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醫改與計生改革:一個也不能少

2013-03-25  NCW
 
 

 

無論醫改還是計生改革,經濟學專業出身的李斌都要面對一個核心問題:如何厘清政府職能邊界◎ 本刊記者 昝馨 文3月17日,西直門外南路1號,衛生部的牌子被摘下,換上了“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

分分合合逾半個世紀,衛生行政管理再次與計劃生育併入同一機構,接過這一棒的,是59歲的李斌。在當選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前,她是全國省長中惟一的女性。

就這一新職位而言,李斌的履歷堪稱相當完整。她歷任吉林省副省長、國家計生委主任、安徽省副省長、省長等職,在吉林任副省長的六年中,即分管醫療衛生工作,此後又在2007年至2011 年間供職國家計生委。此次受命接掌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高層頗有令其兼容並包、實現衛生部門與計生部門平穩合併的期望。

與過去陳竺等醫學專家出身的衛生部長不同,李斌系吉林大學經濟學本科畢業,2004年獲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博士。此前經歷亦頗為豐富,除對衛生、計生工作分別有涉足,曾先後供職吉林省計劃委員會、體改委、省政府體改辦等經濟社會領域核心職能部門,負責多項經濟體制改革工作。在其攻讀博士期間,研究方向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這或將使其管理思路與過去的歷任衛生部長有所不同。

此次李斌履新,面臨的局面較五年前陳竺接任衛生部長,或李斌個人調任計生委副主任時更為複雜。彼時新醫改尚未擧動, 如今醫改已經進入“深水區” ;計劃生育政策經此次機構調整,更是激起民間對未來政策調整的種種猜測。

無論是醫改,還是計劃生育工作,這位經濟學專業出身的官員都要面對一個核心問題 :究竟如何厘清政府的職能邊界。就醫改而言,下一步的改革方向究竟是改由市場為主導,還是堅持過去政府主導的老路; 就計劃生育工作而言,未來公民生育權何去何從,繼續交給國家,還是逐步留交個人自由選擇。

醫改再尋路

李斌的履歷顯示,她親身經歷兩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對醫改究竟改什麼、如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並不陌生。

在2000年擧動的上一輪醫改中,她在吉林省副省長任上主管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工作。彼時由國務院常務副總理李嵐清牽頭,提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機構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三醫聯動”的改革路線,具體改革措施包括政事分開、醫藥分家、管辦分離,加大基層醫療機構建設等。其背後自財政養醫轉向醫保養醫的思路,直到2009 年新醫改方案醞釀出台期間,都時時為 人稱道。

搭建醫保體系,是李斌在吉林任期內重要工作之一,包括完善城鎮職工醫保制度、推動鐵路、電力等行業及事業單位人員參保、建立以家庭為單位參保的城鎮居民住院保險,採取“低進低出”方法解決低收入人群醫療保障問題等。

她在經濟體制改革中較為市場化的思路,在吉林任期內已有所顯現。2003 年,時任吉林省副省長的李斌在吉林省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會上指出,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要由醫療、醫保、藥品流通體制改革“三改”並舉,形成合力。

她特別強調,要引入競爭機制、打破行業壟斷,建立藥品流通的“市場運行機制” ,解決藥品流通秩序混亂、虛高定價等問題。

2005年,李斌出版專著《關注民生——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模式及運行》 ,結合國際經驗,對中國社會保障包括醫療保障在內,如何在公平與效率間尋求平衡,一一細論。在書中,她還提出,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目標模式應該有幾個特徵,包括獨立于企業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化特徵、資金來源多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等,這都與後來中共十七大報告提出的醫改“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精神相合。

囿于多方面複雜因素,上一輪醫改被視為未能成功。 2009年新醫改擧動後,李斌也再次參與其中。2011年12月,她自國家計生委主任調任安徽省副省長、代省長,兩個月後,任安徽省省長。

在最新一輪醫改中,安徽享有頗為 特殊的地位。省內的蕪湖和馬鞍山都是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繫試點城市,在基層進行的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 “收支兩條線”等改革,以“安徽模式”聞名,卻也在2009年擧動後飽受爭議。

2011年9月,即李斌履新安徽三個月前,安徽即已開始對此前政策逐步調整及完善,包括增補基本藥物目錄解決基層用藥不足、調整績效考核方式避免“收支兩條線”下人員積極性不足等。

政府為主導、財政養醫的改革路線,其面臨的種種尷尬,安徽不缺乏經驗。

此次履新後,李斌要在全國層面上對新醫改的諸多政策調整與完善,特別是過去四年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包括如何打破社會資本辦醫的“玻璃門”以形成競爭性醫療服務市場,如何推動公立醫院改革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與質量,等等。隨著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醫療需求不斷釋放,醫療服務供給的增長受限,使得醫療費用連年攀升,醫患間衝突也不斷銳化,前述問題在李斌任上,已無法一拖再拖。

政事、管辦能否真正分開,公立醫院究竟要還原其獨立法人地位、按照市場機制運行,還是如此前四年新醫改反複強調的“公益性” ,將負擔加諸公共財政,長期制約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市場的區域衛生規劃制度如何調整,醫生能否由“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都將很大程度取決于這位新主任的改革決心。

此次機構調整後,此前“安徽模式的力推者、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也調任“衛生計生委”任副主任,主管醫改工作。官方此前對於“安徽模式”的高度肯定,對醫改下一步的路徑選擇有何影響,如今還是未知數。

計生轉型難題待解

與醫改相比,更大的挑戰還將來自于計劃生育工作。圍繞計劃生育政策如何調整,從官方到民間已爭議多年。基層暴力執法屢屢發生,機構功能疊合、維繫成本過巨,中國出生率連年走低,無論是官方內部還是民間學界,呼籲政策調整的聲音都不絕於耳。

此次機構改革,在不少人看來是政策下一步調整所釋放的信號。官方對該 政策的詮釋已經轉變。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逐步完善人口政策的目標。和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報告中對生育政策的闡釋相比,政策調整的信號更為清晰。而即便是十八大報告之中,也一改過去“穩定低生育率”的官方口徑,在多年不變的“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提法之後,新增“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全新後綴。

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是,究竟在怎樣的時機,進行怎樣的改革。

2011年,時任國家計生委主任的李斌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經濟體制改革之初曾經出現“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現象,而人口再生產比物質資 料再生產更為複雜, “不是一放了之那麼簡單” 。但她也在這次採訪中提出,要搭建一個“以人作為出發點的宏觀決策系統” ,包括用更加科學的依據來決策,對於勞動力結構變化,要思及提高人口素質、適應產業結構變化等因素。

盡管她對計劃生育政策轉型頗為審 慎,但其思路中,對勞動力結構、城鎮化等問題都有慮及。財新記者獲悉,2010年,即李斌執掌計生委期間,曾內部擬定一個分批放開“單獨” (夫妻一方是獨生子女)生二胎的意見,準備從2011年開始,以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浙江五省首批先行,總計分三批,逐步在全國開放。隨後,在計生委自己起草的部門“十二五”規劃中,也提到了放開“單獨” 。

