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順威:內事不順 外交生非

1 : GS(14)@2017-08-29 01:52:09

【明報專訊】近周市場波動,原因很多。我在8月5日讀者會通訊提醒需要增持現金,小心波動。當時的考慮主要是因為美國政治和環球市場股市高企的原因。在8月初,特朗普百事不利,稅務改革、醫療保健改革、基本建設開支都沒有進展,又有調查團查詢俄國介入美國總統選舉,前競選經理被拘留等事情。以往歷史發展是每當國內政治不順,領導人多數會訴諸外事,希望轉移國民焦點。當朝鮮試射兩枚洲際導彈,美國沒有怎樣發聲,但反而在聯合國公布制裁朝鮮後,特朗普才發出強硬言論,箇中很可能有着美國內政變動的因素。至於股市高企,在8月份假期時間,「大哥」紛紛放假,市場波動更加容易產生,波幅指數由8.8升上17.28。

在探討波動原因的分析中,有人認為美國聯儲局收縮資產負債表是其中一個原因。我認為這是一個不正確的分析。首先,收縮資產負債表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聯儲局早已通知市場,使市場早有準備,沒有理由突然間在8月中才會產生波動。第二,市場的主流的意見都認為收縮資產負債表不會導致很大的影響,因為縮表的金額影響實在不大。第三,從聯儲局態度來看,說縮表產生波動也是很難理解的。聯儲局三番四次認為收縮資產負債表不會對市場,聯儲局明顯絕不希望縮表會產生壞影響。可以肯定的說,如果縮表真的對市場產生影響,聯儲局一定會有所動作,包括取消縮表,或者不加息,甚至減息。

聯儲局不容縮表衝擊市場

聖路易斯聯儲局成員Bullard指最近通脹數字意外地向下,質疑通脹能否回到目標;第二季經濟增長不能將美國增長帶離2%趨勢;薪金增長和疲弱生產效率一致;看收縮資產負債表不會影響市場,準備在9月份開始收縮資產負債表。

Bullard對今年通脹增長並不樂觀,聯儲局不需要對疲弱通脹作出進一步打擊;聯儲局的加息行動可能出現太過急進的風險;七大工業國正進入低增長低通脹時代,聯儲局可以容許利率不變,再評估數據;他擔心加息之後的通脹預期向下,聯儲局未能達到目標會影響威信。Bullard的語調非常鴿性。

近月聯儲局官員言論偏鴿

芝加哥聯儲局成員伊雲斯認為收縮資產負債表不會為市場帶來影響,9月份公布縮表合理,縮表時間需要3至4年完成;通脹低於目標的代價較高於目標昂貴;不認為財政穩定風險很高,疲弱薪金表示勞工市場仍有增長空間。另一名聯儲局成員Kashkari表示並未見到薪金急劇上升,認為收縮資產負債表不會影響市場,通脹低於目標是要緊的。兩人的說法都是偏向鴿性。

達拉斯聯儲局成員Kaplan支持今年兩次加息,希望見到更多證據通脹能夠達標,認為現在不是一般人想像般那樣寬鬆,樂意等待情况發展;勞工市場可能有比想像中多剩餘勞動力,聯儲局其他成員擔心通脹上升,但他並沒有看到通脹上升的迹象。明尼阿波利斯聯儲局成員Kashkari說聯儲局有可以觀望的條件,說法都是偏向鴿性。

9月開始縮表是市場共識

重要的是紐約聯儲局Dudley表示仍然支持今年12月加息,相信市場預期9月份開始收縮資產負債表是合理的想法,縮表需時5年,屆時聯儲局資產負債表將會接近2.5萬億至3.5萬億美元,他相信縮表不會對市場有大影響。Dudley信息非常清楚,市場立時有反應。

綜合這幾名聯儲局成員發言,意見是縮表即將來臨,大概在9月就會開始,我們有很多事情可以擔心,聯儲局收縮資產負債表應該不是其中之一。正因為會開始縮表這個因素,因此9月份加息的機會很小,甚至12月加息的機會也出現疑問。根據聯儲局基金利率期貨的反映, 9月份加息機會由5月初的50%以下跌至接近零。12月份加息機會由5月份時的70%下降至28%。Dudley講話之後,12月加息機會回升,但仍然偏低。

[email protected]

[李順威 牛熊共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19&issue=201708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78

