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陳冲:中信金簽的不是普通備忘錄 一行小字 投下南山購併案震撼彈

2010-1-11  今周刊





從中信與中策簽訂備忘錄的隔天,陳冲罕見說重話開始,金管會對南山購併案的態度,越來越嚴峻。如今這份備忘錄最後的短短一行小字,更牽動金管會的敏感神經,也為這樁購併案再次投下震撼彈。

撰文‧劉俞青

近日,外資圈流傳一份報告,內容是日前中策集團與中信金簽署的互相投資的備忘錄(MOU)英文版全文,文中有一句:﹁This MOU is governed by English law and shall be interpreted and enforced in accordance with English law.﹂引發熱烈流傳;這個關鍵字眼,顯然金管會主委陳冲也注意到了,他說這份﹁備忘錄﹂的法律效力顯然不同於一般,而是必須﹁切實執行 (enforced)的﹂。金管會罕見地主動表態,讓這樁原本就風波不斷的南山人壽購併案,更添變數。

如果把這段文字翻譯成中文,在中信金去年十二月七日補充公告的重大訊息中,被翻譯為﹁本備忘錄以英國法律為準據法,並應依據英國法律解釋與執行﹂。

備忘錄卻具備法律效力

根據法界人士與外資圈一致地解讀,一般的備忘錄是一種簡單形式的條約,甚至於只是預約的效果,屬於一種暫時性質,必須等到本約簽訂之後,才有完整的法定效力。但很顯然,這次中信金與中策所簽署的備忘錄,不屬於這種﹁一般性﹂備忘錄。

這份備忘錄最後的短短一行小字,不但讓其法律效力大增,幾乎與一般正式合約無異,也為這樁購併案投下震撼彈。

一旦這紙﹁具法律效力﹂的備忘錄履約,會有什麼結果?根據備忘錄中最關鍵的內容,﹁三年之內,中信金應與中策協商,在雙方同意且法律許可之範圍內,使中策 得以增加對中信金之持股,到達『符合編制合併財務報表』之規定﹂,換句話說,中信金很可能在三年內,由於中策對其持有的股權持續攀高,最後成為香港中策的 子公司。

儘管中信金不止一次表示,此份備忘錄具有自動終止條款,﹁於二○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得經雙方協議延長),獲最終認股協議簽署之日(以先發生者為準),自 動終止﹂,也就是說,如果到今年六月二十五日前,還不能順利轉賣三成股權給中信金,則合約自動終止。但金管會高層也提醒,別忘了備忘錄中也載明﹁雙方若有 合理預期雙邊投資無法於六月二十五日前完成,則雙方應另行協商其他可行之替代方案﹂,等於再開另一扇﹁延長賽﹂的門,雙方還是有機會繼續走下去的。

南山人壽這樁堪稱台灣金融史上最大的購併案,一路走來風波不斷,自從十月十三日宣布由台灣民眾幾乎沒有聽過的﹁博智金融團隊﹂得標後,才一個多月時間,十 一月十七日,原本出資八成的中策集團就宣布將在交割之後,轉讓其中三成股權給原本以為已經落選的中信金,在南山的股權尚未交割之前,雙方先簽下這紙合作備 忘錄,這個﹁尚未交割就轉賣﹂的大動作,引發外界對這樁交易更大的爭議。

不過,事情並未就此平息。首先雙方宣布簽署MOU的隔天,陳冲以高分貝公開說出:﹁金融機構負責人,說話的一致性是很重要的。﹂這是金管會罕見對單一購併案件發表重話。

緊接著在十二月上旬,金管會再次主動告知媒體,﹁備忘錄中有許多重要訊息都未公布,其重要的程度,甚至必須以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才得以實行。﹂

金管會態度傾向﹁不過﹂

來自主管機關的壓力一波波湧來,中信金才在十二月七日,以補充公告的形式,將這份備忘錄全文公告出來,其中包括最關鍵的──中信金在三年之內,可能被中策編進合併財務報表一事。

