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近10年最大保費漲價潮來襲 你一定要懂的事 買對不買貴 保單加減大作戰


2012-4-16  TWM




不只油價上漲,今年7月後,新買的保單保費也要變貴了!

全台30萬名壽險大軍全面出動,一定要在上半年做足業績。

面對業務員的行銷話術,你「hold」得住嗎?

這些漲價的保單和你有關嗎?

你又怎麼從這波漲價浪潮中買到便宜、同時一次做足所有保障?

製作人.楊紹華、劉俞青 撰文.許瀞文 研究員.辛曉昀這是一場某家保險公司的壽險業務員例行晨會,過去會議中不時有人睡眼惺忪、打呵欠,但這三個月來氣氛不同以往。

原本精神不濟的業務員,最近每天早上活力充沛,個個處於備戰狀態,通訊處業績看板上的數字每天不斷刷新紀錄,「我們只有半年時間,半年內要做到去年七成的 業績,不然下半年就不用玩了!」主管站在台上大聲地對著底下業務員說,雙眼炯炯有神。

再把場景拉到台北市某家咖啡廳,在昏暗的燈光下,一位壽險業務員正在賣力行銷,「你看,報紙都寫了,今年七月以後健康險保費會漲三成。」他從公事包裡拿出 一份影印的資料,今年三月六日《經濟日報》理財版頭條新聞,內容寫到「新生命表七月上路,保費看漲三成」。

他認真地對著眼前的客戶說,「七月開始,不管你向誰買保險,保費都會比現在貴上一成以上,我強烈建議,趁著還沒漲價之前,快把這份保單買起來。」「還有, 十年以下躉繳的養老險、終身還本的壽險,七月後也要調漲了,至少漲兩成,如果你有預算,要不要趁現在也買?」業務員並沒有亂說,今年七月,堪稱台灣保險史 上範圍最廣的一次保單調價潮即將來臨。一位不願具名的壽險業者表示:「除了意外險、旅遊平安險沒動到,幾乎九成的保單價格都要調整,肯定會漲價的包括儲 蓄、還本類的短年期保單,例如七年期躉繳養老險、還本型終身壽險等;此外,也有部分保單會調降價格。」挾著這股保單漲價風,全台壽險業三十萬大軍已經啟 動,手中客戶不分新舊,都是「一個不能少」的銷售對象。未來三個月,你該怎麼判斷保單加減之道?哪些便宜絕對不該撿?又有哪些保單可以考慮趁機買齊?

為什麼保費會漲?

三大變數 醞釀保險業十年來最大漲價潮「的確,本次保費調價,可說是台灣保險業近十年來影響最廣泛的一次。」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賴清祺強調,「調降責任 準備金利率、實施第五回經驗生命表、實施第二回年金表,這三大動作,都會牽動保費的計算基礎,三大基礎同步調整,印象中這是過去從未見過的。」而這三道關 卡對保費有什麼影響?首先,「責任準備金利率」決定了保險公司必須提撥多少錢作為保單的理賠準備金,利率愈低,保險公司要提撥的錢愈多,營運成本愈高,所 以,保費也會因此變貴。

其次,「經驗生命表」的意義是精算「台灣人的死亡率」,死亡率愈低、壽命愈長,對保險公司的不利之處是「活到老、領到老」類型的保單支出會愈高;「人的餘 命增加,『照顧生存需求』的險種會變貴。」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助理教授彭金隆表示。例如醫療、癌症、重大疾病、長期看護、還本型商品等,都屬於「照顧生 存需求」的保險。

相對的,「過世才理賠」的險種,則因為國人餘命增長,保險公司理賠的時間可以向後遞延,有更多的時間運用資金為保險公司賺取利潤,因此,保單價格將因為壽 命延長而變便宜。如終身壽險、定期壽險等。

今年七月起,即將實施「第五回經驗生命表」,彭金隆表示,第四回經驗生命表實施是○四年,當時將國人的平均餘命定為七十歲,但在醫學進步下,人的壽命逐漸 增長,舊的生命表已經不合現狀,今年七月實施的第五回經驗生命表,則將人的平均餘命由七十歲延長到八十歲。

賴清祺補充,第五回和第四回生命表的不同處,還包括國人平均死亡率調降三成,稚齡及青少年死亡率降幅更達到五成。死亡率下降、壽命延長,代表「生存險」將 普遍調漲,而「死亡險」則有調降空間。

最後,七月起也將實施「第二回年金生命表」,調降的也是死亡率,現在壽險業所適用的年金表,從一九九七年實行到現在,已經十五年了,更不合現狀,會衝擊的 是即期年金(一次繳清,第二年開始領年金)、利變年金(可領回的金額隨著利率變動而有不同的年金金額)等保單。

為何三大變數會一同實施?壽險業者解讀,為減緩調降利率帶來的漲保費衝擊,同步將第五回經驗生命表、第二回年金生命表一同計算,讓有些險種漲、有些險種 跌,才不會讓人感覺「什麼都在漲。」事實上,三大保費基礎同時調整的消息早在去年底公布,其影響效應也已在市場上展開,目前已有超過十張「生存險」保單在 今年第一季宣告停售,據業者透露,原因就是「先下架,等可以名正言順漲價之後再出來賣」;另一方面,在強力促銷之下,前五大壽險公司包含富邦、國泰、南 山、新光、中壽,今年前兩個月的新契約保費和去年同期相比,皆有兩位數的成長。

抗漲行動方案一:

年輕人別因買生存險而讓生活過不下去不過,在保險專家的眼中,這一波保費調漲的主角──「生存險」,對多數國人來說,卻是「最不需要搶買」的險種。

「這類保單,往往一年要繳十幾萬元的高保費,但提供的保障相對較低,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一旦買了,很可能打亂你未來好幾年的財務規畫。」宏觀財務顧問總 經理邱正弘指出,「買保險是需要或不需要,不是害怕漲價就去搶購,如果真的不需要,未來三個月請你一定要hold(把持)住。」邱正宏的說法,不乏真實案 例。

「我是一個兼職魔術師,但我不能變出錢來;反而,我的錢被保險業務員變不見了。」陳俊廷(化名)苦笑著說。

現年二十八歲的他,白天當攝影師,晚上兼差做魔術教學,約莫三年前,父母相繼離世,留下一千萬元現金和一戶沒貸款的房子,他原以為能過著衣食無虞的生活, 但買錯保單卻讓他差點周轉不靈,要不是及時踩煞車,將許多保單減額繳清及解約,現在恐怕要舉債才能養得起那些保單。

「我爸媽離開後,好心的親戚為了幫我守住遺產,這三年來陸續建議我買了超過十張的還本型儲蓄險、躉繳養老險、複利增額終身壽險等保單,說以後可以靠保單養 我。」其中,包括儲蓄險、養老險,都是典型的「生存險」,而複利增額終身壽險,則可歸類為「儲蓄型的壽險」。

陳俊廷說,因為保費直接從銀行帳戶扣款,剛開始沒什麼感覺,直到去年他想要買車,也想投資股票和基金,才驚覺不對勁,「我發現原本一千萬元的銀行存款,在 短短三年已剩下不到一百萬元。」他仔細拿存摺對帳,這才發現,「我一年要繳二百萬元的保費,我一個月才賺五萬元,眼看存款已不夠繳來年的保單,更遑論是買 車、投資,甚至連生活也要有問題了。」陳俊廷說。

逼不得已,他只好找上當保險業務員的朋友幫他檢視保單,「我親戚沒騙我,那些保單在我繳費期滿後真的能養我,但我現在已經快過不下去了,哪能撐到那時 候。」陳俊廷無奈地說。

在朋友的建議下,他將一張十年期、一張十五年期的複利增額壽險保單做減額繳清(不用繼續繳款,將保額降低,保障期間不變),儲蓄險保單解約,才紓解了自己 財務上的困境,「但我三年來繳了快三百萬元的保費,只拿回五成,大概一五○萬元,我想,就算買股票遇上金融海嘯,也不會比這樣的結果更慘吧!」為降低損 失,他手上留下終身壽險,以及再撐三年就能還本的躉繳型養老險保單,雖然一年還是要繳三十六萬元的保費,但在如願買車之後,手頭上至少還有大約二百萬元的 存款,「過去繳的保費一去不復返,當然會心痛,但總要設下止血點,不能讓爸媽留給我的遺產付諸流水吧。」保險是存錢工具?

首年解約僅拿回五成 資金完全被卡死讓陳俊廷財務規畫一度陷入困境的儲蓄險、養老險,都是屬於「照顧生存需求」的險種,也就是極有可能在今年七月調漲價格、已成為目前壽險業務 員強力「催促搶購」的險種。

必須注意的是,「終身壽險」雖然是「死後才賠」,本質上屬於「死亡險」,但因為國內許多終身壽險都在保單設計上加入了「還本」的功能,因此在本質上反倒更 像是「生存險」,同樣會因為國人餘命延長而漲價,並且成為近期壽險業務員的促銷主力之一。

「那兩張還本型的終身壽險保單簡直就是我的惡夢!」現年三十七歲、在銀行擔任企畫工作的簡恩庭(化名)無奈地說,一九九三年從高職畢業的她就到銀行工 作,○二年動了買房的念頭後,計算自己身上積蓄才驚覺:「身邊存款少得可憐,這幾年來賺得多也花得多,戶頭裡的存款三年來增加極少。」但她沒有想到,為了 一個簡單的存錢念頭,讓她往後的生活陷入愁雲慘霧。

原來,簡恩庭為了能達到「強迫儲蓄」的效果,一口氣買下兩張還本型終身壽險,年繳將近十三萬元,「但當時我的年薪不過七十萬元,繳到第二年我就後悔了。」 她說。

想在銀行升職,學歷是基本門檻,只有高職畢業的她,再怎麼努力都無法升官,她開始有了進修的念頭,「我好掙扎,高學費再加上十三萬元的保費,我該怎樣過日 子?」回憶起當時擔憂的心情,簡恩庭再度用力地說:「這兩張保單真是我的惡夢。」為了一圓讀書夢,她本想把兩張保單解約,但這才知道,此時解約只能拿回六 成本金,約十五萬元,等於有一年的保費白白送給保險公司,「我捨不得,但又擠不出多餘的錢,從第三年開始,我用保單貸款繳保費,一拿到年終獎金立刻去還 清。」簡恩庭說。

她花了六十萬元學費,才拿到大學及EMBA的文憑,「那幾年我根本不敢花錢,有時午餐一個麵包就打發了,能走路決不坐車,要花錢的社交活動也不敢參加,時 時刻刻都想著要把錢省下繳保費。」直到○八年,她和男友結婚、買新房子,頭期款、裝潢讓她完全軋不過來,「我忍痛把保單解約,六年繳了七十六萬元保費,解 約拿回四十六萬元,要不是中間有還本十二萬元,損失更大。」「我老公後來知道我買保險買到賠錢,不知罵了我多少次。」簡恩庭苦笑著說,面對這次儲蓄險的漲 價潮,「我絕對不會心動,一點都不會心動!」這次要大漲價的險種,對要養家、收入不多的年輕人來說,確實負擔很沉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最需要照顧的對 象應該是『父母』,要擔心的應該是『一旦自己出了意外,父母的未來怎麼辦』,至於存錢,很重要,但在財務基礎還不穩健的前提下,應該用門檻更低、變現性更 靈活,也更有效率的儲蓄方式。」邱正弘說,把保險當作存錢工具,對多數年輕人來說都是大忌,「翻開所有儲蓄、還本型的保單條款,在第一年解約,只能拿回本 金的五成,想要買房、深造,甚至結婚生子,資金很有可能都因此被卡得死死的。」邱正弘強調。

