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实力投资:巴菲特投资思想的个性化应用--陈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jwye.html

实力投资:巴菲特投资思想的个性化应用

——陈理在中道巴菲特俱乐部2009年年会上的演讲

2010年7月18日

各位同仁:

        本次俱乐部年会的主题是“巴菲特投资思想的普遍适用性和个性化应用。”

    巴菲特投资思想的普遍适用性对俱乐部同仁来说是毫无疑问的,但对整个投资界而言,疑问是大大的。不仅在中国如此,在韩国如此,甚至在巴菲特的老家美国也是 如此。五月份的时候,我们曾委托孙涤教授向查理·芒格请教了这个问题,芒格也说,不要说在中国,即使在美国,人们也质疑我们的方法是否管用。

    巴菲特投资思想的个性化应用是客观存在的,从我们俱乐部会员的情况看,虽然都学习巴菲特,但从选股到具体操作,都是有所不同和各具特色的。一方面和每个人 学习的深入程度不同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有关。下面我就自己学习应用巴菲特投资思想谈几点体会,并汇报自己个性化应用的结果——“实力投资 理论”,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学习应用巴菲特投资思想的几点体会

    一、刻板学习才能正确创新

     关于学习与创新,我曾经和华东师范大学的黄教授有过一番讨论。

    ·黄教授:学东西要原原本本地学,不要先考虑创新。只要老老实实地把大师的东西学到家,最后自己的东西自然就出来了,创新就出来了。因为大师解决了很多问 题才成为大师的,如果你还没学到家就想创新,实际上你还有很多问题还没解决,因此难以成功。例如齐白石的一位学生就是这样的,老老实实地把齐白石的画学 好,最后到一定境界自己就成为大家了。所以老实人才有大成就,当滑头,老想创新反而不行。

    ·阿理:遵守规矩的人往往善于创新。因为遵守规矩的人老老实实把大师的东西学到家,达到很高的境界后,知道哪些东西能做,哪些东西不能做,创新的方向才正 确,才不会乱创新。有一个日本的电视剧叫《龙樱》里面提到:遵守规矩的人,一般人以为是一板一眼、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其实正好相反,不遵守规矩,就不能创 新,因为不遵守规矩就会盲目、误入歧途,谈不上创新。和我提倡投资创新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谋而合。把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起来的创新,因不遵守投 资的“规矩”即投资的基本原理而误入歧途,所以谈不上真正的创新。

    投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一种是“做老板”的思路,一种是“打工”的思路;一种是“建管道”的思路,一种是“提桶”的思路;一种是“结婚”的思路”,一 种是“一夜情”的思路;一种是把股票当生意看,一种是把股票当一张纸看;一种是根据本质决策,一种是根据表面现象决策。前者是投资的思路,后者是投机的思 路。

    有人主张“投资和投机相结合”,“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相结合”,认为这是高明的创新,其实等于是你既做老板,又去打工;既用自来水,又每天去水井挑水喝;既结婚生子,又搞一夜情。总之要脚踏两条船。其结果如何,地球人都知道。

    学巴菲特也是这样的,很多人巴菲特的东西还没学到家就想创新,其结果必然是不得要领。例如打太极拳,假如你连基本功都没练好,就想创新,独创一套拳法,其 结果必然是贻笑大方。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六禅,就是这样,首先老老实实把陈氏太极拳学到家,然后才创造了杨氏太极拳;又如,乒乓球打法,象直拍横打的打法 不是一般人能创新的,必然是老老实实学习世界一流的打法,达到很高境界后才能创造自己的独特打法。各个领域的最高境界、学习和创新都是相通的。

    巴菲特的成长历程也是这样的,首先长时间老老实实学习和应用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才慢慢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并吸收费舍、芒格的思想,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并达到大师的境界。其实巴菲特自己也说,他并没有什么创新,只是善于学习和应用而已。

刻板学习就是要聪明人下笨功夫。

    季羡林认为学外语没诀窍。学外语最好是聪明人用笨办法来学,就是要多读、多背、多记;聪明人用聪明办法也可以,但不扎实;笨人用笨办法也可以学好;但笨人用聪明办法就完了。

    学习巴菲特也一样,首先要聪明人下笨功夫,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谈创新,这个过程至少十年,符合一万小时定律。

    二、化繁为简才能抓住本质

    《李小龙》里有一位哲学教授说,中国哲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中国的先哲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经的阴阳、老子的道,儒家的中庸。他建议李小龙的新拳种必须以中国的哲学为基础才有前途。李小龙后来把武术简化为攻防:攻击和防守,创立了截拳道。

    格雷厄姆把投资的秘密简化为“安全边际”;巴菲特把投资简化为“护城河”+安全边际,把操作的原则简化为“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把投资的课程简化为如何评估企业和如何看待市场价格。查理·芒格把投资简化为三条训导:第一条,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第二条,股 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第三条,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阿理则倾向于把投资简化为“实力投资”或“实力+安全边 际”。第二部分我会向大家作一个简单介绍。

    三、巴菲特的“四个转变”和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几个月前研究发现,巴非特一生的四个重大转变:

    1、从廉价股投资到高品质企业投资的风格转变;

    即从格雷厄姆的“雪茄烟蒂”投资法到高品质企业投资的风格转变。

    2、从证券投资到企业购并和证券投资双管齐下的业务转变;

    巴菲特入主伯克希尔后,这种转变就开始了。

    3、从资金需求者到资金提供者的角色转变;

    芒格说过:“伯克希尔钱多成灾——我们拥有许多不断产生现金的伟大企业”。特别是08年金融危机,巴菲特扮演拯救者的角色,向高盛等提供资金支持。

    4、从建立自我到追求无我的境界转变。

    巴菲特的三步曲(巴菲特投资思想的三个阶段)和四大转变造就了巴菲特的一生。贯穿的主线是:实力,持续学习提升软实力(智慧和境界),通过提升软实力壮大 硬实力(财富和影响力),实力强大后变成太阳,普照大地,回报社会,改良社会。巴菲特的“四个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四、学习巴菲特的最高境界是忘记巴菲特

    请大家思考一下,学习巴菲特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在原汁原味、不折不扣学习巴菲特的基础上,到一定程度个性化就会自然而然出现,创新就会自然到来。

    个性化先是内化的过程,巴菲特的东西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和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相融合,变成自己的信念和行为习惯,变成自己的本能,渗透到潜意 识,浑然一体,像呼吸一样自然。所以,我认为,学习巴菲特的最高境界是忘记巴菲特。就像练太极拳,初练时,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练到一定程度招式的名字基本 都忘了,练到一定程度,甚至连自己也忘记了,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无招胜有招,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该怎么打就怎么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庖丁解牛,游 刃有余。

    当你从刻板学习巴菲特,到忘记巴菲特,你的个人投资哲学和风格就慢慢形成了。

    下面我向大家汇报自己学习巴菲特和个性化应用的情况。

    第二部分,实力投资:巴菲特投资思想的个性化应用

    阿理1995年底通过孙涤教授在上证报的专栏文章接触巴菲特思想以来,一直主张要原汁原味、不折不扣地学习巴菲特,不要轻言创新,否则基础不牢很容易误入 歧途。例如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投资与投机的结合、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趋势投机)相结合,就属于创新误入歧途。另一方面,阿理一直没有放弃致力于把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具体特点相结合,进行投资实践和理论探索,希望最终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自己也犯了巴菲特思想还没有学到家,就想个性化和创新的错误,也尝试过把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投资与投机的结合的所谓“创新”。当 时关于巴菲特的书籍很少,谈不上系统、全面、原汁原味学习巴菲特,加上翻译的原因,在理解上容易产生偏差。读了孙涤教授的文章后,我读的第一本关于巴菲特 的书是《股王之道》,然后是《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巴菲特从100到160亿(公司投资要义)》、《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等,后来关于巴菲特的 书就原来越多了,特别是通读了巴菲特本人致股东信后,对巴菲特思想的理解才逐步回归正途。

    一、个性化第一步:中庸投资

    大约是1996-1997年,阿理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投资要中庸,进退两从容》,首次提出了“中庸投资”的概念。那个时候我希望把巴菲特的投资思 想、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中国的传统哲学和中国资本市场具体特点相结合。试图用“中庸投资”来概括自己的投资哲学和投资风格。

    所谓“中庸投资”,就是主张在狂燥、抑郁情绪交替流行,非理性、易走极端的股市里,以中庸的心态、中庸的思维、中庸的方法、中庸的境界进行投资,强调“勿 以涨喜,勿以跌悲”,市场中立、动态守中(即以企业的内在价值为核心)、稳中求进、刚柔并济、长短协调、无为有为相结合,达到“庖丁解牛”的最高境界。

    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投资中力行中庸之道:稳中求进,进中有度;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差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差,避免在过度悲观和过度乐观两个极端摇摆不定, 保持客观和理性;长期而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价值规律”其实就是“致中”、“守中”,符合中庸之道;下跌过程中,在低估区域分批买进,在上涨过程 中,在高估区域分批卖出,不要指望买到最低价,卖到最高价;资产配置中,适度分散,相对集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庸不是折衷,不是骑墙,不是没有原则性;同 时,还要注意刻意守中反而会偏离中道。