金管會對香港上市公司──中策集團無法干預,只好頻頻將壓力施加在中信金身上。第一線的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承受壓力自然非常大,面對來自股東、金管會及中策的多方壓力,中信金壓低身段說:﹁雙方只是洽談合作備忘錄,尚待主管機關同意。﹂但金管會持續盯梢, 沒有鬆手的意思。

隔沒幾天,陳冲又繼續指出這紙備忘錄中言明具有法律約束力,必須切實執行,和一般的備忘錄大不相同。對此,中信金再度強調,一切依法行事,尊重主管機關的態度。

對整件備忘錄的簽署,陳冲甚至以﹁將軍帶頭衝,急著邀功﹂形容,將軍所指何人,可能已經不是重點,重點是金管會的態度,似乎越來越嚴峻。

陳冲還強調,親自聽過簽署之前中信金召開董事會、和董事會之前獨立董事的會議錄音帶,確定中信金未將備忘錄中的關鍵性內容告知所有董事。

金管會罕見的強硬態度,一波接一波,中信金方面承受的壓力之重,不言而喻。而同一時間,金管會內部也開始傳出,這樁﹁史上僅見﹂的購併案,金管會透露出的態度,最後恐怕傾向﹁不過﹂。

這恐怕才是一開始的博智金融團隊,或是後來的中信金最不願面對的真相;當然,如果真的如此,金管會也要付出慘痛代價。尤其在近期美台關係越顯緊張之際,外 界不免質疑,光憑台灣的金管會,是否能推翻以美國政府為大股東的AIG集團總部所做的決定?因此,金管會走廊也傳出﹁最後陳冲可能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之 說。

但無論如何,如果金管會的堅持把關態度,能讓整樁交易案越形透明,為南山人壽的四百萬保戶、三萬多名員工釐清新股東結構,讓公司治理更透明,終究才是台灣社會之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77

選舉倒數 破解陳冲護盤三大策略

2012-1-2  TCW




台股啟動「股票換選票」行情了 嗎?

十二月二十日,國安基金宣告啟動,原本跌破十年線的台股,重返七千點大關。讓一路破底的台股行情在選前三週突然氣氛轉趨樂觀,就是行政院副院長 陳冲,透過三大精準有效的策略,成功拉抬股市。

首先是發動四大基金和投信聯手護盤。一位政府基金代操主管指出,雖然主管機關沒有點名四大基金進場,卻呼籲代操的法人共襄盛舉,「一起把績效做起來。」今 年來台股重跌,四大基金委外代操的投信操盤績效相當難看,眼看十二月底須交出操作績效成績單,紛紛趕搭國安基金進場的順風車,讓護盤行動達到加乘效果。

第二項策略是集中火力在特定股票。有別於以往八大行庫各自銜命進場,這次陳冲召集所有部會及行庫,統一護盤步伐,包括安排 三組券商分頭買三種股票,分別是高價股、龍頭股和權值股,避免政府基金各買各的股票,削弱戰力。

連端利多,堵保險業賣壓

第三項策略則是逐步釋放利多。陳冲的護盤策略有特定節奏,首先是著力於跌深的金融股,其次是拉抬高價股和權值股做為護盤指 標,並放送「每日一利多」政策,來維繫市場對台股的信心。

金融股向來是穩盤工具,和政策利多連動最密切,因此政府透過釋放政策利多,讓金融股打先鋒。首先,十二月二十日下午五點,金管會才宣布開放陸銀參股,六點 四十五分,陳冲宣告國安基金啟動,讓市場聞到政府做多的企圖心。

而且,政策利多一波接一波,金管會接著在二十二日通過研議多時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機制,大幅減輕保險公司的避險成本,較早又通過了保險業資本適足率 (RBC)暫行措施,也是一種防堵保險業者在年底拋售台股的「交換條件」。同一天,總統府也召開財經對策小組會議,端出七大政策牛肉。