當然,只有「不適合」的保險,沒有「不好」的保險,雖然年輕人不適合搶買生存險,但對於部分族群來說,的確可以利用漲價前的最後階段,考慮適度增加一些即 將漲價的險種。「如果你計畫在未來的五至十年退休,或者最近剛領一筆退休金,確實可以在衡量自己的財務狀況後,考慮增加一些年金險或養老險。」財金智慧教 育推廣協會理事周杏娟說。

抗漲行動方案二:

計畫退休、高資產族群可買年金險周杏娟表示,身邊若有領了一筆退休金的親戚來詢問她退休理財規畫,她通常都會建議買年金險,「剛領到一筆二三百萬元的退休 金,總有親友來借,比起一點一滴被吞噬光,用年金險來照顧你晚年生活,至少是個保障。」周杏娟強調。

年金險通常屬於躉繳性質,一次繳清之後,能在不久的將來陸續領取年金。對於手中已有閒錢,且即將退休的族群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等太久就能開始領年 金,而且不怕手中的錢在這幾年變不見」。

「退休後我媽媽靠著年金險照顧她,她去過的國家比我還多,今年還想招待我們三姊妹到歐洲。」磊山保經首席顧問李佳蓉提到自己媽媽的故事,臉上堆滿笑容。

李佳蓉的母親是聾啞人士,在聾啞學校教了三十九年的裁縫後,一九九二年退休,「那時銀行的利率有八%,很多人都選擇領一筆退休金,我媽也不例外,她好像領 了二百多萬元吧。」李佳蓉說。

孝順的李佳蓉從媽媽退休後,每個月固定匯款三萬元作為媽媽的生活費,照理說,二百萬元的退休金加上每月三萬元的零用錢,李媽媽的退休生活應該相當優渥,但 李佳蓉突然發現,媽媽的皮夾中往往只有不到兩百元,而且每次外出也不太敢花錢。

在追問下才知道,原來二百多萬元退休金在三年內被親友一點一滴借光,「至於我,因為太忙碌,有時沒注意到匯款時間,有時早匯、有時晚匯,讓她充滿不安全 感。」李佳蓉本想一次給媽媽大筆存款,讓她隨時自由領取,但害怕媽媽的存款再次被人借光。

九六年,李佳蓉決定一次解決問題,方法是利用「即期年金險」,一次繳清四百多萬元,就能每個月固定領取三萬元年金,直到往生。「我想辦法湊了四百多萬元去 買,受益人填媽媽,過了半年,她看到錢都定期匯入,才開始會用錢,享受她的退休生活。」直到現在,李佳蓉的母親已經八十二歲,十六年來總共領了五百多萬元 的年金,早就超過了當初所繳的四百多萬元保費。李媽媽每個月都將年金存下一半,累積到一定金額後再出國旅遊,「打拚一輩子,臉上不該有擔心錢的憂慮、驚恐 表情,對於害怕錢不見、即將退休的族群來說,年金險真的能照顧你的退休生活。」李佳蓉以自己的經驗如此表示。

整體來說,對於即將調漲的「生存險」,如果你還在「奠定財務基礎」的階段,面對業務員的促銷話術必須hold住,避免未來的人生財務規畫被一張保單卡死; 而若你手中有足夠的閒錢,也準備在未來五到十年退休,那麼,就可考慮趁此時機購買養老險、年金險。

抗漲行動方案三:

可解約終身壽險 買較便宜定期壽險而除了上述兩大準則,對於一般民眾來說,這波保單調價潮也有意義:由於「死亡險」的價格可望在七月之後調降,因此,如果現在的處境是「身 故保障不足,但又已無力付出更多保費」,那麼,七月之後,或可考慮把部分保單解約,將多出來的資金購買變便宜的定期壽險,一舉補足身故保障。

解約,一向是保險的大忌,但在定期壽險價格調降後,這個禁忌卻不見得牢不可破。事實上,不少保險專家也正準備將部分保單解約,利用更便宜的定期壽險,為自 己的家庭打造更完美的保障。

「最近,我也接到我壽險顧問的電話。」金管會保險局前局長、現任凱基證券董事長魏寶生說。但在他研究計算之後,並不打算搶買即將漲價的險種,「相反的,我 正考慮調降終身壽險的額度,將保單的解約金去買定期壽險,把缺口一次補足。我想,今年七月以後是個好時機。」魏寶生說。

在魏寶生的觀念中,保險是用來照顧你心裡最擔心的人、承擔你無法負荷的風險。對他來說,太太沒工作、兩個女兒年紀還小,「萬一我離開,我愛的三個女人還能 維持現在的生活水準嗎?」魏寶生說,他買保險的目的很單純,就是在女兒獨立之前,讓三個最愛的女人不會因為自己的任何意外而受到影響。

目前,魏寶生的壽險已經有二千萬元的保障,但他仍嫌不足,「前幾年剛買了新房子,還有房貸要繳,再加上女兒的教育費,缺口還有一千萬元。」魏寶生說,七月 後,定期壽險的保費下降,對他補足保障相當有利,因為他最擔心的是「女兒尚未長大、獨立之前的家庭財務狀況」,而用定期壽險許家庭一個未來十年或二十年的 財務保護傘,成本不高,且已足夠。

邱正弘強烈建議,最近兩年因為買了終身壽險保單而嫌保費太貴的保戶,不妨趁機精算一下,若是將終身壽險保單降低保額,並將解約金買定期壽險,或許直接的損 失相對有限,也能真正把錢花在刀口上。

「買保險不是銀貨兩訖,你往後十年、二十年都與這張保單脫不了關係。」彭金隆嚴肅地說,在買之前一定要考慮自己需不需要這張保單,「就像百貨公司周年慶, 你是因為便宜去買?還是因為真的有需要去買?」「保險真正的意義是要照顧你所愛的家人。」邱正弘說,必須要深刻了解保險的真義,懂得它在哪時能幫上你的 忙,而不是一味因為漲價、跌價去買,到最後變成了保單的奴隸,得不償失。

將調漲的保險有哪些?

類別 險種 漲價主因 可能漲幅

險 即期年金 死亡率下降 7%~20% 壽 險 儲蓄型終身壽險(10年期以內) 利率調降 約5%

養老險(10年期以內)

美元保單 10%以上

險 終身醫療險 死亡率下降 10%~30%

防癌險

重大疾病險

長期看護險

定期醫療險(實支實付,只保障到75歲) 疾病變多、醫療行為增加 5%~10%將調降的保險有哪些?

類別 險種 漲價主因 可能降幅壽 險 保障型終身壽險 死亡率下降 5%~10%

定期壽險

保費調整在即

如何加減你的保單?

我擔心父母的未來

擔心自己身故造成父母無依,應該加重意外險及壽險。而此波調漲主要範圍在於年金、儲蓄、養老等,此類保單費用較貴,且身故給付較少,對於收入有限的年輕人 來說,不該搶買,否則不但容易卡死未來財務規畫,一旦發生意外,也不足以照顧父母生活。

我擔心自己的退休

用保險存錢的最大壞處是「變現性低」,但對於已有財富基礎的人來說,變現性低反倒是「避免讓錢變不見」的好處,7月起,即期年金和利變型年金恐將調漲,若 有閒錢,且在未來5到10年有退休打算,可考慮購買相關保單。

我擔心子女的成長

用定期壽險補足缺口。先釐清自己定期壽險的保額是多少,計算房貸、生活費、子女教育費等風險缺口,今年7月之後,定期壽險可能會降價,屆時可購買長年期的 定期壽險,為未來10年家庭生活費用做足準備。

我擔心自己生重病

包括終身醫療、癌症、重大疾病、長期看護及定期醫療等險種,7月起也有調漲可能;但在健康險的規畫原則中,優先要準備妥當的是基本定期醫療險,若認為醫療 險不足,可在漲價前用漲幅較小的定期醫療險補足。

當你不在了 家人需要多少錢?── 保險缺口試算表現金需求 金額 可能短少的生活費 金額 已有準備 金額房屋貸款餘額 a 家庭每月基本生活費×12 g 社會保險保障金額 j 一年的租屋費用×租用年數 b 配偶的年收入 h 商業保險保障額度 k 教育費用×小孩數 c 其他年收入 i 銀行存款 l 喪葬費用 d 投資金額 m

尚未清償借款 e

應急準備 f

a+b+c+d+e+f A (g--h--i)×生活費準備年數 B j+k+l+m C A+B--C = D即家庭保障不足金額(若D為負數,代表目前沒有保險缺口)

責任準備金

保險公司在向保戶收取保費後,為能在將來履行保險金給付的責任,會提撥一定的金額做責任準備金,主要是用來理賠。

生命表

是經由個別年齡的死亡資料,計算出「死亡率」、「生存機率」及「平均餘命」等生命相關的統計表;經驗生命表今年7月開始實施第5回,平均每10年更新一 次,每一次更新會影響壽險、醫療險的費率;年金生命表則用來計算年金險的費率,每一回更新會影響即期年金、利變年金等險種。

3大保險專家

教你聰明買保單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助理教授 彭金隆

只保無法負擔的風險

保險的意義在於發生意外時,能降低經濟上的衝擊,只要投保自己沒辦法負擔的風險就好。以車子來說,當車齡已經到第三年,我就不會再去投保昂貴的車體險,但 我會加高第三人責任險的保障,額度到上千萬元,避免撞到人付不出高額賠償金。

宏觀財務顧問總經理 邱正弘

用「對、夠、好」

三原則判斷

第一先判斷方向對不對,你希望買的保單能給你帶來什麼樣的保障;第二考慮這份保障是不是足夠?最後再想這份保單是不是夠好,有沒有其他更好的。

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 賴清祺

真的有需要再買

不管保費漲價還是降價,只要把握一個原則:有需要才買。就算漲價,如果有需要也要買,買了一堆沒用放在家裡就是浪費。保險會和你人生財務牽扯10年、20 年以上,絕對是有需要才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39

理財入門 奠定致富基礎一定要懂的六個數字三位理財教練傳授存第一桶金訣竅

2012-6-4  TWM




經營之神王永慶說過:「賺多少錢都不是你的錢,存下的每一塊錢才是你的錢。」追求財富前,財富基礎要先打得穩,才能事半功倍。本刊特別邀請了三位理財專家,分享有錢人致富前追求的六個理財關鍵數字。

撰文‧林心怡

有一天,兩位工作五年的昔日大學好友聚餐,閒聊中,收入在同輩中算高的Roger,不斷抱怨錢怎麼賺都不夠用之餘,卻赫然發現自己負債七十萬元;但Joe 的資產卻有一七○萬元,這一來一回高達二四○萬元的財富差距,讓Roger不禁在內心吶喊:「為什麼我總是存不到錢?」原來從事房屋仲介工作的 Roger,每月加上獎金的收入,最少也有五至七萬元,好的時候甚至有十來萬元;但因為業務的工作關係,賺的多,花的也多。出社會一年後,他就貸款買車, 同時租下離公司近的套房,而他又是個3C迷,所以偶爾業績表現特別突出的月分,獎金就花在購買新出的3C產品上,有結餘才會存起來,從來不做理財規畫與檢 視。

反觀在外商公司工作的Joe,每月固定收入四萬元,加計分紅與年終獎金,平均月收五萬元,他每月存下一萬五千元。而且從開始工作起,就承租雅房或與人分租 來節省房租。五年來,他時時檢視財務狀況,包括定期定額的投資基金,即使投資獲利不是特別突出,還是存下了第一桶金,也離他買房的自備款目標越來越近。

的確,在《我的有錢人計畫》一書也提到,每位富翁都會做到的五件事中,「為自己的金錢負起責任」與「留住部分所得」闡述的,就是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要先儲蓄,做好財務風險控管,再進一步用投資理財複利的效果,達到致富的理財概念。

