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滬深證交所開市第一天都發生了什麼? 陸一良心說股事

http://xueqiu.com/8421548463/24373740
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第一天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試營業的當天都發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目前對於上海證交所開業當天的歷史描述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來自於上海《解放日報》記者時賽珠採寫的題目為《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一天》的通訊:

  上海證交所開市不到1分鐘,首場交易的首筆生意成交了。上海海通證券公司拋出以前自營的50股上海真空電子股票,上海申銀證券公司以每股(即100元)356.70元的價格代理客戶買了進來。由於這兩家證券公司一個最快輸入賣出信息,另一個最早輸入買入信息,電腦就為他們「配對」了。

     在經紀人上崗考試中獲過第一名的6號經紀人(郭純)告訴記者:「昨天早上,我的單位申銀證券公司傳來了客戶要求委託買進2000手股票的信息,為了儘可能實現客戶的要求,一開市我們就急速輸入信息『搶』了買進第一名。」說話間,這位年僅26歲的經紀人頭上汗津津的。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家證券交易所首場交易中首筆買賣的「幸運兒」呢?下午記者電話追蹤採訪,得知這50股股票的買主是委託人中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兩位先生。據瞭解,那位1號張姓市民於前一天6時到申銀證券公司去委託按市價買進40股股票,他如願以償了,那位2號姓顧的市民要求買進20股,但只能滿足10股。首場交易的首筆買賣結束了。

     這種說法也被籌建上海證交所三人小組成員之一的龔浩成主編的《上海證券市場十年》①一書改採用。

     但市場上卻廣泛流傳著另外一種說法,說上海證交所開業「第一筆交易對象是電真空②股票,由海通證券公司拋出,未達3秒便被萬國證券公司搶去,被宣佈無效。再次競價,申銀證券公司吃進,成交價365.70。如此,上海三大券商都露了臉」。③此說流傳甚廣,不少媒體在回顧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歷史時,大都不加考證地直接採用了這個說法。

     筆者在梳理歷史資料和考證事實的時候,面對這不同的說法感到有些迷惑:首先,時賽珠所記錄的價格是一個不標準的概念,「每股(即100元)356.70元的價格」——究竟是100元還是356.70元?其次,王安的說法太過戲劇性,按他的描述,上海證交所開業第一天就失去了公正性;況且他在上海證交所開業10年以後出版的書中所描述的價格「365.70」,和時賽珠當年現場採寫的新聞事實又對不上。

     事實只有一個,以上兩種說法在史實上都有誤。

     筆者據此向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當年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時籌建電腦交易系統的負責人謝瑋求證。他說,上海證交所開業第一天就用電腦撮合交易,並顯示行情,那種「宣佈無效」、「再次競價」的說法除非存在於口頭競價、手工撮合的人工交易方式,而在上海證交所開市的當時是不可能出現的。

     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當天是11點整正式鳴鑼開市的,11點半前市收市。前市成交49筆,成交金額為5879008元;後市是下午2點整開市,3點半全天收市。當天全天共成交93筆,成交金額為10161622元。

     上海證交所開業當天第一筆交易的成交時間為11:00:57,是由代碼為「107」的賣方公司海通證券公司賣出證券代碼為「602」的電真空股票,由代碼為「116」的買方公司申銀證券公司買進,成交數量為50股、成交價格為100元、成交金額為5000元。

     謝瑋為此找出了他保存的上海證券交易所1990年交易數據軟盤。打開這張20多年前的數據盤,其中成交編號為1的欄目中,明確地列出了以上交易數據。

     當我們倆再一次仔細逐筆核對交易記錄時,發現此電腦記錄的第一筆成交紀錄在下午3:30收市以後卻被改寫了。據謝瑋回憶分析,原因應該是在當天上午開業時,為了搶著創造滬市第一單的歷史記錄,賣出方海通證券公司的出市代表情急之中將賣出報價按當時真空電子股票的面值100元輸入了電腦,而申銀證券公司的出市代表出於同樣的原因將這個錯誤的賣出報價作為買入價輸入了電腦並在第一時間成交了,而當日該股票的市場價格為384元。

     我們倆仔細分析當日的交易記錄,看到上海證交所當日下午14:09:53第63筆成交紀錄的成交價格就是384元,這是該股票當日在上海證交所的第三筆交易。而該股票的第二筆交易,發生在當日上午11:17:05,成交序號為31,買賣雙方都是申銀證券公司,掛牌和成交價格也是100元。

