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誰讓人家流量大呢」 噹噹還是從了天貓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1/2229265.html
10月30日,噹噹網進駐淘寶天貓開設了旗艦店,並且這不是淺嚐輒止:噹噹將帶著自己的80多萬種圖書和30多萬種百貨商品入駐,其天貓旗艦店目前已經有53萬多種圖書出售。

早在今年6月29日,噹噹就入駐了騰訊的QQ網購商城圖書頻道。

噹噹此舉,意味著不再與天貓這樣的公司為競爭對手,退出一線平台之爭。李國慶在微博上說,「從了。誰讓人家流量大呢。」「假牛X害死人,此一時彼一時。」

從去年年底開始,原本集體燒錢的B2C電商們發現融資困難,而自身又尚不盈利。在現實面前,它們陸續開始為了更低價的流量,為了賣掉更多貨品,進駐天貓、京東、蘇寧這樣的電商平台。目前已有至少87家獨立B2C網站入駐天貓,甚至包括1號店。而噹噹進駐天貓,使得這個格局更加清晰。

一名前噹噹管理層對《第一財經週刊》表示,噹噹的問題,恰恰在於戰略的搖擺:噹噹在業內以策略保守、李國慶以省錢著稱,當京東以賠本+融資的方式急劇拓展百貨品類和銷售額時,當凡客以高額廣告費獲得年銷售額幾倍的增長時,噹噹並沒有傚法。

隨著電商業整體的狂飆突進,噹噹又按捺不住,希望追求超過50%的年增長率,因此又著力擴展品類,並加入價格大戰。

在2010年年底上市不久後,李國慶一舉成為微博上的活躍人物,與挑起圖書價格戰的劉強東掐架掐得尤其兇猛,放言要「採取報復性還擊」與京東等對手進行價格戰。

隨之而來的,是價格戰、廣告戰、擴品類。

從結果上看,噹噹大而全的策略並未成功。雖然其收入一直增長,但成長速度卻遠不如京東、凡客,廣告成本也大致在3%上下浮動,並未能有效攤薄。

它也不再是小而美,其毛利率一路下滑。2010年12月上市時還盈利的噹噹,兩個季度後,2011年的第二季度,就陷入虧損,直到今天。其財報披露,今年第二季度其虧損額達1.22億,是去年同期的4倍還要多。

雖然噹噹賬上還有現金,按照今年第二季度它虧錢的速度,這些錢還夠它虧3年,但無論是李國慶,還是他那些從去年下半年逐漸發現融錢困難、開始叫嚷著要回歸理性的電商同行,都知道該想辦法了。

以求生為第一要務的B2C電商也開始採用一些它們以前沒做過的辦法:進駐天貓、京東、蘇寧易購、QQ網購等大電商的開放平台,以便獲得更多更便宜的流量,提升銷售額。

以往,這些網站的開放平台吸引來的都是小商家,或者沒有競爭關係的電商。如果進駐什麼都賣的大平台,意味著作為渠道商的電商將為平台提供更多的產品,更好的用戶體驗,多少有點為對手做嫁衣的意思。

噹噹原本是吸納其他人進駐的平台,已經吸引了國美電器、樂淘、酒仙網、百麗等進行合作。一度,噹噹也視淘寶為對手,李國慶也經常指責淘寶假貨氾濫,並且屏蔽了一淘對自己的數據抓取。

但噹噹在平台上的競爭策略並不成功。今年3月國美進駐噹噹時,噹噹曾豪言今年賣3C家電就要賣80億,結果今年上半年噹噹的營業額才有約23億,國美的進駐並沒有帶來預期的銷量增長。

噹噹正日益被邊緣化,看起來已經雄心不再。據艾瑞諮詢的數據,今年二季度,噹噹網在B2C市場中佔有1.3%的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8位,與今年一季度相比市場份額下降0.5個百分點,排名也下滑3位。

因此,流量大,並且自己不直接採購圖書的騰訊QQ商城和天貓就顯得分外有吸引力。尤其是此刻距離每年都創造天量銷售額的「雙11光棍節」不遠了。今年5月,噹噹取消了對一淘的屏蔽抓取,並加入一淘的「一賬通」體系,允許消費者使用支付寶賬戶直接登錄噹噹下單。6月,天貓書城正式上線,當時市場就有傳言說噹噹網將與天貓商城合作。

騰訊和天貓無疑都將提升噹噹的銷售額和業績,但卻並非讓噹噹重回一線位置的解決辦法。

上述前噹噹管理層對《第一財經週刊》說,幾乎想不出好對策,除非噹噹能跟蘇寧易購這種有實力、也需要噹噹的電商經驗和人才的大網站合併。不過,做噹噹做了十幾年的李國慶和俞渝恐怕不會願意出售噹噹。

噹噹網對《第一財經週刊》稱,噹噹內部今年的策略有三個:一個是「請進來,走出去」,一邊將噹噹自己的流量變現,一邊上其他流量大的網站賣貨;第二是發展圖書、母嬰、服裝、家居這幾個優勢品類;第三個是差異化,做自有品牌。

這些策略看起來與諸多垂直B2C的做法類似,都不再是追求規模的路子。今年,噹噹明顯在價格戰中退居二線,但今年的毛利率相較去年年底略有上升,第一季度為14.2%,第二季度為1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70

誰讓4G電信標案變得如此荒唐?

2013-11-04   TCW
 
 

 

一盤好局,卻因貪快、急就章,跌了一大跤。正是這一個多月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導4G競標最好的寫照。

4G競標已延燒三十九天,總標金逼近一千二百億元,是底價的三倍,其中最搶手的一千八百MHz頻段,標金更達七百八十四億元,每單位頻寬價格逾六億元,在所有開放該頻段競標的國家中,比新加坡、德國、瑞典都還高,位居全球前段班。

場上僅存的六家業者: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亞太,還有新加入的鴻海與頂新集團,個個砸錢不手軟,要標得一個區塊,至少得花超過二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儼然成為一場金錢大戰。

「原本都有針對可能的競標價格、建設成本、用戶數去評估,現在標成這樣,真的全都被打亂了,算一算划不來啦!」一位業者私下透露,4G標金早已超乎預期,原本是隻金雞母,卻淪為燙手山芋。

上路急就章只花一年練兵,全亂了套

「根本是三輸!」消基會副秘書長林宗男大嘆,如今,只有國庫賺飽,業者恐將成本轉嫁給民眾。面對批評,行政院苦思解套方式,考慮提撥部分標金成立基金,協助建設;市場還呼籲,NCC乾脆直接喊停,或將得標金打折,避免這場「失控」的4G競標戰,讓台灣整體網路發展變「失敗」。

當行動上網被視為基本人權,台灣民眾苦盼已久的4G,為何會落得業者叫苦、專家質疑的地步?

關鍵就在匆促上路。「一開始就錯了!」長期關注數位通訊議題的太穎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謝穎青認為:4G競標從頭到尾缺乏謹慎規畫。

以其他國家為例,從前期研究、溝通、模擬,到正式競標,大都花了兩到四年準備,NCC從去年八月開始練兵,只花了約一年。進度會那麼拚,全因為前有WiMAX壓錯寶,延誤建設進度,加上截至今年底,全球已有九十三個國家展開4G服務,台灣若擠不進去,面子也難保。行政院一聲令下,將4G釋照從二○一五年提前到今年底,但,這樣一趕,許多步驟就亂了套。

清頻搞不定2G釘子戶卡住頻段資源

首先是2G「釘子戶」問題。

按照原本規畫,在4G競標前,應該先進行「清頻」,把2G的頻段讓出來,但2G仍是電信業者重要獲利來源,加上當時全台仍多達六百五十萬用戶,政府一時拿不出辦法,為彌平爭議,去年底,NCC只得將2G執照期限延至二○一七年。

這一延,延出了問題。2G清頻進度落後,4G又箭在弦上,NCC只得硬著頭皮開放2G頻段競標,鼓勵既有2G業者標下原有頻段、提前做4G。如此一來,每個頻段條件大不相同,形成有的過熱,標金突破二百五十億元,有的過冷,還不及前者十分之一的窘況。

「就像開了十二間房間,但裡面七間都有人住,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搬走,大家就只能去搶那幾間空房。」一位學者形容。

規畫超荒唐七業者互搶,下場難收拾

但是還不只如此,為了要讓4G提前上路,連最重要的頻譜規畫以及競標制度,也都沒有好好設計。

NCC比照國際趨勢,為讓多家業者進場,將頻譜分成十或十五MHz單位,過去3G時代,只有六家業者,固定五張執照,選擇比較單純,這次4G卻有七家業者,十二個區塊可供組合,下場就很難收拾。

該學者就說,國際間,若碰到同樣多家業者、競標多種小區塊頻譜,通常採取「組合價格鐘拍賣」方式,由政府先將不同頻譜組合成套餐,再讓業者選擇,降低不確定性。不過,這種方式籌備時間長,得先了解業者喜好、可能出價模式,一一模擬,才能順利進行,像英國就花了快三年,NCC原先也想採用此方法,但為了趕釋照,「真的沒有時間了。」

