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下載量近八十萬次 香港八達通也來取經 神通玩出高鐵App 三十年老品牌新生

2012-12-31  TWM
 
 

 

講到神通,你想到什麼?台灣第一家電腦品牌、導航機?或許你該用另一個角度認識它。因為機場自動辨識的通關系統,以及每天近五千人使用的高鐵App,都出自神通之手,就連香港「八達通」也找上門,希望神通設計相關軟體。

撰文‧賴筱凡

「嗶!歡迎歸國。」護照輕輕一刷,三秒鐘的自動辨識,旅客魚貫地穿越玻璃閘門,如果你出入國境,一定會注意到機場的這個新科技產品。場景再換到高鐵車站,迎面而來的旅客把智慧型手機一放,就能成功入關,不用再拿著一張紙,光靠智慧型手機上的QR Code,就能搭高鐵。

這些高科技的生活體驗,融入你我的生活中,然而,這些尖端技術卻出自一家三十年的老牌電腦公司——神通。

一支iPhone收買老臣心說到神通,你會想到什麼?台灣第一家電腦公司,這是五年級生對神通的普遍印象;Mio導航機,這是近年神通最靠近終端消費者的子品牌。以後,對於神通,你可能要多記兩個名詞,一個是機場、另一個是高鐵。

這是一個老牌電腦公司的新風貌,而重新讓神通搭上風潮的,卻是時下年輕人創業最火紅的App(應用程式)。

時間拉回二○○九年,一場少主與老臣的爭論戰,引燃神通開發App的這把火,「那時,我們研發部門正面臨轉型……唉!沒辦法,原本想做醫療相關的軟體,只是不怎麼成功。」神通行動服務部創意研發中心處長陳致愷搔著頭不好意思地說,因為他們研發整整三年的醫療產品,卻沒能開花結果。

陳致愷心底明白,開發方向轉型已是在所難免的事,但要轉換到哪個跑道上,他心裡還抓不準。那是神通少東、神通創意研發中心副總苗華斌剛接掌研發處之初,「方向很明確,就是要做App。」苗華斌說。

只是問題來了,究竟要以開發蘋果手機應用軟體為主,還是微軟的手機軟體?

「我有點堅持,應該要開發微軟手機用的應用程式。」陳致愷不諱言,當時iPhone風潮還在醞釀,但宏達電鑽石機已經賣得火熱,「我們過去與微軟一起合作的生意那麼多,所以開發微軟手機用的App,應該也是一個方向。」兩個人僵持不下,但苗華斌還是傾向做蘋果系統。

「那時,我有點賊,就在Robert(陳致愷的英文名)生日時,送他一份禮物,最新的蘋果iPhone。」苗華斌笑得有些不好意思,無心插柳柳成蔭,卻讓他意外收服老臣心,但挑戰才正要開始。

說來容易、做則難,決定要揮軍行動通訊用的軟體開發後,陳致愷的難題來了:「做電腦、寫程式,我們很行,可是懂蘋果應用程式的卻沒半個,更慘的是連一個會寫蘋果App的工程師都沒有。」陳致愷只能硬著頭皮向前衝,挖角、受訓樣樣來,還把工程師送去上了好多相關課程,就連他自己也不例外。

不做憤怒鳥 App要賺錢隔年,一個靠著寫蘋果應用程式的芬蘭小團隊,靠著再簡單不過的彈弓遊戲,席捲全球,那是︿憤怒鳥﹀暴紅的傳奇。但在苗華斌看來,他篤定地搖了搖頭,「這不是神通要走的路,我們不會是下一個︿憤怒鳥﹀,我們很清楚,不能為神通帶來營收貢獻的App,我們不做。」對比一窩蜂開發商搶進,編織一個叫作憤怒鳥的夢,苗華斌實際得多,「我們做過研究,遊戲App雖然下載量大,成名卻靠機運,所以我們要做實用工具App,這才能真正替公司賺錢。」所謂實用工具App,指的是像交通運輸系統訂票、時刻表查詢等,你我生活上會用到的工具。「我們第一個念頭就是高鐵,因為他們原本就是神通的客戶。」陳致愷說,神通本來就替高鐵設計整套訂票系統與機器,要進一步替高鐵設計App,神通一定比其他人有優勢。

在陳致愷著手開發高鐵App之際,高鐵宣布與超商合作,在超商就能購買、取得高鐵票,「我心裡想,超商能把QR Code印在紙上,變成另一種高鐵票,我們為何不把QR Code直接做在手機裡?」就是這個念頭,讓陳致愷敲開了第一扇門。

為了說服高鐵,苗華斌與陳致愷寫好簡報,要在半小時裡,讓高鐵看到他們的創意,趁著一場例行會議,他們硬著頭皮就上場了。「那場會議,高鐵的反應,老實說,半信半疑。」陳致愷不諱言,高鐵也在想,真能做到沒有實體車票嗎?

答案就在一場實驗裡。那是超商開賣高鐵票的第一天,苗華斌馬上在超商購買高鐵票,用iPhone拍下上頭的QR Code,直接把手機擺在感應器上,居然成功通過閘門。

「他打電話跟我講實驗結果時,我就知道,這一定能做。」陳致愷會激動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一年後,高鐵T Express就此誕生。

辦到這個任務的團隊,成軍不過三年,成員只有十多人,卻開發出這個下載量超過七十九萬次的手機通關軟體,每天更有近五千人用它訂購高鐵票,甚至還讓香港的交通運輸系統「八達通」公司找上門來,就是希望神通能替「八達通」設計相關軟體。

未來,神通要更積極搶進行動通訊軟體市場,「短期內,這個團隊要看出明顯營收貢獻,可能不太容易,但它絕對是未來神通成長動力的來源之一。」苗華斌很有信心,因為這個團隊,已經成功讓三十年老品牌,有了新活力。

高鐵T Express

.2011年:台灣高鐵推出手機通關軟體,讓消費者只要智慧型手機在手,訂票、取票、通關都可用。

.79萬次:自台灣高鐵App提供免費下載後,超過79萬人次下載,不論蘋果、Android或微軟系統,都能使用。

.4800人:平均每天超過4800名乘客使用高鐵App預訂車票,進出高鐵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62

家庭生活化運用、布袋戲不再傳統、金飾增添時尚感3D列印跳脫框架 賦予傳統商品新生


2013-04-01  TWM
 
 

 

手作盛行的日本,3D列印助長了這股風潮,日本家庭在生活上隨興地應用3D列印,令人驚歎。

而3C產品代工大國的台灣,在3D列印技術興起下,我們來看看,台廠又是如何應用3D列印,賦予傳統布袋戲與金飾業新的意義。

撰文‧賴筱凡、李洵穎

橫濱直擊》3D印表機走入家中玩具車、手機殼、眼鏡架、鈕扣隨印隨用如果你有一台3D印表機,你會拿它來做什麼?印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手機殼,替兒子印出一台玩具車,替老婆壞掉的眼鏡架印一個新的零件,這些東西都真實地存在於日本手作達人毛利宣裕的家。

距離東京一個半小時車程,為了一窺3D印表機為日本人家中帶來哪些革命性的改變,《今周刊》採訪團隊來到位在橫濱的毛利家。木造房子、簡單空間,隨處可見都是毛利宣裕親手打造的木製餐桌與櫥櫃。對於一個喜歡動手做家具的人來說,最近五個月來,他的生活有了重大的改變,原因是——「我們買了一台3D印表機。」毛利宣裕說。

放棄買機車 改買3D印表機桌上一字排開,玩具車、玩具鴨、手機殼、眼鏡架、鈕扣等等,這些都是毛利宣裕用3D印表機「印」出來的。會買下一台3D印表機,故事要從去年十一月的一個夜晚,兩個男人在居酒屋裡的對話講起。

毛利宣裕,三十九歲,3D印刷技術的專業工程師;山田真次郎,六十三歲,日本老牌模具廠INCS創辦人。他們曾經是一起在INCS打拚的同事,也是多年好友,「毛利先生從大學畢業,就到INCS來工作,我們交給他的任務就是開發3D印刷技術,一頭栽進去就是十七年。」去年十一月,又是一個兩人一起喝酒的日子,已經從INCS退休的山田真次郎,與毛利宣裕聊到3D印刷技術的發展,突然地,「為何不開一家工作室,買一台3D印表機,真正動手做,讓更多人可以認識3D列印?」這樣的念頭出現在兩人的談話中。他們決定一人出資一半,成立「東京創客」(Tokyo Maker)工作室。

毛利宣裕徵詢妻子同意後,「把原本存下來買摩托車的錢,拿來買3D印表機。」山田真次郎爽朗地笑著說。於是,花了四十三萬日圓,他們有了第一台3D印表機,不算太高階,卻足以改變他們的生活。

「這個是我用3D印表機印出來的第一個產品,玩具鴨。」拿著手上藍色、白色的玩具鴨,毛利宣裕說,這個玩具鴨整整花了他四個小時。線條簡單、角度圓滑,要用3D印表機印出一隻玩具鴨,算是入門第一課,真正困難的還在後頭:蒐集3D數據變成設計圖,成功列印出來。

就在採訪的開始,趁著聊天空檔,毛利宣裕從容地在電腦前調整設定,按下「確定」鍵後,一旁的3D印表機動了起來,一層又一層地將橙色的塑膠材質噴印在板子上。「現在正在做的是iPhone 5機殼,差不多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毛利宣裕說,為了試做iPhone機殼,他整整失敗了一個月,做了好幾回,就是沒能成功。

攤在桌上的失敗作品,不是因為受熱不均而彎曲變型,就是角度沒計算對,速度、溫度、角度都要逐一精算,為了強調個人化,毛利宣裕特地在機殼旁邊打上名字,機殼一印出來,上面就刻著他的名字。

個性化設計的手機機殼、兒子的玩具車,日益熟練製作技術後,毛利宣裕這次要嘗試難度更高的產品,妻子摔斷的眼鏡架。「以前,如果不小心把眼鏡架摔斷,可能得花一筆錢去重新配一副鏡架。現在,我們可以自己做。」山田真次郎說。

要什麼 3D印表機印給你為了替毛利太太做一副新的鏡架,他們先是在網路上找到適合的鏡架照片,再把照片傳給「東京創客」工作團隊的設計師中村翼。中村翼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做出3D設計圖,再傳到毛利宣裕的電腦裡。簡單調整好設定後,3D印表機動了起來,四個小時後,一副全新的鏡架就做好了,全部材料只花了六百日圓。

這就是3D印刷技術將帶來的革命性改變,「不管是已經停產的汽車零組件、摔壞的產品再造,3D印表機都能印一個給你。」身為日本最大模具廠INCS的創辦人,連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都曾開價一億美元要買他的公司,山田真次郎直言,3D印表機的普及全面顛覆人類,大量製造被個人化生產取代,不是不可能。儘管目前一般消費者難以達到像毛利宣裕的生產精細度,但成立「東京創客」,就是要教育更多人認識3D列印技術,連日本電視台NHK都聞名而來。

採訪近尾聲,高速運轉的3D印表機也慢了下來,一個刻著記者英文名字、獨一無二的手機機殼,在一小時的採訪過程中就製作完成。不用模具廠開模,也不需要大量生產才能印,這就是劃時代3D列印的魅力。

(賴筱凡)

霹靂國際》既維持品質又掌握神韻3D列印快速翻製素還真公仔聽到電視傳來「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熟悉布袋戲的朋友一定知道,這時「素還真」就要出場了。這位頭頂蓮花、身背寶劍、一身白衣飄逸的素還真,他的十二吋公仔可是運用先進的3D列印技術呢!

