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日本私募基金 風語終朝


http://honfung.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html





新年前到福州一遊,半為神功半為弟子,一是見見潛在客戶,一是看看甚囂塵上的海西區發展概念。此行見了一家日本私募基金,該基金為首家將地區總部設於福州的日本基金,甚得當地官府之器重。

投資於公司上市前

日本公司首重禮儀,此行雖然來去匆匆,卻頗感盛情。會議之中,基金代表坦言投資及持貨紀律,在此分享:

1.公司投資主要集中於上市前項目,人數不多,但事必親躬,即使盡職審查亦非單假手外人,蓋「自己錢」者,無人緊張得過自己也。萬一投資出錯,上市前項目亦沒有公開市場,止蝕無從,當然,內地專業機構之「信譽」風險亦為原因。

2. 盡職審查除了文件上之證明者,中國特色的盡職審查亦須兼顧,如政策風險、行業潛規則,坊間傳聞。蓋國內的政策變動,市場上難以窺見,此時便須基金憑人脈關 係向相關規管機構「索料」,如部分項目聲稱有國家長期合約,在調查時就要查找當局會否已有開放市場、引入競爭之打算,又例如向行內打聽有關項目企業之口碑 等等。

3.一旦決定投入資金,即使項目將來上市,基金一般都會長期持貨,蓋入貨價遠較公眾低,只要市場穩定,持貨愈長則回報愈高。當然,基金有時會於上市時首先收回成本,然該讓利潤滾存,無本生利也。

4.基金持貨和互惠基金不同,一般投資行業較集中。

5.持貨一段時間後,去蕪存菁,將表現落後組合者沽出,同時不斷尋找新項目,以期找到明日之星。

IRPA會員 韓風
(IRPA全稱為香港投資者關係專業人員協會,成員來自本港財金各界人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73

橙與蘋果 風語終朝


http://honfung.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html


香港上市較為專注果汁生產業務者,一隻手掌數得晒,計埋較具零售概念者,都係不外乎海升果汁(359)、匯源果汁(1886)、安德利(8259)同埋天 溢果業。其中,海升、安德利做濃縮蘋果汁,天溢主要做濃縮橙汁。上周天溢果業(756)公佈中期報告後,市場一面倒看好。喺大市方向難以捉摸之情況下,個 別板塊有驕人成績自不然使人青睞有加。
成日聽人批評人哋,橙同蘋果點比,其實不然,曾有外國學者戲言,橙與蘋果皆惹人垂涎之帶種子美果,當然,橙之種之在橙肉中則又與蘋果在果核內有所不同。
在 資本市場,橙與蘋果又能否並存?手頭一份濃縮橙汁(FOJC)與濃縮蘋果汁(AJC)價格分析,由2005年至今,曾經有過價格非常接近之趨勢。其中於 2006年至2007年,兩者價格曾經偏離每噸1000美元,2007年至2008年則相當接近,去年兩者價格回落,至今又呈現較大價差。表面看來,濃縮 橙汁價格的確「硬淨」。
事情總有兩面,中國證券報昨日一份報導,指目前橙汁與蘋果汁價差擴大到近千美元,跟進A股蘋果汁生產商國投中魯的證券行發 表報告,認為蘋果汁對橙汁將出現替代需求,預計國外客戶回補庫存可能成為中魯的股價催化劑。樂觀者,果汁行業將由「春秋戰國」轉向「三國鼎立」,仲有邊 「兩國」,香港上市之海升及安德利是也。
講開又講,如果想有啲創意,以後話人風馬牛不相及,除咗講橙同蘋果之外,其實大家又可以考慮用「老婦與青 蛙」(old ladies and frogs),據《國家地理雜誌》所言,此為塞爾維亞之諺也。當然,「老婦與青蛙」與斯琴高娃主演的《老人與狗》又是橙與蘋果,不能相提並論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74

