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電信業風起反壟斷

http://www.eeo.com.cn/2011/1112/215612.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於華鵬 沈建緣 張向東 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這回是真的有些慌了。

11月10日,這兩家電信巨頭的相關負責人電話相關部委官員,詢問「我們要怎麼辦?」「事情被央視報導後,聯通和電信企業的人電話我們,表示股價下 跌嚴重,發改委還表示要罰款數億到數十億,國資委那邊也在問。」一位官員表示,「對此,我們的態度是,材料如實上報,包括企業自查的情況以及具體的情況進 展和公司受到的影響、股價下跌造成的影響等等。」

這位官員所說的事情是指此前一天由中央電視台播出的一條新聞:國家發改委已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展開價格反壟斷調查,如果事實成立,兩家公司將被處 以巨額罰款。這是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實施以來第一次針對中國國企的調查,也是發改委價格監督檢察與反壟斷局今年7月成立以來處理的第一 起反壟斷調查。

本報獲知,此次調查始於今年5月,緣於部分企業機構的舉報。

過去的6個月中,即便多次配合了發改委的調查,現在,這個「第一」或許還是讓兩大電信巨頭和他們的監管者感到意外。

11月11日,《人民郵電報》在頭版發表署名文章駁斥央視報導與事實嚴重不符,同日,《通信產業報》也發表了類似的文章。《人民郵電報》和《通信產業報》均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報紙。

按照職能分工,對電信與信息服務實行監管是工信部的職責之一。

意外之餘,更多電信業內人士注意到,按照發改委價格監督檢察與反壟斷局副局長李青的說法,發改委這次對電信和聯通涉嫌價格壟斷案調查的主要內容是兩 者在寬帶接入及網間結算領域是否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場支配地位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市場等行為。事實上,調查所涉及的方向一直都是三網融合中廣電和電信博 弈的焦點。如果上述業務的壟斷事實認定,廣電的有線和中移動的鐵通都將是最大受益者。

壟斷誰說了算?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和海角,而是電信和聯通。這是網友此前對於聯通和電信難以互聯互通,互相設置門檻的反諷。

不過,現在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面前是一個共同的門檻——壟斷。

目前,國家反壟斷機構主要下設在商務部、發改委和工商總局三個部委。其中,涉及併購的案例歸商務部管轄,涉及價格的歸發改委負責,不涉及價格的歸屬工商總局。「當前國內對於壟斷的分類主要有壟斷協議、市場支配地位和經營者集中三種。」商務部一位官員告訴本報。

李青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在互聯網接入這個市場上,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合在一起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場份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正是利用這種市場 支配地位,兩家企業對於跟自己有競爭關係的競爭對手,給予高價,而對於沒有競爭關係的企業,則給出優惠一些的價格,這個在反壟斷法上叫做價格歧視。同時, 發改委界定兩家企業對與企業有競爭關係的競爭對手,在互聯網接入方面給予高價,而對於沒有競爭關係的企業,則給予優惠,這形成壟斷協議。

李青稱,如果調查事實認定,兩家公司將被處以上一年度營業額的1%-10%的罰款。

針對可能遭受罰款一事,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資產監管者國資委並未發表公開看法。不過,國資委在2008年第四次電信改革重組後曾針對電信企業是否 「壟斷」進行過相關界定。國資委認為,這些帶有自然壟斷或行政壟斷性質的行業不可能完全放開,即使在這些行業中,國有企業也不存在通過壟斷地位獲取利潤的 壟斷行為。電信行業的基礎運營業務就屬於自然壟斷,這些行業存在網絡性、規模經濟和存在大量沉澱成本等特點,壟斷性經營效率更高,而競爭往往是不穩定的和 破壞性的。

按照2003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所附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本次發改委調查涉及的電信業務位列基礎電信業務類別中。

與國資委一樣,負責監管電信運營商的工信部也未公開發表看法。相關官員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只是表示,他是通過看央視新聞知道此事。

都是斷網惹的禍?

據本報瞭解,對於聯通和電信的調查早在上半年就已經開始,發改委價格監督檢察與反壟斷局當時接到了部分企業機構對2010年下半年「斷網事件」的大量舉報。

一位業內人士對本報表示,「斷網事件」緣於中國電信當時下達的一份內部文件,要求公司內部各省公司對高帶寬和專線接入進行清理,除骨幹核心正常互聯互通點外,清理所有其他運營商和互聯單位等的穿透流量接入。

所謂穿透流量接入,就是其他運營商不通過電信和聯通交易購買互聯網接入的流量,而是通過向第三方購買。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中國電信和聯通的「歧視性」規定。按照工信部規定,網絡運營商的用戶只要上網產生網間流量,都要向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進行單向結算,即鐵通、長城寬帶、歌華有線等其他寬帶接入商在與電信、聯通的網絡發生互聯互通時,都需要向電信、聯通付費。

有數據顯示,中國電信對不同客戶的待遇差異巨大,以45M以上的互聯網專線接入為例,中國電信劃分了兩類用戶,一類是聯通、鐵通、移動3家基礎運營 商,以及教育網、長城寬帶兩家全國性單位,必須由中國電信集團直接受理業務,同時中信網絡和廣電機構所屬單位這兩家地域性單位,也必須由中國電信集團審批 後才可受理協議。除了上述用戶外的其他用戶屬於第二類,中國電信省級公司可直接受理業務,但也要進行價格管控,避免為第一類用戶提供轉接。

具體地,第一類用戶的結算價格為100萬元/G/月以上,第二類用戶的結算價格則只有25萬-42萬元/G/月。而中國聯通的分類結算也同樣差距明顯。

「這是工信部為補償在第四次電信業改革時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骨幹網投資而給予的優惠。」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由於這種價格差異,導致很多寬帶接入運 營商避過電信和聯通而直接和第二類用戶直接進行交易,二次倒手後的價格比直接從電信和聯通處購買的價格還要便宜,而這就是導致電信全面清理第三方「穿透流 量」並大面積斷網的原因。

至於南北網絡不能互聯互通,三網融合研究專家吳純勇稱,「電信的盤子較大,互聯互通後對聯通能更有利,所以電信對此熱情並不大。更重要的是,兩者互聯互通後二級運營商將直接受益,而這又會撼動兩者的壟斷,所以南北互聯互通一直沒有進展,而且演變到了互相斷網的局面。」

據工信部統計,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之間直連寬帶為261.5G,僅佔兩公司擁有國際出口寬帶1078G的24.3%,而且,兩公司2011年1至9 月骨幹網互聯時延為87.7至131.3毫秒,丟包率為0.2至1.9%,均不符合十年前原信息產業部《互聯網骨幹網兼互聯網服務暫行規定》時延不得高於 85毫秒、丟包率不超過1%的要求,也就是說,十年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不僅沒有實現充分互聯互通,而且十年前的標準都未達到。