成交量放大是護盤關鍵,陳冲透過激勵買氣、防堵賣壓雙管齊下,當成交量萎縮,外資開始放耶誕節假期之際,此時國安基金進 場,用的錢最少,達到拉抬股市的最大效果,也提振總統選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4

陳沖救台股 「沖哥」散戶將成炮灰

2012-12-17  TCW
 
 

 

就在證所稅、二代健保補充費即將上路(二○一三年元旦)的前三個星期,行政院下令財經部會提出振興股市方案,避免近期好不容易炒熱的台股量能又被澆熄。

曾當過證交所董事長的行政院長陳沖最重視成交量,因為「量先價行」,成交量放大,股市才會漲。沒想到,金管會配合政策衝量而傾向放行的新措施卻是「現股當沖」,讓九百萬名股民化身為股市的「當沖哥」。

挑軟柿子吃散戶被推上投機列車

十二月五日,金管會找來三大公會舉行會談,二十多位代表證券、期貨、投信投顧公會的董事長一起出席,討論如何振興台股。兩個小時下來,金管會對於三大公會提出的五套振興措施,僅先同意明年二月開放「先買後賣」的現股當日沖銷,彰顯了金管會救台股沒誠意,柿子挑軟的吃,只是增加股市的投機性質,讓散戶當炮灰。

現股當沖可以多「沖」出台股成交量,而且單向放行的先買後賣,可避免放空導致股價波動劇烈的問題,剛好符合金管會的兩大標準:一是衝量、二是股市不能跌。

其他建議,包括開放中小型股可以平盤以下放空,可能會增加台股更多不確定性及下挫風險,金管會已經表示不願放行。至於調降證交稅,由於是財政部主管業務,金管會做不了主,馬英九總統也表明不降證交稅。

然而,有三個問題,恐怕會讓現股當沖政策最後變成是個空包彈。

問題一:跟現有的融資券制度重複,極大多數投資人目前都有信用交易資格,早就可以進行當沖。元大寶來證券副董事長黃古彬指出,這項政策沒新義,有興趣進行當沖的投資人,早已開設融資戶,而且大多可輕易取得融資融券的信用戶交易資格;那些無法開融資戶的,可能缺乏財力證明。

問題二:新開放標的缺乏吸引力,大部分個股已納入融資券交易範圍,一旦開放現股當沖,新增可以當沖的個股,除了新上市櫃半年內的個股外,就是淨值低於股本二分之一、遭取消信用交易的個股,但這些個股並非台股盤面的主流,對主力、當沖客的吸引力不夠。問題三:限定先買後賣有「沖不掉」的風險,想要當天沖銷,必須尋找流動性高的個股,才能避免沖不掉的風險,但交易量大的個股原本就已經開放融資戶進行當沖,而且,現股當沖限制只能先買後賣,且平盤下也沖不掉,恐怕也使得有意參與者退縮。

在操作面上,對擅長風險管理的資深投資人或中實戶來說,當沖的好處是一旦判斷錯誤,可以即時停損,避免虧損擴大。但一般散戶如果抱著賺錢心態,恐怕只會陷入追高殺低的窘境。

「要在台股交易的四個半小時內判斷股價走勢,還得先算好交易成本如證交稅和手續費,同時也得預留交割款,一般散戶根本很難做到。」一名資深投資人指出,一般散戶如貿然參與,當盤中跌停時賠錢事小,盤下沖不掉變成「違約」交割,則非同小可。

一旦現股當沖成為「集體行為」,一早開盤大家都勇於買進,尾盤再軋掉出場,恐怕造成「殺尾盤」現象更加頻繁,不僅對散戶不利,原來的當沖客能施展手腳的機會不大,也可能不願進場。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林弘立表示,現股當沖雖然能夠製造量能,但長期來說,對股市交易是否健康還值得討論。畢竟投資的正確心態是中、長期持有,鎖定優質的公司,賺取股利和資本利得,但現股當沖卻是變相鼓勵散戶投機,也與證所稅鼓勵長期投資的原意相違背。

