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產發明家

1 : GS(14)@2010-09-19 14:51:42

2010-9-16 NM  

講創意,香港人其實絕不輸蝕,睇網上惡搞,改歌改圖雖然無聊,不過勝在到肉!講正經亦不輸蝕,今年六月中理工大學科研人員,就憑改良冷氣製冷系統,贏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嘉許金獎(http://www.polyu.edu.hk.ezproxy.lb.polyu.edu.hk/cpa/text /index.php?press_section=&press_category=All&press_date=& mode=pressrelease&Itemid=223&option=com_content& press_id=1915〈=tc)。當然,香港發明之光絕不只一、兩個人,有人靠自行設計防水藍牙耳機及掌上擴音機,開創自己事業;更有人靠研發LED,拎獎拎到手軟;發明,未必得個講字。John Mak28歲

由開手機鋪賣藍牙耳機,索性自己研發藍牙耳機,成功發明全球第一款落水三米依然可以運作正常的藍牙耳機。

水滴商機

防水藍牙耳機命名為「BFU」(http://www.bfu-hk.com),原來是Best For You的縮寫,充分反映出John力求完美心態,例如影訪問相,攝影師提議搵水兜頭淋突出防水效果,他竟一口應承,前前後後潑水十幾次亦無托手踭,「其實尋晚通完宵,而家精神番好多!」後生仔拼搏心態滿瀉。

二○○六年大學畢業後,John已打算開創自己的事業,做了兩年電子工程師累積資金及經驗,即同友人合資開手機鋪;轉行搞科研,全因一次藍牙耳機入水報銷。「心諗如果藍牙耳機可以防水,行街落雨都不怕。」挑起條筋,John即着手研發計劃。「首先拆開其他藍牙耳機參考,電路板最易解決,因為大陸好多現成套件賣,稍加改良已經得。」防水設計先至是關鍵,要巧妙地利用矽膠(http://en.wikipedia.org/wiki/Silicon)將電路板及接駁位密封。「睇落好容易,原來不同部位要用不同特性矽膠,軟硬度要好準確,否則會減低防水能力。」最後花近兩個多月,先搵出利用三種矽膠的最佳配搭。

波折重重

一切準備就緒,就起程上大陸搵廠起模,以為會順順利利。「生產後先發現迴音太大,要重新設計收音咪擺位,又花了個半月時間。」不過,問題陸續有來,今次輪到耳筒。「原來防水耳筒並非想像中易搵,問勻幾十間廠,先搵到供應商;最終用了半年,今年一月先生產到理想製成品。」憑着以前開手機鋪關係,識落一批熟客,極速售出首批二百隻防水藍牙耳機。今年七月,John推出第二代防水藍牙耳機,防水效能提升至三米水深,「配合防水手機,就可以邊游水邊聽歌。」產品日前更獲著名科技網站Gizmodo介紹,客源開始拓展至美國、比利時、波蘭及台灣等,John更以日本Sony昔日靠walkman風行世界為目標,冀望將來能成為國際企業。

(Gizmodo推介網址:http://gizmodo.com/5622754

林信義54歲

逼上梁山型港產發明家,為救事業,破釜沉舟發明照明用途LED,結果拎獎拎到手軟。

轉型求生

林信義的整間辦公室都在低調地展示着他的科研成果,由招牌、光管以至座枱燈,全部都用上自家研發的LED燈,當中已裝箱準備運往日本的,原來是其首個發明:Magic Bulb(http://www.designboom.com/weblog ... 445/magic-bulb-led- flashlight.html)。「燈膽內裝有鋰電池,平時可以插入燈座當普通燈膽用,拆出來就變成電筒。」實用性高,而且亮度十足,大受歡迎。「日本經常地震,緊急照明產品需求好大。」神奇發明為林信義贏得不少發明獎項外,本月初在德國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IFA)(http://www.ifa- berlin.de)初次亮相,技驚全場。

早在二○○二年,LED(http://en.wikipedia.org/wiki/Light-emitting_diode)仍是冷門產品,林信義亦只是LED燈泡生產商。「LED燈泡行內俗稱燈珠,當時應用層面好簡單,不外乎電視遙控器上的紅外線發射頭,或手機鍵盤背光燈。」生意穩定,從未有做發明家的念頭;直至二○○八年金融海嘯,令他被迫變身發明家。「好多同我拎貨的廠商執笠,再不轉型就等死,加上自覺LED市場有得做,就搏一搏試做研發。」

死心不息

亮着LED燈珠,非常容易,但要光到可以照明,難度極高,因為要將數以百計LED燈珠組合,必先解決散熱問題。「燈珠好易受溫度影響,不能超過55嵖,否則就會壞;但燈珠太少,亮度又不足。」林信義由燈殼材料、變壓組件,甚至整個結構,都要逐樣測試。「整極都失敗,曾經灰心到放棄,不過兩個月後突然又諗到新方法,死心不息又再試過。」花近九個月時間,先成功解決所有問題,造出可以長時間使用的LED燈。目前產品線已拓展至LED街燈及LED射燈。「難度更高,要同時計算光度、射程同角度。」林信義亦坦言尚有進步空間,期望可以研發更低耗電量及亮度更強的LED燈。

Ricky42歲

典型Hi-Fi發燒友,憑超過廿年玩音響經驗,發明只有手掌大的擴音機,更獲外國著名音響雜誌推介。

掌上完音

能夠被外國著名音響雜誌例如《Stereophile》(http://www.stereophile.com

及《What Hi-Fi?》(http://www.whathifi.com)推介,並得到極高評分,相當難得。「我對自己的設計好有信心,一般人認為T類擴音機*功率低,難登大雅之堂;其實我話音源損耗少,轉換效率高,就算低功率都可以出到靚聲。」

事實證明,Ricky並非得把口,他所研發的T類擴音機(http://en.wikipedia.org/wiki/Class_T_amplifier),機身只得手掌般大,比一般擴音機細一大截,即使「推」座地喇叭,依然有心有力。

「T類擴音機夠彈性,就算大家用同一粒IC(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egrated_circuit),但配不同電阻、電容,甚至走線方式,都有不同效果。」

自行設計

玩Hi-Fi的男人,由器材、擺位,甚至揀試機碟,總有套不可侵犯的心得,對玩足廿年Hi-Fi的Ricky而言,心得厚過電話簿,一般玩法已無法滿足,於是再進一步設計電子線路。「最初以改良機種為主,例如幫部CD機換解碼器變得更靚聲。」○六年,更索性辭去電腦公司的技術支援一職,全職搞發明,最初只會上網買套件,再自行修改擴音機電路板。為搵零件改善音質,Ricky幾乎以深圳華強電子世界為家,「搵合用電容,要逐檔搵逐檔試,試了幾十粒先搵到;最頭痛是同一款零件,亦會有不同表現,試過成塊底板砌好,先出問題。」作為資深Hi-Fi玩家,Ricky就算砌好樣辦機,試聽後都作了多次改動,聽到靚聲先肯罷休,前後接近一年時間,先打造出第一部完成品。後來Ricky逐漸摸熟不同零件特性,產品質素愈趨穩定。「逐粒零件check過先上板,最穩陣。」

Ricky下個目標,就是將電腦音響發燒化,研發USB轉換器,將數碼音訊由電腦直接輸出至發燒音響。「而家個個都用硬碟儲歌,未經壓縮處理的音樂檔,音質直情拍得住母帶,諗起都興奮。」

*音源訊號全以數碼化處理,輸出效率高達90%以上,遠遠高於A或AB類擴音機的50%效率;由於以晶片處理訊號,電子線路較少,傳輸過程失真率亦大幅降低,體積亦得以比傳統擴音機更細。

Stephen Yim51歲

眼見有潛力市場,於是捨棄高薪厚職搞發明,終於成功發明完全平面裝飾鏡,兼衝出香港接外國訂單。

粗略估計,Stephen的辦公室內掛滿過百塊鏡,小至手掌面積,大至半個人高。其實,並非因為Stephen特別貪靚,而是牆上所掛全是Stephen 所研發的平面裝飾鏡,當中更有不少同著名品牌合作,例如美國NBA、NCAA、各大英超球會,甚至電單車名牌Harley-Davidson,亦「鏡上有名」。「全部攞正license造,對方當作記念品贈送或出售,我們只負責生產。」別以為只是手作仔,賺錢不多,原來每逢聖誕等旺季,生意額竟可以過百萬元。

