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瑞銀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程正樺 挨三記重拳 從菜鳥分析師變外資金童

2011-8-22  TWM




年僅三十五歲的程正樺,已拿下二 ○一○年亞太區最佳半導體分析師,在競爭激烈的外資圈,他僅是「土碩士」,資歷也不算深,他如何在老闆、公司、客戶的責罵中,找到快速成長的方法?

撰 文‧李佳蕙

「想問聯發科的內幕,找程正樺(Jonah)準沒錯,因為你在外頭check(探聽)多少消息都沒有用,沒問過他的意見,就不能 作準!」這是一位大型國際機構內部產業分析師對瑞銀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程正樺的形容。

在外資圈半導體天王分析師夏鮑文 (Bhavin Shah)退休、陸行之處於轉換公司的過渡期之際,年僅三十五歲的程正樺,正以後進之姿默默往「一哥」的位置前進。

二○○ 五年,加入美林證券不到兩年時間的他,因為「喊對」了聯發科和聯詠這兩檔重量級的IC設計股票,在外資圈打開知名度;去年他更分別拿下一○年︽亞元雜誌 ︾(Asiamoney)與︽機構投資人雜誌︾(Institutional Investor)亞太區最佳半導體分析師第一名與第二名的殊榮,讓過去戰無不勝的金牌分析師大嘆「後生可畏」。

在外資圈有「聯發科王子」 之稱的程正樺,不僅身高高(一八八公分),年薪也高,按外資圈行情來看,保守估計至少有百萬美元(約新台幣三千萬元)的水準,可以算是不折不扣的外資金 童。不過,要有如此成就,你得先像程正樺一樣在外資證券挨過老闆、公司、客戶的三記重拳再說。

被罵一次,就必須有自覺從小順遂的程正樺,二 ○○○年從台大商研所畢業後,進入富鼎投信、資策會研究半導體產業。

某天他看到一個徵才廣告:「需要用英文寫報告」,程正樺誤以為是外商, 寄出履歷後才知道對方是元大證券國際投資部。在元大兩年,不僅讓他的英文能力變好之外,也開始學習如何喊(call)一檔股票,開始累積知名度。

在 一次偶然的機會裡,美林證券因組織調整,正在尋找一位IC設計產業分析師,程正樺成為被鎖定的對象,當時面試他的老闆︵Boss︶,就是大名鼎鼎的美林證 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何浩銘(Dan Heyler)。

除了程正樺的報告夠水準、面試表現夠專業,產業界人士的大力推薦也是一大推手。 未滿三十歲的他,就以沒有留學經驗的土碩士,以及僅在國內券商待兩年半的菜鳥資歷,擠進美林證券的窄門。

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外資圈,能在高壓 工作下存活下來的不多,剛從本土券商跳到外資券商的程正樺,竟然在企業公布財報熱季期間跑去休假!結果想當然耳,最後是被老闆急召回來,還被痛罵了一頓。 回想起這段往事,程正樺有點不好意思笑了出來,「老闆看到我就劈哩啪啦罵說,季報與法說會是分析師的重頭戲,你怎麼會白目到選在這個時候去度假?你還想不 想在這個圈子待下去啊?」他笑說,「我真的只『白目』了一次,之後就開始學習如何在非常重視團體合作的外資圈文化中得到肯定,因為外資圈是個高度競爭的行 業,沒有人會等你、給你學習機會,甚至花錢讓你當『小白』。」熟悉外資圈的人都知道,何浩銘要求非常多,從半導體出貨數據、統計模型設計到股價研判,都盯 得非常緊,有時候情緒一來,罵人更是不留情面。所幸好不容易才進入外資圈上班的程正樺很樂觀,他告訴自己,「被罵不是重點,重點是如何把別人對你的責罵化 成向上的動力,當別人罵你時表示還有期待,對沒期待的人根本不必花心思罵他。」也因為如此,程正樺對自己的時間控管得非常有效率,「甚至到最後,Dan在 電子郵件中簡單交代的事,我都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甚至超前。面對Dan這種明星級老闆的唯一作法,就是做得比他要求得還要好。」經過磨練,功力必定大 增相較於何浩銘的鐵血領導風格,當時的另一位老闆||前美林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程淑芬的要求就比較細膩。程正樺表示,程淑芬就是那種媽媽型老闆,非常要 求團體合作成效,而當時被稱為「外資天后」的她得負責台股策略研究,程正樺總能提供她最即時、最詳盡的產業消息,還曾被程淑芬欽點為「最有她過去拚勁影 子」的下屬。

即使不被主管盯,外資分析師也很容易被公司罵,甚至來自公司的壓力,有時候更讓人刻骨銘心,程正樺當然也經歷過這段陣痛期。

「沒 有公司對我們分析師把投資評等調降到『賣出』會感到高興的啦!」程正樺回想,他曾經將一家IC設計公司的投資評等調降到「賣出」,報告一出,那間公司就狂 打十幾通電話,「對方簡直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說明,哪裡是錯的、哪裡可以提告,甚至還給上頭壓力,要我去道歉,各種方法都用上了。那天晚上,光是處理這 件事情就搞到凌晨,離開辦公室時,月亮剛好在頭頂。」事後證明,程正樺的投資建議是對的,那家公司股價就此跟高點說拜拜。只是,他自我打趣地說:「不經一 事、不長一智,經過這次磨練後,我寫報告的功力大增,在措詞上會稍微修正。」例如一提到「砍單」,他不會直接寫哪個客戶訂單減少,而是改成「客戶正在評估 新的解決方案」。

雖然他在研究報告的修辭上減少了火力,但公正和客觀絲毫不減,而且拿出的數據之詳實通常也讓公司啞口無言。「說穿了,我就 是『你說我是不認真的分析師,就會更努力證明給你看』的那種人,因為被小看的感覺真的很不好!」程正樺說。

不要以為被老闆和公司罵就算了, 程正樺在工作上還得面對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客戶」,也就是手握數百億,甚至數千億美元資金的國際機構投資人(buy side)。他們因為身上背負著廣大投資人的績效壓力,所以對於外資券商(sell side)訊息的要求更為嚴苛,常常對外資分析師的報告提出推論邏輯的質疑。

程正樺就曾經遇過一位主觀意識非常強的客戶,對方對於許多產業 基本面都有自己的看法,常常不假辭色地提出質疑。

「這些客戶有些都在外資券商待過,對產業的熟稔度不見得比我們差,尤其是晶圓代工這種典型 的景氣循環產業,高低點的掌握必須參考許多指標,包括產能利用率、平均銷售價格(ASP)、庫存水位等,雙方意見不同是很正常的。」經過幾次溝通後,程正 樺發現不見得要說服這位客戶接受他的看法,只要提供夠水準的產業訊息即可,「之後那位客戶反倒因此調整了原先看法,最後在績效考評時還把票投給了我。」不 爭論,強摘的果實不會甜程正樺說,他從這位客戶身上學到,強摘的果實不會甜,面對質疑或責難的當下,若跟對方吵得面紅耳赤,也占不了便宜,但是換個方式與 他互動,不但將自己的意見順利傳達到他的耳朵,還可以得到對方的信任票。

六年前,不滿三十歲的程正樺從谷底領先抓準聯詠和聯發科的大波段行 情,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六年後,他已到瑞銀證券帶領半導體研究團隊成為王牌分析師。

經過一路「挨老闆罵」的琢磨,現在的程正樺,自在優游於 晶圓代工、IC設計、IC封裝測試等半導體產業的研究,對於那段「老是被罵」但成長快速的甘苦歲月,心中充滿了感激。

程正樺說,「不罵人的 老闆不一定是好老闆,但是會罵人的老闆,一定會是可以讓你得到成長的好老闆!」

程正樺

出生:1976年

現 職:瑞銀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經歷:富鼎投信分析師、資策會分析師、元大證券分析師、美商美林證券分析師學歷: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台灣大學商學研 究所

被罵教會我的事:

面對質疑或責難,當下跟對方吵是占不了便宜的。

耐罵3撇步

如 果是自己錯,就虛心接受。

如果自己沒錯,就想辦法用結果證明是別人的錯。

如果對方是人身攻擊,就當作無理取鬧。

罵 不倒的本領:用實力證明事件:因調降公司投資評等到「賣出」,對方揚言提告,並要求登門道歉。

應對:更有技巧寫研究報告,拿出詳實證明自己 的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4

接任中國汽車售後服務業龍頭執行長 張瑞展 網路金童變身洗車業CEO

2012-2-6  TWM




他,三十歲就成為上市公司執行長的網路金童,卻在二次創業時因誤判情勢而幾近破產。張瑞展,這個在台灣網路發展史上不會被忘記的名字,歷經十年峰迴路轉, 攀向人生另一個高峰。

撰文‧方沛晶

少年得志,究竟是幸還是不幸?

張瑞展,曾經叱咤科技界的網路金童,二十七歲回台創辦和信超媒體(Giga Media),三十歲帶領和信成為台灣第一家赴那斯達克上市的公司;隔年,他被美國《財富》雜誌評選為全球二十五位「企業新星」之一。

但在兩座高峰之間必然有低谷,隨著和信超媒體在一年內市值縮水九成,甚至因股價低於一美元而收到要求下市的通知書,二○○三年底,他悄然離開自己一手創辦 的和信超媒體,也徹底揮別網路界。

暌違八年,再次出現台灣媒體前,張瑞展已是汽車售後維修服務業大廠新焦點集團執行長。剪裁得宜的西裝,搭配做工講究的法式襯衫與精緻袖扣,他仍維持十年前 在台灣科技界掀起旋風時的英挺外形,當時未婚、不到三十歲就當上網路上市公司執行長,曾被視為「鑽石單身漢」。

網路泡沫 黯然離台

如今,四十二歲的張瑞展,已是一對六歲雙胞胎的爸爸,在事業上的衝勁依舊,但明顯少了以往的霸氣,取而代之的是沉潛過後的沉穩,對於昔日「網路金童」的稱 號,因為中文不好,以前常聽不懂成語的他形容,這是「用詞不當」!

