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誰主世行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24/100360313_all.html

自1944年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佈雷頓森林會議上誕生起,逾十位世行行長政商背景各異,但全部是美國人:比如擁有《華盛頓郵報》的格雷厄姆家族奠基人梅爾(Eugene Meyer)、越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伊拉克戰爭策劃者之一沃爾福威茨(Paul Wolfowitz)、華爾街銀行家沃爾芬森(James Wolfensohn)、美國前副國務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

  近70年間,儘管行長的美國國籍一直沒有變,但世界經濟格局和世行使命都發生了變化。世行創建之初的宗旨是幫助二戰中遭重創的國家重建,第一筆貸款發給法國;而如今其主要目標是消除貧困,貸款全部發放給發展中國家。

  2月15日,世行宣佈現任行長佐利克將於6月30日五年任滿離職。這在外界意料之中。曾在三界共和黨政府任職的佐利克在貿易領域經驗豐 厚,2007年由小布什提名為世行行長。儘管佐利克強調離開完全是個人決定,並沒有受到來自民主黨奧巴馬政府的壓力,但在驢象之爭白熱化的總統大選之年, 佐利克連任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美歐在世行和IMF領導人任命上有不成文的默契:世行行長由美國指定,IMF總裁由歐洲指定。新興經濟體佔世界經濟比重越來越大,過去數年間一再要求在重大國際組織中擁有更多話語權。儘管如此,由美國人世襲世行行長的傳統或將繼續。

  美國人自我提名的國內政治因素也很強。對於連任心切的奧巴馬而言,要保證美國人世襲的傳統繼續,不能授共和黨以柄。

  在佐利克宣佈辭職僅數小時後,美國財長蓋特納表示:「我們應繼續在這一重要組織中發揮強而有力的領導作用,這一點非常重要。」新興經濟體立即回 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稱「中方希望世界銀行按照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選舉下一任行長」;巴西財政部長曼特加(Guido Mantega)表示,選新行長應當看重資歷而不是國籍,「新興經濟體有權利進入世行的領導層」;墨西哥中央銀行行長卡斯滕斯(Agustín Carstens)說「世行行長應該由最適合的人擔任,而不能囿於制定好的規則」。

  與此前相比,美國人此番想壟斷這一職位壓力頗大:一方面要提出一個出色的候選人,另一方面要平復新興市場對於世行話語權與世界經濟中所佔份額不平等的質疑。選擇不當,或與新興市場疏離,後者很可能另起爐灶,打造自己的區域組織。

人選未定

  現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是外界猜測的熱門人選。早在去年春天就有傳聞稱她有意轉向「國際發展事業」,但遭其否認。白宮發言人最近也否認了她成為佐 利克的接班人可能性。有分析稱,希拉里拒絕的原因有二:一是她在奧巴馬政府舉足輕重,大選臨近不可能掣肘;二是她或意在為2016年總統大選鋪路,而新任 行長任期要到2017年才結束。

  希拉里婉辭將增加前白宮經濟顧問、克林頓時期財長薩默斯獲提名的可能性。不過,作為前世行首席經濟學家的薩默斯曾對發展中國家「出言不遜」,稱 西方國家向貧困國家輸出污染「更划算」,因為貧困國家人口收入較低,污染對其健康造成的經濟影響要低於發達國家人口。此言曾引起廣泛爭議,他在新興市場的 形象也大打折扣。

  前世界銀行機構總監斯科特(Ian Scott)認為,薩默斯的可能性有待觀察,因為其「只是個純經濟學家」,而世行行長「需要嫻熟掌握政治和經濟」,既要得到發達國家的信任,也要懂得如何與中國和巴西等國商榷。

  新興經濟體對提名尚未有一致聲音。外界猜測可能候選人包括:來自中國的現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IMF副總裁朱民,南非前財政部長和現國家計劃部長曼紐爾(Trevor Manuel),巴西前總統盧拉等。但是上述人選的可能性都受到制度、傳統、現任公職或健康的影響。

  原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現國務院參事湯敏對財新記者分析,新行長從新興經濟體產生的可能性非常小。「世界上重要的國際組織仍由發達國家主導。這種不成文的規定肯定不合理,但誰出的錢多,誰的話語權就多。」

  世界銀行的重要事項都需會員國投票決定,投票權的大小與會員國認購的股本成正比。儘管世行於2010年4月改革投票權重,整個發展中國家投票權 重從44.06%提高到47.19%,但是目前美國仍認購股份最多,投票權為15.85%,日本以6.84%位列第二,中國排名第三,投票權為 4.42%。

  湯敏還表示,世行有其既定發展方針,不會有大起大落,變化比較少。一方面各國按股權投票,並非行長決定一切;另一方面作為國際組織,世行受制於各國政府。「當然,不排除領導的個人魅力、創造力會對世行產生影響,但是畢竟與企業不同。」

  根據世行甄選行長的程序,所有187個成員國理事和25名執行董事均可在3月23日前提名候選人,候選人須符合以下條件:具有經過實踐證明的領 導力記錄;具有管理有國際接觸的大型機構的經驗,熟悉公共部門;具有清楚表達世界銀行集團發展使命的願景的能力;具有對多邊合作的堅定承諾與深刻理解;具 有有效的外交溝通技能,在履行職責時能夠秉承公正與客觀性。甄選過程「透明」「擇優」。執行董事會將在提名後確定一份最多三人的名單,隨後與候選人面談, 在4月20日至22日世行春季會議時就新行長人選達成共識。

前路不易

  即將去職的佐利克可謂是臨危受命。當其前任沃爾福威茨因助女友大幅加薪升職的醜聞而被迫辭職後,是佐利克穩定了局面,並幫助世行恢復了國際聲望。但是,即便是佐利克本人也在最新一期《外交事務》雜誌上拋出疑問:世界是否還需要世行?