囿于更高層決策者的顧慮,這一方案最終並未成行,但在計生系統內部至今仍有不少支持者。此次機構調整後,官方堅持將“計劃生育”置於新名稱內,對此項工作的重視也可見一斑,但考慮到“二胎生育”仍不改計劃生育本質,未來政策如何調整,民間尚有期待空間。

不過,官方內部分類、分省逐步試點放開二胎的思路,被不少學者認為有計生行政部門擴權意圖,最終阻滯人口政策改革。民間目前還流傳著多套改革方案,包括分城鄉地區兩年內放開二胎、全面放開二胎乃至全面放開生育等,皆指向更為徹底的改革,則必然要求計生行政部門簡政。種種路徑,李斌的選擇 尚未可知。不過,隨著計生委分拆,計劃生育工作不再是單獨設立的機構,過去數年中常被詬病的“改革阻力”或將有所消減。

此外,即便是計生系統內部人士,多年來也早已經有共識,計劃生育政策調整已是“早晚的事” 。不過,即便政策轉型,逐步放開二胎乃至放開自由生育,也不代表中國生育政策同步消弭。

此次機構調整將原國家計生委的人口管理職能併入國家發改委,但提高人口質量、減少出生缺陷等問題仍將由李斌主政。在農村,亟待進一步完善的是如何保證財政重金投入的公共衛生項目高效有加、落于實處;在城市,環境汙染、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後高齡產婦增多等客觀因素,亦是需長期規劃予以緩解的問題。

眼前更為關鍵的一步,是如何將衛 生工作與計生工作儘快統合。機構調整後,不乏基層衛生官員表示困惑,計劃生育帶有強制執行的性質,而衛生工作主要對公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二者存在衝突。盡管在中央部級一層,兩部委之間僅有婦幼保健工作需重新協調安排,但在各地特別是基層,如何統籌管理兩個系統,還待一系列具體安排出台。

3月18日,李斌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領導碰頭會上指出,下一步仍要加強計劃生育服務管理,落實計劃生育 “一票否決” 制度。多位學者已提出,計劃生育政策無論眼前做怎樣的調整,未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改革完善,生育政策也將由目前行政強制執行,轉向未來經濟、社會政策有目標的引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83

“計生紅旗縣”往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071

在江蘇如東一家民營養老院,兩位老人結伴走回房間。 (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圖)

再有兩年,桑盛富就年滿六十了。28年前,他是如東縣潮墩村的村支書和民兵營長,從此加入了計劃生育工作者的行列。

這是一項“光榮的”工作。在桑盛富的記憶中,1980年代的如東只有兩個拿得出手的成績:一是棉花產值高,一是計生工作好。桑盛富“入行”的那年——1986年,如東縣成了國務院命名的全國10家“全國計劃生育紅旗單位”之一。

這里曾經做到在3年時間里把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從近20‰降到5‰多一點,也曾經做到全年出生的12000個新生兒中只有1個是多胎。當地官方保守統計,三十多年來,全縣少生近50萬人。

但現在,正如桑盛富所說,包括他自己在內,“作了貢獻的人吃虧了”。

“我們比較聽話”

1979年,桑盛富的兒子出生,他領到一張獨生子女證。

那是一個“不是你想生,想生就能生”的時代。按照規定,夫妻二人年齡總和達到50歲才可以生第一胎,而另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是,如果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有時也有彈性,至少一方是獨子),過幾年可以再生二胎。桑盛富的同齡人很少能夠享受到這個“福利”,因為他們很少是獨子。而如果生了第二胎,就必須在夫妻二人中選擇一人結紮,即使有疾病不能結紮,女方也要上環避孕,並且要繳納500元的保證金,五六年後沒有超生就可以領回保證金。桑盛富說:“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絕大多數人都能拿回這500塊錢,桑盛富說,“我們比較聽話”。

為了保證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如東縣創造性地發明了“兩種生產”的提法,意即物質生產和人口生產一起抓,“書記掛帥,全黨動手,全民動員”,落實“晚、稀、少”的生育政策,這讓誰能生、什麽時候生變成一項非同尋常的事。

1986年,國務院授予如東縣“全國計劃生育紅旗單位”稱號,全國僅有10家。通往如東縣城的S223公路東側,“全國計生紅旗單位”的大型宣傳牌矗立了好多年。

“鬥膽”超生的人不是沒有。

1951年出生的施德俊在如東教師進修學校做了幾十年校醫,兼顧全校的計生工作。他的表弟生了一個女兒後,老婆又懷了孕,做了一段時間“超生遊擊隊”,生了個男孩,最後被罰款6000元。他的親戚還是村支書,但也沒轍,超生就得罰款,在那個“萬元戶”就是“土豪”的年代,6000元是筆巨款,村支書和婦女主任好說歹說做工作,他的表弟東拼西湊交了3000元罰款。作為紀念,這家人給孩子取名“三千”。

在桑盛富的記憶中,一旦出現超生對象,他們的工作就是圍追堵截。孕婦千方百計躲起來,村里的計生幹部千方百計找到她。

“總是微笑著面對每一次的挫折”

1992年後,桑盛富調到掘港鎮擔任計生辦副主任。

此時,人口的跨地域流動已經十分頻繁,有很多外地婦女嫁到如東縣,桑盛富說這些人“一是不到法定婚齡,二是沒有任何婚育證明和手續”,給計劃生育工作帶來很大挑戰。為了保護“計生紅旗縣”的榮譽,桑盛富說,計生幹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變成了“臉皮厚”、“為了計生,豁得出”、“不達目的不罷休”。

長沙鎮港城村婦女主任陳美華說,她在農村搞計生已經28年,針對本村流動人口特別多的特殊情況,她常和同事們起早貪黑、逐隊逐戶地上門登記造冊,查驗婚育證明。吃閉門羹的次數不少,白跑一趟的情況也很多,但她“總是微笑著面對每一次的挫折”。

季方珍曾在一份自述材料中說,全村育齡婦女無論是誰做節育手術還是采取補救措施,都由她用自行車送去接回。一些婦女住在醫院檢查治療,她就成了“編外護士”,端茶送飯、餵藥洗刷,甚至端尿接便。

而在桑盛富記憶里,更費神的,在於完成引產任務。為了讓這些手續不全的外來孕婦順利引產,計生幹部幾人一班,陪護在病房里,“我是男的,但是我做工作,也要陪他們睡到一個房間。”桑盛富回憶時候用手比劃著,那麽大一間病房,孕婦和家屬睡一側,計生幹部搭小床睡角落另一側,“最多的時候住一個星期,那個時候肯定辛苦,不分時間不分早晚”。

桑盛富說,陪護期間,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做思想工作,“思想工作做好,手術就好做”。

引產成功,超生危機解除,在那個“一票否決”的大環境下,集體的榮譽保住了,當事人還可以額外獲得補助,“經濟上不讓你吃虧”,桑盛富說這樣能更好化解對立情緒。

“功夫就在平時”

1996年4月23日,全國計劃生育自願選擇節育措施試點工作研討會在如東召開。桑盛富記得,意外懷孕率也成了一項考核指標,如此一來,“功夫就在平時”。

校醫施德俊日常需要在全校師生中宣傳、建檔、走訪、調查、服務。在計劃經濟年代,單位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全部依靠,單位也成為推進計生工作的重要一環,而學校這樣的事業單位,更被視為金飯碗,全校四十多位教師,一般不敢因超生而丟了工作。

施德俊手上有本賬,哪些人領了獨生子女證,哪些人需要及時去上環,哪些人則因為身體條件而不能結紮,需要定期發放避孕藥具,當事人需要定期填清單簽字,而那些從各個學校來此短期進修的老師,則由各自學校的計生人員管理。

“事業單位的計生工作抓得都很好,很緊。”施德俊說,比如教育系統,縣教育局有一個計生領導小組,每月開一次例會,各學校都有計生專員參加,施德俊是其中之一。會上,各人需要上報所在學校每月新增育齡婦女,“年滿18歲到50歲的婦女,進了多少,超齡多少,一月刷新一次統計表。”領導小組的負責人是縣教育局的人事科長,施德俊說:“你想想看,人事科長,誰敢不聽話?”