融入神技

能夠得到各地大品牌青睞,絕非僥倖。「舊式裝飾鏡,圖像直接印在鏡面,打側睇會有重影;我們的裝飾鏡,圖像融入鏡中,鏡面保持平滑,當中牽涉絲印、鍍鏡及印刷三個範疇。」為研發全平面的裝飾鏡,二○○八年時Stephen找來從事玩具製作的老友Simon幫手,齊齊搞發明兼創業。最初返大陸睇廠偷師,行勻深圳、東莞、廣州的印刷廠、鍍鏡廠。「了解基本技術同竅門,然後再加入自己諗法。」二人更返回當年畢業的理工大學,向教授請教。「之後開始不斷試,在鍍鏡過程中加入印有圖像的紙張。」試落先發現,新技術要求的準確度極高,如果紙張稍為歪1mm,圖像已經會摺曲,成塊鏡就報銷。

跳出香港

經過整整一年嘗試,Stephen終於成功研發完全平面的裝飾鏡,不過起初製作時仍未上手,需時十日先整到一塊,工多藝熟下,現時只需兩三日就搞掂。兩人更不斷加入新元素,例如將LED藏在鏡內,「並非在鏡後加粒LED就得,因為著燈或熄燈時,要保持鏡面圖像顏色不變,又是另一難度,此時就要靠電腦計算,令顏色更準確。」

特報Facebook群組創立

NEXT 3.0除了繼續搜羅最新產品同潮流玩意,更特別開設Facebook群組,提供互聯網世界精彩新聞同產品情報。只要在Facebook以「NEXT 3.0」為關鍵詞搜尋就搵到,而且全日更新,想睇更多新資訊,就要即刻加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815

翻譯熱賣書銷全球 港產老外 中文書海尋寶

1 : GS(14)@2010-10-17 18:43:40

2010-10-09 im

大部分人看中國市場,是看13億的中國消費人口。Thomlinson看中的,卻是在中國工作和定居的一群老外。

「10年前的北京上海,大概有10萬名長期居留的外國人,現在約有50萬,中國內容的英文小說市場正在不斷增長,香港、新加坡也一樣。」

他發現市面上的英文譯本中文小說種類非常狹窄,好像只有《文革回憶錄》和《上海寶貝》那種「東方Chick Lit」(女性小說),缺乏他認為老外真正有興趣的題材,便毅然辭掉原有的工作,成立繙譯及出版社以填補缺口。

這位一口流利普通話的Thomlinson雖然是個老外,但當他還在英國唸小學時,已因功課需要而收集大量萬里長城的圖片,從此便愛上中國文化,現在,他更決意把中國的現代文學帶到英語世界裏去。

Harvey Thomlinson是英國人,現居香港,常飛往北京、上海、台灣、新加坡與作者、繙譯員、書商等開會,雜誌出版這天,他正在法蘭克福出席每年舉行的全球最大型書展。

他3年前來到香港出任一間美國研究公司的亞洲區經理,去年辭職,全身投入自己的出版事業。「第一,我看到繙譯及出版中文小說的市場失效,西方有很多很好的繙譯員,可是他們看不懂中文,就算懂中文,也未必真正了解中國社會的真實面貌和感覺。第二,雖然西方對中國現代文學的興趣與日俱增,但要替沒有知名度的中國作家出繙譯書,那是很大的風險。第三,近年中國政府推出了不少有關文學文化的政策,因知道要成為真正的強國,單靠經濟並不足夠,文化軟實力一樣重要,可是他們卻未必知道西方人對中國文學的口味。」

老外欲了解現代中國

成立出版社Make Do Publishing接近兩年,他已拿了10位中國作家的小說翻譯權,包括曾登上「福布斯2005年名人榜」的年輕作家郭敬明的小說《夢裡花落知多少》。英譯的現代中國文學作品,在香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大型書店都有售,其他地區的讀者,也能在Apple Bookstore找到,將內地暢銷書推向全球。

他如何解決繙譯中文小說的市場失效問題?先從讀者口味開始說起。出版社的第一部作品《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英譯:Leave me alone,ChengDu),作者是慕容雪村,由Thomlinson親自繙譯。故事以成都為背景,講述這個大城市內幾個男女的際遇、對待生活、愛情、兄弟的態度。「是非常現代和前衞的故事,這是西方人希望了解的現代中國,可是無論是國內還是外國的書店內,凡有英文譯本的中文小說,背景幾乎都停留在文化大革命時期。」

《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是2002年互聯網所有中文論壇中最火紅的小說,點擊量累計數千萬,慕容雪村也因此榮獲2003年中國出版界的新銳版年度風雲人物。「網絡文學打開了爭議性主題,有的寫農村政治的腐敗、有的寫色情和暴力,也有很多幻想文章等。互聯網令人人也可以成為作家,但達到可以出書的高質素,只是非常少數。」

「非常個人主義也是受歡迎的題材。」10多年前周衛慧所寫的北京女性自白式的作品《上海寶貝》受到國際注視,今日國內有個作者叫安妮寶貝,也是 Thomlinson的繙譯對象。「她的寫作集中內心感受,主角的行為常被情緒主宰,很容易就得到上海、北京白領的喜愛,她們生活刻板,就把感情投射到作者那裏,在商業層面上她的作品非常成功。」中國大城市二、三十出頭的女性,大多是安妮寶貝的書迷。「當我招募繙譯員的時候,很多人都想繙譯她的作品。」

他又譯了一本以一個民工為主角的小說,Jimmy Qi的《Confessions of an Elevator Operator》,一個由鄉下到北京工作的民工,在一幢滿是名流、有錢人、派對動物出現的高級大廈當電梯技工︰「讀者能透過技工的眼睛,看到現在的北京有錢人在過怎樣的生活,這是外國人想知道的中國模樣。」

外資出版屬冒險投資

他了解老外對中國的品味,因為他本身就是個對中國文化特別有興趣的老外。他在牛津獲得商學位後,10多年前在北京的首都師範大學唸現代中國史和中文文學碩士,喜歡中國現代小說。繙譯的書籍當中,有的是早在中國的大熱作品、有的是純Thomlinson個人喜好、也有的是他肯定合外國人口味的。「不過對我而言,首要還是我喜歡,不然怎能有動力去做?」

解決了品味問題,如何找繙譯員?「北京並不缺繙譯人才,缺的是繙譯機會。」Thomlinson成立出版社,第一步是要在中國招聘兼職繙譯,母語是中文或英文也可,所有人按自我喜好選擇小說,把一些章節繙譯成英語,達到水準會獲採納的,譯本會連同原作者資料放在網站並獲報酬。繙譯員以Freelance形式工作,Thomlinson這盤出版生意,連辦公室也不需要。

澳洲著名的出版經理人Benython Oldfield曾到中國約半年,尋找在外國有市場價值的中國作家,在上海遇到一位幫Thomlinson繙譯的文化狂熱分子,得知他們的工作,讀了他們繙譯幾個慕容雪村小說的篇章,決定為慕容雪村出書。「外國出版商出版中國小說,算是冒險投資。」

Thomlinson說賣一本書,七成利潤去了經銷渠道,8%是印刷成本,還有作者的稿費和版稅,一般約10%,出版社能賺的不多,可能只有書價約一成,所以他事事親力親為,看哪個程序可以節省1%至2%,他才能多賺多些少。

為了節省成本,他想過到大陸印刷,但最後還是拿到香港印刷。「問題是在大陸,不止出版書籍要拿IBSN編號,就連印刷也要拿印刷編號。拿印刷編號前,你的出版內容將要一字不漏先被審查,為免麻煩我情願貴一點在香港印。」

內容審查增時間成本

「還有版權問題,在大陸印刷被盜版的風險較高。」他曾試過與一位作者簽好約快要出書時,才發覺作者把同一本書也賣了給另一間出版社。「他不知道這在外國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只能說那是文化差異。」

然而書籍要在內地發售,內容審查仍難避免。中國出版內容審查嚴重,Thomlinson說他試過有一本小說被刪2萬字才能出街,被刪的情節是講述主角落難入獄並被判死刑,行刑前獄警嘗試逼他簽署一份死後器官出售合約。「本來把這種城市傳言加入小說是很有趣的事,但題材太敏感了,只能在互聯網的版本才能讀到。」

互聯網作家的題材太具爭議性,所以無論如何優秀,也很少讓國營出版社「據為己有」。「這些作家普遍太着重社會上的黑暗面,但你知道這幾年中國政府的口號是『和諧社會』,這群作者自然被視為有破壞無建設了。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2007年被拍成電視,播映日期一再延遲,就是因為要遷就黨會議 ——節目內容與黨的路綫不符。」

「中國政府喜歡推廣主流作家,像《兄弟》的作者余華,他們很優秀,但較少針對時下中國的黑暗面。」至於政府不管的、官方忽視的獨立與互聯網作者,就由市場上像Thomlinson的私人出版社帶到外國。

