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蹲好馬步、順勢而為、發掘強勢股 東山三年苦讀逾百遍 領略兵法要義

2011-7-4  TWM




 東山老師坦言,從前少年得志,以為股市只漲不跌,後來發現錯得離譜。

十幾年前,他開始看《孫子兵法》,發現股市勝利之道隱含其中。對他最深遠的,莫過「順勢而為」、抱緊大盤。

撰文‧歐陽善玲

「如果時光倒流二五○○年,我遇到孫子,會馬上給他磕頭,請他收我為徒。」史書作家東山,在股市打滾二十四年,接觸《孫子兵法》超過十三年;他鑽研老祖宗的戰略智慧,反覆研讀《孫子兵法》至少一百遍,讀了三年,才慢慢通透其中道理。

聊起這套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帶兵征戰絕學,東山眼神發光、心神領會地說,《孫子》啟發的是戰略觀念,他將人性摸透,專攻人性弱點。「人性是永遠不變的,不是貪生怕死,就是貪財好色;而股市,正由人所組成。」參透《孫子》的奧妙之處,在股市,也就不容易受傷。

找到「股市之道」

上 不去、下不來的盤就別玩打開《孫子》,開宗明義第一句:「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東山依著句子解釋,「戰爭是國家重要大事, 關係到人命生死、國家存亡,一定要好好研究、考察。」轉換到股市操作,也是一樣。講到這裡,他拍了一下桌子說:「當初就是不懂『股市之道』,才會摔得這麼 慘。」東山回憶,一九八七年第一次踏入股市,當時上市公司只有三百多家,錢多籌碼少,不管好股、爛股,全都雞犬升天,讓他產生「股市只漲不跌」的錯覺。他 靠著本業出版社工作,累積到一筆令人稱羨的財富,拿著這筆錢,東山勇闖股市叢林,沒多久時間,就賺進千萬元資產。

「剛開始,我也不相信只要 看著螢幕上跳來跳去的數字就能賺錢。那時候,走大多頭市場,給我錯誤觀念,後來把我害慘了。」東山語氣激昂地說,「這是我生平遭遇到最大的挫敗」;八個月 內,資產從六千萬元變成二十八萬元,每天晚上都在作惡夢。後來,讀了《孫子》才發現,股市不但冷酷無情,且殺人不見血,就與戰場一樣。如果不用頭腦,不先 把功夫練好就進場,最後就只有被痛宰的份。

在股市重重摔了一跤,東山發現,原來自己根本不懂「股市之道」,以為只要有錢就可以玩股票。他深有所感地表示,股市很玄妙,不停跳動的數字,看起來好像只有漲、跌或平盤,但裡面迷霧重重。為了將股市的節奏本質弄清楚,他開始到處拜師學藝,想掀開股市神祕面紗。

「股市有一種運動慣性,一是上升,一是下跌,還有橫著走;上不去、下不來的盤,我就不玩。」東山潛心學習,經年累月下來,他斬釘截鐵地說,「現在股市要痛宰我,是不可能的。」這份自信,來自他悟出一個真理,即操作股票最高指導原則,就是「永遠緊抱大盤大腿」。

東 山說,台股從九三○九點一路下滑到三九五五點,我聽過身邊賠錢最多的人,金額高達三億元。為什麼會賠錢?道理很簡單,股市有多空,當市場走多的時候,代表 財神爺站在多方;而從九三○九點重挫到三九五五點,很明顯地,財神爺站在空方。這時手中握有大量股票,等於站在財神爺的對立面,試想,這樣會有好果子吃 嗎?

蹲好馬步練功夫

即使做好萬全準備 行情也不能被操控除了抓緊大多頭行情、順勢而為,東山自信能在股市屹立不敗的原因,就在他常以《孫子》期勉自己,進場前須修煉好自己的實力,不打沒把握的 仗。例如,「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白話是說,先消除自己的弱點,具備敵人無法打敗的條件;在準備充分、基礎完好下,等待敵 人發生錯誤,以創造致勝機會。

