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何擺脫土地財政 陸磊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3-05/100232690.html

中央地方財權與事權的平衡化,這是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第一環,也是解決土地財政、融資平台問題的根源
陸磊

  中央和地方財權與事權的非對稱性和不平衡發展,是融資平台與土地財政問題的根源。

  以分稅制改革為分水嶺,在近15年間,中央財政收入佔比從40%上升到50%以上,與此同時,地方財政支出佔比60%持續攀升到80%。當然, 整體財政收支通過中央再分配得以平衡。但地方守土有責,在之前經濟滑坡期有保增長、保就業和保民生壓力;在當前的通脹背景下又負有管住米袋子和菜籃子的責 任;在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期還承擔著通過固定資產投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職能;再以當前熱議的保障房為例,以大數4000萬套,在不考慮建材成本呈現逐 步上升趨勢、不考慮土地成本,僅以每平方米建築成本3000元計算,假設每套80平方米,則全部投入將接近10萬億元,這意味著投資總規模將超過2009 年財政投資計劃的2倍。

  在如此逐步提高的剛性支出背景下,地方政府具有持續「開源」的內在衝動——信貸和土地成為籌資的兩大模式。

  一是銀行中長期信貸需要的抵押品,主要體現為土地。二是地方財政的土地出讓金收入連年攀升,2010年已經達到2.7萬億元。當土地出讓金收入形成後,按照固定資產投資所需自有資金比例,地方又可以再度完成槓桿化,以此撬動銀行信貸。

  於是,我們觀察到一種土地與信貸循環往復的交易流,通過土地,財政和金融再度實現相互捆綁,成為地方政府的融資聖經,並把房地產徹底改造為一種金融資產,所謂「大金融板塊」。

  一旦出現土地財政,且地方財政支出剛性,則房地產價格泡沫化,決策當局等於騎上了老虎背,只能隨其狂奔而難以自拔。當前的「限購」令雖然一定可 以形成抑制房價的效果,但只要土地財政問題沒有得到本質解決,限購必然面臨某種尷尬:一方面,限購抑制了土地出讓金來源,將在根本上造成地方財政收支失 衡,所有債務負擔最終仍將體現為中央的包袱;另一方面,假如在地方財政收支壓力下放鬆或取消限購,房價反彈勢必發生;此外,還蘊含著某種極端情形——不排 除信貸違約時,土地和房產等抵押品會作為抵貸資產進入銀行,又因找不到合格競購對象,大量缺乏流動性的資產將堆積到銀行賬面上。

  因此,解決上述問題的核心還在於設計某種機制,促使地方擺脫土地財政。

  一是中央從地方剝離某些事權,民生主要歸地方,投資主要歸市場;由於整體經濟景氣週期和宏觀政策造成的波動及損失,應由中央給予抵補。只要財政支出增幅有所下降,對「開源」的壓力自然有所降低。

  二是推動市政債券發行。當前的問題體現在兩方面:不同地區發債籌資的難度是否不利於區域均衡發展?地方發債是否可能轉化為中央債務?顯然,從兩 害相權取其輕的角度出發,發債可以在額度上加以控制,且有利於專款專用;從最終成本負擔看,中央一旦控制了房價,就應該能夠意識到地方借債已經通過銀行體 系把債務轉嫁為中央銀行金融穩定成本;從發行價格看,中央應該替欠發達地區代發,但發達地區債券發行完全可以在銀行間市場上隨行就市。

  三是分稅制比例向地方傾斜。但需注意的是,整體宏觀稅負水平應呈現持續下降態勢。當然,由於中央轉移支付壓力大,同時亦面臨赤字風險,這一比例確定涉及存量改革,因而難度極大。

  四是變徵地為租地。既可為農戶獲得細水長流式的租金收益來源;又可打掉地價推動房價的循環,降低全社會對資產價格持續攀升的預期;再是可維持恆產者有恆心的穩定社會結構。

  本文有刪減,全文詳見財新網陸磊專欄

  作者為廣東金融學院副院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7

斷裂的金融改革推動全民投機 陸磊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24/100308988.html

  幾乎在一夜間倒退回15年前,毫無技術含量的金融騙局重新上演,銀行在高息攬儲,民間在炒資金

陸磊

 

  以2009年為分水嶺,中國的金融改革出現明顯斷裂。此前十年,審慎是金融改革的關鍵詞。由於不審慎,付出了農村基金會關閉、城市信用社全行業 關閉、全國性信託整頓、農信社除上海外全行業虧損、四大國有銀行資本金嚴重不足等慘重代價。正因為審慎,調控當局在2007年10月起大力遏制資產價格泡 沫化,幾乎在2008年三季度前收全功。

