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讓老闆作夢都怕你跳槽

2010-12-13  TCW




請注意!金融海嘯後最大的跳槽浪 潮,正席捲全球,你,感覺到了嗎?這是兩股力量交會的結果。第一股力量是經濟復甦,讓企業急於徵人。人力資源公司萬寶華(Manpower)的調查指出, 明年首季,台灣企業雇用意願,將創四年來首季新高。一○四人力銀行的調查更指出,今年十月,台灣已出現四年來首次「事求人」的狀況,雇主釋出的職位比求職 的人還多。

畫面轉到台北滙豐銀行的人力資源總部。「現在市場上太缺人!光我們就從八家擴張到四十七家,花旗從十一家變成六十六家……,這需要多少人?」滙豐銀行人力資源處負責人陶尊芷說。

第二股力量,是員工對企業忠誠的徹底質變。

全民大跳槽時代!八成五上班族醞釀年後轉職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警告,目前企業有四分之一的優秀人才,正醞釀一年內轉職。而根據人力銀行Yes123針對台灣一千六百零五位上班族的調查指出,有八成五的上班族醞釀在年後轉職。

「人心變了!」Yes123副總經理邱文仁說。一場金融海嘯,讓員工看到企業的無情,開始思考為何而戰。「員工不再對組織有Commitment(承諾),而是對自己的專業忠誠。」資誠管理顧問執行董事林瓊瀛說。

太多的案例正在全球發生,美國矽谷的Google總部,剛決定過完年後要給員工加薪一成,理由是對手臉書(Facebook)正以更有趣的工作前景,吸引 其員工跳槽。新竹的聯發科總部與晨星,也驚傳離職潮,業界傳出後者員工跳槽的理由竟是:根據晨星規定,上市後員工持有的股票有一定比例必須鎖住,因為擔心 上市後不能盡情賣股票,所以走人。

全民大跳槽的時代,正在來臨。你,是否正蠢蠢欲動,但不免又自問,「為什麼跳槽機會這麼多,我的工作還這麼難找?」「就算真的跳槽,我能勝任嗎?」

你的直覺是對的。一○四人力銀行的今年新鮮人求職調查顯示,到今年八月底還有近七成新鮮人仍未成功就業,關鍵在於求職者的能耐與雇主需求有落差。而《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研究也指出,頻繁跳槽者,只有四%是越跳越好。

想挑到好工作,唯有清楚自己的能耐,與雇主需求之間的落差,若你的職場總是一筆胡塗帳,可以預見,你未來職場生涯可能也一塌胡塗。

如何掌握自己職場一筆帳?想像自己是家「小企業」,從企業開張,你進入職場第一天起,就該用心盤點自己的資產負債表,盡量提高資產、降低負債、提高淨值。淨值越高,對雇主越具吸引力。

「你累積的資產減去負債,就是淨值,」「淨值就是你在市場上的market value(市場價值)」藝珂(Adecco)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陳玉芬說。

讓好職缺上門 盤點累積四大資產,提高議價本錢

但你知道自己的職涯資產夠漂亮嗎?請先問自己五個問題(見上表),如果其中有一個問題的答案是Yes。很可能,你這幾年的汲汲營營,無助你累積資產,甚至因負債過多,而瀕臨破產!

經營好你的職場帳本,有三個關鍵心法。

心法一:盤點你的四大資產。根據《非得跳槽嗎?》一書所述,四大職場資產包括:財務資產、技能資產、人脈資產、影響力資產。這四大資產,可藉由外部跳槽、也可從內部轉職來累積。

可惜的是,大多數的人轉換跑道時,先考慮財務資產,卻忽略技能、人脈、影響力資產,同樣重要。職場資產的累積,早該從「升遷、加薪」的線性思考,轉換為「拼圖式」思考,想辦法把你缺的那一塊資產,補起來。

其實,全球職場的趨勢也正在改變。二○○七年,蓋瑞‧哈默爾(Gary Hamel)所寫的《管理大未來》(The future management)一書就提到,當管理2.0時代來臨後,企業將會越來越扁平,管理職位將大量消失。從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到大前研一都直指,累積專業資產,才是王道。彼得‧杜拉克說,大家都該有,「把自己的專業知識經營成一個獨立事業,然後跟原來聘用你的老 闆議價」的能力。

聰明的職場人,早已領悟這點。中國最大B2B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執行長衛哲,只花九年時間,就從秘書變身到世界前五百大中國區總裁。關鍵在於,他透過三次跳槽,去累積他的技能資產與影響力資產。雖然在別人眼中,他三次跳槽都是減薪跳槽。

第一次跳槽,是他在財務公司當副總經理,但降薪降級到顧問公司普華永道(PWC)去當顧問,因為他想去「補上財務課」。兩年之後,他又降薪跳槽到B&Q,因為希望在業界學習實際的執行管理經驗。

衛哲先前接受本刊專訪時說,職涯早期應該趁早經營職場資產負債表,中期,你累積的資產就有能力變現,被企業肯定,晚期,你才該考量你的現金流量表,也就是實質的財務回饋。

值得注意的是,影響力資產對職涯資產的重要性正增加,它談的是個人品牌對於企業,甚至是整個產業的影響力。如二十七歲就被宏達電挖角為研發經理的鄭伊廷, 除了技術資產累積夠強外,她同時也以「Xdite」在網路上活躍,也大量發表技術文章,成為網路高手必看的部落客之一,宏達電就是看到網路文章,才力邀她 加入團隊。

讓好報酬出現 找到熱情和天賦,才能事半功倍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想,你也汲汲營營累積職場資產,但為何沒有上述的好報酬?很可能,你的方向不對。

心法二:掌握自己的天賦與熱情所在。天賦與熱情是大方向,職場四大資產朝對的方向累積,才不會事倍功半。你也可以邊累積四大資產、邊尋找熱情所在,但別忘了隨時檢視,大方向是否偏了。

如同企業經營有高技術優勢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不會去成立如鴻海般勞力密集的公司。為什麼要做自己喜歡與天賦的事情?《從A到+A》的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的回答簡明扼要:「唯有如此,你才能做到最好。」

你對目前工作有熱情嗎?《讓好工作找上你》(Great Work,Great Career)的作者史蒂芬‧科維(Stephen R. Covey)提供一個測驗方式:當別人問起你的工作,你是只回答職務的名稱,還是會想把你的責任跟這工作有趣的點,一起講出來?

今年六月,在中國有十三億消費者的康師傅,董事長室裡新增了一名六年級的主管——公共事務部協理陳功儒。他,是十五位董事長室資深幕僚群中最年輕的一位, 將擔負起康師傅在大中華區的行銷與公關策略。原本只是小記者的陳功儒,只是做對一件事情:「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我喜歡跟人打交道……,喜歡新的事物。」 在此大方向下,念財務專業的他,第一份工作選擇進入報社當記者,「我每天都可以跟採訪對象,用同樣的語言說話,而且看到新聞發生。」

之後,他進入奧美公關,「從編企業年報開始,開始了解企業在想什麼。」轉戰汽車公司Volvo做行銷,「我等於進入實務界,了解整個Business的運作。」而被挖角渣打銀行擔任公關副總裁,是因為對方給予他做區域市場的經驗。

陳功儒的職場移動,看似很跳Tone,但其實都是繞著公關專業在深化,因為公關業每天都有新鮮事。

如果一開始找不到自己喜歡的方向怎麼辦?雅虎奇摩台灣董事總經理陳建銘建議,至少,你可以把過去每次換工作的理由找出來,你喜歡與不喜歡的點是甚麼?利用歸納,也可以找到大方向。

讓好口碑產生 選增加職場資產的工作,徹底執行

心法三,把你累積資產的策略,徹底執行。如果說,上述兩個心法談的是企業的資源分配與規畫能力,那麼,第三個心法就是好的執行力。如果為了長遠目標,草率應付眼前工作,小心,它們會成為你的職場負債。「你的口碑,就是你最好的履歷表。」陶尊芷說。

大多數人都認同,職涯需要更有系統性的管理。但總在決策關頭,擔心別人認為自己越混越差,不敢「先蹲後跳」,或在兩份工作中猶豫不決,如「一個工作人事好像很複雜,另一個要跑到外地去,很辛苦,」最後陷入兩難,甚至靠求神問卜尋求答案。

職場資產負債表的盤點,可以讓你更清楚資源該怎麼放,但就如同企業經營般,你需要自己定義這個企業所深信的「成功樣貌」。當成功樣貌被定義出,你只要盤點清楚,哪份工作替你帶來的資產,能更順利讓你達成目標,答案,就呼之欲出。

眼前,一個職場波動最頻繁的大時代,正來臨,機會與風險其實正以一體兩面的樣貌朝我們奔來。十一月二十五日,我與邱文仁有著下面一段對話。

「妳身為職場專家,談過這麼多的職場Know-how,但是,你還是經歷了這些(邱文仁為一○四人力銀行前行銷總監,去年底被無預警解雇),妳認為,職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到底能掌握什麼?」我問。

「職涯當然是需要管理的……,」「職位是人家給的,所以,你最能掌握的,就是你自己。」她沉吟了一下,這樣回答。她說,若不是她在三十歲之前,找到自己的 核心價值:「喜歡與人溝通,有創意的去做行銷。」三十到三十五歲之間,努力去累積自己的技能資產,三十五歲之後,因為在雜誌、廣播、電視與書籍等各平台, 建立起自己的影響力與人脈資產。當她失去工作後,不會在兩個月內,有十個公司的職位找上門,其中,不乏大陸人力資源公司的總經理職位。「經過這一遭,讓我 更明白,要一直讓自己產生價值,而且被看見。」邱文仁說。

這是個比拚職場淨值的時代,好消息是,職場遊戲規則正在改寫,你若能巧妙累積資產,就算沒有富爸爸跟高學歷,也能得到人人嚮往的高職位。如果,你想徹底擺 脫「我該不該跳槽」的徬徨情緒,在新一波轉職風潮中翻身,現在,就是你替你的「小企業」,好好盤點職場帳本的時候了!

