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攻進餐飲業 青松樂活要當蔬果界台積電 策略創新》從合作社變身科技農企 打響第一炮

2016-01-04  TWM

從菜農到合作社理事主席,農二代呂政諺勇於挑戰,不懼改變;他積極開發蔬果裁切業務,攻進大型主流餐廳,誓言做蔬果代工第一把交椅。接下來,更準備策略性籌資,進攻中國市場。

走出高鐵嘉義站坐上計程車,往太保方向開去,一遠離車站,沿路兩邊都是收成過的黃草田景色,偶爾點綴幾畝還沒收成的葉菜田,相似的景觀,讓人一不小心就錯過離大路不遠、掛著青松果菜合作社招牌的目的地。

拐進短短小路,台灣第一家打著「科技農業」名號,從合作社轉型的青松樂活科技農業公司就到了;眼前是占地一千八百坪的廠辦,廠前的水泥廣場安靜無人,洽公入口處右側的地上,一堆老薑散鋪在防水布上,沒有人來迎接,除了在曬太陽的老薑,甚至看不到半片菜葉。

找會計師協助

與農民往來交易 都理成一套帳這裡卻是台糖、全聯、鼎泰豐、摩斯漢堡、台積電員工餐廳,以及星巴克等企業營業用的蔬果供應中心,每天有六十公噸的青江菜、萵苣、紅蘿蔔、高 麗菜等蔬果川流出入,既是台灣最專業的清洗、裁切蔬果供應大廠,也是太保數一數二的蔬果經銷與物流中心。除了裁切廠,這裡有六座冷藏庫、一間檢驗室,每天 迎接來自超過五百位農民供應的蔬果,經過處理包裝再分送各地。

對負責人呂政諺來說,裁切蔬果只占他掌理農務的近兩成營業量。青松樂活主要的本業是合作社,經銷蔬菜業務,以及打著EasyFarm品牌的「輕鬆食」冷藏 蔬果。近年,他找上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協助理帳與財務規畫,正逐步把過去原本隸屬在農場的農產品生產、合作社的銷售業務,轉移到新設的青松樂活底 下,打造成台灣第一家由合作社轉型為公司的農企代表,這也讓青松樂活備受矚目。

由於過去農作物買賣,通常不開發票,也不必繳稅,一旦公司化,第一個面臨的就是發票問題以及營業稅的成本;光是要求農民開發票,及重新建立銷貨單據的系統,就是一樁大工程。如「田間生產作物的分期認列,比較複雜。」安侯建業執業會計師王怡文舉例。

創投公會祕書長蘇拾忠形容,呂政諺有行銷管理概念,不受傳統農家思惟限制,「願意挑戰合作社股份化的困難」。呂政諺義無反顧走上轉型之路,他坦承,合作社 轉為公司是「大工程」,光把與農民的往來交易理成一套帳,少說就耗時兩年,但轉型為企業會帶來成長的契機,這條路他一定要走。

從小奔跑在水田間的呂政諺回憶,父親呂清涼從犁田種菜的菜農、成立合作社,到搖身成為超市蔬菜供應商,見證了超市量販店的興起,家樂福、萬客隆、台糖等曾 是大客戶;隨著時代轉變,父親的蔬果經銷業務與事業投資也歷經起落,唯一堅持的,就是務農這個身分。如今農產品產銷業務交到他手上,除了服務原來的客戶, 更要與時俱進,勇於改變。

關注都會生活

看外食排隊人潮 嗅到餐飲商機二○○八年,呂政諺徵得父親呂清涼同意,引進全台第一套日本清洗設備、投資裁切廠,「○八年是鋼鐵價格最貴的時候,當年蓋這座廠用的鐵皮,現 在可以蓋兩座!」前前後後花了兩億元把廠蓋好,期間更多次專程出國考察,「看看國外的大農是如何handle(掌控)事業的」。他觀察到台灣社會的改變, 外食人口不斷增加,餐廳到假日排隊等用餐成為常態,反觀,載到量販店的總量卻有減少跡象。

嗅到變化的呂政諺,第一個具體行動,便是逐步縮減量販業務,把重心放在開拓餐廳客戶,以穩定價格、供應安全菜貨的模式,開拓新市場。「我知道怎麼賣,怎麼找到有需求的客戶」;而他第一個攻下的客戶,就是鼎泰豐。

啟動轉型的同一年,呂政諺在產地碰到鼎泰豐青菜採購人員。鼎泰豐的青菜採購量大,每次都是一百斤、三百斤下單,然而青菜是誰種的、農藥施肥情況卻不得而 知,鼎泰豐意識到自己與消費者都「高度暴露在食安疑慮中」,呂政諺抓緊機會告訴對方,「我了解這裡農民怎麼種菜,我來幫你處理」。

聚焦服務模式

幫鼎泰豐切菜 協助降低成本他說服鼎泰豐,把採購與裁切交給青松樂活後,洗菜人力、用水成本都省下來不說,更可省下青菜的耗損。以一顆高麗菜為例,冬季耗損率可能高達二 至三成,帶著整顆的物流成本就多二至三成,交給青松樂活處理,即使報價高,總成本節省還是很可觀。幾年來,青松樂活供貨水準穩定又乾淨,終於在兩年前,鼎 泰豐把所有洗切作業全交給它們處理。

