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揭秘藍翔那些事:不止是將學生群毆後帶到黃河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19/146912.html

i黑馬導讀:藍翔越來越神秘了,當昨天爆出,有學生退學即被威脅:扔你進黃河。今天才發現,“扔你進黃河”根本不叫事兒... ...
整整三十年前,即1984年10月,被認為是藍翔創立的起始點。這一年,中國大陸改革的中心,開始向城市轉移。當年五月,中央文件給予國有企業更多自主權,而農村承包責任制,讓農業連續四年增產大豐收——過剩的農村勞動力,帶動了鄉鎮企業數量大增,同時也掀起了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的序幕。
 
藍翔起家
 
20世紀80年代中期,河南商丘農民榮蘭祥和孔素英來到濟南,開始創業。
 
早期,榮蘭祥夫婦在天橋區57中租用教室,創辦“天橋區職業技術學院”;1988年,“天橋區技術學院”被地方收編,並更名,學校由此進入快速發展軌道。1997年,其辦學規模已經過萬人。
 
1997年,“天橋區職業技術學院”改名“藍翔技校”,這所學校至今延續著嚴格的封閉式軍事化管理,其背後是學校突出的盈利能力。
 
如今,榮蘭祥的藍翔技校已形成擁有五個校區,超過3萬學生的龐大規模。藍翔技校目前招收汽修,廚師,挖掘機等8個專業,學制不等。
 
董事長
 
對於榮蘭祥本人來說,其身份早已不再是藍翔校長那麽簡單,他曾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濟南市工商聯副主席、天橋區政協副主席。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他,於今年9月因“藍翔百人跨省打架”事件而備受關註,其妻孔素英曝光他有20年家暴歷史,並擁有3個身份證、生育6個兒女。
 
資料顯示,榮蘭翔是河南虞城縣人,榮蘭翔1964年出生,現年50歲。據孔素英回憶,1986年,她與榮蘭翔租下濟南市天橋區幾間教室,幹起了學校,還承包了學校食堂。專業只有油漆、沙發制作和縫紉,前兩者榮蘭翔任教,孔素英教縫紉。
 
僅僅兩三年之後,榮蘭翔又發現了新的機會。1988年,部隊開始搞“三產”,榮蘭翔選擇與部隊合作開辦培訓,而其老丈人孔令榮就是退伍軍人。
 
順勢而上,藍翔技校的運作日益邁上正軌。榮蘭翔是學校的實際管理者,法人則是軍隊一方,藍翔技校學會了部隊的管理方式,這也成為後來管理的模型。在此後的10年時間,學校招生不斷擴大。
 
1997年左右,因為中央軍委限制部隊從事三產,藍翔技校和部隊脫鉤。此時榮蘭翔再次抓住機會買地擴張,因為部隊的房產需要退還,榮在濟南藥山腳下買下50畝土地,建起了新校區。
 
目前藍翔有5個校區占地上千畝,建築面積40余萬平方米。天倫花園共有351套住宅,以當地價格每平方米5000元計算,整個價值超過1億元。
 
“我不知道榮蘭翔有多少資產。”孔素英稱。有藍翔技校人士猜測,榮蘭翔個人資產至少10億元以上,如果對各地的房產一一加以統計,可能有幾十億元。
 
藍翔的生意
 
每年數以千計,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紛紛湧向這個聲稱能將所有畢業生送往各地用工單位的傳奇學校。其中,80%生源來自農村地區。身為掌舵人的榮蘭祥也一直對外標榜,除了必要的學費之外,藍翔技校幾乎對他們不設門檻。
 
按照藍翔技校招生處的說法,藍翔的學費每年在1萬元左右,而多名藍翔在校學生對時代周報記者坦承,每年學費的平均水平遠超於此,達到3萬元左右。高額的學費給藍翔技校帶來了穩定而龐大的資金流,這使得藍翔帝國的觸角得以延伸到房地產、金融等多個層面。
 
“學校里面最火熱的就是轉班。”曾在藍翔技校擔任會計的高英這樣說道。而另一位仍在藍翔任教的老師也證實了上述說法,“比如你學廚師,他要把好多東西掐出來,再讓你交一份錢。學生如果在里面單學一個雕刻,交3000元,但如果是轉學雕刻,交1500元,老師拿100元。轉10個就1000元,轉50個就5000元。”上述老師說道。
 
轉班甚至成為了藍翔的一門專職生意。“你比如學挖掘機,也有轉的,學挖掘機可以轉裝載機吧,轉完裝載機可以轉推土機,轉完推土機還可以轉吊車。你不轉老師給你小鞋穿。”上述老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而在封閉式管理下,學生的一切生活均納入了藍翔的經濟體系之下。時代周報記者查閱工商資料發現,榮蘭祥還特意註冊了天橋區順翔百貨商店,這也是藍翔校區內的唯一超市。
 
多位學生亦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藍翔校內生活花銷比在校外要高,平均每月需要1000元以上。除此之外,藍翔技校退學不退費。
 
就業率
 
學生的就業也成為藍翔盈利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藍翔技校對外宣稱畢業生能夠“百分之百就業”。但在內部人士看來,這一宣傳存在很大水分。“一百人里能出來七八個就不錯了。”一位老師對時代周報記者坦承。
 
藍翔招生處的老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藍翔有能力把畢業生安排到全國各地單位。而根據多位接近藍翔的知情人士的說法,異地分配工作實質上是藍翔拖延學生的一種手段,目的則是向畢業生收費。
 
“如果家是青島的,讓你去陜西,你去不去?你要是不去,就得交錢,目的是把你糊弄過去。”上述知情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道。
 
多名藍翔畢業生對時代周報記者證實了上述說法。據他們對時代周報記者介紹,畢業生要服從學校就業安排,滿四個月後回校領畢業證。
 
事實上,學校和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更像是某種派遣協議,有學生指出:“你去了工廠,就要呆四個月,跑了沒證,不讓學校分配的,交錢走人,四個月後回來拿證。”藍翔技校將這筆錢稱作“就業費”,一般在1000元左右。
 
暴力藍翔
 
藍翔的暴力從其開創初期招生就可見一斑。
 
“各個學校都在那駐人,就像現在出租車搶人一樣,經常因為搶學生會打架,比的是拳頭。”離校教師回憶稱,記憶中藍翔最初的打架,是並沒有組織化的,但一次被群毆的事件之後,榮蘭祥開始註重組建“打架隊伍”,並向參與打架的人每次發放五十、一百不等的補貼。
 
雖然有的人離開藍翔已有近十年,但教師們至今可以回憶起那些“打架隊伍”里的許多人。離職教師反映,榮蘭祥經常在學校大會上宣稱:不管你是東北虎,還是西北狼,到了藍翔都是小綿羊。這句流行話,直到幾年前才被榮不再提起,但老師認為榮做到了。
 
除了派本校人員前往車站招攬學生外,出租車司機、社會閑散人員也成為外圍的“業務員”——只要把學生送到藍翔,就可以獲得一定提成。當然,這一模式也被其他學校所用,這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校人員直接參與暴力的機會。
 
“進入上世紀90年代,濟南應該還有300多家培訓學校,大的有50家左右,沒和我們打過架的很少。”曾被多名教師指為“打架團隊”成員的一位老師稱,密集的時候,他一年打架上百次,都與學校競爭有關。
 
據介紹,打架這是升級後的競爭,也是升級了的暴力。學校間開始相互安插“臥底”,“臥底”鼓動在校學生退學,或制造一些有損學校聲譽的事件。此時藍翔已經日漸完善的學校治安隊負責對每一起退學進行“教育”,揪出“臥底”,以示懲戒。
 
“你退學可以,一分錢不退!如果是幾個人退學,我們就找帶頭的,關起來打,問他是不是臥底,打完了,開車送到黃河北岸,嚇唬他將來敢對外說藍翔,就扔黃河里。再派人跟蹤到他家,用實際行動告訴他,我們知道他家在哪。”老師回憶稱,退學學生的所有在藍翔學習過的證明,都會被銷毀。
 
對外的暴力漸次減少,但對內的嚴控,卻依舊存在。在多位教師分別講述中,共同提及的暴力事件頗多。
 
“2000年前後的濟南打黑,打架的事情少了很多,榮蘭祥也害怕被以涉黑查辦,畢竟得罪的學校太多了。”曾是“打架隊伍”的離職人員稱,這一時期的榮蘭祥開始謀求政治身份,他當選為天橋區人大代表。
 
“你們中,多少人有案底,你們自己清楚!你們誰敢說自己是清白的?”10月15日,孔素英的一位親屬指著仍在天倫花園的十多名藍翔職工大聲質問,無人回應。“早期的團隊,都是河南虞城縣的,親戚、朋友、鄰居,都是農民,文憑最高也就是小學畢業吧。”據多位藍翔離職教師回憶,最初的藍翔,主要班底幾乎全為榮、孔兩家親戚,以及來自河南虞城縣的老鄉。
 
對於藍翔的質疑同樣也會遭受暴力打擊。
 
女生發短信表達對學校不滿,被騙到辦公室圍毆;數百師生持刀圍堵執法人員;退學者被群毆後帶到黃河北岸威脅,並派人跟蹤到家……
 
離職教師們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講述這些令人駭聞的事件時,有人坦稱自己便參與了多次,“暴力和金錢,是251管理最核心的兩招”。
 
251,是藍翔校長榮蘭祥自封的代號,意指他自己像250一樣勇猛,但又比250多一個心眼。
 
沒落藍翔
 
“挖掘機技術究竟哪家強?光吹是沒用的,讓他和其他學校,和社會上的比一下,看他能不能拿個名次!早期的挖掘機老師都走了,現在有幾個行的?”幾年前離開藍翔的一位操作教師稱,技術教育註重的是實踐,藍翔目前學員太多,能夠上手操作的機會、時長少,加之教學人才流失,其教學質量要比網友們想象的低很多。
 
對於早前媒體報道“畢業生十分之一能勝任專業工作”的說法,多數老師表示認同,但認為這要分具體專業。比如廚師類專業,多數一畢業並不能成為廚師,這與這個行業特點有關,而挖掘機類則肯定還需要跟著外邊的師傅操作一段時間才可以。
 
 
“也不是沒請過高素質人才,2005年左右要來一大批大學畢業生,結果人家來了發現管理不好,走了一大半,陸續走差不多了,還因為押金鬧了矛盾。”離職行政人員認為,雖然早期老鄉班底不少人陸續離開,但後來的多數是本校畢業留校的,其管理層始終都沒實現升級。
 
對於當前的藍翔,師生們認為與宣傳之間仍有巨大落差,且認為如果當前管理方式、教學人才不進行重大調整,未來也很難會看到起色。
 
“藍翔有過很多機會,可以成為大家想象的、宣傳的那個藍翔,但榮蘭祥沒抓住,他就抓錢了。”一位曾跟隨榮蘭祥十多年的離職職工笑稱。

(綜合《中國經營報》、《法制晚報》、《時代周報》等多家媒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905

未來工作贏家》「不上班」也很有競爭力 他們要Work、不要Job 成就感不止兩倍

2014-11-03  TWM
 

科技男打造本土3D列印機;模特兒七年轉型A級行情攝影師;記者搞路跑、派對樣樣行;米果當作家前,也當過十多年的上班族……他們為什麼敢「辭退」老闆,成為新形態工作者,還找到高度成就感?

聽聽他們的故事,也許能讓你有所啟發。

撰文‧鄭淳予、陳凱特、周品均強化創業者 ╳3D列印機設計師 李曜任看到趨勢勇敢試 科技男年收千萬三曜設計創辦人李曜任二○一三年正式投入3D列印市場,短短一年來,他成為自己的老闆,擁有五位工作夥伴,並成功開發出可自行組裝的3D列印機,這台機器一個月內在國內募資平台上募得近五百萬元。

長期關注新創團隊的開發金控投資部協理郭大經認為,與眾多個人工作室的產品相比,這款3D列印機頗具巧思,採三軸的設計,可列印出體積較大的物品,無論是精密度與工業設計都具亮點。

「3D列印就像是過去的電腦,絕對是未來趨勢。」李曜任說:「我覺得自己就活在未來。」早在○五年就發現3D列印潛力的他,當時在一家建築事務所工作,剛好有一家建築案加入了波浪形設計,以過去手工製作經驗來看,想做出這種形狀並不容易,但3D列印卻輕易打造出完美模型,勾起了李曜任的興趣。

○九年,李曜任重回校園攻讀工業設計,他再度發現,3D列印不但能幫助設計師將紙本設計快速化為實體,價格其實也不昂貴,他也利用在學期間累積設計3D列印機的能力。

研究所畢業後,李曜任也和多數年輕人一樣進入企業工作。他也曾經隻身到北京聯想,擔任設計部門的創新研發工作,替聯想設計五年後產品。「我待過海外,又是專業人員,這份工作的待遇其實還不錯。」李曜任回憶起當年在聯想的時光,「我是那種會一直丟想法出來的人,但主管聽完最常給的答案就是不可能,或是沒人要買。」「這就是大公司,」李曜仁說,大企業對於創新產品的開發較為保守,衝撞體系很困難。「如果是自己的小公司,就會去嘗試,大不了就是失敗、公司關了。」這念頭驅使他回到台灣,選擇為自己工作。

李曜任接設計案工作的日子過了一年多,他內心對於推出一台精品級3D列印機的渴望,終於讓他踏上創業之路,一三年底,他在國內募資平台「嘖嘖」放上自己研發的第一台旗艦3D列印機。

和市售產品不同的是,使用者會拿到一包像樂高的產品,以及一本精美的說明書,必須親手一步一步將機器組裝起來,李曜任笑說,我想讓大家體會手做的樂趣,加上自己親手組裝過,對於機器運作原理會更清楚。

三曜設計師黃筱媛從集資時期就加入團隊,她同樣被3D列印迅速實現設計成果的特點所吸引,而李曜任堅持設計好產品,不要求降低成本,以及彈性的工作時間,也是吸引她一起投入全新科技領域耕耘的動力。

如今,李曜任的3D列印機已擁有一批愛好者,他特地開設論壇,讓使用者互相交流心得,他也開始醞釀推出下一代3D列印機計畫,李曜任笑說:「創業的壓力雖然比當員工大,但每天工作都會很有動力想著哪裡可以更好,而不會抱持交差了事的想法,我唯一後悔的是,自己沒有早一點做這件事。」

李曜任

出生:1981年╱現職:三曜設計負責人╱經歷:聯想設計總部設計師╱學歷: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碩士╱成績:創業一年,營收1000萬元他如何搞定新形態工作?

1.比別人更早掌握未來最熱科技趨勢。

2.具建築、工業設計與機械跨界能力。

3.善用網路耕耘愛用者,讓使用者產生黏著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97

【民生宏觀】:風欲吹而豬不飛,牛欲靜而風不止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59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4-12-19 18:16 編輯

風欲吹而豬不飛,牛欲靜而風不止——民生宏觀2015年年度策略報告
作者:管清友


前言:

2015年中國經濟向何處去?這似乎是一個“分析師一思考、市場就發笑”的問題。且不說“十個預測九個錯,還有一個是情景假設”,即便勉強“猜”對了開頭,又能多少人能猜對結局呢?比如,有不少人預測到了今年增長下行,但其中有多少人同時預測到股市這一輪波瀾壯闊的行情?再換一個角度,有不少人預測到了下半年瘋牛狂奔的奇觀,但又有多少人能說清楚風從哪里來、吹到哪里去?難怪有人說,宏觀分析已死,以後投資不必看宏觀了。

短期來看,既然風已經來了,倒也不必再糾結這些問題。換句話說,身處風中不用再找風口,抓緊時間與牛共舞才是硬道理。但長期來看,除非長出了翅膀,否則瘋牛不會一直飛,風停之日就是瘋牛落地之時。那麽問題來了,2015年風會不會停?牛還能飛多久?這就是民生宏觀2015年年報所要回答的問題。

核心觀點:

經濟展望:風欲吹而“豬”不飛

展望2015年,實體經濟身上依然背著沈重的鐐銬。房地產面臨人口結構拐點和高庫存重壓,制造業受制於產能過剩、高杠桿和平淡無奇的外部需求,這些都將繼續阻塞貨幣寬松向信用擴張的傳導渠道,貨幣之“風”欲吹而實體之“豬”難飛。在國際油價下跌、實體疲弱的背景下,通脹也將繼續走低,為貨幣寬松打開空間。

市場展望:“牛”欲靜而風不止

實體經濟的豬不飛,央行的寬松之風不得不繼續吹。而實體經濟重重鐐銬之下,央行釋放的流動性無法滲透到實體,金融體系流動性淤積,在融資抵押和傘形信托的催化為股票市場提供源頭活水。與此同時,企業資本開支意願下降推動無風險收益率下行,經濟下行導致剛性兌付被打破,沈積於房地產開工和地方基建的資金也在杠桿的助推下瘋狂湧入股市。在央行、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三個風口的共同推動下,2015年吹動牛市的風還遠遠沒有結束,“牛”欲靜而風不止。