聯通信息化部總經理柳博亮曾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今年年底前,中國聯通將籌劃推出新的服務模式。」並將在2012年上半年有所展現。據本報瞭 解,聯通有可能設立一個統轄移動和固話業務的網絡公司,負責所有網絡的建設和運維工作,同時進行機構改革,但該消息並未得到聯通官方證實。

第三方

黃亮是某地方廣電網絡公司的總經理,在他看來,聯通和電信在寬帶領域的體系性壟斷帶動整個產業鏈都處於壟斷狀態,「這種體系性壟斷不破除,所有用現 有寬帶體制機制經營和運營的寬帶業務的價格都不會降低下來,即使廣電、移動和其他想用市場價格機制的運營商們要降價也做不到,因為聯通和電信兩家企業牢牢 把控著互聯網的接入和網間結算,所有運營商都要掏錢買他們的寬帶出口。」

他舉了個例子,「像華南地區,無論是廣電還是電信,寬帶平均的價格都在45-50元之間,但對廣電而言,其中30-40元要作為互聯網接入的費用直 接繳給電信,如此一來,我們的利潤空間就只有10-20元,但這些錢還不是純利潤,還要包括寬帶網絡改造的成本、運營成本和維護成本,一扣除我們基本就沒 利潤了,所以很多企業一進入,都是虧損的。」

事實上,在本次反壟斷的調查事件中,業務關鍵詞主要有三個,分別為網間結算、寬帶接入和互聯網數據中心(IDC),這些涉嫌壟斷的業務,其實也是三網融合廣電和電信博弈的焦點。

廣電一直在三網融合雙向進入推進過程中釋放出強烈的介入慾望,並推出打造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的設想。

多位地方有線公司負責人和廣電系人士都對本報表示,其已開始陸續推出IDC建設方案,建立以廣電為主的互聯網數據中心,避開電信的網絡接口和網間結算。

與此同時,此次調查內容包括:主要調查聯通和電信是否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場支配地位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市場等行為。

而其他經營者,能具備和聯通、電信構成競爭的,不外乎廣電和中國移動。目前,廣電系正抓緊成立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該公司一旦建立,將無疑躋身四大電信運營商之列。根據三網融合雙向進入的要求,將可開展部分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

2008年併入中國移動的鐵通也在上述「其他經營者」之列,目前鐵通雖然具有全國範圍內的固網業務,但網間結算和互聯網接入也必須通過聯通和電信購買。

不僅如此,有分析人士還對本報表示,上述「斷網事件」發生的時間恰為三網融合試點城市上報方案階段,「那時正是多方博弈和拉攏用戶的階段,大規模的斷網和丟包,將直接打擊對手的市場份額。」

一位不願具名的地方有線公司負責人對本報表示,去年8月份的斷網後,其所轄寬帶用戶銳減三分之二以上,「此外,電信方經常會進行寬帶帶寬設限並延遲,最終導致用戶上網的速率變慢。」

「這些地方電信公司礙於電信總部KPI(關鍵績效指標)的對客戶數量的考核,才沒有出現斷網,而只是延遲和設限。」該負責人同時表示。

不僅如此,「據我所知,廣電目前還沒有一家拿到固定電話的經營執照。

根據CNNIC公佈的最新數據,我國有線固網用戶中寬帶普及率高達98.3%,但全國平均互聯網平均連接速度僅為100.9 KB/s,遠低於全球平均230.4 KB/s的連接速度。

「解決方案之一是必須真正引進非電信系的運營商,使這個非電信系的運營商能夠真正發揮作用並產生鯰魚效應,也許這條鯰魚很小,但可以起到起碼的牽製 作用。」吳純勇表示,打破壟斷應將中國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互聯網、中國科技網等通訊網絡運營商全部納入進去,才能起到真正的牽製作用,骨幹網絡 國際出口格局和市場才有望被打破,固網寬帶用戶才能在諸如資費、速率、服務等方面從中受益。

而黃亮也認為,要解決目前的壟斷,只有將出口統一,有一家國家級的機構或者公共部門來統一來管理這個互聯網端口,聯通和電信的壟斷優勢上收到國家控 制,就不會出現因互相對立而阻礙南北互聯互通的問題,同時也避免了各運營商電信設施重複建設的問題,「把源頭卡住,第三大、第四大甚至艾普寬帶、長城寬帶 等更多的電信運營商進入市場,就會形成良性的競爭。競爭,真的還未開始。」

(本報記者康怡、張斌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87

電信業到底壟不壟斷?

http://www.eeo.com.cn/2011/1114/215658.shtml

經濟觀察網 於華鵬/文 隨著發改委對聯通和電信反壟斷調查的曝光,來自不同陣營的口水戰開始升級,而且,針對事件的陰謀論和陽謀論等猜想也在背後拔高著整個事件的相關高度。

然而,就筆者看來,事件本身其實指向非常清晰,即,兩家企業是不是構成壟斷;如果是壟斷,能否打破這種壟斷?

根據2008年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下稱《反壟斷法》),如構成「達成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即可認定為壟斷,並予以反壟斷調查。

這次發改委的電信反壟斷調查,主要針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進行。根所謂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是指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以及沒有正當理由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差別待遇等。

據央視報導,這次反壟斷調查主要集中在聯通和電信是否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場支配地位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市場等行為。具體地,就是兩家公司針對對 方,以及廣電的有線和中國移動的鐵通等競爭對手實行寬帶接入的「區別價格」,造成這些客戶或高價購買流量,或通過其他二級運營商以三級運營商的身份購買流 量。

那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是否濫用了市場支配地位呢?這需要從兩個層面來看,第一,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第二,是否存在濫用。

按照反壟斷法,兩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三分之二即可推定為「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根據國內知名第三方數據服務商CNZZ發佈的中國互聯網各地區運營商服務情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0月,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互聯網接入 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58.25%和26.93%,兩家市場份額總計高達85.18%,遠超《反壟斷法》規定的三分之二的規定。依此數據,兩家企業構成「具 有市場支配地位」的事實。

同時,根據原信產部2007年底發佈的《互聯網交換中心網間結算辦法》,規定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現劃轉為「中國聯通」)、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之外的互聯單位,在與中國電信、中國網進行互聯網骨幹網網間互聯時,應依據網間數據通信速率,按照不高於1000元/月兆的標準,向兩家公司支付結算費 用。

當時,該辦法即是為打破網絡壟斷而對2006年的網間結算方式進行的修訂。然而,在執行過程中,有第三方進行投訴和揭露,認為雙方不僅互相設檻,而且針對不同的客戶「區別對待」。

以45M以上的互聯網專線接入為例,有數據稱,中國電信劃分了兩類用戶,一類是聯通、鐵通、移動3家基礎運營商,以及教育網、長城寬帶兩家全國性單 位,必須由中國電信直接受理業務,同時中信網絡和廣電機構所屬單位這兩家地域性單位,也必須由中國電信審批後才可受理協議。除了上述用戶外的其他用戶屬於 第二類,中國電信省級公司便可直接受理業務,同時為避免對第一類用戶提供轉接,而進行價格管控。

具體地,據曝光,第一類用戶的結算價格為100萬元/G/月以上,第二類用戶為25萬-42萬元/G/月。

那麼,如果該情況屬實,即說明兩家電信業巨頭確實存在壟斷行為。不過,國資委在2008年第四次電信改革重組後曾針對電信企業的「壟斷」有過相關闡釋。

根據國資委的認定,電信業屬於自然壟斷行業,不可能完全放開,特別是電信業的基礎運營業務,既屬於自然壟斷,還存在網絡性、規模經濟和存在大量沉澱成本等特點,「按照壟斷性經營效率更高,而競爭往往是不穩定的和破壞性的」。

依筆者的理解,國資委的界定應該是從行業的角度來泛指的,即認同電信行業的國有市場支配地位,而這,應與《反壟斷法》界定的濫用這種地位和權利區分開來。

但共同的是,確如上面所分析,電信巨頭即屬國有企業的自然壟斷,又確實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壟斷,是否應該反壟斷?