  佐利克任內表現可圈可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世行立即做出反應,將貸款額翻倍; 股東於2010年「普遍增資」862億美元,為20年來首次,且逾半數新增資本來自發展中國家;世行2010財年借貸額為440億美元,遠高於2008財 年的135億美元,主要投放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地區;為最貧困國家的援助再增加490億美元以應對糧食危機;推動世界銀行治理結構改革,提高發 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倡導信息公開,讓公眾可以接觸到世行對世界經濟的數據與分析;改革世行內部管理架構,將更多權力下放給各地區及職能部門,大力度招募發 展中國家員工。

  對佐利克繼任者而言,最大的挑戰也許是如何以業績回答他拋出的問題,確保世行在當今世界仍具有重要地位。

  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世界銀行包括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國際開發協會(IDA),並與國際金融公司(IFC)、多邊投資擔保機構 (MIGA)和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ICSID)同屬於世界銀行集團(WBG)。世界銀行主要向成員國提供貸款,並向受貸國提出包括減少貪污、政治改革 等要求。

  今非昔比。隨著世界經濟東風西漸,世行的角色和政策重心亟需調整。首先,世界貧困人口四分之三位於中等收入國家,而這些國家可以從多種渠道在世 界資本市場獲得資金,越來越不願意向世行伸手,接受世行提出的約束條件。湯敏分析,世行面臨的挑戰也正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從短期看,世界金融危機將 繼續擴散,世行應將防止危機向發展中國家擴散轉嫁,幫助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復甦中分一杯羹。長期挑戰包括如何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絕對貧困之後,解決相對貧困 的問題,並且在包括環保、碳排放、氣候變暖等在內的國際問題中發揮作用。

  本刊記者霍侃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85

世行歸來——林毅夫:溫和地更堅持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161

他是「中國最被主流接受的經濟學家」,他也是中國最被世界接受的經濟學家。

從世界銀行卸任歸來,他留下了什麼,帶回來什麼?

爭議依舊纏繞,他依然溫和,卻更堅持。

4年前,他成為62年間首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他形容自己像「農村孩子考上繁華都市裡的大學」;4年後,他從世行歸來,世行行長佐利克公開評價說,「他給世行留下了嶄新的理念、視角和挑戰。」

他是林毅夫,他回到了北大朗潤園。

剛剛重新裝修過的辦公室,簇新而空蕩,刷得雪白的牆上掛著林在世行的照片。

林毅夫屬龍,今年是他的本命年,在中國傳統裡,這帶有某種象徵。

一回來,爭議就撲面而來。

林毅夫從世行帶回來的發展經濟學理論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引起昔日同事們的爭論。而林「唱好」中國經濟,肯定積極財政政策的言論,在中國的現實語境下,更是引發學界與社會的大爭論。

這四年,在發達國家經濟學家佔據絕對主流的世界銀行,林毅夫做了什麼?他留下了什麼,又帶回來什麼?

林行長,林老師

在所有這些場合,林毅夫都設定在一個模式:簡單寒暄後直奔世界經濟形勢,反覆講,從不厭倦。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林毅夫的歸來,就像一個明星。

2012年6月10日,他穿著天藍色T恤和淺灰西裝,與夫人陳云英一起,出現在首都機場。

迎候他們的是十多個人的歡迎隊伍,既有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的官方代表,亦有他的家人和北大的同事。林毅夫在全國工商聯擔任副主席,同時是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任期將在2013年3月結束。

迎接的人迎來的是熟悉的「林老師」:「本來是個簡單寒暄的場合,但講了幾句開場白後,林老師就開始大談對世界經濟的看法,說了半個小時,在夫人提醒下才結束。」

如同事們所言,這是林毅夫一貫的風格,「永遠在談經濟」。

6月18日,林毅夫參加了國家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國發院」)專門為其召開的一個學術研討會。三天後,他在北大朗潤園繼續開了一天會,討論國發院 下一個五年計劃。這天北京悶熱,夫人陳云英中暑。次日下午,林毅夫依舊準時出現在北大英傑交流中心,向380餘名BIMBA校友報告他對世界和中國經濟形 勢的看法,說到關鍵處,他甚至緊握雙手,像宣誓一樣用力擺動,露出少有的激動神情。6月24日,他又穿著芝加哥大學的博士服,參加了國家發展研究院的畢業 典禮,有90後的雙學位畢業生在微博上說,「林老師的打扮好萌」。

在所有這些場合,林毅夫都設定在一個模式:簡單寒暄後直奔世界經濟形勢,反覆講,從不厭倦。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舫,在1994年和林毅夫合作出版《中國的奇蹟》一書,據蔡舫說,兩個人從1987年認識起,二十幾年的交往,見面幾乎只談「學術問題」。

林毅夫也不拒絕適度的曝光,並對曝光的節奏拿捏有度。他把專訪的機會,留給了兩家官方媒體——新華社和央視。

央視的採訪,選在林毅夫在朗潤園的辦公室。他不在的四年裡,這裡被改造成一個臨時的會議室和榮譽展覽室。馬上要開拍時,他突然留意到背後的書櫃是空的——他的幾十箱書還在回國的路上。

「還是擺些書吧」,他和藹但堅決地向工作人員提出要求。15分鐘後,書填滿了取景框,林毅夫又親自走到攝像機前,確定不會出現瑕疵後,才滿意地坐在受訪的椅子上。

在世行,在路上

過去4年在世界銀行,他沒有休過一天假。

林毅夫習慣了這種緊張的節奏。過去4年在世界銀行,他沒有休過一天假,走訪了世行188個成員國中的60個。

世界最大的發展機構世界銀行,致力於解決發展中國家的貧窮問題,在其位於華盛頓的灰色大廈裡,聚集著七百多名專注於發展理論的經濟學家,其中不少是諾貝爾獎得主。

在世行龐大的體系裡,核心權力由行長、常務副行長,高級副行長和副行長掌握,首席經濟學家則是行長的「軍師」,主管250餘人的發展經濟學部。負責選定研究議程,給世行管理層提供意見建議,蒐集優質國別統計數據,編寫世行的年度旗艦報告《世界發展報告》等。

