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吉利升幅冠同儕 林智遠Nelson Lam

2017-03-30  NM

投資的價格反映預期,預期會否落實或落空,就要花時間去驗證。要找到不用花時間而能穩賺或全蝕的投資,並不容易。恰巧上週,就有一隻股份,股價半小時內跌了九成;而另一隻近年股價不斷上升的股份公布業績後,仍反覆上升。更巧合的是,《壹計就明》都曾與大家分享這兩隻股份。臥薪嘗「乳」無止蝕機會

上週五早上,輝山乳業(6863)股價如跳崖式下跌,半小時內,由2.59港元跌至最低0.25港元,跌逾九成,中午升回0.42港元收市後,輝山就主動申請停牌。可憐的是輝山小投資者,稍有不留意,可能連止蝕的機會也錯失了。2016年底,沽空機構渾水曾指出輝山業績造假,估值接近零。其實更早一年,2015年底,無背景、無資源、無強大法律團隊,並亦非沽空機構的《壹計就明》,也曾分享輝山的毛利、毛利率及溢利都在下跌;但在市盈率及市賬率方面,「輝山都貴絕同業」,堪稱是逆市奇「乳」,故此總結「從數據中,大家若找不出端倪,奇遇還是留待有識之士嘗試」。在此謹希望,大家沒有自以為是「有識之士」,沒有臥薪嘗「乳」就好了!輝山股價崩盤,大家對其他乳品公司自然起了戒心;同樣,吉利(175)及廣汽(2238)股價近年表現出色,大家就對汽車股情有獨鍾。去年中,就曾用數據引證「汽車股股價表現並非一枝獨秀」,當中僅「吉利及廣汽的股價較突出」。吉利15倍的市盈率,更與輝山一樣,貴絕同業;不同的是,吉利較高的市盈率,卻有收入年升四成及利潤年升六成所支持。

吉利股價有增長數據支持

去年分析後,吉利股價仍節節上升,3月中曾創新高12.62港元後回落。上週吉利公布業績後,股價回升8%,一週收市是12.28港元,較去年分析時升了178%,升幅更冠絕同儕。以吉利逾千億港元市值計算,吉利市盈率已升逾24倍,吉利業績可繼續支持此市盈率嗎?看看吉利2016年業績,銷售量遠超原先年初銷售量目標約三成,銷售量按年升五成,加上平均銷售價增長帶動下,銷售收入按年增加接近八成,溢利更按年增加126%,扣除出售合營公司權益的一次性收益後,溢利率仍增加一個百分點。強勁的銷售量增長下,吉利在今年初就定下2017年的銷售目標按年增長31%。綜合表面上看,吉利近兩年多股價大幅上升,都有實質基本增長數據支持。今年首兩月,吉利公布的銷售量仍持續強勁,較去年首兩月分別升了71%及167%。然而,吉利股價是否已反映強勁的增長數據?吉利的銷售量增長是否能持續強勁,或更上一層樓,以支持股價繼續上升?相信大家都沒有水晶球,更沒有背景及資源作實地深入調查,故必要小心為上,其次是要花時間。肯花時間去跟進股價及銷售量的變化,或許有時更勝任何穩賺或全蝕的分析報告!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00

想回報超越同儕 投資要夠膽脫離群眾 黃國英

1 : GS(14)@2014-05-14 00:06:36

http://www.eastweek.my-magazine. ... g%E7%89%A9%E9%A4%A8

《有關投資與人生最重要的事》作者、橡樹資本的馬克斯(Howard Marks),很喜歡請別人做以下的思考練習:假設他聘請你當基金經理,如果你的表現,位處基金排行榜的頭一成,獎金千萬;可是跌出一成外,則連底薪也沒有。在這條件下,要取得成功,首要任務是甚麼?馬克斯稱幾乎沒人答對。正解並非選股或在市場捉頂捉底,而是找出最多人持有的是甚麼,然後建構一個與眾不同的組合。