李順威:縮表影響眾說紛紜

1 : GS(14)@2017-10-01 19:18:54

【明報專訊】9月20日聯儲局會議公布內容重點是2017年「點陣圖」中位數仍然還有一次加息 ,2018年三次加息。2017年和2019年經濟增長略為調高,2018年2019年失業率調低。今年和明年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調低。市場普遍認為公布偏向鷹性,更重要的其實是市場和聯儲局的預期出現差距。根據聯儲局點陣圖的預測,現在至明年有4次加息,但市場只折現了兩次,聯儲局16個點子之中只有三個和市場一致,因此公布之後出現盤路調整。當日反應最大的是美元和債券息率。2年債息急升近4點子,10年債息最高升至2.2871厘;美元兌主要貨幣上升。

點陣圖的變動不大,大部分支持2017年12月加息。支持2018年三次加息的之前有四點,現在上升至五點。點陣圖反映今年一次加息,2018年有3至4次加息。但市場主流意見仍然相信10月加息機會只有60% , 2018年加息1.75%,和聯儲局仍有差距。

與市場預期有差距 美匯債息急調整

市場和聯儲局出現預期差距的原因有很多,聯儲局主席耶倫在提問時有兩個解釋:(1) 聯儲局點陣圖反映的是聯儲局成員相信可能出現的情况,因此會有一個大範圍,平均數很容易低於點陣圖所反映的的情况;(2)定期溢價影響了市場,而有市場分析認為定期溢價現在是負數,意思就是市場和聯儲局預期差距其實是沒有那麼大。彭博調查顯示經濟師預期聯儲局基金利率由現在至2018年底會上升75點子,比聯儲局的點陣圖預計只是少了一次加息。

聯儲局並正式公布10月開始收縮資產負債表。有關聯儲局縮表對市場的影響眾說紛紜,摩根士丹利的Wilson估計標普500指數在10月初會上升至2550點至2575點,然後因為縮表引致的財政收緊,信貸差價擴闊會使市場波動。高盛也警告縮表會引起股市回調。Lindsey Group的Boockvar說以往寬鬆完結時,無論如何事前準備,都會打擊股市。好像第一次量化寬鬆在2010年3月31日完結時,市場已經完全知道金額和停止日期,但大市仍在3周之後見頂然後下跌17%。第二次量化寬鬆完結時(2011年6月30日),大市在一個星期之後見頂,然後下跌20%。第三次量化寬鬆停止之後,回調10%,直至Bulllard暗示並不會終止寬鬆才完結。2015年12月第一次加息之前,市場已有充分警告,但兩個月之後大市下跌了13%。

大摩高盛較負面 預告市場波動

不過亦有分析認為縮表是沒大影響的。聯儲局縮表的步伐大概是每個月減少投資100億美元(分別是60億美元國債, 40億美元按揭抵押債券),然後以每季100億美元的方法增加至500億美元(300億國庫債券,200億按揭抵押債券)。重點是這兩個市場的每月交易量分別是10.2萬億美元(國庫債券) 和4.1 萬億美元(按揭抵押債券)。簡單一看就會明白聯儲局收縮資產負債表的影響在這個大海之中只是一個小波浪。有估計認為聯儲局的按揭抵押債券持有量將會由現在的市場佔有率20%下降至到15.5 % ,對於供求較疏的按揭抵押債券市場來說會比較有影響。

摩通:股票升 多投資者買債券對冲

摩根大通分析是股票上升會支持債券市場。原因是股票愈上升,更多投資者需要買入債券以避免股票比重上升太高,或者需要透過買入債券對冲股票風險。換句話說,即使在一個風險重開的環境,股票上升可以引發債券買盤。今年按年計債券買盤接近紀錄的9280億美元,已經超過2012年的8490億美元。股市走軟可能會影響債券買盤,但摩根大通估計仍會達到6000億美元,比聯儲局由10月至2018年底縮表金額4000億美元為高。

另一個角度是FTN Financial認為聯儲局買入數以萬億債券的資金來源是來自銀行存放在聯儲局的過剩儲備 。當聯儲局持有的債券到期,資金會轉回銀行,銀行的過剩儲備也會以一比一的比例減少。

銀行以過剩儲備來應付資本和槓桿要求,當過剩儲備回轉之後,銀行需要找尋其他資產來應付資本需求,包括國庫債券和兩房債券,結果是一個良性循環,縮表會為債券市場帶來新買家。

[email protected]

[李順威 牛熊共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236&issue=201709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546

