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最牛紅娘哥﹂李松的祕密武器 珍愛網靠三大服務搶食百億商機

2010-9-27 TWM

從華爾街投資銀行家轉戰網路,李松創辦的珍愛網,目前平均每天有二萬人加入,以每年成長一倍的速度搶食人民幣百億元的婚戀市場,他靠什麼在中國競爭激烈的一千多個相親交友網站中脫穎而出?

撰文.林宸誼

穿著白色POLO衫,戴著無框眼鏡,四十歲出頭的中國珍愛網董事長李松,近日來台訪問,外表看起來樸實的他,卻是中國最大相親網站||珍愛網(Zhenai.com)的創辦人,被中國媒體封為﹁最牛紅娘哥﹂!

目前中國有一千多家相親、交友網站,李松的珍愛網並不是最早創立的,卻以五年時間打敗競爭對手,並以每年一○○%速度成長,搶占每年百億人民幣的﹁剩男剩女」相親市場。

珍愛網已有二千六百萬人註冊,每天平均有二萬人註冊,但珍愛網的服務不是免費的,正式會員每人每半年要付人民幣三千元。他們為什麼就要珍愛網來幫忙牽紅線?

中國的婚戀網站市場有多大?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委員會總幹事、也是中國百合網CEO的范田江表示,根據統計,目前中國適婚單身人口超過五千萬,而今年線上婚戀服務商機就超過人民幣十億元,他看好未來五年婚戀服務業將延伸到婚慶、婚姻諮詢等領域,預計總規模會超過人民幣一百億元。

李松原本是美國高盛投資銀行的金童,因為對金融工作失去熱情,毅然決然在一九九九年回大陸創業,他曾在生物科技、網路創業失敗過,二○○四年再度創業。這一次,他決定盡量避開高成本產業,像物流、庫存、內容等,並且,必須做有病毒式傳播效果的事業。

顛覆傳統相親網站經營模式當時,整個中國婚戀網站市場,大多數都沒有創投的資金挹注,可說是各擁山頭,但規模都不大,競爭相當激烈。過去,這些網站的經營模式,是每個月舉辦一、兩場二、三百人的交友見面會,但是這種媒合的方式,對沒有時間、外表條件不好,甚至是離過婚的白領上班族,卻不是最佳的相親管道。

李松認為,動輒二、三百人見面會,彷彿是場大拜拜,主辦單位可能沒辦法顧慮到每個人的交友情形,性格靦腆不善表達的人,恐怕就被冷落在角落。

○ 四年,李松創辦珍愛網,「我們不是交友網站,我們是紅娘網站,來我們網站上的,是想要結婚的,不是只是上上網、交交朋友。」李松說,鎖定二十五歲到四十五歲的都會白領或是專業人士,其中逾八五%擁有大學以上學歷。這些人到珍愛網,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想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因此,速度與成功率決定一個收費相親網站的生存。

相對於其他免費網站只提供會員訊息,將錢花在辦花稍的相親活動上,他卻把錢花在看不見的地方──設立七百人的「電話紅娘」部隊,一天二十四小時為想找另一半的會員服務。

電話紅娘提供全方位服務

登錄網站註冊成為會員是免費的,但搜尋找到心儀對象,想要進一步認識時,就得要付費。分布在深圳與廈門分公司的電話紅娘,就會開始提供三個服務:第一個服務,就是﹁包裝﹂服務。如果受委託者的優點,沒有在照片裡表現出來,這時電話紅娘就會協助修改,並向中意的對象推銷。

第二個服務,就是協助詢問尷尬問題。譬如女方對於某個男孩子的長相、條件都很滿意,但她想要知道這個男孩子是否有房、有車,這些問題在初次見面前詢問很唐突,這時就由電話紅娘出馬。

第三個服務,是蒐集雙方約會後的意見。就是雙方見面之後,想知道彼此的感覺與看法,但又不好意思問,也不知道究竟該不該有第二次約會,這時電話紅娘就會打電話詢問雙方。要是女方說不想見面,因為男方穿著隨便,或行為舉止怪異,電話紅娘就會告訴男方,在下次約會時要特別注意。

電話紅娘成為經紀人,為互有好感的男女牽線搭橋,成為珍愛網成功的祕密武器,不過要成為電話紅娘也不容易。李松表示,﹁電話紅娘﹂是先透過人力市場挑選大學畢業,具有服務與使命感精神的人員,聘用後還要接受一個月的教育訓練、心理學等課程。

不把錢花在廣告、辦活動上,為了提高撮合成功率,珍愛網靠的就是網友的口碑傳播,以及獨特的行銷方法:紅娘們有﹁業績目標﹂!

李松表示,七百位紅娘,十人為一組,每組設有組長,負責監聽每名紅娘的電話表現;每個月還會有每組紅娘撮合成功數量競賽,所以工作壓力不小。

未來,還會有更多婚戀網站前仆後繼加入戰場,范田江表示,網站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婚戀服務直接的消費者,網路廣告只是很小一部分。不管是百合網、珍愛網或是世紀佳緣網,大家看好婚戀服務行業的原因一致:中國單身會員的消費潛力非常可觀!