    市场先生有思想偏激、爱走极端的毛病,股市的词典里,没有“中庸”这个词。回过头来看,经历了市场的风风雨雨,阿理愈加深刻体会到在股市保持中庸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在投资中遵循中庸之道,坚持中庸投资?道理很简单——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必定会向相反方向转化。这是中华民族掌握的最古老的智慧之一,在《易经》和老子的《道德经》里已包含物极必反的思想。《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华人首富李嘉诚亦谈到生意经:“我一辈子牢记‘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这一句话。”;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差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差;李嘉诚至今 采用保守的会计方式,非常重视集团总体的现金流向,注意各核心产业之间现金流互补,财务稳健,1956年以来,保持了几乎没有债务的“无债稳健经营”,已 达半世纪之久; 99%的时间想失败,1%的时间想成功,未雨绸缪,谋定而后动。李嘉诚为人厚道可亲,处事中庸老道,故常盛而不衰,是华人中庸投资的成功典范。

    其实不止华人,连西方的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也深谙中庸之道。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就引用了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总结太阳神阿波罗对其儿子费顿坚持驾驶太阳马车时的忠告:“白鹭用中音歌唱,走在中间最安全”,强调投资“中道最稳妥”(拉丁文Medius tutissimus ibis)

    巴菲特也曾经说过:“中庸之道是我唯一感到舒服的投资策略”。他所遵循的投资的简单原则“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正是来自格雷厄姆,它是逆向的,反极端的,所以也是中庸的。“诚”是达于中庸之途,巴菲特已经达到了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最高境界,所谓“至诚如神”。

    美国长期跟踪伯克希尔的独立分析师霍华德说,这就是巴菲特模式,无论世道好坏都比较中庸。

    中国股市只有20年的历史,但已经经历了5次暴涨暴跌。目前中国股市正处于“新兴+转轨”的阶段,比成熟市场更爱走极端。2005-2008年三年的时间 上证综指经历了6倍上涨、70%下跌的过山车走势,是市场先生走极端的典型,也是我们做投资的君子,实践中庸投资的极佳机会。

    二、个性化第二步:实力投资

    直到1999年,我决定放弃钟爱的“中庸投资”的名字,改用“实力投资”来命名自己的投资哲学(尽管我认为中庸投资仍然是投资大道),2000年退休来上海,注册公司便以“实力”来命名。究其原因就是1999年我阅读了娅娅先生的第一部系统论述实力理论体系的专著《实力论》:http://baike.baidu.com/view/1988398.htm?fr=ala0_1_1

立刻被实力理论富含的深刻内涵和极端重要性所折服,从此开始试图将巴菲特思想、实力理论、中国传统哲学、中国资本 市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构建自己的“实力投资理论”。但我一直没有对外公布,因为我深知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投资不仅是一门理论,更是一种实践活动,我希 望用十年的时间来完善和检验。现在十年过去了,实力投资理论已基本成型。今天借俱乐部年会的机会,向大家简单介绍,求教于大家,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实力的定义和实力论的极端重要性。

    实力就是真实具在的、已经具有现实价值的、自己可以控制与操作的综合力量形态。

   宇宙是由实力构成的。世界统一于运动“实际是统一于实力”。力量是运动的根源,运动是力量的存在形式,时空是力量的不同表现。时间是力量的速度,空间是力 量的支撑。在宇宙,实力最强的天体是中心,太阳系就是例子,太阳实力最强大,九大行星都围绕它转;在人类社会,美国的实力最强大,各国都围绕美国转;在企 业界,实力最强大的龙头企业掌握着行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中国的古话是“有理走遍天下”其实是错的,应该是“有力走遍天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的较量。中国历史上各朝代一直强调“以理治国”,忽视了实力建设,中国近代史的屈辱正是长期忽视实力治国和实力建设的必然结果。

    毛泽东是实力论的大师。秋收起义后,他根据共产党军队的现实情况进行实力定位,反对攻打中心城市,带领部队上井岗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他肯定了斯大林“落后 就挨打”的论断,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靠实力、靠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共产党实力理论得到重视的证明。可以说新中国的建立实力理论功不可没。后面 两弹一星的成功,也是重视实力理论的结果,特别是核威慑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后来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务实外交政 策的提出,正是新时期实力理论的伟大实践。“有力则存,无力则亡”对国家、对企业、对个人都是真理。

    对投资而言,企业是最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实力系统之一。企业的价值最终是靠企业的实力来创造的,不是靠概念、靠市场波动。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可以归类为“实力 投资理论”,他的“护城河”本身是一种防御工事、防御实力,代表的是企业持久竞争实力。巴菲特的经营哲学“与赢家共事”就是阿理在实力论基础上提出的最典 型的“实力经营哲学”。冯仑的“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基本上也属于实力经营哲学。李嘉诚对孙子说:要做“仁慈的狮子”,就是实力论;李嘉诚的“建立 自我,追求无我”也是实力论,就是先积累实力,建立自我,然后回报社会,追求无我。

    最后,人类社会的终级追求,本质上就是追求实力、控制实力。人们追求财富的本质是什么?无非是追求实力。在商品社会,金钱是实力的载体,追求金钱就是追求 实力。“翅膀硬了就要飞”就是实力论,公募基金经理敢于“私奔”,就是因为他们翅膀硬了;我们很多俱乐部会员敢于炒老板鱿鱼做独立投资者,无非也是翅膀硬 了,有实力了。所以有实力才有真自由。当然也有例外,没有实力也有自由,但那是乞丐的生活,但那只是表面上的自由。人类现在飞向月球、飞向太空,无非也是 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强大了。中国没有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力积累,神五、神六、神七升天是不可能的。

    富兰克林说,我一定要变得富有,以便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其实就是要追求实力强大后造福社会,先变成太阳,才能普照大地。否则只能象月亮那样靠反射太阳 的光芒冰凉地抚摸地球。“让世界充满爱”的愿望是非常美好的,但如果忽视了实力的支持和保障,也是非常幼稚的,“爱和力”要结合。实力理论如果在中国深入 人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长盛不衰才具有强大的基础,否则只能是概念、泡沫,就象流沙上的海市蜃楼。

    因此“实力”一词并不浅薄、苍白和庸俗,它有非常深刻的哲学内涵。精湛的理论前提是精湛的哲学,鉴于实力论的极端重要,希望能推动实力理论和实力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二)、实力投资理论纲要

    “实力投资理论”,是阿理尝试将巴菲特投资理论的普遍原理,和实力论、中国传统哲学、中国资本市场具体特点相结合,进行思维格栅、融会贯通的产物,是巴菲特思想个性化、中国化的一种独特探索。

实力投资的核心,就是用低估的价格选择最具实力的企业,长期持有,中庸投资。低价保证安全,实力创造价值,复利造就奇迹,中庸达于至境。

实力投资的全称:实力中庸投资理论。因为偏重选股和实力论,所以简称“实力投资”

    1、实力投资哲学:实力所有者投资

    做投资的刺猬

    吉姆·柯林斯认为,要掌握卓越之道,可以先问问自己这个问题:“你是刺猬,还是狐狸?”。“像刺猬的人,则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一条基本原则,或一个基本理念,发挥统帅和指导作用。不管世界多么复杂,都会用这个原则专心面对所有的挑战和进退维谷的局面。”

    格雷厄姆是投资界刺猬的先驱,他把成功投资的秘密精炼成四个字的座右铭“安全边际”。巴菲特则是有史以来投资界最伟大的刺猬,他把费舍和格雷厄姆的哲学融会贯通,简化为两个关键词:“护城河”和“安全边际”。

    阿理也希望把投资的行业本质压缩为四个字:“实力投资”。包括“实力”和“安全边际”的内涵。其中“实力”是指公司的综合实力特别是持久的竞争实力。巴菲 特的“护城河”概念,在本源上实际是企业综合实力中的“防御实力”,他引申为持久的竞争优势。“护城河”可以说是持久的竞争实力强大到一定程度的外在体现 和生动比喻。“投资”的概念与“投机”相区别,有安全边际的保护才是投资,否则就是投机。所以投资的概念里已经包含了安全边际的内涵。

    实力投资除了重视企业的防御实力即护城河外,也关注企业的进攻实力,主张攻守兼备。例如有些有区域垄断的企业,的确有宽阔的护城河,防御实力雄厚,就象孙 悟空用金箍棒画一个圈把唐僧保护起来,但却缺乏进攻实力,到区域以外的地方,没有竞争实力和竞争优势,难以发展和扩张,很容易被“妖精”吃掉。

    实力所有者投资

    格雷厄姆强调要把股票当作生意的一部分,“最聪明的投资方式是把自己当作持股公司的老板”,巴菲特认为这是有史以来关于投资理财最重要的一句话。即要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投资。