桑盛富這樣的專職計生幹部,更需要定期在縣鎮轄區內派發避孕藥具,此外還要定期做身體檢查,“我們帶著小B超機,一年兩次,春天和秋天,去檢查那些上環的婦女。”憑著這些小B超機,桑盛富們能夠發現誰偷偷把上好的環拿掉了,也能夠發現誰的環位不正、下移,沒有效果。上環率成為各村考核的指標,桑盛富說,“100個孕齡婦女,正常的夫妻兩個在家的,上環率要達到70%或者75%。”

“再生一個吧”

桑盛富的兒子今年36歲,育有一子也已11歲,作為爺爺的桑盛富有時不禁會感嘆,家里有兩個小孩可能會更好一點,“一是孤單,到時候像我們年齡大了,他們負擔重了,不是經濟負擔重,就是勞累負擔也重,年齡大了生病照顧困難。”

有時,他會給兒子做工作:“再生一個吧。”

但兒子不肯。夫妻倆都是工薪階層,月薪一兩千,生活壓力太大。

不是桑盛富兒子一家有這樣的想法。如東如今的育齡夫婦八九成是獨生子女,都符合生二胎政策。桑盛富說:“我現在主要負責我們全鎮的二孩審批,今年申請二孩全鎮300對,我們全鎮總人口農村和城鎮大概20萬人口。”以前在如東,女方是農村戶口的,只要一方是獨生子女就可以生二胎,今年4月份開始,增加了女方是城鎮戶口的也可以再生一個孩子,“但你不限制了,他們還不想生了。”

桑盛富由此想給有關方面建議:“生二胎的,生了小孩可以獎勵5000,或者把費用報70%或60%。幼兒園要納入義務教育,在沒有納入義務教育之前,第二胎上幼兒園的費用報銷。這些解決了,也能緩解一些人的壓力,二孩申請的人才會多起來。”

相比較而言,施德俊倒不感到遺憾,盡管如今他看到,他的表弟已經嘗到了兩個孩子的甜頭——他的大女兒留在如東,開了個護膚品店;超生的“三千”,已是北京某部隊高級軍官,每個月都寄錢回來。

桑盛富說,如東的計劃生育起步比較早,財政負擔也比較重,一方面獨生子女獎勵的財政開支大,另一方面退休老人的一次性獎勵負擔大。

“當年實行計劃生育不太好的那些地方,負擔壓力就沒有這麽多。”桑盛富說,國家應該給如東財政支持,“國家不是沒有錢。做了貢獻的人不能再吃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84

孩子多不一定有未來,孩子少一定沒未來 “計生紅旗縣”先老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074

賓山養老院的食堂老人們。 (南方周末記者 劉炎迅/圖)

編者按:比全國提前十年實行計劃生育,比全國提前二十年進入老齡化——江蘇如東,104萬人口的縣,近30萬60歲以上老人正在尋找“寄托”之所,年輕人出走、生源銳減、勞動力短缺、城鎮蕭條等系統性問題已經暴露。一面是作為基本國策的計劃生育,一面是“老有所養”的人倫理念,這讓如東成為未來中國的一個特殊的觀察窗口。

年輕人越來越少,10年間,全縣中小學總數減少了一半。

綜觀全球,還沒有發現一個發達國家很好地解決了人口嚴重老化及由此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比全國提前十年實行計劃生育,比全國提前二十年進入老齡化——江蘇如東,104萬人口的縣,近30萬60歲以上老人正在尋找“寄托”之所,年輕人出走、生源銳減、勞動力短缺、城鎮蕭條等系統性問題已經暴露。一面是作為基本國策的計劃生育,一面是“老有所養”的人倫理念,這讓如東成為未來中國的一個特殊的觀察窗口。

江蘇省如東縣栟茶鎮30歲的林俊,平時喜歡到縣城看看電影,多年來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妥。前不久,他偶爾到鄰近的如臯市看了幾場電影,散場後卻發現了差異:如臯的觀眾絕大多數都比他年輕,而如東的觀眾絕大多數都比他年長;如臯城區到了晚上十一二點還非常熱鬧,如東的夜生活則相對冷清很多。

這是新華社記者描述中的如東。這篇引起當地人熱烈討論的報道,題目是《如東,一個正在老去的縣城》。

在這座“提前衰老”的城市,近30萬60歲以上的老人在為自己尋找“將來”,而這里全部的人口也不過104萬。按照官方統計數據,如東縣比全國人口開始進入老年型社會的時間提前了20年。這意味著,這里的人們也在為20年後的中國試探未來。

30年少生50萬

將“提前衰老”的如東想象成遍地“銀發”似乎並不切合實際。縣城里有一處最大的夜市,晚上聚在這里吃海鮮和燒烤的年輕人並不多,更別說見到老人。很多店鋪門庭冷落,老板閑坐著發呆。街上的人力三輪車夫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人,褲腳夾著,用力蹬,一趟活跑幾公里,收入不過四五元。老人們一般不愛出門,本地的年輕人也少,外地務工人員更少,街面上不見人潮川流不息的繁華,這才是現實。田間地頭的勞動者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這無可辯駁。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人口學教授陳友華說,老齡化屬於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範疇,而導致區域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因素只有三個:出生、死亡與遷移。

按照當地官方保守統計,三十多年來,如東全縣少生近50萬人,而另一方面,3年前,如東成為全國第21個“中國長壽之鄉”。低出生率、人均預期壽命延長在如東“會師”,這讓這座當年的“計劃生育紅旗縣”更早更強烈地感受到老齡化的壓力。

陳友華就是如東人。在他看來,在導致如東老齡化問題如此嚴重的諸多因素中,計劃生育所占的比重將近40%到50%。他說,如東的計劃生育,比全國要提早十年,“全國的計劃生育是1970年代初開始的,1980年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而如東計劃生育開始於1960年代初,1970年代就走上正軌,實現了低生育水平,1980年代就走上嚴格的計劃生育道路。”

如東這樣的案例是中國過去30年的縮影。陳友華說,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與計劃生育是因果關系,“老年人口比例等於老年人口數量除上總人口數量。雖然現在的老年人都是在計劃生育以前出生的,對總分子沒有影響,人口控制越嚴,出生人數就越少,分母因計劃生育縮小了,從而整個分式的值增大了。計劃生育會促使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速。”