投資者關係不能行禮如儀 風語終朝

  http://honfung.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26.html
日前到國內參與一家上市公司的培訓工作,更感受到近年國內公司對於投資者關係己日益重視。
多年合作,該公司每年定期安排高管、投關部門人員和媒體 見面;每年發佈業績時定期舉行新聞發佈、分析員會及國際路演,雖然不少上市公司也能做到,但能做到公司董事長、總裁、財務總監以至於各業務部門皆積極參 與、坦誠分享,相信目前市場上仍然寥寥可數。
同時,投關部門有專人負責與分析員定期會面;並每月向投資者發放行業數據,解決了部分投資者分析素材 不足的問題;
在企業組織上,投關部門同時結合了媒體關係功能,使資本市場訊息之收發網絡更為廣闊;同時投關部門與董事會、企業戰略發展部門有固定 溝通機制,使投關部門對企業發展以及行業的最新動向有最貼近事實的掌握;投關部門每年舉行大型內部溝通,對工作作回顧及展望。
此外,當有重要的戰 略改革時,公司通常會透過資本市場的觀感調查,正確掌握「民意」;並根據民意作出及時及全面的應對,包括答問的要點及盡量提供相關的資料數據,盡可能回應 市場的疑問、減少疑慮。
事實上,近年投資者關係一詞總被不少公司高管掛在口邊,但是真正落實成為公司發展策略的一部分,抑或只是行禮如儀,口惠而 實不至,則只有長期跟進的投資者和合作夥伴才能真正感受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8

保價護航合理合法 風語終朝


http://honfung.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27.html


詩曰:「一舞劍器動四方,天地為之久低昂」。樓市有政府舞劍出招,股市亦不乏攪局之舉。股壇長毛David Webb近期頻頻出招,短短兩周,先是劍指意馬(585),使其失蹄停牌。及後,又刺破蒙牛(2319)高層學歷,應是「烹『牛』宰『馬』且為樂」。

缸 湖既有刺客,自亦須有衛股之士。上市公司管理層,多專注於業務發展,有時難免忽略為公司「增值」,提升其股價。

當然,操控股價不足取,但 從公司基本面講述投資故事、增加透明度及公司管治水平、吸引投資者成為股東則完全合理合法。

「唱好」股價,需要內外兼修,缺一不可。內 者,功力也,上市公司一定要有基本的業績支持,內部運作良好,此為內功。外者,招式也。「招」者形象包裝,諸如企業辨識系統(CI system)、信息披露水平、公司透明度、開放形象、與持份者之接觸、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投資者關係、媒體關係等。

「式」者企業與市 場溝通之工具與技巧,上市公司而言,其企業網站、日常媒體監測、分析報告整理、年報及中期報告中管埋層報告之內容詳細及文筆水平、業績發布之新聞稿、與同 業市場信息比較、預測的媒體及投資者答問內容、對市場的分析預測能力,與股評人、投資專欄作家、財經版記者、分析員、海內外基金經理的定期溝通活動。

招 式有盡,但其實變化無窮,如何在招式中,改變時序組合,利用科技提升溝通效率及準備性,做好市場溝通的起承轉合,在大事件的應變中舉重若輕,才能真正做到 在資本市場「名動四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38

為甚麼不投票? 風語終朝

  http://honfung.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18.html

高官要聆聽沒有投票者的聲音,很自然的問題是:可以投票表達意見,為甚麼不投票?

筆者昨天出席一家上市公司周年股東會,公司市值200 億,散戶近萬人,出席之小股東過百,所為者何?自然是投票。

剛好是股市大跌,現場有點情緒,會上小股東開口便問股價為何低殘至此?上市公 司主席沒有說由其他沒有出席之99%其實認為股價可以接受,而且大家都是長遠投資該公司,所以短期股價波動他們是不反對的。

知名經濟學家 其中一句,是「長遠而言,我們皆須長眠黃土」(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豈可不爭朝夕?

