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亞洲最大化妝品連鎖店準備一展身手

2010-10-25  TWM




莎莎 迎陸客十年熬出頭陸客大舉來台商機,讓中資、港資對台再度萌動。

但早在十三年前,港商莎莎國際便看準台灣美妝市場潛力,搶先一大步登台,歷經多年努力,終於現在要收穫滿滿的陸客財。

撰文‧黃筱雯、羅秀文

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商圈,緊鄰SOGO忠孝館,少女色彩的粉紅招牌,販售美妝保養品的莎莎國際,正有一群年輕看似大學生的女生,圍聚在試妝區,討論現在最流行的眼影,東抹抹、西塗塗的,終於找到適合自己且今年冬季最流行的粉紫色眼影後,開心的結帳離開。

亞洲最大的化妝品連鎖店

這 個場景,每天都會在莎莎上演,開架式且種類齊全的香水美妝,讓每一位上門的顧客,都能找到自己滿意的產品;沒有店員壓力式的服務,消費者可以輕鬆地在此消 磨好幾個小時,到處看看、逛逛。而普遍低於市價的產品,讓這裡每天人潮聚集,除了是台灣女性購物天堂,還吸引大批陸客前來消費。

這是莎莎國際,一九七八年於香港成立,至今已三十二年,一九九七年在台灣設點,且開始往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展店,同年並在香港上市。

莎 莎得以快速擴大版圖的關鍵,在於其廣大的市占率與銷售佳績,因此能夠大量進貨進而壓低成本,並提供品質不錯的產品。所以,知名保養品伊莉莎白雅頓 (Elizabeth Arden)遂將香港與澳門的獨家代理權委任給莎莎。現在莎莎國際在亞洲區共擁有一九○家銷售據點,是亞洲區最大化妝品連鎖店。

但在台拓展初期,由於市場定位不明確,營運表現不盡理想。進入台灣市場前六年,卻僅擁有三家門市。二○○四年,在重新調整品牌定位後,莎莎打出「平價奢華」的策略,讓消費者用開架式通路的價格,享受專櫃級的服務。

「快 速的擴點也是促進業績成長的關鍵!」莎莎國際台灣區總經理黃月寶說。她深知零售業必須貼近消費者需求,主張藉由強化服務來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和競爭力。所 以莎莎門市的美容師要接受至少半年的基礎培訓,包括產品知識、色彩學、彩妝及銷售技巧等;也提供加值服務如免費彩妝、免費修眉、免費臉部保養等,提高消費 者對門市的黏著度。

台灣整體美彩妝、頭髮用品等市場規模約六五○至六八○億元,這是還未開放陸客自由行的數字;預計在正式開放後,在陸客驚人的消費力下,市場有超過千億元潛力,對莎莎來說,可以發揮空間還非常大。

看準這塊極具成長力的市場,莎莎透過增加門市據點,可以提升品牌認同度和服務深度,並配合人員培訓。由於策略調整得宜,莎莎的業績每年都維持兩位數字成長,店數也從原先三家成長至十六家。

成為陸客指名必買商店

攤開莎莎歷年來的財報,上市十三年來,每年營業額都有顯著提升,即使面對○八年的金融海嘯,股價下跌至四.一六元(新台幣,後同),總營業額仍有四.五%的成長,達到一五一億元;○九年營收更達一七二億元,預計今年可有二○%的成長,再創歷年新高。

莎莎營業額有八○%來自香港,二.四%來自中國大陸,台灣的營業額平均占總營業額比重近四%,初期雖每年成長,但成績並不特別亮眼。○四年定位重新調整後,從○三年的二.四億元,○四年的二.六億元,到去年六.三億元,營業金額年年攀高,今年更可望再創新高。

而這精采的業績,其中有一部分是來台陸客消費力的貢獻。據了解,女性陸客來台幾乎指名必逛莎莎。一位時常接觸中國來台女學生的人透露,每每帶著這些女生出門時,她們都會要求去逛莎莎,且每人手上早已列好長長一串清單,進到店內只須交由服務人員揀選,再到櫃台結帳即可。

「只是學生的她們都可以買到兩、三千元了,更別說一般女性都買到一萬多元!」消費力實在驚人,為何這些女孩對莎莎如此瘋狂?「因為便宜。」陸客瘋莎莎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在莎莎的發源地香港,許多研究報告都對莎莎未來成長抱有高度期待,關鍵就在於中國內地遊客增加。

在中國大陸,莎莎是相當具有知名度的品牌,但由於中國對美妝品的高關稅,使得美妝品的售價比台北貴三成,就算是以便宜著稱的莎莎,也因為價格而受限。

相較之下,台灣莎莎的售價可說是極為「平易近人」,加上「莎莎」這塊招牌對陸客的影響力,台灣莎莎成為陸客女性指名「報到」的店家。

十三年前,莎莎信心滿滿的首度登台,卻在陌生的台灣市場慘遭滑鐵盧的起伏;六年之前找到自己的定位,開始在台生根發芽的莎莎,現在迎上這波陸客來台的「美容財」,又要大展身手了。

莎莎國際

成立時間:1978年

創辦人:郭羅桂珍、郭少明負責人:黃月寶(台灣區)資本額:500萬元(台灣區)

主要業務:化妝品零售

營業額(2009年):6.3億元(台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61

苦等兩年 ﹁壹﹂展身手


2011-12-26  TWM

 


黎智英

壹電視新聞台終於在七月通過NCC審查,取得衛星頻道執照,為一圓電視夢,燒掉百億元的黎智英大膽宣告,最壞的日子已過!

