉眼進入股市也有20整年了。70年代初出生在農村的我,沒有上過大學,因家境不佳來杭州打工,也因機緣巧合及自己的努力,93年時有了幾萬元的積蓄。在公司老闆的影響下,在位於體育館內的一家營業部開了戶,當時也不懂好壞,買入了一些像儀征化纖之類的股票,當然那時也是處在熊市中段,到95年底時,市值剩下50%了。心想這樣可不行,得想辦法,那時跟現在可不一樣,買股票主要是參考收音機電視機裡的股評,股評家們在大會場開大課,人山人海,大爺大媽們視股評家如佛祖。我當時也參加了一位叫心聲的前輩辦的學習班,接受了價值投資的一些簡要理念。這位老師當時推薦的股票是四川長虹和發展銀行,已有多年股齡的學員半信半疑,咱們這種菜鳥也真聽話,買了沒動。這下可好,這二隻股票可是那二年牛市中的大牛股,漲了好多倍,長虹最紅火的時候,好多股民到商場當義務促銷員,廣告都不用做了。深發展就更了不得了,十送十填權再漲到49元每股。記得當時初始投資加上後續追加的幾萬元成本,在97年高峰時市值已經到了近80萬元了。這筆錢在當時可不是小數,估計那時馬云等等好多富豪都沒有這麼多錢。買1390號段的手機,五洋摩托車,上浴德池泡大澡,頓頓買豬頭肉吃,可謂少年得志,不心疼錢。心裡盤算著按這個勢頭,掙他個三五百萬也很快,這時有強烈的衝動是辭職專業炒股算了。然而慾望膨脹的同時風險也相伴而來,1510點的下殺淨值回撤很快,到了98年初時只剩不到50萬資金了。對信心打擊很大,幸好沒有放棄當時的工作。這是第一次在牛市中追到牛股的財富經厲。
隨著年齡的增長,腎上腺素分泌開始活躍。那時候丈母娘跟現在那是一樣一樣的,作為外來人口在杭州找一姑娘成家,沒房可不行。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腎上腺素戰勝了財富夢想,30萬買房,18萬買了第一輛車桑塔那。這個配置當時真夠可以,不過炒股也只能停了,公司也給了我更好的發展平台,工作也忙了。這期間發生了519行情,好多大牛股統統與我無關,身邊也沒有閒錢,算是錯過了這一時段的牛股。
時間到了05年初,也成家了,也小有立業了,也又有點閒錢了。那狗改不了吃屎,人改不了炒股。入市,開始也是買什麼什麼不漲,在證券公司一投顧的推薦下發現天威保變,當時太陽能概念處萌芽狀態,天威英利準備去美國上市。重倉買入,掙了不少。06年初寶貝女兒出生了,為了照顧方便搬到了妻子娘家住。當時市場行情已經有起色了,跟愛妻商量後80萬賣掉了自己的住房,加上原有在天威上的市值合計230萬左右,開始了半職業化的投資生涯。
這時因工作關係,發展了有色金屬價格不斷上漲,就我這點學識,價格上漲帶來企業盈利增長是看的懂的,敢於重倉。江西銅業股改前買入,云南錫業,中金嶺南,馳宏鋅鍺這幾隻股票印象深刻,不斷在他們之變換操作。感謝那個時代,感謝寶貝女兒給我帶來了財運,感謝愛妻給我的理解與支持。5700點清倉時,已經有近3000萬元的現金了。這是我抓住的第二次實現財富增長的牛股機會。
有了上次市值縮水的教訓,清倉後買回了大房子,而且是杭州最好的地段,每天可以去西湖散步。買名車,不就一百多萬塊錢嗎!也不吃豬頭肉了,改鮑魚,龍蝦了,買驢牌的包包,幾千塊的皮鞋來五雙,不差錢!
我這70年代初出生的人,應該和那雪球第一才子釋老毛是同齡人,是務實的,理性的,當然了,這樣說就粘了那名人的光了,回頭雪幣答謝!那6000多點,70多倍市盈率的股市我是堅決不玩了,4000點以下買,當時是這樣想的。4000點時500萬進場了,3000點時又500萬進場了,2000點時身邊所有的1000多萬跑步進場了。誰能想像會跌到1600多點?一個人財富從10萬到百萬時是最有成就感的,但從數千萬至幾百萬想到的可能是上樓頂。大不敬啦,那階段連對美女的注目禮都取消了。好在是自有資金,好在有溫總理那充滿爭議的4萬億,把一路空中接飛刀的錢又掙回來了。也就是這時,我放棄了原有工作加入了職業投資行列,這階級真沒抓到牛股,但是牛股確實不少。
俗話說改行窮三年,我非常抱歉的通知您,從3478點開始到13年底的這三,四年間,儘管期間牛股不少,我的市值再次縮水40%。因為底蘊不足,對新生事物接受較慢,聞著但斌時間的玫瑰,抱著李馳金融股睡覺,有著釋老毛般的價值理念,糾結在市淨率與市盈率之間,排斥GT周們的新經濟領域的投資標的。總是在考慮估值而忽視了資本聚集的力量,錯過了醫藥牛股,互聯網牛股,傳媒牛股以及毒害我們下一代的遊戲與彩票牛股。買入的牛股㩝了幾根牛毛,買入的熊股被砍了塊牛肉。總是盼望牛市的到來,結果連牛糞味也沒聞到,還踩了滿腳牛屎。一聲嘆息!這段算是錯過無數牛股。
痛定思痛,逆境使人進步,加強學習。上微博,加微信,多滾雪球少滾床單。從釋老毛和GT周幹架中學知識,讀山行的國投電力分析及各路大俠文章,看莫大指數,受益匪淺,進步很快。[大笑]從14年初到現市值增長超過40%。前幾天跟愛妻說,以前買股票掙錢更多的是運氣成份與時代的機會,現在掙到的錢是靠知識和方法。感謝微博和雪球上各位財經名人精彩分享,當然也要感謝我這學習的精神。[大笑]
因為才疏學淺,沒唸過幾年書,我只有一些不知是否正確的感悟與大家分享:
1、技術面選股:均線如水,K線如舟。水面上的船才能坐。
2、基本面選股:行業和企業是否屬於上升的自動扶梯,是就站上去。
3、基本面與技術面的結合就是個勢字,行業的趨勢,個股的走勢,成交量的氣勢。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年我們追過的牛股,爭取做一位發現真像的群眾發掘一些牛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17

透析美國20年來十大牛股及超級黑馬 金石楊天南

來源: http://xueqiu.com/1175857472/30727619

透析美國20年來十大牛股及超級黑馬
2014-08-09 揭幕者 美股IPO


這是網絡上夠人統計的美國股市的情況,因為美國資本市場是全球老大,他們牛股的誕生和分別分布在什麽行業值得我們借鑒,今天周末,與各位看官分享:(見下文)

一、20年來美國十大牛股:

排名
公司名稱
20年漲幅
備註
1
富蘭克林資源
64224%
全性投資管理機構
2
丹納赫
47913%
美國領先制造商之一,精密設備類別第一
3
伊頓範斯公司
38444%
資產管理
4
聯合健康集團
37672%

5
思科
33632%
消費資訊科技
6
國際遊戲科技公司
33436%

7
生邁公司
30531%
制造人工關節
8
微軟
29266%

9
百思買
28703%
消費電子業界
10
甲骨文
28535%
提供企業用軟件

二、近年來美國大黑馬股:

TASR

Taser International, Inc. 開發, 裝配和銷售主要用於執法和勞教市場的非致命動量武器。

22個月內股價上漲100倍,期間只有四個月小幅調整,一氣呵成,毫不拖沓。

TASR 的超級大漲,是附和美國當時背景的,那就是反恐和安全。

05年以來,股價就一直不振了, 即便如此,現在複權,還是80-100間的價呢!

TIE

Titanium Metals Corporation 是 鈦海綿, 熔磨產品的綜合生產商。他們是唯一在美國和歐洲有主要鈦生產設施的綜合生產商。

礦業股就是周期性行業,不好的時候被貶的很低,亞洲金融危機和911後,主要用鈦的航空業受到空前打擊,這樣一來更被弄成垃圾,但周期到底終於迎來景氣,而且用量缺口越來越大以至於04年以後價格更是漲的飛起來,TIE 的產能在美國是排行第一的,加之以前的不利發展導致TIE 股本出奇的小,這種規模在納市很正常,在紐約證券市場就很打眼了,所以多重因素使之暴漲,TIE 是漲得最氣定神閑得一只股票,漸漸放量,慢慢拉上珠峰,9塊到1900塊,歷時43個月。

HANS

Hansen Natural Corporation 是 一家控股公司,僅透過它獨資擁有的兩家子公司 Hansen Beverage Company 和 Hard e Beverage Company進行業務經營作業。其經營活動包括營銷,銷售和分發不同於傳統飲料,比如自然蘇打,果汁,雞尾酒調味果汁等。

這種無周期消費品是最容易出大牛 的板塊,這個叫怪物的飲料卻是從無到有,從有到泛濫,這一點上,用彼得林奇的直接消費法就可以去抓一只大牛股了,從03年5月初的4元開始漲起,歷時37個月,兩次拆分,股本擴大8倍,到06年5月,複權價最高404元,漲幅100倍,其間有七個月小幅回檔,直搗黃龍型的上漲,多少人死在對他的做空之上,我朋友200元時要空它,說他漲得實在不像話了,我說決不可。但是,花無百日紅,在最近這波大 調整中,HANS 因為財報只能略超分析師預期,而且公司對未來的預期也顯得保守,這說明它的高速成長期可能是告一段落了,股價也終於是強弩之末,大戲落幕,空頭們也要瘋狂啄食一番了。

ISRG

Intuitive Surgical, Inc. 設計和制 造da Vinci Surgical System。da Vinci Surgical System ,中文叫「達文西機器手臂」包括醫師的控制臺、手術床邊的機器手臂和影像系統。