【延伸閱讀】下列問題,若有1項符合,你的職場資產,就可能面臨貶值!當別人問我的工作有什麼樂趣時,我完全回答不出來。 現在這份工作所需要的技能,3年前我已經擁有。 在產業跳槽過一圈後,我感覺自己能跳的選擇,越來越少。 我心目中知道自己要改變,但卻有種無力感。 我上一次跳槽,只是因為薪水而跳。

【延伸閱讀】跳槽前,掂掂自己的職場分量!我的4大資產1.技能 定義:工作技能在業界的水準 到新公司的盤點清單:(1)我的技能是否能再提升? (2)我的技能是否能被充分利用,展現所長?

2.人脈 定義:跟同事、客戶、長官的人脈與友誼 到新公司的盤點清單:(1)新公司對社交資產的重視度是高還是低? (2)建立同樣的友誼合作關係,需要多久? (3)我將流失多少舊公司的社交資源?

3.影響力 定義:對企業決策、產業變化的影響力 到新公司的盤點清單:(1)我能不能左右決策和取得必要資源? (2)建立同樣的影響力要花多少時間?

4.財務 定義:正職收入及可延伸額外收入 到新公司的盤點清單:(1)我的收入能增加多少?請把薪資、津貼與保險計算在內。 (2)我的退休計畫與投資是否受到影響?

我的2大負債1.紀錄 定義:跳槽紀錄 到新公司的盤點清單:太頻繁的跳槽紀錄會顯得不穩定

2.形象 定義:業界口碑 到新公司的盤點清單:(1)過去工作離職不愉快造成的負面口碑 (2)現有工作未盡力的負面評價

結算後,新工作若無法增加資產,反增加負債,請先別輕舉妄動!

【延伸閱讀】出現五大徵兆,你就該跳槽!╱文 ●邱碧玲究竟留在原東家好,或是勇敢找尋新舞台?綜合《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與《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人資顧問,當出現以下五項徵兆,你就該跟原東家說再見了。

一、遠離目標、難激熱情。諮詢公司施普斯帝(Shilpusti)表示,如果你想成為團隊領袖,但直屬主管與老闆都不想幫你,就該換工作。但前提是,若能力比你更強的同事獲提拔,你最好學習新技能,而非負氣離去。

二、原地踏步、挑戰不足。如果工作變成例行公事,技能與職位都無法提升,員工將難保工作動力。職業倦怠難免,若主管不願放手授權,不如另尋出路。

三、主管刁難、傷害員工。蓋洛普蒐集兩萬名剛離職人員意見,七五%是想離開老闆;獲慰留員工隔年仍有九成因「受不了上司」求去。《金融時報》建議,每個人都該先尋找共事方法,但若主管一再傷害員工信心,那就該另擇良木。

四、辦公室政治問題複雜。香港城市大學曾訪問逾六百名全職雇員的工作滿意度,發現打擊員工的頭號兇手竟是辦公室政治。《華爾街日報》說,辦公室政治難免,但當複雜的人際關係抵消專業能力的優勢,對員工弊大於利。

五、公司出現道德危機。當企業挑戰道德極限,如品質低劣、交期跳票、從事不法商業競爭,從上到下卻無動於衷,該趕快閃人;為敗德公司賣命,對個人職涯資產表百害無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58

跳槽必勝十七招

2010-12-13  TCW




為什麼你自認是千里馬,卻總是遇不到伯樂?為什麼你像籠中鳥,想往外飛,卻擔心被籠外野貓吃掉?

一般上班族,想在職場上追求更大的舞台,只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內部升遷,第二種,跳槽。但又不免擔心,會不會越跳越糟?

當一個上班族,不懂跳槽,發展的選項等於少掉一半。懂得跳槽「眉角」,才能爭取高薪和舞台,而不會適得其反。

以下,我們訪問知名人資主管、獵人頭公司總經理和轉職高手,按轉職時間序,整理出老鳥才知道的跳槽法則十七招,並用經濟學理論解釋,讓讀者更易理解職場潛規則,學會像高手一樣轉職。

第一堂課:尋找新買家

Q:為什麼好工作被別人早一步搶走?

招式一:經濟學裡有一個「效率市場理論」,只要有價值的機會,馬上就會被搶光。一般人資訊不充足,所以找不到好工作,如果廣建人脈,資訊充沛,自然較能搶先找到好工作。

怡東人事總經理劉東奇觀察「好的工作機會,經常還沒刊登,就已經被攔截了,」經常剛開缺,還不用登廣告,就有人自動上門報名,關鍵就在人脈。

八十五度C公關總監鐘靜如便是一例。她原本在電視台工作十一年,管過上百人,為了家庭因素,她希望轉做企業公關。但在電視台,訊息散布非常快,如果公開找工作,馬上就會傳進老闆耳朵裡。她該怎麼辦?

人脈是她轉職成功的關鍵。她認識的記者有幾百人,其中幾位轉職外商,她與他們保持密切聯絡,有時會在聚會時透露,「現在的工作環境和以前大不相同,」技巧性暗示想換跑道。

終於,她的朋友要從亞培藥廠台灣分公司調到總公司,在沒幾個人知道有這個位置時,主動詢問她的應徵意願。就任亞培藥廠公關後,她又被獵人頭公司挖到八十五度C當公關總監。

不管是同學、前老闆、工作上認識的朋友,甚至臉書(Facebook)、商業社群網站linkedIn等網友,都是轉職基本人脈,別人隨口一句推薦,就可能替你打開一個機會。其中,「人事主管和老闆」是黃金人脈,因為他們掌握最多工作資訊。

台灣最大獵人頭公司藝珂總經理陳玉芬分析,經營人脈求「廣」,行有餘力參加讀書會、美僑商會、扶輪社等組織,更能讓你在關鍵時刻找到關鍵人物。

Q:怎麼讓獵人頭公司、新老闆主動上門來挖角我?

招式二:想被挖角,不是光有實力就行,還要懂得「秀」。這現象可以用經濟學的「規模經濟」概念解釋。規模經濟是指生產規模越大,產品的平均成本會越低。

透過「秀」創造出的影響力和名聲,也有規模經濟,如果你做得不錯,只有少數人知道,你的行情就很有限,如果你被同行普遍肯定,你的市場價值就會被倍數放大。名聲越響亮,也越可能成為獵人頭公司的對象。

但創造規模經濟,也要有技巧。如果突然昭告天下自己要找工作,會給人「行情下滑」的印象,還會驚動老闆,輕則不敢把重要計畫交給你做,重則把你打入冷宮,列為優先資遣名單。

有技巧的跳槽,是針對關鍵人物暗示自己想異動,例如「我覺得我現在的市場價值被低估」、「我們部門的經理在等退休,」暗示你升遷受阻,或想尋找更好的報酬。只要你的個人品牌佳、人脈夠廣,規模經濟就會發揮,自然有人上門挖角。

就算現有老闆聽到風聲,你可以說「我並沒有在外面找工作。」等著被工作找,比找工作高明得多。

Q:我是有經驗的老鳥,對方會怎麼評估我的市場行情?

招式三:求職,是人力市場裡的一種交易,與經濟學的「訊號理論」分析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如何評估行情,原理相同。

訊號理論的起源,來自經濟學家想知道「為什麼念大學,才能拿到好工作?」很多人工作表現與大學無關,為什麼雇主還是偏好大學畢業生?答案是,雇主無法知道求職者的能力,只能透過求職者釋放出的「訊號」,推估此人的工作表現。

對雇主而言,哪些訊號是加碼?哪些是減碼?

一位獵人頭業者分析,當拿到一分履歷,會分析你是在哪一個等級的公司、哪個部門、有哪些具體成績。常換工作的履歷馬上被刪掉,「就算是總經理,沒做滿十八個月,都不合格。」

做得久也不見得好,他們會再檢視,此人在該公司十二年,是都待在同一部門、做同一份工作,還是不斷輪調?前者也會被刷掉,因為待太久,公司卻不願培養他,他不是沒有潛力,就是缺乏企圖心。

若突然從大公司跳到小公司坐大位,這段經歷很容易被打問號。滙豐銀行(HSBC)人力資源處負責人陶尊芷觀察,若跳到新公 司,「新老闆不見得知道你的本事,很有可能你很會談判,卻不見得會做事,」有時是因為被資遣,硬找朋友公司掛的職稱。

暫時失業的履歷,不見得扣分,公司看的是長期發展和創造價值的能力,如果持續有戰功,卻因為某段嘗試失敗而暫時失業,還是會被視為有價值的履歷表。

市場定位,是另一種解讀「訊號」的方法,一○四獵才顧問中心副總經理晉麗明觀察,同樣的技能,對不同的公司,價值就不一樣。

「可能在一線廠沒有價值的人才,在二線廠卻願意出高價,」你可以從這家公司的產品、市場定位,產業趨勢、老闆性格,分析出這家公司會重視哪些能力。

陳玉芬建議,分析完上述項目後,要找比你高階的長輩當「教練」,從老闆角度客觀分析你的市場價值。

Q:我原本不想跳槽,但直屬主管約我一起跳,我該怎麼辦?