林毅夫之前,這個位子的8個主人均來自發達國家,其中一位還是諾獎得主。62年間,林毅夫是這個位置上第一位來自歐美國家之外的人。

每天早上8點半,只要人在華盛頓,林毅夫都會準時出現在行長佐利克的會議室,和其他幾位副行長一起,討論當天的重點工作。在此之前,他已經和世行在世界各地的同事通過視頻會議進行了溝通。

在這些會議上,林毅夫表現低調。他的同事Lanchard回憶說,「在會議過程中,林毅夫極其謙虛,話不多,他對自己研究領域的見解,我們等了兩年才聽到。」

除了在總部的日常工作,林毅夫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路上——參加各種學術會議、拜訪世行成員國。

他最喜歡去的地方是非洲——4年去過14次,最喜歡的國家則是埃塞俄比亞。

和同樣處於轉型中的拉美國家不同,林毅夫的觀點在非洲更有市場。

經歷了殖民統治獲得獨立的非洲,國家意識缺乏,政府疲弱,暴亂不斷,林毅夫總結中國改革的經驗,有關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的觀點和方法,恰恰符合非洲的現實需求。

「以往世行的援助策略是,一群來自發達國家的經濟學家,研究出一個源於發達國家的最優方案,然後輸出給發展中國家,但這種最優方案未必適合當地的實際。」曾為世行做過諮詢項目的國發院副院長姚洋說。

而在林毅夫的推動下,世界銀行開始嘗試用一種新的眼光看待非洲,看待自己的援助策略。

「在盧旺達,在南非,他不斷告訴那兒的人們,現在的你們和1960年代末的台灣、1980年代末的中國大陸境遇完全相同。」來自喀麥隆的首席經濟學家顧問,曾多次和林毅夫一起到非洲訪問的Celestin Monga說,「他給人們希望。」

林毅夫還致力於推動建設一個溝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基金平台。

2011年9月,北大國際EMBA2009級學員到世行拜訪了林毅夫,林重點和他們談到了這個想法。

「在世行的一個會議室裡,中午11點到13點的兩個小時,林老師和大家一邊吃盒飯,一邊討論問題。」學員之一,中央電視台財經節目主持人計渝回憶, 林毅夫重點談到,世界銀行將建立一個基金平台,將發達國家的富餘資本輸出到發展中國家,既可以改善發達國家的過剩問題,又可解決發展中國家缺少資金的窘 境。

這讓一直關注中國流動性過剩問題的計渝豁然開朗。「站在世界角度看,我們擔心的一些問題可能會迎刃而解。」

「我們來談談發展吧」

「儘管我們不斷挑戰他,四年來我們卻沒能說服他改變任何觀點。」

4年前,世行行長佐利克選中林毅夫,正是因為期待一個有改革經驗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學家,為世行帶來新衝擊。4年後,世行為林毅夫舉辦了盛大的歡送 會,在幾十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經濟學家面前,佐利克再次重申了這個理由,並表達了對林毅夫的讚美:他給世行留下了嶄新的理念、視角和挑戰。

「在世界銀行裡,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學家非常少,很難有話語權。」林毅夫的同事,從1987年即在世行研究部任高級經濟學家的鄒恆甫說。影響世行觀點和決策的,是那些來自發達國家的經濟學家。

要在既有的話語體系裡發出自己的聲音,林毅夫的對策是,用自己擅長的「中國經驗」,給世行帶來新觀念——過去的十年裡,中國的經濟增長令世界矚目,而林毅夫不僅理論研究根植於此,更是離中國政策制定的權力核心最近的學者之一,對中國經驗十分熟悉。

「但事與願違。」林毅夫說,到世行3個月後,擁有158年歷史的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金融危機成為最大的話題,本想「發揚」發展中國家的經驗,面對的景象卻是發達國家出了問題。

2008年8月,在前任世行行長家裡,林毅夫參加了一個小範圍的聚會。當時次貸危機已在美國初現,參加聚會的金融界巨頭與各國央行行長們討論這場危 機的嚴重程度時,絕大多數人認為頂多是金融教科書上的一個小案例,理由是「我們對1930年代的大危機原因非常清楚,所以不會再出現同樣的問題」。

首次參加這種聚會的林毅夫,對大鱷們的自信頗感驚訝,他表達了對經濟形勢的擔憂,並認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將率先實現復甦——對於林毅夫的這個觀點,大家只是哈哈一笑。

很快,雷曼兄弟破產,次貸危機橫掃全球,至今余患未絕。這讓林毅夫對自己的判斷更有自信,他開始在世行內部公開挑戰以往的經濟理論和思維方式。

數十年來,世行一直受主流發展經濟學思潮影響,希望通過在發展中國家建立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來應對貧窮。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這種「藥 方」後來被稱為「華盛頓共識」,也就是強調發展中國家若要擺脫貧困,就要推行跟發達國家一樣的體制,實施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

林毅夫對這些政策的有效性抱有深深懷疑。他公開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轉型經濟體應根據現實找到一條獨立於發達國家經驗的發展戰略,並由政府主導。

這種觀點在世行內部並非主流。

林毅夫展現了他一貫的堅持——發表文章、公開演講、推動內部討論,不停講,反覆講。他還在世行官網開了一個博客,名字就叫「我們來談談發展吧」。博 客的文章更新頻率很快,並在他即將離任的幾個月裡呈加速度上升,在其中一篇文章裡,林毅夫少有地表現了幽默感,引用前甲殼蟲樂隊成員保羅在2012年的新 歌《My Valentine》來比喻他的經濟學觀點,引發一些世行的同事在博客留言,提出質疑或展開討論。

