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五部門聯合執法打擊網絡非法售藥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598

8月2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發佈消息稱,8月20日起,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五部門聯手開展打擊網上非法售藥行動,重點打擊腫瘤、性功能障礙、糖尿病、高血壓等病症的治療藥品,以互聯網搜索引擎為重點監測對象,以投訴舉報信息為重點線索對網上售藥行為進行排查。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副局長尹力介紹,2012年互聯網藥品交易規模超過16億元,是2011年的4倍,發展速度驚人。而目前全國只有101家具備合法資質的網站,向個人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和信息服務。

國家食藥總局表示,要開設「互聯網購藥安全警示」專欄,定期發佈警示公告,嚴格實行「黑名單」制度,對於查實嚴重違反法律法規的網站和個人,一律列入「黑名單」,向社會公佈。

非法網站隱蔽性強欺騙性大

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副局長尹力介紹,從今年8月起至12月,五部門將聯合整治網上違法售藥行為,重點針對三類違法網站:第一類是銷售假藥涉嫌犯罪的網站。第二類是沒有取得資質,非法從事藥品銷售業務的網站。第三類是有合法資質,但存在發佈虛假藥品信息、違法銷售藥品的網站。

國家食藥監管總局消息,發佈虛假藥品信息、銷售假劣藥品網站的特徵包括:頁面上所標示的網站開辦單位地址虛假;頁面上充斥大量以「政府官員」、「權威專家」、「患者」的名義,通過使用絕對化、承諾性的語言,對「藥品」療效進行虛假宣傳;以電話訂購或在線訂購的方式,讓消費者向指定的銀行帳號、郵政信箱匯款,然後向消費者郵寄「藥品」,以避免供需雙方見面,使消費者在上當受騙後無從投訴等。

江蘇《現代快報》8月21日報導,江蘇省食藥監局一位負責人表示,網上售藥隱蔽性強,即使會有市民舉報,也常因難以取證而不了了之。此外,網站的註冊要求很低,即使被查處關閉了,再花三五百元就能重新註冊一個。

從多年前開始整治非法售藥網站以來,江蘇已經關閉了100多家非法網站,關閉的原因多是其刊登了虛假宣傳廣告。

據瞭解,網站售藥必須具備《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和《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方可進行非處方藥的銷售,處方藥不在網絡藥品銷售範圍之內。不過,也有網站「破解」了關於互聯網企業經營藥品必須擁有「藥品交易許可證」的規定。例如,天貓醫藥館。

2011年6月20日,天貓醫藥館試水互聯網賣藥,然而,醫藥館剛一上線則因互聯網藥品交易的資質問題而引來質疑,此後停業8個月。2012年2月,天貓醫藥館重新上線。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天貓已經取得《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而進駐天貓醫藥館的藥商必須有官方網站,且同時取得《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與《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兩個許可證。

由此,天貓上提供藥品信息展示,天貓用戶看中需要的藥品,按照天貓的提示「天貓醫藥館的商品均來自具備合法資質的藥品零售連鎖企業,接下來您將跳轉到具備《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天貓合作網站購買」,此後天貓用戶跳轉到相應醫藥商的官方網站上完成交易。

困境:互聯網藥品監管法律滯後

《經濟參考報》報導,業內人士指出,我國互聯網藥品交易發展處於起步階段、假藥信息混亂與我國互聯網藥品監管法律滯後、產業政策不明晰等有關。

目前,網上購藥的法律法規,一直沿用2004年發佈的《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和2005年發佈的《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

目前國家食藥總局並未將醫療器械及保健食品納入互聯網銷售的監管視野中,可醫療器械其實已佔據網絡銷售的半壁江山。「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戒毒藥品、醫療機構製劑及含特殊藥品服務製劑等高風險品種,應排除在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範疇之外。」北京市藥監部門相關人員指出。

此外,正規網上藥店還面臨互聯網交易無區域性與藥監部門行政監管地域性之間的矛盾。

鏈接:國外如何監管互聯網藥品市場

新華社報導,目前世界各國對互聯網藥品服務的態度不盡一致。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完全禁止網上售藥;瑞典的網上售藥權由一家國營企業獨享;英國、荷蘭則基本持放開態度。

國外互聯網藥品監管模式主要有以美國為代表的「多元主義」,以英國為代表的「法團主義」和以德國為代表的「國家主義」三大模式。

美國模式:各州藥房理事會負責網上藥店及其藥師准入和日常事務管理,美國藥房委員會負責優質網上藥店的認證工作,聯邦政府機構依職能劃分進行監管,消費者則擁有集團訴訟等司法武器。

 