李順威:泰勒模式與聯儲局政策相近

1 : GS(14)@2017-10-29 22:22:51

【明報專訊】上周有頗多聯儲局消息。先是聯儲局成員Evans指出環球經濟改善,美國薪酬增長並沒有預期那麼強,但正在改善。他認為現在的自然失業率是4.5%,調查預期使他對價格前景感到緊張,通脹偏低使人失望;12月加息決定是太早了,如果價格指標低於目標,現在收緊銀根的建設效能會降低。他更說聯儲局樂於將通脹推高至超過2%,甚至不怕達到2.5%,這是頗為鴿派的說法。

另一名成員Georges認為通脹會慢慢回升,延遲調整會使生產效能拉得太緊,她的說法傾向加息。成員Williams認為收縮資產負債表會推高長期利率,美國已經超過充分就業,未來兩年循序加息是合適的,利率需要升至2.5厘,通脹會在未來數年到達2%目標,說法也是支持加息。

10月13日聯儲局成員Bostic說環球通脹正在上升,美國進入接近全面就業。成員Rosengren預期核心通脹在2018年接近2%,不應太早判斷通脹動力已經改變,薪金和經濟上升造成價格壓力,擔心長期低息率會推趕投資者追尋收益率。Evans認為加息太快會引發經濟下滑,需要考慮減稅的可能及通脹影響。成員Kaplan主張忍耐一點才撤走寬鬆,不過他認為就算多走一步,仍然是寬鬆,勞工市場收緊,多行一步收緊是明智的做法,希望有更多通脹證據才繼續加息。看來他是主張12月加息後等待。

原大熱接班人沃爾什機會降

10月15日聯儲局主席耶倫表示最好的猜想是疲弱通脹不會持續,經濟增長值得循序加息,9月平均時薪數據令人鼓舞,預期疲弱的9月就業數字將會反彈,第二季經濟增長復蘇,在未來數年會有更多的循序加息,她亦說資產市場處於歷史高水平。聯儲局成員Rosengren重申在低失業率之下需要加息。

但最受注目的消息是周初傳聯儲局主席繼任人熱門的沃爾什(Warsh)機會下降,反而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家泰勒的機會上升。泰勒理論是主流經濟學學術界沿用來解釋通脹和失業率關係的理論。泰勒理論基本上也是聯儲局歷來考慮通脹和就業關係的標準,根據他的理論,現在應該加強加息,因此如果泰勒上台,那意味息口的升幅需要增加。市場的即時反應是美元上升,債價下跌。

泰勒稱可修訂理論 或為主席位妥協

之前市場相信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了爭取經濟增長,不會喜歡任用支持加息的泰勒。根據泰勒理論,利息水平應該比現在高出2至3倍。但是泰勒在最近發表的分析之中提出過,泰勒理論可以作出修訂,是否他準備為爭取聯儲局主席而作出妥協是一回事,但從傳媒流出特朗普和泰勒會面之後有正面反應,無疑使有關傳說多了讀者——有知情人士消息說特朗普在會面之後對泰勒非常有興趣,反而之前的大熱門前聯儲局成員沃爾什的熱度下降。

根據泰勒理論,聯儲局基金利率現在的水平可以是3.75厘,而不是聯儲局提出的1.25厘上限。即使將均衡點利率調低於聯儲局預測,泰勒理論之下的利息仍然會比現水平高出一倍。現時聯儲局基金利率期貨反映的2018年中利率水平是1.5厘 ,但是根據調整後的泰勒理論應該是3.2厘。這難怪市場聽到泰勒成為聯儲局主席熱門人選之後沽售債券的反應。

當然有意見認為泰勒並不是那麼可怕的。雖然現在聯儲局假設的中性實質利率是零,而不是標準泰勒理論所設定的 2厘,但標準泰勒理論與過往聯儲局行為不時出現差距。經調整的慣性泰勒模式(Inertial Taylor Model)會將現存的聯邦基金利率加權(rho),結果和過去聯儲局政策行為接近。採用加權0.75模式計算出來的利率水平是1.4厘 。這水平可以接受12月加息,然後除非通脹上升,否則以後加息幅度不大。所以,採用慣性模式和零實質利率模式和現在的聯儲局政策結構都是接近。當然沒有人能保證如果泰勒上台之後是否沿用這些模式,因此對泰勒消息的即時反應是可以理解的。