    实力论认为,人类社会有三大实力系统:国家、企业和个人。在和平年代。企业是最主要的实力系统。

    所以,对企业的投资,就是对实力系统的投资。从实力所有者的角度投资是最高明的投资,最符合投资的本质;投资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实力、收藏实力、控制实力。

    我们投资的时候就要选有实力的国家、有实力的企业和有实力的企业家。巴菲特之所以成功,和他以合理的价格选对了最有实力的国家中最有实力的企业家管理的最有实力的企业有关。

    中国平安投资富通银行实际上忽视了国家实力系统的外部支持(即天助),其投资系统存在致命缺陷。如果富通是属于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任何一个有实力的 国家系统的企业,平安都不会输得那么惨。比利时政府实力太弱小,只能将富通的核心资产拱手贱卖给法国人。所以对银行、保险等高杠杆经营金融企业的评级,国 家实力系统的外部支持(即天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2、实力投资的基本模式

    实力发展和实力保全

    实力发展:主要是投资企业,包括实力控制(控股、收购)、实力联合(合伙、合资)、实力分享(参股、买股票)三种基本实力发展模式。还包括实力利用的特殊发展模式。

    实力保全:主要是投资债券,包括实力堡垒(固定价值证券)、实力吸纳(变动价值证券)和实力储备(现金及等价物)三种基本实力保全模式,此外还可包括实力借用的特殊保全模式。

实力发展和实力保全不能绝对分开,实力发展是保全中的发展,实力保全是发展中的保全。

    3、实力投资的基本策略:

    实力选股,阴阳组合,中庸操作,自然心态。

    ·实力选股:护城河+安全边际

    ·阴阳组合:阴阳平衡+攻守兼备  

    实力类型:进攻型(阳)实力和防御型(阴)实力,如股权实力(阳)和债权实力(阴)。投资组合由进攻型实力和防御型实力组成,阴阳平衡,攻守兼备。 

    ·中庸操作:长期收藏+滚动操作。对极少数“必然成功”的伟大企业要长期收藏,复利累进,坐享其成;对一些确定性较高的优质企业要在长期持有的基础上滚动操作。注意滚动操作不是波段操作,而是根据估值的情况低买高卖:在低估区域分批买进,在高估区域分批卖出。

    ·自然心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保持平常心,顺着机会成本之水自由流淌,不战而胜,宁静创富。

    5、 阿理三环图

   



 

    从“刺猬三环图”得到启示,阿理将选股的核心归纳为“阿理三环图”:能力圈、实力圈和价值圈三圈交集。我认为巴菲特投资的精髓可以用“阿理三环图”来解释清楚。

    ·实力投资理论认为:企业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实力系统。投资企业就是投资实力,就是投资价值;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取决于长期获利能力,长期获利能力取决于 长期竞争优势,长期竞争优势取决于长期竞争实力,长期竞争实力明显强于竞争对手就会形成竞争优势,从而形成护城河,所以企业归根到底是靠实力创造价值,因 此对企业的评估,首先是对企业综合实力的评估,尤其是持久竞争实力和护城河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内在价值评估。

    ?能力圈:巴菲特投资选股强调“能力圈”的概念,一般可认为是可以理解和熟悉的范围,是自己具有优势的范围;更深理解应该是“重要的和可知”的范围,这才 是能力圈的本质。投资界对巴菲特的“可知的”或者“可以理解的”的理解存在误区。一般认为就是自己熟悉、可以理解其产品是怎么生产的、怎么使用的等等,实 际这只是皮相之见,巴菲特的“可以理解”是有特指的:对该企业未来十年的前景和经济状况胸有成竹。

    ?实力圈:阿理认为选股在能力圈的基础上,应该建立“实力圈”的概念。是指具有持久竞争实力(即有护城河)的企业群。是实力投资重点关注的实力企业清单。 实力圈根据企业竞争实力的大小、竞争优势的持久性、企业的卓越程度、行业地位以及护城河的宽度(竞争优势的大小)等,结合行业的稳定性、持久性、长期盈利 能力和吸引力可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第一世界)、重点层(第二世界)和卫星层(第三世界)。相应三个层次的企业可分为三个类别:胜势企业、强势企业和优 势企业。通俗地讲,只有实力派的企业的能进入企业库,偶像派、概念派的企业被排除在企业库之外。

    实力不够未能进入实力圈的企业,如果值得关注,可进入“潜力圈”。

    实力圈的概念还可以延伸到社交、阶层甚至国家的划分。因为整个社会从根本上是实力定位的。毛主席的三个世界的划分,大体也是三个实力圈的划分。俱乐部也是 实力圈的概念。中国有了原子弹,也就加入了“原子弹俱乐部”,进入了拥有核武器的实力圈国家。陈毅元帅铿锵有力地说:“中国人不穿裤子也要搞原子弹”,就 是要艰苦奋斗增强我国的军事实力,跻身核大国的实力圈

    现在有一个“圈子成功理论”,要取得成功,必须进入某个圈子。以克林顿的成功为例,他得到高人指点,加入精英俱乐部——美国外交协会,很快就得到实力圈的支持,平步青云,当上总统。否则比登天还难。

    ?价值圈:是指价值低估、具有安全边际的企业群。

    能力圈、实力圈和价值圈三圈交集,就构成了“阿理三环图”,只有处于三环交集区域的企业,才能进入实战投资组合。巴菲特的能力圈、护城河和安全边际三大投资精髓,通过“阿理三环图”已经完全形象地表达出来,而且可以部分量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5、力和理的结合,做仁慈的狮子。

    实力投资重视“实力论”,并不等于言力而失理。娅娅先生认为,力与理的有机结合是使无序世界向有序世界发展的两大不可或缺的杠杆。从国家层面看,即使我国 强大起来,我们也决不以强凌弱、称霸世界,但也决不允许别人欺侮我们。所以中国要“和平崛起”、“软起飞”;从企业的层面看,仅有实力还不够,实力再强 大,也不能店大欺客,推行霸道;从个人层面看,不能为富不仁,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从投资的层面看,实力和理性相结合,实力和中庸相结合,要投资 “仁慈的狮子”,即一个有实力的森林之王,却能心存慈悲,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值得尊敬的企业。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实力投资只是阿理解读和应用巴菲特投资思想的一个视角。每个人都可以有而且必然有自己的视角和个性化应用,但前提是要在刻 板学习和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不能超越投资的基本原理。个人建议至少有十年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才考虑个性化应用的问题,尤其是不能超越价值投资三条基本原理: 股票是生意的一部分,买股票就是买企业;市场先生是在那里服务你,而不是指导你;稳健投资的秘密是安全边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0

Groupon CEO:不會為迎合外界改變個性

http://news.imeigu.com/a/1326360670024.html

Groupon CEO安德魯·梅森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2日午間消息,Groupon CEO安德魯·梅森(Andrew Mason)近期接受了美國CBS電視台《60分》節目的專訪。梅森表示,他與其他CEO不同的一點是他不會為了迎合外界期望去改變自己。

這期《60分》節目將於美國當地時間本週日晚間播出。這是自Groupon去年11月上市以來,梅森首次接受重要的採訪。一年之前,梅森曾參加了PBS的《查理·羅斯秀》和NBC的《Today Show》。

CBS表示,梅森在這次採訪中談到了他本人作為一名31歲的CEO的情況,以及在上市之後Groupon遭到的質疑。

梅森表示:「我認為,如果說我和傳統的CEO有何不同,那麼就是我不願意改變自己,或是為了迎合外界期望來調整自己的個性。我是否可以像其他CEO一樣有經驗、成熟或睿智?完全有可能。不過我認為,作為一名創始人出身的CEO,有一些東西很有用。」

Groupon股價週三收於19美元,較發行價低1美元。(張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84

Twitter 為什麼擔心 Google 的個性化搜索?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1211243796/

Google 在搜索中整合 Google+ 的內容,反應最大的是 Twitter。Twitter 的法律總顧問 Alex Macgillivray (曾是 Google 的法律總顧問)說這是互聯網糟糕的一天。Google 的個性化搜索是為了打擊競爭對手嗎?為什麼 Twitter 這麼惱怒呢?