     謝煒說,當日事後發現這個錯誤,買賣雙方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安排之下,於當日收市之後進行協商,最後按照協商達成的價格365.70元交割,同時更新了成交序號為1和31的這兩筆交易成交價記錄(交易發生的成交順序不變)。

     當日由於各種原因更新成交記錄的還有成交序號為15、證券代碼為「651」的飛樂音響股票,以及成交順序號為24,證券代碼為「089」的國庫券;成交順序號為38、39、40,證券代碼為「431」的大眾汽車企業債券;成交順序號為52,證券代碼為「403」的石化債③等幾種債券。開業第一天交易中總共牽涉更改的有8筆交易。這些更改記錄也全都保存在當日交易記錄的最後。

     數據顯示,上海證交所開業第一天中股票交易的筆數為17筆,佔總交易筆數的18.28%;股票交易金額為494311 元,佔總交易金額的4.86%;股票交易的數量為131100股,佔總交易數量的94.20%。其餘成交的都是企業債、金融債和國債。深圳證交所試營業的第一天僅有一隻股票掛牌。

     這是因為在「老五股」中,安達首先辦好了託管手續,當時本著先託管、先上市的原則,安達便成了深圳證券交易所第一支掛牌上市的股票。

     那一天因為場外櫃檯交易已經獲取大量利益的券商和新創建的證交所場內交易將改變原有利益格局這樣的矛盾,報進深圳證交所場內參加集中交易的只有1單(這個說法來自於深圳證交所原副總經理禹國剛的記載。但據筆者對深圳證交所創辦者、第一任法人代表王健的訪談,深圳證交所試營業第一天共成交了5筆交易)。

查看原圖
深交所試營業時採用的白板交易方式(攝影:汪景鋼)

當天,安達成交8000股,買賣雙方成交單位及出市代表分別國投基金部的溫彤筠和有色證券部的伍德民。④

     深圳證交所創辦人之一、副總經理禹國剛在多年後接受採訪時回憶說:「那一天只有一單交易,這是我們讓有色金屬證券部報進來的。所以那一天收市以後,證券商為之一震,尤其是那三家老證券部的,中行的、市國投的、特區證券的。他們說,我們都沒有報買賣單啊,哪有這麼一單?有色金屬就說是我們報的。這三家老證券部啊,底下做了工作,說交易所12月1日開業,那一天買單賣單都不給他們報到大堂裡去,叫它零成交。可這件事被我們早兩天破譯了,於是我們也不聲張,不去說他們什麼,也做了工作。假如說我們事先不知道這個事情,沒有做好這個準備,開業第一天就是個零成交,這個歷史寫下來,多具有諷刺意義。」⑤

     深圳證交所原本可以在試營業時就一舉推出股票電腦自動交易系統,但由於各種原因卻在試營業開始時,將現成的IBM大機和自動撮合軟件擱置一邊,採用了最原始的手工撮合報價方式。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交所試營業第一天,採用的就是口頭唱報和白板競價相結合的手工撮合交易方式。

     直到1992年2月25日,深圳證交所才採用電腦自動撮合系統替代上述手工交易查看原圖方式。

     而上海證交所在1990年12月19日正式開業時就採用了PC網絡系統實現證券自動交易和行情傳送的方案,從而實現了委託電腦錄入、證券委託電腦系統自動撮合成交,以及成交行情信息遠程自動傳遞等自動交易功能。

     筆者在新華社的圖片庫裡發現了一張上海證交所開業第二天交易大廳裡的場景照片,由新華社記者柳中央拍攝。畫面中最顯眼的是巨大的行情顯示屏,而在中央監管工作區端坐著的是目前在上海證交所行政服務中心任總監的殷葉亮。原來殷老師長期在上海證交所交易部擔任總監,從畫面中他穿著黃馬甲「召見」紅馬甲的神態中就可以見到當年場內監管的風采。坐在他身邊的是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半導體研究室的工程師王科峰,他的主要任務是負責維護交易大廳LED(發光二級管)行情顯示屏的正常運轉。

     這可是不可多得的上海證交所最早的場內運行實況的畫面記錄。

①詳見龔浩成:《上海證券市場十年》,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55-56頁。

②電真空: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簡稱,現更名為上海廣電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電電子。——編者注

③詳見王安:《大話中國證券市場十年》,華藝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頁。

④ 詳見禹國剛:《深市物語》,海天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頁。

⑤詳見鄭頌:《資本人物訪談錄》,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48-49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834

證交所投資比賽冠軍的買股秘訣


2014-03-03  TCW
 
 

 

史上第一遭,身為台股莊家的台灣證交所,舉辦股市模擬投資比賽,廣邀專業、社會人士利用上市股票創造出最佳績效。驚人的是,從去年八月到今年一月底為期六個月期間,竟有參賽者創造出高達一一三%的績效,以模擬的三千萬元滾進股市,結算股票以及現金部位共值六千三百九十四萬元!