許多破產的政商名流與昔日股市大戶,往往都是忽略財務規畫與檢視,而在不自覺中引爆財務危機。所以不論你賺了多少、投資獲利多少,都是其次;存下多少錢、 做了多少財富的風險控管,才是追求財富前必須要先打好的基礎。就像蓋房子一樣,基礎不夠穩固,一旦出現意外,房子可能隨時會倒塌。

對此,本刊邀請了宏觀財務顧問平台顧問陳敏莉、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黃正勳,以及專精企管顧問總經理葉崇琦,幫讀者歸納建立邁向致富基礎必須知道的六個關鍵數字。

利用家庭流動性比率檢視財務安全性家庭流動性比率定義是,流動資產除以每月固定支出,再乘以一○○%。黃正勳解釋,家庭流動性比率就是生活的緊急預備金, 標準值是六○○%,亦即至少要六個月。收入穩定家庭(如公教人員)約三○○%即可,但如果家庭收入不穩定,例如開店之類的自營商,或者是職務、收入較高 者,就至少要拉長至十二個月,即一二○○%。

「曾有一位在中國工作的高階主管,金融海嘯時被裁員,兩年才找到合適的工作;還有一位超商老闆沒有料到生意嚴重下滑,導致周轉金不夠,最後面臨龐大的財務缺口。」陳敏莉指出,緊急預備金除了需要變現性與流動性佳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波動度要小。

每月訂出儲蓄比率 避免過度消費而負債所以,嚴格的家庭流動性比率,流動資產應限定在活存或隨時可動用之新台幣定存,最好不要把股票、基金或收租的房地產算進去;因為一來較 容易受投資市場的價格波動,二來流動性不佳(如房地產),真的急需用錢時,可能得認賠殺出,或遠水救不了近火,就失去緊急時動用的意義了。

「從去年第四季的統計顯示,國人平均每人的儲蓄率約一六.四%來看,要達到二○%,顯然還有努力的空間。」黃正勳說,這個比率因人而異,如果有房貸負擔的家庭,能達到二○%就算不錯,但不要低於一五%。

家庭負債比率最好低於五○%至於沒有房貸負擔的家庭,含投資的儲蓄至少要五○%,如此在未來買房時,才有能力負擔房貸。黃正勳認為提高儲蓄比率,才有餘力規畫下一階段的理財目標,上述案例的Roger就是輕忽儲蓄率這個數字,導致過度消費、落入負債的典型例子。

陳敏莉指出,一般來說,家庭最大一筆負債大多來自於房貸,從理想的角度來看,若一個小家庭買一棟一千萬元的房子,貸款七成,自備三百萬元,尚有存款與投資共四百萬元,那麼其負債比就僅五○%(總負債七百萬元╱總資產一千四百萬元)。

問題是,許多家庭買房子可能買太早,或購屋資金抓得太緊,導致負債比率過高。陳敏莉指出,這將發生兩種情況:第一、家庭的收入大都用來繳房貸,導致流動比 率大幅下降;如果家庭發生變故,如失業,可能導致周轉不靈,最後甚至可能保不住房子。其次,即使沒有變故,過高的家庭負債比,將嚴重限縮投資理財的空間, 這對資產的健康成長,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另外一種情況是,假設沒買房子的人負債比超過五○%,則須檢視負債來源,尤其要留意非計畫性的消費,或是分期的消費性貸款,例如車貸或旅遊、購物等分期貸款,檢視自己的錢花到哪裡,以便控制好自己的現金流量。

七二法則讓你充分了解複利的力量「七二法則」是指投資本利和累積增加一倍,所需時間的簡易計算方式,當投資的報酬率越高,達成的時間越短,反之則時間會拉長。這個數字是要告訴我們,只要持之以恆,財富累積會隨時間加快,主要訴求是讓投資人了解複利的力量。

在累積複利效果的投資期間,往往會因為中途購屋、買車等理財支出而中斷,因此理財專家建議,投資理財帳戶可以與消費帳戶分開管理。另外,還有一個最常發生的狀況,就是買了過多的儲蓄險或終身醫療險,忽略了通貨膨脹的侵蝕,也極可能排擠其他更有效率的投資理財需求。

貸款支出比率要低於三○%至於貸款支出比率,為貸款除以月收入。從房貸來看,要控制貸款支出比低於三○%,月收入五萬元的上班族,最好每月房貸本息攤還金 額小於一萬五千元。葉崇琦指出,了解貸款支出比率的用意是,購屋置產前先做財務推算,避免房貸支出抓得過緊,影響生活品質,導致中途被迫放棄造成資產減 損。另外必須考量的重點是,萬一收入中斷時,維持財務寬裕的安全度也會較高。

隨著年紀越大 財務自由度應隨之提高財務自由度的定義是,全年理財收入除以全年總支出,再乘以一○○%;或目前淨資產乘以平均投資報酬率除以目前的年支出,再乘以一 ○○%。這裡的全年理財收入,是包括存款利息、租金、現金股利、債券現金配息,以及投資資本利得,基本上若大於一○○%,代表光是自己的理財收入,就足以 支應全年總支出。

不過,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並不容易,所以可依不同的族群,約略劃分出幾個階段。葉崇琦指出,例如三十五歲前約一○%到一五%;四十五歲前約二○%至三○%;五十五歲前,則至少超過五○%。簡單來說,隨著年紀越大,財務自由度應隨之提高。

陳敏莉

現職:宏觀財務顧問平台顧問經歷:宏觀財務顧問平台協理、擁有CPF(認證理財規畫顧問)執照

家庭流動性比率

大於600%

意義:代表生活上的緊急預備金至少要6個月,越高薪者緊急預備金支應時間最好越長。

公式:流動資產╱每月固定支出 × 100%

家庭儲蓄比率

高於20%

意義:每月儲蓄比率最好2成,單身的人最好提高至5成,以利達成理財目標。

公式:家庭月盈餘(儲蓄+投資+平均結餘)╱家庭月稅前收入 × 100%

黃正勳

現職: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經歷:匯豐銀行個人金融處協理、擁有CPF(認證理財規畫顧問)執照

貸款支出比率

低於30%

意義:控制好貸款支出比率,才不會因過度消費與意外中斷收入,帶來財務風險。

公式:貸款支出比=(每月貸款本息支出)╱當月收入

家庭負債比率

低於50%

意義:很多購屋者負債比超過50%,這時就要考慮降低其他支出消費,或加速還款,降低負債比率。

公式:(總負債╱總資產) × 100%

葉崇琦

現職:專精企管顧問總經理經歷: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精算師

七二法則

意義:了解投資複利的力量,挑有效率的標的,持續投資,較能達到設定的理財目標。

公式:投資本利和增加一倍所需的時間=72╱投資報酬率

財務自由度

大於100%

意義:隨著年紀增加,財富自由度要越大越好。

公式:全年理財收入╱全年總支出×100%。

或是目前淨資產×平均投資報酬率÷目前的年支出×100%

理財入門班隨堂測驗

回答以下六個問題,看看本篇的六個理財數字力,你真的了解嗎?

Q1 黃先生是某企業的中階主管,月入20萬元,老婆擔任家管無收入。每月家庭開銷包括房貸約15萬元。他的存款120萬元、投資股票與基金總計400萬元,卻因長期套牢,帳面虧損250萬元,請問他個人的財務流動比率有多少?

(A)3466% (B)800% (C)1800% Q2 謝先生是雙薪家庭,夫妻月入合計14萬元,每月開銷6萬元,結餘8萬元。購屋後,每月須再繳房貸本息5萬元,請問謝先生的家庭月儲蓄率是多少?

(A)33.5% (B)57.1% (C)21.4% Q3 張老師是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原本沒有任何負債,最近他買了一棟1000萬元的房子,自付300萬元頭期款,貸款7成。導致原本在基金與股票的資金從 500萬元減少為200萬元,請問張老師的負債比是多少?

(A)58.3% (B)42.8% (C)66.6% Q4 小楊最近買了長期平均投報率有8%的基金標的,若每年維持這樣的平均報酬率不變,他想達到資產翻倍的話,大概需要多久的時間?

(A)9年 (B)11年 (C)12年Q5 珮華每月要繳1萬5000元的房貸,與老公的每月收入合計8萬5000元。珮華老公最近買車,每月又要多繳1萬6000元的車貸,請問他每月貸款支出比率為多少?

(A)17.6% (B)25.5% (C)36.5% Q6 老周很有投資頭腦,再5年就要退休的他,每年靠股票穩定配息以及投資一間套房的收入,一年可收入90萬元。老周與太太的年所得為160萬元,老周一家四口 年度總支出約100萬元,請問他的財務自由度比率為多少?

(A)250% (B)90% (C)150%

解答

1. B。計算流動比率較穩健的作法,應不要把波動率高的投資算入,所以黃先生的流動比率應為:存款/每月開銷 × 100%,即120/15 × 100%=800%。

2. C。每月儲蓄率=(每月結餘+每月投資/每月收入)× 100%。所以謝先生家庭的每月儲蓄率為:(14-6-5/14) × 100%=21.4%。

3. A。負債比=總負債/總資產。張老師買房後總負債為700萬元,總資產為1000萬元房子+200萬元基金=1200萬元,負債比為700/1200 × 100%=58.3%。

4. A。根據七二法則,投資本金翻一倍的時間(年)=72/投資報酬率。小楊的投資報酬率為8%,72/8=9,故小楊投資本金翻倍的時間約需9年。

5. C。貸款支出比率=每月貸款本息支出金額/每月收入×100%。珮華每月須繳貸款本息為1.5萬元+1.6萬元=3.1萬元,貸款支出比率為3.1 /8.5 × 100%=36.5% 6. B。財務自由度=全年理財性收入/全年總支出 × 100%。老周全年理財收入為90萬元,全年家庭支出為100萬元,老周的財富自由度為:90/100 × 100%=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77

投資進階 賺「中財」一定要懂的四個數字「雙十法則」讓破產小資賺回千萬身價

2012-6-4  TWM




學會技術分析訣竅,掌握股市多空脈動,是賺「中財」最方便的管道之一。

原本在股市賠掉九成財富的退役職業軍人陳璨瑋,形容自己靠著「瘋狂」般地學習技術分析,打贏了個人財富逆轉勝的漂亮戰役。

撰文‧謝富旭

因為一場與「股神」巴菲特邂逅的美麗誤會,讓陳璨瑋一度瀕臨破產!

陸軍官校畢業的他,二○○六年還在工兵部隊服役時,就曾以一七○元價位買進鴻海股票,隔年鴻海漲到三百多元,帳面獲利一度超過七五%,讓他自以為有當股神 的天賦。○七年他從部隊退役後,在保險與投顧業任職時,陳璨瑋勤讀投資理財書籍,尤其是巴菲特的相關著作。「不管是他的書還是漫畫,我總計看了十六本,有 一段時期簡直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八年年初,這一年台灣舉行總統大選,市場彌漫一股藍營重新執政,兩岸關係大解凍,台股將於選後重返萬點的樂觀氣氛。 他認為機不可失,把多年來累積的積蓄,以及靠買進小套房的投資獲利,重押在跌深的「好股票」上。當時見獵心喜的他,卻不知這個舉動,已經開啟了他生涯最驚 心動魄的災難序幕!

