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淘宝“自营”的隐秘战线:再造Hitao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9/4NMDAwMDIwNjg4NQ.html

向来专注于“平台服务”的淘宝,终于涉足自营B2C了。这个落点就选在了和湖南卫视成立的合资公司——快乐淘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快乐淘宝”)上。

今 年4月上线的快乐淘宝,试图将网购的价格优势与电视的传播优势相结合,探索零售模式的蓝海。在这个初衷下,湖南卫视在黄金时段推出了节目《越淘越开心》, 淘宝则开辟了“Hitao”专区,并在首页上为Hitao网提供了入口链接,希望聚合起1.3亿的收视观众和1.6亿的淘宝注册用户。

在日 前召开的Hitao网招商大会上,公司宣布全力进军自营B2C领域。快乐淘宝总经理孙振坤称,Hitao网将主推海外特色商品的引进和销售,涵盖家居用 品、食品、美容化妆品、服装鞋包、海外旅游等品类,“为25至35岁的女性用户提供时尚生活方式的整体解决方案”。到今年12月中旬,Hitao网将覆盖 1万个SKU的自营海外商品。

按照孙振坤的计划,Hitao网在第一年以代销为主,对10%至20%的商品采用购销或买断模式。接下来,为获得更大的定价权,公司将逐步减少代销,快速扩大购销或买断商品的比例。

在自营模式的基础上,“电视节目能为Hitao网带来品牌的传播和流量的导入,淘宝则能为Hitao网带来一定程度的会员转化。”他说道,“Hitao网首先要让消费者熟知,进而再使自己变得强大。”

从 这个角度看,Hitao网要做的是一个独立于淘宝的全新B2C商城——而就在几个月前,它还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网站。用孙振坤的话说,“那时的Hitao 网,所有的商品都是淘宝链接过来的。除了《越淘越开心》的视频和一些明星专栏,Hitao网的商品全都是淘宝的商品,相当于淘宝的一个子频道。”

这种定位的模糊不清,导致Hitao网最初的探索并不顺利,也迫使公司进行彻底的转型。毕竟,淘宝在C2C领域已经做到极致,“如果快乐淘宝继续做C2C,或是操作类似淘宝商城那样的平台B2C,Hitao网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众 所周知,淘宝的商业模式聚焦在电子商务的“水电煤”设施上,通过为平台上的商家提供服务,从商家身上赚钱,而非做零售,关注进销差价。于是在孙振坤的构想 中,区别于淘宝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己做B2C。同时,Hitao网将自营的目标锁定在海外商品,以进一步和淘宝形成差异化。

除了Hitao网 自身的定位,以下数据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公司自营的用意:2003年淘宝刚萌芽时,B2C和C2C所占的网购市场份额分别是35%和65%。从那以 后,C2C一路高歌猛进,到2008年,B2C和C2C的比例变成了7%与93%。之后,B2C重新走强,按这个趋势到2012年,B2C和C2C将分别 占到网购市场的23%和77%。

与之相对应的是,京东、当当等B2C公司近年来增长迅猛,亚马逊在美国也势如破竹。相比之下,淘宝的C2C卖家基本属于游击队,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卖家依然屈指可数。

对 淘宝而言,公司同样面临着将重心从C2C切换到B2C的问题。无论是淘宝商城的独立还是Hitao网的转型,都是这个大背景下催生的产物。在孙振坤看来, 尽管淘宝本身不碰商品,“但这绝对不代表它对这一块不重视。作为Hitao网49%股份的持有者,淘宝同样乐见自营B2C的试水。”

尽管被 寄予厚望,并分享了湖南卫视和淘宝的优质资源,但对Hitao网来说,要迅速增长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毕竟,淘宝过去的优势是服务小卖家,平台自身并不涉 足供应链,而一旦自营,其所需的后台、技术和流程都需要重新设计。也是在这种情况下,Hitao网正另起一个班子,努力摆脱淘宝传统的“平台思维”,尝试 另一个专门适用于B2C或B2B2C的服务架构。

在重建服务体系之上,Hitao网还要面临另一番质疑。据悉,如果消费者拥有淘宝的账户, 在Hitao网上购物就不需要重新注册,Hitao网可以将淘宝上的流量免费导入自己的平台。也就是说,淘宝一边为其他卖家提供平台服务,一边又开始自营 商品,这多少有点“左右互博”的味道。但这么做会不会引起其他卖家的反感,消费者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将Hitao和淘宝看做两家独立的公司,仍然是个未知 数。

除此之外,新生的Hitao网还要面对更为强大的外部竞争对手。无论是已经IPO的麦考林,还是正在百货化的京东、卓越,它们都已在B2C的道路上奔跑多年。Hitao网显然还需要时间的积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3

超級富豪們的隱秘生活:白手起家者僅有兩成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9842.html

世間流傳一種看法,認為很多華人大亨多為白手起家者,美國的資深中國及亞洲問題專家喬·史塔威爾卻在其著作《亞洲教父》中指出,事實並非如此,真正白手起家者只佔其中五分之一左右,多數大亨均在某種程度上靠祖蔭或父蔭起家。在這本書中,喬·史塔威爾還披露了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的超級富豪們諸多鮮為人知的發跡史和隱秘生活。作者簡介

  喬·史塔威爾
  (Joe Studwell)
  資深中國事務觀察家,《中國經濟季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的總編輯和《中國熱》(The China Dream的台灣譯名)一書的作者,在歐亞各地擔任自由撰稿人及媒體主持人10年。1991年至2000年間常駐香港及北京。

我們出身卑微
  大亨們一直致力於把自己刻畫成出身卑微的白手起家者。
  中國有條關於三代人財富的諺語: 第一代人創業,第二代人守業,第三代人敗業。幾 百年來的事實指向了四代人的發展順序: 第一代人建立核心資本;第二代人加強與政治勢力的聯繫,使財富不斷擴大;第三代人努力守護反映父輩個性和人際關係的各種各樣的資產;由於第四代人對事業的 專注不夠,前輩們原先創立的集團賴以生存的關係網逐漸衰落,加上家族企業固有的缺陷,幾代人的鴻基大業終於毀於他們之手。
  只用一代人時間就由窮人一躍變為富翁的事並不多見,而東南亞的國內經濟過於受政府控制,這種事情更不可能發生。
  儘管如此,大亨一直以來都喜歡神化自己,說他們自己出身卑微,通過自身的努力擺脫了貧困的魔爪。泰國最富有的商人、最近一位總理他信·西那瓦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無論是在演講還是在政府的出版物裡,他信都把自己說成是一個苦孩子,父母辛勤工作才能勉強維持一家的生計,學校缺乏資金,設備極差。2003年他在馬尼拉演講時說:“因為我平凡普通的家庭背景……我了解農村地區的貧困與艱難,我知道通過辛苦工作賺取報酬的重要性。”事實上,他信是著名的納蘭王朝(首都為清邁)的後裔,1932年前他信家從事課稅徵收,爾後轉入了絲綢經營、金融、建築以及房地產業。他信本人是當地最好的學校以及軍事學院的畢業生,後來娶了一位將軍的女兒。他在警察局的職位不斷獲得升遷,並獲得了國家經營特許權,這些只有圈內人才能做到。
  在香港,亞洲首富李嘉誠總喜歡說自己是教師的兒子,其父1940年身無分文來到了香港。他 的香港長江集團官方網站聲稱:“為了扛起維持家庭生計的責任,李先生不到15歲就輟學,在一家塑料貿易公司找了份工作,每天工作16小時。1950年,他 的勤奮、謹慎以及追求完美的精神讓他有了自己的公司——香港長江實業。”事實上,李嘉誠讀過幾年書,後來在一個富有的舅舅那里工作。舅舅的家族擁有香港中南鐘錶有限公司。後來他成為重要的二流大亨,他的事業得以繼續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可說是因為他娶了老闆的女兒。李的已故妻子莊月明,是他的表妹,就是那位有錢舅舅的女兒。李嘉誠所經營的企業事實上是屬於他岳父的,李嘉誠只是進一步發展了企業。據李嘉誠的一位老朋友透露,李嘉誠的岳母也給了他額外的經濟支持。
  在教父的發展階段,和老闆的女兒結婚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新加坡的李光前就是一個很著名的例子:他在1920年和陳嘉庚的女兒結婚,之後在老丈人的公司當了七年的財務主管,事業一帆風順,最後獨立經營自己的公司。香港回歸後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的父親董浩雲是東方海外航運公司的創始人,他 ​​與上海巨富顧家的女兒結婚,成了有錢人。在現在的一代人中,新世界集團的鄭裕彤,因為婚姻關係而進入了香港著名的周大福珠寶業,這個公司至今仍是他重要的私人公司。對於那些不能依靠父業來為自己事業作輔墊的未來教父來說,另一個重要的資源就是妻子的家庭產業。
  在東南亞的社會裡,這種事情並不稀奇,因為這種關係使人得到了高人一等的社會地位。但奇怪的是大亨們怎麼與白手起家連在了一起。身為香港東亞銀行主席的億萬富翁李國寶爵士是位敏銳的觀察家,他堅持認為許多大亨是靠自己的奮鬥創造了財富。他列舉了影視巨頭邵逸夫爵士、恆基地產的李兆基和霍英東。但是邵逸夫兄弟是上海紡織業巨頭的兒子,李兆基出生在廣東順德縣一個富有的從事銀行業和黃金貿易的家庭,而霍英東儘管出生在一個名副其實的工薪階層的家庭裡,但他獲得了英國政府獎學金,進入了一個精英學校,這使得他也與眾不同。

 選擇性的節約
  使大亨們的公眾形象進一步模糊不清的是他們的節儉名聲。其中有些是合乎情理的,而有些則主要是為了公眾的消遣。真正的節儉反映了一個企業家有強烈的保護財產的意識。一位亞洲投資銀行企業家、大亨的老朋友評論說:“他們比一般銀行企業家更善於克制自己接受直接的世俗回報。”例如,亞洲金融危機時,郭鶴年以8000萬港幣的低價在香港的深水灣道買了一所宅第。深水灣道有點像大亨巷,靠近九洞高爾夫球場,教父們喜歡每天早晨去那兒打高爾夫球。他試著住進那所房子,但是他的家人說,他認為即便對於一個億萬富翁,這樣也太奢侈了。最終他拆掉了那所房子,在原房子的地基上建造了五座普通的住宅,一座他自己住,兩座讓他的家人住,另外兩座租了出去。郭鶴年住的那種房子極為簡樸,在歐洲和美國,只有平平常常的銀行管理者才會住。
教父們也很喜歡向僱員和提供服務者傳遞能夠證明他們節儉的信息。馬來西亞的一位投資銀行家回憶了1999年在倫敦與博彩業的億萬富翁林梧桐的兒子林國泰的會談,會談討論的是關於簽訂20億美元的合同收購挪威遊輪公司的事項。離開倫敦的律師事務所時,林國泰招上了一輛出租車,那個銀行家認為這輛出租車會帶他們去希斯羅機場搭乘到挪威的飛機,但是走了半英里後,那個億萬財產的繼承人讓司機停了下來,帶著隨行人員走進了倫敦地鐵的入口。他們乘坐地鐵去機場,節省了幾英鎊。到了希斯羅機場,那個本已驚訝不已的銀行家又發現他們去奧斯陸的機票全是經濟型的。李嘉誠(香港人稱其為LSLi),非常喜歡向人們展示他節約的嗜好,常常提起他那戴了好幾年的廉價精工手錶與西鐵城手錶。他的一位高級職員回憶說,他常聽李嘉誠抱怨他戴的手錶是“該死的手錶”。這廉價的手錶已經成了他的象徵。在《財富》雜誌一次難得的採訪中,李嘉誠也沒忘記搬出手錶的主題。“你的表太奢侈了!”他對採訪者說,“我的比你的便宜多了,不到50美元。”
  儘管有保護金錢的本能和向員工展示節儉的深思熟慮的商業手段,但人們所說的大多數教父生活節儉,卻並非事實。讓李嘉誠引以為豪的另一件事是,他從上市公司中獲取的工資很少——2005年,從他的長江集團旗艦公司中只得到了10000港元的工資。但有一點卻未被提及,即在香港工資要被徵稅,而股息卻不被徵稅,所以大亨們利用後者來避稅。香港摩根士丹利公司的前任總經理卓百德談到李嘉誠的一位同僚時說:“李兆基,在20年內僅僅從恆基地產的旗艦公司得到的分紅就有1.5億~3億美元。”李兆基用這些錢在美國買了3萬套公寓,當然還有別的。歸根到底,他們並不是靠微薄的工資收入生活的人。
  大亨真正的不為人知的揮霍是他們的高額賭博。大多數大亨宣稱所有其他的大亨(當然不是他們自己)一直都在賭。一位香港億萬富翁說道:“他們都是大賭棍。唯一不是大賭棍的只有(博彩業教父) 何鴻燊和霍英東。”無數傳言說,香港和新加坡的投資銀行家們的高爾夫賭博是進一個洞100萬美元,也有傳言說他們在澳大利亞和美國賭博,損失慘重。當然,沒有任何人將這種事弄上媒體,因為大亨們沒有公開賭博。