霹靂國際多媒體,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霹靂布袋戲。該公司旗下的大霹靂國際整合行銷副總經理許煌銘說,近三年來,公仔十分熱門,「只要一上架就被粉絲『秒殺』!」公仔市場需求供不應求,如何縮短生產時間、加快商品上市,確實曾令霹靂困擾。

許煌銘說,「好在3D列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表示,中華名偶執行長林清和是帶領霹靂進入3D列印領域的關鍵人物。林清和與許煌銘為熟識好友,霹靂會使用3D列印,就是許煌銘將林清和引薦給負責公仔的團隊認識。林清和對動漫相當有興趣,長年待在大陸,在當地動漫界另創一片天。

木雕偶頭神韻難維持 3D列印建功林清和去年無意間向許煌銘提及,可以嘗試由3D列印讓霹靂布袋戲的公仔加快生產、推出上市。這個提議確實讓許煌銘與霹靂行銷團隊十分動心。

於是,雙方便在下半年正式開始業務合作。很快地,十二吋素還真公仔是第一批運用3D列印技術的商品。由於只有偶頭的部分需要採用到3D列印,花費約六小時就完成原型(prototype),霹靂快速送交模具廠開模生產,就可以大量生產,同樣尺寸的布袋戲偶用手工雕刻得花上約莫半天的時間,若要大量雕刻,速度仍不及開模生產為快。這到現在仍是業界創舉。

以往偶頭是以木頭雕刻,純手工製造,無法大量生產,雖然也曾推出公仔商品,但因產能有限,量產的困難度也高。此外,過去因採手工雕刻,即使師傅按照標準作業程序製造,但布偶的神韻仍有差別,這可是會被重度粉絲一眼就挑出來。

為了維持商品相同品質,並且加快生產流程,霹靂如今改採3D列印,借重中華名偶,以及中華名偶母公司馬路科技的3D列印技術,使得公仔商品得以持續熱銷。目前的十二吋公仔,就是運用3D列印技術做出的商品。

挑戰全球首尊七十公分玩偶在採用3D列印經驗良好下,霹靂與中華名偶挑戰難度更高的任務,這次打算將3D列印應用在七十公分高(約二十七.五吋)的BJD。

什麼是BJD?它真正的名稱是「球體關節人形」(ball-jointed doll,簡稱BJD),泛指各種擁有球形關節的可動人形玩偶。這種人形娃娃體型細節精緻,關節的部位裝有球形的東西,能使人形盡可能做出許多接近於真人的姿勢與動作,類似芭比娃娃一樣的玩偶。

今年初,林清和主動向霹靂表達希望將業務合作範圍從公仔擴大到BJD。霹靂主動提供了兩尊布偶給林清和,那兩尊布偶,一是耳熟能詳的素還真,另一尊便是性感魅力女戰將的華顏無道。目前只完成了華顏無道的原型。

某一天,林清和帶來一組團隊,花了一整天拍攝華顏無道的照片。華顏無道被粉絲喻為史上第一位在螢幕前穿絲襪、馬靴的布袋戲角色,服飾繁雜,配件極多,拍攝工作相對耗時。為了維持原型與本尊布偶的相似度,照片經過篩選、刪減後,需要用到的照片還有二百餘張之多,拍攝完畢後,便一一掃入電腦製成3D圖檔。

參與華顏無道3D列印作業的馬路科技工作人員表示,在圖檔繪製完成後,輸入印表機由噴嘴射出成形,再將各零件如鎧甲、高跟鞋、耳環等一一切割、拼接,共計耗費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華顏無道的原型。

雖然華顏無道的BJD仍處於開發階段,但霹靂應可算是全球第一家採用3D列印生產BJD的公司。採用3D列印的優點在於能夠快速商品化,加上塑膠成本低於木工,也能夠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以BJD為例,過去採用手工木刻,如今改為塑膠材料,粉絲的接受度如何還要觀察。

(李洵穎)

高雄貴金屬︾突破傳統手工局限 創意使命必達金飾設計不再受限模具 神像金身完美無瑕隱身在新北淡海地區某座住宅大廈裡的高雄貴金屬設計部,住家式的格局讓這個部門宛如是一間個人工作室。「這裡是公司的設計團隊,共有五人。」高雄貴金屬業務副總經理Doris King表示,該公司產品的設計創意都來自於這裡。

高雄貴金屬是一家在各銀樓間頗負盛名的黃金業者,最初是以回收廢金起家。四年前,Doris King因緣際會認識了3D列印服務廠商馬路科技總經理張昭明,從此加入3D列印的行列。Doris King說,高雄貴金屬早在四年前就向馬路科技購入一台雕蠟用的3D印表機。「我們應該是台灣第一家引進這種3D列印機台的公司。」有了3D印表機,高雄貴金屬開始「玩」起了各種黃金飾品的創意。Doris King說,傳統金飾受限於開模作業,因此成品總是密實的,呈現片狀或塊狀。但是,3D印列技術不受形狀限制,不論是想要某處鏤空,抑或打算呈現彎曲線條,3D列印都可以「使命必達」。而「傳統開模與鑄造過程,可是無法這麼隨興地讓你玩!」傳統神像至少需時一年 如今五十天可成高雄貴金屬在黃金飾品玩出心得來後,開始走向自創品牌之路:金飾的品牌是「歷代風華」,「生活金藝」則是擺飾的品牌。其中,在金飾部分,該公司去年推出第一組結婚套件,包括項鍊、耳環、手環與戒指。Doris King得意地展示這組主題為幸福的金飾套組,「這是以蝴蝶作為發想,因為『蝴』蝶音近幸福的『福』。」這組套件都是由3D列印技術製造出來,鏤空的設計,替金飾增添不少時尚感。

稍後,Doris King又拿出另一尊灶王爺金像,這也是運用3D列印技術做出來的。她說,目前在台灣,3D列印的應用以建立模型再開模量產居多,很少出現直接做出成品的情況。這尊灶王爺金像算是罕見。

灶王爺金像是一位客戶下單訂製的,原本想交由珠寶界較為成熟的香港製作,但香港卻沒人肯做,於是轉為委託高雄貴金屬製作。高雄貴金屬的設計師先去廟裡找了一尊實體灶王爺像,拍了照,將之一一輸入電腦,用3D CAD繪圖軟體形成3D數位圖檔並加以修整,再把檔案傳給客戶進行確認。

雙方在製圖、校圖、修圖等作業多次溝通,這樣來回共計花費一個月時間。待客戶滿意後,便進入3D列印流程。由於神像身長約二十八公分,因此3D列印須花費較長時間,待最後完成時,鋪上配方、雕蠟、電鑄等過程,又再經過二十天,合計這尊灶王爺金像,花費五十天的時間製成。

Doris King說,若依照傳統模式,由於複雜度高,沒有師傅願意接單打金;即使有師傅願意打,恐怕到成品出來,要花費一年時間,甚至於連開模具都開不出來,遑論產出成品。

Doris King表示,傳統手工黃金雕塑方法有它的限制性,比如鏤空的部分就不可能用傳統方法做出來,如此一來,很多設計的創意就沒辦法呈現在金飾成品上。3D列印則突破了這個瓶頸,讓金飾走出與以往不同的路。

(李洵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4

網絡時代的新生活方式 麥博 Mak Blog

http://makblogg.wordpress.com/2013/07/04/%E7%B6%B2%E7%B5%A1%E6%99%82%E4%BB%A3%E7%9A%84%E6%96%B0%E7%94%9F%E6%B4%BB%E6%96%B9%E5%BC%8F/

朝早開手機,睇下whatsapp 有乜訊息,昨晚有冇email?  跟住擦牙洗面

搞完,開新聞 app 看看 headlines. 下載經濟日報上車睇。一落樓,套上耳機聽電台廣播,偶然也聽聽新下載的音樂檔。

內地朋友叫我裝Wechat。咦,又幾過癮,訂了幾個公眾賬號。今日開始,可以用Wechat 的招行公眾號做簡單的網上銀行。 明天或許用他來購買騰訊的QQ智能公仔。啊,當然少不得訂幾個自媒體看看。國內的IT自媒體,資料快、多、準。香港也有不少優惠。Pacific Coffee 就送過贈飲券。

但係老友。國內的神人竟然想出用三角定位的方法,透過Wechat 準確找出朋友的位置! 記緊幫小朋友裝Wechat 呀,走失左都可以找回!

