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巴菲特股東會搞辛辣 股價應聲漲

2013-05-13  TCW
 
 

 

五月四日這一天是柏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股東會,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現身為投資人「開示」的重要日子,對於六十四歲老牌避險基金操盤人卡斯(Doug Kass),更是暴紅的一役。

電視節目上,欽點挑戰者

每年股東會上,巴菲特都讓股東在長達六個鐘頭的會議中問個過癮,然而,多年下來問題趨向千篇一律,總是圍繞在接班人是誰、經濟投資大勢,連巴菲特自己都開始覺得無聊。過去幾年,他陸續指定記者、分析師加入提問行列,今年他挑戰更火辣的選項,徵求放空柏克夏海瑟威股票的「熊」方代表來「踢館」。

卡斯是小有名氣的操盤人,常常在財經電視台CNBC露臉,也在知名財經網站TheStreet擁有個人專欄。他在看到巴菲特的徵求後,草擬個人履歷與看空柏克夏海瑟威的歷史,委託《紐約時報》記者轉交。沒想到巴菲特在電視現場訪問節目上,當場宣布找到人選,看著鏡頭說:「卡斯,就是你了!」

股東會現場三萬多名粉絲中,擔任唯一反方代表、自嘲掉進獅子洞的卡斯,依然不客氣的問了包括:巴菲特為何準備讓毫無投資經驗的兒子接任非行政職董事長?為什麼近年入股企業價位越買越貴?甚至神來一筆,邀請一向反對放空的巴菲特,拿一億美元投資卡斯以放空套利為主的避險基金。只不過,得到的答案當然是「No」!

股東們關心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影響,巴菲特認為,美國經濟與自家公司都獲益良多,但這個大膽政策長期將造成什麼後果?「就像看一部好電影,你不知道結局會是什麼。」他略表擔憂的說。

犀利大過招,薑是老的辣

今年有了卡斯帶頭,讓提問品質大為提升,成功創造股東會亮點。只不過,巴菲特與蒙格(Charlie Munger)兩位年紀各為八十二、八十九歲的老搭檔,閃避關鍵問題的功力爐火純青,四兩撥千斤就打發了卡斯,柏克夏海瑟威會後股價大漲、再創歷史新高,卡斯原本應該扮演的猛熊,最終被《華爾街日報》評為「泰迪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75

中紀委機關報:讓辛辣批評成為一種習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823

(新華社/圖)

最近,在和基層一位同誌談到“批評與自我批評”話題時,這位同誌有喜有憂,喜的是這幾年黨內政治生活日漸嚴肅認真起來,許多人做自我批評時能夠深挖靈魂、拳拳到肉;憂的是依然有不少人給別人提意見時放不開手腳,顧慮重重、避重就輕。沒有辛辣味的批評,很難治病救人。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延安整風期間,南方局每周安排一天作為黨日。一位部門主要負責同誌是大革命時期入黨的老黨員,聽報告時總愛搬把藤椅放在門口,蹺起二郎腿。周恩來見了,毫不留情批評:“你在專心聽報告嗎?你這是遵守學習紀律嗎?你以為自己資格老,自以為懂得多,滿足了,不在乎了!”接著又語重心長地說:“黨齡越長越要自覺遵守紀律啊!”

革命戰爭年代,形勢風雨飄搖,鬥爭你死我活,見錯不批可能導致流血犧牲,知錯即改就可能撥雲見日、扭轉局面。所以,一針見血的批評司空見慣,被批評的人也往往聞過則喜。然而毋庸諱言的是,當下這種直言不諱、切中肯綮的批評,在一些單位和部分黨員幹部那里卻成了“稀缺品”。有的開民主生活會提前“彩排”,說什麽、怎麽說都有“講究”;有的批評別人時,講幾點、批多深事先征求“意見”;有的當面接受批評,貌似從善如流,過後依然我行我素,等等。批評一旦流於形式,問題就容易積累、惡化。