呂政諺又舉連鎖漢堡店為例,說明青松樂活如何幫餐廳降低成本。漢堡最主要的青菜之一便是洋蔥,如果每家單店的後台都自行處理洋蔥切丁,呂政諺說,光是請時 薪的工讀生處理洋蔥,兩百家店,一個月可能就要多一、兩百萬元開銷,「切得淚流滿面外,清潔保存問題也很麻煩」,這便是青松樂活的利基。青松樂活甚至「不 特意強調農產品,我們重點在服務模式」。

青松樂活的切洗菜業務最大特色,在於可根據客戶需求,採計畫生產、安全管理。

他依據台積電、鼎泰豐等客戶,不同季節所需的不同菜類需求量,來制定生產計畫;先與菜農談好價格,部分由自家農場供應,其餘採定期契作,價格穩定,對餐廳業者、農民、裁切供應商三方都有保障。

除了裁切業務,呂政諺也看好未來輕鬆煮(easy to cook)、隨時煮(ready to cook)的市場潛力,認為台灣鮮蔬取得容易,隨著鮮食概念的興起,保鮮度好、處理乾淨的真空冷藏蔬果,有機會被都會型消費者接受。

呂文諺想得很清楚,「我要做的是蔬果產業的二三三○(編按:台積電股票代碼)」,根據客戶需求,提供洗乾淨、裁切好的蔬果服務。一六年起,他口中的蔬果專 業代工業務更將跨足中國。為此,他計畫未來資本額將從四千萬元,先在一六年調高到八千萬元,引進策略性股東,並辦理興櫃掛牌,一七年資本額再增資為一億兩 千萬元;估計一六年起,營業額就能因中國布局,「看到具體的躍進」。

作為一家合作社轉型農企的先行者,呂政諺滿腦子的規畫與想法,企圖心十分旺盛。他透露,二哥呂政祐活躍在中國農產批發市場,從事蔬果生產、進出口事業,等 青松樂活站穩中國市場,也考慮未來兄弟事業合流。看來,青松樂活像一支蓄勢待發的箭,呂政諺拉滿了弓,就待出手了!

撰文 / 許秀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85

農企海外投資調查:“政治穩定性”風險最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444.html

多家機構的最新調查發現,在中國農業海外投資的諸多風險中,企業普遍認為政治穩定性是最有可能面臨的風險。

6月7日,企業社會責任咨詢機構商道縱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倫理研究中心、中國開放經濟與國際科技合作戰略研究中心等在京聯合發布《中國農業海外投資企業社會責任風險識別與評估》報告。

“農業對外投資與合作,是中國‘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專家、商道縱橫總經理郭沛源介紹,近年來,中國農業海外投資呈現出投資主體由國企為主向多元化發展,投資領域從傳統種植、加工向全價值鏈拓展,投資方式從“綠地投資”為主向“綠地投資”與“褐地投資”並重演變的趨勢。

但在中國農業對外投資持續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因為涉及糧食安全、小農生計等問題面臨著諸多挑戰、質疑甚至限制,給投資的可持續性帶來諸多風險。

農業對外投資持續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2004-2014年間,中國農林牧漁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從8.34億美元增長到96.92億美元,增長10.6倍,年均增長24.98%;同期中國農林牧漁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從2.89億美元增長到20.35億美元,增長7.05倍,年均增長19.43%。

尤其是2009年以後,中國農林牧漁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呈現持續增長,部分年份甚至增長率超50%。截至2014年底,中國農業境外企業數量為1356家,占境外企業總數的4.6%,行業排名第六。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中國農業海外投資最集中的地區為亞洲,境外農業企業589家,占中國境外農業企業總數的54.6%,主要分布在中國香港、老撾、印度尼西亞、柬埔寨、韓國、越南、日本、泰國、緬甸、蒙古等國家和地區,占亞洲國家和地區總數的63.5%。

“‘一帶一路’沿線諸多國家是重要農業國,與中國農業合作有一定基礎,合作潛力巨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開放經濟與國際科技合作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夏友富說。

夏友富介紹,2013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農業投資存量占所有農業投資存量的比重超過50%,主要集中在俄羅斯和東盟。其中對俄羅斯2013年投資農、林、牧、漁業投資流量約為4億美元占中國對俄投資額比重的約39%;投資存量約為16.8億美元,約占22.%。

2013年中國對東盟投資流量情況來看,農、林、牧、漁業投資額約為5.43億美元,占7.5%,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老撾和柬埔寨;農、林、牧、漁業投資存量約為15.9億美元,占3.9%,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和泰國。

夏友富同時表示,“我國農業對外直接投資額占整個投資額的比重非常小。”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高達8826億美元,農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所占比重約為1.1%,對外直接投資凈額約為1231億美元,農業投資凈額所占比重約為1.6%。