一、經濟展望:風欲吹而豬不飛
宏觀分析並沒有死,只是換了個活法。新常態之下,盡管波動愈發頻繁、變量愈發複雜,但在過去兩年里,我們還是能看到一個清晰的宏觀經濟和大類資產輪動周期。

2013年三季度:複蘇階段,股牛債熊。7月中央出手穩增長疊加房地產上行周期,經濟快速複蘇,基本面改善帶動股市走牛,而旺盛的融資需求則導致債券走熊。

2013年四季度:類滯漲階段,股債雙熊。經濟增長放緩,通脹卻顯著上行,政策寬松受阻,流動性極度緊張。這種情況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都沒有機會,呈現股債雙熊。

2014年1-5月:衰退階段,股熊債牛。高利率壓頂房地產,經濟增長一度出現斷崖式下滑,通脹持續走低,流動性出現衰退式寬松。和以往不同的是,中央並沒有啟動大規模刺激,而是以定向寬松的微刺激為主,強調保持政策定力,市場表現為股熊債牛。

2014年6-7月:偽複蘇階段,股牛債熊。6月初開始,中央連續釋放微刺激信號,基建、財政支出在6月全面井噴,帶動信用急劇擴張,經濟出現短暫的偽複蘇,再加上打老虎事件的提振,股市開始走牛,而債市則因為融資需求的短暫恢複而走熊。

2014年8月至今:蕭條階段,股債雙牛。8月開始,偽複蘇結束,經濟和通脹再度下行,政策寬松力度隨之加大,SLF、MLF、PSL、降息輪番上陣,流動性極度寬松,基本面推動債市再度走牛,股市雖然缺乏基本面的支持,但在貨幣寬松和私人部門資產重配的推動下,依舊走出了波瀾壯闊的行情。


2015年的市場表現歸根到底取決於經濟周期的演進。我們的總體判斷是,經濟疲弱、通脹低迷和政策寬松的周期仍然會延續。房地產面臨人口結構拐點和高庫存重壓,制造業受制於產能過剩、高杠桿和平淡無奇的外部需求,這些都使實體經濟背上了沈重的鐐銬。一方面,這些鐐銬將繼續阻塞貨幣寬松向信用擴張的傳導渠道,加劇經濟下行壓力;另一方面,經濟下行將反過來繼續倒逼貨幣放松,而且在國際油價下跌、通脹走低的背景下,貨幣寬松也還有較大空間。綜合來看,2015年的場景很可能是,貨幣之“風”欲吹而實體之“豬”不飛。

(一)房地產的鐐銬:人口結構和高庫存

貨幣寬松-房地產銷售-房地產投資-信用擴張-經濟增長(上下遊產業鏈+財政收入)的傳導機制正在失效。

1、人口結構拐點導致房地產需求高峰已過,僅靠貨幣寬松無法逆轉。首先,人口年齡結構迎來拐點,作為剛需主力的婚齡人口和作為改善性需求主力的勞動力人口趨於下降,而可能需要以房養老的老齡人口趨於上升。過去幾年20-29歲的婚齡人口和15-64歲的勞動力人口持續上升是剛需旺盛的主因,尤其是20-29歲的婚齡人口,這主要對應的是1964-1970年和1985到1991年的兩輪人口生育高峰。但由於70年代之後計劃生育的影響,1970年和1991年之後出生人數大幅下降,未來剛需高峰難以再現。根據我們的預測,20-29歲人口將從2013年的2.32億降至2020年的1.79億,到2025年進一步降至1.51億。15-64歲人口將從2013年的10.06億降至2020年的9.87億,到2025年進一步降至9.82億。

從國際經驗看,勞動力人口的拐點一般與房地產市場的供需拐點極為接近,美國勞動力人口2007年見頂,房價2006年見頂。日本勞動力人口1992年見頂,房價1990年見頂。當然,由於房產稅、城鎮化率、杠桿率等方面的差異,中國不會簡單的重複美國和日本的故事,但人口決定房地產需求卻是永遠適用的規律。

其次,人口區域結構迎來拐點,未來新增城鎮人口帶來的需求增量趨勢性下降按照常住人口計算,中國目前的城鎮化率為53.7%,與美國日本當時80%的城鎮化率相比確實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但考慮中國可能已經渡過農村勞動力無限供給的劉易斯拐點,未來城鎮化的速度將會放緩2010年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目前農村的老年和幼年人口比例遠高於城鎮,全國有60%的老年和幼年人口在農村,40%在城鎮,而勞動力人口則相反,60%在城鎮,40%在農村。2010年新增城鎮人口達到2466萬的峰值,現在已降至1929萬。即便未來國家政策引導加快城鎮化,2020年城鎮化率能達到60%,新增城鎮人口約1.4億人,平均每年也不過2000萬,增量上與過去十多年2120萬相比明顯下降。


除了剛需之外,很多人寄望於改善型需求的釋放,但目前來看,中國的戶均住宅套數已達到1.03套,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達到33平米,和其他國家比較已經不低。未來改善型需求的增量也應該是放緩的。

2、房地產庫存高企,即便房地產銷售短期回暖,也很難帶動房地產新開工和投資反彈

2015年房地產企業仍面臨高庫存的壓力,擴大投資的意願不會像原來那樣遇火就著。

首先,過去降息刺激投資的條件是待售庫存較低,但現在待售庫存明顯過高。截至2014年10月,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為5.8億平米,按照近12月的月均銷售量,需5.5個月去化,而2012年7月降息帶動投資反轉時這個數字僅為3.5個月。2014年10月十大城市商品存銷比為13.3,2012年7月僅為7.6。

其次,除了高企的待售庫存,目前巨大的在建面積存量也是阻礙房地產開工的巨大障礙。截至2014年10月,在建房屋施工面積49.2億平米,按人均33平米計算可以滿足1.5億人的增量居住需求,這說明過去幾年的投資實際上已經透支了相當一部分未來的居住需求。
第三,政府棚改思路也在發生變化。為了減輕房地產庫存壓力,政府擬采用回購或回租成熟的存量商品房項目實施棚改。今年的增量棚戶區改造是投資的重要支撐,失去這個支撐,明年房地產投資將雪上加霜。
綜上,房地產投資起碼在上半年還會繼續低迷,即便下半年庫存壓力短期下降之後出現反彈,高度和持續性也會非常有限,不足以倒逼政策收緊。

(二)制造業的鐐銬:產能過剩

企業對當下經濟總需求的感知和未來預期是決定其產能是否擴張的重要因素。比如,當經濟總需求處於上升周期時,供不應求使得企業的盈利能力上升和庫存下降,對未來樂觀的預期導致企業紛紛舉債追加投資和擴張產能。當過多的產能投產之後,供過於求的局面導致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和庫存上升,對未來預期的悲觀使得企業紛紛減少舉債和縮減產能,產能和債務危機形成,直至下一輪景氣周期的來臨。

2002年至2013年,中國進入的是一個明顯的產能擴張周期。金融危機前,產能擴張對應的經濟總需求是房地產和出口,金融危機後,產能擴張對應的是房地產和地方基建。當房地產、出口和地方舉債投資三條路都走不通時,產能開啟了去化周期。但這一輪去產能是漸進式的,和上世紀90年代末相比明顯滯後。90年代末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曾連續9個月維持在10%以下,最低到了5.5%,而現在投資增速依然有16%,仍然大幅快於同期的名義GDP增速。這意味著產能去化遠遠沒有到位。一個標誌是PPI負增長至今已持續32個月,超過上一輪的31個月,而且跌幅還在擴大,如果去產能不加大力度,PPI轉正將繼續遙遙無期。

盡管中央自十八大以來加大力度去產能,但傳統產業的產能過剩並沒有明顯緩解,甚至有所加重。根據央行公布的5000戶企業調查數據顯示,設備能力利用水平從去年末的41.2%進一步下降到40.6%,距危機前45%左右的水平仍有較大缺口。PPI已經連續32個月負增長,超過了90年代末的31個月。今年發電設備的平均利用小時數大概在4300小時左右,遠低於去年和歷史正常水平。這些跡象都表明中國仍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

(三)地方政府的鐐銬:反腐和債務約束

貨幣寬松-預算軟約束部門融資擴張-公共支出(基建投資)-宏觀增長的傳導鏈條也在失效降息之後,具有中長期負債比重較大和預算軟約束雙重特征的城投和地方國企獲益明顯,降息有助於緩釋存量債務風險,但降息對增量債務擴張的帶動作用有限。

首先,反腐運動不會停止,地方官員“官不聊生”,地方主導的無效投資收縮,地方政府債務增速已大幅放緩:2014年6月審計署公布了《國務院關於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地方債務余額的年化增速僅為5.05%,顯著低於2013年6月末前的27%。

其次,43號文強化了地方官員舉債的機制約束,地方政府債務難以再盲目擴張。未來政府債務要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建立對違規使用政府性債務資金的懲罰機制,明確地方政府對其舉借的債務負有償還責任,中央政府實行不救助原則,硬化預算約束。地方政府要及時上報,本級和上級政府要啟動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和責任追究機制,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第三,房地產投資熱潮以及宏觀經濟的降溫,導致地方政府的財力大幅受限。一方面,國家預算內資金增長持續放緩,另一方面,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長也受到重創,其中主要是土地出讓金下滑。2013年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讓金安排的公共支出約占預算內財政支出的34%,今年9月這個數字已經降至31%。

(四)出口的鐐銬:再平衡之痛

在國內萬馬齊喑的時候,如果外需足夠強勁,也可以力挽狂瀾。比如中國上一輪去產能周期之所以能完成速破速立,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外需擴張。一方面,外部歐美經濟持續擴張,2000-2007年全球貿易年均增長7%,另一方面,加入WTO和人口紅利導致中國出口競爭力飆升,2000-2007年年均貢獻19%。內外助推,共同創造了年均26%的出口增速。但今非昔比,內外環境已經發生根本變化,依靠出口部門創造信用擴張也不現實。

外部,全球貿易增速在2008-2014年間放緩至年均3%,2014年為3.8%,原因在於全球經濟仍未完成去杠桿周期,經濟複蘇必然伴隨著貿易再平衡。發達國家經濟複蘇的同時貿易順差在大幅收窄,也就是說,發達國家的複蘇是依靠增加出口、減少進口實現的。背後的原因是危機前積累的杠桿過高,透支了未來幾年的消費能力,現在必須通過去杠桿提高儲蓄率,導致其儲蓄-投資負缺口(對應經常賬戶逆差)收窄,而這意味著中國的儲蓄-投資正缺口(對應經常賬戶順差)收窄。

內部,出口競爭力貢獻在2008-2014年間降至8%,2014年為4.9%,原因在於匯率升值和勞動力成本攀升侵蝕出口競爭力,出口份額收到擠壓。WTO紅利正逐步被各國的保護主義代替,雖然加快自貿區談判有助於對沖外部規則變化帶來的壓力,但匯率和勞動力成本卻成為邁步過去的坎。今年上半年央行好不容易通過大舉幹預把匯率打下去,但下半年匯率再次反彈,實際有效匯率一枝獨秀。如果以2010年的實際有效匯率為100,現在人民幣升值22%,金磚國家貶值12%,其他新興經濟體貶值0.2%,日元貶值25%。而從歷史上看,人民幣匯率和出口有很強的負相關關系。2015年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美元升值是大概率事件,人民幣若不加快匯改,實際有效匯率還得繼續強勢,壓制出口。此外,如前所述,隨著中國邁過劉易斯拐點,農村勞動力轉移逐步放緩,工資加速上漲,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加速喪失。

綜上,預計2015年出口不會有明顯改觀,而是延續近年來的中速增長。預計增長8.9%,其中外部貿易貢獻按照IMF預測的全球貿易增速4%左右,內部出口貢獻按照近三年的均值4.9%左右。

(五)通脹低迷為貨幣寬松掃除後顧之憂

貨幣寬松恐怕不能反轉總需求的下行趨勢,但當下的中國依舊可能出現需求下行和通脹上行同臺的場景。兩個原因:一是目前潛在增速尚未完成換擋,假設潛在增速的下行幅度超過了總需求,產出正缺口仍可能擴大,通脹仍可能上行。二是如果豬價和油價等供給端沖擊過強,通脹也可能甩開總需求向上攀升。如果真發生通脹明顯上行的情況,貨幣寬松必然會受到掣肘。不過,目前來看,2015年出現通脹大幅上行的概率不大。

判斷明年CPI最大的不確定性主要有兩點:1.豬周期能否帶動CPI超預期上行?2.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是否會使中國經濟陷入通縮?
我們先分離2014年物價上漲的驅動因素。在12月CPI同比為1.4%的假定下,2014年全年通脹為2%,其中:翹尾因素為0.93%,新增漲價因素為1.07%。再進一步,從新增漲價因素分離出油價和豬價的影響。截至目前,2014年豬價和油價分別下跌-8.77%和-6.72%,分別拖累CPI新漲價因素0.1%和0.26%(根據回歸分析,豬價、油價和新漲價因素相關系數為0.04和0.02)。扣除豬價和油價拖累以外的新增漲價因素為1.43%。

首先,關註或有的豬周期對明年CPI的影響。

豬周期源於需求與供給的錯位,需求回升、供不應求是豬周期啟動的前提條件。供過於求致豬肉價下跌,養殖戶大量淘汰母豬,但如果母豬存欄大幅下降,需21個月以上的時間才會形成生豬供給,一旦總需求回暖,供不應求會導致豬價上漲。

能繁母豬大量去化不會引發豬周期。一方面,雖然2014年9月能繁母豬存欄量已降至4479萬頭,低於上輪豬周期低點4580萬頭,但除5月豬價報複性反彈外,豬價旺季不旺預示著終端需求疲弱,但需求回暖而供給跟不上才是豬周期啟動的前提條件。另一方面,自5月以來的生豬存欄量是上升的,賭後市的養殖戶仍多,淘汰過剩產能任重道遠。當前的能繁母豬下降對應的只是持續疲軟的終端需求,考慮到經濟增長難有改觀,反腐不會停止,豬肉養殖寒意未盡。

按目前的豬肉價格估計,2014年豬價跌幅為8.8%,拖累CPI新漲價因素0.34%(豬價與CPI新增漲價因素相關系數約為0.04)。畢竟經歷了可觀的產能去化,2015年豬價繼續大幅滑落的概率也不高,在養殖成本不變的前提下,假設2015年養殖戶可以保持豬糧比價5.5的盈虧平衡,2015年的豬肉價格為22.5,貢獻CPI新增漲價因素0.29%的漲幅。

其次,我們關註另一個焦點問題,明年油價對通脹有多少拖累?
2015年國際原油市場仍將供過於求。根據EIA測算,全球原油庫存日均增加40萬桶,考慮到頁巖油的開采成本,下調2015年Brent原油價格預期至75美元/桶。

從需求端看,EIA下調2015年全球原油日均的需求預期至9250萬桶,較2014年日均需求僅增長110萬桶。非OECD國家日均需求增長100萬桶,其中中國貢獻了36萬桶。OECD國家中,日本因2015年核電站重啟和煤、天然氣發電量增加原油日均需求減少12萬桶,歐洲區域國家原油日均需求減少7萬桶,美國原油日均需求增加16萬桶。

從供給端看,EIA上調2015年全球原油日供給量預期至9290萬桶。OPEC核心成員國沙特阿拉伯原油收入對其在全球原油市場的份額非常敏感,減產保價決心不強,利比亞日均產量已增至100萬桶,因此,2015年OPEC原油日均產量僅減少15萬桶。非OPEC國家2015年日均原油產量增加90萬桶,其中美國因頁巖氣技術獲得突破,2015年日均產量增加110萬桶。

根據2015年Brent原油價格75美元/桶的預期,2015年原油價格的跌幅為28%。按照歷史歷史原油價格和CPI新漲價因素相關系數0.02測算,2015年油價下跌對CPI新漲價因素拖累約為0.56%。



再次,我們再來分析扣除油價和豬價以外的其他因素對CPI新漲價因素的影響。

即使考慮到2015年經濟增長目標下調,我們認為假設其他新漲價因素2015年持平於2014年仍然是合理的。勞動力人口下降,國民收入分配開始往勞動力傾斜,即使經濟下降,但居民收入不一定會下降。或者說,當生產率改善的速度跟不上勞動力成本上升,經濟潛在增速是下降的,這意味著更低的實際經濟增速仍有可能高於潛在經濟增速。

最後,我們看翹尾因素。

2015年的翹尾因素較去年大幅降低。按2014年12月CPI按1.4%估算,2015年的翹尾因素約為0.31%,大幅低於2014年的0.93%。
綜上,我們認為明年CPI為1.5%左右,其中新增漲價因素為1.16%(豬價0.29%-油價0.56%+其他1.43%),翹尾因素為0.31%。低迷的通脹將為貨幣寬松打開空間。

二、市場展望:牛欲靜而風不止

實體經濟的豬不飛,央行的寬松之風不得不繼續吹。而實體經濟重重鐐銬之下,央行釋放的流動性無法滲透到實體,金融體系流動性淤積,在融資抵押和傘形信托的催化為股票市場提供源頭活水。與此同時,企業資本開支意願下降推動無風險收益率下行,經濟下行導致剛性兌付被打破,沈積於房地產開工和地方基建的資金也在杠桿的助推下瘋狂湧入股市。在央行、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三個風口的共同推動下,一場吹往股市的臺風就這樣形成了。展望2015年,這場風還遠遠沒有結束,“牛”欲靜而風不止。