年輕人越來越少

在陳友華的理解中,導致如東老齡化提前的因素除了計劃生育外,教育因素占30%,經濟發展因素占20%。隨著時代變化,這個比例也在變化。“現在如東人口老齡化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教育好導致的大量青年人的外流,社會經濟發展所導致的死亡率的下降可能居第二位,計劃生育已經排到第三位了。”陳友華說。

陳友華自己就是考上大學離開了如東。參加高考的大多是十七八歲的青年,“分母減小,老年人分子卻沒減,人口老齡化就更加嚴重了。”

潘金環原是如東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退休後一直關註當地人口老齡化進程,做過很多調研。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十年,被高等學校錄取的59355名學子,有40000多名優秀人才在縣外就業生活。”

至於經濟發展,陳友華說:“發展是最好的避孕藥,人們的思想觀念改變了,少生優生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也會對構成老年人口比例的分母的總人口形成抑制作用,導致人口老齡化。”

早在1993年,陳友華就私下提醒如東計生委的工作人員,從區域發展來看,教育與計劃生育兩個方面的先進典型會給如東帶來負面影響。他建議計生部門的領導要適度放松對生育的管制,而不是如此嚴格地執行生育政策,但沒人理他。

回鄉的年輕人越少,再下一代的年輕人就更少。如東縣教育局副局長於建華說,如東“不得不進行布局調整,學校合並,從2000到2010年十年間,全縣中小學總數減少了一半”。

潘金環不止一次向政府建言,要調整教育結構,“除了保持原有的普通教育,更要發展本地職業教育,培養產業技術人才,讓年輕人留在本地就業,既能促進地方招商引資環境改善,也能緩解地方人口老齡化步伐。”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今年9月11日,在江蘇省推進民生幸福工程會議上,省委書記羅誌軍說:“傳統家庭觀念、老年人口基數大的現實情況,決定了以社區為依托的居家養老必然是主要養老方式。”

陳友華說,現在養老的最大問題不是“9073”式養老服務的提供,問題在資源短缺或者說養老的錢從哪兒來。

陳友華說,在這個世界上,老年人代表過去,中年人代表現在,孩子代表未來。孩子多不一定有未來,孩子少一定沒有未來。如果政策允許,大家一定要把孩子生下來。人口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前提,其他的發展都建立在人口可持續的基礎之上。因此,如東人一定要把政策允許的孩子生下來。在現代社會,孩子不僅僅是私人物品,更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孩子的養育成本很高,這些成本全由個人承擔,會極大抑制百姓的生育行為,從而危及國家的生存與發展,要建立一個生養的成本補償機制。否則,生育政策調整就會變成“空調”。

如今,這個當年最活躍的計生紅旗縣,卻也更早更強烈地感受到人口老齡化的壓力,官方文件這樣說:“由此將引發的勞動力短缺、婚姻擠壓、生源、兵源等問題,也使未來我縣人口問題變得更為錯綜複雜。”

陳友華說,人口老齡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反過來會對生產力進一步發展與科技創新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進而給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帶來不利影響。

老齡化問題顯然不是一個僅僅依靠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就能解決的問題。陳友華在一篇文章中說,世界上發達國家並沒有很好地解決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口問題,甚至比發展中國家面臨更為嚴峻的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口問題的挑戰,“綜觀全球,我們還沒有發現一個發達國家很好地解決了人口嚴重老化及由此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相反,他們正逐步陷入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口問題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而在另一方面,人口嚴重老化將使得經濟增長與科技進步嚴重受阻,這已經成為一個共識。陳友華說,研究已經表明,人口嚴重老化會阻礙經濟增長,科技創新能力也會因此而衰竭。目前,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在人口嚴重老化情況下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與依然保持較強科技創新能力的國家,“中國憑什麽會是一個例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86

廣東在全國首先完成修訂計生條例 元旦前“搶生”被確定違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3081.html

廣東在全國首先完成修訂計生條例 元旦前“搶生”被確定違法

一財網 王羚 2015-12-30 22:32:00

對於最受關註的搶生界定問題,廣東省衛計委有關負責人30日下午向媒體表示,新條例實施前搶生二孩的,按照法律法規屬違法行為。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對已經作出處理的不再改變;對尚未作出處理的,由有關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廣東省率先完成計生條例修訂,根據新的條例,2016年1月1日前搶生二孩屬於違法行為。

30日,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表決,全票通過了新修訂的《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下稱《條例》)。這是全國第一個完成條例修訂的省份。該條例將於2016年1月1日起與新修正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同步施行。《條例》同時確定了婚育假期的具體調整。

搶生違法

對於最受關註的搶生界定問題,廣東省衛計委有關負責人30日下午向媒體表示,新條例實施前搶生二孩的,按照法律法規屬違法行為。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對已經作出處理的不再改變;對尚未作出處理的,由有關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此前,湖南省曾經在五中全會公布放開全面兩孩後宣布,10月29日後至《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完成之間非獨夫妻所生的二孩將不做處罰。當時,這一表態引起了很大反響。衛計委立刻提出要求各地“不能自行其是”。

從廣東衛計委的表態看,對於搶生的界定還是比較嚴格的。因為在單獨二孩政策實施時,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出生的單獨二孩後來有不少省份給予了寬松處理,未進行處罰或是僅作象征性處罰。

廣東省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後,廣東省生育水平會有所提高,但可以穩定在適度低生育水平。其中,戶籍人口總和生育率將從2016年的1.61上升至2018年的1.96,出生人口數量會有所增加,但在可控範圍之內。預測與現行政策相比,2016~2020年戶籍人口每年多出生15萬~18萬;2018年可能達到峰值27萬左右,之後逐年遞減。

產假調整

另一個民眾關註的熱點問題——婚育假期也在《條例》中得到明確。根據《條例》,13天的晚婚假取消。至於產假,原來的15天晚育假取消;原來35天的獨生子女母親產假調整為獎勵假30天。也就是說,對於一部分女性來說,產假其實是縮短了的。

具體來說,過去,廣東女性的產假一般為《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中確定的98天基本產假,加上35天獨生子女假,再加上15天晚育假,總數在148天。調整後,總數為98天基本產假加上30天獎勵假,總數為128天。但是對於此前不享受獨生子女假和晚育假的媽媽,產假則增加了30天。

值得註意的是,凡是符合法律法規再生育的,不管是第一胎、第二胎還是多胎,都可以享受到同樣的產假。同時,丈夫的陪產假從10天增加到15天。

獨生獎勵繼續發

《條例》還規定,在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期間實行計劃生育的,繼續享受各項獎勵扶助和優先優惠政策,比如新條例實施前的獨生子女父母,且終生只生一個子女的,退休時可享受獎勵待遇。已經享受獨生子女父母獎勵的夫妻,如果在新條例之後再生育子女,就不再繼續給予獎勵。但此前已經享受的待遇不用退還。

對新條例實施之後,即2016年1月1日後生育一個子女且自願終生只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不再發放《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不再享受獨生子女父母獎勵優待。