鮑威爾接掌儲局機會升至七成

最新消息指,聯儲局主席人選主要有5人,包括前聯儲局成員沃爾什、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家泰勒、現任聯儲局成員鮑威爾(Powell)、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科恩(Cohn)和聯儲局現任主席耶倫,特朗普打算在11月3日訪問亞洲之前公布聯儲局主席人選。最新消息是現職聯儲局成員鮑威爾的機會又再上升。根據互聯網打賭網站,鮑威爾繼任主席的機會由33%上升至70%。

[email protected]

[李順威 牛熊共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05&issue=201710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211

李順威:比特幣能賺錢 就是好工具

1 : GS(14)@2017-12-18 03:34:59

【明報專訊】於12月7日亞洲時間,黃金跌穿TD動力衰竭下跌支持每盎司1257.65美元,我當時在讀者會談室貼出有關走勢,提醒讀者會員有關發展。當日早市中國商品期貨大部分顯著下跌,同時商品貨幣澳元也下試0.75水平,結果黃金在12月7日低見1243.93美元。

黃金弱勢其實並非始於當天,金價在9月份見高位每盎司1357.64美元之後輾轉下跌,雖然由9月至11月也可以說黃金是在1260至1300美元之間上落,並不算是下跌。但重要的是在這段時間,環球市場出現很多事件,既有朝鮮導彈、英國政局變化,又有德國大選、聯儲局加息、聯儲局主席換人、中國債息上升、科技股被拋售等變動,如果黃金眞有吸引力的話,面對這麼多變化,理論上應該有些動作。但黃金就是這樣在10月至11月兩三次上試1300美元,但都未能突破,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黃金是相對偏弱的。

環球政局動盪 未有推升金價

有關黃金的前途,永遠都是見仁見智。因為黃金基本上沒有收益,持有黃金本身也不能製造收入,不似股票或債券可以擁有收入流。根據傳統的估值方法,根據收入流水帳,透過利率假設折現,才能得到一個理論價值。股票可以有股息有盈利,債券有債券息率,因此都可以用傳統估值方法來計算所謂理論價值。但是黃金本身不能產生任何收益,因此根本就不能用這個方法來計算理論價值。究竟黃金值多少只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變相好像收藏品,價值多少但隨人意。

比特幣供應比黃金更有限

說到這裏,正好轉到另一個話題,就是近日搶盡黃金風頭的比特幣。比特幣的波動比黃金超出很多,20%至30%上落已是等閒事。最近升破1萬美元更是大出風頭,市場已經出現一種言論認為就是比特幣將會或現已取代黃金成為保值資產。原因很簡單,就是比特幣的供應有限。以往黃金被認為是保值資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的不同紙幣可以隨意發行,黃金需要開採才能得出。比特幣的供應量更加比黃金有限,因此從這一點數量供應來說更加有利。當然流行和「上升的總是對的」這兩點,就更加有利比特幣。

比特幣期貨即將推出,市場對有關期貨的影響當然有不同意見。有些認為期貨推出會增加比特幣買家,因為買賣方便了;另一方面有人認為比特幣期貨方便沽空,淡友正摩拳擦掌等候期貨推出。著名沽空機構Citron便是看淡的一群。

比特幣概念股大起大落 只合進取投資者

有關比特幣的前途有很大爭論,我覺得爭論是不需要了,因為喜歡的仍然會喜歡,不喜歡的人仍然會不喜歡,很難用理論來說服對方。對投資者而言,推出比特幣期貨一定是好事,因為多了一個投資炒作的「工具」。正如黃金一樣,我經常說不要和它談戀愛,就當它是一種買賣工具,不多也不少,看好的時候買入,看淡的時候沽出。比特幣理論上也是如此。

好像黃金以外有金礦股,比特幣也有比特幣概念股。現時的比特幣概念股老實說實在是令人糊裏糊塗,凡是牽涉上「比特幣」3個字的便可以大炒一通。我在讀者會通訊介紹過兩隻比特幣概念股,一隻是中國預託證券迅雷Xunlei(XNET),另一隻是美股Riot Blockchain(RIOT)。兩隻股票今年上升最高分別768%和807%,由高位最低回落50%和58.8%(見圖)。其實一年超過1000%的比特幣概念股也有。比特幣概念股票大起大落,和比特幣一樣刺激,只適合非常貼市、反應快捷、喜歡刺激但又能控制風險的朋友。