父親大人
  關於教父有一點絕對不會引起爭論,那就是在他們的家裡,男性家長處於絕對統治地位。在管理家族企業中,他們要求所有親屬絕對的服從,並且用各種手段保證他們的絕對權威。讓孩子和其他親屬忠誠於他們的最有效策略是,給予他們得到巨額遺產的希望,同時不讓他們擁有太多的現金。
  在中國家庭裡,家長權力得以確保的另一個原因是沒有明文規定誰將接管家庭的哪部分財產。通常以為實行的是某種形式的長子繼承製,但這只是錯誤的感覺。事實上,大兒子只是一個事業繼承人,如果他被認為能勝任這個職位。選擇其他子女也是十分正常的,雖然首先考慮的永遠是男性。例如,馬來西亞博彩業巨頭林梧桐選擇林國泰繼承他的事業,而不是林國泰的哥哥。印度尼西亞的林紹良指定第三個兒子林逢生作為繼承人,而不是長子林聖斌。霍英東讓霍震寰而不是其長子霍震霆做了他的繼承人。非長子們知道他們不一定沒有機會繼承父業時,很少會放棄競爭。
  家族企業的文化是非常沉悶的,且常常引起不幸,可它幾乎從未遭到過挑戰。此外,它涉及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學,它不受家庭是不是多血統或教父是否上過殖民學校的影響。一家之主就是國王。在外面,它通過已故“船王”包玉剛的奧地利女婿蘇海文所謂的“傑出人物的喜愛”表現出來。李嘉誠常把自己描述成“友好的獅子”,這裡面可以捕捉到同樣的意思。在這方面,東南亞大亨極力追求慈祥教父的形象。他們在公眾的眼裡可能是這個形象,但他們在家裡,尤其在公司裡,經常使用自己的權威震懾別人。李嘉誠、郭鶴年等主要大亨的孩子都已步入中年,但依然害怕他們的父親發怒。李嘉誠的執行官回憶起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有一次在會議中打盹兒,被其父親的尖叫聲驚醒,好像遭到了電擊一般。2003年2月,郭鶴年主持召開了由他控股的《南華早報》的董事會,一家之主的郭鶴年沖著48歲的兒子大發脾氣,吼著叫他滾出去,那時與會的董事們都不知該朝哪兒看才好,那真是一個丟臉的董事會議。而另一個香港億萬富翁在行為治療師的幫助下,努力學著控制自己的脾氣。
  億萬富翁肯定非常繁忙,期望他們能夠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未免有點要求過高。但一家之主的絕對權威以及他們對權力的濫用,對家庭關係造成了毀壞性的影響。李嘉誠的小兒子李澤楷就是半主動反叛的一個罕見例子。李澤楷在12歲時被送往寄宿學校,而且香港人普遍認為他母親是自殺的。一部未經授權的中文版傳記在2004年出版,裡面的事情只有李澤楷的圈內人才知道。這部傳記詳述了李澤楷和母親的親密關係,他創立自己公司的過程,以及後來在未告知其父親的情況下接管香港電信的過程,還講述了為什麼他心中的英雄是李光耀而不是他的父親李嘉誠。中國讀者非常清楚這則信息的含義:這對父子的關係並不和諧。霍英東的長子霍震霆描述了16歲時的一段奇異的經歷:那年從英國公立學校回到家中度假,父親派他去購買日立全浸式噴射水翼船,用於香港—澳門航運。他最後說道:“我想我的父親更喜歡去夜總會。”從中不難體會出他心中的某種怨恨。同時,他的描述也洩露了關於大亨家庭生活實質的某些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64

莆田木材幫:一個隱秘商幫的生存法則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3563&PHPSESSID=be635596cea421ec9167a0c39a929800

 這是一個隱秘的商幫。

  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從東北興安嶺到中國西南的林區,再到俄羅斯、東南亞、非洲和北美,他們把木材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國各地,壟斷了全國90%的木材交易。

  他們來自福建莆田秀嶼海濱一個叫忠門的小鎮,這個鎮子幾乎家家戶戶和木材有關。在這個同樣由南方式草根資本支撐的行業,他們幹得和東莊鎮走出的游醫群體一樣出色。他們有自己的家族網絡和生意信仰。他們還正在向產業鏈上游及國際化延伸。

  一座邊城和一個商幫

  綏芬河號稱「中國木業之都」,也是忠門人最早經營從俄羅斯進口木材的口岸,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一批又一批的忠門人來來去去。在這個只有十幾萬人口的小城,曾有「十個人中有一個福建人」的說法。

  故事要從黑龍江太平嶺東麓的邊城綏芬河說起。

  10月17日,綏芬河下了今年第一場小雪。晚上7時許,住在火車站北側貨物小區的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向站內密密麻麻的鐵軌線。火車的轟隆聲已經迫近,幾分鐘裡,鐵軌線間已經聚集了五六十個人。

  火車滿載從俄羅斯那邊運來的原木。當火車開到跟前,人們忙不迭地用手電筒掃射裝滿原木的車廂。很快,當火車在站內停穩,人們卻又開始陸續散去。整個過程前後不過十來分鐘。

  張國林帶著他的小侄子張建東走在人群中,聚散的情景讓他們想起在莆田鄉下看土檯子的莆仙戲。不過,這晚的場景遠不是一年中最壯觀的。「年頭搶貨 的時候,站內不到三百米長一段,擠了四、五百人,黑壓壓的。大家搶著打火車皮上的電話,把貨主的電話都打爆了。」張國林對《創業家》記者說。至於最後木材 的交易,就像日本海鮮市場裡拍賣金槍魚,誰出價高誰成交。有所不同的是,貨主只需坐在家裡,從電話那頭聽木商們競價。

  從凌晨五點開始,這是張國林伯侄兩人當天第16次進站看貨。「火車快到的時候,火車站的服務台會用飛信通知我們。如果有我們訂的貨,飛信會告知 車廂號,在哪個貨站卸貨。」張建東說。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所訂貨物到站的準確時間。「有時候五六天就到了,有時候十多天也沒到。」通常,這樣一列從西伯利亞 始發的火車,要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遊蕩十天左右,逐站加掛載原木或木方的車廂。到綏芬河車站時,已經攢到長長的三十多節,要用三個火車頭才拉得動。由於列 車收貨的時間彈性較大,不太準時是正常的。但一年到頭,張家伯侄不會錯過任何一趟車。

  進入十月份,對木材尤其是建築用木材的銷售來說已經是淡季。因為冬天將至,全國各地的建築工地往往都臨近停工了。不過,這時候卻是木材商們囤積 木材的好時候。冬天是俄羅斯的伐木季,木材貨源最豐富,價格也更低。看了十多年木頭,張國林對俄羅斯來的「好料」還是忍不住嘖嘖稱讚。

  第二天上午,張國林在車站貨場教記者辨認白松、白樺,什麼是落葉松、水曲柳、柞木、榆木,指著大水曲柳斷面上的年輪對記者說:「這樣的木頭起碼 有六七十年了,在興安嶺都找不到了。從俄羅斯過來的,真是要什麼料有什麼料。」俄羅斯木材大部分是建築用材,但水曲柳屬硬柞木,是做家具的材料。

  今年49歲的張國林不識字,更不會發短信。聯繫他時,濃濃的莆田口音讓記者只能根據發音,請當地的出租車司機幫忙找到他。不過,讀寫能力顯然沒 有成為他做生意的障礙,「大伯之前在北京朝陽四季青的貨場裡看了十年鋸台。對木材比誰都懂。火車上的木頭好不好,他老遠就能看出來。」張建東說。張建東是 去年初來綏芬河的,在北京和莆田老家唸完了初中,他的學力足夠幫助伯父解決生意中涉及的書面問題。

 關於語言,怎樣和俄羅斯人溝通的問題。木商們需要在綏芬河當地雇俄語翻譯。說到翻譯,張國林馬上感嘆「老闆不好當」,一方面,是因為翻譯公司的收 費不低,到今年,業務季的翻譯月薪比去年高了近2000元,達到了近7000。「他們去俄羅斯,除了工資,吃住都由我們管。平時用不著他們的時候,照樣也 得開每月3000塊的工資。」張國林說。另一方面,無法鑑別翻譯得好壞也讓他有點頭疼。隨身的「翻譯官」往往是20多歲的年輕人,有的在俄語方面也是二把 刀,「他們表達不好我們就完蛋。」張國林說。

  和1995年就到綏芬河的二弟張國泰相比,張國林做進口貿易並不算老手,他所經營的聚鑫木業公司是2005年和三、四個股東合開的。大股東是一個叫潘文春的莆田忠門鎮同鄉。張國林說他手頭只有幾百萬,佔的股份很少。股份制是忠門木商們基本的組織形式。

  除了貿易公司,張國林還在綏芬河和同鄉合資開了木材加工廠。他領記者參觀了鋸房和烘乾房,「大家都有股份,哪怕只有一點點,都會拚命地干,賺到錢就可以找人搭伙做別的。」

  張國林一共雇了七八個固定員工,其中的「骨幹」大都是莆田來的親戚朋友或忠門鎮同鄉。他們往往從事的是一些帶有專業性的崗位,比如叉車、抱車司 機、鋸手和烘乾房主管。這樣的工作是同鄉們進入這個木材行當的起點。員工吃住由公司負責,另外可以拿到每月3000多的淨工資。其他崗位,比如發貨時才需 要的捲尺(量木方尺寸),則臨時雇東北當地人來幹。

  綏芬河號稱「中國木業之都」,也是忠門人最早經營從俄羅斯進口木材的口岸,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一批又一批的忠門人來來去去,像張國林這樣的莆田籍木材商目前有幾百人。在這只有十幾萬人口的小城,曾有「十個人中有一個福建人」的說法。

  近幾年,隨著其他對俄貿易口岸的開放,原駐綏芬河的忠門人開始分散到滿洲裡、黑河、二連浩特以及新疆的阿拉山口。綏芬河的木材商的人數也從前幾 年的幾千人銳減到了幾百人。不過,隨著資本的擴大,人數的減少並沒有削弱這裡的木材交易,根據當地的數據資料顯示,這裡的木材進口量目前仍佔全國的 1/3。每天從俄羅斯開來的列車絕大部分裝的是木材,只有夾掛的少量裝礦沙和化肥的車廂。

  張建東說,和「佔車站貿易80%」的木材相比,綏芬河的街店生意「不叫生意」。在許多當地人的眼裡,木材也的確是綏芬河的主業。帶記者找到張國 林的那位出租車司機沈全海,在綏芬河開了20多年出租車,對綏芬河每一家木業公司的位置瞭如指掌,能說出許多莆田木材商的姓名。在他看來,莆田人之所以能 壟斷當地的木材貿易,在於兩條:一是比當地人更能吃苦,二是有資本。實際上,資本也是在吃苦中積累的,「他們剛來的時候,城市還沒開發,很艱苦。」沈全海 說。綏芬河的市容的巨變是近兩年的事,從牡丹江到綏芬河的高速公路也是前不久剛剛通車——公路運輸對木材商很重要,「汽車兩天就到了北京,火車還要訂車 皮,前後要七八天。」張國林說。

  忠門人這種徹底的行商精神的確少見。張國林給記者的印象是生命力旺盛。他不會開車,每天在火車站和貨場之間走來走去;聲量大,胃口極好,晚飯時 規律性地喝上一瓶半斤裝的「牡丹江」白酒。而張國林伯侄偶爾去打打麻將的春雷貨運站裡那個叫潘木英的老闆也是個小小奇蹟。她每天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一邊打 八十分,一邊用電話調配車輛,做著木材聯運生意。她今年39歲,是五個孩子的母親。和張國林一樣不識字,帶在身邊的11歲的小兒子是她的助手,每當要簽合 同的時候,就由小兒子代筆。她對記者說,住在綏芬河比住老家還習慣,因為這裡的冬天有暖氣,老家沒有。

  木商家族和壟斷生意

  木材幫的最早起源,是莆田忠門鄉下的蒸籠生意。從1990年代以後,整個中國成了一個大工地,木材的需求進入了高峰期,莆田商人也隨著各地城市發展的步伐,形成了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

  在綏芬河車站附近的一家沙縣小吃,張建東用向大伯臨時要的一百元錢請記者吃了一頓早餐。他今年18歲,身量比伯父小得多,是張家四兄弟中的第10個孩子,來綏芬河之前在北京呆了10年。

  關於童年,張建東對在北京石景山黃莊度過的那一年印象最深。那裡的木材廠規模很大,烏泱泱都是說莆田話的人,他常常在廠裡的大圓木和木方垛上爬。一年後,他跟著大伯搬去了海淀的西北旺,在那裡開始上學。

  張建東記得,小時候家裡只有一套鋸,不像現在,公司的每個鋸房都有三套。他把北京本地的同學稱為「千金、少爺」,「和他們不一樣,我們從小就有 自食其力的想法。」從小學三年級起,他都是在學校裡做完作業再回家,然後跟大人一起幹活,「原木我還搬不動,就搬木方,天天碼來碼去。」跟妯娌們一起去北 京的母親幾乎不監督他做作業,只說,不好好上學就得幹活。「莆田人的孩子從小就懂木頭,看樹皮,看結疤就知道木頭好不好。」

  上完初中,他的父母和叔伯幫他做出了抉擇:「學習成績不算太好,可能考不上重點大學,那就直接去做生意。」他身上有農家孩子的淳樸氣質,他說綏芬河最好的慢搖吧是莆田老鄉開的,「我是小孩子還不能去」。不過,他也知道做生意要和政府打交道,知道綏芬河剛剛換了市長。