返到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 睇報價,login 落盤。掃News,吹水。對了,公司用的是Symantec, Antivir, AVG 等外國掃毒軟件。 我一度傾倒於強大的360:掃毒快,也殺得多。不過呢?原來360自己是一個 Trojan Program,偷取用戶資料

聽說百度的工程師自己做了個 isolated server 測試,360 的瀏覽器會將你的瀏覽歷程送回他內部快取。 一般網站只是拿你的cookies,這個可以disable的。 但整個網頁瀏覽紀錄拿去,就無法disable 了,只能uninstall 了事。

你Check 下部手機,到底有多少個 App 拿到過份的權利呢? Android app 下載時會告訴用家,這個App 會用甚麼 Access right. 會不會拿你的contact list 需要知道你的 Location 嗎? 死火,你覺得每次都看太煩,於是大部份都是裝了就算,好像買東西時的 Terms and conditions, 從來不看。

資料,就是這樣 Leak 出去的。

現在也流行一種叫 password vault 的服務,幫你記下 login / password 的資訊,多數有做加密。他們可信嗎?也許你永不知道。我到現在,還是用貓紙來記 password, 好處是不用記,壞處是…一唔見張貓紙就大鑊鳥…

收市了,咦,家裏正好有東西壞左,去店買還是淘寶呢? 淘寶價平選擇多,三二下 click 就ok 了,大件貨還可以用集運來運費。反正是集運,順手買幾本書吧?   ok,一於一路食Tea 一路用手機買。

於是商務三聯少左生意,地鐵也少左生意。

———————————-

其實我想講,mobile internet 年代,已經番唔到轉頭。但係當中的 Security Risk, 卻是幾何級上升。 在方便之餘,真係要建立一套新既生活方式,儘量保障自己的個人私隱。 

儘量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988

新生 502的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1ls0r.html
26年前,我在省人民醫院出生,26年後,我的兒子同樣在省人民醫院出生,如此巧合,生命在冥冥之中得到延續。

   如今,我沒幫上什麼忙照顧兒子,最多也就是只在白天倒個開水、沖個奶粉以及做些很簡單的活,就已經感覺疲憊不堪。而26年前,父親卻不在母親身邊,真不知她是怎麼熬過那段艱辛的日子。好不容易養大了我,母親又迎來了孫子,一向睡眠就很差的她又不得不連續整夜地照顧嬰兒和產婦。

   至於老婆同樣不容易,十月懷胎,我就經常見到她大汗淋漓,到了生產,那份揪心的疼痛,我卻無法替她分擔。好在8月8日晚8點55分,兒子順利誕生,目前來看,情況都比較正常。

   對於這個新生兒,作為父親,我自然有些期許。首先,希望他能夠健健康康。其次,希望他能夠快樂成長。第三,希望他是個正直、善良的人。最後,再貪心一點,但願他能夠找到自己一生都感到興趣的事業,熱愛並且有所成就!所以擬給他取名「明湛」,含義有兩層,一是希望他能夠像晴朗、湛藍的天空一樣,做個開陽光、清澈的人,第二層含義,希望他精湛於某些方面,有所建樹。而我將他的小名喚作小騰。

   呵呵,為啥叫他小名為小騰?每個人都有他生長的時代背景。我的爺爺是50年代的大學生,精通英語,可惜時運不濟碰上文化大革命,因為不肯跳秧歌舞還有其他什麼的原因,在人生最美好的二三十歲的時候就被抓進大牢,出來後甚至阻止我爸唸書,認為讀書無用。而我爸一生換過四五份工作,他做過教師、公司秘書、報關員、甚至去過環衛隊,每一次工作變動其實就是市場經濟改革浪潮中的一個縮影,一個具體的案例。至於我,趕上了大學擴招、就業難、房價高企和金融海嘯,投資股票多年也未見良好回報。小騰和我就一起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

   2008年8月8日,北京舉辦奧運會,世界彷彿見到了一個正在偉大復興的中國,然而5年過去,我兒子都出生了,中國經濟卻是增長乏力,傳統行業產能過剩,新興行業作為不大,內需消費依舊萎靡,環境問題日益嚴峻,股市也徘徊在2000多點多年。其實,股市算是我的第一個兒子,我傾注了太多的熱情、心血和精力,不過它卻不怎麼爭氣,現在我又有了一個兒子,分散投資了。小騰,是我對他倆共同的期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42

天津衛生局調查搶佔新生兒「第一口奶」事件

http://www.infzm.com/content/94442

9月16日,央視新聞報導稱,多美滋公司通過多種方式行賄天津部分醫院的醫護人員,讓醫院給初生嬰兒喂該品牌的奶粉並養成食用習慣,排斥母乳和其他品牌的奶粉,從而達到長期牟利的目的。報導稱,僅僅是天津一個城市,多美滋每年向醫院及相關工作人員行賄的費用就高達300多萬元。

16日,天津市衛生局在官方網站上發佈信息稱,市衛生局已召開專門會議,並決定建立由紀檢部門牽頭的專門調查組,對相關情況逐一進行調查、核實、取證。對於醫務人員利用職務便利收受他人財物,將會按照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新京報》報導稱,央視報導中提及的一家涉事醫院天津市中心婦產醫院辦公室劉女士介紹,由於該院是天津市最大的三甲婦產醫院,入院的很多產婦都處於病理狀態,所以生產後「可能會需要奶粉搭配」。對於媒體曝光該院婦產醫生借奶粉牟利一事,她表示醫院領導已開展調查。

多美滋公司將展開調查

據另一則央視新聞報導,16日下午,多美滋公司發佈聲明稱,對於央視相關報導,多美滋中國表示非常震驚和重視,將立即就此事件展開調查。

聲明表示,多美滋公司嚴格遵循中國的法律法規,包括《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並為此設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如有違反,多美滋公司將採取嚴厲的懲罰措施。

該行為疑構成商業賄賂罪

據前述《新京報》報導,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刑事部主任易勝華律師表示,天津涉事醫院的部分醫護人員以及奶粉企業的行為已經構成商業賄賂犯罪。

易勝華說,2008年頒佈的《關於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明確醫療機構中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財物、回扣,將以《刑法》中「受賄罪」定罪。

奶企砸錢「潛規則」

《廣州日報》報導,「無論是國家規定還是國際準則,都是主張母乳喂養,因此不允許奶粉進醫院宣傳。」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稱,由於奶粉業競爭激烈,加上看準新生兒「轉奶」不易,一些奶粉企業在醫藥宣傳方面確有各種砸錢「潛規則」。

例如,「輪奶」:各品牌通過投標、贊助的方式,獲得免費給新生兒提供奶粉的機會。某奶粉進一家出生率高的醫院就要每年投30萬~50萬元;「名單費」:醫院把所有孕產婦的電話抄出來給奶粉商,一個有效的名單就值10~30元左右;「學術贊助」:奶粉商經常請專家給醫務人員講課,費用一場下來最低廠家砸10萬元也不奇怪。還有以「學術交流」名義進行的各種醫務「聯絡」。

和醫務渠道打交道的某奶粉銷售主管稱,奶粉企業每年用於醫院的費用佔營業額3%~5%左右,或佔營銷費用10%。

一位新媽媽伍程(化名)表示,在小孩出生後,醫院不接受她自帶的奶粉,而要求由院方統一安排喂養某品牌的奶粉,「若孩子住的時間較長,可能就習慣了某種口味的奶粉了。」

衛生局:嚴禁醫療機構及其人員接受餽贈和贊助

在16日天津市衛生局公告中,明確以下三條舉措:

嚴禁醫療機構及其人員接受母乳代用品生產者、銷售者為推銷產品而給予的餽贈和贊助,嚴禁參與各種形式的母乳代用品推銷和宣傳。

如新生兒需要配方奶喂養,醫院要嚴格掌握指征,要有醫生醫囑,並在病程記錄中寫明醫學指征。所需奶粉應參照藥品採購流程,由醫院集中採購。醫院應提供三種品牌以上的奶粉,供家屬知情選擇。

加強產兒科管理和監督,嚴格執行母乳喂養相關規定,確保愛嬰醫院各項措施落實到位,並舉一反三,制定進一步加強產科、兒科管理和監督的具體規範。

鏈接:新生兒的「第一口奶」

新浪健康介紹:母乳對於嬰兒的神經系統等各方面的發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沒有同等替代品的。如果沒有特殊疾病等原因,母乳是新生兒食物的首選。配方奶其實是一種非我族類的食物,不到萬不得已,新生兒不要選擇配方奶。

新生兒對第一口奶會上癮是一個錯誤的說法。新生兒對奶只是有一個習慣性問題,不存在上癮。新生兒是可以更換奶粉品牌的,只是需要一個過渡來改變其口味習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25

北京大柵欄新生記

http://thehousenews.com/finance/%E5%8C%97%E4%BA%AC%E5%A4%A7%E6%9F%B5%E6%AC%84%E6%96%B0%E7%94%9F%E8%A8%98/

北京大柵欄是個永遠處於中間狀態的地方。這裡的商業街只屬於遊客,幾家老字號像標本一樣常年展出。此外,它還販售在陽朔和麗江也能買到的庸俗旅遊商品。很多人誤以為這條街是大柵欄的全部,其實它只是大柵欄近百條胡同之一,過去人們叫它廊坊四條。在廊坊四條代表的大柵欄一遍遍被摩肩接踵的遊客走過時,其他99條胡同完全不為所動,好像定格在過去的某個瞬間。

用城市規劃術語解釋,大柵欄指2002年被劃入《北京舊城二十五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中的保護區域,規劃中界定北至前門西大街、東至珠寶市街、南至珠市口大街、西至南新華街的1.26平方公里區域為大柵欄文保區。地理位置上,大柵欄離天安門不到1公里,是老北京的心臟;在更早的老北京城市版圖上,直到民國時期,大柵欄是小手工業者、小商人、外來移民安居樂業的百姓社區。即使是現在,這個社區依然負擔著北京最大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登記的居住人口超過四萬人。有些住戶在這裡的房子建築面積不足12平方米。只要花費600到800元人民幣,你就能租到一間12平方米的房間。

當場域建築的主持建築師梁井宇在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創造性地提出用一道噴泉水幕,而不是建一道圍牆,解決前門往南的月亮灣綠地美化包裝計劃後,北京西城區國資委轄下廣安控股集團的董事長申獻國注意到這位跨界建築師。2008年改造完成後的前門大街遭到廣泛批評,因這個地區的土地價格比北京其他地區平均高出五六倍不止,人們戲稱拆一建三的改造模式為「休克療法」。申獻國遭受巨大的改造壓力。2009年開始,梁井宇受邀成為大柵欄舊城保護改造策劃及規劃顧問,他認為亟需探索一種不同於白板式改造的新模式。2011年,廣安控股旗下的大柵欄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大投公司)和場域建築聯合成立了開放式工作平台「大柵欄跨界工作室」,明文避免「單一主體實施全部區域改造」,希望組織起那些對大柵欄未來感興趣的人,摸索基於微循環改造的關鍵節點改造模式。大投公司的總經理助理賈蓉將辦公室搬到煤市街邊的一棟臨時裝修過的工棚中,並成為計劃的負責人。

跨界工作室希望嘗試軟性的更新,這種更新靠經營,而非物理更新。全長496米、貫通東琉璃廠和大柵欄西街的楊梅竹斜街成為首波改造的試驗場所。作為楊梅竹斜街上僅存的15%的原住民,王秀仁還記得1956年以前的楊梅竹斜街,「大小店舖110多家,大漆店、刻字店、書局、扇子舖、銀號都有,每一間舖面都不一樣,美著呢。」她記得老王家專給綢布名店瑞蚨祥做裁縫,而她家的濟安堂藥店人來人往,已經開了近400年。公私合營後,這條街店舖的營業狀況迅速衰落。為了留住根,她跟另一半用老屋開了一間書店,改名濟安齋,專賣文具。他們的顧客大多是附近炭兒小學的學生,這所小學現在被稱為「打工子弟小學」。半個世紀以來,原住民離開得越來越多,這條街蕭條落寞。她挺希望這次改造能為街道帶來一些層次不一樣的文化人。

