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了一場選舉 竟喊出106座新園區


2014-12-01  TCW
 
 

 

十一月十三日,台北入冬後的第一道冷鋒襲來,上午十點的凱達格蘭大道,卻聚集上百位穿著雨衣、遠從台南、苗栗、新竹等地北上的老人家,抗議政府為開發工業區與科學園區,恣意徵收他們土地。

但這些憤怒,似乎敵不過選舉時對未來的繁榮想像。

蓋園區,經濟靈藥?政見基本款,媽祖、侏羅紀公園都有

月底的縣市長選舉,根據《商業周刊》調查,全台各地藍綠陣營主要候選人,喊出總計逾一百個園區型政見,其中至少六成是新政見,僅約四成延續或者擴大尚未落實的前人政策。

這些園區政見,大至自由經濟示範區、科學園區、產業園區,小至幾乎是各縣市候選人「政見基本款」的文創園區,還有蓋侏羅紀公園、設媽祖園區等,琳瑯滿目。

這些政見,卻很可能是你我未來的負擔。

租不掉,還一直蓋新的園區閒置高,最低出租率竟僅二%

首先看看全台科學園區有多空。根據科技部最新統計,全台十三個科學園區,總計四千六百六十八公頃的土地中,還有近四分之一、超過一千公頃的土地,是開發中或待開發,也就是目前尚未整地完成、或建好公設。這些地,主要集中在苗栗縣、彰化縣與南投縣。

在上述四千六百多公頃中,竹科新竹生醫園區、銅鑼園區和南科高雄園區,這三個園區,已立即可使用的土地,出租率僅有六○%到七七%;竹科宜蘭園區、中科二林園區、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這三個園區的土地出租率,更低到僅有二二%至二%!

再看看工業區,攤開經濟部工業局的調查,全台目前閒置,已經整地完成、有公設且立即可用的工業區土地,便有八百七十八公頃。而且到二○一八年為止,全台灣將再釋出二千八百一十四公頃的產業用地。

意即二○一八年以前,全台共有三千六百多公頃的產業空地可用,相當於全台灣面積最廣、進駐超過五百家廠商的新竹科學園區五.五倍的面積。

但以台灣的產業發展推估,比竹科大五.五倍的空地,真能在未來四年補滿企業嗎?

前宜蘭縣財政處長、台經院顧問黃崇哲歸納,過往很多開發,都是「口號式」的開發:「常常政府開發完了,地賣不掉。另一種是地賣掉了,卻沒有產業進來(指廠商僅養地,非真正進駐),這都不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

這些閒置的土地,正是過往一次次的選舉支票及錯誤政策,所造成的惡果。讓人面對新的園區型政見時,不免要懷疑,是否真有其必要?

例如,當該縣市已經有開發結果明顯不如預期、閒置的工業區土地時,候選人與其提出新的工業區或園區政策,是否應優先活化原有工業區?彰化縣,正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彰化縣境內達三千六百公頃的彰濱工業區,目前有近一半的土地未開發,在經濟部工業局網站搜尋,更有逾一百一十筆的土地待租售,並且縣內還有一個土地出租率僅有一七%的中科二林園區。但彰化縣的候選人,卻仍繼續推動新的工業區。

現任縣長卓伯源承接一九九八年前縣長阮剛猛以來的政策,計畫在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溪洲鄉,徵收、開闢達九十八公頃的彰南產業園區,讓輪胎與塑化業者進駐,引起在地居民反彈,擔憂農田將受到汙染,組成自救會抗爭。

對此,彰化縣政府建設處副處長陳文慶解釋,儘管彰濱工業區目前仍有許多土地未有廠商進駐,但就租售率來看,幾乎已經滿載。但卻仍有許多廠商如建大、正興或在地傳產,向縣府表達用地需求,因此將依照程序開發彰南產業區。