未來運用機器人協助醫師開刀將成 為發展方向及趨勢,預計機器手臂手術系統的臨床運用將更廣泛,病患的醫療過程也更加安全舒適。

ISRG從03年3月的3.75起漲,到 2006年1月底收盤137塊,歷時35個月,其間有8個月小幅回調震蕩,累計漲幅37倍,而且,看架勢,似乎是沒有走完的。

NTRI

NutriSystem 是一家領先的體重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供貨商。他們跟據局部控制、低血糖指數標準的膳食、減肥計劃、以及私人電話和在線服務等提供戶內減肥計劃。傳承美國最流行的女性美體塑身方法,以及最新的美國連鎖經營方式,這是Slim and Tone在短時間內可以在國內有較高知名度的原因,它針對女性特點提出快樂健身的運動概念,為連鎖經營者提供系統的運做模式,以及系統宣傳策劃。

NTRI 自03年6月從0.65元起步漲 到4元,到04年9月再跌回1.40元,實際上是從04年10月起漲,到06年5月最高75元,歷時20個月,其間三個月小幅調整,上漲52倍,其間所有市場較大的回調一概不顧,徑直上沖,牛氣了得。

TZOO

Travelzoo Inc. 是一家全球網絡 媒體公司,它出版超過400家旅行社的推銷和特殊計劃。在Travelzoo的各種媒體渠道擁有800多萬的用戶,其中包括Travelzoo 網站,Top 20電子郵件通訊,Newsflash電子郵件警示服務以及SuperSearch,為旅遊搜索引擎。

TZOO 從03年6月的4塊先起漲, 到04年12月的110塊,歷時18個月,累計漲幅27倍,其間四個月調整,但震蕩激烈,是個不太好跟的牛股。

以上列舉,都是二線的股票,雖然 大大牛,但仍是“牛小弟”,一般的美股排名,他們中很多是排不上的,因為其股本和市值的影響力都很小,沒什麽代表性,也不是大的主流的資金所關註的,所以發言權和代表性比較有限,但其日均成交量還是足夠大的,幾百萬到幾千萬不等;後面列舉幾個,應該是比較一線的牛股,這種一線牛股發起飈來,一點也不比這些小型股遜色。

如果說上述的這些牛股更顯相對高的投機性,那麽下面所列的應該更顯其投資性了,投資投機有時也沒太本質的區分,但加上時間系數,可能視角就大不相同了,下面的這些股票,既能保持成長,也能給投資者不斷的分紅利,像波音和卡波特這樣的大鱷級領導型股,巨大身軀竟也能翻倍,其意義是前面那些股票不能比的,再巨大的資金也有天地供你徜徉,這就是一個市場的真功夫了,下面首先出場的是俏壯男,由敬愛的喬布斯同誌領導的超級嫵媚的蘋果電腦。

AAPL

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庫比提 諾,核心業務是電腦科技產品,蘋果電腦的Apple II於1970年代助長了個人電腦革命,其後的Macintosh接力於1980年代持續發展。最知名的產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電腦、iPod數位音樂播放器和iTunes音樂商店,它在高科技企業中以創新而聞名。

蘋果股價在2003年的4月中旬12.8 塊左右(複權實際是101塊)啟動,歷時33個月,漲到06年的1月份最高171塊(複權實際是1382塊),漲幅13.5倍,其間只有7個月小幅回探,蘋果上漲之淩厲可以看其多個至今未補的跳空缺口,日均交易量都在千萬以上,實在是大機構長期參與的品種,在其股價上漲最兇悍之時,也是IPOD 賣的最為火爆之刻,小巧性感的設計,確實迷倒眾生,這麽一家中年公司居然還能站在時髦年輕人的前面並且引導時髦,實在是功力不一般.另外,蘋果電腦在85年到88年,97年到00年均各有一次上漲10倍的紀錄,非常優秀!

BTU

皮博迪能源(Peabody Energy) 是世界上最大的私營煤礦公司。他們提供廣泛的煤炭供應,包括從該公司管理或擁有主要利益的業務生產的煤,以及 Peabody Coaltrade作保障的經銷的煤;他們擁有美國最大的露天煤礦,煤炭年產量約占美國煤炭總產量的18%左右,該公司計劃到2010年年底前把年產量提高一倍至4億噸,2003年,Peabody首次進入財富500強排行榜。

BTU 從02年7月的18元起漲,其 間經歷兩次2:1 分拆,股價到06年5月達到最高308(複權)塊,漲幅17倍,歷時46個月,其中13個月小幅回檔,上漲之路穩健,遠遠強於指數表現,是一個很好跟的大牛股。

基本面上,在其股價上漲之時,公 司不斷通過擴張在全球收購,實力也更加增強,這個也許就是它不同於國內同類公司之所在。

ATI

Allegheny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是最大和最多元化的全球專業材料的生產商。公司的傑出人才運用創新技術來提供不斷增長的全球專業材料市場,包括不銹鋼、基於鎳和基於鈷的合金以及超耐熱合金、鈦和鈦合金、專業鋼合金、鋯和相關合金,以及基於鎢的專業材料。該公司的目標是成為低成本,高質量的全球市場的供貨商。

阿來赫尼技術特種鋼公司的證券史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99年上市後持續下跌三年,從20幾塊一直跌到2.15左右,從02年3月份開始直到06年5月,漲到87塊,歷時38個月,其間有16個月的微幅回檔,溫和橫盤應對大盤下跌,累計漲幅 40倍,屬於比較好跟隨的牛股  這個群落里都是一些走勢很帥的的牛股,如TS 幾乎沒有什麽調整,要麽漲要麽橫盤,從20塊漲到240塊,可以說是完美走勢,CHAP 也是如此,而且 CHAP 的這種走勢,看樣子還是要漲的這幾年原料鐵礦石價格不斷上漲,成品剛也跟著漲,加上一輪新的建設周期啟動,作為原材料的鋼材和特種鋼自然進入一個強的上升周期,尤其是特種鋼,牽涉到有色金屬的大牛,確實是漲的有理。

CME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和商 業交易所(CME)都是全美六大期貨期權交易所之一。

創新,不僅是實業公司的事,虛擬 經濟的股市,創新的東西也不少,包括引入新的實業概念,在2001年以後,美國股市上出現了一種全新概念的股票-----交易所類股。

想想看,股市期貨交易所甚至賭場,這些都是多麽具有風險的場所,可這種風險是對參與者來說的,誰聽說過開場子的主兒賠過錢的,現在他們要來上市,玩得又是哪一出呢。

如果說這幾年股市里那只股票走的 最帥,那就非是CME 莫屬了,從2002年12月起的40塊到2006年7月的508塊,歷時43個月,不漲就橫盤,只有一次碰到年線的回調,也是在大盤跌的實在厲害時,這種一上市就無限風光的股票,確實不很多見。

CEO

CnooC Limited中國國家海上石 油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在中國海域探索,開發及生產原油,天然氣。中國國家海上石油有限公司是主要原油和天然氣的出產者,是唯一在中國海域被允許和國際石油天然氣公司進行探索和生產的公司。

從03年5月的25塊漲到最近的92塊近4倍 。要說牛股群的話,自然這幾年牽動 每個人神經的石油類股是不能缺席的,隨手可以抓一把,石油類股大致分產油公司 勘探公司石油機械石油服務四大類,個個出大牛,是一個白馬群。

GOOGLE

GOOGLE 從上市至今一天都有沒 有跌破過發行價85塊,從上表看其利潤增長是非常強勁的,對當時競標的投資者來說,GOOGLE 不負眾望;從04年8月上市的100塊,最高到06年1月的475塊,一路走來,粉碎所有看空者的錢袋。看他的交易,真的會有心律悸動,好幾次日均成交量3000萬以上,在300-400塊的價位上,每秒鐘成交70000-80000股,計數器飛速跳動,真是壯觀,這些大投行確實是厲害啊。

三、90年代10年來最好的20家:

  戴爾 DELL 8900倍
  商業電臺 CCU 8100倍
  零售業 BBY 995倍
  軟件開發 MSFT 960倍
  理財經紀 SCH 827倍
  食品供應 NBTY 782倍
  通信技術 WCOM 694倍
  生物技術 AMGN 576倍
  法律服務 PPD 416倍
  計算機芯片 INTC 372倍
  建材制造 HD 370倍
  工資報表設計 PAYX 340倍
  零售業 DG 270倍
  摩托車制造 HDI 241倍
  服裝零售 GPS 232倍
  辦公用品供應 SPLS 186倍
  銀行 WBPR 170倍
  藥品供應商 MDT 168倍
  銀行 ZION 161倍
  建築材料供應商 LOW 152倍

來源: 新浪博客 作者:揭幕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29

2014美股中概牛股盤點 點拾Deepinsight

來源: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1265489

前段時間與大家分享了標普指數從1000到2000點過程中的牛股,今天再跟大家一起回顧一下今年以來中概股的漲幅表現。後面我們還會再為大家整理今年以來中概股的跌幅表現,以及本輪美股科技股牛市中表現最好的中概股。

年初以來道瓊斯指數漲了3%,納斯達克指數上漲9.7%,標普上漲8.39%。考慮流動性,我們將市值在1億美金以下的股票剔除統計,今年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有70只上漲超過3%,跑贏了道瓊斯指數。漲幅排名表見文末。

排名第一的是易車(BITA),自年初以來大幅上漲175%。易車自2012年初的低點3.5元上漲至近期歷史高點98.28元,上漲了27倍。盡管市值39億美金還是低於同行汽車之家(ATHM,50 億美金),但在股價表現上,易車的表現遠遠好於對手(汽車之家今年漲幅30%,排名29)。易車和汽車之家類似,是國內排名靠前的汽車垂直類網站。中國消費者選車和購車逐漸向互聯網轉移,汽車廠家的營銷廣告投入也從傳統媒體快速向汽車網站滲透,從而支撐了易車和汽車之家的廣告收入快速增加,兩者中報的收入都超過了8億。而且,兩家公司都正開發汽車電商業務,隨著近期中國汽車反壟斷的推進和汽車銷售管理辦法修改的預期,為汽車電商和後市場服務打開了巨大的成長空間。

排名第三的大名鼎鼎的唯品會(VIPS),這是一只神奇的股票。盡管2012年上半年市場環境不佳導致“流血上市”,但公司上市後的表現冠絕市場。從4元一路上漲到前期高點229元,2年回報上漲超過50多倍!市值超過110億美金,一度成為僅次於騰訊、百度、京東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市盈率長期很貴,但每個季度業績超華爾街預期。唯品會的特賣的模式和靚麗的業績表現,展現了垂直電商在中國巨大的生命力。

電商領域出牛股。我們看到這個榜單中,除了唯品會,還有京東(JD),當當網(DANG)、樂居(LEJU)、聚美優品(JMEI)等電商股票,剛才提到的易車和汽車之家也可以算電商類。這些股票今年的回報都在40%以上,非常可觀。9月份美股即將迎來中國電商的龍頭-阿里巴巴,讓我們拭目以待馬雲的表現。

獵豹(CMCM)、途牛(TOUR)、歡聚時代(YY)、藍汛(CCIH)分別排名第8、10、11、12,漲幅在50-90%之間。這些都是典型的中概互聯網公司。而除了互聯網領域以外,有幾個領域也非常值得大家關註:

醫療和服務:泰和誠醫療(CCM),漲幅90%;愛康國賓(KANG),漲幅39%

教育:達內科技(TEDU),漲幅57%;好未來(XRS),漲幅56%

新能源汽車:康迪車業(KNDI),漲幅51%。

值得一提的是,有幾個傳統行業的藍籌股表現也不錯,中國石油(32%)、中石化(26%)、中國鋁業(21%)、上海石化(21%),而他們的表現居然超過了百度(BIDU,21%)!