券商認為,除了開放現股當沖,必須搭配另一項措施,就是開放中小型股平盤下放空,才有助於活絡台股量能。目前平盤下可放空的股票僅限於台灣五○、台灣中型一百的成分股,中小型個股平盤以下不能放空。

配套未同步平盤以下禁空掐死台股

所謂平盤以下不能放空,是指交易當日的成交價若低於上一交易日收盤價的平盤以下時,投資者不得融券放空。政府啟動平盤以下不能放空的禁令,是在亞洲金融風暴(一九九七年)期間推行的,目的是為了防範投資者過度做空,但最後卻成為常態性規定。

對許多當沖客來說,如果只開放台灣五○、台灣中型一百成分股當沖,這些大型績優股的股價向來波動不大,做當沖沒搞頭,反而是操作活蹦亂跳的中小型股,才能吸引他們進場。但金管會認為,中小型股籌碼原本就稀少,如果開放平盤下放空,將引來股市禿鷹,恐怕更容易造成股市的不安定及下挫風險,暫不考慮放行。

政府限制中小型股平盤以下不能放空,主要是擔憂空頭時,放空會造成助跌,但這卻也是掐死台股量能的原因之一。根據券商統計,在台股還未祭出平盤以下不能放空禁令之前,就算遇到空頭行情,每日仍至少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成交量是由當沖貢獻,但現在台股只要一面臨空頭行情,平盤以下不能放空便深深影響當沖,造成交易量窒息。

不過,追根究柢,台股先前成交量能低迷,關鍵就是受到證所稅干擾,導致投資信心低迷,並非交易制度的影響。主管機關總動員,要振興股市,等於動用更多政策來彌補證所稅所造成的後遺症。

【延伸閱讀】衝高台股量能5招,金管會只放行現股當沖

券商振興台股建議:現股當沖金管會態度:須有配套措施,包括預繳保證金

券商振興台股建議:開放中小型股可以平盤以下放空金管會態度:增加台股更多不確定性及下挫風險,暫不考慮放行

券商振興台股建議:資券互抵進一步開放循環額度金管會態度:目前開放一半額度,暫時不會再擴大額度

券商振興台股建議:調降證交稅率金管會態度:由財政部主管,金管會做不了主,馬英九總統拍板不降

券商振興台股建議:降低自營商手續費金管會態度:視交易量而定,暫不考慮放行

資料來源:金管會、券商 整理: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58

陳沖、施振榮 「踢館」21世紀資本論

2014-11-17  TCW
 
 

 

貧富差距,近年來成為全球民怨。但如何讓財富分配更公平,又不會打擊人們努力工作的意願?又或者,問題的核心其實不在於貧富「差距」,而是社會流動性是否降低?

十一月中旬訪台的法國經濟學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他的學術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意外成為今年美、歐中產白領追捧的暢銷書。他從歷史數據分析,十八世紀以來,財富集中度在美、英、法等國不斷上升,過去一百年僅因兩次世界大戰,才讓貧富差距暫時縮小,一九七○年代以來,富者越富的現象又持續擴大。他預估未來三十年內,全球八成以上的財富將集中在一成的人手裡,這將使社會充滿不安,革命、戰爭恐將重現。

皮凱提的解決方案,是課徵「全球資本稅(global tax on capital)」,每年針對不動產、金融資產等財富的積累,課徵一%、二%不等的累進稅。但這個主張在現實上的可行性低,是皮凱提最被批評之處。

究竟什麼方法能真正減緩貧富差距民怨?《商業周刊》邀國內五位財經專家與皮凱提進行問答,希望找出有效的解方。

■宏?砦q腦創辦人 施振榮課徵富人稅,難道不會淪為共產主義?

