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股民與基金的不平等地位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a5e3.html
-摘自張化橋的新書《避開股市的地雷》

今年5月,臉書(Facebook)的上市世人矚目。由於它的股價在第一個星期便跌到發行價格以下16%,有些投資者開始追究公司和投行的責任,幾樁官司開始了。

散戶投資者們抱怨的理由之一是,投行在IPO的前幾天把調低了的利潤預測告訴給了機構投資者,但是沒有告訴散戶投資者。這很不公平。投行承銷團的主打是摩根士丹利。它回應說,這次IPO所遵循的程序跟任何其它IPO的程序是一樣的,因此無可厚非。那麼,有人問我,投行一般遵循什麼樣的程序呢?

鄙人在幾家外國投行的幾個部門一共工作了15年,對"程序"略知一二。我覺得,散戶與基金公司的不平等待遇在美國以及其他股市都司空見慣。這也是為什麼我多年來建議小股民不要買IPO的原因之一。當然,還有其它更主要的原因。我後面再講。

投行在承銷IPO之前,一般要獲得研究部的同意。也就是說,他們的行業分析師(準確地說,是即將寫研究報告的那位分析師)和研究委員會必須對這項IPO持正面的態度。當然,這個態度在IPO之前和之後可以有變化,甚至可以有很大的變化。不管這種態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分析師都會積極主動地跟大基金保持溝通。另外,投行的股票銷售部和股票資本市場部也會主動用電話、電郵和口頭的方式,跟大基金公司保持聯繫。

監管當局一般規定,研究員如果要想公開發表研究報告,必須等到上市40個工作日之後(各交易所的規定有所不同)。但是,在IPO之前基金公司可以合法地收到分析師的研究報告(這是不公開的報告),並且在IPO之前跟分析師面談,這叫預路演(pre-marketing)。在IPO之後的40天之內,雖然分析員不准公開發表研究報告,但是,他們可以合法地直接(和通過銷售員)跟基金經理談論對這只股票的看法。這種厚此薄彼的不公平行為天天發生,大家習以為常。

以香港為例。對於一個IPO,投行的各個部門都會及時把各種有關信息傳達給基金公司。擬上市公司的管理層也會不遺餘力地面見大基金公司,詳細闡述公司的業務前景和風險。投行的分析師也會拜會大基金公司,詳細講解擬上市公司和行業的情況。當然,散戶沒有這種待遇。他們最多只能在IPO那幾天參加一個大型的午餐會,或者只能讀讀招股書。這平等嗎?

我覺得散戶最好的保護是不買IPO,等到公司上市了幾年之後再做分析。有些基金管理公司甚至規定,只能投資上市三年以上的股票(seasonedstocks)。我覺得散戶應該給自己強加這條規則。

當然,基金公司有優越的信息渠道,不擔保他們不虧錢。但是,散戶應該把IPO的熱鬧留給基金。

我認為,購買IPO的最大問題還是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對稱。在上市時機的選擇上,公司比投資者肯定佔上風。而且,投資銀行不遺餘力,把上市公司的投資亮點挖掘得淋漓盡致,往往過度包裝,後市下跌的概率明顯大於後市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04

圖示收入不平等害「死」了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401

收入差距懸殊的危害有多大?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策略師Albert Edwards 27日發佈的報告借用獨立機構The Equality Trust的三幅圖表展示,這種不平等實際上真的會害死人。

收入不平等在「殺死」嬰兒:在不平等現象較嚴重的國家,嬰兒的死亡率較高。

 

 

收入不平等在「殺死」成年人:在不平等現象較嚴重的國家,國民的壽命較短。

 

這種不平等引發了人體健康與社會問題。下圖的健康指數主要觀察國民的壽命、掌握數學的能力和文化水平、嬰兒死亡率、自殺人數、入獄人數、產子青少年人數、信任度、肥胖症患者和吸毒、酗酒成癮人士等精神疾病患,還有社會流動。

 

Edwards指出,以上最後一幅圖可以揭示一些經濟問題。

拋開一切道德和政治擔憂,你可能會為不平等加劇而擔心財產、公平、過多的政治影響、甚至是社會流動性。

Kemal] Dervis與人合著的作品介紹了「美國的不平等」蒐集的研究結果。

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懷疑,一旦不平等超過一定的水平,就可能危害經濟穩定和經濟增長。

這部作品中提到,假如要以可持續的方式發揮美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收入分配再平衡可能會起到作用。

這正是股神巴菲特、債王格羅斯和傳奇對沖基金經理Stanley Druckenmiller的觀點。

不必去做共產主義者,你也能得出結論:不平等極為嚴重不但會對長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而且使經濟體更難以抵禦衰退的衝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49

倫敦市長語出驚人:經濟不平等是好事,部分人資質太低無法成功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737

經濟不平等(economic inequality)已成為當前的熱門話題。

近日,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在倫敦政策研究中心演講時,語出驚人地表示,經濟不平等是好事情,一些人無法成功是因為資質太低,經濟成功與IQ高度相關。Johnson是右翼保守黨,現任倫敦市長。

Johnson稱,如今是自由市場經濟,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英國面臨的競爭日益激烈。沒有人可以忽略殘酷的競爭,經濟的不平等在不斷加劇。人們的資質天生就存在差距,嚴酷的競爭進一步加大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16%的人IQ低於85,僅2%的人IQ高於130。出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高IQ的人與低IQ的人收入差距在擴大,經濟成功與IQ高度相關。Johnson認為經濟平等是不可能的。事實上,經濟不平等是必要的,它可以促使有天賦的人努力工作,從而刺激了經濟發展。

Johnson同時指出,社會精英制度可以部分緩解經濟的不平等,措施如:採取選拔性的入學制度;提供獎學金給成績好的學生,供他們入讀私利學校等。

英國左翼黨對Johnson的講話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在報紙上刊登了題為《Boris Johnson:數百萬人因愚蠢而無從適應生活》的文章。就連Johnson的聯盟,中間派自由民主黨領袖Nick Clegg在接受BBC採訪時稱,Johnson的講話是草率的。

有意思的是,Johnson是一個非常精明的民粹主義政治家,有傳言稱他有很大的野心成為英國首相。Johnson在公開演講時發表這樣的觀點,也可能是認為大多投票民眾同意他的說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91

專訪秘密創始人林承仁:匿名的世界人人平等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3878-1.html
從沒有一款軟件有如此大的反差:這是一款讓很多人覺得有趣的應用,這是一款讓不少人覺得無聊的應用;這是最受熱捧的新社交軟件,這是遭人吐槽最多的軟件;這是最被看好的新的領域,這是最被看衰的發展方向;這是一款讓員工們很歡樂的APP,這是一款讓老闆和公關頭疼的APP;用戶在使用時有各種快樂,被爆料者在閱讀時一籌莫展,總之,從未有這樣一款軟件有這麼大差異的評價和迥然不同的遭遇,這就是秘密(現改名無秘)。
 
曲折的成長經歷
 
林承仁在福建出生,很小的時候舉家遷往香港。剛到香港時,他很不適應,以前在福建鄉下,只需要學中文和數學,到了香港卻要學九門功課。「我不會英文,不會粵語,同學們都稱呼我叫「大陸仔」,多年後他依然清晰當時遭受的各種歧視。那時,家庭成員間也並不注重傾訴和交流,所以只能靠他自己努力和勤奮,一年後,他考到了全年級第一,英文粵語都會了,在學校也認識了很多朋友。
 
