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T创业家的养牛经

http://www.eeo.com.cn/2011/1012/213264.shtml

本刊记者 胡中彬 实习生 葛振兰/文  从IT公司老板到畜牧场总裁,这种跨界者并非只有丁磊一个,从美国回到内地的邵祈,也是一个杰出代表。

邵祈是华夏畜牧(三河)有限公司(下称华夏畜牧)的总裁,他所管理的奶牛场在离北京约一小时车程的河北三河市,目前拥有7000多头牛。这位奶牛场的管理者身上有着深深的IT烙印,他曾是一名IT行业的创业家,在美国成功创立了一家IT公司,后被谷歌收购。

“我学的是IT,喜欢一切用数据说明”,“不要来跟我吵,拿数据给我看”,这是华夏畜牧总裁邵祈很喜欢说的几句话。

他的跨界反而取得了让同行不可思议的成绩,华夏畜牧所产的牛奶品质远远优于同行业,其奶牛的产量也远远超过了行业的平均水平,对产量的目标是实现每头年均产奶10吨以上,而行业平均产量为4.8吨。而且还推出了自己的零售品牌“万得妙牛奶”与“万得妙酸奶”。 

IT佬养牛

在三河市华夏畜牧的办公室里,处处显示着这家公司的特别,招待客人的不是茶水而是各种奶制品,就连办公室的窗帘也都是奶牛的图案,年过半百的邵祈也不知不觉在此当了8年的奶牛场主人。

“2003年,我创立的软件公司Applied Senmntics被Google收购,结束了IT生涯。”邵祈回忆道。

本来在此之后邵祈足以过上逍遥幸福的生活,但他一直谨记黄埔军校出身的父亲的教导,回到了中国,开始考虑回国创业,而他养奶牛创业也有些阴差阳错。

“几十年的美国生活,让我喜欢喝牛奶,但回国后却喝不惯国内的牛奶,水土不服了。”邵祈说自己花了6个月考察牛奶市场,看到散养户简单粗暴地对待奶牛,“有些牛就睡在牛粪里,生病的也很多,挤出的牛奶露天放置。那段时间我不喝牛奶,因为几乎99%的牛奶都是这样收来的。”

而当时国内的牛奶市场却很热闹,恰好正值“非典”期间,正是中国进口奶源的高峰时期,对数据非常敏感的他看到了商机。

“一年可以增长一倍,这就是养奶牛的魅力。几何倍数的增长是最惊人的。而在中国即使养到100万头,市场也不饱和 。而且美国人均消费牛奶是30公斤,而中国只有7-15公斤左右。乘以13亿人口,这是怎样一个巨大的需求,而且还没有竞争。因此,这个生意是可以做的。”

而就在那时,邵祈回国遇到了父亲的世交大哥,他也为邵祈的创业计划一同出谋划策。在两人共同拟定了创业计划并分析了养奶牛的可行性后,他找到了风险投资基金California Technology Ventures的投资,不久,华夏畜牧正式诞生。

养牛从2004年6月开始,邵祈说:“我们没有放心的奶源,所以就自己做,从澳大利亚进口的180头黑白花奶牛花了180多万美元。”

几年下来,他的奶牛场已经发展到了7000头的规模,他们的公司也已经远近闻名,他不仅提供给蒙牛等厂商优质原奶,还和Costa连锁咖啡店独家合作,甚至因为他,哈根达斯在国内的唯一生产基地也搬到了三河市。

邵祈养的奶牛和生产出来的牛奶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华夏畜牧的奶牛与国内很多企业的奶牛一样,都是从国外选育的种牛,为何最终产出的牛奶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其中的学问却非一言 可概括。饮用牛奶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但鲜有人知道每种品牌牛奶中蛋白质的具体标准。普通牛奶的蛋白质标准是2.6,而华夏牧业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可 以接近3.4。

这和华夏畜牧所选用的饲料有很大的关系,邵祈选择的美国苜蓿草是喂养奶牛的优质饲料,价格昂贵但单位苜蓿草的蛋白质质量可以超过国内苜蓿草20%,而在中国品质较好的草饲料也只有8%的蛋白质,实际上很多养牛户用普通的草饲养,几乎没有蛋白质。

远渡重洋而来的饲料自然价格高昂,但由于用苜蓿草喂养后的奶牛牛奶中含蛋白质的量大大提升,牛奶售价自然同样提升,这为他们消化了很大成本上的压力。当然,还并不是仅仅依赖高品质牛奶的单价,产量则是另一个变量,IT行业出身的邵祈则把老本领用在了养牛上。

现代化养牛经

从一开始,华夏畜牧的牛就与众不同,华夏畜牧的牛享受着洗澡、按摩、修脚、听音乐、外加随时随地的体检。“牛的感情很丰富,也很敏感。”邵祈告诉记者,你对它好,它会感觉到,心情愉快的情况下,产奶量就多,质量也好,如果心情不好,就会影响牛奶的质量。

而在饮食方面,华夏也采用数据化管理,奶牛有专门的畜牧博士料理食谱,他们的一个重要工作是保证无论配方如何改变,牛摄入的营 养都是不变的。邵祈说:“就像给你一碗粥和一碗米饭,粥含有的热量少,吃完了可能马上就会饿;而饭的热量高,吃饱了就不饿。但并不是说吃饭就一定比喝粥 好,因为你的胃口就那么大,多大的含量对产奶最合适就好。”

苜蓿草需要从美国引进,“美国的苜蓿草蛋白质含量达到21%,而中国的只有15%。不过,华夏现在准备自己种玉米,开始从饲料存储源头玉米到生产牛奶的一体化。”邵祈说。

但要说真的现代化养殖,要从它们每头牛身上都有一个特别的“装饰品”上说起。在牛的耳朵上,这种“装饰品”鲜艳的颜色显得尤其明显,那是每头牛都配有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身份识别卡。

RFID的使用,穿插着一个小故事。“一开始养牛,就在牛场周围绕了一个圈,不料牛跑了,养牛的人没牛了,成了三河最大的笑 话。托了很多人去找,少了两头。再派人去找,还是没找到。最后想到牛是会走动的,于是把牛的篱笆一分为二,从一边赶向另外一边,一头一头数,发现那两头还 在。”邵祈说:“我们连180头牛都弄不清楚,那更大的牧场,几千头,上万头,怎么管理?”

“由此可以看出数据化管理的重要性。”邵祈强调,具有物联网概念的RFID技术成为了华夏畜牧现代化养牛的一个起点。华夏畜牧 的每一头牛身上都装有这样的设备,记录着每头牛的各种数据信息,比如它站在哪一个奶站口,每次挤出的量多了还是少了,这些全都被记录保存,一旦发生异常, 立刻就有医生去检查它的身体状况, 找出问题的症结去解决它。

当然,这也为邵祈主张的数据化管理做好了铺垫,这位IT专家所带来的数据化管理上,尤其是在华夏畜牧的产奶和奶牛繁育方面显示出优势。

另外华夏畜牧引进美国的先进统计与分析软件,配合使用牛身上的RFID,“这样我们就能准确定位牛的位置,而且还能显示牛的一 系列状态。软件记录着每头牛每天的产量,还有就是怀孕状态。一般的母牛,产后42至50天都是可以进行人工配种的,如果没有,我们就会观察这头牛,进行第 二次配种。这样,就保证了牧场的高繁育率。”邵祈的软件管理员熊冬冬(音)说。

数据化管理引进牧场后,乳牛的原奶产量和品质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华夏畜牧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收益。7月12日,华夏畜牧又迎来了新的一个里程碑事 件,它获得了PE机构泰山投资及欧洲乳品生产商Mueller Milch Management在内的4500万美元投资。华夏畜牧将用于为未来的扩张寻求机会,拟在三河附近再建一个乳牛场。而邵祈更是笑称自己将实现“由家族式 养殖,更升一级,朝真正的公司制转变”。

除了规模,华夏畜牧是老大

泰山投资中国区联席主管 邵楠 口述 本刊记者 胡中彬 实习生 葛振兰 整理

认识邵祈有一年多的时间,我的同事跟我讲北京有个小公司,规模不大,但做得真的很好,因为我们也一直在看这个行业,就把名字 记下来了。可以说是一见如故吧,我们有很多理念都是一样的。他认为我们对这个行业有深刻的理解,能给企业管理层足够的尊重,然后安排出合理的发展计划。而 且看得出来,他们也十分尊重资本市场的规律,邵祈本人在美国也做过投行,跟他的沟通很简单,完成交易也特别快。

华夏畜牧之前有很多追求者,对于一个不是那么大规模的企业来说,能够被这么多PE关注是很难得的。我们跟邵祈交流的同时,也 在跟他的同行,还有协会在交流。虽然没有提到邵祈和华夏畜牧的名字,但是所有人的答案都告诉我,中国所有在源奶的生产厂家中,华夏畜牧是个标杆性企业。标 杆在哪里呢?不管是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单位菌群数、单产量,在中国都是老大。唯一的问题是它的规模不是老大。

