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反擊蘋果專利戰 群鬥最有勝算

2011-7-4  TCW




六月二十二日,蘋果公司的專利軍火庫裡,出現一樣新武器:編號「7,966,578」新型觸控專利。

這個專利的出現,這兩天包括在美國和台灣的科技圈都引起高度關注,美國科技部落格Tested評論:「這幾乎包括了多點觸控技術的所有層面(it covered everything multi-touch)。」

新專利震撼台廠!華碩、宏?眭k務忙著分析

意 思就是,蘋果拿到這個專利後,未來像兩隻手指輕輕一分,就能輕鬆放大網頁的多點觸控,只有蘋果產品能合法使用。其他廠商,包括Google、三星 (Samsung)等公司法律風險升高,沒有蘋果授權,就只能用一支手指或其他迴避設計操作智慧型手機,這將改寫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戰局。

這幾天,台灣品牌廠華碩、宏?痋AIC設計公司義隆電的法務人員,也正忙著分析這則專利帶來的影響,「我們的法務初步研判,這個專利沒那麼嚴密,」華碩法務長洪崇仁分析。

但台灣科技專利商標事務所律師陳啟桐觀察,用工程的方式,都可以設計出新的方法,譬如,創造新的手勢,用一支手指畫圈,放大圈內的網頁,「但那就不是最自然的方法,也不是多點觸控了。」

台灣科技業對這個專利的衝擊,看法各不相同,「大家都看錯了,」一位觸控螢幕廠技術長認為,蘋果的這個專利,不是為了獨佔現有多點獨控的技術,而是蘋果替下一代平板電腦發展的新操作介面,這是蘋果的下一個殺手級應用。

他分析,現有的多點觸控技術,其實只能用一隻手操作,一次也只能跑一個程式,「這則專利的示意圖,是用雙手操作的,」他觀察,可以讓你左手單指控制瀏覽的內容位置,右手雙指控制瀏覽的內容大小……,他觀察,這意味著蘋果即將推出功能更強,可以一次跑多個程式的新裝置。

專利戰早已開打!光是三星,訴訟就跨四國

無論台灣廠商如何解讀這個專利,更值得注意的是,觸控螢幕的專利之戰已經變成兵家必爭之地,就算沒有多點觸控專利,蘋果的專利軍火庫裡,還是堆滿了武器,「這不是蘋果第一次申請觸控專利,兩年前就有了。」義隆電發言人劉代銘觀察。

蘋 果的專利戰爭早已經開打,Android陣營的三家主要製造商,摩托羅拉、三星和宏達電,全都早被蘋果告上法院。以三星為例,今年四月,蘋果控告三星電子 侵犯蘋果七項專利,其中多項和觸控螢幕的介面設計相關。三星不甘示弱,擴大戰局,今年四月在韓國、東京和德國對蘋果提出告訴。六月二十二日,蘋果反擊,在 韓國對三星提起告訴。打國際專利訴訟,每一審要花掉六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七千萬元),在四個國家開打,加上上訴費用,將是天文數字。

蘋果手上的「倚天劍」之一,就是被稱為iPhone專利的7479949號專利,這項專利的內容是蘋果為觸控螢幕設計,用來分析使用者手指動作,進一步決定操作指令的技術,這個技術是蘋果iPhone操作介面的核心,靠這項專利,蘋果就告遍諾基亞、宏達電和摩托羅拉。

觸控專利只是冰山一角,蘋果的專利佈局越來越綿密,「看得到的東西,蘋果都能申請成專利,」美國網路媒體形容,但事實是,蘋果竭盡所能要防止自己設計的使用者介面被抄襲,連你桌面上丟棄檔案用的垃圾桶圖示,都已被蘋果申請為人機介面專利。

要逼對手讓路!拿「老技術」告宏達電

過 去兩年,蘋果申請的專利越來越多,去年蘋果申請到新型的高感度手套系統專利,這個專利要解決使用者冬天難以使用觸控操作的致命傷,過去,戴手套操作 iPad,隔著一層手套,觸控螢幕偵測不到用戶動作,脫下手套操作,手又很快凍僵,為瞭解決這個問題,蘋果設計出一款輔助用的手套,戴上這款特殊手 套,iPad就能精確感應到使用者的每個觸控動作,這只是蘋果眾多觸控專利的一角。現在蘋果在美國的專利雖然只有一千八百個,但工研院技轉中心主任王本耀 觀察,很多都屬於重要的基礎專利,「特別是在人機介面領域,」蘋果的專利越來越多。

根據美國專利商標局的資料庫,蘋果目前有一千八百二十個專利,其中有三百四十七個是今年才拿到的新專利,佔蘋果全部專利的一九%,以觸控(touch)做關鍵字蒐尋,蘋果擁有的相關專利,有七十二件,佔全部的近四%。

去年三月二日,蘋果也用二十項專利狀告宏達電侵權,使用的專利更是多元,其中一項,還是蘋果一九九五年的「老技術」專利。

王本耀推斷,蘋果祭出專利戰,是要逼對手讓出一條路來,「不是投靠他的陣營,就是轉做和蘋果無關的產品,」專利問題對代工廠的影響可能較小,可以和客戶、供應商另簽新約,解決授權問題,但是台灣的品牌廠就可能直接面臨蘋果的專利訴訟威脅。

如果不積極累積專利武器,台灣的電子品牌廠可能會面臨面板業在反托拉斯法案遇到的窘境,就像兩年前,奇美電因為反托拉斯法案,被罰款二億二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三億元),好不容易才賺到的辛苦錢,因為一個官司失敗,就得通通吐出來。

陳啟桐觀察,蘋果掀起專利大戰,用意在於嚇阻對手,「專利訴訟成本高,太小的公司他也不會告,」等到對手大了,威脅到蘋果的地位,蘋果才會發動法律戰,「專利,只有在告人的時候才有用,」這幾年,Android陣營市佔率快速增加,蘋果才選擇發動法律戰。

特別的是,蘋果即使有專利,卻不控告推出系統軟體的Google和微軟,因為這兩家公司專利也不少,告起來未必輸蘋果,另一方面,蘋果還在跟Google合作搜尋業務賺錢,也不想跟Google打壞關係。

台廠應戰良策!佈局關鍵專利當和解籌碼

面對蘋果的專利網,台灣廠商能怎麼做?王本耀觀察,台灣廠商有幾個方式可以解決問題,第一,找到美國專利商標局審查專利時,忽略的專利前案,推翻蘋果的專利申請,「但台灣還沒推翻過蘋果的專利,」另一個方法是拿出蘋果沒有的關鍵專利,反控蘋果侵權,達成和解。

但更重要的是未來台灣廠商能否一起合作,用打群架方式,來面對這場需要財力也需要腦力的專利戰。

王本耀指出,像宏?硒興Q惠普控告侵權,宏?皉]此向工研院購買筆記型電腦、印表機等關鍵專利,反訴對方侵權,最後終於和解收場,「台灣廠商手上,專利不多,但多多少少都會有幾個關鍵專利,」透過合作,事先佈局幾項足以抵抗對手的武器,才是重點。

一 位宏達電主管則分析,像多點觸控專利,其實是很基礎的東西,這個專利不只是台灣廠商受影響,Google、微軟都受影響,「他也不可能和所有人為敵,」蘋 果告宏達電,其實微軟和Google才是主角,最終還是要所有人坐下來,談出一個合理的和解協議,「最後還是會變成比政治勢力。」他觀察,這不再只是單一 廠商的專利競賽,合縱連橫,跟其他人一起打專利戰,台灣才有勝算。

宏達電已出招!被告也反告,最有指標性

大和資本研究區域聯席主管陳慧明則認為,對於蘋果來說,台灣廠商和蘋果直接競爭的地方並不多,「台灣更像是代工產業鏈,合作的機會比競爭多,他們也不想搞壞關係,」他認為,三星和蘋果的專利戰爭,才真的是激烈競爭。

陳 慧明認為,被告沒有關係,但重點是,「有沒有找到問題的重點,解決的方法,」而且,現在Android陣營都被告,等於所有人合攻蘋果,「我們是夾在幾個 大山頭之間,最好的做法是跟每一家都合作,」他分析,面對蘋果的控告,宏達電不會在法庭上把牌都亮出來,而是打團體戰,跟Google及其他 Android廠商合作,逼和蘋果。

「訴訟只是手段,最終還是要回到談判桌,用商業手段解決,」陳啟桐說。

無論如何,蘋果和宏達電的訴訟結果,對台灣都會是最具指標性的案例;宏達電的規模不如三星,歷史也不如摩托羅拉長,去年五月宏達電還是拿出了五項專利,反控蘋果,這一役可以反擊成功嗎?這將會是台灣廠商未來和蘋果競爭時,最重要的參考指標。