(一)來自央行的風

當連續下調正回購利率和註入基礎貨幣後,實體融資成本高企的頑疾並沒有得到解決,央行直接祭出降息大招,開啟了大風吹的新模式。降息繼續壓低無風險收益率和信用溢價,提升了股市相對吸引力。此外,降息降低企業財務費用,直接改善企業盈利,中長期負債占比高的企業獲益明顯。但降息以來,上證指數強勢上漲18%令央行貨幣政策面臨了一個兩難的問題,如果繼續寬松,金融市場可能會產生泡沫,但就實體來說,房地產市場庫存高企、企業資本開支意願沒有恢複,經濟內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

那麽問題來了,來自央行的風會停止吹嗎?我們認為央行的風遠遠沒有結束,因為在經濟下行時期宏觀經濟穩定仍是央行最首要考慮的問題。

降息之後還有降息。存款利率上浮和一般性存款分流至高收益資產意味著本輪降息對銀行負債成本下降的作用有限。如果銀行負債成本不降,風險偏好收縮不改,銀行仍會通過貸款利率上浮將成本轉嫁至實體,貸款利率是否真的會降低還有待觀察。如果貸款利率不降,也就很難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和形成經濟增量拉動。
降息之後降準也只會是時間問題。首先,外匯占款收縮,基礎貨幣缺口壓力巨大,維系高存款準備金率的必要性不足。其次,若存款準備金率不下調,一般性存款內生性增長會自動增加存款準備金的補繳規模,消耗約1.7萬億的銀行超額準備金。最後,若非存款類同業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剔除掉2.5萬億的保險同業存款,存款準備金將多補繳1.3萬億,需兩至三次下調準備金率對沖。

降息之後定向寬松也不會停止。在房地產和制造業投資趨勢性下行的背景下,為維系7%-7.5%左右的經濟增長,基建投資需達到25%的增速。在財政支出15萬億和政府基金性支出5萬億的中性假設下,廣義財政可為基建投資貢獻6-7萬億,但與25%的基建投資增速需要15萬億相比,仍存一定資金缺口。在中央財政受赤字率約束,地方政府開工被抑制的背景下,通過國開行再貸款或PSL等無需進入中央赤字的融資方式,依托中央信用穩增長實現溫和去產能仍有必要。




央行的貨幣寬松會遲到但不會缺席。在產能過剩嚴重,企業債務率高企,實體融資難的今天,通過提高直接融資占比,打開註冊制和國企整體上市的空間,對緩釋債務風險、促進國企改革和經濟轉型大有裨益。此外,股權融資要優於高利率的非標債務,對於企業而言,前者可以有錢就分紅沒錢就不分,而後者則有巨大的利息剛性支出,因此,央行應該是樂見股市穩步上漲的,但忌憚的是大規模加杠桿使市場處於癲狂狀態。預計在證監會逐步加大對兩融業務的監管之後,穩定慢牛的資本市場會使央行貨幣寬松重新歸來。



當然,盡管能被央行所掌控的基礎貨幣是貨幣供給的源泉,但最終貨幣供給的形成需要通過商業銀行的信用派生。如果銀行受到外部監管和內部約束的制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會受阻,金融實體會冷熱不均,來自金融體系的風也就因此形成了。

(二)來自金融體系的風

從過去的經濟舊常態看,由於地方政府缺乏有效預算約束、房地產處於長景氣區間,相伴而生的是重工業產能野蠻擴張,在盈利和預算軟約束的制度驅使下,實體經濟永遠存在信貸饑渴,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也很容易作用於實體。間接融資主導和實體旺盛的融資需求會直接分流金融市場的資金,資本市場起舞主要走經濟總需求擴張的邏輯,依賴的是會飛的豬。

在新常態下,財稅改革和反腐糾偏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人口結構老齡化、婚齡人口見頂和過剩供給壓制房地產新開工,重工業產能由不足轉向過剩再轉向去產能,實體信貸饑渴被抑制。漫長的去產能和新經濟增長點的青黃不接,銀行更註重自身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沈積於金融體系內部,實體金融流動性可謂冰火兩重天,表現為:①非標轉標,表外融資規模大幅萎縮;②表內信貸結構以中長期貸款(用於預算軟約束部門債務展期和基建投資)和票據融資為主;③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寬松,債券市場收益率平坦化下移(股票市場行情啟動前)

當券商面對越來越多的融資需求,可借貸資金不足,只能尋找去尋找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正巧碰到銀行由於表外嚴監管和風險偏好收縮,失去了對非標和同業創新的興趣,沈寂了大量的基礎貨幣和理財資金用不到實體,而債券市場的收益率已降無可降。在此背景下,券商將已有的融資融券資產向銀行抵押融資,銀行也積極沈積的流動性和理財資金投入傘形信托投入股市,來自金融體系的風由此形成。
那麽,券商和信托面對的越來越多的二級市場融資需求是從哪兒來的呢?

(三)來自實體經濟資產重配的風

過去幾年理財產品、信托等影子銀行的利率高企,很多信托理財產品收益率在7~8%,甚至達到了兩位數,由於剛性兌付的存在,也就成為了無風險利率,這成為了過去幾年壓制股市估值和推高債券市場收益率的重要因素。

但伴隨著無風險利率降低和剛性兌付打破,實體經濟開啟了資產重配。

過去推升無風險收益率主要動力來源於預算軟約束下過剩產能行業、地方融資平臺和開發商等資金黑洞不合理的旺盛信用需求。過去的高儲蓄率為實體高投資率挪騰空間,但在人口紅利衰減的背景下,儲蓄率的高點已過。投資率、銀行資產規模的快速擴張和儲蓄率拐點導致銀行不得不借道高息理財產品來爭奪存款,負債端中資金來源不穩定的同業負債占比快速攀升,貨幣基金借力互聯網技術也乘虛而入,全社會無風險收益率快速攀升。

正如前文所述,2014年由於房地產投資進入下行周期,中央鐵腕反腐,43號文強調債務考核機制,“官不聊生”,地方政府出現消極怠工減少了無效投資,過剩產能僵屍類企業資本開支意願下降,實體的信用饑渴癥被徹底抑制。這時候實體投資率下降的速度快於儲蓄率,銀行資產規模快速擴張的壓力放緩,提供高息理財產品爭奪負債來源動力減弱,全社會無風險收益率下降。

此外,由於剛性兌付被打破,投資者對理財、信托產品要求的信用溢價開始上升。新一屆政府強調適應“新常態”,對經濟降速容忍度提高,政府僅做到擴大基建投資穩住經濟不過快下行,避免過去的“強刺激”。由於經濟總需求萎縮,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信用創造內生性收縮,產能供需的矛盾被進一步激化,工業產出和PPI跌幅擴大,非金融企業償債能力和尾部風險上升。比如礦產信托違約頻發,正是因為總需求萎縮,產能供需失衡導致煤炭價格持續下行,煤炭企業的現金流收縮嚴重,產品發行方為剛性兌付的能力降低所致。

伴隨著無風險利率降低和剛性兌付預期打破,投資者配置於信貸類理財信托的積極性在下降,債券市場收益率降無可降,如果考慮到藍籌股的低估值(潛在的高收益率資產),巨量套牢於地方政府基建和房地產開發投資的資金開始湧入股市。巨量資金疊加券商兩融和傘形信托加杠桿的煽風點火,A股的成交量輕松突破萬億大關也就不足為奇。

多個風口的合力共振造就了這樣一場超級颶風:央行為防範金融風險,為改革創造時間和空間不得不貨幣寬松;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央行釋放的流動性無法依賴銀行投入到實體,金融實體流動性冷熱不均,為融資抵押和傘形信托資金來源提供源頭活水;企業資本開支意願下降推動無風險收益率下行,經濟下行導致剛性兌付被打破,沈積於房地產開工和地方基建的資金在券商兩融和傘形信托加杠桿煽風點火下湧入股市。

(四)風能吹多久?

來自央行、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風共同早就了本輪牛市。羸弱的實體經濟(更確切的說是舊增長模式的終結和宏觀走弱)是本輪颶風的暴風眼。一方面,實體經濟的疲弱倒逼央行寬松、金融體系流動性淤積、產業資本重配,形成股市的增量資金;另一方面,宏觀疲弱反而可能有助於改善企業盈利,因為需求疲弱迫使企業減少投資和產能擴張,對資金、原材料等投資要素的需求萎縮導致原材料和資金的價格下跌(油價和利率),同時企業自身也更註重壓縮成本,共同導致企業的成本端下行,推動企業盈利改善。當然,如果經濟出現崩潰式下滑,需求端下滑過快,企業盈利也無法單純依靠成本端的下降來實現改善。但我們認為,新常態下,中央將會加杠桿托住經濟底部,使經濟增速平穩下移,並在托底的過程中深化改革,這樣一來企業盈利改善的邏輯就可以成立,在風口之下,市場也獲得了基本面支撐。

加杠桿是這一輪牛市最重要的催化劑,這種杠桿基礎上的牛市易漲也易跌。以傘形信托為例,一般的傘形信托會針對不同的杠桿率設置不同單元凈值虧損的強制平倉線,這意味著當市場波動加劇,投資者將隨時面臨追加保證金和強行平倉的風險,而大量的拋壓容易形成踐踏效應,加速市場進一步下跌。因此,風究竟能吹多久無疑是投資者最關註的問題。

短期最大的風險當屬來自銀監會和證監會監管層面壓力。一方面,資本市場的狂熱掣肘了央行貨幣寬松的空間,在實體經濟下行和資產價格泡沫的恐慌中使貨幣政策陷入兩難之困;另一方面,市場非理性繁榮透支了未來的漲幅,可能導致註冊制和國企改革方案尚未出臺之前市場熱度就已消散,這是政府不希望看到的。為了給央行打開貨幣寬松空間,讓市場由不理性的瘋牛變為慢牛,短期內可能會看到銀監會和證監會對兩融和傘形信托業務的監管。

中期看,最大的風險來源於實體總需求再擴張和資產價格泡沫導致融資利率快速上升。順著前面提到的邏輯推斷,當宏觀經濟變“好”的時候市場反而可能變“壞”。準確的說是如果宏觀經濟是依靠走老路變好的話,市場可能會變壞。一方面,老路意味著房地產和地方基建投資的再度擴張,無效的融資需求可能再度被點燃,另一方面,宏觀經濟的改善將會對央行的寬松構成緊約束。緊貨幣和實體信用饑渴將加快消耗基礎貨幣,推升無風險利率,屆時居民資產配置行為可能會再度逆流。此外,在產能過剩沈屙難愈、勞動力供給和財務費用的緊約束下,宏觀總需求的擴張不一定能通過需求端改善企業微觀盈利,但卻會終結此前通過成本端改善企業盈利的過程。

隨著資本市場的狂熱延續,實現相同預期收益率需要的資金量與日俱增。投資者決定融資買入份額其原因是市場上漲的預期收益率高於融資買入的成本。當市場過快上漲耗盡預期收益率和推升融資買入的成本時,投資者會因此變得無利可圖甚至是負利潤,引發拋售潮。目前的市場上漲引發了銀行間債市收益率陡峭化上移就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歷史經驗看,哪天若瞧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被推到了4.5%,那麽股票市場的“牛”也就該休息一下了。



文章來源:華爾街見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23

“新環保部長答中外記者問”:透露出多層面利好不止一點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64

“新環保部長答中外記者問”:透露出多層面利好不止一點

來源:電力環保小蜜蜂


事件:

3月7日,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就“全面加強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談話中提及:

中國在未來的幾年環保投資需求非常大,大概8-10萬億元的水平上,而且這個投資沒有重複建設,長期受益,是一個好的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我們現在主要還是靠政府投入來解決,政府投入占的比例30%-40%之間,這個市場還沒有完全的打開,還沒有帶動社會資本進入到這個市場,來帶動我們經濟的發展。

出臺和完善環保法的實施細則。要在一些地市試點怎樣將環境保護納入到幹部的政績考核中去、試點怎樣進行幹部的離任環保審計或者在經濟審計中納入環保的內容。

大氣治理——2015年,大氣汙染治理將主要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修訂大氣汙染防治法。二是全面實施“大氣十條”。三是加大科學治霾和系統治霾的水平。隨著主要汙染物的減排,後面減排的成本會上升。所以我們要科學治霾,加大源解析的力度。四是加大信息公開。

汙水治理——近期還會公布《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治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把治理土壤汙染確定為向汙染宣戰的三大行動計劃之一,目前環保部正在起草土壤汙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點評:

多項重磅政策出臺確定性提升。根據談話內容,2015年,《大氣汙染防治法》的修訂、“水十條”將出臺,《環保稅法》、土壤修複相關政策制定中。

預計“十三五”環保投資力度加大。根據環保部統計披露,2011~2013年我國環保總投資分別為6026、8253、9037億元,合計2.3萬億元,假定2014、2015年投資規模與2013年持平,意味著“十二五”環保總投資約在4.1萬億元,而陳部長談話中提出,未來幾年環保投資大概8~10萬億元。

環保行業“十三五”發展將呈現3趨勢:投資市場化、執法嚴格化、治理科學化。1)投資市場化:談話提及,政府在環保投資中的貢獻約30%~40%,市場還沒有完全的打開,未來更多社會資本將進入;2)執法嚴格化:年初以來新《環保法》執法力度空前,談話提及,環保與政績考核正逐步掛鉤;3)治理科學化:隨著主要汙染物濃度得到控制,治理方式將從“粗放”轉向“精細”,談話提及,後續將加大源解析力度。

我們認為,新任環保部長答記者問中,透露來自政策、投資、治理模式進步等多層面的利好,有望刺激環保板塊2月底以來的行情持續。重申低估值的主題品種受益:雪迪龍(智慧環保)、碧水源(PPP)、國電清新(超凈排放)、天壕節能(天然氣分銷+工業煙氣治理)。


正文:
陳吉寧:絕不允許戴著紅頂賺黑錢(全文)

2015年03月07日18:29 中國網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定於3月7日(星期六)15時30分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全面加強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鐘雪泉: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本次記者會的主題是“全面加強環境保護”。今天,我們很高興的邀請到新上任的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先生來回答大家的問題。現在有請陳部長。

陳吉寧: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今天是我到環保部工作一個月零一星期,接手部長的工作一個星期整。我還在熟悉情況,適應新工作階段。今天非常高興在這里與大家見面、交流,回答大家的問題。

陳吉寧: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環保部向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環保事業的關心、支持和愛護表示衷心的感謝。我也知道,今天是一個特殊的節日,在大學里今天是“女生節”,所以我在這里祝在座的各位女記者節日快樂,也祝清華的女學生和全國在校的女大學生節日快樂。

鐘雪泉:
下面請提問。

經濟日報和中國經濟網記者:
今天的北京又是一個“霧霾天”,想請問陳部長,您作為新任的環保部長對於“霧霾”這個全社會都很憂心的問題,您有什麽新的有力舉措來解決它?對於驅散霧霾,還老百姓一片藍天,您有沒有信心?謝謝。

陳吉寧:
做校長的時候,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情是想學生的事情,到了環保部每天起來第一件事情是看天。如果天藍,不敢懈怠;如果是像今天這樣的天,就會感到不安,要加倍地努力。剛才你說的霧霾問題,確實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突出環境問題。
去年,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個數沒有,全國30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中80%未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長三角、珠三角,特別是京津冀地區,大面積霧霾頻繁發生,引起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高度關註。

陳吉寧:
在這里,我想說的是,黨中央、國務院對這件事情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對環境保護工作和大氣汙染治理多次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論斷、新的要求。李克強總理去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上提出,要像向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汙染宣戰。張高麗副總理,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2013年9月,國務院出臺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就是我們說的“大氣十條”,從十個方面提出了35項具體的措施。我想,這是對我們下一個階段治理霧霾的一個全面的、系統的部署,是今後幾年我們治理霧霾的行動指南和路線圖。
應該說,“大氣十條”出臺以後,我們各地、各部門都進行了艱苦的努力,開展了大量的工作。我到環保部第一天,就讓有關司局給我拿一個單子,去年一年大氣汙染治理、霧霾治理,我們做了什麽工作,看一看,這個單子很長,我今天把幾點給大家念念。

去年,實際新增電力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分別為1.3億、2.6億、2.4億千瓦,脫硫脫硝裝機容量占比達到95%和82%;3.6萬平方米鋼鐵燒結機新增煙氣脫硫設施,占比達81%;6.5億噸水泥熟料產能新型幹法生產線新建脫硝設施,占比達83%;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600余萬輛,超過過去3年的總和;淘汰燃煤小鍋爐5.5萬臺,各地煤改氣工程新增用氣量25億立方米。各地環保部門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環境違法犯罪案件2080件,是過去10年總和的2倍。