招式四:這種決策困擾,和投資非常類似。經濟學家發現,股市中每個人掌握的訊息都不完整,最保險的方法,就是看別人賣,再決定我要不要賣,反正最差的狀況,頂多就是自己跟別人做出一樣的錯誤決策。這叫「訊息流」理論。

面對主管相約跳槽,如果你心存觀望,可以回答「您先去,我隨後就來,」如果主管跳槽後發展好,跳過去自然風險不大,如果不好,他也不會回頭挖你。

但是,有些主管會將你不一起跳槽,視為「背叛」或「不識抬舉」,此時,最好動之以情,例如說「自己有家庭因素,無法馬上跳槽,」降低衝突。

Q:我想轉行,要怎麼跳槽才會成功?

招式五:如何跨行轉職,可以運用經濟學裡的「比較利益法則」。例如你掃廁所和寫電腦程式,都比一般人強,但你寫電腦程式得到的利益,明顯比掃廁所大得多,那你應專心寫電腦程式,把掃廁所的工作交給別人。

跨行轉職時,須注意新、舊工作間的比較利益,除非新比舊更好,否則未必適合轉職。但若你能把舊工作的經驗放在新領域,創造出更高的利益,則對你、對新東家,比較利益都較高。

曾有一家搬家公司徵總經理,最後卻挑中一名過去與搬家業毫無關係的雜誌廣告業務,「選他的原因,是看上他跟企業的關係,拉廣告的經驗,能幫公司擴大市場,」人資主管分析,延伸既有的能力,創造「比只會這項業務的人更大的價值,」跨行轉職較易成功。

如果有一定資歷,可以從小公司、或爭取兼管多個職能的工作開始。像露天拍賣前營運長葉奇鑫,他是交大電子工程畢業,考上檢察官後,負責網路法律業務,再利 用網路和法律專長,跳到剛創立的露天拍賣做營運長,從公務員轉型為網路公司的高階主管。一般人也可以利用這個模式,跳進高成長的新興產業或新公司,用原有 專長換新舞台。

Q:怎麼寫一份幫自己加分的履歷表?

招式六:在經濟學上有一個「差異化競爭」的概念,人們會利用「與眾不同」的條件,來競爭資源。就像找對象,如果追求者都是有錢人,而你不是最有錢,那最好利用幽默感,才能得到芳心。寫履歷表也要差異化,才能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陶尊芷最近收到一份令她印象深刻的履歷表。它是一名瑞士人所寄,探詢有無來台工作機會,履歷表封面是一張寫有陶尊芷名字的手寫邀請卡,「一看就很吸引人打開,」她說。

打開卡片,先是一張簡要的說明信,說明他計畫來亞洲工作,信中只有四段文字,介紹自己的技能、來意和計畫,每段開頭,先用一句話說明重點,再說細節,沒有一句廢話。

第二張紙是簡要的履歷表,「他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先寫技能,」陶尊芷分析,一般人技能都寫得很模糊,他卻把專長、例如曾做過財務管理業務,分成四、五項, 每項介紹最長不超過三行,清清楚楚,接著才寫學經歷。這封履歷既有創意,又嚴謹、扼要,馬上得到陶尊芷的好感,「我趕快要同事回信給他,表達我們的誠 意,」陶尊芷說。

「履歷表要簡明,加上適度的包裝,不要誇大,」陶尊芷提醒,常見的錯誤是,履歷表用e-mail寄,很難讓人留下印象,「用寫信才能打動人。」

其他包括:履歷表字跡潦草,履歷表格式違反一般習慣,陳述經歷從遠排到近,都會讓人懷疑求職者的工作品質是不是有問題。在履歷表中閃躲年齡,或編造職稱,都會讓履歷表扣分。對已有經驗的求職者,不需要像剛畢業的學生附上自傳,清楚說明自己對新公司的價值,才能取勝。

第二堂課:談出好價錢

Q:工作機會上門,我該怎麼評估呢?

招式七:在經濟學家眼中,資訊不對稱永遠是交易裡的難題,經濟學裡有一個關於二手車交易研究,經濟學家發現,二手車的賣方,因為更了解車子實際狀況,所以能把車子以高於合理的售價賣出。

資訊越少,你的薪資和工作條件越差。許多老闆畫大餅吸引員工上門,跳進去才發現,情況沒想像中好。

一一一一人力銀行發言人張旭嵐有切身經驗,幾年前,東森集團旗下的休閒公司,邀她開闢一個新旅遊節目擔任製作人兼主持人,此節目是東森開闢民宿平台計畫的一部分,並規畫把此模式推至中國,她知道這是未來趨勢,於是答應。

沒想到,上班後發現,新單位資源匱乏,連攝影機也沒有,用租更划不來,要說服民宿業者接受新的商業模式,也困難重重。幾個月後,王令麟入監服刑,其後新事業單位也跟著夭折,「現在找工作,我不會只著眼新工作的潛力,還會注意它的可行性,」張旭嵐說。

劉東奇分析,機會出現時,不能光聽公司名字就下判斷,必須盤點新工作條件,才不會誤判。

盤點包括公司和人兩個部分。除了弄清楚公司規模、前景,還要了解新工作的工作量、工作時間和資源,才不會拿到高薪,才發現代價更高。對人,要了解主管好不好相處、部門間配合度、同事之間是否和諧。

更關鍵的是,這位置是怎麼空出來的?是因為升遷空出?還是歷任前手都做不久?你可以在面試最後技巧詢問面試者,或是透過熟人打聽。如果不調查清楚,「可能你進去,賭你何時離職的賭盤就開出來了。」劉東奇說。

如果應徵新事業部門,你應該問老闆對新事業投資有多大決心?打算投注多少資金?計畫具體,工作更有保障。

Q:老闆開出優厚條件,我怎麼確定他開的支票會兌現?

招式八:經濟學家研究發現,合約條件寫得越不具體,合約履行的成本也越高。例如生產漢堡,只要求「衛生」,就遠比要求「煮熟到一百度」更難執行,條件越模糊,對方更容易找理由不付錢。

跳槽也是,條件不清楚,新東家也可以任意跳票,不履行承諾。

今年就有一家被動元件廠老闆,從外商挖角一名業務高手,老闆不但親自面談三、四次,也承諾重金和高位。沒想到不到三個月,此人就離職了。原因是大環境突然改變,老闆原本同意他帶的部門六個月才賺錢,卻改口三個月內要部門獲利。

不只高階主管,一般員工也會碰到新東家跳票。晉麗明說,曾有求職者面試時,拿到的職稱是經理,上班之後卻變成副理,理由是公司內部審查認為他「不夠資格」。

也有公司用e-mail通知新員工報到,員工辭掉原工作來報到,新公司卻說,組織改組,這位置被刪掉,拒絕聘用,員工連資遣費都拿不到。

獎金也是學問。有的公司聘用時談好年薪一百五十萬,其中五十萬是獎金,年底一次發放,沒想到年底老闆突然說,共體時艱,五十萬變成五萬。

如何確認新東家講話算話?聘雇合約書(Offer Letter)絕不可少。晉麗明分析,這兩年,只靠口頭承諾就去報到的人越來越少,有正式聘書才報到的人越來越多,「越是重要的職位,越是如此。」

但「收到聘書時,視為公司提出的邀約,公司仍有權力取消這個職位。」晉麗明說。標準的做法是,員工須在三天內回覆,才算正式生效,回覆確認後,若新東家突然不聘用,員工可申請賠償。

完整的聘書必須蓋公司大小章或人事部門的章才生效,聘書上會註明職稱、報到時間、薪資福利、工作範圍,最完整的還會附上一份工作說明書,說明你要和誰報告、帶幾個人。

面談最後可以請人資把談定的條件寫下來;聘書中的但書一欄不能輕忽,像績效獎金的發放,就可以在但書裡註明。

如果講明今年展店十家,要給一百萬獎金,那就該連做不到五家,或是展店到二十家,獎金該怎麼給,是做多就發多,還是做滿一年才付,都須清楚註明。配車、油錢也可以寫在裡面。

不過,晉麗明也提醒,台灣老闆不喜歡員工事事計較,最好跟老闆說,「細節我跟人資部門談,」再跟人資敲定細節。

Q:怎麼面談,行情才能越談越高?

招式九:經濟學裡有個「要素價格理論」,當產品價格越高,生產產品的原料,價格也會越高。就像大家愛看棒球,棒球選手的薪水也會跟著漲。找出新東家的需求,薪水就會三級跳。

最近發生一個案例,一家傳產公司找業務經理,原本人資已經替公司設下底線,薪水最多兩百萬,沒想到,來了一個業務高手,談完後,老闆竟開出三百萬,讓人資捶胸頓足。

「有些人,就是有辦法,讓老闆說出真正的需求。」晉麗明分析,應徵時,公司開出的需求,不見得是公司願意花最多錢的需求,因為如何解決公司困難,可能連老 闆自己都說不清楚。有些人幫新老闆找出公司實際需求,如果他的答案打進老闆心坎,薪水看的就不是「市場價格」,而是老闆認為這個人「能創造的價值」。

Q:面談中,對方想知道老東家的業務機密,我該怎麼辦?