股市裡,他下了一個很好的注解,「不該玩股票的時候就別玩,等到對自己有利的時機出現,再進場。」另外,孫子 說:「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引申到股市,就是將大盤看作是強大對手,當兩軍對壘時,一般人是不可能力抗大盤的。東山巧妙比喻,「就算首富,擁有二千億 元資產,足以控制盤勢,但也只能當一天的王。就好比在森林裡,遇到獅子、老虎,手中沒有武器,那還不快逃?」東山強調,如果面對的是非常強大的敵人,硬幹 是匹夫之勇、笨蛋行為。不僅如此,只要大盤沒有大行情可圖,就算有波段獲利空間,東山也不為所動,保持空手。「要進入股市,先決條件是波動要大;像這兩個 月以來,指數上不去也下不來,要賺錢就很難。」像孫子說:「兵貴勝,不貴久。」對應到股市,講白了就是「賺錢才是唯一的王道」。東山直言,很多人有壞毛 病,手上沒股票會睡不著。「像現在的行情,沒有長線可言,我就退出不玩;就算能短線獲利,也不要做。因波動幅度不大,頂多能賺小錢,但這就像刀口舔血,雖 舔到了血,但有失去舌頭的危險。為了蠅頭小利而冒進,不如等機會來了,再進場就好。」至於什麼是好機會?東山借用《孫子》進一步說明。「百戰百勝,非善之 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打百仗勝百次,不是高明中的高明,能在不開戰情況下,使敵人降服,才是高明中的高明。運用在股市,即做短 線交易,成本高、利潤低,非明智之舉;真正的高手,會伺機而動,順著大多頭趨勢而為,輕鬆賺錢。

「做股票,不要做得那麼痛苦!比方說,大盤 雖然一天可漲百點,但若實際上漲停板家數不多,代表這個盤只是形式漂亮,但本質不好。」東山分析,漲停家數少,代表主力對前景感到不明朗。只要主力不介 入,就難有大行情,想要賺錢就不容易。像現在指數波動幅度小,要抓到高低點獲利,只有神仙才辦得到。

因此,要在股市作戰贏得勝利,就要靠「客觀環境」來打敗敵人。「所謂『勢』,就是大方向。當趨勢走多,操作股票自然輕鬆又愉快。」東山強調,操作個股時,一定要先看大盤怎麼走,沒有大盤走多的支持,個股基本面再好、技術面再棒,也絕對走不高、走不長。

實際操作順應節奏

股 市求勝關鍵 找出強勢股他說,知道勢怎麼走,操作就順利。而在選股上,最簡單好用的一招,就是「穿頭慣性法」。東山解釋,所謂穿頭,是指股價突破最近一波高點並站穩其 上。這是股價開始走多的初訊,但不代表股價將從此扶搖直上,因為有可能才剛穿頭,就立刻回頭。意思是,只突破了一天,就被打回來,形成假穿頭。反之,若股 價一旦穿了頭後,又繼續穿頭,形成所謂穿頭慣性時,就表示多頭行情來了。

「股價能穿頭,並形成穿頭慣性,最重要意義是,讓最近一波乃至上上 波被套牢的人解套。這表示,多頭願意以更高的價格買進股票,追價意願強,一旦多數投資人願意追價,行情自然易漲難跌。」東山說,一旦搞清楚了什麼是穿頭, 什麼是穿頭慣性後,實際上操作也要順應一定節奏,才不會亂了方寸。

他建議,「第一次穿頭時,先買進總資金的一成;不必買太多的原因,是防止 假突破而受重傷。第二次穿頭時,證明第一次的作法是對的;做對了、賺到了,才值得加碼。到第三次穿頭時,不但證明前二次的操作正確,更重要的是,穿頭慣性 形成,多頭行情宣告來臨,要怎麼加碼,該怎麼操作,就很簡單了。」另外,當台股處於箱形整理盤局,亦即當股價在一個極狹小的區間遊走,碰到這種技術線形, 只要大盤還在多頭行情中,一旦出現穿頭,尤其是漲停板式的穿頭,不必等到穿頭慣性,就要趕快進場。原因有二:一、大盤在多頭行情時,技術面好的個股,一旦 穿頭,就很容易形成慣性;二、平台整理的個股,整理期越長,爆發力越強,不及時進場,就越難買得到。透過東山的「穿頭慣性法」,操作強勢股,就能像「行於 無人之地」那樣輕鬆、自在。

「十幾年前,我開始念《孫子》,發現股市勝利之道,隱含其中。」東山說,從前少年得志,很年輕就賺到一筆可觀財 富,便以為股市只漲不跌,後來才發現錯得離譜。多年下來,仔細揣摩《孫子》箇中精髓,只有「五體投地」四個字,才能完全表達內心崇敬之意。而參透了《孫 子》偉大、奧妙所在,也讓東山看破一般股市迷思,並重新面對過去失敗經驗,反覆提醒自己,謹記老祖宗的智慧。

東山

出生:1952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史書作家

經歷:出版業

著作:《股市戰略與絕學》、《你能懂的孫子兵法》等10多本書孫子曰:「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股市啟示:利用客觀環境來求勝。「勢」是大方向,當趨勢走多,操作股票自然得心應手。

實戰技法:如何判斷多頭行情?