另外,他不单单是在为自己的企业做事,而且是在推动整个行业前进。邵祈和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美国谷物协会共同举办了一个免费 的培训。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为业界培训了1500人次,业界中蒙牛、三元、伊利、完达山、飞鹤……基本上大家知道的牌子,都派人来学习。这是邵 祈为我们中国奶牛养殖行业做的一个最大贡献。我们同事开始做尽职调查的时候就问他,你们有竞争对手么?邵祈说没有,都是我们的同行。中国的市场太大了,大 家都刚刚起步,他只是希望在这条路上有更多人跟他同行。这个不是作秀,这行业的很多“圣经”都是他们写的,这也是我们泰山投资看中邵祈很重要的一点。

而且,我们和邵祈一直在看中国苜蓿草这个行业,我们的一个契合点就是,彼此都对这个上游资源感兴趣。我和邵祈在一起聊的时候说,没想到你做PE的对苜蓿草这个行业这么了解。因为我们觉得中国的奶业发展饲料是个主要的问题,单纯地依靠美国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此外,养奶牛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胚胎、精液、防疫,甚至到挤奶、储存、冷链物流、运输。同时更是一个良心工程,很多牛奶刚 挤出来的时候本身是没有被污染的,但在整个物流和储存的环节很容易接触污染源。要做出好的牛奶,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所以要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讲良心。 我们看中的是这个团队的精细化,这跟邵祈本人的背景有关系,他是做IT出身的,我觉得IT是帮了他。他的数据化管理模式成就了他在行业的标杆作用。

作为一个十亿规模的基金,我们一般对项目规模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但是为了邵祈,我们把这个金额放低到三千万,就是我们投资金 额的最低标准。这不是一个典型的pre-ipo的项目,因为投资以后我们是第一大股东,所以并没有以我们惯常的盈利指标来要求。关于财务的具体数据我不能 披露,但泰山投资是特别为了邵祈来降低这个标准的。我们尊重农业企业发展的自身规律。欲速则不达,尤其做的又是这么一个良心工程。

最后,我们觉得邵祈的这个管理团队在农业领域是很难得的,与美元基金沟通起来都没有问题,包括他跟我们的投资者开会的时候也是讲英文的。而且邵祈过 往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我们投委会认为他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我们今天作为第一大股东就表明了我们的信心,只要邵祈这边需要钱,我们可以随时投资。这是第 一笔,但决不是最后一笔。我们真的希望把华夏畜牧做成中国乳业,不光是一个标杆,还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标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67

娃哈哈百億現金找出口: 澳洲「養牛」謀多元化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19/yNMDcyXzQxMDgyNg.html

手持百億現金、身價中國第五的娃哈哈掌門人宗慶後,終於要邁出海外投資實質性的第一步了。

3月16日,根據澳大利亞本地的媒體報導,娃哈哈計劃向位於西澳大利亞州的奶業公司投資 2.2億澳元(約2.32億美元)。

這也意味著,在此前通過荷蘭代工生產「愛迪生」奶粉之後,娃哈哈加大了進軍乳業的步伐。

不過,這筆投資的效應依然有待觀察。根據相關機構提供的數據,娃哈哈在奶粉領域的重要嘗試——「愛迪生」奶粉並未在中國市場中獲得十分有利的地位。

分析人士認為,在飲料業獲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後,娃哈哈的挑戰是如何通過多元化投資,繼續保持高增長率以及高利潤。

娃哈哈澳洲「養牛」

根據《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 的報導,近日,娃哈哈集團已經決定,將向位於西澳大利亞州的奶業公司投資 2.32億美元,投資的內容既包括奶源,也包括奶粉工廠。進一步的消息將在本財年結束前進行公佈。

「我們對澳大利亞奶業以及相關產業的投資,將有利於公司在奶粉方面的供應。」該報援引宗慶後的話表示,這筆對澳大利亞的投資,目的在於鞏固娃哈哈在國內市場的原材料供應。

3月16日當天,本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繫娃哈哈集團新聞發言人單啟寧,單啟寧給予了一個充滿想像空間的回覆:「我們現在的情況還不方便透露。不過宗總確實在兩會期間談了很多有關澳大利亞奶業的消息。」

此 前,在兩會召開的過程之中,宗慶後多次對媒體表示,正在考慮投資澳大利亞奶業:「由於澳大利亞的奶牛採用放養和圈養結合的方式,奶牛一年的鮮奶產量可以達 到10噸左右,而國內奶牛隻有3噸-4噸左右。」宗慶後表示,「因此,即便加上製成奶粉的成本和運到中國的物流費,在澳大利亞生產的奶粉仍然比國產的要 低,而且質量也有保障。」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11年9月,宗慶後就曾率領一個龐大的考察團奔赴澳大利亞,並且著重考察了乳業的投資機會。

「按照時間的邏輯,這筆投資很可能就是當時考察的結果。」上述知情人士如此表示。

根據澳大利亞媒體的報導,這筆投資預計最早將於6月份公佈相關聲明,投資決定將基於西澳大利亞州政府對當地奶業公司的鑑定評估結果。

「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娃哈哈是投資而非收購相關公司,因此遭遇到的政策風險將會小很多。」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同時澳大利亞奶業對收購的政策也比新西蘭寬鬆。」

根據2012年福布斯富豪榜,儘管宗慶後讓出了首富的位置,但其個人的身價依然達到了65億美元之多。而宗慶後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娃哈哈銀行賬中有超過百億元的現金,公司正在積極尋找投資標的。

多元化挑戰

隨著出海投資奶業,娃哈哈多元化投資的道路再度成為市場最關注的話題。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的信息,按銷量計算,娃哈哈在中國軟飲料市場排位第三,在可口可樂公司和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之後。

不過,在乳業市場中,娃哈哈的角色和地位,卻並未如其在飲料業中那般閃耀。

2010年中,娃哈哈曾高調推出「愛迪生」品牌的嬰兒配方奶粉,根據娃哈哈的官方介紹,該奶粉由荷蘭一家工廠進行代工生產,且使用荷蘭奶源。

而根據中投顧問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國內奶粉市場上多美滋、美贊臣、雀巢、雅培、惠氏佔比分別為16.76%、12.06%、10.58%、7.29%和4.72%。愛迪生並未上榜。

「這顯示娃哈哈引以為豪的飲料、童裝渠道,或並不適用於嬰兒配方奶粉的銷售。」上述知情人士如此表示。

而如若在澳大利亞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以及奶粉加工工廠,來自荷蘭的愛迪生又將會受到怎樣的衝擊?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告訴記者,在澳洲建設奶粉廠,雖然會對愛迪生奶粉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並不會使愛迪生奶粉在娃哈哈的產品體系中失寵。「奶粉廠、養牛場的建立需要一定的週期,在這段時間內,愛迪生奶粉依然是企業出擊奶粉市場的重要利器。」

事實上,如何合理使用娃哈哈銀行中賬面價值高達百億的資金,以及如何使已經龐大的「娃哈哈帝國」再進一步,這才是宗慶後與娃哈哈面對的真正問題。

周思然告訴記者,「娃哈哈在成就了其在食品、軟飲料領域的輝煌後,難以繼續突破這一領域的發展瓶頸,也曾經先後投資過酒店、兒童服裝、零售行業等,四處出擊尋找新的贏利點。」

此前,宗慶後曾多次流露出海外投資的意願,包括去東南亞以及澳大利亞買礦。但上述交易最後都未進入實質性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27

娃哈哈棄礦養牛 宗慶後掙得到「奶粉錢」嗎?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26/1NNDE4XzQxMjU1Ng.html

圖:宗慶後

放棄礦產項目

澳洲對外招商的鐵礦都位於非常偏遠的地方,需要投巨資建設鐵路和碼頭等基礎設施,同時還需要為採礦人員提供良好的生活設施,投資成本過高,娃哈哈因此放棄。

日前,宗慶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已經放棄在澳大利亞開採鐵礦的計劃,而希望在西澳大利亞地區建養牛場和奶粉廠。且澳大利亞當地農業部門已經幫助其在當地進行投資項目的調研,預計調研在2012年6月結束。

兩年前宗慶後對外透露出對澳洲礦產項目感興趣。到底是什麼令宗慶後改變了投資計劃?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稱,礦產風險大,礦產投資本身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企業想投資礦產項目源於礦產資源價格的不斷攀升,但是經濟形勢一旦出現逆轉,大宗商品的價格必然下跌,加之礦產項目投入很大,一旦虧本都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宗慶後自己也承認,當地(澳洲)對外招商的鐵礦都位於非常偏遠的地方,需要投巨資建設鐵路和碼頭等基礎設施,同時還需要為採礦人員提供良好的生活設施,投資成本過高,因此放棄。