我們知道,這次反壟斷調查是2008年施行《反壟斷法》以來,首次針對國有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其意義並非在於高達數十億的罰款,而在於國家是否有意嘗試針對這些自然壟斷的行業開始「向內」的剖析和手術,是否會給石油、電力、航空等行業一個接續式的反壟斷信號?

現在的事實比較清楚,電信行業屬於自然壟斷行業,而且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嫌疑,那麼接下來,最大的焦點就在於能否打破這種壟斷,釋放國企反壟斷的信號。而這,就要看相關部委是否會無情地砍下這一刀了,15億雙眼睛在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7

電信業「營改增」考驗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5-10/100526362.html
5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再次強調「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範圍」。本屆政府要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營改增」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改革的步伐正在逐漸加快。

  按計劃,8月1日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將在全國範圍內推開,適當擴大部分現代服務業範圍,將廣播影視作品的製作、播映、發行等納入試點。

  同時,擴大行業試點,擇機將鐵路運輸和郵電通信等行業納入「營改增」試點。

  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已有試點經驗,在全國推開相對容易。鐵路運輸和郵電通信行業系統複雜,納入「營改增」將會有不小的挑戰。尤其是電信行業,服務內容龐雜,業務模式豐富,「營改增」後涉及抵扣環節計征複雜,對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的財務管理水平以及經營運作模式都將是重大考驗。

  今年4月中旬,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共同接受中央媒體採訪時稱,鐵路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分支機構較多,系統複雜,不適合在部分地區先試點。

  關於具體的時間表,樓繼偉表示,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正在為盡快出台方案做準備,能多快就多快,力爭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出台方案。

  中國聯通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從2012年下半年,集團內部已開始統一準備,因為當時預計電信行業將於2013年7月1日實行「營改增」,所以按此時間表安排了任務。

  北京中翰聯合稅務師事務所合夥人王駿分析,電信行業進入「營改增」,肯定要等到現在「1+6」行業試點在全國推開,否則抵扣鏈條十分混亂。

  現在財稅部門還沒有出台郵電通信行業「營改增」的指導辦法,從政策方案出台到三大運營商各方面系統調試完畢,中間可能還需要三個多月的時間。

增稅之憂

  來自財稅部門的數據顯示,到今年2月底,「營改增」試點企業共減負550億元以上,95%的企業實現減負或稅負無變化,只有5%左右的企業稅負有所增加。而所有小規模納稅人,包括眾多個體戶,都實現減稅,減稅幅度達40%。

  但是行業之間、企業之間的情況不盡相同。2012年底,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發佈的調查情況顯示,58.6%的交通運輸業受訪企業反映「營改增」後稅負增加。

  目前,關於電信行業「營改增」的政策尚未出台,具體稅率未定。

  2011年,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顯示,在現行增值稅17%標準稅率和13%低稅率的基礎上,新增11%和6%兩檔低稅率。租賃有形動產等適用17%稅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適用11%稅率,其他部分現代服務業適用6%稅率。

  業內人士一致預計,電信行業將適用11%一檔稅率,按此測算,三大運營商的利潤將大幅下降,稅負明顯上升。中國電信中部某分公司一名財務人員告訴財新記者,根據11%的稅率測算,稅負肯定增加;因為有些項目的抵扣政策現在還比較含糊,只能預估利潤大概下降5%-10%。

  王駿認為,實際上電信企業所提供的服務中,有一部分應屬於現代服務業中的信息技術服務,增值稅稅率為6%,與11%存在五個點的差距。「要不要細做區分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電信業務主要包括,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具體的業務種類差異比較大。上述中國聯通內部人士稱,三大運營商共同就稅負問題與財政部、國稅總局商談,希望能把收入門類細化,差別稅率,分別測算稅負變化情況。

  他還透露,聯通正努力地區分各類電信業務,互聯網服務、信息服務等都可以歸到6%的信息技術服務類。「具體怎麼分類,哪些能分到6%這一檔,還得看與財稅部門談的情況」。

  電信行業能夠抵扣的部分主要包括「營改增」後新購進的機器設備,購買的維修服務、廣告服務,辦公物品,水費、電費等。

  王駿稱,電信行業的主要開支在於人工成本和固定資產投資,電信行業營業人員數量較多,這部分開支是不可抵扣的。而購買機器、設備的開支與企業的發展週期有關。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工信部部長苗圩稱,4G牌照可能於年內發放。作為國內有可能最先獲得4G牌照的中國移動,已經開始新增設備投入。

  工信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李易告訴財新記者,這場爭奪戰中,三大運營商在固定資產投入方面肯定不會手軟。這兩年對於中國移動來說尤其關鍵,但這個投資也是週期性的。隨著電信行業「營改增」的臨近,運營商應該注意把握投資節奏。

倒逼改革

  針對可能出現的稅負上升,運營商強調儘量增加可抵扣進項,同時避免出現虛增的銷項稅額。

  中國聯通山東省分公司一名工作人員稱,公司正在梳理供應商,哪些屬於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可以提供增值稅發票。在採購過程中,儘量不選擇小規模納稅人,或者使小規模納稅人報以更低的交易價格。

  電信行業分支機構較多,各基層機構的分散採購不僅難以統一票據,甚至可能造成進項稅額無法抵扣。他告訴財新記者,因為電信行業做過一些整合,部分基站站點的名稱此後仍未統一,有的叫聯通、有的叫網通,在改征增值稅前,首先得統一發票名稱。

  他還介紹,山東地區目前更名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另一個重點工作是落實電費增值稅發票。因為基站站點分佈零散,單個換開增值稅發票比較麻煩,所以聯通在與各地的電力公司協商,希望可以以市或縣為單位統一換成增值稅發票。同時,加強公司的集中採購工作,儘量規範外來票據。

  除了做足進項抵扣,運營商也表示,儘量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將收入做實,減少壞賬以及無效的收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銷項稅額。