另一位學者則認為,如果NCC要鼓勵新業者加入,應仿效德國的做法,一開始就規定兩大業者可競標的頻譜上限,其他則保留給新業者,而不是讓所有人一同火併,把口袋不夠深的逼出局。至於降溫機制,澳洲則明文規定,當出價過熱時,政府可跟業者溝通、取得共識,只保留兩回合出價機會就喊卡,「這些NCC幾乎沒有講清楚。」

對此,負責4G競標業務的NCC簡任技正蔡國棟表示,競標制度因國情不同,有些國家會耗三、四年,是花比較長時間教育業者,一個一個步驟模擬,NCC因為籌備時間短,有些則同步進行,「沒有所謂的好或壞。」

一場競標換來罵聲連連,也讓幾位曾與NCC合作的學者感慨,「可能是低估4G的複雜性……,局面走到這,已經沒辦法了。」謝穎青也表示,NCC曾在競標前找學者進行研究,但,「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幾乎沒採用,」現在即使忙著找解方,效用也不大,「只有荒唐兩個字可以形容。」

過去,政府錯壓WiMAX,已在戰略上錯了一步,如今又為亡羊補牢倉卒行事,賠上的恐怕不只業者銀彈,還有國家競爭力。

【延伸閱讀】台灣4G競標天價,比香港貴12倍!——各國4G競標概況

德國 起標時間2010 總標金約合新台幣1,776億元

法國 起標時間2011/9/29 總標金約合新台幣1,450億元

台灣 起標時間2013/9/3 總標金至10/29逼近新台幣1,200億元

英國 起標時間2013/1/23 總標金約合新台幣1,120億元

澳洲 起標時間2013 總標金約合新台幣548億元

南韓 起標時間2011/8/29 總標金約合新台幣471億元

瑞士 起標時間2012/2 總標金約合新台幣327億元

香港 起標時間2012/2/6 總標金約合新台幣92億元

註:其他各國均已結標,台灣預計近期內結標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101年度「頻譜資源規畫」研究報告、林佳龍委員辦公室整理: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96

台灣茶只占一% 就能合法標示「產地台灣」誰讓享譽百年的老鋪涉賣假茶?

2014-09-22  TCW
 
 

 

「台灣製造」商品又掉漆!士林地檢署調查,多家知名茶行涉嫌以低價進口茶偽裝台灣高檔茶牟暴利,連百年老鋪「嶢陽茶行」也涉案!茶農憂心,政府再不把關,台灣茶的形象將被摧毀。

撰文‧鄭閔聲

「堅持傳統工法的小農,這幾年的生存空間,一直被工業化大量生產的進口茶壓縮……」周末傍晚,一位獲獎無數的製茶業者,坐在昏暗狹小的店面裡感嘆著。他拿起剛燒開的熱水熟練地沖洗茶具,然後抬起頭說:「進口茶不是不好,只是不該被當成台灣茶賣;政府再不解決假冒台灣茶的問題,就等於摧毀老祖先留給我們的茶文化。」九月五日,士林地檢署認定,多家知名茶行涉嫌聯手在中國購入低價茶葉,再輾轉運往東南亞取得產地證明,循正常管道進口台灣後,竟偽裝成高檔台灣茶販售,不法獲利至少上億元。儘管多數業者被檢方約談時矢口否認,但這起偽冒事件,勢必再次重挫消費者對「台灣製造」商品的信任。

公開的祕密?

偽冒茶氾濫,百年老店淪陷整起假茶事件之所以受到注目,最主要在於遭檢方約談的茶商,在業界皆非沒沒無聞,其中,又以多次入選台北市十大伴手禮的百年老店「嶢陽茶行」最負盛名。負責人王端鎧雖對檢方表示,「只是向上游進貨,其他都不知道。」仍被諭令以三十萬元交保。

嶢陽茶行的歷史,可回溯至清朝道光年間。一八四二年,祖籍福建安溪的王擇臣飄洋過海來台定居,並於彰化鹿港開設三元茶莊,販售家鄉出產的鐵觀音與烏龍茶,在台灣士紳階級之間頗受好評。事業有成的王家衣錦還鄉前,還在鹿港文武廟正殿捐獻兩支樑柱,回饋鄉里。

一九二一年,王家第三代王淑景繼承祖父手藝,在廈門創立嶢陽茶行,產品不僅銷遍中國東南沿海各省,就連新加坡、越南、菲律賓等國華僑也趨之若鶩。日後因中國戰亂不斷,嶢陽在一九三七年轉往香港開設分公司;一九五三年,台灣嶢陽茶行正式成立。

這家歷史超過一百七十年的老字號茶商,目前由第六代王端鎧經營。二○○四年出任嶢陽總經理的他,改變長年以批發為主的營運模式,以創新思惟打造品牌形象並積極拓展門市,試圖融合東方文化與西方時尚。

王端鎧成功地讓消費者相信喝茶也可以很「潮」,但百年老店的深厚基礎,才是嶢陽能與同業區隔的無形資產。

「歷代傳人秉持百年傳承精神與製茶工序,以對茶的高度鑑賞力,由挑茶、選茶、焙茶到評茶,每個步驟都充分傳達對茶葉品質的堅持。」這段充滿自信的文字,正是嶢陽網頁上的「自我介紹」。

連一家公開宣示「售出的每一包茶,都是百年茶行信譽保證」的業者,也被捲入偽冒茶風暴,可以想見,市面上琳琅滿目的「高級台灣茶」,名不副實者勢必不在少數。儘管檢方將偵辦重點放在業者引進了依法禁止進口的中國茶葉,但隱藏在事件背後的真相是,偽冒高檔台灣茶的越南茶早已在市面上流竄多時,政府部門卻毫無因應作為。

根據財政部關務署統計,一三年台灣進口茶葉超過三萬公噸,其中有七成以上來自越南;而農委會評估,台灣茶葉年產量僅約一萬五千公噸。也就是說,在市面上流通的越南茶數量,已超過土生土長的台灣茶,但政府並未追蹤進口茶葉流向,當然無法在第一時間掌握混充進口茶的廠商。

進口茶去向不明

歸類工業產品,無品管認證「我們從七、八年前就聽說有人在賣越南茶,也找過農會與鎮公所反映多次,希望政府能管一管進口茶葉賣到哪裡,公布買進口茶的廠商,卻一直沒有得到回應。」一位在杉林溪經營茶園的茶農無奈地說。

「政府必須落實履歷認證和溯源系統,才能確保消費者買到貨真價實的台灣茶葉。」長年投身茶文化推廣的非常境界文創執行長田竹英指出,台灣各地農會與地方政府已陸續推出茶園證與產地標誌等認證機制,確保茶葉來源,但這些機制只是鼓勵性質,並未強制執行,對進口茶葉也沒有相應的品保認證,才讓業者有機會以進口茶葉魚目混珠。

對此,農委會茶改場副場長陳玄表示,農委會對於台灣生產的茶葉,有各種產銷輔導與分級機制;然而,進口加工用的大宗茶葉,過去被歸類為「工業產品」,並不適用於類似制度。

台灣區製茶公會總幹事范德光則強調,台灣烏龍茶的外形、品種與風味,與進口茶葉有市場區隔,且進口茶葉絕大多數為大宗商用茶,不可能加入混充為台灣烏龍茶。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絕大多數的越南茶,其實是由台灣廠商栽種的台灣品種,除了農藥殘留與生產流程管控的差異之外,無論外觀、風味都與國產茶十分近似,就連行家也沒有把握能喝出其中差異。

茶齡超過四十年的台灣伍中行董事長吳傑熙,就曾與兩位專家花了一個下午不斷反覆沖泡、品嘗,試圖找出阿里山與越南烏龍茶的細微差異,結論卻是「真的分不出來」。

正因消費者無力辨識,政府監督機制的責任相形之下更吃重。偏偏在業者與專家眼中,商品端標示管控不力,正是造成混充茶亂象的另一癥結。

「政府不但沒有追蹤進口茶流向,連產地標示也不嚴格要求,我們隨時可以在市面上看見售價比產地收購價還低的『台灣茶』,一般小型茶農或茶商該怎麼生存?」吳傑熙直言,進口茶不一定就是劣質茶,但政府單位對標示不實的業者視而不見,放任低成本的偽冒茶流竄,對堅持不賣混充品的茶商是重大傷害。

規範變「洗底」

來台加工就可視為台灣茶

事實上,政府並非沒有規範,只是規範得令人匪夷所思。根據監察院二○一○年的調查,主管食品安全與標示的衛生署(現衛福部)竟認為,茶葉只要是在台灣混裝加工,即可依「實質轉換地」原則,將產地視為台灣,無論原始茶葉來自何地、比例如何摻配,就算只混入一%台灣茶,茶葉產地也可標示台灣,形同大開方便之門,讓業者將進口茶葉「洗底」,成為高檔台灣茶。

即使監察院早已發現問題,並對衛福部、農委會提出糾正,但四年過後,政府機關對國產茶的「規範」方式,依舊沒有任何進步。

陳玄指出,台灣茶葉用量龐大,加工「拼配」在所難免,只要進口茶葉在台灣完成的重要製程或附加價值率超過三五%,即可視為「實質轉型」,在包裝上標示為「台灣茶」。但「實質轉型」的認定細節,他則表示農委會與業界尚未完全達成共識,仍須持續溝通。至於拼配茶產地與比例標示,則依經濟部標準局規定辦理,農委會未明確規範。