Google 開發 Google+ 的深層原因是公司業務的轉變。從發佈的時機來說,Google+ 與其說是進攻,不如說是一種防禦,因為從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來看,社交網絡會逐步代替搜索,成為互聯網的入口。對於以搜索為核心業務的 Google 來說,必須應對這個近在眼前的威脅。從 Google+ 的命名來看,可以看出公司對這個產品是如何重視。Google+ 不是一個搜索之外的附加業務,它是 Google 的未來,公司進化的關鍵一步。因此,將 Google 在搜索中整合 Google+ 與微軟在 Windows 中整合 IE 對比是不合適的。微軟的核心業務一直是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IE 對於公司的意義沒有如此重大。

雖然 Google 的出發點是為了公司的生存,但涉足社交網絡,必然意味著與 Facebook / Twitter 這兩大社交網絡產生衝突,而與 Twitter 的衝突更加突出。 雖然 Google+ 的設計和 Facebook 有相似之處,但是從其本質上來說,它對 Twitter 的威脅更大。因為 Facebook 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網絡,對用戶來說,有著很強的黏性和轉移成本,而 Google+ 目前來看仍然是以信息為中心的網絡,強調的是信息的實時傳播,這也正是 Twitter 的核心業務。

因 此,Facebook 可以表現的很淡定,Twitter 則不然。從表面上看, Twitter 的激烈反應似乎毫無道理,甚至有些荒唐。正如 Google 所說,當初兩家公司曾經有過協議,Google 曾付錢給 Twitter,在搜索中加入它的實時資訊,但是停止續約的是 Twitter,它顯然認為那樣做對自己沒有什麼益處。 現在 Twitter 回頭說 Google 的 plus Your World 妨礙了人們獲取實時資訊,是否有些不合邏輯呢?顯然,Twitter 並不是在關心用戶獲取資訊是否方便,更不是憂心互聯網上的公平,而是擔心自己的業務受到威脅。從搶奪用戶的角度看,Twitter 的反應則是可以理解的。這也從一個側面看出,Twitter 已經將 Google+ 視為一個最大的威脅。

對 Twitter 來說,這的確是「糟糕的一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45

投資雜感34——投資中的理論思維和個性總結 張東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a7b401017olz.html

投資雜感34  投資中的理論思維和個性總結

 

在學校上學學習科學技術類課程時,雖然老師也要求要獨立思考、百花齊放地發表觀點,但其實可以獨立發表見解的地方並不多,因為作為其中的知識都有系統而嚴謹的邏輯體系,當你質疑時基本都是自己原本有誤解(比如概念不清)、或者並未搞懂而已。

而股票投資,卻似乎是最適合「獨立見解」的領域。任何投資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見解,別人的不見得有多「權威」。而且,更主要的是,絕大多數人都是以「歸納 法」進行的個性投資經驗總結,以此形成自己的投資方法。但每個人的個性總結都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見,這頗有點「盲人摸象」的味道。

這其實反映出這樣一個嚴酷的事實:如果投資也是一門學問的話,那麼這個學問的理論基礎是很不嚴謹、很不完善的。在法拉第的各種複雜甚至矛盾的電磁學實驗現 象面前,你可以有各種個人的解釋、猜測,但當你讀懂了麥克斯韋方程式後,面對電磁現象就基本不會再有所謂的「個人見解」了。這就是一個領域裡有無系統理論 的區別!

比如,現今市場上流行的一個典型的「投資見解」(有些人已經把它上升到「投資定律」的程度了):消費類股才值得長期投資,也才是大牛股的主要搖籃。理由:非週期類股,比如貴州茅台、云南白藥這些年的表現等等。

   但是,為什麼消費類股會出現很多大牛股?很少有人能從理論上進行闡述。而如果我們從更廣泛的角度觀察,即使從事實上也不能得出上面的結論:

——近20年來美國股市裡最牛的10家股票,沒有一家是生活消費類公司的(見投資雜感31,其中只有2家基因生物藥的,應歸於技術股而非消費股)。最著名的比如可口可樂等根本就排不上號。

——如果在2004年以前觀察中國股市,更得不出消費類股有大牛股的結論。當時,貴州茅台已經連跌2年、跌幅達到1/3,云南白藥、張裕等等還都在長期下跌的泥潭中掙扎呢!而更早的A股市場上的長期牛股中,哪有什麼「消費股」的影子?

   那為什麼很多人對消費類股有崇拜症呢?並不是他們從理論上考慮清楚其中的投資道理了,而僅僅是A股這8、9年來的股價表現讓他們「歸納」出了這個「投資定 律」。但是,我想說,如果你在市場上時間足夠長的話,一定會明白這個道理:某時期的市場現象,在另一個時期一般都是失效的!

在我看來,投資能力的提高,並不主要靠總結市場現象的「歸納法」,而應從理論上——就像當年的科學家面對複雜的電磁現象,不僅僅是像法拉第那樣去做實驗觀 察總結,而還要像麥克斯韋以及後來的愛因斯坦等那樣,從理論邏輯上去把其中的道理搞清楚。很多人說,投資的道理很簡單、誰都明白,關鍵是如何用。我不這麼 認為。投資研究得越深入,越會發現,其中的理論、邏輯系統非常博大精深之。只有在投資的理論研究和方法論上有造詣,才能對各種市場現象有高屋建瓴的認識。 而現在的投資人,最欠缺的恰恰是投資上的理論思維。沒有理論思維,才會陷入到不斷改變自己地投資思維的習慣中,「在大起大落的市場中保持一貫的投資思維」 就成為最困難的事了。當一個投資人在瘋狂的牛市和殘酷的熊市面前,不斷有「反思」的時候,就表明其投資思維根本沒有形成起碼的理論成分,而只不過是隨波逐 流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15

如何滿足和引導個性化需求

http://xueyuan.cyzone.cn/yingxiao-cehua/233717.html

每個企業的目標和追求不同,處於生存期的微型企業首先是要活下來,賺錢為首要任務;處於成長期的小型企業的目標是做大做強,所以企 業要明確自己的成長路徑,選準品牌的差異化定位,找到可以複製的成功模式,從而盡快實現倍增;處於騰飛期的中型企業則需要強化管理,因為隨著分支機構越來 越多,管理跨度和管理難度都會呈幾何級數地提高,如何兼顧效率與穩定則是這個階段的重點。但是,不管是處於哪個階段的企業,要想贏得顧客的心,都要問問自 己,是否為顧客帶來了與眾不同的獨到價值?因為伴隨由大眾化到小眾化,特別是顧客需求個性化的出現,企業不僅要市場驅動,還要驅動市場。

從迎合消費到引導消費

儘管我們還達不到喬布斯的境界,還做不到「活著就要改變世界」,但是至少我們要認同企業存在的意義,那就是:要麼幫助目標客戶解決現有的問題,要麼 給目標客戶提供與眾不同的體驗,要麼激發潛在顧客的隱性需求,要麼給顧客提供獨到的價值。如果僅僅提供一個市場上已經存在的產品,那就是毫無意義的多餘產 品。當今中國,很多老闆都非常有錢,但是因為沒有追求,沒有夢想,到最後「窮的只剩下錢了」。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中國有很多成功的商人,卻少有受人尊敬 的企業家。

什麼是顧客為王?就拿人們普遍需求的「走路鞋」來說,如果企業能站在顧客的立場去看問題,首先是分析顧客對走路的鞋有什麼需求,顧客最在乎什麼。比 如有人在乎透氣,因為腳會出汗;有人在乎舒適,因為經常走路;有人在乎輕便,不喜歡鞋太重。根據這些顧客的需求,於是有了不同特色的品牌,GEOX強調透 氣,每雙鞋底都有透氣孔,可以把熱量通過氣孔釋放出來,既防水又透氣;其樂(Clarks)強調氣墊,走起路來腳下如同有一個彈簧墊,因為設計寬鬆,所以 穿起來感覺很舒適;愛步(ECCO)強調輕巧舒適,與腳型配合完美,穿上以後感覺很輕鬆。中國有那麼多的製鞋企業,可卻鮮有個性突出的品牌,究其原因,就 是很多企業還沒有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顧客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可以說,任何企業和品牌都必須有一顆為顧客解決特定問題的心,帶著這顆心去思考,去做事,千方百計地為顧客著想,這樣才能從迎合消費上升到引導消 費。其實這個世界很公平,你為顧客著想得越多,顧客給你帶來的回報就越高。眾所周知,很多企業都想佔顧客的便宜,只有海底撈這樣的聰明企業明白了讓顧客佔 便宜才是上策。平心而論,每個人都有佔便宜的心理,所以海底撈提供了很多免費的服務和產品,讓顧客覺得賺了,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巧妙的「免費模式」,海底撈 的利潤比同行要高很多。

很多企業都喜歡做表面文章,把企業文化貼在牆上,把微笑服務掛在嘴邊,但是我認為微笑服務遠遠不如誠懇服務,即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要找任何藉口 去欺騙顧客,忽悠顧客,能夠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就算通過訓練企業可以讓每一位服務人員見到顧客時都能笑得露出第8顆牙,但是如果服務人員內心裡不快樂, 對企業沒有歸屬感,對自己沒有成就感,即使笑得再符合標準,也不是發自內心的,顧客是能感受得到的。

挖掘顧客的潛在需求

要想滿足個性化的需求,中國企業絕不能停留在抄襲模仿上,如果說在早期的資本原始積累階段,靠抄襲模仿是可以理解的,那麼一旦企業過了生存期就要改 變經營管理思路,通過戰略設計明確品牌的差異化定位。當然千萬不能為了差異化而差異化,必須是以給顧客創造獨到的價值作為差異化的前提,否則就本末倒置 了。一個品牌要想讓顧客記住,讓顧客喜歡,必須有自己的個性,這種個性會讓目標顧客產生共鳴和依賴,成為某些人的標籤。每個品牌都必須有自己的特點,大家 試想一下,如果奔馳具備了寶馬的特點,寶馬具備了奔馳的特點,它們還有特點嗎?當這兩個品牌在各個方面都差不多的時候,如何贏得競爭?唯有廣告戰和價格 戰,到頭來必然是成本上升、競爭加劇、利潤下降、日子難過。