官方作家與互聯網作家

中國有兩種作家,一種是「官方」作家,即中國作家協會的會員,身為會員基本上已是一份工作,因此會員有薪水領,協會在中國各地召開會議,作家又要參與。收入穩定是好事,但薪水同時給了作家一些微妙的壓力,必須對屬會有「建設性」,寫甚麼題目不能完全隨心。像《兄弟》作者余華、創造了中國兒童故事經典角色「皮皮魯」、「魯西西」的兒童作家鄭淵潔,都是協會作家。

第二種作家是「獨立」寫作人,他們不屬協會,更多是沒有興趣成為會員。沒有官方的支持,他們很難與大出版商合作或參與官方書展推廣作品。官方作者有權申請 ISBN號碼(在中國出版必須有ISBN),獨立寫作人則要靠一些已註冊的私人出版社申請,中間人費用則因人而異,看與出版社的交情。

中國的寫作環境在過去10年有很大改變,互聯網作家活化了文化圈,其中一個熱門的文學網站「榕樹下」(www.rongshuxia.com),每天有以千計的短文或詩歌新帖,人人可以做作家,以容易又便宜的方法找到讀者,而且除非你的主題是像法輪功般的敏感題目,否則網絡小說少會成為審查焦點。

﹏﹏﹏﹏﹏﹏﹏﹏﹏﹏﹏﹏﹏﹏﹏﹏﹏﹏

Thomlinson 的出版社部分熱賣作品

書名:《Leave Me Alone,ChengDu》

故事內容:

本故事2002年在內地熱門網站天涯討論區首發,之後被大量轉載,總點擊率超過10億。2003年被改編成話劇,在上海演出30多場,成為當年的小劇場紀錄,2007年被改編成電視及電影,全國上映。小說至今被譯成法文、英文、德文及越南文。故事講述成都內一群30多歲的人在事業、情感和婚姻三者間的迷惘和掙扎。故事主角陳重,擁有普通家庭、普通工作,唯一的特別之處就是娶得3朵校花之一的趙悅為妻。他有崇高的理想,但在現實成都的天空下,他的生活畢竟也是偶爾賭一下牌、泡一下妞、同事勾心鬥爭。他相信人生可以盡情揮霍,反正上帝不記帳,結果卻令生活起了變化。

...................

書名:《Shanghai Girls︰ Uncensored & Unsentimental》

故事內容:

《Shanghai Girls》是現時出版社最暢銷的書,由一個上海女孩親述很多人都想知關於上海女孩的秘密:就是怎樣營造美麗、神秘的印象去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再說白一點,就是如何找個有錢的男人。

書中的話題包括「開胃菜男友」、「性與如何用性」、「槓桿效應」等,這除了是一個讓人開懷大笑的作品,更是一本實際的感情手冊。

這書告訴你:與其等待Mr. Right走進你的生命,不如學學如何做個上海女孩。

...................

書名:《Yu Li︰ Confessions of an Elevator Operator》

故事內容:

主角Yu Li本來住在河北省一個沒有高樓的小鎮,在一間釀假葡萄酒的酒廠當督察,卻因在督導期間偷飲喝醉被辭退,遂決定離鄉找工作。

在遙遠的首都北京,他被聘用為一棟豪華公寓大樓的電梯操作員。住在這幢公寓大樓的,都是新中國的勝利者:名流、富豪和政府大官。

他的職責除了負責按電梯,還包括保護在這兒出入的電影明星、導演等,縱使他根本認不出他們是誰。鄉村長大的主角突然接觸到聲色犬馬的世界,令他過着混亂的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95

壹週刊- 1101 - 封面故事 14萬港產大陸B 納稅人孭起900億

1 : GS(14)@2011-04-16 16:00:13

其實預付六十萬能否阻嚇到這堆人來香港?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t=62495
特區政府建中藥港、數碼港無望,卻火速成為內地孕婦的「生仔港」!去年本港出生嬰兒高達八萬八,其中達半數是內地婦女所生。內地人湧港生仔潮,有增無減,公立醫院婦產科醫生及護士終忍不住叫救命,擔心影響醫療質素。
無奈政府來者不拒,○五年至今,已有達十四萬其配偶非港人的內地孕婦,僅花數萬元生仔費在港產子,白白享用港人的醫療、教育及綜援等福利。本刊以港人基本醫療教育開支計算,這群「新人類」蠶食公帑九百億,儼如無底深潭!
內地孕婦湧港生仔,曾激起本地孕婦不滿,上街抗議可享用的醫療服務被分薄。

內地孕婦瘋狂來港生子拖累,本港孕婦入公立醫院產子,往往無法得到足夠照顧。林先生的女兒兩個月前在屯門醫院出生,坦言太太產後住院的數天,恍如噩夢。
「由於太多人生仔,一間大房住成二十幾個孕婦,床與床之間都好逼,無乜私隱可言,大家隔住個簾都好近,就咁就餵人奶。而入 嚟
嘅超過一半係講普通話,唔係本地孕婦,成間房得一、兩個姑娘,佢 哋仲要照顧埋剛剛出世 嘅十幾廿個 BB,真係照顧唔 嚟!」
政府生仔 喊死無人理

「我
見到 啲姑娘個個都行得好快,佢 哋太多 嘢做,但真係太多人,所以按鐘通常都按兩、三次先會過 嚟。又好似我老婆生完
BB後,唔可以落床屙尿,問阿姐攞尿兜,但按極都無人理。醫護人員都講到明,人手唔夠,無辦法。」令林先生最擔心,莫過於初生女兒因護士太忙碌而遲遲未有
抱給媽媽哺乳,「我阿 B中午四點出世,幾小時應該餵第一次奶,但係姑娘唔記得,凌晨三點先有人抱 嚟飲奶,我個囡足足餓咗十二小時。又好似 啱 啱生完
嘅媽咪,唔夠奶要補奶粉餵 BB,但係姑娘又唔記得 咗,直至阿 B喊到收唔到聲先記得!」
  

Bobo剛於兩週前在瑪嘉烈醫院誕下男嬰,坦言見到病房內大部分為內地孕婦。
「最
驚險一次係探病時,我見到有個阿 B喊到面變青,佢媽咪按鐘,個姑娘見到已經即刻跑出去搵醫生,個醫生 嚟到已經要五、六分鐘。如果個
B呼吸有問題,我好擔心有生命危險!」憶起幕幕險境,林慨嘆港人生育的資源被內地孕婦分薄,影響質素。「我 哋都好同情
啲姑娘,但我都好緊張自己個老婆,亦擔心阿 B食唔食得飽。如果可以再揀,我會揀私家!」
母嬰健康院變街市

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數目倍增、醫生工時超長等,令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叫救命,醫院四周貼滿醫護人員對周一嶽不滿的海報。
除醫院外,連鎖反應,就連替初生嬰兒檢查的母嬰健康院亦逼爆,記者在西九龍政府合署的母嬰健康院所見,只有數百呎的大堂,已有百多位家長及嬰兒在輪候,當中有孕婦遇見鄉里,以鄉下話聊天,四周環境嘈雜,猶如街市一樣。

週前在瑪嘉烈醫院誕下男嬰的 Bobo說,上次帶兒子到健康院覆診,上午已派了六十個籌,「我數過十個人先有一個香港人,產前
嚟檢查一等就等成兩個半鐘先有得睇,而家生 咗帶 B嚟,最少都要等成一個半鐘,真係好爆,有
啲內地父母將腳放喺櫈上,好騷擾。」她期望政府減少內地孕婦來港數目,以確保公立醫院婦產科資源,用回在本地孕婦身上,「香港媽咪好慘!」
港府 孭數九百億

管局於○七年起向內地孕婦收回成本價,已做產檢的內地孕婦,需三萬九千元,若未做產檢則需四萬八千元,去年收入達三億四千萬,但其實這個數目只是收回成
本,至今仍然有撇賬走數情況,由○六年至去年,走數個案達六千二百九十三人,金額達八千八百萬,在公營機構上一直是一門蝕本生意。
除此,
據統計處公布數字顯示,○五年至去年,「港產大陸
B」達十四萬人,其父母均非香港永久居民。本刊以每位港人可享有最基本醫療及教育開支計算,包括零至五歲小孩必須注射的疫苗,成本約一萬元;幼稚園三年可
享有每年達一萬六千元學券,即四萬八千元;十二年免費教育(六年小學、六年中學每年五萬),即六十萬計算,政府要替這班
BB承擔的開支,高達九百億(見圖)。這項開支尚未計算他們申請綜援、公屋、書簿津貼或患病使用公立醫院服務等福利,政府真正要 孭的金額,難以估計。