招式十:經濟學的「資本價值理論」,認為不能只看當下發生的成本,還要考慮未來要負擔的成本。同樣是回答面試問題,但每個答案的隱藏成本不一樣,應該避開可能讓你付出極大代價的回答。

在台灣確實有公司透過面試套出競爭對手的機密。有家外國高科技公司,來台灣面試十人,問題鉅細靡遺,回去之後,產品就做出來了,卻一個人也沒聘,這十個人和他們的公司,都是輸家。

因此,當你面試時,要想想答案背後的成本。晉麗明建議,公司機密不能透露,以免沒應徵上工作,反而被告。

正確的做法是,第一次面試,只須談自己的成績,像是製程因此改善多少,證明自己的價值,這些答案成本較低。

如果對方有興趣,可以進一步分析難處在哪裡,像設計一支手機,熱的處理會如何影響手機運作,處理熱的難關又在哪裡,高手一聽,就能聽出本事。「如何突破」是最昂貴、代價最大的資訊,考慮未來的訴訟風險,保密才是上策。

Q:我若把原有整個團隊帶走,在職場上是加分還是扣分?

招式十一:經濟學上可用「邊際報酬遞減」解釋團隊跳槽。此論點原理是,投入同樣的資源,一開始增加的產出較高,後來產出的增加量逐漸下降,變得越來越不划算。

一開始,新老闆為了馬上做出產品,或開展新業務,一定對新團隊張開雙臂歡迎;但時間久了,新產品變舊產品,或是公司內部已有數個類似團隊,挖角來的團隊的優厚待遇就會逐漸消失。如果無法融入新東家,新舊勢力的衝突,可能讓新團隊再次離職,跳到下一個地方。

信義房屋人資長黃慧珠認為,集體跳槽會打亂新東家既有升遷次序,新來的團隊和既有團隊容易形成派系對立,「能留在新公司深耕的例子,少之又少。」她觀察。

第三堂課:穩當提辭呈

Q:我準備換工作,該什麼時候跟舊東家說,才不會留下副作用?

招式十二:經濟學的「資本價值理論」發現,如果痛苦和快樂是越久以後才發生,則人們現在的感受會越低。

該選擇何時和老東家坦白?早說,老東家可能會出招防止員工跳槽,晚說,又會讓原公司措手不及。考慮關鍵是老闆的情緒反應。

在職場上,老闆對員工離職的反應非常兩極,有傳產老闆只要員工離職,就加發半個月獎金,也有老闆只要員工離職,就提出告訴。離職前,和前同事打聽老闆的習慣,才不會誤觸地雷。

什麼時候說?確認新公司的聘書後,再提出離職比較保險。按照法律,年資越長,告知的時間也要提早,至少一個月前提出,給老東家足夠安排交接的時間。

Q:我不喜歡老闆,所以跳槽,但跟老闆提辭呈時,我該當面跟他直說嗎?

招式十三:這個答案,藏在經濟學對公司組織的研究裡。大企業或小企業,很多制度的設計,都是為了要降低「交易費用」而起。

對老闆來說,員工離職原因,是公司以後和這名員工再合作的成本。如果員工指控主管待人不公平,以後這名員工想再回原公司,主管就會考慮,他是不是比一般員工有更多適應問題,拒絕他的要求。

採訪中,所有人資主管都建議,離職理由應該說「為了自己的前途和發展,」畢竟離職是自己的生涯選擇,別把問題推到老闆身上。「不要讓別人為你的離職負責,」陶尊芷說,就算真要提出建議,也別把建議和離職理由混為一談。

如果不吐不快,離職面談時最好找人資旁聽,因為你的人事檔案,除了你寫上的離職原因,你的主管也會寫離職原因,以免主管在你個人檔案上寫下不公平評語。

Q:該怎麼寫離職信?寫給誰?要老實說接下來我要跳到哪裡去嗎?

招式十四:說再見是門學問,可援引「賽局理論」解釋。賽局理論研究發現,雙方沒有雙贏的可能,你可以做任何事,包括欺騙,換取生存的機會;如果雙方只合作一次,那就該選擇欺騙,如果要一直合作下去,誠實才能獲得最大利益。

寫離職信亦然,如你認為雙方未來永無交集,怎麼寫都不要緊;如果還有合作可能,就應避免欺騙。如果要跳到競爭對手,不方便和盤托出,可以說「新雇主希望訊息保密,」舊老闆、同事就不會認為你刻意欺騙。

一個真實的案例是,一個資深的銀行主管,突然表示要回家照顧父母,同時創業,申請離職,大家替他辦了歡送會,抱著他流淚送別,沒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他跳槽到競爭對手的消息。當然,他和前同事的關係也煙消雲散。

道別信寫給誰?與其寫一封制式電子郵件發給所有人,更貼心的做法是,提筆寫信給真正幫助過你的長官和同事,真心感謝他們,在離開的時留下好印象,路才會越走越寬。

Q:離職交接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漂亮?

招式十五:經濟學「產權理論」認為,如果一項資源沒有明確所有權,就會使資源遭到濫用,因無人負責,價值大降。

離職也一樣,越能讓老闆確定你原有職責「產權」,離職會越漂亮。劉東奇分析,離職時,老闆最擔心的是業務沒有人承接,除了設備財務,重要的機密、客戶,都要交接清楚。也避免離職後,舊公司把業務不順的責任推到你頭上,留下不負責任的名聲。

如果是主管,在離職前最好已培養接班人,看到業務沒問題,老闆自然有較高意願放人。劉東奇分析,離職交接分兩個部分,第一要保護自己,和公司交接完後,留下白紙黑字的紀錄;第二是做人的技巧,主動幫忙同事熟悉工作,會降低主管的反感,減少離職帶來的負作用。

第四堂課:安全著陸了

Q:聽說很多人跳槽卻陣亡,我該如何安全著陸,提高生存機率?

招式十六:要在新公司求生存,可以參考經濟學裡的「網絡效應」。網絡效應的內容是,一個產品越多人用,就能吸引越多廠商生產,結果就會讓更多人來使用,這種良性循環會讓某個產品成為市場上主宰的商品。例如Windows作業系統、電子郵件或QWERTY鍵盤等。

對跳槽者來說,要生存,就要讓自己的好點子發揮網絡效應。如果點子只有一人認同,價值只有一分,如果有一百個人認同,價值就會增加五百倍,甚至一千倍。

以信義房屋人資長黃慧珠為例,兩年前,她從IBM到信義房屋任職,初期她定下原則,「只管大事,不管小事,」前二十天,她連大事都不插手改變,只專心觀察新公司。信義房屋規定內勤員工穿制服,她就穿制服,規定不管理由,遲到一分鐘就罰站一分鐘,她就照章辦理。

二十天之後,周俊吉要求她開始改變公司,黃慧珠才「亮劍」,挑重要的制度變革,小的制度,就算她不習慣也不改變,先讓好點子在大事上發揮效應。

晉麗明觀察「跳槽失敗的原因,人占了很大的比例,」許多主管在壓力之下,急於在新公司表現,「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到的會是自己。」

人資專家建議,剛開始「多聽、少說」,先觀察新公司文化、派系,除了盡工作本分,也要留心觀察誰是看不見的「有力人士」,像是家族企業成員,或是哪些人是 黏在一起的好朋友,哪些人形同陌路,以免不小心陷入公司內的派系鬥爭而不自知。有「人和」支持,績效和存活機率都會大增。

Q:當初是負氣離開老東家,到新公司後,該怎麼維持跟前老闆的關係?

招式十七:以「奧地利學派」的理論解釋——儲蓄才能累積資本,也才能使一個經濟走向富庶。

如果把人脈比喻成資本,也是如此。陳玉芬建議,前三個月(最好先專注在新公司)不與前老闆聯絡,讓前老闆沉澱情緒,習慣你不再是他的員工,再回去拜訪前老 闆,這時你已不是他的員工,用朋友的角色拜訪,反而能讓過去的不愉快煙消雲散,建立正面互動關係。如果急著回原公司拜訪,反而會給人愛炫耀的負面印象,弄 巧成拙。儲蓄舊人脈才能累積新資本,走向富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62

千萬別為這三件事跳槽


2010-12-13  TCW




「事求人」並非台灣獨見,今年以來美國就業市場也一路加溫;過去兩年,人們因金融風暴而急凍的轉職念頭,又開始蠢蠢欲動。

今年初,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資料顯示,自願離職的人數從二月起超過裁員人數,打破二○○八年十月以來,裁員人數超過自願離職人數的悲情。

九月,人力資源評估網Psychtests.com調查則顯示,美國每四名員工就有一人決定,即使還沒找好後路也要辭職。

最近,專業金融人力網站eFinancialCareers調查,近七五%的華爾街雇員表示,年初至今至少接觸過一次獵才公司探詢;而且四四%受訪者坦承接到挖角電話的次數比去年增加。

網路巨擘Google則在十一月中旬宣布,明年一月起為每位員工調薪一成,核心經理人的基本薪資與紅利調幅更高達八○%。媒體解讀Google的大動作是為了防堵人才流失。