1、大盤5日、10日、20日、60日、120日均線呈現多頭排列。

2、指數突破最近一w波高點,並站穩其上,甚至形成「穿頭慣性」,就代表多頭行情來了。

孫子曰:「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股市啟示:不要與大盤趨勢對抗,「永遠緊抱大盤大腿」實戰技法:大盤反轉徵兆怎麼看?

當大盤愈走愈高,突然一天跌幅超過1.5%,包括開高走低的實體長黑,就要小心盤勢可能由拉回,變成回跌。

孫子曰:「善戰者,先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股市啟示:贏不了的盤,就不玩;只有在最佳狀態、有穩賺把握才進場。

實戰技法:如何尋找強勢股:穿頭慣性法1、個股股價第一次穿頭時,買進總資金的一成;第二次穿頭時,才加碼;第三次穿頭時,穿頭慣性形成,操作就很簡單。

2、操作個股時,要先看大盤走法,沒有大盤走多支持,個股技術面再強也走不高、走不長。

孫子曰:「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股市啟示:把股票脈動摸清楚、技術分析學好,就能不被盤勢牽著鼻子走。

實戰技法:如何從價量變化,掌握盤勢?

1、任何技術指標都由價、量而來。其中,「價」最重要,有「價」才有「量」。

2、看不懂、或技術線形不夠好,寧可不進場。

東山老師對未來台股的看法:「現在的行情,沒有長線可言,我就退出不玩;就算能短線獲利,也不要做。為了蠅頭小利而冒進,不如等機會來了再進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68

克拉克藝術館拉夫曼:收藏的要義是永遠不在乎流行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f4re.html

「我只買我看中的藝術品中的最好的東西」,是克拉克的收藏要義。克拉克所關注的關鍵並不在於價格,而在於這些作品的質量,更不會跟風。當然,現在這些作品已經非常值錢。

 

9月19日起,「從巴比松到印象派:克拉克藝術館藏法國繪畫精品展」在上海博物館展出,上世紀初美國暴富的「黃金一代」會把藝術史都買一遍,但那不是克拉克的收藏理念,克拉克的收藏中沒有一幅畢加索。克拉剋夫婦在45年中收藏了500幅左右的作品。從此次來上海博物館展出的73幅作品中,或可一窺這位美國東部富家子的獨特品位。

20世紀初,美國勝家公司繼承人、最富有的年輕人之一羅伯特·斯特林·克拉克來到歐洲,此後幾十年,他不為紛繁蕪雜的現當代藝術潮流所動,以敏銳而獨特的眼光收集了一批包括多種畫派代表作的歐洲19世紀繪畫,法國畫壇革命的領軍人物柯羅、米勒、盧梭等巴比松派畫家的經典作品,以及見證了印象派從新生到成熟的畢沙羅、莫奈、雷諾阿等人的風景寫生。

9月19日起至12月1日,「從巴比松到印象派:克拉克藝術館藏法國繪畫精品展」在上海博物館展出。這次展覽由上海博物館與美國克拉克藝術館籌備三年,共展出73幅作品。其中絕大多數來自克拉剋夫婦的畢生收藏,1955年後由他親自籌劃建立的克拉克藝術館保管至今。

作為克拉克藝術館的創始人,羅伯特·斯特林·克拉克還有一段不為大眾熟悉的經歷:他曾在1908年至1909年間帶領科學考察隊穿越中國大西北,對中國的地理、氣象、生物、民族志等多個學科的研究作出頗多貢獻。與斯坦因、伯希和等20世紀初來到中國的外國考察隊不同,克拉克自始至終貫徹了他的考察初衷——以嚴謹的態度深入黃土高原腹地進行科學調查。他的考察隊非但沒有從中國帶走任何出土文物,還對所經地方的村民不遺餘力地提供醫療救助。考察結束後,克拉克考察隊把他們收集、製作的動物標本全數捐贈給了科學研究機構。相比斯坦因等人因引發文物所有權問題的爭議而備受大眾矚目,克拉克考察隊純粹的動機和公益的性質反而使其成為了世人關注焦點之外的一場默默無聞的旅程。

《東方早報·藝術評論》在展覽開幕前專訪了克拉克藝術中心副館長托馬斯·拉夫曼,在克拉剋夫婦去世之後,循著克拉克收藏的概念,藝術中心繼續生長著。

東方早報·藝術評論(以下簡稱「藝術評論」):克拉克藝術中心由斯特林·克拉剋夫婦創立,它在美國私人美術館群當中佔據著一個怎樣的地位?