現 場質詢者耄耋之年,白髮蒼蒼,炒股數十年,遇上百年海嘯,自然無仇報,情況與港人爭取普選何其相似,相信他們也已不對有生之年能否有普選不存厚望。幸好公 司主席「聖明」,表示會努力做好業務,增加回報(回報自然包括股價及派息),而且今年至今業績理想,希望股東在數月後的中期業績公布後再予以評分。

當 然是有備而來,上市公司開會前一日已經擔心股價波動,部分投資者可能有所不滿,公關與公司管理層亦就問題應如何回應作出討論。財經公關亦派上用場,為上市 公司預測了媒體、股東及分析員的問題,然後預備答案要點供公司參考。

常言到「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在高位者無論任何事情,要做公開說 明,豈可信口開河,致使支持者失望?其實簡單一句「高興選民作出理智判斷,理解對政府的期望,政府會努力走好政改每一步工作。」豈不大體?投票了,雖有怨 言,但股東仍贊成公司董事連任,最終還是支持管理層、寄望他們努力做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25

投票率 風語終朝


http://honfung.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html


57.9萬數字惹爭議,投票率一成七,有說比例很小,也有人失望。筆者有感而發,莫說57.9萬之數,即使是十分之一,作為政策制定者亦不應小窺。
上 市公司之散戶人數,能有5萬人者為數不多,即使在香港上市的大型銀行,平均而言亦超出這數字不遠,市值二百億之股份,散戶人數過萬已屬難得。雖則人數非 眾,如有上市公司其中17.1%向公司表示對其發展策略不滿,並出席股東公司投票以反對之,則該公司高層肯定「有得震,無得瞓」。
上市公司之投票 制度在重要議程上,對於股東還是有所保障的。較具規模的上市公司,對於持股五萬以上的股東,都會格外留神。甚至每年會進行持股調查,希望取得持股五萬以上 股東之名單,概上市公司要進行大型收購合併、關連交易、配股批股、派發股息,無一不要股東投票通過,遇上爭議性議程,董事會更是寸土必爭,務求取得足夠支 持,市場力量主導一切。
前陣子,電訊盈科(8)之種票疑雲便是一例,一時間權貴亦公開高呼法例不公,沒有照顧持股多但人數少的大戶。一人一票是否 對大戶不公自然仍需討論,但在現有制度之下,大家仍然只能跟遊戲規則辦事。
照顧現有股東,即已經投資者之期望及感受,是投資者關係工作人員之重要 責任。
香港地股民多、順民更多,只要遊戲規則清晰合理,大家都是規行矩步,不會有什麼怨言。當然,話說回來,投資者若對公司不滿,可隨時賣掉公司 股票,影響立竿見影,股價即時受挫,至於港府這個大公司,其管治特色自然不可相提並論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26

風語者說: 雷公資本

http://xueqiu.com/9987866486/29600864
投資股市最悲催的事情莫過於:抓到了牛股卻沒敢重倉,重倉持有的卻常年不漲,堅定看好的卻深度套牢……這些事深深地困擾著投資者,我相信每個投資人都有過相似的經歷,我也不能例外。

雷公非專業出身,文科背景,05年懵懂入市,5年前開始全職投資。近十年間我大賺過也大虧過,憑著一股韌勁和勤奮,近5年來一直維持著10%~15%這樣平均偏低的收益率水平。直到2013年度有了一個顯著的變化:A股賬戶依然維持著不高的12%收益率,美股賬戶總資產卻實現翻番!有點沾沾自喜?是有點,但我還需要搞清楚這其中的運氣成份有多高?非常客觀地說,我覺得是運氣是主要因素——我趕上了美國科技股的大牛市。這期間雪球上也出現了不少大神,無一例外,他們都是撞上了牛市行情。用一個當下比較流行的表述:風來了!

在雪球上的朋友,應該說絕大多數是「非專業選手」,投資不是主業。大家做投資無非是希望在工薪之外能夠獲得一些額外的資產性收入,這無可厚非。遺憾地是 ,能如願者寥寥,更不要談什麼「財務自由」了。

怎麼辦?