他,就是專業組第一名,元大寶來證券副理謝宗宇。

在許多投資模擬比賽中,常見到得獎者比賽時大膽下單,但平日操盤個人資金時,卻做不到瀟灑停利或大膽冒險。但謝宗宇卻是比賽與個人帳戶同步,平常投資什麼股,比賽時就買進什麼。「唯一的差別,就是比賽時把模擬資金全數壓滿,自己操盤則只放了八成資金。」謝宗宇說。但這仍無損於他在二○一三年締造個人全年投資報酬率高達一二○%的紀錄。

就像少林寺藏經閣內深藏不露的掃地僧,謝宗宇剛由元大寶來期貨調任元大寶來證券,一直以來皆隸屬後勤的電子商務部隊,並非操盤、研究或自營單位。沒想到第一次參賽就意外擊敗眾家券商好手,拿下第一名,還遙遙領先第二名的八九%績效,讓證券界忙著打聽,他到底是何方神聖?「我看現在大家都想要找他了吧!」元大寶來期貨董事長賀鳴珩很意外,旗下竟有這樣的大將。

謝宗宇在這場比賽中勝出的關鍵,是他不像其他專業隊伍短線衝進殺出,亂射子彈大玩波段套利遊戲,而是每次只抱一到二檔股票,時間可長達數月,但只要一觸及預設的目標價,馬上停利出場,換股找更高報酬。

高中時代開始練功出手就跌,人生從慘賠開始

事實上,打從四年前他發明出這套操盤心法以來,每年績效皆超過七○%、八○%,四年複利計算下來,資產早已成長超過十倍。這套結合了巴菲特價值投資、集中雞蛋在同一個籃子、不走短線的投資方式,正是他累積十七年練功經驗的心法。

今年三十三歲的他,十六歲還是個高中生時,就自作主張把存下的壓歲錢全投入基金。那正是亞洲金融危機引爆的前夕,台股大盤在創下一萬多點高峰後,在不到兩個月內殺到七千點。一出手就遇上暴跌,慘賠五、六成出場,「投資人生」從慘敗開始,能夠「逆轉勝」,則是從深耕基本面開始。

十七、八歲就開始練習看技術線型,謝宗宇還記得,滿二十歲生日後的第一個上班日,他就衝到證券商開戶,從此擺脫借用老爸帳戶下單的麻煩。這十多年間,他就像許多散戶,學遍了股市各種投資招數,從技術線型、籌碼分析,到程式交易,還自學考上證券分析師、期貨分析師雙證照,早已是位技術分析專家。最終,他竟出人意表的回歸基本面。「真的,我現在體會到,讀財報才是最重要的。」謝宗宇說。

去年讓他報酬率翻倍、拿下投資比賽冠軍的持股華亞科,就是最佳案例。早在去年七、八月華亞科仍在十二元價位附近震盪時,謝宗宇就透過財報精算出,在DRAM(隨機存取記憶體)報價超過華亞科的損益兩平點後,當漲價一成,就能讓華亞科EPS(每股稅後淨利)達一元;當漲價三成,EPS更將高達五元。「這時候就可想像,DRAM報價已經來到這個水位,市場會給華亞科多少的估值?」所以,八月比賽一鳴槍後,他十二元買進,十月以十八元停利出場。

雖然大賺五成,這個價位卻讓他錯過了後來二十六元的高價,但謝宗宇一點也不後悔。他分析,投資一定要訂出目標價,操作時,如果預期股價可在三個月內漲三成,縱使兩個禮拜就達到了,也應立即賣出。因為,超出目標價的漲幅可能是非理性的,「而你永遠不會知道,接下來股價到底會繼續漲還是跌。」他說。

以財報選股挑出的緯創,也讓他在比賽初期,就拉大與其他參賽者的距離。八月下旬緯創還被一堆法人看衰時,謝宗宇就從財報判斷緯創符合價值投資標準。當時緯創股價約在二十四、二十五元價位,但估全年EPS應有二.六元以上水準,評估下檔風險有限後,他大膽敲進,沒多久就傳出緯創拿到蘋果訂單,投信法人紛紛搶進這檔「錯殺股」,他則在二十九元停利賣出。