施振榮問:你主張要課徵全球富人稅,怎麼做才不會像共產主義,反而造成社會失衡?

你具體的策略以及時程,是什麼?

皮凱提答:任何國家,當然包括台灣,能夠推行它自己的累進財富稅,稅率有一定限度(皮凱提主張低稅率的財富稅),這就是一個重要的起點。而且,這將會為不同財富集團在社會上的活動,帶來更多透明度、更多資訊。

接著,我們應該促使關於跨境金融交易的銀行資訊能夠自動(互相)傳輸,並且建立全球性的金融資產登錄機制。近年G20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朝這個方向努力,但我們可以做更多。每個國家都可以並且應該對這個演進趨勢做出貢獻。

施振榮觀點》利益應該要平衡,勞工和資本都在創造價值,但如今資本創造的價值所占權重太高,變成人和錢的價值不平衡。這社會是靠人、資金、環境,來共創價值,但人是最重要的。

問題很簡單,但怎麼解決?我認為不宜急,累積四十年的問題要慢慢調整;我第二個策略是用名譽作誘因,說服既得利益者「利他才是最大的利己」。

■前行政院院長 陳沖貧富不均vs.階級不流動,哪個較嚴重?

陳沖問:你認為貧富不均和社會流動性,哪個問題比較重要?有沒有辦法加速社會流動性?

皮凱提答:具廣泛基礎的教育投資,是降低不公平和促進(經濟)成長、流動性最重要的政策。每個國家都同意這點,然而,現實上,頂端的教育途徑對於非來自菁英階層的小孩而言,卻是非常難以企及。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透明度,以及更具包容性的教育機構。

其次,教育政策的財源必須透過累進稅制來補貼。目前,在許多國家,頂尖富人的財富增長速度,比起經濟大餅的成長速度,更快上三、四倍。這種現象不能讓它一直持續下去。陳沖觀點》皮凱提在我看來是「有科技加持的馬克思」。因為,一個社會有不公平現象,是非常正常的,更重要的是社會流動性(social mobility)。

換句話說,不是把高個子的頭砍掉,而是要讓矮個子的人長高。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吳惠林比爾.蓋茲提倡的企業公益,沒比較好?

吳惠林問:你提出對富人課重稅和遺產稅,難道不擔心打擊工作意願和投資意願?而且這也侵犯私產,與馬克思的共產只是五十步和百步之區別。

比爾.蓋茲提出的Creative Capitalism(編按:創造性資本主義,指企業從事社會公益,可因獲得聲譽而吸引客戶和好人才)和社會企業的做法,不會比較好嗎?而回歸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和諧分工合作,私產市場自由經濟、講求倫理道德情操,不是更好嗎?為何任由衝突、仇視、欺騙、不誠信繼續沉淪呢?

皮凱提答:累進稅制可以促進法治和財政正義(fiscal justice),不是衝突和仇視!比爾.蓋茲本身就是在鼓吹劇烈的消費累進稅率。

我則是比較傾向對財富課以累進稅率,因為消費的概念對於非常富有的人來說,往往並無法很明確的界定出來。

吳惠林觀點》如果有錢人變得更有錢是因為金錢遊戲,用借來的錢去生財,那它的代價是利率,所以問題在於政府是否用低利率圖利資本家;是否因官商勾結造成黨國、權貴現象。

如果是正當的方式賺錢,有錢人能夠越賺越多,那是好事。大家應該要了解癥結在競爭環境的公正、公平,公民的角色是監督政府,而不是對有錢人課重稅,對錯矛頭,變成階級對抗、仇富。

■兆豐金控董事長 蔡友才法國對雇主課稅50%,台灣能借鏡?

蔡友才問:法國的富人稅(稅率七五%)由於對「個人」開徵,已經被認定是違憲,因此,改為對二○一三年、二○一四年個別員工薪資發放逾一百萬歐元(約合新台幣四千萬元)的「雇主」,課徵五○%的稅率,預計實施到二○一五年終止。

法國這項政策成效如何,有沒有可供台灣借鏡之處?

