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智能投顧變身“藍海” 銀行券商基金“搶食”

財富管理行業的新變革即將來臨,智能投顧逐步成為了市場的“藍海”。

金融行業多家巨頭們早已經嗅到了背後潛在的巨大市場,無論是銀行、券商、基金,2016年以來都紛紛大舉涉足智能投顧領域。然而金融行業發展智能投顧產品當中,到底最終由誰主沈浮?這卻是極大的未知數事件,相比而言上述三者都有各自優勢所在。不過由於中國投資者教育任重而道遠,發展未必如預料中那麽順利。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家金融機構相關負責人認為,銀行有龐大的存量客戶,較多的資金量,有更完備的數據資料,也有更多的產品選擇;而券商掌握更多的市場情緒起伏變化,也有強大賣方投研能力支持;基金公司本來就具備主動管理資產的優勢,也期望專業能力更多轉化成為投資者服務,使得“投基”人士有更好的客戶體驗,更好避免“買在高點”。

銀行“大數據”占據優勢

東北證券分析師高建認為,對於中國智能投顧行業,其潛在的市場不僅前景廣闊規模巨大,而其所具有的變革性與顛覆性較美國市場而言,要遠來得更為徹底和迅猛。相較於歐美市場的傳統金融機構,中國培育智能投顧的土壤如互聯網理財的高滲透率、傳統理財市場服務的空白、居民強大的理財需求等方面,具有更為明顯的優勢,這使得互聯網理財的創新對於傳統市場的變革更為猛烈。

諾亞財富則稱,通過智能投顧,個人可直接獲得頂尖投資機構的投資理念與指導,直接挑戰、甚至顛覆傳統”銷售驅動式”的理財顧問;重塑中國投資理財市場上投行、券商、基金以及理財顧問的金融產業格局,是可以預見的未來。

2016年12月,招商銀行發布APP5.0以及摩羯智投,分別對應銀行面臨的兩大轉型挑戰——互聯網化、智能化。摩羯智投運用機器學習算法的智能理財服務,通過以公募基金為基礎的全球資產配置,達到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

其所解決的“痛點”是,目前公募基金已經多達3500多只,客戶從事財富管理已難以依靠一張Excel表格計算來達到配置個人財富投資的目的。其背後的邏輯是,傳統銀行發現其優勢更多體現在對資產端的構造和改造上,以資產管理為基礎,跨投資、銀行、保險等領域,而形成的金融自場景。

招行零售負責人稱,大體可以認為2017年是人工智能在公眾認知領域大爆炸的元年。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能會非常多的應用在金融領域。

其實現過程是為投資者設定收益目標、對風險的最大容忍度、預計投資期限後,智能投顧系統根據該需求來計算構建投資組合。智能投顧系統則對3400多只公募基金進行分類優化和指數化編制,每天要做107萬次計算,得出適合投資者的優秀風險收益曲線。“銀行擁有真實性最高的大數據,在零售銀行轉型下,IT變革的邊際效用是極高的。”有銀行業內人士總結。

隨著越來越多的銀行、券商、基金都加入了探索並應用智能投顧,智能投顧產品百花齊放。

“新財富”團隊支持券商優化配置

廣發證券和華泰證券等券商在智能投顧上先行一步。

近日,廣發證券智能投顧產品“貝塔牛”行業量化輪動策略上線,策略配置的均為無申購贖回費用的C類基金。“貝塔牛”運用科學的方法策略,能以快節奏、高勝率去捕捉行業熱點,幫助投資者更好的理解行業漲跌輪動的內在運行規律、進行理性的資產配置。

廣發證券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截至2017年2月,“貝塔牛”已擁有30萬活躍用戶,且以月均5萬用戶的速度高速增長;策略組合累計數近60萬個,月增加9.5萬個。

關於該產品,廣發證券相關負責人稱:“根據市場環境強弱分配資產比例,選擇當下最強勢的行業進行配置”。同時,行業量化輪動配置會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倉(一般兩周調倉一次),還會定期再平衡;且選擇的都是申購贖回0費用的基金,組合沒有額外收費項目。“貝塔牛”由新財富分析師團隊提供策略支持,同時廣發證券內部沈澱了一批懂技術和金融的複合型人才。