中學畢業後他去了美國念本科,後來又念了碩士,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修完了人工智能方向的學位,現在炙熱的谷歌和百度大腦研究的也是這個方向。在美國,像他這樣的國際留學生,畢業了要是沒有工作的話,唯一的路就是回原籍地,但是要留下工作,絕不是件容易的事。顯然,他並不怕面臨的挑戰,因為林承仁知道最好最前沿的技術都在美國,所以在進大學不久就開始為畢業工作做準備,他在大學裡實習了大概5份工作,就是為了積累經驗,前面兩份甚至是免費幫別人做的。其中有一份是幫遊戲公司做網頁設計,最後他做的工作比全職的人還多還要好,老闆很不好意思,經常請他去附近好的餐廳吃飯,還幫他寫推薦信。
 
到畢業的時候,收到了很多大公司offer,他選擇了亞馬遜,亞馬遜公司的技術和福利、工作氛圍在全球來說都是位居前列的。他原計劃準備做一年就出來創業,但是在裡面不斷升職,不斷學習到新的東西,不斷被公司賦予重任,主導了好幾個新的項目。所以一直呆了三年。但是他內心裡一直想著自己創業的事,這種念頭越來越強烈,儘管後來上司百般挽留,但是他還是決定回國創業了,就像《肖申克的救贖》說的那樣,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
 
一波三折的創業
 
2009年,他回到國內,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當時也沒有明確具體的產品,但是他知道方向是自己擅長的互聯網智能算法等方面的,3月份開始一個人註冊公司,作為一個香港身份的理工科男,儘管之前有些思想準備,但是後來的流程和手續之繁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一直到7月份公司才註冊下來,到12月份,除了他和他來自亞馬遜的合夥人外,公司才招到第一個員工。
 
開始做的產品是瀏覽器插件,通過這個插件的智能算法幫助互聯網更加人性化的瞭解用戶。產品在2010年2月份上線了,反應不錯,但是沒有預料的問題出現了:當時3721的流氓插件已經搞得大家惶惶不安,很多殺毒軟件會屏蔽插件。這導致沒有辦法大規模推廣。
 
後來他們又做了網站評論整合優化的功能,比如有個有意思的小功能,用戶在MSN上發個指令,就可以自動在指定的地方發出評論等等。到了2010年的下半年,他們開始開發根據用戶興趣的篩選和推薦的功能,網站會根據用戶興趣推薦他可能感興趣的資訊,能根據文章內容推薦相關閱讀同時第三方在嵌入他們代碼後,可以很方便的和其他網站交換流量,降低運營成本,推出這項功能後,大受歡迎,用戶量以每個月翻番的勢頭強勁增長。果殼網、36氪、鳳凰網、網易博客、財新網等網站都成了他們的用戶。無覓插件最高峰有20萬家網站安裝,覆蓋了數億多的活躍用戶, 在此期間,團隊順利的完成了摯信資本的A輪融資。
 
他們還做了不少產品,包括無覓閱讀、廣告平台,競價系統等等。儘管推薦閱讀等功能的用戶不少,但這個模式商業化比較難,因為和網站之間是鬆散的合作關係,他可以隨時更換合作方,也不會有什麼太高成本。所以考慮轉型的事被提上日程。
 
新的抉擇和征程   
 
2013年下半年,團隊啟動了B輪融資,但過程並不理想,在這個過程中,林承仁一直在思考轉型的事。關於轉型,坐在對面的他緩緩的說,當時他們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他們覺得,之前在個性化閱讀和智能化推薦方面做了這麼久,有了這麼多的積累,後續的產品一定是在這個基礎上來做調整的,不能拋棄現有的成績,不然白做了。其實對創業者來說,「之前的積累可以說是成績,也有可能是包袱。」一直被之前的經驗困擾,就無法徹底放下自己,讓自己處於空杯狀態,輕裝上陣。不深刻認識到這點,之前嘗試的所謂轉型其實都是假的轉型。
 
這個困擾一直伴隨著他到了2013年年底,在春節前一天(大年三十),在那個黑色的星期四,林承仁接到通知,無覓的域名被管理部門封殺了,用戶無法再使用他們的產品,當時正值春節,根本無法和相關部門去溝通和協調。春節本來是歡樂喜慶的時刻,但他整個假期都是在痛苦中度過的,這些事情不能向家人傾訴,只能自己承受和煎熬。這件事對他和夥伴們打擊很大,整個團隊的士氣非常低迷,投資人也受了影響。作為團隊的領導人,他沒有時間遲疑,必須果斷做出決定。運籌權衡後,他決定徹底放下以前的產品和技術積累,從0開始,不唸過往,開拓全新的產品。
 
他花了大量時間來分析現有的行業和軟件,敏銳的覺得匿名社交會是下一個熱點,很多人認為無秘是模仿美國秘密的,其實那時匿名社交已經存在一些軟件了,做的都不是很大,其中秘密只是非常小的一家。他花了數天的時間和團隊分析和溝通,說服大家,他告訴大家,社交領域只有第一,沒有第二,事情成敗與否在此一役:「第一名才是成功,不成的話我們就散夥了。」他們這次不能再錯過成為「今日頭條」的機會了。張一鳴創立的今日頭條在最近的一輪融資中融資1億美金,估值5億美金的消息對團隊觸動很大,因為其中的評論整合、智能推薦、個性化閱讀等都是林承仁團隊已經實現的功能,可惜沒有很好的整合利用和商業化。
 
於是整個團隊2014年3月份開始轉型全身心的來做新產品,在待選的30多個產品名字中,林承仁選擇了秘密,「我覺得這個名字最能代表我們的產品方向。」安卓版本在3月底上線,4月5日iOS版本上線。產品上線後,開始還擔心內容不夠,但很快發現這個擔心是多餘的,用戶的熱情高漲,產生了大量的內容。當時還叫秘密的產品在極短的時間內攀升到了社交軟件排行榜第一名。這讓整個團隊非常意外,也非常開心,長期的蟄伏後,這次終於爆發了!
 
無秘背後的那些秘密
 
現在看來,無秘之所以大受歡迎,一個是和用戶群體有關,我們一直是一個不太善於也不鼓勵表達自己情感的族群。另外一個就是在匿名的世界裡,名人的話語權被大大削弱,無秘用戶可以在規定範圍內自己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在這個匿名的世界裡,人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話語權。」在林承仁構建的社交王國裡,人們不需要在現實生活中那些顧忌和等級,名人和大V們的權威在他們構建的社交體系中完全被顛覆了,這點可能也是產品被大V和媒體爭議的原因之一。
 
除了這點,軟件引來巨大爭議的一點就是軟件中存在著大量的負面信息,謠言、中傷、負面信息等等,針對這點,團隊從多方面進行了調整:機器審核+人工審查+舉報制度,比如不允許出現政治類內容;發佈的秘密中;不允許出現實名惡意攻擊;不允許有色情及廣告的,鼓勵用戶舉報,核實後會刪除帖子直至屏蔽發帖人帳號,同時會把處理結果反饋給舉報人。這種綜合性機制只有無秘才有,效果很明顯。
 
無秘的帖子話題開始集中在創投圈,現在是娛樂圈,包括湖南衛視杜海濤等很多名人都是他們的用戶。「其實用戶看到的是和你的圈子有關,你在什麼樣的圈子裡決定你了你看到的是什麼樣的信息。」現在除了用戶的朋友、朋友的朋友關聯的匿名信息,無秘還會在軟件裡呈現最熱門的一些帖子,同時也會引導用戶去參與到一些話題裡。
 
發展到現在,用戶發佈的爆料之類的消息其實比較少了,更多的用戶關心自己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比如心情抒發類的,自己的一些小感觸,還有做的一些不為人知的溫馨的事。採訪的那天,打開無秘,有條特別火的帖子,一個醫生自己墊錢給病人做手術,買了假肢,反響特別好,數萬人點贊。往往急於批評或唱衰某款產品的人不是真正的用戶,甚至沒有認真或體驗用下要批判的產品。
 