范德光則認為,進口茶類經過台灣的優良技術加工拚配,再以台灣茶名義高價輸出國外,能賺取龐大外匯,台灣不應將機會拱手讓人。

但一位多次獲獎的茶農痛批,「政府的怠惰不作為,將賠上台灣茶形象。」當有廠商開始將成本低廉的進口茶葉,以國產茶名義傾銷回台,勢必危及既有業者生計,並造成負面連鎖效應,「如果觀光客知道他們買的茶,其實不是來自台灣,台灣茶的市場價格當然會掉;茶行為了生存只能繼續壓低成本,最後不管哪裡出產的,都只會是廉價茶了。」吳傑熙也舉不產茶葉卻以「英式紅茶」聞名全球的英國為例,強調品質分級與認證機制的重要,「我們必須承認,台灣人喝的茶葉有一半以上是從國外進口,只要政府對茶葉的產地、品種、風味、農藥殘留、加工方式都訂出標準,就能有效區分『台灣烏龍茶』與『台式烏龍茶』,不但能讓消費者放心,更能帶動台灣茶葉精品化,提高附加價值。」有人以「全世界的港口,就是台灣茶的分布座標」,形容台灣茶如何暢銷全球,曾幾何時,卻連台灣人都無法確定,自己喝的是不是正港的台灣茶。將「結合茶藝與產業文化,形塑『台灣茗茶』優質形象」列為二○一五年年度焦點施政目標的農委會,是否應該提前展開行動,挽救岌岌可危的台灣茶形象?

進口茶近七成,有多少偽裝成國產茶?

——2013年各國茶葉在台市占率越南 22050公噸49.1% 台灣 14718公噸32.8%

中國8%

斯里蘭卡5.3%

印尼2.2%

其他2.6%

外國進口30187

+ 台灣自產14718

=44905 (公噸)

資料來源:

農委會、財政部關務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70

誰讓台灣步入 薪資失落年代?

2014-12-22  TCW

 

在調查的過程中,魏美蓉和很多企業主和高階主管有面對面的對談,發現即使調查結果出爐,很多企業主並沒有意識到應快速拉高高階主管薪資,藉以留才,一方面似乎透露著在部分行業人才「供過於求」的現象,「對老闆來說,本地員工真的很好用,你不加他薪,他也不太會走。」調查過程,她也看到,人才流動性不足的問題,「現在台灣的職場,就像一鍋溫水煮青蛙。」過去是六十度,現在已經熱到八十度,再不重視就會出大問題。

三變數讓薪資原地踏步!員工、老闆、政府須改變的關鍵思考

人力專家一再強調,人才流動性不足,是造成高階主管薪資競爭力滑落的關鍵因素之一。它反映了人才的自我突破碰到了瓶頸;企業主對於好的人才,仍停留在「製造業思維」,便宜、好用就好;台灣的產業政策沒有升級版的規畫,人才找不到更大的舞台。在這三個變數互相牽引下,使得台灣高階經理人的薪資原地踏步。

常有的現象是,人才沒有移動的意願,企業需要有跨國規畫的時候,就碰到找不到高階主管派出去的困局。福特六和營銷處副總經理劉繼升即表示,以他帶領的團隊,有三分之一表明「沒有接受外派的生涯規畫」,但像福特這樣的跨國公司,很多高階位子,是要歷練兩個以上國家、甚至兩個區域市場的經驗,才能接任的。

他指出,其中,以三十五歲到四十歲的占最多數,多半是基於家庭或另一半職涯發展考量,就算提供住房與子女教育津貼,也因得帶著全家人離開原本的舒適圈,因而打退堂鼓;至於,其他三分之二「願意接受外派」的,職場資歷等條件卻又不一定符合。

很多留在台灣的高階主管或許心想,台灣這塊江山是他打下來的,現在正是坐收成果的好時機,誰願意去外面打天下?李瑞華分享他過去在朗訊科技的外商經驗,一般外商最不喜歡高階主管停留在舒適圈,如果你不願意移動,他就會找外面的人來取代你。

現實的例子正是如此。用池塘來比喻,台灣只是一方小池塘,人才流動性不足,沒有活水,池子裡的小魚最多只能長成中魚,但中國、東南亞國協卻是大池塘,待過大池塘的大魚,難保不會有朝一日闖進小池塘,除非小池塘不歡迎任何外來的大魚。

事實上,當小池塘人才不足,大池塘的大魚游進小池塘,是必然發生的事,最先看到的,是像麥當勞、福特六和這類跨國外商。

以麥當勞為例,過去三年,便已先後派駐兩位新加坡籍的專業經理人,接任台灣麥當勞總經理。美商福特六和不但也早已調派有中國市場經驗的高階主管,出任台灣市場總裁與財務長,今年七月,就連向來以本地人才優先考量的公共事務處處長,也派來中國籍的賈群出任。

「剛來的時候,我真的很不習慣(小市場),每個月底看新車銷售統計表,總以為自己少看了一個、還是兩個零。」賈群描述她從總部在上海的中國福特,轉換到台灣的工作適應過程。

獵人頭業者指出,這兩個例子都說明,外商正開始用不同思維看待台灣的人力市場。所以不要以為留在台灣,就可以閃開跨國的殘酷競爭。

從台灣整體的產業政策、國家思維來看,也沒有看到在為未來人才鋪路的積極作為。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認為,低薪成因複雜,產業結構是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台灣企業九成以上是中小企業,對老闆來說,經營規模有限,卻得面對高風險,所以一旦自己可以主導,就不需要高階人才,獲利時則傾向保留盈餘做為應變。

更糟糕的是,台灣社會居然長期瀰漫著一股環繞著「低薪卻滿足」的幸福感。雖然台灣職場長期低薪,薪資成長動力亦低,但除房價以外,整體物價水準尚稱平穩,根據主計總處統計,過去十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僅微漲一.四一%,低於韓國的二.九%,低薪、低物價,造就近十年的「痛苦指數」亦低,最不痛苦的排名在亞太區僅次於新加坡,反而是高薪的香港、韓國,痛苦指數都超過台灣。

對此,吳中書認為,這絕不能以「小確幸」視之,而是國家競爭力衰退的重大警訊!它反映了產業創新能力不足。如果因此「自我感覺良好」,自然不會在未來人才的準備上,看出我們有太驚豔的努力。

育才請拋開製造業腦袋!只會想著「怎麼省錢」,最終留不住人

根據韜睿惠悅和英國牛津研究機構提出的《全球人才二○二一(Global Talent 2021)調查研究》,七年後,台灣將是全球人才供需落差最嚴重的國家。此份報告主要調查對象為高階主管、專業人才與研發人才三種,調查結果顯示,無論台灣的企業主在人才培育及台灣產業政策、人才教育,整體分數透露出台灣在人才準備上「嚴重不合格」。「若再不正視人才政策,二○二一年,台灣不如希臘、波蘭,成為人才供需落差全球最嚴重的國家!」魏美蓉指出。

最重要的環節,發薪水的企業主怎麼想?李瑞華認為,這問題分三個層面:企業主有沒有能力為你加薪?企業主有沒有意願為你加薪?你自己本身的本事值不值得企業主為你加薪?

魏美蓉比較兩岸企業主的心態,中國企業的人資主管經常問她,「你們說的人才,我們要怎麼留下來?」反觀台灣企業人資主管則問:「怎麼省錢,才能把人才留下來?」

老闆們的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

曾任台灣惠普總裁、富智康前行政總裁程天縱說,在互聯網的思維下,很多傳統觀念都不對了,比方說過去人資界強調選育用留,循序漸進培養人才,但現在人才不必留,「留什麼留呢?志不同、道不合的,巴不得他早點走!」

他認為,企業要靠人才成長沒有錯,但薪水高低完全由市場供需決定的,薪水只能給這樣,就只有這樣的人,製造是台灣最大的思維,製造利薄,雖然工藝有很多技術,但是我們只會殺價競爭,追求大而不追求利潤,所以自傷,殺到「保五保六」,一路到「毛三到四」照殺,殊不知這樣的製造思維,對台灣危害有多深?