我看了這個單子以後感到,沒有哪個國家在這麽短的時間里,用這麽大的工程和投入治理霧霾,我們是在用硬措施、硬任務來應對硬挑戰。我們有沒有一些效果呢?去年,全國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總體上PM2.5平均濃度降低11.1%。剛才我講的三大區域也降低了10%-12%,特別是京津冀地區降低了12.3%。

你剛才問我有沒有信心。我想,從國際經驗和“APEC藍”實現的過程來看,我們要實現大氣汙染質量的明顯好轉,不能靠老天,必須把汙染物排放量從現在的千萬噸水平降到萬噸級水平。能不能做到?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難度確實很大,需要我們付出額外的努力。

今年,大氣汙染治理將主要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修訂大氣汙染防治法。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要把新的環保法公布之後,老的大氣汙染防治法不適用的部分修改過來,使它們保持一致。第二個就是要把這些年在大氣汙染治理方面形成的一些好的經驗、好的制度、好的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包括聯防聯控,包括重點地區燃煤量的控制,包括多汙染物的協同控制等等。

二是全面實施“大氣十條”。去年是第一年,今年是第二年,我們要真抓實幹,提高治汙水平,大幅減少汙染物排放量。
三是加大科學治霾和系統治霾的水平。隨著主要汙染物的減排,後面減排的成本會上升。所以我們要科學治霾,加大源解析的力度,要讓“大氣十條”這個好的路線圖在各地落實為一個好的施工圖。

四是加大信息公開。讓所有的汙染源排放暴露在陽光下,要讓我們每一個人成為汙染排放監督者,動員全社會力量一起來形成共治霧霾的局面。謝謝大家。

中央電視臺中國網絡電視臺記者:
有關空氣汙染,我們已經感受很深了。但是我國的環境汙染決不是空氣一項這麽簡單。過去央視做了大量有關環境汙染的報道,其中涉及到水汙染、耕地汙染、礦山汙染,甚至現在還有沙漠汙染。我想請問陳部長,您能否明確的告訴我們,我國現在的環境汙染問題究竟有多嚴重,有沒有什麽行之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謝謝。

陳吉寧:
長期以來,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們歷屆政府一直努力破解發展與環境之間的矛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整個國家的汙染治理進程明顯在加速。

現在,從汙染物總量減排來看,我們四項主要汙染物,COD和二氧化硫今年已經提前完成“十二五”的任務,氮氧化物和氨氮預計也會按期完成。隨著汙染物的持續減排,一些常規的汙染物在國控斷面上已經出現了持續穩定好轉的局面。但是總的來看,汙染物排放量仍然處在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上,已經接近或者說超過環境容量,在一些地方、在一些時間段,超過還比較多。所以說,我們的環境形勢仍然十分嚴峻,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環境質量差。霧霾的問題、水體富營養化的問題、地下水汙染的問題、城市黑臭水體的問題等等。二是生態損失比較嚴重,特別是水體的生態損失。三是由於產業布局不合理,大量的重化工企業沿河、沿湖、沿江的布局仍然帶來比較高的環境風險。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我們實現全面小康的瓶頸問題。

陳吉寧:
這個問題怎麽看?我想是在一個發展階段出現的問題,我們處在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特殊發展階段,只要發展,這個問題就會出現。另外,我們歷史“欠賬”也比較多,還要在解決新增汙染排放的同時,解決老的問題。

陳吉寧:
我看了一下,世界各國在發展進程中都面臨這個問題,所以環境科學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曲線叫“庫茲涅茨曲線”。隨著經濟的增長,汙染物排放量增加,到了轉型期,過了這個階段之後,汙染物排放會下降,我們的峰值相對來說比較高。為什麽呢?大家看,從工業革命以來,所有的現代化國家不講體量,只從人口密度和工業化帶來的單位土地面積排放量來講,這是一個環境排汙強度,我們現在已經超過歷史上最高的兩個國家——德國和日本,超過他們2-3倍。所以,我們面臨著一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和環境之間的矛盾。解決中國環境問題,不能夠操之過急,也不能期望過快,但是,更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懶政不作為,因為這是關系到我們民生福祉和民族未來的長遠問題。

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包括體制優勢和制度優勢,可以更好地從上向下推動這樣一項工作,我們也有後發優勢。我們現在的經濟模式總體上是粗放式的,其實環境治理又何嘗不是粗放式的呢?我們現在治理工程主要體現在末端治理,如果看過去幾十年技術發展的情況,節約的技術比如說節能、節電、節水、截汙的技術,清潔生產的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的技術,他們的進步要遠遠大於末端治理的進步。但是這些紅利沒有釋放出來,為什麽?一個是我們創新能力不強,還有就是我們的環保政策沒有跟經濟政策和發展政策作深度的融合。所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談到了環保稅立法的問題。隨著創新能力的增強,隨著政策深度融合發揮作用,我想,中國環境治理的進程會進一步加速。所以,我對我國的環境治理充滿信心。

李克強總理專門講,我們解決生態環境問題,貴在行動,成在堅持。所以我們要用水滴石穿、久久為功的毅力,緊密圍繞改善環境質量的核心,來提高社會對環境保護工作的滿意程度。謝謝你的提問。

俄羅斯阿爾發電視臺記者:
環保問題不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世界性的問題,請問陳部長,今年會有哪些國際雙邊和多邊方面的合作項目?謝謝。

陳吉寧:
環境問題是國際社會高度關註的一個議題,世界各國必須加強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共同應對我們面臨的全球和區域環境問題,促進可持續發展,來共同呵護地球家園。

中國政府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一直積極參與聯合國等政府間組織發起的各項環境保護公約和行動計劃。與發達國家合作,來探討引進先進的理念和技術,促進國內的節能減排;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堅持互利共贏,分享破解發展和環境之間矛盾的經驗;與周邊國家合作,來共同解決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

2015年,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和拓寬與國際組織、區域組織和各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推進互利共贏,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共建綠色絲綢之路,積極履行國際環境公約規定的義務,積極參加全球治理體系規則的構建,包括自貿協定和環境產品清單等相關的談判,共同推進區域和全球問題的解決,為亞太地區和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

另外,我們今年還要舉辦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的年會,這次會議將圍繞“綠色轉型和綠色發展”的主題,分享各自的經驗,為構建中國的環境治理現代化體系建言獻策。謝謝。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陳部長,您剛才提到新的環保法,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們把新的環保法稱為史上最嚴的環保法,我們發現一些地方也在抵抗,難免在這些地方無法得到實施。請問陳部長,您作為新一任的環保部長,環保部將采取哪些措施讓環保法真正“硬”起來,成為一把真正的利劍?謝謝。

陳吉寧:
為落實好新修訂的環保法,環保部將開展六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出臺和完善環保法的實施細則。新的環保法在落實政府責任、提高企業違法成本和擴大公眾參與等方面都有比較大的突破。但是,在具體實施上還有一些模糊的地方,我們要把這些地方進行“細化”。包括剛才我講的落實政府責任。大家看到了,環保法規定地方政府要對本地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非常明確,環保法還規定對地方政府實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具體該怎麽做?大家看到,最近我們已經對兩個城市政府的負責人進行公開約談,這就是要落實地方政府的責任。我們要在一些地市試點怎樣將環境保護納入到幹部的政績考核中去?試點怎樣進行幹部的離任環保審計或者在經濟審計中納入環保的內容。同時,在生態損失評估上,現在我們在方法學上、在人才儲備上還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包括企業違法舉證,現在還有一些難度。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完善,這是第一項。

第二,一個好的法律不能成為“紙老虎”,我們要讓它成為一個有鋼牙利齒的“利器”,關鍵在於執行和落實。所以,環保部把今年定為環境保護法的“實施年”,我們將開展全面的環保大檢查,對於違法的特別是未批先建的企業進行全面的排查,我們也提出了“四個不放過”,即“不查不放過、不查清不放過、不處理不放過、不整改不放過。”我們要讓企業懂得守法不是高要求,是底線。要把過去環保執法“過松、過軟”的狀況徹底改變過來,把守法變成新常態,敢於碰硬,形成高壓態勢。我們還將強化刑事責任追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移送一起。

第三,推動地方政府責任的落實。我們要對30%以上的市級政府開展督查,強化地方的責任,解決地方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不作為”行為。

第四,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及時公開執法信息,公開企業排汙信息,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舉報權。在“六五”環境日,還要推出微信舉報。現在有一些機構推出了“隨手拍”,我們要在環境執法的過程中,使汙染無處躲藏。

第五,加強與公安、檢察、法院的協調配合,強化環保執法的司法監督。

第六,強化自身的隊伍建設,提高我們的執法能力。要解決自身不作為和亂作為的問題。謝謝。

京華時報記者:
今年2月9日,中央第三巡視組在向環保部反饋巡視意見的時候,特別指出環評方面的問題突出,在未批先建甚至紅頂中介等問題背後,隱藏的是環保監管的失職和腐敗問題,請問陳部長將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又如何應對環保系統內腐敗的問題?謝謝。

陳吉寧:
2月9日中央巡視組向環保部通報了中央巡視的情況。環保部高度重視,成立了整改落實工作領導小組,我擔任領導小組的組長。一個月以來,我們開了多次會議,來落實整改的工作,一件一件的分析,一件一件的落實。應該說,中央巡視組提的這些問題,切中要害,實事求是。這些問題反映的不僅是環保部自身的問題,也有整個環保系統的問題。其中的原因,包括制度上的漏洞,包括管理上的缺陷,包括工作作風問題。我們提出“三個結合”,即整改要與制度建設結合起來,把制度的籠子紮牢、紮密,要跟新環保法的實施結合起來,要和環保部轉變工作作風結合起來。

我們將開展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堅決查處一批未批先建、擅自變更的環評違法行為,要把違法企業納入誠信“黑名單”,把一些情節惡劣的企業移交司法。要在社會上引起震動,表明我們的堅決態度和信心。

二是徹底解決您剛才提到環評“紅頂中介”的問題。我們決不允許“卡著審批吃環保、戴著紅頂賺黑錢”。我在這里向媒體朋友承諾,環保部所屬事業單位的8個環評機構,今年率先全部從環保部脫離,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脫離,逾期不脫離的,一律取消環評資質。

三是深化環評制度的改革。要讓它陽光化,壓縮環評審批權的空間,強化兩項宏觀控制,一個是項目落在什麽地方?不能把一個不該建的項目放在生態敏感區和飲用水保護源地,另一個是要強化行業的汙染源總量控制。同時,我們要下放審批權,強化事中和事後監管。

四是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的力度。要把環評項目從環評開始到審批到驗收,全部向社會公開。要把這個權力置於公眾的監督之下,做到“陽光環評”。要把政府和企業同時放在陽光下,接受公眾的監督。

整個的整改情況,我們最後將向中央報告,也會及時地向社會公開,接受大家的監督。謝謝。

中國網記者:
陳部長您好,我國部分地區曾經因修建PX和垃圾焚燒場項目引發一些群體性事件,您有什麽看法?另外,環保部怎麽消除公眾的疑慮,使老百姓放心修建在身邊的這些項目是安全的?謝謝。

陳吉寧:
謝謝您的提問。我自己過去也一直關心這個問題。去年在清華畢業生典禮上,我專門稱贊了清華學生維護PX詞條,這樣一個堅持科學真理的精神,大家應該關註到了。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大家維護自身環境權益的意識也在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會摻雜一些利益訴求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在中國有,在世界各國發展中都有這個問題,英語叫“Not-In-My-Back-Yard”,我們叫鄰避效應。這個事情處理不好,會引起群體性事件,影響政府的公信力,甚至把一個環境問題擴大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所以,這個問題確實要非常謹慎地處理。

環保部的態度也是非常明確的。PX是非常重要的工業技術產業,垃圾焚燒等設施是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我們要支持這些設施的建設,但是要依法建設。要支持技術先進、環保措施到位,選址符合要求的項目建設。環保部門在審批過程中,也要做到信息公開透明,切實維護公眾的環境權益,依法嚴格審批,特別是在建成之後也要加強監管,讓老百姓放心。

在這里,我也希望各級政府提高自身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特別是在這類項目的前期,在規劃選址、公眾參與、信息公開等方面加大力度,認真聽取公眾的意見,保障公眾的權益,妥善處理好這類項目的“上馬”問題。同時,我也希望企業不要躲在政府的後面,要積極溝通,讓利於民,與社區共建,積極做好相關工作。這是我的想法。謝謝。

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請問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會不會有矛盾?就是怎麽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在不影響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改善環境質量呢?謝謝。

陳吉寧:
當前,經濟下行的壓力確實在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的任務也非常艱巨,破解和平衡它們之間的矛盾,確實面臨很大的挑戰。我想,在這里講,挑戰也是機遇。我們應對今天的危機,就是要避免明天更大的危機,我們抓住今天的機遇,是為了明天創造更好的發展機遇。所以,首先我們不能回到過去粗放式發展的老路上,經濟下行壓力大,環保工作不能放松。

第二,我們是在全球競爭的經濟體系下,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特別是做強,不能靠保護落後來實現,要依托提高生產效率,依托技術創新來由大變強。而它的重要推手,就是提高環保的要求。好的經濟政策從來都是有利於環境保護的。違背自然規律,最終也是要違背經濟規律,受經濟規律懲罰的。另一方面,我想,我們應該看到,環保本身也是當前和今後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有些代表已經提出相應的建議。中國在未來的幾年環保投資需求非常大,大概8-10萬億元的水平上,而且這個投資沒有重複建設,長期受益,是一個好的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我們國家這些年環保的投入逐漸加大,大家可能註意到,過去三年全社會環保的投資,每年大概新增1000億元,問題是什麽呢?問題是我們現在主要還是靠政府投入來解決,政府投入占的比例30%-40%之間,這個市場還沒有完全的打開,還沒有帶動社會資本進入到這個市場,來帶動我們經濟的發展。所以,下一步有幾個方面的工作需要我們突破:

一是進行價格改革。推動價格體制改革,要形成合理的項目回報機制。二是進一步開放市場。推動包括財政部正在推動的PPP,第三方治理,要推動政府采購服務、排汙權交易等環保市場的形成,提高治理效率。三是發展綠色金融。現在環保產業融資成本過高,環保產業很多部分不是暴利行業,是長期穩定的回報,所以要帶動一些有良心的資本、有社會責任感的資本進入到這個市場,要形成一個更好的融資模式的設計。最後,一定要加強監管,規範環保市場,特別是環保企業要守法,不能成為汙染的企業,要提高服務質量,通過市場的規範和服務質量的提高,來帶動對技術創新的需求。謝謝。

鳳凰衛視鳳凰網記者:
現在我們看到內地的一些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出現這樣一個狀況,一說政府治霾就要限制民眾的日常生活,比如限車、限制街面燒烤,甚至限制開火做飯,所以很多民眾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麽一說治霾,不去治理一些特殊的利益部門,反而對待這些弱勢群體,您是怎麽看的?在治霾和保證民眾的正常權益之間是否有平衡點?謝謝。

陳吉寧:
坦率地講,大氣汙染的來源,非常廣泛,也極其複雜,既有大家熟知的像煉鋼、水泥窯、燃煤等這些工業生產過程的排汙,也有機動車、船舶等移動源的排放,也包括我們自己,比如裝修、餐飲油煙、量大面廣的面源排放。根據我們這些年的源解析情況,主要在北京、天津和上海,機動車來源的大概占24%左右,這是平均水平。餐飲、汽修、裝修塗料等活動所占比重大概在10%左右,這是排放的基本情況。

治理霧霾,改善空氣情況,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形成合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這樣一個艱巨的任務。一方面,我們將認真落實“大氣十條”所明確的各項治汙任務,特別是強化企業治汙,要落實企業作為治汙主體的責任。另一方面,每個人都是霧霾的受害者,每個人也是霧霾的制造者。我們這個行當里有一個說法,就是每一個人看他排放量很小,微不足道,但是如果大家都這麽樣做的話,就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比如垃圾,一個人扔垃圾影響不大,但是如果每個人扔垃圾,我們的城市會成什麽樣呢?

