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美佈局互聯網金融,遲了慢了不說,還有一個核心缺陷 拯迪

http://xueqiu.com/1864004004/25040041
放眼望去,國內的互聯網公司,但凡是有電商背景的,都有涉足互聯網金融的衝動,阿里金融的成功更是起到了多米諾骨牌的效果。京東商城、蘇寧易購、慧聰網等都開始了基於平台的金融操作,但卻始終沒有國美的聲音。近日(8月26日)國美集團正式宣佈開始入局互聯網金融大戰,可謂是思慮良久。顯然,作為傳統電器連鎖的電商平台,國美在線有電商企業佈局互聯網金融的基本特質和衝動,即:利用數據積累尋找商品流與資金流的對接。

但國美在線未免有點姍姍來遲:阿里的金融運作日漸成熟、京東的供應鏈模式風生水起,蘇寧云商開辦銀行的佈局顯露。那麼,作為遲到者,該如何介入這場跑馬圈地的互聯網金融競爭呢?

門檻一:市場佔比與規模

國美在國內電商排名中處於8到10位,市場佔比不高,大約在1.5%左右,從平台交易規模看,淘寶和天貓的年交易總額在萬億以上,京東在千億左右,而蘇寧在300~400億之間,國美在線恐怕只有區區100億元。電商平台開展金融業務,本質上需要用戶規模、交易數量、資金流和數據規模做支撐,國美在線上業務的發展明顯滯後於競爭對手,開展金融化操作的空間有待觀察。

門檻二:市場嗅覺與佈局

互聯網競爭的邏輯在於「唯快不破」,一個產品,一種創新不能完全等待成熟了再去實踐,而是不斷地入世,不斷改進,在改進和升級過程中獲得用戶反饋,積累用戶體驗經驗。電商金融化的發展也一樣,是有階段性和層次性的,需要在快速推出創新產品的同時,保持一個頻繁的產品試錯和糾錯頻率,而不是等待一切條件成熟了再來和盤托出。阿里金融能發展到今天這樣成熟的地步,營造自己的生態圈,也是一環扣一環,在試錯和調整的過程中逐步完善的。國美現在才在戰略上決定入局互聯網金融,是否顯得後知後覺?須知此時阿里金融、京東供應鏈,甚至蘇寧小貸已經席捲市場,國美還能嗅出多少商機?

門檻三:結構調整優化

由於電器行業整體不景氣,業績下滑,降價促銷,國美去年總體虧損,今年開始盈利,原因在於對線下業務和結構做了優化調整,關閉了一些效益不好的實體店面。總體來看,國美應該是去年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得朝電商金融轉型,只不過受制於企業盈利不好和結構調整的需要。現在高調佈局互聯網金融,為時也不晚,只不過和對手相比,國美的反應顯得滯後。在互聯網金融佈局方面,據國美董事長牟貴先稱:「我們比競爭對手(蘇寧)還要快。」

據其透露,目前國美正在資質等方面做準備,同時也在積極接洽一些第三方金融機構。國美去電器化,開展金融業務,是國美集團的一個重大舉措,但其仍面臨內部管理問題,執行力和時效性值得推究。

核心缺陷:缺乏自有第三方支付

在電商金融化的生態圈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電商平台的數據流和銀行或者其他渠道的資金流的對接,形成一個相對的生態圈閉環,拉攏住消費者,使得物品交易、資金給付、信用評級和小額授信都可以在生態圈內完成。

而國美在這一方面顯得力不從心:由於沒有自身獨立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國美在線的支付渠道只能通過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其他支付媒介,避免不了「自己搭台、給被人積累交易數據「的無奈,況且在電商金融化中,核心的渠道便是支付渠道,因為所有的數據流和資金流的交匯都是通過支付渠道完成的,支付就是生態圈的核心。而現在向互聯網金融正式宣戰的國美在線就恰恰缺乏一個獨立、安全、自有的第三方支付。