  以家族為單位,上下游聯動,張家是莆田典型的靠木材起家的商業家族。

  上世紀90年代初,張家四兄弟一起到了北京,從跑工地及和同鄉合作採購木材起家,從販賣興安嶺的木頭開始,在興安嶺資源枯竭後又轉向從俄羅斯進 口木材。今年初,老二張國泰有從綏芬河回到北京,開始兼營和木材生意相關的鋼材;張國成則轉行在北京朝陽開了一家閩式海鮮酒樓。老三張國中,也就是張建東 的父親,留守忠門供養母親。部分地依靠兄弟那裡拆借的資金,張國中和別人合夥買了一條200多萬的漁船,幹他打漁的老本行。

  如今,張家的生意已經向下一代延伸,且不提剛剛上道的小侄子張建東,大女婿是張國林的驕傲:「他在北京做鋼材生意,有6輛好車。」

  從北京發家,北京堪稱莆田木材幫在北方的大本營,儘管如今的很多木商去了山東、天津或者內蒙、新疆,他們的家眷往往大都住北京。「我媽媽、老 婆,孩子、小孫子都在北京,我們只有到年底才會一起回莆田過年。」張國林說,「莆田的元宵節是全國最熱鬧的,去湄洲島拜媽祖,初六開始到處搭台唱莆仙 戲。」

  這種鄉情在莆仙話裡有一句話概括得很熨帖:「長安雖好不如久居(舊居)。」 這話是潘文春對記者說的。在北京朝陽管莊的一處院子裡,記者見到了潘文春,他就是被張國林稱為公司幕後「大老闆」的人。說起木材幫的來龍去脈,他比張家伯侄追溯得更遠。

  木材幫的最早起源,是莆田忠門鄉下的蒸籠生意。

  1980年前後,三三兩兩的忠門人開始背上幾個蒸籠走南闖北,跑遍了國內很多地方的機關和各種單位的食堂。忠門蒸籠是一門有著200多年歷史的 手藝。「蒸籠一開始都是用竹片編的,木頭料的應該還很少。好的蒸籠師傅能把不到一公分厚的竹條薄成很多片。」潘文春說。在三十多年前,一年能在外頭掙到三 四千塊錢的蒸籠師傅,會興高采烈回家。「70年代末,在咱們老家跟包工頭打工,一天才掙兩三塊錢。」

  關於蒸籠生意向木材生意的轉換,北京福建木業家具商會的秘書長唐榮耀補充道:「很多莆田木材商都有過賣蒸籠的經歷,從莆田出發,一路跑到上海、 北京、東北、內蒙。」而通過做蒸籠,忠門人和毛竹、木材打起了交道。而在全國各地找到毛竹和木材的貨源後,他們把眼光投向了建築工地,開始販賣竹膠板和木 頭。不過,木材屬於國家控制的資源,在各地的砍伐和交易需要指標,莆田人的辦法是,花錢找以各種機關、單位的名義,找林業局買指標。

  45歲的潘文春是1984年到北京的。這年中秋後,他揣著父親給從信用社貸的500塊錢,到福州上了去北京的火車。「44塊錢買了一張站票,到 北京已經花掉了100多。冬天快到了,我根本買不起毛衣毛褲。」他到北京的第一站是朝陽東面的老八里橋,住在三堂哥潘文龍租的當地老百姓的一處菜窖。

  「就像偷渡到國外打工,你去了得有一個落腳點。出來做生意沒人帶不行。」莆田人都是親戚帶親戚,朋友帶朋友。慢慢在一個地方人越來越多。「我來 的時候,在北京做各種生意的莆田人頂多有一兩萬,到現在,連家屬在內,已經有15萬人,大家分散在北京的東西南北各個方向。」潘文春說。

  對於初來乍到的窮小夥來說,完全沒有資金門檻的工作就是跑業務,他開始跟著堂哥一起跑工地和機關單位,兜售同鄉的加工廠裡生產的竹夾板、工地防護欄和木花盆。如此一干兩年。到1986年,手頭有了三五萬塊錢的潘文春開始正式進入木材行業。

  潘文春家有兄弟四個,另外還有三個堂哥,全都在做木材生意,和張國林家一樣,潘家的7兄弟也是個聯合體。「大堂哥比我大二十來歲,他名聲好,在老家一個包工頭那裡幫我借了點錢,當時是三分息。」就這樣他和潘文龍搭伙,兩人一起湊了二三十萬,就往東北跑。

  那時候的興安嶺木材資源很豐富,所謂「火車一響,黃金萬兩」。塔河的加格達奇在當時是莆田人在興安嶺的據點。從那裡開始,潘家兄弟坐上林區火 車,差不多把興安嶺的每個縣林業局都跑遍了。當時的樺木、落葉松的價格遠比現在便宜,是三四百塊錢一立方,一個車皮裝50-70方,兩三萬塊錢。潘文春 說,當時,他們一個月也就是發三五個車皮,而不是像現在,一個月有二三十個車皮的量。他的第一桶金來自1988年起和北京東城古建公司的合作。在當推銷員 時他認識了其中的一個經理,雙方生意開始的第一年,他賺了二三十萬。

  1992年,潘文春在管莊跟那裡的村委會租了6畝地,接連蓋了三個平房院子,用做辦公室和木材樣品堆場。最初是4000一畝,現在則漲到了1萬一畝。近20年來,房子沒有翻建過,只是在裡面改裝修。

  記者見到潘文春是在一個早晨,他剛剛在辦公室旁的佛堂做完早課。他的法名叫長青,拜深圳弘法寺主持釋本煥為師。那個不到六平米的小佛堂裡,可以 看到莆田商人那種糅合起來的信仰。正面供著淨土宗的西方三聖,旁邊供有商人保護神的海神媽祖,以及在佛教裡鎮財殺小人的關公。此外,佛堂裡還有用昌化田黃 雕的「日出泰山群賢聚會圖」擺件。「佛家說廣結善緣,我們做生意也是要廣交朋友。按照我的佛門觀念,錢要去賺,但不能看得太重。」

 生意歸生意,更大的機會需要資金實力做支撐。潘文春說,在1990年代,很多項目也還都是幾個人搭幫做。「有的工地需要個五六百萬的木頭,我一個 人都能拿下;但賣鋼材給工地,人家一天就要幾百噸,就要有一兩千萬資金,我一個人吃不下。而且,我客戶很多,不止一個項目要運作。」

  潘文春說,在建材這一行裡,找不到不需要扎帳(墊資)的生意。「地產項目大的時候,一個盤幾十萬平米,一百萬平米,幾千萬就墊進去了。如果找不 到合作,你做不了。」客戶的競爭是資金實力的競爭,「幾百萬你都扎不住,對方看你沒實力,你就被淘汰。客戶關係自然也慢慢疏遠了。」

  合資的各方往往是清一色的莆田同鄉,「我們很抱團。我做生意20幾年,沒有和哪個同鄉鬧過矛盾。」潘文春說。採訪中,潘文春頻頻提及的一個詞是 「做人」,所謂「做人」,實際上是一種公關模式,「你不去矇騙,朋友和客戶對你放心。否則,搞木材又不是什麼高科技,別人有錢也可以做。」

  按莆田當地的統計,常年在外做木材生意的人近20萬,經營著8萬多家企業。北京的莆商組織做過估算,目前,莆田人已經控制了國內90%的木材貿易。

  從1990年代以後,整個中國成了一個大工地,木材的需求進入了高峰期,莆田商人也隨著各地城市發展的步伐,形成了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由於在早在20多年前就在這個行業的上下游卡位成功,莆田木材幫在全國各地逐步形成了壟斷。

  薄利和暴利

  由於莆田木材幫對進口木材從上游伐木、國際貿易到下游銷售的全產業鏈掌控,所謂暴利在某種意義上是完全可能的。

  從根源上說,促使莆田人外出經商的原動力,是當地糟糕的農業條件。潘文春說,在老家,5分鐘就能走到海邊,但靠海未必能吃海。莆田海濱的地理稟 賦,和浙江溫州及福建泉州一帶極為相似,山多地少。潘文春記得少年時,一大家子十幾個人靠五畝地過活,根本吃不飽,地瓜干是主食,米面則是一種奢侈。「我 們不出來經商,能把地下樹根都挖來吃掉。」

  經商最初是為求生存,因此,那種野性而堅韌的沿海農民性格也體現在了生意上。說到借錢,張國林很有一股子豪氣:「我到北京的時候,在家裡不要說 三分息,五分息都借過,不冒點險我怎麼發財?」同時,在外地的木材商之間借貸利率,也沿襲了老家的標準,三分息屬於「很公道」。

  好消息是,融資變得越來越容易。在北京,由北京福建總商會牽頭成立了兩家融資擔保公司,包括2006年成立的閩商投資擔保公司。到今年上半年, 這兩家公司至今共為115家企業貸出了12.52億元。記者在採訪潘文春時,正趕上擔保公司來拜訪,「以前銀行都不相信小企業,現在,連老家的房產都可以 拿來做擔保。」

  融資成本下降,普通木材的利潤也在降。特別是今年,隨著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對建築用木材的需求也減少了。「賣木頭的賬面利潤看起來有百分之二十幾,但刨掉利息,工資和其他開支,就不多了。如果扎賬時間太長,利息都掙不回來也有可能。」潘文春說。

  要賺錢得儘量從上游起精打細算。一部分木材商做到了產業鏈的最上游。

  張國林跟記者說起一個叫張文順的木材商,今年44歲,1995年就去俄羅斯承包了山頭。俄羅斯歡迎中國人去投資伐木。具體的操作方式是,伐木商 找俄羅斯當局審批一個砍伐量,然後帶自己組織的伐木隊上山作業。張文順因此在俄羅斯兼做批發商。在綏芬河的貿易商儘管在國際結算方面必須開美元賬戶,但實 際上,在俄羅斯和自己的打交道批發商的也往往是莆田同鄉。

  伐木是莆田木材幫生意中更隱秘的層面,也是最暴利的一塊生意。北京奧斯迪爾家具公司的總經理鄭功強對《創業家》記者說:「在東南亞、非洲,甚至加拿大、新西蘭,都有由莆田木商組織的伐木隊。」

  隨著木材幫的國際化,在木材進口貿易方面也出現了行業巨頭。「有的一年能走幾十億甚至更多。木頭批發商玩得大的,從海外一船就是好幾萬立方。」潘文春說。

  和俄羅斯進口木材大部分是建築木材相比,莆田人從東南亞、非洲等地進口的,則大部分屬於名貴木材,這是一個利潤高得多的領域。但需要的資金量自然也大得多。「商人誰都想做高利潤的生意,這要看自己的實力和機會。」潘文春說。

  在木材幫中,北京永輝木業的老闆陳雪峰是最早實現轉型的人之一。1995年,民航總局要建一個五星級酒店京瑞大廈,開發商的總承包商找到了陳雪 峰,使他獲得了一個涉及資金上億的項目。當時,陳雪峰和其他同鄉一樣,經營的都是國內木材,但酒店的後期裝修需要大量的高檔進口木材。當時進口高檔木材國 內需求量小,需要的資金量也大,少人問津。

  拿了這個單後,陳雪峰幾乎放棄了低端的國內木材。他的永輝木業成為了當時北京三家專營進口木材的企業之一。

  在朝陽區東壩名貴木材市場內,陳雪峰的永輝木業有一個兩千多平米的展廳,每年從那裡出去的流水大概是4個億。東壩市場是華北和東北最大的名貴木材市場,一年的銷售額超過200億,而1000多戶商家中,大部分是莆田人。

  在這個市場中,可以找到任何你想要的國內外名貴木材。高端木材自然有比普通的建築木材高得多的利潤,由於莆田木材幫對進口木材從上游伐木、國際貿易到下游銷售的全產業鏈掌控,所謂暴利在某種意義上是完全可能的。

  從東壩市場的木材品名可以看出,其中不乏被市場稱為紅木的品種。紅木是今年木材市場的大熱門,它已經成為了奢侈品甚至金融工具。其中雖有炒作的 成分,但全球範圍內紅木資源的枯竭則是事實。「紅木的成材往往要五六百年,相對於一代人來說,它已經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鄭功強說,如今在緬甸、海南、越 南等地,很多木材商都去種植紅木,但這更像是一種儀式,用以表達對那些神奇植物的敬意。

  像其他行業的投資熱一樣,有著30多年經營史的木材幫,其中一些資本雄厚的商家已經實現了從木材經營到投資的跨越。作為北京福建木業商會的會 長,陳雪峰的生意是一個風向標,除了木材貿易,他還是北京中騰時代投資公司的董事長,這是一家經營房地產業和鋼材的企業;另外,他還成了瑞祥安古典家具公 司,進軍紅木家具生產領域。

  從上世紀70年代末起家,在30多年的經營裡,上游資源到下游的銷售網絡,莆田木材幫的行業地位已經根深蒂固,外人已經很難插足。和讓人驚訝的 莆田醫療幫的崛起一樣,木材幫也有著同樣顯著的草根氣質,但在過去三十多年以及更遠的將來,他們在大興土木的中國,大有用武之地。「現在,中西部在大開 發,我們的很多老鄉早已經把生意做過去了。」潘文春說。莆田木材幫的故事就像濾去了水分的鋸木,「那是豐富的祈禱,是一層一層渾厚的敘述,像石磚一樣被堆 砌,進而成為一種建築」。(關於大提琴家卡薩爾斯的樂評)