所以,環境汙染治理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轉變那些環境不友好的生活方式。比如少開車,少放一些煙花,家里少用一些水,節約用水、用電,每個人的貢獻就是對治理霧霾的貢獻。只有通過全社會共同的不懈努力,不做旁觀者,我們才能加快實現藍天常在這樣一個夢想。謝謝。

法國歐洲時報記者:
去年11月,中美之間發表了有關抑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聯合聲明,但是在12月,我們發現在利馬氣候大會上中美之間依舊存在分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是中美之間談判最為艱苦的部分。請問陳部長,您認為世界各國尤其是大國應該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還有就是今年底將在巴黎舉辦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請問中國政府對本屆巴黎氣變大會有什麽新的期待?謝謝。

陳吉寧:
謝謝你的提問。氣候變化談判在國內是發改委牽頭,但是我今天還是想利用這個機會談談我的一些認識。

陳吉寧:
去年11月份,發布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我想這個聲明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註,也是中美兩國在氣候變化領域合作的重大標誌性成果,在這個聯合聲明中明確寫上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要考慮各自不同的國情,體現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區別。這個聲明對推動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進程和世界可持續發展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也註意到,在去年12月份的利馬氣候大會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談判的分歧上仍然存在。中國在利馬大會上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姿態,以理性、務實、建設性的姿態與各方進行對話、溝通、協調,堅持了共同但有區別責任等公約基本原則,為利馬會議取得成功和推動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如期達成協議作出了積極的重要貢獻。

目前,國際社會都在關心今年下半年的巴黎大會,我們希望各方要遵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所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集中圍繞減緩、適應、資金、技術、能力建設和透明度等要素展開談判,精誠合作,聚同化異,盡早達成共識,確保巴黎會議如期達成協議,不斷強化公約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在這里,我也期待發達國家要進一步展現領導力,切實落實公約下率先減排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的義務,不斷提高行動力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提振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和雄心。謝謝。

新華社新華網記者:
日前,有一個環保公益組織發布的調查報告說,在我國湘江流域的一些重金屬工礦區土壤汙染嚴重,耕地中間的鎘等重金屬超標上百倍。想問一下,我國的土壤重金屬汙染的總體狀況是怎麽樣的?另外,除了耕地汙染以外,垃圾圍村、汙水橫流以及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都威脅著我國的農村生態環境,請問部長在農村環境汙染治理方面有什麽舉措?怎麽給大家留住一個美麗的鄉村?謝謝。

陳吉寧:
謝謝你的提問。良好的土壤質量是維護農產品安全和人民群眾健康的非常重要的保障,黨中央、國務院對這個問題高度重視,把治理土壤汙染確定為向汙染宣戰的三大行動計劃之一,目前環保部正在起草土壤汙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的汙染狀況有一個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部分地區的汙染還是比較嚴重的,主要是工礦廢棄地的汙染十分突出。從調查點位的統計來看,大家不要有誤解,調查點位不代表全國的土壤汙染狀況,這是兩回事情。從調查點位情況來看,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但主要是輕微汙染和輕度汙染,重度汙染點位占1.1%。
下一步,環保部會聯合有關部門,進一步開展土壤汙染詳查,摸清家底,做好汙染源的管控。我想,解決土壤汙染問題,當前重點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陳吉寧:
第一,要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和標準體系。我們要讓土壤汙染治理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第二,加強工礦企業的環境監管。要切斷土壤汙染的源頭,遏制土壤汙染擴大的趨勢。第三,對汙染的土地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做好汙染的管控,避免這些汙染擴散和擴大。第四,通過試點示範,建立適合我們國家自己的汙染治理的技術體系,逐步推動土壤汙染的風險管控和治理修複。我相信通過這些工作,可以確保農產品的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陳吉寧:
關於您提到的農村環境問題。這個問題現在確實是環保工作的一個難點問題,也是一個突出問題。這個問題不僅關系到農民的生產和生活,也涉及到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環保部和財政部過去通過大力實施“以獎促治”政策,來帶動農村的環境汙染整治,主要通過連片整治的方式解決一批農民反映強烈的,比如飲用水安全問題、汙水和垃圾的問題。到去年年底已經累計投入255億元,治理了多少個村莊呢?大概5.9萬個村莊,受益人口大概1.1億人。經過整治的村莊,環境面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農村環境問題現在看來還有幾個這樣的突出表現:一是隨著城市和工業汙染源的治理,農村汙染源的比例在上升,有一些汙染物排放量現在接近“半壁江山”。二是現在全國開展環境整治的村莊比例還是太低,大概只有10%。所以,農村的“臟、亂、差”的問題還是比較普遍。三是農村面臨城市和工業汙染轉移的現實問題。四是農村的整體生態環境退化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遏制,需要我們作出更大的努力。

今後我們做好農村環保工作需要抓好三個方面:一是要把農村環保工作放在整個國家環境治理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別結合大氣汙染治理和即將發布的“水十條”實施工作,加大農村治理力度,推進城鄉環境保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結合新環保法的實施,加大執法力度,切實防止工業和城市汙染源向農村轉移。

二是繼續推動農村環境的連片整治,重點解決生活汙水、生活垃圾、畜禽汙染的問題,保證農村供水的安全。

陳吉寧:
最後,我想,我們需要不斷地探索和改革,到底怎麽樣來進行農村環境保護的制度建設,包括建立農村環境保護的目標責任制,農村環境基礎設施怎麽樣進行長期有效的運行,怎麽樣體現地方政府農村環境保護的責任。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我們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進行不斷地探索。謝謝。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央廣網記者:
去年騰格里沙漠的非法排汙問題被媒體曝光,今年的2月份又有媒體發現當地有了新的汙染,環保部對此有哪些舉措?另外,現在一些產業正在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那邊的生態環境往往更加脆弱,陳部長對此怎麽看?有什麽舉措?謝謝。

陳吉寧:
去年9月,媒體對這個問題報道之後,環保部會同內蒙古和寧夏兩個自治區政府開展了調查和處理,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內蒙古自治區對阿拉善盟黨政主要領導和其他20名相關責任人分別給予了黨紀政紀處分。寧夏回族自治區對中衛市環保局長、副局長、環境監察支隊長、副支隊長予以免職、行政記過和行政撤職的處分。涉案企業也被責令拆除廠房和生產設備,停產治理。同時環保部要求兩個自治區政府要舉一反三,開展排查,切實消除環境汙染的隱患。

陳吉寧:
今年2月份,媒體再次報道,這是我到環保部沒有幾天發生的事情。環保部立即開展了調查,我們運用環境衛星遙感技術,發現了24處疑似水體。我們立即派西北環保督查中心到現場逐一排查,經過排查大概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老的問題已經整改完了;第二種情況,老的問題正在整改中,還在按進度進行整改,還沒有整改完畢;第三種情況,就是出現了新的問題,我們正在進行最終核實,對新產生的問題,一旦核實確認後,將嚴肅處理,決不允許“下不為例”,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出現這個問題。我們要確保所有整改措施全部到位,並且把這些結果向社會公布。關於騰格里沙漠汙染的問題,我們歡迎媒體進行監督。

陳吉寧:
關於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帶來的汙染轉移問題,我們也叫“汙染上山下鄉”。這些年,中西部的發展明顯在提速,未來幾年,是中西部地區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中西部地區2020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期,更是開發與生態環境矛盾的加劇期。所以,我們要避免在中西部地區出現個別在東部地區出現的那種發展與保護之間矛盾沖突非常大的問題。

為此,環保部要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環保也有一個“PPP”,就是prevention、prevention、prevention,預防、預防、再預防。預防是環保的第一要務。一旦造成汙染了,再治理,成本代價太高了。所以,我們幾年前就開展了關於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地區發展戰略環評,我們要把戰略環評成果用好,守住三條底線:第一條底線,就是生態紅線,不能進的地方,堅決不許進。第二條底線,要守住行業的排放總量,不能有突破。第三條底線,要守住產業進入西部地區的準入條件和標準。我想,通過這樣一些宏觀的預防措施,來規避我們在後面的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
第二,加大對西部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支持力度。要提高西部地區環保設施的建設標準,切實增強治理汙染的能力。
第三,加強對西部的生態補償。西部地區是我國的生態屏障,我國的主要飲用水源都來自於西部,我們應該給西部更多的支持、補償,讓他們保護好生態環境。
第四,要嚴格執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不能用兩個尺度來執法,更不能讓中西部成為汙染企業逃避責任的天堂,要切實防止發生汙染轉移的問題。謝謝。

美國中文電視、美國中文網記者:
有媒體報道說,中國霧霾已經影響世界其他國家,甚至飄洋過海到了美國,影響了當地人的身體健康,請問您對此如何回應?謝謝。

陳吉寧:
謝謝你的提問。我想說,我們各國共同擁有一個地球村,我們都有責任共同維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環境。

陳吉寧:
你談到跨界汙染的問題和汙染轉移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它的機理、影響因子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今天這個問題是這樣,歷史上又何嘗不是呢?我想,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之中,我們跟所有發達國家一樣,都在經歷著這樣一個汙染物排放比較高的時期。但是我相信你也看到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從“十一五”以來,通過實行汙染物總量控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減少了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2013年9月開始,我們實施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投入力度和行動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期還會公布《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強河流流域水汙染的治理。同時,中國已經和周邊有關國家建立了相關的機制,開展環境方面的合作,我們共同分享信息,共同交流經驗,共同面對跨界的汙染問題。

陳吉寧:
實際上,中國也參加了很多國際環保行動計劃和公約。比如說,在保護臭氧層、削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控制危險廢物和化學品進出口等國際公約方面,中國都在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最近,環保部也在積極參加聯合國環境署發起的保護西北太平洋、東亞海行動計劃和防止陸源汙染海域環境全球行動計劃。應該說,中國政府在切實履行自己在全球環境保護方面的義務。

陳吉寧:
在這里,我要進一步強調的是,中國解決好自身的環境汙染問題,就是對世界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最大貢獻。

鐘雪泉:
今天的記者會到此結束。謝謝陳部長。謝謝大家參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060

幹貨 |中國體育產業即將爆發,規模不止5萬億!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76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5 09:09 編輯

幹貨 |中國體育產業即將爆發,規模不止5萬億
作者:楊仁文


根據46號文規劃,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產值將達到5萬億元。中國體育產業為什麽會爆發?在什麽情況下會爆發?第二,中國體育產業的“大魚”在哪里?千億市值上市公司會是誕生於哪些核心領域?第三,中美、中外體育產業的差異?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圖景?
以下內容為方正證券傳媒與互聯網行業首席分析師、董事,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楊仁文在新財富【來吧】“大體育產業投資機會——體育O2O”沙龍上的演講。

嘉賓介紹:


楊仁文,方正證券傳媒與互聯網行業首席分析師、董事,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業界名號“體育哥”,持續地專註於“互聯網+體育、娛樂、營銷、教育、硬件、金融”等領域研究,代表作有全球互聯網巨頭商業史系列《動漫巨頭:迪士尼》(158頁PPT)、《遊戲巨頭:美國藝電和動視暴雪》(280頁PPT)等,體育產業系列專題研究-戶外、足球、籃球、路跑等。

演講主題:尋找中國未來體育產業巨頭

大家好,我是方正證券互聯網與傳媒行業首席分析師楊仁文,大家喜歡叫我“體育哥”。很榮幸參加新財富雜誌社舉辦的“大體育產業投資機會——體育O2O”沙龍做分享,今天這麽大一個會場都坐滿了,說明體育產業是一個現在關註度非常高的產業,包括最近,世界最著名的兩大拳王——梅威瑟與帕奎奧之間的“拳壇世紀大戰”備受關註。

作為賣方分析師,主業一般主要是研究上市公司、研究股票,但是我個人做二級市場研究的時候更喜歡去作一級市場的研究,包括更喜歡跟像邱秋(樂奇足球創始人)這樣的90後創客交流,因為我覺得“世界是他們的”,我是80後的,每次面臨90後,我還是有很強的危機感。我很喜歡跟一級市場的朋友交流,因為這是一個很真實的存在。

關於體育產業這一塊,今天來的各位朋友有不同的類型,很有必要從整個大的層面、從全球角度,就整個體育產業是一個什麽樣的圖景作一個掃描,包括未來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會誕生在具體哪些細分領域。今天分享嘉賓還有樂奇足球CEO邱秋,他們創業領域是互聯網體育,所以很多涉及到互聯網方面的經驗,邱總是專家。還有位分享嘉賓是運動天地創始人楊建波,他是站在體育產業孵化器角度做分享,這個產業以後起來的話這個領域也會有很大的機會,比如之前的遊戲行業就誕生了很多的孵化器或者是自媒體+孵化器的模式。

講到體育產業大家很清楚,真正整個市場資本圈或者產業對體育產業關註的提升是在去年9月份,一個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第二是後面有一個46號文,還有後面是足球改革的整體方案,其實是一波一波地推動整個體育產業變革。但其實,我們在整個市場還沒關註體育產業的時候,在2014年6月份就開始調研虎撲網,2013年的時候我們就對互聯網彩票做了幾十場調研,形成了系列深度報告。當然從整個上層的角度來看,我覺得不同的人看這次體育改革的訴求其實是有一點不一樣的,從整個上層來看,因為中國的經濟面臨很大的下行壓力,所以整個上層他是希望尋找一些新的產業,來尋找推動整個經濟發展的一些新的動力,所以體育產業成為他們看上的一個新的領域,這是第一個。現在大家都在說未來中國體育產業是5萬億,這個5萬億的算法說法不一,其實我個人認為中國體育產業規模應該不止5萬億。

我們今天分享的主題,主要是圍繞三大主線展開:第一,中國體育產業為什麽會爆發?在什麽情況下會爆發?第二,中國體育產業的“大魚”在哪里?千億市值上市公司會是誕生於哪些核心領域?第三,中美、中外體育產業的差異?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圖景?



--------------------------------------------------------------------------------
焦點1:中國體育產業為什麽會爆發?在什麽情況下會爆發?

記得在去年9月、10月,我講中國體育產業爆發的時候,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笑話,因為在過去那麽多年中國體育產業其實很艱難的,包括很多人熬不住了轉行了,離開了體育產業。這涉及到一個問題,中國體育產業會不會爆發?在什麽情況下會爆發?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很難說清楚,但又必須首先要說清楚的問題。

每次我講到中國體育產業爆發,都很喜歡拿它跟中國電影產業進行對標,因為太多相似!我本身就一直是研究文化傳媒互聯網,所以電影產業我們研究非常深入。如果回到10年前,當時大家對中國電影產業其實並非很有信心,或者說對中國電影產業市場規模能上千億是沒有這種預期的!5年前,國產電影票房能做到3-4億,已經算大片。那什麽時候開始,我們認為中國電影產業開始爆發呢?這其實是有一些標誌性的事件,這些標誌性的事件是國產電影票房開始上7億、上10億,這個時間點發生在2012年底、2013年的時候,當時《畫皮2》,還有《泰囧》,還有幾部國產片突然連番爆發。之前中國的電影能夠票房上3、4億就算大片了,那個事情發生以後覺得好像上7、10億也是很普通的事情。為什麽中國的電影產業在那個時候突然爆發了呢?後面其實是有很多的東西在累積的,大概有三四個方面的因素:

1、這些影片爆發之前2、3年,當時整個產業界和資本圈正在討論一個機會,大家都認為中國影院行業存在很大的投資機會,導致很多的產業資本大舉殺入影院這個行業,開始投入建設影院。正好在這些國產片上的時候,中國的熒幕數上來了,熒幕數反映的是一個基礎設施問題。如果你有一部好的片子,如果你看電影要跑到5公里之外去看,他電影的票房肯定會大打折扣的。如果你現在有好的片子,然後你到附近可以看到電影,他整個的票房比會起來。所以第一個是熒幕數在那個時候起來了。

2、內容方面的因素。正好是在那個時間段當時有很多比較接地氣的片子比較符合整個新一代大眾消費需求出現了,這是內容的供給。

3、社交媒體的普及,包括微博、微信的普及。社交媒體不發達,很容易“酒香也怕巷子深”,票房可能起不來。社交媒體的普及,內容好,口碑、話題很容易起來。

4、中國老百姓對文體娛樂消費的需求其實是非常饑渴的,這種需求遠沒有得到滿足。很多人都會說這個片子好像拍得也一般,為什麽票房還上了10億?這里面其實反映的就是一個人口紅利,這麽多人對這個東西有這麽大需求,只要你提供的內容能夠基本滿足你的需求,那麽他的商業價值和商業空間就會起來,這里面其實反映的是一個人口紅利。

回到剛才講的體育產業,體育產業爆發跟電影產業很類似:

第一、體育基礎設施一定要上來。這是包括樂奇足球也好可能會去解決的一個事情,怎麽樣最大化場地資源價值。所以我們看到46號文里面明文規定人均體育場的面積不低於2平米,這是在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能滿足人們需求的體育賽事內容供給。說到中國體育產業的內容供給,說到中國足球,很多人很容易“呵呵”兩聲。上次亞冠,有幾場比賽踢得不錯,整個民眾的關註度劇烈提升,這里面其實跟中國電影產業非常類似,我不需要你水平太高,我就可以讓你有足夠的關註度和足夠的商業價值,這里面其實反映的是一個人口紅利在里面。

第三、互聯網、社交媒體的普及。因為中國的體育產業跟美國的體育產業不一樣的,美國的體育產業是在傳統媒體時代誕生的一個成熟的產業,它現在已經是個成熟產業;中國的體育產業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始崛起的一個新興產業,這是很大的一個不同。

第四、大眾到了對文體娛樂有巨大需求階段。中國民眾對體育消費的需求其實在快速提升,說電影需求爆發,可以去影院看看經常的、需要長長的排隊購票場景就可以看出。怎麽觀察中國民眾對體育消費需求正在爆發呢?比如,以前大家朋友圈可能會曬去哪兒玩,現在越來越多人曬今天跑了全馬半馬,這越來越變成一個普遍的現象。

還有一個更值得提的例子——中國廣場舞的泛濫。廣場舞的跳舞群體主要是大媽和大爺,因為體育是有社交功能的,廣場舞部分反映的是這群體的“空虛寂寞冷”,而且這個群體還是有一定的閑、也有一定的錢,所以對休閑運動的需求開始爆發。

而且,中國的90後、00後這一代是富有的一代,跟70後、80後是不一樣的,70後、80後還是比較苦的一代,中國體育產業希望是在90後、00後甚至是10後,這是一個全新的群體,正在改變中國體育產業。比如北京國安出現了越來越多的00後、90後球迷。

為什麽我看好體育產業爆發,我覺得中國體育產業爆發跟中國電影產業爆發是一樣的,幾大關鍵因素在持續累積,達到一定點的時候,因為某些現象級的賽事和現象級的東西,會開始成為一個拐點,會引發爆發。

--------------------------------------------------------------------------------
焦點2:中國體育產業“大魚”在哪?千億級市值上市公司在何方?