隨時要想多久會被取代!別想等伯樂上門,先拿出你的態度來

比較過台灣、上海和東南亞職場,畢嘉瑋則是認為,台灣人素質還是相對不錯,但「只有螞蟻的努力,卻沒有老鷹的高度。」在新興市場,企業老闆對於高階主管要求的是有戰略能力的老鷹,而不只是靠下苦功的螞蟻,緊盯團隊工作完成度的執行力,就能獲得資方認同。

他說,台灣人很多人會擔心,一旦從台灣跨出去,去上海工作個兩、三年,老闆把當地人培養起來之後,就會被幹掉,到那時候想要再回到台灣的職場,也卡不到位子了,「但美國、香港來的總經理從不這麼想,就算是廚師,他們想的,是因有這一段資歷,爭取下一個工作更有籌碼。」他認為,做為待價而沽的專業經理人,必須要能體認,從上任第一天開始,老闆在想的,就是「多快要把你取代掉」;同樣的,你也要讓自己具備,「多快能找到下一個買主」的本事。

在EMBA(企管碩士在職專班)課堂上,李瑞華總是提醒台下的大老闆們,人才不應被視為是企業的「資源」,而是要當能創造價值的「資本」,甚至是會增值的「資產」。不管是奇異前總裁威爾許(Jack Welch)說過,或從頂尖業務團隊薪酬的實證研究都發現,一家公司內,領最多錢的員工,他單位成本的貢獻度最高,也就是「性價比」最優的員工;反之,看起來工資最便宜的員工,若就其創造的平均產值而言,其實最差,也是最貴的人力成本。

至於職場上班族,李瑞華的建議則是,如果不願被老闆認為,你在職場只值這幾個錢,那就必須面對自己,認真思考,選擇要「戰」還是要「留」。一位在中國打拚多年的總經理說得很露骨,你的薪水被低估,一定有值得被低估的理由,網站隨時都在招兵買馬,如果你是千里馬,不要等伯樂上門,自己去找伯樂。留在台灣,走出台灣,都可以拿出你的態度來。

【延伸閱讀】台灣再不準備,7年後人才缺口全球最大──2021年亞太區人才缺口落差指數

■前段班:人才供給充裕

●印度人才落差缺口指數:2.1(全球人才需求最多,供給也最多)

●印尼人才落差缺口指數:1.5

●菲律賓人才落差缺口指數:0.2

■中段班:人才供需平衡

●馬來西亞人才落差缺口指數:0.1

●中國人才落差缺口指數:0.0

■後段班:人才出現短缺

●澳洲人才落差缺口指數:-0.5

●新加坡人才落差缺口指數:-0.6

●泰國人才落差缺口指數:-0.6

●韓國人才落差缺口指數:-0.9

●日本人才落差缺口指數:-1.4

●台灣人才落差缺口指數:-1.5

【延伸閱讀】觀光服務業最缺人,加薪最有希望──台灣2021年18種行業預估人才缺口

■飯店餐飲(缺最大!)高階主管:-27.5專業人才:-27.9研發人才:-1.0人才總合缺口(EPT)(註1):-12.2

■建築工程高階主管:-9.6專業人才:-9.8研發人才:-1.3人才總合缺口(EPT):-3.7

■外包(註2)高階主管:-10.2專業人才:-10.4研發人才:-1.3人才總合缺口(EPT):-3.5

■訊息服務高階主管:-10.1專業人才:-10.3研發人才:0.4人才總合缺口(EPT):-3.2

■專業諮詢(註2)高階主管:-3.7專業人才:-3.9研發人才:-1.5人才總合缺口(EPT):-2.2

■不動產高階主管:-6.5專業人才:N/A研發人才:-1.8人才總合缺口(EPT):-2.1

■醫療照護高階主管:-2.0專業人才:-2.1研發人才:-0.6人才總合缺口(EPT):-1.7

■水利(註2)高階主管:-6.2專業人才:-6.4研發人才:0.1人才總合缺口(EPT):-1.7

■貿易零售高階主管:-7.9專業人才:-8.1研發人才:0.5人才總合缺口(EPT):-1.5

■公共行政(註2)高階主管:-5.7專業人才:-5.8研發人才:-0.3人才總合缺口(EPT):-1.3

■製造高階主管:-3.9專業人才:-4.0研發人才:0.5人才總合缺口(EPT):-1.2

■教育高階主管:-1.3專業人才:-1.4研發人才:-0.2人才總合缺口(EPT):-1.0

■金融高階主管:-4.4專業人才:-4.5研發人才:-0.5人才總合缺口(EPT):-1.0

■娛樂藝文 高階主管:-3.0專業人才:-3.2研發人才:0.4人才總合缺口(EPT):-1.0

■物流高階主管:-4.6專業人才:-4.7研發人才:0.9人才總合缺口(EPT):-0.4

■礦業高階主管:-1.7專業人才:-1.9研發人才:1.3人才總合缺口(EPT):-0.3

■資訊通訊(註2)高階主管:-0.7專業人才:-0.8研發人才:0.6人才總合缺口(EPT):-0.2

■能源(註2)(最充裕!)高階主管:-1.1專業人才:-1.3研發人才:1.0人才總合缺口(EPT):0.2

註1:EPT/說明:人才總合缺口負數越大,表示越缺人才

註2:外包如軟體或服務委外,專業諮詢如企業諮詢或教育訓練,公共行政如政府機關等,資訊通訊包括科技和電信等水利如水再生利用等,能源如風力、電力發電等

資料來源:韜睿惠悅和英國牛津研究機構《全球人才2021(Global Talent 2021)調查研究》

整理: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76

誰讓台股變成紅色大鱷獵物?

2016-01-04  TWM

從股市來看,陸股本益比高於台股,加強紅色風暴的購併威力;就稅制而言,台灣過度民粹化之下,不只企業,經濟也更加無力。

中國紅色企業大軍挾龐大銀彈,收購台灣企業,紫光集團先是以每股七十五元,入股力成二五%之後,矽品林文伯又找紫光抗拒日月光,紫光再宣布入股矽品及南茂 各二五%股權;此時,購併宣德的立訊精密,也進一步拿下美律增資二五.四%股權。台灣電子產業,漸成紅色供應鏈獵物,終於引起國人高度關注。

由林宗男、林盈達等學者領銜的四百多位學者聯名反對IC設計產業中資入股,不久,此屆立法院在閉會前夕,也通過暫緩中資入股半導體產業,紫光股份由趙偉國 領軍的鯨吞台灣電子產業行動暫告一段落,但是,台股本益比太低、市值太小,容易成為大鱷獵物的問題也浮上枱面。

鴻海集資效益 硬是不如比亞迪代工天王郭台銘日前邀請記者聚餐也提到:要設法健全台股,解決本益比過低的問題,否則會有愈來愈多企業,選擇去對岸,台股會整個被消滅掉! 郭董感受深刻,他最知道鴻海股價,一五年前三季,鴻海稅後淨利九三九.三億元,EPS(每股盈餘)六.○三元,若以一四年第四季EPS三.八五元,或一三 年二.九元來算,鴻海一五年全年EPS在九元以上,但股價只有八十一元,本益比(P╱E)只有九倍,對照在中、港兩地掛牌的比亞迪,目前本益比高達一八 九.九六倍,同樣在資本市場集資,購併能力,鴻海處在最不利的地位。

紫光集團為什麼在台灣可以呼風喚雨?是因為在深圳掛牌的紫光股份,最近一年從二十六.五元人民幣大漲到一三九.五元人民幣,本益比拉高到一六六.八九倍,紫光股份享有超高本益比,再加上國家隊的資金供應源源不絕,所以,趙偉國可以在台灣高調說大話。

台股本益比超低,上市櫃公司面臨被購併危機,金管會主委曾銘宗透露,很多企業老闆都向他求援,為了避免台股被邊緣化,他將從四個層面著手檢討,包括股市稅制、外資交易便利性與國際接軌、強化產業及企業基本面,但他同時也提到總體經濟表現要好才行。

曾銘宗主委大選後,將出任不分區立法委員,未來的金管會主委,面對台股邊緣化危機,恐怕會是千斤重擔壓肩頭,但是擺在眼前的兩岸企業本益比太懸殊,市值差距極大化,及郭董暗示很多企業會跑到對岸去上市的問題,大家必須好好思量如何面對。

企業西進掛牌 市值飆高有前例大家不妨把兩岸產業拿來對比一下,例如,電池模組產業,中國具代表性的德賽電池目前市值一一四.九億人民幣,本益比是四十三.六三倍,德賽 前三季營收五十九.○一億人民幣,淨利一.七三億人民幣,台灣的新普科技前三季營收四六八億台幣,約九十三.六億人民幣,淨利二十二.五二九億台幣,約 四.五億人民幣,新普的淨利是德賽的一.六倍,但是新普市值只有三三一億台幣,本益比只有十倍,市值只有德賽一半,難怪新普董事長宋福祥說,新普如果到對 岸掛牌,股價從三百元起跳,如果以德賽本益比來推算,漲到四五○元新台幣也不奇怪。

日月光併矽品,同是SIP(系統封測廠)的環旭電子,就是日月光很大的啟示。一○年日月光以一七八億元,讓生產主機板的環隆電氣在台灣下市,兩年後,環隆 電氣改名環旭電子在上海上市,一五年元月滬市大漲時,環旭電子市值一度推升到三千億元,目前環旭市值三二二億人民幣,本益比約四十九倍,日月光以環旭的四 十九倍本益比,併十二倍的矽品,自然很划算。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從事ERP(企業資源規畫)軟體的鼎新電腦身上,○七年,鼎新電腦以大約七十四億元新台幣在台下市;一四年,改名為鼎捷軟件,在深圳 創業板掛牌,如今市值高達一一九.七五億人民幣,本益比高達二○四.七六倍,深圳創業板把本益比極大化,像精誠入股二○%的四方精創,股價八十五.五元人 民幣,本益比高達一五六.六倍,台灣的精誠資訊投資四方精創,回報相當驚人。