財報選股也曾凸槌壓寶失手,立即停損不硬拗

但這期間,並非他挑中的個股檔檔都大漲,謝宗宇也曾看走眼。季節入秋後,他注意到大陸傳出H7N9禽流感疫情,決定壓寶生產口罩的不織布製造商恆大,沒想到買進一週之後,疫情就雷聲大、雨點小,相關新聞銳減,恆大反倒小跌幾毛,他當機立斷停損出場,將這筆資金轉進明基材,果然讓他大賺。

「停損、停利的好處是,飆股選擇還很多,沒必要在不漲的個股上硬拗。」他解釋,投資時背後的邏輯要想清楚,恆大沒有如預期般上漲,代表買股邏輯不成立,就要趕緊修正。

看財報不只看獲利,謝宗宇連個股的原料採購來源都仔細研究,更對時事保持高敏感度。經濟系畢業的他,對安倍三箭造成日圓貶值很有信心,在潛在標的中搜尋,找出明基材由日本採購原料的比重高,最能受惠日圓貶值。果然,明基材因日本進口原料成本大降,在跨年期間拉出高達六成漲幅。

有些人看到新掛牌股就衝進場亂跟,但謝宗宇手中的另一檔飆股F-綠悅,可是在精密的邏輯與操作策略下買賣的。他分析,綠悅背後是陸資,籌碼又高度集中,具有指標性與面子意義,掛牌後股價一定漲,所以他在掛牌第一天就進場,在一百四十七元左右價位把部位全部買齊,第三天達目標價一百八十元後停利出場。

停利停損的嚴格紀律,是被慘賠嚇出來的決心。他投資生涯最慘烈的戰役,就是在二○○八年金融海嘯期間投資慘賠四成,「當時買進的華夏股票明明是緩跌,隨時有機會停損出場,」謝宗宇非常扼腕,無法當機立斷除了錯失挽救本金的機會,更造成之後行情大反彈時無子彈可用。

謝宗宇說,經歷過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的階段,他發現,比起研讀財報所能帶來的報酬,技術線型只能抓短波段,賺不到大錢。他將十七年經驗沉澱獨創出選股法(如上表),從眾家券商研究報告與新聞中找出產業趨勢,用財報檢視公司營運狀況做篩選,只將技術分析用來抓進場時機,從清單中剔除還有下跌危機的個股,「你有沒有發現,這幾檔中,沒有一檔是看技術線型買進的?」他說。

現階段手中零持股淡季就改壓大波段產業

看到這位小老弟的操盤法,老牌投資高手、統一國際金融投資部副總經理廖繼弘分析,這屬於透過財報找轉機股的操作模式,唯有低價、有轉機、背後有支撐不會倒的股票,例如華亞科有台塑撐腰、緯創本身就是優質公司,才能創造出倍數報酬。他指出,一般散戶雖然無法像身為券商員工的謝宗宇,有龐大的研究報告來源,但現在各種投資資訊取得越來越容易,小散戶只要肯多下工夫,搞清楚這套選股方式的操作策略,依然可以從中獲益。

這位冠軍怎麼看目前的台股?「我現在手上部位是零。」謝宗宇說,只要不看好,他寧可抱現金,台股現在雖沒漲高,卻無法保證下檔無風險,讓他把資金拿去做一個月期的定存,等期滿再評估是否進場。

他分析,由於台股即將面臨傳統的第二季「五窮六絕」時期,許多產業都進入淡季。這時他自己的投資策略,將改為選擇有機會出現大波段的產業,從中期看,年底前股價能發酵的個股。例如工業電腦,以及未來股價拉回後的塑化族群,都是他準備深入研究的領域。

十七年股市翻轉,謝宗宇深深體會股票投資屬於高風險,也因此雖然自己績效年年翻倍,獲利老早超過年薪,他卻不鼓勵親友貿然投入。他強調想要投資獲利,停損停利紀律與用功研讀財報缺一不可,只要少了其中一項,就不可能賺錢,「最大的問題是,大多數人在這兩項中,一個都沒有啊!」

【延伸閱讀】新科投資狀元,3張表找飆股----謝宗宇操盤心法1. 找市場風向~心法:從當前新聞、國際總經變化、券商研究報告,找出強勢類股或是觸底準備反彈的低估族群秘技:由族群中海選出約30檔個股