無可否認,現在買入比特幣很多是羊群效應,股票升跌往往根本和基本因素無關,全部是炒動力、炒故事。肯定的說,一些這類股票終歸會塵歸塵土歸土,但也不能排除大浪淘金,出現另一隻亞馬遜也有可能。

我常常說,投資不是講道理,而是要賺錢。比特幣是否有價值可以討論,但不需要有結論,重點是什麼時候當炒,什麼時候當沽。

[email protected]

[李順威 牛熊共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49&issue=201712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25

李順威:盤路常變 不如買指數

1 : GS(14)@2018-01-22 05:16:57

【明報專訊】我在1月6日讀者會通訊提出入市策略,最簡單方法也是最有效方法就是持有指數:「環球股市大勢向上。年初急升我相信是因為盤路部署低於比重,於是愈挾愈高。現階段入市,對大部分人來說不如買入指數,因為界別轉換頻繁,不貼市的根本很難把握。」

「從大趨勢來說,科技、醫療保健仍然都是重點入市對象。市場方面,新興市場吸引資金。新興市場的中細價股的相對回報應該會更吸引。大市場方面,日本是很吸引的地方,其中銀行股相對落後,是承得起大錢的界別。另外,可以留意剛剛破位的英國。新興市場方面,亞洲新興市場全數上升,南美市場亦好,因此一籃子買入便是。」

1月8日日本央行減少買入超長期債券數量,將買入10至25年期日本國家債券的數額減少100億日圓至1900億日圓,是2016年12月28日以來首次削減買入金額。同時亦削減買入超過25年期債券的金額100億日圓至800億日圓。有關行動使市場推測日本央行是否開始收回量化寬鬆,投資者沽售美元買入日圓,日本銀行買盤被對冲基金沽盤填飽,當日美元兌日圓跌穿113,最低見112.37。

日經不足10日升抵大行今年目標價

日本股市高開之後曾經回軟,雖然收窄升幅但仍然維持上升收市升0.7%,使今年升幅達到4.77%(以日圓計算)或4.9%(以美元計算),是表現最佳的環球主要市場。日經指數能夠抵禦日圓上升,反映投資者看好心態。根據野村證券調查,有超過一半投資者認為日經225指數會連升7年,上升最少5%。40%被訪者認為日經指數年底升越25000點,有18%認為會升越27000點,38%認為最大的風險來自美國退出北美貿易協議或者和朝鮮軍事衝突。

從附表可見環球主要股市今年截至1月12日的表現,以上成績僅為兩個星期的數字,野村調查的日本股市全年目標在不足10個交易日已經達標,好友自然眉開眼笑,淡友當然不開心。不過,在這樣的市場,就算好友也有問題,就是怎樣爭取表現。現在要跑贏大市並不容易。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保本是最重要的,但對於基

金經理來說,跑贏大市更是重要。現在的問題是環球股市在上周急升之後有很多超買技術超買的迹象,但是任何減持都會出事(落後大市),因為大市一直上升。透過選股或界別轉換也不容易解決問題,上周二便是一個好例子。

美股三大指數之中,道瓊斯工業指數表現最佳,升0.5%,比標普500指數升0.3%和納斯達克指數的0.3%都要好。道瓊斯工業指數升102點當中,兩隻股票波音和強生的升幅已經佔了72點。如果你沒有持有這兩隻股票或道瓊斯工業指數,根本就很難跑贏大市。去年帶動股市上升的動力科技股和半導體股表現一般,油價高升,但能源股也有沒有什麼動作。持有能源股、

動力科技股和半導體股在上周初只會望市興嘆!跑贏大市何其之難。

去年強勢科技股 今年表現一般

市場形勢不斷改變的, 2017年是科技股的天堂。環球市場主要由科技股帶動上升。2018年最初兩個星期,科技股表現只是一般,反而指數表現出色,逢低便有買盤。投資者需要按照形勢改變而調整投資策略,我在年初的預測是按照新形勢而釐定出來的。看好環球股市,尤其是新興市場和日本,主張一般投資者以指數入市,在首兩個星期的成績是明顯的。當然隨着時間和形勢改變,以上策略也需要改變。

[email protected]

[李順威 牛熊共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06&issue=20180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017