皮凱提答:一般來說,每個國家都可從其他國家學到東西!問題是在這裡:付給高階管理人員一千萬歐元,會比付一百萬歐元有用?這樣就會讓企業表現更好、產生更多就業機會?

我從資料中無法找到支持證據。在美國,一九三○年到一九八○年間,對於收入超過一百萬美元的人所課的最高稅率,平均是八二%,很明顯的,這並未摧毀美國的資本主義。所以超過一定程度之後,不平等(的所得分配)並沒有用(編按:指給更多錢也不會激出更好表現)。

也就是說,我認為法國政府應採取更有野心、更系統性的稅制改革。對一百萬歐元以上的收入提高稅負,主要是象徵性的,特別是在一個,僅非常少的人有高於那樣薪資的國家。

蔡友才觀點》減少貧富差距不是反商、仇富,而是透過租稅制度、社會政策進行移轉性支付。

經濟要繼續成長,國家、社會要往前進步、發展,需要資本家不斷的增加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因此重點是將GDP的餅做大,才能達到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理想境界。

■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 陳博志國際低租稅競爭,該不該管制?

陳博志問:全球化使資本容易在國際間移動,因此許多國家用低租稅來吸引資本,這種租稅競爭,使稅負對資本家更有利(帶來更不公平的分配),因此國際組織應規範這種租稅競爭。你認為如何推動這種國際管制?

皮凱提答:我相信自由貿易和自由的資金流動,但我認為這麼做的前提是,各國應該在財政上合作,並使跨境金融資產的銀行資訊能自動傳輸(因而可受到監督)。全球化必須與財政正義一起來,否則會有越來越多人轉而反抗全球化。

陳博志觀點》如果只是有錢人變得更有錢,問題還不大,麻煩的是低所得的人收入持續在下降,台灣、美國都是如此。短期的對策是杜絕投機活動,並讓中低收入的人有工作,這包括發展內需產業,以及在對外開放時,將這些人會受到的衝擊納入考量;長期的對策則是要有能幫助窮人提升的教育、創業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82

私房養生》 從健康亮紅燈辭去閣揆 到日走萬步休閒型男 66歲陳沖只做三件事 就甩掉藥物、找回活力

2015-05-22  TWM

兩年前,現任總統府資政陳沖因為健康問題,辭去了閣揆的大位;兩年後的今天,他看起來氣色很好,健檢數字也逐漸到位。

他用什麼方法恢復健康,讓六十六歲的身體回春呢?

撰文•張佳婷

走進陳沖在東吳大學的辦公室,牆上的書畫首先映入眼簾,棗紅色的椅套,印著中式風格的圖騰,小几子上放著兩只精巧的茶碗,被稱為「財經才子」的他,辦公室果然充滿書香。不過,從頭到尾,陳沖都沒有打開茶碗,而是頻頻拿起隨身的小保溫杯,補充水分。

二○一三年,上任閣揆不滿一年的陳沖突然卸任。回想當時,他無奈地表示,那個時候的自己,「只有存款不高,其他數字都高。」原來,在一次的例行健康檢查 中,陳沖發現不僅先前三高的情況沒有改善,腎功能的欄目也來「錦上添花」,讓原本滿是紅字的健康檢查報告,「紅」得更徹底了。

身體亮紅燈

每年健檢,發現腎功能衰退那時候,陳沖的腎絲球過濾率(eGFR)剩下五十九,遠低於正常值的一百至一二五,腎臟功能僅剩健康腎臟的不到六成。醫師告訴陳沖,以慢性腎臟病的分期來看,他的狀況目前雖不需要洗腎,但如果沒有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對腎臟可能造成永久傷害。

揮別閣揆職位後,陳沖也揮別了過去不健康的生活形態。現在的他,已經不用服用三高或腎臟的藥物,僅僅靠飲食與運動控制,看起來朝氣百分百。他是怎麼辦到的?