  可是,自2009年一二季度之交,金融業在普遍批判英美式金融創新的同時,亦放棄了審慎。一邊倒式的救亡思想,徹底壓倒了本應持續推進的現代金融啟蒙——風險管理。

  於是,幾乎在一夜間倒退回15年前,毫無技術含量的金融騙局在正規金融機構和民間重新上演,銀行在高息攬儲,民間在炒資金。

神話永遠源於流動性

  或許可把所有的泡沫破裂,在理論上歸咎於動物心理,在實踐上歸咎於內控失靈。但投機的發生永遠基於諸多神話,而神話永遠源於流動性。

  以這次內蒙古投機泡沫推想,如無2009年上半年的7.8萬億元信貸投放,必無煤炭乃至礦權投機,亦無開設各類騙局的可信度。人們之所以相信可 獲得20%至50%的年度資金回報率,一定基於煤炭、礦權超過50%的年度價格漲幅。的確,他們看到了資產價格暴漲,他們相信投機盈利前景,甚至有理由認 為,龐氏騙局的製造者自己起初也深信不疑。

  因此,也許不應僅僅把責任歸咎於銀行內控。一旦貨幣失控,誰會持有貨幣?更要命的是,往往在調控當局意識到問題並實施緊縮性操作時,問題反而會顯得更加嚴重。

  第一,一旦緊縮,投機騙局製造者將不得不按照更高的籌資成本獲得資金,於是民間高利貸呈愈演愈烈之勢;第二,如果正規金融機構或明或暗地參與了 對投機的融資,則只有依靠發行更多的高息「理財產品」,來維持已日益脆弱的流動性鏈條;第三,由於緊縮會使實體經濟部門的籌資成本亦隨之上升,往往會成為 對緊縮持恐懼態度的投機者藉以反對緊縮的口實。

  終於,我們在2011年想起了「宏觀審慎」,但為時已晚。由於忙於救亡,我們站在了危亡的邊緣。微弱的重歸審慎的呼聲,被越來越多的飲鴆止渴的行為淹沒。時至今日,金融機構的微觀操作,已被套上了不審慎的枷鎖。

「畫餅」困境

  銀行不審慎是宏觀、體制或微觀原因所致,或兼而有之,關鍵是應該有何對策。

  第一,「畫餅」困境已是中國銀行業的通病。由於缺乏真實的第一還款來源,銀行普遍關注抵押、保證等第二還款來源。這就是只要有地在,總資產利潤 率不到1%,銀行也會向地方融資平台提供貸款;只要有礦權在,融資必不成問題;只要有中央政府在,高鐵的現金流不足以降低其信用評級。所謂「畫餅」,即在 公共項目投資中,通過畫政策藍圖之餅充現金回報之飢;在私人項目中,通過畫資產價格之餅充償還概率之飢。金融業放棄了本應堅守的審慎底線,禮崩樂壞的狀態 自然顯現。

  第二,銀行即使不發生操作性風險,也會有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一兩個從事綁架案的蟊賊和銀行中後台操作員工的作案,掀不起系統性風險的巨浪。 操作風險在中外金融機構都並非罕見。真正值得擔憂的問題,在於即使不出現內外勾結和違規操作,在當前鋪天蓋地、合規的理財產品發行、表外業務與變相高息攬 儲中,銀行或許已系統性地置一般存款人於不安全境地。當然,系統性流動性風險與信用風險演化為現實損失,尚需時間和導火線,如全球經濟再度探底或一些重要 經濟體陷入債務危機。屆時,又會有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說辭,比如,全球能源價格暴跌,假如鄂爾多斯泡沫未來破裂,就可說其有深刻的國際金融背景。但是, 我們為什麼會製造出鄂爾多斯泡沫?如果沒有泡沫則必無破裂的可能。

  第三,龐氏騙局是泡沫破裂的前奏,也是泡沫破裂前的最後環節。這是因為,騙局製造者在融資之初未見得自己意識到在製造騙局,而是僅僅想抓住資產 價格不斷上漲的機遇,但隨著投機標的價格發生變化,自身運用槓桿過度,「不得不」用更高的承諾回報以借新還舊。此時,騙局才真正形成。但請注意,也恰恰在 此時,面臨泡沫破裂前夕。