「老實說,我現在對網路根本不懂,我沒有微博帳號,甚至連剛申請的Facebook都不太會用!」張瑞展笑說,自己現在一點都不科技。網路,對他來說,已 經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夢想」,零售業才是他現在要深耕的領域。

離開和信超媒體之後,當時張瑞展並不如外傳到eBay或協和國際,而是捨棄台灣政商界所有人脈,隻身前往對岸找尋發展機會,那時經由朋友介紹,他幫全球最 大的辦公用具廠商美國史泰博(Staples)收購一家上海當地公司。

「那家公司沒有實體店面,僅透過型錄和網路,只經營上海市場,一年就有七八千萬美元營收,那時候我發現,哇!中國的零售行業絕對可以做。」但當時中國連寬 頻都沒有,電子商務發展並不成熟,於是他決定把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台的「電視」,作為非實體零售通路,進軍才剛起步的電視購物。

投入陌生的電視購物,張瑞展重新開始,他到美國買一支商品廣告片,簽下一家健身器材公司踏步機的中國代理權,買下重慶衛視廣告時段,沒想到影片才開播,客 服中心的電話就打爆了。

「廣告才播十分鐘,一台要價上千元人民幣的踏步機,就是幾百、幾千套的賣!」大陸消費者的驚人購買力,讓張瑞展決定投入全部家當,包括父母的養老金,甚至 還找了好友辜仲立和邵逸夫侄孫邵在純共同注資,總部就設在香港。

「當時訂單多到電話根本來不及接!前六個月做得很好,心就野了,覺得什麼東西我都可以做。」張瑞展坦言,從和信出走的確對他是一大打擊,從小凡事都要拿第 一的他,想藉由電視購物搏翻身,讓那些當時不看好他的人跌破眼鏡。

轉戰中國 幾近破產

但最後,跌破眼鏡的卻是張瑞展自己。「真的沒料到,接到訂單很容易,後續一大堆的問題才複雜。」當時電視台的廣告時段是三個月談一次,對方看他的商品大熱 賣,不斷調高廣告價格,而大陸山寨風氣盛行,一星期內商品就被仿冒,加上物流配送僅能透過中國郵政,成功率只有六成,其他的不是商品摔壞,就是根本不見蹤 影。

「到了○六年,我幾乎快要破產!」幾百萬美元一年多燒光,他自覺沒面子,根本不敢回來台灣。「那是我人生的最低點,看不到出路,唯一能做的就是禱告。」從 小就是基督徒的張瑞展說,上帝是這麼告訴他的:從哪裡失敗,就要從哪裡起來。

張瑞展決定帶著老婆、孩子回到上海,「那時香港搬家公司問我上海的地址,我根本答不出來。」而他的第三次創業,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負開始」!

好強的他不敢讓任何人知道自己的窘境,一個人跑到剛通過電視購物頻道核准的山東電視台敲門,對方要求湊足一千五百萬美元才肯簽約,於是張瑞展找來耶魯同窗 張文傑,兩個人拿著創業計畫書到處找錢。

曾在國際投資人面前,說過無數次網路創業的成功故事,但這一次讓他找到錢的,卻是自己的失敗經驗。「我很坦白地說,我已經幫你們先繳了幾百萬(美元)的學 費,學到在中國做電視購物最重要的三堂課,一是要和電視台綁在一起、二是貨品要寄賣、三是自己做配送。」順利從英特爾、光速投資和德同資本籌到資金之後, 張瑞展和同學一起成立山東樂拍,以「電視百貨公司」的概念銷售聯想、海爾等知名品牌商品,短短八個月就開始賺錢。

○九年,樂拍已是中國第四大電視購物公司,隔年屆滿創投資金回收期,以一億六千萬美元高價賣給韓國樂天集團和日本伊藤忠商事。「對我來說,電視購物到這裡 就是過去式了,我習慣關掉這扇門徹底離開,再開另一扇窗,然後把學到的經驗帶到新的領域。」當時打算返美發展的他,在鄰居新焦點總裁洪偉弼的延攬下,原本 要擔任董事,沒想到愈談愈投契,洪偉弼乾脆直接把營運重任交棒給張瑞展。

收斂霸氣 東山再起

靠著洗車、打蠟、換機油,洗到在港台兩地上市的新焦點,不僅是旗下擁有超過一百家大型直營門市的中國汽車售後服務業市占率龍頭,還吸引包括國際投資大師馬 丁‧可利(Martin Currie)、統一高清愿、裕隆嚴凱泰等人投資,法人預估去年合併營收較前一年增長四○%,達六十六億元新台幣。

不過,張瑞展認為,台灣每年新車銷售不到四十萬輛,但中國有兩千萬輛,很多人有錢買新車,但他們卻連五千公里要換機油都不知道,「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全世 界最大的市場,但成熟度並不高,就像幾年前我開始做電視購物一樣,汽車售後服務業還有井噴式的發展潛力。」他計畫三到五年間,對外繼續購併壯大版圖,對內 進行資源整合,將目前子公司獨立運作,改成統一品牌、系統和SOP的快速展店模式,除了大型旗艦店之外,還會拓展精洗、保修、貼膜的小型連鎖店,讓新焦點 為汽車售後服務業的7-ELEVEn。

不過,大刀闊斧改革,難道不擔心引起子公司反彈嗎?張瑞展坦言,「我不是圓滑的人,年輕時做事情比較霸,覺得對的事,就算被打得頭破血流也照樣衝,當時辜 啟允告訴我,談判時不要為自己想,而要為對方考慮,這句話我過去不是很了解,但現在我完全能體會了。」他說,管理不能硬來,與其一個人帶頭向前衝,不如找 到一個雙贏的方式共同前進,這樣腳步才踏得穩當。收斂起年輕時的稜角和自負,現在的張瑞展態度謙和、樂於傾聽,卻不失自信,或許就是因為少年得志,走過十 年峰谷後,他更能體認到,當人學會放下小我,無論身處高峰或低谷,其實都能看見幸福。

張瑞展

出生:1970年

現職:新焦點集團執行長

經歷:和信超媒體創辦人、Pacific Media執行長、樂拍集團創辦人學歷:紐約大學政治、經濟學士、耶魯大學管理學碩士、哈佛大學公共政策博士班肄業

張瑞展人生大起大落

少年得志

13歲 小學畢業隨父母移民美國,在當地完成中學、大學、碩士學位。

24歲 暑假實習回台擔任和信集團辜啟允助理,得到賞識。

26歲 就讀哈佛博士班期間,興起利用有線電視cable傳輸網路訊號的念頭。

叱咤網路

27歲 放棄博士學位,返台與四位合作夥伴創立和信超媒體(Giga)。

29歲 Giga獲微軟投資10億美元,隔年即赴那斯達克掛牌。

30歲 Giga股價大縮水,被迫將經營權移交給新任執行長張安平。

33歲 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Giga。

轉戰中國

34歲 合資成立Pacific Media,經營中國電視購物時段。

36歲 因營運失利而結束公司,幾近破產。

37歲 靠1500萬美元的創投資金創立樂拍,經營電視購物頻道。

沉潛後再起

40歲 樂拍以1.6億美元高價賣給韓國樂天與日本伊藤忠。

42歲 2012年2月1日接任新焦點集團執行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63

從助理營業員到台灣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 外資金童柯之琛 靠實力締造職場傳奇

2012-03-19  TWM



如果說,「林書豪傳奇」告訴世人,只要認真打拚,天下沒有不可能的事,現在台北外資圈,也有一位「林書豪」,他只有國內私立專科學校畢業的學歷,如今卻是 前三大外資交易室主管,他是台灣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柯之琛。

撰文‧許瀞文

哈佛小子林書豪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奇蹟,讓失落的人看到希望,哈佛畢業的他勇敢跨出自己的世界,成了NBA的明星球員;而在一般人眼中要有正統財務背景才能 進入的外資圈,也有人如林書豪般,踏出他自己的舒適圈,力爭上游締造了傳奇。

他不像一些外資圈的明星,有漂亮學歷的光環加持,他連普通大學學歷都沒有,只是國內私立專科畢業,念的還是觀光,和金融財務沾不上一點邊,在外資圈最需要 的專業知識及英語能力上,更是一片空白,而他現在已經是台灣前三大外資券商交易室負責人,他是台灣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柯之琛。

一九八六年,柯之琛從學校畢業,他的學校是「淡水工商觀光科」,也就是真理大學的前身,學校畢業後先到一家德商啤酒廠工作,這也是他人生中最貼近自己本行 的日子。

扎實蹲馬步 不認輸努力學兩年後政府開放券商設立,內外資券商大力招募人才,他看好未來證券市場的發展,便主動到怡富證券(現為摩根大通證券)應徵,從最基層的助理營 業員做起,是怡富證券的開國元老。在怡富證券做了十一年後,才在二○○○年時跳槽到摩根士丹利,至今他在外資圈資歷已經超過二十年。

在盛行「兩年一小跳,五年一大跳」異動頻繁的外資圈,二十年來只換過一次工作的柯之琛,顯得相當異類,這或許也和他知道自己起步比人家不足,因此馬步蹲得 特別深厚有關。

交易室的工作專門和外資法人客戶打交道,一九九一年台灣開放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他是怡富證券最早接外資單的營業員,也曾經被外資圈中具影響 力的亞洲貨幣雜誌︽Asiamoney︾評選為最佳股票銷售員第三名。近六年大摩在他的帶領下,台灣市占率穩坐外資券商中前三大(僅有○八年掉到第四 名),且去年市占率增加近三成,是外資券商中成長最多的。

外表英俊挺拔,留著小平頭,笑聲爽朗的柯之琛,在外資圈中人緣極佳,大家談起對他的印象,幾乎一致地說:「他很用功。」柯之琛也曾私下對朋友說過,剛進這 圈子根本什麼都不懂,不僅英文不夠溜,有時同事間談的基本財經專業,他都聽不懂。壓力大到外界難以想像,他不想被淘汰只能更認真學。

靠著一股不認輸的精神,沒受過財務訓練的他,比其他同事更用心在工作上。一位曾和柯之琛共事的前怡富同事就表示:「在做營業員教育訓練時,很無聊,大家都 在神遊,只有他最認真抄筆記,抄了好幾本,還能對講師提出疑問。」下苦功練功 靠實力拚成績當營業員要賺錢必須靠接大單,在那個證券市場剛起步的年代,幾乎所有本土券商營業員都選擇和丙種金主(和融資操作道理相同,只是槓桿操作更 大,可能到四至五倍)配合,因為這樣,向金主借款的人就會下單給固定的營業員,配合的營業員自然生意興隆。這種情形即使在外資券商也偶有耳聞,但柯之琛選 擇一條困難、但走得長遠的路,他下定決心把英語練好才能接得到外資單。

那時坊間的英語課大多著重進出口貿易英語,很少人教專業金融英語,「為學好英語,柯之琛和幾位同事,包含現在摩根大通證券董事長林照寰、匯豐中華投信投資 管理部交易組副總黎建倫等,找了一個教金融商品交易專用英語的老外來教他們。」一位在外資券商有十年以上資歷的業界人士表示,或許看到市場存在的需求,這 老外後來還自己開了補習班,教一些在金融圈工作的上班族。