托馬斯·拉夫曼:克拉克藝術中心的地位非常特殊,最初由克拉剋夫婦個人創立,克拉克藝術中心獲得了公眾的信任,藝術中心不僅僅是美術館,更多地承擔了博物館的職責,致力於公眾對於藝術的教育以及藝術的研究,會有許多來自全世界的學者來到藝術中心做一些藝術教育事務。克拉克藝術中心坐落於學術氣氛非常濃厚的小鎮威廉姆斯鎮。能夠與克拉克藝術中心享有相似地位的藝術中心在美國並不多,事實上,從開館之初就致力於研究和教育,所以這一點來說在美國比較少,我們常常被人們和波士頓的伊麗莎白·斯多博物館、洛杉磯的曼尼爾收藏相提並論,比較接近,這些都是私人基金會博物館。克拉克最喜歡也最希望可以超越的博物館是弗裡克美術館,弗裡克堅持收藏16-18世紀的歐洲繪畫。

與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其他一些諸如芝加哥等等大城市裡的博物館的巨量收藏相比,克拉克的收藏聚焦於巴比松到印象派繪畫這樣一個點上,所有的收藏與初創者和對博物館最初的設想都是有關聯的,收藏的質量非常之高,小而精。這樣的博物館在美國不多,有深刻的關於博物館的概念,對印象派這一部分藝術門類如果有興趣的全世界愛好者都會來這個博物館。

藝術評論:克拉克中心為什麼選址於威廉姆斯鎮,而不選擇紐約、波士頓這樣的大都市落戶,以影響力而言似乎後者更甚?

托馬斯·拉夫曼:紐約以北車程4個小時,波士頓以西車程3個小時,很多東部的人其實很容易就能抵達威廉姆斯鎮,威廉姆斯鎮十分微型,風景優美,以威廉姆斯學院而聞名,威廉姆斯學院的文學藝術科目在全美排名第一,非常關注學生本身,不會給博士碩士學位,而只有學士學位,是傳統的新英格蘭學院,威廉姆斯小鎮因此學術氣氛十分濃郁。

克拉克藝術中心創始人克拉克最初也曾設想把自己的收藏放在大都市,比如紐約、巴黎,1910年秋,克拉克在巴黎第十六時尚區西馬羅薩路4號購得一處第二帝國風格、中等規模的宅邸。宅內最特別的是底樓的大客廳,寬敞的空間可同時展示12幅繪畫。克拉克稱它為「畫廊」,這裡成為他珍藏的私人展示區。但是克拉克越來越擔心與早年經歷的戰爭時期相比,現代戰爭對公民的威脅已是今非昔比。與同時代的其他美國藏家相比,克拉克對戰爭後果的瞭解更為真切。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卻能奇蹟般保全藏品的克拉克自然對未來深懷遠慮。他認為,一旦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紐約將是主要的攻擊目標。他想要的是一個與紐約距離適中、便捷通達的新英格蘭小村落。1831年,克拉克先生的祖父就是畢業於著名的威廉姆斯學院,於是克拉克決定在威廉姆斯鎮建一個博物館,一個與大都會不一樣的博物館。

藝術評論:此番到滬展覽如此之多的印象派作品,有怎樣一個契機?

托馬斯·拉夫曼:安藤忠雄正在為克拉克藝術中心建造一個新館有利於收藏更多的藏品,所以我們有機會拿出最好的藏品如雷諾阿、莫奈、畢沙羅、埃德加·德加的作品巡展,通過這個展覽介紹19世紀的法國印象派,這是現當代西方藝術的黎明和開始,也是當初設立克拉克藝術中心的想法。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展示的機會,只有選擇最好的。

上海博物館是巡展的第九站,巡展最後一站將在休斯敦結束,之前去過馬德里、米蘭、巴黎等等,上一站是日本,展出作品基本一致,不同的僅僅是展出地點的選擇,上海博物館可能是第一次展出印象派,但是據我所知,十年前,印象派繪畫曾經到上海展出過,那是基於奧賽博物館的收藏。我們會和奧賽有很大不同。

藝術評論:克拉剋夫婦的收藏貫穿於1920-1930年代,他們是不是代表1920-1930年的美國「黃金一代」的典型收藏口味?像「了不起的蓋茨比」?

