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林少陽昨日談的股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857


 


近 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為投資者帶來極大的商機。然而,對於立足香港的企業,卻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昨日訪問一位老牌發展商,問及老闆是否心動北上發展,答案 是:「大陸的確發展機會比香港多,但大部份北上的香港發展商,沒有幾多個真正賺到錢?」目前公司股價較資產淨值存在大幅折讓,單計其山頂幾幢物業,已差不 多值回市值。然而,集團過去10年,只是成功投得兩塊豪宅地皮,而且山頂那幾幢物業至今仍未賣出一伙,即使是赤柱那十幾個單位,今年初之前,只是零星地賣 出一兩伙,銷售之慢,沒有耐性的投資者肯定吃不消。最近,我們從公開渠道得知,集團今年加快賣樓進度,赤柱屬下14幢物業,單計今年上半年已賣出7至8 幢,估計目前坐擁現金5至6億元。

 


緩步增長股非炒家心水

 


若是一心索料,沒有必要見公司,因為老闆能夠回答的,全部可從公開途徑獲得。然而老闆的經營理念,不是親身問個究竟,不可能知道清楚。老闆說,集團未來會專心經營精品式香港豪宅賣樓套現的資金將用作收購舊樓重建。

 

 


以 老闆的年紀推算,早過了知命之年,這不是一家肯冒險創新的公司。不過,單計租金及酒店收益,股東已穩袋5厘股息,對追求安穩的投資者仍有吸引力。然而,面 對國內企業的競爭,本港企業的「香港折讓」,恐怕不易收窄。股東寄望的,是老闆每隔一陣子收購一兩塊為股東賺過10億元的靚地皮。

greatsoup:


沒猜錯就應該是這一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25/LTN20090625233_C.pdf


2009-08-16 成報


另一方面,已落成4年由大昌集團發展的赤柱環角道33號洋房,物業近月來亦接連售出多座洋房,其中上月底便接連售出D號屋及E號屋,再為集團帶來近9000萬元收益。

公告稱:


本年度中期股息每股港幣九仙已於二零零九年一月二十日派發。董事局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港幣一角四仙予二零零九年九月一日已登記之股東。


...


地產發展
位於山頂賓吉道高級住宅發展物業之入伙紙於二零零八年四月初發出,示範單位之室內裝修工程並於二零零九年初完成,物業之推廣銷售活動亦已展開。


雖有金融海嘯的困擾,高級住宅物業售價仍能以接近紀錄成交,因此本集團有信心是項發展物業將會達至理想之收益。


酒店
由於未來數年新落成五星級酒店之供應有限,本集團擁有百分之三十五權益之喜來登酒店業務雖然受到經濟環境的挑戰,其於未來數年將會繼續表現平穩。

當確立經濟復甦已開始,酒店管理層有計劃提升位於喜來登酒店內購物商場之質素,以加強其競爭力和租金收入潛力。


脫苦海先生對於該類公司的分析: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610


有免費報紙的專欄經常讀「投資的我/投機的我」,投資/投機兩詞如果沒有操作性定義,則何時為投資,何時為投機?很多人用年期作為分界,例如持有一月之內為投機,超過一年為投資,往往毫無標準,莫衷一是。

筆者反覆思索這個問題,最近諗到其實字面就是最好的解釋。投資,就是將資本投入一盤生意,所以應該用畢菲特、菲臘費雪、彼得林治等的基本分析方法。投機,卻是將資金投入一個機會之上,例如聽消息某公司炒上批股、或突破阻力追貨之類。

從事金融市場活動,最忌是唔知自己做緊乜,明明係投機卻當作一盤生意般分析,明明係投資卻只看圖表。就以上面的類似例子,除89大生地產外,這類資產高條數靚但卻沒有甚麼大發展的公司,還有:

34 九龍建業
45 大酒店
80 邵氏公司
88 大昌集團
131 卓能地產
145 建屋貸款
194 廖創興
225 博富臨
237 安全貨倉
244 先施公司
252 華信地產
253 順豪資源
277 太興置業
278 華廈置業
289 永安公司
375 YGM貿易

大家是有興趣的話,可以試試沙中尋金,但千萬不要輕信計算出來的數字。這群公司,很多都是睡著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8

鄭家華先生今天談的人是沒有的?

(為保護私隱,雖這批受益人在招股書中有地址,但我沒有披露之,以免被他人查訪,對你們的不便,在此說聲對不起。)

(1)

鄭家華先生的文章我幾乎每篇都有看,其中一篇在智庫周刊(iMoney)的文章,我忘了是甚麼時候,他寫他其中的一個文章來源是來自別人的文章的錯處,今日我特意做個示範給他看看他自己文章的錯處。

今日,他在東方日報和太陽報以潛行空間為例,談談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如何利用宣傳,把廣大投資者洗腦,使其誤估某些股票的價值,從而做出買賣動作,不知不覺就中計。

 

 

當中,他有一段文章,無意中寫了一些例子:

 

 

 

筆者早前就認識了替去年上市某消費概念股的夢境設計師,這位三十 歲剛出頭的會計小子,過了九月份禁售期後,便可以把為顧問得回來的億元市值股份套現。

 

根據小弟的估計,一般購股權都有一年的禁售期,故估計這家公司在2009年9月上市。但為審慎起見,我把去年接近全部關於消費的新股幾乎翻遍,但都沒有發現,但在2009年9月上市的公司,最少有兩家有此動作,包括華南城(1668)及中國利郎(1234)。

(2)

根據華南城的招股書,其購股權的行使價是「發售價50%」,購股獲益人如下圖,其中財務職位有兩位。以當年的發售價2.1元計算,購股權的行使價是1.05元,以現價1.21元計算,兩位分別獲益約597.6萬及199.2萬元,但這批股份可在本年9月30日後行使。


但據招股書高管一章顯示,超過40歲那位是先生,細於40歲那位是女士,但仍稱三十剛出頭小子,我真的找不到。

馮星航先生,44歲,首席財務總監。馮先生於2006 年7月加入本集團,負責制定企業財務策略、投資者關係及本集團的整體財務管理。馮先生畢業於英國威爾斯大學,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

謝文瑜女士,38歲,副財務總監及公司秘書。謝女士於2008 年2月加入本集團。彼負責協助首席財務總監進行本集團的整體財務管理。謝女士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取得財務學榮譽理學士學位。

(2)

再翻閱利郎(1234)的招股書,當中有多人受惠,當中只有一位屬於他稱的會計師,行使日期是上市一年後可行使30%,其餘70%則需分兩批在未來稍後時段行使,根據年報,這批股權行使價為3.12元,即全批購股權現時的價值約為240.2萬。

余致力先生,現年34歲,為本集團的財務總監兼公司秘書。彼於審計、業務諮詢服務及財務管理方面累積逾10年經驗。.....彼於2001年10月20日成為美國會計師公會會員。


(3)

根據上市規則第15章稱:

15.02 所有認股權證於發行或授予之前,必須獲得本交易所批准;如屬可認購股本證券的認股權證,另須獲得股東在股東大會上批准(如該等認股權證是由董事根據股東按照《上市規則》第13.36(2)條授予的一般性授權發行的,則屬例外)。

15.03 為召開《上市規則》第15.02條規定的會議而寄予股東的通函或通告,至少須包括下列資
料:
(1) 行使認股權證而可予發行證券的最高限額;
(2) 認股權證的行使期及行使權開始生效的日期;
(3) 行使認股權證時應付的款項;
(4) 轉讓或轉傳認股權證的安排;
(5) 持有人在發行人清盤時的權利;
(6) 就發行人股本的變更而更改認購或購買證券的價格或數目的安排;
(7) 持有人參與發行人的分發及/或其他證券發售的權利(如有);及
(8) 認股權證任何其他重要條款的概要。