在賈蓉看來,楊梅竹斜街非常適合嘗試靜態的文化商業:「它過去就有半商業半居住的特點,業態豐富,胡同肌理和院落也相對規整。」通過協議騰空和自願出租,他們掌握了一些零散的閒置空間。跨界工作室採用國際傳統舊城改造中慣用的思路,希望邀請藝術家、設計師和機構一起來使用這些空間。

在2011年,吸引有趣的機構和人進入大柵欄的想法,聽起來很不現實。但梁井宇找上了自己的朋友,時任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副主任孫群和策展人陳伯康(Aric Chen),問他們是否願意在大柵欄的小空間裡做一些外圍展覽。雙方一拍即合,因為「一個有意思的場地肯定能夠吸引不同維度和不同角落的人來參加」。同年9月,來自世界各地的22個展覽和一系列的設計活動,加總成為一個名為「大柵欄新街景」的設計體驗計劃。自此,大柵欄成為北京國際設計周的明星場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人士對它表現出來的濃厚興趣,也推動了跨界工作室的工作。

梁井宇並不希望大柵欄僅僅停留在一個不同於798的另類展場,他希望這些臨時用作展覽的小空間能夠變成種子,令「更多的人產生來這裡開店的興趣」。要做到這一點,越來越難以迴避的問題是如何準確描述和提煉大柵欄的新形象。在他看來,能回答這個問題的不二人選,就是日本設計師原研哉,「他的設計核心中貫穿著傳統精神,但又永遠面向未來。」坐在原研哉的東京辦公室裡,梁井宇直言大柵欄視覺上混沌的困惑,原研哉爽快地接下項目。他後來提供了一整套基於3D立體圖的整體視覺形象設計,並在設計中採用中國印紅元素。這舊城改造套地圖很快被運用於各種宣傳冊子,並植入到流動設備,甚至印在街區的井蓋上。

通過對深藏於胡同裡29家不依靠商圈存在、不同於星巴克和肯德基等連鎖商店,但又能準確吸引客戶的案例分析,跨界工作室將重點招商對象按優先程度分A、B、C類,例如A代表能獨立生存,又能帶動其他商業對象。他們照分類邀請商戶前來開店,並根據評分收取不同的租金。

前荷蘭文化參贊施鶴齡(Machtelt Schelling)的Ubi藝廊於2012年9月試營業,她是來這裡開店的第一個租戶。選擇楊梅竹斜街是因為喜歡這裡的建築,「鼓樓和南鑼鼓巷的商店很像,三里屯雖然高級一些,但很多店看上去依然差不多。」施鶴齡的藝廊專門展示歐洲、日韓和中國本土設計師的首飾和陶瓷作品。她認為那些能夠深入楊梅竹斜街的人,正是她希望尋找的、對文化藝術感興趣的顧客。施鶴齡特別對記者提起:「我聽說琉璃廠也是賣高級首飾的地方。」她覺得這是一個好兆頭。

標準營造的主持建築師張柯租下53號雜院,並完成了前期改造。在30平米的空間中,他造出五棟互相連接又保持獨立、面積在四平方米左右的木屋,中間居然還有一個天井,「關鍵是正好可以住兩戶,每戶兩間房,在公共的院子裡面可以把桌子擺在天井裡一起吃飯。」他最近打算在院子裡種一棵樹,「樹會帶來時間的痕跡。」張柯把這個項目取名叫微胡同,他曾經想把它用作一間以小時計費的旅館,最近又想做成一個供胡同街坊往來的非正式社交中心。在他看來,舊城改造中最大的風險是一個人手中掌握了太多土地,相反,只要尺度正確,不破壞到胡同肌理,哪怕你把「自己的一小塊翻蓋成最現代的」,也並不會影響到整體效果,就像正常的新陳代謝。不過,「本地的居民和政府對彼此都有一定的懷疑」,他一本正經地說,這個社交中心也許可以用來聊一聊大柵欄的未來。

現在,這條街上還有一間精品咖啡館「Soloist」、一間日本輕食餐館「鈴木食堂」。來年的農曆新年,還會有一間叫蘭花的精品酒店。三家店都在別處經營了不短的時間,已經形成了穩定的顧客群。吸引他們來此開店的原因有二:第一,這裡是
真正有生活氣息的北京胡同、老房子;第二,可以跟大投公司簽訂長期的租約(有些是10年)。Soloist的老闆馬凱民也曾經被前門大街和頤堤港的開發商邀請過,前者全新的四合院和後者高達每平方米270元人民幣的日租,令他最後選擇了相對陌生的楊梅竹斜街。也有人選擇在這裡辦公。英國導演Gareth Repton本來在香港有個叫Luma Lu的視覺藝術工作室,從事電影特效和後期製作。拍完紀錄片《大柵欄裡的老北京記憶》後,他決定留下。他把核心團隊帶到北京,並租下楊梅竹斜街中段一層小二樓的兩間房做北京Luma Lu。他在這裡完成了恐怖片《地獄之口》(Hellmouth)的後期,還進行攝影、電影拍攝和創作培訓。「為什麼
不呢?這個地方很有個性,」他說。

在離楊梅竹斜街一個拐彎的大外廊胡同5號,創意廣告諮詢公司Jellymon的新辦公室既傳統又現代。Jellymon的客戶包括UNIQLO、可口可樂、Nike、Reebok、上海手錶和綠色和平等,對創意總監琳琳(LinLin)來說,保持團隊和自己創造力的關鍵正是要找到一個這樣兼顧「含蓄、搞怪又有故事」的辦公室。這位住在三里屯外交公寓的女士將每天30分鐘的上班旅程,當作從「急躁得會做錯決定到有足夠空間去策劃瘋狂構想」的瑜伽放鬆之旅。「每當我騎上摩托出門,從東直門到五四大街,過長安街天安門,越往西走,隨著建築的變化,看到的車和人的狀態都不一樣了。有時候我覺得大柵欄反而更真實一點,而三里屯卻有點類似幻想出來的地方,它就像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的角落,」琳琳說。

大柵欄的未來會如何?現在還言之過早。今年4月,梁井宇結束了與大柵欄的合作,他拒絕對此解釋。在他看來,下一步的重要事項是社區建設。跨界工作室需要變成開放平台,聯合各界和社區力量持續推動,慢慢改變,「這比開幾個花哨的小店重要。」剛過去的3年改造,只是大柵欄躁動的第一步,「勾畫好的發展路線圖依然要不斷修正方向,」梁井宇說。

舊城改造

英國:文化遺產樂透基金
該基金成立於1994年,由國家樂透彩票(National Lottery)提供經費,資助文物保護、歷史遺蹟修復、博物館建設等地方計劃,培養專業人才,並讓人們認識到文化遺產的價值。其中包括了一些舊城改造的項目,例如東薩塞克斯郡(East Sussex)傳統街區重建項目,及格拉斯哥的布里蓋特魚市場(Briggait Building)計劃等。

古巴:旅遊稅收投入當地建設
夏灣拿舊城建築基本上是西班牙統治時代建造的,歷史原貌保留完好,但十分陳舊。夏灣拿城市歷史學家里亞爾(Eusebio Leal)設計出一個良性循環的機制,用旅遊收入投入舊城修復,並以舊城風貌吸引更多遊客。資金一部份來自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另一部份則來自向舊城裡的商店經營者徵稅,並回饋到旅遊和文化的相關建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37

看中國屌絲文化如何造就新生代富豪?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8/144790.html'
唐家三少:他的玄幻小說中的英雄既威武、又受歡迎,而且總是能成功,這是他的讀者所夢想的一切,但卻一直懷疑他們永遠也做不到這樣。這讓唐家三少成為了中國收入最高的網絡作家,也是中國那些自命為失敗者眼中的明星。

他和一大批網絡作家及表演者的成功秘訣就是讓底層消費者在虛擬世界中感覺良好。
 

網絡作家已經成為中國收入最高的作家行列。他們擁有數千萬粉絲,通常是那些住在中國較小城市的年輕人。他們會花幾塊錢在智能手機上看小說,不過加在一起這還是挺大一筆錢。這些網絡作家的超級英雄科幻小說可以令年輕人振奮,這些年輕人由於討不到好老婆或者買不起房而倍感挫折。
 

目標人群在三、四線城市的搜索引擎宜搜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汪溪表示,中國已經邁入了移動互聯網世界,這個世界就是要滿足用戶的娛樂需求。他說,最大的增長潛力來自於小城市的用戶,他們沒有電腦,但現在卻能在手持設備上看視頻、讀書。
 

除了寫出英雄救美的故事之外,中國的網絡娛樂行業規模巨大。中國互聯網遊戲行業堪稱全球之最,今年總收入估計1000億人民幣。
 

在娛樂網站YY.com上,該公司首席財務長何震宇(Eric He)透露,一些頂尖表演者通過脫口秀或為粉絲唱歌每個月可以賺得逾人民幣100萬元。粉絲們在YY.com網站上購買虛擬商品打賞他們的明星。
 

據中國作家富豪榜創始人吳懷堯發佈的榜單顯示,張威(筆名「唐家三少」)榮登中國網絡作家富豪榜首富寶座,僅靠版稅收入就賺得人民幣2,650萬元(約合440萬美元)。
 

互聯網為年輕作家營造了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在中國從事電影製作工作的好萊塢製片人李威達(David Lee)說,在中國,年輕編劇很難有機會寫劇本,屈指可數的幾個製片人和一小部份編劇合作,控制著大部分市場份額。
 

而如今這一情形發生了轉變。中國的導演們正在互聯網上挖掘潛在的大賣作品。2013年根據同名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就憑藉3000萬人民幣預算實現了7億元的票房。盛大文學CEO邱文友說,唐家三少《斗羅大陸》這部小說變成遊戲產品、影視作品、漫畫,一年創造的產值超過10億元人民幣。
 

在互聯網上,年輕作家的靈感能夠迅速地得到拓展和檢驗。粉絲們可以在網上聊天室裡討論劇情,提供點子並發表評論,還能在電影尚未拍攝前為其造勢。
 

在線讀者數據能幫助電影工作室、遊戲公司及出版商挖掘潛在的大賣作品並定位其目標受眾。據盛大互動娛樂有限公司控股的在線文學網站盛大文學,以超級英雄為題材的網絡小說,其90%的讀者為男性,大多數人年齡在20-29歲。
 

這些讀者自稱「屌絲」,這一俚語指那些剛畢業的年輕人,他們大多仍和父母住在一起,從事低端工作,掙不到足夠的錢去買房或者找老婆。他們大多缺錢,但有足夠的時間去幻想更好的生活。
 

網絡小說中最受歡迎的要屬「玄幻」類小說,大致意思是指超級英雄或科幻類小說。這類小說的故事背景通常設定在古代,如此一來受到政府審查的幾率要小。近日著名作家張威在上海浦東嘉裡大酒店的總統套房內接受採訪時稱,他專注於玄幻小說,因為這類小說更靈活、限制更少。目前他正忙於拍攝一部被他稱作「中國版阿凡達」的電影。
 

現年33歲的張威已經和他的讀者越行越遠。他有的是錢卻沒有時間。過去10年來他出版了大概10部小說,如今他每天仍要完成七千到八千字的工作,而且沒空休假。他表示自己喜歡收藏手錶和玉器,並補充說,他的愛好只能是那些花錢但不花時間的事情。
 

這些成功的創業者背後是一個龐大的商業機器。作家往往會與在線網站簽訂合同,網站會宣傳其作品。這些網絡紅人與專業演員沒有區別。宜搜CEO汪溪說,他們在秀場裡就是個屌絲,但他們出去後就開豪華車,住五星級酒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42

羅榮岳帶頭衝 六十年老品牌掛牌新生 不只賣鞋 阿瘦皮鞋要當「足部通」

2014-09-08  TWM
 
 

 

九月十五日,阿瘦皮鞋確定掛牌上市。這個經歷一甲子的品牌,是台灣鞋業第一大品牌,也是第一大通路,經過去年的體質調整,阿瘦變得不一樣了,除了皮鞋以外,要找到年輕客戶,也要從老客戶身上挖掘更多商機!

