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樓繼偉:數字經濟應征稅但存在既得利益阻礙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23日在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稅收高級別研討會上表示,基於稅收公平原則,應該對高速發展的數字經濟進行征稅,但存在著既得利益阻礙、征稅技術困難等問題。

在“稅收政策如何促進創新活動和經濟包容性增長”研討會環節,樓繼偉表示,對於數字經濟、電子商務、共享服務等需要收稅,現在很多這類活動沒有征稅。在數字金融領域,其中很多是影子銀行,還包括覆蓋面很廣的共享服務、共享經濟。

樓繼偉舉例說,中國今年對跨境電商開始征稅。中國之前對跨境電商稅收很低,貨物從國外過來比中國國內的增值稅還低,這打擊了國內相關的研發和制造活動,“這很不公平”。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零售額增長28%,實體店零售額只增長8%。

樓繼偉表示,大家一直以為鼓勵創新就是要給予稅收優惠,但稅收征管排在第一位的應該是公平,這樣才能減少對資源配置的扭曲。

不過,樓繼偉進一步指出,數字經濟征稅很難。一是他們越來越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有既得利益的阻礙,二是對其征稅技術上很困難。

樓繼偉強調,要對數字經濟征稅首先要實現監管,例如防止一些共享經濟會通過互聯網逃避知識產權監管。

“現在大家希望賦予稅務部門很多職責,但稅收不能代替監管,監管需要先行跟上,征稅才能成為可能。”樓繼偉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10

兩部委擬出新條例:核電廠選址等事項應征求公眾意見

據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網站19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起草的《核電管理條例(送審稿)》今日起公開征求意見。送審稿中規定,核電廠的選址應當采取論證會、聽證會、公示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眾的意見。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網站截圖

《核電管理條例(送審稿)》主要對中國境內的核電規劃、選址、投資、建造、運行、退役及相關活動進行規範,並明確了國家對核電項目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實行準入制度。

其中,送審稿提出,對下列事項具有管理權限的行政機關應當采取論證會、聽證會、公示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眾的意見:

(一)國家核電發展規劃的編制;

(二)核電廠的選址;

(三)核電項目的核準或審批;

(四)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項。

對於意見的采納或不采納應當及時答複,並在報送審批的材料或者相關的文件中附具意見采納情況及理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請獲得與核電相關的政府信息,有關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作出答複。

此外,送審稿規定,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應當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並且需具備相應規定的條件。

關於核電廠建設方面的問題,送審稿規定,省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核電廠建設組織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作為項目申請報告的重要內容。

送審稿還規定,核電廠運行應當取得核設施運行許可證。受委托的專業化核電運行公司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及委托合同承擔相應的運行責任。同時,需要執行持證上崗、運行報告制度、運行評估制度。

在核損害賠償方面,送審稿規定,核電廠發生核事故造成核損害的,其責任認定及賠償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定執行。國家應當建立並完善核損害賠償保險制度。核損害賠償保險辦法另行制定。核電項目公司應購買核損害賠償保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17

環保稅一季度應征稅44.6億元,同比排汙費實現平穩增長

2018年開始實施的環境保護稅(下稱“環保稅”)是我國首部綠色稅種。這個希望通過稅收杠桿倒逼企業加大減排力度,從而保護環境的稅種實施稅種,是否初步實現了政策初衷?

近日在中國政府網高端訪談上,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副司長孫群介紹,截至4月18日首個納稅申報期結束,全國共有24.46萬戶納稅人順利完成環保稅納稅申報,剔除一些法定不需申報情形,基本實現了應申報盡申報,共計申報應納稅額66.6億元,扣除申報減免稅額22億元後,實際應征稅額44.6億元,因稅款入庫還未結束,這個數字並非最終的入庫結果。總體看,與去年一季度排汙費相比實現了平穩增長。

孫群表示,從環保稅首季的相關數據和典型企業的一些案例來看,環保稅“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正向激勵機制作用初步發揮,鼓勵節能減排、引導綠色生產,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改革效益已經初露端倪。

環保稅設計上按照排放量來征稅,因此排放越多,征稅越多。而且不少地方在中央確定的最低稅額上均有不同程度上浮,比如環境問題較為突出的北京,采用了最低稅額標準的10倍上限來確定本地區的適用稅額。

隨著稅法的實施,宣傳的深入,特別是環保監管趨嚴,納稅人的環保意識也在增強,汙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也在加大。

孫群介紹,從納稅人的申報數據來看,全國主要應稅大氣汙染物和水汙染物的排放量較去年同期均呈現下降的趨勢,特別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的大氣汙染物以及化學需氧量、氨氮等主要的水汙染物的排放量下降比較多。這有稅收的引導作用,更多的是全社會的共同關註、共同加強環境保護治理的結果。

他舉例,河北一家企業2017年投入1000萬元改造廢氣處理設備。今年一季度其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的排放量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了44.6%、26.4%和26.8%。由於排放量下降幅度較大,排放濃度低於國家和地方標準30%以上,享受了稅收優惠,今年一季度繳納的環保稅約28萬元,較環保投入治理改造前少繳了大概50萬,一年節省200多萬,五年左右就可以收回環保投資治理成本,這對於提升企業治汙減排的積極性有很好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環保稅一邊通過多排放多征收來倒逼企業減排,同時又采用差別化的稅收優惠來鼓勵企業減排,以實現政策初衷。

孫群表示,環保稅促進企業加大環保治理的投入,比如某地級市的統計數據顯示他們今年企業的環保治理投入新增了大概60多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以上。

另外,由於汙水企業向汙水處理廠的管網進行集中排放不需要再繳納環保稅,這促進汙染物集中處理,提高汙水處理、汙染治理的效率。比如北京首個季度有60多戶企業已經由向環境直排汙水改為向汙水集中處理場所排放。

繼河北之後,去年12月北京、天津、山西、內蒙、河南、山東、四川、寧夏、陜西等9個省市實施了水資源稅擴大試點改革。

孫群介紹,從一季度申報征收的一些數據情況看,水資源稅改革總體情況運行平穩,費稅制度實現了平穩轉換,社會反響也比較好。今年一季度新擴大的9個試點省市共有5.1萬戶左右的水資源稅納稅人按期順利地完成了納稅申報,申報稅款大概有39億元,較改革前每個月月均水資源費收入增長了21.6%左右。

他總結,水資源稅試點呈現了“三增三平”的特點,與制度設計初衷相符。

“三增”主要是增加了抽取地下水的稅負、超采區取用地下水稅負、還有高耗水、特種行業取用水稅負。“三平”是指居民生活用水負擔基本持平,城鎮公共供水企業負擔基本持平,以及工商企業正常生產用水負擔持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