英國模式:英國最大的藥品行業團體英國皇家藥學會負責網上藥店註冊及藥劑師服務監管,制定一系列標準指南指導規範網上藥店服務;英國藥品和健康產品管理局則負責監督網上藥店的藥品銷售和供應,並對違法網站進行查處和打擊。

 

德國模式:強調政府主導,以強大的社會醫療保險為支撐,不屬於醫保報銷範圍的藥店和藥物不予報銷,從制度上消除了假冒藥品在互聯網流通的可能。此外,德國政府通過藥劑師協會規範全國所有實體和網上藥店行為,設立藥害賠償基金並建立藥店監察制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98

智庫:美國打擊敘利亞策略分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710

昨天美國總統奧巴馬說美國有了定論,敘利亞政府就是上週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的始作俑者。同一天,北約秘書長Rasmussen說:「我們將利用化學武器視為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威脅。」

而美國眾議院議長博納就致信奧巴馬,稱今後對敘如使用武力,需要總統解釋法律依據以及「潛在軍事打擊的預期效果」。  
雖然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稱美方準備繞過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對敘採取行動,但英國首相卡梅倫已經因軍事打擊提議未獲安理會通過而被迫推遲打擊計劃。

國際社會還未達成共識聲討敘利亞政府,英美國內也有反戰壓力。面對這種形勢,接下來美國與盟國將怎樣對敘利亞政府「還以顏色」?

智庫Stratfor認為,美國及盟友干預敘利亞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如果決定幹預,他們的可選方法很少,主要有以下三種:

1、有限的懲罰性攻擊

有限打擊目標是風險最小的選擇,需要的資源也最少,其做法包括打擊指揮控制設施和其他很有價值和象徵性意義的目標。

有限的懲罰性打擊要害目標應該是最簡單的行動方式,其目的是挫傷敘未來使用化學武器的積極性。

它可以展示美國及盟友的信譽,最終目的將是無需削弱敘利亞政權就讓基地組織打消念頭,此後不願在敘國內戰爭中使用化學武器。

此前華爾街見聞「美國對敘利亞戰爭的邏輯推演」文章分析預測,有限軍事打擊的主要目標將是阿薩德的精銳部隊:共和國衛隊以及第四裝甲師,因為美國情報人員確信敘利亞的化學武器正儲藏在他們的駐地附近。

2、削弱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的能力

如果美國及盟友進一步行動,就可能不僅打擊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的積極性,也會摧毀其使用武器的能力。

在這種情境下,打擊目標範圍自然擴大了。

指揮、控制及通信設備仍然會是打擊目標,但操作及相關的防禦設施也需要納入目標範圍。

3、奪取敘利亞的化學武器

這是風險最高的行動,目的是徹底杜絕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它可能也意味著搗毀基地組織的老巢。

既然奪走敘利亞政府的化學武器不可避免地要出動相當一部分地面部隊,這種選擇就等同於入侵敘利亞。

有理由認為選擇這種方式的可能性很小。

 

從以下敘利亞附近美軍部署圖可以看到,美國已經有足夠的力量發起行動。

 

Stratfor據此進一步預計,四艘Arleigh Burke級導彈驅逐艦、可能還有一艘巡航導彈核潛艇都已經將敘利亞的目標鎖定在戰斧巡航導彈的射程範圍內。

此外,美國還可以派遣美國大陸的戰略轟炸機以及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的B-1轟炸機增援。

按照這樣部署,美國可以在敘利亞空軍防禦力量無法企及的地方發起攻擊,B-1轟炸機還能洞穿敘利亞的防空網,以最小風險投下摧毀掩體的炸彈。

鑑於敘利亞政府軍有多種方式發射化學武器,戰術空襲將在這類軍事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美軍相應需要派遣執行空中加油、情報蒐集、偵察、監控等任務的大型飛機。

考慮到敘利亞防空力量對敘上空的載人戰術飛機存在威脅,美軍應該會需要增派大批巡航導彈艦艇,壓制敘防空反擊。此外,還需要運輸機增加軍事行動所需的戰術空襲資源。

Stratfor指出,美國還未對敘部署武裝干預級別的軍事力量,但可以投入戰鬥的力量距敘並不遠。

幾天前,兩艘美國的超級航母及其護衛艦還出現在美第五艦隊活動地區。

如有必要,美國可以迅速派遣多支空軍中隊殺向敘利亞,特別是設在土耳其、希臘、約旦和塞浦路斯的空軍基地,它們都可以策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75

「打擊網絡謠言」台前幕後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974

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開闢了「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台」,下一步會陸續推出防忽悠互動遊戲、謠言識別測試等,與網友互動。