撰文‧許瓊文

走入阿瘦皮鞋位在內湖成功路上的新形態店,客人總是在被吸引進來後,逛了一圈才赫然發現,「這是阿瘦皮鞋啊!」除了明亮寬敞的擺設外,鞋款的流行感,以及新款公司logo拿掉中文字,只留下英文「A.S.O」,讓人有錯置在國際品牌的感覺。

這家內湖新形態店,是在去年進行改裝,九月重新開幕,店長葉小芳說:「改裝後進來店裡的客人年齡層下降,以前大概是四、五十歲的熟女,現在是三十歲左右的年輕美眉,逛一圈後,才意外發現這是『阿瘦』,跟她們印象中的很不一樣。」是的,阿瘦皮鞋變得不一樣了!對經營超過一甲子的阿瘦皮鞋來說,最大挑戰就是要靈活有彈性地跟著市場轉變。

專門店提供買鞋建議

襪子、皮件全都賣

在台灣已經是第一大品牌的阿瘦,未來的成長動能在哪裡?還有成長空間嗎?董事長羅榮岳彷彿是被問了不下數百次,早有標準答案,「根據台灣連鎖加盟協會粗估,全台灣皮鞋市場高達六百億元,阿瘦營業額三十億元,也只占五%,顯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為了再擴大市占率,阿瘦皮鞋不斷嘗試創新。負責輔導阿瘦上市的承銷券商凱基證券副總彭秀珍說,阿瘦曾大手筆用六大名模做廣告,後來由隋棠擔任六年的女鞋代言人,讓阿瘦在消費者心中不再只是「媽媽、阿姨會穿的鞋」。

去年,阿瘦也先後代理兩個新的女鞋品牌進入台灣,「BESO」、「LeBunny Bleu」,補足阿瘦比較缺乏的輕熟女、輕少女客群,擴大消費者的接觸面。

而在阿瘦最強調的功能鞋上,公司也借助外部資源,從官方、學界找新發明。其中,阿瘦的3D奈米氣墊鞋就是一個經典例子,這是阿瘦與工研院合作,研發出來獲得專利技術轉移的奈米技術,運用在鞋墊上可以更加舒適、吸汗,在去年更獲得世界三大發明獎之一的日內瓦發明獎。

擁有上百雙阿瘦皮鞋的忠實顧客邱桃說,一開始覺得阿瘦的鞋看起來不「好看」,但試穿幾雙後,發現工作時好穿、舒適,而且越來越兼具流行性。

阿瘦目前擁有二五二家店,是國內最大的鞋類通路。如何利用既有通路賣更多商品,是阿瘦擴展營收的策略之一。為了強化店鋪體質,阿瘦去年就開始調整,特別是近年商圈轉移的現象,阿瘦也跟進。「光是去年,阿瘦就調整了十八家門市。」阿瘦皮鞋協理方興國說。

通路的選擇,羅榮岳也自有一套看法,「現在的阿瘦,百貨專櫃只占一成,其他九成都是門市專門店。」他認為,阿瘦產品多元,有男、女鞋,為滿足二十五歲以上消費者需要更多建議、協助,自有門市才能提供顧客更好的服務。

原本,阿瘦是鞋店,如今他們期待自己是「足部」全方位的通路平台。阿瘦將奈米技術用在襪子上,研發高功能性襪子。今年羅榮岳把這款襪子送給參與戈壁馬拉松的選手們,沒想到過去起水泡的狀況改善很多。現在,阿瘦的襪子也成為公司的「小金雞母」,一年貢獻將近一億元的營業額。

現在的新形態門市中,除了鞋襪,連藥妝店熱賣的「休足時間」貼布都有,另外加上鞋子延伸出來搭配的皮件,如皮包、皮夾、皮帶,從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出,羅榮岳帶領著阿瘦,在聚焦本業外,還悄悄地執行著創新的點子。

○五年,在阿瘦單次消費超過六千元的VIP會員,不過二十三萬人,而到今年六月,總會員人數已超過一百萬人,平均每年幾乎是二○%的成長。

羅榮岳說,跟著阿瘦一起成長十多年的老客戶,總不會一天到晚買鞋,如何創造這群老顧客更多的需求?由於阿瘦產品越來越多,做好VIP會員的行銷可增加老顧客的客單價。

例如針對老顧客發售禮券,不僅建立忠誠度,還可確保未來六個月的消費動能,目前禮券銷售每年也有一億元以上營收貢獻。根據阿瘦統計,VIP客戶的單筆消費平均高於一般散客一.五倍。

○九到一一年,是阿瘦高峰成長的階段,除了店數一度高達三百多家,營收最高也曾達到三十九億元。對照當時在經營成績上亮眼的表現,最近三年的營收大約只有在三十二億元左右,獲利不盡理想,但羅榮岳並不擔心地說,「只要心頭抓乎哉(台語,意指只要內心堅定),不用怕外在怎麼轉變。」

戈壁馬拉松後的體悟

策略對了就不會虧

羅榮岳今年初才剛與太太,以及台大EMBA的同學們,一同挑戰戈壁沙漠馬拉松。瘦小的羅榮岳,其中一天遇上強烈的沙塵暴,能見度低,且不斷地被強風吹起的沙子打在臉上、身上,幾乎寸步難行。「我左手勾著我太太,右手勾著另一位隊員,一步步完成。」戈壁馬拉松體驗讓羅榮岳更清楚,在企業決策上,只要方向、策略是對的,不用擔心市場一時的風暴,或是即使稍微停滯、退後,也不會有影響。

面對近三年財報在營收與獲利的衰退,彭秀珍分析是因為一一年切入運動鞋通路「優尼聖」的結果並不成功,再加上外在消費市場停滯成長,營收下滑、費用成本增加,導致近三年的財報並不理想。

在去年積極地調整體質後,今年第二季阿瘦開始明顯看到成長,稅後淨利與去年比起來,幾乎是倍數成長,累計上半年每股盈餘就達一.○三元,法人預估今年可以達到三元左右,恢復原有的水準。

但也有本土券商分析師持不同看法,認為阿瘦在品牌定位上不夠突出,時尚流行的風格不強,是未來發展最大的挑戰。

羅榮岳借用戈壁沙漠馬拉松的精神標語,「你的能力超乎你想像,只要出發就會到達」,作為企業經營目標,阿瘦皮鞋這個老品牌,還會有怎麼樣的轉變,九月上市後是否能受到投資人青睞,大家拭目以待。

羅榮岳

出生:1957年

現職:阿瘦皮鞋董事長

學歷:台大EMBA、中原大學建築系家庭:已婚,妻子鄺書瑛

阿瘦集團

成立時間:1952年

負責人:羅榮岳

資本額:6.05億元

主要業務:鞋業通路、零售

近3年獲利、EPS:

2011年2.48億元、4.57元2012年2.13億元、3.52元2013年0.72億元、1.21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84

出獄後的薛蠻子有了新生活:不再嫖娼 投資成人用品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8/148806.html

i黑馬:前年9月,天使投資人薛蠻子出事兒了,在監獄呆了半年多,去年4月出獄,出獄後,其在虛擬世界的影響力下降了,但並不妨礙一些創業者在線下繼續消費他的剩余價值。一起來看看,薛蠻子的近況如何?

 
在權力和財富糾織的輿論場叢林里,這位昔日的微博大V避開曾經給他帶來過榮光與恥辱的公共議題,試圖以一種安全的方式從頭來過。薛蠻子告訴《博客天下》記者,他很滿意自己現在的生活,“每天過得很開心,為什麽不開心呢?坐在家里賺錢,多好!”
 
文|楊林 汪再興
 
7個月的看守所生活並沒有太多減損薛蠻子在現實世界的影響力,因為他自稱在6個月內連續投資了34個創業項目,如果這個說法屬實,這在投資界是一個極其高效的數字。在位於北京順義的別墅里,重獲自由後首次接受媒體采訪的薛蠻子告訴《博客天下》記者,他很滿意自己現在的生活,“每天過得很開心,為什麽不開心呢?坐在家里賺錢,多好!”
 