就在團隊為新成績高興的時候,命運彷彿覺得考驗的還不夠,再次和他們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美國版的秘密進入中國,想和他們合作運營,被拒絕後向蘋果舉報,5月8日,蘋果商店下架了他們的產品。這是他們完全沒有想到的,不過,創業經歷了那麼多風雨,這點波折根本無法動搖他們了。經過綜合考量,最終決定把產品改名叫無秘,新的版本已經上線。新用戶並沒有受太大影響。但是由於蘋果商店在走流程,同時用戶使用又很迫切,所以他們通過合作方式上線了友秘,兩者共享數據,用戶互通。蘋果商店那邊溝通的也比較順利,預計會在近期重新上線,品牌最終會統一為無秘。
 
在無秘後,匿名社交引發了創業者的關注和熱潮,現在市面上出現了烏鴉、土司、啵啵等各種各樣的匿名社交。但是林承仁並不擔心,盲目的抄襲的模仿最終只是一條不歸路,他深知團隊這點不是簡單可以複製的。關鍵是要有自己核心的技術和產品特色,美版的秘密進入國內的事影響也不大,他覺得無秘團隊更瞭解國內用戶,兩個產品上的內容數量和用戶活躍度很清楚的說明了問題。匿名社交領域不會出現多家並存的局面,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林承仁說現在不擔心資金的問題,同時也不擔心商業化模式的問題,只要有用戶了,這並不是個問題。無秘現在發展的速度非常快,比社交類明星應用陌陌發展期間的同比增速要快好幾倍。團隊現在關注的是怎麼做出更好的產品,讓用戶體驗更好,現在的產品不是最終的版本,他們要做的是不斷優化和改進,無秘火了之後,「有些投資人假裝要刪除無秘上的帖子來接近我們,給我們投資,但都被我們婉拒了,我們不缺錢。」現在,他再也不是那個為了生存而焦灼的年輕人了。現在他們在快速擴張,團隊的人之前的一倍多了,「但還是不夠用,我們繼續招聘。」
 
採訪手記:

和林承仁接觸的過程中,能明顯感覺到他的硅谷極客般的氣息,聰明而敏捷,期待用技術改變世界,為用戶創造更好的產品,談到一個過去的或好或壞的事情,他會笑得很燦爛。同時他又帶著一種歷練後的嚴謹和周全,很多敏感的問題會被他帶過去或者點到為止,但又處理得很妥貼,相信,歷經風雨的他們會走向更遠的未來。

 
 
(南七道:弘毅無線創始人,前創新工場項目負責人,自媒體,虎嗅、i黑馬、艾瑞、百度百家等多家媒體作者,微信公眾號:南七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36

5大現場追蹤》揭開兩岸農業不平等競爭 鮑魚的眼淚

2014-09-01  TWM
 
 

 

便宜的夜市烤鮑魚,讓貢寮鮑面臨滅絕危機?!

《今周刊》獨家深入貢寮、漳州現場,同步調查聯合國、日本市場進出口資料,揭開政府的ECFA謊言,發掘中國進口鮑魚快讓貢寮滅鎮,台灣鮑魚王國已被中國取代,接著鰻魚、吳郭魚、毛豆也步上後塵,台灣引以為傲的農產品王國,正逐漸消失中……。

製作人、撰文.呂國禎

攝影.林育緯 研究員.黃家慧

貢寮

人口:約1萬3000人

地理:台灣最東邊行政區,大陸洋流與黑潮交會處,海洋資源豐富。

地型:礁岩地型為主

主產業:台灣鮑養殖戶超過100戶,產值最高達20多億元,所以台灣鮑又稱為貢寮鮑。

一樣的鮑魚

卻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直擊鮑魚一斤一二五元,清晨的漳州市水產批發市場,滿地鮑魚大小都有,鮑魚就是從這裡準備搭船,來到台灣市場、進攻台灣夜市……。

去年台灣鮑復育抗病成功,本打算重新啟動陸上養殖池,卻因為鮑魚價格大跌,終究作罷……。

「怎麼會這樣,台灣鮑(九孔)復育成功了,價格卻一直往下掉,應該出現的日本買家,怎麼到現在還不來?」貢寮台灣鮑養殖戶張樹根踱步在東北角的養殖池,不斷地自言自語……。

場景拉到人聲鼎沸的高雄六合、輔大花園、宜蘭夜市,烤盤上正在烤著吱吱作響的活鮑魚,五顆才賣一百五十元,昔日婚宴上的高檔海鮮食材,竟然成為各大夜市的平民美食。

活鮑魚淪為夜市小吃,一顆賣三十元,「這些都是中國鮑魚,讓整個貢寮區都快要滅鎮了!」貢寮區漁會常務監事、台灣鮑產銷班長吳文益說,以前怕養不活,現在怕中秋節過後盛產季一到,產量大增,價格還會往下崩,整個東北角鮑魚產業可能因此大滅絕。

為何價格會狂跌?是誰讓台灣鮑魚流淚?原來鮑魚眼淚的背後,竟然是一場兩岸正在進行的貿易戰爭,更揭穿了政府的ECFA︵兩岸經濟協議︶謊言:「現在或未來只會開放台灣不生產的中國農產品進口,更不會傷害台灣農民。」真相是,台灣自產的鮑魚已從以前的每斤五百元降到一八○元都有人賠本在賣!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

︽今周刊︾橫跨兩岸現場,從貢寮到漳州,再從夜市出發到調查聯合國資料,並調查日本進出口數據,發現台灣的農業王國正在一個個消失,從吳郭魚、鰻魚、毛豆到鮑魚,中華經濟研究院報告更指出,台灣擁有三千多項農業品種中,已有兩千多項透過各種管道流至中國,而且很多是農民個人夾帶的無償流入,將造成國際市場激烈競爭,未來若回流台灣,將與貢寮滅鎮危機一樣重複上演。

光環不再

養鮑優勢外流 中國鮑回頭傾銷台灣鮑魚,曾是台灣的驕傲,聯合國世界農糧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簡稱FAO︶曾經把台灣列為世界鮑魚王國,二○○○年全球養殖鮑魚產量是二七九一公噸,以貢寮為中心的東北角總產量達二四九七公噸、產值超過二十億元,高居世界第一,且有九成是外銷出口,是台灣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貢寮區漁會總幹事林麗美說:「整個貢寮最大的經濟支柱就是鮑魚產業,養殖戶超過一百家,帶動周遭的潛水夫、龍鬚菜︵鮑魚的食物︶供應,甚至光是洗鮑魚池就有三支隊伍,每隊三十多人!」如今卻是「九九%的台灣鮑魚養殖業者面臨虧損壓力!」鮑魚養殖業者簡慶桐說。

追查貢寮滅鎮原因,從源頭找起,第一個發現竟然是台灣人教福建人養鮑魚,再回頭攻占台灣市場。仔細看台灣夜市烤的鮑魚,背後有牡蠣或藤壺,吳文益說:「這些鮑魚是搭船來的,這一年來,兩岸直航最大的貨輪中遠之星,船艙上面坐乘客,下面裝鮑魚,從中國賣到台灣來。」中遠之星來自廈門,︽今周刊︾獨家深入福建省現場,從廈門、莆田市、漳州市到漳浦。一○年小年夜,當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曾在福建視察台灣鮑魚養殖戶。我們找到了曾是漳州市最大鮑魚養殖場的漳州市台商協會副會長陳東和,他卻告訴我們,他已經把鮑魚養殖場賣了;接著我們又找上了胡錦濤視察的養殖場負責人||漳浦台商會長陳隆峰,他告訴我們,他也把鮑魚養殖場賣了。