批評難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歸其根本還是在於黨性原則不強,為人情所困、為關系所累、為私心所擾。在一些人眼里,批評別人等於結怨樹敵,害怕丟選票、失人緣,甚至引火燒身,遭到打擊報複,還是“自掃門前雪”為好。一些黨組織黨內政治生活失去原則性和戰鬥性,好人主義盛行,搞一團和氣,基本不開展批評,即便批評也是抽象空洞的,包裝了再包裝,致使批評失去了鋒芒,成為無的放矢。

忠言是良藥,媚語是病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只要出於公心,態度誠懇,講究方法,無論批評還是自我批評都是一劑良藥,是對同誌、對自己的真正愛護。”一些黨員領導幹部因嚴重違紀違法落馬,幾乎都談到班子內部監督不夠,如果當時有人能及時咬咬耳、扯扯袖、紅紅臉,自己也不至於落到這種地步。小問題沒人提醒,大問題沒有批評,以致釀成大錯,值得每名黨員幹部認真汲取。

“對批評和自我批評,不能持有偏見,也不能心有余悸,而要本著對自己、對同誌、對班子、對黨高度負責的精神,大膽使用,經常使用,使之越用越靈、越用越有效。”批評利器要想始終保持銳利鋒芒,必須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心無雜念、拋開情面,少點“甜味”、多點“辣味”,揭短亮醜、清弊除垢,切實觸到思想的暗角、黨性的缺口,擊中精神堤壩的松軟之處、為官做人的軟肋短板,讓真刀真槍、見筋見骨成為一種習慣,使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一種常態。

紅臉出汗是最大的愛護。實踐“四種形態”,必須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對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而言,批評他人時態度端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真心誠意地為其指出問題、對癥下藥,這才是對同誌、對組織負責任的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000

作品辛辣幽默 挑戰主流文化美戲劇泰斗阿爾比逝世

1 : GS(14)@2016-09-18 10:51:47

美國戲劇泰斗阿爾比(Edward Albee)前天逝世,終年88歲。阿爾比透過《靈慾春宵》等傑作,以辛辣對白、「食字」幽默和嚴密佈局,挑戰觀眾對社會和戲劇的假設,在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和奧古斯特威爾遜(August Wilson)2005年逝世後,獲譽為美國最偉大在世劇作家。


■《海景畫》中出現蜥蜴人的魔幻場面,是阿爾比其中一次實驗性嘗試。

助手指一向有糖尿病的阿爾比,在病倒一段時間後於紐約長島家中離世。聲明附上阿爾比幾年前動大手術時寫定的遺言:「給所有令我活得如此美妙、刺激和圓滿的人,送上我的感謝和愛。」



三奪普立茲獎

阿爾比1928年出生後不久,就由紐約一對舞台和電影院老闆夫婦收養,6歲已立志當作家,但因自己是同性戀者和無視上流社會地位,不為養父母接納,離家出走後當了不少雜工,終在劇壇揚名,但不快樂的童年經歷往往滲透到劇作中。阿爾比逾25齣劇作,不時有實驗性佈局,但都以尖酸幽默和幽暗主題為共同風格,往往涉及家人醉酒互罵、無以名之的焦慮和失去孩子引起婚姻磨擦,挑戰美國文化對婚姻、育兒、宗教和上流社會安逸生活的想法,評價好壞參半。以他1962年代表作《靈慾春宵》為例,奪得東尼獎最佳戲劇獎,亦獲評審推薦頒普立茲戲劇獎,普立茲理事會卻認為該劇富爭議性,把獎項懸空,但1966年電影版為「玉婆」伊莉莎伯泰萊第二度封奧斯卡影后。阿爾比之後亦憑1967年《人海萬花筒》(A Delicate Balance)、《海景畫》和《三個高女人》三奪普立茲獎,1996年獲頒國家藝術獎章,2005年得東尼獎終身成就獎。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8/197738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5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