....
15.06 如發行或授予認股權證後條款有任何更改,須獲得本交易所批准,除非有關更改是按照該等認股權證的條款自動生效,則當別論。尤其在發行人建議更改認股權證行使期或行使價時,更應盡早諮詢本交易所。

可以證明,在某一家上市公司發行購股權予他的顧問,必須通報港交所及作出公告,可能是我眼花,又或是自己查找資料不足,否則根本不能脫離細心投資者的追蹤。

 

總結而言,在這些例子中,並無一位會計專才套現一個億元的紀錄,那為甚麼鄭先生會寫這些東西呢,總的來說,一是我看錯,一是他說錯。

 

 

 

延伸閱讀:

2009年上市公司列表:

 

http://www.hkexnews.hk/reports/newlisting/2009_C.XL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4

马云:孙正义是最不好谈的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4/wMMDAwMDI0NDQwMA.html

6月14日下午,在正在进行的支付宝股权转让说明会上,马云表示,跟雅虎的股权回购,能谈就谈,谈不了,我们这辈子就认了。目前,雅虎拥有阿里巴巴大约40%的股份。

同时,马云表示与孙正义谈判最艰难,雅虎已经看清楚了,必须吻合中国监管,孙正义不认可,认为很多人在中国都玩VIE,为什么支付宝不能?

马云强调在2009年的董事会的会议纪要上,明确记录着董事会授权管理层调整支付宝股权结构以获取牌照,并称目前转移支付宝的决定虽然不完美但是正确。马云同时表示,阿里巴巴愿意与雅虎和软银进行补偿谈判,没有谈判大限,但原则是绝对不能伤害阿里和淘宝的利益。

在被问到接下来的安排时,马云表示必须保障支付宝能健康持续的运营,必须百分百地合法和透明;目前三方现在都在很积极地在谈判,谈判细节现在不便公布。但马云也表示,再给我们十倍的时间,也没办法跟孙正义和杨致远谈清楚。在这个董事会上,屁股决定脑袋,孙正义眼里只有软银的利益。

而 针对目前外资进行协议控制的VIE(可变利益实体)管理模式,马云表示,我们不需要有人来教如何绕开政策。现在央行明确规定不能用VIE。 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是指可变利益实体,表示为企业所拥有的实际或潜在的经济来源,但是企业本身对此利益实体并无完全的控制权,此利益实体系指合法经营的公 司、企业或投资。

对于外界传闻的“3.3亿元贱卖支付宝”的说法,马云也作出回应称,为适应央行关于第三方支付规定,浙江阿里巴巴以 1.67亿向Alipay E-commerce Corp.收购支付宝的70%股权。去年8月又以1.65亿收购剩下的30%股权;由于上述Alipay公司也属于阿里集团,故两次转移属于集团内资产划 转,3.3亿只是以净资产为基础的转让价格,不存在贱卖。马云还表示,如果央行政策松动,支付宝重新回到阿里巴巴控股也是可以谈的。

在最 新一期财新《新世纪》周刊“财新观察”栏目中,财新总编辑胡舒立胡舒立发表社评《马云为什么错了》,认为马云违背了支撑市场经济的契约原则,引起了广泛关 注和争议。北京时间6月12日凌晨1时,胡舒立接获马云的短信,两人就支付宝转移一事以短信方式交谈了2小时;6月13日下午马云回国后,两人又继续就此 事沟通交谈,这一事件也被认为是此次支付宝股权转让说明会的导火索。马云在说明会上表示,现在的支付宝,就是一个商业利益谈判的问题,跟契约精神无关,支 付宝的赔偿谈判一定可以达成。

6月13日晚间消息,云锋基金创始人虞锋一度连发四条微博,驳斥《新世纪》周刊总编辑胡舒立批判马云转让支付宝资产的言论,称面临申请牌照的最后期限,马云只能先符合国家规定,随后再谈商业条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9

古永鏘解密併購土豆:難談的是違約金

http://www.eeo.com.cn/2012/0825/232527.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楊陽 8月24日凌晨零點34分,是王微宣佈從「土豆」退休的時刻。這位生於1973年,做 過投資、寫過小說、編過話劇也帶領過一家公司登陸納斯達克的年輕人,宣佈在2012年的七夕之夜「退休」——王微在自己的微博中稱「下一個有趣的夢裡再 見」。土豆網的股票,將於24日夜裡停止交易。

4天前,優酷(NYSE: YOKU)和土豆(NASDAQ: TUDO)合併一案在香港獲股東大會高票通過,這樁合併案至此劃上了句號。

20日下午,古永鏘出現在記者面前,此時他已是優酷土豆集團的董事長兼CEO,和他從投行工作時就認識的創業老友劉德樂則從優酷總裁升任到了優酷土豆集團總裁。合併後,優酷土豆集團號稱掌控著近80%網絡視頻用戶。

通過近五個月的緊張推進,在資本市場上從不手軟的古永鏘終於再次通過資本的紐帶讓優酷土豆集團可以在幾年內都將保持市場第一位置。在他看來,視頻公 司要想盈利只有一個簡單的邏輯,即馬太效應,大者恆大,優勢資源向市場份額第一的大公司集中,形成規模優勢即可均攤成本,達到盈利。

一直小心翼翼怕在合併的過程中出一點紕漏的古永鏘現在終於可以鬆一口氣,在視頻「富二代」的大軍壓境下,優酷選擇第一時間將土豆收入囊中,既沒給「富二代」們機會去「攪黃」這次合併,也沒給土豆反悔的機會——違約金1億美元。

一步必走的棋

宣佈合併時,關於「王微並不情願放棄土豆」的猜測被證實是子虛烏有。也許這本就是一個生意的時代,在商言商,王微也希望在價值最高時賣掉土豆,這是視頻公司持續虧損下的必然選擇。

古永鏘一直對外界把他和王微形容為兩種人耿耿於懷。「我們兩個人一直認為很像的地方比較多。例如求學、工作過程、愛好都特別像。他也是十幾歲走到國 外,也是在美國待了一段時間,包括工作也是進入技術和媒體領域,也是對資本有一定瞭解,他也讀MBA,我也讀MBA,兩家公司做到第一第二,我覺得這種緣 分不是偶然的。潛移默化,兩家公司的文化也不是差別很大,其實是70%很像,大家都喜愛這個行業、重視執行、提倡多元化、開放。當然也有不同,優酷土豆會 求同存異,保留各自的文化特色。」古永鏘說。

作為古永鏘在投行工作時起就是好友的劉德樂也稱,創業者、企業領袖之間如果沒有人格上的相投是很難談成的,境界不一樣的人沒有辦法談,包括知識結構、眼光等因素。

土豆上市融到的1億多美元並不夠它支撐兩年以上時間,無論王微還是員工都清楚,土豆再賣一次是必然發生的事,只不過是下家是誰的問題。而古永鏘早就在盤算著要用上市融來的錢去做收購,甚至在優酷上市前就已經考慮這一步棋。

這樣的未雨綢繆並非杞人憂天,2011年前後迅速崛起的「富二代」搜狐視頻、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以咄咄逼人的態勢擠佔著優酷和土豆的份額。