2. 細看財報~心法:研讀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3表,檢驗存貨、應收帳款等各項數據,若題材需要,連原料採購對象也得仔細研究秘技:細篩出3到5檔基本面無虞、最有機會上漲個股,收入觀察名單

3. 找買點~心法:從股價K線形態,確認籌碼乾淨、後續沒有賣壓。若股價比預期要弱勢,則回頭檢視自己的投資邏輯是否有誤秘技:剔除弱勢股,集中買進,不同時抱超過3檔個股

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77

新加坡證交所明年或重新迎來中國IPO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18

data

據彭博報道,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以下稱“新交所”)時隔兩年來有望重新迎來中國企業在當地的IPO。

新加坡交易所上市部主管黃良穎(Lawrence Wong)預計在2015年可以看到中國企業在新交所IPO。此前,最後一家在新交所上市的企業是新開集團(Sincap Group),時間是2012年6月。

2013年11月25日,新加坡交易所與中國證監會合作搭建直接上市框架,允許在中國境內註冊的企業赴新加坡直接上市,而無需與海外控股公司合作。不過目前還沒有境內企業運用這一通道在新加坡交易所成功上市。

直接上市是指在中國境內註冊的公司作為上市主體,到境外交易所去發行新股、上市、融資。在去年11月中新簽署直接上市框架前,僅有三家企業以直接上市方式登陸新加坡(稱S股),絕大部分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通過境外註冊公司控制境內公司的方式間接上市。報道顯示,目前在新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共有140家,總市值超過了1500億元人民幣。

2007年以來新加坡上市的中國大陸企業財務醜聞頻出,導致市場大幅拋售這些“中概股”,市場流動性減弱,新IPO項目也逐漸停滯。

例如,為逃避新交所的特別審計,中國合成革高科(Sino Techfibre)稱公司辦公室發生火災,會計記錄大部分被燒毀。中國峻煌生化科技(Sun Bio-chem Technology)之前還稱公司卡車被盜,放在卡車里的會計記錄隨之丟失。

黃良穎表示新交所目前正在接洽一些來自中國的大型IPO項目。新加坡律師事務所WongPartnership合夥人Rachel Eng稱:“如果進行的順利,新加坡可能有要再次挑戰香港的位置。”

黃良穎補充道,新交所正采取更多措施以保證不會再次出現醜聞事件而打擊市場信心。“我們從過去的事件中吸取了經驗,當事情發生時,新交所會要求中國企業進行檢查和審計。與中國證監會達成的直接上市框架是有幫助的,相當於多一雙眼睛監管這些企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72

全球最大證交所指數跌破關鍵支撐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61

紐交所綜合指數(NYSE)代表的市值超過16萬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證交所綜合指數。而美東時間10月3日,該指數破了200天均線,這還是2012年末以來的第一次。

20141002_NYA_0

要知道,當時有驚無險,因為很快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就推出了“開放式QE”來拯救全世界經濟。但這一次,恐怕就沒那麽幸運了。你懂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21

ROE偏低 帳上每股現金過多 證交所挑戰亞洲盃 先上市吧!

2015-07-06  TWM

證交所今年雖提高配息,但與亞洲上市交易所相比,其股東權益報酬率偏低,每股現金部位則有過高跡象。未來合併期交所等機構,並且將股票上市,才是提振公司治理的良方。

撰文•周岐原

推動資本市場發展的主要權責機關||證交所,治理自己公司的成績,究竟如何?

股東會旺季近尾聲,六月二十三日,證交所舉行年度股東會,會中決定配發一.五元現金股利、○.二五元股票股利。去年,證交所的稅後EPS為二.八六元,因此相較於二○一三年度配發的一.二五元現金、○.二五元股票,配息水準略有提升,現金股利配發率達到五二%。

觀察公司治理成效,現金股利配發比率(配息率)多寡,是重要參考指標之一,對性質接近金融業的證交所而言,更是如此。

不過股利政策顯示,一一年至一三年間,證交所平均配息比率約為四六%,雖然較期交所、集保中心來得高,但是與鄰近同行相比,港交所的配息率高達八九%,新加坡交易所更高達九四%,澳洲交易所也有九成水準。

證交所ROE 僅港七分之一換句話說,這三家本身就是上市公司的交易所,三年平均配息率大約都在九成上下,今年配息率才勉強突破五成的證交所,與亞洲同業水準相較,似乎還有一段不小距離,這也和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主張「公司應多配發現金股利」的呼籲有所悖離。

