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花旗VS Mercuria:對決青島貿易騙貸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865

青島港, 金屬融資, 花旗, 渣打, 德誠礦業

青島港金屬融資騙貸案還在影響外資行和交易商,他們不惜采取法律手段盡量減少中國政府調查騙貸案可能產生的損失。為追討逾2.7億美元的相關金屬融資還款,花旗正與瑞士交易商Mercuria對簿公堂。渣打也在香港提起訴訟和索賠。

《華爾街日報》了解到,相關法庭文件顯示,花旗向Mercuria追討青島和蓬萊港所存金屬的預期售賣應付款,涉及金屬價值超過2.7億美元。花旗認為,青島港調查結束,作為提供融資的銀行,花旗有權得到Mercuria提前付款。

但Mercuria辯稱,目前缺少足夠的青島港相關信息,不足以向花旗付款,應負擔一切青島港存儲金屬相關風險的是花旗,不是Mercuria。

花旗近期季報稱,截至今年6月底,花旗向在中國港口儲存的金屬提供了約4億美元融資,其中約有2.85億美元的金屬融資與青島和蓬萊港口有關。

不過,花旗稱,這些涉及騙貸調查的融資占花旗集團企業貸款組合的比例不到1%,且在第二季度的財務數據中並無損失。

另一家外資行渣打則是因為青島港騙貸調查業績受連累。

今年上半年,渣打香港區稅前盈利8.68億美元,同比減少16%。盈利下滑主要源於,渣打香港要為青島港的涉事貸款做出1.57億美元的大額撥備,貸款減值同比大增1.33倍,拖累了利潤增長。

今年6月初,青島港被曝出發生大宗商品融資詐騙案件,案件的主角是以德正資源及其子公司德誠礦業為核心企業的“德正系”。因涉嫌利用同一批金屬庫存重複騙取融資貸款而遭到調查,多家銀行牽涉其中。

《華爾街日報》上月文章稱,青島港騙貸波及的外資行風險敞口超過5億美元。

青島港, 金屬融資, 花旗, 渣打,德誠礦業

目前,已有多家中外資銀行宣布起訴案件主角德誠礦業。

根據7月8日在香港高等法院提起的訴訟,渣打集團起訴德誠礦業所有人陳基鴻,索賠3560萬美元。南非標準銀行7月10日表示,該行已啟動法律程序,以保護存放在青島港價值1.7億美元鋁材的權益。

《中國經營報》了解到,近日匯豐控股和荷蘭銀行均已向青島港金屬貿易融資詐騙案關鍵人物陳基鴻提出起訴。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工行近期也向法院申請對涉及此案的信用證實施拒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82

雷士對決

2014-08-18  NCW
 
 

 

吳長江稱王冬雷不履行承諾,干涉雷士業務,王冬雷則指責吳長江關聯交易利益輸送屢教不改。雷士照明新一季宮鬥戲大幕剛起◎ 財新記者 屈運栩 ? 賈華傑 文quyunxu.blog.caixin.com|jiahuajie.blog.caixin.com 這已經是49歲的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第三次被逐出公司,前兩次幫助他化險為夷的「經銷商兄弟」是否還會幫他翻盤,至今還是個謎。

8月8日, 雷 士 照 明(02222.HK)發佈公告稱,董事會已經同意罷免創始人吳長江的 CEO 職務,並將召開臨時 股東大會,提議罷免吳長江執行董事職務。同時被罷免的還有副總裁吳長勇、穆宇以及王明華,其中吳長勇為吳長江胞弟。

和兩年前一樣,吳長江又被大股東趕走了,原因也耳熟能詳:關聯交易涉及利益輸送。公告稱吳長江最近告知董事會的多數成員,其於2012年代表雷士照明的附屬公司惠州雷士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與山東雷士照明發展有限公司、重慶恩緯西實業有限公司和中山聖地愛司照明有限責任公司各簽署一份許可協議,授予三家公司使用雷士品牌權利,為期20年。

董事會稱授權發生在2012年雷士照明股東變化之前,現有董事會的多數成員之前不知悉所謂許可協議的存在, 「董事會亦未批准、授權或追認任何該等協議的簽署」 。

這三家公司的投資人都是吳長江親屬,目前的持股人則是在2012年「閻吳之爭」中力挺吳長江的幾位經銷商。事情自然不會以一紙公告結束。週末過去,兩場同樣以「雷士照明發佈會」召集的會議在北京和重慶兩地開場,前後相差不到一個小時。北京的發佈會由雷士照明董事長、臨時 CEO 王冬雷召開,重慶的發佈會則是吳長江召集。

兩地發佈會隔空對壘。吳長江稱王冬雷不履行承諾,干涉雷士業務,王冬雷則指責吳長江關聯交易利益輸送屢教不改;吳長江稱手裡握有一份和王冬雷的秘密協議,王冬雷則稱吳長江欠下4億元賭債。

雙方都清楚,指責對方的 「錯誤」是拉攏雷士照明最大勢力——經銷商的關鍵,雙方也都堅稱擁有經銷商的支持。和兩年前不同,經銷商、供應商,甚至生產工廠的負責人都異常平靜,對媒體三緘其口。8月12日,王冬雷宣稱獲多數經銷商支持,吳長江則斥之為「脅迫」 。

吳長江在引入王冬雷的德豪潤達(002005.SZ)時,雙方使用了高度利益綑綁的模式,吳長江至今還是德豪潤達第二大股東。風波一起,兩家公司前後腳停牌,在資本市場注定出現短期動盪。但王冬雷告訴財新記者,自己決心已定: 「讓吳長江走是刮骨療毒。 」吳長江則稱: 「如果繼續,將以第二大股東身份要求查德豪潤達的賬。 」大有魚死網破之意。

雷士照明新一季股權宮鬥戲,大幕剛起。

吳長江以退為進

2012年5月25日,雷士照明突發公告,董事長兼 CEO 吳長江因為個人原因辭職,來自大股東軟銀賽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首席合夥人閻焱接任董事長,來自第三大股東法國施耐德電氣的張開鵬 任CEO。之後,雷士照明董事會與員工、管理層、運營商等召開溝通見面會,雷士的中層管理人員、基層員工、經銷商、供貨商等要求改組董事會,呼籲吳長江回歸,施耐德退出。此次史稱 「閻吳大戰」的逼宮,以9月4日吳長江重返雷士擔任公司臨時運營委員會負責人暫告段落。

吳長江回歸公司後的第一大動作就是再引資。這次,他並未選擇純粹的財務投資者,而是國內最大的 LED 生產商德豪潤達創始人兼董事長王冬雷。

2012年底,德豪潤達以共計16.54億港元收購雷士照明普通股及股東 NVC 共計6.33億普通股,佔股20.08%,成為雷士照明最大股東。同時,吳長江向德豪潤達認購1.3億元定增股份,以佔比接近10%成為德豪潤達第二大股東。

單從商業角度分析,對這次聯姻,雙方訴求明確:吳長江是商業照明大王,在 LED 方面卻發展緩慢,缺乏核心技術,而 LED 已成行業趨勢;王冬雷一方面希望成為全產業鏈 LED,另一方面德豪潤達也面臨開闢本土市場問題。

王冬雷告訴財新記者,他曾開著小福特破車跑遍美國城市開拓市場,中國卻沒走幾個城市,德豪潤達65% 的市場在美國。但金融危機之後,國際市場受到擠壓,王冬雷的產能需要本土落地。

接近吳長江和王冬雷的人士告訴財 新記者,二人由雷士照明副總裁李國彪牽線認識。股權風波雖然帶來動盪,卻也讓外界看到了雷士照明渠道之強大。

各方均不諱言,王冬雷之所以願意收雷士的爛攤子,最看重的也是渠道。

吳長江對財新記者稱,雷士照明彼時並非只有德豪潤達一個選擇, 「但既然已經談了,就沒有再接觸其他人」 。

然而,亦有前述接近兩方的人士告訴財 新記者,當時敢於接盤的人非常少,吳長江見王冬雷時對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等問題拍過胸脯,絕不再有。

實際上,2012年底雙方的交易,吳長江急需的並非技術,而是資本。彼時,吳長江和閻焱的風波剛平息,後遺症尚在。吳長江此前為了公司控制權,通過股權質押融資回購股份以微弱優勢重回雷士照明第一大股東位置。但吳長江因重慶反腐突遭調查,辭去所有職務,雷士照明股價暴跌,吳長江面臨「孖展」 (被強行平倉並沒收保證金) 。

王冬雷入股雷士是高溢價收購,避免了吳長江被孖展。此外,由於吳長江沒有資金購買德豪潤達增發的股票,王冬雷從旁協助其融資完成收購。 「我幫他最後實現賬面盈利3個億。 」王冬雷說。

這樁交易從公佈第一天起就不被看好,雷士照明和德豪潤達股價連跌兩日。引入資本後,吳長江在雷士照明的股份僅剩6.79% 位居第四大股東。第二大股東賽富亞洲持股18.50%,第三大股東施耐德持股9.22%。這樣的股權結構風險明顯,前三大股東並不真正掌握雷士的核心資源:供應鏈由吳長江胞弟吳長勇掌握,雷士的渠道則是與吳長江一起打天下的「經銷商兄弟們」 。各方對於這樣一個董事會的決策和執行能力都保持觀望。

前述接近雙方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吳長江和王冬雷聯手是以退為進,「引入新力量平衡閻焱和施耐德,王冬雷承諾吳長江幫助其回歸董事會」 。

吳王二人這次風波再起,當時雙方簽訂的秘密協議也終於浮出水面。吳長江告訴財新記者,王冬雷和吳長江的這份協議是背著雙方董事會簽署的。財新記者從吳長江處看到的協議文本顯示,王冬雷幫助吳長江解決香港財務危機,讓吳長江成為雷士照明的董事長、總裁,並成為德豪潤達副董事長。

在吳長江看來,王冬雷並沒有履行協議: 「說是借錢融資給我,結果是讓我去銀行質押股權,只是給我做擔保,其他的董事長什麼的也都沒兌現。 」實際上,王吳二人從一開始就未取得對方信任,王冬雷給了這份協議一年的期限,期限內,王冬雷稱曾詢問吳長江,但吳長江認為當 CEO 控制公司已經足夠。

王冬雷以資本換渠道

在王冬雷看來,這樣一個高度綑綁的商業利益模型理應沒有問題: 「我投資給 他,幫他融資,救了他一命,給了他裡子。然後讓他回到董事會,讓他管公司,什麼事情都讓他走到前台,給了他面子。 」但這一切卻沒有能夠給王冬雷期望的利益。德豪潤達自身的經營狀況並不突出。根據2013年度財報,德豪潤達的淨利潤為882.6萬元,同比下滑94.5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為虧損 1.81億元。2014年一季度,德豪潤達虧損了3566.07萬元。實際上,德豪潤達作為國內 LED 垂直業務線佈局最全的企業,過去幾年主要依靠政府補貼實現收益。德豪潤達目前加碼 「倒裝芯片」領域,一旦實現大規模量產,迫切需要燈具製造等下游企業消化其產能。