一個獨立的第三方支付是保證平台交易數據和用戶穩定在自我生態圈裡面的關鍵因素。給電商平台的商戶放貸,需要借助支付;用戶購買商品,需要通過支付;開展信用支付,第三方支付更是不可或缺。在缺乏自有支付媒介的情況下開展互聯網金融,最後的結果有可能就是以下2種:

1、 與銀行合作,利用銀行的資金交易渠道,獲得資金流,在這種情況下,商戶直接和銀行對接(公對公的銀行賬號),國美承擔的只是銀行貸款的中間人,數據流和資金流都流向了銀行,電商平台的地位弱化;

2、 利用其它第三方支付,但是資金沉澱會外流,資金流和數據流也會被對方所知,自身地位也會弱化。在互聯網金融大戰中,不僅僅是平台大戰,更是支付媒介的大戰,順暢便捷的資金流支付渠道是競爭的核心要素。更缺乏支付的配套服務再退一步說,基於電商的金融絕不僅僅是簡單的信貸和支付,還有圍繞在核心功能之外的快捷支付、轉賬以及其他便民的服務體驗,在這些方面,國美相對比較欠缺。

僅就目前而言,國美是一個相對比較單一的電商平台,做B2C,用戶能夠網上支付,也有物流渠道配合,但是要往更高層面的電商金融發展,國美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在這方面,阿里式的迂迴前進戰略,京東的銀行+電商路徑以及蘇寧開設銀行的衝動,都有可借鑑之處。

國美未來必然的選擇:第三方支付戰略

筆者認為,從長遠看,國美一定會考慮設立自己的第三方支付,或者收購一家小型的,已經比較成熟的支付牌照,這對國美開展電商金融化的佈局是具有長遠意義的。

當前,國美採取和其他第三方支付渠道,如支付寶的合作,更多的考慮是如何借助其他支付渠道的人氣和流量來提高國美在線商城的交易規模。這對處於落後地位的國美線上業務來說,未免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如果在平台規模較低,人氣不足,客戶黏度不好的情況下貿然使用自有的支付渠道,便很難在短期內迅速提高國美銷售業績。

所以,開局階段借助外部支付,後期成熟之後再另設自有第三方支付,可能是國美的支付戰略。對於國美,正值多事之秋,傳統電器老大的座椅被蘇寧超越,互聯網金融以及電商的衝擊越來越大。國美眼前能做的就是打好框架,慢慢把線下流量轉移到線上,提高用戶黏性和交易規模,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建立自己的第三方支付系統和平台。

互聯網金融,群起紛爭,前方已然開局,國美這時攪局,有點晚,但還沒有太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32

太遲了,會後悔 李碧華

1 : GS(14)@2012-07-03 22:29:0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20703/16479168
寫完《深夜食堂》的「馬鈴薯沙律」後,亦想起地產王國城中富豪郭氏三兄弟的母親。
日前83歲的掌舵人郭老太入院留醫,未知是否出院近況如何。病情屬於私隱也不想八卦,但腥風血雨中互相攻訐的三兄弟,探病問候時是何等光景?
天下間老人其實樂於頤養天年,怎麼開心舒服怎麼過,重出江湖是被逼的。三個兒子不和還鬧官非,捲入貪污案對簿公堂?起訴與否下回分解,目下她大概只希望在生一日兄弟冰釋前嫌吧,平凡而簡單的心願──一個母親的心願。
再多的財產再崇高的地位,稱霸武林富可敵國,又如何?最重要是健康,最快樂是天倫,最大的禮物是「失而復得」。
種種前因,大家失去太多,甚至比不上入息不高但團聚歡快的小家庭。當然清官難審家務私怨及恩仇,不過醫生一定認同有些錢買不到也買不起的減病良方。
愛護呵護老母親,別受其他影響,多關照一時是一時,多快樂一天是一天。太遲了,回頭會後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037