一場以打擊網絡謠言為主的網絡「嚴打」行動,正在席捲整個中國。從2013年8月20日到8月31日,短短12天內,數以百計的網民因「製造傳播謠言」而遭處理。其中,僅湖北一地就刑事拘留5人,行政拘留90人。

最先被拘留的是微博「大V」,如網絡推手「秦火火」、新快報記者劉虎,接著是普通網民,如發佈「狼牙山五壯士是土八路」的男子張某,詢問「是否發生命案」的河北女子趙某。

各地幾乎同時行動,這絕非巧合。8月20日是公安部啟動打擊網絡謠言專項行動的日子,在公安部的統一部署下,各地迅速成立了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公安廳(局)負責指揮行動,宣傳部門負責引導輿論。

「要敢抓敢管,敢於亮劍。」8月26日,河南省委宣傳部組織召開了淨化網絡空間座談會,河南省委宣傳部部長趙素萍對台下省公安廳官員和媒體主管說。

不過,自8月底到9月初,地方行動中的偏差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輿論宣傳風向漸變。新華社在8月29日播發《打謠言,更應打「官謠」》。9月4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對謠言盛行、謬種流布當然要依法亮劍,但也不能因噎廢食;遏制網絡活力,同樣有違中央精神和時代潮流。

9月初後,在有關部門要求之下,地方上也極少新的案例公之於眾。

重點打擊三個「大V」

8月20日,北京警方以涉嫌非法經營、尋釁滋事罪,刑拘「秦火火」等四人,這是公安部啟動打擊網絡謠言專項行動當天抓捕的第一人。

一位接近北京市公安局預審總隊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最初警方曾懷疑只有高中文化的「秦火火」是否有寫微博的水平,警方讓其將他被拘的感受寫篇300字的短文,發現他的文筆還不錯。

「秦火火」被刑事拘留第二天,有關他的新聞登上了各大媒體的頭條,《京華時報》早有準備,用三個整版詳細披露了「秦火火」案內情,相關的報導評論一時間鋪天蓋地。

被羈押在蘇州的網絡爆料人周祿寶,是公安部此次行動中打擊的又一個「大V」。8月9日,擁有110萬粉絲的周祿寶被蘇州警方以涉嫌敲詐勒索罪逮捕。

蘇州警方稱,長期以來,周祿寶通過有計劃地編造謠言,進行網上攻擊抹黑,牟取非法利益。2011年以來,周祿寶涉嫌先後在桂、浙、蘇等地以「爆料炒作」手段獲取「封口費」,敲詐金額達上百萬元。

周祿寶曾因舉報某市市長戴五塊名表在網上名聲大噪,不少網民稱其為「維權鬥士」。

跟周祿寶一樣,「大V」傅學勝同樣禍起「誹謗公安局長」。8月26日媒體報導顯示,2013年8月,一則「情婦舉報上海金山區公安局長貪腐」的帖子在網上出現,上海閘北公安分局隨即成立專案組進行偵查,確認謠言後很快鎖定了傅學勝。

8月20日,傅學勝在上海被刑拘。上海警方稱,傅承認他也是「中石化女處長非洲牛郎門」事件的幕後推手,2012年,傅參與中石化一項目招標,競標失利後編造了此謠言。

傅學勝案之後,官方輿論再次出現一次小高潮。《人民日報》駐全球記者發來《世界多國嚴厲打擊網絡謠言》,《求是》雜誌的子刊《紅旗文摘》發了一篇《整治網絡謠言必須出重拳》的署名文章。

地方追捕 「大謠」行動

就在傅學勝等三個「大V」案情陸續披露的同時,地方上也展開了對「大謠」的追捕行動。在湖南衡陽,一個名叫格祺偉的記者被刑事拘留;在武漢,警方稱他們成功端掉一個掌控312個「大V」的網絡炒作公司;浙江公安廳對外宣佈,已刑拘2人,46人受到治安處罰……

8月20日後,各地上自省公安廳,下至縣公安局,大多成立了打擊謠言專項領導小組,一般由公安局長或分管網絡安全的副局長督陣指揮。

以衡陽市公安局為例,領導小組由衡陽市公安局長周學農牽頭,成員除了網警外,還從刑偵、法制部門抽調警力。接受南方週末記者電話採訪時,衡陽市公安局公共關係科科長李鋼彪說,是追究刑事責任還是採取行政處罰,要由法制支隊來定性,抓捕、審訊由刑偵部門負責。

衡陽公安局的領導小組成立不到一週之後,也就是8月28日,衡陽警方決定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對格祺偉刑拘。