李順威﹕金髮女孩未消失 股市反覆向好

1 : GS(14)@2018-03-19 05:04:26

【明報專訊】近周市場多的是消息,最先是美國聯儲局新任主席鮑威爾在國會發表言論,語調樂觀,市場立即調高今年加息機會,一些銀行更提出今年可能要加息五次。在第二次聽證會發言,鮑威爾的言論有些少調低下來。市場正在左顧右盼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又宣布向入口鋼鐵和鋁徵收懲罰關稅,市場擔心掀起貿易戰。然後又有歐洲意大利選舉,民粹派取得重大勝利。市場於是繼續波動。

加重市場觀望氣氛的還有環球央行政策去向,三大央行發出不同信息。美國多名聯儲局成員發言,Kaplan支持今年有3次加息,聯儲局應該開始收緊政策,失業率今年會下降至4%之下,現在已經在或者低於充分就業,加息是維持經濟增長的最好辦法。

聯儲局成員發言鷹派 市場添壓

另一名成員Brainard說美國經濟增長的頂頭風現在變成順風,減稅會刺激經濟增長,順風會加速加息步伐,有信心通脹會支持循序加息。他並不擔心加息對市場的影響,因為信貸差價仍然收窄,美國家庭槓桿仍然不高,核心銀行體系的槓桿受控制,短期超過2%通脹目標是可以想像的。兩位成員的發言都比較鷹派,在市場比較緊張的時間,加重了壓力。

但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國會確認聽證會上表示:(1)重點是通脹達標,在2019年財政年度達到2%目標是普遍共識,但距目標仍然很遙遠,有下行風險和價格預期的不穩定性,通脹仍然有些疲弱;(2)通脹未達標之前,少些寬鬆是難以想像的;(3)不會想像日本央行不能買到足夠債券,也不會在通脹達到2%目標之前超過買入金額;(4)退市可能會有一些影響,但視乎退市方法,現在不適宜討論具體情况;(5)日本投資者有本土資產取向,因此日本債券出現大沽售的機會不大,外國投資者轉換資產的可能較大,需要保持財政健康以維持信心,因為本土資產取向不能支持日本債券穩定。

美股指表現各異 半導體重返高位

歐洲央行會議維持利率政策不變,但是卻刪除了「如果前景不理想或財務情况不符合增長和通脹路向,央行將增加資產買入計劃的數額和時間」一段說法,使一些市場分析認為是央行開始改變鴿派的調子。央行維持2019年和2020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預測,但是調高了2018年的預測,由2.3%調高至2.4%;維持2018年和2020年通脹的預測,但是將2019年預測由1.5%調低至1.4%。這個調低使央行在2018年底加息的機會下降。歐元在公布之後上升,不過於行長發言之後回落,因為市場又走出了另一個解釋,刪除增加寬鬆數額一段文字可能並無新的意思,只是對於現在歐洲經濟改善的一個反映,而不是政策轉向。

不過,除了日本和歐洲股市曾經下試2月低位之外,美國股市三大指數(道指、標普500指數和納指)都未有回到2月低位。近日股市走勢有幾個重點需要留意:界別和股票的相關系數下降,因此出現不同指數不同界別和不同股票的相異走勢。最明顯的就是美國三大指數之中,道指表現最差,納指相對和絕對表現都好得多。在風雨飄搖之際,半導體股指數已經重返今年高位,我經常提及的軟件股也是升多跌少,主要指標股全部都在今年高位。

經濟增長通脹未至 納指新高

其實近日也有不少好消息,包括朝鮮願意就核武作出讓步,美朝將會在5月舉行破冰會議;環球經濟數字大都維持增長;日本央行行長黑田多次強調會維持量化寬鬆;德國社會民主黨和基督教民主黨達成協議組成新政府;信貸差額仍然相對穩定;在加息陰影之下,債券息率並沒有升越2月高位;企業債券市場方面有資金流出,但新的債券發行仍然很有支持——CVS發行歷史上最大額的企業債券,結果反應熱烈,而且新債上市之後亦有不錯表現。

更近的好消息有美國2月份就業職位增加31.3萬份,高於預期的21萬份;失業率4.1%,高於預期4%;平均時薪上升0.1%,低於預期0.2%。這組就業數據是最好的「金髮女孩」(Goldilocks Economy)情况,就業增加,但是薪金增長低於預期,反映既有經濟增長,又沒有通脹;此外,失業率上升反映就業人數增加,即是說市場仍然有剩餘勞動力。就業數字公布之後,美股上升。科技股表現最佳,納指新高,2月跌市彷彿成為過去。

[email protected]

[李順威 牛熊共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796&issue=201803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0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