吳長江感到,王冬雷急於插足雷士業務,使用雷士的渠道,甚至希望將雷士的LED 生產併入德豪,雖然在投資初期,對於雷士照明 LED 生產廠的處置是遵循雙方不同業競爭擬定的。

實際上,王吳的合作從一開始就難言有信任基礎。吳長江回歸雷士後,加緊控制公司,成立了兩個事業部,一個叫 EMC,一個叫大項目。王冬雷稱,兩個事業部都由吳親戚掌管,在一年之內招了300人,同期,雷士公司總部也僅300多人。

就在雙方談判入股的過程中,一家重慶華龍盈科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龍盈科)在重慶銅梁縣註冊登記,註冊資本金3000萬元,註冊時間是2012年12月14日,法人和董事長名為晏傑,是雷士照明採購中心主管。

華龍盈科投資重慶銅梁成為當時的報紙頭條,晏傑也對媒體表示公司是雷士照明轉型 LED 的重要佈局,將整合上游供應鏈。

入股一年後,王冬雷發現華龍盈科成為了上游供應鏈和雷士上市公司之間的一個中介公司。2014年春節之後,王冬雷收到匿名短信,稱吳長江的胞弟、雷士照明副總裁吳長勇通過一個關聯公司採購供應商產品,並加價37% 再轉賣 雷士照明上市公司。

「我就去查實了,當時吳長江在俄羅斯訪問,我打電話讓他回來,趕快告訴他這個事。 」王冬雷對財新記者說。

由於吳長勇實際掌握著上市公司的採購供應系統,王冬雷懷疑吳氏兄弟通過代持實際享有華龍盈科的利益。財新記者查閱工商資料發現,華龍盈科經歷多次股權變更,但無證據顯示其和吳長江兄弟有關。公司最大的出資方是自然人殷爽,出生於1991年。

吳長勇掌管的供應鏈系統也沒有向德豪潤達開放。王冬雷稱,2013年6月,雷士照明和某芯片供應商簽訂銷售合同,而相同的芯片德豪潤達也在生產,並且能夠做到兩三個月降價一次。

華龍盈科事件之後,王冬雷與吳長江裂痕日大。按照王冬雷的說法,吳長江一再向其承諾不再做將上市公司利益向外輸送的關聯交易,但另一方面,越來越多人提醒他注意另外兩家關聯公司:惠州雷士光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以及惠州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王冬雷稱兩家公司是上市公司和關聯公司的中介,有雷士照明高管曾向他畫圖說明兩家公司的股權結構, 「都有全雷士都清楚的人幫吳長江代持」 。

王冬雷一直想要進入雷士照明渠道。縱觀2013年,各大券商對德豪潤達的分析報告都指出其風險點是使用雷士照明的渠道不如預期。2014年開始,王冬雷終於坐不住,一系列動作顯示其正在加緊關注並涉足雷士照明。和經銷商接觸,成為吳長江最忌諱的動作。吳長江告訴財新記者,2014年開始,王冬雷開始背著自己拜訪雷士經銷商。

對此,王冬雷矢口否認插足雷士渠道,並稱吳長江對渠道看得極重,因為自己和某經銷商 「走得近些,吳長江整了那人2000萬,最後經銷商不敢見我」 。

目前,德豪潤達僅僅進入雷士照明1/3的渠道。

和兩年前閻吳之爭爆發前一樣,雙方的矛盾已經積聚,吳長江不斷增持雷士照明股份乃是前兆。戰爭爆發,只差導火索了。

爭奪與拉攏

7月14日,雷士照明突發公告顯示,11 家附屬公司董事會變動,原雷士照明高管吳長江、吳長勇、穆宇、裴金華、楊文彪等人全部退出董事會,董事由德豪潤達高管王冬雷、王冬明、肖宇以及施耐德代表朱海、賽富代表林和平接替。

吳長江人馬為何突然從二級公司全部出局?王冬雷稱,在他調查關聯交易的過程中發現,雷士照明二級子公司董事會完全由吳長江掌握。 「子公司繞開 上市公司董事會的審批監管,簽署了一系列協議。 」他說, 「由於吳長江控制著公司的公章和印鑑等,這樣他們就能直接繞開公司財務系統監管,繞開了CFO 談鷹。他們用這樣的方式已經涉嫌千萬級的犯罪了。 」兩天之內,王冬雷換掉了吳長江人馬,子公司看似回到了上市公司董事會治下。但王冬雷稱吳長江雖然同意了決議,卻拒絕交出公司印章,因此工商資料無法變更。

緊接著,7月18日,王冬雷和吳長江做了又一次會面。實際上,雙方交易後,度過早期貌合神離的整合,溝通已經很少。 「談過一兩次發現對方不聽後,也沒有必要再談了。 」王冬雷稱。

這一次 「攤牌」性質的會面,吳長江向王冬雷承認欠下4億元賭債。 「每月利息就千萬,已經四個月未能償還。 」王冬雷甚至在記者會上播放了一段音效混雜的錄音證明吳長江承認4億賭債。

而吳長江對此向財新記者回應,賭債已是舊聞,早在2012年和閻焱鬧矛盾時就已經有, 「那個時候出國玩玩。 」面對王冬雷的動作,吳長江並沒有坐以待斃,他再次選擇了歷次救他的經銷商們。雷士照明在全國一共擁有37個運營中心,負責整個上市公司的銷售。吳長江召集全國經銷商開會,想要成立一個統一平台。他告訴財新記者,成立平台後,希望把整個渠道平台裝入現有的雷士照明上市公司,以此擴大自己在雷士的控制權。

王冬雷也知道吳長江召集

經銷商開會了。他告訴財新記者,吳長江讓全國經銷商簽字畫押建立一個 「無限責任公司」 ,承諾公司可以獨立運作上市,並和雷士照明簽署20年的獨家銷售合同。

「吳長江就是要讓上市公司價值歸零。 」王冬雷總結道。

王冬雷也在廣州召開了雷士照明的經銷商大會,他告訴財新記者,超過80%經銷商這次選擇站在董事會這邊。

同樣是找經銷商開會,雙方都指稱對方正在掏空上市企業。為此,財新記者聯繫了多位雷士照明經銷商,其中一位稱已經不再負責業務,一位稱對風波不知情,還有一位在得知記者採訪後直接掛斷了電話。和上一次風波不同,經銷商們這次普遍冷靜而沉默。

8月12日,王冬雷再次在北京召開雷士照明經銷商會議,有19家省級經銷商代表簽名支持公司董事會罷免吳長江的決議。王冬雷方面介紹,19家經銷商雖在數量上剛剛過半,合計銷售額卻能佔雷士總規模的80% 以上。吳長江則表示,有簽字的經銷商稱自己是受到了王冬雷的脅迫。

一損俱損

就在爭奪經銷商的過程中,吳長江告訴王冬雷,稱三家關聯公司已經獲得雷士照明20年的品牌使用權,渠道跟他是老關係,自己完全可以再造一個雷士。

「我確實嚇唬他們了——你們別再搞啊,再搞我真的這麼做。品牌20年授權已經有了,渠道在我手裡, (我可以)讓你們上市公司變成零。 」吳長江對財 新記者說, 「我是嚇他們的,這話我早就跟他們講了。我就像中美俄對峙一樣,核彈頭對準你了,誰也別亂來。 」這不但沒有嚇退對手,成為了董事會最終趕走吳長江的口實。

「王冬雷不是被嚇到了,像美國那樣做空中攔截,而是真地把核彈頭對準我打過來了,直接對我開核戰。 」吳長江慨嘆說。

8月8日雷士照明的公告中,稱吳長江及其一眾高管最大的問題即是背著董事會簽下了這20年的品牌使用協議。和三年前董事會指責吳長江利益輸送類似,王冬雷這次也公佈了三家公司的股東構成,並稱吳長江親戚和曾經支持他經銷商在關聯公司持股。

對此,吳長江回應稱,和關聯公司簽訂商標許可協議已經公告,雷士照明可獲得3% 的商標許可費。但他未指出商標使用期限。

財新記者查閱雷士照明

2013年年報。在關聯交易部分,對於三家關聯公司和雷士照明的商標許可協議是2012 年12月19日續期,續期時間從2013年1月1日起為期三年,而不是吳長江後來被發現的20年商標使用協議。

雙方的矛盾終於在8月8

日的董事會後爆發,甚至拳腳相加。暴力視頻被傳上網成為笑談。

公告披露後,王冬雷開始全面接管公司,先後進駐重慶萬州和廣東惠州兩大生產基地。即使對進駐這樣的小事兩邊也是各執一詞。吳長江說德豪潤達100多人控制了惠州工廠,半夜進入萬州工廠撬開保險箱搶走了公章。而王冬雷則稱,惠州工廠的負責人在知悉吳長江所為後痛哭,堅定地站在了董事會一邊;萬州工廠被接管後,吳長江派出100 多人奪回了工廠控制權。

財新記者8月12日在萬州工廠外看到,德豪潤達接管雷士工廠的人被擋在工廠門外。代表王冬雷的人員在工廠內談判後一刻不留,匆匆離開。惠州工廠方面則告訴財新記者,工廠生產等一切正常。

目前,雙方的口水戰仍在持續。吳長江稱還將要以德豪潤達第二大股東身份要求查賬,並將揭穿德豪潤達騙取國家LED 補貼的問題。王冬雷則稱董事會調查後,由於吳長江部分行為涉及犯罪,相關部門會進一步介入調查。

吳王二人都有股權質押,吳長江更是將自己持有的1.3億的德豪股權全部質押。可預見的是,雷士照明和德豪潤達兩家公司的股票一旦開盤必定波動,最終難免再遭 「孖展」 。這一次,誰能再救吳長江?