而國民黨候選人林滄敏,則普遍被認為將持續推動卓伯源的政策。面對為何非得開發彰南產業園區的質疑,林滄敏僅強調,彰南產業區是過去既有的規畫:「產業(規畫)本來就要依據程序法令嘛,可以不可以不是我一個人做決定……,民主國家凡事依法令處理嘛,不是我說了算。」

而民進黨彰化縣長候選人魏明谷,雖然表示會讓高科技農業進駐彰南產業園區,避免當地民眾反彈,卻也坦承,未來將在彰化北部員林鎮或大村鄉,再開發新的工業區,他認為:「我們彰化縣本來就有南北的差異……,我們員林的人,也喜歡工業嘛。」

用不完,還繼續開發科學園區基金負債,七年增加39%

另一種狀況是,當周遭已經有充分的科學園區或工業區土地供給時,又開發新園區,不會讓供給過剩嗎?新竹縣便是一例。

國民黨新竹縣長候選人邱鏡淳與無黨籍候選人鄭永金,都將當地推動了十多年的台知園區(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原名璞玉計畫)列為主要政見,要徵收四百四十七公頃,包括得獎良田的土地,做為科技產業、研究教學與住商混合區。

但問題是,緊鄰的新竹市,已經有全台最大的新竹科學園區,廠房並未滿載,而新竹縣內的竹北生醫園區,土地出租率也僅有六成;車程不到五十分鐘的苗栗縣銅鑼鄉,更還有一個竹科銅鑼園區,內有二○%以上的土地未出租,並有逾四成,超過一百四十公頃的土地尚未開發完成。

儘管鄰近的竹科銅鑼園區尚有五分之一的土地未出租,並有第二與第三期園區正在開發,邱鏡淳縣長辦公室主任楊文科仍強調,依縣府的掌握,廠商還是有用地需求,因此未來會在台知園區內引入科技業。

鄭永金也同樣不畏縣內新竹生醫園區還有四成土地未出租的疑慮,表示會在台知園區內引入生技產業。他認為台知園區開發後,就會有生技產業的群聚效應,能填滿土地。他並強調新竹有區位優勢,不怕跟苗栗競爭,「銅鑼還是比較遠嘛。」

「全台瘋園區」到底讓誰受益?曾走訪數以百計的蚊子園區與蚊子館、出版三本記錄公共閒置設施書籍《海市蜃樓》的作者姚瑞中指出,在計畫這些園區或廠館時,政府總是先畫大餅,以國際競爭力、能見度等理由開發,實際上,就是期待都市更新後的利益,「只要有都市計畫,後面就有利益,誰能去承包這些工程?誰能去蓋這些建築物?」

但土地開發,其實就像一把兩面刃,可能帶來「錢」景,卻也可能使政府債台高築。根據科技部今年最新統計,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作業基金的負債,已高達一千二百一十七億元,七年內負債增加了三九%!

對此,科技部產業及園區業務司司長邱求慧坦承,有些園區的設立,是為了政治承諾而沒有產業效益,因此增加了基金負債,未來會「很嚴謹、很務實的來看這些事(指新園區開發)。」

前經建會主委、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提醒,那些沒有廠商進駐、或租不出去的土地,都將成為科學園區管理基金的負債,也讓地方失去不同發展可能的機會成本。

不過陳添枝認為,也不能單純因為過去的失敗案例,就阻擋新開發案的可能。但他強調在此同時,政府應該將開發失敗的土地還諸於民:「政府應該要把那些不適合的地方趕快收掉,取消、還給人民,做為別的用途。」

土地並非不能開發,但不能是「想當然耳」式的開發。陳添枝認為,候選人純粹從產業發展角度思考,「覺得我現在設計什麼樣的園區,就能招攬什麼產業,」但究竟能不能實現,要看地方本身的條件。

台灣土地資源有限,希望候選人喊出各類園區前應謹慎評估,做好成本效益分析,以免與民爭地後,租售情況不佳,讓債務與民怨雙雙攀高,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農業重鎮雲、嘉、南,開出最多園區支票