二○一二年,全台近八百萬戶家庭的電視一打開,將有「壹」番新風貌。因為苦熬二年多,遭兩次否決的壹電視新聞台,終於通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審 查,得以合法登上有線電視及MOD等電視平台。

十年前,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對台灣平面媒體市場扔下「蘋果炸彈」,雖然,有人批評他不過用屍體和裸體改變了台灣人的閱讀習慣,用緋聞和醜聞改變了台灣媒體的 報導形態,不過,對於他的威力,其實很多電視人都是「剉咧等」。

畢竟,以目前壹電視員工約一千人,再加上二百萬台數位機上盒,在還沒拿到牌照的情況下,就投資上百億元的手筆來看,黎智英等於是把未來的事業都賭在壹電視 上。

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黎智英坦言,「三十多歲以下的人,一出生就是看電視,接下來是圖像的世代,這才是將來賺大錢的生意!」但他也不諱言,「︽蘋果日報 ︾和︽壹週刊︾,第二天就知道太陽已經來了,可是這兩年,真的做死我了!」從壹傳媒上半年會計年度(一一年九月底止)財報數字來看,也確實如此。雖然年營 收增加八.六%(新台幣七十一.五億元,下同),但因為壹電視及機上盒資本開支超過十億元,導致集團大虧十二.六億元,而壹傳媒也成為目前最低價的港股。

港媒形容黎智英是位幸運的賭徒,但幸運女神不會永遠站在他那一邊,甚至預測壹電視燒錢已到了流血不止的地步,預計一一年將虧損超過七億港元,未來數年恐怕 都難以收支平衡。對此,黎智英聞言大笑,他說:「做人一定會有個代價的!如果賺了很多錢,做人沒意思也沒用。做電視我真的虧不少,但不會虧到真肉裡面,銀 行知道我不缺錢的。」黎智英坦言,現在是靠︽蘋果日報︾、︽爽報︾、︽壹週刊︾三個平台賣廣告,希望能幫壹電視走一條「血路」出來。根據黎智英估算,目前 機上盒用戶約六十萬戶,成長到兩百萬戶﹁應該不會太久﹂,所以,他也豪氣地表示,「以後投資要更大,因為最壞的日子已經過了!」從一個偷渡來港的小工,到 成衣大亨、媒體大亨,總是掀起產業巨浪的黎智英,雖然電視王國只能算剛起步,但即將在來年大展身手的壹電視,到底會為電子媒體帶來什麼樣的視覺革命?值得 你睜大眼睛看。

︵方沛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00

直播太空時代到來 遙感衛星大顯身手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77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28 09:53 編輯

直播太空時代到來 遙感衛星大顯身手
作者:陸洲

基本結論

衛星數據是提升用戶體驗的增值產品。我們前期報告提出,衛星就是數據。此前,來自太空的數據很難獲取,但隨著遙感衛星的發展,現在獲取數據的成本不僅大大降低,甚至是免費的,那麽數據的應用就百花齊放了。衛星數據作為一種增值產品(如影像超市、遙感集市等),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以谷歌和蘋果為例,電子地圖、矢量地圖、街景、實景三維都是必不可少的,硬件的速度和軟件的效率都在提高。空間地理信息內容越豐富、越實時,意義就越大。互聯網巨頭已經並將持續在這個領域加大投入。現在百度和騰訊都有街景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只不過更新頻率和覆蓋範圍還不是那麽領先。我們預計下一步在頻度上,遙感衛星會有大規模應用。

時時衛星圖像和高清視頻成為衛星應用藍海。美國天空盒子成像公司(Skybox Imaging)主要業務是研制衛星和部署數據中心,提供地貌詳圖及高清視頻。它計劃部署24顆“天空衛星”(SkySat)微小型衛星,實現全球數據的8小時更新,其時時衛星圖像類似太空直播。2014年6月,谷歌公司以5億美元收購Skybox,大大完善了GOOGLE EARTH服務。美國的衛星數據公司Orbital Insight,利用沃爾瑪停車場中的汽車數量來預測企業的發展狀況。地理空間公司Geospatial Insight利用衛星數據來預估洪水給農作物帶來的危害,以供保險公司使用。英國的AgSpace公司通過大面積土地的衛星影像來幫助農場主識別農作物的質量。英美公司給衛星數據應用藍海趟了路,顯示了遙感衛星數據的巨大空間。

衛星是代表中國“走出去”的“名片”。高鐵還在招標,衛星已經落地,2015年初我國在瑞典和阿根廷兩地開建衛星數據接收站就是明證。目前,我國的“高分專項”已經發射兩顆衛星,圖像分辨率也成功突破了米級。我們認為,隨著“高分專項”成果的逐步轉化,我國遙感衛星將變得越來越好用,有望進入加速發射的節奏。從數量上看,我國在軌衛星數量僅為美國的1/4左右,遙感衛星的數量與美國有巨大差距。我們認為,“高分專項”將成為我國遙感衛星加速發射的催化劑。

2015年將成為我國衛星產業全球化的元年。“元年”的含義有二:一是從國內走向國際;二是衛星應用會有新的商業模式。當前,中國的衛星產業面臨“政策在放開、資本在流入”的生動局面。中國目前的“天繪”、“高分系統”都是由政府支撐、投資、運營的,也主要是面向政府應用的。政府支撐的免費衛星數據很多是公益性用途,沒有進行商業運作,但其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完全免費的好日子或許不會太長。此前客戶花錢買衛星,衛星公司有義務教他們用,並且教會為止。未來的商業模式將有很多種,衛星制造公司可以代替客戶負責地面運營,或者不賣衛星只賣數據,這將是商業模式上的巨大轉變。衛星公司有可能華麗轉身為數據公司和雲平臺,這也是軍民融合的有效路徑和生動體現。