蔡東豪 - 這個名字我認識得太遲了

1 : GS(14)@2013-07-29 10:20:15

http://pulpwriter.mysinablog.com ... e&articleId=1266724

  告別原復生、孔少林,精電國際(00710)行政總裁蔡東豪心癢癢重過筆耕的日子。可惜辛辣不再,連他自己都承認,原復生不能復活,因為多了精電這個包袱,加上年紀大了,添了幾分「人性」,顧慮亦多了。


  學懂了從他人角度看事情後,他更心痛散戶們仍然盲目入市,他希望投資者能借鑑5位「金錢之王」的投資經驗,學會獨立思考,並掌握強者們的「成功竅門」,真正做一個擁有一身好武功的醒目散戶。


  他堅信學習別人成功之道再加上深入分析,是正確的投資之道。可惜財經演員充斥於市場,他憂慮投資者誤以為投資是一件簡單不過的事,對投資掉以輕心。本着把投資者「再教育」的「私心」,明知任重道遠,蔡東豪亦甘願重披戰衣!


  蔡東豪等同原復生、孔少林、余就風,3個角色建構了其前半生,一個甚具爭議又非常精采的前半生。


  或許「財經演員」一詞太深入民心,原創者蔡東豪予人囂張、不可親近的印象。商業電台那段不快經歷過後,他埋手寫作,他說要以更開放的態度重新認識投資,在《金錢之王》序言中,更引述著名德國首相卑斯麥一段話:「即使蠢材也可以從自己的經驗中學習——從人家的經驗學習美妙百倍。」


  他說:「個人喜歡投資及寫作,將兩件事併合一起,變成我的興趣。出書沒有甚麼目的,也不是為賺錢。我想用不同的身份去了解這些叻人的想法,最想了解他們如何思考。」


  透過訪問葉維義、林少陽、鍾民穎、陸東和陳鎮洪5位王者,他掌握了:「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投資風格。」兩年多後,蔡東豪撰寫了《金錢之王》續集,訪問了鍾民穎、王健漳、洪錦標、陳仰宗、雷剛和敖正明等對冲基金及私募基金經理,又從中學習了獨特的3大投資心法。


把寫作投資興趣結合


  他認真地說,「作為一個投資者,我有一個抱負,寫《金錢之王II》時,想法更具體,要寫另類投資,包括對冲基金及私募基金,兩個範疇在近幾年很流行,由於工作上遇到不少,所以很想了解他們究竟在做甚麼。這些人會用盡辦法令你不去寫他們,對冲基金願意接受訪問,他們肯定有問題,因為他們沒理由想給你知道他們在做甚麼。」


  至於他們買對哪隻股票,一點都不重要,「他們10年、20年內一定有錯,也一定有對,你去找出他們是如何分析、用甚麼框架、甚麼工具,不是比那隻股票選對與選錯更有價值嗎?一個投資者作長期投資,若贏面達51%,已經贏很多錢,短時間內很多情況及因素會影響結果。」


  《金錢之王II》序言是這樣寫的,「寫作是我的興趣,除了是一種享受,還有追求知識的目的,寫作過程不單是寫,還要學。寫作吸引我的地方,可能就是一個吸收、融會、表達的過程。我對另類投資充滿好奇,另類投資的基金經理彷彿在呼風喚雨,彈指間支配市場方向。他們行事神秘,無時無刻爭取把每一市場細節變為投資機會,千方百計確保自己的一舉一動在公眾視綫下隱形。」就是因為要滿足好奇心,他才會催生《金錢之王II》。


謙卑求真心理定輸贏


  訪問5位對冲基金界的王者後,蔡東豪說自己有很多得着,亦學習了不少,他不止一次發自內心地稱讚道:「那幾位王者真是很厲害,每次訪問後都會覺得自己很渺小,很無知,所知的事實在太少。最初以為他們各師各法,後來發現原來都有3個共通點:謙卑、尋真的好奇及絕佳的心理素質。」