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左)和雷士照明董事長王冬雷(右) 。

49歲的吳長江第三次被

逐出公司,前兩次幫助

他化險為夷的 「經銷商

兄弟」是否還會幫他翻

盤,至今還是個謎

吳長江稱將揭穿德豪潤

達騙取國家補貼的問題

王冬雷則稱吳長江

部分行為涉及犯罪。

雙方口水戰仍在持續

吳長江慨嘆道:

「王冬雷不是被嚇到了,

而是真地把核彈頭

對準我打過來了,

直接對我開核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94

市場與央行的“對決”:ECB委員澆滅歐版QE預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04

在歐洲央行第一輪TLTRO放貸規模遠不及預期之後,市場開始揣測歐洲央行可能在未來采取更為激進的刺激措施以提振經濟,德拉吉或擇機祭出全面QE大旗。不過歐洲央行內部的聲音暗示市場的期待至少在短期不會實現。歐洲央行執委會委員魏德曼、Noyer和Visco在不同場合均暗示歐洲央行目前未考慮采取進一步的寬松政策(QE)。

歐洲央行執委會委員Ignazio Visco在澳洲出席G20財長會議上表示,過去三個月歐元大幅貶值之後,歐洲央行可能不再需要采取更多的刺激計劃。

Visco認為:

歐洲央行出乎市場預料計的降息幅度和負利率措施已經足以讓歐元貶值,歐洲央行可能不再需要采取更多的刺激計劃。

市場對於TLTRO有一些誤解,第一輪反響平淡並不說明TLTRO完全失敗。12月舉行第二輪的表現才更為重要,歐洲央行認為相當一部分國家的銀行將在12月才會開始借貸。不過對於意大利銀行業而言,歐洲央行的措施正是我們所希望見到的。

TLTRO將是擴大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的主要構成,而ABS和資產擔保債券所占比例可能相對較小。不過央行正在考慮增加ABS及資產擔保債券所的規模。

歐元區目前並沒有處於通縮狀態,而是一種極度低通脹的情況。並且這種低通脹在歐元區而言是全面性,而非一兩個國家的特例。歐洲央行所做的措施皆在提振歐元區的通脹,以達到央行長期2%的目標水平。

歐洲央行執委會委員、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在出席G20財長會上表示,貨幣政策只能為刺激經濟帶來有限的幫助。他敦促歐元區內部成員國進行結構性改革,以推動經濟複蘇。

魏德曼表示:

歐洲央行推行的超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將降低融資成本,目的是確保經濟增長所需要的流動性。但是不應指望通過貨幣政策來明顯的改善經濟。除了進行結構性改革之外,各國需要執行嚴格的資產負債表審查,以確保整個銀行業的資產健康和金融穩定。

而早先來自economictimes報道顯示,歐洲央行執委會成員Christian Noyer表示歐洲央行目前並沒有考慮擴大(包括國債在內)資產購買的範圍。

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Noyer強調:

歐洲央行並沒有推出全面QE的安排。理解市場對於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質量和安全的擔憂,目前采取的TLTRO會充分考慮上述風險 。但是我個人十分確信歐洲央行的決定不會造成任何風險。

盡管歐元區目前顯然不是通縮境地,但是通脹處於低位已經過久,將威脅到資產價格的穩定性。歐元的貶值將為資產價格穩定提供幫助,但是歐洲央行對於歐元匯率並沒有明確的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65

巨頭對決250億美元債權:Apollo VS Elliott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89

Leon Black和Paul Singer已經證明自己是這個市場里頂尖的“聰明人”。但是他們兩個人誰更勝一籌呢?答案或許只有等他們在Caesars上“決戰紫禁之巔”後才能得到。

Black旗下的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LLC和Singer領導的Elliott Management Corp的博弈正在對Caesars Entertainment Corp命運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Apollo和TPG Capital在2008年通過杠桿交易收購了Caesars,當時這家公司負債達到255億美元。而Elliott則是Caesars的債權人之一。

Apollo如今希望可以維持並加強其在Caesars絕對優勢地位,但是Elliott並不願意放棄在Caesars的權益。密西根大學教授Erik Gordon將兩大基金公司的對決比喻為哥斯拉VS哥斯拉(Godzilla versus Godzilla)。

12月19日Apollo和Elliott及其他債權人簽署了嘗試性協議,但是多方之間的分歧十分巨大,達成最終協議難度頗大。消息人士表示,Apollo主導的一次關鍵性協商並未邀請Elliott參加,而Caesars一些中型債權人,比如KKR & Co., 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 LP 和 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則應邀出席。

Apollo發言人Fran McGill表示協商為構建穩定的資本結構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是Elliott及TPG Capital發言人拒絕對此評論。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去年Apollo及TPG Capital聯合成立了一家名為Caesars Growth Partners LLC的公司,用於購買Caesars Entertainment部分優良資產——包括三家位於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和一家新奧爾良的酒店。債權人認為Caesars Entertainment以低價出售優質資產,並且留下了那些“有毒資產”,其中包括一家位於賭城北部的賭場,該賭場的虧損抹去了Caesars Entertainment在拉斯維加斯所有賭場的盈利。

不過隨後Caesars Growth Partners最終將該賭場也收入囊中,因為經過Apollo和TPG Capital評估之後,他們認為該賭場的地理位置並沒有太大問題。

債權人認為Caesars Entertainment以低價出售優質資產將使得Apollo利益更加擴大,並且將導致Caesars Entertainment最終陷入違約境地。

對於這種指責,Caesars Entertainment隨後起訴債權人,並表示出售賭場及酒店的原因是這些資產需要現金支持。並且Caesars Growth提供的價格比債權人更具有吸引力。此外,Caesars Entertainment指責Elliott更樂於見到公司破產,因Elliott購買了公司違約互換協議——一旦公司破產,Elliott將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根據最新的嘗試性協議,Caesars Growth將允許Caesars Entertainment在1月15之後,1月20日之前進入破產保護程序並獨立成為房地產投資信托公司。包括Elliott在內的債權人所擁有的184億美元債權將通過獲得Caesars Growth提供的現金、證券和股票的方式獲得他們應有的權益。

不過需要超過60%債權人在1月5日之前同意該協議才能完成破產保護。

部分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債權人不會同意該協議,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如果達成協議的話將幫助Caesars扭虧轉盈。

Advent Capital Management LLC另類投資部門主管、聯合資產經理Odell Lambroza表示,“目前的情況十分微妙。我可以說,如果一個房間里有20個分析師在討論這個問題,他們會得出20個完全不同的結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04

BAT對決移動端 光環之外的冷對比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501/t20150109_708014.htm

去年歲末今年年初,騰訊微信借助搶紅包功能的推出,聲勢達到巔峰,情急的馬云強推來往對抗微信,卻猶如沙粒落入湖面,竟無一絲漣漪。外界瘋傳微信支付「一夜綁定一億銀行卡」,微信電商直搗阿里核心大本營支付寶,騰訊似乎一切皆唾手可得。

  然而,及至今年雙十一,此前外界普遍看好、京東自身也是抱著很高預期的微信流量入口,實際效果卻令人大跌眼鏡。微信上「插根扁擔也能開花」的預期,被現實無情擊碎,微信流量對於傳統電商的無效性一覽無餘。

  阿里在移動電商領域的戰果雖超出外界預期,但相比之下,並不高調的潛行者百度更加成果斐然,成為BAT移動端收入佔比最高者。但從各自移動端市場地位的橫向對比來看,BAT各自的核心業務(搜索、電商、遊戲)在移動端市場基本延續了其在PC端的霸主地位。

  BAT各自的核心業務護城河太深,各自的大本營都不易被他方攻破,BAT在移動端真正宏大的角逐,將在O2O戰場展開……

  蘇龍飛/文

  2014年,可稱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性增長之年。

  這一年,手機網民數量超過了PC網民數量,移動端的網頁搜索量超越了PC端的網頁搜索量,手游的用戶數量也將超越PC網遊的用戶數量。

  自從百度、阿里、騰訊三座大山成型之後,中國互聯網的任何演化都離不開BAT。某種意義而言,中國的互聯網生態一直在圍繞著BAT進化,中國的互聯網故事同樣在圍繞著BAT演繹。當傳統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演進之時,BAT在移動端的對決將會如何?O2O之戰將最終決定王者歸屬。

  BAT已然將戰火燒到了移動端,外界也在熱鬧地看著三家打得不可開交。看多?看空?挺誰?貶誰?似乎各家都有一批鐵桿粉絲。但熱鬧之外的冷酷數據,似乎與直觀的感覺呈現出某種反差。

  雙十一之後,誰在尷尬?

  2014年11月10日晚21:30,阿里2014年度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媒體直播剛剛開始,大洋彼岸紐交所阿里巴巴(BABA.NYSE)的股價以2.37%的漲幅跳空高開,達到117.27美元/股。

  隨著本年度阿里(天貓+淘寶)雙十一交易總額(GMV)在凌晨00:38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突破100億元,阿里的股價沖上了119.45美元/股的最高價。當日,阿里股價最終以4.01%的漲幅報收於119.15美元/股,市值觸及3000億美元,甩開中石油、中移動、工商銀行等一票央企巨無霸,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2014年雙十一全天結束時,阿里平台上的網購交易額,定格在了571億元,相較於2013年雙十一的362億元增長58%。

  雙十一接近尾聲之時,馬云身穿綠色毛衣現身發佈會現場,以「感謝婦女(為雙十一做的貢獻)」作為開場白。此時的馬云春風滿面,相較於2013年末2014年初,焦慮已一掃而空。

  騰訊倒逼之下,馬云焦慮

  回想去年歲末今年年初,騰訊微信借助搶紅包功能的推出,聲勢達到巔峰,看上去騰訊幾乎將移動電商的戰火燒到阿里的家門口了,情急的馬云強推來往APP對抗微信,卻猶如沙粒落入湖面,竟無一絲漣漪。借助搶紅包功能,外界瘋傳微信支付「一夜綁定一億銀行卡」,微信電商直搗阿里核心大本營—支付寶,騰訊似乎一切皆唾手可得。

  當時的馬云沒有理由不焦慮。

  於是,2014年春節剛過,馬云即發出了《云+端,阿里巴巴ALL IN移動電商》的內部郵件,擺出決戰移動端的姿態。

  2014年3月10日,騰訊宣佈對京東(JD.NSDQ)戰略投資,以2.147億美元現金+拍拍網全部股權+QQ網購全部股權+易迅物流全部資產,換取京東新發行的3.517億股股票,佔京東擴大股本後的15%。騰訊之後的2014年一季報進一步披露,此次入股京東的現金+資產總代價為87.98億元。

  2014年5月21日,京東IPO招股之時,騰訊再次斥資13.1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81.3億元),按招股價9.5美元/股(19美元/ADS)購入京東1.38億股股票,使其在京東的持股比例進一步提升至17.9%。

  據此計算,騰訊先後兩次認購京東股票的總代價高達169.28億元。除此之外,騰訊還在微信及手機QQ兩大移動端向京東提供一級流量入口(詳見本刊2014年3月號《京東+騰訊=?》)。

  當時外界對京東獲得騰訊的戰略投資普遍看多,尤其是看好微信入口對京東在移動端的戰略價值。正是在騰訊入股的利好刺激之下,京東得以超預期完成IPO,市值一舉突破300億美元大關,成為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

  由於微信擁有令人望塵莫及的移動端流量,周鴻甚至調侃「插根扁擔都能開花」。那麼,京東與騰訊聯姻之後,在移動端對陣阿里的戰果會如何?