【延伸閱讀】你想不到的蘋果專利

專利名稱:廣義輸入辨識法特色:觸控螢幕可辨識觸控物是人的耳朵、臉頰或桌椅核准日期:2011.1.25 美國專利文號:7,876,310

專利名稱:高感度手套系統特色:解決戴手套無法操作觸控螢幕問題,也可讓平板電腦更易感應手指頭核准日期:2011.1.25 美國專利文號:7,874,021

專利名稱:智慧衣特色:衣服內偵測器,可傳送你所在地點、動作等到手機或平板電腦上核准日期:2010.4.13 美國專利文號:7,698,101

專利名稱:音樂出租系統特色:可透過雲端租音樂來聽,卻不會傷害著作權核准日期:申請中美國專利文號:申請中

資料來源:美國專利商標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8

第一位主導新藥在美國上市的華人 浩鼎張念慈帶領台灣走出藥品專利荒漠

2011-7-11  TWM




在美國創業兩次都成功的張念慈,已累積許多生技公司的專業知識,如今他決定回台灣貢獻心力,並且想要打造台灣浩鼎成為下一個取得國際新藥的本土公司。

撰文‧林宏文

五月二十七日,由國人創立、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的Optimer製藥公司,旗下已完成三期臨床的新型抗生素,正式通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上市。成立十一年,已燒掉數億美元的Optimer,終於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相較於唐南珊創立的Tanox,雖然比Optimer更早取得新藥許可上市,但由於在臨床第三期已賣給美商基因技術(Genentech)公司,因此Optimer從頭做到尾的成就,更顯得珍貴,也可說是第一個由華人主導並取得新藥許可上市的成功案例。

此外,Optimer在二月間也宣布,此新型抗生素的歐洲市場已授權給跨國日商藥廠安斯泰來(Astellas),授權金達二.二四億美元(約六十四億元新台幣),也創下台灣人開發新藥最高授權紀錄。

艱 辛求存 多次簽訂城下之盟這家讓華人揚眉吐氣的公司,背後主導人物就是董事長張念慈,Optimer已是他創立的第三家公司。早年,張念慈先在美商默克等外商公司 工作後,一九九三年創立了第一家公司Cinogen,次年再創保健公司Pharmanex,四年後,以一.三五億美元被知名直銷商如新集團(Nu Skin)購併,他也進入如新擔任首席科學家。九八年,張念慈再與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夏普利斯等國際生技頂尖人士,在美國成立了 Optimer,二○○二年,又回台投資成立台灣浩鼎生技。

談起Optimer創業過程,背後其實有很多辛酸,首先就是資金。由於新藥公司一直燒錢,Optimer成立至今年年虧損,公司從臨床一期、臨床二期,到公司上市掛牌,再做到臨床三期、申請新藥上市,每個階段都很燒錢,張念慈也多次回台灣籌資,相當辛苦。

○ 五年,Optimer第二期臨床已做完,結果相當不錯,但公司資金已用罄,張念慈忍痛把新藥的美國行銷權賣給美商Par公司,並且拿出一六%股權,換得 Par投資一二○○萬美元。沒想到,在○七年二月掛牌前三個月,Par因為財務出問題,張念慈只好拿出上市募集的五千多萬美元中的二千萬美元,再把Par 的行銷權買回來。

目前身兼Optimer國際醫療臨床實驗的負責人及台灣浩鼎執行長的許友恭說,在這個過程中,Optimer董事會當然有很多意見,也一度失去耐心,但張念慈總是把策略抓得很緊,一方面與董事會多次溝通,另一方面也在內部不斷省錢,想辦法熬過難關。

﹁他的抗壓性很高,永遠笑笑的,沒人知道,他為了公司發展,好幾次都是含淚簽下『城下之盟』。﹂目前擔任台灣浩鼎顧問的浩理生技顧問公司總經理李世仁說。

此 外,Optimer獨力完成在歐、美等國的三期臨床,範圍含括十餘個國家及二百多個醫療中心,這麼龐大複雜的工作,也是台灣生技公司很少有的經驗。負責這 項工程的許友恭說,這其間有很多挑戰,一方面要搞清楚各國法規,做好研究與臨床實驗中的銜接與整合,最關鍵也最困難的,就是要建立核心團隊並充分整合。

堅 持自有專利 咬牙撐過困境張念慈認為,從Optimer的新藥開發過程,讓他累積很多專業與細節,例如專利申請的時間點,很多學術界一有什麼發現,就立刻去申請專利, 但專利時效只有二十年,等到產品做完三期臨床,專利只剩下二、三年,價值已經很少。Optimer的抗生素新藥從○一年開始研發,○七年才申請專利,如今 取得FDA新藥核准,專利時效可以賣到二○二七年。

至於專利主張的範圍,張念慈花了五年與美國專利局的官員爭辯,也累積不少心得。﹁很多專 利看似相同,但其實有差異,因此申請時要據理力爭,提供的資料愈詳細愈好,把其他相似的專利都拿來比較,如此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此外,像新藥的市場潛 力有多大,請不同顧問公司來做市場評估,得到的結果會非常不同,有的公司為了省小錢,結果反而錯估了市場。﹁像Optimer請麥肯錫做的報告,雖然收費 是小顧問公司的近三十倍,但結果更詳盡,而且更具公信力,與大藥廠談判時,對方完全照單全收。﹂有了Optimer的成功經驗,張念慈也堅信,過去台灣生 技業一般都做到二期臨床就授權出去,但若遇到好的藥,台灣生技業應該要有堅持把三期臨床實驗做完的信念,這樣創造出來的價值才會高。

﹁主事 者要了解世界潮流,不要因為怕風險而早早授權出去,反而失去了極大化公司價值的機會。﹂由於Optimer的成功經驗,張念慈也主張,台灣應趕快完成一個 自行開發出來的新藥,才不會被韓國、新加坡等國家比下去,甚至現在都要面臨後進者大陸的追趕,同時,他也主張弟弟張念原的中裕也可以趕快進入第三期臨床實 驗。

如今,Optimer的成功已被證明,張念慈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把台灣浩鼎也打造成另一個Optimer,並希望創造另一項新紀錄,﹁ 讓台灣本土公司也能成功開發一個新藥,讓台灣擠入全世界擁有新藥的國家行列。﹂為了達成這項目標,原本由Optimer百分之百持有的台灣浩鼎,○九年進 行經營團隊擴充並獨立為台灣子公司,並且把Optimer的抗生素新藥台灣市場銷售權授權給台灣浩鼎。此外,也與中研院合作開發癌症新藥,其中包括已進入 二、三期臨床,由台大醫院黃俊升醫師擔任總計畫主持人的乳癌藥物。

許友恭說,這項乳癌藥物的臨床實驗,是首宗以台灣主導的跨國人體臨床實驗,在台、韓、港、星針對轉移性乳癌患者,收取約三五○名病患,耗資四億元、投入醫療相關人力更高達二百人。

許 友恭在一九七七年取得台大化學研究所碩士後,便赴美深造取得美國匹茲堡大學有機化學博士及麻省理工學院(MIT)進行博士後研究,學成後服務於 Abbott、Cubist及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國際藥廠,其間主導多項研究計畫,包括神經科學、抗幽門桿菌新療法及抗感染產品,並有 十七件共同發明專利,發表近三十篇著作。

回饋台灣 受阻於官僚牛步許友恭最強的是擁有三十多年臨床實務經驗,除了成功主導了Optimer新型抗生素外,也曾主導多項二、三期臨床實驗,是華人在臨床實驗界 的翹楚。他認為,臨床要做成功,最重要是做到﹁吞、忍、讓﹂的原則,因為全世界的醫生都是很驕傲的,每個醫院都有既定的程序,每個國家也都有不同的法規, 因此,﹁要完成那麼多複雜的程序,只能凡事忍讓,真的受不了時,就要據理力爭,真的不行,也只能自己吞下去!﹂身為家中小孩老大的張念慈是台灣生技業重要 人物,而他的兩位弟弟也都是生技業名人。大弟張念中是美國生物統計公司高階主管,二弟張念原本來在美商Allergan藥廠擔任資深主管,如今則是中裕生 技的執行長。

中裕的前身是蔡英文主導的宇昌生技,取得愛滋病權威何大一的支持,與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基金會的補助,後來改名中裕,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入股,中天董事長路孔明擔任董事長,並在○九年請來張念原擔任執行長。

中裕目前的愛滋病新藥已完成二期臨床,出來的數據非常好,可以說是目前全世界最好的愛滋病藥物。公司正考量是否直接進入三期,或是將該項技術授權給國際大藥廠取得授權金,目前都同時在評估與進行中。

一 家三傑都在國際生技業有傑出表現,讓大哥張念慈在台灣生技業分量不輕,不僅是尹衍樑最重要的策士,近來更頻頻回台到大學演講、與產官學界溝通,但台灣的官 僚牛步卻令他心灰意冷, ﹁台灣人才那麼好,為什麼到美國就做得出來,待在台灣就做不出來,實在不應該搞成這樣……﹂一向有話直說的張念慈,這回真的是急了。