定期健康檢查是陳沖四十歲起養成的習慣,但不同於一般人大多直接選擇健檢中心提供的套裝行程,他則依照自己的情況、健康問題,來選擇檢驗的頻率與項目。

比如,他的健檢頻率過去為兩年一次,隨著年紀增加、風險變大,於是改為一年一次。此外,根據家族的病史,陳沖每次皆會提醒醫師特別關照他的癌症與心血管,並加入自己當下最需要檢查的項目,當時他的腎絲球過濾率與腎功能下跌,就是這樣發現的。

陳沖說,即使是買成衣,都要依每個人的需求修改褲長,但台灣的醫院大多沒有依年齡別,而提供不同的健康檢查套裝,十分可惜。

擔任閣揆期間,陳沖在立法院接受質詢的時間長,他常因為不想打斷立委質詢,而刻意減少喝水與跑廁所的頻率,也自認和年輕的時候一樣,不用太常跑廁所,久而久之,水喝得越來越少,再加上憋尿,因此讓腎臟負擔越來越重。

「腎臟就像淨水廠一樣,如果河流下來的水是清的,淨水廠就輕鬆;如果上面下大雨充滿泥水,甚至都是泥漿,淨水廠的負擔就很重,容易報銷。腎臟也是這樣,需要水分,也不能有太多的毒素。」講到自己的病史,陳沖不忘用他擅長的打比喻方式來講解。

健康新體悟

人要懂得服老,運動不勉強經過一番折騰,陳沖領略到「記憶力優於體力會受傷」,逐漸正視人總會老的事實。如果對身體的記憶與認知還一直停留在年輕時,總以年輕時的標準來要求逐漸老去的自己,很容易因為太勉強而傷害身體,好比忍尿後受傷的腎臟便是如此。

如今,「喝兩公升的水」變成陳沖每天必須達成的目標,早上三百毫升的溫水裝在小保溫杯放床頭,以免水寒傷身;外出時,也不忘帶上兩瓶水,非不得已才偶爾購買瓶裝水。

運動也是同樣的道理。陳沖年輕時好打籃球,然而,搶籃板、拉桿都十分需要體力,年輕時候的他,常不知節制而拉傷,一次聽到一位朋友因場邊人不夠,硬是勉強自己打滿四節而送命,讓他體會到「意志力優於體力,會致命」。

打從五十五歲起,陳沖就不再打球,現在最常做的運動是走路,且規定自己一天一定要走滿一萬步;過去,他以為爬山或慢跑沒什麼運動技巧,「原來,一天要走滿 一萬步還真不容易呢!」如今,他可是天天配戴計步器,如果沒順利達成標準,晚上遛完狗後,會視情況要求自己把「功課」補完。

天天養生餐

地瓜連皮蒸,甜點最多吃一口至於健康控制又是如何達成的?原來陳沖家中有賢妻細心照料。多年前,太太為了家人的健康,報名養生課程,從此以後,「二種蔬菜、一份水果、一塊地瓜」就成了早餐慣例,而且一推行就超過十五年。

講究的他們,還特別去新北金山買地瓜,洗乾淨以後連皮蒸來吃,潤腸又排毒。除此之外,陳沖盡可能地減少油鹽的攝取,甚至中午用餐時只吃素食,晚餐才以適量 的肉類搭配。早上的地瓜餐,他會提早準備三天份,避免麻煩;中午吃素食是原則,但如果有餐敘也不會堅持,因為不想要麻煩別人特別準備。

他深信,用自己覺得舒服的方式照顧健康最重要,不勉強才能持久,但獨獨有一樣食物,陳沖承認,控制的難度很高,就是甜食。他說,現在的點心實在做得精緻, 但因為妻子有血糖高的疑慮,基於同甘共苦,所以常常兩個人望著甜點,彼此約好,一人只能吃一口,互相監督,避免任何一方「犯規」。