好公司或者熱門股票也不一定一直表現很好。例如奇虎360,只以7%的漲幅排名第68位,還沒跑贏納斯達克指數。而盡管有世界杯年的刺激,500彩票網卻自年初以來下跌了1%,當然中間的波動很大。而人氣不再的微博也下跌了2%,因此都沒能進入正收益的行列。

所以說,行業很重要,但賺錢不一定要湊熱鬧。



點拾原創

1)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研究,請幫我們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不吝感激!轉載請註明出處哦!也歡迎推薦給你們的朋友

2)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研究,請訂閱點拾,直接查找公眾號:點拾,也可查找微信號:deepinsightapp

3)本觀點僅供交流參考,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

4)也歡迎您將自己的原創思考給我們投稿,投稿請發送:[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02

醫藥成長大牛股基因:尋找下一站醫藥天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13

本帖最後由 LHH1231 於 2014-10-10 10:33 編輯

醫藥成長大牛股基因:尋找下一站醫藥天後

作者:姚玭
核心摘要:
醫藥行業:大牛股輩出之地。回顧歷史,中美醫藥行業均顯著、穩健的超越市場,行業內部牛股輩出,孕育了眾多資本市場明星。
業績:醫藥股的直接驅動力。醫藥股業績長期保持穩定增長,為長牛奠定基礎。與營收相比,醫藥股股價表現受利潤增速影響更大。
醫藥企業的三個核心競爭力:拳頭產品、高研發投入、強強聯合。兩個共性原因在於醫療費用支出龐大以及完善的專利保護制度。
醫藥股與科技股:長牛&頭肩頂,強者恒強&各領風騷。
(1)科技企業多是新技術的搬運工和優化師,醫藥企業卻是實打實的研發者。科技品進入壁壘較低,龍頭股價隨普及率變化演繹頭肩頂;而醫藥龍頭卻可享受長期研發、積累的巨大收益,走出長牛。
(2)科技股的爆發期往往就那麽幾年,即新產品普及率在5%提升至30%的階段,投資者應不斷尋找下一種普及率爆發的產品。醫藥股能夠在相對較長的時間內穩步上漲,基業長青。
(3)科技牛股輪輪換各領風騷,醫藥牛股具有持續性強者恒強。
醫藥股與消費股:跨界為何難以成功?
(1)消費品品牌的核心支撐是渠道,產品品質只是基礎保證;支撐醫藥品牌的關鍵是產品品質,持續專註的研發創新才是醫藥牛股長牛的根本。
(2)跨界健康消費品需要藥企及消費品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克服各自劣勢。健康消費品較難成為藥企或者消費品公司主營業務。
(3)在選擇消費股時更加註意品牌和渠道,醫藥股則是專註的研發及好的商業模式。
三類成長牛股的基因
(1)醫藥股:專註於研發創新,至於極致。
(2)科技股:產品由導入期到成長期的普及率爆發。
(3)消費股:品牌壁壘與渠道占有。
下一站醫藥天後:跟隨疾病譜的演變,尋找A股細分領域龍頭。根據中國疾病譜的變化,目前致死率上升最為明顯的是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及艾滋病。未來A股醫藥牛股將集中在上述領域,聚焦三類公司:(1)具有較強研發創新能力的公司。(2)具有較強仿制能力的公司。(3)檢察、治療所需要的醫療器械市場占有率較高公司。



銀河策略2013年至2014年陸續推出了五篇成長股的專題報告,對成長股的一般規律進行了假設、驗證、歸納,得到三大方向:(1)普及率在30%以前的科技股,曾經的蘋果產業鏈、安防(都已在2013年中期建議賣出),當前包括新能源汽車、機器人和3D打印、智能生活;(2)品牌消費品;(3)細分領域醫藥龍頭。

我們在之前的成長股專題之四、之五中先後對科技股以及消費股進行了深度論證,本篇之六將集中回答醫藥成長股的一些問題。通過與科技股以及消費股的比較,我們認為醫藥牛股的基因在於持續不斷的研發創新。

一、醫藥行業:大牛股輩出之地

回顧歷史,無論在成熟的美國資本市場還是新興的中國A股市場,醫藥行業的長期表現均顯著、穩健的超越市場指數,同時行業內部牛股輩出,孕育了眾多資本市場明星。

(一)行業整體表現超越市場
分別以標準普爾醫療保健指數以及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代表美國及中國的醫藥行業。美國方面,標準普爾醫療保健行業指數自誕生以來表現遠遠超越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1989年9月11日至2014年7月8日,S&P 500醫療保健指數漲幅到達969%,同期S&P 500指數漲幅465%,醫療保健行業的漲幅是大盤的一倍多。長期看,美國醫療保健行業遠遠跑贏大盤。

按不同年份看在1990年至2014年(截至7月8日)的25個年頭中,S&P 500醫療保健指數在16年中漲幅高於或跌幅小於S&P 500指數,年度醫療保健行業跑贏大盤概率達到64%。並且醫療保健行業在不少年份,如1991、1995、1998、2000、2013年表現明顯好於市場。

中國的情況與美國類似。2000年至今,上證綜指上漲59.61%,同期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上漲417.56%,大幅跑贏大盤指數。在2000年至2014年的15年中,醫藥生物指數在9年中表現好於上證綜指,概率為60%。

中長期看,從行業整體配置的角度出發,醫藥行業能夠經受考驗、穿越牛熊,超越市場平均表現。


(二)大牛股輩出

從個股表現來看,醫藥行業更是大牛股輩出之地。以美國標準普爾醫療保健指數為例,下屬二級行業包括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以及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兩類。

1980年至今漲幅超過1000%的股票包括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下屬制藥領域的PERRIGO,生物科技領域的安進、吉利德科學、CELGENE、再生元制藥、亞力兄制藥。以及,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下屬管理型保健護理領域的哈門那、聯合健康,保健護理服務領域的DAVITA、快捷藥方、美國實驗室,保健護理產品經銷商美源伯根,醫療保健設備領域的INTUITIVE URGICAL、瓦里安醫療,醫療保健技術的CERNER CORP。同時還有其他很多漲幅沒到1000%,但表現也很不錯的牛股。

A股市場同樣存在眾多醫藥牛股,上市至今漲幅巨大。包括中成藥中的雲南白藥、東阿阿膠、天士力、紫光古漢、康緣藥業,生物醫藥的雙鷺藥業、科華生物、中源協和、長春高新,醫藥流通的國藥一致、桐君閣,化學制劑的恒瑞醫藥,醫療服務的海虹控股等等。

無論是1989年以來美股醫療保健行業,還是2000年以來的A股醫藥生物行業,整體表現均顯著超越大盤,而近年來醫療保健指數的成分股中也出現了多只超級牛股。為什麽有這麽多只大牛股產生於醫療保健行業?它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麽?這些大牛股的基因又是什麽?這是我們成長股系列專題之六希望回答的問題。

醫藥股與消費股、科技股同為成長股,分屬三個方向,它們之間有什麽差異或共通點呢?找到這些也許會給我們醫藥牛股的基因找到答案。

一個感性認識是這些偉大公司的發展與人類疾病圖譜以及用藥歷史暗合,同時具有自己的核心拳頭產品、好的商業模式、優秀的服務,專註於某個細分領域,直至極致。從專註到極致,偉大的公司、偉大的股票就此誕生。

二、業績:醫藥股的直接驅動力
醫療保健行業子行業眾多,大的來說分為制藥類與醫療設備類,考慮到代表性,制藥類內部又主要包括制藥公司與生物科技公司,醫療設備類內部主要包括醫療保健設備公司與保健護理服務公司。其他子行業由於公司數量相對較少,本報告暫時不予討論。

對於上述四類公司分別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幾家公司觀察:
(1)制藥公司:強生(JNJ)、輝瑞(PFE)
(2)生物科技公司:安進(AMGN)
(3)醫療保健設備公司:雅培(ABT)
(4)保健護理服務公司:快捷藥方(ESRX)

觀察這五家最具代表性、最被投資者廣泛認同的醫藥牛股,可以發現,它們的股價表現與其業績增速長期呈現正相關關系。與營業收入增速相比,醫藥牛股的股價表現受其利潤增速表現的影響更大。

長期看,營業收入增速方面,兩家制藥公司保持在10%左右,生物科技公司安進保持在15%左右,醫療設備公司雅培保持在10%左右,保健護理公司快捷藥方保持在40%左右。利潤增速方面,兩家制藥公司保持在10%左右,生物科技公司安進保持在10%左右,醫療設備公司雅培保持在20%左右,保健護理公司快捷藥方保持在30%左右。

醫療保健行業代表性公司整體業績長期保持一種穩定增長的趨勢,為股價的長牛奠定基礎。

業績好是結果,是現象,業績好的背後是什麽?我們希望找到醫療保健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找到其業績長青的本質原因。




以申萬醫藥二級行業指數分別代表醫藥各個細分行業,中藥、化學制藥、生物制品、醫療器械、醫療商業指數的表現均與其財報業績表現正相關。





業績是直接驅動醫藥股成長的關鍵因素。

三、醫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一)共性原因:醫療費用支出龐大&完善的專利保護制度

