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飛躍折翅:銀行民間債務雙雙相逼飛躍集團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607/04374960005.shtml

本報記者 莊穎

飛躍集團的領軍人物邱繼寶剛經歷了一場冰火兩重天的考驗。

本報記者從可靠管道獲悉,經過政府清查小組的清理確認,飛躍負債總額保守估計在30多億元,其中銀行貸款約16億元。浙江台州市政府相關官員沒有否認上述銀行貸款數額。

在寬敞氣派的董事長辦公室裏,一臉倦意的邱繼寶向本報記者直言相告:“飛躍確實面臨著生死絕境。” 除了飛躍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大部分資產持有者的身份,邱繼寶還是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導致這位明星企業家如今困境的,是4月份部分銀行的意外抽貸及民間債權人的起訴。強大壓力面前,邱繼寶選擇了向政府提出飛躍集團破產申請。一時間,各銀行及民間債權人群起登門索債,飛躍大有大廈將傾之勢。

5月初,局面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變化的轉捩點是浙江省政府一次常務會議,正是在此次會議上,相關各方確定了“幫助飛躍”的基調。省政府牽頭要求各銀行停止對飛躍的抽貸和壓貸。

6月初,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台州市政府已同意將飛躍名下一塊土地的性質由“工業用地”轉為“商業用地”。此前台州市政府已決定下屬椒江區負責落實解決給予飛躍的救急資金8000萬元。

5月17日,邱繼寶在接受本報的獨家專訪時承認,飛躍的民間借貸主要來自金華與永康等地。某債權人無奈地告訴記者:“雖然查封了帳戶,但是債權人一分錢都沒拿到。”記者調查瞭解到,目前只有少數債權人有幸索回債務。

“飛躍就是一個越吹越大的氣球,現在破了。”邱繼寶對記者說。而台州市某官員則對記者表示,飛躍目前的困境不完全是調控及資金問題,主要原因在企業內部。

對飛躍集團的反思剛剛展開。

銀行相逼?

5月14日晚上,浙江省台州市飛躍集團的辦公室裏燈火通明,一個清查小組正在緊張地工作著,他們入駐這裏已有幾天。這個小組由台州市政府派駐,目的是徹查飛躍的財務狀況。

此前,直到3月底“兩會”結束,邱繼寶一直保持著他在人們面前一貫的“神采飛揚”。人們看到他對於應對緊縮政策和人民幣升值侃侃而談,看到他在電視上自信地介紹“飛躍”的縫紉機能賣到一台1000多美元,看到他神色奕奕地傳達“兩會”精神。

轉眼間,部分銀行的“意外”抽貸和民間債權人的“逼債”,輕易就讓飛躍走上了絕境。其局面急轉直下之快邱繼寶自己大概也沒料到。

4月初,該行寧波分行向飛躍收回一筆3000萬貸款。但是貸款收回後,該行決定不再續貸。

這一“意外”抽貸以及寧波民間債權人的“逼債”之下,飛躍的現金流已難以周轉,加上其他銀行和民間債權人聞風而起,飛躍緊繃的資金鏈斷裂了。

但浙江銀行界和民間金融圈似乎早有預感。

當地銀行界有人士透露,飛躍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還貸狀況欠佳,且經過多年的一貸再貸,大量資產在抵押中,早已達不到銀行貸款的風險控制要求。台州當地國有銀行近年來逐漸停止向飛躍增加貸款,並多次試圖收回部分貸款,但囿於“當地銀行”的身份,收回十分艱難。

飛躍的融資一度轉向廣發、光大、深發展等“外來和尚”以及省內其他地區的銀行。去年起,其中某些銀行也對飛躍喪失了“安全感”,開始了收回貸款的動作。今年的宏觀緊縮政策下,飛躍更成為銀行收緊信貸的目標,不僅無法獲得新增貸款,壓貸壓力也十分大。

與許多浙江企業一樣,向銀行貸款的同時,飛躍亦向民間金融融資。邱繼寶與金華、永康等地的民間金融密切往來,有大量資金拆借。目前,民間金融短期拆借的月利率約為5分,即年利率 60%,一年來行情高時則接近1厘。

人民幣升值、原材料上漲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使浙江大量的外貿企業面臨窘況,民間金融債權人感到巨大風險。銀行的收緊信貸進一步加劇了民間債權人的“危機感”,民間債權人在銀行向企業抽貸後催債,或是銀行在民間債權人起訴欠債企業後爭相抽貸,成為目前浙江時有見之的現象。

今年春節過後,民間金融圈內傳言飛躍總負債接近40億,不少握有過期未還欠條的民間債權人愈加焦急,不停向邱繼寶催債,甚至到法院起訴。

但是只有最早起訴的個別人兌現了部分債權,記者瞭解到的兌現數額相加不到300萬元。飛躍的“空殼”狀態比想像中更糟。

儘管如此,民間金融還是飛躍主要的“周轉”管道。正如一位元民間金融界人士向記者所說,“向我們周轉的總是碰到困難的企業,邱繼寶畢竟做得那麼 大,又有政府保它”。銀行貸款大門緊閉,現金流危機四伏之下,飛躍向民間金融借新債還舊債,乃至“周轉”一下到期的銀行貸款,等待短期內這筆貸款的續貸。

“一兩個月給你少了一兩個億,有天大的本事都難。”回憶起這段經歷,邱繼寶惟有長歎不已。

8000萬急救金

“資金鏈出現問題後,邱繼寶向政府提出了‘申請破產’”,一位接近台州市政府高層的人士透露,“此舉是要求得到政府出手幫助。”

事實上,當地政府此前對於飛躍的資金鏈緊張已有所瞭解。3月底,台州市經委主任張銳敏到飛躍進行了蹲點調研。

4月中下旬,初步上報的數字是飛躍負債約17億,其中銀行貸款約9億。

接到飛躍“申請破產”資訊之後,五一節前後浙江省政府常務會議上,定下了“幫助飛躍”的基調。對飛躍的急救立即在省政府的牽頭下展開,首先即要求各銀行停止對飛躍的抽貸和壓貸。

台州市政府組織召開了各方協調會。相關銀行行長到會,接受了至少保持飛躍貸款餘額不變的要求。飛躍在銀行還貸方面的壓力全面緩解。同時會上決定,台州市政府將出面解決8000萬資金,幫助飛躍渡過危機。

此外,相關部門將介入民間金融,減輕債權人對飛躍的催款壓力。

在8000萬資金和這些“急救措施”化解之下,飛躍暫時渡過了“破產”危機。

接著,台州市政府派人入駐飛躍,徹底清理債務賬目。

“飛躍的品牌、市場、網路都有了,困難肯定是暫時的。”台州市政府的一位元官員向記者解釋此次急救,“我們要立足長遠解決飛躍內部管理和股權結構上的問題,但是不解決眼下的資金問題,企業就沒有長遠可談了。”

儘管飛躍暫渡危機,但是執行“急救措施”的各方都頗有為難之處。

有知情人告訴記者,政府出面解決的8000萬資金由椒江區財政負責落實,記者就此向相關官員和部門求證,但各方均未予置評。

記者從椒江區政府網站瞭解到,2008年財政預算內可用資金預計為9.8億元,在公共、國防、教育、醫療、社保等11項預算外,僅余5444萬 元“其他支出”預算。如果要為飛躍開支8000萬,十分緊張。更重要的是,政府財政款項通過何種手續到達企業賬上、如何控制風險?如果椒江區財政負擔 8000萬不可行,這筆款項又是如何落實的?相關各方均沒有明確宣示。

而各銀行對於保證現有貸款餘額的做法也十分為難。目前有9家銀行在飛躍有貸款,共約16億。其中陷入最深的是農業銀行台州市分行,該行為飛躍的 開戶行,從飛躍創辦之初就是飛躍主要的貸款行。除當地的國有銀行外,飛躍在台州市商業銀行亦有貸款。此外,廣發、光大、深發展、興業等股份制銀行在進入浙江尤其是台州市場後,均發展了飛躍這個客戶。

目前,這些銀行在飛躍的貸款均不得不繼續維持,這已越過了銀行的風險控制標準。

有銀行管理人士向記者表示,雖然從體制上說銀行體系已獨立於地方政府,分支行的行長及書記都由各行垂直任命,但是業務很難不受地方政府的影響。

“也不算下命令吧,但是開了會,相關政府領導也拍桌子施壓。”一位銀行管理者坦承,眼下銀行不得不選擇配合當地政府,即使對飛躍的資產狀況和前景十分憂慮。

“這個企業最後好不好,說實話跟某個行長關係不大,但是它一旦形成風險,關係就很大。你說行長最終會做怎樣的選擇?”該人士意味深長地說。

作為銀行系統的補充,浙江的民間金融十分活躍。在台州,民間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並不被完全否認,政策上以引導規範為主。一旦飛躍這樣的金融風險發生,民間債權的被保障度要低於銀行貸款,共掌握十幾億債務的民間債權人更為焦急。