回歸審慎

  如何回歸審慎?這需有一手於前和一手於後加以配合,兩者缺一不可。

  所謂「一手於前」,是指堅定地壓縮投機泡沫。加強內控是標,刺破泡沫是本;資產價格是標,貨幣發行是本。內蒙古劫持案和銀行內控問題,如果無緊 縮性貨幣政策,或許仍將在不斷上漲的資源和礦權價格掩蓋下無法暴露。具體而言,一是繼續實施數量收緊,二是擇機上調利率。過低的官方利率必然造成社會融資 脫媒,助長表外業務擴張和投機泡沫。

  所謂「一手於後」,是指要給實體經濟部門出路,避免因壓縮泡沫出現經濟硬著陸。這不是設計諸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非把各區域發展都上升為國家 戰略,而是通過體制改革,指明未來的市場容量擴張前景;如實施結構性減稅,漸進地推動小城鎮發展,著力辦好社區金融,讓實體經濟部門發現,回歸主營業務仍 然有市場前景和盈利空間。

  上述兩手做法有例可循。在1993年至2002年的十年間,當時針對24%的通貨膨脹和海南、北海房地產價格泡沫化,以及金融機構高息攬儲、賬 外經營,當時調控當局的「一手於前」為極度嚴厲的宏觀調控「十六條」,輔之以「一手於後」即頂著「狼來了」的風險和「賣國賊」的質疑,加入WTO並實施銀 行改革,徹底把投機轉向了製造業從2000年至2008年的八年黃金增長期。

  我們到了該下決心的時候了。

  作者為廣東金融學院代院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8

陸磊回歸央行

2014-02-24  NCW
 
 

 

央行的人才計劃緊鑼密鼓,研究部門重新佈局,整體的研究能力能否借此提升?

◎ 本刊記者 凌華薇 ? 吳紅毓然 文linghuawei.blog.caixin.com|wuhongyuran.blog.caixin.com 陸磊、馬駿的加盟,

意味著央行的

人事選拔機制

再次突破與創新,

市場總體反應正面

懸了幾個月的央行研究局長終於有了新人選,陸磊即將回歸中國人民銀行,出任這一重要職位。

據幾位權威渠道的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已經提名陸磊出任央行研究局局長一職。因陸磊目前擔任廣東金融學院院長一職,這一任命首先需要得到廣東省省委的首肯,之後還需要經過中央組織部門的任命備案和進京備案等必要程序,預計為時一月左右。

2月19日,在一些財經網站提前披露了該信息後,陸磊本人對此拒絕回應。

無論進展如何,央行的人才計劃受到市場稱許。研究部門能否從此真正進入央行決策層面的核心,成為央行政策出台所倚賴的主流部門,擺脫過去偏於邊緣化的狀態,從而整體提升央行研究和決策的專業水平,這恐怕也是未來的挑戰。

不拘一格

央行這一動議頗為出人意外,又令熟悉陸磊為人和學術研究水平的專業人士頷首稱是。

目前,央行研究局局長仍然由紀志宏兼任。他自2013年9月起出任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目前管理四個相當於局級的部門,包括研究局、研究所、金融市場司、上海市場部,業務負擔繁重。

顯然,央行研究局局長(一般兼管研究所)需要另覓人選,這只是時間和人選問題。

只是這次有些出乎外界意料的是,央行或決定啟用1970年出生、早年曾在央行工作過的陸磊。

相對於外聘制的馬駿,曾經在央行工作多年的陸磊可謂是體制內的回歸,此二人均被視為央行充實研究力量整套人才計劃的一部分。此前央行的內部文件透露,聘任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原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擔任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和研究所所長的職位一樣,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的級別均是正局級,但這兩個機構的一把手,是研究局局長。

馬駿現年50歲,1988年在複旦大學管理學院獲碩士學位後,在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過兩年。1994年,馬駿在美國喬治城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隨後就職於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00年加入德意志銀行,現為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大陸與香港區首席投資策略師。

近年來,馬駿對中國經濟持續看多,結論往往比較樂觀。但細讀馬駿的研究報告,業內人士均承認,這是一位受過嚴謹宏觀經濟學訓練的經濟學家,在中國為數不多。

陸磊、馬駿的加盟,意味著央行的人事選拔機制再次突破與創新。

作為宏觀經濟決策部門中最重要之一的貨幣政策研究和制定者,央行面臨如何突破傳統的官僚體制,全面提升宏觀研究能力。

儘管在目前法律、體制設定的框架內,中國的央行仍是國務院政府部門的一部分,與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央行獨立於政府之外的設置還有所不同。但是從中國的實踐看,就某種程度而言,央行的專業性與獨立性有其相輔相成、互相依存的地方。換言之,央行越專業,在經濟、金融政策中發揮的作用越大,相對的獨立性也會相應提升,對宏觀經濟的穩定和推動才能做出更大貢獻。