數據諮詢機構Hitwise公佈了2012年7月國內主流視頻網站市場份額排名。優酷網、搜狐視頻和迅雷排行前三,其中,搜狐視頻增幅最大,以 4.32%的速度迅速攀升,與第三名逐漸拉開顯著的競爭差距,在總體市場中的份額達到了14.48%,佔據了視頻網站收視排行第二的交椅。

市場格局在悄然變化,而在所有優酷可以收購的視頻公司中,土豆網在古永鏘眼中「最美」。

愛上「土豆」

在古永鏘看來,儘管虧損,但土豆網在所有視頻公司中虧得最少、品牌最好且用戶數最大。古永鏘與王微關於合併的接觸早到優酷上市之前。由於當時雙方都 不是上市公司,客戶資源、技術資源等信息均不放心透露給對方,且當時的王微還是希望土豆能夠自己上市。而古永鏘試圖將一家視頻公司納入懷中的行動一直都沒 有停止——最多的時候是「四角戀愛」,同時幾家都在談。

事實上,正是優酷在資本層面的幾次成功操作,導致土豆的路看起來愈加坎坷。

2008年,金融危機前后土豆採取了放棄流量廢水(指不能變現的那部分流量)的策略以保生存;古永鏘則利用融來的錢在帶寬和推廣上持續投入,慢慢在市場份額上超過土豆,成為行業第一。

2010年,優酷先於土豆上市,成為中國視頻第一股,市場第一的份額幫助優酷股價一度上漲到49美元。上市之後,古永鏘從美國回北京見的第一個人就是王微。土豆網首席戰略官、也是王微的同學於洲形容這次見面為,兩人都感慨萬千。

優酷上市了,財務透明。但土豆還沒有,雙方接觸後仍然感覺沒法談——土豆也正在準備上市。當時還是優酷CFO的劉德樂表示,沒有上市的公司就很難估計資產淨值,這次也是由於無法準確估值問題,並未能達成一致協議。

2011年4月,古永鏘決定增發——因為當時的CFO劉德樂從美國資本界得到的風向是,環境將越來越差。果不其然,此後針對中國概念股的做空報告頻 發,資本界對中國概念股降溫。而此次增發卻讓優酷吸金4億美元,儘管其中有小部分投資人退出,優酷手上的現金流仍然達到6億美元。

此次吸金不但讓優酷具備了接下來中國概念股在被打壓過程中的「冬衣」,也消耗了市場大多數投資人的投資熱情,而土豆正是在這樣的艱難環境中走向紐約——8月份上市的土豆只融到了1.74億多美元。

2011年8月土豆上市那天,古永鏘給王微發了一個短信,表示祝賀。王微很快就回了:「回北京見」。

此後古永鏘和王微在此期間的溝通一直不斷,雙方在大方向上其實已經「談得差不多」。

2012年春節後,對優酷最有利的時機到了。行業版權成本飆高,泡沫不斷放大。古永鏘覺得最重要的內容已談得差不多了,就找了有投行背景的董事李世默做橋樑,跟土豆的符績勳正式談合併。

以李世默和符績勳為代表的「優酷土豆第三次」正式接觸發生在2012年2月16日,雙方就合併的方式、董事會席位及分手費問題等達成共識,制定了談判的大致流程和時間表。

2月23日,土豆在香港開董事會,雙方人馬飛赴香港見面。24日,雙方就「合併」達成共識。25日,古王二人各自回董事會徵求意見——雙方開始走正式程序。

事實上,整個過程中雙方最難談的不是合併的方式,也不是董事會席位,而是談判的最後一項,分手費。

土豆方面希望越高越好。「其實我們也是一樣的。要足夠的高,足夠的大。」古永鏘說,這樣才能保證雙方都有誠意不會輕易反悔,同時對外界也是一個警戒——這麼高的分手費,一些第三方公司也就不好來攪和了。

最後這個價格定在1億美元。

合併貴在人心

在宣佈合併之前,優酷、土豆的市場部門正在版權上鬥得不可開交。

集團高級副總裁、土豆網首席戰略官於洲透露,2012年3月12日下午5點,是優酷土豆高層雙方籌劃的披露時間,在兩家公司內部,所有員工也是當天才知道。

三天之後的3月16日,兩邊前30名管理層,總共60人在北京郊區封閉見面,誰都不談工作。「這些人原來是相望於江湖十多年,相互瞭解之後,大家關 起門來挺感慨。我們把他們分組對對碰,按照業務部門分組,大家坐在一起相互瞭解,就是誰在那邊做著什麼事情,大家互相找共同點,相互瞭解。那天我們也組織 了一些遊戲。」於洲回憶。

在這場會面之後,就是真刀真槍的調整。

先人後事一直是古永鏘特意強調的,這是合併中的原則。古永鏘試圖通過極致的溝通讓員工順利適應,例如員工下午茶、北京土豆優酷籃球賽、桌游等聯誼活動在優酷、土豆交替進行,每週還要考慮到上海和廣州的員工。

雙方在宣佈合併第二周成立了一個合併委員會,並定於每週二開例會,地點輪流在優酷北京、土豆網北京及上海。這樣的溝通讓雙方找到了很多「感覺」—— 例如雙方的研發隊伍討論了各自的廣告投放效應算法,最終發現土豆的算法更好;而在媒體資源庫上,則是優酷的更靠譜,土豆只是有一個相對簡單的媒資庫。溝通 的結果就是,土豆不用做了,媒資庫直接打通,不需要再重複。

這正是古永鏘希望看到的,讓合併帶來實在的協同效應。節約出來的人力可以去幹之前想做而因人手不夠無法做的:視頻搜索、數據挖掘。

從3月12日宣佈合併到8月20日,這五個月對於優酷土豆來講時間異常緊迫。古永鏘擔心的並不是合併案的程序問題,而是如果耽誤得太久,將有很多人可能從觀望轉為放棄,以及不可估計的變數。

還好,這樣的情景在雙方管理層的共同努力下並沒有發生。幾乎每名土豆高管都在與古永鏘的一對一談話後接受了新的安排——劉德樂稱,除了土豆原COO王祥云離職外,其餘30個總經理以上級別的都留下來了。

古永鏘為合併設定的時間是不能拖過8月底。「再晚,如果拖到9月底就太長了。」古永鏘怕的是,員工對未來自己的定位、職責範圍不清楚,他就沒有明顯的方向,他的行動也不知道往哪個方向。

時至今日,優酷和土豆的合併闖過了董事會、美國證監會和股東大會三道關口,並且同時完成了組織架構的梳理和人員的分工剝離。合併之後,原土豆網首席 戰略官(CSO)於洲變為集團高級副總裁兼任土豆網CSO,原土豆網CFO余濱升為集團高級副總裁兼任土豆網CFO,王微將擔任優酷土豆集團董事。合併後 的優酷土豆共有20位高管(VP及以上),其中優酷高管有12位。

經濟觀察報:在整個合併過程中,你花時間最多的是哪些方面?

古永鏘:整個合併過程中花的時間最多的是在人的方面,例如瞭解員工的動機、想法、理想。合併前,我和劉德樂分工明確:產品和業務歸我,內容、大後台 和財務是劉德樂出馬。而合併後,人和文化則分派給了於洲。我們制定了一個原則就是先人後事,我以前在搜狐時曾經歷過三次合併,都沒成功。要想大家握握手就 說一起幹了,其實沒那麼容易,對互聯網公司來講人是最關鍵的。

經濟觀察報:優酷和土豆合併後是否會達到預期的協同效應,結構如何調整?