在《聽風與識鳥》http://xueqiu.com/9987866486/27349784 這篇文章中,雷公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投資隨大流的(平庸)企業很難獲得超額收益,只有那些超越平均水平的企業才是良好的投資標的。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個問題,在一個超速增長的行業中尋找理想的標的,遠比在一個低增長(平庸)的行業中尋找要容易得多。當然,這不是說高增長就一定好,也不是說低增長中就沒有好企業。任何一個行業的中總會有一些好企業,但好企業的稀缺性導致它們大多數情況下不便宜,或者性價比不高。於是,把握有限的歷史機會顯得尤為重要。正所謂: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是的,許多業餘投資者整天殺進殺出,整真正的大機會卻抓不住。費盡心機卻不見收益,實在是吃力不討好。

有一定經歷的投資者會發現,股市常有板塊現象,當「風」來之時,板塊中絕大多數股票都會被吹起來,這就是風的作用。只要風不停,你甚至可以閉著眼睛在風中任選幾隻買入,且不管他是鳥還是豬,勝率都不會低。2013年的創業板牛市就是一陣風,由此導致絕大多數創業板股票飛上了天,其中鳥是少數,豬是多數。

「聽風」是一種大局觀,是一種「嗅覺」和「方向感」。「識鳥」是一種更高級的能力,需要花更多時間深入研究,大多數業餘投資者都不具備這種專業知識深度,搞不好容易走偏。因此,對於這些投資者來說,首先要解決風在哪的問題,其次才是企業基本面研究。可惜的是,很多業餘選手受某些專業選手誤導,掉進了重「鳥」而輕「風」的誤區,結果是鳥沒找著,風卻錯過了。或者自認為找到鳥了,等風,風卻不來。可惜了

有些人說:創業板估值過高,有泡沫。也有人說:上證指數才2000點,藍籌嚴重低估……不管怎樣,的確是有很多人錯過了這陣「風」。但同時也有人雖然碰巧買了創業板股票,卻沒敢重倉持有,股票也許翻了幾倍,但看得見的絕對收益卻少的可憐。雷公想說的是:作為業餘投資的球友,請正視你的能力圈。如果沒有能力或沒有精力做深入研究,我建議你將精力放在「聽風」上,「識鳥」的任務就交給專業選手吧。雪球上有不少高手,他們無私地貢獻了許多優秀的研究成果,在他們的辛勞成果之上,為廣大球友的成功投資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這裡,我希望大家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善用之、善待之。

雷公不才,曾經也是堅信創業板估值過高,過於謹慎,出手較晚,但最終還算是與這陣風打了個照面。受主流思潮的影響,雷公當時對創業板是有偏見的,這些股票我研究得很少,很多公司沒研究過也來不及研究。但是隨著市場情緒的激化,我意識到應該參與一下,隨後買入了一些 $創業板(SZ159915)$指數基金和$基金金鑫(SH500011)$,最終的收益都還過得去。當然我沒有投入太多的資金去做,其一是因為這兩隻指數基金價格便宜且交易量不大,交易清淡的時候買賣幾十萬股就能導致好幾個價位的變動。其二是去年的主要精力在美股,抓住了諸如 $特斯拉電動車(TSLA)$$Facebook(FB)$ 等大牛股,美股賬戶總資金翻一番多。由此可見,「聽風」對於成功投資的重要性。風來的時候要抓龍頭,沒能力抓龍頭就買指數基金,如 $太陽能ETF-Guggenheim(TAN)$ $高科技指數ETF-SPDR(XLK)$ 等等。

這次經驗之後,我就特別重視「風」。我意識到不論是正向的風還是反向的風,風一旦吹起來就不那麼容易停下來。只要風還在吹,總有上車的機會,總能獲得不錯的收益,這與水平高低無關。雷公過去做期貨中得出的經驗:投資最重要的就是選擇一個好市場(創業板或納斯達克),和幾個好標的。哪裡有風非常重要,沒有風,再聰明的腦袋,也很難獲得一個高回報。如果你想獲得高回報,要麼是到處找風,要麼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裡通過高槓桿把低回報的東西做出高收益