談及下一步在智能投顧方面的計劃,廣發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貝塔牛”有三個方向,一是更加科技,利用技術測度投資者的個人信息和風險承受能力,形成精準的客戶畫像,為客戶推送更精準的策略;二是社交化,通過互聯網金融發掘“牛人”,分享投資經驗;三是平臺化,將核心算法平臺化,對接機構的系統和客戶,助力行業發展壯大,實現普惠式金融目標。

華安證券分析師汪雙秀稱,華泰證券收購的Assetmark是美國統包資產管理服務平臺,為美國投資顧問提供工作、運營平臺。收購Assetmark有利於公司系統平臺的搭建和國際化進程的邁進。目前由於法律、監管的差異,Assetmark在國外獨立運營。華泰證券收購了該公司,介入智能投顧領域。

基金借道智能理財 力求優化客戶體驗

在智能理財產品方面,相比銀行和券商,基金公司也不甘落後。廣發基金於2016年8月已經推出業內首個智能基金組合服務“基智理財”,以智能理財業務的形式內置於廣發基金APP中,截至2017年2月28日,組合銷量已達5億元。

過去的A股市場當中,牛市末期的時候,基金產品大賣,“一天募集三百億”的相關新聞層出不窮;市場低迷的時候基金公司卻面臨產品銷售困難,結果則是很多投資者“投基”遭遇深套,金融機構也難以安撫虧損客戶,造成客戶體驗很差。不少基金業內人士稱,智能理財產品未來將有助於改善客戶體驗,目前廣發、南方、華夏、博時、匯添富等多家公司都有研發相關產品。

“產品從去年底推到現在效果還是不錯,在業內廣發基金推智能理財比較靠前的。因為這有一定的技術壁壘,但實際上來講,業內的人一看是能明白怎麽回事,所以大家也都紛紛在跟隨,因為這是一個趨勢,大家做得多了,可能會把業務做得更好一點,我們也希望有機會跟同行做一些分享。”廣發基金相關負責人向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稱。

廣發基金資產配置部一位投資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稱,產品可對客戶的風險偏好類型進行智能識別,後臺會推薦配置相應的組合,可能是激進型、平衡型、保守型、穩健型,定期會作出相應調整;基金公司會在債券和股票之間做更精細的耕耘。就廣發基金而言,產品相對於國內的整個的資產配置的品種還是比較全的,未來的話可能會發展更多被動型產品,來涵蓋更多的大類資產。

實際上這種基金組合類的推薦,市場上很多金融機構都在做,但往往一定時期內會有一定的銷售目的,這與基金公司的目標有所出入。“我們發現A股的權益基金,還有債券基金,過去你只要一直持有,持有時間不算短的話,只要沒有買在高點上,收益都是不錯的,可是中國很多基金公司的客戶並沒有賺到錢。我們更多的是想在基金資產配置上做得更好,來幫助我們的客戶,正確認識經濟周期和行業,就是類屬資產的漲跌,從而能夠通過配置得到收益。所以對於我們自己來講的話,我們更多的會站在客戶的角度,還有資產配置的能力上來做,這是我們核心的能力。”上述投資經理表示。

不過在某些業內人士看來,未來智能投顧發展未必是那麽順利,中國投資者教育任重而道遠,智能投顧發展當中肯定有一個曲折的過程。另外也有基金行業人士稱,客戶往往未必清楚自己真實風險承受能力,目前光靠傳統問卷調研的方式,很可能跟實際情況不一致,無論是銀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機構,都需要根據客戶歷史真實的交易行為,對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作出更準確評估,智能投顧才能推薦相應更適合的產品。

華創證券分析師於瀟稱,考慮到目前中國投資者缺乏長期投資理念,基於大類資產配置進行長線投資的模式很難被接受,真正吸引用戶的還是以同花順為代表的股票推薦型智能投顧。除去投資者接受度的問題,獨立智投平臺依舊要面對牌照缺失、數據缺失、投研資管經驗不足、收入手段較少的問題,未來更有可能走附庸傳統金融公司路線。而綜合性金融集團在互聯網發展方向上銳意進取,具備成為智能投顧龍頭的潛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3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