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nspiring Speech from Ashton Kutcher

認識 Ashton Kutcher,空全是因為Two and a Half Men。(中譯:宅男兩個半)

老占很少看電視劇,更何況是番鬼佬電視劇,但Two and a Half Men是例外。Two and a Half Men 是美國 CBS 最受觀迎的長壽電視喜劇,賣點是幽默、賤格、抵死、再加點色情的對白,完全唔洗用腦。首八季的男主角都是 Charlie Sheen,傳聞他的片酬高達每集 1,400萬港元!可惜阿 Charlie 最終還是因為濫藥還是酗酒的問題和老闆鬧翻了,而劇中角色更被安排撞車慘死好讓觀眾死了等他復活的心,而接替他演出第九季的正是Ashton Kutcher。

之前完全唔認識Ashton Kutcher,坦白說他的風格和Charlie Sheen完全不同,在Two and a Half Men 中的演出不算突出,一個普通靚仔吧,整體算是不過不失。幸好編劇和其它演員依然出色,所以Two and a Half Men 的水準仍然得以保持。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編報道,對Ashton Kutcher 的印象完全改觀。這是關於他在 Teenchoice Award 中的一個非常出色的演講:


除了年輕女fans的尖叫聲外,他的演說有三個重點:

1) Opportunity - 要珍惜每個機會,今天的機會將會帶給你明天另一個更好的機會
2) Sexy - 精明(smart)、體貼(thoughtful)和大方(generous)才是最性感
3) Build your life - 要建立自己想要的生活

Ashon 在 Two and a Half Men 中是扮演一個startup 科技公司的富有年青人,我相信就是因為這個角色,製片人才會找他去扮演Steve Jobs。這不是正好印證了第一點嗎?

不要說藝人,即使是學者和政客能作這樣深度的演講也不多。他演說的內容非常值得今天香港的年青人去參考和學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287

【人物】人工智能懷疑論者Kevin Ashton

上世紀90年代初,劍橋大學特洛伊計算機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編寫了一套程序,在咖啡壺旁邊安裝一個便攜式攝像機,鏡頭對準咖啡壺,利用計算機圖像捕捉技術,傳輸到實驗室的計算機上。這個簡單的“本地咖啡觀測”程序方便了工作人員隨時查看咖啡是否煮好,省去了上上下下的麻煩。

後來這個監測咖啡的系統又經過其他同事的更新通過實驗室網站連接到了因特網上。沒想到的是,僅僅為了窺探“咖啡煮好了沒有”,近240萬人點擊過這個名噪一時的“咖啡壺”網站。後來這個咖啡壺被命名為“特洛伊咖啡壺”,也是物聯網最早期時候的一種形態,只是當時還不存在“物聯網”的定義。

這只是故事的前序。真正的“物聯網”概念最早由英國工程師Kevin Ashton(凱文·艾什頓)於90年代中期提出,你想不到的是,啟發來源於一支唇膏。

唇膏的秘密

在提出物聯網概念之前,Ashton的成長經歷與很多人一樣,在不斷嘗試中選擇、放棄、堅持。

他出生於英國伯明翰一個單親家庭,後隨母親搬到倫敦,媽媽給他買了一個蘋果電腦二代,激起了Ashton編寫程序的欲望。但隨後他發現自己更加感興趣的是文學和寫作,在周遊北歐過程中,學習了挪威語,在易蔔生的小說里尋找快樂。

1990年, 21歲的Ashton決定要上大學了。出於對北歐文學的熱愛,且這樣冷門的學科被錄取的幾率更大,他申請了倫敦大學的斯堪的納維亞文學課程,最終被錄取了。

1995年,他和朋友一起開了一家面條快餐店(noodle bar)wagamama,並幫助它在網上建立起品牌形象。後來因為創始人Alan Yau沒有錢投入互聯網的運營, Ashton選擇了離開。現在wagamama在全球已經擁有140家門店。

受益於在大學校報當主編時結識的廣告商寶潔,Ashton最後加入了寶潔公司幫助其建立玉蘭油的產品線。好奇且不安於現狀的Ashton在那里發現了“唇膏”的秘密。

當時還是寶潔公司(P&G,Procter&Gamble)一名產品經理的Ashton觀察到貨架上的一排棕色的唇膏總是持續缺貨,又不能及時補上,沒人能告訴他為什麽。後來他發現這款型號的唇膏在倉庫有大量的存貨,但沒有一種能夠把所有的包括倉儲管理到物流再到商品上架的整個流程聯系起來的技術。

也恰恰在那個時候,英國零售商開始試驗會員卡制度,卡片里面運用了一種新的射頻技術,安裝進一片小小的射頻芯片RFID卡。一個制造商給Ashton演示了這種芯片是如何工作的,告訴他關於用戶的信息數據都存儲在這張芯片上,而且能夠無線傳輸,無需讀卡器。

在開車回去的路上,Ashton忽然受到了啟發。他想為什麽不能把這個芯片安裝到唇膏里面呢,如果無線網絡能夠獲取會員卡上的信息,那麽同樣也能獲取唇膏包裝盒上的信息,從而告訴商店貨架上還需要補上哪些商品。

Kevin Ashton(凱文·艾什頓)