相關投資標的

中國衛星、奧普光電
信威集團、歐比特

遙感不僅僅是地圖

“遙感”,是指在物理科學上是指不直接接觸物體,從遠處通過探測儀器接收來自目標物體的電磁波信息,並經過對信息的處理,判別出目標物體的屬性的過程。
圖表1:遙感圖像分類表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地球上的各種物體都有其電磁光譜特性,遙感正是利用這一特性,利用遙感設備從空間平臺對地球表面的自然面貌、現象和自然資源進行觀察、探測,並通過光、紅外、微波等遙感器對各種地面物體所反射和輻射電磁波的信息進行讀取,然後經過一系列的科學提取、處理、分析過程獲取相應的數據信息,以達到準確辨認地球表面物體和現象的性質和狀況的目的。
圖表:衛星遙感示意圖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衛星遙感為航天遙感的一個組成部分,以人造地球衛星作為遙感平臺,主要利用衛星對地球和低層大氣進行光學和電子觀測。

衛星遙感活動始於20世紀中期,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1960年4月,美國發射了第一顆觀察地球大氣的衛星,揭開了從外層空間探測地球的序幕。

圖表:天基遙感發展歷史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2013 年,國外共發射15顆對地觀測衛星,其中高分辨率衛星10顆。而2012 年共發射16 顆對地觀測衛星,其中高分辨率衛星5 顆。與2012 年相比,2013 年成像高分辨率衛星發射數量同比增長一倍。


從下遊應用來看,一般來說,遙感技術的應用可以分為三大體系。目前,國防用戶與政府機構的需求仍是衛星對地觀測數據商業銷售和應用的主要市場。

圖表:遙感技術的應用可以分為三大體系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美國政府是全球最大的商業衛星遙感數據用戶。2013年之前,數字地球(DigitalGlobe)公司和地球眼(GeoEye)公司逐漸成長為美國最大的兩家高分辨商業衛星影像公司,在商業遙感數據市場上平分秋色。

作為技術提供商,DigitalGlobe 的衛星影像幾乎可以在所有耳熟能詳的地圖服務中找到,包括 Google 地圖、微軟 Bing 地圖,國內的百度地圖、騰訊地圖、高德地圖中的衛星影像也來自 DigitalGlobe。另外,DigitalGlobe 還與地圖制作公司展開合作,比如隸屬於諾基亞的NAVTEQ。

另外,公司可以通過對衛星圖片的分析發現更豐富的內容,並提供深刻見解。公司建立了一只由空間地理專家組成的資深團隊,通過直接訪問 DigitalGlobe 衛星群,並利用數量不斷增加的全球檔案來了解全局,還可以調取不同時間的衛星圖片,幫助有效規劃可能采取的行動路線。其價值不可限量。

圖表:數字全球公司的業務不僅是衛星圖片出售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在衛星對地觀測應用領域,隨著商業用戶對高分辨率對地觀測數據的需求逐年走高,美國對商業衛星數據設置的分辨率的限制已難以滿足當前商業用戶的需求。而隨著美國政府逐步放寬商業衛星數據分辨率限制的舉措,可能會引發商業衛星對地觀測數據產業格局的新變化。

圖表:美國對商用遙感的分辨率限制逐步降低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北方天空研究公司在2013 年發布的《全球衛星對地觀測(第五版)》報告的數據顯示,在衛星對地觀測應用的6 個直接市場中,國防與情報市場所占比例達到38%,公共安全市場的比例也達到28%,而產業鏈市場和服務市場的比例分別僅為7% 和10%,仍未得到充分發展。

圖表:2013年衛星對地觀測的直接市場分布


來源:NSR,國金證券研究所

北方天空研究所(NSR)預測:到2022 年,全球天基對地觀測數據及增值服務年收入將達到60 億美元。同時,受到更低的數據成本、更高的圖像分辨率、新興應用以及資源需求增長的推動,商業市場各個領域的增長率將高於非商業市場。預計到2022 年,商業市場收入將占全球天基對地觀測市場總收入的50%。
圖表:NSR預計每平方公里合成孔徑雷達遙感費用變化(單位:美元)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受益公司分析

中國衛星

中國衛星的大股東航天五院是天基宇航系統的主要衛星提供商,總資產97.17億元,凈資產57.8億元,2013年凈利潤5.8億元。加上事業單位的研制收入等在內,五院2013年全口徑經營利潤約18億元,是上市公司的6倍。五院主要產品包括返回式遙感衛星、“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風雲”氣象衛星、“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資源”地球資源衛星和“北鬥”導航定位衛星等6 個衛星系列,“神州”系列飛船等。預計未來還有月球基地、大型空間站、深空飛船、火星探測器等一系列任務。

作為軍工科研院所改制的試驗田,五院的事業單位屬性正在逐步弱化,企業屬性逐步增強。在中國重工實現核心總裝軍品整體上市後,大衛星資產註入上市公司已經不存在障礙。在國企改革的新形勢下,盤活中國航天優質的“彈箭星船”資產已被提上議事日程,航天五院啟動資本運作的時機已經成熟。