大管理及市場系教授阮博文坦言,涉及的政府開支會是天文數字,「呢 啲內地父母即使要花數萬元(生仔),都抵過投資移民!佢
哋就利用漏洞,避過一孩政策(在港所生子女的數目不受限制), 嚟香港生仔,可以拿到香港身份證,有教育、醫療資助。從經濟上 嚟睇,佢 哋所帶 嚟
嘅影響,全部由社會納稅人負擔晒!」
他直言就算公私營醫院如何協調,也是治標不治本,無法堵塞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問題,「因為佢
哋跟住港府所寫 嘅規定,跟足程序
嚟生仔,就可以有晒福利。」他認為,若要堵塞這漏洞及減低未來納稅人無上限的負擔,須要求人大盡快解釋基本法或修改有關條例,「例如 喺內地生
咗,香港唔可以再生。又或者最少一方係香港人,或有香港居留權或 喺香港讀書等。」
內地孕婦引發連鎖效應,西九的健康院也被逼爆。

父母均非本港居民產子急升
公立醫院婦產科叫救命
近十年本港及內地婦女產子數目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八萬八」這個數字,不僅給本港庫房帶來沉重負擔,對於本港公立醫院的婦產科醫生及護士來說,也是一個可怕數字,足以令本港婦產服務爆燈。

地孕婦產子數字由○五年的一萬九千人,激增至去年的四萬人,數目迅速增加。去年四萬五千名私院出生的嬰兒,其中三萬是內地孕婦,公立醫院出生的四萬三千多
嬰兒,一萬多名的母親為內地人,佔總嬰兒的兩成。內地孕婦不斷激增,醫護人員終「頂唔順」向政府叫救命。由八間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組成的香港婦產科關注組,
成員兼廣華醫院婦產科主管梁永昌醫生坦言,公立醫院的婦產科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已超級繁重,以他為例,平均每一個上午三小時,要看三十個病人,即平均每五
分鐘看完一個症,包括要替孕婦量血壓、度心跳、驗尿等,亦因時間有限,只能做到最基本的檢查。
「婦產科同其他科唔同,高質素 嘅服務係需要多 啲時間同孕婦解釋,了解佢 哋 嘅身心情況,但因為實在太多症,醫生無辦法照顧到孕婦 嘅心理需要,而家係唯有印小冊子等叫佢 哋返去睇。」梁說。
NICU爆廠

此,梁醫生說,每一百嬰兒出生,約有二至三名嬰兒需要入住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 NICU),若在私院入住
NICU,成本動輒百萬計,大部分家長均無法負擔,然而全港公立醫院僅得一百個床位,已極為緊張,加上私院生育的嬰兒若有需要,最終仍會轉往公院的
NICU,令該部早已飽和,入住率更高達百分百。若再不控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資源便無法配套。記者在廣華醫院九樓婦產科觀察,該層只有六名護士,卻有十
二間病房、五十一張床,數十名孕婦及二、三十個初生嬰兒要照顧。護士們均無時停,有護士坦言因工作太多,經常忙到無時間吃飯及去廁所,「好多時做完
嘢先記得。」
公立醫院婦產科醫生齊齊出聲,食 衞局局長周一嶽已即時宣布暫停今年公立醫院接收內地孕婦產子預約,但據醫管局數字顯示,今年內地孕婦預約已有九千宗,即使「截龍」,最多只可減少一千宗左右,去年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數字約為一萬宗,作用不大。

時公立醫院婦產科共有逾二百名醫生,婦產科護士約有九百七十八名,她們大多擁有助產士的資格。不過,部分醫生及助產士近年因工作壓力大、私營市場吸引等原
因,流失率不斷上升,去年至今年二月的婦產科醫生及護士流失率,分別高達 10.3%及
7.4%,當中以資歷深的顧問醫生、高級醫生、擁有十多廿年經驗的護士,流失最多,即使威爾斯親王醫院由○七年起,將培訓助產士課程名額由四十個增至八十
個,仍未足以補回空缺。
香港產科服務關注組成員梁永昌醫生坦言,醫護人員工作量已達可接受量的臨界點,每個診症平均只能花五分鐘。
理工大學管理及市場系教授阮博文認為,夫婦均是內地人來港產子,逃避內地一孩政策,建議修改基本法堵塞漏洞。
美國限懷孕七個月不可上機

府對內地人生仔潮束手無策,美國與本港一樣,有許多外地人想往當地生仔,與本港相似,同樣可免費享有醫療、教育等福利,成為美國公民,但當地為防止生仔潮
湧,前往美國的航空公司規定凡懷孕七個月的孕婦均不許上機。至於英國、加拿大、澳洲,則規定父或母任何一方為國民,在當地出生的人才可入藉,否則未必可獲
公民資格。

仁安醫院推出豪華套房吸引富貴媽咪產子,力谷產科市場。

地孕婦湧港產子潮不斷,四分三都「幫襯」私家醫院,造就產科成為超級金蛋。為求賺到盡,各私家醫院爭相擴建,加開婦產科病床吸客,又向公立醫院挖角。只
是,服務需求狂升,人手卻不勝負荷,導致事故頻生。有婦產科醫生更透露,部分私院為加快騰空病床,不惜向主診醫生「施壓」,設法減少產婦住院日數。
內地孕婦來港產子過去四年不斷攀升,多間私家醫院均有擴建計劃,除了養和,還包括仁安、浸會、荃灣港安、聖保祿及播道醫院等,其中,播道醫院已向港府申請撥地,在將軍澳區擴建醫院,重開停了八年的產科服務;而寶血醫院更於○九年八月,重開停辦十三年的產科,爭逐市場。

法國醫院是內地孕婦產子熱點,病床數目達一百零四張,屬全港第二高,第一為浸會醫院。

家醫院擴展產科爭肥肉,人手卻未能配合,導致失誤頻頻。根據立法會
衞生事務委員會的文件顯示,本港十三間私家醫院於○九年共發生五十二宗醫療事故,較○八年急增近六成,其中以胎兒死亡或嚴重受傷個案佔最多,達十九宗,大
升四倍;另涉孕婦死亡或嚴重受傷的也達十二宗,三年急增五倍,升幅驚人。
去年三月二日,一名內地產婦在浸會醫院剖腹取子後因流血過多死
亡,其夫不滿穿上喪服闖院追討,該院又被揭發一連串新生嬰兒無故骨折的事故,同樣引起廣泛關注。雖然事故不絕,但無阻生仔潮,在多間私家醫院掛單的婦產科
專科醫生靳嘉仁表示,私院的產科床位緊張,自港府宣布「截龍」,已有大批懷孕僅六週,剛驗出有孕的內地準媽媽湧港,不理「未佗穩」,搶閘預訂床位。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婦產科醫生更表示,有私院為加快騰空病床,不惜向掛單醫生「施壓」,設法減少產婦住院日數,「掛單醫生要爭取到手術室同床位,一係有名
氣,一係同醫院有交情,試過有個媽媽生完唔夠兩日,仲嗌緊傷口好痛,醫院已叫我安排佢出院,人哋買咗個五日四夜套餐,有咩理由叫人走先?呢啲唔係賺到盡,
係咩呀?」該名醫生嘆道。
莊豐源案成缺口

父母均非港人其子女本來沒有本港居留權,但十年前的莊豐源(手抱男童)案勝訴後,卻改變局面。

母雙方均非港人,為何能來港合法產子?該缺口源於莊豐源案。莊豐源的父母均為內地人,其母在九七年九月拿着雙程證來港探親時,將他誕下,並由擁有香港居留
權的祖父照顧,當時入境處以《入境條例》,「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若要成為永久性居民,則在其出生時或以後任何時間,其父母的任何一方必須已在香港定居或享
有香港居留權」為由,要將他遣返內地。但其祖父提出訴訟,於○一年,高等法院和香港終審法院相繼判莊豐源勝訴,不論父母是否在港定居,在港出生的子女均享
有居港權。此案例一開,本港生仔中門大開,再加上自由行政策,大批內地婦女紛紛湧港生仔。
本港十間私家醫院產科床位數目
私家醫院產科床位(張)
香港浸信會醫院: 153
聖德肋撒醫院: 104
沙田國際醫務中心仁安醫院: 78
聖保祿醫院: 51
養和醫院: 45
寶血醫院(明愛): 37
嘉諾撒醫院: 31
荃灣港安醫院: 25
明德國際醫院: 22
港安醫院: 21
2 : 亞力士(1473)@2011-04-17 23:10:11

而家大陸人來港產子, 唔係貪平, 係貪服務, 一陣收六十個都照殺你, 你仲可以點講, 限制入境先係方法
3 : passport(1491)@2011-04-18 12:33:05

2樓提及
而家大陸人來港產子, 唔係貪平, 係貪服務, 一陣收六十個都照殺你, 你仲可以點講, 限制入境先係方法
呢獲真係大獲
點樣先可以解決到呢
而政府又會唔會真係解決呢?
4 : 龍生(798)@2011-04-18 17:25:12

案件有關基本法, 肯定不了了之!
5 : GS(14)@2011-04-18 20:54:49

2樓提及
而家大陸人來港產子, 唔係貪平, 係貪服務, 一陣收六十個都照殺你, 你仲可以點講, 限制入境先係方法


我認為收多D大陸BB未嘗不可,這可是未來幾十年的方針呢
6 : passport(1491)@2011-04-19 13:46:07

5樓提及
2樓提及
而家大陸人來港產子, 唔係貪平, 係貪服務, 一陣收六十個都照殺你, 你仲可以點講, 限制入境先係方法


我認為收多D大陸BB未嘗不可,這可是未來幾十年的方針呢
質素會有問題吧?
7 : GS(14)@2011-04-19 21:02:15

6樓提及
5樓提及
2樓提及
而家大陸人來港產子, 唔係貪平, 係貪服務, 一陣收六十個都照殺你, 你仲可以點講, 限制入境先係方法


我認為收多D大陸BB未嘗不可,這可是未來幾十年的方針呢
質素會有問題吧?