張念慈

現職:美國Optimer公司董事長

台灣浩鼎生技董事長

經歷: Cinogen及Pharmanex創辦人

如新集團首席科學家

學歷:麻省理工博士後研究布蘭代斯(Brandeis)大學博士

輔仁大學化學系

台灣浩鼎

成立:2002年

資本額:10億元

經營團隊:董事長張念慈,執行長許友恭。另外三名董事包括許照惠博士、李世仁博士及潤泰集團投資管理副總陳志全股東結構:Optimer、匯弘投資及合一創投(潤泰集團、中天)、永豐創投(永豐金控)、富邦、玉山金控及全球策略創投

產品線:乳癌新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8

蘋果、HTC訴訟各下一城 智能手機專利軍備競賽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7/4MMDcyXzM1MzM4Mg.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4

手機專利帝國戰爭:巨頭密集訴訟和專利搶購真相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6/zNMDcyXzM1NTUzNg.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52

谷歌收編摩托羅拉:搶專利,還是造手機?

http://www.infzm.com/content/62318

專利、壟斷,這些關鍵詞正成為谷歌的噩夢,一步步把它逼到了蘋果、微軟、甲骨文們的對立面。收購摩托羅拉,是谷歌被動應戰的最新例證之一。

 收購摩托羅拉之後,拉里·佩吉難掩興奮。

2011年8月15日,這位上任還不到5個月的谷歌CEO,先是在Google+個人頁面上發佈了長長的谷歌收購摩托羅拉消息。一小時後,他又續上 三星、索尼愛立信、HTC、LG的總裁、CEO們對此消息的回應——在智能手機領域,除了蘋果、黑莓、諾基亞,其他手機廠家多數採用谷歌提供的安卓操作系 統(Android)。

在來自全球的Google+用戶們的評論中,除了驚嘆、祝賀,想像未來新手機的模樣,還有人積極為新手機名出謀劃策,叫Googlerola,還是Motoogle?

難道谷歌花了125億美元,是為了生產新手機嗎?中國IT界人士謝文、項立剛都表示,谷歌將會把既有互聯網產品資源與摩托羅拉的硬件進行整合,從而與蘋果正面開戰。

但李開復則在新浪微博上一再表示,谷歌此舉意在專利。他舉出幾條理由:1.專利是很有價值的(雖然今天在中國沒有);2.不是每個公司都想做蘋果;3.公司無法背叛它的基因(谷歌開放)。

這起收購對谷歌而言,似乎更像是一場防守戰。

對谷歌而言,吃下摩托羅拉,如同吃了一顆定心丸。 (東方IC/圖)

專利之踵

相比谷歌所涉足的領域和正在經營的事業,它所擁有的專利數量可以用「少得可憐」來形容,從2004年上市以來,累計為728個。蘋果專利數是4000個,微軟是18000個。

125億美元,創下谷歌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收購記錄。這不僅意味著谷歌首次接手硬件設備業務,掌管摩托羅拉移動設備及家庭娛樂業務,還有其1.7萬個已授權、7500個申請中的專利。

如果交易獲批,這些專利將快速救出身陷泥潭的谷歌。眼下,專利正是手持移動終端領域明爭暗鬥的利器,雖非見血封喉,至少也得見血才收。

2005年,谷歌低調收購了安卓(Android)公司,並於2007年11月推出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安卓。安卓採用的是Linux內核,作為開源軟件免費提供給各手機廠商。

據尼爾森的最新統計數據,安卓操作系統在智能手機中份額第一,佔全球智能手機的39%,蘋果、黑莓操作系統分別為28%、20%。目前全球一共有1.5億個搭載了安卓的手持設備,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天55萬部的數字增長。

雖然安卓發展如此迅猛,但谷歌在開發過程中對專利問題的馬虎態度,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阿克琉斯之踵。從去年開始,蘋果、微軟、甲骨文等公司,通過專利 權直接或間接向安卓發難。他們將搭載安卓的終端製造商告上法庭,三星Galaxy Tab 10.1平板電腦被禁止在歐洲銷售,微軟以每部安卓手機5美元的價格向HTC收取專利使用費,甲骨文則對安卓的應用程序接口(API)侵犯JAVA知識產 權發起訴訟。

通過索取專利使用費抬高安卓硬件生產商的成本、禁止其銷售,都是在迫使它們倒戈,如此一來安卓將無立足之地。谷歌著急,卻又無能為力。相比谷歌所涉 足的領域和正在經營的事業,它所擁有的專利數量可以用「少得可憐」來形容,從2004年上市以來,累計為728個。蘋果專利數是4000個,微軟是 18000個。

谷歌曾經錯過兩個收購專利、避免今日尷尬的機會。

一個是2010年初標價13億美元出售的Palm公司。時值蘋果對HTC發起針對安卓操作系統的訴訟,Palm公司積累20年的專利庫,可以對抗蘋果訴訟,他們的WebOS和安卓操作系統架構和配置類似,雙方開發人員整合起來也便捷。

13億美金對谷歌來說是小菜一碟,也許當時它並未意識到專利問題的嚴重性,同時考慮到為了專利而收購一家硬件廠商,並非其做事風格。2010年4月末,Palm以12億美元的售價投入惠普的懷抱。

另一個是破產的加拿大北方電信(Nortel)拍賣其所持有的6000多項專利。2011年4月,谷歌率先報價9億美元,7月初的正式拍賣中,又漲到31.4159億美元,最後被微軟、蘋果、RIM(黑莓手機製造商)等聯手以45億美元拍走。

這場拍賣如果通過加拿大政府審批,對手們又多了6000多個專利。無奈之下,2011年7月底,谷歌從IBM手裡購買1030個專利,以應對可能出 現的訴訟。2011年8月初,他們又請來前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 知識產權高官蘇珊·米歇爾(Suzanne Michel)加入公司法律團隊。蘇珊在FTC任職11年,是今年3月發佈的美國專利權體系研究報告主要撰稿人。

谷歌5年內的大規模交易 (CFP/圖)

處置難題

拉里·佩吉上任後一直在給谷歌做減法。2011年7月他們甚至關閉了谷歌實驗室項目。這曾是谷歌工程師們天馬行空的領地,誕生過Gmail、谷歌地圖等產品。也許谷歌更要避免的,是雅虎曾經犯過的錯誤--推出一堆虎頭蛇尾的產品。

谷歌收購摩托羅拉過程保密,消息直到最後一刻才由當事雙方公佈。拉里·佩吉倒是直言不諱,谷歌就是奔專利而去,目的是維護安卓生態系統,保全合作夥伴的利益。

針對摩托羅拉125億美元的收購價,其實不到100億美元,因為摩托羅拉賬上還有30億美元現金流。折算起來,比北電那一場收購便宜得多。如果收購僅僅為了自我保護,這可比一年前Palm開價的13億美元,貴了太多。

收購消息宣佈當天,摩托羅拉股價漲了55.78%,谷歌股價卻跌了1.16%。人們關心谷歌在解決了專利權麻煩之後,會怎麼安置摩托羅拉。佩吉歡迎摩托羅拉員工加入谷歌大家庭,可是以他們1.9萬之眾,消化起來不簡單。眼下谷歌員工數已經達2.9萬人了。

按照谷歌過去的行事風格,人們不禁產生這樣的疑惑:谷歌這次收購究竟是為了專利的應急行為,還是另有戰略佈局?

安卓的穩固發展,是谷歌未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佔據一席之地的重要保證。拉里·佩吉表示,摩托羅拉將仍作為安卓授權用戶獨立運營,安卓仍將免費開放。這一表態旨在打消合作夥伴的疑慮。

谷歌高級副總裁兼安卓負責人安迪·魯賓(Andy Rubin)在收購當天的電話會議上稱,他們計劃每年都選擇一個領導型產品,由一家製造商在聖誕節推出。2010年1月和12月,谷歌分別與HTC、三星 推出Nexus one 和Nexus S手機,更大程度上是作為安卓的旗艦產品的象徵意義,而非與合作夥伴競爭。

人們有理由擔心,谷歌也許會向蘋果學習。蘋果已用實際行動證明,垂直整合終端硬件和軟件,藉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勢頭,足以成就一家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這不,此刻大洋彼岸的中國大陸,互聯網公司們都正在為造自家品牌的手機忙得不亦樂乎呢。

如果說專利權收購是在蘋果微軟甲骨文等圍攻下不得已的防守行為,硬件生產更像是攻守兼備。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款安卓產品足以和蘋果產品抗衡,如果合作夥伴繼續這樣,谷歌親自操刀並不突兀。