事實也證明,當時接金主單的營業員到最後都慢慢消失在市場上,只有這些下苦功、從ABC開始學起的外資營業員,現在全成了外資券商中的佼佼者。

接外資單的營業員要面對的客戶是外國法人、基金經理人等,要如何讓這些客戶下單到你手上,是外資營業員最大的挑戰,「一定要很會跟外資『說故事』才有機 會。」一位前怡富證券研究員說,而所謂的說故事,就是弄懂每家公司的基本面及目前市場總體經濟狀況,建立自己的專業知識,再去向下單的外資解說。

為培養市場敏感度,更了解總經趨勢,柯之琛都會詳讀研究員做的報告,「他幾乎是逐字逐句認真看,三不五時會拿著報告再和研究員討論,甚至會問一些更專業、 其他營業員根本不會問的問題。」一位前怡富的研究員提出他的觀察。

也因為旗下有幾位像柯之琛這樣的強棒營業員,當年的怡富在台灣證券市場打下後人幾乎難以超越的好成績,外資法人下單量超過一半,而柯之琛就是怡富證券底下 數一數二的超業。也因為他表現良好,還被外派到香港的怡富證券當營業員,專門接台灣客戶的交易單,英語能力自然日漸扎實。

靠著自己戮力打拚,成績自是耀眼,因此他在二○○○年被摩根士丹利重金挖角,跳槽到大摩成了交易室的主管,繼續帶領大摩的經紀業務往前衝。

「柯之琛代表的是屬於那個時代的奇蹟,現在只有專科畢業,很難踏入外資圈,至少要先拿到CFA(特許金融分析師)的執照。」一位從外資圈退休、現為專業投 資人說。柯之琛的成功經驗或許難以複製,但他就像林書豪一樣,告訴所有的人:只要憑藉著一點一滴的努力,天底下沒有不可能的事。

柯之琛

現職:台灣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

經歷:怡富證券營業員

學歷: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

(現為真理大學)觀光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77

卸下外資金童光環之後的真實人生 王安亞:創業需要歸零再出發的瘋狂

2012-4-23  TWM




曾經是最閃亮的外資王牌分析師,但沒有了外資名牌,真實的人生才要開始;前摩根士丹利半導體分析師王安亞真心告白,訴說那段讓他幾度紅了眼眶的創業艱辛。

撰文‧李佳蕙

早上七點多,一位穿著素雅的男子,從捷運永春站四號出口走出來,進了台北市忠孝東路五段的某棟辦公大樓,跟著人群魚貫走入電梯,狹小的空間裡擠滿了夾雜國 台語口音的人,幾分鐘後,快步走入一間小型辦公室。

這個人,就是前「外資金童」──前摩根士丹利證券明星分析師王安亞。很難想像,半年前他的上班地點是三大美系投資銀行鍾愛的遠企大樓,他的一份報告足以撼 動隔天面板、DRAM等大廠的股價波動,如今他只是一家小型公司負責人。

「外資圈生活早已經沒有外面想像的那麼好。」王安亞平靜地說,「為了開這家創投公司,我足足準備十年之久。」募資困難 感受人情冷暖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華爾街投資銀行金童們頓時成為眾矢之的,亞洲地區受到的衝擊雖然較小,但許多公司福利大減,讓許多人興起不如 歸去之感,由於這些金融業精英長期在各項領域累積不少專業與人脈,「創業」確實是轉換跑道的不錯選項。

過去幾年來外資圈出來創業的例子不少,從最早的瑞銀證券台灣區總經理於貽勳陸續投入名畫買賣與房地產業,如今轉任士林開發總經理,這段從分析師到土地開發 之路,中年轉型的陣痛與掙扎,於貽勳幾度和朋友談起,也是點滴在心頭;還有數年前享譽外資圈的「亞洲經濟分析雙塔」摩根士丹利證券謝國忠與高盛證券胡祖 六,陸續投入私募基金領域,分別創設玫瑰石顧問與春華資本集團,成績不錯。

「從摩根士丹利證券離開後的前三天最難過,舉例來說,為了撙節支出,出門開始坐捷運,但等到我站在捷運站裡看著密密麻麻的捷運路線,才發現我連捷運都不會 坐。」王安亞說來似乎已是雲淡風輕。

萬事起頭難,創業何嘗不是如此,對王安亞而言,進入創投業的「專業」不是問題,但如何說服別人將資金交給他進行長期投資,才是最困難的事。以前有著外資閃 亮亮名牌加持,是別人捧著錢請他投資,但轉型第一關,就是深刻體認到人情冷暖。

創業並非突發的想法,王安亞早有準備,只是,當事情真的來時,還是令他感受深刻。

在分析師生涯的最後一年,王安亞曾向前輩及朋友提到成立創投想法,很多人也表現出力挺的熱絡態度,讓他信心滿滿,但真正等到公司成立、向這些業界翹楚提出 募資計畫書時,大家態度馬上「很不一樣」。

「那種感覺真的很難過,誠信是我最大的資產,總覺得我這麼相信對方,卻沒有得到相對的信任,甚至曾經一度動念,想回頭過以前領優渥薪水的生活,因為對家人 感到抱歉,自己是不是太自私,太好高騖遠,太自不量力了。」王安亞說。

以前認真做事 現在用心做人但當第一位股東信守十年前的約定,將資金匯入時,「其實現在說出來也不丟臉,我當下感動得眼眶泛紅。」王安亞說,這段募資過程是十多年外資生 涯怎樣都學不到的寶貴經驗,他永遠記得在他最困頓的時候,一位非常尊敬的長輩、前財政部次長戴立寧提醒他:「做人就是要知足,才會常樂;不知足,才會進 步。」幾個月下來,王安亞深信,有好的股東比好的投資標的還重要,有好的績效比投資金額大小還重要,要走正道才能得到更多人的信任,再談擴大規模。

也因此,王安亞對於投資他的股東滿懷感恩。「過去,別人因為『摩根士丹利』這塊招牌認識我,我只要做事就夠了;現在,我要更用心做人,讓大家相信『王安 亞』這三個字,因為這是我自己的人生。」過去十六年職場生涯一路順遂,從小就出國當小留學生的他,僅花四年就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同時拿下電機工程學士與作 業研究碩士學位,一九九六年畢業,順利進入華爾街名門高盛證券,投入第一任半導體分析師Rajiv Chaudhari旗下,在紐約負責全球半導體產業研究,拿下全美第一名半導體研究團隊殊榮,台積電在那斯達克市場所掛牌的美國存託憑證(ADR),就是 由他在美國幫忙追蹤。

當時年僅二十二歲的王安亞,已和英特爾、德儀、應材、美光等美國財星前五百大企業執行長與財務長,有著固定一對一的長期研究接觸。

一九九九年王安亞離開高盛證券後,從花旗、瑞士信貸到摩根士丹利,一路攀上高峰,幾乎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半導體分析師,當時連他自己都以為自己不得了。

要求自己年產二五○篇報告但離開之後,一切絢爛歸於平淡,「我看到自己真實的價值。」離開外資圈時他三十八歲,剛好是青黃不接的尷尬年齡,但他心裡很清 楚,這個年齡再不出來,「就錯過最好的時機。」褪下外資名牌,務實的王安亞很清楚現在自己的定位,他必須捲起袖子、蹲下來,做市場區隔。

外資法人通常只看市值前一百大個股,即使是國內投信法人,看的也是市值前三百大個股,但「台股許多『基本面很好、投資價值卻嚴重被低估』的個股,我的工作 就是要找出這些個股,擦亮它!」王安亞表示。

接下來王安亞已經規畫,工作將有一半的時間出國開會,好幾次一周跨美洲、歐洲、亞洲,甚至一天跨三個國家;另一半在台灣的時間也都在拜訪公司。以前所有行 程有祕書安排,而許多小型公司,他以前根本不看,或者只請年輕同事去跑。

如今,這些公司他一家家記在筆記本上,逐一親自拜訪,等到夜闌人靜,他才有時間坐下來,釐清思緒寫報告。儘管許多瑣碎的事都得攬下來自己做,但仍要求自己 一年要有二五○篇報告產量,比以前在外資時還多。

「我希望在我狀況不錯的時候,重新再出發,現在的我交新朋友,也學新東西,更和老朋友慢慢聯絡上,友誼更濃。」王安亞選擇用創業方式再度證明自己能耐,現 在的他,可以將物質欲望降到最低,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運動半小時後再打坐半小時,思考自己所做的決策,要對股東負責,期許自己幫台灣開一條創新投資之 路。

王安亞投資經:用EV值找價值被低估公司王安亞表示,台股偏小型股,個股平均市值約8億美元,很難與陸股的30億美元比,但也因為屬性如此,台股很容易成 為亞太區中小型股籌資中心,目前台股很多好公司的市值僅介於1至3億美元,若持續維持好的經營,隨著獲利及本益比的提升,未來向8億美元的平均值靠攏,應 該沒有太大問題。

因此,王安亞認為,他的創投模式其實是在既有創投架構下進行微調,也就是說,同樣是尋找投資標的,其他創投基金找尋的是掛牌前的公司,他的則是以上市櫃公 司為主,找投資價值被低估的公司,進行創新投資。

此外,王安亞還提出一套「價值型投資」的選股準則:過去台股在衡量個股投資價值時,大多採用「本益比(P/E值)」或「股價/淨值比(P/B值)」,他要 導入的是「EV(企業價值)/EBITDA值」或「EV/淨值」概念,以「EV/EBITDA值」為例,由於EV相當於市值加上淨負債,EBITDA則是 營運現金流的概念,台股EV/EBITDA值平均值約為8至9倍,數年前日月光想要下市時,私募基金考慮的EV/EBITDA值則約6倍,因此,當企業的 EV/EBITDA值低於6倍,就代表投資價值被低估,有補漲空間。

王安亞

出生:1974年

現職:睿騰管顧╱東騰創投╱東林創投總經理經歷:美商高盛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

花旗集團副總裁

瑞士信貸證券副總裁

摩根士丹利證券執行董事

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學士、作業研究碩士知名外資金童轉換跑道例子多

姓名 原職 現職

於貽勳 瑞銀證券總經理 士林開發總經理謝國忠 摩根士丹利證券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胡祖六 美商高盛證券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春華資本集創辦人王安亞 摩根士丹利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 睿騰管顧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3

35歲史丹佛金童 會變階下囚嗎?