  微信入口神話不再,逆轉外界預判

  令人意外的是,騰訊微信雖然輸血給了京東,但京東的成績遠不及外界的預判,騰訊在移動電商領域再次遭遇水土不服;而年初被外界大幅看空的阿里移動端,實際戰果卻大大逆轉了人們此前的預判。

  從最近5個季度的電商移動端成交佔比情況來看,阿里始終高出京東一截。阿里的移動端成交佔比,從2013年第三季度的14.67%,增長到2014年第三季度的35.82%;而京東的移動端成交佔比,從2013年第三季度的5.54%,增長到2014年第三季度的29.6%(圖1)。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兩家的移動端佔比統計口徑並不一致,阿里是按照成交額口徑來計算的,而京東僅僅是按照訂單量口徑來計算的。按照京東商城CEO沈浩瑜的介紹,「訂單價格方面,移動端要低於PC端」。這就意味著,如果把京東訂單量的移動端佔比,轉換成與阿里同口徑的交易額在移動端佔比的話,其比例會較現有數字更低。這也更進一步說明,京東與阿里巴巴在移動端差距的拉大。

  另外,從圖1中呈現的移動端增長趨勢線來看,京東基本與阿里同樣維持著一個平穩的自然增長率。這也從側面折射出,京東從2014年第二季度開始接入微信的一級流量入口之後,並未在移動端出現突髮式增長。

  在京東2014年三季報發佈之後舉行的財報電話會議中,有券商分析師問及來自於微信及手機QQ的具體訂單數,沈浩瑜答覆道:「有多少訂單來自於京東原生移動應用,有多少來自於手機QQ和微信,我們不便披露這一數據。但我可以透露的是,就目前而言,絕大多數移動下單量都是由移動應用(即京東自身APP)貢獻的。」

  沈浩瑜的言外之意,微信及手機QQ給京東帶來的增量訂單相當有限,以至於京東方面都「不便披露」。

  看來,此前外界普遍看好的、京東自身也是抱著很高預期的微信流量入口,實際效果卻令人大跌眼鏡。實際上,在騰訊戰略投資京東並給與後者在微信的一級入口之前,騰訊自家的易迅曾接入過微信,但在2013年底,易迅內部對來自與微信移動訂單做統計時,發現效果甚至還不如京東的APP。

  阿里借雙十一首秀移動端硬實力

  微信上「插根扁擔也能開花」的預期,被現實無情擊碎。微信流量對於傳統電商的無效性,在2014年的雙十一大促中再次明顯地呈現出來。

  關於雙十一移動端的佔比,京東前後總共只公佈過三個數據:截至上午10:00,移動端訂單量佔總體訂單量的比例是2013年同期的3倍;截至下午16:00,移動端訂單量佔總體訂單量的比例達到40%;截至24:00,移動端訂單量佔比超過40%。

  第一個數字,其實是個無效數據,因為誰也不知京東2013年同期的數據是多少。此外,40%的移動端佔比也是按照訂單量計算的,按照交易額計算,應要低於此比例。而且,京東未能公佈移動端訂單中,來自自家APP、微信、手機QQ各自的明細。

  相較於京東,阿里雙十一的移動端佔比,在媒體發佈會現場則是動態顯示的,隨著交易額的增加而實時變動,最終全天571億元交易額的移動端佔比定格在了42.6%。

  2014年11月10日晚21:00,在雙十一直播開始之前的媒體發佈會上,阿里集團COO張勇(花名「逍遙子」)就提前透露:「我今天傍晚在看我們(後台)實時的數據大屏,看到6點鐘以後我們無線端的流量飛速上升,很不可思議,因為在PC端我們從來沒有發現過這樣(在這個時間點流量飛速上升)的情況。大家可以想像,在那個時候消費者用手機的場景是什麼?我猜很多消費者應該是在回家的路上,在地鐵上,在公交車上,用手機在天貓鎖定產品。我們也可以預料到,今年無線的整個消費者的參與度會非常高漲,一定是空前的。」

  之後的實際情況印證了張勇的說法。11月11日00:00直播開始之後,直播現場屏幕上顯示的移動端交易額佔比,在促銷開始之時達到了72.6%的驚人比例,此後隨著交易額的增長,移動端的佔比逐步下降,及至交易額達到100億元時,移動端的佔比已經下降至45.5%(圖2)。

  根據這個移動端佔比走勢圖,很容易推想出場外的交易的實際情形:午夜00:00,雙十一正式開始時,大部分消費者正躺在床上通過手機蜂擁下單支付,這部分人由於購買量小,所以無需守著電腦下單,於是出現了開始時移動端佔比出奇高的現象;隨著這部分「長尾散戶」完成購買,移動端交易便逐漸下降,而守著PC端下單的用戶,由於訂單相對更多,金額也更大,PC端的佔比也就逐漸提升。

  開局即時的移動端超高佔比,從側面印證了阿里的移動端覆蓋面不可小覷,遠非此前外界想像中那麼無力。

  如果以百億成交額為單位,來觀察阿里此次雙十一的移動端佔比變化情況,會顯示出更明顯的移動端特徵(圖3)。

  從圖3的變化軌跡不難看出,阿里的移動端佔比隨著交易額的增加不斷降低。緣何前100億元成交額的移動端佔比會下滑特別厲害?這裡需要提及的一個時間點背景是,在凌晨00:38阿里即突破了100億元的成交額。實際上,在這略多於半個小時的時間裡,眾人是蜂擁通過手機下單了,搶到商品的基本就退出APP歇去了,剩下的更多是守在PC端的深度「敗家黨」了。

  值得注意的是,成交額達到200億元時,移動端的佔比又從45.5%明顯回升至48.1%。為何有些反彈?因為成交額突破200億元的時間點是清晨7:17,此時眾多用戶剛剛從睡夢醒來,於是躺在床上打開手機開始了第二波搶購,因而移動端佔比隨即反彈。

  之後移動端的佔比再進入緩慢下降通道,當成交額突破500億元時,移動端的佔比在42.8%的位置基本穩定下來。當天活動結束時,移動端佔比定格在42.6%。

  藉著此次雙十一,阿里首次通過直觀的動態數據,向外界證明了其在移動電商的潛力及地位。微信對阿里的「降維攻擊」論,似乎要偃旗息鼓了。

  BAT移動家底哪家強?

  憑藉微信的崛起,曾經被外界譽為拿到了第一張移動互聯網船票的騰訊,在商業變現能力方面,至少目前還未達到與微信勢能相匹配的程度。阿里的移動電商戰果雖超出外界預期,但相比之下,並不高調的潛行者百度,成果已然更加斐然。

  各自核心業務,移動端延續霸主地位

  2014年第三季度,百度移動端創造了48.6億元收入,佔其總收入的36%;阿里的中國零售業務(天貓+淘寶)在移動端獲得了37.19億元收入,佔其中國零售業務總收入的29%;騰訊遊戲從移動端獲得了26億元營收,佔其遊戲業務總收入的23%。

  從趨勢來看,百度營業收入的移動端佔比,呈穩定上升態勢,增速也最快;阿里中國零售業務的移動端佔比起點低,但目前呈加速上揚的態勢;而騰訊遊戲的移動端佔比起步晚,原本急速上升,卻在2014第三季呈現轉折性下滑(圖4),對此,騰訊在季報中解釋:「主要原因是由於新版本的延遲發佈,起因於我們必須在這些遊戲內推出訪客登錄選項。我們已於2014年10月大致完成了訪客登錄選項的整合。」

  直觀來看,百度的數字大幅領先。雖然這三家的移動端營收數據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百度的金額是全部的移動端數據,而阿里及騰訊只是其中一項業務的移動端數據,但是,無論是阿里的淘寶+天貓,還是騰訊的遊戲,都是各自的創收核心,因而該業務的移動端佔比情況,大體上也能反映出各自企業的整體情況。

  再從各自移動端市場地位的橫向對比來看,BAT各自的核心業務在移動端的市場佔有率,基本延續了其在PC端的霸主地位(圖5)。

  2014年第三季度,阿里集團天貓+淘寶的交易總額,佔據國內整體網購市場的80%,而在移動端,天貓+淘寶的市場份額,艾瑞的監測數據是86.2%,易觀的監測數據是83.6%。這說明阿里集團在移動端電商的市場份額,甚至還要高於其在PC端電商的市場份額。

  易觀的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第二季度,騰訊在手游領域擁有接近半壁江山的市場份額。根據預測,2014年中國手游市場規模將達到240億-250億元,而騰訊的目標是拿下其中120億元,此份額與其在PC端的市場份額大體相當。業界預計,2014年底,手游的用戶數量將超越頁游和端游。

  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百度在移動端的搜索市場份額約為80%,明顯高於其在PC端70%的市場份額,百度來自移動端的搜索流量也超過了PC端。

  BAT麾下各自的主要移動端APP中,百度移動搜索的活躍用戶數量悄悄地趕了上來,達到了能與騰訊旗下手機QQ、微信相匹敵的5億活躍用戶量,而阿里旗下無論是手機淘寶還是支付寶錢包,活躍用戶量皆與騰訊相差甚遠(圖6)。

  當然,由於用戶在手機上使用搜索的頻率遠不及微信及手機QQ等,所以即便百度的移動搜索活躍用戶接近騰訊,其實際的活躍程度也遠不及騰訊。關於移動搜索使用頻率相對低的原因,李彥宏解釋道:「手機端的每位用戶搜索次數比PC端的要少,因為如果用戶需要認真地搜索一些東西的時候,他們會選擇坐在電腦前面,這也就增加了PC端的搜索次數,而使用手機搜索都是隨機的、想得到快速結果的用戶,這樣的用戶行為也導致了搜索的次數沒有PC端多。」

  「過度開採」VS「夯實生態」

  騰訊擁有微信、手機QQ、手機QQ空間三大移動端利器,無論是所擁有的移動端用戶數量還是所佔用用戶的移動端時間,都是BAT中其餘兩家不可匹敵的,但其移動端的收入佔比目前卻處於末位,說明騰訊對移動端的商業開發尚處於較為初始的狀態。

  騰訊一直是「產品經理」主導的企業文化,而對於微信教父張小龍而言,對微信的一切商業化更是謹小慎微,他曾明確表態「用戶體驗絕不會讓位於商業變現」。顯然,騰訊還沒有準備在移動端的商業化方面甩開膀子一路狂奔。

  跟騰訊相比,在企業文化上一切以運營為導向的阿里,則是另一個極端,有時為了推動商業變現屢屢不顧用戶體驗,阿里所收購的UC瀏覽器、高德地圖、新浪微博,皆呈現出這種特徵。

  UC瀏覽器被阿里收購之後,其在手機瀏覽器中的市場份額趨於下滑趨勢,不僅被騰訊旗下的QQ瀏覽器反超,而且差距有拉大的趨勢(圖7)。根據易觀國際的監測,最近7個季度以來,QQ瀏覽器的市場份額基本穩定在36%左右,而UC瀏覽器則從38%以上一路下降到了32%左右,而UC瀏覽器所丟失的市場份額則大幅被百度瀏覽器收入囊中。

  而累計用戶數量方面,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QQ瀏覽器以38.5%的份額大大高於UC瀏覽器25.8%的份額。

  UC瀏覽器的份額下降,與阿里的選擇不無關係。UC自從被阿里收購後,重金打造「神馬搜索」,而此搜索的核心目的在於,在移動端為淘寶及天貓導流。此舉不但分散了UC在移動瀏覽器研發方面的精力,而且這種導流行為對用戶體驗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同樣的,阿里入股了新浪微博及高德地圖之後,一直都在「單方索取」,即最大化地對其進行商業開發,以至於新浪微博被戲稱為阿里的「廣告微博」,高德也成了阿里業務推廣的入口。這種未有顧及用戶體驗的行為,使得高德地圖與百度地圖的市場份額差距越拉越大。