古永鏘:現在,優酷和土豆按照前後端來劃分業務,屬於面對用戶的業務就分開運營,讓用戶感受到兩者間的差異化,比如內容頻道的編輯和推薦以及內容審查等是分開的。但到了後端成本運營段,就合在一起,例如研發、帶寬、版權等是一套班子。在版權上是可以節省很多成本的。

經濟觀察報:如果優酷和土豆是同一套影視劇內容採購人馬,採購來的兩家網站又都能共享,如何保證差異化?

古永鏘:優酷和土豆其實內容上都分為三部分,有媒體合作的內容,有用戶上傳的內容,也有自制內容。自制內容肯定是兩邊很大的差異化。如勵志向上的 「牛人盛典」這樣的內容還是優酷獨有的,土豆已有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映像節,這兩個就不同。此外在UGC(即用戶生成內容)部分,兩個不同的用戶群上傳的內 容還是不一樣的。網站的編輯會根據各自的用戶特點來決定前端電視劇推什麼內容,相對來說土豆還是年輕些。

經濟觀察報:視頻網站的兩大成本一個是版權,一個是帶寬,那麼在帶寬這部分能節省多少,大概會降下來多少?

古永鏘:這個比例很難說,肯定有,但是版權內容上的成本下降比帶寬更明顯,因為我們的流量還在上漲。

經濟觀察報:視頻領域已今非昔比,搜狐視頻、愛奇藝和騰訊視頻這三家資金後盾都很強大,未來你們如何抵禦競爭?

古永鏘:現在我們集團化。我們看阿里這幾年的發展,阿里巴巴、支付寶、淘寶、天貓都發展得很好。一個公司的基因強在什麼地方?世界是公平的,你強的地方自然帶來弱的地方,隔行如隔山,如果我們合併資本運作,也有不好的案例。

如果懂行的人跨到另外不懂行的領域,相對來講就會矛盾,包括語言的溝通不一樣,判斷錯誤,收購不成功的也很多。我覺得不單純是資金的問題,還有DNA和核心競爭力。

優酷土豆集團就是要只圍繞一件事——視頻做功課,例如我們的搜索、我們的自制劇等,增強核心競爭力。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各種各樣的屏幕出來,我們也將圍繞每個不同屏幕去做訂購的產品。本身說云也好,媒資庫也好,所有分發系統,所有這些都可以服務於各個系統。

經濟觀察報:未來優酷土豆集團是否會收購別的視頻公司,現在有沒有在接觸的,比如上游掌控版權的公司?

古永鏘:我們還是比較開放的,追求規模效應,現在優酷土豆集團已掌握穩居前兩位的視頻品牌,網絡視頻用戶總覆蓋近80%,還擁有龐大用戶群、多元化內容及強大技術平台。至於合併,剛才講的幾個因素,人和性價比,這三個都要對得上。

事實上,合併土豆之前,我們幾家之間都有溝通。客觀來說無論從用戶規模、品牌認識、美譽度也好,現金規模、收入規模、盈利時間表,在選擇的幾家中土豆都是最好的,土豆看優酷也是最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25

為何易經談的是六十四卦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3/06/blog-post_24.html
為何易經不是談62卦, 82卦, 16, 32, 128卦, 而偏偏是64卦呢?

思考這個問題好一段時間, google也找不到滿意的答案. 最後在曾仕華在CCTV的youtube中, 學到了新的想法.

道生一, 一生二, 三生萬物
太極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原始時代沒有數學, 沒有文字, 只有觀察外界及自己, 從而去思考萬象. 因此, 一切都係觀察, 記憶, 概念. 因此, 只有感受, 從而成為我們對該事物性質的認知.

人生在世, 概念往往是相對的, 尤其我們發覺其周其變化的時間. 我們正在其中, 相對為陰陽, 人在其中為三, 也叫天地人三才.

整體觀論: 太極, 最大到最小, 最小到最大, 包羅萬有為一.
性質相對論: 兩儀陰陽, 事物往往是相對.
性質轉化論:四象,陰陽的變化出入, 如天地溫度的轉變, 先天後地, 分為四畫, 四季.
處世論: 八卦, 天地事物如此, 而觀察者在其中. 由主觀描術兩儀, 而改為客觀描術情況, 故要加上那個人去完成該系統. 天地人有陰陽, 就是2^3 = 8 種情況.
變化論:
天地人的變化自己也有陰陽, 故為2^3^2 = 64卦.

易經, 在陰陽之上, 我假說多了兩個概念
1 處世論: 人的重要性及客觀性, 所以成三卦
2 道物世界論:用來天地來定義世界觀. 陰陽來定義概念性質. 物與道的分別.
3 變化論: 變化, 也有陰陽, 就是亦變亦不變.

其實可以challenge 佢, 咁為何唔係天地人x四象, 而要 x 陰陽. 這個問題, 我假說是因為reductionism是為了精, 四象是陰陽X變化, 而天地人X陰陽就最精簡了. 而後來周公都睇倒要加返個變化上去, 所以個二次方去左後面. 講掂左性質, 再講變化. 這是我的假說, 不要太認真.

2陰陽 (道) (陰)
2變化 (變) (一)
3天地人 (物) (陽)
2x2x3, 你喜歡先後怎樣也可以, 就是64, 而必定是64, 這個答案. 我滿意了, 你又點睇呢?

8卦講性質, 64卦已經講性質點變, 就完滿了易經講"變化"的目的. 之後再變再變, 都係打多幾次骰咁解.

64卦講天地人, 講倒真係利害, 這些天地人六爻, 為何是指那64卦的概念呢? 這是下一個問題呢~ 哈~ 真的未濟. 121212, 繼續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631

【如何靠投資發財?-- 這兒談的是計算的科學,不是想像的藝術】 耐力投資

http://xueqiu.com/7096399426/29580504
【如何靠投資發財?-- 這兒談的是計算的科學,不是想像的藝術】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484

人人都在談的平臺創業,一文教你看懂平臺商業模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4/156310.shtml

人人都在談的平臺創業,一文教你看懂平臺商業模式
Sangeet Paul Choudary Sangeet Paul Choudary

人人都在談的平臺創業,一文教你看懂平臺商業模式

“平臺是一種即插即用的商業模式,連接多個參與方(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生成價值和交換價值讓雙方產生交互”。

本文提出了一個描述、分析平臺的三層框架,不同平臺在這三層中,各有側重。

現在所有公司都聲稱自己做的是“平臺”(如租房的平臺、做app的平臺、分享視頻的平臺、寫作平臺等)。本文用此框架分析了Airbnb、YouTube、Android、Medium等風格迥異的“平臺”。

 理解平臺商業模式 

去年的一篇博客中,我第一次提出了平臺層級,之後以平臺層級為核心框架寫了我的第一本書,平臺規模化(Platform Scale)。出書之後,這個概念獲得了各個行業的接受,從創業公司到大公司,都使用這個框架闡述和評估它們的平臺策略。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又觀察到了幾種經常出現的模式,這是一篇結構化的文章,我想要把我觀察到的新模式和我之前的思考進行結合。

無處不在的平臺

每家公司似乎都在打造一個平臺,人們關於平臺的定義也有許多的分歧。這也是我介紹平臺層級的核心動力,可以把它當作一個中心框架去理解各種不同的平臺。

640.webp (30)

28.2%申請加入YC的創業團隊聲稱在構建平臺

在軟件開發社區內,關於平臺的討論此起彼伏,從未停息,安卓是平臺,Saleforce是平臺,Facebook Connect是平臺,一切可以依附的東西都是平臺。

開發者社區之外,我們說Medium和WordPress是博客平臺。Youtube,Facebook甚至Instagram也是平臺。Uber,Airbnb通常被稱為“市場”,“平臺”或者“市場平臺”。

更難以理解的是,智能恒溫器Nest也被稱作平臺,耐克表示正在打造連接鞋子的平臺,通用聲稱將使用平臺的方式管理工廠。物聯網世界的平臺更加頻繁。問題在於,不管是Uber,Medium還是安卓,它們所說的平臺含義都不一致。

所以到底什麽才是平臺?通過這篇文章,我想要提出一種統一的框架,來思考平臺這個概念。

首先是概念

我們從“為什麽”入手。為什麽平臺會存在?