送埋教育wor
8 : passport(1491)@2011-04-19 21:06:54

7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2樓提及
而家大陸人來港產子, 唔係貪平, 係貪服務, 一陣收六十個都照殺你, 你仲可以點講, 限制入境先係方法


我認為收多D大陸BB未嘗不可,這可是未來幾十年的方針呢
質素會有問題吧?


送埋教育wor
um...
小弟始終覺得有分別
學龍生先(可能又會得罪好多人)
9 : GS(14)@2011-04-19 21:07:28

父母的問題,但過兩三代應該得的
10 : passport(1491)@2011-04-19 21:10:17

9樓提及
父母的問題,但過兩三代應該得的
好可惜
2-3代香港已被同化了
11 : GS(14)@2011-04-19 21:11:38

10樓提及
9樓提及
父母的問題,但過兩三代應該得的
好可惜
2-3代香港已被同化了


咁會變成點的世界?
12 : passport(1491)@2011-04-19 21:13:44

11樓提及
10樓提及
9樓提及
父母的問題,但過兩三代應該得的
好可惜
2-3代香港已被同化了


咁會變成點的世界?
變成中國的其中一個城市
無哂香港特色
男女都周圍坐
周圍叫大聲笑
13 : GS(14)@2011-04-19 21:16:04

我覺得那些內地人真是唔識規矩
14 : passport(1491)@2011-04-19 21:17:46

13樓提及
我覺得那些內地人真是唔識規矩
所以2-3代後
都會變到咁了
我同你睇黎都會見到
15 : GS(14)@2011-04-19 21:18:22

14樓提及
13樓提及
我覺得那些內地人真是唔識規矩
所以2-3代後
都會變到咁了
我同你睇黎都會見到


第時他們叫我地,咱們老頭子xxxyyy
16 : passport(1491)@2011-04-19 21:20:53

15樓提及
14樓提及
13樓提及
我覺得那些內地人真是唔識規矩
所以2-3代後
都會變到咁了
我同你睇黎都會見到


第時他們叫我地,咱們老頭子xxxyyy
哈哈
咁就大獲啦
咱們老頭子 怎樣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了?
17 : GS(14)@2011-04-19 21:21:38

那吃屎吧,吃屎你都不懂,你都不要活了smileysmiley
18 : passport(1491)@2011-04-19 21:22:44

17樓提及
那吃屎吧,吃屎你都不懂,你都不要活了smileysmiley
咱們全都不要活好了
19 : GS(14)@2011-04-19 21:23:02

18樓提及
17樓提及
那吃屎吧,吃屎你都不懂,你都不要活了smileysmiley
咱們全都不要活好了


吃屎勝過沒有吃的
20 : 龍生(798)@2011-04-20 00:56:50

內陸地區, 上海, 北京城市等地, 又唔係你地諗得咁衰既
我地而家遇著個班, 都係的偏遠地區或城市先會係咁...

但拉低香港的平均分就係一定的
最大可能係拉低我們去到, 比上海北京稍稍好一點的城市
21 : passport(1491)@2011-04-20 04:30:18

是否太樂觀了???
22 : idsdown(1658)@2011-04-20 07:30:15

5樓提及
2樓提及
而家大陸人來港產子, 唔係貪平, 係貪服務, 一陣收六十個都照殺你, 你仲可以點講, 限制入境先係方法


我認為收多D大陸BB未嘗不可,這可是未來幾十年的方針呢


最大問題係, 政府口口聲聲話鼓勵市民生育, 點解唔係政策上落手, 好似新加坡咁, 免多D稅咁.
依家出現個問題就係香港人唔生, 政府理所當然搵外援, 好自然係國內, 更何況國內人為身份證爭住黎.
最終結局係政府係咪都要使一筆錢落生育/未來人口度.
如果使錢係本地人生育, 優勢唔洗講, 引起的問題應該會比國內的少一些, 畢竟生活習慣/就業/居住環境/意識 早已是生活的一部份.

所以罵個政府得班庸官, 個腦生係屁股度係一D都無錯的.
23 : passport(1491)@2011-04-20 16:30:58

22樓提及
5樓提及
2樓提及
而家大陸人來港產子, 唔係貪平, 係貪服務, 一陣收六十個都照殺你, 你仲可以點講, 限制入境先係方法


我認為收多D大陸BB未嘗不可,這可是未來幾十年的方針呢


最大問題係, 政府口口聲聲話鼓勵市民生育, 點解唔係政策上落手, 好似新加坡咁, 免多D稅咁.
依家出現個問題就係香港人唔生, 政府理所當然搵外援, 好自然係國內, 更何況國內人為身份證爭住黎.
最終結局係政府係咪都要使一筆錢落生育/未來人口度.
如果使錢係本地人生育, 優勢唔洗講, 引起的問題應該會比國內的少一些, 畢竟生活習慣/就業/居住環境/意識 早已是生活的一部份.

所以罵個政府得班庸官, 個腦生係屁股度係一D都無錯的.
我絕對同意你所講
依家係唔解決舊問題
引入新問題
24 : fineram(806)@2011-04-20 20:10:52

22樓提及
5樓提及
2樓提及
而家大陸人來港產子, 唔係貪平, 係貪服務, 一陣收六十個都照殺你, 你仲可以點講, 限制入境先係方法


我認為收多D大陸BB未嘗不可,這可是未來幾十年的方針呢


最大問題係, 政府口口聲聲話鼓勵市民生育, 點解唔係政策上落手, 好似新加坡咁, 免多D稅咁.
依家出現個問題就係香港人唔生, 政府理所當然搵外援, 好自然係國內, 更何況國內人為身份證爭住黎.
最終結局係政府係咪都要使一筆錢落生育/未來人口度.
如果使錢係本地人生育, 優勢唔洗講, 引起的問題應該會比國內的少一些, 畢竟生活習慣/就業/居住環境/意識 早已是生活的一部份.

所以罵個政府得班庸官, 個腦生係屁股度係一D都無錯的.


好中點.

父母係本地人總比內地人好.

同意比多d 福利去鼓勵本地生育
25 : passport(1491)@2011-04-20 20:25:56

24樓提及
22樓提及
5樓提及
2樓提及
而家大陸人來港產子, 唔係貪平, 係貪服務, 一陣收六十個都照殺你, 你仲可以點講, 限制入境先係方法


我認為收多D大陸BB未嘗不可,這可是未來幾十年的方針呢


最大問題係, 政府口口聲聲話鼓勵市民生育, 點解唔係政策上落手, 好似新加坡咁, 免多D稅咁.
依家出現個問題就係香港人唔生, 政府理所當然搵外援, 好自然係國內, 更何況國內人為身份證爭住黎.
最終結局係政府係咪都要使一筆錢落生育/未來人口度.
如果使錢係本地人生育, 優勢唔洗講, 引起的問題應該會比國內的少一些, 畢竟生活習慣/就業/居住環境/意識 早已是生活的一部份.

所以罵個政府得班庸官, 個腦生係屁股度係一D都無錯的.


好中點.

父母係本地人總比內地人好.

同意比多d 福利去鼓勵本地生育
我相信政府肯做
好多香港父母肯生
26 : GS(14)@2011-04-20 22:17:24

最少在住那邊入手,少好多人唔想生
27 : 龍生(798)@2011-04-21 00:45:31

一半半啦...
富裕地區既人唔肯生仔, 係全球問題...非香港獨有呢...