  阿里這種在移動端的「過度開採」,是否會導致其在移動端後勁不足,目前還無法評判。但是騰訊和百度,至少目前還未有充分挖掘其在移動端的潛力。騰訊對移動端的商業化顯然是有保留的,目前的重心還在於夯實移動端的生態基礎。百度李彥宏同樣有著類似想法:「移動搜索流量的增長速度確實高於移動搜索商業化速度,這也是在意料之內,因為公司並不想將這部分流量過度商業化。移動搜索還處於發展的早期,增長用戶黏性的機會還有很多。」

  移動圈地,O2O搶跑誰能勝出?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BAT各自都曾試圖進入到對方的核心領地,但基本也都鎩羽而歸。而在移動端,情況也基本如此。

  阿里去年強推移動社交平台來往,基本以失敗告終,今年以來設法進入手游領域也幾無建樹。騰訊通過微信嫁接京東,試圖進入移動電商,戰果乏善可陳。百度自從收購了91無線之後,試圖借助分發渠道的力量進入手游領域,但同樣沒有起色,百度CFO李昕表示,2014年三季度取得36%的移動端收入佔比,「驅動力主要是移動搜索,手游佔比很小」。

  BAT各自的核心業務,在移動端基本都沿襲著在PC端的慣性,並且有著不淺的護城河,自身的大本營都不易被對方攻破。

  然而,在移動互聯網更具想像空間的O2O(Online To Offline)領域,對BAT來說皆為全新的領域。全新的領域、全新的規則、全新的摸索路徑,O2O對BAT三家來說,都無法依靠路徑依賴來獲得競爭的主動權。

  O2O的試錯與糾偏

  曾經,百度地圖與阿里的高德地圖為了搶奪O2O的入口陣地而打得不可開交,而且騰訊地圖一度也有加入戰局的衝動,無奈因其太過弱小而無力角逐。

  兩大移動地圖商廝殺一年多之後卻猛然發現,即便地圖基於LBS(位置定位)與線下結合有天然優勢,卻並非O2O的天然最佳入口,因為培養用戶以地圖為媒介到線下進行各種衣食住行的生活消費習慣相當困難。巨頭們最終迫不得已放棄地圖作為O2O入口。

  繼地圖之後,阿里又嘗試了淘點點、手機淘寶等作為O2O的突破口,但基本都收效甚微。

  不同於百度及阿里,騰訊的O2O一直圍繞著微信展開,隨著公眾號、微信支付的上線,騰訊的O2O佈局逐步有了雛形。

  微信推出支付功能之後,阿里隨即將O2O開疆拓土的重擔壓在了支付寶錢包身上。雖說支付寶錢包近2億的活躍用戶遠不及微信,但至少大大高於微信中綁定銀行卡的微信支付用戶。

  針對缺乏粉絲營銷及客戶關係管理平台的短板,支付寶錢包2014年5月又推出了直指「公眾號」的「服務窗」,商戶在支付寶平台開通服務窗之後,支付寶用戶可以自行關注商家的服務窗。

  此後,支付寶錢包啟動了旨在令O2O落地的「未來計劃」,其中包括未來醫院、未來公交、未來生活廣場等一系列子計劃,以將支付寶接入到醫院、公交、商場、地鐵、酒店、美食等生活場景,消費者未來可以在支付寶錢包中找到線下的消費、服務場所,並且用手機通過支付寶錢包完成支付。比如,通過支付寶錢包推出的「未來醫院」計劃,消費者可直接實現就近選擇醫院、掛號、醫院導航、候診排隊、繳費、取報告以及醫患互動功能。

  不甘示弱的微信在2014年8月28日推出了「智慧生活」全行業O2O解決方案,為各行業的合作商家提供「連接一切」的能力。具體而言便是,以微信公眾號+微信支付為基礎,幫助傳統行業將原有業務「移植」到微信平台。

  比如,智慧酒店,可以實現微信自助選房、微信開門、微信客服和微信支付;智慧餐廳,可以微信自助點餐、微信呼叫服務和自助結賬;智慧醫院,可以全流程微信掛號、到號微信提醒、微信支付結賬、微信查驗檢查單;智慧票務,實現微信支付購票、微信選座、無紙化門票,甚至微信演出互動;智慧景點:可以隨時隨地手機訂票、wifi覆蓋、信息實時發佈、定製化客服。

  9月3日,不甘落後的百度推出了「直達號」,全力搶食O2O市場。直達號類似於微信的公眾號,是商家在百度移動平台上開設的賬號,消費者在其移動平台(搜索、地圖等)上搜索商家的名稱時,百度會在移動端優先呈現商家的直達號,而如果消費者在搜索框裡輸入「@商家名稱」,則可以「直達」商家的直達號平台。通過這種方式,百度將線上有明確消費意向的用戶引導到線下的商家,促成消費,並沉澱用戶進行粉絲營銷。

  O2O競賽,孰強孰弱

  經過之前的試錯與糾偏,BAT三家的O2O模型日趨一致,而且基本在向騰訊的方向靠攏。O2O不同於以往PC端的電子商務,其目的在於將線下的所有傳統商業實現電子化,通過移動互聯網將線上的用戶(消費者)與線下的商家銜接起來,形成一個龐大的商業生態體系,並且令線上與線下通過關係鏈進行自發的商業互動。

  一個完整的O2O閉環,由入口(線上用戶來源)—支付(實時結算)—線下(傳統商家銜接)—場景(消費者使用習慣)四個環節構成。在這四個要素中,BAT三家各自的能力與稟賦高差不一。

  入口:騰訊最優。目前阿里支付寶錢包所能獲得的移動端流量遠不及百度及騰訊。而騰訊與百度在移動端獲取流量入口方面,即便總量不相上下,但百度的流量是游離的,遠不及關係鏈極強的微信。阿里做O2O在入口方面還存在線上線下互博問題,線下商家希望O2O平台將用戶引流過來,而阿里由於比價功能的存在,甚至有可能將線下原本的用戶引流到了線上。而在商家日後的粉絲營銷及客戶關係管理方面,百度甚至不及支付寶錢包,更不用說微信了。因為多數人都不會為了搜索目的而去註冊賬號,即便有百度賬號的用戶也不會單純為了搜索而去登錄,如此,百度直達號的商家很難積累粉絲,進行後續的互動與營銷。

  支付:阿里最優。支付寶錢包的用戶數量大大高於微信支付的用戶數量,雖然目前微信支付在奮起直追,但在支付習慣上用戶還是天然傾向於支付寶。微信支付唯一的優勢是,因為與微信捆綁為一體,而微信的用戶黏性大大高於支付寶錢包,隨著時間的積累會大大激活微信支付的使用數量及頻率。而百度雖然也推出了百度錢包,但目前基本還無法對百度的O2O戰略形成有效支撐,缺失了支付環節,甚至可以說百度連O2O的商業閉環都還未有效形成。

  場景:百度最弱。在O2O的閉環中,除了要有足夠多的可能引導線下的用戶,還要培養用戶在線下消費時使用移動支付工具的習慣。無論是在購物、餐飲、旅遊、住宿等衣食住行的各方面,都要有足夠多的場景提示用戶使用移動支付。此方面無論是支付寶錢包還是微信支付,都在積極聯合商家培育用戶的使用習慣,而百度錢包因用戶基數的問題,在使用場景的推廣方面也是相差太遠。

  線下:阿里最優。O2O的閉環中,最終的落腳點還在線下的商家,亦即,要有足夠多的線下商家接入到O2O平台上。線下與O2O平台的對接也最為複雜,不僅涉及地面掃街式的商業拓展,還涉及線下商家後台IT系統的改造,使之與O2O平台能夠無縫對接。對線下商家IT系統的技術改造,對於BAT來說可能並不是什麼瓶頸。關鍵是對線下商家的拓展速度的比拚,而在這方面以強大運營能力著稱的阿里有著天然的優勢。此外,如何培育商家在O2O平台上進行有效的營銷與客戶關係管理,阿里在之前的電商領域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驗,而百度及騰訊幾乎需要從頭學起。

  機會在誰手上?

  整體而言,在O2O領域的佈局方面,騰訊與阿里應該處於同一起跑線上。雖然阿里在線下地推、支付方面強於騰訊,但在流量入口、在社交營銷方面卻是大大弱於騰訊。更為關鍵的是,移動端的O2O是去中心化的,這與阿里之前在電商領域集中流量進行「灌溉」的模式有著極大的差異,而與移動社交的去中心化是天然匹配的。當然,不管騰訊還是阿里,都未曾掌握O2O商業世界的規則,這場開疆拓土中最終誰能佔優,取決於誰的執行力大、誰走的彎路更少。

  這場O2O大賽中,百度暫時處於最不利地位。入口、支付、場景、線下,百度無一環節佔據優勢,甚至其直達號本質上還只是定向廣告而已,畢竟沒有支付就沒有O2O閉環。如果說騰訊和阿里已經開始小跑前進,百度則還在蹣跚學步中。

  對於本文內容您有任何評論或欲查看其他資本圈精英評論,請下載並登錄「新財富酷魚」和我們互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915

港股通地產、醫藥八大金剛巔峰對決 中軒山流水

來源: http://xueqiu.com/6549386042/35272858

港股通地產、醫藥八大金剛巔峰對決
        “滬港通”從11月17日正式推出後,從最初的 “南冷北熱”,逐步轉為了“北冷南熱”這一現象耐人尋味。在很多人眼中,無論是滬股通還是港股通,每日額度不過100多億,好像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火爆,自試點以來每日投資額度一直沒有用滿。但滬港通已觸及了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層次問題,且這種觸及是前所未有的,它已經並將繼續對資產價格產生敏感而深刻的影響。我相信滬港通試點的規模也會不斷擴大,而它最終將會通向中國資本市場的完全開放。因此熟悉並投資港股通股票是我們走出去的第一步,筆者從港股通中選取了低估值的地產股和高成長的醫藥股兩個有代表性的版塊,從業績、分紅及基本面的價值與大家共同討論。
        港股通中內房股估值只相當於A股地產股的一半或更低,已充分反應了大陸房地產市場未來發展放緩的悲觀預期。或者說恐懼情緒反應過頭了,可能內地房地產市場並沒有想象的那樣糟糕,相信這部分低估值內房股會引發你投資興趣。
        港股通地產股八大金剛(數據1月14日收盤)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援引中國社科院《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4-2015)》(報告)觀點預計,2015年房價將以軟著陸為主,限購政策可能全面退出,一線樓市有望在下半年出現複蘇。從長期來看,房地產市場將呈現時間更長、速度更慢、程度更深的L形調整,中速增長或將成為樓市未來發展的新常態。