640.webp (31)

平臺的目標是讓生產者和消費者能夠發生交互。如何做到這一點?

構建動機激勵參與者重複進入平臺

提供參與者創造、交換價值的中心基礎設施

通過平臺生產的內容/商品/服務,匹配參與雙方

640.webp (32)

所以什麽是平臺?

“平臺是一種即插即用的商業模式,連接多個參與方(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生成價值和交換價值讓雙方產生交互”。

進一步拆解

平臺是一種商業模式,而不是一種技術:平臺根本上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區別於管道(Pipes)

即插即用:生產者可以“插入”平臺,在平臺上進行創造。當消費者“插入”平臺,平臺給予它們相關的服務。開發者在安卓平臺創建APP,寫作者在Mediun上發表文章,房主在Airbnb上創建可租的房間,賣家在Etsy,易寶,淘寶提供商品。消費者進入平臺,獲取他們需要的東西。

交互:平臺核心角色是讓連接到平臺的參與者能夠發生交互。不同的平臺有不同類型的交互,但是所有的平臺都會有一種核心的交互。

 一種建築學的結構框架 

在所有的平臺中,我們反複看到下圖中的三個層級:網絡/市場/社區、技術基礎設施、數據。

640.webp (35)

網絡/市場/社區層:一些平臺可能會有用戶清晰的相互連接著,例如社交網絡。一些平臺用戶之間可能沒有聯系,但是會交換物品,比如電商(marketplace)。有的平臺也許會有一個隱性的社區層,比方說 Nest 恒溫器或者理財網站Mint.com,在這種社區里面你的使用情況能夠和其他用戶對比。用戶可以在這種隱形的社區中受益,但並不需要發生明顯的連接。

更重要的是,這一層也是外部網絡的生產者創造價值的地方。為了讓這種價值產生,我們需要第二層: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層:這就是創業者“打造”的東西,基礎設施本身沒有多少價值,除非用戶與合作夥伴在上面創造價值。外部生產者是在基礎設施之上進行創造。開發者在 Android 之上開發 app。視頻播主在 YouTube 上面托管視頻。賣家在 eBay 呈現/托管商品。基礎設施層可能占主導地位,例如 Android 這樣的開發平臺。基礎設施也可能會沒那麽重要,比如 Instagram。

大量的價值創造,會導致過量的問題,相關性下降。YouTube 上的視頻太多了,怎麽才能找到我喜歡的呢?這就引出了第三層:數據。

數據層:平臺都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利用數據。數據通常的作用是提供相關性,把最相關的內容 / 商品 / 服務與最合適的用戶進行匹配。有些情況下,價值僅存於數據層。比方說後面會展開討論的 Nest恒溫器就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數據密集型的平臺,它的價值在於聚集的數據。

 平臺配置 

如前所述,所有的平臺都有三個層級,但是每一層的主導地位不同。我們就從3個基本配置開始,進行舉例說明。

基本配置一:市場/社區平臺

640.webp (35)

Airbnb、Uber 這類共享經濟平臺,他們在市場/社區層配置比重很高的。其價值的關鍵來源是網絡。Reddit 這樣的在線社區也屬於這一類。 

你可能會說數據、基礎設施都是或不可缺的,這沒錯,但是我提出層級的這個想法是想討論的是每一個平臺都會有其獨特配置。也有像 Craigslist 或者討論組這樣純市場、純社區的例子,幾乎沒有基礎設施或者沒有數據。

基本配置二:基礎設施平臺

640.webp (35)

這種基本配置屬於 Android 這樣的開發平臺,Android提供了 app 創建所需的基礎設施。當然,關鍵的一大部分價值是在頂部的市場層:應用商店Play store創造出來的,但是基礎設施顯然是重要的。幾乎所有傳統的開發平臺都全部集中在基礎設施層。

WordPress 是一個只提供基礎設施,並不通過數據產生網絡效應和價值的平臺。後面介紹的 Medium 則是另外一種配置。

基本配置三:數據平臺 640.webp (35)

第三種基本配置往往最不明顯,這種配置是數據占主導。數據在每一個平臺都有不同的角色。Facebook使用數據來確定你新聞流中的內容;Airbnb 使用數據向你展示相關的住處。但在一些情況下,數據本身就是在平臺創造的關鍵價值。

這類平臺看上去都不像是平臺:

可穿戴設備:耐克的鞋和智能腕帶不斷產生數據,潛藏的平臺則把用戶體驗集成到鞋、可穿戴設備和 app 當中。Jawbone 等大多數可穿戴設備都是通過數據平臺創造價值的。可穿戴設備是數據生產者。平臺在給予用戶價值的同時,也利用從用戶當中獲取到的數據來獲得網絡級的價值。

Nest 恒溫器與物聯網:當我們談論物聯網時往往更關註“物” 而不是 “網”。比方說 Nest 恒溫器就采用了平臺方案,通過聚集一座城市所有的恒溫器數據,它可以為城市的公用事業提供分析和其他服務。正是因為有了數據平臺這才成為可能。

工業互聯網:通用電氣公司的工業互聯網模式是數據平臺的另一個例子。機器通過傳感器不斷把活動數據傳給平臺,幫助每一臺機器之間相互學習,並且提供全網範圍的智能。

企業 2.0:Andy McAfee 討論過社交軟件在企業領域的崛起以及它是如何取代傳統企業系統的。工作流以及阻滯內部信息交換的實現都需要一個底層的數據平臺。

全渠道(Omnichannel)客戶之旅:像Burberry、Target這類零售商利用底層數據平臺來統一跨越商店與不同距離之間的客戶體驗。用戶在 app 上的操作會改變進店的體驗,反之亦然。這是可以做到的,因為底層數據平臺管理著用戶與商店的互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利用這些數據連接有相似購物行為的用戶,建立社區。

上面這些數據平臺屬於比較獨特的類別,這種平臺就像一個池子,匯聚不同來源的數據,讓不同的參與者從中獲取價值。

平臺模式 app 社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786

美聯儲做的是加息,但紀要談的都是縮表!債市可得長點心了

4月6日,美聯儲公布了3月會議紀要。3月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但第一財經記者翻看紀要後發現,頗令人驚訝的是,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討論的重點竟然都是“縮表”。

所謂“縮表”即是收縮美聯儲在金融危機後迅速擴張至4.5萬億美元的龐大資產負債表,這意味著美聯儲會停止對於到期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和國債的再投資,各界認為這對市場造成的緊縮效應將遠遠大於加息。對此,不僅是美國債市,與美國存在利率聯動性的中國債市也要長點心了。

幾乎所有委員都認為,改變再投資政策的時間點取決於對經濟和金融條件的評估,且表示在縮表前應該明確與市場溝通。總體而言,美聯儲對於美國經濟複蘇的程度表示滿意,因此未來幾次會議上不僅可能加息,更可能持續討論縮表的可能性。

“美聯儲不希望永遠維持這麽大的資產負債表,這等於是央行在代替私營部門買債,他們會逐步縮表,避免對市場造成太大沖擊。”美國知名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Nicholas Lardy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國內機構認為,相比於前次紀要,“多數美聯儲官員認為失業率存在較高的下行風險”,意味著縮表條件進一步滿足,如果縮表討論日趨成熟,可能導致中國資金面和債市承壓。

“縮表”條件正逐步成熟

雖然全球市場顯然已經將今年加息3次納入了預期,甚至全球股市在3月加息後大肆狂歡,但如果美聯儲今年也同步開始縮表,這估計會將如今頗為“自滿”市場的殺個措手不及。

當前,MBS和美債都提上了收縮議程,因為次貸危機後,不僅MBS是非常規資產,長債完全主導的美債持有結構也是非常規行為。

各界目前更為關註“縮表”——在經過三輪QE後,美聯儲要如何收縮高達約4.5萬億的龐大資產負債表?債市會否因縮表而劇烈波動?