此外,過去令育齡婦女頭疼的強制性上環、結紮、查環查孕等將不存在。《條例》刪除了此前關於上環、結紮和查環查孕的有關規定,修改為育齡夫妻自主選擇計劃生育避孕、節孕措施,預防和減少非意願妊娠。

準生證變生育登記

準生證辦理曾經是群眾意見較大的一項工作。尤其是夫妻雙方在不同省市的,往往要奔波很多次,花費很長時間才能辦好。根據《條例》,生育第一個和第二個子女的夫妻,只要辦理生育登記就可以。但是,生育三個或以上孩子,仍需要按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廣東省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具體的生育登記和審批辦法正在抓緊制定,爭取盡快出臺。但這不會影響群眾的權益,在辦法出臺後及時補辦有關手續即可。

本次《條例》修訂的一個重大改革是,取消了收養子女對生育行為的影響,規定生育了一個孩子後又收養一個孩子的,還可以再生育一胎。

至於再婚和子女病殘等情況,由於生育情況比較複雜,廣東省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需要進一步論證,待國家出臺指導意見和深入研究後再予具體規定。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87

廣東最先完成計生條例修正 全面兩孩元旦落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2864.html

廣東最先完成計生條例修正 全面兩孩元旦落地

一財網 王羚 2015-12-30 14:15:00

全面兩孩由於采取的修正《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程序,因此全國將統一按照新修正後法律實施的時間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也就是2016年1月1日。

30日上午,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表決全票通過了新修正的《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廣東成為全國各地第一個完成計劃生育條例修正的省份。

12月27日,修正後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並將於2016年1月1日起實施。該法第十八條規定:“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

為保持與上位法規定相一致,各省人大常委會都在加快修正地方條例。12月29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將《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草案)》提請當天召開的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

此次全面兩孩政策落地的法律程序與單獨兩孩時不同。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布了單獨兩孩政策。之後,各省分別修改各自的地方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這樣,單獨兩孩全國各地的實施時間並不一致,最早的是2014年1月,最遲的是2014年6月。

全面兩孩由於采取的修正《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程序,因此全國將統一按照新修正後法律實施的時間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也就是2016年1月1日。此前廣東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曾經表示,無論廣東省何時完成地方條例修訂工作,都不影響廣東省在元旦實施全面兩孩政策。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12

“面對罵,我已經習慣了”對話甘肅省衛生計生委主任劉維忠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759

甘肅醫改的主推人劉維忠,以倡導中醫、強力推行中醫而引發廣泛爭議。但他本人,大學學的卻是西醫。(南方周末記者 袁端端/圖)

“這些專門罵我的人是不是和藥企有關系,中醫藥用得多了,他們的藥品自然就用得少了。”

“以後應該推廣不要‘終生服藥’”

“看病一定不能市場化,市場化造成了看病難。”

又一次湧上風口浪尖後,甘肅省衛生計生委主任劉維忠的大門依然向各路媒體開放。4月20日那天,南方周末記者是他接待的第二撥媒體。一旁的等候室里,還有七八個人,包括知名的獨立紀錄片制片人徐童,他們想拍一部甘肅民間中醫的紀錄片,而劉維忠是最合適和了解這些老中醫的人了。

衛計委這棟位於蘭州市白銀路的灰色辦公樓,極不惹眼。門樓上掛著前衛生部部長陳竺在2011 年10月寫下的一幅題詞:“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最基礎的問題,用盡可能少的費用維護居民健康,走中醫特色的甘肅醫改之路。”——這也是劉維忠堅持至今的觀點。

西醫學出身,卻大力推廣中醫藥。當了衛生廳廳長之後,他的外號連珠炮似的一個接一個。一開始是“豬蹄廳長”,然後是“真氣廳長”“黃花菜廳長”……最近一次引起全國嘩然的是十幾天前。

4月1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劉維忠介紹了甘肅醫改情況,舉例“當年舟曲泥石流災害讓很多村民失去親人、患上抑郁癥。我求助於全國的名老中醫,得到用黃花菜煮水的方子,立馬買了2噸黃花菜,在村子里支起12口大鍋煮水,村民們喝完真的治好了抑郁癥。”

“黃花菜治抑郁”?爭議、不解言論在每一次風波之後都會湧來,網上最多一天800人都在罵他。

為此,南方周末記者來到甘肅,與這位59歲的西北漢子面對面進行了一場深度訪談。

南方周末:黃花菜治療抑郁癥的提法其實你之前也提過,這次引起這麽大的反響,意外嗎?

劉維忠:他們(反對的人)真的是不了解。我在舟曲泥石流之後用了實實在在起了效果。其實藥典有記載,黃花菜就是解憂草,可以治抑郁的,特別是這種群體性抑郁。

國家對舟曲泥石流的救援是有評估報告的,上面肯定了中醫藥正面積極的作用。當時我們煮的黃花菜水就給他們當成水喝,要喝水就喝這個。

南方周末:怎麽看每次在事後罵你的人?不生氣嗎?

劉維忠:習慣了。因為中醫藥見效慢,剛開始沒效果就有人會罵我。我也懷疑,這些專門罵我的人是不是和藥企有關系,中醫藥用得多了,他們的藥品自然就用得少了。微博上有一個小夥子幾乎天天罵我,問我怎麽不下臺。我就不明白,微博是供討論的地方,有話不能好好說嗎?為什麽非要罵我呢?

南方周末:提到微博,你也經常分享一些民間偏方。請問這些方子安全性、有效性怎麽保證呢?

劉維忠:我發的都是靠譜的方子。比如高血壓,芹菜水對一部分人效果就很好。我遇到病人會和他們說,先不要撤藥,但把芹菜水喝著,血壓降下來藥就慢慢減,之後就能替換了。降壓藥最大副作用就是沒性欲。有一個患者和我說過,降壓藥吃了那方面不行了。我說這是大事情,之後我就說你把鎖陽弄成一寸一段的,泡水從早上喝到下午一段時間就起來了。再喝芹菜汁把血壓降下來。果然,之後他再沒來找過我。

南方周末:可是像降血壓、降血糖的藥物不都是應該終生吃的嗎?

劉維忠:我們現在總是宣傳要終身服藥,第一時間讓人吃藥,這是不對的。有些病中醫能治好,應該用中醫治一治。現在降壓藥要終生服藥,降壓藥是利水的,時間長了腎就不好使了,腎不好了又要吃藥。還有現在腎透析的病人,很多都是糖尿病,吃降糖藥吃的。是藥三分毒,終身服藥對身體哪能不損害。(註:西醫科學結論認為,血糖控制不好,直接傷腎。腎衰的首要原因是糖尿病,而不是降糖藥。)

南方周末:那應該怎麽做呢?

劉維忠:用食療的方法。孫思邈曾說過,“凡欲治療,先以食療。食療不愈,後乃用藥”,意思就是食療不好再吃藥。而我推薦食療不好再“無藥治療”,指的是拔火罐、推拿、按摩、體育鍛煉這類方法,他們對身體損害小。以前我們一直說不能太多輸液,現在終於好些了,以後應該推廣不要“終生服藥”,終生服藥會造成很多醫源性疾病。

南方周末:但這些慢性病中醫能治療嗎?