金融海嘯的可怕不必多作形容,但是,從陳璨瑋口中道出那段時期的投資「成績單」,仍然令人感到怵目驚心。「國泰金,八十二元買進,二十九元賣出;皇翔九十 元買進,約九元賣出;台肥一三三元買進,三十八元賣出;中鋼五十四元買進,二十二元賣出!」「最痛的莫過於綠能,二五○元買進,八十元賣出!」

金融海嘯吞噬九成積蓄

資金所剩不多 仍花錢學技術分析「短短不到一年,我的資金賠了近九成,超過一千萬元!」他懊惱地說。這一千萬元損失的教訓,只讓陳璨瑋學到一件事:「我的個性根本不適合 價值投資法,與巴菲特理論的邂逅,根本是一場美麗的誤會!」讓陳璨瑋重新站起來的,是已過世的父親送給他最寶貴的人生禮物:用不斷地學習,衝破人生的難 關。「小時候,父親一度失業,但父親並沒有失志,忍受旁人異樣的眼光,一直在家裡苦讀,甚至年屆中年,還跑去大學進修房地產相關的課程。最後,父親在營建 業做得有聲有色,賺了不少錢,還買了一幢大別墅!」陳璨瑋回憶說。

因此,金融海嘯的投資挫敗,並沒有擊垮這個年輕人的鬥志。陳璨瑋學習的方向轉向技術分析。「金融海嘯後,我身上能運用的資金已所剩不多了,但我還是決定花 數萬元去上技術分析課!」○九年迄今,陳璨瑋靠著學來的技術分析,不但把虧損的錢賺了回來,因操作績效斐然,還成為許多理財講座邀請分享經驗的常客。陳璨 瑋認為,靠技術分析在股市要賺「中財」,致勝關鍵有三:趨勢的判斷、資金的配置,以及停利與停損點的紀律落實。要掌握這三個致勝關鍵,則可以透過以下四個 數字力的修煉。

數字一:六十日線

判斷多空 運用三大戰術順勢而為季線=過去60個交易收盤價的總和÷60=多空的分水嶺季線代表過去六十個交易日,市場投資人的平均成本線,也是衡量法人、主力與散 戶平均成本最重要的指標。大盤跌破季線,代表市場上極可能一半以上的投資人都處於賠錢狀況,這可能導致投資人對市場轉趨悲觀,而使後續的賣壓更加沉重。因 此,季線又稱判斷股市多空的「景氣線」。

陳璨瑋指出,所謂順勢而為,就是市場(大盤)走多,你要作多;市場走空,就要保守,甚至作空。大盤的季線一直是他操作上最重要的戰略制高點,擬定好戰略 後,接下來就是運用以下三個戰術:第一:大盤站上季線時,選擇率先站上季線的股票介入。站上季線,代表主力又開始活躍,選擇領先大盤率先上漲的股票優先介 入,從中選到強勢股的機率較高。多頭趨勢來臨時,強勢股有主力照顧,漲個五○%到一○○%都不稀奇,落後補漲的落後股可能漲一○%至二○%就拉回!「因 此,大盤在季線以上,我只專注於強勢股,假使連年線也站上,即使是追高也在所不惜,落後補漲股完全不考慮。」第二:大盤跌落至季線以下,即使手上的個股仍 在季線之上,也要大幅減碼。陳璨瑋解釋:「市場主力非常精明,看到大盤苗頭不對,一定會想辦法開始撤出資金;有些甚至還會製造個股續攻噴出的假象,引誘散 戶接手。」所以,一旦大盤季線苗頭不對,手上股票一定要大幅減碼,不要戀棧。

第三:如果大盤不只跌破季線,連年線也失守,手上籌碼則要全部出清,甚至還可找尋放空標的。陳璨瑋認為,年線可視為大股東成本線,如果連大股東都開始虧錢,市場信心將動搖甚至崩潰,後市還有得跌。

根據這樣的技術分析戰略與戰術運用,陳璨瑋○九年在台股展開跌深反彈行情時,逮到許多大飆股如揚明光、禾昌、天翰、華園、皇翔、士紙等,一年多的時間就大賺八倍出場。

數字二:倒金字塔加碼法

先投二成 賠錢賣一半 賺錢加碼至五成技術分析投資致勝最重要原則之一在於,操作時要大膽,但資金配置要謹慎。落實這個原則,陳璨瑋運用的是先買二成的「倒金字塔式加碼法」。

「找到一檔好標的時,我會先投一○%到二○%的資金,走勢不如預期的話,則先賣出一半退場觀望,如果再轉弱就全部賣出!」「如果做對方向,賺到錢了,我會 選擇加碼至五○%;再做對,則再加碼,把資金分三份進場!」這種資金配置法雖然會導致持股成本持續墊高,不過,卻是給自己留活路的重要思惟!」陳璨瑋自 承,剛開始學技術分析操作時,總是先重押五○%,如果方向做錯,常常自亂陣腳,不知所措;把持不住的話,則再把其他五○%押下去進行攤平,犯下技術操作者 的大忌。「利用倒金字塔式加碼法,其實是一種用小錯換取小勝,進而達到中勝的思惟。」「選擇一開始就重押,可能的結果是大勝,但也可能是大錯,完全沒有迴 轉餘地,這與賭博沒什麼兩樣!」

數字三:虧損不逾三○%

失血過多就修養生息 把損失賺回再出發懂得運用季線制定股市操作的戰略與戰術,並不代表你就從此穩操勝券,因為,大盤與個股出現「假突破」與「假破底」的現象屢見不鮮。陳璨瑋 雖在○九年大盤從三九五五點急彈至一○年初的八三九五點波段獲利豐碩,卻在八三九五點急挫至七○四八點,再反彈至九千點的劇烈震盪過程中,遭遇重大挫敗。

陳璨瑋回憶說:「從○九年三月開始,加權指數站上季線後,一路沿著季線往上攻,每當指數拉回碰到季線,就出現強勁支撐再度攀高。」在這種慣性下,順勢操作的直覺告訴陳璨瑋,加權指數於一○年一月再度拉回至季線,是一個好買點。

於是陳璨瑋用融資方式,買進太陽能股如新日光、昱晶以及茂迪。豈料買進後,大盤短短五天內摜破季線,並大跌五百多點,他只有賣出因應。沒想到,才過兩個 月,大盤又站回季線之上,陳璨瑋又重新介入太陽能股,豈料買進後又告大跌。這一來一回折騰個兩次,讓陳璨瑋損失逾四成的資金。

從這次操作失利經驗,陳璨瑋訂下鐵律:本金絕不虧損三○%以上。「你損失三○%,要回到原有的資金水準,要賺四三%才行;如果損失五○%,則要賺一○○% 才能回本!」如果本金損失三○%該怎麼辦?陳璨瑋說:「那就休養生息,靠工作或其他收入,把損失的三○%補回來,重新出發!」

數字四:雙十法則

停損設在一○% 跌破十日線就停利陳璨瑋從歐洲明星級股票投資達人傅利克(Markus Frick)的著作學到很實用的一招:一○%的移動停損法。

他舉例說:「如果你以一百元價位買進,首先就把停損設在一○%,股價如跌破九十元,就認賠出場。」如果股價上漲每一○%,就把停損點往上調高一○%,設在 100 × (1+10%) × 90%=99元。如果股價上漲二○%,就再把停損點往上提高一○%,設在100 × (1+20%) × 90%=108元。」用這種移動停損的方法,比較容易抱得牢上漲的股票,尤其是股性較活潑的小型股,而賺到波段行情。

陳璨瑋遵行不悖的「雙十停利停損法則」,另外一個「十」是指十日線。這主要運用在中、大型股上,理由是十日線通常是主力進貨成本的重要考量。如果你根據起 漲訊號買進股票,很幸運地股票開始攻堅,這時陳璨瑋就會以十日線作為操作依據,股價上攻的過程中,跌破十日線就停利出場。

從○八年金融海嘯大虧後,陳璨瑋花了三年多鑽研技術分析,並摸索出一套資金配置與風險控管竅門,終於嘗到反敗為勝的滋味。他的經驗,不論成功或失敗,都值得有志靠技術分析在股市賺錢的人學習。

陳璨瑋

出生:1975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職業軍人

學歷:陸軍官校

著作:《當股神來敲門》(聚財出版)

讓陳璨瑋反敗為勝的

4個數字力

60日均線

(季線)

定義

過去60天收盤價總和/60天=多空分水嶺=景氣線

應用心法

季線以上,作多為主;季線以下,作空為主。

倒金字塔加碼法

定義

鎖定標的後,先以10%到20%資金試水溫,賺錢後,再加碼至50%。

應用心法

用小錯換取小勝,再求中勝。避免犯下大錯,導致操作節奏被打亂。

最多虧損30%的保本法

定義

本金絕對不虧損超過30%。

應用心法

本金虧30%後,暫時退出市場,等工作或其他收入補充至原來本金水準,再重新進入市場。

停利停損的

雙十法則

定義

虧損10%或跌破10日線,兩者擇一停損。

應用心法

虧損10%應用在較活潑的小型股;跌破10日線停損運用在大型股。如果兩個停損皆觸及,則應轉為保守。

投資進階班隨堂測驗

回答以下四個問題,看看本篇四個理財數字力,你真的了解嗎?

Q1 你屬於技術操作者。大盤轉空處於季線之下,而且持續轉弱;但很幸運地,你手上有一檔持股強勢整理,仍處於季線之上。如果依照陳璨瑋的觀念,你應該對該股持 股做:(A)加碼 (B)減碼 (C)按兵不動Q2 某檔市價100元的股票,出現買進訊號。謹慎的小明有100萬元的投資本金,先拿20萬元出來買,但不幸買進後股票下跌10%,讓小明被迫停損手上一半的 股票。請問小明已實現的損失占本金比重多少?

(A)10% (B)5% (C)1% Q3 如果你有100萬元本金投資股票,很不幸地虧損50%,請問未來你要獲利多少%,才能回復至原來本金100萬元的水準?

(A)50% (B)100% (C)80% Q4 你採用10%移動停損法來進行風險控管,意即隨著股票每上漲10%,就把停損點也提高至10%。如果你以100元買進一檔股票,這檔股票上漲至160元,請問這時的停損價位應在哪裡?

(A)150元 (B)90元 (C)144元

解答

1. B。季線轉空代表市場空頭力量大於多頭力量,大部分股票下跌的機率大,主力拉抬股價意願降低。因此,即使手上有強勢股也應減碼。

2. C。小明投資20萬元、虧損10%,即20萬× 10%=2萬元,認賠殺出10萬元部位,帳面損失為1萬元。1/100 × 100%=1%,所以小明只虧損1%本金。

3. B。100萬元損失50%,即虧損50萬元,本金剩50萬元。要賺回100萬元,則需獲利50萬元,故50/50 × 100%=100%。

4. C。160元 × 90%=144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85

優酷總裁魏明:優酷和老男孩電影不只懂生意 更要懂「情懷」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6/144447.html
與優酷土豆集團以前聯合出品的其他大電影不同,此次《老男孩猛龍過江》(以下簡稱老男孩電影)優酷全程深度參與了製作。
 
關於離開
 
回憶起這部電影,魏明還記得第一次聽到肖央講述這個故事構思時的情景。「是在去年4月份,他拿了一個iPad,裡面播放著《我想去紐約》的音樂,吉他音特別重,然後他就當著我們的面唱起來了。第一句歌詞就觸動了我的內心,印象特別深刻。你知道,詞曲的感覺是非常容易擊中一個35歲至45歲男人心的!」
 
魏明所理解的那種感受是:塵世中一個過著日子的男人,有家有口,在煩瑣的生活中日復一日,平淡如水。

突然有一天晚上,他厭倦了眼前的生活,發現自己還有很多夢想沒有實現,想起身離開。門口就是離開的路,多想拋下日常的這一切說走就走。可最終的結局是,到樓下轉了一圈,買了包香煙後還是回來了。家裡的老婆孩子還在熟睡當中,一切突然間就恢復到原位原狀,什麼也沒有改變。「畢竟有勇氣離開的是少數,這是中年男人普遍的心理狀態。」魏明說。
 