那麼,怎樣才能找到風呢?以下雷公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

首先,「聽風」不需要高超的技巧和能力,只需要關心這方面的新聞、與行業人士多交流。比較簡便的方法是關注雪球上幾個有料的大v,根據他們的帖子順藤摸瓜就能找到。比如我通過關注@HAIJINYAN 獲得了不少有關於血糖儀、便攜式診斷設備相關的信息。他幫我找到了$德康醫療(DXCM)$ 這個好標的;關注@葛劍秋的空間 瞭解到很多$上海醫藥(SH601607)$ 的故事;關注@富蘭克凌 獲得很多$優酷土豆(YOKU)$ 的觀點;與@瘋狂_de_石頭 關於$伊利股份(SH600887)$ 的辯駁中,讓我深入瞭解到國內乳業的一些信息(雖然他老跟我唱對台戲,但他的觀點還是很有價值),等等等等吧……我就不一一at了。總之,正面的信息要關注,反面的信息也得關注,很多時候恰恰是一些反面意見能夠為我帶來極大的收益。重要的是,掌握這些信息之後,不可盲目跟風,要有自己的邏輯和立場,具體操作的時候需要靈活運用圖形分析找到好的機會。

另外一個簡單的方法:安裝一個RSS閱讀器(我用的是Leaf和Reeder),到百度新聞RSS平台http://www.baidu.com/search/rss.html 訂閱一些你關心的關鍵詞(比如可穿戴、洋牛奶之類),它每天會自動為你推送信息。當然如何巧妙的設置關鍵詞、過濾掉一些垃圾信息,這還是有一些技巧的,具體的大家百度吧。

接下來每天要做的事,打開雪球看看你關注的大v們發表的內容,看看RSS閱讀器都有哪些新聞,快速瀏覽這些文章尋找觀點,然後閉上眼睛想一想:這些信息表達了怎樣的一種觀點?這些觀點具有一致性嗎?邏輯通順嗎?有風嗎?是正向的風還是反向的風?……只要跟蹤某些標的的時間夠長,每天重複這個動作,你就會有感覺。

前一段時間我訂閱了「牛奶」這個關鍵詞,結果一大堆有關於進口奶和國內乳品行業的問題。閉上眼睛想一想,結論是:中國的乳企要出問題,於是……大家懂的。哈哈,抨擊我的人可多了,我很感謝他們的質疑,黑嘴們的反向觀點真的很有價值。

此外,我這篇文章《無才便是得》http://xueqiu.com/9987866486/29481714文中提到:風指的是一種進步的潮流。既然是潮流,就不會馬上停止。細研之下你會發現,可穿戴、便攜式醫療診斷、行業大數據以及電動車等等這些潮流目前還只是一個初級階段,深入的角逐干剛開始,真正的大潮還遠未到來,何談停止?

做好準備了嗎?抓住機會,乘風而上吧!

註:再未深入分析之前,任何股票都切勿腦殘追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28

風語者Tung的“港A股”策略:邏輯、節奏和方向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28

風語者Tung的“港A股”策略:邏輯、節奏和方向
作者:格隆匯 Tung 港股那點事

甲:我的三峽水利漲停了。
乙:我全倉了港股。
甲:我的中國電建漲停了。
乙:我全倉了港股。
甲:我的保利地產漲停了。
乙:我全倉了港股。
甲:。。。。。。


A股雄糾糾氣昂昂,一路走向三千八!如果說今天A股熱鬧非凡,那麽港股則應該說是無腦的瘋狂。如果說你今天手上A股的票全倉漲停,那麽港股則是全倉爆炸。隨手截了張盤中的自選股給大夥感受一下,基本都是大夥所熟知的典型港股代表,按格隆匯最新的說法,就是性感撩人的“港A股”。


圈內人士上周五的朋友圈應該都被格隆匯一個神秘黃色爆炸圖案刷了屏,隨後鋪天蓋地券商唱多港股的論調也隨之而來,考慮到類似的內容多半都看的膩味了。所以關於港股這次的暴走我真的真的已經不想再多加評述。其實早在這輪港股瘋狂行情啟動之前,早在上周五證監會出公募基金參與滬港通的指引之前,我就已經在格隆會發表了文章做多“港A股”了。


3月22號發表的文章,里面我率先提出了港股A股化的觀點,以及關於港股定價權的爭奪,最後更是給出了符合該邏輯的選股標準“小市值,夠性感,有業績,非老千”,並且根據該標準明確給出了個股名單,目前來看大體都有非常不錯的收益!