2010-8-27  TCW



如果這是一個劇本,故事中的主人翁──張心望,畢業於建國中學、台大電機系;只花九個月,他就拿到史丹佛大學電機碩士的文憑;碩士畢業第一年,當別人還是職場上的菜鳥,他已經在創業、做生意。

二○○六年,當年他才二十九歲,就獲得王雪紅外甥、王永慶外孫陳主望的信任,最後,成為王雪紅旗下一名大將,創立亞洲第一大的娛樂內容產業平台……。這會是一場好戲!

然而,劇本在下半場卻出現急轉彎,高潮在觀眾一陣錯愕中戛然而止。

二○○三年,張心望接受《商業周刊》採訪,成為封面故事《一億人生》中最亮眼的明日之星,問他需要多少存款,下半輩子才能過無憂無慮的人生,他說:「五億美元。」

他接著又說:「一個人要成功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質,像那些明星球員,最後兩秒鐘出手不手軟,越需要他的時候他越強壯。所以,我們一定要搞到遍體鱗傷才會成長。」對於張心望來說,當時的他,就像要征服全世界。

在國中老師眼裡他父親是中將,母親栽培影響深

而張心望的人生,就像一列特快速列車,一路都在趕。

夢想,對張心望來說,完全不缺乏。缺乏的是一個舞台,一個機會。

在創業之前,張心望的紀錄好得令人印象深刻,家世、學歷、人脈,這三張黃金門票,讓同年紀的人看了嫉妒。張心望的父母都是醫學院畢業,他的父親,官拜中將,曾是總統醫療團隊的成員,他的姑姑,更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他父親沉默寡言,跟他個性完全不一樣,但他母親待人非常熱絡,他受母親影響很深,」張心望的國中老師呂寶採觀察,張心望國中時,母親就找當時台北工專的老師,親自指導他。

張心望家裡,擺著一部大鋼琴,「我出國後就沒再練琴了,」他說,但他曾在接受本刊採訪時,隨手一彈,不用看譜,就彈出一曲蕭邦的作品。

在史丹佛大學友人眼裡他邊玩邊拿史丹佛文憑,非常聰明

即使在台大電機系裡,張心望的表現也同樣顯得突出,「他很聰明,」張心望大學同學回憶,他可以一面玩課外活動,一面沒日沒夜的做自己有興趣的計畫,做CPU、寫軟體,他在大學時常拿工程師學會的研究獎。

畢業那一年,全班只有三個人進入史丹佛大學電機系攻讀碩士,他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一畢業就創業。

王家第三代、KKBOX創辦人簡民一是推薦張心望給陳主望的重要關鍵人。一位張心望在史丹佛大學的朋友得知雙方即將對簿公堂的消息時,仍不敢置信,「他是 我們這一輩裡最優秀的人,」他強調,「他非常,非常,非常聰明。」張心望在史丹佛大學念書時,經常去滑雪,卻照樣九個月拿到文憑。

「他到Standford(史丹佛大學),教授對他的印象,也是很smart(聰明)、很有能力,我在很多場合都有聽到(過)他。」陳主望說,有這一群菁英背書,陳主望把張心望納為每天通話的好友,透過陳主望的介紹,他得到王雪紅的資金支持。

這樣的人,為何會讓自己的事業一夕面臨危機,甚至連夥伴的信任都保不住?

在媒體聚光燈下他表明不愛守規矩,只想做大事

「我有一個壞習慣,我從小到大,沒有很守規矩,我不喜歡follow(遵守)現成的遊戲規則,但這跟誠信無關,」他說。

「我會看,怎麼衝比較兇、比較快,為了有效率達到目的,我可能會有些變通,我會有些思考,怎麼快速達陣?」他說。

野心和速度,讓張心望的人生路一開始就與眾不同。

二○○三年的那次採訪,當時他說,「搞一票大的,反正『nothing to lose』(沒什麼可損失的),成功,這輩子就結束了。」錢不是重點,重點是大事。

這一次,本刊記者再重提這段採訪,張心望口氣不變,「我只想do something big!(做點大事)」他說,「錢不是我的重點……別忘了,我要的不是那五億美元,我的goal(目標)是球隊!」

他「敢衝」的個性,國中就已經有跡可循。

他曾經在採訪中回憶,「我國中時,每次週末,最精彩的下午三點鐘,因為後面是河堤,這邊是永春那一派,反正他們每個禮拜天下午固定在我們那邊開幹,那個不是開玩笑,下課去看,地上都是血耶!那是真的拿刀砍的耶!哇,那多精彩啊,真的是這樣幹。」

「我們在那邊被勒索,……一開始會忍嘛,忍到一個階段就抓狂,抓狂就把人家打到送醫院,什麼都來了,從此以後沒人敢惹你。然後你就會體認到,生存是OK的,不管你念不念書,其實還是要懂得生存。」他說。

「當別人欺負(你)的時候,你要知道怎麼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幹他,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人家就不敢來弄你,然後你一定要讓他付出很慘痛的代價,讓他知道,搞你的成本很高,他就不搞你,去搞別人。」張心望曾說。

再提起國中的往事,他只淡淡的說,「我當然會修正,人在成長的時候,會越來越圓融,這些事情是一定會有的。在這件事情上,狀況可能不是這麼單純,對方不是小流氓,你了解我的意思嗎?對方是我的恩人。」

張心望追求十倍速成功的人生,盡力尋找每一個可以更快的機會;他現在每週打球,身體壯得像條牛;大學畢業時卻被判免役,一畢業就能出國讀書,省下當兵的時間;念史丹佛大學時,他也選擇不寫論文,只求在最短時間內拿到學位,因為他的目標就是創業。

「我當時想,有一天搞一個Google,」張心望說,他創業時,畫出的願景更是驚人,威望第一次開記者會時,張心望端出的計畫,是要做一個整合遊戲和電影產業的數位內容通路,「在計畫上,我們的規模,比iTunes還大。」

更大的目標,不忌諱偏鋒的做法,一步步將張心望推到爭議邊緣。「我要的就是衝刺,」他說,「Tim(陳主望)也鼓勵我衝,」他認為,他和新經營團隊之間的差距,就在於一個是按程序經營,一個是創業團隊用急就章的方式衝市場。

「你可以說我不會賺錢,說我管理不好,但是,只要有誰說我手腳不乾淨,我就告誰!」他說,「我有這個必要手腳不乾淨嗎?」

採訪中,我們問張心望,過去幾年威望的營收、獲利如何?他只表示,財務的控管都由總公司(指王雪紅的投資公司)負責,他連財務報表都沒有,問他,不拿財務數字,如何跟董事會報告?張心望只表示,「新創公司制度還不成熟,董事會報告,其實『有點像進度報告』。」

「過去幾年,你為什麼不領薪水?也沒有公司股份?」本刊記者問,張心望表示,王雪紅曾經答應要給他股份,「公司創立之初有一個口頭agreement(協議),這是開公司的條件嘛!」卻遲遲沒有下文。

張心望表示,「有薪水,我當然會希望領薪水,」他說,「Tim也說這個一定會給啊,一直都是這樣子說的啊!」他也抱怨,「你薪水先放一邊,那股份呢?你都沒有處理啊,都沒有處理啊!」

甚至他反而說出一些他自己「倒貼」威望的情節。張心望說,當初公司資金見底時,為了維持公司營運,他向親戚借了近一百萬美元週轉,「還錢」是採訪中,一再出現的主題。

「只要再撐幾個月,公司就起來了,」張心望說,過去半年,電影《鐵娘子》( The Iron Lady)等片的票房大好,「CatchPlay(威望)的品牌已經起來了,」但是,他卻沒有辦法拿著公司財報解釋,他的商業模式究竟是什麼?王雪紅花這 麼多錢投資市場,她拿出的十幾億元,究竟何時可以回收?

張心望仍然充滿鬥志,「長輩告訴我,你沒有挫折過,不太可能真的成功,」他說,「現在看起來,真的挫折來了。」

在前員工眼中他對自己太自信,想同時扶植自己事業

他和威望之間,目前雙方爭議的重點是,張心望究竟要不要接受競業條款限制,張心望明確表示不願意離開電影發行產業,「現在不做電影,你叫我吃什麼,不現實嘛!」

一位威望的員工觀察,「他(張心望)對自己太過於自信,他以為他能夠一面把威望做起來,一面又能扶植自己的事業。」

提到王雪紅、陳主望,張心望卻異常低調,「他們是我的恩人,他們說什麼,我都接受,」提到張孝威,他則表示「Harvey(張孝威)的專業我非常佩服,但這不代表我能跟他共事。」

張心望的策略已經浮上檯面,儘管低調,但他不會放棄跟老東家競爭,戰與和之間,張心望仍是亦正亦邪,游走在標準之間。

「如果再來一次,你會不會選擇先做一般工作,再創業?」本刊記者問,張心望回答,「我覺得(自己缺乏的)是discipline(紀律),應該要有的 rule(規則)還是要有,不能太偏鋒,所以,這半年我也在修正這些事情。」但,他又說,「邊做邊學,也不是不好的方法!」

威望的經營責任,究竟該由誰負責?只有在法庭上能找出答案。但,只求成功,游走灰色地帶的爭議手法,卻終究讓張心望輸掉了股東的信任。

所有的好牌原本都在他手上,卻因為「偏鋒」兩個字,前功盡棄,失去股東信任,和陳主望訴訟收場,張心望要再找到下一個大舞台,難度不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77

失速的史丹佛金童

2012-8-27  TCW




一紙訴狀,驚爆一個史丹佛畢業生與台灣女首富旗下公司的背信爭議。

八月十七日,台北市政府刑事警察大隊接獲報案,當事人竟是台塑集團第三代陳主望。他以威望國際(CatchPlay)董事長的身分,指控威望國際前任總經理張心望,以及前員工徐靜涵涉嫌背信與侵占。

董事長打算以刑事案件與前任總經理對簿公堂本就罕見,而陳主望與張心望,一個是「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外孫,台塑二房最受矚目的第三代;一個是一路從建中、台大、史丹佛等名校畢業,曾在矽谷創業,典型台灣社會中的菁英分子。

他們,曾是好朋友、好戰友,是要一起打天下的,如今,兩人卻從親密的創業夥伴,搖身一變成為法庭中的原告與被告,這是怎麼一回事?