「這個社會要求男人扛起所有的生活重擔,但其實他心中的那個小男孩依然還在,夢想著有一天自己能闖出一片天。他想去旅行、想掙脫生活的束縛,放手去追逐夢想。可想法上的衝動和現實中的責任交織在一起,彷彿每次鼓起勇氣想要離開時,總有一隻無形的手把他拉回來。其實很多人在創業前夕,大多也都是這種心態。」魏明說。
 
從外表看,魏明是位典型的技術型男。只要不是特別重要的場合,他基本都以T恤衫配休閒褲的形象示人。但跟他多接觸幾次就會發現,在他的理性外表下,其實包裹著的是一顆非常文藝的心。他描述自己就像是一個「站在感性和理性十字路口」的人,這給他管理像優酷這種集技術與文化於一體的互聯網公司時,帶來了很大優勢。
 
時至今日,魏明還保留著手寫日記的習慣,他最大的愛好是音樂和電影。每次到外地出差,只要時間允許,他都會在晚上到附近的影院看一兩場電影,這既跟工作相關,也跟愛好相關。所以員工在給他訂酒店時,往往會考慮酒店旁邊是否有電影院。
 
關於成功
 
對於老男孩這種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開放式結局,魏明非常喜歡。「就當我們今天才剛畢業吧!」電影的結尾,既可以理解為之前發生的故事都是虛幻的,美夢醒來重新又回到了現實;也可以理解為故事真的發生了,主角取得了成功再次開始了新的夢想旅程。

當年我們也是這麼走過來的。相似的經歷,讓我感覺影片好像是某種投射,肖央在講他的故事,我們在講優酷的故事。

2010年的12月8號,優酷在紐約上市成功後,每個人心裡是巨大的空虛感。人們都說我們成功了,可上市不是結束,更像是一個開始。那種感覺就像是高考的最後一分鐘,把卷子交了以後的感覺,心裡是空的。為什麼?因為你一直為之奮鬥的目標實現了,後面就是一片空白了。

空的結果是什麼?有些人會填更多的東西進去,有些人則會很迅速地掉下去。其實肖央也經歷過這樣的過程,在老男孩微電影獲得成功後,慢慢從一個青年導演成長起來,也算是脫穎而出。但是他又回到了他的某種工序當中,在這五年裡不停地磨他的本子,改了N稿,光我聽他給我講劇本,就不知講了N遍。現在的那個結尾,是他最後悟出來的人生道理。

一切的一切,所謂的人生夢想,有實現的,有沒實現的,但是你從現在開始,可以面對下一個夢想,我覺得這才是他希望傳遞的更積極、勵志的一點,只不過表達的比較隱晦。
 
關於夢想
 
如果當作你今天剛剛畢業,你的夢想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魏明更多的是將自己的夢想賦予到了優酷的發展上。
 
「我覺得去年優酷BU(業務單元)優化了以後,團隊有了一種明顯的、積極的情緒。今年是移動和PC打通的一年,這也讓我們能夠在產品層面有了更多的機會。近期我們發佈的定製優酷,也是一個很好玩的產品。我們有一個觀點:互聯網能夠縮短人和人之間溝通的距離,縮短影像創作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如何讓二者之間更快的溝通,就需要做減法。這就是看似少,其實是多的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77

為國接盤也要懂戰略:央企重組終極解碼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06

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5-6 13:23 編輯

為國接盤也要懂戰略:央企重組終極解碼
作者:管清友、朱振鑫、張瑜、張德禮

作為“共和國的長子”,央企一直是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而隨著南北車以及中電投和國家核電的合並,央企的整合重組無疑成為了市場最為期待的一環。但客觀來看,央企整合是一項難度極高的複雜工程。如果圖一時之快而盲目合並,後患無窮,過往已經有過很多慘痛教訓。所以,期待大規模的集中整合是不現實的,未來央企的整合必定是謹慎而有選擇的推進,市場必將經歷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

一、央企整合之路:從“分”到“合”,從“李榮融時代”到“後李榮融時代”

央企整合並不是新事物,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2003年之前,還沒有“中央企業”的說法,只有所謂的大國企,這個階段“大國企”重組的主要思路是拆分,比如近期合並的南北車就是在2000年由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拆分而來,其他影響較大的拆分案例還包括國家電力公司(2003)、中船工業(1999)、中核工業(1999)等。2003年國資委成立之後,中央正式賦予了“中央企業”的光環,而對央企改革的思路也從“分”轉向“合”。

自那以來,央企的整合大體經歷了“李榮融時代”(2003年3月到2010年8月)和“後李榮融時代”(2010年8月至2014年)兩個階段。

1、李榮融時代:狼吞虎咽,消化不良

李榮融時代的央企整合速度較快。李榮融明確提出到2010年把196家央企縮減至100家左右,並把“培育30-5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當作“一生的夢想”,要求央企“做到各自行業的前三名,做不到的,你就自己找婆家,你找不到的話,我給你找”。

在這種思路之下,一批做不到“前三名”的央企被並入行業“排頭兵”。李榮融主政的7年時間里,央企數量從196家大幅縮減至123家,而全球500強的數量則從7家增加至38家,總利潤也從2400億增長至1萬億以上。

看上去,李榮融時代的央企重組基本實現了“做大做強”的目標,但實際上效果並不理想。

首先是“消化不良”。有些央企過於追求做大企業規模,並購超出自身資金實力,以致於背上沈重的債務包袱。從2003到2010年間,央企的平均資產負債率從57%升至65%左右,遠遠超出國際平均水平。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需求急劇萎縮,很多傳統產業的資產負債率飆升。兩個典型的案例是中冶和中鋼。中冶集團在投資唐山恒通虧損74億元之後,負債率高達85.5%,近乎資不抵債;

負債率最高的央企是中鋼集團。據官方披露,自2009年以來,中鋼集團的資產負債率連續5年超過90%,巨大的債務負擔導致其連年虧損。

其次是“整而不合”。有些央企形式上實現了整合,但在實際業務經營和人員管理等方面並沒有實現協同效應,反而因為盲目擴張增加了內部損耗。由中外運和長航兩大集團整合成的中外運長航集團是一個典型的失敗案例。

一開始,兩家的整合被寄予厚望。兩大集團原來是航運板塊的老三和老四,與老大中遠集團(運力占55%)和老二中海集團(運力占25%)相去甚遠,整合之後可以與中遠和中海形成更有效的競爭。國資委希望以此作為央企合並的教案,要求在2011年完成重組。

但現實遠比想象中殘酷。直到現在,兩大集團的整合都沒有徹底完成。相反,整而不合導致企業盈利狀況直線下滑,2013年集團出現百億巨虧,旗下的長油航運更是因為合並之後連續4年虧損,在2014年6月5日被從A股摘牌,成為央企退市第一股。整而不合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兩家合並的行政色彩濃厚,雙方業務互補性不強。中外運和長航合並主要是迫於國資委的“前三”目標,通過合並抱團取暖。從業務上看,中外運主要從事貨運代理和物流服務,長航主要從事長江流域的運力服務和造船業務,兩者的交叉並不多。合並後,物流業務仍主要集中在原中外運集團旗下,包括中國外運和外運發展兩家上市公司,而造船業務則主要集中在長航集團旗下的長航重工。物流和造船之間並沒有太多的交叉。

第二,管理層和企業文化的融合矛盾重重。同類業務的“合並同類項”在現實中也遇到了人員和文化上的問題。兩家公司的風格差異較大,一個是主要經營內陸業務的內向型企業,一個是靠沿海外貿發家的外向型企業,理念存在沖突。中外運雖在重組後的集團人事中占據主導,但管理層之間的內耗依然嚴重。尤其是原長航旗下的長航鳳凰和長航油運屢屢爆出預期之外的虧損和擔保損失,讓中外運系高層非常不滿,加劇了雙方矛盾。

2、後李榮融時代:細嚼慢咽,數量服從質量

隨著央企整合的難度和風險不斷曝露,後李榮融時代的央企整合明顯放緩。2010年8月王勇出任國資委主任之後,逐漸摒棄了以減少數量為目標的激進思路,更加強調“數量服從質量”,開始轉向“成熟一家,重組一家”。

截至目前的五年間,央企數量僅從123家減少至112家(包括近期合並的南北車),這意味著每年僅有兩家左右的央企被整合,比李榮融時代的年均10家明顯放緩。

十八大以來,新一屆政府基本延續了這一思路:一方面,中央仍然將做強國企作為本輪國企改革的核心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提高國企的核心競爭力”。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3月的國務院常務會上也明確提出“促進強強聯合,優化資源配置,有效解決重複建設、過度競爭等問題”。此前傳言的拆分思路已經不攻自破,“合”仍然是央企改革的大方向。另一方面,央企整合的步伐仍然比較穩健,“成熟一家,重組一家”,基本保持了一年兩家的節奏。

雖然南北車以及中電投和國家核電的整合之後,市場對央企整合的預期空前升溫,但從上述分析來看,央企的整合是一項難度極高的系統工程,如果圖一時之快而盲目合並,後患無窮,過往已經有過很多慘痛教訓。所以,對中央來說,未來對央企整合必定是謹慎而有選擇的推進,堅持“成熟一家,重組一家”的節奏。而對市場來說,相關主題必將經歷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

二、央企整合的五種模式:強強聯合是未來主要方向

第一種是行業內橫向的強強聯合,主要是將行業內業務相同或相似的央企合並同類項,避免惡性競爭,最大程度的發揮規模經濟與協同互補效應,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排頭兵”。這種整合一般是通過換股方式組建新的企業。

過去李榮融時代的強強聯合主要是行業內非龍頭企業的合並(比如中外運和長航就分別是行業的老三和老四),目的是在做大做強央企的同時,保持行業內一定的競爭,防止形成絕對壟斷。

典型的案例就是2009年中國聯通與中國網通合並為新的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打破過去電信行業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局面。經過這一輪電信業的重組,基本形成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

新一屆政府對央企強強聯合的思路完全不同,主要是針對龍頭企業進行整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品牌”,避免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產生惡性競爭、自相殘殺,拓展海外市場、加快產能輸出。

近期南北車合並成“中國中車”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中國北車和中國南車在業務上高度重合,此前已經是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高鐵制造商,在海外業務拓展中屢屢出現惡性競爭,與國家鼓勵高鐵走出去的目標相悖,合並之後這一問題將不複存在。

第二種是行業內橫向的以強並弱,即按照業務相關度將一家虧損企業或者弱勢企業整體並入另一家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央企的核心競爭力。比如2006年中谷糧油集團公司並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兩者在糧油貿易、物流、食品加工等主營業務上多有重合,而中谷的規模和實力遠弱於中糧,中糧一直是全球500強,總資產600億,遠高於中谷的100億。

第三種是縱向的產業鏈整合,即按照產業鏈的相關性將某個行業上下遊企業重組整合,延伸產業鏈,將外部交易內部化,降低企業中間成本。比如2014年11月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整體並入中糧集團。華孚集團並入後,中糧旗下的肉食、糖業和酒業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整合。以酒業為例,中糧通過華孚間接入主了酒鬼酒,中糧在產業鏈的上遊有糧食和高度基酒的優勢、下遊有渠道優勢,酒鬼酒在中遊的白酒生產上有產品優勢,產業鏈上中下遊整合之後產生化學反應。

第四種是主輔分離之後的網狀整合,即把相關央企中非主業資產剝離出來,然後整體與相關行業央企整合成新的獨立企業。經典的案例是電力領域的主輔分離。2011年國資委將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公司部分省級公司所屬的勘測設計企業、電力施工企業、裝備修造企業等輔業和中國水電建設集團、中國水電顧問集團重組,組建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同時將部分省級電網公司所屬的電力勘察設計、施工和修造企業和葛洲壩集團、中國電力顧問集團重組,組建中國能源建設集團。