    分析人士觀點認為:
    · 繼續調整將是2015年樓市的主基調,房價很難在短時間內大幅反彈。
    · 市場去庫存化周期在15個月以上,市場基本面表現欠佳的城市仍占大多數。去庫存仍是2015年房企的首要任務。
    · 2015年中國住房市場將整體延續衰退,一二線城市2015年下半年、三四線城市2016年下半年複蘇。
    · 2015年中國住房限購或將全面放開,即目前仍在堅守限購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及三亞有望一年內全面放開限購政策。
    · 2015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將密集推出救市政策,樓市將以軟著陸為主,不會出現整體崩盤。
        中金公司也在報告中預測,2015年第二季度以後房價才能回暖,重點城市環比調整幅度將在5%以內,全年整體較為平穩。報告還預計,2015 年中小型城市商品住宅銷售額同比漲幅將分別為4%和-2%,明顯弱於一二線城市8%以上的整體水平。開發商將重點布局“核心,核心還是核心”的前20%一二線城市。
        從港股通各行業個股預增情況來看,醫藥是目前為數不多的不受經濟增速放緩等困擾、業績持續保持明顯勢頭的行業之一,醫藥生物行業中超過五成的公司2014年報凈利潤增幅有望達到或超過30%。一般來說,同一行業中出現多家公司同時預告業績增長,就有一定的代表性,說明這個行業的的整體成長性相當不錯。
       港股通醫藥股八大金剛(數據1月14日收盤)

  業內人士在接受《投資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藥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醫藥行業具有確定的成長性。此外,隨著醫療改革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快速推進,衛生總費用的投入也將延續快速增長趨勢,為醫藥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國老齡化趨勢提速,必定會增強醫藥生物行業的成長空間。專家預計到2025年60歲以上的老齡人數量將達到29100萬人,2050年則有望達到44000萬人,龐大的老齡人口也將為我國醫藥產業註入增長的動力.
        券商最新的研報顯示,2014年1-11月,醫藥工業收入增長12.8%,仍維持在底部平穩增長;但1-11月利潤增速為12.0%,較1-10月的12.9%有所下滑。不過,從去年二季度後,行業的收入、利潤增速已止跌企穩,自7月以來逐月回升明顯.預計全年醫藥行業整體有望延續10%-15%左右的穩定增長.隨著醫保基本實現全覆蓋,醫保支付壓力日益嚴峻,未來醫保控費是大勢所趨,預計未來5-10年,行業將進入12%-15%增速的“新常態”.招商證券分析師徐列海表示,人口老齡化、環境變化推動發病率提升及疾病譜變化,國家對全民醫保的持續投入提高就診的可及性,確保醫藥行業的長期成長空間。
   
        一邊是已對悲觀預期充分反應的低估值地產股,一邊是具備長期成長性估值合理的醫藥股,對於不同投資理念的投資者會有不同的選擇,“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向左或向右,投資之路掌握在你的手中。
        中軒山流水寫於2015.0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13

小米花邊:偶像和基友的對決,雷布斯不穿黑T穿凡客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6/148914.html

昨日小米發布會後,肯定會有各種角度解讀小米手機和生態的文章刷屏朋友圈。雖然黑馬哥也寫了一篇華為神機美腿7(MATE7)和小米NOTE的分析稿,但是這篇文章黑馬哥想談談那些小米發布會上不正經的花邊內容。

\1.這次年度產品發布會是小米首次在一季度發布手機新品,打破了以往三季度發布手機新品的規律。

(黑馬哥為思考這個問題扯掉了4根頭發,這是特例啊還是常例啊?以後小米年度發布會有兩場了嗎?小米也是越來越拼了,兩場年度發布會到底是國產手機競爭太激烈,還是雷布斯又想向蘋果致敬了? )

2.雷軍不穿深色牛仔褲和黑T恤了,改穿凡客的藍色襯衫和淺藍色牛仔褲。

(黑馬哥:喬布斯是偶像,陳年是基友,正所謂偶像誠可貴,基友價更高,在這場基友和偶像的對決中,雷軍要徹底選擇基友嗎?還是冬天基友,夏天偶像?)

3.會場外國記者一年比一年多,黑馬哥旁邊就是CNN在做視頻報道,體驗時間結束了還不願意走。媒體排隊體驗區還有很多印度人。

(黑馬哥:作為參加了3次小米發布會的記者童鞋,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外國記者面孔越來越多。黑馬哥在體驗的時候,旁邊就來來回回好幾撥外國記者做視頻報道,下一次是不是可以期待小米學華為發布會放英文宣傳片了!印度面孔這次也十分亮眼,不愧是小米的歡喜冤家!)

4.雷布斯繼第一次發布會上的擔當小米首席客服後,這次又當起了賣場先生,左一臺、右一臺,左中右微笑以對顧客。

(黑馬哥:雷布斯當賣場展示先生的時候,現場最歡樂了。鏡頭一會是手機,一會是雷布斯略尷尬的笑臉,笑得不夠燦爛,還被差評,滿場都是“笑一個”的調侃,當老板也不容易啊!)

5.雷老板說:長時間盯著手機,容易“腦殘”!

(黑馬哥:繼習大大的"年輕人不要熬夜,要早睡"的名言之後。雷老板又貢獻一流行名句。)

6.雷布斯和董小姐果然是真愛啊,小米的發布會上居然兩提董小姐。一次說董阿姨因為小米和美的合作很上火,一次說董小姐想合作,小米歡迎。

(黑馬哥:這段虐戀情深真是娛樂大眾幾個月了,還能保持不斷出新料,真是服了兩位主角,一個在那邊和360、魅族曖昧,一個在自己的好日子上說對方吃醋,真是用生命給大家創造話題!)

7.小米是怎麽把OIS防抖相機做平的,這項專利的秘密就是平底鍋。

(黑馬哥:雖然是雷布斯在發布會上各種賣萌,但是如此刻意的搞笑賣萌,其實你們是段子手公司吧!)

8.發布會上的雷布斯=老板+講師+賣場展示先生+手模+自拍愛好者+熱愛小蘋果的音樂發燒友 說完了八卦,再給大家提供一點小幹貨吧。

這次發布會上,雷軍除了提供了不少小花邊外,還提供了非常正經、非常重磅的小米生態戰略。兩句話形容:“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朋友多多的,敵人少少的”。

一個中心是以手機為中心,連接所有智能設備。目標是美的所有家電都是智能家電,都能與小米手機進行連接。

三大基本點對應智能設備的三大痛點:手機連接複雜、每個設備都需要APP、雲服務投入大。第一點:研發通用智能模塊,在傳統家電上增加智能模塊,小米希望以材料成本價推動合作夥伴加速產品智能化,目前這個材料成本模塊價格為22元,小米希望一年內降至15元,2年內降至10元,5-10年為全部智能設備提供;第二點:統一APP連接所有設備,在MIUI鎖屏界面集成智能設備中心;第三點:研發智能硬件設備通用的雲服務。雷布斯說:小米生態鏈開放不排它,將只專註於手機、設備、路由器三個主要產品。因為初期不能取得所有合作夥伴信任,所以采用入股合作方式,共擔風險。未來隨著小米生態鏈擴大,將為所有合作夥伴開放。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800

烏克蘭沖突愈演愈烈 四國首腦今晚對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57

一個多小時以後的明斯克會談,對烏克蘭局勢至關重要。

路透,俄羅斯、德國、法國和烏克蘭四國首腦均已確認將要參加這次會談,商討烏克蘭局勢。

就在當天,烏克蘭政府稱,反對武裝襲擊了烏克蘭東部Debaltseve鎮的一個火車站,造成19名政府軍人死亡,是近九個月以來最為嚴重的沖突。

這讓此次會談的前景變得渺茫。

路透援引歐洲官員稱,會談取得突破的希望渺茫,因為勢力擴大的反對派既不願意停戰,也不願意撤退。而就在幾個小時以前,歐洲官員還在討論是否有必要取消這次會談。

上述歐洲官員稱,會談前的局勢升級可能迫使烏克蘭政府作出讓步。

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發言人Steffen Seibert對媒體稱,不對這次會談有太大期待:

對這樣高規格的會談也僅僅只能抱有一些希望,無法確認是否會達成任何協議。

會談結果對烏克蘭局勢影響重大。華爾街日報援引一位歐盟官員稱,如果明斯克會談失敗,歐盟政府首腦將在本周見面,討論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上述官員還警告,即使明斯克會談取得突破,歐洲官員在看到俄羅斯實際履行協議之前應該保持警惕。

此前白宮曾表示,美國總統奧巴馬致電普京稱,烏克蘭持續的戰亂將給俄羅斯帶來嚴重後果:

如果俄羅斯繼續在烏克蘭采取激進行動,包括派兵、武器支持和經濟支援,俄羅斯將面臨更大的代價。

奧巴馬本周還表示,他將推遲作出對烏是否提供致命性武器的決定,直到最後外交努力失敗。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79

“鳥巢”大戰 快遞業兩大幫派對決“最後一公里”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505

廣東心怡科技物流有限公司位於菜鳥網絡天津物流園區運營中心的自動分揀貨物智能機器人。 (CFP/圖)

前有菜鳥,後有豐巢。一個是類似天貓的平臺模式,一個是類似京東的自營模式。馬雲的菜鳥網絡,順豐的豐巢科技,誰將在快遞業一統江湖?

在群雄並起多年後,中國快遞業出現了兩大陣營分庭抗禮的局面。

2015年6月6日,中國快遞業“一哥”順豐速遞宣布,已跟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等公司,聯合發起成立了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豐巢”)。順豐拉攏的這些小兄弟,都是物流快遞行業里第一梯隊的成員。

而早在2013年5月28日,順豐、申通、中通和韻達就一起加入了由天貓控股的物流快遞平臺“菜鳥網絡”(以下簡稱“菜鳥”)。幾家公司各出資5000萬元,各擁有菜鳥1%的股份,各家均為配角,主角天貓持股43%,被稱為阿里系。

為何順豐要牽頭另起爐竈?從豐巢股權結構來看,申通、中通和韻達三家公司各占20%的股份,大股東順豐持股35%,被稱為“順達系”。

“圈內都在調侃豐巢這個名字,有人說從取名上,看得出順豐吃掉菜鳥的野心,鳥總是要入巢的嘛。但菜鳥是只大鳥,順豐的巢能否裝得下很難說。”一位資深快遞業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評論說。

快遞業歷來被稱為一個大江湖。曾經很多人想一統這個江湖。最早的是宅急送的創始人陳平。當時的宅急送靠著大件物流配送在民營快遞行業坐上頭把交椅。陳平曾經多次南下,想要收購順豐,但均告失敗。而順豐專註於小件配送,憑借飛機送貨的速度優勢,打敗宅急送,成為行業新老大。

後來陳平曾對南方周末記者反思說,宅急送當時輸在了沒有踩中小件市場大爆發的大趨勢。

此後,順豐一直坐穩民營快遞的頭把交椅,直到2013年菜鳥作為新的挑戰者出現。馬雲當時給菜鳥的定位是,建立一張智能物流快遞網絡,讓所有的網購商品,都能在8小時內送達中國任何一個地方。