近年來,央行引入人才的計劃一直在繼續,但並非時時順利。2009年,央行有意邀請時任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的哈繼銘出任央行貨幣政策二司司長 ;2010年,經濟學家出身的胡祖六從高盛集團退役,央行有意邀請胡祖六加盟,出任副行長。

但囿於種種原因,這兩項努力最終均未能成功:哈繼銘轉戰高盛高華,做起了投行;胡祖六投身 PE,創辦私募股權基金春華資本。

一個傳奇

「這是一個傳奇。 」央行內部人士談及陸磊這次回歸央行的可能性,如此稱之。

今年44歲的陸磊,1970年11月出生於江蘇常州。1989年,他以江蘇省文科第三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1994年至1996年就學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9年至2000年,以 IMF 學者身份,就學於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發展研究中心,獲發展經濟學碩士學位 ; 2001年至2004 年,就學於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陸磊高中時期就曾利用公開數據寫下《積貯新論》 ,探討如何為農民減負。

走上專業的經濟研究之路後,他的關注方向集中於貨幣政策、中央銀行體制、農村金融、金融監管等宏觀經濟政策及金融改革領域。

自1995年起,陸磊在央行政策研究室經濟金融處、研究局國際金融處工作,後來成為國務院國有銀行改革專題 小組、國務院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專題小組、央行監管體制改革專題小組的辦公室成員,還擔任央行、外匯管理局人民幣賬戶可兌換專題小組成員,參與和見證了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歷程。

陸磊離開央行研究局時不到35歲,為研究員,級別為主任科員,但學術水平已嶄露頭角。他與時任研究局局長謝平合作完成了《中國金融腐敗的經濟學分析 :體制、行為與機制設計》研究項目,獲第十一屆(2004 - 2005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這也是陸磊的博士論文,被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推薦參評「黃達-蒙代爾優秀金融博士論文獎」 。此外,陸磊因各種學術論文獲得的獎項、表彰不勝枚舉。

2005年初,陸磊離開央行,先後任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研究員、招商銀行研究部總經理助理及高級研究員、華泰聯合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 ;後由金融機構進入高校,出任廣東金融學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2011年8月,陸磊被任命為廣東金融學院代院長,2012年7月升任院長、黨委副書記,官居正廳級,進入廣東組織部門的幹部考核體系。作為廣東省引入的重要金融人才,陸磊的這一任命獲得了廣東省委的特批,成為廣東本科院校中最年輕的校長。

據一位上過陸磊授課的高校學生介紹,陸磊的課堂堂「座無虛席」 ,內容不僅涉及經濟學原理,還有對中國金融改革史的高度概括和精準分析。

在陸磊離開央行後,針對經濟和金融的複雜現象,一直對央行的政策用意仍解讀得相當透徹,顯示他與央行的聯絡從未中斷。

落腳廣東的這些年,他做了不少基層金融的觀察和研究,涉及民間融資、農村金融、互聯網金融等多方面,對廣東建立創新經濟主張要靠民間力量而非政府主導,提出互聯網金融或許是改變金融市場存量格局真正的推動力,往往見解深刻又不失接地氣。

陸磊長期在本刊固定發表文章。自2010年起,他一直是本刊的專欄作家。

回歸主流

針對2013年6月發生在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的極端事件,陸磊指出, 「錢荒」並不是因為央行驟然收緊,而是因為過 去貨幣政策的過度放鬆,放貸太多, 「由於需求過大,在一定的供給情況下,流動性才顯得不足」 。他2012年撰文提出,不管全世界有多流行用央行放水來應付經濟衰退,中國央行應堅持做最後一個印鈔者,即根據中國實際的經濟狀況,堅持必要的貨幣紀律。

陸磊更多的分析和觀點體現了對中國金融改革前景的獨立思考。在財新2014年年刊上,陸磊撰文《主攻主體、市場與監管》指出, 「下一個十年的金融改革,或許應該改變1997年以來的基本假定,在所有制、市場結構和監管體制三大層次上,實現改革的新突破。 」未來若能出任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需要在央行豐富的數據資源基礎上,為宏觀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提供更加切中要害的分析與務實可行的建議,為整體提升央行這一最重要宏觀研究機構和政策制定者的專業程度,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2008年張健華出任央行研究局局長時,陸磊曾接受採訪說,研究局對外影響宏觀預期,對內服務央行政策執行,對主要領導的素質要求非常高。張健華在任內得到了市場相當程度的肯定。