美國醫藥股業績好的兩個重要共性原因在於美國的醫療費用支出龐大以及完善的專利保護制度。美國對醫療部門的巨額投資和開支是美國醫藥行業成長股的重要推動因素。美國政府對醫療部門的經費投入不管在絕對數量還是相對比重上都是其他國家所望塵莫及的,美國的軍費開支比起其醫療開支來都是小巫見大巫。

合理的專利保護制度與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發達的科學技術以及寬松的醫藥保健政策相配合,創造了良好的的新藥研究激勵機制,特別是美國對藥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重視,使得美國藥品專利技術的含金量很高。由於在專利保護期內的原研藥價格相對較高,這些公司能夠憑借在專利保護期內的銷售實現回本、盈利,股價一般也會在獲得FDA(美國聯邦食品藥品署)審批、PTO(美國專利商標署)審批後大漲。

(二)三個關鍵詞:拳頭產品、高研發投入、強強聯合

1、拳頭產品
世界排名前列的醫藥巨頭均有自己的重磅拳頭產品,這些產品在全球範圍內被認可,具有廣泛的市場,銷售金額大都超過10億美元。最為著名的醫藥巨頭的拳頭產品銷售金額一般超過50億美元,輝瑞的立普妥甚至超過100億美元。前文提到的強生(JNJ)、禮來(LLY)、輝瑞(PFE)、安進(AMGN)、雅培(ABT)在下表均有體現。

毫無疑問,這些拳頭產品為醫療保健企業貢獻了巨額的營業收入與凈利潤,是其業績成長的關鍵,也是西藥制藥企業與生物醫藥企業獲得成功的基石,是其股價長牛的底氣。

2、高研發投入
拳頭產品,尤其是還處在專利保護期的原研藥產品給醫藥巨頭們貢獻了巨額利潤。但是專利保護畢竟是有期限的,到期之後大量價格低廉的仿制藥上市,將嚴重影響原產品的銷售,進而使公司業績受損。故而,對於醫藥行業領頭公司而言,最好的情況是持續不斷的有處在專利保護期內的拳頭產品。這樣一來即使某種產品專利保護到期了,還有其他的產品。要實現這個良性循環,首要的事情是加大研發投入。投入了不一定能研發出新的產品,但不投入一定沒有新產品。縱觀世界優秀醫藥公司的研發投入,可以發現,研發費用排名前十的公司與銷售額排名前十的公司是完全重合的,只是個別順序上的差別。龐大的研發支出是醫藥公司保持長期競爭力的關鍵。

3、強強聯合
進入21世紀,全球醫藥市場規模雖然仍在不斷擴大,但增速整體在放緩。一方面,行業格局上,拳頭產品繼續支撐制藥巨頭主導全球醫藥市場;另一方面,原研藥專利的不斷到期、仿制藥的大量興起阻礙了制藥巨頭的快速發展。另外,目前各發達國家普遍在進行醫療體制改革,控制醫療費用支出的過快增長。同時,由於新藥開發難度加大,FDA審批趨嚴,藥政管理更趨嚴格,研發費用不斷上升,預計未來全球醫藥市場的增長將進一步放緩,逐步進入穩定增長期。

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為了更好地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很多制藥企業進行兼並收購,以期節省費用、開拓市場、合理配置資源;另一方面,為保持公司成長性,部分領頭企業紛紛收購具有“重磅炸彈”潛質的公司。例如,2001年12月安進天價並購了產品具有“巨型炸彈”類藥品潛質的“英姆納克斯(Immunex)”,這是當時全球技術最領先、產品最具競爭力的兩家生物技術公司合並案。當天安進股價上漲6.18%“英姆納克斯股價大漲13.43%,美交所生化股指數大漲4.03%,納斯達克生化股銳升3.65%。

近年來發生在制藥企業間的重大兼並收購案不斷,其中不乏強生、輝瑞、葛蘭素史克、禮來、默克、諾華、雅培等全球著名醫藥企業。這些並購案不斷刺激醫藥股走強。

四、醫藥股與科技股:長牛與頭肩頂的差異

(一)醫藥股與科技股走勢的差異

研究的起點,醫藥股、科技股、消費股同為成長股,暫且排除三者行業基本屬性的差異,僅觀察其股價的一般規律。根據有效市場理論,股價是最有效率的,能夠反映所有的公開與非公開信息。將此理論放大到行業普遍規律時,我們認為行業股價的一般規律能夠反映該行業內在的本質。
就三者而言,科技股股價的常態演化有兩種:一種是上漲後高位徘徊,另一種是頭肩頂;相比而言醫藥股與消費股更常見的形態是長牛型。為什麽會出現這種差異呢?



上圖中的典型科技股微軟、康柏、英特爾、優利系統的走勢均符合我們提出的科技股股價的兩種常態演化上漲後高位徘徊或者頭肩頂。蘋果與IBM的直接觀察並不符合。但是,事實上蘋果與IBM均實現了自我革命,蘋果從電腦廠商變成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智能手機廠商,IBM則從電腦廠商變成了服務提供商。可以說前後的蘋果、IBM雖然是同一家公司,但其在本質上已經徹底改變。它們的股價走勢也反應了兩輪走勢,分開來看,每一輪均符合我們提出科技股股價規律。

對於科技股,要抓住產品普及率在30-40%之前的爆發成長期,在這一階段產品的銷量快速上升,同時價格較高,量價齊升,估值與業績雙雙提升,股價迎來爆發;隨著行業後進者越來越多,產品的普及率逐步上升,當普及率超過這一臨界線,產品由壟斷型市場走向競爭型市場,銷量仍在上升,但價格開始下降,凈利潤增速隨之下降,估值則下降的更快,估值與業績從雙擊變成雙殺,隨之股價的頭肩頂走勢出現。此時,如果龍頭公司能夠利用並購方式或者憑借其品牌效應擴大市場份額,以量的提高來支持業績的持續增長。由於利潤率已經下降,因此市盈率也不如頂峰時高,因此股價還是較前期有所下滑,只是不如追隨者般一落千丈,而是停留在一個較高水平價位上波動徘徊,科技股的第二種走勢會出現,上漲之後高位徘徊。

註意以上這個過程是科技股的一輪走勢,如果公司實現顛覆性創新,如蘋果,還會迎來新一輪爆發。因此,投資科技股的關鍵在於抓住其普及率30%-40%以前的爆發期,隨後要堅定賣出,避免陷入白馬成長股的陷阱。

與科技股的走勢不同,典型醫藥牛股的走勢則是長牛型,投資策略上可以長期堅定持有。著名的醫藥牛股大都是長期上漲走勢,即便禮來、輝瑞等制藥公司經歷過較長時間的調整最終股價也均超過了此前高點。醫藥股與科技股的一般形態差別較大,我們試圖分析其現象背後的本質原因。
(二)科技股多是新技術的搬運工和優化師,醫藥股卻是實打實的研發者

新技術在產業中的擴散階段分為初期、中期和晚期,即發明、創新、擴散。在發明期,擁有此技術的開發公司數量不多,往往能夠對市場形成壟斷局面。而使壟斷者的利潤最大化的產量是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時的產量。壟斷產量的規模是遠低於競爭產量的規模,但此時產品的價格是比較高的。這個時候公司能夠享受價格及銷量的雙雙提升,此時股價也迎來一輪爆發。根據我們在《科技股:滲透率的遊戲》報告中的研究,此時對應的產品普及率在30%-40%以前。當產品的市場滲透率達到30%-40%,龍頭公司的利潤增速達到頂峰,估值也相應地達到最高。
隨著眾多跟隨者迅速進入該市場,並模仿出相似產品,普及率越來越高,銷量越來越大,但是產品的價格隨之迅速下降。龍頭公司的利潤增速下滑,而估值此時則會下降地更快!這就能解釋為什麽科技股總是到達一定的時候出現大幅下跌的現象。因為科技類成長股主要關註的是其科技創新型產品的市場滲透率,由於在產品初期尚處於寡頭壟斷市場,其壟斷價格可以帶來巨額的利潤空間,因此價會隨著產品滲透率的提高而快速上升。利潤快速上升以及產品的流行必然吸引大量追隨者進入,產品市場也會漸漸從寡頭壟斷型轉向競爭型市場,隨著產品價格的下降,利潤率大幅下降,如果市場份額沒有更大的擴張,利潤率甚至出現負增長。在股價上就表現出頭肩頂的走勢了。所以,高成長和快速下滑是科技類成長股的必然特性,30%-40%的市場滲透率是一個規律,也是科技類成長股的“滲透率魔咒”。只要把握好產品的滲透速度和節奏,也能抓住投資的機會。

之所以在科技產品中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在於新科技的核心基礎研究往往不是由公司研發的,而是由國家基礎科研完成的,科技公司所做的更多的是契合客戶體驗的商業模式的創新。這樣的話,新產品或者新模式出現之後,是無法阻擋眾多跟隨者跟進的(蘋果與三星在智能手機領域的競爭是最典型的例子)。

表面現象上看是新科技產品出現後有眾多跟隨者快速跟進導致產品價格下降、普及率迅速上升,產品進入競爭型市場,公司估值與業績雙殺;本質上則是由於核心技術是由國家基礎科研完成,套用時下流行的一句話,科技公司“不生產新技術,只是新技術的搬運工及組裝者”。故而A公司可以做,B公司也可以做,關鍵在於誰最先將基礎科研應用化,誰應用的最符合消費者需求,誰的商業模式更成功。這是導致科技股行情出現一輪又一輪,但每輪龍頭都不一樣,大漲後不是高位徘徊就是頭肩頂的根本原因。

醫藥行業與此完全不同,內在的角度,藥物的研發一般由公司自主完成,需要長期的病理試驗以及臨床經驗的積累,具有非常強的傳承性。公司在自身長期的摸索中,不斷沈澱,並且通過與醫院的合作,在長期臨床觀察中不斷積累,具有漸進性。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厚積薄發,有很強的先發優勢。與科技股相比,原研藥“不是想模仿就能模仿”,跟隨者難度相當大。另外,外在的角度,歐美成熟專利保護體系下,原研藥享有長期專利保護期,保護期內價格很高,且具有唯一性,將幫助公司覆蓋研發投入並獲得豐厚利潤。即便在專利到期後,仿制藥的壁壘也遠遠高於科技產品。同時與新公司相比,原來的龍頭公司更有可能在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及臨床積累下研發出新的原研藥或改進型的新藥。故而醫藥股更有可能走出長牛的形態。