劉維忠:我們常說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中醫都能治,而且能治好。

南方周末:你上面的很多觀點恐怕西醫們不能接受。

劉維忠:醫生不接受是有原因的。我同學是治療糖尿病的西醫,有一次我給他們的病人講食療,我說苦蕎面就可以。他讓我再也不要來講了。因為如果病人都吃苦蕎面,藥賣給誰去呢?這都是醫療市場化的結果。

南方周末:醫療不能市場化?歐美最好的醫院都是私立的。

劉維忠:看病一定不能市場化,市場化造成了看病難。美國為了醫改花了那麽多錢,走了市場化失敗了。我們國家前幾年有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如果用一部分錢把醫院養起來就好了,醫院和醫生不會太功利。醫療如果是商品,它就會是不透明的商品,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應該花多少錢,所以應該是政府行為。

南方周末:那甘肅醫改後怎麽做呢?

劉維忠:我們現在鄉衛生院、縣醫院實行總額包幹,比如去年增加1000萬,今年生病的農民少了,可能會給他們1200萬。如果今年得病的農民多了,可能才返還800萬。這樣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生願意到農村入戶做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通過以上這些減少病人的辦法,也落實了習主席講的“公平可及、群眾受益,改變醫院趨利行為”的目標。

南方周末:效果怎麽樣呢?

劉維忠:很多醫生還是思想問題。我就讓各級醫院每月看一次警示教育片,也樹立了一些典型,我們拍了七部戲,每年花四個月時間巡演,讓大夫們反複看。完全用錢不行,錢給多少是個度啊?要鼓勵他們,所以我們要評醫德醫風的先進個人和標兵,還送優秀人才出國進修。

南方周末:現代醫學評判一個藥物有效性、安全性,靠的是嚴謹的三期隨機雙盲對照的臨床試驗。質疑你推廣中醫的人會覺得,中醫不具備現代科學的理念。你怎麽看?

劉維忠:中醫的療效可以說是經幾千年人體試驗出來的,是老百姓的命換過來的。西醫光靠老鼠的研究就說是循證醫學,那遠沒有中醫科學。中醫講究個性化,因人而異,比如說咱倆同樣得一個病,你在南方,我在北方治法就不一樣。西醫完全用一個標準,就說感冒,總也看不好。因為可能你是濕熱體質,我是虛寒體質,用同一種藥就不行。

南方周末:可現實中每個中醫的水平不一樣,如何對患者負責?

劉維忠:在甘肅我們給中醫都評了職稱,從一級到十三級。但不要求中醫都統一培養。人有五臟六腑,有的中醫治病從肝入手、有的從肺入手,路徑不同,效果好就行。中醫就是這麽神奇,要求它千篇一律,那就不是中醫了。有人說,如果用英語語法衡量《道德經》連個標點符號都不對。那如果用西醫的方法衡量中醫也是不對的,應該各走各的路。

南方周末:西醫為主的綜合醫院支持嗎?

劉維忠:現在醫院都很支持,像甘肅省人民醫院,原來基本沒有中醫,現在一天能賣一千多服中藥。中藥在有些方面比不上西醫,但中西醫結合效果很好。現在我們的幾個西醫院,堅持中西醫並重,把醫改兩個難題都解決了:第一中醫便宜,把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解決了。第二中醫純利潤高,把醫生收入少的問題解決了,兩頭矛盾都緩解了。

南方周末:除了中醫,甘肅醫改的各項制度落實如何?

劉維忠:我們特別嚴格。前兩年有十幾個省份都來甘肅學習醫改經驗,很多是學習制度建設和落實的,有的來了好幾趟。北京、廣東、山東、江西、貴州都有。很多地方的政策都比不上甘肅,我們除了衛生系統,很多部門都很支持和配合。國家中醫局全國中醫綜合改革試點示範省就是甘肅,唯一的一個。

南方周末:為什麽制度建設這麽重要?

劉維忠:如果把監管做好,醫改就好了一半,再把預防做好,又好了剩下的一半,再就把醫院的體制調順,不要市場化,再堅持中西醫並重,把健康促進模式做好,估計醫改就能成功了。醫改一定不能複雜,複雜了以後,專家看得懂,老百姓看不懂。老百姓看不懂的效果就不行。

南方周末:你也說自己很快就會退休了,剩下半年你最希望完成的事情是什麽?

劉維忠:最希望看到國務院把甘肅的中藥產業實驗基地批複下來。如果批下來,甘肅的中醫產業事業都能更快地發展起來了。對我自己來說,我就覺得甘肅中醫發展我參與了,甘肅老百姓看病便宜有我出的力,就成了。改革會傷害到一些人的利益,他們不罵不可能,但是多數人,特別是老百姓、窮人不罵我就可以了。

南方周末:那之後你會做什麽呢?

劉維忠:年底退休了,我就做中醫,給人看病,我的醫術還可以。現在我每周都到社區去講課,也給病人看病,都是為了推廣中醫,中醫是弱,再不喊就要消失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38

深圳擬修改計生條例 “張藝謀式”天價罰單不會出現

三孩以上的超生將統一按照計征基數的三倍征收社會撫養費,不再像過去那樣按孩次加倍征收。高收入的超生人群也將不再被額外加倍征收社會撫養費。

正在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的《深圳經濟特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做了上述規定。這意味著,按照修訂後的規定,“張藝謀式”的天價社會撫養費征收單將不會在深圳出現。

超生三倍計征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之後,各地陸續根據修正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對當地人口與計生條例進行修訂。深圳市此次在《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修訂。

目前,已經完成人口與計生條例修訂的省市,有的明確了對三孩以上的超生按照計征基數的三倍征收社會撫養費,有的省份如山西省,則明確社會撫養費征收標準與超生人群收入水平掛鉤,並根據孩子數量加重征收社會撫養費,孩子越多,征收的社會撫養費越高。

此次深圳市取消了超生多孩按孩次加倍征收的規定,並刪除了高收入人群加倍征收社會撫養費的條款。

2014年,知名導演張藝謀因為超生被征收748萬元社會撫養費,征收額度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他生育了三個子女,符合多孩加重征收的規定,另一方面也跟他的高收入有關。此前的社會撫養費規定,高收入者要按照其超出社會平均收入的部分加倍計征社會撫養費。按照深圳市修訂後的規定,張藝謀式的天價社會撫養費征收單將不會在深圳出現。

征求意見稿刪除了“超生二個以上子女,以超生一個子女應當征收的社會撫養費為基數,對每個超生子女以超生子女數為倍數征收社會撫養費”相關規定,統一規定為“每超生一個子女的,對男女雙方分別按計征基數一次性征收三倍社會撫養費”。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學者原新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深圳市明確社會撫養費征收標準是件好事。“制定一個明確的標準,就可以減少政策尋租。因為政策越有彈性,在執行過程中就越有可能出現問題。”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學者穆光宗認為,深圳計生條例的修訂過於保守。深圳是特區,理應在人口治理上起到引領的作用。但是,從修訂內容看,仍然在繼續征收社會撫養費,說明還是沒有擺脫傳統的控制數量的人口治理思路和模式。“根據中國目前的生育率水平,已經到了該停止懲罰生育,轉變為鼓勵生育的時候了。”