有經濟學家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耶倫提及縮表似乎顯得較為鷹派,也許在面對加息困境的情況下,美聯儲可能考慮另辟蹊徑,這點值得關註。”

1.多數委員支持適時“縮表”

3月紀要顯示,當縮表時間成熟,所有委員都傾向於停止國債和MBS的再投資。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美聯儲將等利率回複到更正常的水平後再開始縮表,其官員也曾做過類似表述。多數委員表明,縮表的時間點取決於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當前為0.75-1%)。

同時,委員還討論了利率要到上升到什麽水平再縮表才是合適的。很多委員強調,縮表可能要以一種被動和可預測的方式進行;也有一些委員認為,如果經濟遇到重大負面沖擊,那麽可以重啟到期債券再投資,甚至可以考慮降息。

2. 如何把握“縮表”節奏是關鍵

委員們還討論了漸進式退出再投資還是一次性停止所有再投資的利弊。其認為,前者可以防止對金融市場造成太大的動蕩,也能防止或向市場發出誤導性的收緊信號(事實上美聯儲並無意激進地收緊貨幣政策),但是他們也普遍認為,一次性停止再投資在市場溝通方面更加容易操作,也能更加快速地縮小資產負債表。

3. 美聯儲可能會進行“縮表”測試

至於縮表要如何進行操作,天風證券認為,縮表是循序漸進的,強調計劃性和充分溝通,因而隨後大概率會逐步有指引和測試措施出臺。

例如,早在2016年,紐約聯儲在官網發布聲明,稱其將於5月24日展開小規模國債公開銷售,面值不會超過2.5億美元。幾乎同時發布的另一份聲明則表示,該聯儲將於5月25日和6月1日分別開展兩次小規模MBS出售,總金額不超過1.5億美元。對此,當時甚至有媒體認為,這代表著“美聯儲要打響’縮表’第一槍”。

盡管美聯儲的操作屬實,但民生證券海外研究負責人張瑜當時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首先這並不是縮表,也並不突然,美聯儲早在2016年2月已經提前預告市場,其為了將來“早晚要到來”的縮表進程,需要開始進行一些小額操作測試,包括再購買協議、國債購買和銷售、MBS銷售、MBS互換、美元或者非美元的流動性互換操作等。

3月紀要中顯示,所有委員都認為,在正式縮表前,美聯儲應該向市場做好溝通工作,且接下來的幾次會議也會繼續討論縮表問題。

財政、貨幣政策主導美債

至於未來“縮表”對美債的影響,當前似乎並沒有體現在收益率曲線之中。未來,特朗普政府的財政政策和美聯儲貨幣政策將對債市形成共振。

去年11月特朗普當選後,美債收益率直線飆升,市場風險情緒高漲。然而,由於特朗普的醫療改革受挫,打擊了市場對於其未來稅改和財政刺激的預期,再加之美聯儲加息次數並未出乎意料之外,因此美債收益率今年以來持續受挫。

早在美聯儲3月加息後,美債收益率竟然一反常規地跌破2.5%關口,一度刷新八個交易日最低位至2.4950%;4月5日,美國公布的汽車銷售數據遜於預期,且在季度伊始投資人將資金再度配置到美國國債也帶動了需求,導致美債收益率進一步下挫。

截至北京時間3月6日10:30發稿前,10年期美債收益率報2.334%,已經跌破特朗普贏得大選之前的水平。今年以來,美債收益率累計跌超100多基點。

中國債市4月危、機共存

就中國債市而言,機構認為,債券市場四月偏樂觀,季末流動性沖擊和MPA考核影響低於預期。此外,債市最大的催化劑是同業存單量價調整(量和價可能會大幅度的下行),而機構的一致預期的修正可能會帶來債市的上漲。

不過,各界仍然認為,需要警惕中國央行維持貨幣中性偏緊的立場對債市的影響,且近期爆發的一系列信用風險事件也或令市場承壓。更關鍵的是,不乏機構認為,目前聯儲官員密集評論縮表,如果聯儲主動縮表預期在4月日益確定,那麽外匯占款流失的速度可能會進一步大幅加快,或許導致債市承壓。

就資金面而言,近期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維持緊平衡。4月5日,央行公告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4月5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這是央行連續八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累計凈回籠4100億,當日有900億逆回購到期(含周一和周二順延到期600億)。

4月5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多數上行,不過7天、14天資金利率有所回落。截至16:45,DR007、DR014加權平均利率分別較上日下行5.65bp、14.33bp;不過,交易所逆回購利率多數上行,GC001利率最高觸及6.66%,R-001利率最高觸及6%。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應該理性看待此前的流動性緊張,“市場表現出的緊張,很大程度上可能來自資金融出方減少,調劑不暢等等原因。市場對於流動性狀況的反應有時會與央行實際投放操作表現得似乎不一致,譬如3月21日市場感覺較為緊張,而央行3月22日凈投放規模並未放量。”

在他看來,其原因在於,個別或是局部機構資金緊張所引起的市場擾動通常不能與整個金融銀行體系的流動性缺口大小劃等號。微觀上,由於機構間債權債務關系的存在,各家機構流動性缺口的加和可能遠遠超過市場整體流動性缺口規模。

這其實也可能解釋了為何央行4月1日發布公告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4月1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下一階段,機構認為,3月季末MPA考核過後,短期資金面有望階段性改善,尤其是4月中上旬;不過月初財政投放因素不複存在,隨著逆回購存量的不斷下降,公開市場連續凈回籠效應恐慢慢增加,下一步需關註央行何時會恢複公開市場資金供給。

同時,當前資金外流壓力不大,4月如果美聯儲沒有進一步鷹派表態,機構預計外匯占款流失規模參考2月份在600億元左右,如果聯儲進一步明確加息,預期會提前反映,則可能在1000-2000億元之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425

今天我們談的不是“快手”的low,而是low背後的邏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6/162414.shtml

今天我們談的不是“快手”的low,而是low背後的邏輯
秦朔朋友圈 秦朔朋友圈

今天我們談的不是“快手”的low,而是low背後的邏輯

如果不能將你扼殺,那麽最好的方式就是將你收編。

本文由秦朔朋友圈(微信ID:qspyq2015)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梁雲風

在中國的互聯網創業生態圈,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要麽已經被BAT等巨無霸投資,要麽在等著BAT等巨無霸投資的路上。據艾瑞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共有71家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在全部71家獨角獸中,有65%的公司與BAT有直接或間接股權關系,尤其是在獨角獸的TOP10公司、除大疆科技外其他9家公司都與BAT關聯;排在前20的獨角獸有80%與BAT掛鉤。

收編獨角獸成了BAT滾雪球的一種方式。而作為創業者,被BAT收編或許也意味著某種意義上的成功。比如近日因被騰訊投資3.5億美元的快手,曾經一度因為其內容多是荒誕怪異的奇葩視頻,被貼上了“low”標簽,但隨著在2016年跨年演講中,被羅振宇盛贊流量僅次於微信、QQ和微博,又引發關註。

這個時候再談快手,雖然已經“熱過了頭”,但拋開市場關註的快手是不是low的問題,從創業的角度來看,依然值得我們深思。

叫板騰訊?