「在DEC(世行發展經濟學部),我見過無數挑戰他觀點,甚至批評他的人。」林毅夫的顧問Celestin Monga說,「但他始終表現出大度。」

林毅夫的同事、著名經濟學家Partha Dasgupta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他參加任何研討會都帶著隨和的魅力,在會議上有時很難看出他是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他鼓勵大家說出想法,並以表 達自己的觀點作為結束。而當他表達的時候,他似乎能夠總結所有會議上的內容。這是一種非常美好的品格,這種品格讓林毅夫極具影響力。」

「儘管我們不斷挑戰他,四年來我們卻沒能說服他改變任何觀點。」世行發展研究部負責人Martin Ravallion說。在即將離開世行時,林毅夫的觀點已經成為世行經常討論的話題。其理論也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政府機構得到認可,並通過金磚五國的南南銀行正在付諸實踐。

林毅夫還有其他一些方式與下屬相處。

在華盛頓,林毅夫買了兩把按摩椅,一把放在家裡,另一把放在世行的辦公室,提供給同事們使用。

「有一天他一定要我坐上按摩椅,調到很高的檔,那一週我都覺得自己在搖晃,但是我確實忘記了我的壓力。」 Martin Ravallion說。

林毅夫和工作人員一起吃午飯,有時也會為一個部門的人買巧克力以感謝他們的努力。Partha Dasgupta評價說,「不帶沉悶與妄自尊大的內在嚴肅是一種難得的藝術。」

「我有權威,但是我不用。」林毅夫在接受楊瀾專訪時,這樣描述他的應對策略。

在世行,林毅夫和佐利克也相處融洽。這個對中國改革最為關注的世行行長,在其就任後不久,就訪問了鄧小平的故鄉牌坊村,參觀了鄧小平紀念館。

「對於我提出的觀點,佐利克行長給了很多支持。」林毅夫說。二人還曾在《華盛頓郵報》發表聯合署名文章,呼籲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共同努力。

2012年5月31日下午1點36分,離卸任還有半天的時間,林毅夫在他的博客上貼出了最後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裡,他重點談到了「務實」二字,並 以一句話和他的世行同事道別:once a member of the World Bank, always a member of the World Bank(意為「一朝入世行,永為世行人」)。

新理論,引爭議

林毅夫帶回來的新理論更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在中國的現實語境裡,這種理論在經濟學界引發爭議。

「評價之事應由他人來做,就我個人來說,盡了力。」林毅夫說。2012年6月18日下午,在吃了一個簡單的盒飯後,他出現在朗潤園萬眾樓的大會議室,參加國發院專門為其舉行的一個內部交流會,討論他從世行帶回的新理論——新結構經濟學。

討論一直持續到下午6點,林毅夫精神抖擻地講了一個半小時PPT,中間沒有喝一口水。發言的林毅夫同事們。先稱讚了這位前世行首席經濟學家的諸多優點,陳平教授甚至說,「中國要有人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只能是林毅夫。」

不過,話鋒一轉,陳平批評林的研究缺乏長遠的歷史視角。

林毅夫臉上稍微露出一絲尷尬,但瞬間便被一個慣常的微笑替代。他先客氣地說,「陳老師每次評論都非常尖銳,這種尖銳的評論也讓討論雙方有機會對觀點 進一步澄清。」隨後,林毅夫展示了自己的堅定:「但是,你的評論有些地方是譁眾取寵,實際上沒有事實根據,建議你先認真看看我的書。」

新結構經濟學,是世行官網關於林毅夫的介紹中,唯一給出鏈接的一篇文章,也是林毅夫試圖提出新經濟學理論的野心。這個理論框架,是對林毅夫以往關於 比較優勢、自然稟賦等觀點的系統總結。與以往發展經濟學比較,林毅夫的3.0版更強調現實基礎,「應該看發展中國家現在有什麼,根據他們有的能做好什 麼。」

這在國發院內部引起激烈討論。

「大部分是既有觀點,新意是大大加強了對政府作用的強調。」姚洋教授說,「強調政府作用是否也應有階段性,以現在中國的發展階段,政府作用是否應該減弱而不是加強?」

這種爭議並不侷限在國發院內部。

在中國的經濟學界,林毅夫一直被稱為中國經濟的「唱好派」而備受爭議。在這場內部討論會上,林毅夫再次提出「中國經濟仍將保持20年8%左右的發展」,在隨後四天的BIMBA校友會上,林毅夫甚至以一種激昂的語調說,「中國經濟將會乘風破浪,繼續前進。」

這些觀點經媒體報導後,遭到輿論詰問——感受到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社會矛盾加大等現實壓力的經濟學家們認為林毅夫回來就在「放衛星」。

林毅夫還在面對媒體時,公開表達了對2008年的政府4萬億積極財政政策的肯定,認為「如果沒有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全球危機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可能會更嚴重」,這與國內學界對4萬億投資政策的反思亦形成對比。

在政府本輪的財政政策中,林毅夫亦主張仍主要靠投資拉動,並認為消費拉動是無源之水。在看好中國經濟的前提下,林毅夫主張將投資投向對未來經濟發展有帶動作用的領域,才能真正啟動消費。

這些觀點,被國內一些經濟學家評價為「站得高,不接地氣兒」。

不過,林毅夫並不擔心爭論和質疑,他依然在堅持自己,「我在芝加哥大學開始寫畢業論文到現在,經常提出一些新看法,這些看法與主流觀點不一致,常引起爭論,極少數人能夠理解或者接受,將近20年過去了,時間越長,越證明我的觀點是正確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66

世行上調今明兩年鐵礦石及原油價格預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0490

世界銀行表示,因全球製造業改善,且中國金屬進口反彈,上調今明兩年鐵礦石價格預估,而因供應中斷,上調原油價格預估。

世行上調2013年鐵礦石均價至134美元/公噸,2014年至135美元/公噸,7月時對今明兩年均價的預估分別為120美元和125美元。該行並稱2025年鐵礦石均價料升至145美元。