“順豐在速度上有口碑,菜鳥想比順豐更快,而且打算鋪一張比順豐更大的快遞網絡。”上述匿名的行業消息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評論說。

至此,在中國的物流快遞行業,也形成了兩大陣營對壘的競爭格局。這種雙聯盟對陣的格局,已經在打車軟件市場(滴滴和快的)和分類信息行業(58和趕集)出現過。滴滴和快的,58和趕集最後都以合並而告終。

但在上述消息人士看來,兩家公司至少會先開打幾年“鳥巢”大戰,然後才有資本層面合作的可能性。

順豐公關部門的一位負責人也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中國的物流快遞市場還處在充分競爭的階段,離雙寡頭的格局還很遠。她說,豐巢是開放的平臺,歡迎菜鳥加入。

自營和平臺模式對壘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豐巢成立於2015年4月8日,但直到6月份才對外公布。

按照豐巢的規劃,2015年要在全國33個重點城市建超過1萬個網點,布局“豐巢”智能快遞櫃。這些快遞櫃將是小區或物業的快遞交互平臺,跟豐巢合作的快遞公司的包裹,可以放到快遞櫃里,用戶也可以通過快遞櫃寄快件。未來使用快遞櫃的快遞公司或者電商公司,要給豐巢交錢。

就在豐巢宣布成立的幾天前,菜鳥在杭州組織了“第一屆快遞江湖大會”。這次大會可謂快遞業的武林大會。第一梯隊的大部分公司都參加了,包括民營的“四通一達”和國有的郵政EMS。

在大會上,菜鳥CEO童文紅表示,將推出“合作夥伴分層運營計劃”。該計劃把菜鳥平臺上的快遞公司分成“金牌、銀牌、銅牌、標準”四個等級,不同等級能拿到的項目和資源支持不同。

快遞公司能拿到什麽等級,取決於他們的市場占有率、妥投率、配送及時率、快遞員評價和投訴率等因素。這一套評分系統,跟天貓和淘寶對於店鋪的“動態評分系統”很類似。

過去兩年來,菜鳥的發展路徑像極了淘寶。一開始都是作為平臺沒有設立過多門檻和規則,目的是吸引盡可能多的快遞企業進駐。當平臺上的快遞公司足夠多的時候,菜鳥就需要對這些快遞公司進行梳理,遴選出優質公司進行扶持。這也是當年淘寶和天貓做過的事。

天貓是電商行業的平臺商,菜鳥就是快遞行業的平臺商。這意味著,天貓的商業模式,也都可以複制到菜鳥上去。

值得註意的是,當年淘寶要推行這一體系時遇到過賣家的“起義”,因為觸及了一部分靠灰色手段獲利的商家的利益。

這些問題,菜鳥也遇上了,並因此於最近打擊了一批炒信行為。

盡管菜鳥兩年前剛成立時對外宣布,通過自建、共建、合作、改造等多種模式,建立一個龐大的倉儲和配送網絡,但上述消息人士透露,這兩年菜鳥基本放棄了自建物流和快遞的構想,轉而只做平臺。

相比而言,豐巢則是一個自營式的快遞平臺,即有點類似於電商領域里自營式電商京東的模式。

自營式的好處在於可控性。由於很多菜鳥平臺上的公司,都是松散的加盟制快遞企業,相比順豐的分公司直營模式,百世匯通這類公司對於旗下站點的控制力其實很弱。

百世匯通在北京的某站點負責人高會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今年去百世匯通開會的時候發現,很多站點的負責人沒來,一打聽才知道,是把站點賣給了一些電商公司。

上述順豐公關部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菜鳥是利用數據調配資源,豐巢是物流基因。”

相比於後發的菜鳥,順豐是一家成立於1993年的老牌快遞公司。當年順豐之所以成為行業老大,一是靠飛機帶來的速度優勢;二是順豐專註於小件配送,形成了一批忠實用戶,積攢了口碑;三是順豐一直堅持直營模式,避免了很多加盟制快遞公司出現的地方分公司指揮不動的諸侯割據難題。

這幾年順豐雖然進行了一些多元化擴張,比如涉足電商,上線順豐優選;開辟線下O2O實體店,設立“嘿客”,都是在釋放物流和快遞這個主營業務的剩余生產力。這次順豐成立豐巢,推出智能快遞櫃,同樣是圍繞快遞周邊市場做布局。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分會副秘書長劉建新認為,目前快遞業確實形成了阿里系和順達系兩大陣營,他們的競爭將有利於消費者。菜鳥的優勢是背靠阿里這個電商大平臺,不愁沒有訂單量。豐巢的優勢在於順達系背後龐大的快遞網絡,以及在市場份額上相比阿里系的優勢。

劉建新給南方周末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即便是電商市場的包裹,六成以上也是由順達系來配送。

2014年6月23日,北京一大學門口,順豐速運收寄行李包裹汽車網點,“放假,畢業行李包裹交順豐吧”。 (CFP/圖)

“最後一公里”的較量

菜鳥和豐巢正在兩個最後一公里的戰場上廝殺。一個是城市配送的最後一公里,一個是農村配送的最後一公里。誰能成功,誰就能成為物流快遞行業里的下一個阿里巴巴。也就能掐住O2O最核心的環節——最後一公里的配送。

在城市戰場,雙方比拼的是誰能更快把商品送到顧客手中。在農村市場,大家比拼的是誰的網點離鄉村更近,誰在農村的網點更多。

不過,在劉建新看來,目前中國中西部的快遞量只占總體包裹量的兩成,要達到三成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因此對於縣級城市快遞網絡的建設不僅投資巨大,而且需要耐心等待。

在城市里,順豐有良好的口碑和群眾基礎。一位菜鳥平臺上的快遞公司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順豐在城市的策略是“一般不促銷、不降價、不搶別人的電商客戶”,只搶那些對速度有要求的散戶,以及每天有幾千單業務的大客戶。因此要在城市里跟順豐競爭壓力很大。

不要小看散戶的力量。高會超說,作為加盟站點,他的網點95%的生意來自淘寶,剩下5%是網點附近的散客,主要是周邊小區有人退貨,或者往老家寄個快遞。但他寧願接這些散戶,因為利潤高,散戶的一個快件一般收費10元,而淘寶的訂單最多6元一件。

但菜鳥在城市最後一公里的細節上下了很多功夫。從2014年開始,菜鳥在各個高校建立名叫“菜鳥驛站”的最後一公里網點。目前這些網點有2萬個左右。

6月10日,菜鳥宣布,百世匯通和圓通將先期加入菜鳥驛站,把它們作為代收網購用戶包裹的站點。相當於讓菜鳥驛站走出校園,進入社區。

在農村,菜鳥和順豐的勢力都很弱。那里依然是國有的郵政EMS的天下。理由很簡單,沒有誰的網絡覆蓋程度能比得過EMS。盡管EMS國營風格明顯,但它的價格越來越低,市場競爭力在大幅提高。

不過,菜鳥很聰明地選擇跟EMS結盟。去年阿里巴巴跟中國郵政集團合作,郵政對菜鳥開放5000個郵政自提網點。

高會超對南方周末記者介紹說,如果是發往農村的快件,他一般會選擇轉用EMS給客戶發貨,因為EMS基本能到中國任何一個地方。或者是發件到離客戶最近的一個代簽網點,比如離村子不遠的集市上的某個小超市。

這些代簽網點和集市上的小超市,正是菜鳥和順豐爭奪的焦點。

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菜鳥和順豐還有一個潛在的強勁對手不容忽視,這就是京東。

京東在2014年11月啟動了農村電商戰略。劉強東的做法是在農村尋找村民合作,村民成為京東收發快遞的一個“站點”。到目前為止,京東已經在3萬個鄉村設立了合作點,有數萬個鄉村推廣員。

在城市的最後一公里市場上,京東則推出了京東到家和京東眾包兩個產品。京東到家是向用戶提供3公里範圍內的生鮮、超市產品、鮮花和外賣等服務,並在兩個小時內送達。京東眾包則是讓用戶可以跟加盟順風車軟件一樣,通過手機搶京東的配送單,然後獲得獎勵。目前很多跳廣場舞的大媽們是京東眾包的主力兼職配送員。

除了三頭大象之外,在掘金最後一公里的還有很多“螞蟻”。現在很多小區里的便利店和超市,已經成為很多垂直O2O和電商爭奪拉攏的對象。一些便利店更是推出自己的APP,小區用戶可以直接安裝到手機,網上下單後,便利店在20分鐘內就給你送上門。

京東到家總裁王誌軍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大家爭奪城市最後一公里,不僅僅是爭取配送市場,而是爭奪O2O市場的蛋糕。而物流是O2O業務的核心,對用戶體驗和提高用戶粘性非常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52

8月股災深度解讀 中國熊對決美國牛


2015-08-31  TCW

台灣時間八月二十四日晚間,全球投資人夜不成眠,美國CNN電視台似乎只剩下一則新聞:全球股災。

全球股市在驚悚中度過「黑色八月」,從各種蛛絲馬跡觀察,動盪的背後,其實是中國經濟「熊市」與美國經濟「牛市」的對抗。

從時間點來看非常巧,距離九月中美國聯準會今年貨幣政策會議不到一個月,美國將啟動金融海嘯以來第一次升息,吸引國際資金從新興市場流向美國,但此時中國經濟疲弱,卻禁不起美元大量流出。

為了反制,中國先在八月十一日讓人民幣遽貶近二%,這等於輸出通縮衝擊,嚴重打擊全球新興市場股匯市和大宗物資,並藉由美元獨強,影響美國跨國企業獲利,希望藉由此舉暫緩美國升息,讓中國獲得喘息。

沒想到,這招數如同七傷拳,原本預料是傷敵七分自傷三分,因人民幣大幅貶值後,反而加速資金外逃,爆發中國股災,而台灣因從經濟到股市靠中國太近,被中國熊掌打趴在地。

美國雖離震央較遠,也受衝擊,道瓊工業指數在台灣時間八月二十四日晚間開盤後狂跌一千點,創下歷史紀錄,所幸有驚無險,道瓊終場以跌幅三.五八%作收。

這一輪中美對抗,擦槍走火釀成全球股災,投資人更關心的是,牛熊對決讓市場翻雲覆雨,會演變成類似二○○八年金融風暴、或二○一一年歐債危機嗎?