鏡頭,拉回到二○○七年一月,威望國際正式成立的一場記者會。王雪紅與威盛總經理陳文琦親自出席,電視圈名製作人王偉忠與台灣最大遊戲公司、智冠總經理王俊博到場力挺,連價碼極高的一線明星郭富城、楊丞琳、彭于晏都特別拍攝影片致意。

六年前,張心望受王雪紅賞識一個效法iTunes,一個有數位內容夢

這家公司,是王雪紅心中的一個夢。

她希望它能成為台灣、甚至全亞洲的內容產業之王。六年,新台幣十五億元,這樣的投資規模相對於王雪紅旗下宏達電、威盛的資產來說,可以用九牛一毛來形容;有錢、缺人,他找他的外甥陳主望幫她,陳主望則找到了張心望。

二○○四年,陳主望的表弟、現任KKBOX總經理簡民一,在史丹佛大學台灣校友會上,認識了小他一屆的張心望,對於眼前這個聰明、野心十足的學弟印象深 刻,將他介紹給陳主望。雙方一拍即合,對事業的想法越談越投機,剛好兩人的名字裡都有一個「望」字,於是新成立的公司就結合了威盛的「威」與「望」。

頂著名校光環,不到三十歲就獲得王家人的信任,他的新公司一開門資本額就有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手握龐大資源,說起話來也霸氣十足。當 時他這樣解釋威望國際要做的事:目標是要結合威盛的硬體平台,打造另外一個iTunes,「我們要在遊戲、音樂、電影之間跨領域結合,提供下載服務……我 們的計畫,已經遠超過iTunes的scale(規模)!」

效法美國線上影音網站網飛(Netflix)與蘋果iTunes,威望創新的營運模式,卻在幾個月後被中環旗下得利影視跳出來控告侵權,這挑起張心望鬥志與雄心,他說服陳主望:「光做平台不夠,要把市場玩大,就是要擁有自己的資源,建立自己的影片庫。」

去年,威望衝上台灣最大片商大老闆才疑惑:為何還在大虧?

於是,在張心望的主導下,二○○八年一月開始,威望從一個線上影音內容的平台業者,跨足電影發行與製作,企圖打造一個上下游一貫的影音產業鏈。四年來,威望創下了電影界的紀錄:最短時間,成為台灣最大電影發行商,市占率達三成。

張心望花了新台幣十三億元,買下一千多部電影。光是二○一○年,威望總共發行了一百二十二部電影,遠超過一般同業六倍。奧斯卡名片《王者之聲》以及小成本、大回收的《三個傻瓜》,都是威望旗下發行的大片。

看似名聲打響了,在業界也累積了一點名氣;但是,王雪紅所投下的錢卻像石沉大海,除了「撲通」一聲,就再沒回音;連兩年虧損一億,至今不見回收。參與此事的經營階層都不免心頭一驚,難道我們就是影片中《三個傻瓜》的縮影?

王雪紅找張孝威看帳發現威望竟沒財會、合約疑點重重

去年八月,王雪紅對剛接任TVBS董事長的張孝威提出要求,希望他能幫忙看一下威望的財務狀況。

「我本來只是以顧問的身分,提出一些側面的觀察與建議,進去之後才發現,這家公司竟然連個基本的財務人員都沒有!」張孝威說。

全公司二十多人,不是工程師就是行銷人員,通通直接彙報給總經理,彼此之間不知道對方的工作內容,也極少有團隊合作的機會。「威望是一家新創公司,跟Google一樣,當然要用扁平化的組織才有效率,」去年五月張心望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曾自豪的說。

張孝威曾獲英國《財務長》雜誌(CFO)亞洲最佳財務長榮銜,以他的專業程度,當他想盤點公司資產的時候,卻找不到負責人要資料;去翻閱一張張的合約,試圖重新建立電影版權庫,建立系統化的流程,沒想到卻在一張張的合約中,逐步揭開了一大堆疑點。

他只是衝太快?為了衝市占,撒錢法背離市場邏輯

疑點一:砸大錢買片。台灣一年的電影市場不過三百六十多部,威望卻在四年內買下了上千部,超過整個市場的胃納量,「就算每天發一部也發不完!」一位威望的員工曾私下表示。

張心望的說法是,要以規模取勝,「只要我們把市場上的好片子通通買下來,就不怕競爭對手了!」但事實上,威望在院線發行的片量只占其購買總數的二七%,並 且因為上下片的輪動速度快,平均一部電影只能回收五○%的成本,根本無法創造獲利,這也是威望為何近年來每年虧損高達新台幣一億元的原因。

當被問到獲利模式時,張心望稱,要像蘋果iTunes的長尾效應般,把其他未發行的片子放在網路或其他平台,在未來賺取線上下載費用,然而一位美商八大影 業的前任總經理指出:「一部電影就像冰淇淋一樣,剛發行的時候利潤最高,約占八○%,之後就會慢慢融化,獲利空間只剩下兩成不到。」

疑點二:大量向仲介商買片,董事會卻不知情。SSG(Studio Solutions Group)是一家位於洛杉磯的公司。張孝威的財務團隊發現,威望在過去四年間,向SSG購入九百九十六部影片,總金額高達四千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 三億元),二十四份合約中,只有最初的幾份有經董事長陳主望簽名核准,其餘皆未向董事會呈報。

一位業界人士表示,一般電影發行商的確是會透過仲介取得一些搶手片,但前提是該仲介擁有特殊管道,或是取片成本低於行情,「數字買到這麼大就有點奇怪。」

合約的內容也有許多問題,不少合約中只有金額數字,卻沒有片單內容,有些片單則還出現重複購買的狀況,等於是威望有可能付了錢,卻不知道買了什麼片,要不然就是一部片子付了兩次錢。

疑點三:素材購買費用比市場價格貴五到八倍以上。要發行一部電影,除了取得內容版權之外,還須購買數位影帶、膠卷、預告費、海報等素材。威望財務人員在比 較業界行情後發現,SSG對威望索取的素材費,比一般直接購買的發行商還要高出五到八倍,總計溢付金額在兩百萬美元以上。

三大疑點都與市場運作邏輯有落差,經由張孝威寫成報告後,王雪紅開始覺得需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整頓。

今年二月,她將威望改組,另外成立了威望媒體控股公司,由張孝威擔任董事長,下控威望國際娛樂以及威望投資兩家公司,陳主望與張心望的位置不變,依舊是威望國際娛樂董事長與總經理。

「一直到這個階段為止,我們只是覺得他欠缺管理經驗,許多事情衝太快,需要停下來把公司好好重新架構,建立系統化流程,」張孝威說。

然而,接下來一張張送上門來的證據,卻讓張孝威不得不開始對張心望的誠信打上問號,也奠下了八月十七日,陳主望控告張心望的訴狀內容基礎。

他誠信沒問題?動用公司資源,幫對手發片

今年五月,威望財務人員收到戲院寄來電影《詭屋》的對帳單,註名給威望員工徐靜涵,卻發現威望根本沒有發行過這部片,而是由另一家同為電影發行商的藝融公司(現改名為藝都會)所發行。

按理說,帳單應是寄給電影版權擁有者,「為何競爭對手的帳單會寄到我們家來?」他不解。

更奇怪的是,明明公司正在強力主打《飢餓遊戲》,但威望官方網站上占最大宣傳版面卻是《海豹神兵》。他去調查後發現,這部電影的發行商正是藝融公司,但製作費、證照費、行銷費、廣告費等開支,通通都是由威望所支付。

根據張心望的說法:「藝融是我們的合作夥伴,互相協助是正常的,」然而,根據財務資料,威望並沒有在這部電影上得到任何實際票房收入,等於免費幫別人打工,賺的錢還通通進了對方口袋。

疑點越來越多,藝融、SSG等公司與張心望究竟是什麼關係?為什麼威望的許多業務都與這些同業相互代理?而溢付的費用、票房的收入都轉到哪裡去?

就在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筆怪帳。

財務人員發現,自二○○八年一月起,威望每個月都會匯五千美元到美國一家叫作AceGain的公司,名目為「資料備份伺服器主機代管費用」,之後金額又提高到了七千五百美元,總計四年間,一共支付了三十五萬五千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零六十五萬元)。

有趣的是,AceGain正是張心望在二○○○年,從史丹佛大學畢業之後,加入威望前,在矽谷創辦的公司,主要業務為從「網路點對點傳輸(Peer-to-peer)」需求切入,開發各種應用軟體的獲利模式。

一位在電信業擁有十年經驗的人士指出,資料備份沒有地域限制,應可就近向本國電信業者提出申請。若比對台灣業者的相同服務,兩者每個月的費用落差高達新台幣十六萬六千元,以此計算,威望在過去四年累積溢付給AceGain的金額,超過新台幣七百五十萬元。

最後一個疑點,則是樂聲戲院案。去年十二月,張心望曾向王雪紅與陳主望報告,表達希望讓威望入股樂聲戲院,但未獲董事會第一時間應允。張心望於是在沒有告知董事會的狀況下,自己到處籌錢,以威望總經理的身分入股樂聲,並取得戲院經營權,由其本人擔任負責人。

兩個月前,威望終於攤牌他先落淚願和解,後反悔變被告

當這一筆筆的帳目陸續攤開時,張孝威與陳主望判斷,張心望已經不適任威望總經理職位,決定予以解職。今年六月七日,他們在位於八德路三段的辦公室內,根據蒐集到的資料,與張心望做了一次深度的面談。

陳主望回憶:「當天我們跟他講的時候,Wayne(張心望的英文名)的眼淚就掉了啊,沒有大哭啦,但是有眼淚的,我自己也很難過。他承認他做錯一些事,簽下了一份聲明書。他解釋他為什麼這樣做,說是為公司想,他也接受我們對他這樣的處分。」(見一○六頁陳主望專訪)

陳主望表示,他們曾經想要與張心望和解,條件是,處理完上述這些爭議性帳目,之後再以顧問的職務聘用他,避免雙方走上訴訟之路。但是張心望找來顧立雄擔任律師,聽完和解條件之後,立刻起身表達「不可能」,逼得他們只好循法律途徑提出告訴。

這是一個有夢、有錢、有人,甚至有王雪紅,有台塑集團血緣背書的投資;以電影行業來說,這是一部超級卡司的大片,理論上票房不至於太差,如今卻落到要對簿公堂。是總經理太聰明,策畫了瞞天過海的大計,還是董事長是個大傻瓜,導致財務黑洞越滾越大?