“至少每隔一天,給邱繼寶打個電話。”一位元債權人告訴記者,“他的態度還好,總是說會還,但是畢竟現在形勢不一樣了”。記者看到,這張寫於2006年的欠條十分簡單,欠款的數目直接包括了本金和利息。

“説明飛躍”

儘管存在諸多矛盾,各級政府還是不得不選擇上述方式“幫助飛躍”。正像台州縫製設備行業協會5月9日發佈的一份行業動態所指:“中央、省、市、區各級政府對飛躍當前碰到的困難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想方設法幫助飛躍渡過難關。”

一家民營企業,能得到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關注”,得益於飛躍或者說邱繼寶特殊的“標杆”身份。

上世紀90年代,邱繼寶白手起家、以縫紉機製造走向世界的事蹟見諸報端,繼而廣為傳播。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邱繼寶成為首批當選全國党代會代表的民營企業家,達到人生的巔峰。

2008年,邱繼寶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這一切使得邱繼寶和飛躍明星化、特殊化。

無疑,飛躍眼下的危機,涉及到“標杆倒下”的壓力。而邱繼寶多年在政商兩界行走出的人脈,從中央到浙江省的“關注”與“關照”,也形成另一種壓力。

除此之外,政府最大的擔擾在於,飛躍的倒下將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

“一個企業的倒下是幾十億的問題,但是對地方經濟就是幾百億的問題”,一位元當地政府官員向記者分析:

首先,飛躍的零件供應企業和配套企業有上百家,這些企業的生存和大量人員的就業如何處置?會不會影響到社會穩定?

飛躍所在的椒江區下陳街道,是全國最大的縫紉機生產基地之一,產量為全國總產量的1/3。2006年,下陳街道共有縫紉機整機生產企業40多 家,零配件生產企業400多家,從業人員2萬余人。作為台州最大的縫紉機整機企業,飛躍如果倒下,整個行業區域經濟都會受到影響。

其次,台州當地企業之間相互借貸、相互擔保較為普遍。在飛躍的互保公司名單上,就有台州工業企業綜合實力排名第一和第三的錢江集團和星星集團。目前銀根緊縮下,企業資金鏈普遍偏緊,飛躍如果倒下,與它有互保關係的公司都可能發生危機,這些公司的危機又會波及到另一批公司,最終可能演變成區域經濟風險。

許多企業的資金鏈都已經不起“最後一根稻草”,而互保關係則成為拉動區域經濟風險的隱患。經濟擴張時期,由於企業可抵押品有限,出現了“等額互 相擔保”的貸款操作方式,即由銀行將兩家規模相當的企業“拉郎配”,或者是政府進行安排來完成。這一看似公平而有保障的做法,在今天則露出不公平而無保障的底子。

“被拉郎配的兩家企業常常彼此並不瞭解”,一位元企業主告訴記者,“我不知道他的經營狀況,有多少民間融資。一旦有一天他出了問題,我怎麼辦?”

據瞭解,一季度台州發生涉及銀行融資的企業關停或業主逃匿事件中,50%是民間融資過大、擔保過多導致。而涉及到至少9億銀行貸款的飛躍如果要“申請破產”,後面會有多少企業倒下?目前受飛躍影響,下陳街道的企業都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不免牢騷滿腹。

盤根錯節

5月底,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台州市有關部門已同意將飛躍名下一塊土地的性質由“工業用地”轉為“商業用地”。據悉,此舉是為了形成更高的抵押資產價值,用於銀行貸款。在浙江,地方政府為了協調資金鏈斷裂的企業與銀行之間的矛盾,已非第一次這樣操作。

目前,記者尚未見到此塊土地性質更改的記錄。

飛躍擁有土地之多在台州甚有名氣,椒江區國土局人士告訴記者,“有1000多畝”。

從台州市椒江區的中心地帶驅車十幾分鐘,沿著機場中路前行不久,就可以看到醒目的“飛躍工業城”指示路牌。

這個在周邊村落中拔地而起的狹長的園區是飛躍工業城一期,占地600多畝,馬路對面,是飛躍二區,占地300多畝。

園區格外地疏朗和乾淨。站在筆直的主幹道的起點,幾乎看不見盡頭,十幾座桔黃色的廠房沿著主幹道兩邊整齊劃一地排列下去,在夕陽下無聲地矗立著。

上世紀80年代初,邱繼寶先後在兩家企業學會了做零件、開模具等手藝,在時任下陳鎮工業辦主任的姐夫阮日升支持下開始創業。

邱繼寶的第一個廠是1981年下半年成立的“椒江市水陡電器儀錶廠”,在後來的許多報導中,是“租下大隊的三間舊房”。

直到找到生產縫紉機機殼這一穩定又有利潤的業務時,小廠的生存才有了保障。

1994年,邱繼寶將公司更名為“飛躍縫紉機集團公司”。1995年,飛躍縫紉機集團公司已擁有37畝土地的使用權。其中“原儀錶廠7.85畝”,1988年、1992年及1993年先後多次獲得批地和征地。

1994年,飛躍擴大工業縫紉機出口技改項目再次得到征地政策,於1996年前後以出讓和劃撥方式獲得下陳鎮陳洪村近300畝土地使用權,即目前“飛躍二區”的大部分。

1997年,飛躍兼併同在下陳鎮的老廠浙江第一工業縫紉機廠,獲得了該廠土地的使用權。

2001年,下陳街道(前身為下陳鎮)決定在機場路和洪三路交叉口,建設“占地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即3000畝)的飛躍工業城。

這個計畫涉及到5個村2000多村民的拆遷安置。在當時的計畫中,一號區塊,即飛躍機電一體化工業園(飛躍工業城一期),面積545畝,主要建設飛躍辦公大樓、科研園區和標準廠房。二號區塊,即飛躍社區,面積300畝。是一個商貿型的居住社區,用於安置涉及拆遷村民。三號區塊,即飛躍花園,“在 二號區塊的東邊徵用460畝土地,用來房地產開發,以此來彌補征地費用、拆遷補償、村民安置點建設等資金,實現政府零投入建設飛躍工業城”。

為此,相關部門專門成立了國有獨資的台州市椒江飛躍工業城開發有限公司,由下陳街道辦事處主任鄔陽德任法定代表人。

2001年至2003年,飛躍多次以“技改”、“工業城一期”等項目申請征地,土地出讓金為9~10萬元/畝。2003年,飛躍工業城一期建成投產,占地約600畝。

目前,飛躍工業城二號區塊、三號區塊尚未開發完成。

在飛躍的“土地史”上,大多土地以無償劃撥或是行價40%的出讓金交付使用,這些“低成本”土地,加上大量土地帶來的銀行貸款,給了邱繼寶擴張的底氣。

飛躍集團的資料顯示,目前飛躍的產能為年產各類縫製設備500多萬台,其中高速包縫機、繃縫機占世界總產量的50%,占國內的70%,已連續多年處於全國同行業出口量、出口創匯首位。

飛躍是一個家族企業。以核心的飛躍集團有限公司為例,註冊資本2.58億,法定代表人邱繼寶擁有93%的股權,其妻阮雲蘭擁有7%股權。

我們很難界定“飛躍集團”的財務概念,在飛躍的網站上,“飛躍集團”的構成有:飛躍股份有限公司、飛躍進出口有限公司等近10家邱繼寶為法定代表人的公司,18家海外分公司,22家國內銷售公司。

此外,充足的土地和資金推動邱繼寶不斷向上下游及周邊產業擴張、在各地設立分公司。

在機械、電子、紡織產業,邱繼寶及親友分別擁有的公司,難以統計。僅在浙江省內搜索名稱含有“飛躍”的公司,就有157條記錄,其中記者可以確認與邱繼寶及“飛躍集團”相關,屬於“飛躍系”的,約占1/3。

在房地產市場火爆時,邱繼寶在天津、山東等地亦有所投資,飛躍龐雜的擴張給資金的跟上帶來了壓力,亦帶來財務上“不明晰”的質疑。在許多人眼裏,飛躍是一個被樹立起來的“民企神話”,而如今,“紅頂商人的時代過去了”。