近日,李松來台灣推展業務,想直接在台灣入口網站上開一個相親頻道,如此一來,就可省掉高昂的廣告費用。總是精打細算的李松,未來或許有機會成為兩岸最火的紅娘哥!

李松

現職:珍愛網聯合創辦人兼董事長學歷: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博士

經歷:訊龍科技董事長

摩根士丹利銀行亞洲區執行董事
 [ul][li][/li][/u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2

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者搶食百億汽車出行市場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9/24/232880.html
几类典型的汽车出行APP汇总

幾類典型的汽車出行APP彙總

一邊是旺盛的出行需求和擁堵的道路,一邊是低效、空駛的車輛,創業者們希望用互聯網的方式從巨大的出行市場中分一杯羹,他們能成功嗎?

「市場總是喜歡新鮮的詞彙,去年是SOLOMO,今年是O2O。現在市場對電商失望了,規模似乎不能解決電商的問題。接下去的熱點,我想應該是 M2O(Mobile to Offline,從移動互聯網到線下)。」談起自己公司的商業模式,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顯得頗為興奮。

在他看來,M2O領域共有三種主要的商業模式。第一類是團購,一個做起來非常困難的行業。「團購的支付和消費是不同步的,讓用戶通過預付的方式購買非當前消費的服務是多麼困難啊,所以必須要有非常高的折扣。」

第二類是優惠券模式,例如丁丁優惠、布丁優惠等,但是這種模式不能鎖定用戶,只能引導消費,所以作用很弱,現在基本上演化成了廣告模式,商家按照展示廣告付費,而不能按效果付費。

第三類是渠道預定,比如攜程和酒店管家,一個基於位置的酒店預定APP。不過這種模式只介入了營銷層面,沒有參與服務本身,在產業鏈中處於比較被動和弱勢的地位。

「很多酒店不願意把房源給攜程這樣的渠道,他們甚至會在用戶到店後跟用戶說『下次從官網預定更便宜』。」周航解釋說,因為攜程要拿走一部分分成,降低了酒店的利潤率。

「不論是攜程還是酒店管家,他們都只是一種營銷渠道,很容易被取代。因此,易到用車不想僅僅成為渠道,而是想成為服務的一部分,這樣才能具備不可替代的價值。」周航說。

易到用車的「混合模式」

易到用車正在試圖用互聯網的方式在神州租車、一嗨租車等傳統租車公司之外分到一杯羹。

據羅蘭貝格諮詢公司調查顯示,2011年中國汽車租賃市場規模約200億人民幣,到2015年將達390億,2011年到2015年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8%。

在官方網站上,易到用車用「中國第一家專業提供專乘約租車服務的電子商務網站」來描述自己。

他們的商業模式是這樣的:在用戶端,用戶可以用手機APP,或者登陸網站,隨時發出訂車需求,距離最近的車輛就會來接他。在車輛端,易到用車並不擁有汽車,而是簽約了上百家專業汽車租賃公司。

用户可以用手机APP,或者登陆网站,随时发出订车需求,距离最近的车辆就会来接他。

用戶可以用手機APP,或者登陸網站,隨時發出訂車需求,距離最近的車輛就會來接他。

易到用車建立了一套撮合和競爭機制,當用戶下單預定車輛後,訂單會被分發到數以百計的公司中,由他們自己選擇是否接單,如果有多家公司接單,易到用車會根據距離、價格、服務質量等權重決定把這個訂單派給誰。

當訂單確定分派給哪輛車後,這輛車的司機使用易到配發的手機終端接單、計費,用戶從易到APP中付費,不必與司機產生現金交易。

新浪科技在易到用車官網看到,目前他們提供中級(帕薩特)、商務(別克GL8)、高級(奧迪A6)、豪華(奔馳/寶馬)四種車型,最便宜的中級車價格是20元/半小時或4元/公里。

「通過我們的參與,深度改變了原來的租車服務模式和流程。」周航說,「易到用車把跨公司的車輛派遣變為現實,我們的技術架構實現了服務過程的監控和後計費的模式,因此成為了服務的一部分。」

周航進一步解釋說:「對於用戶來說,他們面對的就是易到用車一家公司,我們為用戶的使用風險負責。而在後端,易到掌握了訂單的分配權,讓汽車租賃公司之間競爭,通過市場化的機制,提高服務質量。」

「我們既不是很『輕』(僅僅有一個線上平台)又不是很『重』(沒有車輛),而是介於輕重之間的混合模式,我們不想僅僅成為利益的附庸者,而是想成為鏈條的主導者、市場的控制者,這樣才能將商業價值最大化。」周航總結說。

