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祭出補貼措施 日本採用節能方案 中日鬧電荒 點亮LED類股後勢

2011-5-23 TWM




儘管近期LED股價回檔修正,不過從中國考慮將LED納入「綠色照明工程」,將給予補貼;加上日本為因應可能產生「電荒」的夏天,紛紛採用LED燈泡,LED產業將再度燃起活力。

撰文‧吳美慧

日本7-ELEVEn公司在五月十四日公布,為因應今年夏天供電不足,先行採取自主節電行動,將耗資一百億日圓,把東京電力公司轄區內的店面照明設施更換 為LED(發光二極體)燈,此舉將使第三季用電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二五%;日本調查公司GfK Japan公布四月第二周,關東和甲信越等計畫性停電區域的家電賣場內的LED燈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二.八倍,全國平均銷售量也增加約二.二倍。其 中,LED燈占所有銷售燈具的二七.一%,銷售金額則占了六七%,雙雙刷新紀錄。

場景從日本拉到中國。五月中旬,在中國上海舉行的「國際新光源、新能源照明論壇」中,中國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謝極透露,發改委正在編製半導體照明產業 的「十二五規畫」,LED產業將是節能環保產業規畫的重要部分,在此期間,LED產業產值有機會出現「翻兩番」的目標。謝極強調,發改委考慮將LED納入 「綠色照明工程」,並在今年內將部分LED產品率先納入,換言之,半導體照明產品有機會享受到財政補貼。

中國補貼 國際大廠紛進駐早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已透過補貼,加快高效能照明產品推廣使用,從○九年迄今,中國在市場需求以及政府補貼的雙重刺激下,LED產業進 入快速成長期,並在揚州、蕪湖等多個內地城市,建立LED產業基地,鼓勵LED上游的晶片廠進駐,並且給予生產設備MOCVD(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系 統)每台補貼達八百萬到一千萬元人民幣,占設備價格的四成左右。優惠措施吸引包括三安光電、士蘭微、乾照光電等LED晶片廠,加大生產線投資。而在當地政 府補助LED設備,吸引全球大廠紛紛在中國設廠,未來中國在LED產業上的位置,不容忽視。

為了搭上中國政府鼓勵LED產業發展,以及將入圍「綠色照明工程」,業者台面下均積極展開動作。譬如,中國的LED照明大廠陽光照明,在五月七日公告募資 九億元人民幣,將用於高LED等節能照明項目時,也揭露了與台灣的晶電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包括達成「戰略採購合作協議」與「知識產權保證協議書」。

根據協議,陽光照明及其指定公司,向晶電或其指定公司採購LED晶片,在同等條件或類似條件下,應以晶電為首要供應商;晶電也承諾優先安排陽光照明的訂 單;在香港掛牌的雷士照明日前也與美國LED龍頭大廠科銳(Gree)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範圍包括照明應用開發、技術交流合作,以及推動市場發展等三 大方向。

從陽光照明或是雷士照明的動作,可以嗅到中國有意加快LED產業建置,且不排除會利用部分補貼的方式進行。在中國預期未來對LED照明需求會大幅度增加下,廠商立即加速對上游晶片的布局與掌握,才能在LED產業鵲起同時,抓緊商機。

儘管近期國內的LED相關公司因為產品價格下滑,股價跟著修正。但不可忽略,價格仍高高在上的LED燈必須走向平民化,需求量才會快速增加。日本的LED燈銷售量上揚,價格下跌功不可沒。

在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前,日本松下預估,在節能環保意識提高下,會帶動LED燈的需求,當時就規畫今年LED燈的銷售量將比去年倍增,達九百萬個,如今電力不足幫了大忙,松下今年的銷售量可望提前達陣。

誰握有最上游原料 就是贏家從日本到中國,這些屬於缺電的國家,為了節省電力,以及即將來臨的「電荒」,開始儲備能量大量採用LED等作為節能的方案。倒是要觀察的,日本的 「電荒」還未解決,部分關鍵原料供應存有變數,攸關LED封裝產業與相關公司營運表現。但不可忽視,中國對LED照明祭出補貼措施,對推升LED產業具有 臨門一腳的作用。

其實,不少國內LED上游產業已經被中國企業「相中」,如新世紀與中國普天合作,到目前的陽光照明與晶電簽訂供料合作,全部都鎖定在上游的晶粒區塊。換言 之,在LED產業領域,誰擁有最上游的料源,誰就是贏家。令人好奇,未來跟中國LED廠擦出火花的,將是哪一家公司?

值得玩味的,五月十六日華興電子公告一則篇幅斗大的聲明啟事,說明和中國普天間的互動方式,是否透露兩家公司未來在業績上有更進一步發展?值得關注。

目前,國內生產上游磊晶和晶粒的公司,除了晶電、新世紀,還有光磊、泰谷、燦圓、鼎元與華上。從今年第一季獲利以及前四月營收表現,可以看出儘管都生產晶 粒,卻有很大的差異。在LED晶粒領域,龍頭廠晶電藉由跟多家公司進行策略合作下,成為國內最大的晶粒廠,也擁有價格的喊話權,讓新進者不容易再切進這個 市場。至於從藍光起家的新世紀,成功打入國際大廠的供應鏈後,並與中國普天有策略合作下,成績亮眼,今年第一季每股稅後盈餘(EPS)奪冠,達○.六四 元,前四月營收也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三一%。同樣營收出現倍數成長的還有泰谷,可惜第一季獲利出現虧損,加上陷入經營權之爭,短期觀望為宜。

太陽能產業,過去因為歐洲國家補助建置,造就了一波太陽能產業熱潮;這一次,是否會由中國需求帶頭,讓LED產業發光發熱?值得觀察。

國內LED晶粒生產廠營運概況公司名稱 代號 今年Q1獲利(億元) EPS(元) 前四月營收(億元) 比去年同期成長率

(%)

晶電 2448 2.48 0.41 61.40 9.06 新世紀 3383 1.27 0.64 14.77 131.79 光磊 2340 0.79 0.14 25.71 12.47 泰谷 3339 -0.87 -0.32 7.11 138.86 燦圓 3061 0.94 0.20 15.54 37.40 鼎元 2426 0.34 0.10 14.23 0.44 *華上 6289 -0.16 -0.05 5.12 -6.78 *表合併營收 資料來源:股市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12