托馬斯·拉夫曼:不是的,克拉克是一個世家子弟,祖父是勝家縫紉機公司的合夥人,家族在當時是美國最富有的家族之一,當他年僅5歲的時候,他的祖父留給他紐約城內兩個街區的產權,1000萬美元的遺產,而電影小說中的蓋茨比,是窮孩子一夜暴富急需取得富人階層的認可,是個謎一樣的人物。

斯特林·克拉克曾經是一名戰士,大學畢業後,自願參軍,並在派往中國期間目睹了當地的義和團運動風起云湧。1905年退伍後,克拉克又在1908年返回中國,率領一支探險隊騎行穿越了今北京以西的山西、陝西和甘肅山區。1912年,他為此次探險出版了一部行紀《穿越陝甘:1908-1909克拉克考察隊華北行紀》。然後他決定去巴黎,他選擇他自己喜歡的東西收藏,毫不在意什麼是當時的流行與時尚,所以當代藝術中的馬蒂斯、畢加索的作品他一幅都沒有買過,德國的一些畫家他也不喜歡。與此相反,他曾經在日記中批評弟弟斯蒂芬·克拉克買了許多馬蒂斯、凡·高、塞尚、愛德華·哈珀作品。「我只買我看中的藝術品中的最好的東西」,是克拉克的收藏要義,那意味著雷諾阿、莫奈等等。一個人的口味決定了他的眼睛,克拉克對於美十分敏感,為了著名的讓-萊昂·傑羅姆作品《弄蛇人》,他花費了500美元,但同一天裡,他花了5萬美元買了一幅雷諾阿,這也意味著,克拉克所關注的關鍵並不在於價格,而在於這些作品的質量,更不會跟風。當然,現在這些作品已經非常值錢。

電影中的那些暴富的「黃金一代」們會說,好,這些我都打包帶走!把藝術史都買一遍,這不是克拉克的收藏理念。克拉克先生因為喜歡而每天都會去畫商那裡觀看這些作品,他有一本筆記本,當他看見什麼,他會記下來,精挑細選,有時候他為了一幅作品的購買與否會猶豫四五年。在克拉剋夫婦45年的收藏歷史中,他買了500幅作品。

藝術評論:維護藝術中心的費用通常有哪些構成?

托馬斯·拉夫曼:除了克拉剋夫婦的遺產,還依靠藝術中心會員的私人或者私人基金會的捐贈,美國政府是不會給錢的。

藝術評論:在克拉剋夫婦去世之後,藝術中心繼續生長,擴展收藏是遵循他們之前的理念嗎?

托馬斯·拉夫曼:由於克拉剋夫婦沒有給藝術館設定太多的規矩和規定,但卻留下了大筆的錢,因此藝術館的歷屆館長和館員們能夠自由地詮釋、展示和擴充克拉克的收藏,在藝術中心裡並不會無時無刻看到克拉克的痕跡。在這次展覽中,有十餘幅作品是我們在克拉克先生去世之後買入的,4幅作品是捐贈人送給藝術中心的,沒錯,我們繼續買,繼續尋找好的藝術品,只要與當時克拉克先生的收藏理念相符合,或者可以做補充的,我們都會收藏。當然,印象派畫作現在已經十分昂貴。克拉克先生還收藏了一些雕塑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克拉克是在巴黎的唯一一個美國人,恰逢埃德加·德加去世,於是他就買入一件德加的芭蕾舞者的雕塑。早期的攝影作品、版畫之類他也買過,現在我們還買一些19世紀的雕塑。藝術中心每年並沒有一個固定的購買數目。

藝術評論:可貴的是,在20世紀初那樣的亂世裡,克拉克先生竟然從來沒有從中國帶走一件藝術珍藏。五年的中國之旅有沒有對克拉剋日後的收藏產生影響?

托馬斯·拉夫曼:克拉克沒有任何的中國藝術品收藏,他在陝西和甘肅邊境活動,他在行紀《穿越陝甘:1908-1909克拉克考察隊華北行紀》中有一個章節寫到,有兩週的時間裡他在西安附近,四處逛逛,去了著名的碑林,請人做過拓片,他感興趣的是當地的建築,以及摩崖石刻。之後戰爭爆發,他可能再也沒有機會接觸到書畫、青銅器、玉器等等中國藝術品。

藝術評論:克拉克家族對斯特林·克拉克的收藏有無影響?