「社會化」打車

在租車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市場,那就是打車。

「國外是買車成本低,打車成本高,因此租車是有競爭力的;國內恰好相反,因為人力成本低,所以打車成本低,比租車更有競爭力,所以我選擇了社會化打車這個方向。」

2012年初,在阿里巴巴有著七年從業經驗的程維殺入移動互聯網領域,帶著幾個兄弟開發了嘀嘀打車。

嘀嘀打車的商業模式是,用戶從APP中通過錄音的方式下單,說出所在地和目的地,系統自動匹配附近的出租車。如果有出租車願意接單,APP會立即顯示司機資料、所在位置和到達所需時間。


「我們剛剛與十幾家出租車公司簽約,目前在嘀嘀打車中已經有上千輛出租車了。」程維介紹說,簽約後已經給每個司機做了專門培訓,並給他們的手機安裝了嘀嘀的後台APP。每次叫車,用戶需要多支付3元,嘀嘀和出租車司機各得1.5元。

程維承認,嘀嘀打車並不能解決高峰期的打車問題,「這不是一個公司能夠解決的事情」。「我們主要是想解決夜間等非高峰時段或者偏遠地段打車的問題。在這些地方,乘客很難打到車,出租車又很難找到客人,有的出租車每天因此空駛100多公里,這就是需求。」

談到拒載,程維說,那些拒載的司機可能已經工作了十幾個小時,馬上要回家了,如果你要打車到相反的方向,他們當然會拒載。「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撮合與他回家方向相同的乘客。」

搖搖招車也是較早進入社會化打車領域的創業公司,CEO王煒建給新浪科技算了一筆帳,北京有6.7萬輛出租車,每輛車每天大約有30個訂單。假如社會化渠道的訂單數量能夠佔到一半,每單收3塊錢,那麼僅北京一座城市,就是每年超過10億元的大市場。

不過,他也坦言,社會化打車模式初期並不好做。「我們現在有1000量出租車,很遺憾,成功率並不高,大約只有50%~60%。因為用戶和車輛都太少了,需求匹配的概率很低。這個模式想要走通必須要堅持,當車和人的數量都上來之後才能有更好的體驗。」

「淺灰地帶」

「我搭車」是另外一種出行APP,它通過撮合車主和乘車人,試圖搭建一個搭車平台,提高汽車的利用率,挖掘汽車空載的剩餘價值。

但是,讓「我搭車」CEO王一禾鬱悶的是,他與易到用車都遇到了相同的問題:政策風險。

「由於要考慮到出租車公司的利益,代駕服務一直處於政策的灰色地帶。」易到用車CEO周航透露,國家並沒有明確說代駕可以做,也沒有明確說不能做,但是需求非常旺盛,現在國內的上萬家租車公司幾乎全做代駕服務。

周航笑著說,如果沒有代駕服務,一年一度的兩會可能都會遇到麻煩,因為他們使用的全是代駕服務。

為了合規,易到用車的解決方法是「租車的租車,租人的租人」。也就是說,易到用車先與汽車租賃公司簽署租賃協議,再與勞務公司簽署勞務合同,相當於簽了一個三方協議。對用戶來說,易到用車是個代理方,同時代理了租賃公司和勞務公司。

「代駕最大的風險就是被交通部門按照非法營運(即黑出租)處罰,但是被判定為非法營運需要同時具備四個條件,在大街上、陌生人、討價還價、以盈利為目的。」我搭車CEO王一禾表示,無論是搭車還是帶駕駛員的租車,都很難同時具備上述條件。

「預計交通部門不久之後就會針對代駕出台相關政策,目前確實是個灰色地帶,但是是『淺灰』不是『深灰』。而『淺灰』往往就是未來的金色地帶。」王一禾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04

【TMT】聯通最後一個信息孤島:三大運營商競逐機載Wi-Fi搶食百億級藍海市場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3075&summary=

【TMT】聯通最後一個信息孤島:三大運營商競逐機載Wi-Fi搶食百億級藍海市場

航機載通信服務,聯通最後一個信息孤島


機載通信系統介紹


民航機載通信系統是指機上乘客或機組人員通過衛星或地面基站方式接入互聯網或與地面人員進行語音通信的系統。


機載通信一般包括前艙(駕駛艙)通信和後艙通信兩部分。前艙通信屬於安全業務通信,需要高度完整性和快速響應。而後艙通信主要指在飛機上安裝WI-FI接入點(AP)以及機載服務器等設備向機艙內的終端乘客提供WI-FI無線數據上網等服務。衛星或地面站和飛機之間采用航空專用頻段,不會影響飛機正常飛行。機艙內采用Wi-Fi接入,采用的頻段和功率均經過論證、測試,不會影響飛機正常飛行。




機載通信主要應用在運行控制、機務維修、地面服務、客艙互聯網服務等幾個方面。其中,運行控制、機務維修、地面服務屬於駕駛艙通信範疇。



隨著移動通信和衛星通信等技術的發展,在民航客機行為旅客提供語音和數據移動通信業務在技術上已日趨成熟。像ATG、海事衛星、中低軌衛星、熱氣球、無人機等,這些針對航空互聯網接入技術新開發的技術,都只是解決了飛機的地空互聯的問題,真正能解決航空乘客需求的是機載Wi-Fi。