中國需求點亮銅價上漲之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051

中國對銅的意外強勁需求開始讓投資者重新思考他們的悲觀預測。 雖然中國經濟降溫,但對銅的需求依然保持強勁。WSJ援引行業專家消息稱,自去年6月以來,倫敦貴金屬交易所倉庫的銅庫存已經下降了50%,其中大部分都流向了中國。 銅價目前已經較11月中旬的三個月低點上漲了7.1%。銅價上漲部分是由對沖基金等投機者推動。本月早些時候,CFTC數據顯示銅的多倉數量已經升至2011年中以來最高。 據WSJ,大宗商品公司Vontobel Belvista的投資組合經理Jeremy Baker表示,他將會在隨後幾周內買入銅期貨。他相信中國制造業將保持增長,對倉庫和新礦山中的銅有著強大的需求。 在此之前,許多分析師和投資者都預期銅價可能下跌。一年前,市場普遍預測銅礦產量的增加和中國經濟的減速將導致全球市場的貴金屬過剩。中國的銅需求占全球的40%。根據世界銀行預計,去年中國的GDP增長僅為7.7%,遠低於2011年時的9.3%。 但出乎意料的是,經濟降溫並沒有減少中國對銅的需求。德意誌銀行表示,由於電纜和建築業的強勁需求,中國去年對銅的需求增加了11%。雖然中國政府竭力控制信貸切中國經濟趨冷,但這些行業並未受到太大影響。中國大量的銅需求來自國企,其貸款不是政府調控的重點。 Baker認為中國對銅需求的前景一片光明。他指出國家電網就準備增加高壓電網的建設,計劃2014年增加13%的投資。銅需求大量來自於電纜鋪設,類似於國家電網這類的企業讓投資者們改變了對未來趨勢的看法。 去年此時,德意誌銀行預期2014年全球的銅供應將超過需求75萬噸,今年該行將預期下調至超出32萬噸。 但也有分析師並不認為銅需求的增長足以支撐價格上漲。他們指出,進入中國的銅都被儲存了起來,而非用於消費。 Pelagos資本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John Pickart稱:“庫存依然很多。”他表示,在全球金屬庫存進一步降低和中國的增長數據進一步確定之前,他不打算做多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51

負負得正,用設計點亮地方創生

2015-12-07  TWM

日本高知縣設計師梅原真擅長挖掘地方被埋沒的特色,他提出「地方創生,要由地方自發性思考」的理念,成功讓高知栗子打響名號,誰說鄉下什麼都沒有?

國土面積是台灣十倍大的日本,正面臨村莊急劇縮減的困境。由於人口老化、年輕人口外流,多數集中在都市,日本統計,有將近九百個村莊正在消失,這對國家治理是個嚴重的課題,日本人稱之為「地方消滅」。

早在一九八八、八九年間,當時的首相竹下登就推展了「鄉土創生事業」,給各區域一億日圓補助額,希望能活絡地方觀光經濟,但卻遭遇不當利用經費,該政策後 來被嘲笑為「典型的浪費」;於是在二○○○年前後,日本各地出現一批有志於回饋故鄉的改革者,透過改造場所、設計、美食、藝術等方式,進行「地方再生」, 至去年安倍晉三上任後,正式定調出「地方創生」政策。

民間改革者關懷自己故鄉的心情,永遠領先於官方政府;位於日本四國地區的高知縣,森林覆蓋率高達八四%,位居全日本第一,但商品製造出貨金額卻排名第四十七名,是倒數第一,可說是沒有經濟流動的窮縣。

一位在高知縣土生土長的設計師梅原真,闖蕩美國、西班牙等歐美先進國家後,選擇回到故鄉成立設計事務所,他擅長包裝設計、繪圖設計,更善於挖掘地方被埋沒的特色,且堅持不接大企業的案子。

梅原真提出「地方創生,要由地方自發性思考」的理念,他認為設計應該源自在地,寶物其實隨手可得,他不斷思考「除了現有的產品,高知還有什麼?」經過尋訪 調查,他發現高知出產的栗子品質極佳,不僅比別處所產的栗子大顆渾圓,甜度也高,但高知的栗子在日本卻一點也不出名,另一方面也受限於農業人手不足,高齡 化的高知縣幾乎沒有足夠的栗農。

為此,梅原真開始推動「山地再生」,他與在地農協合作,並請來岐阜的專家長期駐地,為整山的栗園一棵棵修剪、整備、復育,目標是十年後恢復到年產量一百 噸;同時間,他也為原本不具設計感的栗子農產品重新設計,以「地栗」(日本人十分重視地產、地域特色)之名推廣高知栗子,也開發蒙布朗蛋糕、栗子蛋糕捲等 時尚糕點,將產品推廣至都會地區。

梅原真以不破壞現有資源為前提,以栗子作為再生契機,制定栽培基準、商品基準,同時推動森林保育,期望鄰近鄉村都能從中找到生產活力;數年下來,雖然栗子 產量還未回復到過往的顛峰時期,但目前一年已可創造二千五百萬日圓產值,且「高知縣四萬十川的栗子」名氣愈來愈響亮,誰還敢說鄉下什麼都沒有呢?

(本專欄隔周刊出)

撰文 / 徐重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50

北京副中心如何點亮環首都貧困“陰影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035.html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以下簡稱“燕太片區”)將迎來新機遇。

日前,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求有力有序有效開展工作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這被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研究員陳劍撰文認為,“副中心”所承擔的職能不僅負責北京市的行政、經濟、文化等核心職能,而且還將構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其在各方面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都將強化。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興起,以及京津雙核驅動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需要推動各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空間重組,這樣的經濟結構梯度所形成的資源雙向流動,將助力燕太片區的扶貧攻堅。

大都市陰影區

由於地處北京、天津周邊,跟兩大直轄市的繁榮形成強烈反差的燕太片區格外引人關註。這一區域地處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向華北平原過渡地帶,域跨河北、山西、內蒙古三省區,涉及33個縣,環衛京津。

2012年國務院批複的《燕山—太行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稱其為國家新一輪扶貧攻堅主戰場之一。

不過,在京津冀城市群內部有兩點值得關註。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學者孫東琪等曾發表論文稱,通過建立模型發現,京津兩中心城市之間的產業聯系強度相對較強,各城市與中心城市之間的產業聯系強度為次強,但其兩兩之間產業聯系強度相對較弱。這表明北京、天津對周邊城市的帶動作用較弱。

此外,該論文還發現,產業聯系強度呈現南高北低的態勢。在北京、天津北部的張家口-承德平均產業聯系強度,遠低於南部的石家莊-保定、保定-滄州、滄州-廊坊、廊坊-唐山、唐山-秦皇島平均產業聯系強度。

對於集中在北部的張家口、承德及南部的保定、廊坊等地的京津冀“大都市陰影區”,前述論文基於產業空間聯系視野對其形成進行了實證研究。這其中的原因包括,“陰影區”自身受首都政治制約太多,開放程度普遍較低;燕山—太行山的區位因素限制物流、交通流;產業結構不合等。

受限於地理條件,從歷史階段來看,燕太片區也是發展滯後的地區。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宏對本報記者稱,“陰影區”地處燕山和太行山腹地,屬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向華北平原過渡地帶,生態脆弱,交通等基礎設施落後,存在限制經濟發展的諸多客觀因素,“跟全國其它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特征是相似的。”

此外,“陰影區”的人力、資金等生產要素外流現象嚴重。趙宏稱,這跟大城市過於強大的集聚能力是相關的。大城市越是功能過多集聚,周邊資源就越會向更高效率的平臺流動,這也是符合一般區域經濟發展規律的。“大樹底下不長草”、“燈下黑”等說法即是由此導致貧困帶的形象比喻。

在方塘智庫創始人葉一劍看來,固然燕太片區的貧困與長期以來因為靠近京津導致更容易遭遇人才和勞動力流失,包括水資源和環境也更多時候需要做出犧牲,在上一輪工業化過程中,確實失去了一些發展的機會,且增加了很多的限制,但在這些地方調研的時候,他也發現,這些地區自身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等靠要的心態,導致內生性的發展動力不足。

副中心的梯度效應傳遞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提出,圍繞北京、天津這兩座中國北方大都市周圍的貧困帶“陰影區”,《中國連片特困區發展報告(2014-2015)》將這部分連片特困區放置在燕太片區。該報告由吉首大學“中國連片特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研究”課題組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