有左錢, 選擇多了, 大家都唔想為左個小朋友犠牲自己

唔駛講到政府, 只係佢地自己唔願生

不過我都讚成政府從來無鼓勵過生育...
28 : GS(14)@2011-04-21 16:09:10

點解唔好鼓勵生育,人類會絕種bor
29 : passport(1491)@2011-04-21 16:32:06

27樓提及
一半半啦...
富裕地區既人唔肯生仔, 係全球問題...非香港獨有呢...

有左錢, 選擇多了, 大家都唔想為左個小朋友犠牲自己

唔駛講到政府, 只係佢地自己唔願生

不過我都讚成政府從來無鼓勵過生育...
係架
無鼓勵過
跟住就引大陸bb黎
30 : GS(14)@2011-04-21 16:50:07

但是是大陸先肯生
31 : passport(1491)@2011-04-21 16:53:37

30樓提及
但是是大陸先肯生
其實有無統計過
國內來的父母本業係咩?
32 : GS(14)@2011-04-21 16:53:57

31樓提及
30樓提及
但是是大陸先肯生
其實有無統計過
國內來的父母本業係咩?


畀得起幾萬,應該唔算窮
33 : passport(1491)@2011-04-21 16:54:29

32樓提及
31樓提及
30樓提及
但是是大陸先肯生
其實有無統計過
國內來的父母本業係咩?


畀得起幾萬,應該唔算窮
但走數既
聽聞都唔少人
34 : GS(14)@2011-04-21 16:55:27

33樓提及
32樓提及
31樓提及
30樓提及
但是是大陸先肯生
其實有無統計過
國內來的父母本業係咩?


畀得起幾萬,應該唔算窮
但走數既
聽聞都唔少人


咁可以叫他們先入院,在兩日內付按金
35 : passport(1491)@2011-04-21 16:56:30

34樓提及
33樓提及
32樓提及
31樓提及
30樓提及
但是是大陸先肯生
其實有無統計過
國內來的父母本業係咩?


畀得起幾萬,應該唔算窮
但走數既
聽聞都唔少人


咁可以叫他們先入院,在兩日內付按金
付唔出就趕佢走?
到時又會有好多政客出黎講呢樣講個樣
36 : GS(14)@2011-04-21 17:02:24

他講他的事,反對就是同香港人作對
37 : 草帽(1253)@2011-04-21 17:57:48

其實規定每個大陸產婦落黎生仔抽二百萬重稅. 我想問題會即刻消失. smileysmiley
38 : GS(14)@2011-04-21 18:13:46

37樓提及
其實規定每個大陸產婦落黎生仔抽二百萬重稅. 我想問題會即刻消失. smileysmiley


我覺得唔會囉
39 : passport(1491)@2011-04-22 04:24:37

先收五百萬啦
40 : GS(14)@2011-04-23 09:42:04

39樓提及
先收五百萬啦


是囉,咁可能多D難睇的暴發戶
41 : hh0610(1603)@2011-04-23 20:58:24

老實講, 加錢就得了, 當係投資移民. 十皮一個, 十皮都仲咁多人, 就加一倍..兩倍.

香港人口老化, 當然希望有更多小孩為將來接力. 問題來了, 富裕城市生育率偏低, 減稅加福利係咪真係如大家所想, 多好多人生BB? 而家有免稅額, 學卷, 9年免費教育. 而且我地父母年代應該更困難吧. 將問題歸究政府, 無助解決問題.

多D人黎香港生B, B加埋佢地父母, 造大個餅. 重有, B父母俾得十皮, 大部分在內地是中產以上, 有好多甚至係身家幾千至過億O既富豪. 你估佢老豆老母會唔會將D錢調過黎? 壹週刊只係製造矛盾, 實際上係邊個賺左?
42 : 龍生(798)@2011-04-24 00:13:32

投資在BB 身上, 反而無分中港
我地的上一代都係大陸人

不過我好反對俾己成年個班落黎就真
43 : GS(14)@2011-04-24 21:16:12

41樓提及
老實講, 加錢就得了, 當係投資移民. 十皮一個, 十皮都仲咁多人, 就加一倍..兩倍.

香港人口老化, 當然希望有更多小孩為將來接力. 問題來了, 富裕城市生育率偏低, 減稅加福利係咪真係如大家所想, 多好多人生BB? 而家有免稅額, 學卷, 9年免費教育. 而且我地父母年代應該更困難吧. 將問題歸究政府, 無助解決問題.

多D人黎香港生B, B加埋佢地父母, 造大個餅. 重有, B父母俾得十皮, 大部分在內地是中產以上, 有好多甚至係身家幾千至過億O既富豪. 你估佢老豆老母會唔會將D錢調過黎? 壹週刊只係製造矛盾, 實際上係邊個賺左?


要講,其實好難用其他東西來分質素,錢就是最好方法,如果唔做呢樣,香港人口會老化得好快,自不然就無競爭力
44 : 龍生(798)@2011-04-24 23:12:13

都岩架, 去到日本這田地就後悔莫及了
45 : hh0610(1603)@2011-04-25 16:50:21

冇記錯公立都要五萬以上, 計埋中途檢查費, 當中酒店食住, 開刀加錢之類, 埋單條數隨時十萬八萬. 生BB黎拎福利, 不現實. 假設你係個父母, 先交一大筆生BB, 再用BB名義申請父母居留權, 再要住滿7年先拎倒福利. 係咪好複雜? 倒不如假結婚黎得直接.

另外, 有樣野知O既人唔敢講出口. 就係香港居民流動性好低. 舉例, 紐約生活支持唔倒會搬去新澤西, 工作都搵唔倒分分鐘搬番去內陸耕田, 而外地O既精英就會填充人口缺口, 繼續支撐城市發展. 上海, 北京, 東京, 倫敦如是. 但係香港因為個邊界, 擋左呢個人口流動. 講白D就係汰弱留強, 之前唔知邊個名人講左句冇錢搬番大陸, 俾人插到反艇. 究竟佢有冇講錯? 只係對部分港人黎講係真實得討厭.
46 : GS(14)@2011-04-25 17:40:28

就公立醫院問題,其實有部分人賴帳,不過真的不嚴重,今期壹仔仲話班內地人租房,都唔平,成25萬,一般人實畀唔起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4326

至於人口流動,香港的居住質素高,至少食野安全,況且有一項言論自由,所以無人想走..
47 : 亞力士(1473)@2011-04-25 22:30:12

其實香港都有分既 好似大西北咁
48 : 龍生(798)@2011-04-26 00:28:32

住大西北其實唔慳得幾多

野野搭20蚊車先出到黎, 40蚊來回
一個家庭4人咁計, 日日咁車出車入
不如供層貴的既市區樓...
話晒供左都仲係自己, 車搭左就無, 仲有時間呢

呢個理論其實好緊要, 但唔知點解無乜聽人講過
49 : hh0610(1603)@2011-04-26 01:36:43

46樓提及

至於人口流動,香港的居住質素高,至少食野安全,況且有一項言論自由,所以無人想走..


唔想走是一回事, 實際上搬番大陸亦唔可行. 低下層由於工薪貴大陸一截, 同樣工種大陸唔會請. 跨境O係香港番工, 來回車費幾鬼貴. 呢樣野又要小政府, 為左補貼東鐵, 攪到過境火車同黃巴貴一貴. 結果就係香港窮果批迫住O係香港捱契弟, 苦過弟弟. 人口上又限於政策, 冇新鮮血液. 自身生活水平高, 出生率又低, 跟本就係死症.

開放大陸高等移民, 生B, 是香港將來唯一出路.
50 : GS(14)@2011-04-26 20:55:21

48樓提及
住大西北其實唔慳得幾多

野野搭20蚊車先出到黎, 40蚊來回
一個家庭4人咁計, 日日咁車出車入
不如供層貴的既市區樓...
話晒供左都仲係自己, 車搭左就無, 仲有時間呢

呢個理論其實好緊要, 但唔知點解無乜聽人講過


就咁又帶來出一個投資機會,深圳的物業理論上是否平過上水物業,但是現時是差不多,甚至超過了
51 : GS(14)@2011-04-26 20:57:18

49樓提及
46樓提及

至於人口流動,香港的居住質素高,至少食野安全,況且有一項言論自由,所以無人想走..


唔想走是一回事, 實際上搬番大陸亦唔可行. 低下層由於工薪貴大陸一截, 同樣工種大陸唔會請. 跨境O係香港番工, 來回車費幾鬼貴. 呢樣野又要小政府, 為左補貼東鐵, 攪到過境火車同黃巴貴一貴. 結果就係香港窮果批迫住O係香港捱契弟, 苦過弟弟. 人口上又限於政策, 冇新鮮血液. 自身生活水平高, 出生率又低, 跟本就係死症.

開放大陸高等移民, 生B, 是香港將來唯一出路.