華爾街見聞報導,國家統計局週五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三季度GDP同比+7.8%,符合預期,前值+7.5%。

「鐵礦石市場的前景非常依賴中國的需求。如果穩健的供應趨勢繼續,且差於預期的需求增長實質化,那麼價格可能遠低於我們當前的展望。」

世行將今年原油價格預估從7月的100.7美元/桶上調至105美元,並上調明年油價預估值105.7美元,前次預估為99.6美元。

報告表示,這裡的油價是指西德州中質油、布倫特原油和迪拜原油的加權平均價格。

「近期油價上漲反映利比亞和伊拉克石油產出每日下滑100萬桶以上,市場擔憂敘利亞衝突可能蔓延,導致原油供應中斷。」

世行預計2025年原油均價為97美元,因供應增加,以及更多替代原油的能源出現。

此外,世行將今明兩年澳大利亞煤價預估分別下調至85美元/噸和88美元/噸,7月分別為90美元和91美元;並下調今明兩年鋁均價分別至1800美元/噸和1850美元/噸,此前為1900美元和2100美元。

「自2008年以來鋁庫存已經上升,且依然接近10年高位,預計今年金屬價格總體上下跌8%,因供應充足且需求疲軟。」

「大部分金屬價格都存在下行風險,且主要依賴中國經濟的趨勢。」

世行將今年玉米均價預估從295美元/噸下調至250美元/噸,下調2014年預估至248美元,前次預估為270美元;並調降今年泰國大米價格,從545美元/噸下調至500美元/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155

抗”埃“局勢依舊嚴峻 世行擔憂造成”毀滅性打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59

世界銀行警告認為,一旦埃博拉病毒繼續蔓延的話,將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該行首席經濟學家Francisco Ferreira表示,如果西非臨近地區的其他國家不能像尼日利亞和塞內加爾那樣很好地控制疫情,經濟後果將會嚴重“很多很多”。一旦民眾認為疫情失控,恐慌和害怕感染的逆反行為迅速傳播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成本。

此前世行曾估計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三國國家因埃博拉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高達8.09億美元,並且相關損失還可能進一步擴大。

世行已經承諾為這疫情最嚴重的三個國家抗擊埃博拉疫情提供約2億美元的資金,並已經同意撥款1.05億美元。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為這三個國家提供大約1.27億美元的額外金融支持,預計這三個國家未來6至9個月的總融資缺口約為3億美元。

不過加納總統Dramani Mahama在接受采訪時指責國際社會對於該國援助並不到位。Mahama表示,“埃博拉病毒已經造成加納GDP下降3.6%,國際社會的援助資金至今依然杯水車薪。預計病毒還將持續爆發6-9個月,關閉邊境和航班引發的恐慌情緒未來將進一步影響經濟。”他呼籲盡快得到有效的國際援助以對抗病毒。此前聯合國預計需要10億美元的資金來應對疫情,但是至今為止僅有3.5億美元到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數據,年初在西非地區暴發的埃博拉疫情,已感染至少5357人,奪去2630人的生命,疫情主要發生在塞拉利昂、幾內亞和利比里亞。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如果控制不力的話,病毒感染人數可能大幅增長至2.1萬人。

iM5i0gZfWo7c

埃博拉病毒目前的官方死亡率為71%,而實際數字可能會更高一些,因為一些感染人群並未選擇就醫。盡管有一些實驗性的藥物已經在開發之中,但是短期在未來幾個月正式投入使用並控制疫情的可能性很低。因此更為重要的步驟依然在於改善控制疫情的措施,包括增加醫院的病床數以及更好的記錄疫情等。(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99

世行:中國應以改革為重 明年增長目標定為7%即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06

世界銀行(世行)今日敦促中國政府放棄硬性增長目標,認為即使明年官方經濟增長目標降至7%,中國也可承受,還能保證就業市場健康發展

世行今日發布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結構性的,並非暫時的。如果國內經濟急劇下滑,中國有給予經濟刺激的空間。預計2015年的經濟目標將釋放政策優先的信號,2016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7.1%。世行鼓勵中國政府以改革為核心,估計在改革第一年,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速可以提高0.8%,改革五年後,中國的經濟增速將提高3.5%。

世行的高級經濟學家Karlis Smits在今天的媒體發布會上說:

“中國釋放的政策信號應該是以改革為重,不應是滿足特定的增長目標。”“我們認為,明年可以達到7%的指示性目標,維持就業市場穩定需要達到預示的這種增長水平。”

世行指出,若要將政策重心放在達到雄心勃勃的增長目標,宏觀經濟政策就要依然以支持內需為本,並非以改革為導向。這是長期存在的擔憂。一些中國分析師認為只有改革才能推動未來中國經濟增長,但世行持謹慎態度,認為一切改革帶來的增長動力都不會像過去幾十年的改革那麽強大。

本月21日公布的第三季度中國GDP增長年率為7.3%,創六年新低。面對明顯回落的經濟增速,很多人對中國今年能否達到7.5%的全年GDP增長目標充滿疑慮。21日當天,李克強總理承認中國經濟依然面臨不小的下行壓力,但又說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對面臨的挑戰也不掉以輕心。

今年9月10日天津舉行的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李克強致辭時提到:

“看中國經濟,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單科’,更要看趨勢、看全局、看‘總分’。我們堅持區間調控的基本思路,只要經濟增速保持在7.5%左右,高一點,低一點都屬於合理區間。尤其應當看到,穩增長是為了保就業,調控的下限是比較充分的就業。”

本月山東、江蘇、四川等8個省(區、市)會議均認為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增大,四季度要沖刺穩增長的經濟工作。專家認為,本屆政府堅持底線調控,一旦面臨經濟失速威脅,肯定要出手“救市”,不應僵化理解經濟“新常態”。