再以投資人最常評估公司表現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來評估證交所與其他亞洲主要交易所的經營效率,發現一一年至一三年間,證交所平均ROE只有約五%;但是同一期間,澳洲交易所的ROE為一一.一%,自詡為亞洲金融中心的港交所、新交所,更分別高達三七.一%和三六.五%,高出證交所數倍之多。

「增發(配息)的可能性不大」,證交所副總經理簡立忠進一步解釋,以現有股本計算,由於今年除權、息合計將配發逾十一億元,加上必須提列部分為特別盈餘公積,作為安定市場、應付突發狀況之用,提高股息的主張,主管機關多半不會放行。

不過,在小股東眼裡,投資證交所這筆交易,迄今似乎不怎麼划算。

「帳上現金(部位)實在太多了」,一位券商高層感慨地說。他舉去年度財報為例,每股淨值高達七五.二元,但是現金部位加上股票等流動金融資產,每股淨類現金就達到三七.九元,大約是淨值的一半。

換句話說,證交所淨值雖然驚人,但是其中有半數,是備而不用的類現金部位。

這位股東代表直言,證交所與其準備大量資金、運用效率低落,不如增加配息,或透過現金減資歸還股東,更符合公司治理原則。

「雖然國內實行T+2款券交割制度,可能因此有兩天出現錯帳風險,但是,以目前券商處理經驗而言,這些風險在券商層面即可充分解決,不需預備大量現金。」這位股東代表建議。

回歸公司治理 上市為最佳解其實,除了早年證交所成立時,部分股權流向個人及一般企業,主管機關後來規定,證交所股東必須具券商身分;換句話說,證交所雖然是公開發行公司,但其股票,卻是只能在證券商間互相買賣的「限制流通資產」。

而這些券商股東們,又同時扮演受證交所監督的角色,權責劃分互相混淆,才會出現公司治理有待提升的呼聲。

「(對交易所)我沒什麼建議,因為特許行業,講了也沒用。」知名投資人李金土直言。持有證交所一千三百多股的李金土回憶,當年證交所在外籌碼,每股市價一度高達九十萬元,但是後來股權只能在券商間流通,個人股東即使買進,也不能過戶。而且,「營運不像公司、又不像財團法人,我說這是四不像!」經常在股東會公開建議增加股息的阿土伯,也感到無奈。

若要讓證交所帶領國內資本市場更上層樓,除了研議許久的「四合一」(證交所合併櫃買中心、期交所、集保中心)之外,改革原有制度、股票上市,可能是最有效率的作法。

像是千禧年上市的港交所,當年掛牌價僅三.八八港元,與其代號三八八相同;經過當局十五年經營,不斷吸引企業在香港上市,近年又頻頻透過購併、滬港通擴大經營規模,在近年持續配發現金股息之餘,股價最高還漲到三一一港元,已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交易所。

這種透過上市讓公司治理透明公開,並且與全民共享獲利的方法,可能才是證交所在挑戰「亞洲盃」時,最應該效法的路線。

證交所vs.亞洲鄰近交易所 治理成效股東權益報酬率 現金股利配發率證交所 5 46 港交所 37.1 89 新交所 36.5 94 澳交所 11.1 90 備註:統計日期為2011年至2013年平均值資料來源:香港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澳洲證券交易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49

奇虎360將於7月18日開盤前從紐約證交所摘牌

7月14日消息,奇虎360將於7月18日(開盤前)從紐約證交所摘牌。

6月28日,奇虎360就私有化交易進展發布更新公告,稱預計此項交易將在8月中旬之前完成。這是公司首次明確了這一重要時間節點的範圍。奇虎360在公告中透露,公司再次收到來自私有化買方團的進展更新。買方團告知公司,他們正在繼續積極推進滿足並購協議交割條件的相關工作,此項交易預計將在2016年8月中旬之前完成。

消息人士稱,安全軟件公司奇虎360已經簽署並提取從六家銀行處獲得的30億美元等值貸款,用於支持其93億美元的私有化收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05

打造基金小鎮 前海與盧森堡證交所開展創新金融產品上市合作

前海打造深港基金小鎮又有新進展。

10月28日,盧森堡證券交易所(下稱“盧交所”)與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前海金控”)、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招商銀行”)正式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前海金控成為國內首個與盧交所建立正式合作關系的國資金融控股企業。