業內資深人士也提出了一個比較深遠的命題,即如何讓研究局真正成為央行政策所依賴的核心部門。這一方面要求研究部門的能力提高,一方面也要求整個央行的運行機制要從傳統的行政化官僚體制,轉化為以專業研究驅動的知識性機構,這無疑是個挑戰。

IMF、世界銀行、美聯儲等機構,歷史上都是以經濟學大家為核心,提出一整套經濟、金融重整的思想,據此來設定部門的議程和任務。

與此相比,中國央行在過去十年大大提升了專業程度。但在外界看來,無論是財政部或央行,其研究所、研究局都非其主流,沒有直接提供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建議;這些重大政策建議更多來自相應職能部門,如央行的貨幣政策司、財政部的財政司等。研究局和研究所會做一些領導交辦的項目,也會自己擬定選題做研究,但更多是為決策提供參考,因此被認為在央行體系裡偏邊緣化。

這一點,從這些年研究部門幾乎沒有被提拔過副部級幹部也可見一斑。而分管研究部門的副行長,一般也不是主管貨幣政策的行領導或常務副行長,更不要說應該行長直接分管。研究部門的辦公室也很早就從中國人民銀行成方街32號的主樓搬出。

央行的研究所和研究局在市場內一般以掌握政策信息和內部數據為優勢,並不以學術研究能力著稱,當然不包括有強烈個人風格的負責人。比如央行1998年至2003年間的研究局局長謝平,目前任中投公司負責直接投資的副總經理,他2013年出版的專著《中國金融改革思路2013-2020》 (合著者鄒傳偉) ,提出了未來七年的金融改革大綱,其觀點力透紙背,讓人重溫了他擔任央行研究局長時的風采。

這更加令人好奇,謝平十分欣賞的陸磊終於回歸央行,擔任十年前謝平的這一職位後,將怎樣書寫央行研究局的新歷史?

如何讓研究局成為央行

政策依賴的核心部門,

這要求研究部門能力提

高,也要求央行的運行

機制有所轉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25

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全面降準不是強刺激開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045

201410051209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昨日表示,本月4日央行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降準)“只是根據金融體系流動性狀況和經濟情況進行延續性操作”,不能理解為通道型降準,“更不能理解為是強刺激的開始“。未來貨幣政策根據經濟運行指標,按松緊適度的原則操作。

全面降準是否意味著強刺激?

陸磊本月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此次降準是根據基礎貨幣投放的結構性變化進行相應安排,同時考慮到節日因素。

“我國春節前後,現金投放量比較大,每年會出現大規模的資金缺口。在外匯占款情況發生逆轉的情況下,僅靠公開市場操作難以彌補缺口。”

時隔三年實施全面降準,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

“不能把此次降準理解為通道型降準,更不能理解為是強刺激的開始。我國貨幣政策在穩定存量、優化結構方面一直有所作為,此次只是根據金融體系流動性狀況和經濟情況進行延續性操作。”

陸磊表示,任何國家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都會根據宏觀經濟主要指標狀況進行相應操作。我國經濟由原來的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按照逆周期的經濟調控,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為結構調整爭取時間和空間,避免流動性緊張,導致經濟和市場出現過度的短期波動。

“未來的貨幣政策會根據經濟運行指標,按照松緊適度的原則,進行相應操作。”

此次降準的一大特點是采取普降和定向降準相結合的方式。對此陸磊表示,此次降準特別註重了加大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幫扶力度、加大結構性註入,凸顯了調結構的政策意圖。

“我國PPI連續34個月負增長,意味著實體經濟中制造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壓力大。實施結構性降準,主要目的是將金融資源引導到實體經濟當中最需要的領域。”

企業融資成本是否下降?

去年央行兩次實施定向降準、一次降息,今年又啟動全面降準,這些政策的實施效果如何?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否得到解決?

陸磊表示,央行研究結果顯示,從去年二季度到四季度,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實體經濟總體融資成本在降低。

陸磊指出,目前社會關註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經濟周期的客觀反映,企業在穩健貨幣政策周期獲得的資金成本肯定要比在寬松期高一些,這是供求關系決定的。

他同時強調,小微企業與大型企業相比,融資成本一定存在天然的差異,這不僅僅是中國特有現象,即使在成熟的發達經濟體,企業的資金獲得也或多或少的存在成本差異。

“緩解企業融資難題,不僅要從政策面入手,在改革層面,要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發展多層次金融市場和多元化金融產品。”

釋放流動性是否進入實體經濟?