  他直言:「謙卑及對事物的好奇心,我想我是擁有的,至於心理質素,有可能做不到。我曾經高度懷疑過自己是否可以從容面對壓力,我曾經面對壓力(如離開商台),但卻受影響,我認為這方面仍有改善的空間,而他們卻處理得好好。」


  何謂謙卑?蔡東豪口中的謙卑與字典裏的謙虛,不自高、不自大的意思不一樣,有其深層意思。他這樣形容謙卑:「不是那些行出來說,『各位大佬俾下面』的那種,而是懂得接受市場的無常,接受自己有很多不足,要在不完美的世界裏作出決定,要曉得接受錯誤。拉長來說,錯少過對已經很不錯。」


做錯決定最緊要認錯


  他深信懂得認錯是人生大道理,但不是人人做得到,「人生總有做錯決定的時候,『補鑊』一定有,最重要是認錯。就算事情不清晰都不要拖,先去做,在過程中自會找到方向。至於投資決定會不會贏,雖然結果不能預料,卻會盡量做好功課,這就是謙卑。」


  去年8月是投資界驚濤駭浪的1個月,波動之大是近年罕見,面對百年難得一遇的事件,走在前綫的對冲基金如何自處?Hindsight對冲基金公司創辦人之一鍾民穎說:「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遇上8月風暴,所有行之有效的投資策略一律失效,當優質藍籌如新鴻基地產(00016)股價無緣無故在1日內下跌一成,甚麼投資理論都徒然。」


  他續說:「在風暴來臨時亦錄得虧損,說實話風暴中最波動的一天,霎時間我們不知道要怎樣應付,最後決定還原基本步,重看基本因素,認為有不少股份值中得購入,在低位入市,最後收窄虧損。」


  由於對冲基金追求絕對的回報,積極地採取不同投資策略來爭取利潤,現實中基金經理和投資者都有七情六慾,容易受到身邊事情影響,想得愈多,愈容易犯錯。鍾民穎的例子,正是蔡東豪口中謙卑的絕佳憑證。


賣命式貼市未必最好


  第二項投資心法是好奇心,「有些人每天營營役役,但做事馬馬虎虎;有人永不言倦地去尋真,在尋真過程中練就一身好武功,就好比和尚仔每日擔水,師傅從不教功夫,都可以練成一身好武功。」


  第三項最重要的是心理質素,「我感覺到他們大部分都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工作和生活平衡,回到家睡得穩,這就是心理素質。有些人會將工作帶回家,不能脫離工作,每分鐘都要看Bloomberg機追着市場走勢,每分鐘都要賺錢。」


  他續說:「這方面多位王者都認為是『碎料』,股價下跌該如何是好?做股票的,最慘是沒有交出亮麗成績表,他們卻接受現實。所不同的是,叻人同樣會看Bloomberg機,卻不是分分鐘去想,看後會盤算未來3至6個月該如何部署,油價升到每桶140元又該如何,這才重要。」


心理質素等同抗壓力


  蔡東豪將心理質素等同於抗壓能力,他語重心長地說:「他們可以把壓力處理好好,有些人面對壓力可談笑自若,這些人比正常人叻,亦是成功的最大因素。以離開怡富資產管理,自立門戶的鍾民穎為例,雖然賺很多錢,但生活卻很簡單,如每天乘火車回家,他有自己一套life style,不愛炫耀。」


  又例如,常興(合隆)企業的掌舵人陳仰宗,他是恒隆集團(00010)創辦人之一陳曾燾兒子,他其實可以做二世祖,其專業管理的家族辦公室是全香港搞得最好的,陳仰宗接受蔡東豪訪問時說,他是投資在一個人身上,是投資在「一整個人」,不能劃分上班的他和下班的他,因為基金經理在上班以外的生活直接影響他上班時的工作表現。他的經驗是,婚姻不美滿的對冲基金經理,他的表現多數受到影響。