衡陽警方抓捕格祺偉並非臨時起意。相比之下,許多地方卻是突擊行動。據《燕趙都市報》報導,8月28日,河北清河警方以嚴重擾亂公共安全秩序為由將該縣女子趙某行政拘留,原因是她在「清河吧」裡發了句「聽說婁莊發生命案了,有誰知道真相嗎」。

8月26日,安徽碭山警方以造謠為由將一名把車禍死亡人數10人說成16人的網民於和玉行政拘留。三天後,湖北十堰武當山公安局拘留一名把車禍死亡人數3人說成7人的網友。

因「涉嫌造謠」被捕人數在不斷攀升,山西傳出23名「網絡大謠」落網,河南警方稱兩個月批捕了131人。這邊廂,浙江省公安廳網警總隊總隊長丁仁剛說「微信朋友圈轉發謠言,也違法」,那邊廂,寶雞和成都武侯區警方就對幾個在朋友圈轉發照片和消息的網民進行訓誡。

格祺偉被捕後,一篇《「網絡大謠」格祺偉昨被刑拘》的報導同時出現在了當地《衡陽日報》和《衡陽晚報》上。

而成都武侯區公安局政治處主任劉勇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該局打擊謠言的案例,也在第一時間通過成都本地媒體對外發佈。

官方媒體承擔了引導輿論的任務。《××省×(市)幹部群眾堅決擁護打擊網絡謠言犯罪》的報導,頻繁出現在各地機關報上。以《江西日報》在8月30日刊發的類似文章為例,採訪對象包括:全省法院幹警,各級檢察機關,團省委一位官員等等。

公檢法系統都在參與行動。8月30日,安徽宿州市召開了「淨網」行動啟動會議,會議由該市政法委書記主持。江蘇濱海檢察院則抽調了12名幹警走上街頭開展打擊謠言的普法宣傳。

在湖南等地,由當地互聯網辦公室主辦的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紛紛開通。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還特地開闢了一個「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台」,下一步會陸續推出防忽悠互動遊戲、謠言識別測試等,與網友互動。

一些地方的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本身就是行動發起者。據《河北日報》報導,河北打擊網絡謠言,由河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統籌組織,省公安廳、省通信管理局等多家涉網管理部門聯合參與。

中央初衷和地方邏輯

這次打擊網絡謠言行動也離不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影子。早在2013年5月,國信辦就在全國範圍集中部署打擊網絡謠言行動,矛頭直指大V。「有一些所謂『大V'賬號以『求闢謠』、『求證』等方式故意擴散謠言……擾亂了正常傳播秩序。」國信辦相關負責人當時對新華社記者說。

6月18日,公安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集中打擊整治網絡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整治週期從今年6月至12月為期半年,打擊重點是「利用互聯網從事詐騙、涉黃涉賭、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活動」。

一位接近公安部的人士稱,打擊網絡有組織犯罪是這次行動的核心,而打擊有組織傳播製造謠言等違法犯罪是這次行動的第一階段,其中是否有組織、是否涉及經濟利益是最為重要的兩個判斷標準。許多地方打擊謠言行動從6月就已開始,8月20日是公安部展示「戰果」之時。

地方上打擊謠言,也有自己的邏輯。李鋼彪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公安部打擊網絡謠言專項行動之前,衡陽警方已對格祺偉展開了偵查。衡陽市有關領導曾向警方反映,他們接到過格的敲詐短信,大意是格手上有該領導的違紀證據。

被捕前,格祺偉的身份是《現代消費導報》的記者,喜歡給衡陽「挑刺」。格祺偉最近一篇「挑刺」報導發表在2013年4月,標題是:《衡陽日報》在新市委書記上任後五天三換報頭。

當地官員認為格祺偉「給政府抹黑」。衡陽警方稱,格祺偉曾爆料說,衡陽市石鼓區政府請二百餘名黑社會強拆民居等,經核查都與事實不符。「給外界感覺好像政府跟黑社會混在一起,讓政府喪失了權威性和公信力。」李鋼彪說。

公安部6月份啟動了打擊網絡犯罪行動,加速了衡陽警方對格祺偉的抓捕。李鋼彪稱,偵查階段,他們蒐集了大量門戶、論壇和微博資料,將犯罪事實鎖定在格祺偉造謠傳謠方面,「現有證據足以用尋釁滋事罪刑拘他」。