根據2015年國家統計局1%人口抽查,中國目前總和生育率為1.25,大大低於2.1的世代更替水平。國家衛計委方面認為,考慮到漏報等因素,中國的總和生育率應該在1.6左右。

至於備受各方關註的搶生二孩要不要繼續征收社會撫養費問題,征求意見稿中沒有涉及。

前置把關規定擬取消

本來可能被一家單位聘用,因為超生最後被取消了資格;本來可以辦理隨遷入戶,因為超生被最後否決。類似這些在全國普遍存在的案例有望在深圳率先消失。

征求意見稿取消了大部分計劃生育前置把關規定。深圳市在修訂說明中稱,征求意見稿對原有嚴格的計生把關規定進行了梳理,順應國家政策的變化取消了不合時宜的前置把關規定: 一是取消隨遷入戶的計生把關;二是取消人社部門、公安部門辦理已生育兩個以內子女人員的調動、錄(聘)用手續時,查驗計生證明的相關規定;三是取消住建部門辦理租售保障性住房時查驗計生證明的相關規定。

按照此前的規定,如果申請人不能提供深圳市計劃生育證明,相關部門將不予辦理相關的入戶、聘用或租售房等事項。也就是說,在新《條例》實施後,出生入戶、就業等群眾生活的重要事項將在深圳率先與計劃生育證明脫鉤。

原新認為,取消計生前置條件符合全面依法計生的要求。過去把計生跟落戶、教育掛鉤,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這種做法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理應取消。
值得註意的是,征求意見稿對第三孩以上的超生人員依然做出了計生前置把關規定。公安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辦理已生育、已懷孕第三孩以上人員調動、錄(聘)用手續時,應當核查申請人的《深圳市計劃生育證明》;公立學校辦理流動人口子女新生入學、轉學手續時,應當核查其父母的計劃生育信息的相關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65

深圳擬修訂計生條例 高收入人群不額外加倍征收撫養費

三胎(含三胎)以上的超生將統一按照計征基數的三倍征收社會撫養費,不再像過去那樣按孩次再加倍征收。高收入的超生人群也將不再被額外加倍征收社會撫養費。正在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的《深圳經濟特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征求意見稿)》做了上述規定。

社會撫養費超生三倍計征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之後,各地陸續根據修正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對當地人口與計生條例進行修訂。深圳市此次在《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修訂。

目前,各省市已經完成的人口與計生條例修訂大都規定,對於三胎以上的超生將加倍征收。 此次深圳市取消了超生多孩按孩次加倍征收的規定,並刪除了高收入人群加倍征收社會撫養費的條款。

2014年,著名導演張藝謀因為超生被征收748萬元社會撫養費,征收額度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他生育了三個子女,符合多孩加重征收的規定,另一方面也跟他的高收入有關。此前的社會撫養費規定,高收入者要按照其超出社會平均收入的部分加倍計征社會撫養費。按照深圳市修訂後的規定,天價社會撫養費征收單將不會再現深圳。

《條例(修訂征求意見稿)》刪除了“超生二個以上子女,以超生一個子女應當征收的社會撫養費為基數,對每個超生子女以超生子女數為倍數征收社會撫養費”相關規定,統一規定為“每超生一個子女的,對男女雙方分別按計征基數一次性征收三倍社會撫養費”。

除此之外,條例修改內容還包括,合法生育的夫妻,除按照國家、廣東省有關規定享受假期優待外,女方增加產假三十天。對夫妻雙方戶籍在不同省份的,改變了過去適用女方戶籍地生育政策的規定,明確了按照有利於當事人的原則選擇適用再生育子女的規定。

至於倍受各方關註的搶生二孩要不要繼續征收社會撫養費問題,《條例(修訂征求意見稿)》中沒有涉及。

前置把關規定擬取消

本來可能被一家單位聘用,因為超生被最後取消了資格;本來可以辦理隨遷入戶,因為超生被最後否決。類似現象有望在深圳消失。

《條例(修訂征求意見稿)》取消了大部分計劃生育前置把關規定。

深圳市此次在修訂說明中表示,《條例(修訂征求意見稿)》對原有嚴格的計生把關規定進行了梳理,順應國家政策的變化取消了不合時宜的前置把關規定:一是取消隨遷入戶的計生把關;二是取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公安部門辦理已生育兩個以內子女人員的調動、錄(聘)用手續時,查驗計生證明的相關規定;三是取消住建部門辦理租售保障性住房時查驗計生證明的相關規定。

按照此前的規定,如果申請人不能提供深圳市計劃生育證明,相關部門將不予辦理相關的入戶、聘用或租售房等事項。

這也就是說,在新修訂的《條例》實施後,出生入戶、就業等群眾生活的重要事項將在深圳率先與計劃生育證明脫鉤。

深圳市在修訂說明中表示,出生入戶與計生證明脫鉤之後,計生部門征收社會撫養費缺乏了有效手段,因此,《條例(修訂征求意見稿)》明確了衛生和計劃生育管理部門對無出生醫學證明、出生醫學證明登記信息不完整或涉嫌虛假等情形的,可以要求當事人做親子鑒定。同時為了保證親子鑒定查辦計生違法生育案件的順利開展,規定親子鑒定費用納入衛生和計劃生育管理部門經費預算。

值得註意的是,《條例(修訂稿征求意見稿)》對第三胎以上的超生人員依然做出了計生前置把關規定。公安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辦理已生育、已懷孕第三胎以上人員調動、錄(聘)用手續時,應當核查申請人的《深圳市計劃生育證明》;公立學校辦理流動人口子女新生入學、轉學手續時,應當核查其父母的計劃生育信息的相關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69

29省份修訂計生條例 部分省份超生仍按10倍收費

近日,《北京市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向社會征求意見。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份修訂計生條例。其中,廣東、安徽、山東等22個省份在新修訂計生條例中明確了社會撫養費的征收標準。

社會撫養費如何征收?錢花在哪了?是否和上戶掛鉤?記者就公眾關切的幾個焦點問題進行了追蹤。

--焦點一:各地撫養費按照什麽標準征收?

記者梳理發現,29個省份修訂的計生條例基本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多生育子女的,屬於超生。對於“超生”公民,各地都要求征收社會撫養費,不過標準各異。

--按本地人均居民收入基數征收,有的給出彈性區間。對於違反條例多生育1個子女的,河南、山東等地按計征基數的3倍征收;江蘇按照計征標準的4倍征收;陜西、福建等地按計征基數征收2倍至3倍的社會撫養費;遼寧則按照計征基數的5至10倍征收。

--以家庭年收入為基數征收,有的還按月預征。山西明確社會撫養費征收標準與超生人群收入掛鉤,按照夫妻雙方上年總收入的20%,合計征收7年的社會撫養費;湖南要求按照上年度總收入的2至6倍征收。貴州還按月預征夫妻標準工資各30%的社會撫養費。

――按職業制定處罰標準,國家工作人員還要受行政處分。河北規定,國家工作人員、企業職工按本人上年度工資總額2.5倍的金額征收,民營企業經營者和個體勞動者按本人上年度純收入2.5倍的金額征收。遼寧規定,國家工作人員超生的,根據違法情節嚴重程度,按照人事管理權限分別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多生多罰,超生2個及以上子女或重婚超生的加重處罰,有的遞進累加。吉林規定,超生2個以上子女的,以超生1個子女應征收的社會撫養費為基數,按照超生子女數為倍數征收社會撫養費;河北按生育第3個子女的征收金額各加百分之百征收,生育第5個以上子女的,征收金額以此遞進累加。

--焦點二:征收標準是否過高?