薛蠻子是在2014年4月16日晚上7點離開北京市第一看守所的。一位與他相熟的朋友向《博客天下》轉述薛蠻子的話:“有關部門告訴他在外面要低調。”
 
此前,這位在微博繁盛時代自稱微博皇帝的大V因為嫖娼和涉嫌聚眾淫亂先後被行政和刑事拘留。在被羈押7個月後,他因為身患直腸癌而獲得取保候審。
 
除了臉頰略顯消瘦,這位原名薛必群的61歲美籍華人重回公共視野後的外表並無明顯變化。接受采訪時說到激動處,不時蹦出北京俚語/京罵以及英文單詞。
 
變化發生在暗處。他的新浪微博粉絲數量下降了100萬。出事前,他熱衷點評、轉發公共事件,批評政府作為。出事後,他只轉發,極少發原創微博。訪談中,他只談商業,不涉政治,甚至要求來拜訪他的創業者“莫談國是”。
 
從2013年8月23日薛蠻子因為嫖娼被收押至今的496天里,這位微博大V經歷了世俗名聲與虛擬權力達到頂峰後的急遽下墜,正在努力適應並接受這種不再熱鬧的生活。
 
多數時間里,滿頭白發的薛蠻子喜歡坐在自家別墅一樓靠窗的黑色沙發上,透過玻璃,能看到許多創業者從他院子走進走出。
 
離開看守所後的薛蠻子遵循著投資人的生活方式,每天早起晚睡,中間忙於接見各種創業者。
 
現在,薛蠻子每天都會接待七八批創業者,投資的項目也五花八門,涉及火鍋外賣、同性戀形婚軟件、Cosplay以及成人用品等領域。
 
只要天氣不是很冷,薛蠻子常在晚飯後在小區散步。一位他投資的年輕人說,陪他散步的大多是創業者,薛蠻子的很多投資決定都是在小區里散步時做出的。
 
出事以後,薛蠻子散步時也會偶遇尷尬。小區保安告訴《博客天下》,一些人見到他會對他指指點點,但薛蠻子似乎不在意,甚至會主動上前和他們熱情地打招呼。
 
在半個月前的一次薛蠻子與創業者見面會上,《博客天下》記者看到薛蠻子的做法是坐在沙發的正中央,讓創業者挨個站起身來發言,或者說自己的創業項目,或者給他已經投資的一個項目提出建議。
 
挑食火鍋外賣創始人竇高峰記得,在決定給他投資前,薛蠻子先在家里叫了三次外賣火鍋,第四次見面的時候,才聊了十分鐘,薛蠻子突然說,“行,把你的賬號給我,這個項目我投了。”
 
竇高峰覺得很驚訝,因為當時他的挑食火鍋還只是試運營階段,沒有正式上線,於是追問了句,“那就談定了?”薛蠻子說,“談定了”。
 
有一些項目的投資進程因為薛蠻子出事而被打斷。拉拉公園創始人廖卓營告訴《博客天下》,早在2013年7月就和薛談過這個項目,當時薛說:“這小夥子不錯,今天你們先回去”。
 
直到2014年11月,廖卓營才拿到出獄後的薛蠻子的投資。廖卓營回憶,他曾和薛蠻子開玩笑說,如果能夠在2013年拿到投資就好了,薛很爽快地說,“是我錯了”。
 
薛蠻子向記者描述離開看守所後的生活:如果在北京的話,偶爾晚上會和自己曾經投資過的人一起吃飯,除了這些創業者之外,他很少去公共場合,不喜歡出頭露面。
 
但現在,薛蠻子的90後投資合夥人吳幽偶爾會拿薛蠻子之前上央視道歉的事情來開玩笑,雖然薛從不生氣,“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心里不在乎,也不意味著那段經歷對他現在的投資沒有影響。”並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找他來投資自己的項目,一些有實力的創業者甚至擔心薛的投資會對自己的創業項目帶來影響。
 
吳幽說,有一個項目,薛蠻子很看好,打算投資,但項目負責人最後放棄接受薛的投資,因為“嫖娼的名聲不好聽”。
 
認識薛蠻子5年多的創業者陳柏成也註意到,“薛蠻子行事比過去低調很多。”一次會面結束後,陳按照習慣提出要和薛蠻子合影,但是被薛反常地拒絕了。陳柏成回家後,薛打來電話強調,不要在任何公開場合發布他的影像照片。
 
陳柏成的另一個直觀感受是,“他出來之後,我去見他,整個人和出事之前相比消瘦得厲害,那麽註重形象的人,衣服上的扣子都快掉了。”
 
一位創業者在薛蠻子面前提到他是微博大V,像個皇上一樣。薛告訴這位創業者,“那是過去,在外面千萬不要這麽講。勿談國是。”
 
記者問薛“為什麽現在不上電視節目了”,他聳聳肩,滿臉的不耐煩,“不去不去,累死了,從早上8點站到晚上12點,凡是出頭露面、上屏幕的事情都太累。”
 
聊起最近投資的商業項目時,他津津樂道,口若懸河。一旦談到過去的事,他則面露尷尬,口吻近乎賣萌,“就不告訴你”,或者“我就是不說”。
 
當《博客天下》記者和他聊及秦皇島一位副處級幹部馬超群貪汙億萬的新聞事件時,他低頭不語,過了好幾秒鐘之後悶聲說,“無恥,真無恥”。有那麽一瞬,他流露出自己昔日在微博上點評公共事件的態度。不過很快,他又恢複到一種近乎警惕的狀態,“我不關註公共事件。”
 
“那聊下你此前支持的打拐呢?”記者問。薛蠻子回答,偶爾轉發,也只是轉發。“這個事就別說了。”
 
薛蠻子告訴《博客天下》,現在他每天在微博上花費的時間不多,“幾十分鐘而已”。
 
從薛蠻子離開看守所開始更新微博,到2014年12月29日下午5點,他一共轉發了4353條微博,平均每天轉發17條微博。而出事前,他一共更新了85012條微博,平均每天78條。
 
他正努力與以往那個經常在微博上評論公共事件的“薛蠻子”形象做切割,然而,他的人生跟微博興衰緊密地捆綁在一起。
 
王興(化名)看見薛蠻子在央視上公開道歉時,這位專門負責微博運營的新浪員工就開始擔心“薛蠻子事件”會對微博的活躍度產生影響。事實也是如此,薛蠻子被抓成為微博活躍度變化的一個分水嶺。
 
“在那之前,微博的熱門話題排行榜上多是一些和社會公共事件有關的,也涉及到一些大V的言論行動,在那事之後,現在的熱門話題就盡是明星八卦和‘雞湯’。”王興描述這種變化。
 
王興記得,2009年新浪微博誕生之初,新浪的編輯會邀請很多在微博誕生前就已經擁有知名度的意見領袖參與微博熱門話題互動,幫助他們在微博上積累知名度,但薛蠻子並不屬於這種情況。“他成為大V的道路並沒有依靠微博官方提供的幫助,完全是靠自我炒作,自然也不會感激微博。”
 
王興說,他不願意找薛蠻子合作的原因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新浪微博方面發現薛蠻子發布的微博中包含謠言,以及他的微博話題總是喜歡觸碰敏感事件。
 
薛蠻子在面對央視鏡頭時也梳理了自己粉絲在微博上暴漲的過程。
 
第二個階段是2011年5月,“薛蠻子”在微博上公布自己罹患癌癥的消息,再次引來粉絲量的大幅增長,很快就超過了100萬。
 
此後,央視等媒體在報道薛蠻子微博傳謠事件時,將薛蠻子曾在微博上發布的“舟山人頭發里汞超標”、“自來水里含避孕藥”、“南京豬肉鉛超標”、“惠州豬肝銅超標”等內容定性為“不實言論”,並“給當地產業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
 
但在2013年前,這些評價公共事件的微博讓薛蠻子從天使投資人轉型為網絡意見領袖。
 
在另一位微博“大V”鄧飛看來,薛蠻子其實並非“公知”。他告訴《博客天下》:“薛蠻子首先是個商人,他一直做投資,有了微博之後靠參與微博打拐行動才提升了影響力。”
 
鄧飛說,薛蠻子作為一個商人的邏輯是投入和產出。“所以說當他看到這個影響力有利於他做生意,得到了無論怎麽有錢都得不到的尊重。”
 
鄧飛認為,薛蠻子雖然沒有給公益投入很多錢,但他確實也做出了很大貢獻,因為他投入了影響力和傳播能力。“很多人問我,薛老又沒有給你投很多錢,你為什麽跟他關系那麽好?我說其實不是錢的問題,是他能夠親身參與和支持,這個比錢更重要。”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於建嶸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認為,在微博上做公益或轉發各種監督政府和為民生呼籲的言論,是網絡大V鞏固粉絲、提高話語權的有效手段。而靠投資起家,眼光精準的薛蠻子也精明地參透了這一點。
 
於建嶸認為,薛蠻子在微博上造謠是因為“他成為大V後被架得下不來了,為了黏住粉絲,繼續自己的網絡影響力,只能不斷轉發各種老百姓願意看的內容,給人一種自己說出了平民心聲的印象”。
 
在一些熟悉薛蠻子的人看來,薛蠻子在出事前不斷在微博上塑造的熱衷公益和意見領袖的形象,不過是他在給自己的商人本質披上了一件華服。
 
2011年5月20日,薛蠻子確診患有癌癥,當時他在電話里告訴於建嶸,他想在最快的時間看到他。於建嶸告訴《博客天下》,當時自己正在武漢做博士論文答辯,心急火燎地往回趕,以為要上演類似“托孤”的戲碼,“肯定是很大的事”。但是趕到北京見到薛蠻子,才發現後者拉來了他投資的華藝傳媒的創始人杜子建,準備說服於建嶸一起做生意。這件事過後,於建嶸對薛蠻重新定義,“他就是一個商人”。
 
於建嶸坦言,自己並不是很喜歡跟薛蠻子這類的商人打交道。因微博打拐火起來後,薛蠻子幾次到宋莊找於建嶸提出合作要求,但是被於拒絕,“我們做的是很純粹的事情,和商業沒有關系。”
 
一位與他相熟的投資人更是直接評價薛蠻子的生意與微博的關系,“在微博打拐前,薛蠻子在投資圈里的名氣根本排不上前20名,打拐成名後的他才慢慢在投資圈里找到好項目。”徐小平、李開複、陳誌武等也是因為微博打拐才與薛熟悉起來。
 
微博皇帝的生意
 
在中國做了將近23年生意,薛蠻子總能抓住社會變革中湧現出的商機。
 
薛蠻子第一次在中國抓住商機是1991年。他從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回到北京,看到固定電話普及率還不足1.7%,就將電信設備賣給通信行業的客戶,隨後又通過資本運作,成為中國第一代天使投資人。
 
這種敏銳捕捉商機的能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又派上了用場。這一次,他要把自己在微博上獲得的影響力轉化為商業利益。這個過程必須依靠不斷觸及政治禁忌、評論公共事件完成。
 
2013年前,薛蠻子顯然對在微博上淘金信心百倍,至少在投資布局上,微博營銷賬號成為他的投資重點。
 
2009年,微博興起之時,經常泡在天涯上的杜子建、玩論壇的“酒紅冰藍”等人成為微博第一批用戶。2010年4月,杜子建收購了第一個草根微博賬號。
 
這就是如今眾多“草根大號”的由來。2010年12月,投資人薛蠻子看上了杜子建的草根大號,便拉上藍色光標各出資250萬元,認購杜子建公司全部股權的24.5%。此外,藍色光標自己750多個客戶的微博需求全部交由杜子建的公司打理。
 
按照媒體報道以及業內人士介紹,新浪微博草根大號賬戶的操控者主要有三人:蔡文勝、杜子建和“酒紅冰藍”(肖俊麗)。來自《創業家》的報道稱,杜子建擁有新浪草根微博前50名中的15個。但是,這些所謂大號大部分粉絲都是僵屍粉。
 
報道還說,一位對薛蠻子和杜子建都熟悉的人士說,杜子建公司的客戶和部分大號實際控制權在薛蠻子和藍色光標手上。杜子建拒絕對《博客天下》評價他與薛蠻子此前的生意關系,“這個跟我沒關系。”
 