  據上述中國電信員工透露,現在企業內部正在對各類套餐業務進行梳理,適時優化調整。因為在現行的業務模式中,一些壞賬也被確認成了企業的收入。

  他舉例說,以手機欠費為例,公司在一定的信用期內還是會繼續扣除月租費用,這一部分掛在賬上,對應的收入按照3%的稅率交營業稅的那筆收入就是虛增的,而相應的稅已交過了。「營改增」後,如果稅率上升成11%,壞賬也按11%的稅率收取,肯定會增加企業稅負。

  李易告訴記者,短期看,「營改增」肯定會給三大運營商帶來陣痛,但也倒逼企業改變過去大包大攬的業務模式,細化分工,將能分出去的儘量分出去。

  普華永道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間接稅主管合夥人胡根榮強調,「營改增」不僅給電信行業財務管理帶來挑戰,也對企業的經營模式和業務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僅財務部門,銷售、法律部門都要對增值稅的模式有所瞭解,公司的營銷設計、業務定價、採購時的議價情況都會對公司稅負造成影響。

政策待明

  在具體的電信行業「營改增」指導政策出台前,一些業務究竟該怎麼交稅,也讓三大運營商頭疼不已。

  王駿分析,目前電信企業在競爭中都會使用一些促銷手段,如充話費送手機、買手機送話費、用積分換物品,這些將來怎麼抵扣都需要政策進一步明確。財稅部門曾發文對三大運營商業務銷售附帶贈送行為的流轉稅徵收做出規定,電信單位開展的以業務銷售附帶贈送實物業務,屬於電信單位提供電信業勞務的同時贈送實物的行為,按照現行流轉稅政策規定,不徵收增值稅,其進項稅額不得予以抵扣;其附帶贈送實物的行為是電信單位無償贈與他人實物的行為,不屬於營業稅徵收範圍,不徵收營業稅。

  而增值稅下,預存話費送的手機、禮品,客戶利用積分兌換的商品,均有可能視同銷售,要計征銷項稅額。目前,運營商給出的對策是,減少實物贈送,儘量通過產品折扣方式處理,並在發票上列明。

  來自運營商內部的消息表明,在目前的競爭局勢和定價機制下,稅負上升不會通過漲價的方式來消化。

  胡根榮告訴財新記者,如果不提高資費,一方面就只能加強內部的成本管控,儘量順應增值稅的模式,並進行業務創新,充分吸收客戶;另一方面,壓低上游供應商的價格。此外,政府可能通過財政補貼的形式緩解企業的稅負壓力。

  根據目前「營改增」的試點經驗,對實際稅賦增加的企業,部分地方政府會給予財政扶持,但並非所有試點地區都出台了補貼政策。

  胡根榮指出,如果電信行業稅負普遍增加,那麼各省市的運營商是否會面臨不同的補貼境遇?財政補貼政策如何出台仍待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53

4G開台倒數60天 電信業爆挖角戰

2014-05-05  TCW
 
 

 

去年十月底,總共斥資逾一千一百八十億的四G競標結束,今年七月四G即將開台,各家業者的競爭,也從比銀彈變成搶人大戰。

除了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既有業者外,新加入戰局的鴻海國?痋A今年二月找來中華電信前董事長呂學錦,擔任負責研發五G技術的「鴻海鴻通韜略發展中心」院長。

另一個新面孔台灣之星,也延攬剛卸下台灣大總經理職務的賴弦五,出任總經理。威寶電信前總經理周鐘麒,則轉赴中華電信擔任董事長辦公室資深顧問,協助中華電信董事長蔡力行拓展海外業務。

不過這些新兵風光上任的背後,損失最慘重的,卻是電信老二台灣大。

「這陣子大家都知道,電信三雄中就他們被挖最兇!」一位電信業人士透露,回顧過去近半年的人事異動潮,就屬台灣大被挖角最多人。

除了鴻海國?祫`經理黃南仁、法規處副總劉立三,都曾任職於台灣大,剛與威寶正式合併的台灣之星(編按:威寶已於四月二十五日成為台灣之星一○○%子公司),更像個「小台灣大」。其中關鍵,就在從台灣大出走的賴弦五身上。

「他帶了一些人走,可能有將近十位,以前跟他比較要好的部門主管都被問過,要不要過去(台灣之星)?現在這件事在台灣大內部很敏感。」一位與電信業高層熟識的手機大廠主管這樣表示。

年資三年員工也被挖負責核心業務,月薪多上萬

通路、行動購物,是過去賴弦五擔任台灣大總經理近三年間,最重視的兩大佈局,在他督軍下,全台Myfone門市去年底逾八百家,而台灣大前通路策略規畫處處長陳志壯,也是賴弦五的愛將,已於三月底到台灣之星任職。

另外,台灣大跨足電子商務時,賴弦五找來曾擔任遠傳寬頻產品行銷處協理的朱曉幸,主導行動購物部門,她也在四月離職,據傳也將赴台灣之星報到。

不只台灣大的中階主管遭挖角,據瞭解,連年資僅有三、四年的基層員工,都曾私下接過電話,被徵詢是否願跳槽到台灣之星,若待的是核心業務部門,月薪至少增加一萬元。

新進業者搶市佔老手整合資源,打團體戰

台灣之星雖有威寶近一百 八十萬用戶當基礎,但如賴弦五所說,要力拚今年第三季開台,必須以爭取新的四G用戶為主,因此如何擴大威寶現有門市數量,接觸更多消費者,成為台灣之星能否擠進前三名的關鍵。

「它想坐大,最快的方式當然是挖角,找有經驗的人加入,這對賴弦五來說,也有助他建立自己的人馬,對新老闆以示忠誠。」該位手機大廠主管這樣評論。

然而,面對昔日戰友回來挖人,今年一月剛從凱擘轉任台灣大總經理的鄭俊卿,不只要趕七月四G開台進度,還得對內穩定軍心。

一位台灣大行動購物部門員工就說,朱曉幸是台灣大負責電子商務的靈魂人物,她閃辭後,行動購物處接連又走了一個部經理、兩個經理,聽說都是被對手挖走的,「想到就人心惶惶,James(鄭俊卿英文名字)還到我們部門精神喊話,強調說:『曉幸非常好,但我們會找到更好的!』」目前通路、行動購物部門主管則先由其他處的處長代理。

鄭俊卿臨危受命,一上任便調整台灣大組織架構,將過去集中在總經理一人的權力下放,把個人、家計、企業用戶事業群分給不同人負責,並且加強各單位間的合作。

他曾經表示,未來四G開台之後,將會整合富邦集團內部資源,強化和金控、Momo購物等事業的合作,靠團體戰打贏對手。

關於台灣之星挖角一事,台灣大公共事務處處長阮淑祥回應,的確有員工跳槽,人才流動本來就是正常現象,但不方便透露確切人數與職位。而到台灣之星的中高階主管人數並未達十位那麼多,自從四G競標結束後,台灣大也展開多達上千人的徵才計畫,少數人離職,對營運影響並不大。