托馬斯·拉夫曼:斯特林·克拉克的父母就是收藏家,他和他的弟弟也進行藝術收藏,他自己曾經進入過耶魯大學學習,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接觸到藝術,藝術對他來說就是很熟悉的東西。這樣的家族在美國並不多,不是普遍現象。富有,熱愛藝術,有良好的品位,三者缺一不可的條件,能符合者甚少。

藝術評論:克拉克的收藏確實很具有個性,比如,國人熟知的莫奈的「睡蓮」系列,克拉克一幅也沒有。

托馬斯·拉夫曼:確實,克拉克擁有的莫奈作品從莫奈是個年輕畫家就開始了,當莫奈生活在諾曼底時,住在日內瓦時,從早期到成熟的50歲時,但沒有收藏中國藝術愛好者們耳熟能詳的「睡蓮」系列,莫奈於1900年之後才開始著手「睡蓮」的創作,而印象派最主要的時期就是1860-1880年代。比如莫奈創作於1860年代的《萊頓附近的鬱金香花園》,畫面下部的筆觸與色彩運用簡直有了3D的立體感——樹是紫色的,而紫色的樹在現實中並不存在,那是藝術家眼中的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650

書摘 | 營銷高手華杉破解《孫子兵法》,其要義竟然是互聯網思維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8/149644.html

黑馬說:《孫子兵法》真是我國一部奇書,不僅以前打仗要學它,現在做生意、創業也要學。更有甚者,有人從中解讀出了當下流行的互聯網思維……

好吧,黑馬哥只能說:偉大的思想都是相通的。至於如何運用《孫子兵法》的精髓,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了。


\文 | 華杉
 
前段時間我重新讀《孫子兵法》,寫了一個《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每天一段,寫了150多天,共470多頁書稿清樣,所以我說日日不斷之功,不疾而速,這就是咱們全經聯倡導的“知行合一”。

為什麽註《孫子兵法》?

其實我原來想把《四書》註一遍,但是我估計我註《四書》,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估計沒人想看。為了讓人買我寫的《四書》,我就先寫本《孫子兵法》。因為“華與華”本身是中國的一個智庫機構,出一本《孫子兵法》的解讀,是合情合理的。而這兵法一寫呢,還真寫出一些東西來了,我就講這麽三條體會。

(1)贏了再打是《孫子兵法》思想的核心。

咱們往往把《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並列在寫,有時候並列為一本書《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國內的研究《孫子兵法》的都是一些學者,有的學者說“兵者詭道也”,就是陰謀詭計,說兵法就是講兵不厭詐,都是講詐術,講詭道的,實際上《孫子兵法》完全不是。《孫子兵法》的第一篇就是“計篇”,但是《孫子兵法》的“計”,不是三十六計的“計”,是計算的“計”,叫“五事七計”。“五事”即“道、天、地、將、法”,分別指政治、天時、地利、將帥素質、軍事體制等五個方面。而“七計”是由“五事”演繹而來,是指從七個方面,比如從雙方政治清明、將帥高明、天時地利、法紀嚴明、武器優良、士卒訓練有素、賞罰公正來分析敵我雙方的情況。整個就是比雙方的國土的大小,人口的多少。因為國土、人口就決定了你的兵力,及其實力的對比。然後再比較雙方的政治,主孰有道,兩邊的國君到底誰政治更好,誰更有領導力。然後兩邊的大將,你這邊是什麽將,你這邊是什麽將,是不是有能力?軍令是不是整齊?這個“計”是一個什麽呢?是一個SWOT分析,就是管理里面講我們優勢、劣勢、機會、威脅。通過這個比較之後,來看有沒有勝算,叫多算者勝,少算者敗。

六十分算以上算多算,打六十分,我六你四,那我就多算了。知勝負而後可以舉兵,我算下來我有勝算我才能打,沒勝算我不打。所以《孫子兵法》首先研究的不是戰法,是不戰之法。不是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嗎?其實整本書處處都在講不戰,所以兵法講的是先勝而後戰,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是勝中求戰,和戰中求勝的區別,我把它總結為四個字叫“贏了再打”。實際上我們今天做企業做任何事情都涉及到這個贏了再打,是勝中求戰。我已經勝了,立於不敗之地了,然後我去選擇一個代價成本最小的戰績,就是一戰而勝。如果我準備沖上去打,在打的過程當中再看什麽時候能贏,那就完蛋了,幾率小了,我們做企業都有體會。