機載Wi-Fi系統構成


機載Wi-Fi系統由三個部分構成:機載硬件設備、通信連接技術以及地面站和其他支持工作。


機載硬件設備主要由客艙服務器、天線和天線罩以及艙內網絡構成。其中客艙服務器主要負責天線與客艙無線網絡之間的連接和關閉任務;天線安裝在飛機外部用來發送和接受數據;天線罩一般采用空氣動力學設計,用來覆蓋和保護衛星通信天線;艙內網絡設備則是創建了客艙內WI-FI網絡的室內設備,例如無線接入點、射頻轉換器等等。除了硬件本身,這些設備的安裝、維護、網絡管理和油耗等也是機載通信系統在飛機上實現功能的重要因素。


目前機載Wi-Fi可實現的技術有ATG(Air-To-Ground)和衛星通信兩大類。其中ATG技術需在地面建立大量的中繼基站,向在不同高度層中飛行的飛機提供寬帶無線數據傳輸通道,但在跨洋飛行中不具備可行性;衛星傳輸技術得益於衛星較高的覆蓋率以及供應商選擇的多樣性具備較高的可行性,目前主要的發展趨勢為Ku波段衛星和Ka波段衛星。目前我國的衛星主要為Ku波段衛星,帶寬資源不足以滿足中等機隊規模的使用,Ka衛星技術為真正的寬帶衛星,一顆衛星擁有的帶寬容量是Ku衛星的百倍。


地面站和其他支持端包括地面基站、地面站運營管理和數據中心系統。


機載Wi-Fi服務的主要解決方案


基於技術角度,目前機載Wi-Fi服務主要有兩大解決方案:地空寬帶(ATG)無線通信系統和機載衛星通信系統。


地空寬帶(ATG)無線通信系統


地空寬帶(ATG)無線通信系統采用定制的無線收發設備,沿飛行航路或特定空域架設地面基站和對空天線,形成地空通信鏈路。在機艙內,機載ATG設備向乘客提供無線局域網數據業務,用戶可通過WI-FI與之建立連接。而在機艙外,實現地面基站與機載ATG設備建立數據鏈路。最終將乘客與地面互聯網連接到一起,實現上網服務。地空寬帶通信所提供的通信帶寬可達數十兆甚至數百兆比特每秒。


地面用戶手機信號是基於運營商通信基站上的發射天線獲取,通常發射方式為橫向,且有一定覆蓋範圍限制。而“地空寬帶”則是指天線發射為垂直方向,且距離較長,所以可直達萬米高空。另外,地空寬帶通信系統和飛機自身的飛行駕駛航行系統在物理層面上是獨立的,並不會影響飛行安全。


地空寬帶無線通信系統架構:機載移動臺系統、地面基站系統、核心網絡系統。地面基站沿飛行航線或在指定空域內部署,各個地面站通過網絡連接構成一個專用網絡,並能通過網關與其它地面通信系統(如:GSM、CDMA、4G、PSTN、Internet)連接。機載移動收發電臺與地面基站建立寬帶無線鏈路,地面核心網絡提供機上業務落地後的路由選擇。



機載衛星通信系統


衛星通信系統,基本由空間衛星系統、地面控制服務主站、移動交換系統以及用戶終端等組成,用戶終端發起的信息通過無線信號傳遞給在軌衛星、轉接到地面主站,由地面主站解碼後,移動交換系統根據信息的目的地址將呼叫信息送至本網或他網的被叫用戶,實現衛星通信。衛星通信主要應於遠距離地面及海洋通信等,可以提供話音、數據和視頻圖像等實時通信業務服務。


目前衛星通信的頻率劃分主要有L、S、C、Ku和Ka頻段。



機載衛星通信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空間段、地面段、以及機載段。


機載段,指的是位於飛機上的通信設備,包括機外天線、天線控制單元、高功放、調制解調器以及艙內無線接入設備。其中,駕駛艙部分主要包括衛星收發機、天線和控制系統。機載衛星設備(AES)是衛星通信系統的空中部分,安裝於飛機上,和飛機的通信系統相連接。


地面段,主要指地面上負責發送和接收衛星信號以及對衛星網絡進行管理的地面設施,通常稱為地面站,包括天線、射頻、主站Hub以及網管系統和網絡運營中心(NOC)等設備/設施。地面基站(GES)是衛星通信系統的地面部分,和地面的通信網絡相連。


空間段指的是通信衛星網絡,提供地面基站(GES)和機載設備(AES)之間的連接。目前覆蓋我國傳統Ku衛星的只有中星6A、10、11、12,亞洲5、6、7,亞太5、6、7、9等幾顆可用衛星。2017年4月12日19時04分,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衛星由長征三號B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也是我國首次基於Ka頻段多波束寬帶通信系統的全新通信衛星。