然而,至少谷歌並不想在現階段與舊日夥伴為敵。同樣的故事也曾發生在谷歌視頻和圖書身上,谷歌購買和收錄內容,但不會生產內容。如果在手機行業打破 這一慣例,可能殃及谷歌其他業務,危及其商譽。成為蘋果、甲骨文們共同的敵人,已經很不好受;再得罪平台和內容夥伴,確實需要足夠的勇氣。

何況,拉里·佩吉上任後一直在給谷歌做減法。2011年7月他們甚至關閉了谷歌實驗室項目。這曾是谷歌工程師們天馬行空的領地,誕生過Gmail、谷歌地圖等產品。也許谷歌更要避免的,是雅虎曾經犯過的錯誤——推出一堆虎頭蛇尾的產品。

丹麥諮詢公司Strand的CEO約翰·斯特蘭德(John Strand)認為,谷歌未來也許可以把摩托羅拉品牌出售給中國企業,撤出硬件市場。然而,在這場專利權爭奪戰中,在事關前途及錢途的商業競爭中,無論是主動挑戰還是被動應戰者,沒有哪方願意退讓。

眼下谷歌的困境是,外部購買專利容易,再造創新性產品難。在想到好的出路或者外來力量推倒遊戲規則重來之前,只有做困獸鬥。

無奈的追趕者

《福布斯》雜誌網絡版撰稿人海頓·肖內西(Haydn Shaughnessy)撰文表示,谷歌的成功有賴於其接近於壟斷的地位,從而不再是創新模範。確實,除了更新既有產品形態,谷歌已經太久沒有提供讓人眼前一亮的新品。

安卓是谷歌產品中的一個,另外還有地方商業、廣告、視頻、社交、瀏覽器,以及知識。這7個產品的負責人,直接向CEO佩吉匯報。

8月16日,谷歌發佈了一款叫做「谷歌相關」的新產品,旨在無須搜索即能找到信息。這個插件可以安裝在Chrome瀏覽器上,在你瀏覽網頁時,自動 提供相關的地圖、評論和新聞等信息建議。基本上符合在搜索前得到答案的要求,也暗合了佩吉上任後首先將搜索團隊改名為「知識」(Knowledge)。

社交一直是谷歌的軟肋。後起之秀Facebook,給谷歌敲響了其誕生以來最大的警鐘。從2010年8月以來,社交網絡Facebook在頁面訪問量和停留時間上趕超谷歌,讓谷歌狼狽不已。

此前,谷歌一直將微軟作為其攻擊對象,它推出的操作系統、辦公軟件和瀏覽器,都是以替代微軟為目標。而微軟也一直想取代谷歌搜索引擎的領先地位。直到讓消費者自己生產和分享內容的Facebook橫空出世,谷歌才意識到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但在谷歌將Facebook鎖定為主要競爭對手之後,其不成功的社交產品Buzz、Wave,卻被嘲笑為缺乏社交網絡基因。

傳說拉里·佩吉放話,全體員工年終獎的25%取決於公司在社交產品方面的成效。他也親自督戰,甚至親自擔綱用戶體驗的小白鼠。

2011年6月28日發佈的社交產品Google+,讓谷歌終於找回了自己的節奏和舞步。其「圈子」功能,使得用戶可以決定內容公開範圍,這一用戶 體驗尤其受歡迎。Google+尚在測試階段,半個月就有了1000萬個註冊用戶,不到一個月有了2500萬,顯示出勃勃潛質。

8月,谷歌也兌現了其讓搜索更加社交化的承諾,在Google+用戶的搜索結果中顯示其好友的共享信息。但和Facebook相比,Google+的用戶基數依然太小。

谷歌也一直在搜索之外的新領域尋找創新的可能,這讓谷歌很快有了一個龐雜的產品線,員工越來越多。矛盾的是,這也成為今天谷歌最被詬病的錯誤之一。

眼下讓谷歌備受煎熬的,是谷歌搜索不為人知的算法,以及驚人的市場份額,時不時就會爆發關於其公正性的質疑,今年來得特別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正對谷歌包括搜索在內的多項業務展開調查。

為此,谷歌計劃聘請12家遊說公司,就隱私權、版權執行和搜索市場上的競爭狀況等問題向國會議員表明其觀點。而在2011年第2季度,為了能與國會議員及主管機關陳述實情,谷歌已經花費將近210萬美元,比2010年同期的134萬美元增加54%。

在歐盟,谷歌也正面臨9起壟斷訴訟。曾作為反壟斷對象的微軟,也於2011年3月底向歐盟起訴谷歌,稱其濫用在歐洲市場壟斷地位,阻礙互聯網搜索引擎競爭。不同於此前微軟在Windows操作系統中捆綁IE而獲得市場份額,谷歌的市場倒都是靠用戶選擇獲得。

微軟於2009年推出搜索引擎必應,不惜人力物力趕超谷歌,結果差強人意。據市場調查公司Net Applications的數據,谷歌的全球搜索市場份額在2011年7月超過了80%,而必應才3.76%。2011年8月,微軟的上一財年報表顯示, 必應所在的網上業務部門虧損26億美元,引來要求CEO鮑爾默辭職、拋售必應的呼聲。

這一定程度上是谷歌在搜索引擎方面堅持創新的側證。可《福布斯》雜誌網絡版撰稿人海頓·肖內西(Haydn Shaughnessy)撰文表示,谷歌的成功有賴於其接近於壟斷的地位,從而不再是創新模範。

確實,除了更新既有產品形態,谷歌已經太久沒有提供讓人眼前一亮的新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56

整合前景:榨乾專利再轉手?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8/xNMDcyXzM1ODIxNA.html

溢價63%、總價125億美元併購摩托羅拉移動,這組數字幾乎等於「購物狂」谷歌此前100多項併購案花費之總和。此前最大一起收購是2007年31億美元收購Double Click。

但豪擲百億美元的背後有許多疑問。比如,未來會有多少人願買沒落的摩托羅拉Android手機,市場上HTC、三星產品已暢銷多時,蘋果iPhone 系列更是。

也許,谷歌本來也沒打算要什麼硬件與終端,大概吸引它的只是專利。相對於「三十而立」的蘋果和微軟,83歲的摩托羅拉有足夠專利資本。谷歌分析師電話會上,高層20多次強調摩托羅拉專利的重大價值,幾乎無人理睬摩托羅拉的硬件部分。

業界悲觀預計,谷歌可能在榨完專利精髓後,將摩托羅拉硬件部分轉手,至於品牌,它需要嗎?

翻 翻過去的收購史,不難發現,谷歌早有這種經歷。2006年,它以1.02億美元收購dMarc廣播廣告自動投放公司,稱未來3年追加約11.3億美元投 資,2009年卻關閉了;2007年, 31億美元收購Double Click,但隨後裁員25%消災;2009年之後收購的AdMob、 Aardvark,至今整合不力。

谷歌如何安然整合摩托羅拉,突圍硬件市場?硬件製造和銷售涉及設計、元件、工廠、渠道、營銷等維度,互聯網出身的谷歌幾無經驗。況且,摩托羅拉自身處於衰落中,谷歌是否有能力力挽狂瀾?

對於宣稱開放的它來說,硬件選擇當然可以多樣化。它還有HTC、三星、索愛等幾十家重點夥伴。但摩托羅拉畢竟會與它們競爭,谷歌如何避免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

谷歌未來也許真會撤出硬件市場。丹麥諮詢公司Strand CEO約翰·斯特蘭德(John Strand)指出,谷歌不會與三星、HTC、LG等競爭,未來會尋求將摩托羅拉品牌賣給中國廠商。

不過哪個中國廠家願意二次接手高價且專利已被榨乾的摩托羅拉呢?現在似乎並沒有答案。

相比之下,人們還是期待谷歌能夠創造奇蹟,將摩托羅拉移動搖身一變,成為蘋果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不過這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科 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指出,摩托羅拉移動當前的硬件團隊缺乏蘋果的能力。如果谷歌更多採用蘋果的模式,那麼Android陣營的其他廠商將會更多地反抗谷歌。因 此,谷歌更可能的做法是繼續保持摩托羅拉移動手機業務當前的狀態,不過這很可能會引起投資者的不滿。

摩托羅拉原有1.9萬名員工的去留也是關注焦點,外媒報導稱,不願透露姓名的谷歌前高管表示,摩托羅拉移動的員工完全融入谷歌是「不可能」的。鑑於谷歌之前的做法,可能將對這些員工進行裁員處理。

還有一種可能,是谷歌借收購摩托羅拉卡位更多終端。因為摩托羅拉移動的業務涵蓋機頂盒、手機、平板電腦及其他智能終端,這項收購可能使得Android在多元終端的普及上繼續擴大優勢。

據悉,谷歌與摩托羅拉移動雙方高管達成一致,將充分利用摩托羅拉高清機頂盒的發展空間填補谷歌TV的不足,順變牽制快速發展的蘋果TV。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91

亡羊補牢買專利?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8/xMMDcyXzM1ODIxMw.html