成都市武侯區警方通報稱,他們最近以造謠為由對少陵路一名酒吧工作人員向某進行治安拘留3天,原因是向某將廣東某地男女酒後亂性的照片「加工」成少陵路上的事上傳到網上。

對此,外界質疑不斷。但在武侯區公安局政治處主任劉勇看來,拘留並無不妥。「這件事不光損害了武侯的形象,也給損害了成都的形象。」

說起打擊網絡謠言的動因,政府形象、地方穩定、經濟發展,是當地政府提及最多的關鍵詞。四川渠縣決定打擊網絡謠言,原因也跟這些詞有關。「渠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網絡謠言重災區。」渠縣互聯網信息中心副主任張安強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阻礙了當地經濟發展。

渠縣正打算建立自己的網評員隊伍。「過去怕別人說是五毛黨,發現謠言不敢澄清,這次打擊謠言專項行動給了我們信心。」張安強說。

遏制網絡活力有違中央精神

跟本地媒體對打擊謠言一片叫好聲不同,網絡上對此議論紛紛。得知清河女子趙某因一句話就被拘留,有網友揶揄道:「聽說月亮發生命案了,有人知道真相嗎?」清河吧吧主「瀘溝曉月」決定請辭吧主。「不能保護吧友,讓我內心無比難過。」他在請辭帖中寫道。

面對網民的質疑,清河警方無意認錯,但有些地方已開始糾偏。

在將網民於和玉抓捕三天之後,安徽碭山警方決定撤銷對其行政拘留五天的處罰,並通過官微向家屬和網民道歉。然而道歉聲未落,8月30日,廣州網友張某因轉發「狼牙山五壯士是土八路」被越秀公安行政拘留。

這一事件讓網民的批評達至沸點。有大V在網上建言:「別把淨網行動變成抓人大賽」,「禁謠運動需要平衡」。

8月底到9月初,官方輿論宣傳風向漸變。新華社9月2日發表評論稱,打擊網絡謠言,初衷是好的,但不能把自己不喜歡聽到的聲音,都扣上謠言的帽子。要警惕一些地方在執行中濫用、跑偏。廣東政法委和廣東高院在微博上解釋討論「子產不毀鄉校」。9月4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把握好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稱遏制網絡活力,同樣有違中央精神和時代潮流。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有關部門在8月底下發文件,稱要依法打擊網絡謠言,嚴防擴大化。「公安部的初衷是打擊網絡有組織造謠,而不是普通網民。」一位接近公安部的人士稱。

這位人士透露,有關部門還要求各地如發現新的謠言案例,不得自行對外披露,須先上報批准。9月後,各地清網行動仍在繼續,但地方上已極少新的案例公之於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32

課電影稅是打擊國片

 
2013-10-28  TCW
 
 

 

文化部打算對電影票價課稅來補助國片,然而,此舉不但達不到效果,甚至將使觀眾在戲院都看不到國片。

關於課稅,名義上對買方或賣方課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稅實際上由誰負擔。經濟學結論是:買方、賣方誰的替代選擇少,誰實際負擔的稅就越大。

身為賣方的戲院,其座位、空間、放映設備與音響等,都是為播放電影而設,很難再改變為其他用途,因此戲院不會因為票價收入稍微下降,就退出「播放電影」這行,戲院的替代選擇因此較少。

相對的,消費者不進戲院看電影,亦有其他選擇,例如可等該片出DVD,或日後在電視上欣賞,甚至還可上網看盜版,因此他們替代選擇較多。

電影稅的客觀結果,就是使稅的實際負擔大部分落在戲院頭上。然而,戲院雖然不會因為實際負擔了電影稅,就改變播放電影的「數量」,但它卻可改變播放電影的「種類」。

假設戲院有兩個選擇,一是播放洋片,收入兩元;另一是播放國片,收入一元,意味著播放一部洋片可抵播放兩部國片。若課稅後戲院要實際多負擔○.五元的稅,那麼戲院播放洋片收入剩一.五元,播放國片收入剩○.五元,播放一部洋片可抵三部國片,播放洋片相對更划算了,戲院播放洋片的比例將相對增加,播放國片的比例相對減少,結果就是觀眾更難在戲院看到國片。

這正是價格理論大師阿爾欽(Armen Alchian)的「阿爾欽─艾倫定理」(Alchian-Allen Theorem):加上一個費用後,高價品相對於低價品變得便宜,高價品需求量將相對增加。

能到台灣上映的洋片,大多都是票房高的作品,正因為它們的票房夠高,即使在負擔交易費用後,還剩下足夠高的收入,它們才有漂洋過海來台上映的價值。那些預期票房較低的洋片,在負擔交易費用後,剩下的收入也低,就不值得來台上映,這也是「阿爾欽─艾倫定理」的應用。