GDP,穩增長,李克強,世界銀行,中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77

世行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全球經濟只剩美國一個引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97

QQ圖片20150114080724

由於歐元區、日本和一些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前景令人失望,抵消了油價下跌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利好,世界銀行周二下調了2015年和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道,世界銀行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低於6月預測的3.4%。該報告每年發布兩次。

世行預測2016年全球GDP增長將達到3.3%,低於6月預測的3.5%。而2017年的全球經濟增長將放緩至3.2%。世行說:

全球經濟正處於一個令人不安的時刻。

世行首席經濟學家Kaushik Basu向CNBC表示,對經濟預測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時刻。

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表現較預期更為疲軟。

世界銀行在報告中指出,美國和英國強勁的增長前景將它們與其它富裕國家(包括歐元區成員國和日本)區分開。歐元區和日本仍然處在經濟增長乏力、擔憂通縮的階段。

Basu向CNBC表示,全球經濟現在只有美國一個引擎,這不意味著樂觀的全球經濟前景。

新興市場國家中,巴西和俄羅斯拖累了世行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測。而中國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經濟增速也有所下滑。

Basu說,印度的經濟增長應該在明年和後年趕上中國,在2017年達到大約7%的水平。

世界銀行預測,全球石油價格將較去年6月下跌60%,這對全球經濟是個凈利好,將提振石油進口國經濟。

盡管世行預計油價今年將持續處在低位,但它表示低迷的油價將需要數年時間對經濟產生影響,而同時將加大短期內的市場波動性,並減少對頁巖油和深海油等非傳統原油的投資。

世界銀行說,原油價格下跌對全球經濟立竿見影的影響是有限的,將提振今年全球經濟前景0.1%。油價下跌也可能抑制全球通貨膨脹。

Basu表示,對通貨緊縮的擔憂、全球悲觀的經濟前景以及停滯不前的美國工資增速可能促使美聯儲晚於預期加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14

世行:今年主要大宗商品或全線下挫 史上少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05

QQ圖片20150123135339

(2015年9項主要大宗商品均價下降幅度)

世界銀行今日發布預測報告稱,今年世界大宗商品市場很可能出現史上少見的情形——9項主要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全線下跌。

世行在最新的《大宗商品前景》中寫道,在原油價格出現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幅度暴跌的同時,其他大宗商品近幾個月來也逐漸趨向疲軟。而這種廣泛的疲軟預期將會持續到2015年年底,2016年才有可能出現溫和回升。 

在原油市場,各種因素形成的一場“完美風暴”導致油價從2014年年中開始暴跌,這些因素包括:非常規的原油產量增長、需求下降、美元升值、地緣政治風險消退、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調整方向轉向維持市場份額而非瞄準價格。油價在7個月時間內下跌55%,若下滑趨勢繼續延續下去,可能會打破1985~1986年連續7個月下跌67%和2008年下跌75%的歷史記錄。 

MW-DD911_usd_oi_20150122132945_MG

美元升值布倫特油價

此外,世界銀行的能源、金屬礦產和農業原材料三項大宗商品價格指標在2011年年初至2014年年底期間經歷幾乎相同的下滑,降幅均超過35%,而且今年還將繼續收縮。同樣,供應充足、需求疲軟和美元升值也壓低了這些大宗商品的價格。 

食品類大宗商品價格自2011年以來下跌20%,預計2015年將進一步下跌4%,考慮到目前2014~2015年當季糧食、食油和肉類及飲料(以咖啡為首)作物豐收前景良好。

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局長阿伊汗·高斯說:“全球供需狀況湊在一起,造成世界銀行對所有9項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的價格預期降低,這是極為少見的情況。”

然而,導致油價暴跌的直接原因與三十年前的那次暴跌具有兩個重要的相似之處。 

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高級經濟學家John Baffes表示:“目前的油價崩潰和1985~1986年經歷的暴跌都出現在其他渠道的原油產量增加和歐佩克放棄價格瞄準之後。”

他認為,來自美國頁巖油、加拿大油砂以及其他途徑的額外供應會把油價限制在100美元/桶以內,“原油供應太多了。”

Baffes還表示,所有主要大宗商品同步下跌的情形至少已經十二年沒有出現了,上一次可能還是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或者是1985年前後。

世行目前預測2015年油價平均每桶53美元,比2014年低45%。油價疲軟可能影響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勢,尤其是天然氣、化肥和食品類大宗商品價格。 

該行還預計,2015年金屬價格跌幅超過5%,而化肥和貴金屬價格預測跌幅較小。金屬價格從此前水平下跌近3%主要是由於機構投資者的興趣減低。天然氣價格下跌預計將導致化肥價格下降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68

世行:美國加息或引起發展中國家金融動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095.html

世行:美國加息或引起發展中國家金融動蕩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06-11 15:49:00

世界銀行在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中預測,發展中國家在2015年將面臨一系列的嚴峻挑戰:在適應原油及其他主要大宗商品的低價新時代同時,其借貸成本前景看漲,導致今年經濟增長將連續第四年令人失望。同時美國加息在即可能減少資本流量,將引起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動蕩。

世界銀行在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中預測,發展中國家在2015年將面臨一系列的嚴峻挑戰:在適應原油及其他主要大宗商品的低價新時代同時,其借貸成本前景看漲,導致今年經濟增長將連續第四年令人失望,同時美國加息在即,可能減少資本流量,引起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動蕩。

世行預測,發展中國家今年將增長4.4%,2016年有可能升至5.2%,2017年5.4%。

美國加息在即

由於預期美國將加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借貸成本在未來數月將會變得更加昂貴。這一過程的展開預期將會相對平緩,因為美國經濟在繼續複蘇,而其他全球大型經濟體的利率仍保持在低位。