如今整個案情都還須經過檢方調查,來釐清事情的真相,這場「劇中劇」還會繼續演下去。

【延伸閱讀】張心望回應威望指控五大問題

在第一時間專訪張心望之後,他做出了回應。

問題一:為何買這麼多影片,甚至已經到一天播一片都播不完的地步? 回應:其實你真正去Break down(指看細目時),那種你認知中的大規模上的院線,也就是三、四十部,這幾年買的影片一半以上是庫存舊片,單價不高,買這麼多是為了未來開電影台需 要片庫做準備,這樣以後電影台開播,賣點才會更多,是有策略考量。

問題二:為何跟美國SSG買這麼多影片? 回應:SSG這家公司,Tim(指陳主望)不可能不知道,最初幾個合約都是陳主望簽的。

我們內部討論過要不要自己買影片,我說OK,我沒有一定要透過SSG買,只是SSG的價格和交貨時間條件較好,才跟它合作,且裡面有是一百部一包的交易,就是因為這樣買比較便宜。

問題三:為何付給SSG高額素材費? 回應:你告訴我,比較的基準在哪裡?有些影片要加密,有些是數位版,都不一樣。他們如果拿香港的素材費來跟台灣比,不公平。我相信威望的平均素材費,是跟台灣同業差不多的。

問題四:為何替藝融支付費用? 回應:不會吧?我們付給藝融的錢都是按標準,花錢的東西威望不會替藝融扛。

問題五:為什麼威望和張心望創的AceGain有交易,並溢付大量資金? 回應:我當初在美國租辦公室和網路平台的合約價格較好,AceGain不運作後就交給美國威望使用,(生氣)早知道這樣,讓公司去花大錢。當你說幾萬塊台 幣可以解決,你說的是一台主機,我們在那邊是十幾台唉,威望在美國是備份台灣機房的全部功能,還加辦公室房租,這怎麼能算貴?(文●林宏達)

【延伸閱讀】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一場「超完美風暴」——威望大事紀及張心望管理3大怪象

2006/7威望國際(VIA On Demand)成立,陳主望擔任董事長,張心望出任總經理 2007/1更名CatchPlay,先主打遊戲市場,後推出線上租片服務 2007/11中環控告威望侵權 2008/1◆跨足院線電影發行◆開始每月支付AceGain資料備份主機代管費◆向美國SSG購買近千部電影,4年來約砸新台幣11億元 2008/12全年發行12部電影、16部DVD2009/1代藝融支付電影製作費、證照費、行銷廣告費2009/9全年發行45部院線電影、100部 DVD2009/12與中嘉、凱擘、遠傳電信等合作,擴大線上租片通路2010/12全年發行122部院線電影、160部DVD,市占率達到3成2011 /8王雪紅請張孝威協助調查財務狀況2012/2威望改組張孝威出任威望控股董事長,陳主望續任威望國際董事長2012/6解聘張心望2012/8威望對 張心望提告

怪象1:找個人自創公司代管主機每月支出超出行情16萬元◆一般主機代管費約每月新台幣6萬元,威望粗估溢付達新台幣750萬元◆AceGain為張心望自行創立公司

怪象2:找仲介買片,多剝一層皮每片素材費高出5-8倍買996部片遠高於台灣市場平均數◆威望可直接向片商買片,不須透過仲介被剝一層皮◆平均每部素材費用多5至8倍,溢付新台幣6千萬元◆台灣1年總計不過300至400部電影,買片量遠超過市場胃納

怪象3:幫競爭對手發片,沒拿收入◆威望與藝融同為電影發行商,屬競爭對手,卻在張心望授意下有合作關係◆威望代藝融支付電影製作費、證照費、行銷廣告費等成本,但票房收入由藝融收下

王雪紅5年注資50次,威望仍虧損!

資料來源:威望國際整理: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85

補教金童劉駿豪 股市慘賠數千萬的啟示 致富沒有捷徑 努力還要耐心等待

2013-02-11  TWM  
 

 

台北,一月中旬的寒冬裡,難得出現陽光。抬頭看,灰色天空仍舊布滿低矮雲層,是背後的太陽趁機從間隙穿透下來,給了大家久違的暖陽。

這一天,走在台北火車站前補習班戰區裡,迎面都是緊鑼密鼓準備學測的學子。「劉主任好!」「主任好!」三不五時聽到學生招呼聲,劉駿豪面露笑容揮揮手,內心湧起陣陣溫暖。

「這群學生,是我現在最大的成就感。」得勝者文教補習班的創辦人劉駿豪說。他穿著簡便polo衫、白色布鞋,平實親切的模樣看起來就像這群學生的大哥哥。就在前一個晚上,他和一位沉迷電玩的學生深談到半夜;雖然是補習班老闆,他卻以年輕人導師自居,額外花再多時間也不覺得可惜。

你很難想像,就在五年前,劉駿豪過著與現在截然不同的生活。在創立得勝者之前,他是全台最大補習班「選才赫偉」的班主任,補教名人沈赫哲、吳岳背後的招生高手就是他。每學期他經手幾千萬元資金,「從來不覺得賺錢很難。」劉駿豪每天和老闆吃香喝辣,過著有錢人的生活。

到底賺多少錢,劉駿豪算不清楚,因為賺進來現金,一下子就被他投入股市賠掉或花掉。但他記得在二○○六、○七年最巔峰的那段時間,他和老闆每星期至少吃三次頂上魚翅,去高級鐵板燒餐廳,菜單一拿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從最後面一道菜點起。「不是因為它好吃,而是因為它最貴。」劉駿豪說。

然而,在他近四十歲時,在股市摔了一大跤,人生變調。他在○九年一月十九日的日記裡寫到一段話:「明天是補稅的最後一天,九萬多元。我很害怕,因為我只剩下九千五百元。」劉駿豪的太太邱競慧回想,即使在這麼艱苦時候,有一天他們在路邊等公車,劉駿豪卻好像突然醒過來大聲問:「我們在幹什麼?」太太說:「等公車啊!」劉駿豪說:「怎麼可以!被別人看到多丟臉!」隨即招手攔計程車走。對劉駿豪來說,沒面子的問題比沒錢還嚴重。

少年得志 招生高手「從不覺得賺錢很難」由奢入儉難,其中的苦澀辛酸,要不是靠著宗教信仰,劉駿豪恐怕無法分享這段歷程。回頭再看,原本應該一帆風順的人生,為什麼有這麼大起落,其實和他的個性與生命態度有很大關係。

如果人一出生就從上帝那裡拿到一副牌,劉駿豪手上拿的就是一副好牌。

他出身在優渥外省家庭,爺爺在美軍顧問團裡任職,爸爸是輪機長,身為長孫的他,得到家中長輩最多的寵愛。小時候,他每天的零食就是可樂和箭牌口香糖,「我媽媽就說,如果我以後沒辦法賺很多錢,一定會去偷去搶。」因為無法想像過著少爺般生活的他,將來如何能吃苦。

除了家庭環境不錯外,劉駿豪還有另一張好牌就是聰穎機伶,能言善道。他在師大附中的數學老師胡天爵回憶:「劉駿豪腦筋動得很快,很聰明。」在附中,他當吉他社社長、當班聯會幹部、交女朋友,是學校風雲人物。

劉駿豪有辦法在高中前兩年成績很差,卻只用最後一年時間念書,就讓自己數學從零分進步到全國前五十名,並考進當時文組前十名的台大經濟系。「在谷底之後,一下子又拉起來,很刺激,感覺自己無所不能。」劉駿豪說。他之後在股市殺進殺出的手法其實在這裡就能看到端倪,因為他喜歡在最後一刻全面翻盤的感覺。

大學時期,劉駿豪喜歡四處打工,他發現補習班是賺快錢的好工作。畢業後就到補習班當班主任,負責招生管理。

追求刺激 年薪四百萬在賭場輸掉一半當時,他年薪三、四百萬元,但從來不存錢。「我都對人家說,賺錢這種事不難。甚至,我還放話,如果我對一個高中生講完,他不報名,那一定是他有問題。」劉駿豪認為他業務能力一流,每年一定有高收入,所以從來沒有存錢的念頭。

四百萬元怎麼花?「差不多就兩百萬元花在賭場裡。」他第一次出國就到美國雷諾賭場,之後平均一年出國七趟,全部以賭場行程為主。別人覺得輸錢很可惜,他自己卻還沾沾自喜。

劉駿豪回想說:「我覺得這是我控制的局,一方面,我沒有輸到傾家蕩產,跑去借錢,所以自制力很強;另一方面,在賭桌上,我都贏過,只是沒有在贏錢那一刻收手。」言下之意,他認為只要有一天他贏錢收手,錢就回來了。

從念書到工作,他從來都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因為聰明總讓他比別人用更少的時間達到更好的結果。即使在賭場中輸錢,他都認為,「那是因為我要輸。」人生都在他的掌握中。

○一年,他第一次出來創業,設立「選才補習班」,在沒沒無聞下,就收了六百多個學生,一瞬間就進帳六百多萬元現金。「我本來以為創業會辛苦一陣子,結果卻出乎意料順利。我想:『啊!就這樣了。』覺得還有多餘時間,所以又跑去開一家網路公司。」○五年底,他的補習班和當時的赫偉合併,國文名師吳岳加上數學名師沈赫哲,是當時補教界大新聞。這個合併很成功,讓招生數破新高,短短時間有上億元資金進來,也開始他幾乎天天吃魚翅的生活。

○六年,太太生第二個小孩,老闆到坐月子中心探望,「老闆走後,我們打開禮盒,裡面就是一百萬元紅包。」除此之外,老闆每年招待他出國旅遊四、五次,「一定搭頭等艙,且不是我一個人,而是全家四個人。」補習班賺錢很快,但就在這時候有朋友告訴他:「股市賺錢更快。」想要快速致富的劉駿豪下定決心鑽研股票。每天晚上看美股開盤,上午再睡眼惺忪起床看台股;所有與股票有關的報紙和雜誌都買來看,從技術線形到消息面選股,操作手法就是搶短搶快。

為了增加資金,劉駿豪把公司股權賣掉,再賣掉一棟房子,把資產換成近兩千萬元資金。當時合夥人不解,明明公司前景大好,為什麼他要賣出股權?「現在想起來,應該是覺得股市賺錢更快更容易吧!」如果說股市裡有人失心瘋,這時候的劉駿豪恐怕是其中一位。

搶賺快錢 賣房炒短線賠掉數千萬元賺少賠多從來也不知道虧多少。○七年十一月,他認為大同一定會出手旗下一支跌跌不休的福華電子;他把所有錢全部集中到這一檔,還融資操作,最後全部在十一月二十三日出場認賠。