“我就是太相信規模經濟、園區建設、先進裝備、新型工業化、國際化萬歲、出口萬歲。”5月17日,邱繼寶這樣總結此次危機帶來的反思,“這些東西投入巨大,等你產出的時候,就覺得費用這麼大。”

出路

“從外部來說,人民幣、勞動力、原材料以及宏觀緊縮都是因素。”一位元台州市政府官員向記者剖析飛躍的困境,“從內部來講,是一種管理上的問題,包括股權結構的問題。如果一股獨大,跟國有企業有什麼差別。沒有多元化的投資結構,決策機制上就有問題。”

他認為,飛躍主要的問題來自於內部。

“台州現在有些企業出了問題,也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是宏觀控制及資金問題。要反思這幾年的路是怎麼走的,怎麼才能平穩地做好。”

在主營業務上,飛躍的步伐在放慢。

目前飛躍的內外銷比例約為1:1,前幾年約為4:6。據記者獲得的海關統計資料,2005年至2007年,飛躍的出口總值分別為7547萬元、8615萬元和9063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7.1%、14.1%、5.2%。

從行業上看,中國的縫紉機製造行業還處於低技術門檻、高度競爭的階段,主要的出口對象是第三世界國家。

從利潤上說,家用縫紉機最低,特種縫紉機最高。在飛躍的利潤收入構成中,工業縫紉機占比最重。在這一項上,隨著當地其他工業縫紉機生產商,如寶石、中捷、新傑克的先後興起,飛躍空間愈發縮小。

2007年下半年,外部不利因素影響下,縫紉機行業產值增速陡然下降,甚至自2000年以來首度出現利潤負增長。

邱繼寶的記憶中,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發現飛躍的資金困難的。對於外界所言房地產投資牽扯了飛躍大量流動資金,他堅持認為,是飛躍在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方面的投入過大,戰線過長,回報期還沒到就已迎來了“寒冬”。“老老實實按國家新型工業化、國際化、自主創新、科技進步的路子走,企業就比想像中要 難。”

他把巨額負債歸咎於應收帳款,歸咎於下游紡織行業的困難和次貸帶來的國際市場衰退。“紡織輕紡一出現困難,馬上影響到我們裝備行業。到年底就收不到錢,機器都拿不回來。”

現金流的緊張使飛躍已無法維持正常生產,由於長期拖欠供應商巨額零件款,一些供應商一度停止供貨。

據海關數據,2008年1~4月,飛躍的出口值僅為1848萬元,同比下降44%。而上述同行企業的資料基本持平。

5月17日,在“破產”危機中喘過氣的邱繼寶向記者表示,“現在我們要壓縮生產,那些利潤空間小的,佔用資金大的(產品)就不做。工業縫紉機現在這個市場不好、競爭性也強就讓人家去做。”

邱繼寶一再強調,對於眼下的困境,以“收縮”為綱。

“我們房地產業務很小的,現在基本上都處理掉了。現在要把對面的地(飛躍二區)賣掉。”他表示,變現和降低資產負債率是當務之急,“現在就是沒面子也要去賣東西。賣的賣掉,抵的抵掉。該還銀行的錢還銀行,該還民間的錢還民間。”

飛躍將更多地轉向國內市場、尤其是家用電腦縫紉機。邱繼寶認為,這是飛躍的優勢所在。“要把這個市場推上去還有個過程,可能通過這次困境,讓飛躍實現二次的飛躍。”

引入投資者,進行重組的方案也在考慮中。邱繼寶否認了盛傳的寧波”

6月初,記者從台州市政府官員處獲悉,飛躍已將部分資產變現,資金流暫時不再“卡著脖子”,“最終還是要靠企業自身走出困境”。

外界並不那麼樂觀。杭州、台州的法院,近來陸續受理了多起飛躍債權人的起訴,有的已進入執行階段。民間債權人的電話依然每日響個不停。對於飛躍無力償還的“空殼”狀態,面對眾多的“應收帳款”,大家仍心存疑慮。

(本報記者張鳳安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

創維楊東文:智能電視標準亟待統一今年3D電視將有較大飛躍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31/2261431.shtml

 3D唱罷,智能登場。在平穩度過3D電視元年後,創維又開始在智能3D上發力。
昨日(3月30日),創維集團副總裁、彩電事業本部總裁楊東 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2010年是3D電視的普及元年,「在今年3D電視將會有比較大的飛躍。另外,在3D電視已普遍被消費者接受 後,今年會是幾乎所有廠家大規模進行智能電視推廣和普及的第一年。」
奧維諮詢(AVC)的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第12周 (3月14日~3月20日)3D電視零售量滲透率達到5%,零售額滲透率高達12%,3D銷售主要來自大尺寸3DLED,在LED液晶電視40吋及以上尺寸3D電視滲透率為12.3%。
另有數據顯示,2011年初至今,3DLED新增14款新品,佔LED新品的17%。
在這背後,卻是彩電廠商銷售數據尷尬地下降。創維數碼(00751,HK)於3月15日公佈的2月份銷售數據顯示,創維2月份實現電視機銷售總量27.6萬台,同比下跌39%,電視機銷售總額也同比下跌52%。
「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今年與去年的過年時間不同,導致銷售黃金期不同,另外是以平板電視為主的彩電經過爆發性增長後開始進入成熟期。」楊東文表示,「但在3D電視銷售上,我們有比較好的增長的,接下來也會通過不斷推出新品來改變銷售結構。」
奧維諮詢(AVC)認為,「五一」前還會有一大批3D新品上市,屆時新品滲透率將達到25%左右,新品經過一個月到兩個月的導入期,將在「五一」期間進入成長期。
楊東文預測,預計創維所有的3D產品將在今年實現大約150萬台的銷售量,達到銷售總量的20%以上。「從全行業來講,『五一』期間很有可能會達到15%的銷售佔比。」
儘管創維推出智能3D電視,但楊東文仍認為今年還僅僅是智能電視的推廣年,智能電視的普及除價格因素外,還會涉及到家電企業商業模式和內容管控模式的改變。
在商業模式上,家電企業主要將會面臨兩方面改變,楊東文認為,「所有的彩電企業將從單純的硬件產品銷售轉變為產品與內容服務並舉的模式,由此便引發了彩電企業從銷售電視轉變為聯合內容提供商共同發展,這對我們整個行業都提出了挑戰。」
「在智能電視方面,所有的廠家都在技術上快步前行,監管部門也應該及時跟進,制定出統一的標準,要有新的管控手段和辦法來適應。」楊東文建議。
據記者瞭解,智能電視的發展讓眾多傳統彩電廠商必須面對設計、軟件等問題。新的產品、新的市場出現,企業會關注它,這是非常正常的,楊東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未來的發展趨勢要求我們必須進行跨界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11

匹克體育1968 飛躍2010

http://xueqiu.com/5813220738/24158298
過去兩年,運動服飾行業哀鴻遍野,主要公司業績大幅下跌,股價更是慘不忍睹。回過頭看,原因似乎很簡單,全行業過於瘋狂的渠道和產能擴充,但是需求端並沒有同步增長,導致渠道庫存過高,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對投資者而言,這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觀察不同公司在行業危機時的應付之道,學習企業經營,理解生意模式。同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當然也可能是陷阱)。作為二級市場的投資者,目前的關鍵是判斷哪家企業有最大的機會率先走出困境,恢復盈利能力,擴大市場份額。比較市場中主要的運動服飾上市公司(李寧,安踏,匹克,中國動向,361等),個人看好匹克體育。

事實上,在2012年的時候,我是一直看好李寧的,畢竟李寧作為行業的龍頭,品牌影響力僅次於耐克和阿迪,而且最早意識到渠道庫存問題,也最早開始調整。可惜的是,由於各種原因,李寧的調整措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今年初的再融資方案更是令人失望,明顯地欺負中小投資者。安踏的業績依然靚麗,股價並未出現明顯低估。中國動向依然看不清方向,361在2012年依然在擴充渠道,業績上的調整還沒有充分體現出來,企業的應對之道也不明確。

比較下來,匹克體育似乎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要點如下:

1. 面對庫存問題,匹克採取的策略和具體措施最果斷,也最根本,對品牌的傷害可能最低。

a)  匹克的措施可以簡單總結為「開源節流」,開源方面,從2010年開始就開發非洲,亞洲和南美洲市場,三年中,一共銷售了近9億的產品,個人估計主要是作為滯銷庫存的清理渠道。

b)  節流方面,2012年採取了十分果斷的措施,關閉了1300家店舖,同時接受現實,減少生產和發貨,國內銷售額大跌40%。雙管齊下,這是解決渠道庫存的正確做法,雖然短期對銷售和利潤影響較大。

c)  基本保持價格體系穩定。從各種信息渠道看,匹克的折扣銷售相對較少。另一個角度是,公司的出廠單價保持不變,也是一個信號。

d)  反觀李寧的措施一直是打折銷售,通過各種渠道包括工廠店,網上渠道等,嚴重影響了品牌形象。從2010年就開始意識到庫存問題,可是2011年的銷售額僅下降5%,2012年上半年下降10%。也就是說,一方面在渠道大幅打折銷售,另一方面繼續往渠道壓貨,如此措施,怎麼可能有效降低庫存呢。

e)  體會李寧的處境,是希望在處理渠道庫存的過程中,保持銷售額和利潤的穩定性。畢竟李寧的管理層是職業經理人,薪酬體系和業績緊密掛鉤,難於做出斷然的決策。同時,李寧本人在這一期間一直在進行「非凡中國」的資本運作,需要保持股價堅挺。顯然這是一個極為困難的處境,以失敗告終並不令人奇怪。

f)  匹克有所不同,管理層就是大股東,而且絕對控股,較容易接受短期業績的波動和大幅下滑。至於股價暴跌,對大股東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反正沒人能趕走他。

2. 匹克的成本管理卓有成效,2012年銷售額下降,營銷費用同步下降,營業成本保持穩定。李寧的開支逐年增加,尤其是行政開支。各級管理層的成本太高了,嚴重影響了產品的競爭力以及盈利能力。即便銷售回升,盈利能力也很難回到歷史水平,除非進行重大的組織重組,這個難度遠大於解決渠道庫存。

3.  營銷費用大降的同時,品牌運營一以貫之。匹克一直堅持投資籃球,並把匹克的核心體育定位為籃球。從2006年以來,持續投資NBA,而且善於發掘潛力球星,以較小的投入,獲得較大的收益。目前簽約球員僅次於耐克和阿迪,連續5年有匹克的代言人進入NBA的總決賽並獲得冠軍,絕非一時僥倖。相信在持續的投資下,一方面鞏固在中國作為籃球專業品牌的形象。另一方面,可以打入北美市場,這是國際化的重要步驟和考驗。匹克在北美的銷售額2012年增加了56%,達到3000萬元。雖然這個數目依然較小,但絕非無足輕重。估計2013年往北美的銷售可以繼續快速增長,甚至翻倍。

4. 由於美國在全球的地位,任何品牌,如果不能在美國站穩腳跟,就談不上真正的國際化或者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品牌。匹克目前的國際銷售超過10%,是國內運動品牌中最高的,但是美國的銷售量還是較低。希望匹克能夠借助NBA在美國站穩腳跟,並逐漸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性的品牌。

5. 最後一點,和李寧相比,晉江系的運動服裝企業上市時間較好,上市時募集資金較多,因此有較好的資本結構迎接行業危機。目前資金最寬裕的就是安踏了(2007年牛市時上市),其次是匹克和361 (2009年小牛市是上市). 這可能是這場危機如此之久的原因吧。相較之下,李寧在2004年熊市期間上市,時也命也。當然,中國動向的上市時機也非常好,現金儲備十分充裕,這也曾經非常吸引我,不過實在看不清楚Kappa的轉型方向。畢竟是一個泊來的品牌,根基可能不夠深。時尚的概念可以流行一時,但很難長期維持。運動服飾要維持品牌價值,尤其是要塑造國際品牌,一定要和全球性流行的運動項目有關聯:籃球,足球,跑步,網球。匹克近期也簽了幾個女子網球運動員,不過效果有待觀察。

6. 大股東持續增持近一億股,付出近兩億的真金白銀。從這個角度看,股價低迷對大股東不是一件壞事,畢竟他們最瞭解行業的發展狀況和公司本身的狀況。

7. 公司的公告表明,同店銷售和去年持平,沒有增長,但也沒有下跌。只要市場需求沒有問題,一年的盈利暴跌甚至虧損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當然目前的風險依然很大,有一些是行業的,有一些是匹克自身的。這也是股價一直處於低位的原因。

1.行業其他品牌在2013年下半年可能依然需要大規模打折去庫存。

2. 並非行業龍頭。服裝的品牌形象不過突出。渠道庫存可能超出預期。公佈的同店銷售數據(「部分店舖」$匹克體育(01968)$ $匹克體育(01968)$ )不具代表性。

3. 匹克的渠道層次較多,一級分銷商(即公司的直接客戶)僅為50多家。可能對市場變化的反應較慢。行業的方向(潮流?)是扁平化和直營化。渠道改革的阻力較大。

4. 大存大貸。2012年5億的短期銀行貸款,同時賬上超過22億的現金活期存款,令人生疑,擔心財務報表的真實性,或者大股東挪用;也質疑為什麼不能增加定期存款的數額,提高利息收益。個人認為,現金是真實的,因為2009年時IPO募集了15億的資金,這是真金白銀。同時從各種信息看,造假的可能性很低。短期銀行貸款的利息僅為2.72%,負擔不大。結合去年市場傳言匹克計劃重組李寧,有可能匹克為此準備資金。當然,實情如何,不得而知。不過只要財務報表是真實的,問題不大,相信企業家比我們清楚如何充分利用財務資源。

5. 應收賬款較高並沒有計提任何壞賬準備。匹克2012的應收賬款高達10.2億,其中3650萬超過六個月,但沒有計提任何壞賬準備,考慮到目前運動服飾市場的整體環境,確實不符合謹慎性原則。

綜合考慮風險和行業發展狀況,匹克目前的市值33億港幣,PB=0.65,PE=9,個人認為物有所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256

最便宜的銀行股 飛躍20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20141b0101dcx7.html
目前銀行股股價低迷,多家銀行股破淨,非常誘人。不過,目前可以買到的最便宜的銀行股可能是廈門國際銀行......通過間接的途徑,現在可以在0.4-0.5倍的淨資產買入。

閩信集團(00222.HK),持有廈門國際銀行16.93%的股權,以廈門國際銀行最新的淨資產105億人民幣計算,這一部分的資產淨值為17.8億人民幣,約22.5億港幣。閩信集團同時持有華能國際A股7100萬股,市值約為4.8億港幣,其他資產包括地產(以確定賣給冠城大通),租賃物業,保險等,合計淨資產約為9億港幣。

閩信集團目前的市值約為17億港幣,等於以上各項資產打45折出售。當然,港股中破淨的股票毫不稀奇,很多股價甚至只有淨資產的2-3折,不過這一類股票或者資產水分很大(很多地產股通過資產重估提高資產淨值),或者資產的盈利能力較差。銀行的資產如此低估實在罕見。

那麼是因為廈門國際銀行經營不佳嗎?事實並非如此。由於閩信集團是廈門國際銀行的單一最大股東,兩家的董事長是同一個人,實際控制人同為福建投資企業集團公司,並不用擔心這一部分的股權利益沒有保障。工商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入股也可以提高企業管治。

 

名稱

持股比例

1

閩信集團有限公司

16.93%

2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0.00%

3

福建投資企業集團公司

9.68%

4

廈門建發集團有限公司

9.00%

5

亞洲開發銀行

5.33%


廈門國際銀行成立於1985年,是中國第一家外資銀行,銀行本身的質量並不差,ROE達到17%的水平。過去數年由於外資銀行的身份,很多業務無法開展,無法增設網點,無法增加資本金,因此發展較慢,錯過了2005-2011銀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2012年改製成為中資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金增加了近200%,相信接下來3-5年可以快速發展。(參見www.xib.com.cn)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淨利潤   3.6    3.7    4.1     5.4    5.9    10.0
淨資產                           33.3    38.8   92.0
總資產                           709     1050   2065

經過第三輪增資擴股之後,廈門國際銀行的淨資產為105億,目前國內大部分銀行的淨資產收益率達到20%左右,假設廈門國際銀行經過2-3年的業務調整,充分發揮內資銀行的優勢,充分發揮新增資本的優勢(這是目前大部分銀行最缺乏的!!),2015年的利潤達到20-25億的水平不是難事,淨資產可能達到180億的水平。這一增速水平相信可以超過大部分銀行。

尤其有趣的是,廈門國際銀行在增資入股的時候,新增股東是溢價約70%入股的,每股為6元。二級市場通過閩信集團,可以以不到3元的價格買入利潤高速增長的銀行資產,不得不說股市是個神奇的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836

飛躍鞋:老國貨也能賣出新思路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460.html

還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飛躍鞋麼?