機載衛星設備主要由4大部件組成,分別是衛星數據組件(SDU)、SDU構型組件(SCM)、低噪放大器和天線雙工器(LNA/DIP)和高增益天線(HGA)。SDU是機載衛星系統的中央控制器。LNA/DIP可以實現該系統只利用一個天線同時發射和接收數據,同時增加衛星信號增益。HGA能夠接收和發射衛星射頻信號。飛機其他系統通過機載衛星系統提供的接口與之相連。



隨著大容量、高頻段、點波束及複用技術的發展,衛星通信在機載通信服務中的比重逐漸增加。



國際主流機載衛星通信系統


國際上主要的機載衛星通信系統包括海事衛星通信系統(Inmarsat)、銥星移動通信系統(Iridium)、ViaSat寬帶衛星系統。


海事衛星通信系統先前是用於海上救援的無線電聯絡通信衛星,隨著第四代海事衛星的出現,其技術和應用範圍都有了質上的飛躍,現在已成為世界上唯一能為海、陸、空三大領域提供全球、全時、全天候公眾通信和遇險安全通信服務的結構。第四代海事衛星系統由亞太區域衛星、歐非區域衛星和美洲區域衛星三顆星組成,實現了全球覆蓋(除了南北兩極)。


Inmarsat(國際海事衛星組織)成立於1979年,是唯一的全球海上、空中和陸地商用及遇險安全衛星移動通信服務的提供者。截止現在,Inmarsat已經完成了1~5代衛星的發射,並在全球運營。



Inmarsat公司最新的Global Xpress全球無線寬帶網絡的構建始於2010年。GlobalXpress網絡的空間段包括3顆位於地球同步軌道的第五代Inmarsat衛星(Inmarsat-5)。


銥星移動通信系統由79顆低軌道衛星組成(其中13顆為備份用星),66顆低軌衛星分布在6個極平面上,每個平面分別有一個在軌備用星。在極平面上的11顆工作衛星如電話網絡中的各個節點一樣,進行數據交換。銥星的下一代衛星系統Iridium Next於2015年發射,同時保留現有的66顆衛星。銥星公司意在今後20年內與波音公司合作發射128顆銥星,從而將整個銥星系統使用壽命延長到2030年,並大大加寬系統通訊帶寬,使數據通訊實現基於IP的點對點傳輸。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銥星充分解決了海事衛星、ACARS在極地不覆蓋無法通信的不足,是海事衛星及ACARS通信的完美補充。


ViaSat寬帶衛星系統是美國Viasat有限公司率先推出的基於Exede空中寬帶服務的創新的、高容量的Ka波段衛星系統,其服務質量和速度均超過其他航空公司目前在機艙的同類服務。美國衛訊Exede空中服務計劃項目計劃在2016年之前完成近400架民航飛機Ka終端的裝備,其中Ka機載終端的性能是保證該項目順利實施的關鍵。美國捷藍航空和美聯航已經正式推出該服務,相關安裝工程正在持續順利進行。


國外機載Wi-Fi市場不斷成長,北美普及率最高


國際機載Wi-Fi應用市場綜述


國外的機載Wi-Fi項目,始於十年前的“波音計劃”,隨著各種通信技術、安全技術的成熟,近年來國外的機載WI-FI服務覆蓋面越來越廣。目前,歐洲、美洲和亞洲等地的幾十家航空公司已經安裝了機載移動通信系統,並且均成立了專門的運營公司正式進入商業化運作。


根據國外有關機構的統計,截止2015年,全球裝配機載WI-FI系統的飛機有4000余架,其中北美航空公司的飛機超過80%,其次是中東航空公司和歐洲航空公司。另外根據統計,目前美國現已有超過71%的民航飛機完成了機載WI-FI系統的安裝,另外還有7%的民航飛機正在進行機載WI-FI系統的安裝。而美國以外的民航飛機這兩組數據僅為13%和12%,可見目前北美地區是機載WI-FI普及率最高的地區。



根據預測,到2022年,全球裝配機載WI-FI設備的民航飛機將達到11000余架次,其中19%的飛機屬於是亞太地區航空公司(2015年該數據為3%),相比2015年增長近17倍,其中以中國為主要增長地區。


目前全球範圍內能夠提供具備航空資格、性能卓越的客艙Wi-Fi系統的供應商為數不多,主要包括松下航電、泰雷茲、羅克韋爾科林斯、霍尼韋爾、KID-Systeme、GEE、Gogo、Viasat等。其中,松下航電、泰雷茲、羅克韋爾科林斯、霍尼韋爾具備客艙娛樂系統(IFEC)的綜合航電供應商,KID-Systeme、GEE、Gogo則是專門針對機載WI-FI設備進行生產和裝配的公司。Viasat則是主要經營衛星通信業務的無線網絡技術公司。