就連企業執行長也預見人才即將大風吹。根據獵才公司哈德森環球資源顧問公司(Hudson Global Resources)近期調查,全球五百五十位重量級企業執行長,五六%預期未來半年員工流動率將升高,最高將可能達到二○%。

從總體就業市場到個別金融、科技領域,一股轉職騷動即將躍上檯面。年關將近,「我不幹了!」也許將成為職場上員工最想說、雇主最怕聽的新年新希望。

不過,儘管人力市場的低氣壓漸漸消散,雇主開始願意加碼搶人才,天時、地利、人和俱足,但跳槽可不能跟流行,輕率決定。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今年一月、七月兩份追蹤跳槽者發展的分析報告顯示,跳槽之所以會失敗,與以下迷思有關:

為了升官!長期看來,內部轉職更有機會

迷思一:異動代表會升官。如果把獲得更多權力或影響力放首位,可能犯了不自量力的錯誤。

對一心想攀爬職涯階梯的員工而言,以下兩個數字值得深思。西班牙IE商學院(IE Business School)人力資源教授哈摩莉(Monica Hamori)採訪上千位執行長後,得到的統計結論是:藉由每次跳槽換到公司規模更大、職階更高的比率很低,不到五%!反之,如果是在企業內轉職,最後升 到執行長大位的比率達二五%。

另一項調查則顯示:頻繁跳槽的員工,只有一六%職階越跳越高,越跳越低,甚至跳壞前途的比率近五成。

哈摩莉解釋,快速升遷雖是許多初生之犢夢寐以求的發展,但可能無法保障長期成功,特別是第一次當上主管的人,通常因為專業表現良好而升官,但並不表示專業以外的能力足以勝任新職。

對一心求官的員工而言,管理學家彼得(Laurence Peter)也指出,企業裡每一名員工若在原職位表現良好,就有機會被提拔;如果員工無法認清能力極限,或學不會新職所需技能,無論是內轉或外求,直到坐 上他所不能勝任的位子。最終,多數職位都將被不能勝任的員工所占據,這也就是為什麼重大計畫經常會出錯的原因。

他觀察學校的層級制度,解析優秀教師為何不能勝任教學主任,正是錯在豐富教學經驗,讓新手主任沿用上對下的技巧指導老師。儘管面帶笑容解說清楚、用字簡 單,而且語調放緩,卻讓所有教師產生極強烈排斥感,規避溝通、拒採建議。最後失敗的教學主任只能停留在原地,甚至談不上勝任愉快。

為了「錢」途!小心舊經驗沒路用,名不副實

迷思二:跳槽必有「錢」途。如果把金錢放首位,可能犯了為錢放棄專業,瞻前不顧後的風險。

回歸到最實際的薪酬需求。顧問公司惠悅(Watson Wyatt,今年與韜睿合併)曾發表一份調查,七成以上在雇主心中表現優秀的員工,離職三大主因第一名是對薪酬不滿。

對此,《哈佛商業評論》說,為錢離職雖是正當理由,但落入高薪迷思而犯下錯誤的中階主管卻不少。他們是一群先以專業崢嶸、後以經驗取勝的中堅份子,最後卻難抗拒跨業跳槽、薪水加幅的誘因。

這個決定的盲點在於,無論是行銷或業務主管,跨業跳槽後多半從零開始,過往培養無形資產,如產業知識、人脈與客戶群,經常派不上用場,對新職沒有加分作 用。最糟的可能情況是,他們在適應新企業文化之餘,可能會漸漸發現,自己的新角色名不副實,甚至成為新東家虛設職銜下的實驗白老鼠。

哈佛大學教授葛羅伊斯堡(Boris Groysberg)訪問某位曾為全美排名前五百大企業效勞的財務副總,他接受加薪五成的提議,加入一家積極想打入前東家供應鏈的新創企業。結果幾個月後才恍然大悟,在新職上他不僅未能主導部門,甚至是淪為蒐集商業機密的打手。

為了換大廟!文化適應問題,常導致領導失敗

迷思三:大魚要待大池塘。如果誤以為自己在原有環境已碰到天花板,非得換個環境、大佛就要坐大廟,可能會犯了「跳躍式錯誤」。

對高階主管而言,最常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的迷思就是認定非大位不坐,特別是執行長一職。高階獵才公司史賓沙(Spencer Stuart)統計標準普爾五百指數(S&P 500)中三百家企業接班人成功機率,發現外來和尚其實沒有比較會敲鐘。

主持研究計畫的西特林(James Citrin)指出,企業接班不外乎內舉與外聘,模式大致可分為:董事會成員出任、長期培養、內行局外人(insider-outsider,先從外部挖角,培養數年後升執行長),與空降部隊。

該研究中發現,執行長接班後,表現最好的一類是由董事會成員出任,最差則是內行局外人,呼應了哈佛大學教授包爾(Joseph Bower)所倡議的論點:最成功的執行長是內舉,但能保有局外人眼光。

西特林說,內行局外人這類半熟高階主管,獲聘時就知道將以營運長這種實習身分進入公司,一、兩年後再直升執行長大位。人資主管向來喜歡這種接班方式,以為 可讓新手適應企業文化、了解公司,並安頓下來。不過,這種做法卻導致領導失敗,在三百家企業中,內行局外人躋身「最佳執行長」之列的機率竟然是零。

曾在奇異(GE)歷練十年的副總裁納德利(Robert Nardelli)二○○○年離開後,投效美國最大家居連鎖企業家得寶(Home Depot)董事會主席,再一路升上總裁與執行長。

儘管納德利為公司創造銷售額與店面數翻一倍的佳績,卻得不到認同,二○○七年遭家得寶董事會花兩億美元請出家門。沒多久,轉移到人生地不熟的汽車業後,二○○九年又被克萊斯勒(Chrysler)解除職務。

包爾認為,有效的管理模式不是放諸四海皆準,豐富經驗與專業更不足為恃。企業培養能跳脫內部立場、以局外人眼光檢視大局的執行長,至少得花十年;如果外來者現學現賣,注定會以失敗收場。

由此可見,大佛換了廟未必會靈,跳槽前請務必三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63

資管「霸王花」:穩打穩紮,跳槽率低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3/1511582.html

事業場上,女性的成功向來不易。

而在被雄性荷爾蒙充斥著的投資領域,女性基金經理們的成長顯得更為不易,較之男性基金經理,她們的成長過程堅忍緩慢從而也更穩打穩紮,猶如她們被賦予的「鏗鏘玫瑰」的美名,在美麗綻放之前,是披荊斬棘。

女碩士佔87.61%

要在向來被男性主宰的行業中奪得一席之地,女性基金經理們較高的學歷要求成為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從113名女性公募基金經理的履歷中,第一財經日報《財商》統計發現,其中擁有博士學名的女性基金經理有6名,佔比為5.3%,這6名女博士基金經理分別是建信基金的姚錦、萬家基金的寧冬莉、長盛基金的梁婷、富國基金的李笑薇、長信基金的胡倩和中歐基金的苟開紅。

雖然在公募基金中,大部分女性基金經理都從事貨幣基金或者債券基金的投資,但在這6名高學歷的女博士基金經理中,除了梁婷分別管理一隻債券基金和一隻貨幣基金之外,其餘5名女博士基金經理管理的均為股票型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內剛剛興起的量化基金領域中,李笑薇和胡倩這2名女博士基金經理也是當中的前行者和佼佼者。

胡倩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專業博士研究生,曾先後擔任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分析師、高級分析師、首席分析師,金融工程部負責人等職務。 2010年5月加入長信基金之後,就擔任了公司金融工程部副總監,負責量化投資研究工作。目前其管理的就有長信量化先鋒這只量化基金以及長信中證央企 100這只指數型基金。

李笑薇在量化投資圈子中的名氣就更大了,一名量化投資的業內人士曾經對本報稱,李笑薇的加盟稱得上是國內公募基金的量化投資歷史的一個轉折點。李笑 薇的學歷背景尤為養眼,本科就讀北大、普林斯頓大學碩士、斯坦福大學博士。2009年6月加入富國基金之後將量化投資理念帶回國內,並運用到富國基金旗下 的增強型指數基金系列投資當中。

雖然比起男博士在男性基金經理中15.35%的比例,女基金經理中博士比例明顯較低。但是從碩士這一中堅隊伍的比例來看,女性基金經理中碩士學歷的共有99人,佔比87.61%,比起男性基金經理78.75%的比例略高了些。

寥寥無幾的幾名女私募基金經理也均是高學歷背景,悉數為碩士以上學歷,其中銀信寶投資的安妮更擁有美國伯克利州立大學皇后學院金融學博士的學位。

投資界「女海歸」漸多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過後,不少海歸派的投資人士將職業發展的眼光放在了國內市場,引發了一波華爾街來客回國潮,其中也不乏「女海歸」的身影。本報統計,公募基金當中,有海歸背景的女性基金經理目前就有11名。

「女海歸」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海外知名學府獲得學位,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資格,在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學歷背景支持下,這類「女海歸」回國後就進入了投資圈子。

摩根士丹利華鑫的基金經理袁航就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金融類MBA),同時也是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學成回國之 後,袁航就進入了投資圈子,曾經在大成基金和廣發證券從事研究工作,2009年2月加入摩根士丹利華鑫之後擔任公司研究總監,之後又管理了大摩消費領航這 只基金。