對於這一片區的貧困,新華社主辦刊物《半月談》記者在河北張承地區和太行山一線貧困縣走訪後發現,該片區因災致貧返貧突出,“戶里窮、村里空、鄉鎮背著大窟窿;行路難、吃水難、脫貧致富難上難”,仍是這一地區的真實寫照。

“燈下黑”這種情況的形成,學術解釋為,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存在著的不合理城市梯度和薄弱的中心城市輻射。

燕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張亞明等曾發表論文稱,與長三角都市圈的城市分布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相比,京津冀區域內城市結構梯度不合理,大城市處於絕對優勢,缺少發揮“二傳手”作用的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收稿於2012年5月的該文章為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該文稱,由此導致發達地區出現的產業聚集、形成的產業規模和產業鏈因為找不到適宜的生存和發展環境,沒有能力向周邊落後地區推廣和擴散。因此,更加加劇城市結構梯度的不合理,形成惡性循環。

文章稱,由於梯度不合理,相較於長三角的首位城市上海,京津不僅不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反而呈現吸收模式。於是,與上海所在的長三角區域的“群芳競秀”相比,北京在京津冀區域內發展成為“一枝獨秀”。且京津“雙核”在產業布局等方面的交叉也減弱了“雙核”整體對河北經濟的綜合拉動力。京津經濟總量偏小,城市首位度偏低,致使中心城市難以發揮對整個地區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中心城市與圈內城市在產業分工方面容易出現矛盾,很難實現共贏。

趙宏稱,“不但河北沒有發展起來,即使是北京遠郊區縣也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不過,放大來看,這也跟國家多年來實行的不合理的城鄉二元結構有很大關系。改革開改之前,依靠剪刀差來支持工業化,後來改革沒有深化到位,使得農村變成人才輸出地,城市變成人才集中地,失血問題嚴重。

一年來,通州從“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升格為“北京市副中心”,陳劍在前述文章中稱,行政副中心主要是把行政功能搬過來,城市副中心則是把幾乎所有的城市功能都搬過來。他預言,非首都功能的全面搬遷,通州將成為北京的第二個中心,並且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中心節點。隨著時機成熟,北京城市副中心或許將會升格為新北京城市中心。

這對破除“環京津貧困”有何裨益呢?

雖然通州副中心的建設在地理位置上,輻射帶動的是北京周邊郊縣,聯動發展天津的武清、寶坻區域,尤其是夾在京津之間的河北“飛地”三河(燕郊)、大廠、香河三縣市,對位於西部、西北部上遊生態涵養地帶的燕太片區,比如張家口、承德、保定等集中連片的京津大都市陰影區並無直接作用,但是葉一劍稱,兩者背後都是基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戰略。

他說,北京副中心的建設是這一協同發展戰略推進中比較關鍵的一環,而對於解決環京津貧困帶,雖然不是這一協同發展戰略的最直接目標導向,但是,客觀上將帶來積極的影響,比如產業、交通和環境的協同推進,將為這些地區帶來積極的影響,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的重新布局,這是很大的改變。

事實上,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背景下,不符合北京直轄市定位的產業紓解到周邊城市,由副中心以降而形成的梯度效應,通過這種效應的傳導,若各城市尋求錯位發展,借鑒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發展模式,形成既競爭又合作,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尋求內生的可持續增長動力

在地方調研時,葉一劍發現,這些地區因為在行政轄區上不屬於京津兩地,使得出現很多的斷頭路。往往一路之隔,兩地發展水平就是兩重天。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背景下的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再布局,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將對這些貧困地區的發展帶來重大利好。比如旅遊業的發展,一旦解決了抵達性問題,這些之前的貧困地帶,其區域價值一下子就會被重新發現。

同時,在討論京津大都市陰影區這個話題上,葉一劍認為,不應該依然停留在對京津發展模式的指責上了,甚至說過多的寄望於兩地產業和資源的溢出,而是更應該充分審視這些地區的獨特的資源,然後立足於京津冀巨大的消費市場來尋找到新的消費時代的服務和產品的供給,進行差異化發展,找到自身的發展優勢和發展道路。

他說,面對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只要能夠提供很好的產品和服務,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比如旅遊,固然以前這些地區因為受制於京津兩地的影響一直沒有太多的工業布局,但這恰恰使得這些地區保留了比較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現在反而都成了最為稀缺的發展旅遊的資源,這幾年像白石山、崇禮、懷來等地的旅遊發展之所以這麽快,就很說明這個趨勢。

葉一劍表示,要徹底解決京津大都市陰影區問題,更值得期待的是,這些地區的脫貧應該更多的思考京津冀龐大的消費人群和消費市場需求,然後充分挖掘當地的資源和潛力,從而發展起相應的產業。而且,這些地區的發展也應該破除對國家扶貧戰略的過度依賴,較多的基於對新興消費市場的洞察,引進更多的社會資本,加以相應的管理體制改革,為這些地區找到內生性的增長動力,才可以獲得可持續的發展。

趙宏稱,優質資源向效率更高的市場集聚是市場的力量,政府也要發揮積極的作用,用“有形的手”來矯正市場失靈,通過基礎設施建設,集中搬遷改善貧困帶居民的生產條件,增加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品的投入,縮小跟大城市的落差,還要做好規劃政策,建立對生態涵養地區建設的利益補償機制。不過,他也承認,生態補償由於計算定量的複雜性,操作上仍然有難度,目前仍在探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60

伊利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血脈   點亮燈火引領產業前行

2016年國內乳企龍頭伊利集團逆勢而上,在“全球乳業20強榜單”上,伊利集團以93億美元營收躍居全球乳業八強,創造了亞洲乳企的最好成績。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產業規模最完整的乳業行業“老大”,在好成績的背後,其實從成立伊始,伊利就一直秉承“平衡為主、責任為先”,提出了“健康中國”的社會責任核心理念和長遠目標,扮演著中國乳業中流砥柱的角色。多年來,將產業報國和社會責任融入企業血脈,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反哺行業上下遊,創造共享價值,充分證明了“行業繁榮勝於個體輝煌,社會價值大於商業財富”的企業使命。

伊利奶牛學校牛二代訓練營部分學員與培訓導師合影留念

奶牛學校 5年帶動500萬奶農脫貧致富

若是提起伊利的產品,幾乎所有消費者都能如數家珍,但是外界可能很少知道,伊利在行業里率先開辦了一所奶牛學校,雖然這所奶牛學校一向低調,甚至沒有一個響亮的名號,但這個奶牛學校一點也不普通,不但有奶牛和牧場管理泰鬥李大輝等百余位專家坐鎮,還請來國際上畜牧養殖水平最高的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前來授課,在形式上更是采取更紮實有效的“田間學校”模式。

伊利奶牛學校成立於2010年,以科學養殖為核心,開發奶牛繁育、飼養、保健、擠奶等課程模塊,面向社會開辦專業技術培訓。和坐在會議室里的開會培訓不同,專家們帶著學員鉆牛棚、看牧場,將專業知識傾囊相授。

伊利企業社會責任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現代化新型農業已是強國之本的基本戰略。目前我國農業處於轉型階段,走科技化、現代化及市場化農業路線的關鍵在於人才,因此現代農業人才培育被提升到全新高度。而在乳制品行業,伊利作為乳業領袖,有責任有義務在乳制品領域的人才培養方面,引領整體行業升級。