但是如果把車費降低,其實都無用,最重要這是人工差一大截,搞埋最低工資,至少幾十年D人都唔返大陸住
52 : fineram(806)@2011-04-26 21:29:12

51樓提及
49樓提及
46樓提及

至於人口流動,香港的居住質素高,至少食野安全,況且有一項言論自由,所以無人想走..


唔想走是一回事, 實際上搬番大陸亦唔可行. 低下層由於工薪貴大陸一截, 同樣工種大陸唔會請. 跨境O係香港番工, 來回車費幾鬼貴. 呢樣野又要小政府, 為左補貼東鐵, 攪到過境火車同黃巴貴一貴. 結果就係香港窮果批迫住O係香港捱契弟, 苦過弟弟. 人口上又限於政策, 冇新鮮血液. 自身生活水平高, 出生率又低, 跟本就係死症.

開放大陸高等移民, 生B, 是香港將來唯一出路.


但是如果把車費降低,其實都無用,最重要這是人工差一大截,搞埋最低工資,至少幾十年D人都唔返大陸住


車費降低好難了. 但若rmb 係咁升. 人工好快拉近
53 : GS(14)@2011-04-26 21:29:58

講緊差50%,看來都要五年連續人仔升10%先得
54 : passport(1491)@2011-04-26 21:36:41

53樓提及
講緊差50%,看來都要五年連續人仔升10%先得
應該無可能吧
10年-15年左右吧
55 : GS(14)@2011-04-26 21:37:48

54樓提及
53樓提及
講緊差50%,看來都要五年連續人仔升10%先得
應該無可能吧
10年-15年左右吧


計埋生活質素,其實香港的價錢同內地相差可能不遠,甚至內地可能超過香港
56 : passport(1491)@2011-04-26 21:41:44

55樓提及
54樓提及
53樓提及
講緊差50%,看來都要五年連續人仔升10%先得
應該無可能吧
10年-15年左右吧


計埋生活質素,其實香港的價錢同內地相差可能不遠,甚至內地可能超過香港


價錢好似真係差唔多
57 : GS(14)@2011-04-26 21:46:32

計埋人仔真是唔知那邊的人點生活
58 : passport(1491)@2011-04-26 21:51:23

57樓提及
計埋人仔真是唔知那邊的人點生活
聽聞除人工外
有好多額外野收
59 : GS(14)@2011-04-26 21:51:48

58樓提及
57樓提及
計埋人仔真是唔知那邊的人點生活
聽聞除人工外
有好多額外野收


例如呢?
60 : passport(1491)@2011-04-26 21:54:12

59樓提及
58樓提及
57樓提及
計埋人仔真是唔知那邊的人點生活
聽聞除人工外
有好多額外野收


例如呢?
聽過有好多額外獎金
又有禮物收
61 : GS(14)@2011-04-26 21:55:01

60樓提及
59樓提及
58樓提及
57樓提及
計埋人仔真是唔知那邊的人點生活
聽聞除人工外
有好多額外野收


例如呢?
聽過有好多額外獎金
又有禮物收


所以這是隱性收入...如果每人加一倍人工,但唔准收禮仲好
62 : passport(1491)@2011-04-26 22:10:04

61樓提及
60樓提及
59樓提及
58樓提及
57樓提及
計埋人仔真是唔知那邊的人點生活
聽聞除人工外
有好多額外野收


例如呢?
聽過有好多額外獎金
又有禮物收


所以這是隱性收入...如果每人加一倍人工,但唔准收禮仲好
如果我人工都多一倍
我都制
不過無咩可能
63 : GS(14)@2011-04-26 22:15:07

應該就無可能啦,除非公務員
64 : passport(1491)@2011-04-26 22:16:05

63樓提及
應該就無可能啦,除非公務員
公務員幾好呀
1年兩次
1次跟point 1次加人工
65 : GS(14)@2011-04-26 22:16:37

64樓提及
63樓提及
應該就無可能啦,除非公務員
公務員幾好呀
1年兩次
1次跟point 1次加人工


我都想做
66 : passport(1491)@2011-04-26 22:17:27

65樓提及
64樓提及
63樓提及
應該就無可能啦,除非公務員
公務員幾好呀
1年兩次
1次跟point 1次加人工


我都想做
我都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001

港產菲林王入健力士

1 : GS(14)@2012-07-25 12:05:1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25/16544666

本身是會計師的 Cecilia,四年前愛上菲林攝影,更開始收藏不同種類的菲林,至今共有1,250種、來自102個品牌的菲林。她的藏品中,不少已停產或絕迹市面,是 Cecilia透過上網,與其他歐洲等地的收藏家交換或收購回來,她並租用了恒溫倉擺放。兩年前,她更辭掉穩定工作,開設本港首間菲林專門店 FilMe。
[為了保存菲林, Cecilia租用了一個恒溫倉擺放。] 為了保存菲林, Cecilia租用了一個恒溫倉擺放。
不忍菲林消失在數碼年代
她說,菲林並非會大幅升值的物品,她花時間收集儲存,只是不忍心曾記錄歷史的菲林,在數碼年代逐漸被遺忘,甚至淪為垃圾。對她來說,菲林記錄歷史,也反映歷史──在她的藏品中,有已沒有相機適用的、1929年開始生產的柯達膠卷菲林;有曾為方便記者而推出的72張裝菲林;有以銀鹽製成的貴價菲林;有日本限量發售專影櫻花的菲林,也有希望抗衡數碼化的 APS菲林,每種菲林都有其特性及故事。
不過, Cecilia發現,有關菲林的紀錄不多,她對比過自己擁有的菲林種類與維基資料,部份連維基百科也沒記載,而她翻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也沒找到有關菲林的紀錄,於是今年初,她決心整理自己的藏品,找來專業攝影師為她檢查菲林,再由會計師核算數目,正式向健力士申請,花了大半年時間,她近日終獲發證書,確認她是全球擁有最多不同種類的創紀錄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478

港產低俗喜劇 KO媚共聽風者

1 : GS(14)@2012-08-14 13:24:2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20814/16601231
由彭浩翔導演的三級港產片《低俗喜劇》跟寫過《無間道》電影系列的編劇麥兆輝、莊文強共同執導的電影《聽風者》,上星期四同日在香港上映。截至前日為止上映4日,《低》片票房以701萬遠遠拋離梁朝偉和周迅主演、只收182萬的《聽》片。一套以粗口掛帥、800萬製作費不到,主要演員只有杜汶澤及幾頭騾仔的電影,足以打贏一套製作近過億港元的合拍片,刀仔不只可以鋸大樹,騾仔都贏了偉仔。
彭浩翔願減薪拍港片
《聽》片是改編自內地小說家麥家的小說《暗算》,他的另一本小說《風聲》早前亦曾改編成同名電影,同樣由周迅演出。《聽》片講述49年內地解放初期,中共情報機構監聽國民黨秘密電台,嚴防國民黨特務在搞破壞暗殺。不過有看過的觀眾及影評就覺得電影太過主旋律,過份迎合內地「敵我分明」的描述,更是一面倒維護中共,把國民黨完全妖魔化,有媚共之嫌。在近日香港家長全力反洗腦不要思想控制,不接受只唱好不唱壞的社會大氣候之下,《聽》片票房成績自然一般。相反講明不要內地市場,標榜不偽善,講另類題材的《低》片,罵出香港人心聲,粗口淋漓得令人痛快,成功證明純港式電影其實仍有支持者,反映出香港寧低俗都不肯接受附庸媚共的電影。不過《聽》片在內地依然有龐大支持,在內地上映6日,票房已有1.1億人民幣,預計埋單會有2億左右票房。
昨晚出席《低》片慶功宴的導演彭浩翔,接受電話訪問時表示,未想過觀眾反應如此熱烈,他說:「都有諗過有支持,但就冇諗過咁大,可能同近日嘅本土意識強咗,加埋國民教育爭議都有關,香港人想睇番多啲屬於香港人自己嘅嘢。今次都可以話畀啲投資者聽,唔係一定合拍片至有出路。」自言飲香港奶水大的彭浩翔表示,想拍港片的感覺很強烈,他說:「我唔抗拒拍合拍片,不過有老闆肯拍港片,我亦唔介意減一半導演費,今次好多演員都係拍膊頭演出,想話畀老闆知如你肯拍港片,好多人願意出力。」他笑言今次成功要多得《低》片的投資者肯放棄內地13億人口市場及香港18歲以下的觀眾。彭浩翔表示沒想過拍續集,但正構思用原班人馬再開類似癲喪題材的電影。
2 : 肥B(18468)@2012-08-14 13:41:16

「......相反講明不要內地市場,標榜不偽善,講另類題材的《低》片,罵出香港人心聲,粗口淋漓得令人痛快,成功證明純港式電影其實仍有支持者,反映出香港寧低俗都不肯接受附庸媚共的電影。 」