被別人掐住脖子的感覺不好受。在Android陣營接二連三被蘋果、微軟專利大棒威脅後,谷歌終於出大價擴充專利軍備。

谷歌專利積貧積弱已久。投資銀行MDB Capital報告顯示,在移動領域,它只擁有317件專利,名列20個重點企業最末。美國專利商標局資料顯示,蘋果目前擁有1820項專利,今年就申請了347個,其中觸控等人機互動界面領域的基礎專利數量不斷增加。

谷歌上半年曾有收購北電專利的機會,但它沒抓住。微軟、蘋果、索愛及RIM戰勝了谷歌與Intel的聯盟,拿走了北電的資源。當時,谷歌出價僅9億美元,而對手們是它的4倍多。

眼下掏出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谷歌大概想亡羊補牢了。MDB Capital報告顯示,摩托羅拉移動在移動領域手握706件核心專利。

摩托羅拉大中華區總裁孟樸說,目前公司全球專利超過1.7萬件,還有7000多件正在申請當中。半月前,他曾對本報表示,手握1.7萬個專利,會將對手的進攻化於無形。

台灣地區調研機構拓 研究院分析師何泰慶說,吃下摩托羅拉這個「大補丸」,谷歌專利功力將「白日飛昇」,實現大逆轉。儘管蘋果訴訟多圍繞多點觸摸技術,但谷歌有望迫使它達成和解。

他透露,摩托羅拉去年10月就曾在美國主動發難,起訴蘋果侵犯了其18項技術專利。

Android陣營的運營商夥伴對此也挺樂觀。力挺Android的美國運營商Verizon資深副總裁認為,這場收購是一個值得高興的進展,就最近專利糾紛而言,可以讓Android陣營增強穩定性。

谷歌CEO拉里·佩奇的表態夠直接。他說,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就是希望通過強化自身的專利實力來提升市場競爭力,這有利於谷歌抵禦來自微軟、蘋果和其他公司的反壟斷威脅。

不過,這句話也似乎透出谷歌未來仍可能採取守勢。目前Android系統狀態上佳,正處於市場份額高速上升期,他們看來更期望憑市場份額競爭說話。

谷歌宣佈的數據說,每天有55萬部Android終端激活。Gartner預計到201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中將會有49.2%的手機運用Android操作系統,而iOS系統僅佔其中的18.9%。

拓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勝帆說,蘋果通過訴訟打壓Android陣營,實際上也已透出其創新力有下滑跡象,被追趕之下信心已有不足之虞。

不過谷歌還不能掉以輕心,專利軍備競賽還有可能升級。華爾街投行Jefferies & Co日前表示,蘋果可能會繼續通過收購專利加碼對谷歌的打壓力度。

InterDigital和RIM都被視為下一個可能的獵物。前者總共擁有 18000 項龐大專利庫,其中1300項直接與手機通信傳輸有關。實際上,此前谷歌、三星都跟其有過接觸。

而RIM則擁有與安全有關的關鍵性的專利,並在專利研發、購買方面已投入了50多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96

1.7萬件專利「陪嫁」 谷歌逆轉Android困局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6/4NMDcyXzM1Nzc4NQ.html

當三星、HTC等Android廠商要麼被蘋果告上法庭,要麼被微軟課以巨額專利費之際,「盟主」谷歌終於出手,以雷霆萬鈞之勢。

北京時間8月15日晚,谷歌(Nasdaq:GOOG)宣佈已與摩托羅拉移動(NYSE: MMI)達成最終協議,以每股40美元的現金將後者收歸麾下,交易總價約125億美元。

摩托羅拉大中華區總裁孟樸介紹,目前摩托羅拉全球的專利超過1.7萬件,現在還有7000多件專利在全球各地申請當中。

「谷歌收購摩托羅拉,會加速之前一系列針對Android訴訟的妥協與和解過程。」8月16日,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認為,谷歌本來在Android訴訟中因自身專利有限,缺乏抗衡和博弈的空間,但現在谷歌已經掌握了幫助Android廠商反擊的武器。

抵禦蘋果、微軟專利大棒

谷歌對摩托羅拉移動每股40美金的現金收購價格,較後者此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溢價63%。

「大幅溢價的原因在於,摩托羅拉手中握有谷歌所急需的專利。」一位手機業界人士認為,當微軟、蘋果組合將業已破產的北電專利以驚人的45億美元高價拿下之後,谷歌已經迫不及待。

受此交易影響,摩托羅拉的股票在隨後的交易中大漲55.78%,收於38.12美元。谷歌表示,這筆收購已經得到兩家公司董事會的通過,但是仍需獲得美國、歐洲和其他國家監管部門的批准,同時還需要得到摩托羅拉股東的同意。預計交易將於2011年底或2012年初完成。

在前谷歌中國區總裁、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看來,谷歌的做法目的非常明確。「此舉是為了專利,而非軟硬件整合。」李開復認為,谷歌是個信仰開放的公司,其提供免費的Android就是為了推廣生態系統。

「我們收購摩托羅拉就是希望通過強化自身的專利實力來提升市場競爭力,這有利於我們抵禦來自微軟、蘋果和其他公司的反壟斷威脅。」在解釋這次大手筆收購的動機時,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顯得非常直接。

自谷歌在2007年底發佈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以來,憑藉免費和開源,Android攜眾手機廠商一路攻城略地。不到三年時間,Android勢頭早已超越微軟、塞班、RIM,甚至壓過蘋

果的風頭。

但 是,最近Android陣營接連遭遇的專利難題讓其支持者三星、HTC等廠商疲於應付。以依靠Android而崛起的智能機廠商HTC為例,其每賣出一部 Android手機都要向微軟支付5美金專利費。另外,今年7月15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行政法官初步裁定HTC侵犯了蘋果於今年3月所控的 10項專利權中的2項。如果裁定最終成立HTC手機將面臨在北美禁售的風險。

HTC中國區總裁任偉光此前接受採訪時直言,此次專利問題絕不是僅僅針對HTC,而是整個Android陣營。

如今,Android陣營在全球已經有231家運營商合作夥伴和78家開放手機聯盟合作夥伴。但是在蘋果、微軟的緊逼之下,要讓彼此之間存在競爭關係的Android廠商自發形成專利聯盟顯然不夠現實。

易觀資本首席分析師劉冠吾表示,越來越嚴重的專利危機「已經成為安卓系統發展的桎梏」,所以谷歌的當務之急就是立即解決掉這個眼前的麻煩。

收 購摩托羅拉最直接的好處無疑就在於此——既然各個Android廠商無法自己共享專利,那就只有谷歌出面整合。作為在通信領域有幾十年歷史的摩托羅拉,其 在通信技術、產品方面積累的1.7萬件專利一旦歸於谷歌,將大大加強谷歌的專利話語權。目前,谷歌自身在移動方面的專利積累只有幾百項。

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認為,收購摩托羅拉之後,之前由蘋果挑起的一系列針對HTC、三星等Android廠商的專利訴訟,將面臨新的走向。

谷歌的選項

在之前的北電專利拍賣中敗給由蘋果、愛立信、微軟等組成的財團之後,谷歌錯失了6000多項的專利。隨後谷歌一直在尋找可以補充自己專利短板的機會。

「其實單從獲取專利的角度,黑莓製造商RIM或者無線技術開發商InterDigital都可能是谷歌更好的收購對象。」某國產手機廠商人士告訴記者,業界一直在等谷歌出手收購其中一家,但沒想到最終會是摩托羅拉。

手 握大量專利的InterDigital最近被納入了巨頭們爭奪的視野。「收購InterDigital的好處更直接,既可以彌補專利不足,又不會給影響到 和其他Android廠商的合作。」前述手機業內人士表示,因為摩托羅拉自己生產手機,谷歌收購它之後,難免會讓三星、HTC等其他Android手機廠 商心生疑慮,擔憂自己從谷歌得到的支持是否會由此減弱。

InterDigital總共擁有 18000 項龐大專利庫,其中1300項直接與手機通信傳輸有關。在競購的消息傳出後,InterDigital的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70%。

另外,只從專利數量的角度來看,黑莓製造商RIM也是重要選擇項,因為RIM在無線方面擁有的專利數量最多,目前已經達到了三千多項,但收購會更有難度。「現在RIM的市值仍然較高,而且可能會涉及到加拿大與美國之間的審查問題。」上述人士說。

移動2.0論壇創辦人王利傑表示,最終谷歌選擇了摩托羅拉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Android最早就是從摩托羅拉內部孵化出來的,核心的專利也有很多在摩托羅拉手上」。