陳東和回憶起往日美好時光,「是台灣人把鮑魚技術帶到中國,教他們養鮑魚!」陳東和說,他剛到中國時,鮑魚一斤人民幣幾百元,一顆鮑魚幼苗最好的時候是人民幣四到五元,一個晚上生一億多顆鮑魚苗,多好賺啊!所以那時候整個福建沿海都是台灣人的鮑魚養殖場。

技術超越

發明海上掛養 拉開兩岸養殖成本慢慢的福建人學會了技術,從小養殖場規模做起,用相對比台灣人低的成本,不到十年時間,從鮑魚種苗繁殖場到成鮑養殖場都變成福建人的,陳東和說:「從最高快五元,到現在一顆鮑魚苗只要人民幣○.○二元!」台商競爭不過當地人,鮑魚養殖場不斷賣給當地的企業。

第二個發現,中國用高科技、新技術超越台灣,進一步追問,為何台灣夜市烤的鮑魚背後有藤壺或牡蠣,台灣鮑魚反而乾乾淨淨。原來,台灣人領先世界發明鮑魚陸上養殖技術,抽乾淨的海水過濾到陸上養殖池養鮑魚。陳東和說:「福建學了台灣人的陸上養殖,接著還發明了海上掛養技術,用網子包住臉盆倒掛,三尺一串掛在海上養鮑魚!」整個福建沿海能養鮑魚的地方,都充滿了鮑魚海上掛養串。

這大大拉開兩岸鮑魚養殖成本,第一是水電費幾乎全免了,不用再抽海水過濾、打循環,第二是飼料費用大大降低。陳東和說,「以前陸上池養鮑魚,三天要餵鮑魚一次,海上養殖一個月只要養兩次,光鮑魚吃的食物,成本省了五倍!」但缺點就是鮑魚掛在海上變成活動蚵架,牡蠣、藤壺等生物會來附著在鮑魚外殼上成長,賣相就變差了,也形成了中國鮑魚的特有外形,醜陋的外形背後,卻是海洋生物養殖技術的突飛猛進。

第三個發現,鮑魚和機器人、火箭一樣是中國的國家計畫。價格狂跌是科技學術的支撐,不僅鮑魚外殼有牡蠣,牠還有名字,吳文益說:「我們鮑魚拿來就隨便養,也不管近親交配,接著繁殖下一代繼續養,但人家中國的鮑魚有名字、有編號!」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郭金泉揭開另一個事實:中國竟把鮑魚育種、養殖當成和機器人、火箭、核反應爐一樣重要,均列為中國的八六三計畫︵由中國國務院批准,目標追上國際先進國家,將科學研究集中在生物技術、太空技術、信息技術、雷射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領域的計畫︶。

郭金泉說,○一年起,中國用國家八六三計畫支持鮑魚雜交技術︵挑選世界各國鮑魚品種進行人工育種︶,建立系統性的雜交技術。○五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發出「大連一 號」雜交鮑。

原來,這是一場高科技之戰,中國鮑魚有的叫大連一號、有的叫東優一號,抗病力強又適合在中國生長,鮑魚存活率提高了近七倍、成長周期少一年、成長速度加快三○%,長得又快又好,又不容易死,所以產量大幅激增。

科技支撐

砸經費、列為國家計畫 產量大幅激增到了這裡,才發現貢寮鮑為何打不過福建鮑,論技術與投入,中國遠勝台灣,簡慶桐說:「一名廈門大學教授研究經費是台灣海洋大學教授的十倍以上,中國是這樣在發展鮑魚產業的。」根據FAO的最新統計,光是一○年,全球鮑魚人工養殖量六萬五千六百公噸,產值達到五億六千萬美元,其中,中國產量五萬七千多公噸,占世界鮑魚養殖產量的八六%,是台灣極盛時期的二十倍。

第四個發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禁奢令成為貢寮滅鎮的最後導火線,我們獨家進入中國鮑魚最大生產基地福建省漳州市的水產交易批發市場,發現一斤三十顆的鮑魚才賣人民幣二十五元,這也難怪,台灣鮑魚會出現一斤一八○元的行情。

是誰把鮑魚引進到台灣夜市裡賣,在漳州、貢寮沒有人願意說出真相,學者說:「養殖戶怕得罪專門做鮑魚進出口買賣的鮑魚盤商,他們左手與貢寮養殖戶殺價,右手從中國進口廉價鮑魚!」

出口補貼

賣價可能賠本 但出口越多就能賺越多另外,中國還大玩「洗鮑魚」賺補貼的遊戲。原來習近平禁止官員吃鮑魚,但鮑魚出口照樣補貼。

自○八年開始,福建將水產養殖業列為重點出口輔導產業,出口退稅率從五%提高到一三%到一五%,用補貼讓福建的水產品具備國際競爭力,於是中國鮑魚的賣價可能是賠本,但因為出口可以補貼,出口越多越賺錢。

大量鮑魚轉到國際市場來賺補貼,它攻占的不只是台灣夜市還有日本市場。鮑魚養殖業者說:「從福建搭船到了基隆港,接著用來自台灣名義,轉出口鮑魚到日本,一邊賺了中國當地補貼,一邊使用MIT名號出口到日本!」吳文益說,這樣對台灣鮑傷害更大。

這個結果揭開政府的第一個謊言,農委會說:「我國自中國主要輸入農產品項目為羽毛、木材、高粱、牛皮等原物料,我國多未生產。」實際上,貢寮最有名的就是貢寮鮑。再揭開第二個謊言,目前禁止由中國進口的農產品有八三○項,且未再新增任何一項,充分展現照顧農民的決心,且ECFA第二次正式協商中,雙方已有共識,因此簽訂ECFA政府不會進一步開放中國農產品,對台灣農業不會有衝擊,但事實是貢寮正在面臨滅鎮的危機。

再看日本的資料,日本曾是台灣最大農產品出口國,去年台灣已經從○三年第十三名,跌出日本前二十大農產品進口國的行列,中國則高居日本市場第二大進口國。

除了鮑魚王國消失,更驚人的是,曾是世界第一的吳郭魚、鰻魚、毛豆都被中國取代,鰻魚業者永顧國際負責人吳明韋說,日本蒲燒鰻市場已被中國取代,台灣養鰻產業只能往台灣內需市場發展。(見附件消失的台灣第一)。

還會有更多的滅鎮危機嗎?︽今周刊︾獨家深入中國的台灣農民創業園,發現從○六年開始至今,中國已經設立了二十九個台灣農民創業園,鼓勵台灣農民帶著最新技術、品種到中國去投資、創業。可怕的是,這二十九個農民創業園面積相當於八.六個台灣大,放眼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用這麼大的土地面積對另一國家的農民招商,而且還有計畫性地一個創業園一個特色,從稻米、西瓜、牛奶蜜棗、甜柿、高山茶,甚至連草莓也能設立一個農民創業園,吸引台灣人進駐。

當我們深入福建莆田市仙遊、漳州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第一眼直擊竟看到台灣的火龍果、蜜棗,連台灣目前一公斤拍賣價七百元的番茄,或是不用煮也能吃的水果玉米、專門做鳳梨酥的土鳳梨,例如微熱山丘專用的土鳳梨,統統被搬到了這些農民創業園種植。用一個通俗的說法,就是ECFA早收清單,台灣能出口到中國的,中國全部都引進,都在當地生產。舉例來說,列為早收清單的火龍果,在漳浦是紅、黃、白肉全都種植,試問,中國能自產,又何必向台灣進口?