娃哈哈原營銷總監、營銷專家肖竹青透露,宗慶後是一個實業家,以他的性格來講,對風險較大和投機性較強的投資並不感興趣,放棄礦產投資是很正常的事情。當初,肖竹青曾建議宗慶後進入房地產行業,但是他一直沒有採納。

中國鋼鐵現貨網首席顧問馬忠普也告知記者,娃哈哈放棄礦產投資並非前景不好,從完善並保障產業鏈安全的角度來講,國家仍在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進入,只不過娃哈哈不具備這個實力。當初其想要進入礦產行業,是在國際礦產資源維持高位的背景下決定的。

赴澳洲養牛

娃哈哈之前曾提出一個千億規模的目標,2010年娃哈哈實現營收550億元,單靠飲料行業很難實現這個目標。

但娃哈哈多元化的戰略並沒有改變。此前,宗慶後已經頻頻出手介入其他領域,包括在河南商丘開建商業中心、在浙江成立文化公司試水文化創意產業、推出愛迪生奶粉搶灘高端奶粉市場等。

宗慶後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做大就一定要多元化發展,因為東方不亮西方亮。也有一大批企業在多元化發展中失敗了,多元化要看企業有沒有這個需要,有沒有能力,有沒有機會。

從娃哈哈的角度來講,宗慶後認為,企業有多元化發展的需要,它在飲料行業已經是龍頭企業,且有資金和人才,關鍵要看機會。「我之前曾提出一個千億規模的目標,2010年娃哈哈實現營收550億元,單靠飲料行業很難實現這個目標,但是多元化發展的話就能很快實現了。」

據娃哈哈官網的資料顯示,未來3~5年,娃哈哈要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元、力爭早日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同時,將立足主業,在飲料行業繼續做大做強,並逐步向海外市場進軍,尋找更多、更廣的商機。

關 於投資澳洲礦業,宗慶後表示,由於澳大利亞的奶牛採用放養和圈養結合的方式,奶牛一年的鮮奶產量可以達到10噸左右,而國內奶牛隻有3~4噸左右。由於產 量大,在澳大利亞建養牛場,生產一升鮮牛奶的成本僅20多澳分(低於2元人民幣),賣價則超過40澳分(接近3元人民幣)。相比之下,娃哈哈在國內的鮮奶 收購價每升超過3元。

「即便加上製成奶粉的成本和運到中國的物流費,在澳大利亞生產的奶粉仍然比國產的要低,而且質量也有保障。」宗慶後說。

某國內營銷專家表示,消費者十分迷戀進口奶粉,娃哈哈在國外養奶牛建奶粉廠,可以和「國產」撇清關係,爭取消費者的信任。加之國內外投入產出比的對比,也是吸引其選擇在海外養牛的原因。

而娃哈哈在首試奶粉市場出師不利,或許也是其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助力奶粉業務的需要使然。2010年,娃哈哈高調推出「愛迪生」嬰幼兒配方奶粉時,曾放出第一年年銷售額衝擊100億元的豪言,而一年多的時間過去,銷售額僅在10億元左右,與當初預期相距甚遠。

另外,娃哈哈作為我國目前最大的食品飲料生產企業,飲料業務在國內市場佔據著15%的市場份額,在乳飲料市場的市場優勢則更為明顯,平均每年需要5萬噸奶粉,雖然其已經在國內多個地區建有奶源基地,但仍有一半的奶粉原料依靠進口。

所以,行業人士認為,養奶牛是一種行業內的多元化發展,是為了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對於娃哈哈這種手握150億元的現金,資金充足的企業是有利的。

但也有分析認為,產業內的多元化也透露了宗慶後投資趨於保守,這或許緣於2010年娃哈哈集團在銷售增長150億元的情況下利潤卻縮水20億元的打擊。

營銷專家李志起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娃哈哈多元化發展戰線拉得太長,牽制了經營力量,使主業發展受到影響,過度規模化的發展和擴張的負面效應開始顯現,「接下來,他在投入方面可能會更加小心和穩健」。

截至2011年年底

國內奶粉市場企業佔比

(娃哈哈主打的愛迪生榜上無名)

其他48.59%

惠氏4.72%

製圖資料來源:中投顧問

雅培7.29%

多美滋16.76%

美贊臣12.06%

雀巢10.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47

農田垃圾 餵出全台最大養牛團隊


2012-4-2  TCW




雲林縣斗南鎮的芸彰牧場,六十六 年次、成大機械系畢業的張志名,正指揮著助手,將機器切割好的新鮮胡蘿蔔絲、馬鈴薯絲,堆放在牛欄前,十幾頭乳公牛擠到欄杆前,享用著天然的食物。

這○.四公頃的牧場,是台灣第一個肉牛的專業肥育中心。肥育中心的牛,分成兩區,第一區叫架子牛,是從產銷班買來的,每頭約兩、三百公斤重,因屬成長階 段,需要陽光照射,因此屋頂是透光的板子;牛進入中心一個月後,打預防針、做去勢手術,打耳標註明日期。第二區叫肥育牛,這階段的牛,體重達四百到四百五 十公斤,因為體型較大,避免牛跌倒受傷,地上鋪軟墊止滑,屋頂是不透光板,讓牛長肉,但骨骼不會變大,養到體重六百到六百五十公斤時,就進屠宰場上市。從 進入肥育中心到上市,須十四到十五個月。

「肉牛肥育中心」,是指肉牛在上市前,給予一定期間的規格化日糧,讓上市後的肉質穩定,品質佳。農委會約聘研究員李秀菊說,肉牛上市前的肥育期,攸關肉質 良窳。

為處理農廢物……花錢淘汰次級品不如餵牛

芸彰牧場成立一年多,最大推手是張志名的父親、斗南農會總幹事張有擇,他曾經以企業化方式,打造全台灣最大的馬鈴薯、胡蘿蔔生產團隊(見本刊一○四三期封 面故事),馬鈴薯、胡蘿蔔每年產量高達二百五十噸,其中,次級品占五%,十二.五噸,次級品是沒人要的農業附產物,結果,「攏倒沒路」(編按:指沒地方處 理)。張有擇說,這些淘汰的次級品,每年還得花錢才能處理,讓他一直很頭痛。

他想起赴日本參觀農業時,曾經參訪日本河牛業,日本河牛國際知名、價格高檔、品質又好,張有擇心裡盤算,台灣有沒有機會發展優質肉牛?胡蘿蔔、馬鈴薯、稻 稈等農業附產物,有沒有可能拿來養牛?一舉解決附產品的去路。

民國九十八年,國際原物料飆漲,國內肉牛通路有限,成本高漲、銷售不易,讓雲林縣肉牛養殖戶苦不堪言。張有擇了解狀況後,透過產、銷兩端齊頭並進,採三步 驟,發展雲林的台灣肉牛產業。

為救瀕倒養殖戶……三步驟,產銷化零為整

第一步,整合養殖戶,成立產銷班。肉牛養殖戶很分散,無法形成一股力量。於是,他整合十八戶雲、彰肉牛養殖戶,成立雲林肉牛產銷班,要求大家用一致的飼養 方式,並做生產履歷。這十八戶的肉牛養殖頭數高達六千頭,是台灣最大的肉牛產銷班,占全台灣二萬九千多頭肉牛的兩成多。

第二步,成立專業肉牛肥育中心。牛肉上市前,必須統一肉質,在農委會輔導下,成立專業的肉牛肥育中心——芸彰牧場,並找來擔任林鳳營牧場顧問、台灣乳肉牛 獨立諮詢顧問陳淵國,擔任牧場顧問,陳淵國說,牛是反芻動物,農業附產物,包括稻稈、胡蘿蔔、馬鈴薯、鳳梨皮等,都是養牛的好飼料。

於是,斗南農會得花錢處理掉的次級胡蘿蔔、馬鈴薯,曬乾的稻稈,加上青割玉米、金門酒廠高粱酒酒糟、飼料,成了芸彰牧場肉牛的主要飼料。除此外,「牛只需 要打兩針,口蹄疫、流行熱,其他的藥,包括瘦肉精都不用,就可以長得很好了!」張有擇說。

芸彰牧場由兒子張志名負責。養牛前,張志名在雲林斗六的日商旭硝子上班,但,健康檢查出現紅字,讓他想換跑道,老爸想發展台灣肉牛,他主動要求參與,成了 專業農夫,去年他考上台大農經所在職班,一邊養牛、一邊進修。

第三步,成立肉牛專賣店。肉牛產銷班成立後,透過斗南農會設立一家台灣肉牛專賣店,藉消費者的反應,調整肥育中心的養殖方法,改善牛肉品質,目前肉牛從屠 宰到消費者手上,不超過十二個小時。

如今,斗南台灣肉牛專賣店開業一年,三天賣掉一頭牛,最近瘦肉精事件,讓專業店生意興隆,經常有人來電預訂,連台北的248農學市集創辦人楊儒門,也在等 斗南農會的牛肉,今年下半年,第二家專賣店將在虎尾開幕,預計兩家店,每天可賣出一頭牛,明年的目標是一天賣兩頭牛。