降準釋放的流動性會去往哪里?會不會流向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對此,陸磊表示:

“對於貨幣政策的調整,金融市場的反映通常快於實體經濟,傳導到實體經濟會有一定時滯,不會短期內就有明顯效果,但並不意味著最後資源只會配置到金融市場上,在金融體系空轉。”

陸磊強調,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除了金融政策外,在產業政策方面,應該打造經濟增長點,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重塑實體經濟的競爭力,才能引導金融資源不斷流向實體經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139

陸磊:經濟下行 央行更傾向於定向工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90

1399792207820058

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在財新《新世紀》周刊撰文稱,當經濟進入下行周期時,中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將從人為確保經濟增長演變為必要的流動性註入,以實現整個經濟體系避免出現流動性枯竭。定向或結構性工具的運用迫切性遠高於總量性工具。

陸磊指出,目前流行的看法是,必須通過總量性政策使無風險資產收益率壓低;但微觀面的情況並非如此,由於在經濟下行階段一般會出現避險需求,勢必形成國債與地方債的風險差距拉大、政府債與企業融資風險差距拉大、大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風險差距拉大,這使得不同風險等級間的風險溢價——即融資成本差在擴大。因此,定向或結構性工具的運用迫切性遠高於總量性工具。

此前,中國央行決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為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支持結構調整的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對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陸磊在央行降準後曾表示,降準“只是根據金融體系流動性狀況和經濟情況進行延續性操作”,不能理解為通道型降準,“更不能理解為是強刺激的開始“。未來貨幣政策根據經濟運行指標,按松緊適度的原則操作。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此前也表示,對農發行和符合標準的城商行、農商行的定向降準體現了政府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支持小微和三農等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意圖。這些定向降準的措施在幫助調結構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穩增長的作用。這次降準和前期降息政策的後續效果應該有助於降低市場利率和企業的融資成本。

陸磊的觀點與此前李克強總理的表態意見一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月21日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題為“中國經濟轉型的全球影響”時表示,中國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註重預調微調,更好的實行定向調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貨幣政策可以為結構性改革提供空間和時間,但不是萬能藥。“在這個意義上,貨幣政策是有效的”。

陸磊表示,中國的中期經濟增長需要全方位深化改革,如土地政策和戶籍改革、財稅體制和行政制度改革、國有企業和市場準入改革、人口政策調整等。但是其中極為關鍵的內容是財政和金融一體化改革,只有強化預算管理,才可能實現金融改革的有效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67

陸磊:經濟下行 央行更傾向於定向工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90

1399792207820058

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在財新《新世紀》周刊撰文稱,當經濟進入下行周期時,中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將從人為確保經濟增長演變為必要的流動性註入,以實現整個經濟體系避免出現流動性枯竭。定向或結構性工具的運用迫切性遠高於總量性工具。

陸磊指出,目前流行的看法是,必須通過總量性政策使無風險資產收益率壓低;但微觀面的情況並非如此,由於在經濟下行階段一般會出現避險需求,勢必形成國債與地方債的風險差距拉大、政府債與企業融資風險差距拉大、大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風險差距拉大,這使得不同風險等級間的風險溢價——即融資成本差在擴大。因此,定向或結構性工具的運用迫切性遠高於總量性工具。

此前,中國央行決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為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支持結構調整的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對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陸磊在央行降準後曾表示,降準“只是根據金融體系流動性狀況和經濟情況進行延續性操作”,不能理解為通道型降準,“更不能理解為是強刺激的開始“。未來貨幣政策根據經濟運行指標,按松緊適度的原則操作。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此前也表示,對農發行和符合標準的城商行、農商行的定向降準體現了政府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支持小微和三農等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意圖。這些定向降準的措施在幫助調結構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穩增長的作用。這次降準和前期降息政策的後續效果應該有助於降低市場利率和企業的融資成本。

陸磊的觀點與此前李克強總理的表態意見一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月21日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題為“中國經濟轉型的全球影響”時表示,中國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註重預調微調,更好的實行定向調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貨幣政策可以為結構性改革提供空間和時間,但不是萬能藥。“在這個意義上,貨幣政策是有效的”。

陸磊表示,中國的中期經濟增長需要全方位深化改革,如土地政策和戶籍改革、財稅體制和行政制度改革、國有企業和市場準入改革、人口政策調整等。但是其中極為關鍵的內容是財政和金融一體化改革,只有強化預算管理,才可能實現金融改革的有效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90