他一路從高點四十多元進場,出場時只剩二十九.○五元,所有錢都沒有了,還欠朋友三百萬元。算算,這幾年間,他賠掉了一棟房子,也賠掉所有賺來的錢,總計至少有幾千萬元。

劉駿豪的人生順風車到此為止。在沉迷股市之時,他早就感覺到工作不像以前得心應手;過去,他會親自想招生策略、做宣傳,後來都交給部屬做,慢慢就抓不到市場的脈動。以前,他誇說別人聽他的話術沒有報名是對方的問題,這句話成了胸中之痛,「每天都擔心招生,每天都被這句話打巴掌。」劉駿豪說。

有一天,老闆終於找人下通牒告訴他:「給你企畫經理位置,但不能管事,一年給兩百萬元,沒有其他多餘的錢。」原本是老闆愛將居然被打入冷宮,愛面子的劉駿豪終於第一次認輸,嘗到人生失敗的滋味。

「股市賠錢不會影響我,因為我認為自己賺錢能力很強。但是,當工作也出問題,自信心就被徹底瓦解。」然而,處在低潮的劉駿豪不是悲傷痛苦,而是到處找藉口把過錯推給別人,「我曾經對我太太說,都是因為你和孩子讓我不敢奮力一搏,才會有這個下場。」劉駿豪最後選擇離開公司。就在他四十歲那一年,事業、財富都回到原點。

在人生最谷底時,他想起:「教我做股票的朋友曾經告訴我,股市是忍耐的報酬;如果把股票當遊戲,那成本就太高了。」他最喜歡的金庸小說人物就是令狐沖,逍遙快活,確實,人生前四十年,他以玩得盡興、體驗刺激為目標,最後嘗到苦果。

現在,他遠離股市,用他之前輕易就能賭掉的兩百萬元資本重新創業,這規模和他過去無法相比,但卻是他開創事業新局的機會。他說:「我終於知道,不只股市是忍耐的報酬,人生也是,很多事情需要等候。」以前,他只想招生策略,設計招生話術,學生對他來說只是客戶;現在,他把學生當家人,花很多時間輔導他們,耐心等候好結果。

每個人出生就從上天得到一份禮物,劉駿豪得到的是聰明與天分。四十歲前,這禮物讓他活在虛幻假象裡,以為凡事靠包裝就能快速成功,靠豪賭就能迅速致富。四十歲後,「套句股市的話,我現在回到基本面。」劉駿豪說。在財富信心歸零時終於體會:無論武功再高強,人生終究沒有捷徑。

劉駿豪

出生:1969年

現職:得勝者文教創辦人

經歷:文成補習班班主任

學歷:台大經濟系

豪賭慘敗後

劉駿豪的 3個人生體悟

30歲

補教界的超級業務員,享受有錢人生活。

38歲

搶賺快錢,在股市中輸光現金。

30歲

被迫離開原來工作後重新創業。

體悟1:努力

天資再好,也不可能有賺快錢的捷徑。

體悟2:耐性

努力未必立刻有回報,要耐心等候結果。

體悟3:謙虛

別以為自己很行,沒有做十幾年的事都是門外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94

假釋也能變現金 活力門前社長的煉金術 網路金童堀江貴文 入獄照賺上億日圓

2013-04-08  TWM
 
 

 

曾被喻為「網路金童」的日本活力門前社長堀江貴文,二○一一年因違反日本《證交法》鋃鐺入獄。不過,關住他的人卻關不住他的腦,服刑期間,他仍有上億日圓進帳。

撰文‧孫蓉萍

面對數十位媒體記者閃個不停的鎂光燈,日本知名入口網站「活力門」(livedoor)前社長堀江貴文驚訝地說:「我以為大家不會再注意我了。」這位網路金童三月二十七日假釋出獄,一年九個月來激瘦三十公斤,目前只有六十六公斤,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堀江在一九九六年和東京大學的同學集資成立公司,為活力門的前身。活力門二○○○年股票上市,他的身價水漲船高,還出馬競選眾議員,成為年輕人的偶像。不過○六年被控作假帳,違反《證券交易法》,被判刑二年六個月,於一一年六月入獄。

入獄前,堀江少年得志,意氣風發,甚至在著作中大言不慚地說:「用錢就能收買人心」。但在三月底出獄後的記者會中,他態度丕變,很有禮貌地向社會大眾道歉:「對股東和社會大眾造成困擾,我正在深切反省,將來我希望帶給社會正面影響。」表面看來,堀江似乎學到了教訓,其實在獄中,他還是持續發揮賺錢手腕。受刑人一個月有七萬日圓(約合新台幣二.二五萬元)的工作收入,但是這位金童受刑人在獄外的收入,以「億日圓」為計算單位。

一○年二月開始,他每周發送付費電子報,入獄後仍繼續透過書信的方式,由工作人員更新電子報。報導領域包括時事評論、書評、自己的近況等,內容豐富,而且訂閱者還能提出問題請堀江回答,有互動效果;加上每月僅收八四○日圓(約合新台幣二七○元),對日本人來說不過是一杯咖啡的錢,因此訂閱者超過一萬人。若單純計算營收,暫時不計入付給發行單位的費用,一年就達到一億日圓以上。

此外,堀江還重新編排電子報的內容,出了兩本書,另有版稅收入;甚至這次假釋的記者會,他都可以變成現金,因為透過網路,可以看到他出獄的影片,不過要看全部過程,得付八四○日圓,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生意頭腦。

堀江身材縮水,野心卻愈來愈大。他說未來要做的事,主要是將自己的電子報、部落格和推特(Twitter)媒體化,以及投資開發低成本的火箭。太空旅行一直是堀江的夢想,○五年就創立了太空事業公司「SNS」。出獄才兩天,堀江就去北海道參與SNS的火箭發射實驗,雖然還沒升空就在原地爆炸,但並未讓他沮喪,而是冷靜分析失敗原因。

不斷動腦想方法,讓堀江年紀輕輕就賺大錢,今年四十一歲的他,將來還有什麼新動作,正受到各界矚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98

膽大心細 跟著景氣循環抓住機會財外資金童化身高收益債高手 憑一招賺八成

2013-05-27  TWM
 
 

 

強調月配息、高利率的高收益債券基金,近幾年來成為台灣基金投資人的最愛。

不過,如果沒有正確的投資觀念與方法,僅貪圖其固定利息又自以為可保本,就貿然投資這類基金的話,會有蝕本的風險。

撰文‧謝富旭

郭先生,今年六十五歲,是事業有成的貿易公司老闆。把事業交棒給孩子後,就積極研究理財,尋找投資機會,為自己上半輩子奮鬥累積下來的資產尋求保值之道。豈料,他聽信銀行理專的話,投資高收益債券基金,竟是開啟人生下半場一次災難的開始。

「我自認為不是貪心的人,每年報酬率有五%到六%就好,而且資產價格不要波動太大,不然會睡不著覺,就失去了退休理財首重安穩的意義了!」被財富管理銀行理專奉為VIP客戶的他侃侃而談。

退休族慘遭滑鐵盧

貪圖每月領利息 老本不到一年腰斬二○○七年時,理專向郭先生推薦高收益債券基金,讓他大為心動。「理專說,投資高收益債券基金,每月都可領回現金當利息,換算成年利率高達七%以上,這種基金大多投資在公司債或新興市場政府債券,即使有倒債違約風險,但很低,機率不到五%,很適合我這種退休族。」郭先生當時心想:「年利率七%的話,等於每投資一百萬元,每月可領回近六千元(五八三三元),如果投資一千萬元的話,不就每月可領回近六萬元?」理專最後丟下的一句話,成為郭先生決定投資高收益債的關鍵:「現在是低利率時代,錢都往高利率的資產跑,要買要趁快、趁早。愈晚買,隨著愈多資金湧入高收益債市場,利率就會愈來愈低,每個月的配息就愈來愈少!」這一席話,讓郭先生拿出二千萬元退休老本,於○七年買進二檔高收益債券基金。

「理專沒騙我,剛開始每個月真的領到七%左右的利息!」然而,當「快樂收租公」不到一年,爆發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事件,即使每月收息仍有進帳,但郭先生投資在高收益債的淨值卻直直墜落,最慘時,甚至虧損三○%以上!

停損後淨值才彈升 比認賠還心痛「起初我說服我自己,運氣背嘛,好像買到地段差的房子,又遭逢不景氣,房價跌也是沒辦法的事,還好租得出去,每月都有『租金』(月配息)進帳。」但隨著郭先生高收益債淨值帳面虧損超過二○%,接著再擴大成三○%,甚至逼近四○%,「我愈想愈不對,畢竟高收益債不是看得到、摸得到、且可以住人的房子,而是一張張的『紙』啊,如果違約潮出現,變成壁紙怎麼辦?」這股心中深沉的恐懼,讓郭先生決定「壯士斷腕」進行停損,在○九年的春節前贖回所有的高收益債基金。「二千萬元的本金,最後拿回來剩一千多萬元,當時我還有一點慶幸,想說自己敢勇於停損算是滿有guts的!」豈知,金融海嘯期間暴跌的高收益債,隨著各國政府救市方案啟動,也跟著快速彈升。僅一年的時間,高收益債紛紛收復海嘯期間跌幅八成以上的失土。郭先生說:「眼睜睜看著基金贖回後,淨值快速彈升,比認賠七、八百萬元的時候還要痛苦!」

高手狠賺機會財

算利差找出進場點 四年獲利逾八成正當郭先生為自己錯誤的停損動作懊悔不已時,當時擔任匯豐證券高科技產業分析師的蘇穀祥,正為自己逢低進場的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如飆股般的漲勢雀躍不已。

「在快速反彈的某段期間,每天總是二%或三%地上漲,很令人難忘。」蘇穀祥於海嘯期間,聯博全球高收益基金淨值跌破三美元以下分數批資金單筆進場,並於今年三月分時淨值回到四.五美元以上全數贖回。「這四年多來,包含月配息,這檔基金讓我獲利起碼八○%以上!」他開心地說。

蘇穀祥在高收益債券基金大有斬獲,並不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而是至少做了二年以上的基金功課。礙於分析師身分,蘇穀祥無法投資股票,於是在個人理財上集中火力研究共同基金。

「其實,研究基金與研究股票大同小異,只不過,前者更簡單,資訊也更透明。」事實上,在海嘯前二年,蘇穀祥就針對自己有興趣投資的二、三十檔基金納入「追蹤名單」,由於從事裝潢工程的父親也投資聯博全球高收益,就把這檔列入重點名單。