未來挑戰不小……提高自給率,有三大考驗

台灣牛肉的需求量高,農委會統計,民國九十九年台灣牛肉的消費量是九萬九千多公噸,其中,台灣牛只占六.四%,台灣牛占比低,「這表示台灣有肉牛需求!」 張有擇說。

但,為何台灣肉牛產業發展如此緩慢?李秀菊分析,台灣並沒有大規模發展肉牛的條件。因為:

一、資金週轉率低。雞蛋、牛乳每天生產,養雞六週、豬六個月,資金週轉快,但養一頭牛要兩年時間,資金更要十幾萬元,而兩年後市況如何,無法掌握,這也是 台灣肉牛都是小農形態,每一肉牛養殖場平均只有五十頭牛的原因。

二、土地成本高。陳淵國說,台灣土地成本高,因此,必須像斗南農會的模式,以農業附產品來飼養牛,才有經濟價值。

三、乳公牛逐年減少。台灣以乳牛為主,因此,透過人工育種,都以母牛為主,乳公牛來源較少。目前張有擇透過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研究,培育肉用牛種。

台灣肉牛產業要變大,挑戰不小,但,短期內,提高一定的自給率,仍有可為。李秀菊認為,台灣牛奶需求量大,乳牛產業不可能廢棄,因此,乳肉兼用的公牛,可 以發展。

台灣人對牛肉的消費信心增加下,台灣肉牛應有不小成長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3

雀巢養牛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937
6月的黑龍江雙城市幸福鄉,不到4點已經亮得猶如白日。雀巢雙城公司奶源技術支持員王昕已經在奔新牧場門口的紫外線消毒房完成消毒,門口一隻大狗習 以為常,只顧搖著尾巴。王昕手上是一本厚厚的直供商考核名冊,每一頁都密密麻麻幾十項細則,比如牛舍衛生情況、擠奶操作步驟、飼草儲存情況,畫上對號的表 示合格,畫上叉的就表示出現問題需要進一步檢查原因。


  這是王昕的日常工作,他管轄著20餘家牧場,平均每家每週抽查3次,跟蹤各項指標的落實情況。除此之外,王昕還給牧場提供技術支持,包括指導農民儲存飼草,準備奶牛們的食譜。


  比王昕起得更早的是牧場的場長劉成,3點鐘開始他和手下8名工人要開始清理牛舍,喂牛,然後把奶牛們按順序趕進機械化的擠奶大廳,消毒之後開始擠奶。一切步驟都得按照雀巢的規範手冊來做,這意味著更高的收購價格。


  奔新牧場2004年建成的時候擁有40頭奶牛,去年,在雀巢公司的擔保下獲得30萬元貸款,增添了擠奶大廳和冷藏儲奶設備,這讓規模擠奶成為可能。這 時候牧場的奶牛數量已經增長到230頭,其中產奶牛110頭,產奶量達到每天2400公斤,比上一年的每天1300公斤翻了近一倍。根據雀巢對直供商的管 理標準,奔新牧場升級為了B類供應商,原奶收購價格也從3.5元公斤漲到4.1元公斤。


  「如果再增加牛糞處理設備,有條件成為C類供應商。」王昕對《第一財經週刊》解釋。


  雙方的協議並不是排他性的,這也意味著雀巢必須面對競爭。黑龍江是中國最重要的奶源基地之一,除了雀巢,伊利、蒙牛、完達山、娃哈哈等公司都在這裡收購原奶。劉成做了一些價格比較,還是選擇跟雀巢合作。


  通過教育和技術支持加強與奶農合作,進而獲得可靠的奶源,這是雀巢在全球推行的模式。在雙城,雀巢每天收購約1000噸鮮奶,其中有120噸來自於像奔新這樣的規模牧場,但更多時候,公司需要倚賴養了幾頭、十幾頭牛的奶農,它與9000家農戶簽訂合約。


  在完成對惠氏奶粉的價值119億美元的併購之前,雀巢就是全球最大的嬰兒奶粉製造商,但在中國,它的表現讓人感到意外。根據市場調查機構歐睿信息的數 據,它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從2003年的14.3%下降到2010年的2.3%,這家公司的奶粉業務曾在2005年時遭受碘超標事件的衝擊。在液態奶市場, 雀巢品牌的產品也無法排入暢銷榜。


  很顯然,這家公司需要通過重啟擴張來讓事情有所改變。雀巢全球CEO保羅·薄凱(Paul Bulcke)此前稱,目前全球財富正在從西方向東方轉移,中國將是集團未來主要的投資區域。去年,雀巢收購了徐福記和銀鷺兩家公司的股份。


  而在迅速增長的中國乳製品市場,雀巢拿出的新計劃是,在未來5年與政府、奶農和投資者共同投入25億元,建立一個奶牛飼養管理培訓中心,全球範圍內從未自營牧場的雀巢將首次自營示範牧場,它們要教農民管理上千頭奶牛,而不是幾頭奶牛。


  王貴峰露出大干一場的架勢,「聽說雀巢要做個養牛小區,教我們把奶牛集中放到一塊養,那樣的話,我們家肯定要多養一些牛。」


  雀巢公司確實需要說服像王貴峰這樣的農戶進行擴?張。


  王所要發愁的是沒有地方再可以養牛了。現在他家裡有15頭牛,9頭產奶牛,每天產奶180公斤。養牛成為他家的主業,為此他專門在前幾年買了一輛哈飛 車和一輛拖拉機用作耕地,把大部分勞力都投入到養牛中來。在他蓋新房的時候,在院子裡搭建了整齊的新牛舍,還裝上了攝像頭,用來在房間裡監控奶牛的一舉一 動。但是王貴峰買下來的這塊地,在蓋了新房和牛舍之後,已再無擴張的空間。


  奶牛小區成為雀巢計劃的一部分。根據規劃,雀巢將在一片面積為60萬平方米的區域內建設一個技術培訓中心和三個示範牧場。示範牧場包括一個擁有 1520頭牛的奶牛小區,可以為小奶戶和個體奶戶向專業管理的奶牛小區或規模化牧場過渡提供實踐指導;以及一個1200頭牛的大型農場和另一個8000頭 牛的超大型農場,為大型牧場管理提供經驗和技術。


  規模化大牧場已蜂擁而至。最具代表性的是現代牧業,截至去年,這家公司已建成並運營萬頭規模牧場16個,奶牛存欄12.8萬頭。而同現代牧業這樣的大牧場合作從而迅速擴大規模的是像蒙牛這樣的公司,後者約70%的原奶來自於規模牧場。


  雀巢無法趕上競爭對手和中國整體市場的速度,歐睿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嬰兒奶粉和液態奶的市場規模分別為621.4億元和715.9億元,比上年同比增長22%和6.8%。


  嬰兒奶粉是乳製品中利潤最高的業務,雀巢在全球佔據19.3%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一。在中國市場的糟糕表現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雀巢對惠氏的收購,後者最為重要的市場在中國,佔據約7.4%的份額。


  在收購之外,雀巢也需要改變策略來保證奶源增長的決定權被掌握在自己手裡,但它不會像蒙牛、伊利一樣進行大規模自建牧場的運動—兩家公司分別將在未來幾年投入35億元和30億元於此,蒙牛的計劃是到明年年底自建牧場12座,整體規模達到6萬頭。


  雀巢咖啡業務的發展提供了成功的典範。通過與當地農民合作,雀巢在云南建立起自己的咖啡供應基地,保證了咖啡業務在中國市場20%的增長速度。


  「我們認為自己的優勢只在生產環節,而不是經營牧場。」雀巢大中華區集團事務副總裁董玉國說。

 


  吳中明家裡有20頭奶牛,每月大概能賺一萬塊錢,他正在猶豫著要不要擴大規模。養奶牛十分辛苦,每天3點鐘得起床喂牛,清理牛舍,擠奶,趁著新鮮將奶 送到奶站。一天擠奶兩次,其他時間也要準備奶牛的飼草。夫妻兩人現在勉強能忙得過來,如果擴大規模,一方面大規模飼養的設備要求更高,另一方面還需要僱傭 人手。


  在雀巢出資建立的奶牛小區,公司讓吳這樣有心無力的農民免費把牛牽進來,讓沒有初始資金的農戶也可以進行規模養殖。而更多的農戶則可以從這個示範小區 中學習如何運營一個規模性的奶牛小區,然後公司會號召他們聯合出資建設配備現代化設備的奶牛小區,包括機械擠奶,攪拌等設備,再把自己的牛牽到這裡統一喂 養,統一擠奶,統一配藥,避免散養的風險。而有一定資金基礎的牧場或者投資者則可以進一步擴大規模組建大型牧場。雀巢最初只打算建設幾百頭規模的示範牧 場,但後來擴大到1200頭甚至8000頭。