為了一場選舉 竟喊出106座新園區 
 

 

十一月十三日,台北入冬後的第一道冷鋒襲來,上午十點的凱達格蘭大道,卻聚集上百位穿著雨衣、遠從台南、苗栗、新竹等地北上的老人家,抗議政府為開發工業區與科學園區,恣意徵收他們土地。

但這些憤怒,似乎敵不過選舉時對未來的繁榮想像。

蓋園區,經濟靈藥?政見基本款,媽祖、侏羅紀公園都有

月底的縣市長選舉,根據《商業周刊》調查,全台各地藍綠陣營主要候選人,喊出總計逾一百個園區型政見,其中至少六成是新政見,僅約四成延續或者擴大尚未落實的前人政策。

這些園區政見,大至自由經濟示範區、科學園區、產業園區,小至幾乎是各縣市候選人「政見基本款」的文創園區,還有蓋侏羅紀公園、設媽祖園區等,琳瑯滿目。

這些政見,卻很可能是你我未來的負擔。

租不掉,還一直蓋新的園區閒置高,最低出租率竟僅二%

首先看看全台科學園區有多空。根據科技部最新統計,全台十三個科學園區,總計四千六百六十八公頃的土地中,還有近四分之一、超過一千公頃的土地,是開發中或待開發,也就是目前尚未整地完成、或建好公設。這些地,主要集中在苗栗縣、彰化縣與南投縣。

在上述四千六百多公頃中,竹科新竹生醫園區、銅鑼園區和南科高雄園區,這三個園區,已立即可使用的土地,出租率僅有六○%到七七%;竹科宜蘭園區、中科二林園區、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這三個園區的土地出租率,更低到僅有二二%至二%!

再看看工業區,攤開經濟部工業局的調查,全台目前閒置,已經整地完成、有公設且立即可用的工業區土地,便有八百七十八公頃。而且到二○一八年為止,全台灣將再釋出二千八百一十四公頃的產業用地。

意即二○一八年以前,全台共有三千六百多公頃的產業空地可用,相當於全台灣面積最廣、進駐超過五百家廠商的新竹科學園區五.五倍的面積。

但以台灣的產業發展推估,比竹科大五.五倍的空地,真能在未來四年補滿企業嗎?

前宜蘭縣財政處長、台經院顧問黃崇哲歸納,過往很多開發,都是「口號式」的開發:「常常政府開發完了,地賣不掉。另一種是地賣掉了,卻沒有產業進來(指廠商僅養地,非真正進駐),這都不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

這些閒置的土地,正是過往一次次的選舉支票及錯誤政策,所造成的惡果。讓人面對新的園區型政見時,不免要懷疑,是否真有其必要?

例如,當該縣市已經有開發結果明顯不如預期、閒置的工業區土地時,候選人與其提出新的工業區或園區政策,是否應優先活化原有工業區?彰化縣,正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彰化縣境內達三千六百公頃的彰濱工業區,目前有近一半的土地未開發,在經濟部工業局網站搜尋,更有逾一百一十筆的土地待租售,並且縣內還有一個土地出租率僅有一七%的中科二林園區。但彰化縣的候選人,卻仍繼續推動新的工業區。

現任縣長卓伯源承接一九九八年前縣長阮剛猛以來的政策,計畫在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溪洲鄉,徵收、開闢達九十八公頃的彰南產業園區,讓輪胎與塑化業者進駐,引起在地居民反彈,擔憂農田將受到汙染,組成自救會抗爭。

對此,彰化縣政府建設處副處長陳文慶解釋,儘管彰濱工業區目前仍有許多土地未有廠商進駐,但就租售率來看,幾乎已經滿載。但卻仍有許多廠商如建大、正興或在地傳產,向縣府表達用地需求,因此將依照程序開發彰南產業區。