(來源:《創業家》雜誌 作者:劉鶴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94

獵殺中概股第三季:最神秘的做空者背後,更隱秘的基金

http://www.infzm.com/content/70164

驚險的這一幕,發生在中概股公司與做空者的較量過程中。2011年11月15日,當被做空的中概股公司德爾電器聘請律師去一家基金EOS的註冊地址調查時,遭遇這場動作片般的情景。

循著這些蛛絲馬跡,一個個更隱秘的角色浮現。而新的一輪較量,正在法庭上展開。

2012年1月9日,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股票交易代碼:SVM)向美國紐約州高等法院遞交了一份修改後的起訴書,增加EOS基金(EOS Holdings LLC)及其總裁與研究總監以及國際金融研究和分析集團(IFRA)及其高級分析師作為被告方。

2011年9月的原起訴書中,希爾威指控Alfredlittle.com和Alfred Little等散佈對希爾威的虛假誹謗報告,不法漁利(參見本報2011年12月15日《諜戰,與「鬼影」們交手》、2011年5月26日《追殺中國造假股》)

「打假專業戶」Alfred Little(以下簡稱AL)是2010年以來「中概股造假」風潮中最活躍而隱秘的匿名做空者,曾先後發布針對15只中國概念股的看空報告。IFRA是其常常僱用的一家研究機構。

「我們認為,Alfred Little和IFRA背後的真兇,就是EOS。」希爾威董事長兼CEO馮銳說。但EOS基金和IFRA尚未對希爾威新的起訴進行公開回應。

EOS從「巧合」中浮現

種種蹊蹺,都將線索指向了EOS

2011年9月初希爾威被攻擊後,馮銳等人一開始「完全不知道怎麼回事」。聘請調查人員對AL身份進行調查後,結論是:AL是一個現實中並不存在的虛擬身份。

「但狐狸再狡猾也會露出尾巴的。」近日,馮銳向南方週末記者講述了追蹤並鎖定AL「真身」的故事。

9月底,希爾威在與德爾電器(同樣是被AL質疑過的中概股公司)的一次溝通中首次得知「EOS」這家公司。德爾告訴希爾威,2011年3月9日,一 位關注德爾的分析師收到一封由「SnappyDog」發自「[email protected]」的郵件,郵件中一份由AL撰寫的看空報告說 「德爾電器是一個騙局」。通過對「SnappyDog」這一關鍵字的網絡搜索,德爾僱請的偵探追查到43歲的美國加州男子Joseph Ramelli。再根據一份2008年的新聞稿和Joseph Ramelli的郵件地址([email protected]),查到此人為EOS基金工作。

當時,EOS基金的官方網站顯示,它在溫哥華、成都等地有辦公室,由卡尼斯(Jon R.Carnes)領導。

EOS在成都有辦公室這一線索,令馮銳忽然聯想起根據其做空報告,AL曾將礦石樣本從希爾威的河南礦區拿到位於成都的某地質檢測中心去送檢,「當時我們還納悶,AL為什麼不就近在鄭州送檢,而背著十幾斤重的石頭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城市,合理的推測是他們常駐成都。」

另外一條線索也指向EOS的總裁卡尼斯。德爾的律師就訴訟事宜與AL進行過多次電子郵件往來,通過AL的電郵IP地址可以追溯到美國舊金山市一家虛 擬主機服務提供商黑橡(Black Oak)計算機公司。律師向其發出證人調查傳票後,黑橡提供的證據表明,卡尼斯是該IP地址的擁有者。而用於註冊該上網賬號的地址,是卡尼斯的父母擁有的 一處拉斯維加斯的居所。

德爾提到的另一個人也令馮銳訝異。此男子名叫Shawn Rhynes,做空報告發佈前,Shawn曾以對沖基金Quantum Asset管理董事的身份,多次聯繫過德爾公司討論做空報告中的指控項。這令馮銳想起,2011年8月份Shawn也曾以同樣的身份聯繫希爾威。

更「巧合」的是,2011年11月15日,德爾的律師前去拜訪EOS的註冊地址,也就是卡尼斯的父母位於拉斯維加斯Highvale Drive大道上的居所時,卡尼斯不在,應門者自我介紹是Shawn Rhynes。隨後,便發生了「動作片」般的驚險一幕。

11月16日凌晨,EOS基金中英文官方網站上的十多位成員信息被悉數刪除。

這種種蹊蹺,讓希爾威和德爾將EOS基金和卡尼斯作為重點對象開始調查。

追查EOS

EOS基金並沒有在中國內地進行工商註冊,其在中國市場活動的實體是註冊於香港的EOS亞洲投資公司,並在成都、上海、北京等地租用虛擬辦公室作為對外發佈地址

EOS是家怎樣的機構?卡尼斯是什麼人?

EOS官網上有一張卡尼斯和「股神」巴菲特的合影,它的來歷是卡尼斯為紀錄片《巴菲特報告》提供了幫助,在電影的首映式上巴菲特向卡尼斯等人表示祝賀。據公開資料,卡尼斯是一位動作電影製片人。

但卡尼斯的履歷中,「主業」還是投資。他今年39歲,1992年成立EOS基金的前身卡尼斯投資集團(CIG)並擔任總裁。EOS官網稱他早年是一 位成功的電子股票交易商。從2001年起CIG更名為JCAR基金,轉型為長線價值投資者。從2004年起,JCAR基金改名為EOS,致力於在中國尋求 投資機會,已投資25家中國公司。

據EOS前合夥人周鴻榮介紹,卡尼斯大一時就做電子商務賺了100萬美元。2002年前後,卡尼斯幫一家中國製藥企業融資130萬美元並在紐交所上市,遂決定來中國發展。

「EOS」取自希臘語,意為專司為生長的植物提供晨露的「黎明的女神」,其大股東是一地平線基金(One Horizon Foundation),一地平線的「監護人」(Protector)是卡尼斯。

EOS基金並沒有在中國內地進行工商註冊,其在中國市場開展投資活動的實體是註冊於香港的EOS亞洲投資公司,並由EOS亞洲在成都、上海、北京等地租用虛擬辦公室作為對外發佈地址,成都是其主要基地。

工商資料表明,EOS亞洲的股份全部由一地平線基金持有。EOS亞洲的總經理為卡尼斯,法人董事是一地平線基金,兩位個人董事即卡尼斯的父親Walter Carnes,和家住上海普陀區長壽路的EOS中國區總監劉莉。

EOS官網上最近的一條消息是:由於投資業績不佳,我們決定於2011年6月底對基金進行清盤,並將剩餘現金返還給股東。

EOS總裁卡尼斯

EOS與AL、IFRA的三角聯繫

EOS的成員,與匿名做空者AL及其常用的調查公司IFRA之間存在著各種關聯

EOS網站上內容進行刪改後,官網上「團隊」一欄只剩下卡尼斯一人。希爾威和德爾留存的EOS官網頁面截屏顯示,除了卡尼斯外,EOS的成員還包 括:執行董事Zane Heilig,股票交易主管Joseph Ramelli,亞洲區經理黃崑(Kun Huang),投資調查總監黃曉夫(Jeff Huang),中國區

總監劉莉,合夥人和常務董事周鴻榮(George Zhou),副總裁劉北辰(Beth Liu)、黃必強、祝蜀云、王希平、Christian Arnell等。

有趣的是,這些成員們身上出現了種種「巧合」,希爾威與德爾發現EOS與大名鼎鼎的匿名做空者AL及其常用的調查公司IFRA之間存在極其可疑的關聯。

2011年3月29日,為客戶提供信息發佈的美國企業新聞通訊公司(PR Newswire)發佈了一篇由AL編寫的攻擊西安寶潤(CIE)的做空新聞(目前已刪除)。 希爾威律師在11月底向美通社發出調查傳票,美通社於12月21日反饋了當時該新聞發佈者的相關信息。記錄顯示,此條新聞由72歲的美國密西根州公民南 希·黑裡格以BVV Worldwide傳媒公司的身份提供,她親筆簽署了一張1495美元的支票支付給美通社,該支票從她的居住地址寄出。

南希還在美通社留下了兩個聯繫電話,一個是香港號碼,另一個是加拿大溫哥華號碼。

用Google對這兩個電話進行搜索,希爾威發現該香港號碼就是AL常用的調查公司IFRA聯繫人Andrew Wong在IFRA網站上公佈的號碼。

而另一個溫哥華號碼則與希爾威獲得的卡尼斯的電話相同——2011年9月底,希爾威的調查員前往EOS基金在溫哥華的辦公室的地址,發現該地址是一間虛擬辦公室,就詢問前台秘書如何聯繫到卡尼斯,秘書在一便條紙上手寫了一個電話號碼,正是同一個號碼。

希爾威的調查還發現,EOS溫哥華經理為42歲的美國男子Zane Heilig,而南希正是他母親。

馮銳介紹,2012年1月3日,希爾威調查員前往Zane Heilig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家中拜訪。南希告訴調查員她是Heilig的母親,BVV由Heilig創辦,那條新聞是兒子匯錢給她,委託她向美通社支 付上述費用並發布消息,而Heilig和卡尼斯是共事多年的好友。

AL與EOS之間的聯繫,由此得到確證。至於IFRA與EOS之間,同樣很可能有關係。

希爾威發現,10月12日夜裡,Andrew Wong和卡尼斯在同一天都在成都用同一個IP地址上網。

同時,成都華域數字娛樂公司官網的公開信息顯示,10月12日卡尼斯參觀了華域,並留下合影。

根據這些,希爾威的調查人員甚至大膽懷疑Andrew Wong可能就是卡尼斯。

南方週末記者向IFRA發去採訪函。2012年2月3日,一位自稱Andrew Wong助手的男子致電南方週末記者,稱加拿大和美國警方並未對IFRA進行調查,反而在與之合作。隨後,對於記者就IFRA和EOS、AL之間的關係 「是否屬同一團隊」的提問,Andrew Wong在一封長郵件中並未答覆,而是再次強調「出於安全考慮,我們並不公開真實身份」以及其言論自由的權利。

對於南方週末記者的採訪約請,AL網站管理編輯Simon Moore沒有回應。

先做多,再做空?

一方面它是25家中小中國公司的投資人,另一方面這些公司中的一些已上市中概股卻又「巧合」地被做空。

在這場大獵殺中,隱秘的EOS因其難以迴避的角色衝突而成為備受爭議的一個主角:一方面它是25家中國公司的投資人,另一方面這些公司中的一些已上市中概股卻又「巧合」地被做空。

南方週末記者查證發現,EOS官網公開的5家已投資公司中,有3家上市,但3家均股價大跌。

其中CEU(中國教育聯盟集團,2007年獲EOS投資340萬美元)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2010年11月,一家投資機構Kerrisdale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將CEU評級為F(即Fraud,欺詐),目前CEU已被紐交所摘牌退至粉單市場。

CLNT(中國風能技術,2008年獲EOS投資75萬美元)在 納斯達克上市,2011年11月7日,CLNT因公共所持股票的市值未達到納斯達克上市要求而收到退市警告,該公司普通股隨後從納斯達克全球市場轉板至納 斯達克資本市場交易以避免退市,其股價在一年內從超過4美元跌至目前的0.275美元。在此期間,公司首席財務官是一位與EOS關係密切人士——2006 年前他是EOS亞洲的全資股東,後來將股份全部轉給一地平線,他離開後加盟一家投資基金Barron Partners並任中國區總裁,而這家基金與EOS一起投資了包括CLNT在內的多家公司。

不過,據南方週末記者調查,EOS在中國的投資項目遠不止上述這些公司,而它未披露的公司中,有多家受到AL或其他做空者攻擊。

中國清潔能源(SCEI)就是其中一例。這是資本市場上中概股被做空的一個著名案例,而EOS其實隱身其中。

SCEI官網的公司新聞中,一條發表於2008年3月的題為「銀石資本(Silver Rork Capital)考察索昂科技」的消息(索昂科技是SCEI前身)稱,「2008年3月10日,銀石資本總裁Jon Carnes先生及亞太投資經理Beth Liu女士一行抵達西安對索昂科技進行了考察和訪問。」這條消息中對銀石資本的介紹與EOS歷史完全一致:由Jon Carnes於1992年成立,最初命名為CIG,2001年更名為JCAR,2004年啟用新名稱EOS。

隨後銀石資本也確實投資了SCEI,SCEI在2008年提交給美國證交會的8-K表格文件顯示,銀石資本曾持有281931股SCEI股份,佔總股本的1.66%。

一位SCEI內部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很清楚地記得,當時EOS副總裁劉北辰陪同去SCEI考察的並非卡尼斯,而是一位又高又瘦且愛喝普洱茶的 伊扎特(Ezzat)先生。所有談判盡職調查等工作都由劉北辰與SCEI接洽,卡尼斯始終未露面。至於為什麼新聞稿中會出現卡尼斯,這位人士稱,「這些都 是當時劉北辰給我們的銀石公司的簡介。」

記者還發現,2011年4月SCEI任命的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主席JosephLevinson,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間任EOS投資的另一家公司德利國際新能源(CSOL)的董事。