全球機載Wi-Fi應用規模分布


2016年全球乘坐民航客機39%的可用座位里程(available seat miles,ASM)提供機載Wi-Fi設備,該數值2015年為36%。(ASM:Available Seat Miles,可用座位里程,航空公司客運能力的標準工業衡量標準,即出售的座位數乘以飛行的英里數)



美國航空公司的完全裝配機載Wi-Fi的比例仍在不斷增長中,2016年達到了80%,比2015年增長了8.7%。美國以外地區航空公司完全裝配機載Wi-Fi的比例在2016年達到了18.5%。


全球航空公司機載Wi-Fi裝配情況


按航空公司裝配機載Wi-Fi航班的總ASM計算,前二十名的航空公司如下圖。



其中美國Delta和United航空公司在其寬體客機航班上增加了機載Wi-Fi的應用;作為機載Wi-Fi應用先驅的VirginAmerica航空公司,最近在飛往的夏威夷航班上推出了Ku/Ka衛星通信系統的機載Wi-Fi服務。



在航空公司機載Wi-Fi覆蓋率上,2016年只有幾家公司獲得了較大的增長。其中冰島航空和VirginAmerica航空公司達到了航班上100%的Wi-Fi覆蓋。部分機載Wi-Fi應用新成員,如塞爾維亞航空和歐洲航空(西班牙)分別增加了48和62個百分點。EVAAir(臺灣)和WestJet(加拿大)航空公司的機載Wi-Fi覆蓋了在2016年獲得了較大增長。另外,挪威航空的機載Wi-Fi覆蓋率在2016年下降,主要原因是挪威航空新開通的B787多條航線並為安裝機載Wi-Fi服務。


國內機載Wi-Fi市場仍在起步,目前相關進度正在加速


國內推進滯後的主要考慮


我國機載Wi-Fi仍處於初級階段。從歷史原因來看:民航法修訂思路較保守、山寨機頻段占用混亂、出於對安全最大考慮等原因,導致國內機載Wi-Fi推進較慢。


國內三大運營商競逐機載Wi-Fi,最快年底商用


機載Wi-Fi,作為提升旅客出行舒適度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受到乘客的歡迎。數據顯示,國外的航空乘客,在選擇航班時,超過60%會首選有無線網絡服務的飛機,50%的乘客願意為享受空中Wi-Fi而放棄旅途中的其他便利。根據中國民航網調查,在我國,超過73%的旅客其旅途行為第一意願就是上網,而當飛行時間超過4小時後,這一意願接近100%;超過70%的旅客願意付費享受空中Wi-Fi服務,當飛行時間超過4小時,這一意願更是高達88.8%。



載三大運營商紛紛布局機載Wi-Fi業務方面,載預計我國機載Wi-Fi最快將在今年底商用。中國聯通子公司聯通寬帶在線有限公司於4月25日與航美在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海特凱融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成立“聯通航美”,所占市場份額已超過60%。中國電信表示已於2014年開通空中Wi-Fi測試,並在2015年11月,聯合東航在上海往返紐約、洛杉磯、多倫多航線上開啟空中互聯服務。


中國移動在2014年4月北京飛往程度的中國國航CA4116航班以及返程的CA4109航班上,完成了基於4G技術的機上互聯網服務體驗測試。據中國移動車聯網官方微信介紹,按照目前進度,預計今年6月份,基於Ku衛星的中國移動航空機載通信業務開始首飛。


航空公司試水機載Wi-Fi,搶食百億級藍海市場


我國機載Wi-Fi仍處於初級階段,截至目前,已有部分航空公司小範圍試運行機載Wi-Fi。目前,東航、國航、南航、海航和春秋航空等航空公司已經試水機載Wi-Fi。而截至2016年,美國已有超過78%的航班提供空中Wi-Fi服務。我國的航空公司目前仍無規模化的商用Wi-Fi服務,還處於免費體驗階段。



作為過渡,我國很多航空公司的航班在真正接入互聯網之前,采用“空中無線局域網”為機上乘客提供機上局域網娛樂項目。整體來看,中國的航空業雖然在2013年就已經試驗完成天地互聯網通信,但是從航班服務上來看,空中Wi-Fi的布局是在進入2016年之後逐漸加速的。


Global Industry Analysts預測指出,到2022年,全球裝配機載Wi-Fi設備的民航飛機將達到11000余架次,其中19%的飛機屬於亞太地區航空公司,會比2015年增長近17倍,其中主要增長來源為中國市場。


機載Wi-Fi未來預期雖好,但政策和技術上仍存在瓶頸


機載Wi-Fi的大規模商用和普及仍在政策和技術上存在瓶頸。一方面,通訊資源稀缺問題主要涉及衛星資源和大型通訊基站資源。如南航和東航等航空公司需要KU波段衛星通信系統來提供機載Wi-Fi,但價格非常昂貴,波段資源非常稀缺。如果采用地面基站發送信號的通訊方式,則受雲層和基站切換的因素影響較大,信號不穩定。