至於台灣這幾年價格很好的芒果,不管是金煌、愛文,在福建全都有,甚至連全世界只有台灣特有的牛樟芝,也正在福建各地瘋狂種植。為什麼中國能吸引台灣農民或是商人將台灣最新品種帶到中國去?原來,各省的台灣農民創業園,只要你能引進台灣最新的東西,一是可以領取補助,二是可用廉價的方式拿到土地。當地台灣農民說:「出賣台灣越快越賺錢,有最新品種、技術就要趕快帶來!」當然,不是每個台灣人都把技術拿過去,最後和鮑魚養殖業者一樣,賣掉養殖場回到台灣。在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我們見到了三聖畜產董事長曾金雨,他抱著一頭約克夏小豬與我們見面,這是電影《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要說》電影中的主角。九七年,台灣爆發豬隻口蹄疫疫情,不能出口日本市場,讓原本依賴出口日本市場為主的台灣養豬業大崩盤,畜養數量從一千兩百萬頭大減到六百萬頭。

做出區隔

保持彈性 才能隨時反映中國市場變化曾金雨碰上台灣養豬業的困境,無法擺脫口蹄疫疫區,養豬業振興就無望,於是決定到中國漳州漳浦,但他知道在中國不可能跟普通的養豬戶拚養豬,於是改走專業育種的路線,專門培育優良種豬,生小豬賣給養豬場。

走進他的養豬場,每頭種豬都有身分證,還有所謂的排行榜,比看看哪隻豬長得快、吃得少、肉長得多,與傳統的中國豬種不同,曾金雨養的是洋種豬,他養的豬,吃中藥不打針、用優酪乳整腸胃,一天可以增加一.五公斤,還能只長瘦肉不長肥油。○八年曾金雨碰上了中國豬價大漲,一頭十公斤的仔豬,賣人民幣一千元以上,價格漲了快一倍,養豬場前面經常排滿大卡車拿著現金要買仔豬。自從開場以來,曾金雨年年賺錢。

如果留在台灣,台灣從口蹄疫區除名依然是無法實現的夢想,台灣養豬市場不斷萎縮,「還好有來中國養豬!」曾金雨說。他是我們在福建碰到少數正在賺錢的台灣農民,他的成功最重要是認清中國市場,與中國當地業者做區隔,養小豬不養大豬,而且規模不能大,保持彈性,隨時反映中國市場的變化。

台灣真正該做的是,勇敢面對真相,不要欺騙人民說中國農產品不會來台灣、不會傷害台灣,真相是台灣已有兩千種農產品被中國吸收,中國與台灣正在國際市場上演一場激烈的貿易大戰,貢寮正在面臨滅鎮危機,台灣必須盡快正面迎戰,否則下一個消滅的將是台南的蘭花、摩天嶺的甜柿,甚至玉井的芒果,台灣第一將逐漸消失殆盡。

全面複製!

—— 29個台灣農民創業園等同8.6個台灣大,ECFA早收清單中台灣能出口到中國的,中國全都引進並在當地生產!

2006年

福建漳浦重點引進花卉、果樹、蔬菜山東棲霞重點引進施肥及蔬菜、花卉採摘四川新津農業科技孵化園、動物保健品市場和畜產品重慶北碚台灣特色園藝生產區、台灣鄉村風情觀光區、泛農產品加工區

2008年

福建漳平永福台灣高山茶種植示範廣東珠海金灣引進包括台灣大青棗等以及台灣木棉等100多個品種廣東汕頭潮南水果、蔬菜、花卉栽培江蘇南京江寧以西瓜為產業重點雲南昆明石林有機食品、花卉、中藥湖北武漢黃陂500畝草莓示範種植區200畝科技展示及草莓加工區

*江蘇無錫錫山

2009年

四川攀枝花鹽邊晚熟芒果、冬春枇杷、青皮軟籽石榴福建三明清流台灣農民創業園,唯一的對台林業合作實驗區福建莆田仙遊中國首個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業園中國最大台灣甜柿基地浙江溫州蒼南水產品加工、果蔬加工浙江台州仙居500萬隻仙居雞生產養殖基地江蘇淮安淮陰有機稻米示範區黑龍江鶴崗五道崗「北方米都」稻米加工、中草藥加工和食品藥材

*安徽和縣

*湖南岳陽縣

2010年

廣東梅州梅縣台灣農產品集散中心

*安徽廬江

*浙江寧波慈溪

江蘇鹽城鹽都脫水蔬菜、真空油炸蔬菜等江蘇南通江海蔬菜加工出口示範區、海鮮

2011年

*廣西欽州欽南

*福建泉州惠安

*福建福州福清

*河南焦作修武

備註:*表當地已成立台灣農民創業園,卻仍無台商進駐投資。

消失的台灣第一…

消失的 吳郭魚 王國

吳郭魚在民國80年代(1991年至2001年)曾經穩坐台灣出口美國第1名寶座,但2000年開始中國羅非魚(吳郭魚)出口超越台灣,成為美國的第1大,至2009年出口至美國市場的量,已是台灣的20多倍。

消失的 鰻魚 王國

台灣調製鰻魚(蒲燒鰻)在日本市場占有率由1992年的74.24%下降至2009年的4.47%;中國調製鰻魚占有率則由 21.89%上升至95.54%,顯示台灣調製鰻魚外銷市場,幾乎已被中國產品取代。

消失的毛豆 王國

1990年台灣毛豆出口創下4萬多公噸,占日本進口市場6成,1996年數量被中國超越,中國成為出口日本毛豆數量最大的國家,占世界毛豆貿易量13萬公噸的52%,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及歐洲各國。

消失的 鮑魚 王國

2000年台灣鮑年產量達2497公噸,產值突破20億元,還發明陸上箱型養殖法,但根據FAO(世界農糧組織)2010年統計資料,世界鮑魚總產量65782公噸,其中中國鮑魚養殖產量56511公噸,排在第二位的韓國產量只有6000多噸。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聯合國FAO

農業人才多赴中國發展

—— 台灣傑出農民現今動向與強項農作

莊炳耀

台灣十大傑出青年農民

動向:福建福州福清台灣農民創業園

許勝驊

十大神農

動向:福建龍岩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

詹明潤

台灣神農之子

動向:福建仙遊台灣農民創業園

林國忠

養豬狀元、台灣模範農民、台灣十大傑出青年金禾獎

動向:廈門

林茂盛

台灣十大傑出農民

動向:福州

王興木

台灣十大傑出青年農民

動向:廣東茂名

李世華

台灣神農獎、台灣蝴蝶蘭產業之父

動向:湖北、江蘇

資料來源:農委會、台灣農民創業園

整理:呂國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37

更平等的股票必勝法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5-05-07  NM
 
 

 

喬治奧威爾作品《動物農莊》有一名句:「所有動物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在股票市場,有時候有些人也會更平等。今天,不看會計數字,試以市場數據,看看「更平等的股票必勝法」!更平等的創業板

上週四,有兩隻新股上市,分別是昊海(6826)及鑄能(8133)。上市首日,錄得178倍超額認購的昊海,收市報58.4港元,較上市價微跌1%。反之,在創業板上市的鑄能,一開市就報2港元,收市報2.13港元,較0.2港元的配售價,上升接近10倍。鑄能的股價表現,反映創業板新股的股價表現?以創業板新股的上市價,對比其上週收市價,發現2015年首季9隻新股中,僅有1隻下跌,是東方大學(8067)微跌2%,其餘8隻都上升,由最少升25%,到最多升接近13倍的揚科(8140)及惠陶(8238),平均上升超過4倍;2014年所有19隻創業板新股更全是上升,最少升7%,最多升接近30倍的冠輝保安(8315),平均上升超過5倍。基於以上數據分析,買創業板新股還不是「股票必勝法」?可惜,您想買,也要人家選中您,賣給您才可必勝!