然而,報告認為,圍繞這一預期存在相當大的風險。正如美國最初宣布政策常態化引發了2013年的金融市場動蕩(現在被稱為“縮減恐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首次加息有可能引發市場動蕩,減少新興市場的資本流入,減幅可高達GDP的1.8個百分點。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考什克·巴蘇表示:“全球經濟的基礎正緩慢卻實實在在地發生著變化。中國盡量避免顛簸,逐漸減速至7.1%;巴西沒那麽幸運,其腐敗醜聞持續發酵,已陷入負增長。印度預計今年增長7.5%,首次在世行對各大經濟體增長預測中榮登榜首。”

“籠罩著這一格局變化的主要陰影是美聯儲最終加息,這可能會抑制資本流動和提高借貸成本。”巴蘇表示。

世行此次在《全球經濟展望》對美聯儲加息對發展中國家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全面分析,該報告認為,這尤其會對具有更大脆弱性的新興市場經濟體造成傷害,削弱增長前景。

對於已在極力適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的出口大宗商品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以及對於正在經歷政策不確定性的國家而言,資本流動放緩會增加他們的政策挑戰。

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局長阿伊汗·高斯表示:“新興市場只有采取審慎的政策措施增強財政和外部韌性,才有可能避免遭遇應對美聯儲緊縮可能造成的動蕩及其他余波的嚴峻挑戰。”

大宗商品跌價加速發展中國家經濟減速

與此同時,原油和其他戰略性大宗商品跌價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減速,因為許多發展中國家嚴重依賴大宗商品出口。

雖然大宗商品進口國得益於通脹率、財政支出壓力和進口成本的下降,但低油價對經濟活動的刺激作用迄今仍顯得緩慢乏力,因為許多國家面臨著電力、交通、灌溉及其他關鍵基礎設施服務的持續短缺、政局不確定以及不利的氣候造成的嚴重洪澇災害。

目前,由於信心低落和通脹上升的影響,預計巴西的經濟增長在2015年將收縮1.3%,與1月相比下落2.3個百分點,而俄羅斯經濟在油價下跌和制裁的打擊下,預計將收縮2.7%。

由於美國經濟局部疲軟和原油跌價對增長的拖累,墨西哥的GDP增速預計為更加溫和的2.6%。

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能逐漸放慢至7.1%,仍屬強勁。印度作為石油進口國,改革提振了信心,而油價下跌減少了脆弱性,為2015年經濟增速達到強勁的7.5%鋪平了道路。

報告中的特別分析發現,低收入國家中有很多依賴於大宗商品出口和投資,因而在當前環境中易受影響。

在2000年中期,大宗商品價格飆升,由於新發現的主要金屬礦產、資源投資和大宗商品出口擴大,這些經濟體的實力大大加強。因此,大宗商品持續低價的前景可能會說服政策制定者將資源從金屬礦產轉向其他有利促進增長的國民經濟優先領域。

這就需要對旨在建立緩沖空間的政策加以重視,才能實現平穩過渡和推進改革以支持非資源行業的增長。

報告主要作者弗朗西斯卡·奧恩佐格表示:“經過連續四年令人失望的表現後,發展中國家仍在極力擴大增長勢頭。盡管融資條件有利,但許多發展中國家在農業、電力、交通、基礎設施及其他重要經濟服務短缺的影響下,正在經歷曠日持久的經濟減速,這就使得結構性改革顯得更加迫切。”

與此相反,高收入國家盡管開年疲軟,但隨著歐元區及日本增長回升和美國經濟繼續擴張,經濟複蘇正在增強勢頭。

高收入國家有望今年增長2.0%,2016年2.4%,2017年2.2%。全球經濟有可能今年擴張2.8%,2016年3.3%,2017年3.2% 采用2010年購買力平價加權,全球增長在2015年為3.4%,2016年和2017年分別為4.0%。。

對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而言,其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繼續拖累增長。雖然部分風險、如歐元區和日本經濟持續停滯的可能性業已消退,但又出現了新的風險。

在美國預期加息的同時,新興市場的正面信用評級正在逐漸消失,尤其是在石油出口國,金融市場動蕩的風險增加,資本流動不斷減少。美元過度升值有可能削弱世界最大經濟體的複蘇勢頭,並對美國在世界各地的貿易夥伴產生不利的副作用。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239

世行行長金墉與亞投行金立群華盛頓會面 期待聯合融資機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1559.html

世行行長金墉與亞投行金立群華盛頓會面 期待聯合融資機會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10-23 14:49:00

金立群表示,目前亞投行與世行、亞行等機構的合作“非常順暢”,希望亞投行能夠促進這些機構正在推進的自身改革。

世界銀行集團行長金墉於當地時間10月22日在世界銀行集團總部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候任行長金立群會面,討論兩家機構之間的合作問題。

金墉表示:“我熱烈歡迎金行長訪問世界銀行集團,並期待著進一步加強我們現有的緊密關系,確定未來合作的具體領域,也包括聯合融資的機會。”

世行一直在為亞投行提供廣泛支援,幫助亞投行為開業做好準備。亞投行與世行具有共同的目標:提供急需的基礎設施融資,幫助各國促進經濟發展,改善對人民的服務,創造就業,減少貧困。

此前,在華盛頓訪問的金立群21日在華盛頓表示,亞投行將建立符合21世紀要求的高標準治理體系。

據新華社消息,金立群21日在布魯金斯學會出席一場亞投行研討會時說,中國決心創辦亞投行,旨在同域內和域外國家一道為亞洲基礎設施提供新融資機制,這體現了中國政府負責任的態度。為實現這個目標,亞投行需要建立符合21世紀要求的高標準治理體系。

金立群指出,建立高標準治理體系是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的共同要求。亞投行的治理體系不僅要吸納現有多邊投資機構的優點,還要借鑒私營機構的成功做法。他透露,一些政策文件不久將公布。