正確理解這個問題,有助釋除很多投資者的疑團,就是如何才能超越同儕。若然聚焦於市場上熱門的題材,不論如何努力,似乎只能取得接近大市的回報。扣除交易費用,更易跑輸。持有一個非主流的組合,起碼有可能大幅優於或差於大市,而不會只是隨波逐流。



很多號稱主動操作的強積金,主要持股都是滙豐等大藍籌,放棄了大幅跑贏機會。



另闢蹊徑博高回報

如果要用一句說話,去總括所需的操作手法,就是「另闢蹊徑」,博取超越他人的可能性。馬克斯本人的方法,是發掘無人認識的資產類別,在垃圾債券中尋寶。要是打算集中在股票,亦無不可,不過要從群眾的反向入手,先避開廣受歡迎、「無得輸」的大熱門,再尋找別人不喜歡、嫌悶怕風險的倒楣對象開始,研究到熟悉、具備優勢為止,然後集中出擊。又或者可以採取逆周期的時機捕捉,當然不代表逢升即造淡式的對賭,而是一套能因應市況,適時避險、冒險的規則,其實簡單至限定現金比例,變相強制性食胡、入市,都已經有所助益。

方法看來熟口熟面,但執行上卻困難重重。主因是脫離「主車群」的心理壓力極大,正如凱因斯所講:「就名聲而言,正正常常地失敗,要比用非常方法成功為上。」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大家的強積金,很多雖然號稱主動操作,但主要持股仍是跟隨港股指數照單執藥,滙豐(0005)、中移動(0941)、內銀股一應俱全。換言之它們放棄大幅跑贏的機會,去避免大幅跑輸「樣衰」的可能性。不要輕視這種「樣衰」帶來的傷害,在過去的泡沫中,次次都是睇啱、不肯參與甚至造淡的基金死先,因為投資人不接受短期跑輸而逃走,最終臨近成功時,能夠投入的注碼,已經大不如前。造淡次按技驚四座的保爾森,實際上是九星連珠的幸運兒。

培訓一己投資術

個人投資者自負己責,沒有業務上的制肘,只看是否願意放棄跟大隊的安全感和賺快錢。較難處理的,是要獨自面對失敗。跟大隊雖非實贏,但由於同路者眾,很容易聚集一群苦主互相安慰,既然人人都中伏,自己好像沒多大責任;當嘗試離群的投資對象、操作手法,有利時固然高興,失敗便要一力承擔「獨具慧眼」之責,再沒抵賴的餘地。

馬克斯總結要有出眾回報的條件,除了敢於離群外,當然要培訓一己的投資術,亦需接受短線「樣衰」一段日子,此外也要準備犯錯,保證仍能存活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29

黑石CEO去年收入61億 冠美上市公司同儕

1 : GS(14)@2018-03-06 03:43:19

【明報專訊】美國私募基金巨擘黑石(Blackstone)向證交會(SEC)申報的文件顯示,其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蘇世民(Stephen Schwarzman)在2017年的收入達7.865億美元(約61億港元),擊敗閱後即焚軟件Snapchat母公司Snap行政總裁施皮格爾(Evan Spiegel)的6.37億美元(約50億港元)年薪,暫時是美國去年薪酬最高的上市公司行政總裁,充分肯定華爾街已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

71歲的蘇世民持有約19%的黑石股份,去年獲6.61億美元的股息、1.23億美元的附股權益、35萬美元的年薪,以及134.5萬美元的其他收入。黑石管理價值4340億美元的資產,是美國規模最大的私募基金,去年盈利達到破紀錄的39億美元(約304億港元)。

過去5年,蘇世民在黑石任職的薪酬達到32億美元。多年來蟬聯美國私募股權圈的收入冠軍。

標普500企CEO 平均年薪1億

不過蘇世民的薪酬仍未算史上最高,上市公司Och-Ziff資本管理的創辦人Daniel Och在2008年的年薪達11.9億美元(約93億港元),而2007年他亦捧走9.189億美元(約72億港元)。

根據彭博數據,標普500企業的行政總裁去年平均年薪為1300萬美元(約1億港元)。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20&issue=201803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2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