第五種是科研院所註入央企集團,也算是央企整合重組的範疇。比如2009年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為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並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這種整合有助於發揮央企商業實力和科研院所科研實力的協同效應,一般對相關公司都會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

三、央企整合大猜想之強強聯合:去偽存真

上述五種模式都有助於提高做大做強央企,提高央企的國際競爭力。但對打造龍頭效果最為明顯的還是第一種和第五種模式。李克強總理對本輪整合的定位也非常明確,“促進強強聯合,優化資源配置,有效解決重複建設、過度競爭等問題”,這意味著中央目前最為重視的還是第一種模式:強強聯合。

從客觀上看,這也是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目前國內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必須依靠出口和產能輸出來化解,而在國際市場萎縮的背景下,只有通過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才能實現出口的高增長。而強強聯合的方式短期內可以避免內部的惡性競爭,打造國家品牌,對“走出去”效果最為明顯。

那麽問題來了,哪些央企可能成為下一場“強強聯合”盛宴的主角?十八大以來央企合並共有三個案例,包括2013年中國二重和國機集團的合並、今年的南北車合並以及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合並,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案例中找出一些央企合並的規律:

第一,都是國家重點鼓勵走出去的行業,對出口的帶動作用明顯。南北車所處的高鐵行業曾被李克強總理多次出國推銷,核電領域也是與高鐵一樣的“出海”重點領域。而中國二重和國機集團所處的大型機械制造也是中國出口增長最快、規模最大的行業之一,國資委一直希望打造可以與美國GE、日本三菱等企業競爭的世界級機械設備制造商,國機集團在合並之前就已經在不斷並購補血。

第二,都是有一定技術含量的高附加值行業,國際市場競爭不能只靠勞動力成本優勢,必須依靠強大的研發和創新能力。這一點上大企業顯然比小企業更有優勢,高鐵、核電和大型機械制造領域都是如此。

第三,中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市場上已經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或者有很大潛力。比如南北車已經是全球前兩大高鐵制造商,國機集團已經是除汽車行業外首家入選世界500強的中國機械工業企業,中國的自主核電品牌華龍一號也已經有能力參與國際競爭。

第四,合並企業屬於同一競爭性行業,通過整合可以實現合並同類項,避免惡性競爭。被合並的企業在業務上有很大重合,在國內基本是“南北分治”(很可能是從同一家央企拆分出來的),在國外可能有過惡性競爭的經歷,比如南北車曾在海外投標中自相殘殺,造成國家損失。從國際經驗看,其他國家也大部分是國家品牌的競爭。

第五,屬於非生活性領域,面向的主要是政府或大型企業,壟斷之後對老百姓幾乎沒有影響。比如高鐵和核電,面對的客戶都不是老百姓,社會阻力比較小,而且即便成為市場唯一也很難在與政府買家的博弈中占得便宜。

總的來說,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國家重點鼓勵走出去、高附加值、有一定國際競爭力、業內競爭比較需要國家品牌、非生活性領域的行業,將這些行業內的央企按照合並同類項進行整合。按照這些規律,我們評估了可能整合的幾個領域:

(一)亟需“走出去”的高端裝備領域

最可能出現整合。首先,李克強總理強調最多的就是“中國裝備走出去”,尤其是鐵路、核電等重大裝備領域。這些領域對出口的拉動作用最為明顯,附加值最高,既符合拉動經濟增長的初衷,也符合轉型升級的方向。從國際經驗看,要想保持出口的長期競爭力,就必須依靠高端裝備出口的國家品牌,德國和韓國就是典型的例子。

其次,中國的高端裝備在國際上有較強的競爭潛力,相比發達國家,我們有更加低廉的勞動力、土地、資源等要素成本,相比新興市場國家,我們有更加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秩序、更加有力的政府支持,更適合搞裝備制造。

第三,這一類企業一般不面向老百姓,社會阻力較小。最近的兩個合並案例“南北車”和“中電投+國家核電”都是這個邏輯,除此之外,以下幾個領域也值得關註:

1、船舶領域:中船工業(南船)+中船重工(北船)

優勢:1)船舶工業附加值高,對出口拉動作用明顯,是國家重點鼓勵走出去的裝備行業之一。2)南北船本屬一家,主營業務都是船舶造修。1999年拆分時只是按照地域劃分,長江以北屬於中船重工,長江以南屬於中船工業。3)雙方存在優勢互補,北船擅長軍船和接單,南船擅長民船和研發。4)造船行業是全球性行業,行業競爭非常激烈。目前兩家公司雖在行業內分列第二和第四,有一定的競爭力,但與行業老大現代相比仍處於弱勢,日本聯合造船和大宇造船也在步步緊逼。

劣勢:1)全球貿易低迷,船舶行業基本面不如南北車,短期內市場空間有限。2)南北船旗下的企業資源較為複雜,自身整合尚未完成,合並難度大。3)南北船業績差距大。南船的三家上市公司近4年都保持盈利,而北船旗下三家公司均從2012年起凈利潤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中船重工旗下的中國重工、風帆股份、樂普醫療;中船工業旗下的中國船舶、廣船國際、*ST鋼構。

2、電氣設備:東方電氣+哈爾濱電氣

優勢:1)兩家公司主營業務都是發電設備,而發電設備也是國家重點鼓勵走出去的領域,尤其是核電設備,兩家公司已有一定競爭力,均為三大核電裝備制造基地之一,都在國際上有一定競爭力。2)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目標之一,而電網建設又是基建的先導,電網建設的加快為電力設備出口開拓了廣闊市場。3)目前國際上電力設備制造龍頭是西門子、阿爾斯通、通用電氣、施耐德電氣和住友電工等,同這些企業相比中國公司實力差距較大,因此急切需要通過整合提升競爭力。4)電力設備行業受產能過剩困擾,亟待拓展新市場。2014年東方電氣凈利潤同比下降46%,哈爾濱電氣凈利潤同比下降20%。

劣勢: 1)作為地方國企的上海電氣在實力上比東方電氣和哈爾濱電氣更強,兩者整合的規模效應不是很強,而上海電氣的業務範圍比兩家央企更廣,整合存在難度。2)近期東方電氣旗下公司三高管接受調查,增加了兩公司整合的不確定性。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東方電氣(A股、H股)、哈爾濱電氣(H股)

3、兵器制造: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優勢:1)兩家公司本屬一家,拆分時是典型的按地域劃分,北部區域屬於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又名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公司),南部區域屬於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又名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2)主營業務都是兵器制造,但其它業務則不盡相同,雙方存在優勢互補。兵器裝備集團擅長小型汽車、摩托車、裝備制造、光學玻璃和醫藥,而兵器工業集團擅長大型車輛、化工、特種材料。3)我國軍工科技與美國、歐洲差距較大,根據《美國防務新聞》發布的“2014年全球軍工行業百強名單”,兩家公司都無緣前十,如果整合有利於做大做強;4)軍工行業壟斷對老百姓幾乎沒有影響,社會阻力小。

劣勢:1)兩家公司主營業務雖有直接競爭關系,但因產品的特殊性,其研發與銷售更多由國防系統主導,短期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難度較大。2)兩家公司下屬企業眾多,如兵器裝備集團下轄11家上市公司、兵器工業集團下轄12家上市公司,整合後公司過於龐大,增加了公司治理難度,企業盈利能力未必會提高。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旗下的長安汽車、天威保變、江鈴汽車、中國嘉陵、建摩B、湖南天雁、東安動力、利達光電、西儀股份、中原鐵鋼、民生物流;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旗下的華錦股份、北方國際、北化股份、長春一東、光電股份、北方股份、北方導航、淩雲股份、晉西車軸、北方創業、江南紅箭、安捷利實業(H股)。

4、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

優勢:1)我國軍工產業具有強壟斷性,國家層面並不鼓勵完全競爭。2)中國航空航天工業具有一定的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近年國內航空航天企業積極參與各大航展,力圖開拓海外市場。2)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本屬一家公司,1999年7月由航天工業總公司一分為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擅長航天防務、信息技術和裝備制造,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擅長宇航系統、導彈系統和航天技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擅長各型軍機、民用機以及發動機的制造。三家公司整合可構成一家航空航天全領域大型集團。4)從國內外經驗看,軍工企業整合是大趨勢:2008年11月,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軍工企業由50多家經過並購重組後形成了波音、洛克希德-馬丁、諾思羅普-格魯門、雷神公司、通用動力等五大軍工企業。

劣勢:1)中國軍工產品研發、銷售通常由軍方統一部署,而且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通常受政治因素影響,整合後短期內市場占有率提升有限。2)三家公司下轄30家A股上市公司,整合後公司治理難度加大,規模經濟效應未必能很好發揮。3)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正開展資產轉讓、股權激勵、資產重組、資源整合等多種改革,給整合增加了難度。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旗下的航天電器、航天通信、航天長峰、航天科技、航天信息、航天晨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的中國衛星、航天電子、航天機電、航天動力、中航光電、樂凱膠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的中航飛機、中航機電、中航重機、貴航股份、深天馬A、中航地產、飛亞達A、中直股份、洪都航空、東安電力、中航電子、成發科技、中航動控、成飛集成、中航資本、天虹商場、中航電測、中航黑豹。

(二)亟待產能輸出的上遊行業

可能性較高。首先,國內房地產下行和摒棄大規模刺激的大背景下,建材等上遊行業面臨去產能和去杠桿的長期壓力,只能通過產能輸出來解決。其次,從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兼並重組是增速換擋之後去產能和去杠桿的必然選擇。第三,鋼鐵、水泥等上遊行業企業慘淡經營,除因產能過剩外,與行業集中度不高導致的過度競爭也有直接關系,整合有助於提高行業集中度,化解產能過剩。

1、鋼鐵行業:鞍鋼集團公司、寶鋼集團公司、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優勢:1)提高行業集中度,防範過度競爭,增強國際競爭力。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嚴重偏低,根據中鋼網的數據,2012年至2014年鋼產量前十名的鋼鐵企業集團產量占全國總量的比重分別為45.9%、39.4%、36.6%。而2007年歐盟四大鋼鐵公司的產量就相當於歐盟15國總產量的90.7%,日本最大的四家鋼鐵公司合計產量占日本總產量的74.8%,韓國最大的三家鋼鐵公司鋼產量占韓國總產量的88.9%。工信部《鋼鐵產業調整政策(2015年修訂)(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前十家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占全國比重不低於60%,形成3到5家全球範圍內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型鋼鐵集團,導向明確。2)有助於化解產能過剩,增強行業盈利能力。房地產等傳統產業的下行是長趨勢,中國的重化工業時代已經結束,鋼鐵行業將長期面臨產能過剩的困境,整合後可以統一部署淘汰落後產能,避免整合前淘汰產能時的囚徒困境。

劣勢:1)行業集中度低且產能過剩,整合後短期內盈利改善有限,效果不明顯。2)三公司整合後可能會導致就業崗位的減少,引發社會輿論的抵觸,增加了合並的難度。3)各公司地域屬性較強,公司文化差異較大,存在整而不合的風險。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鞍鋼集團公司旗下的鞍鋼股份、攀鋼釩鈦;寶鋼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寶鋼股份、寶信軟件、八一鋼鐵、韶鋼松山;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旗下的武鋼股份。

2、建築材料: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優勢:1)雙方在產品研發與生產上具有重合之處,可避免惡性競爭。2)提高行業集中度,化解產能過剩。當前水泥、玻璃等上遊建材行業處於產能過剩狀態,兩公司整合後可以提高行業集中度,促進過剩產能去化。3)雙方存在優勢互補,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擅長水泥、玻璃、輕質建材、玻璃纖維等建築材料,而中國中材擅長非金屬材料制造業、非金屬材料技術裝備與工程業、非金屬礦業三大產業。3)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擁有凈出口貿易和商業流通服務,整合後非金屬材料制造業、非金屬材料裝備與工程業、非金屬礦業走出去。