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首先要明確企業的目標市場,知道自己是為哪部分人服務,這樣才能集中有限的資源去打殲滅戰,佔有一個細分市場。當 然,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小眾化的思維,而不是停留在大眾化的思維層面,以為單一產品服務的範圍越廣越好。就拿如日中天的蘋果來說,當蘋果手機的市場份額 超過20%的時候,也就是蘋果手機從小眾化產品轉向大眾化產品的臨界點,一旦過了這個點,高端消費群體就不再以擁有蘋果手機為榮,這是一個尚未發生的前瞻 性問題,一旦發生有對策嗎?當然有,那就是對蘋果的手機產品再一次進行市場細分和重新定位,比如把一款手機變成一個系列,有普通蘋果、銀蘋果、金蘋果等, 就像奔馳的C、E、S系列,或者寶馬的3、5、7系列一樣。

目標市場選定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挖掘顧客未被滿足的需求和慾望。以聯想的樂Pad為例,如果不跟在蘋果的後面走,而是走創新的道路,就很容易找 到突破口。大家想想,目前的iPad最適合什麼人用?最適合什麼場合用?當一個商務人士出差的時候,就面臨這樣一種兩難的選擇:帶筆記本電腦比較重,帶 iPad又有些問題:一是用iPad收郵件無法看到各種各樣格式的附件;二是iPad沒有以太網插口,而很多酒店房間裡並沒有WiFi,用3G又不穩定; 三是很多常用的文件存在U盤裡,想調出來使用或者發給別人卻沒有USB插口。如果聯想能按照這個思路去做,就可以定位在商務人士,加上以太網插口,加上 USB插口,加上更多適合商務人士使用的軟件,這樣就能與蘋果的iPad區隔開來。

在耐克和阿迪達斯沒有大舉進入中國市場之前,李寧品牌已經是國內運動服裝的第一品牌,但是隨著耐克和阿迪達斯這些年的強勢進入,李寧品牌面臨的壓力 越來越大。上面有兩大世界巨頭打壓,下面有眾多國內廉價品牌夾擊,李寧被夾在中間很難受。面對這種困境,李寧品牌的突破口在哪裡?李寧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目 標客戶群是誰,即到底李寧品牌是為哪些人服務的。如果一個李寧品牌無法承載不同群體的話,就要用子品牌來進行市場細分,比如某某系列是為年輕人,某某系列 是為中年人,某某系列是為老年人。在每個系列裡面,要有清晰的檔次,既有便宜的普通產品,也有中檔的主力產品,更有高檔的旗艦產品。要知道給顧客選擇權, 讓顧客根據自己的愛好、身份、用途對號入座地去選擇才能引導消費。

如果家長想為自己上中學的孩子買一套運動服而徵求孩子的意見,問他們想要什麼品牌,通常的回答是耐克和阿迪達斯,很少有人提出要李寧品牌。我們不妨 從後往前看,問自己:什麼情況下孩子們會首先想到李寧?其實答案很簡單:如果李寧的產品定位在耐克和阿迪達斯之上,如果李寧的產品比耐克和阿迪達斯貴 30%,人們就會以擁有李寧品牌為榮。有人可能會有疑問,李寧的產品真能做到比耐克和阿迪達斯好嗎?當然能!只要用全世界最優秀的設計師,選用全世界最優 秀的原材料,使用全世界最先進的製造設備和工藝,就能做出全世界最好的產品來。阻礙人們這樣思考問題的關鍵是思維模式的禁錮,因為多少年來我們已經習慣了 跟在別人的後面。

如何滿足和引導個性化需求

在引導消費上中國企業有做得好的範例,云南白藥牙膏雖是後起之秀,過去幾年卻實現了超速成長,究其原因,不僅僅是云南白藥的名氣帶來的(這是很多人 的思維誤區,以為只有像云南白藥這樣有品牌、有歷史的企業才能做到),更重要的是產品定位。如果云南白藥牙膏問世時價格與佳潔士和高露潔不相上下,結果會 怎樣?肯定沒有今天的業績,因為與佳潔士和高露潔正面衝突的話,廣告費要很高,利潤會很低,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云南白藥牙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高端的定位 和定價,因為當眾多牙膏都定價5~10元一支時,云南白藥牙膏卻定價為20~30元一支。也正是因為貴,才為其打開了市場。

白酒行業還能火多久?這是很多做白酒的企業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思考過的大問題。其實,未來傳統的白酒銷量必然下滑,為什麼?只要大家瞭解一下80後 對白酒的看法就明白了,現在有多大比例的80後以喝白酒為時尚?連10%都不到,80後更喜歡喝啤酒和葡萄酒,現在之所以會喝一些白酒,更多的是因為某些 場合不得已,真正發自內心喜歡喝白酒的80後少得可憐。10年之後,80後將成為各行各業的主力軍,成為擁有「點菜權」的各級領導,他們不願意為了迎合別 人而委屈自己。白酒企業要把握行業的未來,現在就必須把80後當做未來的主流消費群體去研究,去瞭解他們與其他群體不同的消費需求、消費心理和決策機制。

中國市場經過20多年的演變,已經從商品經濟轉向產品經濟,而相對應的消費需求則從大眾化消費轉向小眾化消費,即越來越多的顧客喜歡能彰顯自己個性 的差異化產品。那麼,是什麼在推動著中國市場從大眾化市場轉向小眾化市場呢?有兩個原動力:一個是中產階層,另外一個是80後。中產階層最典型的特徵就是 獨立思考,理性消費,所以銷售人員面對中產階層顧客必須以理服人,用理性的訴求來打動顧客。而對於80後來說,他們喜歡張揚個性,不隨大流,因此他們希望 有選擇權,以滿足「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深層需求,所以小眾化需求和個性化需求必然逐漸升級。可以說,未來十年是中小企業的黃金十年,誰能敏銳地把握住小眾 化市場的機遇,誰能理解個性化需求的特點,誰就能引領小眾化消費的潮流,誰就是未來市場上的佼佼者。

優質優價,厚利經營,將是未來十年中國企業必須理解的一個經營理念,也是中國品牌能夠征服世界的關鍵。過去20年,靠著物美價廉,靠著勤勞奮鬥,中 國企業把很多競爭者都打敗了,但是自己也傷得不輕,我們陷入了一個「勤勞而不富有」的困境。中國企業必須實現產業升級,從低端產品逐漸往中檔產品和高檔產 品過渡。我們不妨以真功夫快餐為例,目前真功夫的產品只有一個檔次,假如真功夫把產品做成三個系列:現有的產品為低端系列,也是基礎產品,可以滿足低收入 階層的需要;加一批中檔產品,比現有產品貴50%左右,無論是用料,還是工藝,都要比低端產品好一些,比如用高檔一點的排骨、雞肉、蔬菜、調料等,這樣有 些顧客就會嘗試中檔產品,如果顧客能感受到明顯的區別,相當一批人今後就會轉向中檔產品,既提高了企業的利潤率,也滿足了顧客的需求;另外,還要推出一批 高端產品,用有機排骨、有機蔬菜、高檔配料,用高檔的器皿,把產品做到極致,可以比低檔產品貴100%~150%,讓顧客吃了以後流連忘返,我相信會有很 多中產階層顧客願意多花錢去享受高品質的產品。

其實,很多中華老字號目前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因為缺乏市場營銷的意識,沒有進行市場細分,企業始終停留在大眾化產品的階段。當然,企業要想提供中檔 產品和高檔產品,就要改變目前的用人觀,要捨得花錢請優秀的中產階層人才加盟,包括產品設計人才和市場營銷人才等。記得十多年以前,中國的很多別墅都是由 一些從來沒有住過別墅的人設計的,所以很多地方不合理,因為對於一個沒有住過別墅的人來說,根本談不上人性化設計,談不上品位生活,談不上細節處理,這是 人之常情。就拿賣嬰兒用品的服務員來說,如果是未婚未育的年輕女孩,她們如何給來購物的年輕媽媽和爸爸提供諮詢和建議?如何讓顧客信服?總之,滿足顧客的 個性化需求需要很多配套措施,而引導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則需要前瞻性的預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41

成長創十年新高 個性強悍直來直往 金融孤鳥王耀興 評價兩極的土銀董座

2013-01-28  TWM
 
 

 

放款利率偏低、用自己攝影作品做成隔年月曆,而引起爭議的土銀董事長王耀興,近四年任內讓土銀獲利寫下兩位數成長;但個人耿直的個性與強悍作風,卻常讓自己惹來爭議。

撰文‧許瀞文

「他就是一隻金融孤鳥,為官清廉,但脾氣很怪。」一位與王耀興熟識超過十年的金控高層精準地形容他。

王耀興是土地銀行董事長,也是一位最特別的銀行董事長。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立委許添財手裡拿著立法院預算中心提供的文件,在財委會上直接質疑他對部分特定企業的貸款利率偏低,是「凱子銀行」;王耀興雖然臉上略顯尷尬,但仍挺直腰桿強勢回應立委質詢。