正是由於,“科技股只是新技術的搬運工,醫藥股卻是實打實的研發者”,才導致科技品進入壁壘較低,有眾多跟隨者快速進入,龍頭股股價隨普及率的變化演繹頭肩頂形態;而醫藥龍頭公司卻可以享受長期投入、積累及專利保護下原研藥帶來的巨大收益,走出長牛。

理清楚了這一點之後,更加堅定我們對於“科技股抓住普及率30%-40%之前的爆發期,醫藥股看好之後長期堅定持有”的兩種投資策略。

(三)科技變遷周期不斷縮短,醫藥研發周期不斷拉長

從上世紀60年代計算機到互聯網再到最近幾年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科技變遷的周期在不斷縮短,新科技產品從萌芽到成長到成熟的速度越來越快,老技術被新技術替代、舊產品被新產品替代的周期均在加速。在技術變遷的周期中,上一輪浪潮中的龍頭公司能否時刻把握社會生活的演變趨勢和科技發展的路線並進行持續創新,直接決定了其接下來的市場價值。典型案例包括微軟、英特爾股價停滯不前,而亞馬遜、甲骨文的股價卻持續上升。

醫藥行業受制於FDA新藥審批趨嚴、研發困難增加等因素,從原藥研發到新藥上市的周期不斷拉長。根據研究,從新藥的臨床前實驗到FDA批準,平均每個品種要花12年;從費用上看,一般在2.5億-3.5億美元之間,如此巨大的投資需要數年才有回報。近年來FDA每年批準的新藥越來越少,研究中的化學藥品能夠進入市場的成功率卻非常低,平均概率為1/10000~1/5000。因此,一些原有重磅炸彈產品,甚至包括其專利到期後出現的仿制藥,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依然不可替代。

反應在股價上,科技股的爆發期往往就那麽幾年,即新產品普及率在5%提升至30%的階段,投資者應該去尋找下一種產品普及率爆發的階段。而醫藥股則能夠在相對較長的時間內實現穩步上漲,更能夠實現“基業長青”。

(四)科技牛股輪輪換,醫藥牛股具有持續性

科技股的龍頭股各領風騷數年,輪輪換。科技股與醫藥股的另一個不同在於,科技股總是以一種新的顛覆性的技術的應用為代表掀起一輪投資熱潮,新一輪的龍頭往往會替代上一輪的龍頭,除非一個公司完成革命和轉型,抓住了前後兩輪技術的潮流,但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每一輪科技股行情中的牛股都不相同,以計算機技術發展為例。在大型機時代,領先的是IBM;在小型機時代,領先的是Digital Equipment;在個人電腦時代,領先的是微軟;在桌面互聯網時代,領先的是谷歌;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領先的變成了蘋果等。從微軟、IBM、英特爾到後來的蘋果等,因為每一輪都是新的、顛覆性的,老公司很難成為新一波浪潮的弄潮兒,除非出現顛覆性創新。例如當年做電腦的蘋果與現在做手機的蘋果,並且蘋果在個人電腦時代並非龍頭。
醫藥牛股總是投資者耳熟能詳的那幾只。醫藥股則是另一種情況。第一,龍頭公司往往深耕於某些細分領域,在該領域具有深厚的功底和優勢,通過持續巨額的研發投入和臨床積累,會比其他公司更有可能研發出新的藥物,具有很高的延續性。優勢一旦確立較難被改變。第二,公司原有拳頭產品在專利保護期內給公司帶來巨額收益,即使專利到期後受到仿制藥的沖擊,但通過新的改進研發及好的口碑、療效仍將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很難被替代。第三,即使有新的公司研發出可能成長為“重磅炸彈”的藥物,這些新公司往往難逃被龍頭公司天價收購的命運。故而,在醫藥行業,每個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往往具有較強的持續性,這一點與科技股形成鮮明對比。

(五)科技股各領風騷,醫藥股強者恒強

(1)科技股多是新技術的搬運工和化妝師,醫藥股卻是實打實的研發者。導致科技品進入壁壘較低,有眾多跟隨者快速進入,龍頭股股價隨普及率的變化演繹頭肩頂形態;而醫藥龍頭公司卻可以享受長期投入、積累及專利保護下原研藥帶來的巨大收益,走出長牛。

(2)科技變遷周期不斷縮短,醫藥研發周期不斷拉長。反應在股價上,科技股的爆發期往往就那麽幾年,即新產品普及率在5%提升至30%的階段,投資者應該去尋找下一種產品普及率爆發的階段。而醫藥股則能夠在相對較長的時間內實現穩步上漲,更能夠實現“基業長青”。

(3)科技牛股輪輪換,醫藥牛股具有持續性。每一輪科技股行情中的龍頭公司都不相同,各領風騷數年,即便成為一代霸主的科技公司,也很難成為下一代霸主;而醫藥牛股則更具有持續性,總是耳熟能詳的那幾只。

總結上述三條規律後,可以發現:
醫藥股是強者恒強,科技股則是各領風騷。因此對於醫藥股的投資,關鍵點在於判斷該公司是否具有長期競爭力與護城河,一旦選定可以堅定持有。
科技股則必須要抓住普及率30%-40%之前行業爆發期的龍頭公司,一旦過了這個臨界點絕不留戀,立刻賣出,尋找下一個普及率將要爆發的新產品,避免陷入白馬成長股的低估值陷阱。

五、醫藥股與消費股:跨界為何難以成功?

(一)典型醫藥股走勢與消費股類似
消費類公司,尤其是大眾消費品公司,資產比較輕,且專用性低,品牌傳承性強。與科技類公司相比,消費品公司更能夠實現“基業長青”。
典型的消費股大都為長期牛股,形態上與醫藥股較為類似。無論是快速消費品寶潔,飲料公司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還是連鎖快餐巨頭麥當勞,股價形態上均為不斷創新高。只要品牌在,核心競爭力在,股價的每一次回調均是買入的機會。

業績增長是消費品股價上漲的保障,毛利率越高的企業股價上升動力越強,毛利率體現品牌力。因此,消費品企業的股價驅動因素在於品牌,品牌知名度是毛利率提升的唯一保障。這一點與醫藥企業類似。

(二)醫藥天然具有消費品屬性
醫藥天然具有消費品的一些屬性,最為顯著的是具有強烈的品牌認同感和渠道依賴性。在某種程度上,醫藥與消費品具備共通屬性。
支撐消費品企業增長的基礎是品牌、渠道和顧客這些需要長期積累的無形資產和競爭優勢。與科技品顛覆式的創新相比,數以億計的消費者需求不會在一夜之間突然消失,消費品企業的優勢、品牌的傳承與凝聚力也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巨變。同樣的,不論如何,人們的疾病不會突然全部治愈,對於藥物的需求將是持續而穩定增長的。

消費品行業的核心經營資產和核心競爭力表現為三項:品牌、渠道和顧客。這個行業競爭的本質是溢價能力而不是低成本。主要的業績驅動因素是銷售費用而不是資本支出,即使需要資本支出的並購活動,購買的標的也是品牌和渠道這些靠銷售費用積累起來的無形資產而不是有形資產。品牌、渠道和顧客對醫藥企業同樣非常重要,這個行業的競爭本質是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以及藥物效果的競爭,同樣不是價格的競爭。低成本競爭對醫藥和消費品行業同樣會產生巨大的傷害,例如各種假藥和有毒有害食品、飲料。

整體來看,消費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品牌、渠道及持續不斷的銷售費用投入,醫藥行業與此類似,醫藥企業的基石是其品牌拳頭產品、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費用以及醫院、OTC等渠道。

但是雖然同樣倚重品牌與渠道,醫藥與消費品存在明顯的差異。首先,品牌方面,消費品品牌更加重視品牌所代表、所傳遞、所傳承的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態度以及價值觀等等,而人們選擇某個醫藥品牌更多的考慮的則是其過往在治療疾病過程中的實際功效及安全性。其次,渠道方面,消費品的渠道更廣,包括百貨商場、超市、專賣店、零售店、電子商務等等,部分消費品公司也會選擇性的自己鋪設渠道,而醫藥渠道較為集中,主要包括醫院、OTC藥方、電子商務等,醫藥企業也很少自己鋪設渠道。

(三)醫藥企業跨界大眾消費品鮮有成功?
1、跨界頻頻:醫藥+X
醫藥產品天然具有消費品的屬性,醫藥行業與消費品行業的交叉即為所謂的“健康消費品”領域。近年來,國內外著名醫藥企業紛紛開始頻頻跨界大眾消費品,進入健康消費品領域,其中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教訓。“醫藥+X”成為企業多元化發展的一種模式,X一般以大眾消費品,尤其日化類快消品為主。

這里明確一下“健康消費品”的定義,指醫藥企業開發的大眾消費品,包括但不限於功能型飲料、藥妝、藥用洗護用品、保健品、禮品等具有藥用功能性定位、同時帶有大健康屬性的消費品。目前國際著名醫藥企業幾乎全部設置“Consumer Healthcare”部門。國內包括雲南白藥、廣藥集團、同仁堂等藥企在發展計劃中也明確提出“大健康”戰略。

“醫藥+X”的風潮也吹遍了中國。中藥數千年的歷史積澱了許多具有獨特功能和文化價值的品牌,他們在消費品領域的延伸具有先天優勢。同仁堂、雲南白藥、片仔癀、東阿阿膠等一個個有著非凡文化認知和深刻品牌內涵的中藥紛紛確立大健康的發展戰略,進軍健康消費品領域。

2、跨界原因
縱觀全球藥企巨頭,研發創新與消費品延伸是企業不斷成長的兩個主要途徑。一方面,大型醫藥企業投入巨額資金研發新藥,另一方面,眾多藥企紛紛將觸角伸向健康消費品主要是日化用品的藍海。