此次,盧交所與前海金控、招商銀行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將建立各方之間的合作及夥伴關系框架,並開展多方位金融合作,共同助力前海深港基金小鎮的發展。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三方合作內容包括共享知識信息及全球範圍內不同市場間的實踐經驗;共享以不同幣種,尤其是人民幣計價的商業債券、股票、資產證券化、投資基金、私募股權等客戶資源;開展UCITS(歐盟可轉讓證券集合投資計劃 Undertakings for Collective Investment in Transferable Securities)基金(開放或封閉)以及AIF(另類投資基金)(開放或封閉)等投資基金上市方面的合作;開展創新金融產品的上市以及具備完整生命周期的上市工具的研發合作等。

一直想打造中國矽谷的深圳,或許也需要一個中國版“沙丘路”的出現。就在“雙創周”開幕的前一天,10月11日,前海金控與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打造前海深港基金小鎮,還將成立前海深港基金小鎮發展有限公司,為入駐基金公司提供管家式服務。

前海作為“國家深港合作戰略平臺”和“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一直致力於在國家金融改革創新方面先行先試,吸引了大量投資機構在此註冊。數據顯示,金融和類金融機構是前海註冊類型最多的機構。截至9月23日,在前海蛇口自貿區註冊的含“基金管理”的企業共4968家,其中在前海註冊的4950家,含“資產管理”的企業共5977家。

前海金控董事長李強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說,前海的基金小鎮是順應市場發展的需要,不是純粹打造一個物理意義上的小鎮。“地方政府不應該硬生生地用激進的手段,用套利的方式來推動產業發展,如果前海沒有基金產業基礎的話,我們不會做這件事。”

前海基金小鎮已經在物理空間上具備雛形。從物理空間上看,前海深港基金小鎮是國內第一個位於自貿區內的基金小鎮,建於前海核心片區,占地面積9.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8.5萬平方米,由29棟低密度的企業墅(前海容積率最低的區域)組成,還包括基金路演大廳、投資人俱樂部等,明年底可入駐辦公。

未來,前海基金小鎮要打造的是配套服務。李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前海將打造幾只母基金(百億規模)對產業配合,同時,深圳市和前海管理局都會研究出臺對於基金產業的扶持政策。

在配套服務方面,李強表示,基金小鎮里為入駐公司設立了會議室、路演中心、投資者俱樂部,還會給每個基金公司配備一名管家在工商登記、以及基金註冊等方面進行個性化服務。另外,海外專業的服務機構會進駐到基金小鎮。

盧交所與前海金控、招商銀行的此次合作,正是建立基金小鎮配套服務中的一環。未來,在三方共同打造的互通框架下,前海將實現境內金融產品通過前海綠色通道在盧森堡以及歐洲其他市場進行發行。

同時,盧森堡作為世界基金中心其經驗也值得國內基金小鎮學習。盧森堡面積比深圳大一點,人口卻僅有50萬,是全球排在美國之後的第二大基金中心。盧森堡之所以成為世界基金中心,首先是其具備稅收優勢,享受收入和資本所得免稅優惠,盧森堡還與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簽署了多項避免雙重征稅協定。此外,盧森堡實行彈性監管,在當地註冊的基金可在歐盟各國和全球各地銷售,同時服務完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946

特朗普上任美股大牛市紐約證交所主管都跌眼鏡

1 : GS(14)@2017-02-03 03:10:22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有人歡喜有人愁,其中,投資者憧憬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落實振興經濟措施,刺激美股創出歷史新高。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上市部全球主管John Tuttle接受訪問表示,自己一度擔心特朗普上台股市崩盤,但現在可見肯定有利股市,「企業減稅、放寬監管在未來四年是可以預見的」。Tuttle又指,有信心從香港手上重奪全球新股集資額(IPO)冠軍寶座。駐紐約記者:鄭柏齡自去年11月4日總統大選塵埃落定後,短短兩個多月內,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JIA)累積升幅超過一成,上周更衝破2萬點,創出歷史新高。主管紐交所運作的John Tuttle,回憶大選當晚、特朗普「爆冷」勝出一刻,心情猶如坐過山車般起伏,「當晚指數期貨(index futures)跌了800多點,我只睡了幾個小時,擔心早上開市後,市場會立即熔斷(circuit break,意指跌幅過大而出現暫停交易情況)」。
Tuttle續說,大選翌日早上,他特意提早回到辦公室,「想不到早上開市時,市場已經由跌轉升,全日收市更大升300多點」。Tuttle指,市場對特朗普當選反應正面,原因除消化了維持多月的不穩定因素外,投資者開始聚焦正面訊息的影響更大,「投資者知道選舉終於結束,接下來可能有更多好消息」。Tuttle所指的「好消息」,圍繞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提出,減低企業稅率、放寬市場監管等利好企業政策。不過,在政治層面上,包括其移民及外交政策,運作不到兩星期的特朗普政府,同樣引起大量爭議。Tuttle坦言,特朗普施政仍有很多不確定性,但對於美股前景,他依然感到樂觀,「可以肯定是,未來四年他(特朗普)會減低企業稅、放寬監管,時間會反映一切」。另一方面,Tuttle相信特朗普會為美國市場塑造更好投資環境,包括吸引來自中國企業到美國集資。事實上,紐約已連續兩年失落全球新股集資額市場首位,去年屈居香港及上海之後;Tuttle表示,企業有權選擇上市地點,強調紐約交易所優勢是「有最好司法管轄權、最流動的資本市場、最多元化的投資者」,揚言有信心今年重奪全球IPO冠軍寶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2/199156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117