每次講體育產業的時候,我都會舉娛樂產業的例子。體育產業鏈跟娛樂產業鏈高度相似。我們之前研究了迪士尼,寫了一篇影響力非常大的商業史報告《動漫巨頭:迪士尼》(158頁PPT),A股很多上市公司董事長、高管閱讀後都給予很高的贊譽!迪士尼現在市值大概是1萬億人民幣(大約1800億美金),是一個非常大的巨頭,迪士尼身上集合了幾乎各種娛樂業務形態,是全球娛樂產業的標桿。如果把迪士尼真正研究清楚了,基本上對整個娛樂產業變遷規律、商業模式、創意產業管理會有深度認知。

簡單說,娛樂產業鏈可以分為三、四層。產業鏈最上層,也是第一層是IP。關註娛樂產業的同學都知道IP是什麽,IP翻譯成中文就是版權或者是知識產權,背後代表的是粉絲經濟。一個人可以是一個IP,比如說姚明,他後面是一個強大的粉絲群體;一首歌也可以是一個IP,比如《同桌的你》,寄托的是70、80後一代的回憶。IP再下來可以開發成電影、或者是遊戲、或者是動漫,就是內容的生產,這是產業鏈第二層。有內容之後就要涉及到內容的傳播,就涉及到媒體,所以第三層是媒體,媒體又包括電視媒體、包括互聯網媒體,當然還包括影院,包括其他的劇場,這些都是一個渠道、一個媒體。媒體再往下就是第四層,主要有兩個東西,一個東西是主題公園;還有一個是消費衍生品,比如玩具。因為你有了IP之後可以授權可以生產玩具。你會發現整個娛樂產業的產業鏈是從上往下,最上面是IP,IP下來是生產內容,內容生產了,涉及到傳播是媒體,媒體再往下是主題公園和消費衍生品。

體育產業跟這個是一樣的,體育產業最上遊也是IP,比如一個球星或者是一個賽事都是一個IP,他背後代表了一個龐大的粉絲群體。再往下就涉及到體育產業內容生產就是一個賽事的整個組織過程,比如說電影他的結果是可提前預知的,但是你的比賽除非你操控,它是有懸念的,相當於一場真人秀節目。IP再下是賽事,有了賽事之後要傳播,傳播就涉及到媒體,媒體分成幾種,一種是電視媒體,在國外電視媒體肯定是一種主流媒體,中國新媒體反而有更大的機會。新媒體又涉及很多種,一個是視頻網站,比如樂視;還有就是社區,比如虎撲、樂奇。體育產業再往下,對應著娛樂產業主題公園的是健身場所,還有一個是對應著娛樂產業的衍生品就是體育用品、智能硬件。

整個我們可以看到體育產業整個產業鏈最上遊是IP、賽事、媒體、健身場所,然後是體育用品,這樣一條鏈條下來,周邊產業包括彩票、培訓、中介、保險等等,構成了一個龐大的、高度跨界的、未來的超級產業。

自從整個體育產業關註度起來以後,大家都在想體育產業的肥肉在哪里?似乎找不到特別賺錢的現成公司。於是,大家很容易會陷入一個困惑,中國體育產業真的有機會嗎?體育產業跟之前關註度很高的遊戲產業不一樣,遊戲產業變現能力起來非常快,體育產業從整個培育到變現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需要耐心。

在我剛才講的那些產業鏈環節里面,中國的體育產業哪些領域可能是有大的機會,我認為有幾個層面。剛才講的IP層面可以看到,那些大的比如說足球、籃球、拳擊、騎行、路跑等等,市場規模肯定是非常大的,因為這個可以看國外,比如說NBA,比如說英超,那個市場都很大。

關於這一點,很多人可能會質疑,中超和CBA能跟國外比嗎?我覺得還是要回到剛才講的電影產業商業邏輯。其實一個東西的商業價值跟他的觀賞水平並不是一個等同的關系,也許你NBA或者是英超可能是觀賞水平是最高的,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紅利的情況下,有可能中國的足球和籃球,你的觀賞水平只是別人的幾分之一的情況下,你的商業價值可能是趕超別人的。

整個大的IP層面,籃球、足球那些大的項目商業價值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從全球、尤其中國來看,我們都看到有一個問題比較尷尬,很難找到上市公司擁有這種超級IP。國外有比較大的市值上市公司是俱樂部,比如說曼聯,曼聯的市值大概是160億。回到中國來看,中超和CBA聯賽所有權和運營權放到上市公司體內,目前看比較難發生。大家在想在整個賽事的層面,對於我們很多公司來說,這種大的機會在哪里。

最近有一個新體育產業,大家越來越關註,我認為有可能成為一個大的超級IP,就是電競這個產業。電競雖然現在的商業價值還沒有起來,但是整個粉絲群體非常大,特別是90後、00。對於90後、00後來說,跟60、70、80後可能有很大不一樣,因為90、00後真的是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可能在他們眼中,電競跟足球、籃球沒有任何區別,甚至更有親切感。比如,金亞科技旗下的WCA,今年直播用戶會覆蓋1億人口(不是人次)!我相信它的未來商業價值一定會起來,而且會非常大。所以我個人認為在整個體育產業涉及到賽事IP層面,千億級市值公司可能誕生在電競行業。

第二個環節是我剛才講的媒體,我認為媒體是第二個可以誕生千億市值上市公司的領域。媒體分為電視媒體和互聯網媒體,電視媒體在國外有曲線上市公司,我們知道全球最大的體育媒體是ESPN,它是在迪士尼旗下,迪士尼現在市值是1萬億人民幣;如果你把ESPN單獨拿出來,這個公司的市值也得幾千億。所以我認為第二個領域能誕生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一定是發生在跟媒體相結合的領域。

在國內跟電視媒體相結合的上市公司很難找,因為國內的電視臺是不能上市的,可能跟他相關的就是一些營銷公司,做廣告代理的那些公司,因為他們可能拿了央視或者是衛視代理權,然後拿那個代理權再去找體育版權,然後再去播出。但可能面臨一個可持續性的問題,比如說過了5年之後那個媒體資源不是你的,怎麽辦,如何掌握核心資源,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我覺得國內跟媒體相結合更大的機會點是出現在互聯網媒體這一塊。第一個是視頻網站,比如樂視,一直在大舉拿體育版權,其實在複制電視媒體ESPN的模式。還有一個是社交網站、社交平臺,如果你用戶量能夠達到幾千萬,這個商業價值也可能會出來。當然大家也在思考,現在有一些體育社區用戶量很大,怎麽變現,怎麽變成一個很大的蛋糕?最近也註意到這種做線上的公司開始在做線下,跟線下結合。因為體育行業跟其他行業不一樣,它的線下屬性其實是很強的,線下賽事是一個內容、一個入口,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認為,跟媒體相結合的領域,會是誕生千億市值上市公司的領域。

第三個誕生千億市值上市公司的領域,會發生在跟體育用品相結合的公司,包括智能硬件。這在國外已經有成熟的上市公司了,比如耐克、阿迪達斯,比如VF、UA,這些公司都是千億市值人民幣級的。

還有幾個領域也會誕生很大機會,一個是彩票,彩票的空間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彩票他涉及牌照問題,最近網絡售彩基本停了,牌照的發放會決定你蛋糕的切分,比如你發的牌照非常多,切的人非常多,如果你發得非常少,就幾個人切蛋糕,整個的蛋糕就很大了,作為一個上市公司很容易切到一個比較大的市場份額,市值可能會比較大。

還有一個領域按邏輯上是有很大的機會,但是現實中有很多的難點需要突破,就是體育培訓,體育培訓算是一個素質教育,如果應試教育方面,你參考新東方、好未來這些公司,體育培訓也會誕生這種大公司,邏輯上是這樣的,但是現實中有些問題需要突破、解決。

--------------------------------------------------------------------------------
焦點3:中美體育產業的差異?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圖景?

最後我再分享一個觀點,這個看起來有點虛,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共識:

第一,體育產業具有深度跨界融合特性。很多人到現在說體育產業僅僅是限於狹義的體育產業,體育產業跟娛樂產業、跟營銷、跟教育、跟硬件、跟場所、跟彩票、跟旅遊,還有包括保險,其實關聯性非常強,如果你把這些東西有機地融入在一起,然後基於互聯網這樣的平臺,會誕生很多新的商業模式。我認為中國體育產業會有更多深度的跨界融合,我知道有一些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已經開始在做這樣的事情。

第二,現在對中國足球、籃球這種競技性的體育賽事商業價值期待很大,但其實如果仔細研究NBA、英超,你會發現,這種競技體育的商業價值的爆發是一個生態體系的重構過程,是從下往上從上往下一個體系的構建過程,需要智慧、魄力、需要商業化力量的主導,包括站在全球角度去影響中國足球產業。還有就是,大眾型體育賽事商業價值到底有多大?比如路跑這個市場有多大?在國內找不到數據,我們做了一個測算大概是400、500億的規模。是不是中國的路跑市場僅限於400-500億呢?我個人認為有可能超過,前提一定是有很多新的東西要進來,讓路跑不再僅僅是一個路跑的事情,有更多的元素融入進來,它的商業價值可能就會放大。

第三是絕對不容忽視的海量人口紅利。很多人經常會質疑,中國體育賽事水平差距那麽大,這個價值怎麽起來,其實這個跟以前大家在質疑中國電影產業是一樣的問題,大家也是質疑中國電影這麽爛,怎麽票房也有上10億,而且我相信國產片應該不會很久,有可能會出現20億的票房的片子。這里面內容肯定是很重要的,但是更大的一個因素還是一個人口紅利在里面,這個意味著,歐美有的商業模式中國基本可以有的,中國沒有的商業模式中國是可以創造的。就像我們之前也在研究中國公司在海外做互聯網,有個觀點很有意思:在一些小的人口國家,很多商業模式是不能實現的,因為人口太少了,中國很多的商業模式都能夠走通,是因為中國人口基數特別大。

第四點,我自己感覺中國體育產業的希望還是在90後、00後,我們70、80後基本上墊一下底完事了,新一代的群體更有爆發力。
第五點,歐美體育產業是傳統媒體時代崛起的成熟產業;中國體育產業還是一塊處女地,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始崛起的新興產業,需要我們重新創造!中國體育產業的爆發才剛剛開始,期待中國第一個千億級市值體育上市公司誕生!

以上是我作為體育產業分析師的一些基本分享,未來我們會做更深度的分享,謝謝大家!



來源:新財富雜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302

經濟不起,寬松不止 利率下降從短到長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75

經濟不起,寬松不止 利率下降從短到長
作者:姜超


流動性寬松格局已經確立,貨幣利率有望維持低位,信用債短端收益率大幅下行,收益率曲線陡峭化下行,而回購利率低位利於加杠桿套息,中長端價值將逐漸凸顯。地方政府置換債券提速、項目收益債等創新品種加速均有助於緩解城投再融資壓力,降低城投債系統性風險。低利率時代追逐高收益,城投債收益率仍有相對優勢,而且城投板塊整體信用資質仍優於產業債,優質城投仍是信用債配置首選。

經濟不起,寬松不止

海外經濟:美國經濟數據不佳,希臘推私有化償債。美4月零售銷售同比增0.9%,創09年11月以來新低,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創2年多以來最大跌幅,美元再度下跌至4個月低位93。希臘開始向國際債權方做出讓步,推動國內最大港口私有化進程,為償還債務、彌補融資缺口,開始出售國有資產。

國內經濟:投資滑坡物價難升,社融疲弱寬松加碼

投資全面滑坡:4月經濟整體表現依舊不佳,三駕馬車中,投資全面滑坡,消費穩中趨降,外貿持續低迷。投資增速僅增9.4%,創04年以來新低,三大類投資全面下滑,基建投資資金來源受限,地產投資增速幾乎歸零;零售增速回落至10%,其中必需品增速普遍回落,可選品增速漲跌互現,通訊等新興消費表現搶眼;外貿出口同比下滑6.4%,跌幅收窄但仍為負。4月工業同比增速雖小幅反彈至5.9%,但仍處低位,主要工業品產量增速漲少跌多。5月以來地產銷量繼續高增,發電耗煤增速由負轉零,但地產銷量回升持續性存疑,而城投融資不佳制約基建投資,短期經濟下行壓力仍大。

物價仍難回升:4月CPI仍在1.5%低位,食品和非食品價格均保持穩定。預測5月CPI小降至1.3%。4月PPI環降0.3%,源於石油加工和煤炭采選價格降幅擴大,4月PPI同比降幅仍在4.6%低位。預測5月PPI環漲0.3%,同比降幅或縮窄至4.3%。短期國際油價、國內豬價持續反彈,但中國因素主導的煤價、鋼價仍在下跌,蔬菜價格仍季節性回落,短期物價或仍難回升。

社融疲弱不堪:4月新增融資總量1.05萬億,同比少增4488億,其中信貸保持平穩,但表外融資繼續全面萎縮,社融增速降至12.2%,創歷史新低。4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8045億,同比僅增311億,貸款需求整體低迷。居民和企業中長期貸款均同比少增,反映刺激政策下個貸增長效果不佳以及基建投資來源受限。4月M2增速大降至10.1%,創歷史新低,主因新增貸款力度偏弱、外占萎縮、表外融資趨降,M2供給機制性放緩。預計5月M2增速降至9.6%,貨幣增速仍有下行壓力。社融以及貨幣增速是實體經濟的重要領先指標,領先經濟增長3至6個月,因而4月社融增速回落意味著經濟在2、3季度仍有下行壓力,短期見底或延後至4季度以後。

貨幣寬松加劇,降息仍需加碼:貨幣利率R007降至2%以下,為近5年以來新低,意味著貨幣寬松進一步加劇。央行公布4月新增外匯占款由負轉正至324億人民幣,加之降準釋放超萬億貨幣,估算4月超儲率或接近4%,流動性極大寬松。4月經濟數據疲弱,投資全面下滑,核心原因在於融資萎縮,因而降低高企的信貸利率依然迫在眉睫。目前貸款名義利率仍在6.8%左右,而考慮到GDP平減指數為負,貸款實際利率高達8%,遠高於7%的GDP實際增速,意味著未來潛在降息空間仍在4次以上,我們預測最早可能會在6月份再度降準降息。



財政支出加快,融資多管齊下:4月財政支出明顯加快,財政支出增速激增至33.2%。地方債發行明確,對貸款類債權人的定向置換意味著發行需求無憂,而央行的介入也助於增加地方債需求。融資平臺在建項目的融資得到貸款保證,而新增項目融資通過PPP或財政存款解決。同時國務院批準5000億資產證券化額度,其置換資金也將用於棚改、水利、鐵路等穩增長項目。

4月以來債市短端大幅下行,未來短端是否還有空間,長端能否跟隨下行?