報告稱,我國農業對外投資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抗風險能力明顯不足。“在國內,農業企業是千軍萬馬,走出國門,中國的農業企業也是千軍萬馬。”夏友富說,我國農業國際合作缺乏整體戰略與規劃。

投資充滿風險和挑戰

郭沛源介紹,調研發現在農業海外投資風險中,企業普遍認為政治穩定性是最有可能面臨的風險,其次是融資、市場環境和勞資關系。環境保護標準、法規、市場競爭力、生產資料或資源的可持續性和社會輿論排名相對靠後,重要性相對較低。

在農業海外投資的土地風險認知中,在海外投資的農業企業認為,東道國有無土地糾紛的解決機制以及是否對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及其轉移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是最需要關註的一項。相對而言,項目用地的水文、肥力等自然資源稟賦信息是否真實、全面的重要性偏低。

在農業海外投資的環境風險認知中,農業海外投資也面臨著環境風險,主要是由於投資地本身環境較脆弱和農業投資所帶來的環境汙染。受訪企業認為不重視或破壞生物多樣性最有可能為企業在當地的投資帶來負面影響,其次是當地社區和NGO在環保方面施加的壓力,然後是項目所在地的環境承受能力。

在農業海外投資的社會風險認知中,企業認為東道國政府的腐敗問題最有可能為企業在當地的投資帶來負面影響,其次是與工會的關系,然後是跨文化融合和投資目的被當地人認為不單純。

“中國農業海外投資充滿了風險和挑戰,但也有機遇。”報告建議,國家或有關機構出臺中國農業海外投資企業社會責任風險評估指南,指導中國農業海外投資推進社會風險預評估、環境風險預評估等盡職調查工作。對於在海外投資的農業企業來說,應度重視土地習慣權屬,建立海外投資社會責任風險預防、管理和控制機制,加強與東道國的社區溝通,加大全球化人才培養力度。

報告還建議,發揮行業協會等平臺組織的作用。行業協會除組織交流外,要更多地著眼於建立多利益相關方溝通機制與平臺,通過閉門會等多種形式,推動多利益相關訪實質性溝通,增強中國農業在全球農業投資領域的話語權;推進中國農業相關標準與國際和東道國標準的互認與國際合作,降低企業海外投資的成本和風險。

夏友富也建議,制定農業合作與發展全球戰略,培育跨國糧商,掌控國際競爭主動權。創建一帶一路農業合作基金與風險防範基金(與中東合作)、創建世界農業發展銀行,通過農業合作創建命運、利益、責任共同體,創建一帶一路經濟夥伴協議(FTA戰略),推動農產品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對“走出去”農業企業優先給予進口配額與許可證等。

企業認為農業海外投資可能面臨的主要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85

中化3,354億高價購外企買瑞士農企 中資歷來最大海外併購

1 : GS(14)@2016-02-04 17:22:38

■中化工以大約3,354億元收購瑞士農藥及種子公司先正達。 路透社



【本報綜合報道】內地國企中國化工再次走出去。中化工昨日宣佈,以現金430億美元(約3,354億港元)收購瑞士農藥及種子公司先正達(Syngenta),為歷來最大規模的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個案,惟收購價較先正達周二收市價溢價20%。另外,是次收購或須獲得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批,市場料交易恐遇障礙。



繼去年斥資90億美元收購意大利輪胎公司Pirelli,中化工昨日宣佈,以每股465美元(480瑞郎)現金收購先正達,涉及資金430億美元,為歷來最大規模的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個案,較2012年中海油(883)收購加拿大油企尼克森的182億美元高逾2.3倍。值得一提的是,中化工每股465美元的收購價較先正達周二收市價392.3瑞郎(約385美元)溢價20%。



仍待反壟斷審查及批准

根據公告,收購完成後,先正達總部仍保留於瑞士巴塞爾。中化工計劃保留先正達的管理團隊,新董事會10人中將有4人來自先正達現時的董事會成員,惟主席一職由中化工董事長任建新出任。另外,中化工透露,計劃於未來幾年將先正達重新上市。該併購交易預計於今年底完成,當交易完成時,將支付5瑞郎特別息予先正達股東。一如以往,中化工能否成功收購先正達還取決於有關國家的反壟斷審查和批准。據外電報道,雖然先正達總部不設於美國,但由於該公司在北美有業務,故此次收購可能需要獲得CFIUS的許可。先正達行政總裁John Ramsay指,料反壟斷監管機構將承認兩家公司市場重疊程度有限,負責為國家安全把關的CFIUS將不會成為一大障礙。路透引述消息指,滙控(005)及中信銀行(國際)為融資安排行。



中化變農藥供應商一哥

根據過往經驗,中國投資者是美國國家安全審查的常客。CFIUS去年公佈的數據顯示,CFIUS於2013年共審查了97宗外資併購個案,當中21宗來自中國投資者,這是中國連續第二年名列榜首。先正達是全球第一大農藥公司及第三大種子公司。2015年,先正達營業收入高達134億美元,按年下跌11%。如果交易完成,是次收購將令中化工化身為世界上最大的殺蟲劑及農藥供應商。受併購消息刺激,先正達昨日一度漲逾7%。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04/194783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2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