第一問》黑色星期一,金融危機來襲?錯!無流動性風險這只是股災

從諸多數據來看,這次不是全球金融危機。首先,先看銀行體系。包括從三月期倫敦同業拆款利率(LIBOR)、或是從泰德價差(TED Spread),都沒有飆高,甚至還走低,顯示全球銀行體系並沒有擠兌或者無資金運轉而倒閉的風險。

這與二○○八年雷曼兄弟、貝爾斯登、美林等華爾街等投行在股市重挫後,面臨倒閉的發展完全不同,因為市場此時不缺流動性。

就以引爆全球股災的中國來看,按照中國官方數據,中國銀行業,今年第一季不良貸款比率平均為一.三九%,對比根據英國《銀行家》雜誌去年數據,在總資產排名全球二十強的大銀行,其不良貸款率平均為三.五%,中國銀行業並沒有特別嚴重。

這也不是另一次歐債危機。當初歐債五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希臘)爆發債務危機,市場恐慌的理由是擔心這些國家還不出錢,連號稱最有保證履 約的國債也找不到買家,外資股、匯、債三市皆大幅砍殺,導致各國公債殖利率大幅飆高,希臘一度還超過二○%,債信評等相對好的西班牙和義大利,也都曾經飆 上六%以上。

但對比今年以來跌幅堪稱亞洲最重的台灣,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不到一.五%,而被批評是引起這波股災的中國,十年期殖利率還在三.五%上下,是二○一三年以來的低檔區。

至於東南亞國家,例如今年來匯率對美元創下十七年新低的馬來西亞,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也才四.四%左右,南韓同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僅二.二五%。

換言之,上述股災嚴重的國家,由於國內民間儲蓄足夠,政府對外舉債狀況並不嚴重,不會上演為了挽救貨幣貶值而開始升息的自殺戲碼。

證據一:泰德價差顯示:這次沒有金融系統性危機!

■2008金融海嘯震央:美國時間:2007/8~2008/12起因:美國次貸風暴當時市況:貝爾斯登、美林、雷曼面臨倒閉或遭購併,聯準會推出數兆資金救市台股跌幅:9,800跌至4,000點診斷:危及金融體系的系統性危機

■2011歐債危機震央:歐洲時間:2011/4~2011/12起因:歐洲五國債務危機當時市況:義大利和西班牙公債殖利率飆破6%,銀行持有地雷公債致資產與淨值縮水,出現擠兌台股跌幅:9,100跌至6,600點診斷:危及金融體系的系統性危機

■2015八月全球股災震央:中國時間:2015/8/1~起因:陸股修正,人民幣大貶當時市況:全球股市連續數日重挫,大宗物資價格續創歷史新低台股跌幅:8,600跌至7,200點診斷:全球股災,但非系統性危機

資料來源:聯準會 整理:蕭勝鴻

第二問》這波全球股災,禍首究竟是誰?人民幣貶值引爆就是中國害的!

這波全球股災,是「中國熊」惹的禍。起因為市場對中國經濟成長動能強烈質疑。先從時間近的導火線來看,八月十一日人民幣啟動單日重貶一.九%後,再度帶動 亞洲多國競相貶值,人民幣貶值,表面上按照中國官方說法,是搭配貨幣政策的配套,但對於全球投資人來說,心中卻不是如此雲淡風清。

過去幾年,全球投資人向來認為,人民幣大幅升值等於中國經濟強的信念,在這一天被徹底打碎。事實上,國際大宗物資價格已久跌不止,舉凡農產品、基本金屬、 工業金屬無一不受中國需求減弱牽連,像是標普原物料指數,七月底就已經跌至二○○二年來新低。包括中國大媽最愛的黃金珠寶業、中國大叔最愛去的澳門賭場、 中國年輕旅客最愛逛的香港精品商圈,都能深深感受中國經濟的大幅衰退。

即便中國官方宣稱上半年經濟成長率連續兩季都維持在七%,但不論是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數的三大指標:鐵路貨運量、耗電量和貸款發放量來看,或者是從進口數據來看,完全看不出有官方宣稱的水準。

以製造業數據來看更諷刺,像中國七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終值創兩年新低,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負五.四%,連續四十一個月負成長,全世界大概也沒有 一個經濟體,可以成長率持續達到七%,但廠商卻要每月賠錢賣東西,且還要連續賣三年,這讓國際投資人對中國經濟的不透明性和不可測,可說是擔心到了極點。

反映在股市上就是賣壓一波波,因此,即便中國官方動用央行、證監會、證金公司,從七月以來一手拿出銀彈,一手拿出棒子規定不准投資人放空、不准大股東賣 股,但仍守不住股市,先前七月的官方護盤低點三千三百七十多點,在八月二十四日被賣壓摜破,該日上證綜合指數收盤重挫八.四九%,創八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鄰近的亞洲股市當天也跟著中國陪葬,畢竟中國經濟規模已是全球第二大,又是鄰國主要出口地,再次證明「中國跌倒,周遭過不好」的順口溜,不是空穴來風。

證據二:中國熊渾身未爆彈,股災還有後續

第三問》中國熊爪下,台股為何特別慘?貿易依存度高中國倒,台灣就不好

最慘烈的是台灣,這與出口結構有關。對比亞洲四小龍中,除了香港屬於中國境內外,其他三國台灣、南韓、新加坡對中國出口比重,以台灣最高,今年第二季,台 灣就有將近三九%的出口都輸往中國(編按:南韓、新加坡對中國出口比重分別為三一%、二○%),且台灣出口占了台灣經濟產值的六成以上。

台灣的前五大出口市場,依次為中國(含香港)、東協、美國、歐洲、日本,前七月台灣前五大出口市場,有三個衰退,只有美國、日本是正成長。

可悲的是,今年前七個月中,出口中國、東協,有四個月是雙位數衰退,兩相夾擊下,更造成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可能出現負成長的困境。

加上台灣出口中國的品項中,電子資通、精密儀器(面板)、機械這三類,占比就高達約五七%,而這些廠商在台灣股市中,幾乎都是電子類股,不僅交易量大,占台股總市值的比重,更高達六成。

因此,當持股占台股三成七的外資,因中國因素看壞台股時,便優先砍殺這類「中概股」,造成台股短短四個月內,就從萬點一路狂跌最低到七千點附近,跌幅將近三成左右,成為中國熊爪下,全球最大苦主。

證據三:2大數據,看出台灣經濟超依賴中國

*光電子資通訊產品、機械、精密儀器出口即占57%,且這些電子廠商,占台股總市值約6成

註:亞洲四小龍中,香港數據包含在中國

資料來源:財政部 整理:蕭勝鴻

第四問》中國熊對決美國牛,台灣下一步怎麼走?拯救菜經濟得靠美國牛

那麼,台灣景氣接下來有曙光嗎?

從台灣與中國的貿易依存度來看,未來一年恐怕負面因素還難以消除,特別是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與進口替代效應,將嚴重衝擊台灣供應鏈。從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狂跌,即可推論「紅色供應鏈」拚價格的狠勁,更何況中國官方還有讓人民幣匯率貶值的狠招,台灣央行也只能被動因應。

但不是沒有好消息。台灣的第三大出口市場美國,此刻再度上演亞洲金融風暴時,美國與新興亞洲完全不同調的故事。

一九九七年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政經條件和金融面,與此時有多處吻合。當時新興亞洲面臨成長衰退、資產泡沫效應,為避免硬著陸,各國競相採取貶值搶奪出口市場,美國則靠著資訊科技實力讓經濟獨強,搭配聯準會升息預期,誘使全球投機資金擁抱美元,迅速撤出新興市場貨幣。

此舉造成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國家債信崩盤,外匯存底大幅縮水,被迫管制外匯市場。台灣也受波及,華爾街金融大鱷索羅斯還曾叩關放空新台幣,與彭淮南所率領的央行團隊決一死戰。

如今,美國在經濟實力上與當年相同,都是世界最大消費市場,光是美國民間消費過去幾年都能維持大約三%到五%的動能,不受歐債危機衝擊,也不受中國衰退拖累,仍然保持年年創新高來看,美國市場將是台灣未來成長動能不能缺少的。

對照出口廠商股價表現更清楚,今年以來,即便股市一度重挫將近三千點,導致技術面呈現空頭排列,但美國消費概念股,像是製鞋、紡織、電動車、光纖、家居修 繕等公司,如豐泰、寶成、和大、儒鴻、得力、福興、鑽全等股價幾乎都仍呈現多頭走勢,這些追捧資金敢在股災中進場,當然有其基本面。

而且,別忘了一九九八年之後,美國因為網路科技的強大競爭力所創造出的dot.com榮景,也曾帶動台股攀上萬點大關,但這一次美國經濟力道底蘊更全面 性,包括穩健復甦就業市場、科技革新、製造業升級如機械人以及低能源價格,美國不光是大消費市場,同時還是高階製造和服務輸出的大國,台灣業者若是當美國 廠商供應鏈一員,或是打入該市場,都會是未來幾年的最大動能。

另一個經濟復甦熱點是台灣第五大出口市場,日本。該國正受惠於弱勢貨幣和內需復甦,這波中國衝擊對它相對小,畢竟日本出口占比,對經濟貢獻度並不如韓國、 台灣來得高,且日本隨著通膨加溫,民間壓抑已久的投資需求將全面復出,有助於日本新創投資、海外企業購併等,回過頭來,又會帶動消費和民間薪資,從日本的 企業信心處於近五年來高檔,可資證明。

此時的日本,是另一個美國式復甦的亞洲版,台灣廠商如能乘機加強對日本出口或乘機購併日企,將有助於轉移中國市場風險。

至於台灣第四大出口市場歐洲,因為有歐洲央行量化寬鬆政策保護,加上歐元兌美元維持弱勢,有助經濟火車頭德國出口擴張,加上英國復甦力道強,可望成為歐洲 第一個升息的國家,兩大強國加持下,歐洲雖會受到中國經濟下滑壓抑,但不至於回到歐洲危機時,對全球經濟不減分,正是歐洲對全球最大貢獻。

儘管個別廠商抓住美、歐、日三大市場,然而就總體面看,中國熊對台灣的威脅,短期內很難大幅改變。美、歐、日三大市場合計,約只占台灣出口比重近三成,約 略與中國單一市場相當。儘管在本刊截稿前,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調降銀行利率與存款準備率,降息救市,但並未改變中國的經濟基本面。如果中國景氣持續疲軟,台 灣的經濟衰退也是必然,這才是此波全球股災過後,台灣最深的隱憂。

證據四:台灣經濟前途,要靠這3 大經濟體

【延伸閱讀】八月股災強襲,聯準會九月升息生變

面對崩盤式的八月股災,美國聯準會原訂九月中的升息計畫,恐有七成機率將改到第四季(十月或十二月)。

原因是,衡諸眼前國際金融局勢,聯準會可能利用延後升息,讓全球股市趨於穩定,避免在中國經濟失速之餘,又強化美元多頭走勢,造成新興市場再度傷害。

再者,也可以乘機觀察這波中國引起的全球股災,對美國消費市場有多大衝擊,特別是九月返校潮與企業對年底銷售旺季提前拉貨情況,是否真如亞洲出口廠商所說的會旺季不旺。

不過,從美國整體消費力道和房、車兩市銷售熱況看來,除非接下來公布的就業數據有大幅下滑之虞,否則,在美國經濟成長率和通膨都維持接近二%之際,將利率先行拉離「零利率」,將是聯準會今年底最重要的任務。

(文●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4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