針對年輕一代牧民缺少經驗,對行業知之甚少的情況,2015年,伊利在奶牛學校基礎上,全面升級了現代牧場人才的培養模式,推出了“伊利奶牛學校牛二代訓練營”。在全國範圍內,該訓練營聚焦牧場主接班人以及牧場經營管理,即針對牧場的未來接班人進行包括技術、管理、財務等在內的綜合能力培訓,致力於推動現代化牧場的可持續發展,引領了中國奶農培訓的升級和變革。

在伊利的幫助下,不少牛二代們熱愛上了牧業事業,利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了牛奶產量、降低了牧場的成本。通過科學餵養,讓一些嚴重虧損的牧場都實現了扭虧為盈。

業內人士表示,一直以來,國內奶源成本遠高於國外,這也是國內奶業國際競爭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通過伊利的努力,對於促進我國奶業行業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統計顯示,2010年開辦以來,奶牛學校成績優異,共組織200多場牧場管理專項培訓和專題講座,6000余次牧場現場技術指導,每一位來奶牛學校上課的養殖戶都有收獲。有數據顯示,伊利合作牧場的奶牛日單產水平整體提升了4公斤。而截至2015年,伊利帶動500萬奶農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伊利奶牛學校牛二代訓練營導師教授學員如何辨別牧草的質量以及如何科學餵養

產業鏈金融 伊利大樹底下好乘涼

牛雙柱是呼和浩特市金河鎮章蓋營村的普通牧民,作為當地的養牛能手,卻每年面臨著一個同一個苦惱。由於每年9月需儲備全年的青貯飼料,家境一般的他根本無法承擔這個費用,對他來說,這無疑是“9月難關”。

而當地信用社雖能辦理惠農貸款,但是金額小,成本高,流程特別繁瑣。通過民間融資,利息又偏高,他只能望而卻步,為了籌措青貯資金,每年他都不得不忍痛賣掉一部分自己辛辛苦苦飼養的奶牛。

伊利發現,像牛雙柱這樣因融資問題而陷入發展困境的養殖戶甚至經銷商不在少數,融資難的問題已然成了產業鏈上三農、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因此,為解決產業鏈企業融資和發展困局,從2009年開始,伊利集團即開始著手探索通過發展普惠金融、產融結合的途徑,來帶動整個產業協同持續健康發展。

2014年,伊利集團成立了擔保公司,專門為牧場、經銷商等上下遊合作夥伴融資提供擔保,有效解決中小微、三農企業的資金問題。 2016年上半年,伊利又成立了融資性擔保公司、商業保理公司,以及“伊利集團產業鏈金融中心”,從組織架構上實現了產業鏈金融服務的專職化、專業化管理,以穩步推進產業鏈金融生態圈的建設,將金融支持普惠到更多的產業鏈合作夥伴。

據介紹,董事長潘剛高度重視產業鏈金融的發展,他每周都會關註提交上來的產業鏈金融的報告。在潘剛看來,伊利應該讓產業鏈金融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確保讓產業鏈上下遊真正從中獲益,讓普普通通的牧民和經銷商從中受益,從而推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升級。

然而伊利並不滿足於現狀。2016年9月23日,伊利在行業內又率先推出合作新模式——成立了“牧場合作夥伴發展學院”、“供應商發展學院”和“經銷商發展學院”,旨在全方位地幫助產業鏈合作夥伴成長,最大化發揮全產業鏈協同價值。

伊利作為龍頭企業的擔當也得到了國家和行業的一致認可。2015年底,伊利憑借“以產融結合方式破解乳業產業鏈中小企業融資困局的解決方案”,獲得了輕工業界的“金熊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2015年度輕工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

行業專家表示,伊利創新產業鏈金融模式,探索了一種以“核心企業承擔實質性風險責任”為特色的產融結合模式,有效解決了奶農融資需求,體現了一個龍頭企業的擔當和行業共贏的追求。

伊利奶牛學校牛二代訓練營導師現場指導學員養殖技術

讓社會公益融入企業血脈

事實上,無論是對產業,還是對社會,在掌門人潘剛的帶領下,企業責任和社會公益早就融入了伊利的企業血脈。

伊利認為,企業的第一社會責任,應該是成為“品質企業”,即以品質為信條,在發展過程中始終把品質放在最重要位置的企業。它至少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高品質的品牌、高品質的產品和高素質的人才。塑造高品質的品牌、生產高品質的產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靠的是行動,而決定行動的是思維方式。打造品質企業,必須堅持品質思維。在前不久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期間潘剛特別強調了“品質企業”的概念,得到了社會各界對伊利的廣泛認可,將社會責任與伊利的戰略有機統一。

為實現這一目標,伊利集團建立了以最高領導層為戰略決策,以各個業務部門為實施主體的社會責任管理架構,將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有機結合,並在中國乳業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伊利開創了3個第一:第一個完整的健康中國社會責任體系、第一個社會責任應急預案、行業內第一份企業公民報告。

而在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道路上,伊利始終走在行業前列。

針對自然災害的突發性,伊利建立了企業社會責任內外應急預案系統,聯動企業內外部體系和資源,確保迅速作出反應。同時,伊利建立了常態化的災害緊急援助機制,安排專人進行災害事故的關註預警以及監測評估。

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西南旱災、雅安地震等重大災害搶險中,伊利都第一時間啟動自然災害應急機制。在重大事故救援現場也從來不會缺少伊利的身影,2015年天津濱海爆炸和東方之星翻覆的搶救工作中,伊利都第一時間捐款捐物。

除了災難救援,伊利同樣關愛青少年兒童的安全成長。

作為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的定點企業,伊利積極推動校內規範化飲奶及食品安全管理規範,累計建設學生飲用奶規範示範校近2000所,全年未發生學生飲奶不適的群體安全事件,有力地保障了學生奶項目安全。

與此同時,伊利集團還開展了全國最大的關註“兒童成長安全”的教育類公益項目“伊利方舟”。重點關註日常生活安全意識和應對能力提升,以及特定自然災害的識險、避險及自護能力提升。四年來,該項目已在全國25個省市地區開展了近百場涵蓋日常生活和自然災害近20個主題的兒童安全專項培訓,直接讓20余萬孩子、老師、家長受益。同時還為中西部地區培育了260余名安全“種子”教師,匹配安全教育物資以及資金,全年持續不斷指導其開展安全教育工作,讓安全教育活動更為有效地進行日常開展。

作為乳業龍頭,伊利可以說真正詮釋了責任和擔當的含義所在。或許說,責任和擔當本身就是伊利的發展基因之一,在古代漢語中,伊是“她”的意思,引申為你、我、他、大家,伊利就是讓大家得利,伊利集團就是為了大家的利益而生存發展的。

有這樣一個具備責任和擔當的龍頭,是中國乳業之幸,而產業共贏,也讓伊利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660

中國首條柔性AMOLED生產線在成都高新區點亮投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16/1106421.html

 

5月16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隨著第一片柔性AMOLED高分辨率觸控顯示屏於近日在成都高新區成功點亮,中國首條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正式投入生產。京東方跨出的這“一小步”,也標誌著中國顯示屏生產技術向前發展的“一大步”。