咪講到自己咁偉大咁高尚先得架.....市場唔同, 要賺錢, 當然係要投其所好....
3 : GS(14)@2012-08-14 13:46:39

真是日日見廣告
4 : 肥B(18468)@2012-08-14 13:54:48

呢排HIT呀嘛, 感覺而家有班人, 成日都標榜「香港XX」,「香港YY」, 將一D悠然而生的事物/感覺/行徑/做法/想法等等, 用歸類法 + 個好包裝的方法, 俾個TERMS 佢, 就把着這個「物體」, 做D煽風點火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48

爽飛天地:港產留學生

1 : GS(14)@2012-08-27 11:45:39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9%E5%AD%B8%E7%94%9F
九月將至,又是學生們出發往外地升學的高峰期。在一班前往倫敦的客機上,我在商務艙內遇到一個出發留學的家庭,分別是父母與及一位兒子。從樸素的衣著及對商務艙設備的陌生舉止,就知道他們是第一次乘坐商務客位,因此我亦耐心向他們說明各項設備的用法。
和他們閒聊得悉,兒子是首屆中學文憑試的考生,由於成績不理想,因此只好出國升讀大學。那位母親向我吐苦水,說自己只是「小康之家」,為了兒子這一次「放洋留學」,迫於無奈要「大屋搬細屋」,換房子套現百多萬作為升學學費。我不禁好奇,既然預算有限,為甚麼還要花錢乘坐商務客位呢?那父親一面無奈,表示由於兒子有很多「必需品」要帶往英國,因此破費乘坐商務客位,以便攜帶更多行李。我問有甚麼重要的東西要「坐飛機」,寄空郵甚至平郵包裹不是更化算嗎?那母親隨即細數一大堆「必需品」:手提電腦、平板電腦、微型音響、電視遊戲機、手提遊戲機、燕窩、乾元貝、花旗參等等。聽了一會兒,我便藉故走開了,因為相信再聽下去,我的眉頭必定緊皺,如不事先知道留學一事,旁人必定以為他們移民或度長假。
回想當年我出外讀書,就只是證件、幾套衣服、小量現金及一張信用卡,現在的留學生真是幸福得過份了!
作者:雨佳
2 : GS(14)@2012-08-27 11:46:02

100 萬讀過書其實對一個中產家庭都幾多錢
3 : mannishmark(26310)@2012-08-27 11:51:00

2樓提及
100 萬讀過書其實對一個中產家庭都幾多錢


你話我短視又好,咩都好,你俾100萬我我寧願係HK讀D咩野ASSO之後升DEGREE,之後有剩既錢去旅行好過
4 : GS(14)@2012-08-27 11:53:38

100萬做首期都得
5 : abbychau(1)@2012-08-27 19:27:32

微型音響 smiley
6 : 200(9285)@2012-08-27 21:45:36

必需品」:手提電腦、平板電腦、微型音響、電視遊戲機、手提遊戲機、燕窩、乾元貝、花旗參

好撚富費播‧
7 : GS(14)@2012-08-27 23:09:15

5樓提及
微型音響 smiley


他的必需品放落個仔度
8 : freecow(1747)@2012-08-28 00:48:41

brainles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254

我與港產功夫片之結緣 創.作.人杜若飛

1 : GS(14)@2013-10-12 16:57:04

http://kwahto2006.blogspot.hk/2012/04/blog-post_02.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74

港產危險商品本地沒發售

1 : GS(14)@2015-03-26 00:49:22





在快速通報系統上被點名不安全的香港產品,不少都是在歐洲出售的當地品牌,有採購業人士對《蘋果》記者稱,歐洲品牌可能透過香港的加工廠或貿易公司,在內地生產或採購產品,然後直接或經香港出口到歐洲這些產品一般都不可能在香港出售。在RAPEX上源自香港的產品,不少都是貼上歐洲品牌:荷蘭兒童用品Zeeman、德國童鞋Sterntaler(圖)……該名不願透露身份的採購業者透露,這些產品都可能是外國品牌,委託香港的中間人在內地尋找相關貨品,又或者在內地尋找廠房生產,然後貼上外國品牌標誌出口。至於「源自香港」,業者估計可能是部份原料來自香港,或是經香港出口到當地。這名採購業者指出,歐洲品牌以這種方式進口、銷售產品,需要自行負責產品質量問題。《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25/190890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923

拍西片大陸片定港產片?發哥︰「梗係港產片啦!」

1 : GS(14)@2015-03-29 13:43:21





有fb網友問發哥,外國戲、國內電影同港產片,發哥鍾意拍邊樣多啲?發哥就爽快咁話︰「梗係港產片啦,唔駛講普通話吖嘛!又唔係喺講普通話嘅地方出生,自細又冇學過普通話!」咁講法,發哥未來又會唔會拍多啲純港產片、少啲合拍片先?想知更多發哥同fans嘅妙問妙答,一連九集,黐實「你問,發哥答」無刪剪足本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329/190942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116

【金像獎專題】為港產片點一盞燈阿Sa爭影后本土起義

1 : GS(14)@2015-04-17 09:07:26

【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之女主角篇】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後日揭曉,最受矚目的是多少帶有本土意識的影后之爭,跑出了憑港產片《雛妓》爭影后的蔡卓妍(阿Sa),力撼以《親愛的》奪得電影評論學會影后殊榮的趙薇。本報早前走訪了影圈人士以及街坊意見,撐阿Sa的佔大多數,阿Sa感謝各方好友支持,不過趙薇論演技冇得輸,她早前接受本報專訪時笑指可以賭贏今次影后寶座。撰文:余燕儀爆粗不是演技,但能夠衝破固有形象投入到角色之中,就是演技!撇除阿Sa在《雛妓》那句「我有俾你X㗎!」以及床戲演出,她今番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靠的還是那超越自己的演出。不過,若論層次,阿Sa早已被認定是越級挑戰《親愛的》女主角趙薇,問阿Sa覺得自己贏面有幾大?她坦言:「講真唔係好夠膽諗,哈哈哈,唔係對自己冇信心,我對套戲都好有信心,去到呢刻咁多朋友前輩同行畀好多鼓勵我,已經好夠,好多年冇試過呢啲讚賞。」


■《雛妓》題材大膽,令人印象深刻。劇照

「入到圍好叻豬」

為了知己知彼,阿Sa入圍後有睇其他候選影后的電影,她說:「我覺得趙薇《親愛的》真係好賺人熱淚,自己差唔多由頭喊到落尾。其實個個演員都好有實力,我都好鍾意《撒嬌女人最好命》,仲有君如姐同湯唯,今次係五個好唔同角色,我覺得入到圍好叻豬,就算唔適合今屆評審口味,唔代表作品唔好。」《雛妓》和《金雞sss》都是本土電影,身為香港演員的阿Sa是否較着數?她說:「唔好諗住本土就有優勢,都係嗰句,無論邊個演員攞都開心,攞唔到唔代表你唔好。我私心梗係想君如姐,君如姐成日畀意見我,佢真係好好,例如教我做演員要犧牲,以前我覺得犧牲係控制產量,你唔鍾意接嘅唔好接,貴精不貴多,但近年先知咁唔叫犧牲,犧牲係有啲你鍾意嘅都推。」



「太沉重有壓抑」

因為在《雛妓》的角色太沉重,既經歷過被後父強姦,又與任達華肉體交易,拍攝時阿Sa的情緒起伏很大:「拍呢部戲太過長時間壓抑情緒,每日拍十幾個鐘,返屋企瞓幾個鐘,再去開工又十幾個鐘,基本上冇乜時間返去現實世界,加上當時我隻狗又過身,雙重打擊!3月19號我好記得,舊年呢日我拍緊《雛妓》,我隻狗過身嗰日,我拍成套戲第一場戲,畀後父侵犯嗰場戲,導演畀我休息咗半日,本來導演話呢日唔拍,但其他演員又嚟晒,我覺得情緒啱啱好,所以完成咗。」阿Sa最滿意是跟任達華最後見面的一場戲:「成套戲自己諗得最多係呢一場,開拍前已經諗咗好耐,到正式拍攝時我都好滿意。」至於被華哥揸胸,她笑說:「有打底嘅,佢都係摸個pad啫,就正如我都係摸佢個pad,哈哈哈,拍戲啫。」如果阿Sa真的封后,她想多謝哪三個人?阿Sa想了一想說:「我諗三組人,第一組父母,多謝佢哋一直支持我,第二組係台前幕後工作人員,特別係導演同華哥,佢哋幫助我好多嘅,第三組係我老闆、經理人Mani、所有朋友,全靠佢哋一直支持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417/191151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6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