陸磊:自貿區金融開放方案分五部分 率先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1605.html

陸磊:自貿區金融開放方案分五部分 率先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一財網 馬曉華 2015-10-23 16:26:00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在23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此方案設置了五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和措施,首先是率先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現。

為了進一步完善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金融開放創新和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聯動,國務院日前再次通過《進一步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試點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方案》(下稱《方案》)。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在23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此方案設置了五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和措施,首先是率先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現。要按照統籌規劃、服務實體、風險可控、分步推進的原則,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進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先行先試。其次是進一步擴大人民幣的跨境使用。通過貿易、實業投資和金融投資三者並重,最終推動人民幣和資本“走出去”。

另外是不斷擴大金融服務業的對內對外開放,以及加快建設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

關於QDII2的改革方向不變

“第五個層面我們又提出,不斷加強金融監管,切實防範金融風險,我們要在上海探索符合上海自貿區推進金融開放創新試點與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聯動的金融管理體制機制。”陸磊透露。

陸磊特別強調,關於QDII2的方向是不變的,資本項目可兌換進一步推動中國的金融改革開放和創新的總的方向是不變的。

陸磊稱,任何金融改革包括資本項目可兌換都是有順序的,這是有國際共識的。從這樣一個意義出發,僅就資本項目可兌換來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7大類、40項’,實際上我們的37項都已經完全可兌換或基本、部分可兌換。在這樣的意義下,我們就要看,任何一項改革它所帶來的利和弊,這就意味著改革是同時需要在順序的情況下把握時機的。這也是國際共識。

陸磊表示,從這樣的意義出發,在一定會繼續可持續的金融開放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同時,也要關註金融市場、實體經濟的發展方向,特別是整個金融開放要以服務實體經濟和促進投融資的便利化為基本目標。

在金融業高度密集的上海,集中了中國主要的金融市場,有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黃金交易所、上交所、上期所、上海清算所等一系列平臺,如果探索出上述的這些金融市場能夠構建國際金融資產的交易平臺,使得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金融市場的渠道得以拓寬,也推動這些金融市場能夠配置好境內境外兩種金融資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成為了必然。

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鄭楊透露,方案還明確要求上海“在自貿試驗區範圍內和已有經驗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程度”;提出“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探索金融服務業對外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提出“支持科技金融發展,探索投貸聯動試點,促進創新創業發展”;提出“在總結滬港通經驗基礎上,完善金融資產交易規則和機制”以及支持上海期貨交易所加快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建設、支持設立上海保險交易所等內容。

鄭楊在回答第一財經提問時表示,上海自貿試驗區為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了新的動力和契機,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各項改革措施都是有利於促進上海金融業發展,不斷完善上海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機構的集聚,能夠逐步形成與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的金融運行機制。

上海金融改革已經有十二項進展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張新在吹風會上介紹,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有十二項具體進展。

第一,構建出來了金融支持自貿區的總體政策框架,在這個政策框架下整體的金融改革在有序地推進。

第二,我們建立了一個強大的事中事後監管的信息管理系統。

第三,我們摸索出來一套分類別有管理的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管理制度。

第四,人民幣的跨境使用得到了大幅度推廣,業務流程已經全面簡化。

第五,在利率市場化方面我們把小額外幣的存款利率上限已經全面放開,推動了利率市場化的全面推進。

第六,最近我們已經推出的“跨境跨業的同業存單”首發順利啟動,進一步推動了利率市場化有序進行。

第七,在外匯管理方面探索負面清單管理,全面放松管制,其目的是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第八,在銀行業監管方面進行了一些新的創新,銀行業機構在上海地區加快聚集,服務企業“走出去”方面進行非常有益的探索。

第九,證券業在擴大開放,增加我們國家證券業的國際競爭力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第十,保險業方面,重點是有力支持了上海國際保險中心的建設。

第十一,我們面向國際的金融交易平臺已經建立了一批,同時也是非常有序的,風險也得到很好的控制,自貿區建設和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內在的聯動已經建立起來。

第十二,經過兩年的努力,摸索出了一套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的金融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一套金融安全網。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41

央行司局級換崗:陸磊有望出任金融穩定局局長

近日,有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再向中國證監會輸出一名幹部。上級組織部門已經對宣昌能完成任職考核,如無意外,宣將赴任證監會任主席助理,目前正處於走程序時間。