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總投資465億元人民幣,於2015年5月開工建設,2016年7月主體廠房封頂。該生產線應用全球最先進的蒸鍍工藝,是中國首條采用該工藝的AMOLED生產線,設計產能為每月4.8萬片玻璃基板(玻璃基板尺寸為1850mm×1500mm)。

與傳統技術相比,該生產線采用低溫多晶矽(LTPS)塑膠基板,能讓產品屏幕分辨率更高且反應速度更快、功耗更低。此外還采用柔性封裝技術,實現了顯示屏幕彎曲和折疊,可廣泛應用於智能穿戴、手機、平板電腦、車載顯示等高端手機顯示及新興移動顯示產品。

京東方是物聯網技術、產品與服務提供商,是顯示領域的世界領先企業。2017年一季度,京東方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出貨量市場占有率均位列全球第一。

群智咨詢數據顯示,從移動終端面板發展來看,到2020年,柔性AMOLED在整個AMOLED產能中占比可達65%。目前,全球AMOLED顯示產品的技術和產能主要由三星等國外廠商壟斷,隨著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的正式投產,這一壟斷局面將被打破。

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點亮投產

占地面積41萬平方米,有7個水立方大;建築面積67萬平方米,相當於2.5個鳥巢;主廠房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相當於14個標準足球場;最大單體建築41.3萬平方米,業界同類建築最大;鋼結構2萬噸,是3個埃菲爾鐵塔的鋼結構用量……位於成都高新區的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堪稱名副其實的世界級“超級工廠”。

記者了解到,上述項目總投資465億元,是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史上最大的一次單筆投資,也是國內第一條6代AMOLED可折疊的柔性顯示屏生產線,產品將被廣泛應用於高端手機及新一代穿戴顯示系統。它所使用的OLED技術是全球新型顯示技術發展方向之一。

作為新型顯示的重要發展方向,AMOLED在高端智能手機及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市場的應用前景廣闊。市場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中國市場智能手機月度銷量監測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市場中,消費者累計購買的AMOLED類型手機銷量已達9900萬部,較2015年增幅達到144%。 

目前在AMOLED顯示面板領域,韓國公司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三星擁有一條月產能8000片基板的5.5代線和一條月產能1.5萬片基板的6代線,其市場占有率高達90%以上。此外LG中小尺寸的AMOLED面板主要由其4.5代線貢獻,月產能1.4萬片,占據市場份額的8%左右。

日前,從位於成都高新區的京東方“超級工廠”傳出的項目投產消息,已經引起了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的矚目。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月產能4.8萬片,主要生產中小尺寸柔性AMOLED顯示屏。項目達產後年投入57.6萬片6代玻璃基板,達產年可出貨9000萬片以上高端柔性顯示屏,實現年產值有望超過300億元。

成都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光電顯示產業

湯森路透2016年度創新報告顯示,京東方位列全球半導體領域創新企業第二; 美國專利授權量統計報告中,京東方位列第40位,並以超200%的年增長率在TOP50名列第一;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6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情況顯示,京東方以1673件國際專利申請位列全球第八,與中興通訊、華為成為一起躋身TOP10榜單的三家中國企業。

今年恰好是成都與京東方結緣的十周年。2007年9月,京東方第4.5代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正式落戶成都,2009年正式投產。這是中國西部首條實現量產的液晶面板生產線,也是中國大陸首先實現彩色濾光片和液晶面板集成化生產的全自動化生產線。2015年5月,總投資465億元的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開工建設,於2017年5月11日正式點亮投產。

十年來,以京東方為代表的光電顯示產業項目紛紛落戶成都,極大拉動了成都玻璃基板、液晶材料等上遊原材料產業發展,推動了車載導航系統、個人移動顯示終端等下遊應用產品開拓,使成都成為國家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在全國乃至全球的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占據了重要一席。特別是在光電顯示領域已經形成了涵蓋玻璃基板、顯示模組、顯示屏和應用終端的完整產品鏈,是國家中小尺寸光電顯示重要生產基地,全球50%的筆記本電腦芯片在成都封裝測試,產品數量、質量和科技含量均居全國前列。

光電顯示產業是基礎性的“糧食產業”。國家高度重視以光電顯示產業為重點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專門設立了規模100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的深入實施,國家電子信息產業迎來了又一個“黃金時代”。

四川省制定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四川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行動規劃等重要規劃,提出要以成都為中心打造全球光電顯示產業重要基地。今年,四川省在光電顯示行業總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預計到2019年,全球超過1/4的柔性顯示器件將在四川誕生。

光電顯示產業也是成都重點鎖定支持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領域之一。成都提出到2020年,將力爭把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為全市第一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截至目前,僅成都高新區就已經聚集了京東方、深天馬、中光電、富士康、戴爾、聯想、TCL等龍頭企業,形成了從上遊原材料、中遊顯示面板到下遊終端生產的全產業鏈。

“成都具有完整的電子信息產業鏈,具有良好的市場配套和物流配套,而這些都是光電顯示企業考慮布局時的關鍵因素。”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的交通與物流優勢突出,不僅可以輻射廣大的中、西部內陸市場,也可以涵蓋歐盟、東盟和南亞國家。成都高新區在相關扶持政策中明確,將從產業鏈重點領域、技術鏈發展方向和價值鏈高端環節,確定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型元器件為電子核心基礎產業的發展重點,進一步“加粗”“拉長”集成電路產業鏈,著力將成都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光電顯示產業基地和國家先進電子制造基地、世界軟件名城。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圍繞“打造萬億級國際創新創業中心”的目標,成都高新區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努力把成都高新區打造成全球光電產業重鎮,鞏固成都在全球IT產業格局中的影響力,助力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每經記者 張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73

東旭光電:“超極燈”點亮全球石墨烯創新大會向世界彰顯產業雄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24/1150325.html

隨著16盞大功率LED燈的光束射向主席臺,東旭光電(000413.SZ)石墨烯應用新品“超極燈”瞬間點亮了2017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的現場。9月24日上午,中國石墨烯產業化應用和投資領軍企業東旭光電在2017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正式推出其匠心打造的石墨烯散熱大功率LED照明系列新品——“超極燈”。這一應用石墨烯材料、並以智能模塊支撐智慧城市運營的系列照明產品一經發布,便迅速成為了本屆大會的明星產品。

“超極燈”新品發布會啟動儀式

國務院參事、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原局長徐錠明、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馮亞東、浙江大學山東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曹衍龍、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李義春、牡丹江副市長齊忠彥、棗莊市政府副秘書長孫永等行業內知名專家學者及政府領導參加了“超極燈”發布會,並到創新大會的東旭光電展廳——智慧城市體驗中心參觀,紛紛對公司石墨烯應用新品點贊。

李義春指出,東旭光電近年來相繼推出充電應用、照明應用等系列石墨烯應用落地產品,代表了國內石墨烯產業發展的主流,充分發揮了石墨烯在推動國內傳統產業轉型方面的重要作用。

東旭光電副總經理、石墨烯事業負責人王忠輝表示:“隨著東旭越來越多的石墨烯產品面世,廣泛的市場讓我們更加聚焦——石墨烯已經成為構建智慧城市的重要材料與基石。”

王忠輝宣講東旭光電石墨烯產業發展戰略

“超極燈”現場“打擂”