稱止蝕止賺說易行難


  曾經化身原復生,為廣大投資者拆解上市公司「蠱惑」招數的蔡東豪,被廣大散戶視為「投資大師」,他撰寫的《原氏物語》更成為投資者必讀的「天書」。蔡東豪卻說,自己在投資上與一個普通散戶無異,即使經常向叻人偷師,卻沒練成一身好武功。


  他坦言,在投資上自己曾交了不少學費,講就識得講,「要止蝕,賺3倍繼續hold住……實際上卻做不到。」 這樣的真相真教人意外!縱使不精於投資,他仍然努力研究如何去做一個精明的投資者。他問:「你有沒有聽過有散戶賺10倍?」還未回答,他已搶先說「沒有」,因為賺30%後,他們就覺得要走,升少少就急着放。散戶輸錢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不緊張小數目,輸掉數百元也覺得不打緊,他們都會想,輸幾百元只是小數目,橫豎幾百元不會讓我發達。


披露投資交專人打理


  你知道嗎?超級富豪不單緊張幾千以至幾億元,即使只是幾百元亦會計較,關鍵是不作無謂浪費。要不作浪費就要做足功課,更要像多位王者般,要接受自己的不足,接受世事無常,接受你要人幫手的事實。


  投資者要反省,為何基金經理可以賺十幾倍?蔡東豪認為,「基金經理的信念較強,他們買股票時有一定的理據支持,當這些故事及大環境仍然繼續,就沒理由要賣。結論是,散戶和成功投資者的分別在於心理質素的不同,而質素可能有些少與生俱來,卻又一定經過後天訓練。」


  說到投資他可以滔滔不絕三數小時,但向他討教投資秘技,他一臉歉意地說:「識寫好的分析文章,不代表做分析會很叻,我亦可能會犯下所有投資者會犯的錯誤。」更匪夷所思的是,他甚少投資,反而將投資工作交給基金經理。蔡東豪不好意思地說:「實不相瞞,在9位《金錢之王》的被訪者中,有一個已經成為我的投資顧問。我寧願相信專家的意見,你要記住,怡富、富達後面有個人,要看那人是誰,因此認識基金經理的一切更重要。」


----------------------------------


原復生消失的原因


  財經演員一詞令「原復生」的名字「享譽」財經金融界,他鮮有向外界剖白「財經演員」一詞意念的源由。


  蔡東豪說:「從前當分析員時,有記者來電詢問市況,翌日打開報紙看見自己的名字,以為好醒,卻被老闆『照肺』。他問:為什麼你有真知灼見不是向客戶說,而是向廣大市民說?細想起來,當時老闆的話實屬當頭棒喝,證券行的客人付佣金為了聽專業意見,即使有意見應先給客戶提供。再仔細分析,願意與市民分享真知灼見的又是甚麼人……」


忍痛封筆為精電着想


  「股市跌500點,我哪裏會知跌市原因?為何天天都有人發表對後市的看法?除了報道新聞外,還可說甚麼?我真的不懂,這不是財經演員是甚麼?」


  他一直堅信,專欄作者是一門孤單的工作,所以明知「財經演員」一詞會惹來市場極大的迴響,或許會開罪不少人,他卻堅持「從心出發」。然而,命運卻不由人掌控,當年齡漸長,心智漸成熟,再背負精電這包袱,原復生不可以再存在。


  他說:「今天不能再做原復生,永遠都不能做,因為今日有包袱,今日有精電,如果我做任何事,無論在公在私,令到精電不便,這是對精電不公平,我會說不如不要搞那麼多事情。你的說話可能很有道理,但是有人不喜歡。知道嗎?別人要『逼供』很容易,他不殺你卻殺別人,最慘的是,那個人是你不認識的,何必呢!若有人因此而攻擊精電,更加不值得……經過仔細衡量,只有為原復生劃上句號才是最完美的做法。」


  原復生是本港第一個稱股市分析員為財經演員的人,而財經演員一詞曾令「對號入坐」的大市分析員甚為不滿,他卻無動於衷,還理直氣壯地說:Who cares?到底當年他哪來大膽「封號」的氣慨?「財經演員」源起又是甚麼?