前腳一走,便回來招兵買馬,賴弦五解釋,台灣之星是新業者,很需要各種人才,但並沒有針對特定對象挖角,「電信圈很小,最近確實有一些台灣大的人進來,畢竟它很大、人才又多。」

至於是否向昔日下屬招手,他說,「我在台灣大那麼多年,假如今天一個人是遠傳來的,他要找人,自然也會回遠傳找,這很正常。」對此,台灣之星坦承,目前約有不到十位原台灣大中階以上主管在該公司任職,其中以行銷相關人才最多。

新賽局不只比人跟財既有建設與用戶,影響勝敗

不過,新業者能否靠挖人而搶得先機,恐怕仍是未知數。一位在通訊業界有近十年經歷的人士說,現在不像當初開放電信民營時,業者用哪家設備、找什麼人才,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賽局。如今,後進者想超越電信三雄,比既有建設、用戶基礎,難度還是很高,「就像相撲比賽,體型大的勝率高,瘦的很難撂倒對手。」

四G開台在即,新進業者的搶人動作也將越來越大。這場「人」、「財」大戰究竟誰勝誰敗?開台後就可見分曉。

【延伸閱讀】4G上路,讓電信業者人事大洗牌蔡力行:台積電執行長→中華電信董事長周鐘麒:威寶電信總經理→中華電信資深顧問鄭俊卿:凱擘董事長→台灣大哥大總經理嚴偉誠:松下資訊科技總經理→台灣之星副董事長賴弦五:台灣大哥大總經理→台灣之星總經理呂學錦:中華電信董事長→鴻海鴻通韜略發展中心院長黃南仁:台灣大技術部門副總→鴻海國?祫`經理整理: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88

電信業營改增今起實施 運營商短期利潤驟降 weike369

http://xueqiu.com/4106327074/29502411
電信業營改增今起實施 運營商短期利潤驟降

  中新網6月1日電(IT頻道 吳濤)今日起,電信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範圍。自此以後,電信業按照3%繳納營業稅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未來將實行繳納6%和11%的差異化增值稅。對此有專家指出,三大運營商短期內利潤將驟降,不過在渡過轉型期後,將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的紅利;其餘電信相關產業也各有利弊。

  專家:三大運營商短期內利潤將驟降

  4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佈了《關於將電信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6月1日起,電信業將納入「營改增」範圍。基礎電信服務適用11%的稅率,增值電信服務適用6%的稅率,境外單位提供電信業服務免徵增值稅。業內預計實施營改增後,三大運營商利潤將下降36.5%。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宋俊德日前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時稱,受此影響,今年三大運營商利潤將驟減,有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聯通今年必定虧損。

  不過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認為,今年被稱為4G建設元年,三大運營商都已經拿到4G牌照,均會加快4G網絡建設,這個時候將電信業納入營改增試點,建基站的設備投資就可以抵扣進項稅。「將電信業納入營改增試點,現在正是好時機。」

  三家運營商也持有樂觀態度,在對外公告中都表示,預計在短期內,營改增將對公司經營利潤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但經過調整,負面影響會逐年降低。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鄧中亮日前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時表示,增值稅有11%和6%的稅率,電信業基礎服務執行11%稅率,而電信增值服務執行6%稅率是在有意識地支持運營商的快速發展,支持電信業向增值服務轉型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066

電信業重組之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93

電信業重組之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作者:張峻愷

導讀
南北車合並催生出“中國神車”後,各類型的央企合並傳聞不絕於耳,其中關於三大運營商的重組傳聞更是甚囂塵上,這種可能性如何?本期港股那點事分享來自電信行業資深人士、格隆匯會員張峻愷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由於恰逢牛市,南北車的合並引發大媽搶購狂潮,近期中字頭股票合並的消息不絕於耳,由於本人工作的關系,不停有人來咨詢是否有可能電信業重組,主要的傳聞無非以下幾種形式:

1、移動、聯通、電信三家重新合並;

2、聯通、電信合並成一家,移動和廣電合並成一家;

針對以上的電信業重組傳聞,本文希望能通過邏輯來分析下可能性,首先要說明的是,本文作者只是一名電信從業一線人員,沒有任何的內幕信息,本文只希望對比國外的電信運營商等模式和預計國內的改革方向來推測電信業重組的未來方向,如果最終的結果並未如本文所預期,那只能被國家和朋友們打臉了。

一、從一組圖說起

由於本人工作關系,平時出外旅遊的時候,很喜歡留意別的國家的基站長什麽樣,去過美國的朋友如果有留意美國的基站的話,會看到下圖的壯觀情景:一根水泥或者鐵桿上面,密密麻麻的掛滿了一堆天線,這種情形在國內是無法看見的(國內每個運營商都是一個塔),其實當時本人看見美國的這種情景的時候心生羨慕,因為區區一個基站就恰好說明了美國電信業的先進和合理性,起碼有兩點:

1、美國有統一的基站鐵塔公司提供基站規劃建設和管道建設,各基礎運營商不需要投入鐵塔建設,管道施工等工程,只需要向鐵塔公司租用,極大的節省了社會的重複建設成本;

2、美國的電信業競爭相當充分!按一個運營商一個基站需要三根天線計算,粗略估算美國的基礎運營商應該有不下4家,加上各種虛擬運營商,美國人民的通信資費那麽便宜真的是情理之中!

進到美國人的家里,如果大家有留意的話,會發現和國內有很大的不同,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個下圖一樣的神奇的盒子,這時候好奇心足夠的話,會發現,幾乎每個美國人家庭都只有一根光纖網線進入到家庭里面,然後通過這個神奇的盒子,分成:電視、電話、互聯網三條線路。怎樣,比起我們國內家庭,電信、廣電、長城寬帶等運營商分別來虐你無數次要省事多了吧?

說到這,可能又有人要問了,那這個盒子到底是美國的電信還是廣電來運營呢?答案同樣是神奇的,運營是由國內被鄙視的虛擬運營商來為大家服務!italkBB、vonage這兩家應該是在國內和美國兩地分居人比較熟悉的運營商,其實,他們都是虛擬運營商!更神奇的是,你猜猜他們的資費貴不貴??答案肯定是不貴!除了中國等運營封閉的國家外,大部分的國家,9.99美元可以包月任打!

這幾個虛擬運營商的業務還能擴展到手機端,購買vonage,italkBB服務的客戶,只需要在手機上安裝一個客戶端,就能和家里的固話共享9.99元包月的服務,聽起來是不是想詛咒資本主義的邪惡?