但是今天我們講互聯網思維一定程度上對這個有所顛覆。
  
互聯網思維講失控,不能講什麽盈利模式,你得先弄,弄上去再說。你知道它的顛覆在哪里嗎?我覺得有兩個轉變。《孫子兵法》基於兩條,資源是自己的,資源是有限的。現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由於有了VC、有了風投、有了PE,現在變成資源不是自己的,資源是無限的。資源又不是自己的,又是無限的,就可以戰中求勝了,這是第一個,我覺得我也在體會,也在修正這個觀念。第二,你看著是戰中求勝,但是有一點是在勝中,是什麽呢?雖然是沒有盈利模式,但是一直在追求用戶的增長和用戶的滿足,所以是用戶思維和客戶思維的變化,客戶是給我買單的,用戶是使用我的服務的,現在沒有人買單沒關系,只要有足夠多的人使用這個服務,總能找到盈利模式,這就是互聯網思維。

另外,互聯網思維講極致,講專註,講少即是多,講單點打透,而《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就是“一戰而定”,實際上,孫子從來不追求百戰百勝,孫子明確反對百戰百勝,百戰百勝意味著一百場戰爭的勝利都未能徹底解決敵人,徒徒消耗了敵我雙方的人命和資源。兵法的精髓是,如何經過長期的準備和精心的籌劃,通過一場全面勝利的決戰,徹底地解決戰爭。在這場決戰機會到來之前,最好的策略是備戰和等待。

這和雷軍做小米是一個道理,小米的那本《參與感》說:“簡潔,當把一款產品做到天文數字的時候,才能真正做好。有了專註後,我們還強調極致。要麽你不做,要麽你就做極限。為什麽這樣想?因為在互聯網上從A公司到B公司,只需要挪一下鼠標。就是這麽簡單。所以導致互聯網競爭是贏家通吃的。”

戰爭更是最殘酷成本最高的“贏家通吃遊戲”,發動一場戰爭前要花好幾年甚至幾十上百年的準備和籌劃,哪里經得起你反複折騰。我們要做贏家,不要做英雄。

所以我們在這里要講到,很多時候用《孫子兵法》指導商戰,他們也問我,說你寫《孫子兵法》是不是來講企業經營?我說不是,我就是講《孫子兵法》。有人甚至能夠體會到人生、經營、治國,但是我不會去生搬硬套。

還有一點,所謂的商戰和實際的戰爭有什麽區別?

商戰是個偽命題,國家之間的戰爭是零和遊戲,就是我跟你打,不是你贏就是我贏,不是我吃掉你就是你吃掉我。但是商戰有個第三方,表面上我們之間在競爭,實際上根本就是為了得到顧客。所以很多企業家之間打仗是很無聊的,我們說泡妞的關鍵在於妞,不在於情敵。如果有一百個情敵,你能打贏一百架得到那個姑娘嗎?我們都是爭取那個姑娘,爭取消費者。

還有孟子講射箭,你自己站著穩,像打高爾夫球一樣,動作沒問題球肯定又直又遠,一下子正中靶心。你射箭沒射中,你不能怪別人咳嗽,你得怪你自己。你不能怪說我沒射中,你怎麽射中了,甚至你想影響別人,不讓別人射中。商業的競爭里面要獲取的東西是無限的,是可以無限創造出市場的。戰爭是不能無限創造出土地。土地只有那些,你占多了我就肯定占得少。
 
(2)“以正合,以奇勝”,是《孫子兵法》被人誤讀最多的一句話。

基本所有人都會講“以正和,以奇勝”,我一次就得勝了,那個字不念qi,念ji,和奇襲有關,但本質不是奇襲。“以正合,以奇勝”是什麽呢?就是打仗叫做“分戰法”。所以打仗的一定要分兵,不管你有100萬人還是有20個人,都必須要分兵,不能擠在一堆,不分就輸,分才能贏。分兵就分成正兵和奇兵,為什麽念ji呢?是數學上面偶數奇數的奇,又叫余奇,余就是多余的,奇兵就是預備隊。什麽叫“以正合,以奇勝”呢?就是正兵合戰,在關鍵的時候投入預備隊決勝,統帥在山崗上站著,看差不多,好,預備隊上,這就叫“以正合,以奇勝”。你可能一正一奇,也可能一正兩奇,這個是可以變化的。所以,正奇之間是沒有界限的,是可以相互轉換的。預備隊上去了,但是我把那左翼的撤回來,上去的奇兵就變成正兵,撤回來的正兵變成奇兵了。所以你以“以正合,以奇勝”去看,好多仗你都看懂了。