更平等的投資者

以鑄能為例,配售形式上市,賣給132名「經選定專業、機構及其他投資者」,他們才能以0.2港元配售價買到股份。翻查過去5年資料,以認購上市的創業板新股,每年平均不到一間,其他都以配售形式上市。聯交所網站解釋,配售是「由發行人或中間人將證券主要出售予經其選擇或批准的人士或主要供該等人士認購」。在創業板,新申請人「可自由決定其招股機制,亦可僅以配售形式於本交易所上市」,但「必須至少有100名公眾股東」。配售的原意是降低上市成本,亦可增加成功上市集資的機會,適合為「新興企業」而設的創業板。可是,近年一些創業板新股,如羊絨服裝商、舞蹈學校、皮革代工生產,甚至是建築承建商,真的是「新興企業」?更重要的,配售機制有否被濫用作其他用途?以創業板新股的配股價,對比其首日開市價,發現2015年首季9隻新股,平均上升3.5倍,最多升7.5倍,最少也升9%;而2014年18隻新股,平均升2.5倍,最多升6倍,最少升20%。經選定的投資者,可說穩賺不蝕。2014年以來,創業板僅有藍港(8267)一隻新股,非全以配售上市,巧合地其上市價對比其首日開市價僅升0.1%,與其他新股股價表現,真有天淵之別。上市配股價不是經專業人工評估,已反映公平值,何故落差這麼大,有更公平的首日開市價?

更平等的必勝法不是您的

不能以配售價買入創業板新股,您或想在公開市場買入,模擬「股票必勝法」。那麼,您就要非常認真地想想!以2015年首季為例,如以首日開市價買入,並持有到上週收市,平均升幅雖仍有29%,但9隻新股中只有4隻能保持升幅,其餘5隻都是下跌,跌幅由7%至85%不等;2014年的情況好一點點,但18隻新股中,也有7隻是下跌。更嚴重的,您或會遇上愛特麗(8093)、壹照明(8222)、駿東(8277)或SDM(8363),如以首日開市價接貨,上週收市已下跌5至9成;但如在高位接貨,上週收市已全下跌9成。證監會在4月中,亦就曾因冠輝保安的股權集中於極少數股東,特別出通告提醒投資者務請審慎行事。您和我或要緊記:「這些更平等的機會不是屬於我們的!」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655

發展中國家加入TPP:“平等”背後有噩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5895.html

發展中國家加入TPP:“平等”背後有噩夢

第一財經日報 王玉鳳 2015-08-06 06:00:00

今年6月底,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由美國主導、目前已有亞太區域12個國家參與談判的區域貿易協定——在美國被打了一針強心劑。當時,美國國會投票表決,給予總統奧巴馬“快速道”授權,以推動談判取得進展。

今年6月底,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由美國主導、目前已有亞太區域12個國家參與談判的區域貿易協定——在美國被打了一針強心劑。當時,美國國會投票表決,給予總統奧巴馬“快速道”授權,以推動談判取得進展。

不過,7月31日備受矚目的新一輪TPP部長級會議黯然落幕。各成員國在關鍵條款上未達成共識,日美之間在農產品和汽車方面的談判陷入膠著,知識產權、國企、投資等是各國產生分歧的主要領域,各方利益依然處在對峙狀態。

但是,外界容易忽略的一點是,除了發達國家的相互較勁外,TPP很有可能會影響將要加入的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美國將TPP12個成員國中的6個國家——文萊、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秘魯和越南——定義為“發展中國家”。如果TPP得以實施的話,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以及加入發達國家的進程可能會受到影響。這意味著,這些國家將繼續依賴低端的農業和采掘業,數千萬的勞動者無法進入薪酬更高的工業和服務業。國內稅基數繼續保持在很低的狀態,國家缺少財力去整治社會治安,或者投資教育和衛生,貧困人口數量也將居高不下。

上述這些情形都可能因為一個貿易協定而發生嗎?不排除這些可能。美媒分析,TPP協定可能在以下9個方面損害發展中國家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所以,發展中國家,先別偷著樂。

●1.TPP迫使經濟地位不對等的國家實行同樣的遊戲規則

很顯然,美國國家足球聯盟(NFL)不可能和蹣跚學步的幼兒來一場足球比賽,因為兩者的差距太大。但是該共識被TPP的成員國有意忽略了。

TPP成員國中那些已經進入工業化的富裕國家,比如加拿大、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正在全球範圍內尋求統一的稅收和金融政策,以及低力度的監管,以降低這些國家的跨國公司的運營成本。而TPP規則制定的背後不乏這些跨國企業的身影。

它們聲稱,當今的全球化經濟、貿易協定應當基於“公平”和“機會均等”的基礎之上。它們鼓吹一國政府的稅收、金融或貿易政策不應向本國企業傾斜。

但是,盡管TPP的6個發展中國家成員國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但是它們擁有一個共同點:國內企業落後,競爭力與那些發達經濟體的同行無法相提並論。這些國家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去支持國內的企業,比如長期的低利息補貼信貸、促進科技發展的政策以及科研方面的補貼。但是,TPP卻打著“公平”的幌子禁止這些政策的出臺。

TPP的規則制定者故意忽略這樣一個事實: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需求是有差異的。

●2.TPP禁止發展中國家利用貿易政策去保護本國工業

TPP要求大幅度降低配額、關稅以及其他貿易保護政策的影響,力度之大甚至超過世貿組織(WTO)。這會導致發展中國家不發達的工業面臨國外企業的大規模競爭。TPP還將禁止對原材料出口征稅,而對原材料出口征稅可以保護發展中國家的資源。

這種要求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在相同遊戲規則下競爭的危害是驚人的。事實上,發達國家的工業幾乎都是在貿易保護政策和國家的其他支持措施下發展起來的。這些保護政策曾經持續了幾十年,直到它們的企業跨出國門。後者意識到,只有在國內企業具備全球角逐的能力之後才能放開貿易自由化。

3.TPP禁止發展中國家通過政府采購的方式支持本國企業

TPP中經濟實力強大的成員國要求,允許其他成員國的企業進入一國政府采購市場。但是,發達國家曾經赤裸裸地通過政府采購的形式來幫助國內企業。因此,馬來西亞經濟行動委員會警告,“如果馬來西亞的政府采購按照機會均等的原則來進行,許多國內企業將走上破產之路。”

●4.TPP過於限制對外國投資者的監管

TPP提出,不應對外國投資者進行特殊的監管,這意味著它們和國內企業享受同等的待遇。但其實這非常虛偽。大多數工業化國家都曾長期出臺監管措施,以確保外國資本輸入技術,采購本國的商品和服務,促進本國發展。不過,TPP卻認為,任何傾向於本土企業的政策都帶有“歧視性”。

●5.TPP削弱成員國國內法院的權威,導致發展中國家害怕采取新的監管措施

TPP也提出要將外國投資的傳統定義範疇擴展,新的定義包括“對收益或利潤的期待”。如此一來,成員國如果執行新的監管措施或法規的話,企業一旦認為剝奪了“預期的利潤”,就可以起訴該成員國,即便那些監管措施或法律條文旨在解決諸如勞動力和環境權利之類的事關公共利益的問題。

根據投資者和國家之間的爭端解決機制(ISDS),如果一項新的法律或法規導致外國投資者“失去預期的利潤”,外國投資者便可起訴該國政府,要求它們取消這項法律法規或賠償。賠償最高可達到數億美元。ISDS的特點是糾紛並非通過該國的法庭,而是國際仲裁法庭來解決。國際仲裁法庭有權推翻被投資國法庭的判決,並且不允許上訴。例如,煙草巨頭菲利蒲莫里斯(PhilipMorris)最近正在起訴烏拉圭,因為後者在煙草廣告上的監管導致其銷售額未能達到預期目標。

雖然TPP中富裕的成員國表示這些措施可以保證外國資本的進入,但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註意到許多跨國公司已經通過它們本國的政府或世界銀行的多邊投資擔保機構購買了投資保險。