2011年5月,AL發佈看空報告,指稱SCEI董事長任寶文靠製造「中國的龐氏騙局」從中國投資者手中詐騙了2000萬美元。SECI此後一蹶不振。

SCEI董事長任寶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銀石資本是通過資本論壇會知道SCEI,並主動聯繫了他們,隨後入股。大概在2010年下半年退出(AL做空SCEI是2011年4月末),從入股價格和退出價格看,銀石大概能賺3-4倍。

同樣的歷程也在另外幾家被投資公司中出現。這幾家公司目前大多已轉至粉單市場交易,股價在幾美分左右。

基金做空流程

EOS以成都為基地,聘用分析師在中國進行對中概股公司的調查。他們行事非常謹慎。

從EOS的投資軌跡中不難發現,EOS的成員與被做空的中概公司之間,也有著蹊蹺的聯繫。

曾任EOS合夥人和常務董事的周鴻榮,是EOS所投資的鴻利煤焦的特別顧問,他還是中國高速頻道(CCME)和江波製藥(JGBO)獨立董事。後兩家公司均是中概股被做空的典型案例。

不過,周對南方週末記者堅稱自己已離開EOS多年,對於EOS或卡尼斯是否做空中概股一事毫不知情,「實際上我一直在幫助中國公司反擊做空者,我恨死他們(做空者)了。」周鴻榮現任新君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基金交易部總監。

EOS基金的另一位副總裁Christian Arnell曾是中國綠色農業(CGA)和奇虎360公司的投資者關係聯繫人,2010年9月AL和IFRA發佈報告質疑CGA的納稅和土地使用權支出問 題後,Christian被CGA發現私自與IFRA的Andrew Wong通信,並因此被辭退。奇虎360也在2011年被Citron等做空者質疑股價高估。

據《成都商報》報導,EOS副總裁黃崑已被警方帶走協助調查,2012年元旦過後,分析師們也被列入調查對象範圍。讓警方找到黃崑的一條重要線索,是當EOS亞洲僱傭的家住西安的「調查員」把礦石樣本送檢時,其面部被檢測中心的監視器錄下,警方沿此摸出上家。

已經接受過警方詢問的EOS非正式僱員鐘林(化名)對媒體揭示了EOS的「任務流程」:黃崑等人把目標公司的資料從網上下載打包發給他;他逐一進行 分析,重點會關注其中的財務報告;利用專業知識發現其中的漏洞或疑點,然後把他們的發現通過電子郵件告知黃崑。至於「做空報告」由誰來撰寫,他並不知情。 兩年來鐘林為EOS做了七八個任務。

不過,卡尼斯顯然不願意承認這些。對於南方週末記者的求證,卡尼斯回信說,「很遺憾我只能說希爾威(對我們)的起訴絕對無理,但目前我不便多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42

實德的隱秘海外戰線

http://www.eeo.com.cn/2012/0407/224145.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賈華傑 多方消息證實,3月末,實德集團總裁陳春國被調查。此前的3月12日,陳春國還出現在實德集團北京辦公室。

工商資料顯示,陳春國持有實德集團11.5%的股份。實德集團在2011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列第66位,年營業額為121億元。

消息的擴散源頭來自於3月20日下午的一則傳言,據稱銀監會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報送信託交易對手是大連或集團公司是大連的企業所有業務清單。

隨後消息迅速傳開,而越來越多的信息表明,龐大的多產業民營企業集團實德集團,2009年正式進入房地產開發行業之後,似乎正在面臨著資金面上的巨 大危機。本報記者經過十幾天的調查發現,實德集團去年以來多方努力融資並未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實德集團的海外投融資平台高登國際(香港)投資有限公司(下 稱:香港高登)在調查過程中逐步浮出水面。高登公司在實德集團龐大的資本運作圖譜中起到極其關鍵的作用。

3月30日上午,在實德集團黨委書記楊寶善辦公桌上擺著一份實德集團的現金流量表。但楊拒絕了記者採訪,僅表示「公司目前運作正常」。此後,實德公司除非持有門禁卡,其他人一律不准進入。

誰的高登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司註冊處網站上查詢的信息顯示,香港高登成立於2000年3月22日,總部位於香港灣仔駱克道160號越秀大廈802室。主要從事直接投、融資和業務諮詢的跨國投資公司。

香港高登公司總裁黎明偉,董事和股東包括陳春國、徐明、徐斌和隋信敏,董事長為陳春國,財務總監為現任大連實德集團公司副總裁的姜岩。據瞭解,黎明偉為香港籍人士,曾在美洲銀行供過職。

事實上,香港高登公司2000年成立之初公司名稱為實德國際投資(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11月30日更名為現名。

可以佐證的是,凌云股份(600480SH)2005年年報披露的董事資料中,實德總裁陳春國為香港高登董事長,姜岩為高等公司財務總監。

據本報瞭解,香港高登管理著「實德系」約19家殼公司,此外負責為12家公司做全套會計賬,處理16家公司的年報,為36家公司做年度預算。

香港高登不僅是實德集團的一家海外投融資公司,也是實德集團與國外公司進行投資合作的重要平台,據悉,實德的絕大部分與國外公司的合作項目都由黎明偉及其負責的香港高登出面商談。

本報獨家瞭解到,整個實德境外的架構已經整合成兩大主要的投資主體:盛和地產集團和天實安德集團。但這兩大投資主體的管理歸口於香港高登。具體的方式是,香港高登以收費方式提供服務給它們,但據瞭解收取的只是象徵性的費用。

盛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10月,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的一家大型房地產集團公司。董事為陳春國、郝懷灝、賈月湘。公開資料顯示,盛和總部 設在北京,在北京、哈爾濱、大連、瀋陽、重慶分別設有下屬投資公司,進行住宅地產、商業地產、旅遊度假地產的開發與運作,已有土地儲備近600萬平米,目 前在建項目323萬平米,項目總投資近100億元。

本報瞭解到,目前盛和正在進行架構整合,除實德系公司外的股東已退出盛和,盛和亦更名為盛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整個2011年,高登公司忙於為實德 搭建這個名為「盛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海外架構,其目的是為了將數個國內地產項目注入該公司,以便在資本市場融資。這項工作去年一季度啟動,但因實德缺 乏資金不得不暫停。至第四季度,實德重新重組房地產公司架構,但進展不大。

而天實安德集團也是一家地產公司,據瞭解,2011年初,該公司啟動了長興島、金石灘、普灣和北京等地的項目開發建設,但是中央出台的房地產調控政 策,導致大興土木的天實安德形勢急轉直下。有消息稱,除長興島朗庭山項目之外,其他項目均處於停滯或放緩階段。實際上,天實安德一直在試圖通過融資方式繼 續推進普灣和金石灘的項目,甚至考慮與其他地產公司合作,但據悉並未成行。

實質上,香港高登是大連實德集團設置的海外公司管理架構公司。香港高登的體系主要包括房地產板塊天實安德(中國)有限公司,以及工業板塊的23家公司。

管理這麼龐大的海外公司群,這項工作並不輕鬆,有高登員工曾抱怨,在內地經營的公司提供了與事實出入很大的報表,他們擔心香港審計師追溯原始數據。另外,近期頻繁的旗下公司架構調整也增加了工作量。

實德的海外平台

這是實德海外融資活動的一個插曲。

今年初,香港高登公司財務主管侯錦玲向蔡建初請求協助,並詢問為何給 Amicable Bong Management Ltd匯去的17.7萬美元未收到任何相關收據。蔡的公開身份是天實安德旗下天實和華公司的總裁。

杳無音信的17.7萬美元,是在一年前匯出的。2011年3月高登國際旗下的天實安德集團,經過數番洽商後,與美國融資公司Amerex Invest-nent Corp達成融資協議,該公司承諾提供8.5億美元融資。

香港高登向Amerex Investnent Corp支付了17.7萬美元該融資的前期費用後,卻一直沒有下文。據瞭解,香港高登之後屢次與對 方及中間人溝通,在這個過程中香港高登屢次被對方「忽悠」,直至今年2月份,這筆款項也沒到天實安德的賬上。希望越來越渺茫,17.7萬美元的損失對天實 安德並不算什麼,但是8億美元的融資卻漸成泡影。

這筆巧遇「皮包」公司的融資只是香港高登積極運作海外融資中的一樁事情。事實上,香港高登一直在嘗試接觸各類能為實德集團國內房地產項目提供融資、投資的基金或者投行、銀行,試圖挽救自己在國內極度吃緊的地產項目。

據本報獨家獲悉,實德集團利用其海外融資平台,接觸了數家機構。匯豐銀行就是其中之一,據稱匯豐的投行業務部門有意想把實德集團下的地產項目打包做 輔導上市,另幫助其引進上市前的戰略或者財務投資者。在解決實德集團地產項目燃眉之急的同時,也能在上市後大賺一筆。但是,有業內人士指出,實德集團內部 地產項目整合需要一段時間,這個方案成行的難度不小。

另有消息透露,加拿大皇家銀行和一家「四大」的會計師事務所,也一直在與實德方面接觸,有意幫助實德從海外引進房地產投資基金。但是他們的要價奇高,據悉資金成本都在20%以上,明顯有趁火打劫之嫌。

實德集團也在考慮以股權及項目質押的方式融資,改變目前的資金困境,目前天實安德公司旗下的大連普灣新區、金石灘以及東港項目都在考慮之列。另外實德可能也正在考慮用手中其他的股權進行抵押融資。但據本報得到的消息顯示,目前均未有能解決實德地產資金困境的巨額融資談攏。

為了節省現金流,實德集團的部分地產項目在對外求售。天實安德在北京亦莊綜合體項目正在擇機變現。該項目規劃總面積在23萬平方米左右。本報瞭解到,北京嘉捷集團已有意全部收購該項目,首輪報價4.8億元。

實德集團2009年開始大舉進入房地產業,到2010年實德已經在全國十幾個城市鋪投房地產項目。實德集團在擴張房地產的時候,尤其是在東北地區, 往往以工業投資為先導,向當地政府拿到眾多優質低價土地。實力強大的實德集團本來有機會成為地產行業的一匹黑馬,但是中央嚴厲的地產調控政策出台後,實德 集團的地產盛宴成為空想。2009年,在地產行業成本最高的時候進入的,但隨後迎來了地產業的蕭條,資金難以回籠,大量在建項目亟需輸血,整個資金鏈條緊 張起來,地產成為實德危機的罪魁禍首。

1.5億那筆貸款

在向地產擴張的同時,實德集團又目標瞄準入股金融企業。早在2010年,大連實德旗下新藍置業有限公司和北京富德投資有限公司就入股鐵嶺商業銀行,取得27.1%的股份。

2011年6月,完成對鐵嶺市商業銀行增資,是實德歷史性的首次控股地方性商業銀行。這也在陳春國2011年的內部工作報告中得到證實。在此之前,實德只是大連銀行的股東之一。

2011年11月28日,大連實德給鐵嶺商業銀行發函,要求鐵嶺商行為瀋陽煤業集團提供1.5億貸款。本報從實德內部瞭解到,貸款的申請人瀋陽煤業 提供的申請資料中尚缺少大量貸款要件:1.董事會決議;2.董事成員身份證明;3.貸款卡密碼及企業信用報告;4.董事簽字樣本;5.資信等級證書。

但這筆貸款最終在實德的堅持下得以貸出。但是令人不解的是,鐵嶺商行副行長孫玉升卻對本報表示,鐵嶺商行與大連實德集團並無任何關係。並且他強調,鐵嶺商行所有貸款都遵守嚴格的審批程序。

此外,去年下半年沈煤集團得到遼寧省國資委准許投資保險業。隨後沈煤集團和實德關聯公司發起設立的華匯人壽拿到了保監會准許開業批文。而此前,實德 關聯公司單獨上報的華匯人壽的審批文件曾被保監會退回。2011年12月27日,華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開業,這是實德集團首次控股壽險公司。

不確定的未來

但是時至今日,據本報瞭解,實德還正在計劃把旗下北京富德、大連三德、大連瑞德、大連萬朋所持華匯人壽股權質押給相關機構。

另外,在醫療產業方面,實德正打算把手裡的資源賣出。據悉,實德正在與華潤集團探討出售深圳龍珠醫院,目前,雙方已經完成了數輪協商。

從實德集團內部傳出的信息稱,陳春國在年終總結時,直言實德集團的投資體系針對集團屬下資產採取變現、合作、投資等措施,來盤活資產、加強流動性。

自2004年,大連實德董事長徐明將行政總裁角色交給陳春國之後,開始保持低調。知情人士稱,徐明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投資領域。大連實德的投資生意,已經形成一個橫跨化建、房地產、保險人壽、商業銀行、醫療體系等諸多產業的多元譜系。

事實上,在實德集團龐大的產業結構中,投資巨大的化建產業是其核心產業,但目前整體盈利能力不容樂觀。隨著2003年原材料的大幅漲價,實德的化建產業利潤率越來越低。

在這些背景下,融資都成為實德最重要的工作。由於國內都對地產項目貸款的嚴格控制,實德只能把融資的主要努力轉向海外。據悉今年以來,香港高登公司 在黎明偉的帶領下多方接觸地產投資基金,以期盡快融來資金。另外有消息稱,實德也在積極尋找香港資本市場上的上市殼公司,希望用這種手段實現融資突破。