另一類則是不僅擁有海外學歷,同時也在海外從事過研究和投資工作,是真正的華爾街來客。

富國基金的李笑薇回國前就曾在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Barra公司擔任股票風險評估部高級研究員,更擔任過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公司 (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大中華主動股票投資總監,並在回國後將這兩家國際著名投資機構量化投資理念引入國內。

華泰柏瑞的張婭同樣也擁有多年海內外金融從業經驗,曾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Danzas-AEI公司、SunGard Energy從事研究和投資相關的工作。

在女性基金經理管理的4只QDII產品中,其女掌門也均為「海歸派」,分別是建信基金的高茜、上投摩根的楊逸楓、景順長城的謝天翎和信誠基金的李舒禾。

職業路徑:腳步紮實,跳槽率低

從職業成長路徑上看,女性基金經理相比之下更為穩打穩紮,有不少女性基金經理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從研究員一路走到基金經理助理、小基金的基金經理直至大基金的基金經理乃至基金公司研究和投資部門的負責人。

南方基金的汪澂有長達9.83年的基金經理從業年限,在女性基金經理中是資歷最深的一名。她在1999年加入南方基金之後,就從公司研究員起步,一路穩打穩紮做到基金經理助理的位置,歷經3年便開始獨自挑起隆元基金的基金經理大梁。

鵬華基金的初冬更是從證券公司的研究員起步,曾在平安證券研究所、平安保險投資管理中心等公司從事研究與投資工作。2000年8月,初冬加入鵬華基 金之後,也從研究員開始做起,後來又擔任了普豐基金基金經理助理。隨後,初冬又晉陞為鵬華基金社保基金理財經理及鵬華貨幣市場基金經理,憑著穩定的表現, 目前擔任鵬華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經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流動性很大的基金界,女性基金經理的跳槽率同樣也較低。在113名女基金經理中,只有1名任職過3家基金公司;另外有10名任職過2家基金公司,其餘的女基金經理均只在1家基金公司擔任過基金經理一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78

跳槽:去360還是留在百度?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9/12/232372.html

聲明下,寫了這個東東不是想湊最近3b大戰的熱鬧,當然也有些關係,因為最近老有一些前東家(某度)的哥們來向我打聽360好還是百度好,該不該接受獵頭的邀請跳槽過來。大家畢竟曾在一個食堂吃過飯,我就把兩邊的情況說一說,純屬個人觀點。

(怕人肉,就上馬甲了,知道水木上兩邊的人都挺多,所以貼在這裡給大家一個參考)

其實我的感受是,世界上沒有一個工作是理想的,區別只在於它們能在多大程度上幫你欺騙自己,讓你相信所有的付出物有所值,點燃內心的激情之火。因為我們一生中總要為什麼事赴湯蹈火一把。

長文,慎入。是不是事實大家可以驗證,我能回答的也儘量回答。我是個小兵,最近不會離職,所以求別人肉。我不想與教主為敵,但願在他眼裡我也不值得為敵。

自己給個360和百度的比較摘要:

1,百度不打卡,360天天打卡;百度互稱同學,360老闆像家長,胡蘿蔔加大棒。

2,百度每個人都做決定,360除了一個人其他人都做執行,流程簡單,不用討論溝通。

3,百度像學校,360像軍隊,進來容易,出去難,監控嚴。360進來時候不要足以後很難漲,百度關鍵看成長。

4,360和百度都加班。360盈利難壓力大,空間小,最難突破的是信任天花板。百度的壓力是新人趕超快。

360印象之一:家族親情,部門孤島

1,360與百度最不同的一點就是上下級、跨部門間的工作氛圍。360上下級之間及團隊內部是一種類似家庭的文化,部門與部門之間則相互隔絕不通有無。

百度彼此之間都叫同學,一般感覺不到老闆們的存在。但是在360你卻能感覺到家長的無處不在。可能百度太大了,我們這個級別的人在業務會上很少能接 觸到李彥宏,甚至一年也難得幾次得與王夢秋,孫云豐這樣的VP開業務探討會(聊天室不算),而在360則幾乎每週都能和齊向東一起開會,差不多一個月能與周鴻禕一起開一次會,你可以直接和大老闆對話的感覺還是很不錯的。

2,百度的上級比較隨和,跟員工沒啥區別,更關心業務,很少找人談生活。360的上級則會像家長那樣,對個人表現出極大的關心,老週會突然跑到你身後看著你的電腦屏幕拍拍肩膀問你最近怎麼樣?離開時隨手拿起你桌上的零食邊走邊吃。

對剛畢業的北漂孩子來說,這種感覺很親切。但日子長了,總感覺他們是刻意要營造這樣的氣氛,歸根結底還是需要交業績。

3,有胡蘿蔔也有大棒。360還是個小公司,壓力非常大,要打卡,技術這邊加班到晚上10點是經常有的事情,對效率的要求極高,周鴻禕對每個人的要求是3個月出結果出成績,所以很多項目都是閃電速度匆忙上線,很多時候根本不做小流量測試,但同時又對成功率要求非常高。做錯了不會被開掉,甚至由於管理機制的鬆散也不會被記錄在案,但一頓痛罵是在所難免的。

這種暴力的風格像病毒一樣自上而下傳下來,每一級的Leader都被深深傳染,大家都充滿戾氣,對下屬犯的哪怕很小的錯誤都很容易大發雷霆、說髒 話、拍桌子甚至摔東西。除了周鴻禕身邊的極少數人,其他人都時常被罵得狗血噴頭,顏面掃地。我的上級在這些人中算是比較溫和的,即使這樣,他偶爾在部門例 會上也會直接點名罵我們,氣氛真的很壓抑,讓人心裡很長時間都不舒服。

對於這樣的陣勢,新人最難接受,很多快速離開的人都是因為強烈覺得不受尊重,但老員工都習慣了,甚至覺得有人罵你表示重視你,打是親罵是愛,沒準還會增進感情。在這一點上,360確實與百度強調尊重、對事不對人的風格有天壤之別。

4,在百度我們常潮諷電梯裡那隻搞職業道德的卡通熊,那是因為李彥宏拿員工實在沒太多辦法管束。而 周鴻禕則壓根兒就從來沒信任過底下人,對總監以下(包括任職期限不長的很多總監)都是進行信息屏蔽的。而且比較恐怖的是,在這種以安全為核心能力的公司 裡,你的一舉一動包括郵件、聊天記錄等都是被嚴密監視的,不能有任何不忠於公司的行為和言論,沒有人敢像在百度那樣對公司有什麼意見就信口在內網發表負面 評論,一位華為來的哥們兒說,他以前以為華為是管得最嚴的,現在知道了什麼才叫恐怖。

360的公司架構極其保密,來了幾個月我都沒與其他部門一起開過會,所以對於隔壁團隊的人在幹什麼,我幾乎一無所知。據同事說,,公司似乎比較忌諱不同部門的人私下溝通或公開討論問題。所以除了看外界報導,我們唯一得到全局信息的機會是全公司年會。

360的年會上基本是老周的一言堂,氣氛跟百度年會祥和歡樂完全不同,事實上更像一場大型的戰前動員會。他非常有個人魅力,在長達四五個小時的演講 裡,縱論天下之勢,畫出非常宏偉的未來,用經典的京罵點評市場上的各種對手。雖然有少數剛剛加入的同學有點不習慣,但這種洗腦確實能提升腎上腺素的分泌, 讓人恨不得立馬去和誰拼了。

360印象之二:效率高變化快

1.來360以後第一件苦惱的事就是在這裡沒有百度那種底層庫或編程框架,什麼都要自己寫,所以我不知道我寫的代碼是不是別人已經寫過許多次——可能根本沒人知道。而 當年在某度我最不喜歡的地方就是流程,有些流程簡直讓人抓狂,同時會議多,沒事兒就做個PPT,一個MRD爭論不休,有時候寫段代碼也要開會評估,週報一 寫寫幾篇……這是效率低下的根源!而各產品線自下而上的東西很多,每個人都要花大量時間與合作、支持部門溝通,練嘴皮子。

而在360,這一切都不再煩擾!在這裡,流程和會議少到令人恐怖的程度,這是公司文化的一大特色,而且大多數時候號令都是自上而下以類似紅頭文件的形式傳達下來的,目標清晰,路已鋪好,你不用多想也不用與誰討論,只管執行就行了。

在流程上,沒有什麼是不可省略的,沒有什麼既定的規則是不可打破的。這在一開始的時候讓人簡直爽爆了,因為你能很快出成績。

2.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很多人也會像我一樣,聽不到周鴻禕的慷慨陳詞時就會開始用自己的大腦胡思亂想。因為 當我想抬起頭來看看路的時候,就發現什麼也看不到,我只能在每天早上的晨會上看到當天的任務單,然後指導下面的初級工程師去寫代碼,唯一的目標是在規定的 時間內完成任務。我不知道公司將向何處去,也不知道自己所在的部門在公司裡是什麼戰略地位,更不知道旁邊那個部隊的人在幹什麼。

最重要的是,我不知道整個技術的方向是怎麼定出來的,所以也不知道自己在這個領域上發展的未來。當然,對周總來說,我這個級別的人的確不需要知道,因為他已經成竹在胸,只需要全面執行就好了。