另一方面,航電系統的改造也是一大技術瓶頸。目前已有的客機出廠沒有加載空中Wi-Fi系統,航空公司要拓展空中Wi-Fi業務需要改裝現有飛機。據報道,改造需要在機身頂部加裝由玻璃鋼整流罩蓋住的衛星接收天線,飛機內部還要安裝相應的控制器、文件服務器以及多部無線網絡熱點設備。我國法律規定,搭乘民航客機需要關閉手機,就是因為存在手機信號幹擾航班航電系統的危險,空中Wi-Fi的使用也有幹擾信號的風險存在,如何更好升級改造航電系統也是航空公司需要探索的問題。根據聯通航美副總經理周宏介紹,改裝一架飛機光是硬件產品就大約需要40萬美元,在不包括後期運維的情況下,改裝一架飛機需要350萬人民幣,這對民營航企而言費用不小。


在規模化商用問題上,各國航空公司空中Wi-Fi收費模式主要有按航段、流量、使用時間、設備數量和內容點播以及24小時共享模式收費,也有包年和包月的計費方式。高額的數據傳輸費用導致了付費模式是必然趨勢。同時,機載Wi-Fi帶來的衍生商業模式——空中購物也可能成為乘客的一個消費興奮點。這一新的消費模式有望成為另一片藍海。


國內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發射,無縫“動中通”助力機載Wi-Fi發展


4月12日,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衛星(中星16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這顆衛星首次在高軌道上應用激光通信和電推進等技術,通信總容量達20G以上,超過我國此前所有通信衛星容量的總和。試驗驗證完成過後,中星16號將采用Ka頻段進行通信,使我國成為繼美、歐等少數發達國家後掌握Ka頻段寬帶通信這一先進技術的國家。



中星16號通過26個用戶波束,提供Ka頻段高通量衛星通信服務。相比傳統C、Ku頻段衛星、Ka頻段高通量衛星具有大容量、抗幹擾、價格低、業務模式靈活等特點;對比地面網絡,也具有部署快速、建設周期短等優勢。同時,中星16號可以實現無縫“動中通”,解決飛機機艙內無法上網,高鐵列車上手機信號時斷時續等問題。通過多波束無縫切換配合機載終端的自動跟蹤捕獲功能,可以為航空上的乘客聯通世界,徹底改善上網體驗。


後續,中國衛通還將部署更大容量的高通信衛星。國內衛星運營公司預計會在三年後投入商用。預計到2020年,中國全國以及亞太地區將全覆蓋,擁有接近200Gbps容量的衛星通信能力。


技術的應用實施目標何時能實現呢?據了解,隨著“機載衛星直播廣播電視接收與服務系統”的研發成功,預計在3年內,我國的2000多架民航客機、3000多輛高速列車和數萬艘輪船,可隨時隨地實現高速上網。


機載通信需求拉動產業鏈發展,多方受益


機載通信需求漸增,產業鏈各方將迎新機遇


根據Oliver Wyman(奧緯咨詢)對航空市場發展的預測,未來20年,全球機隊將從2016年的24540架增長到2026年的34437架,複合增長率為3.4%。


中國是增速最快的兩個地區之一,在未來20年間需要補充約6200架新飛機。隨著民航運輸業的蓬勃發展,民航通信業務量大大增加,將對機載通信網的速率和處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隨著我國民用航空的快速發展,民航飛機數量、航線里程以及乘客數量都將增加,飛機上網的需求也會激增,機載通信業務勢必迎來一波新的發展機遇,無疑將為電信運營商、通信設備制造商、衛星運營商及航空公司等各方帶來一片藍海市場。


另外,5月5日,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研制的幹線民用飛機C919大型民用客機試飛成功。這意味著未來伴隨著大型客機項目的推進和我國噴氣客機進入批產,這條產業鏈必將逐步發揮出巨大的經濟潛力。在飛機的制造過程中,大量先進而成熟的技術會擴散溢出到制造業的很多細分領域,拉動國內相關產業的成長。


機載衛星通信產業:衛星運營商和機載天線商受益


據北方天空研究公司(NSR)的分析數據,未來10年機載衛星通信市場會有穩步發展。預計到2024年,全球機載衛星通信市場規模將從2014年的47500單元(units)增長到95500單元(units),零售業銷售收入將達到32億美元。


機載衛星通信領域的參與角色主要分四類,分別是機載設備提供商、衛星通道供應商、面向公眾服務的電信運營商、駕駛艙數據鏈的數據服務提供商DSP(DigitalSignal Processor)和最終客戶。


衛星運營商


機載衛星通信產業中,衛星運營商提供通信所需要的衛星,機載通信服務提供商租用衛星運營商的帶寬,再向航空公司的航班提供機載通信服務,或者衛星運營商直接為航空公司的航班提供機載通信服務。