而陳春國在年底報告時也提出要增設三個投資公司,擴大人員隊伍,以滿足實德集團的投融資需求。但是這些事情目前進展情況都還不得而知。

本報從大連致公黨委員會辦公室得知,經過相關程序之後徐明已不再擔任大連市致公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而本報向大連市公安局求證實德事件時,警方表示 這件事情大連市公安局一直沒有參與。但無論如何,隨著實德高管被調查,整個實德集團的資金困境逐漸暴露出來,實德的未來充滿變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39

10億豪賭「分拆上市」黃粱一夢 劉益謙撤退同方股份隱秘路徑曝光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13/wMMzA3XzQxODUwMw.html

「目前是否進行有關分拆上市的資本運作,我並不瞭解,但此次投資,我相信會是長期持有的過程。」一年多前,當劉益謙挾十億巨資入股同方股份(600100.SH)時,其接受記者採訪的話言猶在耳,但如今,其與同方股份的緣分卻似已在數月前便畫上句號。

4月11日,同方股份2011年年報顯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09.6億元,淨利潤7.0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和48%。

同方股份稱,投資收益增加是公司業績變動的主因。年報顯示,當年公司非經常性損益5.87億元,同比增2.99億元,主要以所持百視通15.466%股權參與重組獲得廣電信息(600637.SH)股權確認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形成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所致。

截至2011年末,同方股份2010年年報中還穩居二股東之位的「法人股」大王劉益謙,卻已與大增的收益無關。

2011年年報顯示,截至當年底,劉益謙已從公司前十大股東中消失,而第十大流通股股東金鷹成分股優選基金僅持600萬股。這意味著,同方股份2011年中分紅後,持股高達1億股的劉益謙或已在2011年底之前清倉。

2010年10月中旬,劉益謙對同方股份的前景信心滿滿,但被寄予厚望的這筆投資,最終卻讓叱咤資本市場多年的他兵敗「同方股份」。

「分拆上市」成黃粱一夢

即便規模超百億的公募基金恐怕也難以花10億元買一隻股,而劉益謙卻敢於豪賭。

2010年4月28日,同方股份公告稱,大股東清華控股擬公開轉讓所持的5000萬股,當日起接受報價。

同年5月11日,受讓方揭曉,劉益謙以21元/股獲得該股權。

2010年10月中,國家有關部門批覆,同意其受讓上述5000萬股無限售條件流通股。耗費10.5億元後,劉以5.03%的股權成為同方股份二股東。

2010年5-10月,同方股份一直徘徊在20-23元,甚至一度跌至19.73元,這就使得該筆股權轉讓還未正式到戶就已形成賬面虧損。

「21元每股的價格有點高。」斯時,上海一位熟悉劉益謙的私募人士便向記者坦言。那麼,劉益謙動用10.5億巨資入股同方股份的勇氣從何而來呢?

「投資同方股份的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它的分拆上市概念。」轉讓協議獲批當天,劉益謙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解釋道。

2010年4月初,坊間傳出有關監管層發出上市公司可分拆子公司創業板上市的消息,同方股份則被視為「分拆上市第一股」。

該股斯時公告稱,「公司正研究相關政策和規定,評估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科技領域及環保、水務、建築節能等節能減排領域的業務境內外分拆的可行性,依此擬定所屬控參股子公司分拆上市的方案。」

儘管劉益謙對該筆指向「分拆上市」概念的投資信心滿滿,但有關政策導向卻漸漸轉變。

2010 年3月底,證監會有關人員表示,「明確允許」境內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創業板上市,但需滿足六大條件。同年9月,有關人士又表示,創業板原則上「不鼓勵」 分拆上市,只有主板一些大企業滿足特定條件,才可申請創業板分拆上市。及至11月,監管層稱,「從嚴把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創業板上市。數月內,政策 態度逐步趨嚴。

2011年,一度被市場炒得火熱的「分拆上市」概念隨著監管層態度的變化成為浮云,同方股份的分拆計劃就此觸礁,2010年11月,曾攀至31.57元的同方股份應聲回落。

截至目前,同方股份分拆上市杳無音信,因2011年5月實施10轉10股派1元分紅除權,2012年4月12日,該股僅為9.69元。

劉益謙緊急清倉

儘管劉益謙2010年底便已得知巨額投資或被「分拆上市」概念撞腰,但因其受讓比例超過5%,必須鎖定半年才能在二級市場買賣,否則其所有收益歸公司所有,這也讓劉益謙難以及時脫手。

2011年6月27日,等待實施完同方股份上述高轉增的分紅和其股份半年鎖定期解禁後,劉益謙便迫不及待地開始清倉行動。公告顯示,當日,劉益謙售出80萬股。

「劉 益謙此時僅售出80萬股是故意為之。」上述私募人士告訴記者,送股後,持有1億股的劉益謙最初微量減持,是為規避有關政策紅線,為之後的大規模拋售做準 備。完成上述減持後,劉益謙持有的同方股份佔其總股本的比例由5.03%降至4.99%,「規避了有關持股份額超過5%的股東減持需及時披露的規定」。

果然,2011年第三、四季度,劉益謙開始大規模減持。

同方股份2011年三季報顯示,劉益謙當期共減持4731萬股,截至當年9月末,其僅持有5189萬股,佔總股本的2.61%,從二股東滑到第三。

2011年四季度,劉益謙和他所持的5000餘萬股完全消失在前十大股東之列。

按清倉時間段的股價計算,劉益謙斥巨資投資的同方股份似乎並沒有給他帶來預期投資收益。

同 方股份除權後,劉益謙投資成本約10.45元。2011年6月27日,劉第一次減持日的最高價僅10.67元;2011年三季度,該股均價僅9.4元,高 摸11.47元,低探7.78元。2011年四季度,該股繼續走低,最高10.46元,最低僅有6.97元,均價約8.5元。

這意味著,如按其減持期間的均價計算,劉益謙10.5億元投資,即使加上現金分紅500萬元(稅前),其賬面資產也不到9億元。

「按有關股價,劉不虧損的可能性較小。」上述私募人士坦言,雖然劉的成本為21元/股(除權前),但加上投資團隊的人力成本、交易費用、時間成本等,其在同方股份中的該筆投資成本在23元/股之上,除權後約每股11.5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64

隱秘的美國富豪投資群:Tiger 21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9/2120231.html
知道美國的富人是如何理財的嗎?那你就不得不關注一下老虎21(Tiger 21)這個鮮為人知卻擁有非凡能量的富人投資組織。

「投資+生活」

老虎21由邁克爾·索內菲爾特(Michael Sonnenfeldt)於1999年在紐約創立,其名字的由來是The Investment Group for Enhanced Results(提高收益投資小組)的縮寫,為了區別於朱利安·羅伯遜的老虎基金,又在名字後面加了「21」,代表21世紀。

索內菲爾特在長島長大, 在麻省理工學院讀過書。他的父親是德國移民,在紐倫堡審判期間擔任過赫爾曼·戈林的翻譯。索內菲爾特最初在高盛公司工作,後來轉而從事房地產開發。 1991年,索內菲爾特成立了Emmes 公司,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它經營成了一家非常成功的房地產公司。

「我認識到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知識運營如此龐大的資本,並不懂得該如何更好地把它重新投入到各種不同的投資組合中。」在意識到自己和與自己相同的人所面臨的難題後,索內菲爾特創建了老虎21。

由於准入門檻設為身家至少1000萬美元,以及每年高達3萬美元的會費,該組織成為了少數人才有資格進入的組織。據索內菲爾特稱,目前老虎21的會 員主要是投資銀行的高級合夥人、首席執行官或成功的經紀人、投資家等。目前,該組織的會員人數已經接近200人,他們所擁有的用於投資的個人財富總額已經 高達180億美元。

正如該組織名字中所提到的,它往往根據會員們的專業和行業背景,將其分成10至12人的小組,每月舉行一次為期一天的會議,分享各自的觀點、經驗和智慧。

除了會員之間的學習和交流之外,該組織還會定期聘請與資本投資相關的權威人士和領袖級人物開設講座,從而使投資判斷更加準確並切實可行。

該組織網站上的公開信息顯示,他們13年來邀請了六百位以上與投資相關的首席執行官級別的人士給會員演講,其中包括被華爾街稱為基金業「超人馬里 奧」的馬里奧·蓋博裡(Mario Gabelli)、創立40億美元歐米加顧問基金(Omega Advisors)的里奧·庫珀曼(Leon Cooperman)、黑石集團的創始人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等。而最近的一次,他們更是邀請到了大名鼎鼎的喬治·索羅斯。

除了投資議題之外,成員們也非常樂於彼此分享自己的私生活。

普林斯頓GHO風投公司的總裁格雷格·奧爾森(Greg Olsen)是老虎21的成員之一。在一次討論中,小組的會員問他為什麼要花費2000萬美元訪問俄羅斯太空船上的國際空間站。他回答說:「我一直對科學 感興趣,我想做些事情。我的孩子都長大了,所以我覺得是時候了。」接著另一位會員開始談論起他的兒子,已經20多歲了卻還沒想好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時,作 為「小組長」的卡特彼勒集團總裁理查德·拉文(Richard Lavin)就問每個人:「你們25歲時都在做什麼?」其中一人說:「我在法學院讀書。」另外一人說:「我在一家小企業工作。」而退休的加拿大帝國商業銀 行(CIBC)副董事長湯米·蓋拉格(Tommy Gallagher)卻說:「我在華爾街工作,當時還吸毒。」於是拉文反問道:「那麼誰25歲時開始為人生目標奮鬥了呢?你得明白你兒子絕對不能像你一 樣,而且也不應該像你一樣。你得放手。」

正是這種「投資+生活」的模式成為了老虎21成功吸引越來越多的高淨值投資者入會的主要原因。

投資重頭為股票

通常,億萬富豪所持的股票及其青睞的投資顧問都是難以捉摸的秘密,但通過老虎21這個組織對成員作出的投資意向調查,仍然可以對這個神秘的問題作出粗略的解答。

去年年底,老虎21公佈了對會員2011年投資決策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富豪們在2011年中通過各種形式在股票市場的投資佔投資組合的31%, 其次22%的資產交由對沖基金管理。而對房地產、固定收益資產、私募股權以及大宗商品的投資則分別佔投資組合的12%、11%、11%和7%。與此同時, 他們所持的現金比例為4%,而外匯的投資則僅佔1%。

索內菲爾特在報告中指出:「通常而言,本組織的成員希望能夠為自己多年辛苦攢下來的錢贏得穩定的回報,因此他們不願意承擔由市場波動所引起的未知風險。」

調查結果顯示,共同基金是老虎21會員偏愛的股權投資形式,其中26%的股票相關投資通過共同基金交易。而他們也會直接投資於股票市場。在2011年裡,他們最青睞的四隻股票是蘋果(AAPL)、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A股(BRK-A)、通用電氣(GE)以及微軟(MFST)。從行業的配置來說,銀行業是最受他們歡迎的行業,佔投資組合的24%,其次是科技行業,佔16%,而能源、消費以及醫療則分別佔投資組合的13%、10%和9%。

「毫無疑問,會員們在炒股時也非常支持投資大師巴菲特。」索內菲爾特認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A類股與B類股在去年的回報達到了19%。」

針對對沖基金的投資,富豪會員們則更喜歡採取股票多空策略的對沖基金,其資產中的29%都流向了該策略對沖基金,其次是採取事件驅動策略的對沖基金,佔24%,而多重策略的對沖基金也吸引了他們21%的資金。

報告則指出,他們最為青睞的對沖基金經理則包括埃利奧特管理公司(Elliott Management Corporation)的保羅·辛格爾(Paul Singer)、阿爾卑斯管理公司(Alpine Associates)的羅伯特·佐伊爾納(Robert Zoellner)、千禧資本的(Millennium Management LLC)的以色列·英格蘭德(Israel Englander)、雷明思資本(Ramius Advisors LLC)的安東尼·米勒(Anthony Miller)以及海曼資本(Hayman Advisors LP.)的凱爾·巴斯(Kyle Bass)。

此外,諾曼·米勒(Norman Miller)、理查德·道達爾(Richard Dowdle)、大衛·艾因霍恩(David Einhorn)、安德里斯·哈爾沃森(Andreas Halvorsen)和約翰·保爾森(John Paulson)也是他們青睞的對象。

報告指出,儘管約翰·保爾森近一年來虧損嚴重,但超級明星的名譽卻並未受到影響。

今年5月份,老虎21發佈了會員在2012年第一季度的投資報告。報告顯示,這一季度中,會員們對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比重大幅增加,達到24%。「會員們對房地產市場的增持是從2011年的第二季度開始的。他們認為在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中,投資房地產具有稅收方面的優勢。」

除此之外,會員們所持的現金佔投資組合的12%,固定收益資產的投資佔投資總額的15%,股票的投資佔投資總額的22%,對私募股權的投資則上升至14%。

不過報告同時指出:「在今年一度季度中,大多數的會員認為美國未來的經濟形勢並不太好,因此他們對於投資品種的選擇相當的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09

在朝鮮上網:這個最隱秘國家的神奇網絡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1016.html

在這個世界上最隱秘的國家上網會是什麼樣呢?簡短的答案是:詭異的。至少以其他所有國家看來是這樣。但是隨著朝鮮人開始冒著生命危險試圖取得與外界的聯繫,也許會為這個國家的歷史創造出戲劇性的時刻。