而國民黨候選人林滄敏,則普遍被認為將持續推動卓伯源的政策。面對為何非得開發彰南產業園區的質疑,林滄敏僅強調,彰南產業區是過去既有的規畫:「產業(規畫)本來就要依據程序法令嘛,可以不可以不是我一個人做決定……,民主國家凡事依法令處理嘛,不是我說了算。」

而民進黨彰化縣長候選人魏明谷,雖然表示會讓高科技農業進駐彰南產業園區,避免當地民眾反彈,卻也坦承,未來將在彰化北部員林鎮或大村鄉,再開發新的工業區,他認為:「我們彰化縣本來就有南北的差異……,我們員林的人,也喜歡工業嘛。」

用不完,還繼續開發科學園區基金負債,七年增加39%

另一種狀況是,當周遭已經有充分的科學園區或工業區土地供給時,又開發新園區,不會讓供給過剩嗎?新竹縣便是一例。

國民黨新竹縣長候選人邱鏡淳與無黨籍候選人鄭永金,都將當地推動了十多年的台知園區(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原名璞玉計畫)列為主要政見,要徵收四百四十七公頃,包括得獎良田的土地,做為科技產業、研究教學與住商混合區。

但問題是,緊鄰的新竹市,已經有全台最大的新竹科學園區,廠房並未滿載,而新竹縣內的竹北生醫園區,土地出租率也僅有六成;車程不到五十分鐘的苗栗縣銅鑼鄉,更還有一個竹科銅鑼園區,內有二○%以上的土地未出租,並有逾四成,超過一百四十公頃的土地尚未開發完成。

儘管鄰近的竹科銅鑼園區尚有五分之一的土地未出租,並有第二與第三期園區正在開發,邱鏡淳縣長辦公室主任楊文科仍強調,依縣府的掌握,廠商還是有用地需求,因此未來會在台知園區內引入科技業。

鄭永金也同樣不畏縣內新竹生醫園區還有四成土地未出租的疑慮,表示會在台知園區內引入生技產業。他認為台知園區開發後,就會有生技產業的群聚效應,能填滿土地。他並強調新竹有區位優勢,不怕跟苗栗競爭,「銅鑼還是比較遠嘛。」

「全台瘋園區」到底讓誰受益?曾走訪數以百計的蚊子園區與蚊子館、出版三本記錄公共閒置設施書籍《海市蜃樓》的作者姚瑞中指出,在計畫這些園區或廠館時,政府總是先畫大餅,以國際競爭力、能見度等理由開發,實際上,就是期待都市更新後的利益,「只要有都市計畫,後面就有利益,誰能去承包這些工程?誰能去蓋這些建築物?」

但土地開發,其實就像一把兩面刃,可能帶來「錢」景,卻也可能使政府債台高築。根據科技部今年最新統計,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作業基金的負債,已高達一千二百一十七億元,七年內負債增加了三九%!

對此,科技部產業及園區業務司司長邱求慧坦承,有些園區的設立,是為了政治承諾而沒有產業效益,因此增加了基金負債,未來會「很嚴謹、很務實的來看這些事(指新園區開發)。」

前經建會主委、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提醒,那些沒有廠商進駐、或租不出去的土地,都將成為科學園區管理基金的負債,也讓地方失去不同發展可能的機會成本。

不過陳添枝認為,也不能單純因為過去的失敗案例,就阻擋新開發案的可能。但他強調在此同時,政府應該將開發失敗的土地還諸於民:「政府應該要把那些不適合的地方趕快收掉,取消、還給人民,做為別的用途。」

土地並非不能開發,但不能是「想當然耳」式的開發。陳添枝認為,候選人純粹從產業發展角度思考,「覺得我現在設計什麼樣的園區,就能招攬什麼產業,」但究竟能不能實現,要看地方本身的條件。

台灣土地資源有限,希望候選人喊出各類園區前應謹慎評估,做好成本效益分析,以免與民爭地後,租售情況不佳,讓債務與民怨雙雙攀高,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農業重鎮雲、嘉、南,開出最多園區支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