台股破萬點台證交所董事長:來台上市不比新加坡、香港差!

1 : GS(14)@2017-05-13 05:34:05

在海外資金帶動下,台灣股市在當地時間周四收市衝破1萬點,創出17年新高。正在紐約進行路演的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施俊吉對《蘋果》表示,台股創出新高,反映海外投資者對台灣經濟及股市前景充滿信心;他希望可吸引更多外國企業到台灣投資及上市,「來台灣上市,不會比到新加坡、香港差」。駐紐約記者:鄭柏齡台灣證交所及十多間上市公司,在施俊吉帶領下走訪倫敦及紐約路演,與歐美投資者交流。一行人日前到達紐約,台股剛好創出新高,施俊吉感到相當鼓舞,「說明我們做出應有的成績,台灣股市充滿機會」,他向《蘋果》透露,今輪牛市主要由海外資金、如美國投資者所帶動,「這些來自華爾街的資金,正是股市最近蒸蒸日上的主因」。施俊吉在路演期間,向海外投資者及企業,宣傳投資台股、或到台灣上市優勢。他表示,台灣股市目前市值約1萬億美元(約7.8萬億港元),約40%由外資持有,「相比亞洲其他市場,台股是亞洲的Nasdaq(納斯達克)、高科技中心,他們很願意買台灣的股票」。他續指,去年台股平均殖利率(派息率,dividend yield)超過3%,冠絕亞洲市場,對基金投資者有很大吸引力。另一方面,證交所力邀歐美企業到台灣集資上市。施俊吉說,台灣股市特色是散戶、外資投資者比例較高,而且相當透明,「來台灣上市,不會比到新加坡、香港差」。同時,台股內不少企業業務橫跨兩岸,「都是很有品質的公司,可以享受兩岸及其他亞洲市場的好處」。不過,當被問到蔡英文政府跟中國大陸關係漸趨緊張,會否影響台灣資本市場發展時,施俊吉面露尷尬表情說,「這個可能不是我適合回答的問題,我們(訪問)到這裏好不好?」他隨後補充,兩岸資本市場交流絕對是好事,「台灣從來沒有缺席過」,但認為任何合作或交流,需要在對等情況下建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3/200201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843

區塊鏈技術處理交易 澳洲證交所明年試行

1 : GS(14)@2017-12-10 21:30:54

【明報專訊】澳洲證交所(ASX)昨宣布,將使用區塊鏈技術處理股票交易,取代其登記、結算和清算系統,成為全球首家啟用區塊鏈技術的大型交易所,對區塊鏈行業是新里程。新系統將於明年3月底開始試行,以判斷市場反應,最終落實時間將取決於各方協商。

取代使用27年電子分錄系統

區塊鏈技術屬分布式分類帳技術(簡稱DLT)的一種,原理是把數據庫分拆為小塊,再以不能修改的加密鏈連接,使用家能以高效和高可靠度的方式建立、儲存和傳遞信息。ASX行政總裁Dominic Stevens相信,DLT技術可助客戶開發更多新服務,降低成本,使澳洲成為金融市場創新領頭羊。ASX相關技術由區塊鏈初創企業Digital Asset Holdings提供,創辦人Blythe Masters曾任職摩通。DLT過去兩年也在測試以DLT技術,取代已使用27年的電子分錄系統Chess。

雖然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合法性備受爭議,但其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卻受到肯定。高盛、摩通、花旗、法巴和瑞信等機構也共同參與了一項區塊鏈項目,並剛在股票互換市場完成6個月測試。該項目跟追蹤執行的互換合約,並記錄股票拆分等行為,成功率達100%。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79&issue=201712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0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