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是全球石墨烯最重要的會議之一,被譽為全球石墨烯秋季盛會。同期,大會還將舉行2017中國國際石墨烯材料應用博覽會,展示全球石墨烯前沿應用成果,助力產業化應用。

作為國內石墨烯產業化應用的領軍企業,東旭光電繼去年以全球首款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產品“烯王”實現產業化落地後,此次又以石墨烯散熱大功率LED照明系列新品“超極燈”的發布震動業界。

徐錠明參事參觀“超極燈”

媒體參觀東旭光電石墨烯智慧城市體驗中心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新品是基於石墨烯的可逆液晶相變材料(RLCP)技術突破而實現的,其核心功效在於散熱和導熱。因此,東旭光電LED燈具的內置照明模組體積比傳統LED模組大幅縮小3/4,重量減少1/3,光效提升20%以上,且節電率提高20%-30%。如與傳統鈉燈相比,更可實現80%以上的節電率。

在現場演示環節,鈉燈、傳統LED燈、石墨烯散熱大功率LED燈一經啟動,東旭光電推出的“超極燈”產品亮度明顯更亮、配光也更加均勻。

據現場專業測量儀器顯示,現場測試的三款路燈的功率分別為125W、45W和31W,車燈的功率則分別為177W、36W和21W,即東旭光電的“超極燈”在功率遠低於其他兩款燈的前提下,取得了更好的光效。

“這個數據顯示他們之間的差距已經很大了。”陳威博士現場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一款31W的石墨烯散熱大功率LED路燈每年相比125W的鈉燈節省75%的能耗、更減少295KG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一款21W的石墨烯散熱大功率LED車燈相比177W鹵素車燈節省38H充電時間,更減少222KG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陳威博士現場主持“超極燈”打擂臺

“該技術具有較高壁壘,目前暫未發現市場上有同類技術出現。”東旭光電旗下明朔科技創始人陳威博士在產品發布會上自豪的表示,為應對不同需求,模仿傳統鈉燈黃光色譜推出的石墨烯散熱大功率LED黃光燈目前僅中國獨有,國內也僅東旭光電能夠實現。

據悉,東旭光電在黑龍江大慶市的路燈改造項目中已首次采用模擬傳統鈉燈光色的“全光譜黃光、高光效”石墨烯散熱LED模組。

值得關註的是,該“石墨烯散熱大功率LED模組”技術(產品)不僅獲得2016年度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還成功入選北京市發改委等七個部門聯合下發的節能低碳技術產品及示範案例推薦目錄、工信部全國電子節能環保重點推薦產品。近期明碩科技更是以該技術(產品)斬獲首屆iGlobal中澳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三等獎。

多元產品緊盯萬億市場

事實上,在此次發布之前,明朔科技的石墨烯散熱大功率LED照明系列新品就已得到市場認可和歡迎,並衍生出包括石墨烯散熱大功率LED路燈、車燈、工礦燈、汽車旅行燈甚至隧道燈等系列產品,幾乎遍布各類消費市場。

據了解,明朔科技目前已完成20萬盞石墨烯散熱大功率LED路燈升級改造,在北京、黑龍江、湖南、浙江、海南等省市完成樣板項目,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路燈改造項目已成為全國標桿項目。

東旭光電以石墨烯“智聯”路燈構建智慧城市

除了日益多元的照明產品,東旭光電還將目標瞄準了智慧城市的構建,緊盯這一規模萬億的市場。該公司將石墨烯散熱大功率LED路燈定位為整個智慧城市的管理平臺,采用模塊化結構設計,並留有多個通用接口,可集成各種信息設備技術,具備智慧照明、WIFI熱點、環境信息采集、安防及道路智慧監控、信息發布、應急可視報警等多種功能,使得城市道路照明達到“智聯”狀態。

同時,東旭光電還在此次產品發布會上推出了“石墨烯智聯LED車燈”,可與智慧路燈互聯,共同構建智慧城市。另一方面,也有望與東旭光電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實現產業協同。

據悉,東旭光電在無錫鴻山物聯網小鎮、上海楊浦濱江已開始石墨烯LED路燈物聯網應用實踐,通過LoRa擴頻通訊技術實現單燈控制和對井蓋、垃圾桶以及停車的監控等物聯網場景應用。

豐富的產品線和優異的性能,使東旭光電系列產品在發布會備受追捧。大會現場,東旭光電與牡丹江市政府簽署了《石墨烯新材料產業基地合作協議》和《石墨烯大功率LED照明模組智能制造暨智慧城市運維項目投資合作協議》。根據後者,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成為黑龍江省第一個集石墨烯新材料、節能環保、C2M定制化生產、大數據智慧城市控制平臺等概念於一體的智慧工廠。

同時,明朔科技還與中興克拉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為共同開拓以石墨烯路燈為載體,以CLAA標準及產業鏈為基礎的LoRa物聯網市場,搶占市場高點,將就LoRa城市級物聯網覆蓋及應用項目展開合作。

此外,明朔科技還與著名學府浙江大學簽署合作協議,以浙大雄厚科研資源為依托,建立石墨烯路燈智能工廠“聯合實驗室”和“院士工作站”,從而在科技研發、技術轉移轉化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明朔科技與浙江大學簽署合作協議

東旭的石墨烯雄心

王忠輝表示,按照東旭光電宏大的石墨烯產業戰略布局,公司此次展出的系列新品和簽約的合作項目都將陸續落地,從而將公司的石墨烯產業化應用帶入一個嶄新階段。

事實上,東旭光電的石墨烯戰略規劃頗具雄心,早在2014年就開始在石墨烯領域進行周密布局,通過產業發展和投融資並舉的“內生+外延”雙輪驅動模式進行拓展。

3年前,東旭光電與北京理工大學就成立了石墨烯技術研究院,正式開啟石墨烯產業應用業務。2015年,東旭光電與北京理工大學聯合投資成立旭碳新材,成功研發了石墨烯透明導電膜、石墨烯電熱膜、散熱膜等產品。

東旭光電石墨烯散熱膜

2016年3月,東旭光電控股上海碳源匯谷。當年7月,東旭光電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烯王”驚艷出世,成為公司石墨烯產業化應用的代表產品。僅僅7個月後,東旭光電再次推出“烯王”第二代,15分鐘可充滿5000mAh,且已實現在共享電單車等小型動力工具的應用。作為動力電池領域的革命產品,“烯王”可廣泛應用於無人機、可穿戴設備、電動汽車等多種領域。

東旭光電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產品“烯王”

2017年5月,東旭光電與江西理工大學共同投資成立旭江科技,開展碳納米材料在柔性可折疊鋰離子電池及其它應用領域的研發和產業化,成功研發了石墨烯碳納米管複合柔性電池等產品。

而在此之前的2017年3月,東旭光電收購明朔科技,並基於對石墨烯散熱技術的突破,成功開發出石墨烯大功率LED照明模組,從而衍生出石墨烯散熱大功率LED照明系列新品。

8月底,東旭光電並購申龍客車項目獲證監會審批通過,標誌著申龍客車正式納入東旭光電序列,完成了東旭石墨烯產業化應用的關鍵一環。公司由此布局完成了從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包覆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的完整產業鏈閉環路徑。這大大提升了東旭石墨烯與新能源汽車兩大核心產業的協同與創新,增強了各自的競爭優勢。