谷 歌CEO拉里·佩奇稱,「摩托羅拉完全致力於發展Android平台是我們收購摩托羅拉的原因之一。」早在2008年,摩托羅拉就豪賭Android,將 Android作為其全部智能手機的唯一操作系統。而其他Android陣營的大牌廠商如HTC、三星都有支持Windows Phone等多個操作系統,三星甚至還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BADA。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智能手機已經進入了由蘋果、谷歌、微軟所主導的 「三國時代」,摩托羅拉只不過是第一個被吃掉的廠商。谷歌首席法務官大衛·德拉蒙德(David Drummond)也在交易之後舉行的電話會議上稱,為了建立專利組合,以確保Android和其他業務的成功,「我們將繼續收購專利」。

Android專利戰走向

事實上,在IT行業沒有誰不會用到其他廠商的專利,除非雙方專利存在有數量級上的差距,不然一般都能通過交叉授權等方式達成和平共處。而谷歌之前的問題就在於它在這方面的專利儲備實在太少了,所以才會遭到蘋果和微軟的專利打壓。

游云庭認為,從操作層面來看,如果蘋果與HTC的官司沒有達成和解,「谷歌很可能會利用摩托羅拉和不久前收購的IBM專利,對蘋果以及Windows Phone手機發起訴訟」。

為了應對訴訟,谷歌本月已經從IBM手中收購了一批專利。美國商標專利局的資料顯示,IBM共有超過1000項專利轉移到了谷歌,覆蓋面包括微處理器、存儲架構等。

在一位運營商人士看來,巨頭之間的專利戰照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其實真正受損的還將是下游企業,「因為蘋果、微軟、谷歌這些巨頭之間可以通過收購專利互相制衡,一般的設備商就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其他新的手機操作系統將很難誕生了。該人士認為,現在唯一能和三強相對抗的只有運營商組成的聯盟,「單家也不行,要運營商聯合起來整合產業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01

台灣大廠專利數 不敵一家三星


2011-8-29  TCW




台灣的智財國力跟世界的差距有多 大?在專利戰主戰場美國,「台灣廠商在美國的專利數加起來,還抵不過一個三星,」一位國內智財權專家,一語道出台灣的弱勢。

美國每年有近三 千件的專利訴訟官司,並且每年以新增五‧六%的速度成長,其中台灣廠商涉及的官司就占了近兩百件。

美國另一個維護專利權的重要擂台,也正是 現在蘋果(Apple)和宏達電打得難分難解的戰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因為關稅法第三百三十七條,ITC有權要求暫停或停止銷售、甚至禁 止進口侵害美國智慧財產權的商品,因此成了專利大戰中,制止對手進入美國最重要的組織。據工業研究院統計,近三年,台灣廠商涉及ITC調查案的比率更高達 三至四成。

專利戰已經打得如火如荼,要上戰場廝殺,台灣卻少了最重要的「專利」子彈。

根據美國智慧財產權人協會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 Association,IPO)統計,去年在美國申請專利數量前三百大的企業當中,台灣共有鴻海、工研院、台積電等十二家機構上榜,但即使把入榜台灣廠 商申請的專利數全部加起來,還抵不上排名第二、擁有四千五百一十八件專利的韓國大廠三星電子(Samsung)。

如果說專利數量並不能代表 一切,專利要有用、可以賺錢才更重要。那麼翻開美國、日本、韓國和台灣的帳本,過去十年,台灣靠著專利和商標賺進的外匯都在兩億至四億美元徘徊,而人口和 國內生產毛額(GDP)是台灣兩倍的韓國,去年卻可以創造超過三十一億美元的智財收入,足足是台灣的七‧六倍,更別提專利順差大國美國和日本,這兩大巨人 的智財收入分別是台灣的三百七十一倍(以二○○九年數字計算)和六十四倍。

三星加碼布局 專利研發人員,比台積電員工多

韓國 雖然和台灣一樣,仍是專利逆超國,但自從二○○三年起,韓國靠專利賺錢的能力大幅提升,拉開與台灣的差距,原因就在於「從二○○一年起,韓國除了研發專利 注重品質,也開始花大錢買關鍵專利,」資訊工業策進會前顧問工程師、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首席顧問袁建中觀察指出。

大幅加碼 研發預算,並將火力集中在取得專利,三星是最明顯的例子。很早就對專利布局展現強烈企圖心的三星,單單是在二○○一年,投入研發經費就超過了十八億美元, 換來在美國的一千四百五十項專利。

三星投入的研發經費占總營收比重不斷攀升,終於讓三星在二○○七年,擠下了日本的日立 (Hitachi),首度登上全美專利排行榜第二名,之後連續三年,三星依舊蟬聯美國專利排行榜亞軍,排名僅次於已經連續十八年雄踞在美國專利榜榜首的 IBM。

同時,三星不斷招募人才,去年散布在全球的研發人員,估計已超過五萬人,幾乎是台積電全球員工數的一.五倍。每年的年報,三星幾乎 都會註明,在美國取得多少項專利,以及在美國的專利排名。反觀,如果在台灣公司的年報裡搜尋「專利」兩個字,大多會是在風險管理部分,找到與某某公司的 「專利」訴訟案進度。

歸根究柢,主要的原因是多數台灣企業家對專利投注的心力還是不夠!工研院技轉中心主任王本耀指出,台灣廠商大多是代工 起家,擅長的是逆向工程,先有了產品,才去想怎麼做,而且業者的研發人力和資源,大多是投入在眼前產品的改良和開發,不重視專利庫的建立,「等到產品做出 來,只要被告,原本賺錢的,也變賠錢了!」

另一個根本的原因是,台灣廠商規模不夠大、口袋不夠深。一位台灣手機大廠高階主管就無奈的說, 「就算我們捧著錢去找摩托羅拉(Motorola)買專利,誰理你!」

為了解決台廠單打獨鬥的困境,經濟部推動專利銀行(IP Bank),最快今年八月底成立,包括智財管理公司和專利基金兩大部分。前者,是為國內廠商提供智權布局所需要的資訊分析、專利評估、法律諮詢,必要時還 可以發動訴訟,一開始將會由工研院創新公司協助成立;而初期規模為新台幣五億元的專利基金,在尋找收購對業者有利的專利的時候,智財管理公司也會提供諮 詢。

不過,像這樣集合眾人之力的專利銀行,日本與韓國早就在做了,而且不論是速度或力度,都遙遙領先台灣!

二○○九年,日本 就成立了株式會社產業革新機構(INCJ),包括夏普(Sharp)、松下(Panasonic)、日立、東京電力等十九家橫跨科技、油電、金融業者共投 資一百億日圓,再由日本政府注資八百二十億日圓,並提供八千億日圓的信用擔保,使得 INCJ的投資能量接近九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千三百億元);目前INCJ在能源、生技和資訊產業的布局都相當活躍。

韓國為了協助三星和 樂金(LG)等韓國企業因應專利侵權訴訟,也在去年正式成立智財管理公司Intellectual Discovery(南韓發明基金),集結了政府與民間企業的力量,募資七百億韓元;並在今年八月,啟動了半導體和LCD等重要產業超過十個的專利聯盟 (IP Pool),每個聯盟成員將共同購買及管理相關專利。Intellectual Discovery的規模,預計要在二○一五年進一步擴大至五千億韓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三十四億元)。

台企銀彈不夠 政府動作太慢,資金後援也不夠力

台灣新台幣五億元的專利基金規模,比起韓國的一百三十億元,以及日本三千三百億元,根本是小巫見大巫,就連 台灣政府的動作也慢了好幾拍。早在二○○八年第八次全國科技會議,台灣就有專利銀行的構想,但是經過與業界和學界漫長的溝通,直到今年政府才開始付諸行 動,在國家級的專利大戰上,台灣已經落後一大步。

台灣從過去半導體業和PC產業,乖乖向德州儀器還有IBM等大廠繳權利金,到近十年來面對 國際大廠進逼,經歷了多次專利戰敗後的鉅額賠款,尤其是當台灣科技業獲利豐厚時,往往是國際大廠拿著「專利權」上門收割的時刻。

聯發科吃足 苦頭 因為兩張紙,被拿走五十億元

最經典的例子,是多次登上台股股王的聯發科,在二○○三、○四年間,連續遭到兩家美國科技公司億世 (ESS)、卓然(Zoran)控告侵權。最後,聯發科被迫和解,分別付出九千萬美元、八千五百萬美元的權利金,合計分別占了聯發科當年度稅後淨利的一 六%與一二%,聯發科工程師辛苦的工作,最後只因兩紙專利權證號,就讓聯發科小股東多吐出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十億元)。

股王 聯發科最後與對手達成和解,付出權利金了事,對手還算平和,最兇險的可能面臨產品銷售禁令,無法出貨,逼得公司面臨倒閉的風險。

台灣企業跑 法院的次數一多,學費繳得夠多,對於專利訴訟的法律攻防策略也越來越熟練,但台灣業者手中握有專利武器不夠多,才是專利強權把我們當成俎上肉的真正原因。

要 打破這項困境,曾和專利巨人IBM打成平手的華碩,技術長吳欽智認為,「研發專利沒有捷徑,不一定要求高明,而是要求實用的專利。」

打專利 戰不能抱佛腳 參與標準制定,韓廠律師隨行申請

除了基本功要練,王本耀建議,專利布局不能臨時抱佛腳,不能等到要用了才來買,平常就可以隨 時注意研究機構或大學是否有好的專利可以收購。而在制定標準時,積極卡位也是一招。