長久下來,陳沖的身體狀況逐步改善,皮膚上的斑點也明顯減少,過去天天犯的過敏,也越來越少困擾他。

陳沖還打趣說,年紀大,身體代謝變慢,體重的控制變得很困難,他自己量腰圍的方式,「就是穿上最合身的那條褲子,如果緊了,就是胖了!」離開官場後,不必再穿西裝外套、繫上領帶的陳沖,經常穿襯衫搭牛仔褲,看來一派輕鬆,腳上的走路鞋,宛如他生活得越來越健康的標誌。

陳沖

出生 1949年

現職 總統府資政、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經歷 行政院院長、合作金庫銀行董事長

學歷 台大法律研究所

著作 《法國狼與貓頭鷹》《比較銀行法》《自傘自度,還是上帝之手》等家庭 已婚,育有一子一女陳沖如何減少健檢紅字?

檢視 定期健康檢查,仔細解讀數字背後真相

結果:

及早發現腎臟問題,調整生活方式原則 記憶力優於體力會受傷,不勉強才能持久

結果:

過去籃球只能打一時,現在天天走萬步不間斷食療 每天早餐必有二蔬一果一地瓜,持續15年

結果:

身體狀況改善,皮膚上的斑點減少,過敏頻率減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96

房屋稅合理化 關鍵在房地合一 陳沖投書掀論戰 學者:對財產稅誤會大

2016-08-01  TWM

前行政院長陳沖近日投書媒體,倡言「房屋稅不可增、只能廢」,使沉寂已久的房屋稅爭議再起漣漪。

陳沖指出,基於《憲法》第十五條「人民之財產權應予保障」,政府不該對人民持有的財產課稅。他比喻,政府不會對「持有存款」課稅,僅會對存款利息課徵所得稅;而因為「持有房屋」所衍生的房屋稅,意義就像是對「持有存款」課稅,因此違憲。

「這表示院長對財產稅有錯誤認知!」曾擔任中研院賦稅改革政策建議書召集人的中研院院士王平,嚴詞反駁。

王平強調,「財產稅與所得稅不同。例如房屋、汽車這類財產,雖然沒有產生收入,但都必須利用公共設施才能運作,而且公設越完善,財產的價值也會跟著提高。」也就是說,房地產增值的主因之一,是仰賴政府在當地的建設,因此「繳納財產稅理所當然。」

房地產增值 靠政府建設

此外,陳沖質疑房屋稅稅基「房屋現值」的計算中,包含「路段率」(房屋街路等級調整率),與同屬房地產持有稅之一的「地價稅」有重複課稅之虞;這部分,學界多予以認同,追根究柢,造成此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台灣房地產持有稅是「房地分離」,分別課徵房屋稅及地價稅。

二○一四年間,財政部曾研擬房地產稅制朝「房地合一」方向改革,但僅針對交易稅部分進行改革。時任財政部長的張盛和當時表示,由於《房屋稅條例》甫完成修法,已調高非自住房屋稅的法定稅率,因此不宜再做調整。

如今看來,當時這種「不思考稅基合理化、僅先調高稅率」的錯亂作法,似乎也是導致陳沖認為「重複課稅」、「房屋稅率不夠謙卑」的原因。

那麼,房地產持有稅的稅基改採房地合一該怎麼做?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表示,就技術面沒有問題;至於法規,「現在房屋稅由財政部負責,地價稅由內政部主管,兩者須進一步合作修法。」房地合一,再逐步導入實價課稅,才能讓房地產持有稅的稅基合理化;而也惟有在稅基合理後,才能進一步基於財政需求、分配正義、人民負擔、社會衝擊等面向,在稅率上進行更周延而精準的規畫。這樣的邏輯順序,或許才是此次房屋稅爭議中,政府應該看到的重點。

撰文 / 蔡曜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