  一旦計劃推進,像雙城永支奶站這樣的小型奶站會逐漸消失。早晨5點,散戶們騎著摩托車或者三輪車把印著編號的儲奶桶送到這裡等候檢測稱重,這個奶站每天收購原奶在10噸左右。在雙城,雀巢出資建設了一共76個奶站,這樣的做法避開了中間環節,也能確保奶源可追溯。


  張振東是鮮奶收購以及農業服務部經理,這個部門負責鮮奶收購併保證奶源質量,有40多名員工,其中20多名如王昕這樣的技術支持員,工作就是天天在鄉下跑,或者在牧場,或者在農戶家,幫助農戶選擇適宜奶牛的農作物種植,並用工業技術保存飼料。


  雀巢工廠外面不遠處是雀巢奶源管理部門的培訓教室,可以容納25人,每天上午十點左右,都有一堂兩個小時左右的培訓課,雀巢在每個定點奶站都貼出課程 表,奶農自願報名參加培訓。「培訓內容會根據這個季節農戶的需要而定,9月馬上就要開始青貯,我們最近的課程就會圍繞著如何科學儲存飼料。」張振東告訴 《第一財經週刊》。


  農民閻成嶺養了7頭牛,今年開始上了四五次課,上課讓他知道不管用了什麼藥的奶牛都要歇幾天再送奶,不然通不過檢測;修蹄的時間可以從5月提早到4月,避開雨季到來,以免奶牛蹄部感染;每天給牛刷身子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產奶量5%。


  1987年至今,雀巢為成千上萬的奶農提供了免費培訓和技術援助,去年,雀巢培訓的奶農數量超過7000名。而雙城地區奶牛散戶的年均產量從20年前的兩噸至三噸提高到目前的5.5噸,牧場養殖是8噸。


  但這仍然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水平。今年6月,以色列LR公司與雙城市合作的米特利長產奶牛場竣工。這個現代化規模奶牛場可飼養奶牛3000頭,選用了 世界最先進的奶牛飼養設備,它提出的奶牛單產標準是每年10噸。米特利計劃在雙城實現飼養5萬頭奶牛的規模,雀巢已與它達成協議,希望獲取更多奶源。


  過去幾年,雙城奶戶的平均規模幾乎翻了一倍,但是50頭到500頭奶牛規模的農場仍是主流。


  雀巢希望農戶們能夠舉債擴張。根據去年同工商銀行簽訂的合作協議,銀行給雀巢的奶源直供商提供資金幫助,第一批1800萬元貸款發放給了包括奔新牧場在內的16戶農戶。雀巢目前正在申請建立一個金融貸款擔保平台,用以給奶牛小區和農戶提供貸款擔保,使之成為一個常態。


  另外,雀巢在去年採購了一批小型擠奶機,免費發放給沒有條件購買機器設備的散戶,徹底實現機械化擠奶。


  政府也給雀巢提供了優惠政策,例如管理培訓中心其中1萬平方米土地是免費劃撥的,前提是公司要免費培訓當地農戶。去年,雙城出台了十條優惠政策以推進奶牛規模化飼養。


  據雙城畜牧局副局長白仁和介紹,當地計劃要在3年至5年內建成49個千頭規模的奶牛小區,同時逐步取消散戶喂養,給規模牧場進行補貼。2011年300頭以上的補貼是100萬元,今年開始提高門檻,1000頭以上規模的才給補貼。


  一切似乎都為大牧場打好了基礎,但除了資金問題雀巢更擔心其他。「大牧場的風險我們可以預期。」雀巢大中華區食品及飲料部總裁蘇博說,「建牧場有資金就行,但如何管理、效益問題、環境問題、疾病防疫、飼草管理,才是難題。」


  即便已經公佈了自己的大牧場計劃,但蒙牛也不得不承認還沒有為人才做好準備,蒙牛集團奶源中心主任周鑫宇說:「不僅是蒙牛,整個中國都缺少畜牧業管理的專業人才。」周是畜牧管理專業畢業,但他的同學裡很少有人還在從事這個行業。


  為實現建設管理培訓中心的計劃,雀巢聘請了3家專業公司。東石北美牧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小區和牧場的牛舍建造;亞達-艾格威將為該中心提供包括繁 殖管理、修蹄和牧場管理的軟件應用;而另一家藍德雷貿易有限公司在美國從事過類似培訓項目,它是美國最大的奶業公司之一,業務覆蓋從牧草、作物的種子和基 因到作物產量、動物營養、牛奶質量、食品安全體系和乳品加工等。


  藍德雷公司國際業務拓展高級總監林文宇告訴《第一財經週刊》,公司在美國合作過的最大的牧場是一萬頭規模。與雀巢示範牧場運營方式相似,「那並不是我們自己的牧場,我們不做牧場的負責人,而是幫助奶農們把他們的牧場經營得更好。」


  藍德雷擁有上千名農業專家,他們的工作就是在農場幫助奶農們處理問題,林說:「這些專家會參與到雀巢項目中,幫助解決如動物營養、飼養和遺傳問題,飼料作物的種植、乳品衛生等問題,以及整體的牧場管理。」


  蘇博說:「培訓中心同時組建3個不同規模的牧場,目的是探討規模化養殖過程中不同規模和形式的牧場和小區所能遇到的各種風險。」


  目前,培訓中心已經開始設計課程,課程內容的設計有不同的長度和深度,考慮到農民們有限的時間,會優先設置奶農們最緊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於奶牛主而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提高單產,還要保證穩定質量,規避風險。


  林文宇認為,當牧場逐漸變大時,他們所需要處理的問題的複雜程度也會不斷上升。「儘管這在中國相對比較新,但很多工具和技術已經具備,只是需要將它們本地化,使之適用於本地的情況。」


  蘇博透露,中心在先期對奶農提供培訓時不會收費,隨著面向全國開放,將會為從業人員提供收費培訓。這個培訓中心將變成一個行業大學,向全行業提供技術支持。


  相比自建牧場,雀巢的這種基於培訓而獲得奶源的成本會更小。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至2011年,伊利先後投入了75億元用於奶源升級和牧場建設。


  在每一個工廠建立之前,雀巢必須確保在當地建立起自己能夠掌控的奶源基地,為此,雀巢花了25年時間與農民打交道,教農民如何提供雀巢需要的鮮奶。而 隨著大牧場時代的到來,雀巢仍然希望以同樣的方式來規避大牧場的風險,同時又能享受現代規模化養殖帶來的穩定和充足的奶?源。


  全球排名第五的乳製品企業丹麥愛氏晨曦(Arla Foods)擁有豐富的牧場管理經驗,副總裁Lillie Li Valeur說,在丹麥和歐洲,奶農起碼要經過5年的專科學習,才能成為養殖戶。雀巢的培訓學校現在就要擔負這樣的責任,這也會直接關係到雀巢奶源質量的 可靠性。


  奔新牧場將希望寄託在雀巢公司身上,它的下一步目標是升級為C類供應商,奶牛規模上需要翻一番,現代化設施也需要更完備,需要更多資金投入,更多的管理技術。


  王昕說,他們將學會管理更多的奶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89

三代養牛酪農告白:生乳收購過程,很黑!

2013-11-25  TCW
 
 

 

乳牛在鏡頭前走過,晃著不符比例的巨大乳房,步履蹣跚,可能因為蹄部疼痛,一步三跛,牛隻發出「哞哞」聲,低沉的哀鳴。

這是BBC(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製作畜牧業專輯的內容片段。這樣的景象不只歐美才有,台灣也同樣上演。在消費者看不到的飼養環境裡,許多殘忍、黑暗的事情,正在發生。以下是一位南部酪農的告白。

我們家從我阿公的時代就開始養牛,我的話,從小跟牛一起長大,也已經養牛三十多年了,台灣的乳牛都是荷蘭菲士蘭種(白底黑色塊),這種牛是各種不同乳牛當中,產乳量最高的一種。

一般乳牛(母)長到十三個月到十五個月就可以配種,配種之後懷孕時間是二百八十天,所以大約兩歲可以開始泌乳,現在的乳牛平均壽命大約五到六年左右,我們現在養牛是因為「我們人要喝牛奶才養牛的」,是把牛當作一種經濟性動物,利用牠幫我們賺錢,所以無形當中牛的壽命就會降低。

「填鴨」餵養,讓牛死更快出奶多易生病,大約三到四歲就報銷了

在我阿公那個時代,牛都是放養,一頭乳牛大概都可以活到十四到十五年,可是現在,牛都是一隻隻被圈養起來。有些酪農為了賺更多錢,讓牛泌更多乳汁,讓牛拚命吃好料,吃太好,牛的種種毛病就會跑出來。

牛有四個胃,會反芻,必須粗料(乾草、青貯料)跟精料(黃豆、玉米、麩皮)搭配餵養,一般大概每次會餵牛吃五公斤左右的精料,但是有的人為了讓牛在短期間分泌更多乳汁,可能一次會餵牛吃八到九公斤的精料,強迫牛一直吃,吃太多,牛就會得蹄葉炎,出現跛腳,壽命會縮短。

一頭牛從兩歲開始泌乳,黃金時期只有三到四年,但這些被過度餵養、短時間大量泌乳的牛,壽命其實更短,很多這種被酪農餵太好的牛,大概生產過一次小牛,短時間被大量擠乳後,大約三到四歲就報銷了。這就像是人一樣,一個人如果餐餐吃太好,又叫她一直生孩子「系A緊夕」(台語:死得比較快)。

讓牛在短時間大量泌乳,就跟「填鴨」一樣,牛的壓力很大,也會常生病,所以需要打更多抗生素或消炎藥,不止牛的壽命降低,其實出奶出多,牛隻就會很容易得到乳房炎,也很容易罹患蹄葉炎跛腳。牛得這些疾病都會不舒服,產乳量就會降低,要施打更多抗生素藥物治療。

但施打藥物後,酪農是不是真的等到藥效過才擠奶?藥物殘留有沒有徹底檢驗?雖然說都有驗,但是還是會lose掉、疏忽掉啊!