OK,說那麽多,其實本文並不是要來說明美國人民有多幸福的,而是接下來想通過本文探討,為何美國的運營商模式和國內相差那麽大,既然習大大和李總理希望能在任內發展“互聯網+”,那麽國家尋求一種降低國內通訊成本和資費的方式,應該才是電信業的重組方向。

為此,本文在此先下個結論:幾家運營商合並的傳言方案,只會嚴重阻礙國家的發展,電信業重組的未來,應該向美國等成熟發達國家的模式發展:一個鐵塔公司運營獨立,幾家基礎運營商並行發展,更多家的虛擬運營商各顯其能。

二、國內電信運營之殤

在說明國內電信運營問題前,我本想科普一下通信的原理,不過為避免把大家弄暈,想想還是算了,大家可以把問題簡化一下認為,通信分為有線+無線兩部分,在組網的時候和大家息息相關的問題有:有線部分需要開挖管道,無線部分需要在天面架設天線,這兩個問題正是國內運營最不合理的地方,請看下面的圖,國內電信建設先天之殤在於:

1、由於三家運營商各自獨立運營,因此每個運營商都會在自建鐵塔和租用天面,這樣的結果就是讓多個樓盤都重複的布放不同運營商的天線和設備,在郊外也可以看到三家的鐵塔緊挨著布放的奢侈情況。更嚴重的一點在於,由於天面和鐵塔資源稀缺,因此三家運營商為了競爭,因此會互相擠占,一家找到基站選點後會想方設法讓其他運營商不能到位,加重了無效的建設。

2、線路管道施工問題也依然嚴重,老百姓經常會看到一種情況,一條剛鋪好的管道,電信來挖一次,鋪好,移動又來挖一次,鋪好,聯通、甚至電力又來挖,導致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目前三家電信運營商各自為政的架構所導致,同樣,三家運營商為了競爭,會把管道當成是自己的核心資源,擠占其他兩家運營商的管道施工,極大的增加了社會的成本。

好的,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會說:對啊,因為有這樣的問題,那麽三家運營商就更應該合並啦,合並後無效的電信施工問題就會得到解決,好,明天就去跟著大媽買中國聯通(SH.600050)去。請大家先冷靜冷靜,剛才說的只是在運營端的資源浪費的問題一,不要忘記,現在電信業另外一個問題是,運營商的資費貴的問題,如果三家合並,這個問題只會更嚴重!請問如何落實李總理的“互聯網+”的國家戰略???

先來看看中美的運營商資費對比:

美國

ATT:流量、通話時間、短信均不限量,60美元(約合367元人民幣)。

T-Mobile:流量、通話時間、短信均不限量,70美元(約合428元人民幣)。

Sprint:流量、通話時間、短信均不限量,110美元(約合673元人民幣)。

中國

4G“飛享”1G,420分鐘,128元。

聯通4G套餐,1G,500分鐘,136元。

4G“樂享”1G,500分鐘,129元。

這兩者之間的差距的確有些大,眾所周知,美國有四大基礎運營商,中國有三大,兩國表面看上去基礎運營商之間的競爭都比較激烈,資費差別如此之大的還有一個變量原因是因為,美國有足夠規模的“虛擬運營商”加入到戰場。

三、國內如履薄冰的虛擬運營商

根據官方統計,截至到2014年年底,共有20家國內虛擬運營商(蘇寧、京東、愛施德等)開始對外放號,但只占拿到牌照的虛擬運營商公司數的一半左右,而且放號規模非常的不理想,最大的一家也只放出了20萬張左右,而且這里面還包括了其公司員工、機械卡、低價卡等無效或者APPU值非常低用戶,可以說2014年國內虛擬運營商可謂開局不利,如履薄冰,甚至有幾家虛擬運營商已經決定退出這個市場。

首先這里想說明一下,為什麽理論上虛擬運營商和傳統的基礎運營商競爭,他還能存活?

1、理論上,虛擬運營商從基礎運營商處批發短信、話音、流量再零售,可以賺取運營商的溢價,也就是類似蘇寧、國美賣家電一樣,是輕資產運營,可以按互聯網公司估值;

2、虛擬運營商還能提供差異化服務,比如文中提到的vonage,為你家提供電視、電話、網絡、移動電話一體話解決方案,而且價格還不貴,請問你會怎麽選擇?


基於以上兩點,國內虛擬運營商其實是能成為輕資產運營的資本新貴的,國內第一代的無名分虛擬運營商全通教育(SZ.300359)、京天利(SZ.300399)、網宿科技(SZ.300017)已經證明了此種模式的生命力(並且在資本市場上已經被炒飛了天)。但是同樣是這種附加電信運營服務的受益者。但是為什麽去年國內虛擬運營商會活的那麽慘?原因很簡單:虛擬運營商的存活,是要看基礎運營商的臉色,只要三大運營商認為虛擬運營商有戒心,那麽虛擬運營商就沒日子好過。

舉個例子:國內提供類似vonage手機客戶端業務的APP現在都在夾縫中生存,用戶規模足夠大,都會遭到運營商的封殺。

當前國內虛擬運營商市場與2012年的美國非常相似。當時,在一度瀕臨絕境之後,美國的虛擬運營商行業重新開始了飛速發展。對於新生的國內虛擬運營商來說,美國同類公司的經歷值得關註。

四、國內電信業改革之方向

一項改革,不管以什麽方式方法,他總要有一個符合歷史發展洪流的方向和目標,李總理提出的“互聯網+”國家戰略後,很明顯電信業的目標只有兩個:

1、讓帶寬更寬,用戶上網速度更快;

2、資費更低

電信業改革只有能達到以上兩點,國家的“互聯網+”戰略才能真正落地,因此,要達到以上兩點,我認為國家對電信業的改革已經有了很明確的規劃和目標,並已經開始實施:

1、向美國等發達國家學習,成立鐵塔公司,將三家運營商的基礎設施運營建設部分獨立出來,並入鐵塔公司,減少電信行業內鐵塔以及相關基礎設施的重複建設,以後三家運營商選址和基建將采用向鐵塔公司租用的模式,基礎運營商只要專註於網絡的運營。

2、增加虛擬運營商數量,通過國家意誌,迫使三家運營商業務向虛擬運營商逐步放開,並通過4G、IMS、光纖戰略等將傳統運營商的語音、短信、流量業務,全面轉向流量經營,基礎運營商通道化,虛擬運營商服務取勝,增加競爭,降低資費;

通過以上兩點改革,只要加以時日,改革逐步落地,整個國內的電信業架構就已經和歐美完全一致了,因此現有的三家運營商完全無必要合並。不僅不會合並,國家可能還會引入第四家基礎運營商,從各種跡象來看,廣電可能將會拿到第四張基礎運營商的牌照。

話又說回來,整個電信業改革將會相當的困難和漫長,以鐵塔公司的成立為例,現在第一步只是將新增的天面納入公司統一運營,要等到所有的三家基站和管道納入公司,預計起碼得有3到5年時間。包括虛擬運營商現在夾縫求生存的狀態,想短期扭轉國內電信行業的現狀恐怕不易。但是,可以看到,國家已經在按正確的方式推進整個電信業的改革,改革需要時間和執行力,推動改革的過程中也會有不同的雜音。只要放眼前方,把好手中的船舵,不受傳言和責罵幹擾,最終才能到達彼岸。