有個信息可能很多人沒註意,在投資快手的前幾天,騰訊旗下短視頻應用微視宣布4月10日起關閉,而早在兩年前,微視就已被騰訊戰略性放棄。這意味著,騰訊已經有意用對外投資快手來補充其短視頻短板了。

在很多人看來,被騰訊收編,是因為快手經過了短短的六年發展,已經具備了叫板騰訊的能力。

快手的成長是伴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快速崛起的。但是快手的發展其實也經歷了很長的摸索期。快手創立於2011年3月,創始人宿華是清華大學肄業的博士,第三次創業的宿華將這款用於制作、分享GIF圖片的手機應用取名為GIF快手,它的定位是工具。

1

在隨後的兩年中,GIF快手不斷轉型,先是將制作的內容存儲為視頻,只有在分享到其他平臺,如微博時,才轉換成 GIF 圖片;隨後又經過摸索,於2013年10月明確了自己的短視頻社交屬性,正式從一款工具型的應用轉變為社交媒體。正式改為現在的快手是2014年11月,這個時候它已經在 App Store 連續 4 個月居前 50。

快手的爆發式增長始於2015年。2015年6月快手完成 C 輪融資時,估值20億美元,總用戶突破1億;而到2016年10月,快手公布的總用戶是3億;到2017年3月,快手獲得騰訊融資時公布的總用戶是達到4億,日活5000萬。

用戶4億,日活5000萬,這可以看作是騰訊大手筆投資的原因。很顯然在具有社交屬性的應用中,5000萬的日活,這確實是除了微信和QQ外目前日活最大的應用了。

2

但筆者在國內各個咨詢報告中找到的數據卻有不小的出入。

1.根據艾媒咨詢(iiMediaResearch)發布的《2017年2月中國APP活躍用戶排行榜(TOP450)》,前三位分別是微信、QQ和支付寶,活躍用戶占比分別是93.01%、71.31%和43.47%,而快手排名55,活躍用戶占比只有7%,以4億的註冊用戶看,只有2800萬,遠低於微信的7億多的活躍用戶。

2.根據中國電信天翼大數據APP排行榜(2017年3月發布),每萬人活躍指數前三名是微信、QQ和QQ瀏覽器,分別是7635、6593和5204,快手排名55位,每萬人活躍指數只有355,和微信、QQ同樣不在一個量級。

3.在聯通公布的2月份沃指數排行榜上,從活躍用戶數排行榜來看,微信、QQ、騰訊視頻包攬前三,快手同樣不在前20名,不過在戶均月消耗流量排行榜中,快手、微信、嗶哩嗶哩動畫占據前三,可以稍微挽回一點顏面。

4.根據易觀 2月AppTOP1000排行榜數據,月活前三分別是微信、QQ和支付寶,月活分別是7.8億、5.7億和3.3億,快手排名27位,月活為0.86億。

從上面的數據分析可知,快手目前即使有註冊用戶4億,但其日活到底有多少還是有不少的異議。或許可以這麽理解,雖然快手正在野蠻生長,但卻並沒有顛覆微信和QQ江湖地位的能力。

騰訊為什麽下血本?

既然從數據上看,目前快手並沒有叫板騰訊的能力,那麽小馬哥為何要下血本呢?我們可以說,巨頭的競爭邏輯是,如果不能將你扼殺,那麽最好的方式就是將你收編。那收編的理由呢?

上文聯通2月份沃指數排行榜上,有兩個數據應該引起關註。一是在戶均月消耗流量排行榜中,快手超過微信排名第一。這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方面,快手的細分領域是短視頻,視頻費流量,所以在沃指數攝影攝像細分領域,快手排名第一;月流量的消耗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快手的使用時長是名列前茅的,根據相關檢測數據,目前在近4億用戶中,在快手平均消耗的時長已經超過40分鐘。 

在時間這個問題上,羅振宇可謂一針見血。2016年的跨年演講,羅振宇提出GDT的概念,即國民總時間。他認為未來有兩門生意特別值錢,一是幫別人省時間,二是幫別人把省下來的時間浪費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省時間指的是內容付費領域,而後者可以找到的參照坐標很可能是由亂而治的直播、遊戲以及短視頻。

也就是說,誰能把握住人們大把的空閑時間,誰就有可能在未來把生意做大。

而很顯然,既然是用來“浪費時間”的,你就無法把它做得高大上,做得一臉嚴肅,“向下”是一切貼近大眾娛樂的真理。

3

所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對此次投資布局的解釋是,快手應用記錄和分享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他還認為,快手是中國移動互聯網一款非常貼近用戶、有溫度、有生命力的產品。

在易觀互動娛樂行業中心高級研究總監薛永鋒看來,作為一個草根文化平臺,快手與騰訊的用戶存在強競爭。更具體地說,是在細分領域的競爭。目前在騰訊的產品中,微信和QQ都無法承接短視頻這一使命,這兩款產品更重的是溝通功能,在短視頻方面有天然的短板。快手的優勢不僅僅在視頻,更在於視頻帶來的個人的展示以及這背後的“眼球經濟”,這也是馬化騰看重的“貼近用戶,有溫度”,貼近用戶即意味著流量,有溫度即意味著認同感。

快手的“low生意”

快手被批low,原因是它的主要用戶是三四線城市和農村的青年。

快手的爆發式增長出現在2015年以後,很多人知道快手,也是在這段時間。2016年6月,自媒體X博士推送了一篇題為《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件的中國農村真相》的文章,正式給快手貼上“low”的標簽。在這篇文章中,作者X博士描寫了快手上一個行為荒誕怪異的鄉村群體,這些人生吃異物、炸襠,甚至直播吃翔,總之各種花式自虐。相比陳翔六點半、美拍、秒拍等高質量、明星雲集的成熟團隊和短視頻平臺,快手的“low”仿佛與生俱來。

4

從內容看,X博士並沒有冤枉快手。網上流傳著各種關於快手短視頻的無下限。快手沒有什麽複雜算法,你愛看什麽,就給你推送什麽,只有播放量,播放量高就會上熱門,也會變得更火。所以為了吸引更多粉絲,許多快手網紅幾乎什麽事情都做了,比如活吞金魚、吃燈泡、生吃活鱔魚、吃面包蟲、仙人掌的“吃貨鳳姐”;比如“直播毀壞超市商品”,一女子到樂天瑪特超市對著快手直播鏡頭邊微笑邊做出捏碎方便面、偷吃零食、喝飲料等動作,居然也被推薦上熱門。

在這場low秀中,至少有兩個贏家。

首先是快手的這些網紅。快手是草根的天下,這似乎沒有爭議。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事實上,由於聲音嘈雜,反而草根的聲音更容易被淹沒。但快手提供了一個相比於運營公眾號、運營美拍、秒拍更簡單的平臺,如果你有才華或者有創意,又或者是臉蛋好看,都可以吸引粉絲打廣告或者開網店,然後賺錢。這對草根來說,既展示了自己,獲得了認同,又賺到錢了,何樂而不為?這就是“眼球經濟”的邏輯。

在3月20日的活動上,快手創始人兼CEO宿華表示,在快手約5000萬日活用戶中,87%都是90後。從城市的分布上,快手目前是均勻分布的狀態,用戶數最多的城市是北上廣深,在北京每天約有300萬人在打開快手。但腦補一下,北京城每天打開快手的這300萬人,有多少是從農村和三四線來北京務工的90後?