每一個朝鮮的官方網頁上都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一個小小的程序會在每個網頁的編碼裡出現。這個程序的作用非常簡單,但是也非常重要,只要國家領導人金正恩在網頁中被提及,他的名字就會被自動放大一點點,使之從周圍的文字中凸顯出來。


這只是朝鮮這個獨特而神奇的國家的網絡的其中一方面。在這樣一個人民被有意地與網絡隔絕,從而對除了政府宣傳之外的信息求知若渴的國家,網絡的使用取決於政府的指令。但是人們越來越相信,這種控制正在開始減弱。

「政府將不會能再像以前一樣控制這個國家裡所有的信息交流」,斯科特·托馬斯·布魯斯解釋道。他是一位研究朝鮮的專家,撰寫過大量相關文章。「這是一個重大的進步。」

101年

只有在朝鮮平壤有全國唯一的一間可以上網的咖啡店。

每個在咖啡店內開啟電腦的人都會發現他們使用的電腦運行的並不是Windows操作系統,而是紅星——朝鮮專門開發的操作系統,據說還是由前任領導人金正日親自委任開發的。

一個系統載入前的需讀文檔解釋了這個操作系統與國家價值觀相契合的重要意義。


電腦的日曆顯示的年份不是2012年,而是101年,這是由金日成誕辰開始計算的年份,這位最早的國家領導人的政治理論決定了所有的政治決策。

普通的公民無法使用網絡,上網的特權被限定在一個經過挑選的人群裡,包括一些精英、學者以及科學家。

但是即便是這些人看到的互聯網也實在是非常狹窄和淺層次的,與其說它是像別的國家的那些高造價全球性的互聯網,還不如說它只是個昂貴的公司內部網。

「他們建立的網絡系統是一個他們可以控制並且在必要時候摧毀的系統」,布魯斯先生解釋道。

這個系統叫做光明網,它由國家獨立運行的網絡服務提供方管理。

據布魯斯先生說,光明網主要包括消息公佈、會話功能以及國家支持的媒體。毫無意外,其中沒有Twitter的蹤跡。

「對於很多在觀察中東現在發生的變革的獨裁政府,它們沒有表示要准入Facebook,也沒有要引入Twitter,萬一政府只是製造出一個可以被監管和控制的Facebook呢?」布魯斯先生說。

紅星操作系統運行的是改造過的火狐瀏覽器,名叫我的祖國,與朝鮮的網絡端口同名。它還有英語版本。

典型的網頁包括新聞服務,例如朝鮮之聲,還有朝鮮的官方機構——勞動新聞。

但是任何對這個網絡嗤之以鼻的人都得小心了,無國界記者,一個監督全球出版自由的組織表示,一些朝鮮「記者」發現自己被送到了「改造班」,而這僅僅是因為他們文章中的一個排印錯誤。

除了光明「內部」網,少數朝鮮人得以享有充分的、未經過濾的網絡路徑,但是相信擁有這份特權的人僅限於幾十個家庭,其中大部分還是與金正恩有親戚關係的家庭。

「蚊子網」

朝鮮不願意他們的人民與網絡連結的行為被一些人駁斥,如同一種交換,如果朝鮮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存活下來,他們就必須稍加開放自己。

相比中國擁有它著名的「超級防火牆」,屏蔽掉諸如Twitter之類的網站,以及時不時屏蔽BBC網站,朝鮮的通訊設施被形容為「蚊子網」,只允許非常少的信息進出。

而這個蚊子網中最有疏漏的地方是移動電話。

雖然有官方提供的移動網絡,但是不支持數據連接和國際電話,在這種情況下朝鮮人持有的中國的移動手機越來越多,手機被從邊界偷偷帶入朝鮮。

這些從中國走私來的手機通常只能在中朝邊界的10公里內使用,並且得冒著相當大的風險。

「人們現在願意承受的風險在20年前是不可想像的」內特·柯雷琴說。他參與撰寫了一篇關於朝鮮不斷變化的傳媒環境的報告,內容很創新。這篇報告題目是《寂靜的開放》,採訪了420個從朝鮮叛逃出來的人,從他們的故事裡可以瞥見他們為了使用非法手機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為了確保手機頻率不被捕捉到,打電話的時候我會把一個臉盆裝滿水,再把一個飯鍋的蓋子頂在頭上,」一個受訪者這樣說,他今年28歲,在2010年11月他離開了他的國家。



「我不知道這些到底有沒有發揮作用,反正我一次沒被逮到。」

雖然他的科學方法值得質疑,但是他的恐懼的心情是確切的。

「擁有非法手機是一個嚴重的罪行,」布魯斯先生解釋道。

「事實上政府已經購買了探測設備要追捕那些使用非法手機的人。如果你要用手機,你該找個人口密集的區域,並且只能用很短時間。」

真實的信息

在金正日的領導期間,他會讓數百輛坦克開上街道閱兵,以展示自己是個軍事天才。

很多觀察者稱他的兒子金正恩,相反很可能會展示自己擁有精明的科技頭腦,也許會為他的人民的生活帶來一些高科技方面的提高。

但是這種提高的每一步都會給朝鮮人民帶來一些他們從未有過的體驗——真實的信息。這對所有封閉的國家都可以產生驚人的影響。

「我並沒有看到任何像阿拉伯之春①那樣的事要來臨的跡象,」布魯斯先生說。「但是我的確相信朝鮮人民正渴望有個途徑可以使用網絡,這製造出了一個充滿人民願景的環境,並且這個環境是不會輕易回轉的。」

① 阿拉伯之春,指自2012年11月開始以突尼斯爆發動亂為起點,阿拉伯世界一些國家民眾紛紛走上街頭,要求推翻本國的專制政體的行動,並樂觀地把「一個新中東即將誕生」預見為這個運動的前景,認為這個「阿拉伯之春」屬於「諳熟互聯網、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區一樣享有基本民主權利的年輕一代」。(來源:譯言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08

隱秘慾望爆棚之後 陌生人交友應用轉彎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435

挖掘隱秘交友需求,打造私慾發洩平台,陌陌短時間獲得大量用戶。但用戶黏性不足,互聯網巨頭侵襲,其不得不艱難轉型,卻又陷入尷尬境地。

2012年平安夜,北京萬通中心D座8層,陌陌科技公司CEO唐岩和幾名技術員正在會議室討論陌陌3.0版的最終內測情況。

陌陌是一款專注於陌生人交友的移動互聯應用,18個月前由唐岩和兩個同從網易辭職的同事創辦。他們沒有想到,這款應用上線1年後即收穫2100萬註冊用戶和10萬個群組,成為2012年業界翹楚之一。

令唐岩糾結的是,陌陌被坊間貼上了一個道德標籤:「約炮(網絡用語,意為找機會發生性關係)神器」。儘管這個標籤使其在用戶拓展上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但唐岩認為還是必須做出一些改變。

但如若迫不及待擁抱所謂的「主流人群」和價值觀,陌陌是否會偏離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剛性需求」

唐岩出生於1979年,在湖南的一座小城市長大,從成都理工大學建築系畢業後,在長沙一個類似工程監理的職位上幹了3年。

他讀高中時偷看過一個同班女生的日記,那位女生在日記中決定如果考不上大學就去廣東,要生活在「一個有投幣電話的城市」。唐岩現在幾乎都能背下日記中的每一句話。

這些今天讀來有些感傷的話語,準確反映出當年小城青年們對擁抱世界的夢想。2003年,經一個網友介紹,唐岩也來到「大城市」北京,成為網易一位評論編輯,8年後,他成了網易網站部總編輯,生活閒適,但又有了新的迷茫:「在大公司打工還是一樣,很多事情不能自己做主」。

2010年亞運會期間,唐岩每晚都在廣州香格里拉酒店大堂和同事及朋友閒聊。一天他發現不遠處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很想上去搭訕,但沒有勇氣,「當時想,要是有一款移動應用能把同在這個酒店出差的姑娘定位,通過手機約出來玩就好了」。

彼時應用LBS(基於位置的服務)技術的「街旁」、「簽到」等軟件方興未艾,唐岩決定做一個定位於陌生人交友的平台,他發現美國有一款名為Jack'd的同類應用(專為男同性戀者服務),但並未在習慣「直接打招呼」的美國人中產生影響。

唐岩認為,這種沒有平台釋放的「剛性需求」正是自己的機會。文化的差異導致了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城市化進程令大城市人口密度非常高,然而社交活動的缺乏、渴望交往而又不擅直接交往等共性,讓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寧願窩在家裡看電視、上網,也不願意到樓下跟鄰居面對面聊天。

早年使用網絡聊天室的經歷,也為他的想法提供了論證,「那時候最火爆的是同城聊天室,為什麼?因為打車能到嘛。」唐岩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他終於決定辭職創業。在此之前,目睹「網易幫」多人相繼出走並自立門戶,他已有所心動。

作為媒體人出身的「技術白痴」,唐岩首先找到了網易產品經理雷曉亮(現任陌陌產品總監),把陌陌的思路對他講了一遍,並邀請他一起創業。在網易時,兩人打交道最多,雷曉亮為唐岩所在的內容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唐一度以為雷就是技術高手,直到被告知「我是產品」。他們隨後又拉網易高級技術人員李志威(現任陌陌首席技術官)加盟。

2011年3月,三個從沒有過創業經驗的年輕人,窩在北京朝陽區霄云中心一套小戶型裡,每週工作6天,倒騰出了第一版陌陌。雖曾在互聯網公司任職,但雷曉亮和李志威沒開發過手機產品,現在許多東西一樣得從頭學起,陌陌運營總監王力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稱,他第一次被唐岩邀請去參觀時,李志威手裡正拿著一本《LBS三十天速成》的書在倒騰。

18個月,零收入

2011年8月,陌陌在App Store(蘋果應用商店)正式亮相,通過手機客戶端,人們可以輕易找到附近的陌生人,並與之打招呼、聊天。當天用戶下載數量超過2000人次,一個月之後,陌陌的註冊用戶數量達到12萬。

王力稱,最初只做iPhone平台讓陌陌有了一個天然的高門檻,「iPhone手機挺貴,於是玩陌陌的人大都很高端,有很多模特和有錢人」。而「美女帥哥多」的「口碑」,像病毒一樣很快傳播開來。

這一年底,唐岩將公司搬至一幢兩層樓的別墅中,他們甚至有了專門的廚娘——唐從陌陌上結識的一位女大學生。

2012年在春節之後一段時間,是陌陌至今壓力最大的一段時間。春節期間用戶數量猛增,1月28日註冊用戶突破100萬,但新服務器沒有就位,這讓唐岩團隊面臨巨大壓力並忙到焦頭爛額。

此後的幾個月,陌陌用戶量每月成百萬地增長。尤其是4月份微博上廣為流傳演員隋凱的一段9分鐘視頻,其中提到陌陌時的台詞,讓其「約炮神器」的稱號不脛而走。到12月,陌陌註冊用戶已超過2000萬。

一個草根團隊在短時間裡創造出的這一創業神話背後,是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爆髮式增長,和中國人隱秘交友需求被成功挖掘並得到釋放。

2012年8月,創業一週年的唐岩帶著60人的團隊搬進了第三個辦公地點——北京國貿商圈的一個高檔寫字樓裡,每個月光租金就要30萬元。

一年中陌陌投入資金約為1500萬元。其中,大部分為員工工資和房租,其次為後台建設和技術研發費用等。王力所在的運營部門推廣費用僅花費一百多萬,主要是微博營銷。

而這一年裡陌陌的營收為零,因為它全免費,還沒有找到盈利模式。王力甚至揶揄公司的第一筆營收是12月初靠賣廢品賺的二十五塊四毛,「財務報表上終於有了漂亮的開始,中午大家一致決定吃頓好的」。

儘管如此,唐岩稱B輪融資已經在7月份完成,陌陌總估值甚至超過1億美金,但對於具體投資金額和投資人,他諱莫如深。南方週末記者查詢Wind數據獲悉,經緯創投、阿里資本投資、數字天空技術投資集團聯合投資陌陌,投資金額約4000萬美元。

唐岩每天中午才會來辦公室,一般到晚上七點便準時回家。有時得閒,他甚至會玩玩四國軍棋。這個33歲的老闆聲稱自己很「宅」,每天除了公司,只會待在家裡,陪陪剛出世的兒子,之後是看看碟和書,或者上網玩玩遊戲。唐的一位朋友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唐岩有把問題簡化的能力。」

兩難境地

表面上看,唐岩對尋找盈利模式並不慌張,「廣告可以收費,增值服務可以收費,遊戲也可以收費,產品只要簡單,用戶能來,連hao123(上網導航)都能變現。」他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但他也承認,用戶黏性是社交平台的終極問題——當年網絡聊天室一樣很火,註冊用戶幾千萬,但用戶關係不穩定,說沒就沒了,「很多人做了先烈,騰訊做到後面能肆無忌憚,顯然是因為用戶離不開QQ」。

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多位移動互聯應用開發者均稱,陌陌最大的問題是關係難以沉澱,「所謂工具就是用完了就可以放在一邊了」,且陌生交友的用戶生存週期短,用戶新增的同時,也有一部分在流失,碰到天花板是早晚的事。

2012年9月,陌陌2.0版在iOS、Android兩大平台推出。其中,附近群組功能是一個重要的轉型標誌,從單一的距離標識到群組功能,搭建小型有共同嗜好與主題的社交圈子,唐岩希望將線上與線下用戶打通,讓用戶可以對其產生依賴,用它消磨時間。