由此,東旭光電一方面擁有了旭碳新材、碳源匯谷及明朔科技三家技術研發與產業轉化平臺,構建了石墨烯電采暖、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石墨烯節能照明三個系列產品,填補了國內外石墨烯應用的多項空白;另一方面以東旭華清作為石墨烯投融資平臺,通過江蘇泰州、四川德陽兩只石墨烯產業基金加速在全球範圍內整合和並購優質石墨烯技術和資源。

因此王忠輝指出,東旭光電在石墨烯應用領域創造了兩個生態,一個是從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到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閉環,另一個是以石墨烯散熱大功率LED照明系列新品為核心依托的智慧城市。未來,東旭光電將進一步增強兩大核心產業的協同與創新,構建從儲能電池到新能源汽車到石墨烯散熱大功率LED照明設備再到物聯網、智慧城市的石墨烯應用產品體系,進而支撐整個東旭光電的轉型升級與業績騰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082

集聚機器人產業拓展工業應用,“上海制造”點亮新名片

“畫家機器人”能為觀眾畫像,“代步機器人”可自動調整行為,孔武有力的機器人手臂則可以“力頂千斤”——越來越智能的機器人紛紛上線,折射出了中國制造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大背景。

目前,上海已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規模最大的集聚地,機器人產業正在將自身打造為“上海制造”新的名片。

上海市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上海市機器人行業協會會長戴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7年,上海整個機器人產業的產值同比2016年增長了98%,相當於翻了一番,產值比重占到了全國的40%,機器人產業正成為上海工業轉型升級新的亮點。

機器人產業集聚

依托上海雄厚的工業基礎,上海一早就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集中地,一系列政策的扶持更使得這種集聚態勢產生加速效應。

2017年5月底,上海發布“實體經濟50條”,明確提出未來五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機器人和自動化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今年4月提出的《關於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更是加速了上海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壯大。

打響“上海制造”品牌,《意見》提出,加快邁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重點是深化創新轉型升級,加快建設世界級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加快建設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建設世界級制造品牌匯聚地,培育“上海制造”新優勢。

而作為上海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基礎設施”,機器人產業無疑迎來了更大發展良機。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有近百家的機器人相關企業,既有大型跨國公司、國內領軍企業,也有上海本土企業,形成了寶山、嘉定、松江、浦東等機器人企業聚集區。ABB、安川等國外機器人巨頭把上海作為占領中國機器人市場的戰略灘頭;新松、新時達等國內機器人領軍企業也把上海作為橋頭堡,紛紛設立工廠或分公司。

多家在滬機器人企業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輝煌的上海制造業,成功吸引了ABB、新松等國內外優秀機器人企業到上海生根發展。

ABB機器人市場部負責人陳越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05年初,基於對上海汽車工業大量需要機器人以提升產線自動化水平的現實考量,ABB決定將其機器人業務重心轉移到上海。同年3月,ABB將一條機器人生產線從歐洲轉移到上海,當月在上海制造的第一臺機器人下線。2006年初,ABB全球機器人業務總部正式遷駐上海,成為最早在華開展工業機器人研發和生產的國際企業之一。依托機器人總部,上海目前是ABB在華發展的重要基地,也是ABB在華員工數量最多的城市。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ABB在華銷售的機器人中,有超過80%是在中國開發、生產和運輸的。

ABB機器人業務中國區負責人李剛表示,ABB是跨國機器人企業中唯一一家實現從研發、制造、工程到服務的全價值鏈本土化的企業。

陳越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近年來,ABB更是加大了在中國市場的投入,分別在珠海、青島、重慶等地建立了機器人應用中心,形成了以上海為機器人業務母體,生產、應用擴展到全國的一體化網絡。

上海優秀的產業基礎和政策配套,不僅吸引了國外機器人企業,也對國內機器人企業產生了極強的吸引力。在落戶上海前,國內機器人領先企業新松以沈陽為總部,在華北、華東、華南等多個地區建立子公司。進軍上海,對於新松而言更有深意。

截至2017年,新松上海區域已經擁有新松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研究院、新松工業4.0綜研院與創新孵化三大平臺,標誌著新松在上海區域初步形成了三個業務板塊。依托於上海,新松陸續推出一批雙臂協作機器人、輕載複合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機器人產品,也收獲了行業內的高度認可。

國內外機器人企業紛紛將目光對準上海,得益於上海得天獨厚的制造業積澱。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平臺是新松將總部選在上海的首要理由。上海是中國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科研能力,公司可與諸多高校建立產學研平臺,並且與上海企業形成上下遊合作。

如今,上海已成為國內機器人產業最為集聚的地區。ABB、發那科、庫卡、新松等機器人知名企業在上海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還帶來了產業鏈上下遊配套企業。上海已形成了機器人研發、生產(整機和零部件)、系統集成、檢測認證、服務應用等較為完整的全產業鏈。

同時,上海還制定了“2+X”的產業發展格局,即打造以康橋、金橋為核心的浦東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康橋工業園區主要依托國際機器人巨頭ABB公司打造上下遊產業鏈及協同創新,金橋開發區集聚的機器人公司則多以國內自主品牌為主,包括新松機器人、安翰光電等。

2012-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圖片來源:《2017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

智慧工廠建設

隨著“智慧工廠”理念不斷深入,上海也正積極拓展機器人的應用場景。

今年3月,上海松江區發布《松江區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下稱《計劃》),深入推進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助力“上海制造”。

《計劃》顯示,至2020年末,松江區力爭創建智慧工廠50家,智能車間300家,新增工業機器人2000臺,新增創新發展應用項目60個;分行業培育以智能硬件、智能物聯、智慧安防、智慧芯片、智能檢測等為主的工業互聯網上下遊產業集群,力爭銷售收入突破520億元。

目前,新松上海區域在工程建設方面已形成了工業4.0綜研院+3個工程部的戰略布局,並且以工業4.0系統解決方案作為重點發展方向。

然而,要從傳統工廠演進到智慧工廠,不僅要實現物與物的連接,更需要實現物、服務與人的互聯。有效的數據采集只是第一步,只有實現“感知—分析—執行”的閉環,才能真正將數據的價值發揮出來。

智慧工廠的創建,離不開工業機器人的支持。ABB集團亞洲、中東及非洲區總裁顧純元博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ABB將通過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和定制化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全面實現自動化改造,並提供融合了物聯網、工業大數據和行業經驗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將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推向新的高度,攜手打造高效互聯的未來智能工廠。”

第一財經記者從ABB方面了解到,ABB在全球已經有7000多臺機器人連接到ABB AbilityTM互聯服務系統中,這為其打造智慧工廠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而在陳越姍眼中,ABB在中國不僅是生產、銷售機器人,“我們有非常強大的機器人應用集成能力,我們了解客戶的痛點,並可以針對這些痛點推出新產品及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陳越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ABB來到上海之後,除了繼續服務於汽車工業之外,也推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3C領域的機器人。事實上,自從將機器人總部遷到上海後,ABB已經陸續推出了7個系列的機器人,以加速中國工廠的“智慧化”。