課電影稅,其實是為戲院播放電影加設一道門檻,票房收入超過門檻,戲院才有播放意願。競爭之下,來台洋片大都是高票房作品,電影稅又為戲院上映影片加設門檻,戲院就有更強誘因播放洋片。因為相對於國片,這些高票房洋片才能跨過門檻,留下足夠高的收入給戲院。票房相對不夠高的國片,因為多了這道電影稅門檻,反而更難在戲院上映。

此外,電影稅還有一個倫理問題:有何理由強迫對國片沒興趣的觀眾,也要為國片出錢?文化部官員或許認為國片很重要,但不代表別人也如此,強迫別人出錢為自己偏好埋單,本質就是一種掠奪。若我們的國片已淪落到要靠官員掠奪人民財富才能生存,這種國片早早讓它垮掉才是全民之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42

外管局出台措施打擊虛假貿易融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957

國家外匯管理局7日宣佈,已於日前發佈《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完善銀行貿易融資業務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遏制無真實交易背景的虛假貿易融資行為,防範異常外匯資金跨境流動。《通知》自下發之日起實施。外管局曾在年中集中出台措施遏制熱錢流入。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報導,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宣佈人民幣取代歐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常用貿易融資貨幣,但在支付貨幣中的增長緩慢,對此有的分析師就認為這是由於實際的套利資金利用虛假貿易融資行為流入中國內地所致。

《通知》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督促銀行完善貿易融資真實性、合規性審核。銀行應遵循「瞭解你的客戶」原則,加強對貿易融資、特別是遠期貿易融資的真實性、合規性審查,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真實貿易融資需求,防止企業虛構貿易背景套取銀行融資。銀行應加強內控督導,及時報告可疑交易,嚴禁變通執行或協助規避外匯管理規定。外匯局加大對銀行貿易融資真實性、合規性的監測力度,評估銀行交易盡職審查情況,必要時實施現場核查或檢查。

二是加強企業分類管理,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強調企業貿易外匯收支應具有真實合法的交易基礎。外匯局加大對貿易收支異常企業,特別是遠期貿易融資規模異常增長且具有典型套利交易特徵企業的監測核查力度,按照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有關規定進行分類管理,對守法合規的企業繼續給予最大程度的便利化支持,對列為B類或C類的企業予以重點監管。

三是加大對銀行、企業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銀行未充分履行審查職責的,外匯局將進行風險提示或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對企業有關違規行為,外匯局依照有關法規,區分不同情形,分別以外匯非法流入、非法結匯、非法套匯或逃匯定性處罰。銀行、企業有關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38

IBM遭股東起訴 因涉嫌棱鏡門致中國業務受打擊 市值大幅縮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969

IBM的一家股東對IBM提起訴訟,因其隱瞞與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間諜醜聞的關系,繼而導致中國業務受到巨大影響,最終該公司市值減少超過120億美元。美國曼哈頓地方法院的一份起訴文件提到,IBM曾遊說國會通過一項法案,允許其與NSA分享中國和其他地區客戶的個人數據,以保護該公司的知識產權。這起訴訟的原告為路易斯安那州司法部門的養老救助基金。該基金表示IBM的舉動威脅到了中國區的計算機硬件銷售,尤其是在當下“棱鏡門”事件讓各國都大為震驚的時候,這起醜聞使得NSA可以通過IBM這樣的科技公司從事間諜活動。由於對棱鏡門的擔憂,中國政府和企業突然切斷了與IBM的合作。這導致IBM公司在10月16日發布了令人失望的三季報,其中,中國營收下降22%,硬件銷售下降40%。雖然季度利潤增長6%,收入卻下降了4%,大大低於分析師的預期。10月17日,IBM股價下跌6.4%,市值縮水129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27

跨境資金加速流入 外管局嚴厲打擊虛假轉口貿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8269

國家外匯管理局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1月,銀行結匯1647億美元,售匯1281億美元,結售匯順差366億美元,為今年8月以來連續第四個月出現順差,且順差額為近四個月來最高。 在連續兩個月逆差後,銀行結售匯數據從8月份開始出現順差,且順差額不斷擴大。8月、9月和10月的順差額分別為83億美元、268億美元和359億美元。 新華社分析認為,貿易順差擴大是銀行結售匯順差增長的主要原因。11月貿易順差為338.1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73.4%。 此外,國際熱錢的流入也是一大因素。 下半年來隨著國內外形勢變化,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再起,境外資金通過各種渠道入境,試圖套取人民幣利率和匯率的收益。 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今年11月外匯遠期交易量暴漲,單月合計折逾133億美元,遠超今年前11個月平均25.21億美元的水平。 中國外管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1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451億美元,創今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同月遠期結售匯為凈結匯204億美元,為年內最高水平。 今年以來,外管局便加強了對異常外匯資金流入的監管。 繼5月份《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後,外匯局又於12月初發布了《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完善銀行貿易融資業務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周一外管局也發布了一份新聞稿,稱截至11月底已查驗虛假轉口貿易單證1,076份,涉及企業112家,涉嫌違規金額超過25億美元。 新聞稿引述專項行動通報會並稱,會議重點通報了專項行動中發現的銀行辦理外匯業務把關不嚴的問題,要以實體經濟作為貿易融資業務的依托,融資產品必須建立在真實貿易基礎上,防止資金運行“脫實向虛”,防範異常外匯資金投機套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035