京東方獲利低 市值是雙虎五倍最明顯的是面板產業,中國的京東方市值極大化,台灣的面板雙虎市值極小化,長期下來,台灣的面板廠前景黯淡。目前京東方市值一○四七.五六 億人民幣,本益比三十七.三四倍。但是,友達的市值九四二億元,前三季淨利一三一.一三億元,EPS一.三六元,股價竟只有九.七九元;群創前三季淨利一 七五.三八億元,EPS一.七七元,股價只有十.二元,市值一○一五億元,本益比只有五倍左右。相對京東方營收大約只有友達、群創的三分之一,京東方前三 季淨利十九.九二億人民幣,都不及友達、群創,但是市值一○四七億人民幣,竟是友達、群創的五倍大。

過去台灣面板雙雄的實力,直追樂金顯示器(LGD)及三星,如今超低本益比,正象徵台灣面板產業與資本市場都走到困境,而京東方正透過超高本益比展現購併 實力。這次被紫光點名入股二五%的南茂,以面板驅動IC封測為主,最早表示意願的其實是京東方,後來京東方也邀請力晶合資設立DRAM廠,這是超高本益比 的威力。

很多產業的本益比都出現中國極大化、台灣極小化的現象,像觸控面板,中國的歐菲光電目前股價三十一元人民幣,市值三一九.四億人民幣,本益比高達五十九.六倍,但是台灣的TPK宸鴻已陷入嚴重虧損,介面、洋華已是奄奄一息狀態。

LED產業台灣感受最強烈,過去晶電根本沒有放在眼底的小廠三安光電,目前股價二十四.○四元人民幣,市值六一三億人民幣,本益比三十二.九七倍,台灣晶 電已陷入虧損,目前市值二八一億元,只剩不到三安光電的十分之一。最近友達、群創、晶電股價反彈,是因為市場傳言陸資會來低價購併,台股太便宜,成了懷璧 之罪。

中國力拚股市 台灣受限稅制兩岸資本市場一邊是極大化,一邊是極小化,這是台灣資本市場最大的危機所在。一五年五、六月間,陸股大暴走的時候,深滬兩市有一天成交量達 二.一八兆人民幣,換句話說,深滬兩市成交量高達十兆新台幣以上,以台股年成交量大約二十二兆元,這代表深滬股市只要成交兩天,就是台股一整年交易量,對 照九○年代初期,台股一天二千多億新台幣,深滬股市大約只有二億多人民幣,這二十年間兩岸股市一邊是極大化,一邊是極小化。

這兩年,中國領導人全力搞活資本市場,鼓勵投資人勇於入市,陸股崩盤,不但派出國家隊護盤,公安甚至到號子去站崗,中國證監會拉抬股市不遺餘力;反觀台灣,卻用稅制框住了自己,從證所稅、富人稅,不但把民粹極大化,如今資本市場已奄奄一息。

租稅是經濟活動最重要的遊戲規則,但是稅制最容易成了政客操弄的工具,這次總統大選辯論,朱立倫再度提出加課富人稅,有錢人多課稅,窮人少繳稅的政見口 號,這個口號政客最容易脫口而出,但是稅制與貿易條件相同,都會出現比較利益的現象,資金往有利的方向移動,錯誤的租稅政策,不小心就會掏空整個產業。

最顯著的例子是兩岸三地的藝術市場。一九九三年國際拍賣公司佳士得、蘇富比,與台灣的財政部談判失敗,台灣堅持對藝術拍賣市場課稅,這兩家拍賣公司決定把亞洲總部搬到香港,而這正是兩岸藝術市場最重要轉捩點。

八○年代,台灣藝術家作品像洪瑞麟、李石樵、李梅樹等頻頻創新高價,但是國際拍賣公司把亞洲總部搬離台灣之後,中國藝術家崛起,大家看到張曉剛、曾梵志、 岳敏君、蔡國強等作品頻創天價,台灣藝術家作品卻乏人問津,台灣藝術市場在這二十年間徹底邊緣化,大家今天才見到資本市場邊緣化,其實二十年前稅制掏空台 灣,老早已開始了。

最近才宣布廢除的證所稅,最大問題也是民粹化的結果,一個公平正義就讓台灣陷入厄運。

馬英九總統為了「公平正義」四個字,堅持開徵證所稅,可是他害怕趕跑外資,於是內資課稅,外資不課稅,把同是市場參與者分成兩種人。我當時跑去跟財政部長說,同樣都是人,一種不課稅,一種要課稅,這樣的稅制一定會失敗,但是馬總統執意要硬幹,最後是浩劫一場。

因為,此時中國正使盡全力搞活股市,台灣的政府卻拿刀自宮,努力趕跑台灣資金,證所稅上路後,股市交易量一直縮減,周轉率下降,本益比也跟著壓縮,市場大 戶轉戰別的市場,台股只剩下不必課證所稅的外資獨撐大局,而這些外資卻大半是由內資變身的,一套制度照顧外國人,獵殺本國投資人,證所稅當然非失敗不可。

富人稅負加重 恐掏空台灣資本但是真正讓台灣沉淪的是富人稅,這個稅在證所稅上路一年後推出,本來是為補證交稅收的不足,將淨所得逾一千萬元的高薪人士再加徵五個百分 點,也就是稅率從四○%上升到四五%,而且,財政部宣布,本來扣抵一七%的營業稅,只能扣抵一半,再加上二%的二代健保附加費,把個人所得稅率,拉升到五 ○%的世界級紀錄。

這個在立法委員賴士葆口中「專門修理有錢人」的稅制,才是掏空台灣資本、人才的最大催化劑。在資金全球化的時代,台灣金融帳連二十一季淨流出,金額高達七.二七兆台幣。

其實兩岸互動愈來愈頻繁,台灣下一屆的政府團隊,實在要用心思考兩岸不同稅制造成的衝擊力,例如,台灣的股利所得要併入綜合所得稅,但是同是華人世界,香 港、新加坡股利所得免稅,中國持股一年以上也是免稅,一個月到一年一○%,一個月之內是二○%,當全世界有九成國家對股利所得都採分離課稅,台灣何德何能 可以對股利所得課重稅?

我常說,租稅是經濟活動最重要的遊戲規則,台灣必須有一套具競爭力的租稅制度,有人批評台灣企業有效稅率只有一二.七%,綜所稅有效稅率只有五%,實在太 低,但那是因為我們把每年七千多億元的健保費,及五百多億元的汽車燃料捐等都算成「費」,如果把這些「費」當成「稅」,有效稅率將接近二○%,況且,台灣 也該徹底檢討哪些該課的稅未課,不該課的稅太民粹。像薪資所得課重稅,一流人才絕不會來台灣,同時也把台灣一流人才趕跑。

在資本全球化時代,大家都知道有錢人要課重稅,但資本流動向來快速靈活,台灣過度民粹化衍生出來的稅制,只是讓台灣更加無力,如何構思一套有創意、又有競爭力的賦稅新制,這才是恢復台灣經濟活力的當務之急。

撰文 / 謝金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75

郵幣卡“黑幕”調查:誰讓投資者飛蛾撲火

王先生(化名)在浙江通過了一個微信好友驗證,孫女士(化名)在吉林被拉進一個QQ炒股交流群,不到幾個月時間里,他們都損失了上百萬元,均因一個新的“投資品”——郵幣卡。

近來,投資品市場郵幣卡交易迅速躥紅,各種營銷手段也是魚貫而入,最近幾天記者接到的投資類營銷電話中與郵幣卡有關的竟然超過半數,頗感意外,而營銷人員口中“暴富”佳品的郵幣卡究竟是什麽?投資者又為何會飛蛾投火?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調查發現,披著促進文化藝術品交易和金融創新的外衣,郵幣卡交易從操作手法、運營團隊和攬客模式,卻都與此前泛濫的白銀、原油等違規現貨交易一脈相承,成為現貨欺詐的最新變種。這種形式上類似股票交易,卻未經過國家證券管理機構審批,郵幣卡讓投資者開始接納,並最終血本無歸,因為有那麽一群人精心做了這個快速、高額收益的“局”。

買入後蹊蹺30個跌停

今年8月,王先生在微信上通過了一位女士的好友申請,這位女士自稱“婉竹”,頭像打扮入時,經常在朋友圈分享吃用如何奢侈、賺錢如何輕松的訊息,不時曬出自己郵幣卡賬戶價格暴漲的截圖,聲稱炒郵幣卡和炒股一樣,申購郵幣卡能夠迅速暴富。

在婉竹的“指導”下,王先生在南寧大宗商品交易所(下稱“南商所”)郵幣卡交易中心遠程開戶,通過類似炒股軟件的交易系,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以361元每枚的高價了購入了一只以旅遊景點為主題的郵票。

婉竹告訴王先生,內部有消息說這只郵票能夠漲到600元一枚,敦促王先生趕緊準備200萬元加倉買入,稱買的越多賺的越多。為了打消王先生的疑慮,婉竹還把自己持有同只郵票的賬戶截圖發給了王先生,稱自己也會同步操作。

不過,在王先生大筆買入之後,郵票價格立即連續十個交易日10%跌停。他向記者提供的聊天記錄顯示,面對疑問,婉竹不斷安慰王先生,比如“投資想賺錢就不能有散戶心態,不要看到下跌就恐慌”、“莊家馬上就要入場拉升了,現在已經很低位了”、“明天把你剩余資金都補進來,然後就會連續上漲”,等等。