泛濫的東西就到這里,接下來就說些別人還沒說的東西吧。

談談什麽是港股A股化

一般來說股價的上漲是受估值的提升和業績的提升雙輪驅動的。但是全球有那麽一個奇葩的市場,股價的上漲主要受估值的影響,而受業績影響微乎其微。提升估值的最好方式則是講述性感的故事,A股總是這麽包容,只要你故事夠性感,業績可以放到十年後。與之對應的另外一個奇葩市場就是港股了,從來就是不見業績不漲股價,長期以來都由外資主導,幾乎成為了全球的估值窪地。

如今,資本市場越來越開放,隨著A股的資金流入港股,A股的邏輯也就跟了過來。擁有不錯業績的港股,在獲得了A股的估值邏輯之後,迎來的就是著名的“戴維斯雙擊”,如今來玩港股賺的最大的一塊錢就是估值提升的錢。目前的港股是很容易形成正向循環的,只要港股稍微有一點賺錢效應,A股的錢就會源源不斷的流入,隨之而來的則是港股的進一步A股化,然後就是估值的進一步提升。股價的不斷自我強化一旦形成,目前港股大量10倍pe的票就會向A股靠攏,變成30倍也一點都不算高!

簡單來說,A股過來的資金越多,港股的A股化就會越明顯,“港A股”的機會就會越大,就會有更多的錢過來,目前只是剛剛起步!資金是不會說慌的,下圖就是今天南北向的資金,這是自滬港通開通以來南北向資金分化最嚴重的一次,可見A股的資金正在跑步入場。而隨後開通的深港通,我敢大膽預言,只會使目前這種趨勢變得更為明顯。


談談來港的資金
港股之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缺水!港股久旱逢甘霖,別說放水了,上周五一個準備放水的消息,就把港股的饑渴完全引爆了。今年港股會有源源不斷的活水來澆灌的,並且大概率按以下順序,從而保證港股時刻處於一個活躍的狀態。

A.長期在港股混的資金,存量資金。這類資金為港股提供了基礎的流動性,對港股最為熟悉了解,也一早潛伏在了這波行情之初。對這類資金請大家不要羨慕,畢竟人家埋伏了這麽久,付出的代價就是沒有享受到A股的盛宴。

B.先知先覺的資金。這類資金算是最近入場的主力資金,並且能持續不短的時間,以專業投資者為主。這幾天的暴漲應該都是這類資金建倉所致。這類資金的忠誠度應該是非常高的,而且資金集中,股票不搞個翻倍,這類資金是很難把浮盈賺到手的。B階段就是眼下建倉的黃金機會。要知道國內的從業人員是不能炒A股的,可是卻並沒有限制炒港股,背後意味著什麽,你懂的!

C.後知後覺的資金。這類資金估計還要很久才會進入,換句話說就是A股的大媽行情,這類資金比較盲從,沒有什麽忠誠度。

D.解放軍。最後的重頭戲,也就是上周五證監會的指引“公募可以通過滬港通直接投資港股”。非常激動人心的消息,也是這輪港股能長牛的一個保證,但是這筆資金應該是下半年才會流入,而且極大概率是在深港通開通前後,並且同樣可以投資深港通標的。公募要來港股是要改舊基金合同或者發新基金的,這個需要不少的時間,另外基金公司內部的交易系統和估值清算系統都面臨著一次大的升級,根據我曾經在公募基金的經驗來說,估算出來的時間是下半年。

ABCD當中蘊藏了一個非常巨大的機會,但是不方便說的太直接,祝有緣人得之。總之這個機會一定藏在小市值夠性感的港A股!