收購生乳,表面有「公定價」等級大廠認定,沒「烏西」就會被刁難

除了養殖,其實生乳的收購也是很黑暗的,表面上都說有公定的收購價,那都是表面的啦!真正酪農在交生乳,都會面對很多問題,常常在交生乳給乳品大廠時,收購人員就會開始刁難,比如今天嫌酪農的生乳品質不好、明天嫌純度不高等等,收購人員會這樣做,目的就是看酪農會不會降價。

收購的生乳有分等級,等級比較高,價格就會比較好,但等級怎麼判斷?都是乳品大廠來認定,等於說收購的人自行認定及檢測乳品,因此收購人員掌握很大的權力。

生乳的品質是怎麼樣,現在都是乳品廠說什麼就是什麼,如果與檢驗員很要好,就是很容易過關,實際上有沒有確實檢查?這真的沒有人知道。

就有同業跟我說,如果酪農戶跟收購人員交情比較好,或是有去「烏西」(台語:給好處之意)收購人員,這個酪農所產的生乳,價格就會高一點,反正交情好的就是隨便檢查就過關了,但很多酪農不敢講出來,怕講了,收購人員就不來收生乳。

現在反正唉!很多問題就是,交一個奶,跟我好的,就很容易交,跟我不好的,就找一些問題來刁難,這是酪農的苦衷,現在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靠協會出來主導,酪農要團結起來,才不會被乳品大廠給個個擊破。

市售鮮奶,恐混充液態奶液態奶到哪裡去了?農委會可調查

除了飼養及生乳收購,現在也有不肖品牌廠商,用國外進口的液態奶混充為「鮮奶」,在市場上販售。這些廠商會另外開一個子公司關係企業,透過關係企業去採購國外液態奶,進口進來再轉給母廠,混合以鮮奶名義在市場上銷售,這些都是外界不知道的。

美國人都是不吃液態奶的,因為液態奶為了可以放久一點,通常都會加入二氧化氮,這對身體不好。

市面上也有廠商偷偷在用液態奶混充鮮奶賣,但是什麼廠商、什麼品牌我不能講。液態奶到底都流到哪裡去了?這部分農委會可以去調查。消費者如果真的要喝鮮奶,要看看這業者是不是真的有在養牛、牛幾隻、有沒有跟酪農戶收購,奶從哪裡來?

我都不敢喝外面賣的鮮奶,就比如養雞的人不敢吃雞肉。市面上賣的牛奶,我根本不知道是哪裡的牛產出的?到底是怎樣我根本不清楚,我真的不敢隨便喝外面賣的鮮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97

現代牧業上半年預虧逾4億 養牛的不比養豬的是個例嗎

被稱為中國養牛第一股的現代牧業發布盈利警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將出現不少於4億元人民幣的綜合凈虧損。而該公司與私募基金KKR、鼎暉之間所簽訂的“對賭協議”突然被外界高度關註,並被視為造成公司從去年同期盈利5.07億到今年上半年巨虧的主因。

但不可否認的是,公司公告中提及的原因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由於受進口大包奶粉和複原乳的沖擊和影響,我國原料奶市場形勢嚴峻及銷售困難,導致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現代牧業生產的原料奶中11%以上被噴制成奶粉,受國內奶價普遍下跌的影響,現代牧業每噸原料奶的平均售價下跌11%。

半價促銷 無奈打折

記者走訪多家大型超市發現,現代牧業產品是“驚爆促銷”、“秒殺價”等活動的絕對主角,幾乎覆蓋全線商品。現代牧業低溫鮮牛奶1升裝原價26元,8折後為19.9元;原味酸奶100g×8包裝原價18.9元,8.5折後為13.9元。現代牧業新品飲用型風味發酵乳產品也在做買一贈一活動。

在線上渠道,現代牧業的促銷也十分活躍,產品價格基本與線下一致。有超市銷售人員介紹道,廠家統一給出了促銷策略。從實際效果看,確實帶動了銷量提升。“刺激消費者購買現代牧業相關產品的最大誘惑就是價格,與原價相仿的同類不同品牌產品相比,現代牧業的價格極具誘惑力。”一位超市導購介紹說,常溫酸奶中,現代牧業原價為68元,促銷後僅34元,是君樂寶開啡爾常溫酸奶的一半,其他品牌也在進行常規促銷,但每箱最多減少10-15元。

“現代牧業買一贈一的打折並不是淡季的短期活動,已有一段時間。”一位接近現代牧業的相關人士表示,半價促銷已成為現代牧業的常態。

高麗娜曾表示,養殖與原奶供應的利潤微薄、風險較大,現代牧業有布局全國養殖基地以及原奶自供的優勢,可以向利潤更高的下遊進發。

不過一般情況下,品牌長期大力度促銷後會打亂政策的發展節奏,現代牧業在布局下遊市場時也隱現了這一問題。記者發現,雖然銷量保證了收入,但增速已出現大幅放緩。去年,現代牧業自有品牌收入同比增速從2014年的160%跌落至80.31%。

對於促銷的原由,上述相關人士認為,這已是現代牧業的無奈之舉。“原料奶賣不出去就要噴成粉來保存,未來賣不賣得出去也要另當別論。與其花錢噴粉,還不如做成終端產品,即便促銷,利潤微薄,也要比白白浪費掉原奶強。”

奶牛養殖虧損面已超50%

其實,除現代牧業外,同為大型牧場的新疆西部牧業日子也不好過。公司2016年一季報顯示,其今年一季度也是首次出現虧損,凈利潤虧損1300萬元,下滑329.58%。

主營業務也包括奶牛養殖的新農開發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上漲31.37%,達到2.12億元,然而凈利潤卻大幅下滑314.18%,虧損額1700萬元。

有消息稱,像華夏牧場、東營澳亞等國內大型奶牛養殖企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經營困難。就在前不久,難以為繼的華夏牧場不得不委身於原蒙牛創始人楊文俊掌控的賽科星。

“從2015年年底開始,一些乳企就開始限量收購原奶,因為他們用不了那麽多原奶,即使收購了也得噴成粉儲存起來,很多中小牧場的日子過得很艱難”,中鼎牧業有關負責人表示,中鼎牧業雖然目前還沒出現虧損,但是如果原奶收購價格低於3.5元/公斤就危險了,目前的價格是3.7至3.9元/公斤。

行業監測數據也凸顯了奶牛養殖企業的困境。就在前不久,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在第七屆中國奶業大會暨2016中國奶業展覽會上透露,據定點監測,今年3月,國內奶牛養殖虧損面已達到51%,比去年高了5.8%。全國奶站監測統計,奶牛存欄同比減少11.9%,絕望之極者已經把奶牛當成肉牛賣。

進口低價奶粉生產複原乳

記者采訪業內人士發現,對於國內奶牛養殖業面臨困境的罪魁禍首,基本上都指向“進口大包粉”以及“複原乳”。

據透露,近年來一些乳品企業使用進口奶粉生產複原乳,限收拒收國內的生鮮乳,加劇了“賣奶難”。可是,為何乳品企業寧可使用進口奶粉生產複原乳都不願意使用更新鮮更有營養的鮮奶加工液態奶呢?