「韓國廠商在參加標準制定的會議時,會帶著專利律師一起 去!事先模擬所有可能的情況,一旦決定使用哪一種標準,就透過網路立即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遞交臨時專利申請。」親眼目睹韓廠在標準設定會議上 的積極舉動,讓袁建中印象深刻。因為美國的臨時專利申請制度,不須花時間填寫專利範圍,申請人還有一年期限可以準備更完整的專利說明書。

不 論是自行投入研發,或是培養專利律師與工程師團隊收購合適的專利,甚至主動參與標準制定,業者更需要體認的是,大環境已經改變,專利不僅是商戰的手段,更 有越來越多的智財公司,不生產產品,專門靠專利收取權利金營生,企業隨時要準備對付專利流氓或專利蟑螂的騷擾,「以前還可以單打獨鬥,現在一定要組織聯 盟,專利銀行雖然晚了也還是要做!要趕快把力量集合起來!」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名譽教授、現任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劉江彬呼籲。

在 專家的眼中,目前台灣企業的專利能量,連要保護自己都還有難度。面對全面開打專利商戰中,政府和民間企業都要認清現況,只有群鬥,勝算才大

【延 伸閱讀】三星專利數,是鴻海的5倍多 ——2010年在美申請專利件數前300名企業

台灣12家機構3,150件:鴻海874件(第30 名)工研院476件(第64名)台積電435件(第70名)友達365件(第77名)聯發科229件聯電159件威盛144件瑞昱106件 正崴104件 台達電100件 華映82件 英業達76件

韓國三星4,518件(第2名)

資料來源:美國智慧財產權人協會

【延 伸閱讀】台灣專利銀行資金規模,僅韓國1/26

日本3,300億元名稱:株式會社產業革新機構成立時間:2009/7主要股東:日本政府持 股90.5%特色:可用金額最高,除買專利外,還負有多重任務,動向受到關注

韓國134億元名稱:南韓發明基金成立時間:2010年主要股 東:韓國政府、韓國企業特色:韓國第一個和企業共同成立的專利基金,向外大舉採購專利,保護韓國高科技發展

法國41億元名稱:法國專利公司 成立時間:2011/6主要股東:法國政府、Caissedes Dépôts投資公司特色:主要向法國各大學、研究機構購買專利,以免自有專利落入外人手中

台 灣5億元名稱:智財銀行成立時間:預計2011/8主要股東:工研院、台灣資通訊廠商特色:台灣第一個專利智財銀行。初期將以提供專利反訴為主要目的

中 國4億元名稱:中以智庫成立時間:2010/9主要股東:蘇州市政府、以色列英飛尼迪集團特色:中國第一個專利基金,蒐集潔淨能源相關專利

資 料來源:各公司網站整理: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99

專利八國聯軍圍攻台灣!

2011-8-29  TCW




全球科技業,已進入一個新時代。

一 個不比成本、不比產能,比的是誰的「專利原子彈」夠多的時代。

全球網路龍頭Google八月十五日宣布以一百二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 六百億元),買下製造行動電話的摩托羅拉移動通信公司(Motorola Mobility),震驚全球。

三起交易,都衝著專利! Google、蘋果出天價搶買慘虧公司

這是過去四十五天中,連續發生的全球第三起重大購併案。

六月三十日加拿大,微軟 (Microsoft)和蘋果(Apple),這兩個死對頭罕見的聯手,以四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買下加拿大北電網絡(Nortel Networks)的六千個專利。場景再回到七月六日的台灣,宏達電用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十七億元)買下威盛的S3;最後,再到現在的美 國,Google破天荒的買下虧損累累的摩托羅拉。

這三起交易,共花掉一百七十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千億元),這個價格,可以再蓋一條台 灣高鐵,還剩兩百億元有找。但這筆天文數字,買的卻是兩家合計虧損六千八百萬美元、一家甚至已經破產的公司。

Google購併摩托羅拉後, 《紐約時報》形容,「這是一場專利的軍備競賽。」專利是現在最稀有的戰略資源,這三起交易金額約新台幣五千億元,買的就是這三家虧損公司內部總計二萬三千 個專利權。

一張紙,扭轉戰局! 為了智慧手機市場,蘋果掀大戰

只要一張紙,一個專利,如同一顆原子彈,就有可能改變整個戰 局,這不是神話,而是真實發生的事。

八月十日,蘋果在歐洲控告三星電子(Samsung)最新的平板電腦侵犯蘋果專利結果出爐,德國法院下 令三星停止在歐洲販售平板電腦。蘋果不費一兵一卒、一槍一彈,只派出一組律師,提出幾項專利權證明,就可以令最大競爭對手三星繳械。

蘋果, 正是這場全球專利軍備競賽的發動者,專利大戰背後,爭奪的是將取代個人電腦,成為最重要、成長率最高的科技設備:智慧型手機戰場。

以iPhone 4為例,一支十六G的iPhone 4空機價六百四十九美元來說,擁有近百萬員工負責組裝手機的鴻海,每組裝一支手機只賺不到七美元,占iPhone 4售價的一%。其他擁有設備、資本密集的零組件廠,分走其中一百八十七美元,占iPhone售價的二九%。

蘋果擁有的iPhone 4的專利,每賣出一支iPhone 4手機,蘋果能拿到三百六十美元利潤,占整個大餅的近六成。專利,可說已經取代製造、行銷,成了行動裝置上最大的利潤來源。

根據美國專利商 標局統計,光是智慧型手機的喇叭,登記的專利權就超過一萬五千個;Google還表示,平均一支智慧型手機上相關的專利權,就超過二十五萬個。

就 像十九世紀末,歐洲軍備競賽的高峰,一八八○年開始,三十四年間,光是英國的海軍軍艦噸位就增加了三倍,瘋狂擴軍後,就是四處征戰,征服殖民地。

蘋 果,變身新帝國! 不給和解,把競爭者告到退出市場

去年,光蘋果一家公司就和五家公司同時進行訴訟,包括摩托羅拉、柯達(Kodak)、諾 基亞(Nokia)、宏達電、三星。不只蘋果一家公司忙著在告,為了爭奪未來行動市場的商機,二十家大廠告成一團,這已經是一場不折不扣的世界大戰。

蘋 果成了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大英帝國」,挾著船堅炮利的iPhone四處征戰,蘋果發動的這場專利大戰,對台灣廠商來說,「像是另一場八國聯軍,」美國亞太 法學院執行長孫遠釗形容,一場新的專利戰爭正在發生,「新的帝國主義來了。」

只是這場八國聯軍所儲備的軍火,從一顆顆的實體炮彈,變成了一 張張印有專利證號的紙。

蘋果攻擊台股股王宏達電的武器,只是四項專利權,為了對抗蘋果攻勢,逼得宏達電花八十七億元買專利權,尋求自保之 道。

一位高科技公司法務長觀察,過去美國的專利權訴訟,多半是要錢,但這次與過去最大的不同是,「蘋果是要命,不要錢,」才是真正最可怕的 事。

和過去不一樣的是,在個人電腦時代,台灣廠商只要付授權金和解,就能合法生產PC,侵權影響的只是獲利,但蘋果的選擇,是不和沒有專利 的對手和解。

對蘋果來說,付權利金,「等於是賣門票給競爭者,」一位律師觀察。打專利官司,是能不能留在市場裡的生死之爭。

蘋 果的好戰性格,早在二十八年前就令台灣業者印象深刻。當時賈伯斯(Steve Jobs)就曾派律師來台告過台灣業者,當時個人電腦分成IBM和蘋果兩大陣營,IBM選擇和對手達成和解,賈伯斯卻把所有仿冒者全都告到退出市場,用法 律消滅所有分食蘋果市場的競爭者。

Google,也趕來參戰! 併摩托羅拉,要的是一萬七千件專利

微軟和蘋果拿下北電專利 後,Google也加入這場專利大戰,砸下一百二十五億美元,創下Google購併歷史紀錄的手筆,買下摩托羅拉。

在摩托羅拉總部的檔案室 裡,就儲藏著一萬七千件專利,這批文件,約有一百七十萬頁,排起來,相當於一百零六本《大英百科全書》,兩個房間就能放完。

華爾街分析師估 計,Google花了一百二十五億美元買摩托羅拉,其中一半,就是買這批專利,這兩個房間的文件價值新台幣一千八百億元,隨意從架上抽出一份專利,價值都 超過新台幣一千萬元,相當於一台法拉利跑車的價格。