飛躍鞋誕生於1959年,它的前身是上海膠鞋一廠。而上海膠鞋一廠的前身,則是崔福莊開辦的大孚橡皮工廠,至今上海本地人仍習慣性地稱飛躍鞋為大孚橡膠廠所生產。

飛躍創辦的第一年就生產了161.6萬雙鞋,那時它們被稱做「民用解放鞋」,在八十年代初,飛躍鞋更是風靡一時。

但是自從飛躍鞋及FEIYUE品牌創立以來,其間經歷了好幾次商標所有權及商品生產經營者的變更。不同的生產商,不同的定價及銷售模式,不同的流通渠道,如今的老國貨亟需一個更統一的形象來面對電商消費者。

同時流行的多款「FEIYUE」

1993年之前,飛躍鞋的生產和管理權一直都歸屬於大孚橡膠廠。而在那之後,大孚橡膠廠將FEIYUE鞋的商標使用權授權給上海大博文鞋業有限公司,因此一直到2007年,市面上所能看到的飛躍球鞋都由大博文鞋業有限公司生產。

這是FEIYUE品牌的第一次使用權變更。但嚴格來說,大博文鞋業有限公司僅具有FEIYUE鞋的商標使用權,而FEIYUE商標的專有權仍然歸大孚橡膠廠所有。

而在2007年之前,市售的飛躍鞋只有兩種經典款式,一白一黑。直到酷愛復古中國文化的法國人尼古拉斯找到大博文鞋業有限公司,大博文將FEIYUE的商標口頭授權給了法國人。法國人由此註冊了FEIYUE的國際商標,但糾紛也由此產生。

儘管大博文鞋業有限公司和大孚橡膠廠都隸屬於當時的雙錢集團,但實際上大博文的口頭授權並不合法。雙錢集團則單方面宣佈了對FEIYUE商標使用權的回收,隨後將其授權給上海生龍鞋業有限公司。

但是由於FEIYUE的國際商標已被註冊,並且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商標爭議,這就造成了兩個FEIYUE品牌之間曖昧不清的關係:一個佔據中國市場,一個則在海外市場發展。

而國內飛躍鞋的市場也較為複雜。照理來說,雙錢集團已經停止了大博文對飛躍商標的使用權,但由於大博文本身也隸屬於雙錢集團,為了保證原有工廠一兩百號工人的飯碗,大博文仍可以生產一部分老款飛躍鞋。而生龍新工廠在生產高峰期也會分一部分工作量給大博文鞋業。

就這樣前有大博文,後有生龍,市面上的飛躍經典款就有了兩個工廠版本:一種是印有大博文鞋業logo的老款,內鞋底印著大孚橡膠廠的名字;而新款生龍鞋面上大博文公司的名字已經消失,內鞋底卻仍然留有大孚橡膠廠的字樣。

但生龍鞋業作為一家典型的貿易型公司,僅僅負責運營和管理飛躍的商標,而與其合作的四五家工廠中也只有一家負責生產經典款的飛躍鞋,另外幾家則負責新款式的製作生產。

相比之下,老款飛躍鞋的鞋面更寬更扁,新款則更修長。但它們共同的特點仍是沒有男鞋女鞋之分,只看尺碼大小。如今兩款飛躍鞋仍舊在生產,但新款式的鞋子已經完全看不出半點與生龍鞋業的關聯,而大量老款鞋仍主要由大博文鞋業生產。

而在國際市場上,法國人尼古拉斯註冊FEIYUE商標讓飛躍鞋在海外也出了名,它同時還帶來了另一個好處,即在國內掀起了國貨品牌的第二春。

2006年~2011年是飛躍鞋第二次走紅的時期,然而在2011年之後,面對眾多強勢品牌的衝擊,飛躍的銷量不可避免地再次走了下坡路。此前海外飛躍鞋的定價一直在35~150歐元之間且從不打折,如今也時常以5~7折的價格出售。

一雙飛躍鞋複雜的產與銷

作為國貨飛躍鞋,和其他國貨一樣,都會遇到贋品、假貨太多的困擾。早些年的時候,一雙飛躍鞋僅要價15元。即便是在2006年左右,由於市場上假貨太多,飛躍鞋的價格也多在12~26元之間。而真正的飛躍鞋經典款的價格,老款單價35元,新款單價50元。

八十年代時,擁有一雙飛躍鞋是有錢的象徵,而傳說中穿兩年都不會破損的傳統飛躍鞋,要先後經過上底、壓制、繃線、刷漿和機器縫合等多道製作工序。如今飛躍新老款的生產量基本是10:1,假設每年生產一千萬雙新款飛躍鞋,那麼老款的生產數量則在一百萬雙左右,產量並不高。

同樣受限的還有工藝層面。簡單來說,老款飛躍鞋的工藝關鍵在於橡膠底。橡膠底在高溫發泡時,如果密度高一點,底就會硬一些,密度低一點,就更柔軟。早年的飛躍鞋鞋底由兩部分組成,下面密上面松,所以款式都由上底決定,但是上底又不能太鬆,於是款式受限。

新飛躍的工藝做法則有所變化。雖然鞋面的材質是一樣的,但現在是一個大底加一個中底,而柔軟度由中底來調節。中底可以改材質的厚薄度、鬆緊度,所以很容易開發出新款式。

另一個不同的工藝在於,老款最後一道工序是把鞋的材料全部放進高溫爐裡進行拼合,因為是機器縫合,所以布料與橡膠的縫面處多餘的膠質去除得並不乾淨。而新款的最後一道工序是人為控制的,布料與橡膠的縫面上細節處理得更好、更精緻。

當然工藝不同,成本自然也不同。以經典款的成本為例,老款成本20元左右,新款成本25元左右。因此飛躍鞋的市場價都是可以很容易計算的。一般飛躍鞋的出廠價是成本價加5元左右,市場價則是成本價加10元左右。

除了經典款之外,飛躍鞋的銷售代理商都習慣稱其他的款式為改良版。改良版的價格區間跨度也不大,大部分是在70~98元和128元這兩檔。

生龍鞋業接手飛躍後,到現在陸陸續續已經研發了100款左右的改良版,海外飛躍則已經接近200款鞋型。現如今和生龍鞋業合作的工廠,製作傳統款的兩家工廠在上海,改良款的兩三家工廠集中在山東青島一帶。

而按照款式來說,國內飛躍和海外飛躍設計款式中的40%都是一樣的,原型都脫離不了飛躍鞋本來的外觀特質。

田波是飛躍鞋上海地區總代理,他從過去幾年飛躍鞋的銷售經驗中發現,飛躍鞋不暢銷的也就幾款,具體算來,有50多款是長年暢銷的。

「但是款式太多,備貨就成了一件比較重要的事。傳統款鞋型,無論何時何地碼數都是比較齊的,對於生產廠家來說,傳統款造價低,積壓在倉庫裡也不會有大的損失。而其他款式相應成本稍高,在備貨方面就會比較看重具體的銷售情況。」田波說。

像回力、海鷗相機、永久等等,這些都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創辦的品牌。但是多數國貨品牌如今仍舊在延續以前的銷售模式——經銷制,在各個地域由經銷代理商進行產品終端的售賣。飛躍鞋也不例外。

飛躍鞋在全國的銷售也是靠代理商來完成,以大區代理的形式呈現。北京、天津、河北一帶為一個大區,廣州、深圳為一個區,江浙滬為一個區。總的算起來,飛躍鞋在全國的代理商有20多個。

國貨電商化的銷售困境

在飛躍鞋的傳統市場格局中,由於廠商比較注重江浙滬這塊區域市場,所以田波還負責收集消費者的反饋,用來給改良版款型的設計提供參考。

可是儘管江浙滬是飛躍鞋的重鎮,但在銷量上,京津唐地區仍排第一,江浙滬只能位居第三。而這多少和他們的銷售方式不同有關。京津唐地區走的是批發路線,多數是在批發城有個大檔口,只要批量夠大,他們便會賣。江浙滬走的則是零售的路子。

田波所在的江浙滬區域,總共有20多家店,其中有11家店舖在上海,其餘分佈在南京、餘姚等地,上海地區的銷量較為穩定。

田波每天都會接到很多要求加盟的分銷商電話,但他發展分銷商很謹慎,因為多數純粹賣貨的商家,只是看中了飛躍鞋的低成本,他們不會為這個品牌單純做一個店舖,或者說主賣飛躍。他們多數是隨便在賣鞋子。