當時,薛蠻子除了通過杜子建收購草根賬號外,還在微博上建立了屬於自己品牌的商業運營賬號,《蠻子文摘》。《蠻子文摘》於2012年2月18日正式上線,公開資料顯示其為薛蠻子每日碎片化的微博信息重新分類整合形成新型交互式產物。在成立初期,薛蠻子曾多次為它站臺,並接受媒體采訪。
 
《蠻子文摘》位於北京東三環建外SOHO17棟26層的辦公地點,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家網絡遊戲公司。
 
《蠻子文摘》前員工劉明(化名)回憶,他們的辦公室面積不到40平米,常年只有四五名員工,薛蠻子本人不在此設辦公席位。但劉明說,《蠻子文摘》成立初衷就是為薛蠻子服務的,吸引粉絲,梳理薛本人所關註的熱門事件成為文摘的首要任務。作為微博自媒體公號,《蠻子文摘》也跟隨薛蠻子之後參與了多次公共事件,例如,救治白血病女孩魯若晴,以及呼籲為刻假章救妻的北京人廖丹進行捐款。
 
彼時,《蠻子文摘》為了迅速吸引粉絲和話題,提出向民間高手征稿的戰略,投稿的微博48小時轉發過5000次,即付獎金1000元。與此同時,薛稱每一條上線的文摘都會經過他本人的審核,“我是給新浪打工,用我的眼光給大家做信息過濾,不說假話、不傳謠、不說廢話。”
 
效果也確實立竿見影,據之前SocialMouths統計,《蠻子文摘》曾兩天內就收到投稿近500篇,半年時間吸粉24萬人。
 
雖然《蠻子文摘》沒有對外曝光過其商業運營手段。但此前主編申音向媒體承認,肯定會有“商業化的考慮”。另一位曾在文摘工作過的員工告訴記者,如果《蠻子文摘》去掉“蠻子”二字,其受關註度與商業價值將會大打折扣。
 
劉明說,《蠻子文摘》成立初期,薛蠻子曾對其做出了明確的要求,最被強調的一點就是不能傳謠。也因為這個規定,《蠻子文摘》成員每天都會花大量時間來確定所轉發內容的真實性,“打個比方,薛老發一條微博可能用時一分鐘,但是我們對這條微博可能會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進行甄別。”
 
劉明認為,薛蠻子網絡傳謠,是因為他微博發布數量過於巨大,加上本身知識層面的欠缺,所以無法對每一條微博內容都加以保證。
 
至於記者追問“是否會對薛蠻子微博內容的真實性加以提醒”的問題,劉明用了另一個比方,“你們老板喜歡抽煙,這是個惡習,你可以提醒他一次,但是你能天天都提醒嗎?”
 
雖然薛蠻子當初曾對媒體宣稱,自己會對屬於自己品牌的這個微博賬號發布的每一條內容都嚴加把控,但實際情況是,薛只是監管了一段時間,就將文摘全權交給申音打理,較少過問。
 
一個例證是,在薛蠻子因為嫖娼被抓兩天之後,《蠻子文摘》還在正常更新。對此,劉明的解釋是:“我們都是從電視新聞上才知道‘大老板’出事了,起初大家以為這消息是假的,誰知道真的出事了,不過等我們看到已經是他被抓兩天後了。”
 
在2013年以前,微博活躍度節節攀升的時代,無論是運營《蠻子文摘》還是投資草根賬號都是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但在2013年,這卻成為一門危險的生意。
 
2013年8月19日,因編造散布“7·23”動車事故賠償外籍遊客2億元、雷鋒生活奢侈、張海迪擁有日本國籍等謠言,北京爾瑪互動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前員工秦火火(原名秦誌暉)、立二拆四(原名楊秀宇)被抓。據《南方周末》報道,一場以打擊網絡謠言為主的網絡“嚴打”行動,正在席卷整個中國。從2013年8月20日到8月31日,短短12天內,數以百計的網民因“制造傳播謠言”而遭處理。其中,僅湖北一地就刑事拘留5人,行政拘留90人。其中有網絡推手“秦火火”、《新快報》記者劉虎,接著是普通網民,如發布“狼牙山五壯士是土八路”的男子張某、詢問“是否發生命案”的河北女子趙某。
 
事後看,當時的杜子建和薛蠻子立即在網絡上和秦火火撇清關系。
 
杜子建在微博上稱,“我公司2005年開業時,秦火火曾在我公司任職,但經十幾天觀察,發現此人人格有問題,就當即開除,再無聯系”。
 
薛蠻子隨後轉發了該條微博,並評論道:“@杜子建你在2005年曾雇傭過秦火火,當年便解雇了他;我2010年投資你,秦火火跟我有一毛錢關系嗎?”
 
危險的征兆一再出現。在秦火火被捕兩天後,也就是2013年8月21日央視13套的早間新聞中,當提到公安機關打擊網絡造謠違法犯罪的時候,畫面中出現了“秦火火薛蠻子團夥:中國最大的網絡黑社會”的字樣,當時有很多網友在薛蠻子的微博下留言,“你是怎麽關註秦火火的?他當年是無名小卒,你卻無數次轉發他的微博。早就懷疑你了。”
 
在薛蠻子被捕的前一天,也就是2013年8月22日,律師肖芳華轉發了一條薛蠻子遊覽成都的微博,並開玩笑,“央視已把你打成網絡黑社會了,你怎麽還有閑情遊山玩水?”薛蠻子重新轉發後回複,“毛澤東有詞曰: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哈哈”。
 
此時距離他被捕只有33個小時左右。
 
很難判斷薛蠻子何時進入官方管控視野,但到2013年夏天,大V們與監管當局關系已經顯得十分微妙。
 
2013年8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邀請紀連海、廖玒、陳里、潘石屹、薛蠻子等十多位網絡名人座談交流。魯煒就網絡名人社會責任提出六點希望和堅守“七條底線”的共識。
 
一位參會人士告訴《博客天下》,那場座談會更像是一個微博大V的社會責任論壇。“很多大V說話不負責,而且這些人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魯煒就提出了七條底線,目的是讓這些大V能夠註意自己在網絡上面的言行,平時說話都收斂一些。”
 
該人士回憶,當天座談會上,薛蠻子和魯煒有過直接的交流。魯煒先站了起來,然後薛蠻子也起身,兩人先是相互寒暄幾句。魯煒希望薛蠻子繼續在網絡上發揮正面作用,薛蠻子表示一定嚴格遵守七條底線,杜絕網絡謠言。但這並不是薛蠻子第一次見到魯煒。早在2013年3月,薛蠻子、李開複等大V曾在北京的M餐廳與魯煒聚餐。
 
而就在網信辦主任魯煒邀請大V們參加座談會的3個月前,2013年5月2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正在全國範圍內集中部署打擊利用互聯網造謠和故意傳播謠言行為。
 
2013年8月10日那場座談會結束後,參會大V都被央視邀請到財經頻道的《對話》欄目,談如何破解網絡謠言。面對央視,薛蠻子發言稱,“在網絡上造謠沒有成本,還可以撈到粉絲,這個謠誰不造啊。”薛蠻子甚至提出要讓造謠者付出代價,如果造謠一次罰款100萬,就不會有人造謠了。
 
薛蠻子的發言立刻得到了現場很多大V的認同,現場響起一片掌聲。當天,身著一件白色唐裝的他在身邊一水統一黑色正裝的13位大V里顯得格外顯眼。
 
13天後,2013年8月23日,薛蠻子在北京安慧北里一小區因為嫖娼被北京警方抓獲。8月29日,《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分別發表文章警告網絡大V“要以薛蠻子為戒”,“堅守道德、法律底線”。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刑拘中的薛蠻子還主動向民警提出條件:“我了解媒體,這方面我有經驗,你們找一個影響大的媒體,我們一起來設計,讓戴著手銬的‘薛蠻子’來說網絡上的事兒,配合做好宣傳,我也能早幾天出去。”
 
2013年的秋天,SOHO中國董事長、新浪微博粉絲超過1600萬的潘石屹和擁有1500萬粉絲的地產大亨任誌強在微博上一唱一和。潘石屹微博發問:你說這微博是好東西,還是壞東西?任誌強回答:微博無限好,大V近黃昏。
 
2014年12月24日,薛蠻子發了一條微博:“中國年輕人出逃微博,微信要革誰的命?”其中一位網友回複,“主要是大V不說話了。”
 
從看守所出來後的薛蠻子不得不面對在現實和虛擬世界的影響力陡降的現實。
 
《博客天下》記者利用微博熱議指數工具查詢發現,在2013年3月1日到當年8月23日薛蠻子出事前的半年時間里,薛被熱議的次數,平均數值在80000次左右,遠遠高於在網絡世界里與他粉絲數量相同等級的大V。
 
出事後,他的熱議數值急劇下降,他被熱議次數很少超過3000次。另外記者發現,近一年來,薛蠻子、鄧飛和於建嶸三者的微博數值都呈現大幅下降的趨勢,很少超過5000次。
 
一位新浪微博內部管理人員透露,微博熱議值和這些人在微博的活躍度有關,出現這樣的變化意味著近一年來,公眾人物微博的活躍度在不斷下降。
 
但薛蠻子在虛擬世界影響力的下降並不妨礙一些創業者在線下繼續消費他的剩余價值。現在,創業者陳柏成一個重要的謀生手段就是“把創業者引薦給薛蠻子”。他將中關村很多和他一樣急需投資的初期創業者拉進一個他自建的創業群里,他提出,如果需要他幫忙給薛蠻子投遞商業計劃書,或者通過他引薦給薛蠻子,則需要付出幾百到上千元不等的代價。雖然薛蠻子出過事,但陳柏成的“生意依舊火爆”。此後,陳柏成索性向創業者提出,想見薛蠻子,先繳納100元會費,加入他的創業微信群。
 
薛蠻子知道陳柏成在私下消費他的影響力,也警告他不要這麽做,但他仍十分善意地提醒記者,應該多關註陳伯成這樣的另類創業者,他認為陳柏成的失敗不全是陳自己的責任,也有社會的責任,“人人創業,人人天使,而且投入到社會上的熱錢也比原來多得多,人人都愛折騰。”
 
“我自己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人,所以其他投資人都不願意理他,我還願意接他電話,還願意看他推薦給我的項目。”薛蠻子說。
 
陳柏成承認,在他“騷擾”過的諸多投資人當中,薛蠻子“還算是最好說話的”,前段時間,陳柏成因為拖欠房租被房東扣押、毆打,他無奈下找了一圈投資者,只有薛蠻子給他打了一萬塊錢。薛蠻子告訴《博客天下》,這筆錢沒打算讓陳柏成還,“總不能看著他被打,這點同情心還是要有的。”
 