如果中字頭公司合並非要有一個邏輯或者原則的話,我相信國人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所有出國競爭的公司才有合並的動力,比如南北車(中國南車和北車)南北船(中國重工和中國船舶),飛機(中航飛機),鐵路(中國中鐵和鐵建),對於暫不具備對外擴展的運營商來說,合並只會激起民怨,但中國運營商是否也有出海的一天,我們只能到那天再做分析了。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466

4G尚未遠 中歐聯手制定電信業5G市場標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2294.html

4G尚未遠 中歐聯手制定電信業5G市場標準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09-28 18:28:00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歐盟駐華代表團處獲知,中歐28日就未來通信網絡技術5G簽訂重要夥伴關系協議,雙方承諾加強在5G技術科研經費、市場準入以及中國及歐盟5G協會會員資格獲取等方面的互惠互助和開放合作。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歐盟駐華代表團處獲知,中歐28日就未來通信網絡技術5G簽訂重要夥伴關系協議,雙方承諾加強在5G技術科研經費、市場準入以及中國及歐盟5G協會會員資格獲取等方面的互惠互助和開放合作。

在今天於北京召開的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上,中歐雙方就5G技術這一全球熱門領域的發展簽訂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歐盟方面認為,中國是對歐洲公司至關重要的5G市場。

赴華簽約的歐盟數字經濟與社會委員袞特爾·厄廷格(Günther Oettinger)表示:“5G技術將會成為整個世界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的核心,因此我們大力支持該項技術的發展,並致力於在該領域達成國際共識,促進國際合作。”

“今天同中方的簽字儀式,標誌著歐盟將與其最重要的亞洲合作夥伴齊心協力,力爭在2020前將5G技術投入使用。今天是5G技術取得成功前的關鍵性一步。”他表示。

中歐五大領域加強合作

歐盟方面認為,未來5G技術這一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將無處不在。預計2020年的移動互聯網流量將超過2010年水平的30倍。5G技術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網速的提升,它還將成為人類未來數字時代的核心以及物聯網的基礎。

其中,物聯網將會帶來包括智能汽車和智能家居在內的新功能和新應用,目前其歐盟市場總額已達1萬億歐元。

據本報記者獲悉,中歐雙方將在以下五領域加大合作:首先,在2015年底前就5G技術的概念、基本功能、關鍵技術以及發展進度表達成國際共識;其次,探討在5G技術領域進行聯合研究的合作及實施可能性,並促進企業在中歐5G技術研究項目的雙邊參與;第三,共同促進5G技術的全球標準化,支持包括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和國際電信聯盟(ITU)等相關組織的標準化工作。第四,通過合作,促進對最符合標準的無線電頻帶的識別,以滿足對5G技術的最新頻譜要求;第五,共同探討5G技術的相關服務和應用,尤其是在物聯網領域進行共同研究的可能性。

此外,中歐雙方承諾加還強在5G技術的科研經費、市場準入以及中國和歐盟的5G協會會員資格獲取等方面的互惠互助和開放合作。

對歐洲公司至關重要的中國5G市場

歐盟認為,今天簽署的協議具有重要意義,因為中國有可能成為5G發展的一個主要參與方,也極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5G技術、產品和服務市場。 中國也將在建立5G全球標準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本協議,歐盟企業,特別是電信和信息通信技術企業,將更容易地進入中國市場。

歐洲公司在參與中國政府支持的5G研究、發展和創新項目時,能享受中國企業目前在歐盟5G研究項目中享受到的同等條件。隨著歐盟-中國5G協議的簽署,相應的行業協會、歐盟5G 公私合作聯盟、以及中國IMT-2020(5G)推進組也已起草並即將簽署一份行業協議。

此外,5G標準化的競爭將於2016年拉開序幕。各方將討論5G的頻譜要求,這些討論將於2019世界無線通信會議達到高潮。商用5G預計將於2020年面世。

在本聯合聲明發表前數月中,歐洲委員會已與韓國和日本簽署了相似協議。

而在“地平線2020(Horizon 2020)”計劃下,歐洲委員會將投資7億歐元以支持5G領域的科研和創新。

歐盟委員會並在今年5月發表的數字單一市場戰略(Digital Single Market Strategy)中宣布,將致力於提高歐盟內部的頻譜協調性,並著重考慮未來5G發展的需要。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42

移動轉售連虧3年 國務院時隔六年終提開放基礎電信業

民間資本的移動轉售業務普遍虧損,但寬帶業務則普遍盈利。如果民營寬帶運營商帶來的競爭影響大於合作價值,也很可能遭遇與移動轉售企業相同的局面。

時隔六年之後,國務院再次發文強調在基礎電信行業引入民間資本。

這是應對民間投資增速回落的舉措。7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民間投資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抓緊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進一步放開民用機場、基礎電信運營、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準入。

而在上個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也強調,要進一步放開民用機場、基礎電信運營、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

針對在上述領域可能存在的對民間資本單獨設置的附加條件和歧視性條款,國務院辦公廳要求各省政府、有關部門全面“自查”,並於2016年8月15日之前將自查情況報送國務院辦公廳。

而在電信行業,民營資本普遍對政策變革寄予期待,現實中,民間資本進入基礎電信行業仍存在不同的困境。

電信業開放進程一波三折

基礎電信業民間資本的誕生事實上遠早於政策出臺。

2000年前後,基礎電信運營商剛剛開始從電話向寬帶轉型,一批國有、民營資本也開始湧入寬帶領域,其中包括各地廣電公司、長城集團創辦的長城寬帶,以及當時第一批的民營寬帶泰龍通信。

2001年6月,當時的信息產業部下發《關於開放用戶駐地網運營市場試點工作的通知》,並選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3個城市作為首批試點城市,由各省通信管理局組織規範試點工作,當時,從用戶小區內到最近的電信機房在內的線路網絡被稱為駐地網。

從現在來看,這是國內首個開放基礎電信業務的政策文件。但在當時,該文件主要是用來管理規範迅速擴張的寬帶市場。該文件發布之後,13個試點城市之外,所有非基礎電信運營商的駐地網項目均被要求停止建設和運營。其後,該試點業務也並未擴大。

不過,即便如此,高速增長的電信市場給民營企業提供了足夠的發展空間,駐地網、數據中心、增值電信業務等領域不斷湧入民營資本。

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運營市場,支持民間資本開展增值電信業務。2012年,工信部出臺《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鼓勵民間資本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開展接入網和駐地網業務等八大重點領域。其中,移動通信轉售系首次開放,每年收入上萬億的移動市場吸引了大量民間資本關註,其中包括蘇寧、聯想、阿里巴巴、小米等公司,引發的媒體熱議也超過了半年之久。

2014年,工信部又出臺了《關於開放寬帶接入市場的意見(征求意見稿)》,首批在16個城市試點寬帶業務開放,並許可自建自營、轉售、建設出租等三種業務模式。

截至2016年5月,共有42家民營企業獲得移動轉售試點批文,181家民營企業獲得寬帶接入網試點批文。移動轉售企業共發展約3000萬移動用戶,民營寬帶企業在2015年至今的總投資也已經超過100億元。