由立院預算中心所提供的資料顯示,一二年一至八月,土銀前三十名低利放款授信戶,最低的放款利率低到○.六九%,最高的也才○.九八%,加權平均放款利率僅有○.八三四%;甚至比同期土銀平均「存款」利率○.八七%還低,被立委質疑是「凱子銀行」。

許添財質詢時說:「我要將拿到低放款利率的這三十家企業送交監察院調查,看你是否有利益輸送。」王耀興也不示弱:「我絕對可受公評。」勵精圖治 親訪貸款建案只要提起王耀興,不論是金融主管機關或其他銀行同業,幾乎都異口同聲地說:「沒幾個人能和耿直的他相處。」也因為失去人和,從去年以來關於王耀興爭議的新聞經常占據媒體版面。以這次在土銀引爆的放款利率偏低來說,市場上傳聞他與許多建商過從甚密,但王耀興直截了當地說:「這三十家企業中沒有建商,多是電子及傳統產業。」除了放款利率偏低,連土銀每年製作新一年的月曆、桌曆等,也因為連續四年採用王耀興自己的攝影作品,被外界質疑,甚至有傳言他有收權利金;但他堅決否認,今年的月曆也繼續使用自己的作品。

這就是王耀興,在金融圈資歷超過三十年,歷練過財政部金融局,主管金融法規與外商銀行,一九九九年當上金融局局長,成為當時金融業主管機關,資歷很完整。但也因直來直往的個性,在擔任財政部金融局局長任內,與多人傳出不和,因此○二年時,王耀興被調到財稅人員訓練所擔任所長,多位金融圈人士指出,是因為與當時財政部部長李庸三理念相左;而此後六年,王耀興幾乎與金融圈隔絕。

直到○八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王耀興才又「解凍」,從財訓所所長轉任土銀董事長。

而王耀興在接任土銀後,也勵精圖治,土銀近三年的獲利節節高升,○九年獲利五十五億元、一○年獲利七十三億元、一一年獲利八十八億元,平均有兩位數以上成長,近幾年獲利數字是土銀近十年來最好的成績,而逾放比也從一%降至○.二七%,王耀興功不可沒。

「土建融(土地融資與建築融資)占土銀貸款比重較高,但其實每個推案,我都親自去看,甚至實際到樣品屋走走,看屋裡的設計動線,是不是真的符合人性,案子品質夠水準,土銀才敢貸款。」王耀興以此澄清他與建商之間的關係。

作風強勢 黨政人脈豐厚土銀獲利數字雖然好看,但據了解,王耀興耿直的個性和強悍的管理風格,對內對外卻始終被認為不太得人緣。

以他被調任財訓所所長的過程為例,當時原本還是金融局局長的王耀興,因為中國國際商銀(現為兆豐銀行)一件行政上的疏失,雖然中國國際商銀在事後已經改正,但王耀興仍硬要董事長李庸三前往金融局報告,讓兩人因此埋下心結。在李庸三○二年升任財政部部長後,王耀興便識相地自行請調到財訓所。

而現任行政院院長陳沖,也曾在某公開場合,脫口說出「王耀興一定對我印象很差」,甚至可能常常說自己壞話。原來陳沖曾經是王耀興在金融局時的長官,兩人也因為王耀興耿直、情緒化的個性,有過不愉快。

據一位金融主管機關高層提到,王耀興的個性相當情緒化,會因為對方做錯事或自己心情不悅而大聲罵人,經常讓對方摸不著頭緒;也可能因為這樣,而和當時的主管陳沖有些誤會,久了之後變成難解的一個結。

一位金融主管機關高層便指出,王耀興其實想往合庫金控、兆豐金控發展,但因為失去人和,始終不得其門而入,只能繼續待在土銀,也成了土銀歷年來做最久的董事長。

雖然在金融圈內人際關係欠佳,但在黨政人脈上,王耀興則是一位相當忠貞的國民黨黨員,和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國民黨前祕書長金溥聰的私交都很好。「我在國民黨黨齡超過四十年,我就是為黨奉獻,其他的我不願多談。」王耀興強調。

金融圈傳出,去年的總統大選王耀興相當賣力輔選,募款功力一流,深得金溥聰的讚賞;偶爾也會安排建商和黨政高層吃飯,例如,就曾有媒體拍到過麗寶建設董事長吳寶田和國民黨高層在土銀台北市瑞安街的「瑞園」招待所餐敘。

繼續帶著強勢作風,王耀興在金融圈內引發兩極評價,明年八月王耀興便屆齡退休,而他是否能如自己所願轉往其他民營金控發展,值得外界關注。

王耀興

出生:1949年

現職:土地銀行董事長

經歷:財稅人員訓練所所長

財政部金融局局長

學歷:政大財政研究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38

做新聞二次加工的個性化媒體網站Upworthy,再融資800萬美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781.html

個性化媒體網站Upworthy週一(9月16日)宣佈,其在首輪融資中獲得800萬美元投資。本輪融資的主要投資方包括Spark Capital、Catamount Ventures、Uprising和Knight Foundation。其中 Spark Capital同Uprising, and the Knight Foundation., 也是 Tumblr and Twitter早期的投資者.

Upworthy的工作就是為來自其他網站的新聞或視頻另擬一個新的吸引人的標題。在標題確定之前,工作人員會擬出幾十個標題並逐一淘汰,目的是找到可以獲得最高點擊率和轉發率的標題。之後將這些標題發送到Twitter和Facebook上,從而將用戶吸引到自己的網站。

Upworthy創建於18個月前,去年10月獨立用戶訪問量為870萬,今年2月達到1040萬,而目前平均月獨立用戶訪問量已超過2000萬。

Upworthy創始人 Eli Pariser和 Peter Koechley表示,公司將拓展所報導內容的範圍,如保健和育兒領域等,將讓Upworthy能夠獲得更多贊助的機會。Peter Koechley 說,「如果贊助商會關注在一個特定的主題上,我們發現在世界上最好的內容和主題,並做得更有吸引力,這會對我們的合作夥伴是由巨大好處的 。我們知道如何引人注意,如何讓他們與自己的品牌聯繫在一起。「

至於Upworthy 未來的發展思路,「從一開始,我們沒有打算朝新聞的方向發展。當時的感覺我們就像是踢足球的幼兒,每個人都在球後,跟著球的方向跑「Koechley說,「我們想要做一個有價值的東西.相對做最及時的事情,或者是爭取第一,我們更想Upworthy成為可靠偉大的地方,即使我們不是第一。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更像雜誌,會添加更多的上下文,並不強調那些其他人都在談論的話題。」

據悉,該公司還投入巨資在其高科技業務和數據分析系統,從頭開始建立團隊為基礎的測量和創造病毒式傳播。

去年10月,Upworthy在種子輪融資中獲得400萬美元投資,投資方包括Buzz Feed聯合創始人John Johnson、Reddit聯合創始人Alexis Ohanian和Facebook聯合創始人Chris Hughe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13

App串聯個性小店 月繳1,350咖啡喝到飽


2014-07-28  TWM  
 

 

來自以色列的新創公司Cups,正在將紐約廣大的咖啡客,從大型連鎖店拉進獨立店舖。會員只要透過Cups手機程式搜尋,便能到附近的加盟店領取咖啡、茶品,預計加盟店數將增加到200間,足可匹敵同地區星巴克(Starbucks)的數量。

而每天隨手一杯咖啡的紐約客,也有了更划算選擇。只要月繳45美元(約合新台幣1,350元)便能體驗「咖啡喝到飽」,隨時享用店家現煮新鮮咖啡。

一個手機應用程式,讓店家和消費者都雙贏。加盟店家不須付加盟金,會員兌換咖啡,Cups才按比例付費,若沒人上門也不須多付成本。嗜飲咖啡的會員,等於以折扣價格逛遍各家加盟店,還可以控制每個月的咖啡支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02

當設計師遇見互聯網:商業和個性如何平衡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9/146209.html

從全球到亞洲,設計師品牌這個概念在這兩年悄然流行。正處於消費升級的中國市場,也開始從盲目的奢侈品崇拜向潮流個性轉型,本土服裝設計師也迎來了借互聯網推廣品牌的機會,不過在商業與個性中如何平衡確是需要面對的話題。

 

電商加大扶持力度

在電商行業里,服飾通常都是利潤率最高的品類,但創業者通常都以奢侈品為切入點,或者類似凡客這樣的互聯網品牌,綜合類電商上更多是在出售過季商品。在垂直的潮流品類方面,甚少有電商平臺涉足,重要原因就是市場太小眾。

最早切入這一領域的是潮流電商YOHO!有貨,背靠已經相當有實力的潮流雜誌《YOHO!潮流誌》,雖然在最初試水電商時並不順利,但在消費升級大環境下,逐漸吸引外界目光,並與不少藝人及設計師聯合推產品,同時2014年初完成新一輪3000萬美元融資。