投行四季度財報接連報虧 華爾街複蘇夢遭打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935

華爾街重振雄風的幻夢被財報季擊得粉碎——高盛曾經引以為傲的固定收益業績不佳,花旗財報更是令人驚訝地連跌兩個季度。

高盛第四季度淨利潤縮水了19%,至23億美元。花旗相對較好,淨利從去年的12億美元攀升至今年的27億美元,儘管每股收益82美分,但仍低於分析師95美分的預期。這兩個難兄難弟的營業收入更加觸目驚心:同比跌幅狂瀉15%。高盛債券部門全年營收還創下2005年以來最差。而本週早些時候,摩根大通和美銀的財報業績均表現平平。

花旗高盛兩巨頭髮布黯然失色的第四季度財報之後,股價便應聲下挫。花旗股價大幅下跌超4%,高盛跌幅超2%。

再來看看另外一家巨頭——摩根士丹利去年第四季度淨利潤報4.33億美元,合攤薄後每股20美分,去年淨利則為9.82億美元,同比大幅下跌七成。大摩法律訴訟支出就高達12億美元。但因全年實現淨利潤30.72美元,高於上年的1.38億美元,因此整體財報仍好於預期。股價17日開盤後上漲。

德意志銀行最新數據同樣不堪:2013年第四季度稅前虧損高達11.5億歐元。全年的稅前利潤為20.7億歐元,較2012年上升了8.14億。而淨利潤則為10.8億歐元,增幅為3.15億。據華爾街見聞最新消息,德意志銀行股價開盤下跌逾4%。上週五該行發佈盈利預警後,股價隨即跌至52.27美元,跌幅為3%。

30年來,華爾街從債券、貨幣和商品市場中賺的盆滿缽滿。可如今,這三大市場的輝煌早已在金融危機的狂風中灰飛煙滅。

2013年11月7日,Twitter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當日Twitter收盤流通市值高達245億美元,按照外媒報導的3.25%承銷費率計算,支付給承銷商的總費用也高達幾個億。毫無疑問,類似這樣的大客戶所帶來的巨額承銷費無疑會使投行大賺一筆。但可惜的是,投行在股票承銷方面的表現讓投資者頗為失望。

回想2008年,高盛股票債券承銷和企業兼併收購顧問收入一度刷新歷史記錄。究其主因,按照首席財務官Harvey Schwartz的話來說就是:

渠道交易量(pipeline deal,即利用各種或白或黑的消息源收集信息以提高業績)相比前一年顯著增長,達到5年峰值。

不過,2014年的開局還算不錯。投行最近忙於進行的一系列活躍的併購交易鼓舞了銀行家們的信心。在經歷了數年的海市蜃樓之後,併購可能會為投行業績下跌帶來緩衝期。這些併購交易包括:日本三得利以160億美元收購美國烈酒製造商Beam,有線電視運營商Charter對時代華納發起610億美元收購要約。相比之下,谷歌32億美元收購智能家居公司Nest,以及Chuck E. Cheese被阿波羅資產管理公司以13億美元現金收購這兩宗併購案都是小CASE。

然而,部分投資者卻提醒大家要保持警惕。「這種樂觀情緒實際上是以投資者的希望推漲起來的,而非真實的市場上漲。」法國里昂證券分析師Mike Mayo質疑道。「你所能看到的是,上漲的市場本身就是部分交易的驅動力。股票承銷、併購,都是這樣。這是最普通的預期週期,投資者在『做多'希望。未來兩個季度市場就能印證事實究竟是否如此。」

華爾街投行還面臨著另外一個挑戰:監管壓力可能導致公司收入再度被壓縮,尤其是新規將對銀行提出更高的資本金標準。美國貨幣監理署週四表示,將提高大型銀行的風險管理衡量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608