2015年將成為我國衛星產業全球化的元年。“元年”的含義有二:一是從國內走向國際;二是衛星應用會有新的商業模式。當前,中國的衛星產業面臨“政策在放開、資本在流入”的生動局面。中國目前的“天繪”、“高分系統”都是由政府支撐、投資、運營的,也主要是面向政府應用的。政府支撐的免費衛星數據很多是公益性用途,沒有進行商業運作,但其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完全免費的好日子或許不會太長。此前客戶花錢買衛星,衛星公司有義務教他們用,並且教會為止。未來的商業模式將有很多種,衛星制造公司可以代替客戶負責地面運營,或者不賣衛星只賣數據,這將是商業模式上的巨大轉變。衛星公司有可能華麗轉身為數據公司和雲平臺,這也是軍民融合的有效路徑和生動體現。我們預計中國衛星在衛星運營、數據服務、系統建設上將有較大的突破,這將徹底打開公司的發展空間。

奧普光電

奧普光電(002338)是中科院長春光學和精密機械研究所下屬的唯一上市平臺,長光所是我國衛星載荷技術的龍頭單位,在即將到來的“十三五”宇航規劃中有望獲得大批衛星載荷訂單。奧普光電目前的收入構成主要是光電測控設備和光學玻璃,具體而言就是反坦克導彈制導系統、雷達基座、飛行物體(導彈飛機衛星)飛行軌跡及座標測量、航空航天相機、軍用光學玻璃等。長光所的激光類武器、被動雷達、高空偵察相機、微小衛星等高科技軍品存在註入上市公司的可能。

2013年長春光機所總資產42.37億元,凈資產19.28億元,事業收入9.42億元。長春光機所目前年科研合同額近25億元,參股/控股企業共23家,旗下產業化公司產品覆蓋光譜,遙感,激光,LED,指紋儀,光柵尺,醫療儀器等。長春光機所已經形成了從基礎研究到工程技術研究再到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完整科研鏈條。在中科院深入推進科研院所改革、鼓勵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的大背景下,奧普光電擁有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信威集團

信威集團作為一家背景特殊的通信公司,已經提出了衛星移動通信星座發展規劃,和清華大學聯合研制的靈巧通信試驗衛星發射成功並完成了全部在軌測試試驗。2014年底,信威集團與航天五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計劃在全球低軌通信衛星星座戰略基礎設施方面開展戰略合作,聯合發起成立全球低軌衛星星座產業實體合資公司。

信威靈巧通信試驗衛星主要負責水文、氣象等領域的監測數據的采集和傳輸,搭載的信威通信靈巧通信試驗衛星主要用於衛星多媒體通信試驗。信威集團後續將啟動“空天信息網絡工程”,也可看作是“中國版銥星計劃”。該系統將來會首先滿足軍事特種通信需求,同時公司也會積極與北鬥系統和McWiLL 專網相結合,探索更寬廣的商業運營模式。信威集團的實踐打開了衛星產業市場化之路。

歐比特

歐比特是國內首家進行芯片式衛星研制生產的民營企業,並且與國內微小衛星研發實力機構上海微小衛星中心開展深度合作。通過對外並購,公司深化了“衛星+圖像處理+移動終端”產業鏈,有望從給衛星平臺等配套航電芯片產品的制造商轉型為擁有系列芯片衛星及微納衛星設計、制造及運營為一體的空間平臺運營商。

(來自陸洲國金軍工)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239

两位诺贝尔 奖获得者,一群金融天才,两次在市场展试身手,两次以失败告终,这令我们难以接受,但它就是事实。 浪子终回头

http://xueqiu.com/1162258074/48517515

两位诺贝尔  奖获得者,一群金融天才,两次在市场展试身手,两次以失败告终,这令我们难以接受,但它就是事实。
       
       我们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交易理论,模型,我们和金融学界、业界的世界顶尖领袖并肩同行,我们也拥有一流的情报和资讯;甚至,我们就是最顶尖理论、模型的创造者,我们本身就是顶尖的领袖,我们讲一句话,就会在市场上产生反应。
       
       我们也几乎做到了万无一失,但最终,天才抵不过天时。在天时的剧变下,没有踏准天时的我们,一而再地失败了,这是我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教训。
       ----------------------------------
       在现代金融学界和业界,我算是拥有一席之地的人。曾经我和我的同事到任何一个国家,该国央行行长都会接待我们,很多行业内的人会以认识我们为荣。
       
       但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失败的故事,一个一群金融天才在金融业惨败,甚至一败再败的故事。
       
       1995 年,默顿(RobertC.Merton)不断打电话给我,邀请我加入到他们刚刚创建的伟大事业——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默顿是我在斯坦福的导 师,我曾提议并协助他写作《连续时间金融》一书。这本书后来广受赞誉,也令我们的关系更为紧密。1997年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本书也更受关注。
       
       LTCM 是当时华尔街最闪亮的明星。公司创办人麦利威瑟(John Meriwether)被誉为是华尔街债券套利之父,美国前财政部副部长、美联储前副主席等大 人物也是公司合伙人。我的另一位导师,与默顿一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被称为是金融宗师的斯科尔斯(Myron Samuel Scholes)也在这 里。
       
       这些天才们组成了全球金融业有史以来最为耀眼的“梦幻团队”,也用成绩证明了自己,我接到邀请时,才一年的他们已获得高达16亿美元的利润和含手续费在内高达到59%的收益率,开创了基金业有史以来最迅速的成长奇迹。
       
       LTCM 的主要业务是债券套利交易,通俗地说,就是像做股票一样做债券。债券的价格波动很小,风险和回报也低。为了获得更高的回报率,LTCM动用大量财务杠杆将 规模做到很大,他们运用电脑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价格波动,并且通过电脑精密计算在波动中发现与把握套利机会。这样一来,运用和建立套利模型就显得非常关键, 我被他们认为是这方面的天才,这也是他们邀请我加入的原因。
       