多地公布新修訂的計生條例後,一些網民提出,社會撫養費征收過高,且標準差異較大。

記者註意到,目前,新修訂計生條例中明確征收標準的22個省份,不少地方改變了原來的征收標準倍數。如山東省在今年1月22日通過的計生條例修正案中,已將原來規定基數的3到6倍,改為按規定基數的3倍征收。湖北、河南等8省也將計征基數調整至3倍及以下,其中黑龍江最低,只征收計征標準的1倍。

但是,部分省份的征收標準未作調整,比如,北京和遼寧計征上限仍然定為10倍。

據了解,國務院《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給予各地“自由裁量權”:社會撫養費的具體征收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山東省人民政府參事鄧相超認為,雖然各地情況不同,社會撫養費征收標準有適度差別是必要的,但差別過於懸殊會損害征收的公平性

針對一些地方計征標準存在倍數區間的情況,湖北省一鄉鎮計生辦郭姓工作人員介紹,超生家庭情況不一樣,條件好的可按最高倍數計征,條件差的可按最低倍數計征。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傅蔚岡表示,針對個人的財產情況不同,法律上允許存在一定彈性區間,但是基層自由裁量權過大,容易帶來執法不規範和權力尋租。這需要各縣級人口計生部門依法依規嚴格執行,並加大征收過程中的監管和法律懲戒力度。

--焦點三:錢花在哪里了?

收取的社會撫養費去哪兒了,一直為公眾關註。根據《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規定,社會撫養費及滯納金全部上繳國庫,按照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貪汙、私分。社會撫養費上繳國庫後,作為地方財政收入的一部分,由地方政府連同其他財政收入一起,統籌用於本地區各類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支出。

然而,多年來,社會撫養費的征收數目不清、去向不明,備受詬病。據了解,僅在2013年,22個省份公開了征繳總額且支出不詳。此後,社會撫養費的收支情況幾乎再也沒有公開。

記者多地調查發現,社會撫養費領域貪汙案件時有發生。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王某甲任貴州省大方縣長石鎮新陽村支部書記期間,用假收據收取社會撫養費共計60100元;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安徽省望江縣財政局民生辦公室辦事員鮑某某將其收到的675000元社會撫養費中存入其個人賬戶用來進行期貨交易。

2015年3月至4月,山東省委第一巡視組對蘭陵縣開展專項巡視發現,在社會撫養費的征收、管理、使用中,截留、坐收坐支、使用不合規票據、甚至打白條現象比較普遍,違規違紀問題嚴重。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山鷹認為,社會撫養費征收程序、執法手段應充分法治化、透明化,並加入外部監督力量;還要明確其用途,如失獨家庭的補助、社會公共服務等。

--焦點四:征收撫養費是否與上戶掛鉤?

國務院辦公廳今年1月份印發《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提出要全面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禁止設立不符合戶口登記規定的任何前置條件。

山東省公安部門要求,新生兒一律憑《出生醫學證明》辦理出生登記,不允許設定其他前置條件;合肥市新生兒上戶與征收社會撫養費分別由市公安局與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負責,兩者不掛鉤。

“我的二孩2011年出生,屬計劃外生育,需要妻子所在鎮計生部門出具證明材料,繳納社會撫養費,所以一直沒上戶口。”合肥居民姜先生說,今年8月,他僅憑夫妻雙方身份證、結婚證、戶口本以及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順利把孩子上戶了,“目前還沒有接到罰款通知”。

山東濱州市公安局沾化分局富源派出所所長範玉超介紹,目前,在不需要其他部門提供社會撫養費繳納證明的情況下,已有一些不符合計生條例的新生兒在該所順利辦理戶口登記。

此外,記者調查發現,雖然目前戶口已經與社會撫養費脫鉤,但一些地方,是否繳清社會撫養費卻與孩子入學相掛鉤。昆山市2015年底公布《昆山市新市民子女公辦學校積分入學辦法(試行)》規定,對超生孩子,繳清社會撫養費的扣30分,未繳清的要扣減50分。此外,還有城市對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行為未接受處理或未處理完畢的,不能申請積分入學。

“無論是否屬於超生的孩子,都應享受公平的教育機會,不能拿社會撫養費作為入學的門檻。對於上戶、入學或參加醫保等公共服務的基本公民權利,都應取消歧視性條件。”傅蔚岡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50

廣東一年不到兩次修正計生條例 五種情況可生三孩

廣州即將實施的生育新政關註到眾多再婚群體的需求,根據《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正案(草案)》(以下簡稱修正案草案),五種可以再生育的情況四種涉及再婚群體。27日下午,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28次會議聽取省政府關於修正案草案的報告。該修正案草案將於9月29日進行表決。

五種情況可再生

2015年12月30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了新修訂的《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廣東省成為全面二孩政策公布後全國第一個完成計劃生育條例修訂的省份。但其對於何種條件生育二孩沒有做詳細安排,除明確因子女死亡無子女的和因子女死亡只有一個子女的這兩種情況可再生育一胎子女外,只是籠統地說,可以再生育的還包括“其他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再生育條件的情形。”

該條例修訂後,廣東省的再婚群體代表多次到廣東省衛計委陳情,希望能考慮到再婚群體的特殊情況,為其再生育提供公平的政策環境。此次修正是廣東省不到一年內第二次修改《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此次修正案草案的亮點之一是明確了可以再生育的五種具體情況。這包括:

1 已生育兩個子女的夫妻,經地級以上市病殘兒醫學鑒定組織鑒定,其中一個或兩個均為殘疾兒,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現醫學上認為可再生育的,可再生育一胎子女。

2 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未生育,另一方生育一胎子女,再婚後生育一個子女的,可再生育一胎子女。

3 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未生育,一方生育兩個或兩個以上子女的,可再生育一胎子女。

4 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生育一個,另一方生育一個或兩個子女的,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

5 再婚夫妻的再生子女,經地級以上市病殘兒醫學鑒定組織鑒定,其中一個或兩個均為殘疾兒,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現醫學上認為可再生育的,可再生育一胎子女。

產假延長50天

2015年修訂的《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享受三十日的獎勵假,男方享受十五日的陪產假。按照這一規定,廣東省職工產假最少為128天,包括98天順產假和30天計生獎勵假,剖腹產等難產的情況可增加30天,即158天。

修正案草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延長了合法生育的獎勵假期,以提升新出生嬰兒照顧水平,進一步鼓勵廣大群眾積極執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具體做法是,在結合廣東實際並參考外省規定後,將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獎勵假,從30日延長至80日。這樣算起來,廣東省職工產假總量最少將為178天,特殊情況可享受208天的產假。

此外,修正案草案還明確取消對絕育疏通的行政審批,只要符合再生育條件,此前采取絕育措施的均可自行疏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0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