所以我也跟一些百度朋友說過不要以為360需要搜索的人才,其實在百度平台能幹的很多事在360是干不了的,這裡的搜索不需要大家太多技術方向上的思考,周總和齊總早就定好了,真正控盤的核心層都是最早3721和雅虎來的那幫人。

360印象三:蜜月期與終身制

1.前幾天看到個微博,說獵頭說百度的員工一挖就走,360老闆流氓員工都很慫。這是有其原因的。百度的文化比較寬鬆,對員工跳槽幾乎沒有管束。所以大家幹了一兩年再想上台階發現慢下來了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換工作的想法,而其他公司都願意到百度來挖人,這樣一邊猛拉,一邊不攔,接下來的事就不用解釋了。

老周挖角還是比較肯砸錢的,百度員工到360多數都能得到比原來更高的薪水和期權,比較有吸引力的是行權的期限也比其他公司更短,能讓你快速兌現。

但是來了後就會發現以後很長時間不會再漲啦,所以千萬別拿了一個月獎金就腦子一熱去貸款買房。

剛來的人會得到各級領導的熱情擁抱,會感到特別被關心,言語激勵,寄予厚望,蜜月幸福。

2.如果說百度的大門像大學一樣自由進出的話,360的大門就像一個軍隊的營盤——進去容易出來難。如果你打算以辭職的方式逼老闆提高待遇,在360往往能奏效。

因為任何一個員工要跳槽都要經過幾道關口的反覆盤問,一直要談到齊向東,如果在比較重要的崗位,周鴻禕會親自約談。去哪裡?為什麼要走?對什麼不 滿?待遇提高一些是否願意留下來?如果發現你是要去競爭對手陣營就會更難放行。如果你是真的不喜歡這裡或有非常好的選擇決意離開,就會非常麻煩。據說需要 簽很多約束性文件,讓你感到跳槽風險很大,弄得就像離一次婚一樣,麻煩到讓你最後放棄跳槽為止。而對於總監以上的人員則更鐵腕,因為任何一個跳槽去對手陣 營的人,就等於宣佈與360和周鴻禕反目成仇,老周是很記仇的,無論你自己做還是到大公司去,都會遭到他的跟蹤封殺,弄不好還會被威脅到家人的安全,這樣 的人誰也不想得罪,不慫不行。

對於,剛畢業的新人來說,360是一個在市場上亂拳打死老師傅可以迅速上位的平台,但對於想深在互聯網領域耕細作揚名立萬的人來說,到了一定的天花 板,就很難發展。不過據說老周很念舊,嘴狠心軟,在技術團隊即使你跟不上發展的需要,360也基本從不趕人走,與百度相比,這裡更像一個可以依賴的養老所 在。

360印象4:高壓鍋與天花板

今年360里的專家級員工走了很多,至少有上百人,原因不外乎兩種,一是工作太累沒有生活,一是頂到了天花板。

1.私下裡我把360比作高壓鍋。

來了沒多久我就開始想,為什麼這裡的領導都那麼急躁,沒有半點大將風度?一點屁大的小錯就暴跳如雷?為什麼不能像百度那樣看到大家真正輕鬆地打籃球、踢毽子?

我慢慢明白,是因為他們壓力太大了。因為公司一直在曲線救國,一直在做免費的東西,到現在掙錢主要就靠遊戲。在百度從來沒聽過的虧損二字,在360 財報上則是弄不好就出現。周老闆野心很大,錢卻少,總是不夠花的,很多事情想得再好,沒有足夠的資源也做不成,所以對於任何一個計劃,從上而下都要求以最 快的速度來完成,一定要執行到最好。

我見過兩個人連續24小時工作兩天上線一個產品的驚人紀錄,這種情況在360並不罕見。所以每個人每條線壓力都很大,如果完不成,被罵事小,你和整個團隊都會在裡面非常難受。

2.公司經常跟人打架,一旦發生這種事兒,晚上幹到十點以後那是常事兒,週末加班根本不叫加班,對了,360早上是要打卡的。再 加上外部樹敵較多,合作拓展是很難的,所以很多時候都是憋著一股勁兒孤軍奮戰。心理壓力這麼大,大家脾氣不好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在公司裡聽到大聲嚷嚷和 罵人的聲音請不要意外。 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你很難安心做事的心情,負能量吸收得多,自然需要發洩,所以也會看到工程師對著行政或財務人員大吼大叫。

高壓也許只是一個階段,就像紅軍長征,如果真有一天把搜索做起來了,也能推出競價排名之類的贏利工具,也就能看到彩虹了。但在個人發展上,由於業務線少而且相互之間太封閉,整個平台就顯得非常窄了。

3.在360幹了一年半以上的人,很多都開始迷茫,這跟剛來的時候大相逕庭。因為這裡的管理結構非常扁平,晉陞的機會也就變得非常稀有。同時,因為公司收入不高每年還有很多投資項目和較大的公關開支(都懂的)所以每年的工資漲幅是非常小的。這就是為啥讓大家進來時一定要談高些。因為以後要和公司一起勒緊腰帶鬧革命,每年漲的非常微小。

在百度我們比較怕的是新人,老員工和新員工永遠在一個起跑線上在競爭,論功勞,不論苦勞,優秀人才可以不拘一格地被提拔上去。而360則是一種類似 水泊梁山的聚義文化,新來的要立投名狀才能取得江湖地位,但上面天罡地煞的位次已經排定了,VP和十幾位總監都是跟了周鴻禕多年的他最信任的老人兒,除非 他們主動離開,否則後面的人永遠沒有機會。

4.由於周鴻禕喜歡打破規則出奇制勝,所以信任在這裡比能力更重要許多。又或許因為他自己是一代奸雄,慣常設計 別人,所以特別害怕遭人背叛算計。他心裡想什麼很少有人知道,除了安全衛士以外,其他的團隊都很難接近核心,網上說360上傳用戶隱私神馬的,也是衛士部 門干的。因為公司的重點是經常變的,一會兒是集中全力打QQ,如果得不到利益,又會轉戰其他戰場比如對付小米或百度,所以其他部門都是浮萍,很多技術上非 常牛的人其實在這裡也只是在具體工作崗位上只負責極小的面其實就是高級的程序員。

認人唯賢和認人唯親各有利弊,這是百度和360用人理念上的重大區別,你個人更適應哪個就選哪個。

PS,有時候在出來放風的時候我會想,這位出生在70年代的老闆,懂事的時候文革已經結束了,為什麼還這麼有鬥爭精神?我們的公司到底是為什麼而存 在?是為了生存而戰爭,還是根本就是為了戰爭而生?有時候看到周總把人叫到辦公室去討論如何掙錢,我就會感到更加迷茫,也許他根本不知道怎麼掙錢,所以只 能做擅長的事——幹掉業界成熟的模式,去搶錢。

呵呵,寫了這麼多,是不是事實大家可以驗證,我最近不會離職,所以大家也不要人肉我是誰。我不想與教主為敵,但願在他眼裡我也不值得為敵。

(本文摘自水木清華社區,作者所寫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268

一跳年薪幾十萬 險企高管跳槽攪亂薪酬規則

http://www.21cbh.com/HTML/2013-4-7/wNNTkxXzY1NTgwNw.html

近年來,隨著多家保險公司陸續進入濟南,濟南保險業界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人才大戰。特別是一些高管人員,一「跳槽」動輒年薪就有幾十萬、上百萬元,令人瞠目結舌。

近日,記者參加了泰康人壽山東分公司的媒體見面會。談及該公司一年的發展,副總經理田燦斌感慨良多地表示,外資保險的進入,讓自己公司的人才流失嚴重,「全省應該有40%的流失率」。

泰康人壽在山東保險市場佔有份額排名前五,公司人事部經理許國松告訴記者,去年全年公司16名中心支公司老總中走了1人,15個部門經理中走了4人,而普通的部門室主任、業務骨幹更是不計其數。這些高管主要去了恆安標準人壽、海康、首創安泰等這些具有外資背景的壽險公司,也有太平這樣的中資公司。「我們簡直成了各家公司的人才基地了。」

平安人壽濟南分公司企劃部的孫主任掰著指頭算了算,去年全年,該公司一共走了約10位經理級人物,中英人壽、恆安標準人壽等外資公司是主要流向地。

保險業市場正常的人才流動倒也無妨,但是記者發現,由於各個公司之間的相互「挖角」,導致薪水的「水漲船高」。許國松表示,從該公司流出的一位高管,去了一家外資壽險公司,其被許諾的年薪在45萬-50萬元之間。

「業務主管,每個月光基本工資一項就在8000元以上。」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某人原來在平安人壽任職,現在任某外資保險山東分公司的老總,目前年薪達百萬元以上。

「我們公司的薪酬規則都被改變了。」田燦斌說。他表示,別的公司在「挖角」時,最愛用的一招就是先問你現在的工資是多少,然後再給你說個數,是你現在的多少多少倍。以此來吸引人才。但不容忽視的是,過高的薪水增加了整個公司的運營成本,並且大家相互攀比,形成了「怪圈」。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高管的薪水都是來自於普通業務員辛辛苦苦拉來的保費收入。如果保險業務員工資不漲,只是高管漲,必將進一步拉大收入差距。記者瞭解到,今年保監會將會同人事部,對國內保險公司的高管薪酬進行清查,並制定出合理的薪酬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26

跳槽竟成叛逃 台灣人才鎖國?