當然,更大的贏家是快手本身。從2011年3月創立起,快手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寵兒。2012年4月獲得30萬美元天使輪資金,投資方是晨興資本和張斐;2013年4月獲得紅杉資本中國、晨興資本數百萬美元A輪;2014年6月獲得DCM中國、紅杉資本中國、胡博予的1000萬美元B輪;2016年3月獲得百度、華人文化產業基金、光源資本的數千萬美元C輪;3月23日騰訊領投的D輪3.5億美元,也將快手的估值推高至近40億美元,能挺進中國獨角獸企業前20名。

雖然low是外界給快手的標簽,但宿華認為快手應該有更高大上的理想。他表示,經過六年多的發展,快手已經成長為國內生活分享社區的領頭羊。“未來快手將在用戶體驗、人工智能等方面加大投入,努力成為全球領先的生活分享平臺。快手將不忘初心,繼續為普通人記錄和分享生活服務,讓每個人都能發現真實有趣的世界。”

有自媒體發表評論反問,你憑什麽鄙視快手?的確,QQ也曾一度被認為是low的表現,那會兒高大上的文藝小青年都用MSN,有身份的人都拒絕用QQ郵箱,但如今你再反過頭來看看,QQ到底low不low呢?

不止於low

被BAT收編雖然不一定是創業者的初衷,但能被BAT看上,絕對代表著它在某些方面威脅著BAT或者與BAT的業務存在著互補性。但如何發掘這種需求,確實值得我們思考。

還是從low說起。快手上確實充斥著各種無下限的內容,但你認為宿華和他的投資者們就不知道這些影響著快手的聲譽?答案只有一個,滿足市場需求。

5

宿華曾經總結過自己決絕創業難題的方法。在2016創業黑馬社群大會上,宿華因為快手的高速成長被授予“年度創業家”獎項。宿華的三個方法是:要多使用各位創業者、同行、前輩的產品;不要跟他們學習,要做他們不願意做、苦逼的事情;如果失敗了,那就換個姿勢,再來一次。如果要概括,核心的一點其實就是尋找需求的空白點,為被忽略的普通人群服務。

有兩個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其一是目前風靡的共享單車。共享單車到目前為止尚未有明確的盈利模式,但從目前共享單車走向三四線城市、小縣城獲取巨大用戶基數,然後得到巨頭和資本的青睞,其實和快手的路徑是一樣的,它的目標人群是普通人群,這項業務也是巨頭們“不願意做,苦逼的事情”。

其二是去年以來付費市場爆發的奇葩“小肉文”,這些很low,各種曖昧、霸道總裁愛上灰姑娘的言情小說抓住了長期被忽視的用戶群體:少婦。小肉文是BAT不屑於參與的,少婦這個群體的需求也很少被深挖,但事實上,靠小肉文過得很好的比比皆是。

快手的成功不是偶然,如果要總結,或許可以從兩個方面看,一方面是尋找被巨頭們忽視的需求點,不要和巨頭們正面沖突;二是要給用戶帶來利益,無論是刷存在感還是創造“眼球經濟”,快手都可以稱得上是好用且有趣。

互聯網 騰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466

騰訊圈地乘車碼:落地和在談的城市有70座

乘車碼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互聯網巨頭先後入場,戰況激烈程度比之零售有過之而無不及。

5月26日,騰訊微信支付運營中心副總經理雷茂鋒對第一財經表示,騰訊乘車碼落地和在談的城市有70座左右;支付寶5月初曾表示,國內已有50多個城市實現了支付寶掃碼乘公交,未來一年,這個範圍將擴大到超過100個城市。

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的話說,“乘車碼覆蓋的公共交通系統,是下一個高頻高粘度低額度的交易場景。”

獲取場景的公司將通過用戶消費行為完成數據沈澱,這將是一筆寶貴的資產。雷茂鋒稱,將各出行場景數據打通後,既能為商家提供深度運營參考,也有效提升了交通運輸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

無排他性協議

雷茂鋒稱,乘車碼推進過程中最難的一環是關系的協調和處理。

公交和地鐵是城市交通的一個命脈,政府也希望提升智慧化程度,讓用戶使用起來更方便。但對公共交通的智慧化改造是一個很大的工程。“它不像一個餐館,用微信支付很快就可以對接起來,要改公交上的機器或地鐵里的閘機,這里面涉及到費用問題。”雷茂鋒稱。

其次,互聯網公司和公交、地鐵公司、公交卡公司都想主導智慧化改造。“以前有一卡通公司、公交公司和地鐵公司,其實他們也想做一個類似的東西,需要在利益方進行協調。”雷茂鋒表示。

所有人都看到了智慧乘車市場。騰訊方面稱,與深圳通合作的“深圳通+”乘車碼小程序累計用戶數超過470萬人,每天使用人數逾60萬人,每天交易筆數超過120萬筆;與深圳地鐵合作的微信智慧地鐵乘車碼,日均使用人數已達25萬人,日均交易筆數超35萬筆。

螞蟻金服和支付寶分別在不同城市圈地。可以看到的是,乘車碼推進過程中互聯網公司地域優勢開始顯現。杭州地鐵乘車碼最先被支付寶拿下,深圳地鐵乘車碼則由騰訊開啟。

互聯網公司圈地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排他性,接入騰訊乘車碼的城市會否排斥支付寶?

雷茂鋒稱,“不存在排他性。公交和地鐵是城市的交通命脈,也是和政府息息相關的東西,政府不可能做排他性的。只是說在介入過程中誰溝通更早一點,誰接入中更快一點。”

騰訊智慧交通升級

騰訊乘車碼在合肥、廣州、重慶和深圳上線時,馬化騰去了這四座城市親自體驗,為乘車碼站臺。

“整個交通在騰訊都是比較重要的,是一個戰略性產品。騰訊其實是助力的,我們是水和電,公交是城市的基礎性設施。”雷茂鋒稱。

乘車碼覆蓋的公共出行只是騰訊在交通布局的一部分。騰訊把整個交通布局分為兩塊,一塊是公共出行,還有一塊是車主出行,兩者共同組成了騰訊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

車主出行上,目前全國超過2萬個加油站接入微信支付,進場加油開票離場全流程5分鐘,效率提升100%;5月21日,首個機場“微信無感支付”停車場在深圳市寶安國際機場上線,車輛進出停車場的時間因此縮短了80%,通行效率提升15倍。

用戶應用信息數據是一個巨大寶藏。通過大數據對用戶支付頻次、支付時間、支付地點、支付金額大小進行分析,可以拼接出完整的用戶畫像。

雷茂鋒稱,“我們希望這些數據的分析和轉化,將一個個孤立的人流、車流,轉化為可視化、可分析的信息流,形成一個統籌管理、精確到人的交通出行網絡。”

雷茂鋒表示,在幫助交通出行領域完成高效、便捷、自助的數字化改造後,微信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將迎來全新升級。升級後的微信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可以精細解答“人在哪”、“從哪來,到哪去”、“怎麽去”等交通領域基本問題。

騰訊方面稱,升級後的微信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將以出行大數據為核心,連接各行業,餐飲、民生、住宿、零售和娛樂等高頻消費領域將成為首批被連接打通的行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