「雖然這種零售經銷的方式,銷量沒有京津唐那個區高,但長遠來看,零售的利潤反而更高。」田波說。

在上海店舖上門消費的人群中,有部分是香港、台灣的遊客,他們的數量並不是特別大,但是每次購買的鞋子會很多。田波覺得,正因為是零售,所以消費者對飛躍這個鞋子的選擇和他們對客人的選擇其實是相互的。會喜歡飛躍鞋,並且上門購買的,除了一部分港台的,從年齡上看,都是年輕人。而年紀大的,不追求時尚或者沒有懷舊情結的人,進店也多數隻是逛一圈便走。

之前說到飛躍鞋的備貨計劃。以開發新款式來說,生龍鞋業每次研發出新的鞋型,會詢問全國的分銷商有關銷售量的情況,他們會根據分銷商的銷售情況總計,再加上20%的流動余量,制定出飛躍鞋的生產計劃。

舉個例子,假設某分銷商預計一年可銷售某個款式1萬雙,那麼工廠就會生產1萬雙加20%的量,即12000雙。這其中1萬雙是用來提供給分銷商的,2000雙則用來調節庫存。

鞋子和其他產品不同,飛躍鞋屬於三季鞋,冬天不適宜穿。所以它的銷售淡季很明確,就是冬季。

田波說:「平常的備貨是冬季備貨的三到五倍。如今到了10月,臨近冬天了,平常備貨5000雙的鞋子可能就只會進1500雙左右。」而在款式方面,因為季節不同,消費者所屬地域不同,也會根據相應銷售情況進行增減。

以江浙滬為例,飛躍鞋60%的銷售靠零售,20%則是團體採購,比如武術學校、訓練學校的團體採購。還有20%則是類似各種特定主題的活動定製,比如運動會,可能就會有主辦方來定製帶有特定標誌的鞋子。

而在60%的零售當中,電子商務所佔的比例並不高。

飛躍鞋本身走的是經銷制,有兩家網絡分銷商,都在天貓開店,一家在上海,一家在天津。儘管是唯一授權的網絡商家,但他們開的並不是飛躍的旗艦店。

這就要說到,飛躍鞋和其他一些國貨一樣在電子商務業務中存在的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SKU數不足。

飛躍鞋的國內款總共有60~100款款型,只有傳統款是無論何時何地碼數都齊,倉庫存量足夠的。其他任何時刻都可能有庫存的不過50餘款。這就造成這樣的SKU不足以支持做一個只賣飛躍鞋的網絡旗艦店。

所以飛躍鞋的兩家天貓經銷商開的店舖不僅賣飛躍,還賣回力鞋,而天貓店舖中銷售的飛躍鞋也是40多元價位的較多。田波所開的集市店,70%的客戶是不詢問直接下單,他也暫時把它只當成一個網絡銷售的窗口。

鞋子本身不值錢,附加值才值錢

田波開的是一家淘寶集市店,叫做CM國貨,他的淘寶集市店主要賣飛躍,順帶還會銷售舒龍和回力等品牌的鞋子。為了區別於天貓店的產品,他的店舖所賣的鞋子均不打折,主賣定製款。

田波算過一筆賬,江浙滬這帶,銷售情況比較好的,也就是上海的這11家門店。佔據他平常銷售20%的活動採購項目,鞋子本身會以7折價格出售,而定製費多半在60元以上。

這就是田波說的,其實鞋子本身不值錢,值錢的是附加值,品牌也是其中之一。

如果區分開線上線下的銷售,田波在線下的推廣多數和公關公司相關,也就是專業的做活動策劃的公司。這類公司所做的就是在策劃整個主題活動時,包括場地、時裝、鞋等內容策劃中出現飛躍鞋的品牌。

相反,在線上的推廣就顯得既複雜又單調。複雜的是要利用各個平台,包括豆瓣、微博、博客、街旁等SNS聚集地。單調的是,他改採取的都是主題類型的小活動,比如到門店給店內的小貓拍照。

「大約是國貨熱之後,許多年輕人發現穿著國貨會顯得稍微與眾不同,尤其是很多樂隊或者民間小團體對飛躍鞋特別鍾愛。」田波說在淘寶集市店上賣得最好的,除了飛躍鞋的經典款之外,定製款也十分走俏。

每天大約3~5單的生意,多數是不詢價直接下單的情況,所以田波管理起來非常容易,只要把後台的訂單交給倉庫的人,打包發貨出去就算完成。所以如今3個鑽的店舖,他自己做也不嫌累,他說等4個鑽了,會請個專人前來管理,因為集市店的潛力很大。

飛躍鞋本身的價位是在35~128元,而田波集市店裡的定製款價格在60元左右,手繪定製費則在60~440元之間浮動。這個浮動價格是根據客人所選圖案的複雜程度來定的。假設客人選了一個180元手繪費的圖案,那麼加上鞋子本身的60元,這雙鞋子售價即為240元。

而在對整個店舖的銷售統計中可以知道,集市店的客單價最低為100元,手繪款則在120~260元之間浮動,200元左右的比較多。田波解釋說,因為在他店舖中購買的人很少會只買一雙,於是客單價這塊會稍顯高一些。

田波有一個10人左右的手繪團隊,負責承接客人的定製需求。他們使用的顏料,一種是丙烯,一種是紡織纖維染料。丙烯更硬一些,看上去會有立體感,適合簡單的標誌和字體,而紡織纖維染料則適合比較複雜的畫。

現在田波店舖的手繪樣板已經超過1000個款型,他所配備的相冊有700多個圖案供顧客挑選。網上出售時,他會提前告訴消費者,手繪款需要7~10天的時間才能到貨,這7~10天就是給手繪作者的時間。

這種每次都要手繪作者親自繪製圖案的定製過程,成本較高。田波曾經考慮過,使用印刷進行大批量同個圖案的生產,但鞋子並不是一個平面,很難進行印刷。如果先在布料上畫完,再進行裁切生產的話,這就得和工廠有牽連,而工廠必須要大批量訂單才會生產,動輒幾千雙,並不適合定製款的銷售思路。

田波介紹,每雙手繪鞋,付給手繪作者的費用在100~120元。飛躍的定製鞋價錢很透明。

幸好定製款在網上賣得非常不錯,所以田波覺得,網絡走中高端定製路線才是飛躍完成品牌附加值的最好辦法。而他的店舖走中高端路線,並且發順豐,也是為了同天貓分銷商區分開來。以江浙滬來看,每年銷售額大約在500萬元,僅上海就有400萬元。

這是田波目前能想到的「國貨新賣」僅有的商業路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095

寶業集團分析(二) 飛躍2010

http://xueqiu.com/5813220738/28055345
$寶業集團(0235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20141b0101hph6.html 

對於寶業集團的考察,首先要理解為什麼寶業集團的股價如此低估,而且低估的時間如此之久。畢竟投資的一部分收益要來自二級市場的價格上漲。

首先需要確定寶業集團是否有老千股的嫌疑,這是港股小盤股的最大風險。我的基本判斷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1)  從財務數據看,公司過去多年的業績表現合理,和行業發展匹配。更重要的是,現金流良好,2007-2012期間的自由現金流(經營現金流-投資現金流)為14億,約為期間的淨利潤的50%。這在房地產行業應該說是鳳毛麟角,十分難得。

(2) 從董事長的言行看,年報中的分析和網站上的署名文章,語言樸實,坦率和誠懇,沒有什麼誇誇其談的內容。這不是老千股的風格。

(3) 從結果看,管理層在過去數年沒有任何減持,也沒有在低位融資,甚至還了不少銀行貸款,股息穩定上升。管理層沒有任何出千的動機和收益。

那麼,公司的股價為什麼如此低估呢?一方面,這可能和劉央的操作有關。劉央從2004年開始買入寶業5%的流通股,之後不斷增持到超過6600萬股,佔流通股的21%,一路把股價從2元抄到17元。金融危機之間和之後沒有任何動作。寶業集團2011年業績創出新高後,2012年五月份劉央開始了漫長的減持,一直減持到2013年十月份的4.16%,之後由於低於5%無需披露。考慮到寶業集團的交易量並不大,如果劉央繼續減持清倉的話,很可能一直減持到2014年3月份,整個過程長達兩年。這個過程十分的戲劇性,完全不符合常理。記得港股活歷史 @greatsoup 說過,劉央的很多操作是代人持倉。也只有這個理由才說得通。這一方面,港股的監管實在太差,竟然允許基金持倉超過流通股的20%。