然而,在短暫的2個漲停板後又是20個跌停板,到10月19日,這只郵票的價格跌到了24元,王先生總計浮虧530萬元,剩下市值大約120萬元的郵票,想賣出也已經沒有買盤。短短兩個月就招致巨額虧損,王先生這才幡然醒悟,感到“天塌下來一樣”。

有過炒股經歷的孫女士與王先生有著同樣的遭遇。今年3月,她和其他股民加入YY直播網站股票交流群,群里有所謂的“老師”免費給大家講解炒股技術分析,聽眾最多時達到1.4萬人。在獲得信任之後,這些“老師”向聽眾推介“風險很低,回報率很高,資金進去打新基本是無風險套利”的郵幣卡市場。

隨後,“老師”們將孫女士等2000多位投資者組為17個QQ群,紛紛在青島九州商品交易中心(下稱“青島九州”)開戶,並且鼓動投資者們搶購世博大熊貓票(代碼:600053)、黑金猴賀年片(代碼:660045)、個2鮮花套票(代碼:610070)三只郵票,聲稱能夠獲得翻倍的收益。

然而,在投資者高價買入後,郵票行情急轉直跌。從800多元的買入成本到目前50多元的收盤價,孫女士已經虧損達150萬元,即使想拋出也沒有買盤。

郵幣卡如何“做局”?

這種聽上去可以暴利,但一買就虧的郵幣卡究竟是什麽?

郵幣卡是郵票、紀念幣、電話卡的合稱,常常被郵幣卡愛好者作為收藏品或者儲值資產。不過,近兩年來,一些地方交易平臺以文化金融創新的名義,把名目繁多的郵幣卡作為掛牌交易的標的,宣揚高回報無風險,招攬投資者投資。

據“文交在線”統計,目前全國各地能夠出具地方政府批文,被默許經營的郵幣卡交易平臺達到129家。另據“郵幣卡之家”統計,全國主要40家郵幣卡交易所的日均總成交額接近200億元,平均每家日均成交5億元。

表面上,郵幣卡和股票一樣有固定的交易時間,有漲跌停板,可以“打新”,可以追漲殺跌,交易界面也和炒股十分類似。然而,事實上,郵幣卡的發行和交易機制與股票完全不同,其中代理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位不願意透露身份的郵幣卡交易平臺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代理商分為發行商和經紀商,發行又叫“上票”,發行商並不需要真的擁有郵票,只要向交易平臺繳納總額150萬元到300萬元的購票費、發行費和托管費,此外還要繳納100萬元到200萬元的與發行市值等額的保證金。接下來,發什麽票、怎麽發,交易所都會提供。

“發行的時候一般是按4元、5元的實物票價格,之後就拉升價格,最後由客戶來高價買票。代理商是做票的莊家,能賺取中間差價。”他表示,交易平臺為了保證有足夠的交易量,還會要求代理商一次拉來2000至3000名有效投資者開戶,才有資格上票。

另一類代理商叫做經紀商,通常被稱為喊單老師,婉竹就是其中之一,他們負責引誘客戶高價接盤。客戶的損失由經紀商、發行商和交易平臺按事先約定的比例分成。

不過,經紀商需要在莊家開始拉升價格的三天之內接盤至少市值1000萬元的郵幣卡。這位交易所人士介紹,“票要是一次性出不完,後面就很難出票。因為要是還想出票的話,不能一直跌,一定要漲,否則前面買的客戶就會賣出,無法套住他們的錢。對於莊家來說,如果一次性只接了他100萬的貨,他自己手上還有900萬,那他拉不拉價格呢?”

為了讓客戶盡快投入、不斷投入,代理商會營造出郵票供不應求的氣氛,告訴投資者郵票“打新”就像股票“打新”,中簽率低、收益率高,必須立即大資金買入。代理商還會模仿股票市場的規則,將投資者申購額與市值掛鉤,誘使投資者買入其代理的其他郵票。

在南商所和青島九州等郵幣卡交易平臺的官方網站上,每天都會掛出代理商發布的“打新”、送票、積分等活動,鼓勵投資者接票和拉入新的投資者開戶。而交易平臺會對這些活動進行所謂的合規性審核。

與股票發行不同,郵幣卡的發行並未經過國家證券監管機構的審批,其交易也處在監管的盲區。許多交易平臺實際上是私營企業,並不具備提供公共服務的資質。交易平臺名義上是進行郵票的線上交易,但實際上可以隨意發行郵幣卡,采取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證券化交易模式,郵票價格遠遠超出實物價值,郵幣卡成為脫離文化藝術行業的虛擬炒作標的。

現貨交易“變種”

據媒體報道,10月15日,由中國收藏家協會錢幣收藏委員會和全國紙品收藏聯盟主辦,廣東省集藏投資協會協辦的“2016錢郵+互聯網高峰論壇”暨“錢郵文化絲路萬里行”啟動儀式在北京懷柔雁西湖畔舉行。

報道稱,在這次會議上,來自北交所福麗特郵幣卡交易平臺、南方文化產權和南京文化產權交易所的有關負責人指出,郵幣卡電子盤交易具有便捷、門檻低、周期短,風險低等特點,“讓無數人看到了郵幣卡文化的價值,引進社會資本進入集郵產業,分享文化產業的繁榮帶來的新機遇,從而促進整個產業的繁榮發展。”

然而,這種證券化的交易模式卻與國務院有關規定相違背。今年2月,中國證監會發布《公平在身邊”投資者保護系列叢書——打非清整問答》,其中指出,“一些文化類交易場所開展郵幣卡交易,采取連續競價等集中交易方式,是違反國發(2011)38號和國辦發(2012)37號文件規定的。這些交易所吸引大量自然人投資者參與,甚至通過惡意炒作、操縱市場等違規行為獲取不正當利益,嚴重損害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不僅如此,《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調查發現,許多郵幣卡交易平臺運營者實際上正是之前運營白銀、原油等現貨電子盤交易的原班人馬。記者了解到,南商所的郵幣卡團隊成員曾先後參與天津貴金屬交易所(下稱“津貴所”)和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下稱“深油所”)的現貨業務。去年11月,深油所下線了所有交易品種,今年6月,津貴所暫停了現貨延期交易交收模式的客戶開戶、激活工作。另外,青島九州郵幣卡團隊則部分來自今年4月暫停交易的浙江新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青島九州副董事長龍銀還曾擔任津貴所副總經理。

2008年以來,全國各地湧現出大量貴金屬和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由於從事非法證券期貨活動和金融欺詐,造成各地投資者巨額虧損,而引起了監管者的註意,部分平臺被取締或暫停交易。2015年8月,證監會發布《貴金屬類交易場所專項整治工作安排》,聯合相關部門在全國開展新一輪整治,覆蓋貴金屬交易場所的宣傳推廣、管理經營、平臺交易軟件提供、銀行居間服務及交易場所審批、完善監管體系等多個方面。

去年以來,這些交易所不斷遭到投資者維權,有的投資者還拿起法律“武器”起訴交易平臺。不過,據本報記者了解,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家交易平臺被法院判定為非法期貨交易或者金融欺詐。

青島九州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青島九州郵幣卡中心已經不再發行新票,上票將轉到山東聯合文化藝術品交易市場(下稱“山東聯合”)新平臺。“九州郵幣卡現在已經飽和了,因為不好把平臺做的特別大,特別招風,所以做到一定程度,老的平臺就不去上新票了,換個新平臺再做。是同一個老板同一個團隊同一個公司去做,只不過換了一個殼,換了一個國企股東。”

山東聯合官方網站顯示,公司於去年11月經山東省工商局、文化廳、郵政局等評審通過並批準成立,目前上市郵幣卡三只。記者撥通山東聯合官網提供的聯系方式,詢問山東聯合與青島九州之間的聯系事宜,對方透露“並不知情”。

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郵幣卡電子盤交易具有極大的欺詐性,投資者申購郵票的價格遠遠高於實物市場價值,並且交易市場無法保證價格機制來源的公開、公正和透明。價格容易被操控,交易場所或其合作方能夠利用虛擬資金註入電子盤進行攪局。

他認為,這種交易破壞了真正的收藏市場,使得郵幣卡市場演變為打著“互聯網+”旗號進行炒作的騙局。交易場所是非法交易組織者,與經紀商惡意串通,應當對投資者承擔侵權責任。其中,喊單老師虛構短期內賺大錢的事實,其行為符合網絡詐騙的特征,涉嫌刑事犯罪。

就在記者發稿前,孫女士和其他受害投資者第二次來到青島市向有關部門反映青島九州郵幣卡的類證券交易行為。記者獲得投資者提供的一份糾紛協調方案顯示,青島九州0998段經紀會員給投資者三個選擇,一是領取2000元路費補助回家,二是按照前一天收盤價回購手中持倉,三是以較低的價格繼續配票。

王德怡認為,投資者應遠離所謂高額回報的誘惑。“那些網絡上的分析師、喊單員,本質上是正在進行網絡犯罪,給無數投資者帶來巨額經濟損失,投資者勿必遠離這類電子盤交易。若想真正從事郵幣卡交易,還是交易實物的更靠譜。已上當的投資者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追究非法交易平臺及其會員單位的侵權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368

誰讓A股頻現閃崩? 他們脫不了幹系!