在薛蠻子的投資合夥人吳幽看來,從看守所出來後的薛蠻子最大變化是更願意幫助別人。“他經常對我說,現在支持自己活下去的勇氣和推力是,他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幫助更多的人。他很願意幫助創業者,不光是投錢,而且提供機會、人脈等幫助。”
 
薛蠻子感慨說,時移世易。“現在微博也沒人上了,不像過去那樣一個大V可以在微博上一呼百應,影響力各方面急劇下降。”他希望能重開之前停掉的《蠻子文摘》,準備給它取一個新的名字叫做“蠻有趣”。
 
在權力和財富糾織的輿論場叢林里,這位昔日的微博大V試圖避開曾經給他帶來過榮光與恥辱的公共議題,以一種安全的方式從頭來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557

暖心又炫酷!那些幫助殘疾人開啟新生活的智能硬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27/151169.shtml

“如果你感受不到他們的痛,那是你離他們不夠近。”

TOP1 Microsoft骨傳導智能耳機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盲人和弱視群體

選擇理由:有了這款耳機,盲人出門就什麽都不用擔心了,戴好耳機就行了。由於骨傳導耳機的開放式特性,用戶一邊感受到導航指令的同時,也不會錯過外界的聲音,安全性得到了保證。

產品簡介:這款骨傳導耳機,結合了3D骨傳導和虛擬現實技術。簡單地說,讓整個外界環境,比如戶外街道、路燈和智能大樓里布滿智能傳感器,然後通過骨傳導耳機向用戶發出導航指令,讓盲人“重新找回雙眼”。

解決痛點:視力障礙者的出行和生活問題,導盲犬和拐杖的不確定性,在這款耳機面前通通不是問題。

點評:

1、技術先進:骨傳導在未來的耳機界是大勢,這種技術讓盲人們可以自由出行,行動 從此不再受限制。

2、理念前衛:不再糾結於 怎樣讓盲人朋友們看見,而是換一種方式讓他們舒適的生活在我們的身邊。

3、產品操作:這款產品很大的優勢就在於沒有繁複的操作工序, 只需帶上它,你就可以出門了。

TOP2 外骨骼(Exoskeleton)系統ReWalk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下肢癱瘓人士

選擇理由:如果醫生告訴你,你永遠都無法站起來了,別絕望。ReWalk通過多個獨立傳感器,能讓你獨立行走,並且控制自己的步伐,走路形態與正常人無異!

產品簡介:ReWalk Robotics旗下共有兩款產品,分別是ReWalk Personal和ReWalk Rehabilitation,前者主要適合家庭、工作或社交環境中使用,通過傳感器和監控器,使患者站立、行走和爬樓。後者則是用於臨床修複,為癱瘓患者提供物理治療方式,包括減緩癱瘓導致的肢體疼痛、肌肉痙攣、幫助腸道消化系統、加速新陳代謝等。

解決痛點:這兩款產品的問世讓那些被醫生宣判了死刑的人獲得了新生,站起來再也不是夢。

點評:

1、意義重大:很多失去行走能力的人生活也因此失去了色彩。這款產品的出現讓那些對生命絕望的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2、技術先進:傳感器和監控器,使患者站立、行走和爬樓。臨床修複科技,為癱瘓患者提供物理治療方式,,讓更多人站起來。

TOP3 UNI手語翻譯器

暖心指數:☆☆☆☆☆

核心功能:☆☆☆☆

便捷指數:☆☆☆☆

針對:聽力障礙者

選擇理由:目前市面上的翻譯器又貴又不好用,別擔心,有了UNI,和別人交流無障礙。

產品介紹:這款產品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部分。硬件部分是一個和iPad mini差不多大小的平板電腦,上面會嵌入Leap Motion的傳感器,當用戶(聾啞人)要說話時,由Leap Motion捕捉手語,接著就由Motion Savvy的軟件來解讀和翻譯用戶的手語,先把它翻譯成文字顯示在屏幕上,然後通過一個人工翻譯的聲音把這些話“說出來”。

解決痛點:市面上的翻譯器既貴又不智能,聾啞人無法方便的和別人交流。

點評:

1、產品意義:彌補了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弊端和缺陷,讓更多的聾啞人能夠正常交流。

2、使用便捷:讓一些聾啞人能把自身常用的手語轉化成文字,再通過人工翻譯“說”出來。

TOP4Lechal智能鞋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主要面向盲人和視力障礙人群

選擇理由:這雙鞋就像是人體的自然延伸。你可以不帶著手表或腕帶出門,但不能不穿鞋出門。

產品介紹:Lechal智能鞋內置藍牙技術,通過觸覺反饋和 GPS 模塊來為穿著者提供導航,Ducere提供完整版鞋子或者單獨的鞋墊,其電池續航能力可達10天。當然,這款智能鞋也同樣適用於正常人,比如說慢跑者、山地車車手,甚至是迷路者。可以說是真正的“路癡福音”。

解決痛點:盲人和視力障礙人群的出行困難

點評:

1、產品意義:為盲人和視力障礙人群的自由出行提供了便利,無論你看不到路還是路癡,這雙鞋都能帶你到你想去的地方。

2、使用便捷:相比起市場上其他導航產品還有什麽比穿上鞋子就能導航更加便利呢?

TOP5 Le Chal智能盲人鞋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盲人和路癡

選擇理由:有什麽智能能比這雙鞋更加實用便捷?這雙鞋的設計深入考慮盲人的現狀,而只需穿上即可實用更是大大簡化了盲人的出行困難。路癡同樣適用哦!

產品介紹:智能鞋Le Chal的設計理念是在鞋中加入震動元件,並和智能手機鏈接。同時它還有GPS進行定位追蹤。當智能手機通過導航檢測到用戶的方向之後,在需要轉向時候通過震動相應的元件,來提醒用戶轉左轉右。智能鞋Le Chal還能通過前端的感應器來進行檢測,感應器能探測到10英尺也就是3米外的障礙物,實時的對用戶進行提醒以及躲避。

解決痛點:目前很多幫助出行的智能產品操作複雜,不適用於盲人。

點評:

1、產品意義:改變了市場上導航產品的沒有適用於盲人的不足,實時提醒的相應元件真正符合盲人的現實需求。

2、產品創新:利用前端的探測器來替代拐杖和導盲犬,先進安全。

TOP6機器服套裝HAL(混合輔助肢體)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癱瘓患者

選擇理由:與其他外骨骼設計不同的是,HAL的設計更強調與人體的整合度,他們認為HAL系統應當更像人體的自然延伸而不僅僅是一種助力工具。

產品介紹:通過人體神經系統和肌肉在大腦打算移動肢體的時候發出的微弱電信號,而外骨骼上安裝的一系列傳感器會持續監測並搜集這些信號,以此做出相應的動作。HAL在鋰電池充滿的情況下,可以連續工作2.5小時左右,最大負重可以達到70公斤,日常出行絕對沒有問題。

解決痛點:癱瘓病人的出行問題和市面上部分產品和人體貼合度不高的問題。

點評:

1、產品意義:將外骨骼最大限度和人體相貼合,人性化程度非常高。

2、產品創新:將人體的肌肉和神經的傳感和產品將結合。

TOP7 EMOTIV INSIGHT 腦電波監測頭盔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聾啞人、漸凍人癥(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患者

選擇理由:無論你身患何疾,只要你的大腦仍有意識都能和別人交流。

產品介紹:EMOTIV INSIGHT 可以讀取到佩戴者的腦電波並將其“翻譯”成人人都能看懂的數據,並據此繪制出“大腦計算機交互界面”,隨後,設備所采集到的數據將傳輸到平板電腦上,讓漸凍人癥(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患者通過平板電腦發出指令來控制各種電子產品。

解決痛點:漸凍人癥(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患者無法與人正常交流。

點評:

1、產品意義:解放了以漸凍人為主的無法和人正常交流的語言障礙患者。

2、產品創新:將腦電波翻譯成信息具象化到電腦上,讓人可以用意誌控制物體。

TOP8 Finger Reader閱讀器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視障人士

選擇理由:有了這款智能閱讀神器,就算看不見也沒關系咯!因為它會幫你大聲的讀出來。

產品介紹:FingerReader由3D打印技術制造,只有指環大小。它配備掃描文字的微型攝像頭,當用戶的手指指著文字時,它能實時地大聲朗讀出來。

通過連接筆記本或手機,FingerReader能閱讀餐廳菜單、商業名片或任何大於12號的文字。如果用戶手指偏離了文字,FingerReader還會發出震動反饋。

解決痛點:視障人士的日常閱讀問題

點評:

1、產品意義:讓愛看書的視障人士也能自由閱讀自己想看的書目。並且小巧便捷易攜帶。

2、產品創新:使用最新的3D打印技術,將人體工程學完美的融入。

TOP9 MYO腕帶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行動不便的朋友

選擇理由:只要動動手就能操縱高科技產品,還有什麽比這更方便的嗎?

產品介紹:MYO腕帶(手勢控制臂環)是加拿大創業公司Thalmic Labs推出的創新性臂環,佩戴它的任何人只要動動手指或者手,就能操作科技產品,與之發生互動。手勢控制臂環可以佩戴在任何一條胳膊的肘關節上方,探測用戶的肌肉產生的電活動。它通過低功率的藍牙設備與其他電子產品進行無線連接,不需要借助相機就可感知用戶的動作。

解決痛點:行動不便的人們或是懶癌患者不想動的現實需求。

點評:

1、產品意義:徹底解放人們的雙腿。

2、產品創新:通過探測用戶的肌肉電活動來感知用戶的動作。 

TOP10 Leap Motion體感控制器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聾啞人士

選擇理由:試想一下,如果所有的手勢都可以被精確翻譯成文字,甚至以語言播放出來,聾啞人士的日常生活是不是便利很多?

產品介紹:Leap Motion體感控制器支持Windows 7、Windows 8以及Mac OS X 10.7及10.8,該設備功能類似Kinect,可以在PC及Mac上通過手勢控制電腦。Leap遙控器擁有150度的視角,可跟蹤一個人的10個手指的動作,最大頻率是每秒鐘290幀。而且這個設備只有三寸長,一寸寬,看起來像一個U盤。

解決痛點:聾啞人在操控電腦上的不便。

點評:

1、產品意義:將智能體感運用到電腦的控制方面讓聾啞人也能運用自己的語言方式使用電腦。

2、使用便捷:將人機合一的理念發揮到極致,用手勢就能控制電腦,是不是很酷炫?

版權聲明:本文為i代言原創。歡迎行業觀察者為i代言平臺投稿。平臺只接受有幹貨有深度的泛智能硬件行業稿。投稿請發[email protected]。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8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