看一個戰例,韓信背水一戰。

這個大家都知道,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把士兵放到背水一戰的地方去,後面沒有退路,拼死往前沖,就贏了,大家都是這麽理解背水一戰的。我們詳細來看,背水一戰不是這樣的。當時趙國陳余大概有20萬到30萬兵在井陘口在那個地方囤著,韓信帶了兩三萬兵,甚至不到兩萬。當時有一個叫廣武君的人,給陳余獻計,說你分三萬兵給我,我去井陘口設埋伏,韓信一來我先放他過去,然後兩邊一堵,把他堵在井陘口(一條很長的山谷,就在河北石家莊),兩頭一堵,餓都把他們餓死了,十天之內就把韓信的人頭提來見你。但是陳余不願意分,說不用,韓信就那麽兩三萬人,我們十個打一個,攆都把他們攆死了。

韓信派出間諜暗中打探,得知敵人沒有派伏兵來,就大搖大擺出來了。出來了之後他怎麽來分兵呢?他分了一正兩奇,第一支奇兵先埋伏,兩千人先出去,藏在哪不知道。他帶著剩下的人,說今天咱們早點開戰,破了趙國咱們開早飯。大家想,主帥牛B吹的天大,什麽時候開早飯都給你算好了,就是肯定贏唄。韓信帶著部隊出來,派了一萬人,說你們去河邊列陣。趙軍看了大笑,一萬人在河邊,我們一沖過去不全把他們擠下去淹死了嗎?就在陣地上面笑話他們。這一萬人在列好陣之後,韓信自己帶著兵馬,大張旗鼓地舉主帥的旗子耀武揚威地沖上去打了,這個時候韓信自己是正兵。投入戰場的是正兵,還沒打的預備的都是奇兵,記住這個原則就好了。你拿足球賽來看,足球賽永遠都是一正十奇,帶頭的是正兵,剩下的十個全是奇兵,球在誰手誰是正兵。韓信這樣沖上去自然打不過了,就對丟盔棄甲往河邊跑,趙軍他們一想為什麽往河邊跑呢?但主帥的旗子得到之後會得到很大的賞賜,所以我們說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韓信是舍不得自己套不來狼,他把自己做餌。兵法里面還有一條叫“餌兵勿食”,對方明顯是拿來做誘餌的兵你別吃,但是韓信把自己做誘餌的時候,顧不了那麽多了,把他吃下去賞賜太大了,滿地都是戰利品的時候,趙軍主營里面的兵看到了也要進來搶,搶到一個可以回去領賞了,所以主營都空了。韓信跟水邊的一萬人合兵一處,再打過來,現在是一正一奇,水邊的奇兵已經參戰了,變成正兵了,還有一支埋伏的奇兵還沒出來。但合兵一處再殺回來,這樣充其量一萬多人,也打不過三十萬人的。但由於趙軍營里面的人已經空了,這個時候韓信兩千人埋伏的奇兵,就沖進去奪了軍營,奪了軍營之後把趙軍的旗子全拔掉,然後插上漢軍的劉邦紅旗,開始喊趙軍敗了,趙軍敗了。趙軍回去一看營沒了,也不知道里面只有兩千人,就慌了,慌了之後兵就潰退一跑,韓信再殺過來就大獲全勝了。

所以你看整個戰例之後,你就知道古代的仗是怎麽打的,這一個正奇的轉換就理解了。你看了故事才知道根本不是背水一戰的事,如果兩萬人背水一戰基本上就被人趙軍全攆下去了,所以我們理解的背水一戰實際上是一個誤會。
  
(3)“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人人都想去知彼,不知道主要問題是不知己。

兵法里面有一點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里面又是一個理解的誤區,我們剛剛說“以正和,以奇勝”,在“奇”(ji)上面是理解的誤區,因為貪巧求速,都想一招致敵,那是所謂花小錢辦大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里又有一個什麽樣的誤區呢?就是都認為自己要知道別人。知己知彼嘛,知己我是知道的,我關鍵是不知道別人,所以都想知道別人。實際上我們最大的問題都在於不知道自己,而不在於是不知道別人。而且別人也沒法知道,你要想知道別人的時候,他還制造一些假象來誤導你,你得到一些假情報。你不下功夫知道自己,永遠沒有贏的機會,我把自己整明白了,我自己知道了,那就愛怎樣怎樣。我能夠保護我自己,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我學兵法分享的三點體會。

2015年4月我寫的《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就能夠出版了。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華杉,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