過去的4個交易日,A股市場每天都上演著個股“閃崩”的詭異劇情,引發業內諸多猜想。第一財經記者多方采訪獲悉,這或是因為監管趨嚴導致的交易行為變化,其中操縱市場類資金被嚴監管或為關鍵原因。

從盤中“閃崩”的個股來看,除了周三的中國平安和興業銀行屬於大藍籌股,其余的個股股本均在20億股以下,市值大多數在百億元以下,這些個股在市場看來多被定義為“莊股”、“垃圾股”。

以資金留痕情況來看,多只“閃崩”股的龍虎榜前五賣方中出現“溫州幫”常用席位的身影,這讓市場猜測,“溫州幫”可能被查了,從而火速“撤網”。也有券商人士表示,可能是其他資金發現操縱資金被查而避險逃離。

而就在4月14日的例會上,證監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證所”)均對股市操縱行為做出嚴監管表態,堅決打擊惡性操縱。“成批使用地域特征明顯的賬戶,利用短期資金優勢,通過盤中拉擡、封漲停、對倒等多種欺詐手法,在短時間內輪番炒作多只股票,“團夥化”特征明顯。”證監會指出一類案件的特點。

個股“閃崩”猜想

自4月11日開始,A股市場便頻頻出現個股“閃崩”的鬧劇。證監會嚴打操縱股價、銀行收緊委外資金、“溫州幫”甩貨等一度成為市場的猜想。

周二,秀強股份、超訊通信、皖新傳媒、健盛集團、朗源股份等多只股票盤中突然跳水並封住跌停。周三則是中國平安和興業銀行尾盤遭遇“閃崩”,但隨後又立即恢複正常走勢。周四,開盤不久邦訊技術、神開股份、印紀傳媒、漫步者、南威軟件等均出現巨單直接砸至跌停,午後南威軟件打開跌停板呈震蕩走勢。周五,金發拉比、利君股份、鑫茂科技等均在早盤突然跳水,寶光股份和好利來則是在午後跳水,前者被砸至跌停,後者則在逼近跌停之後迅速回抽。

從這些“閃崩”股的共性來看,除了中國平安和興業銀行是大藍籌股,其余個股均為20億股股本以下的小盤股,其中股本在10億股以下的居多,市值方面僅印紀傳媒、皖新傳媒、利君股份3只個股在百億元以上,其余個股的市值均在百億元以下。但相較而言,市盈率(TTM)在百倍以上的則偏多,其中好利來、超訊通信、邦訊技術的市盈率(TTM)在200倍以上。

在一位深圳的私募高管看來,近期A股市場頻頻出現個股“閃崩”現象,或許是證監會和銀監會監管政策的疊加導致的,近一年多來證監會針對多個領域進行了監管,目前又對操縱股價行為作出表態,銀監會方面則對資管產品、銀行套利等方面作出監管,委外資金收緊、資管產品的投向等方面均會帶來影響,從而影響到市場的資金鏈條。

“現在證監會在打擊市場炒作、哄擡股價行為,這個風險可能被資金方註意到了而集體出逃。”一位資深的券商分析人士則更多是認為,證監會嚴打操縱股價行為而導致的個股“閃崩”。

而通過龍虎榜數據發現,多只“閃崩”股的龍虎榜前五賣方中出現“溫州幫”常用席位的身影,這讓市場猜測,這可能是“溫州幫“的新出貨方式,難道被查了?

龍虎榜數據顯示,被稱為“溫州幫”典型代表的中信證券杭州四季路證券營業部近4個交易日現身金發拉比、健盛集團、朗源股份的前五賣方;被視為溫州幫常見席位之一的東莞證券杭州丹楓路證券營業部,也分別在4月13日和4月14日之時現身南威軟件、神開股份的前五賣方。

此外,寶光股份的前五大賣方中就有3家來自溫州的營業部,分別為賣一銀河證券平陽人民路證券營業部、賣三西南證券溫州湯家橋路證券營業部、賣四銀河證券溫州大南路證券營業部。

第一財經記者從業內獲悉,“溫州幫”資金可能已被查。這會否是“溫州幫”資金的一次大撤離成為業內的猜想。不過上述券商分析人士則認為,炒作資金若被查可能被限制了交易自由,有可能是相關個股其他資金註意到炒作風險而選擇撤離,因為那些被稱為“溫州幫”常用席位的營業部也可能藏有相似操作手法的資金。

目前小盤股的“閃崩”原因還待明確。中國平安和興業銀行盤中出現巨量拋單一事則已有定論。4月14日晚間,上證所揭開謎底,“由中信建投證券下屬的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多個專戶產品賣出導致。”

上證所表示,相關異常交易行為指令是由專戶產品的投資顧問公司下達。在指令執行過程中,投資顧問與中信建投基金未充分溝通,且在訂單執行中未能采取有效的風控措施,引發上述異常情況。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不出意外的話,這些產品是通道產品,由投資顧問全權負責投資運營,而中信建投基金僅收取低昂的通道費。

監管嚴打操縱行為

在4月14日的例會上,證監會和上證所均對股市操縱行為做出嚴監管表態,堅決打擊惡性操縱。而在這樣愈來愈嚴格的監管環境之下,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也正在發生變化。

針對炒作次新股和快進快出手法等惡性操縱市場行為,證監會部署了2017年專項執法行動第二批案件。證監會指出其中一類操縱市場行為的特點,“成批使用地域特征明顯的賬戶,利用短期資金優勢,通過盤中拉擡、封漲停、對倒等多種欺詐手法,在短時間內輪番炒作多只股票,‘團夥化’特征明顯。”

同日,上證所也做出類似表態,近期,上證所對區域特征明顯的多賬戶多點聯動類異常交易行為,持續加大一線監管力度。上證所指出,異常交易行為具有典型性和複合性,主要是動用大量賬戶,利用資金優勢暴力拉擡股價,隨後“斷崖式”快速出貨;此外,賬戶地域特征明顯,經分析發現,賬戶主要集中於浙江溫州等地,並有向其他地區擴散的趨勢。

上證所表示,2016年下半年至今,報送了多起此類涉嫌市場操縱線索,下一階段,上證所將對利用多賬戶聯動、涉嫌操縱的異常交易行為,予以持續動態關註,保持監管高壓態勢,積極采取自律監管措施,及早發現及時制止,防止其小案變大案,苗頭變趨勢。

“股價操縱手段已經多樣化,個股的拉升操作都非常兇悍,現在市場存在過度的投機。”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教授董登新提出疑問,目前A股市場牛散成堆,而資金來自何方?

自去年開始,整個監管環境不斷趨嚴,嚴打股價操縱、內幕交易、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等方面的監管均是走向嚴格化。上述私募高管表示,監管趨嚴,市場的投資風格也已有變化,“價值股都已經漲了半年了,沒怎麽回調”。

“未來A股市場應該會有結構性的洗牌,估值過高的莊股、反複炒作的垃圾股等都將會大幅回落。”在董登新看來,市場目前還處在慢熊當中,並未出現所謂的反轉牛市,今年下半年的宏觀基本面不支撐股市走高,而泡沫較大、估值偏高的中小盤股將是主要的調整對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471

隱私帽子,客服扯皮,變質的拼車,誰讓順風車“殺人”?

就在昨天,3個月前因為空姐遇害案被推上風口浪尖的滴滴順風車又出事了。

8月24日,一名20歲的溫州樂清姑娘因為乘坐滴滴順風車遭遇車主強奸殺害。

和21歲空姐順風車遇害案雷同的是,當前網上鋪天蓋地全是指責滴滴順風車存在安全隱患的聲音,甚至有呼籲徹底關掉順風車的提議。

接連兩件強奸殺人案之後,一直打著公益性質的順風車的前景變得風雨飄搖,而滴滴這110天來為了提高順風車安全陸續推出多項措施在如今的事實和輿論面前也不堪一擊。

在此之前,市場普遍接受滴滴這樣的獨角獸在創業路上一邊跑一邊換輪胎,作為後勤保障的安全措施也可以一步一步的叠代升級。

但性命攸關的大勢之下,公眾們坐不住了。

除了沖動作案的車主,還有什麽原因釀成了這次的慘劇?順風車到底還有多少安全隱患?