借用科斯托蘭尼智慧


  原來他早已在專欄中解畫。他當時建議投資者閱讀《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一書,作者為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股神從來不願意提供投資建議,認為投資建議是銀行和其他利益團體向公眾兜售股票的手段,關鍵在於投資者要在投資過程中作出冷靜和理性的分析,亦要因應自己條件作出適當調整。


  書中有一節以「分析家的荒唐詞彙」為題,他認為股神才是原創者,他不過是拾人牙慧。


  在《原氏物語》中,原復生指,近年香港冒起一群財經評論員,他們活躍於不同媒體,對大市走勢、個別股票素質、利率前景等,經常發表即時評論,部分比較突出的,更成為財經評論員中的明星。


為財經演員普及憂心


  「劇本是千篇一律,股市或起或跌,發生的事情大同小異。觀眾要認清楚的是,他們只是演員,對同一個劇本有不同演繹而已。如果希望從他們口中得到賺錢秘笈,那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他認為,將某類人模式化(stereotype)是不公平的,但財經演員的普及化確實令人擔心。他擔心投資者容易誤信財經演員的輕描淡寫,以為投資是簡單的事情,草草瀏覽公司近況,匆匆速讀股價走勢,定下止蝕位便可安心全情投入,為此他才會努力蒐集財經演員的潛台詞。


後記:今天的「原復生」


  蔡東豪與原復生並不相配!一直期待與蔡東豪做訪問,想知道他滿腦子想的是甚麼。


  眼前的蔡東豪與舊日的他不一樣,昔日的原復生謝絕電話訪談,絕對不可親近。今日的他會嘗試了解員工的內心世界,亦很有同情心,亦會侃侃而談投資「糗事」,坦白得沒話可說,連遭商台解僱後即時離港避世都和盤托出,相當配合,可以說是有求必應。


  問蔡東豪是甚麼令他更有人情味?他脫口說,是年紀大了,是因為有家庭了,亦因為幹起實業來;若沒有以上三大元素同時出現,或許他仍然孤軍筆耕,盡心盡力撰寫「商場現形記」。


  原來,人長大了的改變可以如此巨大!


----------------------------------


自嘲曾跟消息買股


  蔡東豪一直強調自己並不精於投資,以前作過多類型投資,包括開花店、買樓、買股票、買車等都鎩羽,他說:「我曾經做過愚蠢、不負責任的散户。總之,一個不負責任的投資者會做的我都做過,是那些『有口話人無口話自己』的人。我亦曾經因一個消息或一句『開車啦!』而盲目入市。回想昔日的行徑,的確很可笑,亦很傻。就因為自己想「知多些」(I want to know more)才衍生《金錢之王》I及II兩本財經類暢銷書。」


生活自律堅持寫作


  蔡東豪說:「我的生活很簡單,除了愛看書,寫作、行山外,基本上沒有甚麼嗜好。」他形容自己是一個很自律的人,每天10時多上床睡覺,準時凌晨4時起床看書兼寫稿。每日寫一點,即使某夜喝醉酒,翌日依然能夠4時起床,可能那天只寫50字卻不打緊。他堅持每天都要寫,因為寫作已是「生命的重心」。


認清個性創造財富


  他為《金錢之王I》作結時這樣寫道:「你的投資策略就是你的性格延續,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投資風格,要講投資策略,第一件事要問,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是一個凡事尋根究柢的人,只顧全情投入工作,你要想清楚你到底是哪一類人。」