記者向陸磊本人求證上述消息,截至發稿時止,陸磊尚未回複。

宣離任後,現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有望接替宣昌能的工作,出任央行金融穩定局新任局長,而央行金融市場司巡視員、負責上海票據交易所籌備工作的徐忠有望接手陸磊的工作,執掌央行研究局,目前相關人事程序還在履行中。但第一財經記者就以上人士變動向央行相關人士進行核實,截至發稿前未獲回複。

宣昌能今年50歲,安徽省無為縣人,是金融、法律專業雙料博士。1988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1997年獲得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金融學博士,後擔任JP摩根銀行衍生產品研究部高級分析師,事衍生證券的交易和定價以及公司的風險管理。工作兩年之後又到賓西法尼亞大學法學院攻讀了法律博士學位。當他在得克薩斯讀書的時候,曾發起成立了中國留美金融學會,定期進行學術交流,組織專家回國講學,與中國的一些政府部門建立了對口聯系,在中美經濟界之間架起了另一座橋梁。宣昌能也被當選為該學會第五任會長。

2000年宣昌能回國,進入證監會工作,先後擔任過證監會規劃委委員和機構監管部副主任。2004後調任建行,先後擔任建行重組辦資深顧問、建行董事會秘書。2006年宣昌能曾加入私人股權投資基金JC. Flowers,擔任董事總經理;兩年後回歸央行,先擔任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2009年擔任央行穩定局局長至今。

陸磊2014年8月起,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資料顯示,陸磊是江蘇常州人,1970年11月出生,經濟學博士。先後歷任招商銀行研究部總經理助理、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研究員、廣東金融學院院長,現任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

陸磊1995年8月至2003年8月,先後在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研究局工作。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任招商銀行研究部總經理助理、高級研究員。2005年8月至2005年12月任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研究員。2005年12月調入廣東金融學院工作,2006年5月任中國金融轉型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1月兼任華南金融研究所所長,任院長助理,2012年7月任院長。

接近陸磊的央行人士表示,陸磊平易近人,為人謙和,學術味很濃,經常會給基層工作人員理論指導,對工作要求非常高;從接觸就感覺到,陸磊的口才非常好,聽他演講,條理清晰,口才相當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113

陸磊:金融新業態沖擊下,變革的三個基本方向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5月19日在“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的發言中表示,金融要素新業態對整體的金融供給造成的沖擊,由此形成了對經濟行為的一系列的供給沖擊,由此應該有三個變革的基本方向。

本屆“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的主題圍繞新時代的改革、開放和穩定,陸磊在主旨演講中首先提出,必須要認識新時代我們面臨的沖擊和金融業的新演變。

他表示,網絡、信息和數字技術對金融業構成了系統性沖擊,技術也可能對金融業造成的沖擊,“可以看到,金融要素新業態對整體的金融供給造成的沖擊,由此形成了對經濟行為的一系列的供給沖擊。”

在陸磊看來,應該有以下三個變革的基本方向:第一,標準的一致性是市場主體和市場本身變革的基本趨勢。由於信息技術是不同機構和市場日趨趨同。新的金融行業標準的一致性是首當其沖的,資管新規就是一種嘗試,試圖把銀行、信托、券商、基金和保險子公司從事同類業務的基礎性的行業標準實施規範,這僅僅是一種邊際調整,體現了實事重於形式的原則,也應該是面向下一步技術供給和沖擊的首要方法論依據。

第二,行為監管工具箱的創新是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方略,可以預見我們未來面臨的主要風險是信息的準確性及其濫用。在既往案例看,例如,昆明泛亞的有色金屬交易所,都存在依托虛假甚至是意想出來的數據構造預期,並形成涉眾交易的可能。而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在這種沖擊面前毫無疑問體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據此,金融管理體制改革的技術演變方向在於,“一要以更為權威的數據庫及時校正和是對沖虛假信息,這就是為什麽我們要統籌建設金融業綜合統計和金融業基礎設施。二是要建立雙峰監管的模式,健全具有信息劣勢或被誤導的事中消費者保護和追索機制。”陸磊稱。

第三,則是要在法規上借鑒涉眾欺詐處理中的集體訴訟中的合理內核,全面提高欺詐的社會成本。這是在監管的層面。

“最後一點,金融業對外開放要註重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陸磊表示,面向新時代在世界範圍內在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進程中,我們面臨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引進來走出去那麽簡單。

“隨著我們國家的對外貿易、投資和金融服務的穩定發展,內資金融業態的迅速成長,流動性的充裕,推動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全球性金融穩定,並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才是我們對外開放的重要命題。“陸磊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