(1)專利懸崖,研發遇阻
眾多原研藥的專利即將過期,制藥企業的黃金年代已經過去,眾多制藥巨頭面臨“拳頭產品”專利到期同時新藥研發遇阻的雙重困境。根據Evaluate-Pharma,2007-2012年全球威脅“重磅炸彈”的仿制藥銷售金額超過2000億美元。另一方面,醫藥企業的研發創新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研發效率急劇下降。1999-2009年,美國制藥業的研發費用整體上升71 %,但FDA批準的藥品數量卻減少了33%。研發遇阻,審批趨嚴,同時還涉及藥品召回事件,醫藥巨頭在曾經輝煌的制藥領域日益艱難。

(2)換一種思路
受原研藥專利逐漸到期、新藥研發遇阻、藥品利潤下降影響,國際藥企將目光投向了穩定增長、毛利率較高的、技術上可複制的健康消費品市場。健康消費品的投入產出比遠遠高於藥品研發,更加吸引醫藥企業。目前不少醫藥企業已經在功能型飲料、藥妝、藥用洗護用品、保健品、禮品等領域開辟了新的市場增長空間。

(3)中藥獨特的歷史積澱及品牌優勢
目前我國藥品以仿制藥和中藥為主,國外藥企原研藥專利到期對仿制藥企業更多的是利好。但是國內藥品降價、醫藥控費、中藥材價格上漲等政策對醫藥企業的影響仍是長期的,藥企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這種情況下,具有獨特的歷史積澱及品牌優勢的中藥企業轉向市場容量巨大、穩定增長、毛利率高的大眾消費品具有必然性。與受管制的藥品價格相比,藥妝、保健食品、洗護用品等健康消費品的定價機制相對靈活,功能性的準確定位也成就了較高的定價優勢,保證了豐厚的利潤空間。更具特色的是,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積澱了許多具有獨特功能和文化價值的中藥瑰寶,他們形成的強大品牌力量是我國醫藥產業獨有的風景。品牌之於消費品不亞於研發技術之於制藥企業,因此中藥企業在消費品領域的延伸具有先天優勢。

3、跨界大眾消費為何鮮有成功?
在歷史的案例中,我們發現許多醫藥品牌公司在對外擴張時出現跨界失敗。為什麽醫藥品牌在跨界發展中的優勢體現不出來呢?
我們在上一篇消費品專題中提到,品牌的大眾程度取決於產品的必需品屬性。如軟飲料、純凈水、日化用品等都形成了幾個寡頭的市場結構,後進入者將面臨非常強大的進入壁壘,市場結構牢不可破。即使是行業龍頭,其品牌溢價也無法打破這種結構。相反,如果新進入行業並沒有形成寡頭結構,品牌公司的介入將不費吹灰之力。

比如作為傳統中藥龍頭的雲南白藥,近幾年積極向健康及日化消費品領域擴展。但是我們發現,在日化領域,除了雲南白藥牙膏產品外,其洗浴型用品(洗發水養元青)並沒有太大的銷量突破。為什麽公司的品牌以及成功經驗不能迅速在新市場上複制呢?

在牙膏市場上,由於品牌較為分散,其余競爭者的品牌優勢並無法完全切斷雲南白藥牙膏的推廣,反而雲南白藥可以憑借其在中藥領域的品牌優勢成功切入中藥型牙膏的細分市場,並迅速擴大。但是在洗浴領域,已經形成了寶潔和聯合利華兩大寡頭的壟斷型市場,無論是品牌優勢還是渠道控制,雲南白藥都不及前兩大品牌的優勢,因此產品推廣受到阻滯。

所以,在個人護理市場中,雲南白藥(牙膏)已經逐步形成品牌效應,但其最終只能成為牙膏市場中藥理類細分市場的龍頭,而其跨界產品無法成為其利潤增長的動力。


(四)消費品更重品牌壁壘與渠道占有,醫藥必須專註於研發創新
從雲南白藥及更多的失敗案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品牌和渠道對於消費品的成功有多麽的關鍵。消費品的品牌主要是衍生出來的一系列消費者身份認同、品質等內容,而醫藥品牌更多是藥效以及安全性。消費品的渠道更加分散,包括了百貨商場、超市、零售店等等,而醫藥更為集中,主要為醫院與藥房。因此醫藥公司切入大眾消費品要著重於與現有消費品形成差異化。健康類消費品在品牌上必須與現有傳統消費品形成差異化定位,強化消費者的認知,同時需要耗費大量財力物力鋪設渠道。

由於對於消費品而言,品牌與渠道是其成長的基因,目前從更為普遍的角度而言,藥企在品牌及渠道上均不占優勢,因此藥企尤其是國內藥企跨界大眾消費總是敗多勝少。成功的代表雲南白藥牙膏與王老吉涼茶無一不是在品牌定位的差異化上做足了功夫,不與傳統消費品正面競爭,在渠道上也是通過打入快消品商超渠道才獲得成功。

由此可見,雖然在股價形態上,醫藥股與消費股走勢類似,但二者做大做強的基因並不相同。

(1)承載品牌的兩個基礎要素是產品和渠道。對消費品來說,產品品質只要安全就行,渠道才是關鍵;對於醫藥產品來說,產品功能和品質是關鍵,渠道是自然伴生的。例如,寶潔發明了能夠在水中融入鈣的技術,但卻在飲料市場一敗塗地,最終不得不把技術賣給美汁源和純果樂。可見消費品的渠道是關鍵,產品功能服從於渠道。而康芝藥業的小兒退燒藥因功能而滲透到全國幾乎所有的醫療點,但這個渠道卻並不能被用來支撐其他任何銷售。綜合來看,消費品品牌的核心支撐是渠道,產品品質只是基礎保證;支撐醫藥品牌的關鍵是產品品質,持續專註的研發創新才是醫藥牛股長牛的根本。

(2)醫藥企業跨界健康消費品,其管理體系和管理思維仍然是醫藥企業的,並未能按照消費品或保健品的思路去打品牌、鋪渠道。本質上來說,需要醫藥企業及消費品企業果斷放棄原有的經驗思路,發揮各自的優勢,克服各自的劣勢。但健康消費品均為錦上添花的部分,較難成為藥企或者消費品公司的主營業務。這就解釋了為什麽江中制藥做參靈草難以打開市場,也解釋了同仁堂、阿膠、片仔癀等公認的優質功能性產品沒有成為優秀的消費品品牌。

(3)總結:消費品的品牌是由渠道支撐的,醫藥的品牌是由產品功能和質量支撐的。選股時,消費品更加註意品牌和渠道,而非產品功能,這就是前期伊利被看空時我們強烈看多的原因;醫藥股則看重藥品功能和品質,要選擇專註研發創新的公司。

六、本質:醫藥牛股的基因乃專註研發創新
回顧美國醫療保健長期成長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既得益於美國龐大的醫療費用支出以及完善平衡的專利保護制度,更重要的是公司自身的努力。關於公司層面的因素,前文提煉出了三個關鍵詞:拳頭產品、高研發投入、強強聯合。而若歸結到醫藥大牛股的基因上,我們認為“專註”與“極致”能夠很好的概括。

對比完科技股與醫藥股、消費股與醫藥股的差異及投資策略之後,可以得出:
(1)醫藥牛股的基因在於專註,專註於研發創新,至於極致就是醫藥大牛股的誕生。
(2)科技牛股的基因在於滲透率的爆發,產品由導入期到成長期的普及。
(3)消費牛股的基因在於品牌壁壘與渠道占有。

(一)過程的專註:占領研發創新的制高點
縱觀世界醫藥巨頭,一個重要的共同特征在於能夠持續不斷的研發出新的有競爭力的產品。這可以理解為從科技的角度專註於新藥的研發,加快新的科研產品的審批以及上市速度,搶占、開拓新市場。這是醫藥牛股最為關鍵的地方,誰占領了研發與創新的制高點,誰就必將成為行業執牛耳者,也必將是股票市場上的寵兒。

由於醫療保健涉及眾多領域,尤其隨著科技的發展,細分領域越來越多,一家公司不可能專註於所有的細分領域,故而醫療保健行業會出現眾多細分領域的牛股,這對投資者而言絕對是一大福音。

需要註意的是醫藥領域的新產品與我們此前在成長股專題之四《科技股:滲透率的遊戲》中提到的科技產品的普及過程並不一致。從科技的角度來看,普通科技產品很快會有眾多生產者進入。醫藥則不會,從原研藥到仿制藥再到泛濫,這個周期很長。原研藥公司早就通過自己強大的研發能力以及投入或者並購手段開發出新產品了。因此,醫藥的研發,傳承性強,公司與醫院長期合作,在長期的臨床觀察中不斷摸索,具有漸進性與連續性。故而,科技股每一輪浪潮的龍頭都不一致,除非出現顛覆性創新,但是醫藥領域往往容易出現長期龍頭牛股。

(二)結果的極致:大牛股誕生
醫藥巨頭們通過持續大力的研發投入、不斷加快新的科研產品的上市速度、對現有重磅產品的市場進一步發掘、爭搶明星藥物仿制權以及同業並購等方式,多管齊下專註於更先進的研發、更優秀的產品、更適合的商業模式,專註的極致造就了醫療保健行業大牛股的誕生。

專註於研發創新至於極致是醫藥牛股的基因。

七、下一站醫藥天後:跟隨疾病譜的演變,尋找A股細分領域龍頭


(一)人類疾病譜及用藥演變
疾病譜(Spectrum of disease)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時期的發病率與死亡率。人類的疾病譜是隨著人類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變遷而不斷變化的。人類疾病譜最新的演變趨勢為:傳染病、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的發/患病率、死亡率明顯下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營養代謝和內分泌系統疾病、精神障礙、傷害的患病率、死亡率明顯上升。

顯然,醫藥研發方向的演變需要緊跟人類疾病譜的變化。疾病譜一直在發生變化,研發則要一路跟進,二者環環相扣。故而,隨著人類疾病譜的變化,醫藥企業的研發方向也逐漸向腫瘤、治療性疫苗、慢性疾病治療藥物的產品鏈延伸。

醫藥龍頭就在疾病譜的變化中誕生、成長、壯大。尋找A股醫藥牛股自然需要把握中國疾病譜的變化。

(二)跟隨中國疾病譜變化尋找細分領域龍頭
疾病譜的變化主要受生活水平、飲食習慣以及醫療技術水平影響,尤其近半個世紀加速演變。中國疾病譜變化最明顯的特點是逐步向發達國家靠攏,或者說未富先老、未富先病。