首先,從經濟通脹角度看債市短端仍有下行空間。目前GDP增速跌至08年底低位,CPI增速大幅下行,PPI已接近09年初低位,但是貨幣利率遠高於08年底09年初的位置,未來仍有下行空間,債市短端下行空間依然存在

其次,短端下行逐漸傳導至長端,牛陡行情擴散。08年底09年初寬松帶來短端快速下行,長端跟隨短端緩慢下行,當短端停止下行後,長端也進入緩慢調整。目前短端還在繼續下行,長端也將跟隨短端緩慢下行。地方債供給是懸在長債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日前財政部、央行、銀監會聯合發文地方債定向承銷事宜,地方債供給巨石落地,長端利率擔憂緩解。

再次,掃平估值窪地。我們前期專門從規模、流動性、投資者結構、資本利得等角度對非國開進行推薦。上周非國開表現最佳,國開與非國開利差仍處於歷史高位,存在進一步收斂可能。另外,從期限結構上看,年初至今,1-2年期品種收益率下降幅度較大,而3年以上品種收益率下行幅度有限,我們認為隨著貨幣利率短端維持低位,3-5年期品種有望接棒1-2年期利率再下一城。

上周市場回顧:一級市場短債受追捧、二級市場收益率曲線持續陡峭化

一級市場:國開行發行五期福娃債,短端受追捧,一年、三年期債中標利率遠低於預測均值,1年期債中標利率低於預期25BP;十年期債則受冷落,中標利率略低於預期且投標倍數在五期福娃債中最低,僅1.92倍。

二級市場:利率債曲線繼續牛陡,估值窪地被逐一消滅。1年期國債、國開債分別下行34BP、63BP至2.34%和2.56%,3年期國債、國開債分別下行32BP、24BP至2.77%和3.36%,10年期國債、國開債則上行2BP、6BP至3.39%和3.88%。

債券市場投資策略:流動性無憂,牛陡行情擴散

回購利率新低,流動性無憂:5月降息打開貨幣利率下行空間,新股申購資金解凍,上周流動性充裕。當前新股發行常態化,7天跨新股申購資金需求無明顯增加,預示本輪IPO對流動性影響應有限。目前GDP增速跌至09年初水平,通脹仍在1%區間,根據泰勒規則,與基本面匹配的貨幣利率在2%以下。4月以來央行貨幣寬松態度明確,降準降息不斷,回購利率破2在望,短期流動性無憂,我們預計15年貨幣利率中樞或維持在2%左右。

牛陡行情擴散,主配3-5年: 4月投資全面滑坡,消費穩中趨降,出口延續低迷,經濟跌至低谷,通縮風險未消,基本面對長債有支撐。4月社融信貸低迷,M2增速降至10.1%,預示未來貨幣寬松還將加碼,降準降息值得期待。與09年初經濟通脹環境相比,貨幣利率仍有下行空間,債市短端下行確定性高,並有望傳遞至長端。上周地方債定向置換方案出臺,地方債納入央行抵押品框架,發行巨石落地,壓制長端的供給面因素有所緩和。下調未來三個月3年期國開利率至2.8%-3.2%,10年期國開利率區間至3.3%-3.7%。

政策護航再融資,城投債風險再降

2015年評級調整總結。截至2015年5月14日,2015年共公告91項評級調整(包括評級和展望調整),其中向下調整25項,向上調整66項,均較往年有所上升。09年以來前4個月評級下調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且大多數年份4月份起即進入評級調整高峰。下調行業仍集中在采掘、機械、化工等中上遊或產能過剩行業,但出現分化,應關註主體的經營狀況。

企業性質方面,國有企業首次出現大規模下調,國企也不再絕對安全,同時民營企業評級下調也逐年上升。主體評級下調前的評級主要集中在AA及以下評級,低等級企業更易評級下調。同時,2015年以來聯合資信公告的主體下調數量最多,評級下調集中分布於中西部地區。

一周市場回顧:收益率曲線陡峭下行。上周一級市場主要信用債品種凈供給464億元,較上周有所上升。從發行人資質來看, AAA和AA+等級發行人占比增加,整體資質提升。從行業來看,制造業發行人仍占絕對優勢,同時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以及綜合類占比也較高。102只新發信用債中無城投債。

上周二級市場成交6350億元,較前周大幅增加。各期限品種收益率全面寬幅大幅下行,短久期和高等級品種相對表現更優。1年期各等級券種收益率下行約27-48BP;3年期多數品種收益率下行幅度為16-40BP;5年期品種收益率下行約18-28BP;7年期下行幅度進一步縮窄約18-20BP。

一周評級遷徙評論:產能過剩行業資質略有提升。上周共公告6項信用債主體評級向上調整行動,包括4項評級上調和2項展望上調,共涉及個券32只;公告1項信用債主體評級向下調整行動,為評級下調,共涉及個券1只。本周評級上調的發行人均為產業債發行人,房地產業和制造業占比最大。評級上調的主要原因是各發行人資產和收入規模穩步增長,債券違約風險較小。本周評級下調的發行人為中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為制造業產業發行人。主體評級由AA-下調至BB,評級下調主要由於公司生產經營狀況不佳,經營性現金流不足,同時生產性資金占比過高,導致資金持續緊張,債務已出現逾期,償債能力顯著弱化。

投資策略:政策護航再融資,城投債風險再降。上周信用債繼續大漲。短久期和高評級表現較為突出,符合我們預判。下一步信用債表現如何?建議關註以下幾點:

1)流動性寬松無憂,中長端機會漸顯。上周流動性延續寬松,回購利率再創新低。經濟通脹仍弱,貨幣寬松不止,流動性短期無憂。短久期品種如我們預期已經大幅大漲,曲線陡峭化下行,回購利率低位利於加杠桿套息,中長端價值將逐漸凸顯。

2)在建項目融資無憂,城投不確定性下降。三部委102號文確保城投在建項目續貸,首提可先動用財政存款解決融資。在建項目融資無憂利於緩解城投公司整體再融資壓力,更重要的是表明政府防風險的決心和靈活,城投債系統性風險再次降低。

3)項目收益債正式啟航。發改委正式發布項目收益債細則,發行主體可為項目公司,僅要求項目收入覆蓋本息而不對現金流有要求,非公開發行僅需備案且只需債項AA(無主體評級要求),較之前的征求意見稿發行門檻降低。差額補償相當於連帶責任擔保,旨在保護投資者利益。供給量有望快速上升,一定程度彌補城投債供給缺口。

4)工業經濟壓力加大,信用風險仍在升溫。4月工業經濟數據低迷,投資大幅跳水,PPI降幅仍大,意味著工業企業經營壓力仍大。15年來國企評級下調占比提升,采掘、機械、化工等中上遊產能過剩行業仍面臨較大評級下調壓力。

總之,流動性寬松格局已經確立,貨幣利率有望維持低位,信用債短端收益率大幅下行,收益率曲線陡峭化下行,而回購利率低位利於加杠桿套息,中長端價值將逐漸凸顯。地方政府置換債券提速、項目收益債等創新品種加速均有助於緩解城投再融資壓力,降低城投債系統性風險。低利率時代追逐高收益,城投債收益率仍有相對優勢,而且城投板塊整體信用資質仍優於產業債,優質城投仍是信用債配置首選。

“神券”再現——通鼎轉債

上周轉債市場最值得關註的個券當屬通鼎轉債。通鼎轉債正股為通鼎互聯,由於擬非公開發行股票用於收購蘇州瑞意信息41%的股權、收購江蘇通鼎寬帶95.86%的股權等,公司自15年1月下旬開始停牌,直至4月28日複牌。

複牌之後的通鼎互聯在移動互聯網主題的帶動下持續大漲,但持續漲停使得投資者轉而通過不受漲停限制的轉債進行獲利。受此影響,上周通鼎轉債的收盤價從274元上漲至527元,對應轉股溢價率從7%一度上升至54.82%。然而在牛市里轉債溢價率的高位區間一般在30%-40%之間,通鼎轉債顯然被高估,而且提前贖回如同一道制約,未來通鼎轉債最終的結局必然是轉股,轉股溢價率向0回歸在所難免,50%的溢價率顯然是不合理的。

因此5月15日,在通鼎轉債大漲32%後的第二天,轉債價格迅速下跌至386元,跌幅高達26.89%,劇烈起伏後轉股溢價率回歸到2.89%。通鼎的走勢再度驗證了我們此前對轉債走勢的判斷,隨著轉股溢價率向0回歸,大概率滿足提前贖回的個券價值應與轉股價值相近,過高的轉股溢價率意味著更大的風險,建議投資者權衡利弊,不宜盲目追高,仍需關註相對估值和正股股價是否相對合理。

上周轉債上漲,小盤科技類領漲

上周中證轉債指數上漲4.96%,上證綜指上漲2.44%,滬深300上漲1.30%,中小板指數上漲7.78%,創業板指上漲5.78%。上周轉債震蕩向上,個券漲多跌少。通鼎轉債大漲63.79%,電氣、齊峰居其次,漲幅分別為19.5%和12.64%,東華、歌爾、洛鉬和格力漲幅在5%-8%之間,燕京、吉視、齊翔等漲幅在5%以內。上周僅民生和深機下跌,跌幅分別為1.61%和3.6%。

基本面:經濟下行壓力仍存,短期流動性充裕

4月經濟低迷,工業增速仍不到6%,除了房地產銷量轉正,工業領域的汽車、粗鋼、水泥幾乎全部陷入負增長,發電量也接近零增。4月投資增速出現了過去十年以來的首次個位數增長,基建、制造、地產三大投資全面滑坡。5月上旬新房銷量增速小幅回落,緣於低基數效應略有減弱,當前地產需求和庫存的改善仍僅限於一二線城市,而土地成交面積依然偏低,意味著需求短期回暖並未帶動投資明顯改善,經濟下行壓力仍存。

目前GDP增速跌至09年初水平,通脹仍在1%區間,根據泰勒規則,與基本面匹配的貨幣利率在2%以下。4月以來央行貨幣寬松態度明確,降準降息不斷,回購利率破2在望,短期流動性無憂,我們預計15年貨幣利率中樞或維持在2%左右。

轉債市場策略:權衡利弊,等待新券

隨著權益市場節節走高,上周轉債出現“神券”通鼎轉債,一周表現大起大落。目前轉債市場僅存的余額在50億左右(或50億以上)的轉債惟有民生、浙能、電氣和洛鉬。隨著民生和浙能發布提前贖回公告,大盤轉債迎來了最後時光。當前轉債存量券稀少,制約擇券余地。提前贖回制約下,個券合理價格應與轉股價值接近,價格過高個券需防範風險。

澳洋順昌轉債已獲證監會核準批文,航天信息轉債獲證監會發審通過,預計5月下旬或有新券發行,當前轉債存量萎縮,建議積極申購新券。

風險提示:經濟面變化、貨幣政策不達預期、高價格調整風險。


來源:老虎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720

人生不止於獨善其身,後半生是否該從頭來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09/151880.shtml

639ea817jw1evvv9zez51j20yi0px78j

生命的後半段,是否來得及從頭來過。

從頭來過不是否定,是敢放下。最難放下的還不是名利,不是習慣的生活方式,而是思維模式。我想,我做好了準備,放下,再開始一次。

我今年42歲,1997年來到中央電視臺至今也有18年了。人生從哪個角度算都過了一半。一切都算順利。按通常的視角,功成名就。按通常的規劃,還是最好的新聞平臺,還是最好的位置,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初心其實未改。我的初心就是滿足好奇心和不止於獨善其身。

決心改變起源是虛驚一場。簡單說,年初天天咳血以致醫生懷疑我肺癌。排除了之後,倒促成了我換個角度去思考我的人生。如果,人生停在這里我並不遺憾,那麽如果它還可以延續一倍的話,我應該用什麽來填充它。我的好奇心應該投向哪里。

其實,從去年開始,我就開始特別關註互聯網。我開始慢慢理解一些全新的邏輯和想法。比如羊毛可以出在豬身上,而狗死了——一些針對出租車司機的電臺節目收聽率下降,完全不是因為有更好的節目出現了,而是司機都在用滴滴接單就不聽廣播了。很像《三體》里,一句無情的話,我消滅你,和你無關。

總之,這是另外一個世界,不是我積累了多年的知識和邏輯可以解釋的。而它,毫無疑問在滲透進我習慣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開始有一種恐懼。世界正在翻頁,而如果我不夠好奇和好學,我會像一只螞蟻被壓在過去的一頁里,似乎看見的還是那樣的天和地,那些字。而真的世界和你無關。

有一天,我看見了一篇霍金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萊昂納德·蒙羅蒂諾合寫的文章。文章的開頭描述了這樣的一種場景。一群金魚被養在圓形玻璃魚缸里,他們看到的世界和我們所處的世界,哪個更真實?在金魚的世界里,由於光在進入水時發生了折射,在我們看來做直線運動的一個不受外力影響的物體,在金魚的眼中就是沿著曲線運動的。而如果金魚足夠聰明,那麽,金魚也可以在他們的世界里總結出一套物理學規律。雖然,這樣的規律對於金魚缸外的我們來說,根本就是胡說。但是,問題來了,我們怎麽知道,我們不在一個更大的我們沒有觀察到的圓形金魚缸里呢?

其實,人生時不時的是被困在玻璃缸里的,久了便習慣了一種自圓其說的邏輯,高級的還能形成理論和實踐上的自洽。從職業到情感,從人生規劃到思維模式,無不如此。

我突然覺得,如果好奇心已經在魚缸外,身體還留在魚缸內,心會混亂吧。我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否要離開我工作了18年的央視,去換一種視角看世界?

這時候,獵豹的CEO傅盛帶我見到了一批中國和美國的創業者們,全新的思維方式,最前沿的想法,年輕的活力,盡管不成熟卻一直向前沖的動力。他們像一群新世界的偵察兵,他們是未來。

多想,把他們記錄下來。

多想,可以和他們一起成長。

這需要我重新建立一種更開放的學習心態,也需要一猛子紮下去的時間和精力。無論如何都不是,隔著玻璃可以完成的。

而跳出魚缸,跳出自己習慣的環境,跳出自己擅長的事情,其實是需要勇氣的。

而我,是否要去冒這個險?在我已經42歲的時候。

美國著名的投資人格雷厄姆認為,最適合創業的年齡在25歲。因為25歲時,人們擁有“精力、貧窮、無根、同窗和無知”的武器。這里的無知是創業者們根本不知道創業的前途有多麽艱難,因而無所畏懼。而我,既沒有25歲的熬夜能力,也沒有隨時把所有東西打包就能搬家走人的方便。

事實上我第一次提出要離開的時候,那些愛我的而企圖保護我的人,都在堅決地說不。在這個年紀,從婚姻的角度,什麽決定,都得是兩個人的接受而不是一個人的痛快。和那些多年來給我機會給我指點的師長們談起改變也總有一種內疚,說好的體制內寶貴的堅持,我沒有走到底。

我唯一擁有的就是我的好奇,在42歲還有的好奇。艱苦的掙紮也沒有磨蝕的好奇。幸好,愛我的人只是因為想保護而阻攔,他們終究是愛我的,知道於我,澆滅好奇心,無異於謀殺。

我要跳出去的魚缸,不是央視,不是體制,而是我已經在慢慢凝固的思維模式。

我沒有說服他們,甚至沒有說服自己,這一步的跳出去我是安全的。最早離開海洋的生物,一定有一大批在肺進化完全之前滅絕。既然,我已經做好了準備放下,失敗又如何,不過是另一次開始。

人生最寶貴的是時間。

42歲雖然沒有了25歲的優勢,可是再不開始就43了。其實,只要好奇和勇氣還在那里,什麽時候開始都來得及。

所以,這就是我新的開始,紫牛基金的合夥人。而紫牛基金本身也會以創投界一種全新的方式起步。獵豹移動CEO傅盛、羅輯思維的羅振宇、經緯的張穎、多玩遊戲的李學淩、58同城的姚勁波、真格基金的徐小平、時尚集團的蘇芒,我們會一起來尋找風口上的紫牛,用實實在在的創業幫助,帶你一起飛。

希望路上,有你,同行。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張泉靈,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344

PPTV遭蘇寧剝離背後:燒錢不止 模式不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05/152670.shtml

導讀 : 有業內人士指出,“視頻、遊戲、金融、硬件都有可能是PPTV轉型的方向,但現在看起來都有難度。如果轉型效果不佳,未來PPTV不排除被其他公司收購的可能”。

日前,蘇寧雲商發布公告稱,擬以25.88億元的價格,將其所持有的PPTV 68.08%的股權轉讓給蘇寧文化。

筆者發現,從PPTV被蘇寧收購,再到被剝離,僅僅經歷了兩年的時間。其實,PPTV在慘遭剝離背後,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那麽光鮮,兩年時間PPTV又經歷了什麽?燒錢後的無濟於事,還是商業模式的轉型失敗?