經過研究Ashton發現,RFID是使電子標簽變成零售商品的絕佳信息發射器,並能夠由此變化出千百種應用與管理方式,來實現供應鏈管理的透明化和自動化。要知道,當時美國零售業者一年因為貨品管理不良遭受的損失高達700億美元,零售商們抱怨自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錢一分一秒地從貨架上流失”。

在寶潔公司和吉列公司(Gillette)的贊助下,Ashton與MIT的教授Sanjay Sarma、Sunny Siu和研究員David Brock共同創立了一個RFID研究機構——自動識別中心,他本人出任中心的執行主任。該中心成立於1999年10月1日,當天也正是條形碼問世25周年。

Ashton預測電子產品代碼(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網絡將使機器能夠感應到全球任何地方的人造物體,從而成為真正“物聯網”的開始。

如今物聯網已經成為人盡皆知的概念,但是和很多創新一樣,物聯網的誕生也是用來解決老問題的。重要的是,有了物聯網技術,人們可以解決原來並不相幹的一系列的問題。

Ashton對物聯網的定義很簡單: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因特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ofTechnology)自動識別中心(Auto-IDCenter)提出,要在計算機因特網的基礎上,利用RFID、無線傳感器網絡(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數據通信等技術,構造一個覆蓋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物聯網”。

“在這個網絡中,物品或者商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幹預。”Ashton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是比因特網更大,為公司創造一種使用傳感器識別世界各地商品的方法。這將徹底改變我們以往從生產廠商到顧客,甚至是通過回收產品來跟蹤產品的固有模式。事實上,我們創造了物聯網。”

中國的機會

近年來中國物聯網的飛速發展也吸引了Ashton頻繁地來到中國尋求新的機遇。不久前他在京東方全球創新夥伴大會上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現在人類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利用技術讓生活變得更好,包括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和治療疾病等等。城市的發展,人們的出行,交通擁堵和環境汙染等問題都應該通過技術的手段來解決。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全球的問題。”

“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還很新,很多人仍然很迷茫,不知道前景如何,那時候手機還沒有數據,只有通話功能,沒有無線網絡,要知道物聯網的發展是基於無線網絡的發展。”Ashton表示,“現在互聯網已經可以布局到任何地方,而且帶寬很寬,同時傳感技術和智能手機的發展也引領了物聯網技術的飛躍。”他認為,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傳感器成本的下降,極大降低了物聯網技術的研發成本,並使得這些研發成果很快就可以用在其他領域。

一談到中國,Ashton就表現出非常親切的感覺,他曾在複旦大學的自動識別中心和中國教授一起研究物聯網的相關技術。Ashton還相信中國將引領本世紀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我覺得很有趣的是,我們在美國談論谷歌、Facebook,但是你看一看,這些都是上個世紀的公司,未來物聯網的機會將在中國誕生。”Ashton說,“中國在五年前就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目前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技術相關產品出口最多的國家。比如騰訊就引領中國的社交媒體走向了世界,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本世紀內,中國的技術一定能夠主導全球。”

以中國的公交卡為例,Ashton認為中國的物聯網技術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比如上海的公交系統早在2000年時已經采用RFID接觸式公交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在智慧城市、物流、個人可穿戴設備等多個領域未來也將迎來爆發。”他說。

質疑人工智能

今年9月底在波士頓哈佛大學的一場關於物聯網的論壇上,Ashton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無人駕駛技術是物聯網實現飛躍的重要因素。無人駕駛技術的實現將最早發生在中國,中國將會引領本世紀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他預測,“中國在硬件制造等領域已經走在全球前列,無人駕駛技術也已經處於領先水平,中國已經有了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公交車。在汽車制造等方面都具有優勢。”

Ashton認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城市化發展,催生了巨大的需求。消費級的無人駕駛汽車可能在10年後能夠上路,但仍然需要取決於政策和監管何時成熟。

事實上,目前上路使用的一些汽車已經具備無人駕駛功能。無人駕駛汽車技術被定義為:具備在無人為參與的情況下,能有限度地允許加速、制動和控制其方向功能的任何車輛,都可被稱作無人駕駛汽車。而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可以進一步區分為用戶操控的無人駕駛汽車和完全的無人駕駛汽車。由於監管和保險方面的問題,完全的無人駕駛汽車投入使用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這也是Ashton所指的的無人駕駛汽車。

在Ashton看來,無人駕駛技術將會是未來物聯網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領域。“無人駕駛技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第一次去北京,當時滿大街還都是自行車,現在已經變成了汽車,但是交通狀況並不理想,這也為無人駕駛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未來無人駕駛技術一定會率先在中國率先取得突破。”他表示。

但Ashton並不是人工智能的信奉者。他表示,他所理解的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無關。“物聯網就是傳感器的連接網絡,我不相信人工智能在500年內會對人類有什麽實際的幫助。現在可能有些軟件可以分析數據,但是我們還是不知道機器到底應該如何模擬人腦智能,這還只存在於科幻片。”

物聯網是繼工業革命和互聯網革命之後的第三次技術浪潮。物聯網夾雜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向人們席卷而來,一時托起了很大一批創業公司。但往往大潮過後,很多公司都會石沈大海。對此,Ashton表示:“在中國人人都能夠創新,這種氛圍是非常好的。而且每個國家有其創新的特點。但不管在哪里,創新性的創業者是我們最為看重的。在關註大城市的發展時,我們面臨很多挑戰,也有很多機會,所有的問題都已經不再是孤立的存在,如果用一種聯系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解決問題,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