       莫顿和斯科尔斯邀请我去担任LTCM亚洲业务主管及公司合伙人。这很诱人,但起初我拒绝了。我太太不愿来亚洲,她是加州理工的电脑博士,也是耶鲁知名的电脑教授,她觉得自己的事业在美国,不应该到亚洲来。
       
       后来,麦利威瑟也向我发起攻势。我开始动摇了,太太也觉得可以尝试一下。1995年,我正式加入LTCM,从零开始拓展亚洲业务。最初两年,我在总部格林威治上班,跨洋开展以日本债券市场为主的交易。
       
       在 我们的合力下,LTCM继续腾飞。1997年底,我们当年金融衍生工具的总规模已接近万亿美元之巨,超过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我们这些合伙人的财富也 火箭般上升,到1997年年底,我们在基金中的总值已高达14亿美元,比投入的1.5亿美元增长了9倍,要知道,这不过才两三年的光景。
       
       我负责的亚洲业务也越做越大,我刚去的时候,公司晚上是没有人上班的,1997年5月,当亚洲业务成为我们的重点市场,我们决定在东京建立亚洲业务大本营时,我光是从美国就带过来15个人,并在东京安了家。
       
       就在我们准备更上层楼,大展拳脚之际,坏事情发生了。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将卢布贬值,宣布无法按时偿还国债。我们持有不少俄罗斯债券,马上亏损不少。后来,很多人解读我们的失败,认为我们是在俄罗斯亏到了底儿掉。但事实上,我们在俄罗斯的业务很小。
       
       真正让我们滑向深渊的,是俄罗斯之后的连锁反应。
       
       1998 年之前的差不多10多年里,每两、三年俄罗斯都有面临一次金融危机的考验,但每次,其他七大工业国或者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会帮助他们。因为大家 都认为,他们破产会殃及鱼池。1998年,真正的危机发生之前,俄罗斯警告说自己会有危险,债券价格于是下降很多。很多大机构和投机者,都觉得机会又来 了,趁机大量收购俄罗斯债券。大家的想法是,真正出问题的时候,别的国家还是会按照惯例出面帮忙,然后危机就会过去,债卷价格就会上涨,这样就又可以稳稳 地赚上一大笔。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我们认为,真正出问题的可能性是“万一”,别国要帮忙俄罗斯的可能性是“一万”。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万一发生了。
       
       这一次,没有人愿意再替俄罗斯买单。危机迅速蔓延。
       
       金融机构都必须保有足够的资本。一旦它亏损较多,就会通过出售资产来减低风险,增加资本。俄罗斯宣布破产,让很多国际大银行遭了损失,他们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要出售资产套现。
       
       这 些大银行手里持有很多,抛售很方便的资产就是债券,主要是7大工业国的债券。我们的灾难因此而来,因为我们手里持有的金融资产,大多数也是7大工业国债 券。一场抛售7大工业国债券的踩踏惨剧由此发生。8月21号,国际大银行开始大幅抛售他们手中的7大工业国债券,令全球主要债券价格发生有史以来最大的波 动。前呼后拥的卖空踩踏中, LTCM几乎一天就毁掉两年的心血。
       
       难忘的是,8月21那天,我正和麦利威瑟在北京旅行。当天晚上,我们还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官员共进晚餐。回到下榻的酒店——北京国际俱乐部,分别给总部已经上班的同事打去电话时,我和麦利威瑟听到的是总部传来的噩耗。
       
       震惊之下,我和他当即取消中国剩下的行程,他回总部,我回东京。虽然我们彼此安慰和鼓励,但内心都十分清楚,恐怕已是无力回天
       从 8月22号开始,我们不断召开各种会议,但听到的都是坏消息。越来越多的客户知道我们亏本的消息,担心我们没有偿还能力,并且在市场上做了很多动作,令我 们雪上加霜。我们的亏损也每天都还在扩大。不到10天,我们已走到破产边缘。7大工业国的债券,亏掉我们90%至95%的资本。虽然我们推出了大量自救活 动,但终究未能再有奇迹。
       
       在我们最难的时刻。我在高盛时期的老板,其时已是高盛共同主席的科赞 (Jon Corzine)给我打了电话,向我了解我们的情况。当年,他盛情邀请我告别学界加入高盛时,给我的业务之一就是建立数理模型进行债券套利,试 图让高盛与LTCM竞争。但我却为报师恩加入了LTCM,令科赞有过一段失落和不快。
       
       现在,LTCM出事了,科赞看到一个既可以“复仇”,还可以渔翁得利的机会。科赞提出的方案是,高盛帮助LTCM解决资金的问题,但LTCM要将至少50%的股权交给高盛。我们内心欣喜,但假装无奈地接受了这个安排。
       
       但 最终科赞却没能解决资金的问题。同时,他还将我们的“丑事”告诉了他的前任,原高盛主席,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鲁 宾被称为是“典型的刻板守旧的华尔街人士”,他以交易员身份加入高盛,对我们干的事情非常熟悉,也清楚我们如果出事可能带来的后果。他接到科赞的小报告之 后,非常震惊,急忙启动了紧急程序,要求美国政府介入LTCM,并将其形容为挽救华尔街之战。
       
       鲁宾的担心是 有道理的。我们的规模实在太大,超万亿的各类金融  衍生品任由亏损,最终将带给整个华尔街带来深重灾难。在鲁宾的重视下,不能让我们倒下成为大家的共识。9月23日,美联储出面,组织以高盛、美林、 J.P摩根为首的15家机构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LTCM90%的股权,共同接管了LTCM,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后来,我们也因此被称为是大而不 倒(too big to fail)的人。
       