劣勢:1)建築材料領域除這兩家央企外,還有眾多國企與民企,整合對提高行業集中度的作用有限。2)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多家上市公司正開展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尚未結束,給整合帶來了一定難度。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國巨石、北新建材、洛陽玻璃、方興科技、瑞泰科技;中國中材集團公司旗下的天山股份、寧夏建材、中材科技、中材國際、國統股份。

(三)符合產業轉型方向的生產性服務業

可能性不高。首先,中國經濟的服務業占比已經超過工業,但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在服務業中所占比重偏低,國際競爭力弱,發展質量不高。”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有利於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提升,符合經濟轉型的方向。其次,我國服務貿易長期處於逆差狀態,國際市場開拓不足。第三,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涉及工程服務輸出,有助於促進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

1、鐵路建設: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

優勢:1)兩公司業務相似,均覆蓋鐵路、公路、市政、房地產等,整合後可避免惡性競爭相互壓價,損害國家利益。2)兩公司也存在優勢互補,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在一些特殊專業如供電專業具有相對優勢,而中國鐵建則更擅長橋梁隧道領域的項目。3)在國際高鐵、鐵道建設中,二者分別是第一和第二的承包商,整合後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4)考慮到“走出去”戰略中南北車合並在先 ,高鐵動車組輸出後需配套的高鐵線路建設,也增加了合並的可能性。

劣勢:1)與南北車合並稍有不同的是,中國目前生產高鐵動車組的只有南車和北車兩家,而在國際基建市場中,與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競爭的還有中國交建、中國建築等大型央企,兩家公司合並不能從實質上建立起集中度的相對優勢,反而有可能喪失競爭主體的數量優勢。2)兩公司內部各工程局業務雷同,為避免內耗,兩公司尚處於內部重組階段,合並難度大。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旗下的中國中鐵、中鐵二局;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旗下的中國鐵建。

2、航運: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優勢:1)有助於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央企中涉及航運業務的有中國遠洋、中海集運、中外運長航集團和招商局集團。招商局集團業務主要在金融領域,其運輸業務占比與中國遠洋、中海集運的93%和88%相去甚遠,因而與另外三家航運集團合並可能性不大。根據Alphaliner2014年排名,目前全球最大的海運船務公司是丹麥的馬士基,中國遠洋排名第五,中海集運和中國外運分別排名第九和第三十三,如果將三家合並就能成為比肩馬士基的全球大型海運公司。2)從全球來看,東亞地區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而臺灣地區和韓國都已經有過航運企業合並的案例,中國大陸也有整合的內在壓力。3)中國遠洋與中海集運業務以海外為主,而外運長航集團國內業務較多,任意兩家合並既能實現規模經濟也可實現協同效應。4)海運領域運力過剩嚴重,BDI指數從2007年的11793點跌至今年2月份的509,國內多家航運企業經營一直處於虧損邊緣。整合後有助於統一采取措施加大內部成本控制,對管理結構和業務結構進行調整,淘汰過剩運力,並通過使業務多元化增強國際競爭力。

劣勢:1)全球貿易低迷可能成為新常態,未來航運服務市場空間不大,短期內做大做強的意義有限。2)中國外運長航集團到現在還未徹底完成整合,而且如前所述,兩家公司在整合過程中暴露出諸多整而不合的風險,使得航運類央企整合難度加大,中央態度可能會相對謹慎。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旗下的中國遠洋、中遠航運;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旗下的中海集運、中海發展、中海海盛、中海科技;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ST鳳凰、外運發展。

(四)與居民生活直接相關的其他領域

可能性較低。首先,生活性領域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直接面向老百姓,壟斷帶來的社會影響較大。其次,能源、電信等生活性領域準入門檻高,壟斷問題由來已久,如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脫鉤、寬帶與日韓等國相比網速慢費用高等,與這些領域的壟斷直接相關,若央企整合後,將進一步提高壟斷程度,不利於行業競爭和費用的降低,有悖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改革目標。因此,這些領域央企同行業之間強強聯合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整合將以上下遊企業之間的縱向整合為主。

1、電信領域: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公司

優勢:1)存在著優勢互補,中國電信是全球最大的固定電話、CDMA移動網絡及寬帶互聯網運營商,而中國聯通在移動通信服務和電信業投資更有優勢。2)中國聯通在發展較快的南方21省是新進入者,而中國電信在發展較慢的北方10省是新進入者,兩者整合可以發揮各自的地域優勢。3)有助於規模經濟的發揮。電信行業為自然壟斷領域,前期基站建設、網絡建設的成本高,後期運營成本相對低廉,兩者整合後可以共享基站與網絡,降低成本。

劣勢:1)電信業務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整合後雙寡頭比現在的三足鼎力局面更易出現壟斷,可能會導致居民資費的上升。2)兩公司的資質都不如中國移動,整合後效率未必會明顯提高。2013年中國移動的營業收入為6302億元、凈利潤為1217億元,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營業收入為2950億元、3216億元,但凈利潤分別僅為104億元、176億元。整合後增加了公司的治理難度,效率可能會變得更低。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旗下的號百控股;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公司旗下的中國聯通。

2、能源化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優勢:1)整合有助於產業鏈延伸、優勢互補,形成兩大上中下遊齊全且實力超強的國家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擅長原油、天然氣的勘探與生產,中國中化和中國化工擅長油氣產品的加工;中石化市場主要集中在中國經濟最發達、最活躍的東部、南部和中部地區,中海油資產遍布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2)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大型石油公司更易於加強與國外能源組織以及能源巨頭的戰略合作,增強談判能力,保障能源安全。

劣勢:1)石油石化行業中石油中石化直接合並可能性不大,因為如果合並成一家,那就是國家石油公司,我國是石油凈進口國,一般為石油凈出口國運用此模式。保留兩家國家石油公司,有利於維護國內市場上的競爭。2)幾家公司本身已經過於龐大,公司治理尚不成熟,導致運行效率低下。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範圍擁有近55萬名員工,是世界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的七倍以上,但2013年其營收為3610億美元,而埃克森美孚同年的營收超過4200億美元。3)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旗下均有公司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員工激勵計劃,增加了整合的難度。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旗下的中國石油、大慶華科、石油濟柴;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旗下的中化國際;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河池化工、滄州大化、天華院、藍星新材、天科股份、黑化股份、沙隆達A,ST海化、沈陽化工、風神化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旗下的中國石化、石化油服、江鉆股份、上海石化、泰山石油、嶽陽興長、四川美豐。

來源:民生證券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453

做O2O一定要懂女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8/154591.shtml

導讀 : 互聯網經濟中的電商、團購、微商、網紅都是由女性消費勢力推動的。能夠獲得一批穩定的、有購買能力的女性粉絲,關系到O2O的市場份額和生死存亡。

3月7日是網傳的“女生節”,3月8日是天底下女士的節日。作為一個為了祖國的O2O事業操碎了心的自媒體作者,我決定放下手頭上的活,和朋友們聊一聊“為什麽說女性消費事關O2O的興衰”!

其實,互聯網經濟中的電商、團購、微商、網紅都是由女性消費勢力推動的。大家都知道,淘寶是做服裝起家的,現在刷淘寶的還是女生,所以說,電商種子用戶是女 性,而非男性。即使是如今的電商大促,女性也是絕對的“剁手黨”,馬雲背後的女人瘋狂的“買買買”不斷刷新歷年雙11的銷售奇跡。三八婦女節已然成為各大電商平臺的一大促銷節點,各種針對女性的優惠促銷活動應接不暇。比如聚美優品的“聚美優品301”,京東的“京東女人節”,唯品會、蘑菇街等均借助婦女 節,開啟春季銷售活動。除了服裝品類以外,女性消費集中的品類如美食、電影、服裝、美業、美妝、旅遊、母嬰等線上滲透率較高;其他女性色彩較濃厚的節日也 被開發殆盡,如情人節、5·20、母親節,七夕等。

以折扣團單模式起家的團購模式,也是抓住女生愛便宜和優惠的心理,最早也是在女性所偏愛的吃、喝、玩、樂等品類上發力,在互聯網經濟中,女性往往是最理想的目標用戶。O2O綜合平臺百度糯米近兩年所舉辦的3月7日女 生節活動,很多推廣手法,還是很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比如3.7元小吃,三塊七起K歌、看電影,策劃37位幸運用戶旅遊等等,去年單日流水就突破7000 萬,顯示女生節不可小覷的爆發力。

說到“微商”,之前我一直是比較抵觸,被我拉黑的做微商好友不計其數,最近才開 始意識到“微電商”是電商行業發展趨勢。加了幾個大紅大紫的微商微信好友,基本是90後的小姑娘(還一個還在讀大三),卻稱得上是“社交電商”的元老,年紀輕輕身家過億,一點不誇張(寫到這,我似乎覺得有點生無可戀了)。她們在朋友圈還是賺其他女同胞的錢,產品不外乎是面膜、眼貼、減肥茶之類。科技含量太高產品,不好講清楚,反而不好賣。由於產品成本較低,利潤空間大,銷售模式就是招代理,主要招商對象為時間充裕的女大學生或休假的產婦。從微商崛起的例子 中也可看出,這又是一個由女性主導的龐大消費產業。

微博網紅是去年最火爆的經濟現象之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爆發,主要模式是“微博達人+粉絲互動+淘寶店”,前者是引流,後者是變現,銷量相當霸道,1小時賣幾千萬的流水,只能用“沒人性”來形容。網紅經濟表明90後女性成為網絡消費主力,不看重便宜而是追求品牌(所謂的“消費升級”),她們似乎也並不討厭打廣告,資訊可以廣告化、營銷化,而年輕人喜好的微博、興趣圈、今日頭條、美拍等自媒體紅人正成為微電商爆發的新風口。

O2O作為電商本地化的創業趨勢,自然也不例外!能夠獲得一批穩定的、有購買能力的女性粉絲,關系到O2O的市場份額和生死存亡。

來看看CNNIC統計的數據,O2O生活服務消費中女性占比62%,男性則僅為38%,也就是說男性無論是消費意願和額度上都遠遠低於女性。根據百度糯米發 布的《我國女性消費大數據》顯示,在餐飲、KTV方面女性消費額占據69%,在美容美發方面女性消費額占據76%,在美容SPA方面女性消費額占據 71%、在攝影寫真上女性消費額占據63%,在婚慶服務上女性消費額占據60%,在健身消費上女性消費額占據59%。可以說,女性占O2O的“大半邊天” 實不為過。從目前O2O存活程度上看,這個領域都有市場份額靠前的龍頭項目出現。

在多品類O2O消費平臺,電影+美食、電影+酒 店、KTV+美食等聯動促銷效果最佳。其中,女性的消費特點是,20歲-30歲之間主要是KTV、美食、電影消費、攝影寫真為主,在30以上主要是以美容、美發、餐飲為主,所謂“女學生愛自助,媽媽黨愛養生”。這些消費品類的競爭壁壘並不低,競爭十分激烈。如果創業老板(不排除有大男子主義的)還不重視 女性消費的力量的話,可能已埋下了失敗的種子。要知道,中國家庭生活消費總額的75%是由女性購買的,向我這樣的“甩手掌櫃”,這個比例在85%以上。

那為什麽女性消費對O2O如此重要呢?我覺得,一是女性消費欲望的確比男性普遍強,更容易形成沖動消費,那些對各種營銷活動軟硬不吃的消費群體,其實蠻令讓 人絕望的;二是美女喜歡看美女(這點和男性完全不一樣),美女自帶流量,參與度、活躍度(也就是所謂的“用戶粘性”)要比男性消費者高出N倍;三是女性主 打的消費領域回錢快,便於企業盈利後迅速擴大規模。而用戶、流量、規模這些都是每個O2O創業者最渴望得到的東西。

如何在O2O適應“她經濟”的崛起?(1)女人比較感性,商城得有繽紛、時尚的氛圍,所謂淘寶賣的不是衣服賣的是圖,圖一定要精致,文字要感性;(2)粉絲成為變現的基礎,微商不只是朋友圈推銷,而是社群的長時間情感溝通的結果,只要有粉絲願意做廣告的,反饋和讓利應是必須的;(3)由於手機讓內容生產方便,微博、朋友 圈正在廣告化,美圖、美拍正成為一種時尚,讓UGC融合在銷售中,讓消費越來越可視化、親切化很考驗運營的水準。最重要還是得讓女性擔負更重要的角色,畢 竟女人更了解女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16

想少栽跟頭?你一定要懂這些“財稅”應對攻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09/155110.shtml

導讀 : 票、賬、稅正是“財稅”的三大典型陷阱。

據不完全統計,至少90%的初創企業在財稅漏洞上栽過跟頭。從公司規劃註冊開始,購買有形無形資產、招人開工資交社保、收錢付錢開發票,財稅伴隨著初創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無論是嗤之以鼻派還是甩手代理派,又或者想重視卻缺乏專業知識專業人才,原子創投溫馨提示:日積月累的小小財稅漏洞往往演變成日後融資上市的大大大坑!