他也註意到ISDS的真實原因與政治掛鉤:發達國家試圖給不發達的TPP成員國潑冷水,因為冗長且動輒數百萬美元的法律訴訟使得發展中國家害怕實施可能會觸怒外國投資者的法律、法規。盡管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如巴西、印度和南非,拒絕在以後的協議中加入ISDS條款,但是很顯然目前TPP包括了這些條文。

●6.TPP導致發展中國家面對金融危機時更加脆弱

即便2012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變了它長期以來反對資本控制的看法,最終同意“資本控制可能在危機來臨時有助於保持金融系統的穩定性”的觀點。但是,TPP仍然對發展中國家動用資本控制這一手段。

2008年的金融危機雖然影響深遠,但是發達國家似乎並未吸取教訓。TPP呼籲實施一系列金融自由化的措施,阻止發展中國家對投機性的金融活動進行監管。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家考瑞耐克(AntonKorinek)分析,過度的金融自由化與放松對核電站的安全監管的後果非常相似:對於核工業來說,成本可能會下降,但是核融毀的風險增加。同樣的道理,放松金融監管雖然會提高金融業的利潤,但是它對金融系統穩定性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這一點,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逃不過。

●7.TPP危害公眾健康

許多諸如“無國界醫生”之類的醫療組織已經發起抵制TPP的運動,因為該協議關於知識產權方面的規定致使發展中國家數百萬窮苦大眾無力購買廉價的仿制藥。這些規定將令仿制藥生產商難以進入市場,令藥價高不可攀。如果這項規定得以實施的話,發展中國家解決公眾健康問題的能力將會削弱。

●8.TPP阻礙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獲得迫切需要的技術

TPP中關於知識產權的內容也將阻礙發展中國家的制造業,因為它將增加制造業獲得新技術的成本,導致這些企業無力發展。而所有發達國家發展之初都是竭力獲取新技術。

●9.TPP損害國有企業的競爭力

TPP建議限制國有企業的活動,而國有企業一直是東亞這幾十年來成功實現工業化戰略的重要基石。TPP不僅建議減小政府對國有企業的支持力度,也要求馬來西亞、越南和新加坡的國有企業充分實現市場化。這些國家將被禁止對新的或未來的國有企業提供支持。

這其實是發達國家實行雙重標準的又一個案例。早在數十年前,發達國家就已經意識到:對於部分私有資本無力或不願投資的戰略性行業,國家有必要出面介入。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一財工作坊

社論

專欄作家

禪宗七祖

專欄作家

王子約

媒體人

艾經緯

媒體人

錢克錦

媒體人

夏心愉

專欄作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52

基尼系數降至15年來最低 但財產不平等程度卻在加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962.html

基尼系數降至15年來最低 但財產不平等程度卻在加深?

一財網 郭晉暉 2016-01-19 13:29:00

居民收入基尼系數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近年來居民收入的上漲,且居民收入上漲幅度連年高於GDP的增速,不僅在職人員收入上漲,退休人員養老金也是連年10%的上調。

在過去的七年間,官方公布的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呈現下降的態勢,2015年更是落到了近15年來的最低點。但非官方的數據卻顯示中國社會財產不公平的程度在加深。

國家統計局19日上午公布的2015年居民收入情況顯示,2015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2,這是繼2008年達到0.491之後的第7年下降,也是2001年以來的最低點。

基尼系數是反映收入差距的指標。一般數字越大,則反映貧富收入差距越大,反之則越小。0.4被國際公認為收入差距的警戒線。

中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歷史數據顯示,2001年為0.490,2002年為0.454,2003年為0.479,2004年為0.473,2005年為0.485,2006年為0.487,2007年為0.484,2008年為0.491。然後逐步回落,2009年為0.490,2010年為0.481,2011年為0.477,2012年為0.474,2013年為0.473,2014年為0.469。

居民收入基尼系數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近年來居民收入的上漲,且居民收入上漲幅度連年高於GDP的增速,不僅在職人員收入上漲,退休人員養老金也是連年10%的上調。

2015年是中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的一年,全年GDP的增速為6.9%。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縮小0.02。

除此之外,國家統計局不僅公布了2015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2,還公布了與收入差距有關的更加詳細的情況。

數據顯示,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928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7%。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221元,中等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4元,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0元,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8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4544元。

全年農民工總量27747萬人,比上年增加352萬人,增長1.3%,其中,本地農民工10863萬人,增長2.7%,外出農民工16884萬人,增長0.4%。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072元,比上年增長7.2%。

由於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受到樣本數量、樣本質量和調查方法等的限制,官方的基尼數據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對於真正的基尼系數到底是多少,不同的機構得出的調查結果不同,業內普遍認為官方的數據偏低。

2012年12月,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基尼系數為0.61,遠遠高於國家統計局公布的0.481。

北京大學日前公布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稱,中國目前的收入和財產不平等狀況正在日趨嚴重。近30年來,中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0.3左右上升到現在的0.45以上。

《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基於北京大學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hinaFamilyPanelStudies,CFPS)撰寫的系列專題報告,以全國25個省市160個區縣的14960個家庭為基線樣本,探討民生問題狀況、差異、原因和社會機制。

《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顯示,近年來中國財產不平等的程度更加嚴重。中國家庭財產基尼系數從1995年的0.45擴大到2012年的0.73。頂端1%的家庭占有全國約三分之一的財產,底端25%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在1%左右。

中國社會不平等趨勢擴大:1%的家庭占全國三分之一的財產 >>>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29

快評:教育不平等將加劇“窮二代”現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524.html

最近幾天,有關“高考招生”的話題再度引發了社會對教育公平問題的關註。事實上,較之各省在高考招生計劃上的多寡,教育機會不均衡更加集中體現在城鄉之間。教育不平等會加劇收入差距,貧窮代際遺傳的“窮二代”現象正在越來越突出。這其中,由於超生等原因導致的黑戶,正是教育不平等最大的受害者。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發布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下稱《 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教育不平等狀況不容忽視,不僅從投入上存在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從結果上也存在教育獲得分布的差異,比如城鎮與農村、不同性別之間、東部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內陸地區存在的教育不平等現象。

從平均受教育年限來看,城市戶籍人口遠遠高於農村。在出生與1986年到1990年的居民中,城鎮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3.41年,而農村居民只有9.54年。其他年齡階段人群的城鄉受教育年限差距更大。

《報告》顯示,從地域差異看,東部地區教育獲得水平高於中西部地區,但整體來看,東部和中部的差異相對較小,而西部地區整體教育獲得水平明顯更差。比如,出生於1986年到1990年的人群中,西部地區的文盲比例為15.5%,遠高於中部地區的3.2%和東部地區的2.1%。此外,西部地區獲得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居民比例為15.3%,大大低於中部地區的25.4%和東部地區的31.1%。

《報告》認為,我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性別之間的受教育水平差距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機會分配不均導致的。根據調查,一系列事先確定的、與個人品德和努力無關的境遇對教育獲得有明顯的影響,比如父親和母親的受教育年限、12歲時的戶口、父母的黨員身份等。

所謂“窮二代”,指的是貧窮的代際遺傳,也就是說,窮人的後代更容易成為窮人。《報告》指出,如果對目前的教育不公狀況不加幹預,很可能會造成社會階層固化和貧窮的代際遺傳。

教育獲得水平的高低與個體的收入和財富狀況緊密相關。這意味著,受教育越少的人群,收入越可能處於較低水平,其下一代的受教育水平也可能較低,最終導致下一代的收入也處於較低水平。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學者溫嬌秀發現,城鄉教育不平等是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城鄉教育差距沒上升1%,城鄉收入差距上升6.4個百分點。