1、中國疾病譜的演變
下圖展示的是中國1990年以及2010年致死原因的變化。左邊是1990年死亡率的排序,右邊是2010年死亡率的排序。

第一,在中國的疾病譜中傳染性、先天性、遺傳性疾病仍然不少;同時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等上升迅速。

第二,中國超過一半的死亡率的都是上升的。最主要增加的是心腦血管風險的疾病,主要是心臟病、中風。另外還有代謝疾病,就是糖尿病,其他的疾病都存在一定程度下降。

第三,具體死因看,缺血性心臟病、公路損傷、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腸癌、糖尿病、高血壓、艾滋病致死率上升較快。呼吸道感染、溺水、新生兒腦病、早產兒並發癥、肺結核、腦膜炎等致死率下降較快。整體呈現的趨勢是傳染性疾病致死率迅速下滑,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癌癥的致死率迅速上升。

第四,2010年在中國致死原因排在前列的包括中風、缺血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公路損傷、肺癌、肝癌。1990年排在前列的則是呼吸道感染、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病、溺水等等。中國這二十年疾病譜的變化較大。

2、跟隨疾病譜的變化尋找A股細分領域牛股
根據中國疾病譜的變化,目前致死率上升最為明顯的是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及艾滋病。其中心腦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包括心臟病、中風,癌癥主要包括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腸癌。

未來A股醫藥牛股將集中在上述領域,聚焦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及艾滋病細分領域三類公司:

(1)具有較強研發創新能力的公司。

(2)具有較強仿制能力的公司。

(3)檢察、治療所需要的醫療器械市場占有率較高公司。(作者供職於銀河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56

唐史主任司馬遷:「夾逼定理」反推甄選細分行業牛股 證券市場紅週刊

來源: http://xueqiu.com/2994748381/32457672

作者:紅周刊 郝寧
     唐史主任司馬遷(雪球ID)是個有趣的投資人,他跑到山東農村調研新能源電動車,還對3D打印的人造雞蛋感興趣。唐史主任司馬遷也是個有投資體系的人,他策略分析接地氣,判斷創業板將帶二線藍籌飛,他用“夾逼定理”分池分步選股,讓兩個不斷逼近的邊界來確認函數的極限。這看似簡單,實則卻不簡單。本期,《紅周刊》與雪球網、手機騰訊網合作的投資人物專訪邀請他來談談自己這些年珍藏的“選股幹貨”。

  談行業  “農用+光伏”新能源汽車受歡迎

  《紅周刊》:您很看好新能源汽車行業?
  唐史主任司馬遷:我所指的新能源汽車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類似於特斯拉或比亞迪的車型,而是農村電動車。我曾經在山東草根調研過農村電動車,大約詢問了50位不同型號電動車的駕駛者,並統計他們對電動車的評價,多數回複是以“好”、“行”這樣的褒義詞開始的。其中,有位大媽說她50歲生日就給自己買了輛三輪,也不用駕照,開到地頭拉個白菜、趕個集都好用。於是我得出了結論,用戶最喜歡的竟然是輕便的電動拖拉機。
  《紅周刊》:這正好也解決了充電樁的問題,那什麽原因讓農村用戶這麽熱衷呢?
  唐史主任司馬遷:我總結了一下,原因有以下幾個:1.部件簡單易維修。這類車沒有換濾網、發動機檢查等等煩惱,即使壞了,在鄉村的維修點就能修理,不用像汽油車一樣去汽車維修點;2.整車造價低,使用費用低。這類車的造價為2000~3000元,而電費比油費便宜,能省下一筆錢。在執行錯峰電價的地區,晚上充電更便宜;3.可結合分布式光伏應用。如果配套太陽能電板,不僅連電錢也省了,而且在電網供電不穩定的農村,配套太陽能電板也解決了充電難的問題。在我追蹤這一模式期間,阿里巴巴網站內的電商里,面向農村的低端電車銷售商數量驟增,尤其是“農用+光伏”方向的銷售店面越來越多。
  《紅周刊》:這種新能源汽車似乎受到了很多質疑的聲音。
  唐史主任司馬遷:是的,目前市場普遍存在對這種新能源汽車安全性的質疑。CCTV多次專題報道過此類三輪車和老年代步車的不安全,但這種廟堂論調不切合民生實際,這幾年兩輪電動車已經徹底擠占了摩托車的市場,並成功滿足了自行車乘用者的升級消費需求。雖然A股目前沒有這種整車制造標的,但長遠來看,市場上必然會出現解決了乘用安全問題、滿足農村乘貨兩用需求,並配套光伏發電的新能源汽車。就像5年前還被各路駁斥的山寨手機,現在也發展到了智能機階段。由於農村需求的刺激,制造商中必然會出現能制定出較高企業標準,並升級為行業標準甚至國家標準的整車企業。長期追蹤這一策略方向,不難捕獲標的。
  《紅周刊》:的確,充電困難制約了城市電動車的發展。
  唐史主任司馬遷:在城市交通體系中,現有新能源整車銷售雖然增長率很好看,但絕對數量上很少。大眾看待新能源汽車多表現為:太貴、充電不方便、不願買但願意嘗試,短期內這些客觀因素也限制了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紅周刊》:除了充電樁制約外,新能源汽車發展還面臨著哪些障礙?
  唐史主任司馬遷:現有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引導政策是機械式的,你買新能源汽車我給你貼補,在老百姓沒有接受新事物以前,這種刺激是有限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政策制定者寄希望於扭轉目前的消費習慣,使現有的汽油車消費者轉型為新能源車消費者,因此不斷鼓勵新能源車從造型、性能上都仿照汽油車,結果造出來的車既失去了新能源汽車的特性,在價格上還不占優勢,推廣自然困難。而忽略低端產品的市場占有,則勢必會使新增首次購車需求為汽油車所滿足,將來又要費力氣轉變其消費習慣。
  《紅周刊》:什麽發展路徑適合於新能源汽車呢?
  唐史主任司馬遷:綜合農村和城市的分析,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模式不同於美國特斯拉式,可能是以“農村光伏+農乘兩用車”和“城市微型租賃車”為突破口,廉價且實用的屬性使之滿足的多是首次購車需求,而非汽車消費升級需求。這種新增需求得到滿足,也就意味著大量的中低端汽車市場份額會新能源化,從而實現這一領域的彎道超車。
  《紅周刊》:面對這些難題,新能源汽車應該如何創新?
  唐史主任司馬遷:在杭州有一家康迪車業,它制造的電動汽車外形比較小巧且輕便,布局緊湊,去掉了傳統汽車不必要的空間,成本也很低。不僅如此,康迪在銷售上創新了微公交模式,通過租賃的方式給予消費者更多的體驗,每小時20元,在杭州2000元就可以租一個月。現在這一模式已經拓展到了昆明、武漢、成都等地,且2015年的投放量將井噴。此外,在支付模式上公司與阿里巴巴合作,將來信用好的淘寶玩家或許可以直接租車,押金都不需要。大眾對新能源汽車的顧慮,康迪汽車從性價比和營銷模式上予以解決。而反應在資本市場上,美股康迪車業(KNDI)也在2013年至2014年兩次大幅度拉升,其中2013年由底部啟動後,一度上漲500%以上。
  《紅周刊》:對於A股新能源汽車企業,您認為投資價值幾何?
  唐史主任司馬遷:在個股投資上,目前的A股市場多為炒概念。整車制造商首屈一指的是比亞迪,但比亞迪的技術路線是否能成為主流有待市場檢驗,同時由於炒作過度、體量過大,我個人認為暫時不具備投資價值。在配件商方面,均勝電子一騎絕塵,均勝收購了德國的普瑞公司,掌握了BMS(電池管理系統)和中控系統的核心技術,成為寶馬等大牌車企的供應商。在逐步消化普瑞自動化生產技術的同時,市場還期待公司進一步的並購行動。從政策層面來看,均勝電子有望成為《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工業4.0對話”和新能源汽車合作以及中德中小企業合作的樣板。然而,由於前期爆炒導致其市盈率偏高,三季度的增長率能否支撐目前的股價,成為近期關註的重點。

  3D打印重點關註食品打印

  《紅周刊》:3D打印也重新定義了制造業,您覺得A股有好標的嗎?
  唐史主任司馬遷:在3D打印領域,目前“高大上”的想法很多,有想打印飛機發動機部件的,也有想打印心臟的,但無不因為技術門檻過高或者造價過高而無法市場化。市場不接受的產品就不會是好產品,最先市場化並盈利的通常是滿足大量基礎需求的產品,當年小靈通打敗CDMA就是例證。
  《紅周刊》:究竟怎樣才能讓“高大上”的3D打印接地氣呢?
  唐史主任司馬遷:相對於這些高精尖技術,3D打印中的食品打印門檻比較低。李嘉誠投資的人造雞蛋已然投產,在大眾還沒有廣泛接受前,可能會優先供應給烘焙業,比如蛋糕店。而他下一步進軍的則是牛肉打印,技術路線上是使用3D打印機將細胞塊沈澱到生物組織模型中,細胞粒會在打印後熔化,就像細胞在胚胎中發育一樣,培養出畜肉和皮革。從食品安全角度看,人造食品的材料是可控的,因而食品安全有保障。從長期看,人口總量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所帶來的熱量攝入增加,必然會對糧食安全提出越來越大的挑戰。現有的耕地即使用轉基因技術,也無法滿足人類蛋白質和脂肪攝入的要求。若使用海洋農業,即使只是簡單地培育海藻和磷蝦,提取蛋白質和維生素進行食品打印即可破題。
  《紅周刊》:3D打印的概念股有很多,哪些企業才稱得上是“硬貨”?
  唐史主任司馬遷:目前A股市場上3D打印的概念股很多,其中不乏一部分有投資價值的激光工具制造企業,但股價也因為爆炒藍寶石等概念而虛高。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3D打印企業是新三板的先臨三維,公司是國家白光三維測量系統(三維掃描儀)行業標準的第一起草單位,具有行業領先地位。它和康迪一樣,也是一家總部在杭州的創新型企業。這家企業的業務拓展很快,看他們的招聘信息就知道了。