談談隨後玩港A股的節奏
我看上的標的在3月22號的文章當中,已經毫無保留告訴了大家,目前的觀點也沒什麽變化。關於後市的把握主要還是集中在三個板塊。

首先搞科網股!
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港股和A股估值差異最大的就在這個版塊了。純正的科網股大多數都在港股或者美股上市,也正因為如此,A股的科網股都是概念為主,稀缺導致價格一直高不可攀。看看全通教育和網龍大概就可見一斑了。標的我就不推薦了,自己拿行情軟件看一下,今天漲幅在10個點以上的基本全是這些,所以短期來看我保持一定的謹慎。

隨後搞環保新能源!
這個也沒什麽好說的,如果說以前環保是花架子,那麽今年則是環保正式啟動的元年!炒股要聽習大大的話!更為重要的是,相較於A股高高在上的環保股,港股環保可以說都是白菜價,我幾乎找不到一個過20倍pe的環保股,我認為只要是環保就能買!綠色動力,北控水務,光大環保,中滔環保,京能清潔,興業太陽等等,其他還有好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另外環保股的光芒最近都被科網股遮蓋了,所以目前正是最好的建倉時機!

最後搞消費醫藥!
自古牛股出消費,這兩個版塊從來都不缺牛股!而且今年這兩個版塊都是重傷版塊,大量標的都是腰斬過半的,熟話說跌出來的機會,這絕對是值得好好挖掘的版塊。不過短期來說時機可能還差那麽一點。

本文寫的有點雜,但核心思想毫不動搖!響應格隆匯號召,堅定旗幟鮮明做多港A股。我的觀點也和之前的文章一致,今年的港股會是2015年最大的機會。

大風起兮雲飛揚,祝君股運昌隆,乘風破浪!今年在港A股中斬獲大量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848

工業互聯網落地難 | 峰言風語

國內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正在加速擴張。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第一次被明確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引起了國內外工業互聯網平臺相關專家和企業的熱議。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信息化中心主任楊春立表示,國內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的增長率保持在13%以上。

目前來看,工業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是如火如荼,在經濟發達制造業快速發展的地區,很多省份都出臺了工業互聯網方面的方案和政策文件。然而多方造勢之下,到底有多少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成功落地,國內廣大的中小型工業企業,距離雲平臺又到底有多遠?許多問題需要想清楚。

筆者曾經接觸過幾家專註工業互聯網研發的企業,這些企業都有較為深厚的研發背景,也都對自己的產品信心滿滿。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筆者再去詢問的時候卻發現很多企業都面臨產品很難落地的窘境。

是不是許多企業都沒有這個需求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筆者曾經在浙江很多中小型企業做過調研,發現很多中小企業都有非常明確又迫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的需求,但是由於目前多數工業互聯網產品前期投入資金高、後期信息化設備維護需要大量專業人員,並不適合中小企業。

以慈溪市為例,據不完全統計,該市有中小企業2萬多家,這些企業自動化水平低,大多都是手工線操作,管理水平低,產品質量無法追溯,產線更換頻繁,傳統的信息化產品和多數雲平臺產品都無法真正解決企業的痛點。

那麽,現在看來企業的痛點主要有三點,首先,我國中小企業缺少專業人員去系統追蹤企業信息化建設知識,面對紛繁複雜不斷變化的軟硬件市場,不知所措。當企業下定決心實施信息化的時候,往往很難找到真正適合自己、價格合理的軟硬件設施,以至於產生對企業信息化建設排斥態度。

其次,中小企業沒有大量閑置資金購買各種合適的IT軟硬件設施,如果信息化建設在短期內不能獲取良好的收益導致它們對信息化不夠重視,投入的精力和資金非常有限。

最後,維護和運營企業信息化系統的成本較高,需要一支專業的IT人才隊伍保障。對於我國中小企業而言,IT專業人才的薪資相對於產線工人來說過於昂貴,從而導致中小企業不願意花費大量資金去雇用專業的IT人才。