       但对我们这些合伙人而言,LTCM事实上已经倒闭了。我们的LTCM已经倒闭了。一个被认为只会成功,不会失败的巨人,就这样在一个看起来风险很低的市场轰然倒下。
       
       有些讽刺的是,就在前一年,默顿、斯科尔斯,才刚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接受万众瞩目的敬仰。天才和疯子只有一墙之隔,现在,这堵墙倒了。
       
       那 段时间,也是我和合伙人们人生旅程里最艰难的日子。虽然我负责的亚洲市场是LTCM唯一没有亏本的业务分支机构,但我的遭遇却并不比LTCM的任何一个合 伙人好。LTCM从经营的第一天起,就有一个规定,合伙人应将赚到的钱大部分继续投入到基金中。但事实上,我们都将赚到的钱全部都投入到了公司中。我们相 信,我们能够做到万无一失。
       
       当时,我在东京的房租高达250万日元/月,我的三个孩子也在昂贵的国际学校念 书。以前,不但这些费用全由LTCM直接支付,我还在LTCM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但LTCM清算以后,单是这些支出就已让我难以承受。我在LTCM的几乎 所有财富,也都与LTCM曾经的辉煌一起成为了历史。
       8月初,我与斯科尔斯重新成立了一家名为Platinum Grove Asset Management的新公司,继续LTCM的业务,默顿也加入到我们,出任顾问。已经习惯了开口就是百亿千亿的我们,从4500万美元的规模,东山再起。
       
       LTCM 给我们留下的一个核心教训是:不要用高杆杠进行金融操作,即使是在风险很低的领域。当时,我们每年的报酬率都是40%到50%,在一个收益很低的领域,你 要有那么大的报酬,就要做到很大的资产规模,进而用很大的杠杠去撬动。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那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因此,在这家新公司,我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把杠杆率降低到以前的十分之一,我们只赚过去10分之一的利润,希望换来持续的生意。
       
       在我们的努力下,新的基金很快重新站稳脚跟,并在2007年达到50亿美元左右的资产规模。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们奔向100亿规模时,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爆发了,让我们几乎是重蹈了LTCM的覆辙。
       
       2008年金融海啸的前10个月,我们的基金就损失了38%的净值,单是10月份的上半月,损失就达29%。这其中最重要的损失,来源于我们对雷曼兄弟的错误判断。
       
       令人痛心的是,我们几乎犯了当年看错俄罗斯一样的错误。
       
       我们当时认为,政府一定会挽救雷曼,因为它已经花大代价挽救了贝尔斯登。于是,我们押重注于政府会挽救它,甚至期待一战成名。
       
       但结果,和没有人帮助当年的俄罗斯一样,美国政府居然任由了雷曼兄弟戏剧性的倒闭。我们预期的巨额利润变成了惨重损失。
       
       LTCM的遭遇再次在我们身上发生。2008年11月,为了抵御撤资浪潮,保护公司稳定,我们宣布暂时不允许投资者抽回他们的资金。但最终,我们再次败走麦城,选择清仓,退还投资者的资金,缩小投资范围,合伙人也各奔东西。
       
       两位诺贝尔奖  获得者,一群金融天才,两次在市场展试身手,两次以失败告终,这令我们难以接受,但它就是事实。
       
       我们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交易理论,模型,我们和金融学界、业界的世界顶尖领袖并肩同行,我们也拥有一流的情报和资讯;甚至,我们就是最顶尖理论、模型的创造者,我们本身就是顶尖的领袖,我们讲一句话,就会在市场上产生反应。
       
       我们也几乎做到了万无一失,但最终,天才抵不过天时。在天时的剧变下,没有踏准天时的我们,一而再地失败了,这是我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教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67

顛覆金融格局?區塊鏈將在股市大顯身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810.html

一年來,比特幣背後的核心技術——區塊鏈(Blockchain)受到全球關註,各大金融機構更是砸下重金對其進行研究,其中便包括悉尼證交所(SSX)。

SSX和比特交易實驗室(Bit Trade Labs)近日發布聲明,宣布將合作開發基於區塊鏈的股票市場結算和登記系統,使得實時結算和登記(T+0)成為切實可行的願景。

眾多國際投行認為,從全球範圍來看,假設成本和股市市值成比例,那麽區塊鏈每年節省的成本可能超過60億美元。但是,區塊鏈技術要在金融等監管嚴格的領域真正普及,預計還要近10年的時間,因此可以從OTC(場外交易)市場開始小範圍嘗試,再逐步推開。

當前,中國央行、證監會、交易所也在積極探究區塊鏈在證券交易、銀行結算方面的可行性。

當然,現在已經湧現出不少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身份識別和信用管理系統,這較於證券交易更易於實現。

悉尼證交所SSX向區塊鏈進軍

“T+0將提供諸多益處——消除抵押風險、提高交易速度和交回部分主動權給券商和市場參與者,而不是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向其他交易所支付費用,”悉尼證交所副主席、寶澤金融集團董事局主席王人慶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我們希望從OTC市場開始,等成熟了再推廣至整個交易所,同時這項技術屆時也可以服務其他國家的交易所。”

值得註意的是,即使是在美國,其實行的也是T+3結算制度,為各界所熟知的T+0僅是指交易制度,並不代表資金、股票到賬。

SSX是澳大利亞主板證券交易所,始終致力於協助中國企業赴澳洲上市。SSX采用納斯達克(NASDAQ)的OMX交易系統,今後將實現澳元和人民幣進行交易,並適時推出人民幣板塊,規避匯率風險,這也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SSX表示,據監管方和市場參與者的認可度和參與度,此次合作的目標是在數月內為SSX的私人財富市場網絡和在2018年年初為該所的股票市場實施區塊鏈解決方案。