  談策略  策略研究要接地氣

  《紅周刊》:聽說您最早只研究個股,為什麽現在要轉變為關註策略?
  唐史主任司馬遷:我最早是通過研究個股來操作的,基於企管工作經驗,很容易從企業經營者的角度看問題。2008年後也做過格力電器、威孚高科這樣的慢牛,這種股票只要看基本面,無需過多的技術分析和盤中操作,拿著就好,做得很舒服。但也遇到過一些R0E好看,FE、PB也很好看,但股價就是上不去的企業,拿著燙手,扔了又可惜。“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知易行難,經過多次雞肋投資明白了一件事情:好企業如果沒有好的外部環境,股價也是難以提升的,從此便開始了策略研究。
  《紅周刊》:有哪些心得體會?
  唐史主任司馬遷:策略研究對於散戶而言,其實並不需要太“高大上”,這種策略一定要接地氣,能圈定大致的可投資範圍即可。首先,是對指導性政策的解讀和對市場趨勢性變化的了解;其次,是掌握市場的真實反應。舉例來說,目前我正在跟蹤兩個新興行業:新能源汽車和3D打印。從政策角度看,未來幾年都是受政策支持鼓勵的,市場目前也處於爆炒概念的階段。兩個行業之後會如何發展?要去看市場的真實反應。

  創業板帶二線藍籌飛

  《紅周刊》:接下來的A股市場將會有哪些機會值得把握?
  唐史主任司馬遷:今年3月初,我推測整年的行情將是政策驅動市,到目前為止得到了驗證。就四季度而言,我認為是二線藍籌股頗有機會。在這幾年里,市場經歷了兩個主要階段:主板帶中小板飛,分化後中小板單飛;中小板帶創業板飛,分化後創業板單飛。
  四季度,在滬港通和退市機制的作用下,創業板和中小板虛高的股票風險會越來越明顯,資金出逃趨勢已然出現。但這部分資金即使加上新入市的資金,也無法支撐大盤股上漲,故短期資金“中小市值且有業績支撐”的偏好不會改變。主板中市盈率低於25倍,ROE大於5%,主營增長和凈利潤增長大於20%,且市值低於250億的二線藍籌有很多。這類個股也符合資金偏好,既有小市值股票的獲利空間,又無高市盈率之憂,既有大藍籌的價值,又無流通盤大的劣勢。資金從創業板、中小板流向二線藍籌,亦即“創業板帶小藍籌飛”的節奏有望出現。

  為驗證這一觀點,本人於2014年10月13日根據四季度策略做了隨機試驗組合。這一組合未來表現是否印證四季度策略有待檢驗(見附圖)。

  談選股  分池分步選股法:反推細分行業

  《紅周刊》:您應該屬於自上而下投資的典型?
  唐史主任司馬遷:不完全是這樣,策略研究可以大體把握大行業長時間的趨勢,接地氣的話還可能掌握短時間內的爆發點。但精準鎖定細分行業及個股,還需要通過數據統計與追蹤,自下而上地確認目標。在選股方面,我使用的是分池分步選股法。手工選股的辦法固然很笨,但卻比較有效,手工作業所形成的直觀印象是選股器無法替代的,也是所謂“盤感”的組成部分。
  《紅周刊》:能不能具體解釋一下分池分步選股法?
  唐史主任司馬遷:首先,建立“季線健康”、“月線健康”、“周線健康”、“日線跟蹤”四個池子。然後,使用MACD+KDJ參數,每個月把所有個股翻一遍。其中,符合季線標準的保留在“季線健康”池內,再用月線標準篩選加入“月線健康”池,符合月線標準的進一步用周線確認進入“周線健康”池,經過日線篩查決定跟蹤後選入“日線跟蹤”池予以保留。
  《紅周刊》:健康的標準是什麽?最終保留的個股具有什麽特征?
  唐史主任司馬遷:大致有以下幾個特征:1.處於近年或更長時間的股價低位;2.近1~2個月成交量縮量到一定程度後逐漸放量,股價溫和擡升;3.從周線和日線上看會受托於某一均線,同時又上攻某一長期壓制的均線。
  《紅周刊》:接下來將如何鎖定行業呢?
  唐史主任司馬遷:我將保留的個股按照行業、地域、驅動因素進行細分,統計後反推出大致的行業反轉結論。反轉行業體現為:細分行業個股走勢分化,部分業績好或有題材的個股已經開始突破強勢擡拉,而部分還在低位徘徊。從細分行業整體看,會出現近期總市值增加、交易量放大的特點,這就是我得出反推結論後的行業。
  《紅周刊》:由個股反推出來的行業就是投資標的嗎?
  唐史主任司馬遷:還差一步,得出反推結論後的行業,還要比照上文所提到的策略分析。如果兩者所選的行業一致,則確定為反轉的細分行業。數學中有一個“夾逼定理”,用兩個不斷逼近的邊界來確認函數的極限。自上而下的策略分析與自下而上的選股體系能將底部反轉的細分行業大體鎖定,這與“夾逼定理”異曲同工。
  《紅周刊》:細分行業確定後,接下來如何甄選個股呢?
  唐史主任司馬遷:根據基本面進行個股選擇,我個人傾向於營收與凈利潤的增長,不喜歡或難以搞懂的個股要刪掉。選定的股票在“一買”位置最佳,最好是底部反轉細分行業中的白馬股。消息面上偏好受政策驅動的大題材,之所以要註意題材性,這是源於A股無法回避的市場偏好,個股的價值會在題材刺激下得到發揮和認可。舉例來說,即使中石化這樣的股票,也會因為油改刺激而在年內一度上漲30%多。會講故事的“白馬”亦即“白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95

溯A股二十年,尋長牛股基因。 唐史主任司馬遷

來源: http://xueqiu.com/2054435398/32884517

受APEC和滬港通催化,指數連創新高。藍籌呈反轉之勢。後市不管調整與否,回溯A股二十余年歷史,尋長牛股基因已是迫切的案前功課。
使用階段排行前複權將所有滬深品種進行漲幅排序,得到下圖:
1990.12.19-2014.11.10

1、中航飛機:關鍵詞——造飛機
驅動為30年航空業發展與軍備發展對本國飛機制造業的雙重期待。
2、上海萊士:關鍵詞——血
投射出有償采血造成艾滋村,到無償獻血的制度性變革與中國血液管理機制的缺位。
3、大華股份:關鍵詞——維穩
背景為經濟發展催生的安全需要和維護社會穩定需要。
4、浪潮信息:關鍵詞——服務器
背景為互聯網普及所帶來的計算機硬件本土化生產的需求。
5、康得新:關鍵詞——膜
背景為中國制造參與全球化分工後取得的細分行業地位。
6、旋極信息:關鍵詞——嵌入式
背景為信息化過程中安全的本國信息技術服務需求。
7、上海鋼聯:關鍵詞——鋼鐵交易
背景為粗鋼全球產能第一。
8、聚龍股份:關鍵詞——數錢
背景為印錢
9、成飛集成:關鍵詞——大飛機
與中航飛機略同
10、同方國芯:關鍵詞——中國芯
背景為各種卡的普及

以上10個牛股中,兩個造飛機和一個賣血以外,基本分布於制造業和信息技術領域,充分描述了24年里的制造業地位提升與信息化浪潮

1994.11.11-2014.11.10

取整二十年分析,蘭石重裝未經時間檢驗,剔除。
1、中金黃金:關鍵詞——金(新進)
黃金消費是中國“小康社會”實現的基本標準。
2、複星醫藥:關鍵詞——藥(新進)
醫藥消費提升是國民生命質量提高的表現
3、中航飛機,同上1
4、上海萊士,同上2
5、大華股份,同上3
6、中國衛星:關鍵詞——衛星(新進)
背景為中國航天技術的大發展
7、華夏幸福:關鍵詞——房(新進)
背景為中國房地產大發展
8、浪潮信息,同上4
9、康得新,同上5
10、新安股份:關鍵詞——農藥(新進)
背景為農村勞動力的減少與農業投入的增加
從這二十年新增的牛股中可以明顯分析出小康社會的痕跡:巧種地、有藥吃、住新房、買黃金,沒事放個小衛星。


2004.11.11-2014.11.10

取整十年分析,蘭石重裝未經時間檢驗,剔除。
1、新安股份,同上10,躍升到第一
2、中金黃金,同上1
3、中航飛機,同上3
4、複星醫藥,同上2
5、上海萊士,同上4
6、大華股份,同上6
7、海信電器:關鍵詞——家電(新進)
背景為城市的消費升級需求與農村的家用電器普及需求。
8、華夏幸福,同上7
9、浪潮信息,同上8
10、康得新,同上9
從這十年的牛股變化來看,反映了農村人口的外流(農藥用量增加)與農村經濟的發展(脫貧致富系列工程)

集合24年來進過前十的牛股來看(本想做個表,犯懶,勿怪)特性如下:
1、表現為國家重大政策的體現(炒股跟黨走,他是莊)
2、表現為“國計",造飛機、打衛星、維穩、印鈔票都是說幹就幹到底。
3、表現為”民生“,蓋房子、搞醫藥、買農藥、家電下鄉所謂共同富裕。
總結概括為:國計民生跟黨走。(我有點吐了,但事實就是這樣)

使用這個基本邏輯看,黨說的未來的”國計“是:
1、經濟轉型,三產會出牛股。(約炮的陌陌算嗎?華夏良子上市我就買)
2、產能輸出,出去圈地建廠半殖民的企業會成為全球性企業。
3、貿易擴大,最近的交運漲得這麽兇也是這個內在邏輯。
4、本幣國際化,伴隨這一過程,金融服務業將有牛企誕生。
5、能源革命,各種能源一起上,解決石油依賴,降低能源成本。核聚變出來前水電有前景

“民生“方面:
1、老齡化,創新養老模式和倒按揭將出現牛企。
2、醫療,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前提下將出現基於信息技術基礎上的醫療牛企。
3、教育,邏輯基本同上,但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勞動力素質提高更加迫切。
4、公共事業,基於政府采購模式下的公共服務提供商將有機會成為牛企。
5、體育和文化產業,這個不用說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習踢球彭唱歌。

時間緊,先草草寫這麽多,循這一方向,看後五年慢牛市,應該能被我蒙中幾個。
@釋老毛 老毛,這個是你強項,歡迎來拍磚[大笑]
@青城山中鳥 敬請賜教!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