蘋果發起的全球專利大戰,也改變了華爾街評價企業的方式,專利甚至比公司還值錢。在金融 海嘯股價最低點時,底片大廠柯達手上的專利價值,是公司市值的五倍。

「專利權就是排他權。」孫遠釗分析,申請到專利,最大的功能就是能讓對 手退出,不能分享市場。平常不打官司,不但沒有用,每年還要付大把鈔票,但拿來告人,能一夕把對方踢出競爭範圍外。

柯達,靠混戰翻身! 憑手中專利,跨行痛擊蘋果、三星

曾有一個律師拿了六個專利到高通(Qualcomm)兜售,高通是全球3G通訊大廠,就連聯發科都得向高通 取得授權。高通法務部門是公司最大的部門,打專利戰的經驗極為豐富,高通的專家審查專利後認定,「這六個專利,沒有價值。」

「這個律師就把 專利拿到不遠的博通(Broadcom)去賣,博通買下了這個專利,六個月後,博通就拿這些專利告高通。」孫遠釗說,經過四年苦戰,高通最後付出八億九千 萬美元給博通,才達成和解。

博通與高通,同為通訊相關的IC設計公司,互相進行專利訴訟,是可預期的事,然而專利的威力如同原子彈,你面臨 的專利戰對象,可能是你從未想過的對手。

最好的例子就是面臨轉型困境的底片生產商柯達。二○○四年,柯達控告電腦大廠昇陽知名的Java軟 體侵犯柯達的智財權,這是柯達一九九七年購併一家華人公司取得的程式專利。結果,美國法院判決柯達勝訴,昇陽必須賠償柯達九千二百萬美元,昇陽從此每下愈 況,最後被甲骨文(Oracle)購併。

現在的柯達,也從數位相機跨入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專利大戰,拿出過去開發數位相機的專利,控告美國的 蘋果、加拿大的RIM、南韓的三星等業者的手機顯示畫面技術,觸犯柯達專利。今年初,ITC判決蘋果專利無效。

面對蘋果的專利帝國主義,搶 專利成為全球科技業新顯學,但是一位台灣律師親身參與北電網絡六千個專利競標的過程,才發現這是台灣廠商完全不熟悉,甚至沒有資格參與的遊戲。

銀 彈,決定戰鬥能力! 高價買專利,儲備隱形原子彈

這個人,是鴻海前法務長,現任世博科技首席顧問周延鵬,他是一手協助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建 立三百名法務部隊,讓鴻海成為台灣每年專利申請數最多的科技公司。

「投標金額太高,沒有任何一家台灣公司參加。」周延鵬說,要玩這個遊戲, 手上資金計價的單位,是幾億美元在跳,這場競標,超過十組人馬搶進,「專利競爭,從來沒這麼激烈過。」 投標結果揭曉當天,「結果大出意外,」第一個意外是,原本敵對的微軟、蘋果、RIM等公司,竟組成聯盟投標;第二個意外是,原本十億美元都嫌貴的專利,竟 標出四十五億美元的天價,「溢價三○%,這是過去沒發生過的事,」這個價錢比過去同等專利貴了四倍。

這個結果背後,是一連串的算盤,「微軟 過去跟Google一樣,缺乏通訊標準相關專利,經過這一次,已經補強弱點,」周延鵬說,蘋果原本專利就比較平均,加上擁有觸控技術專利,拉開和 Google的距離。

拿到這批專利後,微軟已要求每支Android產品都要繳交十五美元(約合新台幣四百五十元)的授權金,這一招,將讓 Android變成最貴的免費手機作業系統。這群廠商形同「反Android聯盟」,要把台灣廠商力捧的Android平台拉下來。

周延鵬 分析,這些科技巨擘高價搶專利的目的,最重要是搶下一世代4G手機更大的市場。

這是一塊大得誘人的市場,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MarketsandMarkets公司最新報告,到二○一五年時,4G行動裝置市場的規模,將達到三千一百一十四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兆元),比現在快 速成長的手機市場,還要大兩倍!

所有人對手機頻寬的需求越來越高,未來所有的電腦、手機、平板電腦都要透過這種技術,才能用寬頻連上網路。 拿到4G專利,就等於拿到未來九兆市場的門票。

當這些科技龍頭在美國大打專利戰爭,儲備專利原子彈,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台灣,不僅沒有能力 參與,未來,當這些業者高價買到專利權後,回收的方法之一,就是拿專利進行訴訟,台灣將會是科技龍頭投擲專利原子彈的重要目標。

別以為,只 要不是品牌業者,就不會遭受攻擊。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人馮博生舉例說,專利訴訟的策略,有時只是為了一個PC零組件,為了擴大賠償金額,就把整台PC都視 為侵權產品。如果沒有專利網保護,即使是下游廠商侵權,都可能跟著受害。

今年三月,為了爭奪電子書市場,做軟體的微軟控告賣書的邦諾書店 (Barnes & Noble)侵犯專利權,連幫忙代工電子書的鴻海和英業達,一併被告進去,凸顯專利戰爭的無所不用其極。

因 此,根據工研院統計,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審理的侵犯專利權案件中,每三件,就有一件和台灣廠商有關。同時,若計算權利金等智財權的支出與收 入,台灣是「專利逆差國」,一年付出的權利金高達一千五百億元,收到的權利金約一百億元,顯示台灣科技業的專利戰力和「船堅炮利」的歐美相比,幾乎不堪一 擊。

專利實力強的歐美公司,會主動提出專利告訴,展現實力,在台灣,「二十三年來,我沒看過任何一家台灣廠商這樣做。」馮博生說,大多數廠 商只選擇在被告後被動反訴。

台灣,還在當提款機! 培養「有牙齒」專利,避免老是挨告

沒有專利戰爭的觀念,台灣科技業只能淪 為外商的提款機。

擁有關鍵專利,外商等於擁有一張無上限的提款卡,德州儀器(TI)因為開發出DRAM的基本技術,幾乎所有DRAM廠都向 德儀繳交權利金。一九九八年,德州儀器放棄自行生產DRAM,讓其他人投資數百億元生產DRAM,德州儀器只專心發展技術和專利;別人投資數百億元蓋晶圓 廠才能賺到錢,德儀卻能坐享權利金帶來的滾滾財富。

最高峰時,全球有五十家DRAM廠,一年共可收到五十億美元權利金,這個數字是德州儀器 去年營收的三五%。

再以光碟片產業為例,二○○九年,飛利浦(Philips)控告台灣光碟片廠巨擘侵權,法院判決巨擘須賠償新台幣二十億 元,這個數字,等於是巨擘去年營收的二七%。巨擘投資四十一億元,聘六百名員工,忙了一年,好不容易做出七十三億元業績,還沒來得及變成獲利,三分之一就 要交給飛利浦。

面對外商持續不斷的專利戰爭,最好的方法,「是建立自己的專利,」馮博生說,只有擁有專利原子彈,才能夠以戰止戰。

馮 博生觀察,現在台灣廠商開始改變態度,「與其擁有大批專利,卻告不倒對手,不如培養一批『有牙齒』的專利」,他觀察,「台灣廠商和競爭者,技術上差距不 大,我們仍有機會培養自己的關鍵專利。」台灣廠商開始每年檢視專利,專利一過時,就直接捨棄。

但更有策略的做法,是像蘋果一樣,在推出產品 之前,就事先在關鍵技術旁,布局密密麻麻的專利障礙,蘋果的專利數量雖然不是最多,但專利品質卻是一流,直到現在,蘋果申請成功的專利,幾乎沒被推翻過。

專 利大戰,是台灣廠商面臨的新挑戰,馮博生觀察,專利戰考驗的是台灣廠商取得新技術的能力,不管靠購併,還是研發,建立自己的專利保護傘已是無法避免的課 題。

「這場戰爭最後一定會走向交互授權。」孫遠釗說,這場仗,是台灣能不能坐進贏家俱樂部的關鍵,「專利的真正目的是談和解,」當所有人發 現無法用專利消滅對方,就會坐下來談合作。

管理有形工廠、降低成本,台灣已是世界一流,學習如何面對無形的專利智財競爭,這正是 Google花一百二十五億美元告訴台灣科技業,未來不能不學的一堂課。

【延伸閱讀】一支智慧型手機,至少有39767件專利

相 機模組專利6,399件天線專利7,501件觸控螢幕專利3,642件喇叭相關專利15,416件麥克風相關專利719件通訊標準2G3,270件通訊標 準4G2,157件軟體商店專利663件

以一支iPhone4賣649美元為例 組裝只賺1%,擁有專利的蘋果賺55%

55% 設計、行銷,蘋果賺360美元29%零件製造廠,三星、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等賺187.51美元15%運送、行銷等雜項成本賺94.95美元1%組裝 廠,鴻海賺6.54美元

註1:售價649美元的iPhone4記憶體為16G註2:Google估算一支智慧型手機有25萬個專利,本圖只 列舉部分資料來源:美國專利商標局、isuppl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