寬帶、移動兩極化

但是,移動轉售與寬帶業務卻呈現截然不同的兩種局面。

“2013年至今,沒有任何一家轉售企業是盈利的,我們全都虧損。”一位轉售企業高層告訴記者,“虧損最多的,一年虧損2億以上。”

造成轉售企業虧損的原因,主要是“批零倒掛”。轉售公司自建計費系統,但需要從三大運營商的號碼庫中申請號碼資源,並且從運營商批發流量,然後以零售的形式開展業務,承載業務的網絡、基站也均由三大運營商提供。但是,從試點開展以來,“流量批發的價格,要遠高於零售價”。業務開展之初,工信部要求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給予轉售企業的批發價格水平應低於其當地公眾市場上同類業務的最優惠零售價格水平。“但實際上,扯皮的空間非常多,運營商給我們批發價是按照市場價8折,但實際上,運營商自己經常推出3折、5折的業務,比如校園市場,現在就有118元/年的業務,”上述轉售企業高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2014年開始,我們就找工信部呼籲改變批零倒掛,但工信部至今沒有表態,且告訴我們‘這是常態’。”

2016年1月,工信部發布《關於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批發價格調整的指導意見》,要求基礎電信運營商對批發價格進行聯動調整。但是,“從批發到現在,運營商一次都沒有調整過價格”,上述人士介紹,但運營商自己的售價卻一直在下降,不久前,工信部公布,三大運營商流量資費已經降低了30%,“現在我們已經被套住了”。

但民營寬帶企業卻普遍盈利。2015年,收購了長城寬帶成為最大民營寬帶運營商的鵬博士實現寬帶用戶超過1000萬,年收入79.62億元,同比增長14%,凈利潤7億,同比增長34%。

寬帶接入試點開放一年以來已經覆蓋61個城市,民間資本參與的建設項目超過2萬個,且規模日益擴大。網宿科技、亨通光電等上市公司均已申請牌照,且通過增發不斷投資寬帶市場。

開放的局限

“造成差距的原因有兩個,移動市場競爭太激烈,沒有太多民營的空間,但寬帶業務卻因為物業門檻等原因長期處於局部壟斷狀態。”內蒙古金田科技創始人杭勇如是分析,“另一個原因在於,民營寬帶可以建設基礎網絡資源,而轉售企業不能,跟運營商的代理渠道沒什麽區別,沒有議價能力。”杭勇2010年離開電信行業創辦金田科技,在小區、樓宇建設基礎網絡並租用給所有運營商,目前該公司業務從內蒙古擴展到多個省份,且已在新三板上市。

2014年,4G業務正式商用,中國電信(微博)將超過70%的寬帶投資轉投到4G建設,這導致中國電信重點發展的鄉鎮寬帶市場陷入了資金緊迫的困境,“後來,電信就開始找一些村支書、當地有實力的個人,希望由民資負責建設,通過運營分成形式合作。為了讓這種模式受認可,中國電信力推工信部啟動試點。”目前,在大部分鄉鎮市場,運營商與民營資本都采取此類合作形式。

但是,移動轉售企業卻因為被視為“跟基礎電信運營商搶錢”而不受重視。“已經兩年多了,到現在移動都沒有解決互聯互通的問題,在部分省份,跟移動合作的號碼就不能用。”上述轉售企業高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移動,沒有專人負責轉售業務的對接,都是兼職的。電信、聯通都有專門的團隊,成果納入KPI考核。”目前為止,國內2800萬轉售用戶中,2400萬是與中國聯通(微博)合作。

不過,“除了批發價之外,每個聯通的號碼,我們要額外給聯通交3元/月,批100萬個號,一年就是3600萬。”該人士表示,“即使這個號消費者不用了,銷號了,這3塊錢也要一直交。”

如果民營寬帶運營商帶來的競爭影響大於合作價值,也很可能遭遇與移動轉售企業相同的局面。2015年,廣州市啟動“三線”改造,長城寬帶、艾普網絡、聚友e家等民營寬帶業務運營商在網絡改造後數萬寬帶用戶斷網,且民營寬帶網絡無法切入被改造區域,網絡無法恢複,而三大運營商並不受影響。大多數民營寬帶在北方選擇與弱勢的電信合作,而在南方則更多與電信競爭,與聯通合作。

從這種對比情況來看,民營企業在基礎電信業務開放的生存邏輯在於“是否能夠給三大運營商創造價值”,而非“能否促進電信市場競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89

聯通集團兩小股東退出,5G前夕再引電信業重組聯想

近日,中國醫藥與中信國安均發布公告,擬全額減資中國聯通集團股權。

中信國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中信國安”)稱,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的安排,子公司國安通信擬向聯通集團轉讓所持其全部股權。

國安通信持有聯通集團8862萬股股權,占比約0.08%。中信國安表示,此次聯通集團收購自身股權事項是根據國資委對聯通集團法人股股東減資退出事項的安排。轉讓價格為每股1.7240元,總金額為1.53億元。

中國醫藥公告稱,公司於1997年投資聯通集團,後經聯通集團多次資本公積轉增資本,並參與聯通集團2007年、2008年減資,截至目前,公司持有聯通集團股本金額1.57億元。

此次股權變更是中國聯通集團層面,並不直接涉及旗下上市公司。

電信分析師付亮告訴記者,由於歷史遺留問題,聯通集團的股權結構極其複雜。通過其他小股東的減持退出,聯通集團的股權結構將更簡單。與聯通集團不同,中國移動集團和中國電信集團都是由國資委100%控股。

而聯通集團除了國資委,還有11家國資背景的小股東,按股權大小依次為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華通信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醫藥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華潤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國安通信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科技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國資委占股98.44%,11家小股東占股1.56%。

在聯通3G發牌前夕,聯通集團也曾進行減資。當時就有猜測,減資與電信業重組有關。而此次聯通集團兩股東減持公告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合並的傳聞愈演愈烈。此前,在上市公司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國聯通集團董事長王曉初表示,尚未收到監管部門有關與中國電信合並的通知。

付亮表示,聯通集團的回購與重組沒有直接關系。不過,也有通信業人士告訴記者,5G網絡建設需要非常多的投入。從技術上面來說,如果一個地方建三張網絡,本身不僅高成本,網絡也會有幹擾;此外,資金方面,中國聯通可能也有一定的問題。

中信國安公告指出,截至2017年12月31日,聯通集團2017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763.53億元,營業利潤36.36億元,凈利潤3.73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906.54億元;總資產為6188.25億元,總負債為2929.54億元。

通過混改,中國聯通的資金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改善。8月15日,中國聯通發布上市公司2018年上半年財報。報告顯示,中國聯通A股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4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9%。其中,主營業務收入1344.2億元,同比增長8.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5.8億元,同比增長231.8%。

通過引入財力雄厚的戰略投資者,中國聯通財務實力有所增強。中國聯通CFO朱可炳在財報會議上表示,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償還了約1600億元的債務,負債率降低至43.8%。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寧佳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