除了劉央的神奇操作之外,大股東的股份不能流通,而且由於持股僅為30%,增發融資的意願不強,導致大股東對股價並不關心,沒有積極做好市值管理,可能也是股價低迷的原因之一。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公司的業務十分平凡,這幾年沒有什麼令市場興奮的概念,兼且目前港股市場對內地建築和房地產行業十分的不看好,有很多的擔心。說起來寶業集團的投資者是有點背的。當房地產概念熱炒時,公司是主營業務是建築施工。當房地產行業人見人怕時,公司的主要盈利已經變成地產開發了。事實上,和其他的小盤地產股相比,寶業集團的股價並不明顯低估。

除了以上的這些市場方面的原因,公司的市值一直低迷,也和公司的發展戰略過於保守有關,這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考察公司過去十年的發展,可以總結出公司的發展戰略的核心(1)堅持三個業務(建築施工,地產開發,建築材料和產業化)並重,同步發展;(2)堅持滾動發展,平穩發展,控制財務槓槓。這兩個戰略相結合,決定了公司不可能快速發展。這是因為,房地產行業需要大量的資金。公司原來的主營業務建築施工的盈利能力很低,淨利潤率僅為3%左右,無法支撐房地產業務的快速發展。寶業集團通過2005和2006年的增發融資,拓展房地產業務,到了2009-2010年時,已經初見成效,2010年的預售款項已經達到27億。這種環境下,大部分房地廠商的做法是增加銀行貸款,增加土地儲備,加快地產開發。但是寶業集團的做法完全相反,在2009-2010這兩年淨償還了20億的銀行貸款,事實上是降低了槓桿,放棄了快速發展的機會。作為一個低槓桿低周轉的房地產公司,股價低迷甚至折價就不奇怪了。

那麼,可以買入嗎?這需要同時考慮基本面和市場面的因素。

基本面上,公司建築施工業務發展平穩,和整體市場相比,公司的業務規模還很小,依然有較大的增長空間。財務方面,每年140億的收入,應收款約為20億,還是比較健康的。房地產業務,由於規模較小,收入和淨利潤受相應項目的完工結算影響較大,每年的波動較大。但是優勢也很明顯,過去四年的稅前利潤率超過35%,說明公司的土地成本低廉,低周轉帶來高利潤率,能夠抵禦房價的波動。建築材料業務總的來說泛善可陳,佈局多年的建築施工產業化依然看不到明顯的拐點。綜合三項業務,公司應該可以繼續穩步發展。

市場面上,可能迎來了轉折點,幾個不利因素已經基本消除了。(1)劉央的持股已經低於5%,可能已經清空了;(2)公司在推進回購,管理層已經開始關心股價了;(3)根據最近的一些新聞報導,內資股可流通有可能在這一兩年取得進展;(4)根據最近的一些新聞報導。建築施工產業化在加快,部分施工項目招標要求相當比例的工廠化施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12

數字貨幣大飛躍:Paypal接受比特幣支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77

比特幣,Bitcoin,PayPal,數字貨幣,EBay

全球第二大在線支付網絡PayPal開始接受比特幣付款。也許這只是比特幣成長歷程中的一小步,卻是數字貨幣的一大步。它表明這種波動性強的數字貨幣越來越得到認可,正在發展成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ayPal母公司EBay旗下移動領域公司Braintree的CEO Bill Ready當地時間昨日宣布,PayPal的支付系統從昨日起首次納入比特幣,今後幾個月將允許該平臺的商家接受比特幣支付。

EBay是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和全球最大的支付服務供應商。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師Gil Luria認為,上述決定意味著,PayPal系統合計1.52億美元的註冊賬戶資金有望使用比特幣交易,有助於比特幣擴大應用範圍,贏得更多認可。

“PayPal將比特幣與Braintree結合是一項突出的進步。它不僅會讓某些成長最快的應用與比特幣無縫融合,還讓PayPal可能將旗下錢包的主要功能與比特幣合為一體。如果實現這樣的結合,數百萬零售商將一下子就接受比特幣。”

此前一些提供支付服務的初創企業和實體店也接受了比特幣付款,六個月前一家熱門的在線支付初創公司Stripe就是其中之一。但正像Stripe所說的,比特幣的交易量還相對很小。

但PayPal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支付平臺,近兩年才被支付寶奪去頭名寶座,其接納比特幣的決定使比特幣向主流支付系統的懷抱又邁進了一大步。

Bill Ready表示,使用Braintree服務的數萬PayPal商家今後會接受比特幣。商家有這種需求,他們感興趣的事怎樣解決一些支付系統的遺留問題。對此他顯得有信心:

“我們有一些值得信賴的夥伴,比如比特幣交易公司Coinbase,他們在解決合規問題。”

Coinbase推出一種用戶可以存放比特幣的錢包,該司稱旗下網絡已有160萬比特幣錢包在用。

盡管一些科技業企業家、風投資本家和對沖基金都樂意為數字貨幣融入全球支付系統投資,懷疑派仍不在少數。

今年7月,彭博調查562名投資者、分析師和交易者的結果顯示,55%的受訪者認為,虛擬貨幣交易不可持續,其價格類似泡沫。約14%的受訪者認為,比特幣交易正處泡沫邊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23

【驚訝】常被吐槽的國產飛躍鞋 為什麽在法國可以賣到50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142.html

袁斌在看到朋友圈瘋傳的那篇飛躍球鞋的帖子著實吃了一驚。原來法國人把這個牌子賣50歐一雙。於是,他帶著懷舊和好奇心去淘寶上搜了一下。網上賣飛躍鞋的店家太多,他隨便找了一家,一雙35元即搞定。但不出一周,鞋子就穿壞了。他找了一些網絡論壇發現,原來國產飛躍鞋的質量長年累月被吐槽。有人說,對於一雙不過和一杯星巴克咖啡一樣價格的鞋子,你固然不用對其質量報太大奢望。

雖是如此,但袁斌還是有些困惑,目前市面上的飛躍價格參差不齊,差價從20~100多元不等,而有些打著海外代購旗號,售價超過500元一雙的飛躍鞋到底有什麽不同?

法國人搶註商標?

飛躍鞋的歷史如國內很多老品牌一樣,歷史長而曲折。

“飛躍”這個商標是原來的上海橡膠工業公司創立的。1950年代初,公私合營,80多家做鞋、輪胎制品的企業合並在一起,其中包括在1920~1930年代就成立的上海大孚公司。這些企業在合並後成立上海橡膠工業公司,下轄10個膠鞋廠,即上海膠鞋一廠到上海膠鞋十廠。

1958年,根據軍用解放鞋研制出一種民用的運動鞋“飛躍”誕生了。因為又輕又軟、經久耐穿,飛躍鞋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而白底紅藍條紋的配色,讓飛躍鞋成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眾追捧的“時尚品”。據傳,最高峰時,飛躍鞋一年的銷量曾達到1000多萬雙。

不過好景不長。1986年以後,上海橡膠工業公司開始改制。與許多老字號一樣,飛躍經歷了一系列的改革陣痛。其品牌的歸屬一度模糊。1992年大孚橡膠廠劃歸上海輪胎橡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後隨集團並入上海華誼集團。1997年,大孚橡膠廠投資成立上海大博文鞋業有限公司;同年,大博文鞋業轉入上海蘭生股份公司名下。工廠也從原址上海中山西路搬遷到浦東新區,後搬至青浦工業園區。

不斷地歸並、搬遷似乎把飛躍的名聲和好運也折騰光了。

彼時,一個飛躍的經銷商找到找到大博文鞋業有限公司。這名經銷商有些特別,是個法國人,名為帕特里斯·巴斯蒂安(Patrice Bastian)。就是此人後來把飛躍在海外發展的風生水起。大博文將FEIYUE的商標口頭授權給了這個法國人後,他與2006年在法國註冊了FEIYUE的國際商標。經過多次改良,法國版的飛躍的設計更加符合年輕人的喜好,4個基本款可以生產出60多個配色,又花大力氣宣傳。一雙鞋在其官網售價達到50~100歐元。

曾在大孚橡膠廠擔任相關負責人的劉網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嚴格意義上大博文鞋業有限公司只有FEIYUE的商標使用權。“博文沒有權利口頭授予。”劉網生談到這的時候仍感到憤憤不平。

但這已無多大意義。至今,法國的FEIYUE在海外的銷售和國內公司無關聯。 由於FEIYUE的國際商標已被註冊,並且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商標爭議。所以至今都是這樣一種狀況:國外的飛躍在海外銷售,國產的飛躍在國內銷售。

老字號的困局

時至今日,國內的飛躍鞋的擁有者在經過一系列的變更後最終為上海生龍鞋業有限公司。記者采訪了解到,上海生龍鞋業作為一家典型的貿易型公司,僅負責運營和管理飛躍的商標,而與其合作的四五家工廠中也只有一家負責生產經典款的飛躍鞋,另外幾家則負責新款式的制作生產。