之前YOHO!創始人CEO梁超就曾表示,國內本土設計師品牌生存狀況並不好,因為這個領域並不像在互聯網創業,有那麽多熱錢願意投資進去。所以在引入潮牌銷售同時,YOHO!有貨還在探索如何推出聯合品牌、扶持原創品牌發展。

經歷兩年的發展時間,目前YOHO!有貨上總共有300多個品牌,其中原創潮牌達到200多個,成為銷售主力,貢獻超過60%的銷售額。YOHO!有貨在不同程度上幫助原創設計師品牌,比如出錢生產、出渠道進行售賣以及進行雜誌宣傳,然後進行分成。

這對於品牌設計師來說無疑是捷徑。YOHO!有貨總裁鈕叢笑統計,在其電商平臺上的原創設計品牌90%以上都盈利,因為庫存風險都在YOHO!有貨這邊,一些聯營品牌和設計師品牌加價率甚至能夠達到3倍。

扶持本土品牌設計師並不是一個輕松的工作,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因此最新3000萬美元的融資,有80%都是投入到這部分業務里去。這也是未來YOHO!有貨進行大規模盈利很重要的收入來源。

對於綜合類平臺來說,專註賣尾貨的唯品會和專註潮流的YOHO!有貨都是不錯的突破方向。去年唯品會經歷爆發式增長後,京東、天貓、當當紛紛加大尾貨業務力度,尤其是當當更以服裝尾貨引入新增長。

但在今年,這些綜合類電商也將服裝品類重點放在設計師品牌上面來。數日前天貓與北京國際設計周合作,將有百余家國內外知名設計師品牌以“設計貓”店鋪入駐天貓。不過與YOHO!有貨扶持本土品牌不同,天貓重點是引入海外設計師品牌,而形成專門服務於設計消費的數據庫,是天貓的賣點。

而當當網也在本月與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達成戰略合作,投入1億元建立中國原創涉及扶持平臺,開設設計師頻道專區。同樣希望進行品牌消費升級,在服裝領域進行定制、預售等方面的嘗試。

商業和個性如何平衡

雖然無論從市場接受度還是商業環境角度,設計師品牌都迎來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時機,但並不意味著這個領域就能夠大踏步向前發展。

比如鈕叢笑就曾無奈的說過,很多獨立設計師品牌都是以工作室形式,往往就是3-5個人,很多設計師也不想做的太大,覺得差不多規模就行。經常上半年幹活,下半年就休假,提升了YOHO!有貨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的難度。

雖然YOHO!有貨上已經有了200多個本土設計師品牌,但與日本1800多個設計師品牌相比,依然處於非常初級的狀態,尤其在品牌知名度和個性影響力上,還缺乏像日本川久保玲這樣的大腕。

本土設計師品牌Teenteam是三個服裝設計專業的朋友共同創立,從實體買手店面到做本土設計品牌,這10個人左右的團隊做的品牌已經在廣州有一定影響力,並且能夠實現盈利,他們相對滿意現在這樣一種狀況,並不希望太多商業加入進去,更希望做自己。

香港本土設計師阿Paul則把重點放在內地,電商對他來說無非是多了一個渠道銷售商品,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渠道,能夠讓全國的顧客都買到他的品牌DUSTY。這家30多個人的公司同樣已經盈利,他覺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堅持自己的設計。

在多數設計師身上,做個性比做商業更重要,他們把電商和互聯網只是看成一個銷售渠道,“做自己”比做“商業模式”更為重要,很多設計師甚至並不太清楚凡客、夢芭莎這樣的互聯網品牌。

這一點在已經具有相當名氣的上官喆身上更為明顯,他是Sankuanz的主理人,經常出席各種時尚活動,並且與許多推出設計品牌的藝人都是好友。他強調自己賣的是“共鳴”和“價值觀”,雖然盈利和規模很重要,但是做出獨特不一樣的東西更重要。

零零肆品牌的主理人WINGZ則對商業模式研究更多,他會更多的去思考實體和電商的關系,如何用雙方的資源去互補。他同時會很深刻的研究利潤和庫存問題,不希望重蹈很多品牌做大後倒在庫存積壓上的覆轍。

對於越來越多藝人和明星推出設計品牌,WINGZ認為其實是在普及設計師品牌概念,對整個市場都有好處。讓他最擔心的是,不少國際大品牌都在開設潮流複線,這些品牌借助原有的市場資源,很容易搶占草根設計師的市場。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本土設計師認為,做“自己”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只有具有相當名氣的設計師才敢走這條路,很多設計師都會在個性與市場之間進行妥協,而成為商業設計師,不然憑什麽消費者要為你個人的喜好設計買單?

“但好的方向是,隨著90後一代的成長,個性與自我主張已經是越來越明顯的趨勢,目前我們品牌中80%都是22-28歲的年輕人購買,預計很快將迎來市場的爆發。”上述設計師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22

個性化醫療投資機會:“量體裁藥”漸行漸近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35

個性化醫療投資機會:“量體裁藥”漸行漸近
作者:杜長春

個性化醫療是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信息,為病人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門定制醫療模式。​

個性化醫療帶來的是從傳統的“對癥下藥”向“中醫醫欲病”、“上醫醫未病”的轉變,其有廣泛的社會效益。個性化醫療是臨床應用的重大趨勢,一直受到世界上各個國家的關註。個性化醫療正努力朝著最佳的治療效果、最小的副作用及最低的醫療費用的方向發展和邁進。我們認為,從個性化醫療的過程來看,可以簡單分為個性化診斷和個性化治療兩個部分。個性化診斷過程主要涉及分子診斷技術、大數據及雲計算的應用,通過對單個患者相關樣本的采集檢測,並與數據庫中相關疾病的資料進行比對,可以得出相關診斷結果。在個性化治療階段則可以根據診斷的結果實現“量體裁藥”。​

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間,個性化醫療市場規模日益擴大。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個性化醫療將迎來新的快速發展階段。我們認為,從投資角度考慮,個性化醫療的實際應用環節相對更具投資價值和安全邊際。短期來看,個性化醫療相關技術和產品對相關公司收入貢獻有限,但隨著市場的不斷拓展,未來可能會對相關公司收入帶來可觀的增量貢獻。我們認為對於目前已經擁有部分適用於商業化的技術或產品的公司值得長期關註和跟蹤。​

國內A股上市公司中,我們推薦長期關註達安基因(分子診斷)、中源協和(幹細胞與基因工程)、千山藥機(控股主營為基因檢測的宏灝基因)、紫鑫藥業(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合作開發基因測序儀項目)、中新藥業(參股生物芯片及基因工程相關公司)、榮之聯(涉及基因檢測大數據處理並參股深圳華大基因醫學有限公司)。​

1.個性化醫療的定義及意義​
1.1.個性化醫療的定義及發展背景​

個性化醫療又稱精準醫療,是指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信息,為病人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門定制醫療模式。​

個性化醫療概念最早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分子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個性化醫療正迎來全新的發展時期。醫療模式的轉變也是推動個性化醫療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生物醫學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會-環境模式轉變,強調人的個性屬性、社會屬性和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個體差異決定了診療的個體化和個性化,傳統的“一藥多用”常常導致治療不準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對個性化醫療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1.2.個性化醫療與傳統醫療的區別​

傳統醫療以病人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結合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家族疾病史,實驗室和影像學評估等數據確定藥物和使用劑量、劑型。這通常是一個被動的處理方式,即在已經出現的癥狀和體征後開始治療或用藥。“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個性化醫療帶來的是從傳統的“對癥下藥”向“中醫”、“上醫”的轉變,個性化醫療可以通過更精確的診斷,預測潛在疾病的風險,提供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治療,預防或幹預某種疾病的發生。個性化醫療正努力朝著最佳的治療效果、最小的副作用及最低的醫療費用的方向發展和邁進。​

1.3.個性化醫療的意義​

個性化醫療有著廣泛的社會效益。個性化醫療在使患者的治療更有效、副作用更低的同時,也有利於醫生做出更準確的診斷,改善醫患關系;有利於制藥企業在某種程度上降低研發成本,開發出更有針對性的藥物;有利於保險企業由面向所有患者到有針對性的少數患者的轉變,降低全社會的保險成本。​

2.個性化醫療的理論基礎及應用領域​
2.1.個性化醫療的理論基礎​

個性化醫療的理論基礎涉及基因組學和系統生物學等多門學科。基因組學是研究生物基因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門學問,用於概括涉及基因作圖、測序和整個基因組功能分析的遺傳學分支。而系統生物學則是研究生物系統組成成分的構成與相互關系的結構、動態與發生,以系統論和實驗、計算方法整合研究為特征的生物學。正是由於相關基礎學科的飛速發展,才使得個性化醫療成為可能。​


生物醫學的深入研究表明,人類的各種疾病都直接或者間接的與基因有關。人類基因組中至少有1%基因序列存在個性差異,這好幾百萬個基因位點的差異決定了藥物治療需要個性化處理。人類疾病可以分為三類:(1)單基因病,如腺苷脫氨酶(ADA)缺乏癥;(2)多基因病。如糖尿病、腫瘤、心血管病等,它不但涉及各個基因,還與環境因素(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關;(3)是獲得性基因病。是由於病原微生物入侵所致,如艾滋病(AIDS)、乙型肝炎等。從理論上來說,所有的疾病都應該是可以通過基因治療進行治愈的。​