王人慶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將首先為SSX開發區塊鏈解決方案,“但我們還打算使其可供其他市場使用,秉持開放式接入的理念。我們的主要驅動力是提高效率和節省我們的市場參與者和經紀人的成本。”

就效率和成本而言,此前高盛在研究報告中稱,如果股票交易引入區塊鏈技術,不僅能減少交易結算中的差錯,還能讓全球每年節省60億美元成本。

“通過在買方客戶、經紀商、托管行以及美國存管信托和結算公司(DTCC)中間,減少重複的和需要人工確認及協調的交易,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在美國將能每年節省20億美元成本(顯性成本和經濟成本)。”高盛分析師James Schneider等人在報告中寫道。從全球範圍來看,假設成本和股市市值成比例,那麽每年節省的成本可能超過60億美元。

對於SSX這個新晉交易所而言,研究區塊鏈技術的動力可能更大。“澳洲最大的證交所澳洲證交所(ASX)有2200多家企業上市,其中結算清算收入約占30%,美國三大交易所也是如此,因此可能短期內研發並使用新技術的動力不大。”

與眾多國際投行的觀點相似,王人慶也表示,區塊鏈技術要在金融等監管嚴格的領域真正普及,還要近10年的時間,“因此可以從OTC市場開始小範圍嘗試,再逐步推開。”據他介紹,現在已經湧現出不少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身份識別和信用管理系統,這較於證券交易而言更易於實現。

實現實時結算和登記(T+0)?

盡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區塊鏈在股票交易中的想象力的確巨大。其實,股票交易指令的執行環節較為簡單,而交易指令執行後的結算和清算環節則相當繁複,因此區塊鏈最大的用武之地可能就是實現實時結算和登記(T+0)。

以美國為例,美國證券結算制度為T+3,此處T+3強調的是,在美國賣了股票要3天後才能拿到錢;而中國A股市場T+1強調的是當天買的股票不能賣。

“區塊鏈卻能將效率提升到分鐘級別,這能讓結算風險降低99%,從而有效降低資金成本和系統性風險。”王人慶告訴本報記者,在區塊鏈上,交易被確認的過程就是清算、交收和審計的過程。區塊鏈使用分布式核算,所有交易都實時顯示在類似於全球共享的電子表格平臺上,實時清算,效率極大提升。

高盛也認為,股票交易的結算和清算過程中,區塊鏈技術能夠減少甚至消滅交易差錯,並能夠優化後臺流程、縮短結算時間。一般而言,這些細節的確認由多個參與方(DTCC、托管行、經紀商和客戶)在整個交易周期的多個時點進行。如果區塊鏈能在這些參與方中完全加以應用,其中很多屬性可以打包進智能協議,從而變成交易指令執行之前的要求,而不是在交易後要求多個參與方核驗並同意。

有跡象顯示,股票交易規模的迅速擴大已經對證券交易基礎設施的容量形成了很大的壓力。很多人開始擔心,如果不徹底改革現行的股票清算交割系統,將很快造成系統容量嚴重不足的問題,這些顯然是證券監管層擔心的重要問題之一。有鑒於此,全美證券協會目前正在推動將證券交割制度由原來的T+3修改為T+2或者更短。

2015年,美國T+2工業指導委員會(ISC)制定了一份白皮書,倡導在2017年第三季度引進T+2結算制度,並試圖獲得監管方支持。多位美國證監會(SEC)委員不久後對此表示支持。

ISC稱,縮短結算周期會給予交易更多的確定性、安全性,並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這將有助減少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減少順周期保證金要求和流動性需求。結算周期縮短將會有助於改善整體證券市場的效率,將美國與全球市場同步聯系在一起,以促進金融穩定。”ISC主席Marty Burns表示。

當前,24個歐洲市場都在2014年夏天開始向T+2制度過渡。縮短一個工作日的結算周期有助於降低整體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保證券商的資金自由度,也有益於投資者。

區塊鏈到底是什麽?

即便是說到這里,不少受眾仍然對於抽象到極致的區塊鏈困惑不已,比特幣至少存在一個圖形,但區塊鏈可謂是“無形”的強大存在。

“其實,一般受眾不用過多考慮區塊鏈究竟是什麽。隨著該項技術不斷成熟,就例如微軟Windows系統,如今還有人會想探究它背後的運作方式嗎?”區塊鏈創業團隊BITSE的CEO錢德君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此前,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常務理事、北京艾億新融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林對區塊鏈給出了一系列相當直白易懂的解釋。

張家林表示,區塊鏈是一個開放式自治賬薄系統(open autonomous ledger)。首先它是一個賬薄系統,按照複式記賬方法記錄了所有的交易數據——每一個單位的貨幣“從哪來,去過哪”的全部詳細歷史數據。開放式是指其存儲的數據對任何人都是開放的,除了交易主體的隱私信息采用加密方式以外,任何人都可以查詢其中的數據(加密的數據獲得授權後也能看到)。“自治”是指系統是按照公開的算法、規則形成的自動協商一致的機制基礎上運行的。以確保記錄在區塊鏈上的每一筆交易的準確性、真實性。