稍早前,ABB 公司首席執行官史畢福曾表示,他們正在加速在中國的擴張,計劃將機器人生產能力提高一倍,其目標就是看中了中國工業轉型升級所釋放出來的巨大市場空間。

同樣,以機器人生產研發起家的新松,也並不滿足於僅僅作為一個產品提供商。通過系統解決方案的提供及相關工業應用平臺的打造,新松也在加速為其機器人產品找尋最佳的應用場景。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新松工業4.0綜研院的多個重大項目,如GDI裝配檢測生產線、電機整流橋裝配檢測生產線、複合機器人(ARV)等已經投入到多家國際知名企業的實際生產應用中,用新松自主研發的工業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完成生產目標,解決企業生產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60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集聚機器人產業拓展工業應用,“上海制造”點亮新名片

“畫家機器人”能為觀眾畫像,“代步機器人”可自動調整行為,孔武有力的機器人手臂則可以“力頂千斤”——越來越智能的機器人紛紛上線,折射出了中國制造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大背景。

目前,上海已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規模最大的集聚地,機器人產業正在將自身打造為“上海制造”新的名片。

上海市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上海市機器人行業協會會長戴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7年,上海整個機器人產業的產值同比2016年增長了98%,相當於翻了一番,產值比重占到了全國的40%,機器人產業正成為上海工業轉型升級新的亮點。

機器人產業集聚

依托上海雄厚的工業基礎,上海一早就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集中地,一系列政策的扶持更使得這種集聚態勢產生加速效應。

2017年5月底,上海發布“實體經濟50條”,明確提出未來五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機器人和自動化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今年4月提出的《關於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更是加速了上海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壯大。

打響“上海制造”品牌,《意見》提出,加快邁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重點是深化創新轉型升級,加快建設世界級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加快建設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建設世界級制造品牌匯聚地,培育“上海制造”新優勢。

而作為上海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基礎設施”,機器人產業無疑迎來了更大發展良機。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有近百家的機器人相關企業,既有大型跨國公司、國內領軍企業,也有上海本土企業,形成了寶山、嘉定、松江、浦東等機器人企業聚集區。ABB、安川等國外機器人巨頭把上海作為占領中國機器人市場的戰略灘頭;新松、新時達等國內機器人領軍企業也把上海作為橋頭堡,紛紛設立工廠或分公司。

多家在滬機器人企業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輝煌的上海制造業,成功吸引了ABB、新松等國內外優秀機器人企業到上海生根發展。

ABB機器人市場部負責人陳越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05年初,基於對上海汽車工業大量需要機器人以提升產線自動化水平的現實考量,ABB決定將其機器人業務重心轉移到上海。同年3月,ABB將一條機器人生產線從歐洲轉移到上海,當月在上海制造的第一臺機器人下線。2006年初,ABB全球機器人業務總部正式遷駐上海,成為最早在華開展工業機器人研發和生產的國際企業之一。依托機器人總部,上海目前是ABB在華發展的重要基地,也是ABB在華員工數量最多的城市。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ABB在華銷售的機器人中,有超過95%是在中國開發、生產和運輸的。

ABB機器人業務中國區負責人李剛表示,ABB是跨國機器人企業中唯一一家實現從研發、制造、工程到服務的全價值鏈本土化的企業。

陳越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近年來,ABB更是加大了在中國市場的投入,分別在珠海、青島、重慶等地建立了機器人應用中心,形成了以上海為機器人業務母體,生產、應用擴展到全國的一體化網絡。

上海優秀的產業基礎和政策配套,不僅吸引了國外機器人企業,也對國內機器人企業產生了極強的吸引力。在落戶上海前,國內機器人領先企業新松以沈陽為總部,在華北、華東、華南等多個地區建立子公司。進軍上海,對於新松而言更有深意。

截至2017年,新松上海區域已經擁有新松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研究院、新松工業4.0綜研院與創新孵化三大平臺,標誌著新松在上海區域初步形成了三個業務板塊。依托於上海,新松陸續推出一批雙臂協作機器人、輕載複合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機器人產品,也收獲了行業內的高度認可。

國內外機器人企業紛紛將目光對準上海,得益於上海得天獨厚的制造業積澱。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平臺是新松將總部選在上海的首要理由。上海是中國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科研能力,公司可與諸多高校建立產學研平臺,並且與上海企業形成上下遊合作。

如今,上海已成為國內機器人產業最為集聚的地區。ABB、發那科、庫卡、新松等機器人知名企業在上海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還帶來了產業鏈上下遊配套企業。上海已形成了機器人研發、生產(整機和零部件)、系統集成、檢測認證、服務應用等較為完整的全產業鏈。

同時,上海還制定了“2+X”的產業發展格局,即打造以康橋、金橋為核心的浦東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康橋工業園區主要依托國際機器人巨頭ABB公司打造上下遊產業鏈及協同創新,金橋開發區集聚的機器人公司則多以國內自主品牌為主,包括新松機器人、安翰光電等。

2012-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圖片來源:《2017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

智慧工廠建設

隨著“智慧工廠”理念不斷深入,上海也正積極拓展機器人的應用場景。

今年3月,上海松江區發布《松江區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下稱《計劃》),深入推進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助力“上海制造”。

《計劃》顯示,至2020年末,松江區力爭創建智慧工廠50家,智能車間300家,新增工業機器人2000臺,新增創新發展應用項目60個;分行業培育以智能硬件、智能物聯、智慧安防、智慧芯片、智能檢測等為主的工業互聯網上下遊產業集群,力爭銷售收入突破520億元。

目前,新松上海區域在工程建設方面已形成了工業4.0綜研院+3個工程部的戰略布局,並且以工業4.0系統解決方案作為重點發展方向。

然而,要從傳統工廠演進到智慧工廠,不僅要實現物與物的連接,更需要實現物、服務與人的互聯。有效的數據采集只是第一步,只有實現“感知—分析—執行”的閉環,才能真正將數據的價值發揮出來。

智慧工廠的創建,離不開工業機器人的支持。ABB集團亞洲、中東及非洲區總裁顧純元博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ABB將通過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和定制化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全面實現自動化改造,並提供融合了物聯網、工業大數據和行業經驗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將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推向新的高度,攜手打造高效互聯的未來智能工廠。”

第一財經記者從ABB方面了解到,ABB在全球已經有7000多臺機器人連接到ABB AbilityTM互聯服務系統中,這為其打造智慧工廠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而在陳越姍眼中,ABB在中國不僅是生產、銷售機器人,“我們有非常強大的機器人應用集成能力,我們了解客戶的痛點,並可以針對這些痛點推出新產品及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陳越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ABB來到上海之後,除了繼續服務於汽車工業之外,也推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3C領域的機器人。事實上,自從將機器人總部遷到上海後,ABB已經陸續推出了7個系列的機器人,以加速中國工廠的“智慧化”。

稍早前,ABB 公司首席執行官史畢福曾表示,他們正在加速在中國的擴張,計劃將機器人生產能力提高一倍,其目標就是看中了中國工業轉型升級所釋放出來的巨大市場空間。

同樣,以機器人生產研發起家的新松,也並不滿足於僅僅作為一個產品提供商。通過系統解決方案的提供及相關工業應用平臺的打造,新松也在加速為其機器人產品找尋最佳的應用場景。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新松工業4.0綜研院的多個重大項目,如GDI裝配檢測生產線、電機整流橋裝配檢測生產線、複合機器人(ARV)等已經投入到多家國際知名企業的實際生產應用中,用新松自主研發的工業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完成生產目標,解決企業生產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