“進口大包奶粉價格太低了”,現代牧業當家人高麗娜說,大量從國外進口大包奶粉被不規範使用,減少了國內生鮮乳的需求量。今年4月份,全球原料奶均價為1.44元/公斤,而我國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均價為3.47元/公斤,兩者相差2.03元/公斤。由於價差較大,乳企紛紛從國外進口大包奶粉,2015年全國進口大包奶粉54.7萬噸,折合生鮮乳為380多萬噸。

能夠讓國內一些乳企對進口大包奶粉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還在於,中國的常溫液態奶以及嬰幼兒奶粉加工是允許使用奶粉還原加工的。

“其實對於複原乳的使用和標註,國家是有明文規定的”,高麗娜表示,巴氏低溫殺菌奶禁止添加複原乳,其他乳制品可按規定添加複原乳,但要醒目標識“複原乳”並標註複原乳的比例。但目前市場很不規範,有的甚至違規添加到巴氏殺菌乳中,有的添加複原乳卻不標識,有的雖標識但不醒目,有的不標註含量或標註含量跟實際添加量差別較大等。“消費者被誤導,企業仍然能夠獲得高利潤,如此惡性循環,導致國內生鮮奶更是賣不動”。

至於為何出現國際、國內原奶價格倒掛,黑龍江省乳業發展中心主任王思再認為,是奶牛養殖成本高、缺少國際競爭力造成的。近幾年,飼料、飼草、用工、治汙、檢測等成本逐年攀升,加之缺乏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的經營模式,導致養殖成本較高,部分奶牛養殖戶出現虧損情況。

提高原奶質量標準或是解決方法

國內養殖業陷入困境,已經有企業到國外去建牧場了。就在上個月,紅星集團宣布在歐洲建牧場,一期工程投入資金1.5億元人民幣。“其實這幾年里,一直有國內企業在國外收購牧場,但養殖業外遷並不是化解國內養殖業危機的好辦法。”中國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在國外建牧場必須要有一個前提:國內奶源實現基本穩固。“如果國內奶源不穩,那麽去國外奶源地建牧場,安全性會受到很大的挑戰,這就是制衡原則。”據他介紹,國外很多牧場,更多是向當地的奶農收奶,這是一種松散的合作方式。如果國內奶源不穩,對國外奶源的依賴就會加大,那麽話語權其實是控制在別人手上的。比如國外的奶農可以提高價格再把原奶賣給中國企業。

看來,想借助國際奶價上漲來抑制進口,促進國內原奶的銷售,在未來幾年里是行不通的。那麽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可以扭轉目前的養殖業困局呢?

宋亮認為,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有以下的應對辦法。一是調整發展模式,對大牧場進行拆分;二是加快多元化發展,不光養奶牛,還要大力推進肉牛養殖;三是繼續加快下遊拓展,分散風險。他指出,將大牧場拆分重新回到適度規模化經營,有助於降低養殖成本。目前,很多大型乳企都在強調健全產業鏈。對此,宋亮表示,這跟牧場拆分不沖突。“全產業鏈講究高度分工合作,而不是指一個企業包攬所有業務,這是違背現代產業發展邏輯的。”

從政府角度來看,由於國外養殖多有國家補貼,所以目前也有聲音在呼籲中國政府借鑒這一發展模式。但宋亮認為,政府不一定非要出錢,只要提高產品標準就可以引導企業多用國內的新鮮牛奶了。目前國際奶價低廉,但大部分是以大包粉的形式進口到中國的,一些酸奶、高端乳、含乳飲料企業都是將大包粉還原成液體奶進行再加工。如果要求企業必須使用生鮮乳,同時打擊複原乳,就可以降低大包粉的進口。

養牛業遭遇瓶頸 養豬業則迎來豐收

目前的奶業形式被業內譽為是自三聚氰胺事件以來行業最艱難階段,業內歸結為奶價低,賣奶難。奶牛養殖虧損的狀況還在繼續並擴大蔓延,乳業專家宋亮預測今年國內收奶價格相較去年再度下調10%,將會有一批奶牛養殖企業退出舞臺。

相比奶牛養殖的洗牌,同為畜牧業的豬肉概念上市公司卻迎來業績大豐收。雛鷹農牧(5.930,-0.08,-1.33%)(002477.SZ)、正邦科技(27.030,0.79,3.01%)(002157.SZ)、牧原股份(28.030,-0.08,-0.28%)(002714.SZ)中報業績預計增長均超過10倍。其中雛鷹農牧,同期相比增長8612.15%-8660.55%;正邦科技同比增長6931.80%-7713.11%;牧原股份同比增長1985.30%-2035.27%。

 

(綜合來源:新浪財經、人民網、南方都市報、北京商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17

奶联科技 “集约化”养牛

1 : GS(14)@2011-01-04 00:30:34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101/177780.html
 一个原来未被人们充分重视的行业——奶牛畜牧养殖行业正在成为投资的热土。  日前,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奶联科技)获得了由深圳创新投资集团领投的总额达1.28亿元的投资。而在此前,专营牧场设计的北京中博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博农)也获得了6000万元风险投资。这两个并不为人广泛所知的企业之所以能吸引到投资,完全依赖于它们顺应了奶牛养殖“集约化”趋势:中博农靠的是在国内开创的国际化牧场设计理念,而奶联科技靠的则是创新的集约化畜牧模式。
  培训模式受挫
  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李兆林、李正洪在2004年6月创建了奶联科技的前身——加牛科技有限公司。除了两个自然人各自投入资金以外,内蒙古当地的一家颇有实力的国有企业也以大股东的身份参与进来。
  2002年和2003年,正值中国乳业大发展时期,伊利和蒙牛都在快速发展之中,而蒙牛正是在李兆林创建公司的同一个月在香港成功上市的。乳业的高速发展,吸引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乳品生产企业的同时,也带动它们开始“窥觑”产业链的上游。
  创业之初,李兆林的意图很简单,就是想在乳业的上游找机会。当时,李兆林想到的是风险最小的“轻资产”运作方式,他设计的主要业务包括两块:一是代理国外种牛产品,另一个是对养殖户进行培训,而培训也正好可以促进产品的销售。“不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经营风险。”李兆林回忆说,“建立公司时,我们只有三五个人。”
  但是这个模式很快被证明并不理想。李兆林发现,虽然公司花钱请来了农大甚至国外的专家给农民讲课,农民听得也很认真,但是回去后,课堂上讲的内容仍然很难在中国农村实行,其中很多传统习惯成为制约因素。
  “养牛和种菜不同,种菜只要买国外进口的种子就行,而养牛除了要有种牛,还是一个系统工程,饲料、卫生状况、供暖,缺一项都不能解决问题。”养牛的复杂性让李兆林不禁感慨。
  然而,国内的实际情况是,由于乳业的大发展,养牛的主力已经成为农区的农民。他们本是种地出身,一点都不懂畜牧养殖,只是在高收益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进入畜牧行业的。据了解,当时对养牛户的政策很优惠,农户个人投入资金不多就可以启动项目。
  农户虽然成为养牛的主力,但出于不了解这个行业以及节俭的习惯,多数不愿意尝试在新技术上投入。比如,买国外进口的冻精(用于奶牛受孕产奶),每年只要投入20~30元,但如果购买国内的同类产品,甚至5元也可以解决,因此农民中的绝大多数还是用最便宜的产品来对付。
  在这种情况下,李兆林意识到:必须得自己投入,创建一种模式来解决经营的困难。
  “奶联社”模式
  通过实战李兆林了解到,农民散养奶牛,一是奶的质量差,二是产奶效率不高。于是,他和自己的团队决定尝试用新的养殖模式来进行改变。
  “农民不会养牛,种地才是他们的本行。那么,不如干脆就让他们种地去,而他们干不好的,都交给我来做。”李兆林后来想出的办法是办“奶联社”模式,即奶牛入社、股份合作、固定分红以及合作生产。
  李兆林说,他首先将农民的每头奶牛按照产奶情况、年龄、体况、遗传状况分别打分,做出整体估价,再将每户农民的奶牛按照价格入股他创办的奶联社,由奶联社来整体饲养、经营,农民每年按照入股比例可以得到分红。
  按照入股金额的多少,分红是固定的,农民可以实现旱涝保收。李兆林举例说,一般一头牛估价可以达到6000元,一户农民一般养5头牛,那么他入股的总额就是3万元。这3万元,可以每年得到20%的回报,即6000元。而这样的回报,如果是由农民自己来饲养、经营是很难实现的。
  农户自己能力所限是一方面,场地因素是另一方面。李兆林说,他们实行的是按照租金入股的形式。比如,他和建立养牛场的村子谈好租金,但是并不支付,而是将租金入股,每年支付分红。不过他同时表示,养牛场租金很低,一般租金只占建场总成本的3%左右,基本可以忽略。
      最后一项就是合作生产,这是李兆林想到的另外一条独特办法。由于养牛需要草料,而每个牧场大约有1000头牛,草料是个大数目,完全需要从周边购进。于是,李兆林就动员所有养牛农户种草料,然后由他来统一收购。
  按照常规,每个农户养一头牛需要配3亩地,1000头牛就需要种3000亩的草料。以前,农户打草料都是各打各的,基本靠手工,效率很低。现在,李兆林让农户都种玉米,然后由奶联社机械化统一收割。为此,他买了16台德国进口的先进收割机,由于是当做饲料收割,收割时需要将玉米和秆一块收割下来,这和用作粮食的玉米种植不同。因此在使用特殊的机械后,统一收割大大提高了草料养殖的效率。
  不仅如此,奶联社的模式还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李兆林说,每个农场大约需要20个当地农民上班,由奶联社解决工资。另外,由于牧场按照现代牧场的规则进行科学设计,每头挤奶的奶牛都配置了卧床,保证理想的温度,而饲料都是科学配置,饲养卫生环境大大提高,因此,每头牛产奶量平均可以提高30%。
  在此前提下,牧场卖给乳品企业的牛奶价格大大提高,“每公斤可以提高一块钱。”李兆林解释说,在原来散养的情况下,一公斤牛奶乳品企业只愿意出2.6元,而现在奶联社统一提供的牛奶,乳品企业开价3.6元/公斤。
  “当然,牛奶的成本也会有所上升,但是比较起来,利润上升得更多。”李兆林认为,在这种模式下集约化养殖奶牛,农户和奶联社得到的收益都更大,因此是双赢的。
  筑高进入门槛
  奶联社的模式可谓多方收益,但是这种模式是否会被其他农户轻易模仿?对此,李兆林肯定地说:简单模仿是很困难的。
  在他看来,模仿者首先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一个牧场,设施投资大约需要1200万元,每头牛价值以6000元计,1000头牛总值600万元,而牧场经营还需要流动资金500万元,几项相加,一个牧场的投资总值达2000多万元,其中固定投入超过1500万元。
  而这样的投资,需要6到7年之后才能收回,光是建牧场,施工期一般就需要一年。“投资周期长,要求资金规模大,我们进入奶牛养殖行业后,也是经过6年的不断实践才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李兆林说。
  据了解,李兆林的第一个奶联社“试验田”是2007年4月份对外公开的,现在已经开了7家“试验田”。李兆林估计,到2010年年底,将开到20个牧场。
  后来者要想进入,除了资金门槛外,还需要熟悉其运作模式。“建立奶联社这样的牧场,成熟的经营模式很重要,其中涉及到很多的管理运营技术。”李兆林说,因为是连锁经营的牧场,每个牧场大约相距20公里,如何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统一采购,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后来者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掌握的。
  李兆林预计,2011年公司的收入可以达到1.2亿元到1.5亿元之间,净利润在12%到14%之间。
  投资物语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北京公司总经理刘纲表示,奶联科技通过提高养殖技术来获得更高回报,而农民也可以得到比自己养殖还多的固定分红,消费者也能获得质量更高的产品,可谓一举三得,多方受益,体现一种模式的创新。因此,奶联科技项目是符合国家政策方向的,而且现在奶牛散养占整个奶源市场的70%以上,集中饲养无疑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一庞大的市场空间也将支撑起奶联科技的发展潜力。
  第三只眼
  北京中博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定宏认为,从奶牛散养到集中饲养,牛奶的品质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这一趋势下,奶联科技找到了一个好项目。但是对于奶联科技来说,未来发展更重要的是其管理团队的培养是否能跟得上。因为随着复制的牧场一个个增多,人才的需求也将紧迫起来,而国内牧场管理人才普遍缺乏,能否有足够的管理人才,是考验奶联科技能走多远的关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407