而即將推出的3.0版,將基於小區、寫字樓、咖啡館等地點來組織人的關係,讓距離比較近、有類似興趣愛好、志同道合的人能夠聚在一起,讓更多的網絡關係沉澱在陌陌上,產生內容、抬高競爭門檻。

陌陌的另一大威脅,則來自騰訊和新浪這些巨頭公司。微信幾乎與陌陌同時上線「搜索附近的人」等功能,而前者的用戶已經突破了2億,陌生人交友的想像空間要大得多;新浪亦推出一款語音即時對講工具「微友」,與微信、陌陌功能基本一致,其用戶關係主要基於用戶的新浪微博人際關係。

唐岩認為,儘管與巨頭同台競技,但陌陌進入的是「一片藍海」,因為只經營陌生交友,而微信和微友主要經營的還是熟人關係。

這便產生了一個悖論:一方面陌陌希望擴展陌生人交友之外的業務以增強用戶黏性,另一方面又必須保持甚至專注於陌生人交友這一核心優勢。

再次提及「約炮神器」這個標籤時,王力極為反感,而唐岩則既愛又恨、有些激動地反駁道:「你想我們若干年前上QQ幹嘛,不也是找網友玩嗎?過了好幾年,QQ才過渡到基本通訊工具這個層面了;其實真要用我們的軟件約炮,還不如微信好約——如果現實中你是個『純屌絲』,用陌陌一樣約不到。」

這個崇尚自由主義的創業者認為不應高舉道德大棒:「你情我願的事情不該管」。但如果陌生人交友從私慾變成了一種騷擾,那就需要出手了,「我們封掉了50萬個賬戶,沒有人比我們更嚴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079

萬福生科造假流水線曝光:一個U盤撕開隱秘賬簿

http://www.21cbh.com/HTML/2013-5-27/3MMzA3XzY5MzI3MQ.html

儘管被稱為「瘋狂」財務造假的萬福生科案有了階段性的查處結果,但是隱藏其後的造假流水線尚未全面曝光。「要將萬福生科案辦成標竿式的案件」,市場各方從證監會此前的多次表態中捕捉到了些許信號。「內部造假分工嚴密、假賬單據一應俱全」,萬福生科案對於中國資本市場的監管執法有著啟示性意義。

萬福生科案開創了諸多第一,它不僅是首例創業板公司涉嫌欺詐發行股票的案件,還是證監會首次對保薦機構單獨立案、暫停其受理保薦業務的案件,更是開啟由發行人和保薦機構協商賠償投資者損失的先河。為了撕開萬福生科隱秘的造假流水線,新華網記者獨家專訪了證監會稽查總隊查處此案的相關負責人。

財報疑團:一個U盤成為稽查突破口

去年九月,湖南證監局在一次例行巡查中發現,上市不到一年的創業板公司萬福生科存在財務問題,疑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萬福生科2012年半年報顯示預付賬款增加了2632萬元,餘額達到1億多元。作為一家糧食精加工企業,萬福生科採購的生產原材料是稻穀。通常來講,這類企業與農戶進行結算時採取現結方式,而財報中出現那麼大數額的預付賬款,便顯得十分不符合常理。預付賬款成為萬福生科第一個很大的財務疑點。

另據湖南證監局在巡查中瞭解到的情況,萬福生科在2012年上半年期間曾經停產。企業在停產的同時,還能產生高餘額預付賬款,引起稽查部門的關注。

除了預付賬款外,另一個財務疑點是在建工程款餘額。2012年上半年,萬福生科在建工程科目的賬面餘額從8675萬元增加至1.80億元,這個過於巨大的數字,與萬福生科往年的經營活動規模相比,愈發令人不解。

「假賬背後一定存在真賬!」稽查組負責人斬釘截鐵的告訴記者。因為企業需要與真實來往的客戶對賬。若能找到萬福生科的真賬,就能為以後的取證撕開方向。後來的事實的確驗證了該負責人的想法。

其實,整個調查的突破口,來自一次現場突擊調查。那天稽查人員「突襲」萬福生科財務處辦公室,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稽查組負責人表示,「當時我們看到屋子裡的人露出緊張和小心翼翼的表情,彷彿藏著什麼秘密。所以,我想或許真能找到些什麼。」稽查組負責人注意到,有一位工作人員站在電腦前,好像試圖在遮擋著什麼東西。「雖然不知道那裡有什麼,但還是讓其閃開。終於看到那台試圖被擋住的電腦主機上插著一個U盤。打開U盤發現,裡面藏著的,正是我們之前苦苦尋覓的、萬福生科2012年的真實銷售流水台賬!」

一個關鍵的U盤,為之後的調查取證打開了局面,也為稽查人員找到了確鑿的證據。

稽查人員在另一台電腦中,還找到萬福生科分配造假額度的電子表格,每個月計劃造假多少筆,造多少額度。稽查組負責人向記者描述獲取真賬本時的心情:「那一刻我們滿懷信心。一手握著真賬,對照另一手上的假賬,萬福生科的造假細節,即將層層暴露於公眾面前。」

撥開雲霧:萬福生科如何「玩轉」9億假賬?

歷經四年半的時間,虛增收入9億多、虛增利潤2億多。如此瘋狂的造假,萬福生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稽查人員掃過真實台賬中一個個零碎的數字,逐步拼接出萬福生科的造假鏈條:利用公司自有資金進行體外循環,假冒交易,用以虛增收入和利潤。

萬福生科在財務造假中,首先借用農戶的身份證,為他們開立個人銀行賬戶,但這些賬戶卻是由萬福生科來控制。公司將自有資金打到這些個人賬戶中,冒充為「預付給農戶的收購款」;而後,再將資金從農戶的個人賬戶上打回給公司,冒充為「客戶的銷售回款」。

\

流程圖上清晰地顯示,自有資金經過一去、一回,形成虛假的資金流,憑空捏造了銷售收入。

為使從農戶賬戶打回公司的資金顯示為「客戶銷售回款」,萬福生科又動了手腳:偽造大量銀行回單,包括自刻假冒的銀行業務章。

稽查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調查伊始,我們採取了先易後難、先重點突破,再全面展開的調查策略」,在通過2012年真實銷售台賬掌握萬福生科造假模式後,對萬福生科2008年以來的財務數據展開全面調查。對於虛增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這個關鍵的問題上,分銀行資料、外圍調查(以下簡稱「外調」)兩個小組開展調查。

銀行組調取與萬福生科客戶回款有關的所有銀行流水和憑證,需要確認每一筆相關資金的確切來源與去向。據稽查組負責人回憶,調查過程中發現了萬福生科為造假掩人耳目改採取的「小伎倆」。比如,一筆資金在銀行櫃檯現存現取,從A櫃檯取出,再從B櫃檯存進,人為割裂資金流向;再比如一些轉款是通過刷公司自己裝的POS機打回賬戶,銀行確認這種資金來源的難度很大,因此稽查人員需要協調銀聯調取相關數據。在整個銀行資料調查過程中,稽查人員共追查了300多個賬戶、超過10萬筆流水。

如果稱資金流水為間接證據的話,那麼實物成交記錄便是貨真價實的直接證據了。稽查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外調組同時調查了萬福生科的銷售客戶和採購農戶,目的是瞭解其真實的銷售數額與原材料收購規模。

在歷時兩個多月的外調過程中,稽查人員共走訪調查的50多家客戶,發現兩類問題客戶:一類是萬福生科曾經的客戶,交易發生時間不在萬福生科上市發行期內;另一類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客戶,包括一些幾年前就已註銷或關閉的小公司,萬福生科居然把其生生搬來冒充成自己的客戶。在稽查過程中,萬福生科也同一些客戶打過招呼,可想不到的是,萬福生科財報上的數字「假」得太離譜,即使客戶虛報數字「幫忙」隱瞞,依舊望高難以企及。

走訪農戶的過程中也有神奇的發現。稽查組負責人回憶道:「有些農戶根本都不知道萬福生科為他們開立了銀行賬戶,而另一些甚至根本不是糧食經紀人,而是萬福生科公司的職工、或是職工遠房親戚等。」

由此可見,萬福生科為完成一筆筆造假,可謂費勁腦筋、調動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稽查組負責人特意提到,調查過程中發現,農戶也好,客戶也罷,許多人對資本市場的法律制度知之甚少,法律意識較為淡漠,這不僅給稽查人員的執法調查帶來困難,也為造假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造假之路:集系統性、隱蔽性、獨立性於一身

有了公司上市想法後,萬福生科董事長龔永福便和財務總監覃學軍商量,令其制定一套造假方案,以達到符合上市的條件。龔永福坦承,「沒想到會造出這麼大的假。」 雖然整套造假方案符合上市條件,但後期每年都要以此為基數,造假成本越來越大。

稽查組負責人介紹,萬福生科造假案是集系統化、隱蔽性、獨立性為一體的,採取了成本倒算制,使得財務報表整體十分平衡,很難從形式上發現問題。

首先,造假系統性強。萬福生科造假遍及進、存、產、銷各個經營環節,參與造假的人員很多。在執行過程中,由覃學軍總體策劃、統一分配任務,過程就像流水線,每個參與人員只需完成各自的部分,然後移交給下個環節負責的人,等全部流水線結束後,整套假賬也順理成章地誕生了。

其次,造假隱蔽性強。稽查負責人感嘆到,「調查中直接發現問題的難度很大」,因為賬套的資金流水與銀行的資金流水在日期、金額上逐筆一一對應,但問題卻在於名稱的造假, 這個過程中能演變出許多不同的形式。例如原本是由張某通過銀行打回的款項,但對應的銀行回單上的賬戶名稱卻被改成了萬福生科的某客戶名稱。「如果只對流水是對不出問題的,這就需要深度追查這個資金究竟從哪裡來的。形式上很逼真,但內容的確是假的。」稽查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另外,造假的獨立性是很高的。稽查組負責人說,「不能說萬福生科的造假有多高明,但的確它把所有東西都做全了。」 從購銷合同到入庫單、檢驗單、生產單、銷售通知單以及採購銷售發票等,這些單據憑證由專人開具。「由於萬福生科對應的糧食收購方都為農戶或糧食經紀人,不能開具發票,因此採購發票也由萬福生科開具,這樣就能把所有的單據憑證全部自己解決,而不依賴外部的力量,具有很高的造假獨立性。」 稽查負責人稱。

最後,造假過程採取了成本倒算制。因為整個公司財務是按計划去造假,而非真實情況。所以財務人員會根據虛增後的各產品銷售收入、毛利率以及生產消耗率直接倒算相關生產財務成本,達到了產銷平衡。「既然是算出來的,整個資產負債表一定平衡的,不能直接簡單的找到問題所在。」稽查負責人如是說。真假業務混淆交織在一起,「萬福生科不像有些公司的造假,一些筆是真的,剩下的可能都是假的,它的一筆業務裡既有真數也有假數,真假交織在一起,所以給核實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整個調查過程十分艱苦。」 一些客戶在縣、鄉、鎮等小地方,路途遙遠,來回輾轉上千公里,而且稽查人員難以用當地方言交流,語言溝通較困難,有時需要找第三方人員解釋,費盡周折。此外,湖南的冬天沒有暖氣,很多銀行資料是存在陰冷的庫房裡,為了找到相關證據,不少稽查人員都在帶病工作,有的甚至累倒在現場。稽查組負責人笑著說「帶病工作在調查萬福生科案時是太普通、太平常的一件事,基本是常態!」「因為財務類調查的案子和內幕交易等其他案子不一樣,調查的時間跨度也很長,所以涉及到的事項特別多。」 稽查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記者觀察:巨額造假背後令人深思

隨著整個萬福生科案情的浮出水面,證監會的處罰結果也隨之公佈於眾。2013年5月10日,證監會在新聞通氣會上宣佈了擬對該案件的行政處罰結果,萬福生科公司、高管及相關中介機構均受到了重罰,其中,對保薦機構平安證券的處罰,是2004年保薦制度出台以來對保薦機構開出的最嚴厲罰單。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一直有這樣的疑問,究竟是什麼動機促使萬福生科一個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小公司造這麼大的假?造假過程是自為還是中介機構報團所為呢?是否是由於制度上的缺陷給了不法分子們生存的土壤?

萬福生科造假案背後有著令人深思的地方。不管怎麼說,有一個事實是肯定的,那就是萬福生科案突出反映了相關發行人和中介機構誠信意識淡薄、職業操守存在嚴重缺陷。既有違信息披露基本要求和市場「三公」原則,又嚴重損害了投資者利益。

雖然證監會已經完成了對萬福生科案件的調查,但是為什麼上市公司造假屢禁不止?綠大地造假被重罰之後,還有萬福生科頂風作案,之後或許還有新大地、河南天豐等。我們真的希望上市公司造假不再發生。

A股市場長期低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不敢相信」。試想,一個個包裝得美輪美奐的「水貨」公司堂而皇之進入市場,圈了一大筆錢後就原形畢露,這樣的資本市場環境怎麼能讓人安心?投資者的利益怎麼得到保護?服務實體經濟的「中國夢」怎麼得以實現?

當前,A股市場面臨著IPO重啟的難題。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暫停之後,如何讓投資者看到一個嶄新面貌的市場是當務之急。把「水貨」擋在外邊,給投資營造一方淨土,讓各方主體歸位盡責,實現資本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還需要各方攜手共同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