2.2.個性化醫療的應用領域​

個性化醫療是臨床應用的重大趨勢,一直受到世界上各個國家的關註。世界上第一個正式被批準用於基因治療的病例是先天性腺苷脫氨酶(ADA)缺乏癥。1990年9月美國Blaese博士成功將正常人的ADA基因植入ADA缺乏癥病人的淋巴結內,完成了首例基因治療。到現在為止,能夠通過基因治療的遺傳疾病還不足百種,包括腺苷脫氨酶(ADA)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缺乏癥、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和血紅蛋白病、血友病和其它血漿蛋白缺乏癥、笨丙酮尿癥和其它先天性代謝缺陷病等一些隱形遺傳的單基因遺傳病。目前個性化醫療在臨床的實際應用領域涉及腫瘤、糖尿病、高血壓、白血病、婦幼健康、部分傳染病等。​



3.個性化醫療的核心:分子診斷+大數據&雲計算+“量體裁藥”​

3.1.個性化醫療的範圍及主要過程​

個性化醫療的範圍主要包括:(1)對無臨床病癥的病人進行篩查;(2)對具有患某種疾病的病人進行篩查;(3)對有臨床癥狀、診斷為患病的病人進行優化治療。我們認為,從個性化醫療的過程來看,可以簡單分為個性化診斷和個性化治療兩個部分。個性化診斷過程主要涉及分子診斷技術、大數據及雲計算的應用,通過對單個患者相關樣本的采集檢測,並與數據庫中相關疾病的資料進行比對,可以得出相關診斷結果。在個性化治療階段則可以根據診斷的結果實現“量體裁藥”。​




3.2.分子診斷、大數據&雲計算與“量體裁藥”​

分子診斷主要是指編碼與疾病相關的各種結構蛋白、酶、抗原抗體、免疫活性分子基因的檢測。分子診斷的主要過程包括樣本的收集和制備、遺傳物質的擴增、遺傳物質的檢測、以及數據分析。分子診斷是當代醫學發展的重要前沿領域之一,其核心技術是基因診斷,常規技術包括:(1)聚合酶鏈式反應(PCR);(2)DNA測序(DNAsequencing);(3)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4)DNA印跡技術(DNAblotting);(5)單核苷酸多態性(SNP);(6)連接酶鏈反應(LCR);(7)基因芯片技術(genechip)。​



大數據與雲計算在個性化醫療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一個完全測序的人類基因組包含100-1000GB的數據量,造成解讀上很大的困難,因此需要有專門的數據庫進行數據信息的橫向與縱向比對分析。國外很多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大型數據庫並開發相關的軟件進行快速的數據分析,例如Myriadgenetics公司擁有專有數據庫來進行大數據的一體化分析,可用來解釋不確定的遺傳檢測結果,該公司因此擁有了顯著性的戰略優勢。Illumina公司開發出BaseSpace的雲計算與存儲平臺,SevenBridgesGenomics在人類基因組排序和分析中綜合應用了雲計算和NoSQL數據的技術,推出EC2、S3和MongoDB等。國內A股上市公司榮之聯(002642)憑借在高性能計算和大容量存儲方面積累的技術優勢,為華大基因設計、建設和維護位於深圳和香港的生物信息超算中心,成功地解決了基因測序形成的海量數據在並行計算和存儲等方面的難題。目前,華大基因具備了每秒運行157萬億次的超級計算能力,數據存儲量達12.6PB,基因測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

以基因檢測為基礎,大數據分析為手段所得到的信息即可為個體化藥物設計提供指導,實現“量體裁藥”。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深入研究表明,個體對藥物反應的差異性、以及藥物在體內的代謝與個人遺傳因素密切相關。目前眾多預測性基因檢測項目中最具有實際應用意義的是“藥物基因型檢測”,針對人體發病基因片段設計靶向藥物,並用大數據分析藥物將要產生的反應、藥效、敏感性以及副作用的情況,同時利用患者的信息(遺傳或生物學特征)和檢測方法,篩選出最佳治療方法和個體化的給藥方案。“量體裁藥”將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臨床用藥不當,提高療效與降低醫療費用,為未來醫學指明方向。​

4.個性化醫療面臨的主要障礙及發展前景​
4.1.個性化醫療面臨的主要障礙​

雖然個性化醫療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但目前其仍然面臨幾大阻礙:(1)科研方面的挑戰(例如,不了解分子機理或缺乏與某些疾病有關的分子標記);(2)經濟方面的挑戰(基因檢測的高成本以及定制化醫療方案的高成本);(3)現行醫療研發體系、治療體系在某種意義上的沖突(比如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激勵更鼓勵治療而不是預防);(4)社會倫理及法律制度障礙(如某些潛在疾病患者容易收到歧視,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規範)。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個性化醫療走進普通人的生活。​

4.2.個性化醫療的發展前景​

我們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個性化醫療相關的技術會日臻完善和成熟。伴隨著技術的突破和規模化效應,相應的成本也會逐步降低至人們能承受的範圍。就目前來看,相當一部分個性化醫療的技術和成本已經可以被接受並處在被逐步商業化的過程中。以Kras為例,美國每年新增10萬例結直腸癌患者,而治療結直腸癌的藥物愛必妥,對帶有Kras野生型基因的病人較為有效;如果病人攜帶的是Kras突變型基因,藥效就會急劇下降。Kras野生型基因在患者中的比例約為60%,而一個療程的愛必妥價值超過5萬美元。由德國凱傑(QIAGEN)公司研發的一種Kras檢測技術只需300美元,即可判斷患者是否適合使用愛必妥治療。​

同樣,現行的醫療研發體系、治療體系隨著個性化醫療的逐步推進,相信也會逐漸與其相適應和完善。以醫療研發為例,每年全球制藥企業的研發人員耗費精力研究數萬種化合物,其中有些化合物對某種疾病盡管有特效,但由於其對應的人群太小,因而不具備商業開發的價值。這類藥物被稱為“墜落天使”(fallenangel)。而透過對基因的閱讀技術,研發人員和醫生可以“篩選”出適合治療的病人,以減少藥物和診療時間上的浪費。​

而對於社會倫理及法律制度障礙,一方面來自於人們意識的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也需要國家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制度。今年2月,中國國家食藥監局、國家衛計委聯合發出《關於加強臨床使用基因測序相關產品和技術管理的通知》,規定所有基因檢測技術、儀器等均需經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審批註冊,並經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批準技術準入方可應用。這意味著,在相關的準入標準、管理規範出臺以前,任何醫療機構不得開展基因測序臨床應用。國家食藥監局表示,對於臨床測序技術的臨床使用,國家並不是要“一停了之”,而是現在該項技術的臨床使用面臨不少標準缺失,和有待規範的技術、價格、質量監管、倫理隱私保護等問題,因此監管部門希望通過暫時停止的方式,對行業進行規範。2014年7月2日,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首次批準註冊第二代基因測序診斷產品,可對孕周12周以上的高危孕婦進行基因測序,對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21-三體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和13-三體綜合征進行無創產前檢查和輔助診斷。這也意味著基因測序產品的重啟。​

4.3.個性化醫療的市場空間​

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間,個性化醫療市場規模日益擴大,分子診斷、即時檢驗、生物芯片、基因篩查等領域都迎來了快速的發展。目前在美國,每年進行基因檢測的有700多萬人次,占人口的比例為1.6%。有機構預測,目前個性化醫療以10%的年複合速率增長,到2015年,美國個體化醫療市場就可達到420億美元。我國如今已經在一些經濟發達城市或者地區開設了基因檢測服務,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大中城市的白領人士、老年、婦女、嬰幼兒都是基因檢測的潛在客戶,這些目標群體對基因檢測來說都是數以百億甚至千億的市場價值。​



5.國內A股中個性化醫療相關上市公司​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個性化醫療已經逐步進入到醫療體系之中,並迎來新的快速發展階段。個性化醫療相關的技術研發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本、人力及時間,我們認為,從投資角度考慮,個性化醫療的實際應用環節相對更具投資價值和安全邊際。短期來看,個性化醫療相關技術和產品對相關公司收入貢獻有限,但隨著市場的不斷拓展,未來必然會對相關公司收入帶來可觀的增量貢獻。​

我們認為對於目前已經擁有部分適用於商業化的技術或產品的公司值得長期關註和跟蹤。國內A股上市公司中,我們推薦長期關註達安基因(分子診斷)、中源協和(幹細胞與基因工程)、千山藥機(控股主營為基因檢測的宏灝基因)、紫鑫藥業(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合作開發基因測序儀項目)、中新藥業(參股生物芯片及基因工程相關公司)、榮之聯(涉及基因檢測大數據處理並2000萬元參股深圳華大基因醫學有限公司)。

(作者供職於東北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