至於區塊鏈的記賬方法,其實區塊鏈記錄了從第一個“貨幣元”交易發生開始的所有交易紀錄,每筆交易都是按照複式記賬法進行記錄。由於任何一筆交易的借方、貸方的複式記賬記錄都保存在一起,每筆交易的貸與借之間形成的會計關聯關系: 一筆交易中的貸方總能夠對應到之前一筆交易的借方。所有的交易就通過複式記賬的會計關聯成“鏈狀”結構。這樣就能夠對每個“貨幣元”的身世檔案有很精確的描述:由於複式記賬的好處, 從當前最新記錄開始,逐級向過去回溯的倒推方法,就能針對每個“貨幣元”,不僅知道它“去過哪”——這個“貨幣元”都經歷過哪些交易, 還可以知道它“從哪來”——追溯到它的源頭“出處”。

由於每個“貨幣元”的身世檔案都很清楚,這樣就給識別和驗證交易帶來非常大的便利。

例如,張三要支付李四100“貨幣元”,李四就可以對張三的這100“貨幣元”的身世檔案進行查詢,李四追溯到這100“貨幣元”是有源頭“出處”的,而且最新的交易顯示,這100“貨幣元”的最新擁有者是張三。李四就放心可以收到這筆錢了。如果李四追溯不到這100“貨幣元”的源頭,說明這100“貨幣元”不是合法生產出來的,張三就不應該擁有此100“貨幣元”,這樣的交易被認定為非法而無法獲得執行。只有那些可以追溯到源頭“出處”的“貨幣元”交易才被認定為合法並獲得執行。被驗證過的所有交易被永久性的存在區塊鏈中。

張家林也表示,隨著交易數量的增加,采取上述方法對當前的每個“貨幣元”的交易都查詢身世檔案進行追根溯源的話,由於需要回溯的“交易鏈”很長,按照上述方法來驗證一筆交易將會非常耗時,區塊鏈采用了非常巧妙“分塊”的方法解決了該問題。

所謂“分塊”,即把發生在某段時間內的交易打包成一個“區塊(Block)”,每個區塊保持著前、後區塊的鏈接指針。由於區塊是按照時間順序遞增產生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增加一個新的區塊,這個區塊和上個區塊鏈接起來,所有區塊就形成了“鏈”狀結構。

因此,區塊鏈可以看作一個可以無限“增加頁數”的巨型賬薄,每個區塊可以看作是這個賬薄的“一頁”,“每頁”賬薄記錄了1筆或多筆交易。每增加一個區塊,區塊的堆高(Height)就增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16

端點 | 全球機器人大聚會 各路英豪CES上大顯身手

1月5日,一年一度的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正式開幕。從智能手機到8K超高清電視,從無人機到無人駕駛汽車,展會主辦方美國消費技術協會預計將有超過2萬件新品亮相。

其中,機器人產品更是各具特色,令人目不暇接。

韓國電子巨頭LG在展會上展示了智能家居及商務輔助系列機器人,其中領頭的便是Hub Robot,一款智能家居中樞機器人。

當被放置在家中時,這款頭頂兩只“藍眼睛”的機器人就可以通過攝像頭和能夠進行面部識別的顯示器辨認出家庭成員,還可以根據指令做出點頭或是控制物體等反應。

Hub Robot的其他功能與亞馬遜早前上線的智能家居中樞Echo相似,可以為用戶查看天氣預報、播放音樂、控制燈光開關、加熱食物或是記筆記。

另外,LG還推出了兩款機場專用機器人。一個是“機場助手”:只需掃描登機牌,它就能用四種語言告訴乘客所需的航班信息。另一個則是一臺巨型吸塵器,它可以用攝像頭和感應器檢測到人類,繞開人們進行清潔,或是讓他們移動位置。

除了機場和家中之外,機器人也可以是學校以及研究室的好幫手。

由北京一維弦科技(Ewaybot)自行研發的機器人Moro就是這樣一款機器人。它高約4英尺,重約77磅,手臂有六個關節,肢體末端三叉分開。既可以拿起一支筆,也可以拿取重物。由於內置麥克風和擴音器,用戶還可以對其進行語音操控。

使用英特爾的實感技術、超音波和紅外傳感器,Moro可以繞過障礙物,前往用戶指定的地點。

在看過許多大型機器人之後,精致小巧的樂高機器人也受到了許多關註。

丹麥玩具巨頭樂高公司將一套可編程的積木組合到一起,呈現出機器人Lego Boost的最終形態。用戶可以自己動手拼接出樂高蝙蝠車、多工具車Bernie以及機器貓Frankie等機器人。通過相應的樂高應用,用戶可以創造體感式玩具,甚至能錄制音效,讓小機器人發出貓叫的聲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196

韓寶圖:Rain廚神顯身手

1 : GS(14)@2015-05-14 08:36:53

【炮製牛扒】

韓國男歌手Rain上星期喺紐約出席活動後,就留喺當地嘆世界。佢噚日於微博公開自己化身廚神嘅新相,睇見佢煮牛扒時有板有眼,真係令人流晒口水。




【宴請好友】

煮完牛扒,Rain梗係唔會獨食,佢拎埋嘢飲同朋友轉場去露台開餐,一邊食一邊傾,人生一大樂事。Rain做完廚神仲做埋「樓面」打點一切,真係唔話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514/191463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315

【今日笑一笑】汪星人望咩咁入神羊咩猛騷身手都唔分神

1 : GS(14)@2017-02-18 00:51:19

羊和狗除了可以是牧羊和被牧羊的關係外,也可以是玩伴。網上流傳一段影片,一隻小山羊和狗在雪地玩耍,但小狗卻不知看着甚麼看得入神,無論旁邊的山羊用兩腳站立走,還是原地打轉,整古造怪,也引不起狗仔注意,令山羊也洩氣。
YouTube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7/199313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7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