被“錯怪”的天氣——嚴冬對經濟的打擊究竟有多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468

從去年12月開始,許多投行觀點和經濟學家分析都把糟糕的經濟數據歸咎於惡劣的天氣。零售、就業、住房數據接連不斷令人失望,每次的解讀都免不了把一些矛頭指向惡劣天氣。然而,壞天氣的影響究竟有這麽深麽?往年的冬天都是當春天過的? 高盛經濟學家David Mericle在2月末的報告中估計,近來美國的經濟增長放緩,一半以上的原因要歸咎於惡劣的天氣。並預計嚴寒將導致一季度GDP增長降低0.5%,所以二季度經濟增長將環比增加0.5%至0.75%。 但隨著冬天的腳步漸行漸遠,美銀開始對惡劣天氣影響的嚴重程度產生了懷疑,美國銀行分析師Hans Mikkelsen在報告中寫道: “據我們的美國銀行卡(借記卡+貸記卡,排除汽油支出)零售消費數據顯示,2月份第三周消費規模同比僅有1.1%的緩慢增長,與前一周增長1.2%的趨勢一致。因此我們認為沒有證據表明在極端天氣過去後,在2月14日情人節之後的一周中,消費者支出出現了強勁的反彈。” 加拿大皇家銀行的一份調查顯示,僅僅有19%的受訪者表示,因為天氣原因減少了支出;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有27%的受訪者表示,受惡劣天氣影響,他們反而增加了支出。 而對大比例的受訪者還是表示,他們在惡劣氣候期間的支出保持不變,這一比例為55%。 下圖來自加拿大皇家銀行的調查報告,顯示了惡劣天氣對美國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影響: 圖為經濟學家和分析師對美國一季度GDP的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18

打擊囤積反讓豬肉更貴


2014-03-24  TCW  
 

 

近來豬肉價格上漲,某些肉品商囤積豬肉遭到農委會調查,事實上這些廠商囤積豬肉才是真正造福民眾之舉。

「囤積」是提高稀缺資源運用效率的方式,水果攤進一批芭樂,今天下雨客人稀少,打算好天氣時再賣,囤積芭樂才能賣到最需要的客人手上。景氣不佳、薪水低,大學生延畢等明年再就業,囤積勞動才能讓畢業生找到更適合工作。如果不許囤積,水果攤一有芭樂就賣掉,大學生一畢業立刻上班,稀缺資源的運用效率下降,人們只會變得更糟。

其次,囤積是因為廠商預期消費者未來會出更高價來買;若消費者未來不願出更高價,廠商根本無誘因囤積。消費者未來不願出更高價來買經濟學課本,此物就無人囤積;消費者未來願出更高價來買豬肉,豬肉就有人囤積。廠商的囤積不過是服膺消費者意願而已。

目前豬肉價格高漲,不是囤積造成的,而是天災--豬隻疫情造成豬肉供應減少。要分析囤積利弊,就須比較「天災時有人囤積」,與「天災時無人囤積」,兩者效果如何;不是拿「天災時有人囤積」,與「無天災時無人囤積」兩者相比。有些輿論批判囤積,就是拿後者理想的完美情況和現實比,這是搞錯對象。

「天災時有人囤積」,和「天災時無人囤積」有什麼差別?前者的情況,廠商預期未來價格會更高,他們現在就會買進,現在豬肉價格就攀高;未來價格上漲後,他們賣掉手上的豬肉,未來價格就降低。因此「天災時有人囤積」,縮小了豬肉價格波動幅度--現在價格漲一些,未來價格不會漲那麼多,也可看作把未來豬肉價格漲幅,移一部分到現在漲。

若「天災時無人囤積」,現在豬肉沒人買進,因此價格不漲。未來價格上漲時,無人釋出手上的囤積豬肉,因此價格就不跌。因此「天災時無人囤積」,是現在價格不漲,未來價格大漲,這比「天災時有人囤積」,價格波動幅度更大。若人們希望豬肉價格波動幅度越大越好,消滅囤積正可達到此目的。

而且,就算打擊囤積,「消費者未來會出更高價來購買」,這個預期並未消失,廠商囤積仍有利可圖。既然檯面上不能合法囤積,那就轉入地下,這增加了囤積的交易費用,使得廠商未來供應豬肉的成本也提高,未來豬肉供應也會減少,豬肉價格未來只會更高。

「世俗對囤積和壟斷的恐懼,可以和對巫術的恐懼與懷疑相提並論。」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他的《國富論》裡,曾對囤積者「對民眾做了最大的善事」,卻仍遭到輿論譴責而感嘆不已。如今世人對巫術已不再恐懼,要想更進一步破除迷信,或許可從正確認識囤積的功用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