以這檔基金而言,蘇穀祥不僅把歷年來每天基金的淨值數字貼在Excel表,還把每月配息金額、配息年化利率(可在基金公司網站抓取)一併蒐集起來。

他分析,「投資高收益債最重要的指標就是Spread(指高收益配息年化殖利率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間的利差,可在Yahoo Finance網站找到),這是衡量高收益債的最重要指標,Spread愈高,代表愈便宜;Spread愈低,代表高收益基金愈貴。」算出Spread還不夠,蘇穀祥徹底發揮他身為外資分析師的嚴謹性格,把這檔基金歷年來的Spread製作成historical pattern(歷史圖表分析)。

這個關鍵的投資功課讓他發現,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成立以來,Spread介於四%至一○%。「金融海嘯最危急時,這檔基金年殖利率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兩者間的Spread一度躥升近一○%,來到歷史以來的最高點,這明顯地告訴我們,該檔基金已經來到很便宜的價位,這時候不進場,更待何時?」投資高收益債,蘇穀祥很清楚地把它定位在賺「機會財」,而不是一般投資人企求的固定領月配息的「穩健永久財」,長期觀察台灣面板產業的他比喻:「買高收益債就像買華映或彩晶,或頂多像群創的公司債,這些公司財務基本面稱不上穩健,發行公司債當然要以較高的利率來吸引投資人認購,因為風險高的關係,怎麼可能只為了每月有配息,就把大部分老本拿來投資高收益債?」蘇穀祥決定把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全部贖回的原因則在於:「現在Spread已經下降到四%出頭,來到歷史的低檔位置,顯示高收益債已經太貴了。再者,只要用功一點,每年要找賺五%以上的機會,即使全球在股、債市已經有一大段漲幅下,也不難找,而且遠比高收益債的風險低許多。」依景氣循環股操作法則 見好就收去年七月自匯豐證券離職的蘇穀祥,以自有資金成立華祥創投,鎖定台灣生技股族群作為投入對象,僅半年多的時間,華祥創投的獲利已逾一倍。

不管是共同基金還是生技股,蘇穀祥強調,進行投資前一定要有清楚的策略定位。「投資生技股,我就把它定位成還是處於初升階段的產業趨勢財;高收益債基金,我就視為是機會財,有點像操作景氣循環股,要懂得逢低買進,見好就收。我目前基金部位較多的東協、泰國與印尼基金,就視為是賺總體經濟的長線趨勢財,投資要領是要懂得放長線釣大魚。」藝高人膽大可考慮進場 保守者慎入著有《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的暢銷理財作家蕭世斌指出,所謂「高收益債券基金」是指投資評等在Ba級以下債券的基金。依信評機構穆迪的債券分級系統,以債信的良窳,把債信區分為Aaa、Aa、A、Baa、Ba、B、Caa、Ca、C等級。評等Ba(含)以下的債券,皆屬「非投資等級」,即俗稱的高收益債。

蕭世斌指出,根據穆迪的歷史資料,在一九七○年至二○○八年間,Ba級債券每五年為一個時間區間的違約率高達八%,B級則高達二一%。「高收益債真的不適合想當包租公、包租婆心態的保守投資人投資,況且,只要整體違約率稍有上升,即使沒有違約的高收益債,也常常無端遭到池魚之殃。反而是藝高人膽大的投資人,才適合投資這種商品。」上述郭先生及蘇穀祥現身說法的投資經驗告訴我們,高收益債券基金投資絕對不適合傻瓜投資術,千萬不要貪圖每月配息的小利,而讓自己的老本陷在你不知道的巨大風險之中。

蘇穀祥

出生:1968年

現職:華祥創投負責人

經歷:里昂證券、匯豐證券高科技產業分析師

學歷:東吳大學經濟系

蘇穀祥用3步驟,找出最佳買賣點

步驟1

蒐集每個月高收益債基金殖利率與10年期美國公債的利差(Spread),繪成曲線圖。

步驟2

利差處於歷史相對高點(9%以上),代表很便宜,資金分數批單筆買進。

步驟3

利差處於歷史相對低點(4%以下),代表很昂貴,資金分數批單筆賣出。

破解高收益債的3大投資迷思迷思1.投資高收益債每月可領回利息,適合保守的退休族。

正解 高收益債主要投資財務不穩健的公司債,是風險相當高的投資。

迷思2 只要基金經理人很厲害,高收益債倒債的機率就很低,我投資的本金就不會被侵蝕掉。

正解 高收益債整體平均違約率若上升,其他沒有違約的高收益債也會跟著劇烈下跌,導致本金虧損。

迷思3 只要利率仍很低,投資高收益債風險就很低。

正解 即使利率很低,但全球景氣惡化,仍有可能使高收益債違約率上升。

台灣人瘋高收益債!

台灣人投資高收益債高達8000億元,占境內外基金投資總額的16.6%,目前仍有多檔熱烈募集中。

基金名 申請募集金額

安泰ING環球高收益 150億元聯博新興市場企業債 200億元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 150億元日盛全球新興債券 100億元華南永昌人民幣高收益債 未定

資料來源:各投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62

37歲矽谷金童 來台開「計程車行」

2013-08-05  TCW
 
 

 

只要比計程車多一點點費用,手機按個鍵,在全球主要城市都有黑頭車到府接送,享受貴婦、紳士般待遇。這是Uber執行長兼創辦人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與朋友在巴黎參加研討會時的突發奇想。

現在,這個奇想吸引了包括亞馬遜網路商店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高盛等大咖投資,估計市值高達新台幣千億元。相關服務正進入台灣。

最有影響力人物《Time》把他與庫克並列

《商業周刊》專訪這位三十七歲創業家。他與一般矽谷創業家不同,不是T恤加牛仔褲,而是一身合身的義式西裝。這位非典型的創業家,卻很可能是引領下一波科技創新的靈魂人物。

「他的新創事業充分發揮對科技世界的想像力。」這是今年五月《Time》雜誌給他的評語,雜誌將他與貝佐斯、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並列為科技業四十大最有影響力人物。他創立的Uber黑頭計程車服務目前正進行第三次增資,除了原有的大咖股東外,科技新聞網站盛傳將有Google創投、私募基金巨擘TPG Capital加入,增資股價更將把Uber市值推升到三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億元)以上。

要搭Uber車很簡單,打開手機上的專屬App程式,可看到地圖上各輛空車,只消按鍵叫車,螢幕立即秀出司機照片、名字與聯絡電話。當黑頭車抵達,由於信用卡資料早已在App上登錄,上下車不經手現金,跟搭乘私家轎車一樣簡便。

在德州,Uber乘客有機會招到勞斯萊斯,在加州偶爾會遇上最新型的特斯拉(Tesla)電動車,在台北則清一色全是S等級的最高級賓士,費率只比計程車費率高出五成到兩倍不等。嫌這不夠有想像力?Uber還試辦過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提供觀光船、在美國紐約供應直升機,而已從試辦變成常態服務,就屬法國巴黎的計程摩托車最炫。

然而,想用創新方式讓消費者優雅當貴婦,背後卻要挺得住來自主管機關的管制以及地方計程車業者的威脅,這也是卡拉尼克被其他創辦人推舉出任執行長的原因。「知道我背景的人,就知道打官司對我就像回家般熟悉。」他說。

今年三十七歲的卡拉尼克出生於洛杉磯,小學六年級開始寫程式,是典型的矽谷小孩。一九九八年,他大四時,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腦工程系輟學,與同學們合創了Scour網站,讓網友交換音樂、影片。可想而知,就跟美國Napster、台灣ezPeer等音樂交換網站一樣,他的創業處女作遭到三十多家大型電影、音樂公司提告,求償高達二千五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兆五千億元)!最後,他與同學被迫賣掉公司、償付賠償並宣告破產。

兩度創業嘗苦果未因此退縮,反而變強

打過難纏官司的人,絕大多數從此行事變保守,但卡拉尼克反而變更強悍。「我屬於比較少數的那群,」他說,經過這次教訓後反而讓他深信,新創事業總會顛覆慣行規則,法律上站得住腳,就不須屈服。

二○○一年他再接再厲,與朋友合創Red Swoosh公司,改為用類似的技術替內容業者降低網路流量負擔。這期間他曾付不起房租、多次賠到一文不名,直到公司漸有起色,二○○七年以一千五百萬美元賣掉公司,三十一歲,變成了千萬富翁。

Uber是他與兩名友人在二○一○年於美國舊金山推出的服務,他們與租車公司簽約,以iPhone當作計費跳表器,讓高級出租轎車能在空閒時提供計程車服務。服務上線四個月後,他就知道這點子成功了,因為公司收到舊金山市政府勒令停止營業的公文。由於Uber服務太跳脫現況,模糊了高級租車與平價計程車的界線,費率未經審查,車輛沒漆成規定顏色,在在挑戰主管機關的審查制度,惹得傳統計程車公司群起抗議。

跟律師討論後,卡拉尼克不但不搭理公文,還號召網友簽署請願書,發動以電子郵件灌爆市長信箱,最後這紙公文不了了之,Uber黑頭車照樣在舊金山滿街跑。但當Uber服務前進其他城市,又在紐約、華盛頓特區、加拿大溫哥華遇到類似阻礙,Uber也正發起對休士頓市府的請願活動。「市政府只是在保護當地沒有競爭力的計程車業者。」卡拉尼克說。

他的強悍與耐心得到回饋。雖然Uber從未揭露過營收,但《華爾街日報》旗下科技網站All Things D估計該公司今年營收將達一億二千五百萬美元,卡拉尼克不願證實,但他得意的強調:外界估計的只是Uber抽佣的金額,可不是搭車總金額。而Uber今年七月試辦冰淇淋車到府服務,一天就賣出數萬支冰淇淋,成功展現跨業實力。「未來只要是用交通工具傳送的業務,我們都會嘗試。」他毫不掩飾公司擴張的野心。

現在,這位強悍的科技新秀想把這個服務推到台灣來。

「很歡迎Uber來,大家一起讓商機越活絡越好。」台灣大車隊總經理李瓊淑給了迥異於外國同業的反應,因為,她認為台北計程車早就採用衛星派車,品質佳、價位便宜,「他們沒市場啦!」她說。卡拉尼克也承認,雖然台北Uber的費率已經逼近全球最低,卻仍比同業高出一倍,但他舉台北街頭女性手拿LV包為例,相信高檔服務的市場不小。

那實際上搭起來感覺如何?「拜託,先等一下,讓我幫你開車門。」在記者匿名測試服務時,台北Uber駕駛陳忠欣這樣對我說,因為,台北人總是一抵達目的地就開門衝出去,讓他常做不到協助開車門的要求。「只要搭過,會上癮的。」卡拉尼克眨眨眼睛得意的說,在這位膽大創業家眼中,所有挑戰,好像都忽然變小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