2013-09-02  TCW
 
 

 

八月二十二日,中國深圳華星光電執行副總經理陳立宜被移送法辦,這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實施二十餘年來,首次被用在「企業挖角」議題;過去它最常被用在「假結婚、真賣淫」上。

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所長李永然表示,挖角事件多控以危害「營業秘密」,這是首次被扣上「危害國家利益」的大帽子。

事件起因是奇美電前中國大將陳立宜二○○九年設立「冠懿人力資源公司」,做為與群創、友達等員工洽談跳槽之處;華星成立後,冠懿轉作其員工回台時上網開會用途,華星為此每年支付冠懿三百萬元費用;但調查單位認定這是陸方提供的「營運資金」,而非執行業務所得。

八位台幹,撐起面板新星

但台灣科技業數千人被中國高薪挖角,為何獨對華星開刀?

TCL集團二○一三年半年報中,華星光電只靠一條八.五代面板線,稅後淨利約新台幣四十四億元,高過友達、群創。

三年不到,華星靠八位台幹起家,「我想華星速度出乎大家意料,爬得比較快。如果我們虧損很多,輸給台廠,可能也不會這樣了。」陳立宜說。

兩岸科技業「挖角」不斷,但只要不涉及違法,以自由市場經濟論來看,應鼓勵人才自由流動,而非消極的壁壘政策。

研調機構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認為,中國往台灣面板業尋找人才,新一輪正開始。二○一五年中國將有八條八.五代面板線,全世界密度最高,產能充沛,未來不僅需要台灣高階技術人才,還要有管理、行銷、業務等。

人才繼續流動的關鍵,是中國企業能提供的國際化舞台。

TCL今年成為全球第三大電視品牌,創華人首例,謝勤益每每與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接觸,談的都是國際化。「大陸企業家企圖心與冒風險的意願都較高,他們也敢以『世界第一』為目標,」陳立宜說,「台灣這方面文化比較不一樣,比如代工做得還可以,就相當滿意了。」

華星三年對台灣採購四百餘億元,陳立宜說,自己並沒有忘記這塊土地。只是,這一場風波,會導致有心找到舞台的人才只得乖乖留在台灣,還是未來都要冒著走上法院的風險到大陸找到第二春,將會是一個兩岸人才大戰的觀察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88

1季度124位基金經理跳槽了,你還在嗎? 大智慧數據

http://xueqiu.com/7610634511/28728300
大智慧數據顯示,2014年1季度共124位基金經理離職,涉及到51家基金公司,其中,TOP3是博時基金(7人)、大成基金(7人)、新華基金(6人)。

一季度基金離職情況
查看原图一季度基金經理離職人數TOP5


查看原图近15年基金圈離職回顧

2000年至今,基金圈內人事變動劇烈。基金圈似乎成了「戲台」,圈內「離職潮」越演越烈,多少基金高管和基金經理,來了又去,去了又來。那麼離職之後,這些基金經理都去哪了?哪家基金公司跳槽最多?誰是基金圈的跳槽之王?

且看,大智慧數據獨家數據分析——這15年,基金經理跳槽的那些事兒。

長盛基金「中招」最為全面

大智慧數據顯示,這15年,長盛基金人才流動性最為明顯,離職人數、輸出人數、奔私人數等指標均排名前位,兩大「跳槽王「也均出自長盛。

長盛基金離職情況

查看原图這15年,你離職過嗎?

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前五名的基金公司分別是大成基金、嘉實基金、華夏基金、長盛基金和南方基金,分別為38人、38人、36人、34人和33人。

基金經理離職人數TOP4

查看原图離職變動最大的是摩根士丹利華鑫, 天治基金、長盛基金、寶盈基金等變動也相對較大。

現任人數與離職人數比較



查看原图
「一拖多」似已成為基金經理的「標配」?

隨著離職人數的增加,基金只數增加,當前,基金市場人均基金管理只數為2.22只,基金經理「一拖多」的趨勢仍在延續。當前浦銀安盛人均管理基金只數為2.8只,較其他基金公司略高。

人均管理基金只數

查看原图棄「公」奔「私」成為趨勢?

大量公募基金培養出來的人才,正快速流向私募等其他投資機構。這15年,基金公司正被動地成為輸送人才的「黃埔軍校」。

輸出基金經理最多的基金公司

查看原图公募奔私最多的公司

查看原图誰是從業以來基金圈內「跳槽之王」

基金圈跳槽最具代表性的屬宋炳山、曾昭雄、詹凌蔚三人,從業至今跳槽3次及以上,是這15年來當之無愧的「跳槽王。」

最愛跳槽的基金經理

查看原图大智慧數據顯示,這15年中,從業以來跳槽3次及以上的人數為3人,跳槽2次的人數為29人,而跳槽1次的人數達到205人。

跳槽人次分佈

查看原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797

“紙牌屋”里很郁悶 美國會人才紛紛跳槽遊說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8/4010523.html

“薪水基本沒有漲,工作時間越來越長,政治僵局越來越嚴重,還有很多人連醫療保險都沒有。山下的工作薪酬高,時間固定,而且各種福利齊全。”

該說美國國會山通往山下的大門在2014年上半年有點擁擠。

這並不是指那些拼命想擠進國會山工作的人多,而是說有大量的國會山工作人員選擇離開國會山,轉而投奔位於山下的K街,即美國著名的“遊說一條街”,成為專職的遊說人員。

根據專門分析和公布國會數據的組織Legistrom的最新調查報告,在2014年上半年,有220名國會工作人員辭職,成為專業遊說隊伍的一員。

Legistrom報告指出,這個數字正在趕超2012年的水平,當時有329名國會工作人員離開國會前往K街。

分析人士指出,大量工作人員“出走”國會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一批非常成功的國會工作人員在上山的時候充滿野心,但慢慢發現,理想和現實相差太遠,他們根本無法改變國會一事無成的事實。而且,國會山的工作一直因時間長、薪酬比華盛頓其他行業低而飽受工作人員的抱怨。

K街的一位獵頭人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K街已經準備好應對11月中期選舉之後山上山下可能會發生的變化。而國會山上發生的人員變動也正是這些工作人員對中期選舉的結果進行預測的依據。

根據目前國會山上的人員流動,大部分的政治分析師認為,共和黨可能會在中期選舉之後重新奪取參議院的控制權。

“當然,很多工作人員離開也是因為國會山的工作讓他們感到‘不幸福’。”這位獵頭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薪水基本沒有漲,工作時間越來越長,政治僵局越來越嚴重,還有很多人連醫療保險都沒有。山下的工作薪酬高,時間固定,而且各種福利齊全。”

這位獵頭表示:“同國會聯系最密切的K街往往是這些前國會工作人員的首選,一是因為業務熟練,另外就是很多K街的工作都會很快給予那些高素質、有經驗的前國會工作人員一個非常不錯的位置和待遇。”

美國國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員工出走發生在2007年,也就是民主黨表現搶眼之際。當時,消息靈通的K街遊說人士就已經開始準備迎接民主黨接管華盛頓的歷史時刻,有758名國會山工作人員離開國會投奔K街。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77

管理不如操盤好玩 葛洛斯70歲跳槽

2014-10-06  TCW
 
 

 

羅馬神話中的門神Janus有兩張臉,分別望著不同方向。取名自羅馬門神的駿利資產(Janus Capital),被視為強項只在股票基金,只有一張臉。現在,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驚天一跳,為駿利帶來了另一張臉:債券基金。而且,是很大很大的一張臉。

外電報導,葛洛斯因提前得知將被自己創辦、掌舵四十三年的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PIMCO)開除,火速跳槽以保住面子,讓駿利小廟迎來大和尚。「我期望回到管理客戶資產的日子,不要再負責複雜的管理職務了。」葛洛斯說,選中駿利,是因為與執行長魏爾(Richard Weil)曾有過長期的合作關係。顯然這位脾氣暴躁的七十歲天王,經歷接班人出走、管理階層換血,終於覺得管理不如操盤好玩,也體認到,同事還是老得好。

魏爾二○一○年初跳槽駿利出任執行長前,在PIMCO待了十五年,是少數能與葛洛斯合作愉快的高階主管。被請來幫駿利轉型的他,如今終於打了一個大勝仗。

之前駿利基金頻被贖回

駿利是在一九六九年由華爾街操盤人貝禮(Thomas Bailey)創辦,憑著華爾街習來的操盤功力,貝禮在一九八○、九○年代創造了驚人的績效,樹立駿利的股票基金名聲。但在二○○○年網路股泡沫破滅後,基金淨值大跌超過一半,公司遭重創。

二○○三年,駿利禍不單行,涉入基金非法盤後交易醜聞,最後上繳高達一億美元的違法獲利與罰款,與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和解。

魏爾被找來操盤後,積極做多角化布局,除了成立避險基金、發展債券部門,今年七月還找來了曾創辦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休斯(Myron Scholes),擔任首席投資策略長。只不過,四年改革綜效不甚明顯,從他上任到宣布葛洛斯跳槽前夕,駿利股價跌了二九%,基金呈現贖回流出。

還好,他這次迎來債券天王,消息一宣布,駿利股價單日大漲四三%,是該公司史上最大單日漲幅。分析師甚至樂觀預測,可能會有上千億美元資金會跟著葛洛斯一起跳槽。只不過,葛洛斯以獨裁管理風格知名,未來要如何與重視團隊合作的駿利債券團隊磨合?外界都很好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