隱私安全VS性命攸關

世人總愛回頭望,常想著假如這樣,結果會不會那樣。

痛惜一個年輕的姑娘死於非命的同時,有這樣一股聲音,如果當時滴滴和警方能夠快速的處理這位姑娘發出的求救訊息,是不是一切還可以挽回。

根據浙江省樂清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樂清公安”今天發布案情通報,8月24日17時35分,樂清警方接群眾報警稱其女兒趙某(20歲、樂清人)於當日13時,在虹橋鎮乘坐滴滴順風車前往永嘉。14時許,趙某向朋友發送“救命”訊息後失聯。

8月25日淩晨,被害人趙某好友發布微博稱,趙某當天14點10分左右在給好友的微信中提到“司機開的山路沒有一輛車,有點怕”,約14點15分左右在給另一好友的微信中提到“救命、搶救”,隨後失聯(電話處於關機狀態)。

收到這條“救命”訊息的好友隨即采取措施,但最終的救命時間被耗在了和滴滴客服的“扯皮”當中。

該好友公開的與滴滴客服的聊天記錄顯示,他於15點40分左右第一次聯系滴滴平臺,滴滴平臺給出答複,會由相關人員介入,需等待一小時,第一個一小時期間多次致電未果,一小時後仍致電未果。直到17點40分左右滴滴平臺來電,告知已和司機聯系,司機表示趙姓女孩沒有上車。

滴滴方面稱,在接到趙女士親屬電話反饋後建議盡快報警,並在接到警方依法調證的需求後及時提交了相關信息。

對於外界提到的“為什麽沒有第一時間將車主信息提供給家屬”的問題。

滴滴方面給出的解釋是,由於平臺每天會接到大量他人詢問乘客或車主的個人信息的客服電話,無法短時間內核實來電人身份的真實性,也無法確認用戶本人是否願意平臺將相關信息給到他人。所以無法將乘客和車主任何一方的個人信息給到警方之外的人,希望能獲得公眾的諒解。

對於樂清姑娘遇害案件,滴滴方面表示在得知此事的第一時間,公司內部成立了安全專項組,密切配合警方開展案件調查工作,提供了乘客和車主的行駛軌跡,協助警方14小時內快速破案。

只是快速破案的背後,一條年輕的生命已經逝去。

沒有兌現的客服承諾

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份發生的空姐順風車遇害案後,滴滴上線了新版緊急求助功能,在原有功能基礎上將進入按鈕提升至顯著位置,並添加110、120、122及滴滴24小時安全客服等快捷方式,用戶可自主一鍵撥打。

如果當時這位樂清姑娘選擇自己緊急求助的話,在沒有驚動嫌疑人的情況下,是不是也需要和客服來回“扯皮”證明自己的確身陷險境。

要知道,這位嫌疑人在作案前一天還因為有圖謀不軌行為被用戶投訴,但是滴滴客服平臺並沒有得到重視。

據溫州都市報報道,樂清林女士前天下午曾坐過犯罪嫌疑人的車,從樂清虹橋到翁垟,司機將其帶至偏僻處圖謀不軌,林女子事後曾將此事投訴至滴滴平臺,目前林女士還在配合警方調查。

滴滴方面也證實了在該車主作案的前一天,的確有另一名順風車乘客投訴其“多次要求乘客坐到前排,開到偏僻的地方,下車後司機繼續跟隨了一段距離。

“我們的客服承諾兩小時回複但並未做到,也沒有及時針對這一投訴進行調查處置,無論什麽原因,我們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滴滴方面在案發後這樣表態。

海量訂單背後,滴滴需要的是一個可以撐得起數據的安全保障體系。

今年3月發布的《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顯示,滴滴估值560億美元,位列第二名。滴滴出行CEO程維日前公布的數據是,2017年,滴滴服務了74億次用戶的出行,滴滴每天服務的用戶訂單超過3000萬筆、4000萬人次。

交通運輸部官微此前發布了一篇題為《檢驗網約車發展的標準是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的文章。文中指出:網約車企業是運輸服務的提供者,必須要承擔承運人責任和相應的社會責任。檢驗網約車發展的標準不是“流量”或“估值”,而是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乘客和司機是網約車企業的“衣食父母”,是其走遠做強的“資本”,正是他們的選擇撐起了企業的“流量估值”和持續發展。如果沒有乘客和司機的選擇,再大的網約車平臺終將會轟然倒塌。

而這篇文章在業內一度被解讀為是在喊話滴滴。

被輕視的人車不符

在此之前,市場對於網約車的安全問題一直聚焦在司機本身,比如部分網約車駕駛員存在吸毒、精神病、違法亂紀等問題。

2015年12月,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破獲某平臺2名網約車駕駛員非法買賣槍支案,近排查深圳網約車司機中有吸毒前科或重大刑事犯罪前科共3086名。

由於順風車合乘、平攤費用的拼車性質,本質上不屬於經營性業務,網約車平臺不承擔承運人責任,所以此前對順風車的監管要比網約出租車寬松不少。

此前,註冊順風車司機提交證明環節無需本人手持證件,若有人購買全套虛假材料提交註冊,平臺難以辨別。

有報道稱,滴滴順風車在註冊審核環節上存在明顯漏洞。女性司機在上傳了男性司機的系列證件後也能正常過審。

但是5月份之後,滴滴已經在順風車車主資質審核上下了不少功夫。全國整頓一周重新上線之後,車主每次接單前必須進行人臉識別。

這次樂清姑娘遇害案之後,滴滴方面也表示嫌疑人鐘某此前背景審查未發現犯罪記錄,是用其真實的身份證、駕駛證和行駛證信息(含車牌號)在順風車平臺註冊並通過審核,在接單前通過了平臺的人臉識別。

但是嫌疑人的案發車牌系鐘某線下臨時偽造。

也就是說,這筆訂單出現了人車不符的情況,但是乘客趙某在上車的時候並沒有拒絕。

而人車不符其實是目前眾多網約車案件的重要隱患。

2016年5月2日,深圳一名24歲女教師搭乘滴滴順風車返回學校,司機潘某持刀逼迫被害人交出身上財物,之後將其殘忍殺害。隨後滴滴公司通報稱,涉案司機在平臺上的註冊信息均為真實信息,但涉案車輛的牌照系司機臨時偽造。根據警方的調查結果,受害人在發現車牌和平臺信息不相符時,選擇了在平臺上取消訂單,並繼續乘坐。

事實上,滴滴為此已經多方宣傳希望乘客重視。滴滴順風車此前已上線人車不符評價機制,主動邀請乘客評價司機和車輛是否與軟件顯示信息一致,並聯系前後多個訂單的乘客進行核實,一經確認立即封禁。

只是,很多時候,貪圖方便的乘客往往選擇忽視人車不符的情況。

被商業化的順風車

2016年7月28日,交通運輸部公布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其中第三十八條規定:“私人小客車合乘,也稱為順風車、順風車,按城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順風車不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約束。

但是隨後各地發布的指導意見中均對合乘車輛每日的派單數量作出規定,北京、上海等地要求上限為2次。但滴滴順風車此前每日最高可接單數為15單,明顯高於各地政府的規定。

這意味著,順風車中存在一定數量的“專職車主”,他們並非在上下班或有計劃的出行中順便捎人,而是帶著營利目的專職運營。

事實上,在專車、快車補貼明顯縮水之後,的確有一批曾經的專車、快車司機做起了全職順風車司機。而這些順風車司機的存在,讓原本合乘、平攤費用的拼車性質變味,違背了順風車原本的公益定位。

但是為了吸引更多的車主成為順風車司機,大多數時候,平臺默許了這些全職順風車司機的存在,放棄拒絕這些有潛在危險的用戶。

當然,順風車並不是滴滴一家獨有的業務。

目前市面上,除了滴滴,還有做順風車起家的嘀嗒,以及剛加入順風車不久的高德。

據嘀嗒方面的數據顯示,其已擁有超過8000萬用戶,1250萬車主。滴滴順風車數據顯示,其已覆蓋國內近400座城市,匯集了2300萬車主分享自己的座位。

而這場面對順風車的調整將影響著三家的業務走向。

因為即使網約車已經可以通過互聯網實時監控機動車的行蹤,甚至可以用技術手段實現可視化監控,即使網約車外在安全性上實際已經比傳統出租車更為可靠,但滴滴們至今依然沒有辦法百分百保證乘客的安全。

不過,在接連出現順風車人命案之後,逃離的不僅僅是恐慌的乘客,還有那些不希望被“汙名化”的車主。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劉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95

【睇研究】誰讓奧運變得複雜和狗血​?

1 : GS(14)@2016-08-13 15:00:21

奧運奬牌榜上的數字,每日像航班顯示板一樣不斷跳動改變,每個國家都希望爭第一,每個運動員都希望贏金牌,但奬牌以外,到底奧運會本意是甚麼?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聯同薩爾蘭大學,在今年5月發表了一項研究,探討人民是否對國家贏取奧運奬牌有強烈慾望。研究以網上訪談形式訪問了889名德國人,結果顯示:一,超過一半受訪者認同獎牌確實很重要,教育水平越低,越傾向認同獎牌重要,相反,教育水平越高,越傾向中立;二,受訪者認為獎牌的重要性始終沒有超越奧運精神、運動的價值和公平競爭的規則;三,研究亦指出,對奧運奬牌的慾望,主要來自於對比賽的信念和觀念。這邊廂,美國飛魚費斯唔浪費口水,以實力和金牌證明自己的地位。另一邊廂,賀頓與孫楊的罵戰依然歷歷在目。賀頓稱暗示孫楊服藥是心理戰,而孫楊高傲的表現亦不值再提。將單純的比賽變得複雜,將互相尊重的比賽變得狗血。兩者之間,到底甚麼是奧運精神,你懂的。撰文:盧逸文資料來源: Haut, J., Prohl, R.,& Emrich, E.(2016). Nothing but medals? Attitudes towards the importance of Olympic success.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51(3),332-348. doi:10.1177/1012690214526400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13/197341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7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