  蔡東豪說:「我認識一位朋友,下班後竟然是一個亞洲蝴蝶標本專家,熱愛工作卻又鍾情於研究,且取得很大成就。有些人卻很現實,一心只顧賺錢,上班一件事,真心研究股票又是另一件事,你要知道自己的性格,不要騙自己。簡而言之,你明知有問題卻不敢去相信,就是對自己不誠實。只要知道自己是甚麼類型人,再向他人學習,學習他們的投資過程,這比衡量結果更重要。」


  不同人得出同樣的結論,可能經過不同分析,成功的投資者應採取包容的態度,廣納各派長處,創出自成一派的武功。


有生之年滬不及港


  有人說,香港終究會被上海取代,蔡東豪在新書《香港溫布頓》中斷言,「在我有生之年,上海不能取代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書名源於溫布頓效應(Wimbledon effect) 。英國每年舉辦溫布頓網球比賽,但英國從來沒說過一定要在自己地方勝出,這才是胸襟。你知道嗎,最近一次男單勝出的英國球手是哪一年,答案是1936年。英國選手一直只有陪打的分兒,然而,每年溫布頓令英國成為全球焦點,帶來無數遊客,誰是贏家顯而易見。香港亦一樣,香港金融業是唯一真正能接納其他國籍人士的行業,有「納賢」的胸襟,能夠唯才是用,這方面是上海追不上的。


﹏﹏﹏﹏﹏﹏﹏﹏﹏﹏﹏﹏﹏﹏﹏﹏﹏﹏


原復生解讀財經演員常用語


1. 基金換馬


  銀行股甲升,乙跌,必定是基金「換馬」。基金把部分資金分配至銀行股,發現銀行股甲的條件比乙優勝,所以出售銀行股乙,並購入銀行股甲是正常投資決定。原復生疑惑:財經演員怎會知道?


2. 值博率


  值,是值得;率,是比率;而博,是付出和收穫之間的動作,博有濃烈危險意味,反映當事人的超凡勇氣。到底值博率是甚麼?


3. 可留意


  經常聽到演員說,某股份可留意,看完內文也摸不清這句話的含意。留意甚麽?投資者應該怎麽辦?有甚麽原因驅使購入或出售?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若果股價真的波動,財經演員必定得意洋洋地說:「已叫你留意!」


4. 止蝕位


  通常設於現價跌20%的水平,目的是控制虧損程度。增強紀律性是值得培養的美德,但股價短期下跌,可能跟基本因素無關。911後很多股份下跌超過20%,如投資者為了止蝕而匆匆出售,是不智的決定。


5. 看高一綫


  看法好像是正面,但實際建議是甚麽?含糊曖昧的建議,是財經演員缺乏信心的表現。


6. 歐資盤入市


  因時差關係,歐洲早上正是香港下午的交易時段,如下午市況無緣無故波動,可把責任推至歐洲投資者,聽來合情合理,也難以確認。


----------------------------------


投資3大心法


 1.謙卑


 2.尋真的好奇心


 3.絕佳的心理質素


﹏﹏﹏﹏﹏﹏﹏﹏﹏﹏﹏﹏﹏﹏﹏﹏﹏﹏


蔡東豪簡歷


 年齡︰43


學歷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Ivey Business School工商管理榮譽學位


現職


 ˙精電國際(00710)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


 ˙中國風電(00182)非執行董事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成員


 ˙香港聯交所主板及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副主席


工作履歷


 86至88年:任職加怡融資企業財務部


 88至93年:移民加拿大,先後於Sanwa McCarthy及Nesbitt Thomson當分析員


 93至96年:加怡融資企業融資部主管


 96至99年:長江基建(01038)策劃及投資高級經理


 99至02年:中建電訊(00138)執行董事


 03至04年:商業電台營運總監


 04至05年:友利控股(現稱華億新媒體,股號︰00419)執行董事兼董事總經理


 05至06年:友利控股非執行董事


 05年至今:成為精電國際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


 部分著作:《原氏物語》1至3集,《金錢之王》I及II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