也許就像PPTV聚力管理委員會主席範誌軍所言,“剝離對雙方都是利好”。因為,蘇寧不僅甩掉了沈重的包袱,PPTV也有了更多的選擇,要麽“流血上市”,要麽再被收購。反正無論如何,都比全砸在自己手里強。

燒錢不止

根據蘇寧雲商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今年1-9月,蘇寧總營收935.7億元,其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304萬元。而PPTV今年前三個季度則累計虧損7.05億元,對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影響-4.8億元。另有數據顯示,在蘇寧收購PPTV的兩年間,其累計虧損額已超過10億元。

蘇寧方面則解釋稱,由於視頻行業競爭不斷加劇,PPTV一直在不斷加大版權內容、智能硬件等方面的投入。而此次股權轉讓有利於PPTV的長期持續發展,也有助於提高蘇寧雲商的盈利能力。

對於這個虧錢大戶,蘇寧內部和部分投資人早已怨聲載道。尤其是在公布消息當晚,蘇寧雲商的股民在各種貼吧與QQ群中奔走相告,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消息比轉讓一筆長期虧損的資產更能刺激股民了。

雖然蘇寧堅稱剝離PPTV,與阿里巴巴的合作有關,但筆者卻認為,主要原因還是由於PPTV的視頻電商化的策略未能達到預期。早先,蘇寧雲商副董事長孫為民曾在收購PPTV時提出,要將PPTV的內容植入終端,並通過電商與視頻的融合加速蘇寧成為中國亞馬遜。

但事實證明,PPTV的發展幾乎跟電商沒有太大的關系。雖然一開始PPTV被冠以“視頻購物”和“精準營銷”等概念,但從2015年起,PPTV卻開始重拾智能硬件、體育和自制內容的發展策略。

其實,從其估值變化也不難看出PPTV這兩年的停滯不前。2013年10月,蘇寧2.5億美元投資PPTV,擁有其44%的股份,當時PPTV的估值約為34.83億元,而此次轉讓的估值僅為38億元,兩年時間估值增長了不足4個億。

此外,在被收購之初,由於PPTV一直飽受人員流失、高層變動等因素的影響,PPTV目前已經喪失與一線視頻企業比拼的可能。因此,隨著阿里巴巴要約收購優酷土豆、阿里巴巴戰略投資蘇寧的完成,PPTV遭遇剝離,也在情理之中。

模式不新

我們再來說說PPTV的商業模式。範誌軍曾在內部信中提到,“目前,公司的戰略重心集中在硬件銷售、體育產業和內容自制三大方向”。

其實,這三大方向也不是什麽新鮮玩意,至少在2-3年前,未被收購的PPTV就已經玩的風生水起了。不過,隨著PPTV期間的“斷片”,如今卻已經被競爭對手遠遠甩在了後面。

從單一方向來看,PPTV的硬件銷售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電視、智能手機和智能機頂盒三個方面。而如今,互聯網電視和智能手機領域已成為行業公認的“紅海”,PPTV未來在這一領域的前景難言樂觀。

根據範誌軍之前提出的目標,2015年,PPTV硬件銷售規模預計超過400萬臺。不過,從PPTV最新公布的數據來看,其電視累計銷量超過30萬臺,手機單日銷量達到8萬臺(註:10月29日起售),相信今年已無望完成這一目標。

而體育作為PPTV最重要的賣點,PPTV此前宣布2.5億歐元拿到西甲5年的全媒體版權。範誌軍內部信中表示,西甲2.5億歐元的投資要實現至少2-3倍的產出,獨立出的體育事業部,其估值也要力爭進入行業第一。

不過,PPTV體育事業部的融資卻遲遲沒有公布。有業內人士此前透露,今年上半年,曾有潛在投資者出現,但不知道為何至今沒有消息。

而反觀其最大的競爭對手——樂視體育,今年曾先後拿到英超大陸和香港版權、F1網絡轉播權和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估值方面,今年5月,完成首輪8億元融資後,其估值已達28億元。目前,樂視體育已啟動B輪融資,估值更是高達30億美元。

內容自制,筆者就不想多說了。優酷土豆、愛奇藝、樂視網、騰訊視頻等的自制內容,不知道把PPTV甩出去多少條街。

有業內人士指出,“視頻、遊戲、金融、硬件都有可能是PPTV轉型的方向,但現在看起來都有難度。如果轉型效果不佳,未來PPTV不排除被其他公司收購的可能”。

寫在最後:當然,肯定會有人說,蘇寧雲商把PPTV所持的股權轉讓給蘇寧文化,不還是蘇寧的資產嗎?不過,你別忘記了,蘇寧文化是張近東新成立的公司,也就是他的私產,今後想怎麽玩,還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233

【愉見財經】保險“飛單”為啥屢禁不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1076.html

【愉見財經】保險“飛單”為啥屢禁不止?

一財網 夏心愉 2015-11-13 00:09:00

似乎每次一遇到保險“飛單”的大案件,從險企內部得到的數據是,但凡一往下查,涉及其中的代理人少則幾十、多則一、兩百人。表象背後,總有動因。

小張對自己的定義是“全能金融管家”。前一陣她來拜訪她的潛在客戶——我的母親。她的主要目的是向我母親推介一款投連險,在我母親表示對投資收益率不滿意時,她很快開始推介其所在公司集團的一款理財產品,看我母親仍然非常猶豫,她又開始提及第三方公司的一款年化收益將近10%的P2P產品。

這位自詡為客戶的“全能金融管家”的年輕人,真正的職業身份,是某家知名保險公司的保險代理人。

在我這個旁聽者看來,小張能吸引我母親的關鍵點,是她赫然印著知名險企LOGO的名片、對市面上各類金融產品的熟稔、和她當著我的面開口閉口管我母親叫“媽媽”的“貼心”。但在這“貼心”背後,她顯然避免主動提及,她已開始推銷的外頭公司的P2P產品,和她所任職的險企完全沒有關系(亦即純屬“飛單”),以及,她每推銷成功一單,自己能獲得的提成。

保監會近日對《中國保監會關於嚴格規範非保險金融產品銷售的通知》有關內容進行修改,將“無需審批和未經審批的非保險金融產品”列入禁止銷售的範圍。小張利用職務之便私售未經審批的非保險金融產品,已屬違規。

然而,在全國幾百萬保險代理人大軍中,小張絕非個案。似乎每次一遇到保險“飛單”的大案件,我從險企內部得到的數據是,但凡一往下查,涉及其中的代理人少則幾十、多則一、兩百人。

表象背後,總有動因。

 

“外勤”的秘密

像小張這樣的保險代理人,在公司里有“外勤”之稱。“外勤”是用以和“內勤”加以區分的概念,他們根本不是保險公司的正式員工,簽署的是勞務代理合同,公司不替他們交“五險一金”。他們中絕大部分沒有底薪,收入全部靠銷售產品提傭金。除非慢慢爬到諸如部經理的位子,才有底薪。

想要知道這些“外勤”們為啥會“飛單”,就要了解他們的生存現狀。

第一,保險代理人是一個收入方差極大的群體。那些銷售行為“規範”的、工作到第二、第三年的代理人,中等業績者,每月收入才幾千元是大概率事件,而他們展業的成本幾乎都是自己背負,曾有代理人告訴我,從公司複印文件拿幾張紙都要給錢。但是,那些入行早的,身家千萬級也不稀奇。最大的原因是這個行業有銷售的“階梯定價”,說白了有點像“上線”和“下線”關系,領導能增員發展他的團隊,團隊猶如“子下線”賣產品,“子下線”還可以發展“孫下線”去賣。“下線”幹活,“上線”全部跟著撈提成。

在這種模式下,“外勤”顯然不如“內勤”能夠受到公司嚴格監管。而在這種薪酬體系和展業氛圍下,最基層的代理人大多缺乏對公司的歸屬感。他們中不少人今年都不確定明年是否還在這家公司幹,因此,客戶對自己銷售的產品是否滿意、未來是不是會有風險發生,並不是他們最關心的話題,他們關心的是眼皮底下就能到手的傭金,和勵誌自己成為像“上線”那樣能賺錢的人,盡早脫離月入幾千元的基層生活。

我曾在另一個場合討論過一次代理人“飛單”現象,當時就有從業人員責難我為什麽不說點激勵他們的話。他表示:“拿死工資的永遠活在最底層,這些(飛單)也是要勤奮的,沒有風險怎麽賺錢?”

第二,保險代理人是一個流動性極高、增員又很困難的群體。曾有大公司的營銷團隊負責人告訴我,這個行業里,保險營銷員的總體流失率“客氣點說”有每年70%,管理混亂的中小公司甚至更高。

一來,越是流動性高的群體,就越難指望人人都有深耕客戶講信譽的責任感。二來,流失快、增員難,就導致“個別領導為了留住人,對下面員工幹私活視而不見”。用一名險企人資主管私下的話說,有“民不告、官不究”的傾向。

 

“飛單”的利誘

我問小張,這樣推介“外頭”的產品不太好吧。小張只是笑笑,稱此為“交叉銷售任務”,反正公司集團層面也有理財產品銷售任務布置下來,反正她的領導也在“外頭”的產品銷售中抽成。

根據保監會明確的可銷售產品範圍,“經相關金融監管部門審批的非保險金融產品”是被允許銷售的(也就是小張所在集團層面交叉銷售任務是合規的),但其私接外部產品顯然違規。

近年來,市面上各種合規或不合規的私募基金、理財公司崛起,有的公司缺乏銷售網點,亦無足夠好的信用背書,為了銷售產品就鉚上了手握熟客的保險代理人群體。甚至,一些正規的信托公司,都有產品在保險代理人那里售賣。

某信托公司負責人表示,這種外部營銷人不占信托公司的費用成本,又有客戶資源,有時候給他們的提成甚至高於自己公司員工。但是,這種正兒八經的金融機構是不會和保險代理人個人簽署合作協議的,很多是內部員工和保險代理人的私人交道、口頭協議之類。

至於市面上那些本就缺乏監管、魚龍混雜的理財公司,找起銷售渠道“路子”可能更野,保險代理人、甚至銀行的理財經理,都是他們“攻關”的對象。我在采訪中就遇到過,一名銀行理財經理恪守職業規範予以拒絕,對方仍舊和顏悅色,不需要他親自,但請他介紹金融業同行出來喝茶,他介紹的人未來售賣成功,也給他“感謝費”。

保險代理人“飛單”怎麽提成?我從發生過“飛單”事件的某險企內部人士獲悉,經他們查下來,就有“小頭頭”去承包下一單大的,比如500萬,然後層層給到“下線”售賣。這和保險代理人群體一貫的銷售模式非常接近。“小頭頭”依據叫價能力,能提5%左右的傭金,“下線”則被層層盤剝,有的提3%、有的提2%。

 

“無辜”的客戶?

之所以不少險企、甚至多家商業銀行都發生過基層員工“飛單”事件,第一,和行業及市場的現狀有關,第二,和大企業對基層員工/代理人細到如進毛細血管的管理確實比較困難有關,第三,也和投資人本身的貪念有關。

即便像小張這樣的“飛單”人,當我母親問及產品詳情,她也並沒有說瞎話,這單產品的投資協議上,也並無小張供職險企的公章。

雖並不排除有些投資人的確受了營銷員的“忽悠”,但總有相當一部分投資人,在決定投資時就心知肚明這些產品的出處。

“高收益總是和高風險相伴的,他們在投資的時候就有貪心和僥幸心理”。一名在商業銀行負責此類業務合規管理的人士跟我說,在他看來“飛單”事件後不少吵上門來的投資人有“裝被騙”嫌疑,總以為“會哭的娃有奶吃,只要能鬧機構就會兜底”。他認為,發生在保險行業的“飛單”,投資人也可能有類似的心態。

至於“飛單”事件怎麽了結,似乎每一例都根據各自的不同情況(金融機構人員牽涉程度不同)以及當地金融監管部門的態度形成不同的判例。而每當事件發生,投資人總是群情激昂的,認為對方有表見代理責任,就該是管理失當的機構來為其員工/代理人負責;機構總是冷靜的,認為投資人早該有一堂自負其責的金融風險課。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86

共享經濟不止分享房子車子 還可以分享你的大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18/153350.shtml

導讀 : 真正願意付費的“知識索取者”才是有粘性的核心用戶,真正有價值的知識不會永遠只是免費供應。

“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麽你和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思想,那麽,我們每人,將有兩種思想。”                              

—蕭伯納

隨著“O2O”這個詞兒變成圍城,城外的想進去,城里的人真會玩。2015的尾牙,移動生態的風口,來到了兩個商業形態已歷千年的傳統概念,一個叫做“社群商業”,另一個,便是“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的火熱,無疑是被兩個來自西海岸的“門口的野蠻人“帶動的。Uber和Airbnb, 前者是全世界最大的出行平臺,沒有一輛自己的車,估值已經來到了最新的650億美金;後者是全球最大的住宿平臺,沒有一間自己的房子,在拿到總估值255億的E輪融資後,一秒鐘變格格,至今沒有再拿錢,隨意猜一下,現在的估值應該有400-500億刀左右。

當然,共享經濟,古已有之,其核心本質,便是“租賃”。原本的英文釋義,也不是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Sharing Economy。Rachel Botsman在《共享經濟時代》一書中,最早援引的詞語,是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或許翻譯成“協同消費“更為貼切。

從狹義的角度,共享經濟,更多探討的是所有權與使用權的話題。比如,我有兩間房子,我把其中一間租出去;我有兩部車子,我把其中一部租出去;我有兩個老婆,我盡量不讓警察抓到我,等等… 然而,從廣義的角度,到底為什麽“租賃”這個存在千年的商業形態,突然在今天枯木逢春,引得各行各業競相效仿,仿佛霎時之間,無“共享”,不“經濟”。

宏觀來看,共享經濟的核心本質,是打散供給與需求,在數字化的環境下重新高效匹配,縮減中間冗余環節,提升效率。這種深入挖掘商業核心本質但是其實挖掘透徹了也然並卵的話題,改天咱們好好聊,今天,我們重點聊一聊認知盈余的共享經濟。

很多人問我,“羅輯思維”和“吳曉波頻道”,到底在賣什麽?是書麽?我的理解,有一個詞或許不恰當,但是可以直觀的給你一個清晰的認知,這個詞,便是“知識碾壓”。同樣的一本書,隨手打開一個網站,便有3折5折7折的版本唾手可得,為什麽會有那麽多人,原價在“羅輯思維”購買?這其中的沖動,便是認知盈余,造成的知識碾壓,形成的巨大膜拜向心力,推動的非理性消費。

當然,“碾壓”這個詞聽起來不很恰當,但卻是我能找到最直觀的描述。我們都知道,人類的本性,是對比自己的強一點的人嫉妒,對比自己強很多的人膜拜,於是,在任何一個領域,想見一個比自己懂很多的人,而不是只多懂一點點的人,變成了追求真理的不二法門。當然,這里我們還要贊嘆一下,人類對知識的需求是個海量無從窮盡的增量市場。

於是,當我生病,我“想見“一個這個疾病領域的權威幫我望聞問切;當我遇到法律疑惑,我“想見”一個資深法律專家幫我咬文嚼字;當我創業,我“想見”一個大咖神棍幫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貴如油;當我迷茫,我“想見”一個心靈導師幫我靈修靈隱靈魂出竅。於是乎,凡此種種的需求,便是認知盈余類共享經濟平臺誕生並野蠻生長的肥沃土壤。

這樣的平臺,主流的模式是UGC模式的付費制對談型經驗交流平臺,翻譯成中文,就是導師生產內容,設定話題和價格。比如你可以聊“從東莞盛衰看中國式客戶粘性”;也可以談“林誌玲和波多野結衣,到底誰像誰?”;當然了,“母豬的產後護理”這類話題因為可以講的人太多,競爭力會大幅縮減;同時我們也發現,“從優衣庫試衣間事件看熱點營銷”這類話題,不好現場互動展示,畢竟學員和導師約見的場景,大多是咖啡廳。

好了,話題設置好了之後,就可以給自己的肉體,哦不,是服務,設置一個價格,因為沒有“媽媽咪”的引領,通常第一次會拿捏不準。沒關系,一般情況下,如果你在一個領域,是個中小咖,那麽第一次設置500/小時是一個普遍可接受的心理價位。當然,我們都知道價格杠桿的原理,被約見了幾次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調整。比如老路這種賣身不賣藝的人,屢次嘗試上調至3000,均被平臺方鄙視的給我一個冷眼之後,強制調了下來…人生都昏暗了許多…

好吧,接下來,你就可以做兩件事兒,等著被約,和約人。這里不得不說的是,共享經濟一個很重要的優勢,既“角色互換”,好吧,我知道,看到這個詞後,你想歪了…

好吧,你又邪惡的往回看了看…

記得我在矽谷住一個Airbnb的房子,我問房東怎麽想起來做這個生意,他說有一次他去紐約旅行,住了Airbnb,發現房東是個美麗的妹紙,於是回來瞬間當起了房東,期待單身的美麗妹紙入駐…好吧,老美真誠實…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共享經濟的平臺,服務提供方和服務使用方,是分分鐘互換身份的,這給市場推廣,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讓口碑傳播變得更為高效。

當你被約了,請不要緊張,畢竟是第一次,都需要個過程,你懂的。這里我們會發現共享經濟的第二個優勢,這便是,付費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了某種“連接“。

首先我們發現,真正願意付費的“知識索取者”才是有粘性的核心用戶,真正有價值的知識不會永遠只是免費供應。於是懂得這個道理,並願意為知識付費的用戶,其忠誠度和傳播力,是極其驚人的,這種模式加入了經濟鏈和社交鏈,前者讓參與者更有動力,後者讓傳播更加發散。這帶來的對商業模式的顛覆,讓原本分工式的生產方式變為了分布式的共享方式。

其次,作為導師一方,不管在其他場合如何優(zhuang)雅(bi),一旦收了錢,馬上有了一顆謙卑的心,會不自覺地非常認真地準備和分享自己的知識。有人說是為了評論,我的切身感受是,大多時候甚至考慮不到評論這一層,導師就是會下意識的覺得,有責任,有義務,毫無保留的分享。

於是,往往交流後,會產生很多後續的溝通和合作,雙方都會頗為珍視這“用錢買來的關系”,事實上,這種關系頗為牢固,“回床率”極高,幾千萬上億的生意,就從這幾百塊錢,開始了…

我想見你,是人與人之間,最最基礎的社交需求。我想見專業的你,聽你認真的,細致的,毫無保留的分享,這是只有在數字化的環境下,認知盈余類共享經濟平臺才能實現的供需重構。 這樣的商業模式,除了可以預見的高速增長,同時是一件極”有情懷“的事兒,畢竟,傳遞知識,搭建”連接“的商業形態,創造的是真正的價值,而非霧霾。另外,“大學是所整容院”,學知識和長顏值這件事兒,具有某種正相關的線性關系,這你比我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