目前國內市面上流通的飛躍鞋有新舊兩版,新一代的飛躍則由生龍經營銷售,鞋子底子較厚,制作較為精良。經過改良第二代的飛躍在2015年入駐京東淘寶,分別開了官方店鋪。

目前,飛躍線下的店鋪全國共有10家直營店,近百家經銷商店。在飛躍鞋的銷量上,京津唐地區仍排第一,江浙滬只能位居第三。這多少和銷售方式不同有關。據悉,京津唐地區走的是批發路線,而江浙滬走的則是零售方式。

因為性價比的優勢,近兩年飛躍從當年跌到谷底的狀態開始向上調升。最差的時候,飛躍在國內的年銷量也就是幾萬雙。“現在的飛躍已經有所好轉。”劉慶龍告訴記者,去年,全國線下銷售一年能賣出200多萬雙鞋子。值得一提的是,飛躍現在每年在線上的銷售也很好。“去年一年賣了50多萬雙。”為了吸引更多年輕顧客,飛躍也在尋求創新合作。2015年8月,飛躍的一家銷售代理商與迪士尼談妥合作,拿到《星際大戰》的授權,於是現在有了飛躍的星際鞋,零售價在200元左右。

而不止飛躍,記者此前在采訪同樣為老字號的回力時也了解到,因為一些社交話題熱潮而受到關註後,回力抓住了新國貨熱潮進行轉型改革,從批發轉向零售模式。

但飛躍的運氣尚沒有回力那麽好,後者商標歸屬權尚且明細。而飛躍除了海外商標權屬的問題外,此前的各種歷史遺留問題讓其品牌的管理並不嚴密。記者了解到,市面上目前尚存在有大量的老版飛躍鞋,這一種的鞋底印有大博文字樣,鞋底較為單薄,該版本最後一步是由機器粘合的,所以鞋面還能明顯看到有膠,零售價在35元左右。在本文最開始袁斌買的也是這一款鞋子。

“現在你們買到的舊版鞋子其實是不被我們官方認可的。多為仿冒和舊時的庫存。”劉慶龍無奈地解釋說,但很多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的。

此外,飛躍與其他品牌同樣遇到仿冒嚴重的問題。直至現在,依舊有眾多的商戶用廉價材料制作的冒牌鞋僅15元左右一雙的零售價格銷往各地農村以及小城市的市場售賣。“這樣的鞋一年大概有1000~2000萬雙,數量是正品的5~10倍。”劉慶龍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09

物聯網之父:中國將引領物聯網技術實現飛躍

“物聯網之父”Kevin Ashton今天在哈佛大學的科技創新研討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將引領本世紀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無人駕駛技術是物聯網實現飛躍的重要因素。無人駕駛技術的實現將最早發生在中國。”

對於物聯網的理解,Ashton有自己的解釋:“我不需要發出指令,計算機就能知道怎麽做。比如我手機內置的運動傳感器能記錄我的運動狀態。另外的傳感器能測量周圍的環境。物聯網時代會有更多這樣的技術。”

Kevin Ashton在1999年創造了“物聯網”一詞,並參與創立了麻省理工學院自動識別中心(Auto-ID Center),領導了三個成功的技術初創企業,其中包括他參與創立、並於2010年出售給貝爾金公司的Zensi公司。他說:“物聯網從20世紀發展至今已經進程過半,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中國是物聯網的引領者

“90年代,互聯網還很新,很多人仍然很迷茫,不知道前景如何,那時候手機還沒有數據,只有通話功能,沒有無線網絡,要知道物聯網的發展是基於無線網絡的發展。”Ashton對記者表示,“現在互聯網已經可以布局到任何地方,而且帶寬很寬,同時傳感技術和智能手機的發展也引領了物聯網技術的飛躍。”他同時表示,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傳感器成本的下降,極大降低物聯網技術的研發成本,並使得這些研發成果很快就可以用在其它領域。“這在90年代的時候是沒有被預想到的,連我自己也沒有想到,所以這種變化是驚人的。”Ashton表示。

他特別強調,中國是物聯網的引領者。“目前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技術相關產品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在五年前就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近期我去中國的頻次也越來越多。我想中國是希望占據物聯網的領導地位的。”Ashton對記者表示,“我覺得很有趣的是,我們在美國談論谷歌、Facebook,但是看一看,這些都是上個世紀的公司,未來物聯網的機會將在中國誕生。比如騰訊就引領中國的社交媒體走向了世界,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本世紀內,中國的技術一定能夠主導全球。”

他還預測,中國將會引領本世紀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中國在硬件制造等領域已經走在全球前列,無人駕駛技術也已經處於領先水平,中國已經有了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公交車。在汽車制造等方面都具有優勢。”Ashton認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城市化發展,催生了巨大的需求,很多項目只有在中國做才能搞得起來。“比如上海的公交系統早在2000年時就已經采用RFID接觸式公交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在智慧城市、物流、個人可穿戴設備等多個領域未來也將迎來爆發。”講到中國,Ashton就表現出非常親切的感覺。他曾在複旦大學的自動識別中心和中國教授一起研究物聯網的相關技術。

在Ashton看來,無人駕駛技術將會是未來物聯網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領域。“無人駕駛技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想想80年代中的時候,我第一次去北京,當時滿大街還都是自行車,現在已經變成了汽車,但是交通狀況是非常糟糕的,這也為無人駕駛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未來無人駕駛技術一定會率先在中國率先取得突破。”他表示。

不相信人工智能

不過,Ashton說,他所理解的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無關。“物聯網就是傳感器的連接網絡,我不相信人工智能在500年內會對人類有什麽實際的幫助。現在可能有些軟件可以分析數據,但是我們還是不知道機器到底應該如何模擬人腦智能,這還只存在於科幻片。”

對此,IBM娛樂互動業務首席科技官George Dolbier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IBM全球網絡支撐的未來機器學習和Watson實驗室,目標就是讓人類把目前已經在做的事情做得更好。現在IBM用機器學習來摸索人的習慣模式,可用來幫助人類做決策。我們現在還考慮用視覺定位。機器學習是用來幫助人類判斷,提高安全性,定位危險的最有效的手段。”

GE醫療全球首席技術官Tim Kottak表示:“在醫療行業,物聯網的發展已經為行業的變遷邁出了重要步伐,GE醫療用數據更好地為病人服務,讓客戶產生更多利潤。”不過,他也提出,物聯網時代對於企業的挑戰不僅僅來自於技術本身的挑戰,更多來自系統以及數據的管理。

哈佛大學科技創新研討會每年舉辦一次,今年的主題是物聯網與智慧企業。來自零售、制造、醫療、物流等多個領域的企業高層共同尋求應對數字化新挑戰的技術解決方案。斑馬技術(Zebra Technology)CEO Anders Gustafsson作為本次會議的輪值CEO,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同行業所需要的技術基礎是一樣的,就好像定位技術,在零售行業是追蹤貨品的擺放,而在醫療行業就是追蹤醫院藥品的正確放置以及病人的正確服用。技術公司希望能夠通過與不同行業的領導者進行交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為他們定制技術解決方案。”

對於人工智能,Gustafsson表示:“Zebra的目標是通過可視化和數據分析來讓企業資產變得更加智能化,從而提高勞動效率,降低勞動成本。這也符合此次會議所提出的‘智慧企業’的概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43

世界最長飛行:卡塔爾航空自多哈到奧克蘭飛躍五國

據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6日,卡塔爾航空執飛的多哈-奧克蘭航線客機降落在新西蘭的奧克蘭國際機場,比預計抵達時間早了5分鐘,成為目前世界最長的商業航班。

據悉,卡塔爾航空QR920次航班飛躍了10個時區、五個國家,飛行里程總長1.4535萬公里,飛行時間長達16小時23分鐘,於6日上午(星期日1825 GMT)降落在新西蘭。

機上有四名飛行員,以及15名客艙乘務員,在飛行期間提供了1100杯茶和咖啡,2000杯冷飲和1036份餐。

卡塔爾航空是全世界增長速度最快的航空公司之一。去年卡塔爾航空新增了14個目的地,新西蘭是卡塔爾經營的重點地區之一。

新西蘭貿易部長Todd McClay表示,隨著貨運能力的增加,新服務的經濟影響估計將“超過5000萬新西蘭元(3600萬美元)”。

去年三月,阿聯酋航空公司推出了當時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的不間斷定期商業航班,從迪拜到奧克蘭,航程長達14,200公里(8,824英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4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