【飲食籽】家家養牛 牛池灣原住民僅餘數人

1 : GS(14)@2015-07-05 10:05:31

五十年代地鐵還未落成時,牛池灣村最初住的全是雜姓客家人,連彩虹邨仍是一塊田。



【飲食籽:搵食地圖】牛池灣鄉的故事,早在明末清初已開始。當年這裏只是沿海農耕地,近至坪頂、坪石、彩虹,遠至清水灣道德望學校也歸旗下,而第一家搬來的就姓杜,「牛池灣以前叫牛屎灣,家家戶戶也耕田養牛,牛多牛屎自然多。後來說牛屎灣難聽,就改做牛池灣。」


身為客家人的我,聽到八十有三的老村民杜錦的一口流利客家話,份外親切。「當時牛池灣一片荒涼,全部是海是田,沒有外姓人,後來我們太寂寞就將屋分給楊、劉、曾三家。」直至四、五十年代大陸解放後,才有上海、山東、潮州人搬來。「五十年代尾政府收地建地鐵,第一次收彩虹村,第二次收牛池灣,最後拆剩牛池灣村。」82歲的曾玉梅和68歲的曾潤華異口同聲地說。他們和錦叔同樣在牛池灣長大,也是村民口中僅餘的幾位牛池灣村老原住民。「想當年這村只有二百多人,左鄰右里守望相助,儼如一家人。現在原住民幾乎全搬走了,留下的也是不認識的面孔。」梅姐欷歔地說道。光陰荏苒,舊記憶毋忘,所以幾位老前輩每月也會來村內聚聚舊,緬懷一番,盡訴當年情。



原住民(左起)曾玉梅、杜錦及曾潤華,見證牛池灣村數十年轉變。

牛池灣鄉公所建於五十年代,據說前身是臨時更寮,維持村內治安。

牛池灣鄉當年是九龍十三鄉之首,領導眾鄉,連歷史悠久的三山國王廟亦屬其管理。



學生哥飯堂 即製午餐大大碟

牛池灣村分東村西村,在西村的盡頭處有一條神秘樓梯,沿梯而下的轉角處就找到寶福茶餐廳。1964年開業,屈指一算51年了,它卻風韻猶存。「當年奶茶只賣兩毫半,就算現在轉凍飲只需加一蚊,紅豆冰也是不例外。」老闆周昭純在牛池灣村土生土長,半世紀的心血承傳至祖父母一代,「我原本和父母同住店旁,後來結婚才搬走。大半生在牛池灣度過,當然有感情……」沒有多餘夥計的傳統家族式經營,他負責爐頭,舅仔招呼客人,還有二十出頭的兒子掌水吧收銀,儘管午市是學生哥飯堂,一窩蜂十餘人湧來,他們也不慌不忙,堅持即叫即製。一碟雜扒蛋飯,煎得香嫩的豬牛雞扒二選一,配香腸或滑蛋,再加秘製的粟米番茄黑椒或沙嗲汁,大大碟都不過是28元。「水滾茶靚!奶茶要香滑,一定要撞三次。」純哥的粗茶有色無味,幼茶有味無色,二合為一,撞出來的茶才厚醇,越嗒越有味。炎炎夏日也不妨來杯冰凍紅豆冰,頂級朱砂紅豆煲得軟綿綿又不失口感。「鑿、鑿、鑿」幾聲,赫然發現連冰也是人手鑿成。半碎的薄冰與甜絲絲的黑白奶糾纏一起,再呷一口超大粒的紅豆,彷彿又回到學生哥的那些年。



窩蛋免治牛飯 $28(連飲品)棄用免治牛肉,堅持以人手剁碎新鮮牛肉,配合有番茄粒的自製茄汁,食指大動。

紅豆冰 $11 (跟餐加1元)一杯由純哥兒子沖的紅豆冰,甜入心,也見證着這店傳承的三代情。





純哥17歲就入廚房跟爸爸學師,沖得一手好奶茶,水滾茶靚。

老闆特設學生價午餐,每份只要24元,餐廳擠滿學生哥,熱鬧非常。



寶福餐廳龍池徑牛池灣西村115A地下



記者:黃依情攝影:伍慶泉、徐振國、鄧鴻欣、劉永發編輯:謝慧珊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705/192075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77

財經八一八: 澳最大煤商或轉行養牛

1 : GS(14)@2015-10-13 02:26:24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9%9B-220000919.html


撰文:戴道鍾

美術:Ricky

今年以來商品價格大跌,週前更發生嘉能可(Glencore)債務危機疑雲,難怪澳洲最大上市煤礦商新希望集團(New Hope Corp)不排除轉去養牛或發展房地產。原來該公司在過去幾年,已在舊有礦區養殖約二千五百頭牛,該公司行政總裁Shane Stephan最近受訪時提到,隨規模效益顯現,相信有助公司跨入養牛業,他更預期公司在未來十年都不太可能在其土地上開設新礦區。

此外,該公司因澳洲東部擁有一萬五千公頃土地,管理層已明言希望活化土地用途,以增加投資回報,市場相信該公司在跨入養牛業同時,將會發展房地產業務,以補貼目前處於虧損的煤礦業務。

說起養牛業,對澳洲而言確是一門利潤豐厚的生意,事關目前除了美國進口澳牛較多外,南韓近年也進口更多澳牛,皆因被他們視為國寶的韓牛近年價格屢創歷史新高,高至已不是一般小市民可以負擔的水平。據悉,目前一百克的當地本土韓牛就索價四千九百一十二韓圜,即相當於三十二點二港元。在本地街市買一斤牛肉只是幾十元,視乎質素而定,而一斤大約六百克,即要買一斤韓牛相當逾一百九十三港元。據當地農業經濟學院的調查發現,韓牛的價格較澳洲牛肋內貴一點六七倍,所以當地近年輸入了更多澳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0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