基尼系數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重要指標。國家統計局今年初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2。這是基尼系數自2009年來連續第7年下降,但仍然超過國際公認的0.4貧富差距警戒線。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等均認為,中國實際的基尼系數要高於官方公布的數據,有可能超過0.5。如此懸殊的收入差距背後,教育機會不均等是一個重要因素。

教育不公的最大受害者還包括受計劃生育政策等影響造成的黑戶。這部分人群由於不能正常擁有戶口,因此在受教育上受到更大的限制。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學者萬海遠的《中國黑戶群體生存狀態調查》,全國1000多萬黑戶,大部分處於西部地區。由於沒有戶口,這些黑戶人群的基本生活都受到影響,受教育權利更是受到極大的侵害。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生的黑戶生出的“黑二代”,其生存環境更艱難、受教育狀況更差。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副研究員孔濤表示,教育機會的公平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內容。很有必要對教育機會不平等進行度量和深入研究,為見效教育機會不平等的政策構建提供依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70

新三板募集資金新規落地 監管規範不平等對賭條款

8月8日晚間,全國股轉公司再次發布政策補丁,對去年以來存在亂象的募集資金使用、發行認購不平等條款實施監管,並對類金融企業借殼明確遏制。

8月8日,股轉公司發布《掛牌公司股票發行常見問題解答(三)——募集資金管理、認購協議中特殊條款、特殊類型掛牌公司融資》(以下簡稱“解答”),對掛牌企業募集資金管理提出了新的監管要求,要求企業對募資資金進行專戶管理、詳盡信息披露,並不得將資金用來購買理財和投資股票。

募集資金管理打補丁

《解答》指出,掛牌公司募集資金應當用於公司主營業務,除金融類企業外,募集資金不得用於購買理財產品等財務性投資,不得直接或間接購買股票,不得通過質押、委托貸款等方式變相改變募集資金用途。閑置資金可以進行現金管理,但應投資於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保本型投資產品。

為防範掛牌公司關聯方占用、挪用募集資金,《解答》要求掛牌公司對募集資金進行專戶管理,建立存儲、使用、監管和責任追究的內控制度,對於募集資金使用,公司董事會應每半年核查一次,主辦券商每年至少核查一次,並在年報中披露。

《解答》還細化了股票發行方案的信息披露要求,對於募集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的,要求詳細解釋其必要性。對於償還銀行貸款用途的,應當列明貸款的明細情況,說明對公司經營和財務狀況的影響。用於項目建設的,應當量化說明資金需求和資金投入安排。

掛牌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並募集配套資金的,《解答》要求公司披露前次募集資金金額、具體用途及剩余資金安排;本次配套募集資金與本次重組事項的相關性,募集資金金額是否與掛牌公司及標的資產現有生產經營規模、財務狀況相匹配等。此外,獨立財務顧問應當對募集資金用途、合理性、必要性進行核查並發表明確意見。

中泰證券新三板分析師張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新三板募集資金使用管理正在向A股看齊,去年掛牌企業募集資金使用曾出現偏離實體經濟的現象,募集資金如果只能用於購買理財說明企業沒有適當的投資項目,收緊監管能讓募集資金使用回歸支持中小微企業成長的本源,有利於新三板市場健康發展。

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A股公司在定增和募集資金用途都會披露一個可行性分析報告,新三板原來沒有這方面要求,大部分企業都會說我是用來補充流動資金,但資金到底是用來做什麽,有沒有好好利用並不知道。”

他認為,對募集資金使用信息披露的硬性要求,從長遠來看可以規範企業行為、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並且,新規把握的力度恰當,並沒有要求披露得跟主板信披標準一樣詳細,而是充分考慮了“雙創”企業的特性。

去年,新三板上出現多起掛牌企業用募集資金參與其他掛牌企業定的現象,但是新三板一直沒有對掛牌公司募集資金的管理出臺明確的強制要求。今年7月21日,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在中國新三板高峰論壇上演講時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市場的投融資機制,研究制定募集資金使用負面清單,提高對募集資金使用的信息披露要求,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支持創新、創業。

規範不平等認購條約

不少掛牌企業在定增時為了吸引機構投資者,會在認購協議中簽訂對賭協議,其中包括業績承諾及補償、股份回購、反稀釋等特殊條款。對此,《解答》也首次提出明確的負面清單,規範對賭行為。

根據《解答》,掛牌公司本身不能作為特殊條款的義務承擔主體。特殊條款不得限制掛牌公司未來股票發行融資的價格,不得強制要求掛牌公司進行權益分派。發行認購方不經公司內部程序,不應對公司派駐董事,或對公司經營決策享有一票否決權。

據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統計,從去年至今年7月,新三板上共有180多家企業簽署了500多份對賭協議,其中做市轉讓企業有37家。不過,據統計,有75%的對賭企業沒有達到承諾業績。

新三板智庫負責人邱翼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新問答總體上使得定增更加規範,監管的思路還是在於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不對等條約大多是機構投資者的自我保護條款,在情況惡化之前挽回部分損失。限制特殊條款對企業是好事,對其他投資者也更加公平。”

他認為,新規針對做市企業更有利,做市企業股權更加分散,公眾屬性更強。而對於沒有外部股東的協議企業來說,由於機構投資者的投資難度增加,有可能會對企業融資帶來一定影響。不過,投資機構仍可以和公司大股東進行對賭,把風險轉嫁給大股東。

睿信長盈首席分析師司進龍認為,新規包含了對掛牌公司的經營權決策權、再融資定價權、權益分配權等權利的保護,明確了掛牌企業和投資機構雙方進行再融資談判的邊界,降低了談判成本,不過影響仍可能有限。

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現在新三板市場流動性陷入冰點,投資極不活躍、定增募集金額逐月下降,掛牌企業與投資機構的再融資談判中處於劣勢,這決定了他不得不出讓更多的利益來換取再融資的成功。對於投資機構,在個股普遍暴跌的殘酷現實前,參與定增時將極為謹慎,很多時候投資決策取決於掛牌公司多大程度願意讓渡權利。”

他認為,現有這些特殊協議本身是由於新三板融資能力逐漸消散的趨勢而催生的。監管可以減輕這一現象,但要想根絕這一現象,仍需要後續制度的供給,帶來市場的回暖和投資信心的恢複。

周一,三板做市指數延續漫長的跌勢,盤中跌至歷史最低點1091點。在一級市場,新三板企業定向增發的次數和募集金額的總量呈現逐月下跌的趨勢。據萬德資訊統計,今年7月,新三板上近8000家企業只完成190次定增,募集資金總額僅58億元,為去年4月以來的歷史最低點。

收緊借殼?

在《解答》中,股轉公司重申暫停類金融企業股票發行和重大資產重組等相關業務,等待監管政策明確。新規同時對類金融企業借殼掛牌企業的行為進行了約束。

今年1月,股轉公司全面暫停了類金融企業掛牌和融資。類金融企業包括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典當公司等具有金融屬性的掛牌公司,即除“一行三會”監管的企業、私募基金管理機構以外的具有金融屬性的掛牌公司。

《解答》指出,如果掛牌公司被收購,收購人不得將旗下的類金融資產註入掛牌公司。非類金融企業定向增發時,發行對象不得以類金融資產認購股票,同時募集資金也不得用於參股類金融企業,不得以拆借等形式把募集資金提供給類金融企業關聯方。掛牌公司如果以自有資金購買類金融資產,持股比例不得超過20%,且不能成為第一大股東。

有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這是在收緊借殼。很多不能直接掛新三板的想以借殼的方式變相的突破不允許金融機構掛牌的方案,通過各種方式把資產搬進掛牌主體。但是類金融機構從新三板市場融資,會侵占新三板有限的資金供給,對實體企業不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1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