金立群表示,亞投行將通過嚴格執行管理政策,如嚴控崗位設置,對腐敗“零容忍”等舉措確保亞投行兌現“精幹、廉潔、綠色”的核心理念。

截止到10月9日,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中已有53個國家簽署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亞投行預計將於今年年底開始運作。

金立群說,亞投行不單純是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涉及的國家服務,而是為亞洲所有國家服務。目前亞投行專家已經在準備投資項目,預計明年二季度能夠推出。

談到亞投行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亞行)等機構的關系,金立群說,它們之間不是相互競爭關系,“亞投行成立的重要原因是現有多邊發展機構無法滿足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他表示,目前亞投行與世行、亞行等機構的合作“非常順暢”,希望亞投行能夠促進這些機構正在推進的自身改革。

金立群還說,雖然亞投行是一個新興金融機構,但它有三大優勢:一是亞投行實繳資本為認繳資本的20%,是現有多邊發展機構中比例最高的;二是亞投行比目前的多邊發展機構更加開放,亞投行將在全球招聘最優秀的管理人才,同時項目采購也面向全球所有國家;三是亞投行擁有中國和眾多成員國的大力支持。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44

世行營商環境報告:創業者利用互聯網同政府互動 新加坡連續十年蟬聯榜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753.html

世行營商環境報告:創業者利用互聯網同政府互動 新加坡連續十年蟬聯榜首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10-28 15:29:00

在全球範圍內,營商環境也在加速改善。數據顯示,在2003年開辦新企業所需天數世界平均為51天,現在已縮短為20天。報告還指出,創業者越來越多的利用互聯網與政府互動。

世界銀行今日發布的《2016年營商環境報告:測評監管質量與效率》中顯示,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在世界排名前20的經濟體中占比第二,僅次於歐洲,其中新加坡更是連續十年在世界銀行年度營商便利度測評中蟬聯榜首。

排名在前20中的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體還包括新西蘭(排名第2)、韓國(4)、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5)、澳大利亞(13)和馬來西亞(18)。

如以全球排名而言,營商友好型監管環境排名前十的經濟體為新西蘭排名第2,丹麥第3,韓國第4,中國香港特區第5,英國第6,美國第7,瑞典第8,挪威第9,芬蘭第10。

在全球範圍內,營商環境也在加速改善:根據過去12個月的《營商環境報告》數據顯示,在2003年開辦新企業所需天數世界平均為51天,現在已縮短為20天。報告還指出,創業者越來越多地利用互聯網與政府互動。

東亞經濟體改革快速

在此區域內,各個收入組別的經濟體都實施了改革,領先者為越南實施改革5項,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4項,印尼3項。

例如,印尼推出了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線服務系統,為納稅提供了便利。越南的改革包括保障借款人檢查自身信用數據的權利,新成立的信用局擴大了借款人覆蓋面。由於覆蓋面擴大(已趕上部分高收入國家的同等水平),如今具有良好資信的越南小企業更有可能獲得信貸,因為金融機構能夠對其資信狀況進行適當的評估。

“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的創業者看到了多個領域的改革,從減少開辦新企業的障礙和使納稅合規更便利,到改善對信貸市場和獲得電力的監管,” 《營商環境報告》項目主管利塔˙拉馬略表示。

過去一年中,改革數量最大的是在“開辦企業”領域。緬甸做了全球最大的改善,取消了對本地公司的註冊資本最低限額,並簡化了成立公司的手續,幫助小企業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和資源。文萊也改革了成立公司的手續,開辦新企業的平均用時從去年的104天縮短為14天。

不過,雖然東亞與太平洋地區逐漸向監管最佳實踐趨同,但挑戰依舊存在,尤其是在“解決破產”、“執行合同”和“登記財產”等領域。就“登記財產”而言,在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創業者完成一項財產轉移平均需要74天,而全球平均只要48天。

同時,在報告反映出現變化的五個指標,即辦理施工許可證、獲得電力、執行合同、登記財產和跨境貿易指標上,東亞與太平洋經濟體存在改善的余地。

例如,就“獲得電力”而言,新的數據集發現,該地區的若幹經濟體面臨或是頻繁斷電,或是沒有進行適當的跟蹤。不過,柬埔寨是實行改革以改善供電可靠性的世界僅有兩個經濟體之一,這要感謝很大的基礎設施投資。

發展中經濟體加快營商改革步伐

在全球範圍內,發展中經濟體在過去12個月中,也加快了營商改革步伐,使得本地企業家開辦和經營企業更加容易,世界銀行集團年度營商便利度測評報告稱。

報告發現,在過去一年85個發展中經濟體實施了169項營商改革,相較於2014年的154項改革。此外,高收入經濟體也實施了62項改革,使得全世界122個經濟體去年的改革總數達到231項。

在2015年,新改革中大部分以提高監管效率為目的,降低監管成本與複雜性,改善措施數量最多的是在“開辦企業”領域。

開辦企業指標測評的是取得開辦企業許可需要多長時間以及辦理各種手續的相關費用。總共有45個經濟體、其中包括33個發展中經濟體實行的改革使創業者開辦企業更加容易。

不過,加強法律制度和框架的努力則不甚普遍,在過去一年里53個經濟體實施了66項改革。實施的改革主要是在“獲得信貸”領域,總共有32項改善,其中近半數的改革發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根據過去12個月的《營商環境報告》數據顯示,在2003年開辦新企業所需天數世界平均為51天,現在已縮短為20天。

此外,數據顯現出令人鼓舞的向最佳實踐趨同的跡象,低收入經濟體的改善程度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超過高收入經濟體。莫桑比克的案例說明了這一趨勢,2003年創業者開辦新企業需要168天,而現在只需要19天。

報告還指出,創業者越來越多地利用互聯網與政府互動:在過去一年有50項改革以提供或改善網上納稅服務體系、進出口文件處理和企業及財產登記等為目的。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