這些痛點決定了廣大的中小企業在工業互聯網升級改造中會面臨諸多困境,筆者在調研中發現許多中小企業認為單次大規模智能化改造投資大,邊際效益比較低;多數工業現場仍停留在紙質管理,信息化系統缺失;生產自動化水平普遍不高,物流、倉庫管理效率低下。

受限於各種“先天不足”,筆者認為針對中小企業的工業互聯網不能簡單複制和模仿大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模型——花費上千萬資金成本、系統功能紛繁複雜。面對中小企業客戶的雲平臺產品,成本上必須與其承受能力相符,各項費用,特別是軟硬件、人力資源、運營維護等的支出不能過於昂貴;同時,在應用支付、使用和維護方面,要快速、靈活、便捷,允許中小企業根據現實情況變化而靈活選擇,全程通過互聯網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50

民營企業多元化步伐要慢一點 | 峰言風語

近日民企債務危機頻現。

5月2日,浙江省金融辦召開盾安集團債務協調會,商討盾安集團債券融資及銀行貸款等問題。一時之間,民營浙企盾安集團流動性危機急速發酵。無獨有偶,剛剛獲得戰略投資的神霧集團仍未解除資金危機。去年以來,山東的齊星集團和天信集團、“神霧雙子”神霧環保和神霧節能相繼陷入債務泥潭。

在中國經濟新舊動能切換之時,幾個經濟大省相繼有民營企業陷入債務危機引發社會廣泛關註。目前來看,之所以民企容易陷入債務困窘的境地,究其緣由又會回到一個熟悉的話題,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在固有的模式下很難有新的突破,也難以另辟蹊徑,其中,又以制造型企業的債務問題最為嚴重。

 

在經過了經濟快速增長期之後,中國的民營制造企業正面臨著過剩和轉型的巨大壓力。一類民企由於很多都是低端制造,轉型升級又不知道往哪里轉型,收入和利潤逐年下滑,靠借錢續命等經濟轉機。另一類則是類似於盾安、神霧這類主業做的不錯,但想通過多元化擴張來尋求更大發展的民營企業。

第一類民營企業無可厚非應該交給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來解決。而第二類民營企業往往對一地財稅、就業等貢獻良多,因此地方金融機構往往對於這一類企業有著較大力度的扶持,希望和企業共同獲利,然而可能獲利的同時也伴隨著風險的潛流,那就是企業能否有足夠的債務償付能力。

以盾安為例,2014年到2016年,盾安控股集團營業利潤分別為15.28億元、14.03億元和13.38億元。而與之對比,盾安集團每年的財務費用支出逐年增多,2016年,盾安集團利息支出為19.65億元,到2017年上升至21.17億元。

利潤無法覆蓋財務支出,企業卻還要進行多元化擴張,因此舉債成為必由之路。其實細細看來,很多民營企業一直維持低利潤運行狀態,卻依然奉行多元化擴張戰略。究其原因除了希望迅速擴大企業規模,占據市場份額,或者為了規避單一經營的風險,來拓展業務領域之外,也與地方政府的支持有關。

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扶持和政府性銀行的資金支持。然而,在經濟處於上行周期,蛋糕越做越大的時候,以上諸多因素正是民營企業發跡的優勢;而當經濟環境出現變化,銀行銀根收緊之時,曾經“舉債擴張”的模式就成為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

在中國,民營企業相較國有企業來說融資渠道是狹窄的,“抽貸”卻時有發生,所以民營企業在進行多元化投資時更要慎之又慎,一定要保證企業資金鏈的暢通,更要時刻確保主業發展的資金需求。

企業進行多元化擴張必然會占用大量的資金,此時一定要考慮投資資金的回收期,要能夠保證資金快速流回企業支撐主業的發展需要。曾經名噪一時的山西海鑫鋼鐵就是由於不顧主業、盲目擴張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民營企業為了做大做強而進行多元化發展本無可厚非,但是進行多元化發展是需要承受很大壓力的,稍有不慎便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而這很可能會壓垮整個企業。所以民營企業在多元化進程中不能過於激進,步子需要邁的緩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