機載通信為衛星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市場機遇。隨著大容量、高頻段、點波束及複用技術的發展,衛星通信在機載通信服務中的比重逐漸增加。據北方天空研究公司(NSR)的分析數據,未來10年機載衛星通信市場會有穩步發展。預計到2024年,全球機載衛星通信市場規模將從2014年的47500單元(units)增長到95500單元,零售業銷售收入將達到32億美元。我國衛星運營商的主體,衛星通信集團,中國電信、中國

聯通、中國移動等國有電信運營商及一些民營企業將受益。


機載Ku/Ka衛星天線制造商


天線在機載設備中具有重要作用,天線的增益、覆蓋方向、波束、可用驅動功率、天線配置、極化方向等都會影響移動通信網絡系統的性能,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移動通信的質量。


機載Ku/Ka衛星天線有機械式、機械分段陣列天線、相控陣天線等多種天線形態。由於機械式衛星天線使用了馬達等機械部件,設備可靠性大大降低,同時在接近赤道地區往往通過降低發射功率方式確保幹擾水平可控,速率也大打折扣。當前國內試驗的Ku天線均為機械式。


PAA相控陣天線技術在軍事領域已經開始應用,未來PAA相控陣天線或將在民航領域商用。PAA相控陣天線沒有機械部件,天線更薄、可靠性更高,不需安裝在雷達罩下,甚至可以安裝在機翼上,天線改裝及燃油經濟性方面將大大提升。


目前,通信衛星的通信頻段已向Ka/Ku雙頻段發展,新一代衛星通信調制解調和糾錯編碼技術已開始應用,新一代Ka頻段地球同步衛星和多頻段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正在研制。國內外對多頻段、小型化、低輪廓、高增益衛星移動通信天線提出了新的需求,對於國內機載Ku/Ka衛星天線制造商來說機遇難得。


地空寬帶通信產業:ATG基站設備提供商受益


航路沿線的一部分基站不需要新建,只需要在航線區域內改造現有基站,改造後的單個基站覆蓋半徑可達100公里,對空覆蓋距離為6000米到12000米。


要保證機上網絡信號的穩定性,需要在地面每隔約100公里設置一個基站。ATG基站可以是地面固定基站(如鐵塔等)、也可以是移動通信車的方式。


相比衛星上網而言,ATG的單位帶寬成本要低很多,基於3G、4G的通信技術也非常成熟。但是ATG未大範圍建設的一個原因是頻率幹擾問題。地面移動通信運營商沒有多余的頻率給ATG使用,只能將地面網絡的相同頻率複用給ATG網絡。當飛機在萬米高空使用ATG通信時,飛機會對地面移動通信運營商的網絡產生同頻幹擾,幹擾範圍能達到上百公里,導致大面積移動用戶通信受到影響。


地面ATG設備主要由:ATG天線、射頻設備、基帶設備、核心網設備、運行維護設備組成。



通信運營商:拓展增量市場


三大運營商紛紛布局機載Wi-Fi業務,隨著一系列組合收費套餐的推出,這部分增量市場也將為運營商帶來紅利。


其中,“聯通航美”成立,聯通將推出收費組合套餐,滿足不同需求。聯通航美也將開發航空客艙互聯網接入平臺,幫助航空公司完成需求研發、機上網絡門戶運維、制定機上網絡門戶準入標準、設計開發機上網絡門戶的應用軟件和旅客展示頁面。


航空檢測維修商:加裝改造帶來收入


現有飛機的升級改造。據航空領域專家閔紅慶透露,目前每架航班改裝的平均成本約350萬美元。目前國內的機載通信加改裝廠商包括北京飛機維修工程、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成都富凱飛機工程服務等。


機載通信設備供應商:直接受益


相比國外的機載通信系統供應商,國內的機載通信設備廠商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主要企業有多尼卡、飛天聯合、喜樂航、海航航空技術、世紀空連航空電子等企業。除了多尼卡的機載WI-FI產品具備一定的競爭力外,其它公司產品基本處於產品樣機研發,離真正的商業裝機,特別是在波音、空客飛機上裝機距離還很遠,這主要是由於航電產品安全高要求和適航取證的嚴格。因此面對未來國內快速擴大的機載WI-FI市場,國外供應商的產品仍將是主流。


機載通信產業鏈相關公司簡單梳理


機載通信產業鏈涉及細分行業較多,機載通信相關上市公司將充分受益於市場空間的擴大。我們認為首顆高通量衛星的發射以及C919大飛機的試飛,都是我國空天產業發展的代表。而本文所提到的民航通信長期將帶動衛星制造、地面設備、衛星運營服務、航空檢測維修商等行業和公司的成長機會,我們對相關公司做了簡單的梳理,)(涉及公司梳理,不做推薦依據),詳見下表。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793

中國﹁最牛紅娘哥﹂李松的祕密武器 珍愛網靠三大服務搶食百億商機

1 : GS(14)@2010-10-02 16:05:34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83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9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