票、賬、稅正是“財稅”的三大典型陷阱,原子創投攜手上海群信會計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財稅專家蔣穎老師助初創企業攻略“萬稅”。

1.超高頻超嚴重:發票! 

l   常見問題:采購發票;亂開發票內容。

l   風險提示:影響公司融資上市,虛開增值稅發票屬於比較嚴重的刑事犯罪。

l   如何攻略:合理利用政策,發票絕不買假,開票嚴守經營內容。

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絕逃不開兩個字:“發票”。

合理費用在稅前可以列支(稅前費用可以抵扣的費用)。如: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納稅人發生的與其經營活動有關的合理的差旅費、會議費、董事會費,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證明資料的,應能夠提供證明其真實性的合法憑證,否則,不得在稅前扣除。

l   差旅費的證明材料應包括:出差人員姓名、地點、時間、任務、支付憑證等。

l   會議費證明材料應包括:會議時間、地點、出席人員、內容、目的、費用標準、支付憑證等。

國家政策一定要合理使用。

切忌采購發票(俗稱“買發票”)。黑心賣家常常賣了發票立刻註銷,真假根本難以分辨。如果說營業稅發票還能心存僥幸,5月1日全面營改增,增值稅環環相抵形成閉環,假發票分分鐘被追溯,根本無處遁形。還有些網絡技術公司,支出多收入少,老板賣個人情幫朋友開票賺點小錢,要知道,虛開增值稅發票的行為是刑事犯罪!

開票內容也須符合自身經營業務範圍。經營業務內容不是公司說了算,須經過稅務局的審核,任意開具、客戶要什麽就開什麽都不合規。

互聯網企業收入爆發時可能出現發票不夠用的情況,需要創始人們全面了解各地開票政策,正確權衡本企業經營內容。萬一出現不夠用的情況要及時與稅務局協商解決。

2.長期被忽視的利器:賬務! 

l   常見問題:對內對外兩本賬;用私人賬戶結款或發放工資/福利追求“合理避稅”;漠視財務。

l   風險提示:不利於公司內部管理,有時甚至影響公司融資上市。

l   如何攻略:搭建財務體系,內外賬逐步統一;用財務手段提升企業內部管理。

初創企業做內外兩本賬的現象相當普遍,最常見的理由就是所謂為員工“合理避稅”或隱藏收入:合同工資只簽最低社保繳納基數,余款或福利用微信、支付寶或者老板的個人銀行卡支付來個“體外循環”,同時也能“省去”一大筆公司應繳納的員工社保。還有些更自作聰明的,讓員工簽 “不要社保”的承諾書,這在法律上是無效的。實際上,法律規定應繳納的社保應以實際發放工資為準,非合同列示金額,一旦被舉報社保中心查賬,遺漏部分會被要求全數補繳。

而一筆筆費用從各個私人賬戶匯出,若是疏忽了沒有及時記錄,日子久了老板搞不清錢去了哪里,也搞不清公司有多少現金流,一筆糊塗賬。除非不想做大,一旦融資審計甚至上市審計,這些賬目不清的部分都需要說明原因並補齊發票,臨了再去采購又回到了第一個問題的死循環;隱藏收入會造成企業突然的異常大額稅收繳納,有被稅務局判定偷漏稅的風險。投資人也會要求公司內部核算清楚再投錢,爭分奪秒搶占融資上市窗口期之時被核算和補稅影響,得不償失。

其次,對待財務的態度一定要端正。財務不是單純的記錄,也絕不能與業務脫節。好財務應及時反饋財務過程中發生的異常,並應用於企業的內部控制和管理。例如,初創企業經常會碰到一個團隊同時做幾個項目分擔成本的問題,用財務結合ERP的方法分項目組建立成本中心,清晰列示項目收入與成本的配比情況,就能迎刃而解。

要把財務上升到管理的高度,財務代理公司顯然能力有限,這就要求企業配備專職的財務人員。初創企業如果沒有條件,建議先咨詢負責任的服務機構搭建財務體系,並建立起內賬制度,逐步做到與外賬統一。

3.所有企業都繞不開:稅收!

l   常見問題:缺乏對稅收優惠政策的關註;不了解增值稅抵扣等節稅手段。

l   風險提示:盲目“避稅”,徒增企業風險;多支付不必要的稅款,造成企業損失。

l   如何攻略: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多,增值稅新政要仔細學。

首先要明確,我國的稅收制度以《稅法》為基礎,以政策為導向,時常會有條文上的補充和更新。隨著國家對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大,稅收上的利好政策層出不窮。例如,與小微企業有關的優惠政策就有:

l   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l   增值稅起征點從兩萬調整為三萬(月收入小於三萬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繳兩稅);

l   年度累計利潤或應納稅所得額在20萬~30萬元之間的小微企業稅率減半,按10%征收等等。

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有:

l   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建議先明確自身企業性質,經常關註新聞及國家及各地方稅務局網站了解稅收新政,並積極申請、善加利用,為企業合理節稅而非“避稅”。

此外,5月1日起將全面執行營改增新政。增值稅稅率有6%(服務業項下)和17%(貿易生產項下)兩種。對企業來說增值稅可環環相抵是最大利好,有些用於生產經營的支出,即使進項銷項稅率不匹配,都可以按17%抵扣;住宿費、會議費也可抵扣(僅限增值稅專用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13

合潤傳媒:廣告植入要懂多種“語言”

1 : GS(14)@2010-09-05 20:38:15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04/148043.html
從簡單“嫁接”到融入內容,從傳統影視劇到網路短劇
  合潤傳媒 廣告植入要懂多種“語言”
  33個贊助商,23個品牌,無孔不入的廣告在《杜拉拉升職記》中輪番上演。越來越多的影視劇,正讓人們深處廣告植入的重重包圍中。
   這是一個廣告植入的新時代,然而在北京合潤德堂傳媒廣告公司(以下簡稱“合潤傳媒”)總裁王一飛看來,植入並不是簡單的“嫁接”,只有節目內容的藝術完 整性、觀賞性不被破壞,“植入廣告”才會對品牌起到良好的傳播效果。王一飛把這種能起到良好宣傳效果並和影視劇進行有效融合的商業模式稱做“品牌內容營 銷”。作為“品牌內容行銷”模式的探路者,合潤傳媒也受到了投資方的關注。
  繼2009年9月獲得深圳市同威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同威創投”)2000萬元的投資後,合潤傳媒近日又獲得同威創投及深圳高特佳、凱晨資本等多個投資機構共計6000萬元的二輪投資。同威創投投資經理賈 珂表示,植入式廣告在中國是一個快速增長的行業,預計三年內合潤傳媒將會在國內上市。從目前來看,合潤傳媒有望成為第一家明確以植入式行銷為主業的上市公 司。
  自建品牌內容行銷平臺
  《鄉村愛情故事》裡開進村子的雪佛蘭轎車,《我的青春誰做主》裡趙青楚和錢小樣在Kappa專賣店裡聊天,這些都是出自合潤傳媒之手,王一飛更喜歡把這種廣告植入設計叫做“品牌內容行銷”。
  從2007年創業開始,合潤傳媒主要做的是電視劇廣告植入。“第一個項目是和趙寶剛導演合作《我的青春誰做主》,有一場戲是安排在Kappa專賣店裡拍的。”王一飛說,這一單並沒有掙到錢,但是卻從這一合作中學會了“如何將廣告植入做得看起來不那麼多餘”。
  “一開始好多合作都不掙錢,即使掙了錢,也可能會出現合作不愉快的狀況。做品牌行銷的和做藝術創作的並不是一類人,經常會發生溝通方面的問題。”談起創業之初的經歷,王一飛稱那段“夾心層”的日子很難熬,他總結出自己的薄弱之處就是沒有成熟的模式。
   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王一飛逐漸建立了自己的BC(品牌內容)分析師團隊,由於BC分析師多具有影視劇實際拍攝經驗,使他們可以順利地參與到每個劇組的 創作溝通當中,與編劇、導演、燈光及演員共同探討每個鏡頭、每個細節的呈現方式。王一飛開玩笑說:“我們的人需要會說兩個星球的話,既要會用文化界的潘多 拉星球語言,也要會廣告語言,這樣我們才能把品牌和製片人之間的差異協調好。”
  以新片《唐山大地震》為例,由於影片有很多的救災橋段, 因此合潤傳媒的BC分析師們重點查詢了當年地震時全國支援救災中重型設備的使用情況,之後找到相關設備的提供商,以影片真實重播的方式,打開了客戶與製片 方的接洽。“拍攝地震現場需要很多挖掘機、吊車等重型機械,租金非常貴。通過分析發現,我們的客戶‘中聯重科’非常適合參與到這部影片中。”王一飛說,在 汶川大地震中,中聯重科的義務救援隊就奮戰在災區,此次參與拍攝的中聯重科員工不少都親身參與過抗災。經過三年的積累,合潤傳媒在自己的平臺上聚集了160餘家國內外頂級製片公司及百餘家大型品牌,並與其形成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而正是平臺化的操作,也為合潤傳媒抵禦了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王一飛說,合潤傳媒在2009年利潤達到了幾百萬元,是2008年的三倍以上。
  由商業主導向內容主導轉移
   儘管影視劇品牌內容廣告(植入廣告)、品牌內容整合行銷(線下推廣)、品牌內容公關(影視劇宣傳推廣)三部分業務為合潤傳媒帶來了業務量的飛速增長,但 是王一飛並不滿足於此。他說,隨著三網融合時代的到來,傳播管道會變得很模糊,而內容變得更重要了,因為可以點播內容了。以後,合潤傳媒的業務會由商業主 導向內容主導轉移。相比于傳統電視劇,網路劇正逐漸呈現出優勢和強勁的競爭力。在製作和播放方式上,網路劇一般都不是全劇製作完畢後再借助互聯網平臺連續 播放的,而是間斷性地播放,提前預告下一集的播放時間。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網路短劇的商業前景更為光明。
  成本低,製作週期短,廣告 植入回報率高,合作管道更加多樣化,基於這些優勢,製作多媒體短劇成為了合潤傳媒進軍網路的第一顆棋子。王一飛透露,這類短劇的成本之所以低於傳統的影視 劇,主要是在網路、手機等新媒體上,適合此類播出平臺的劇本和創意要更容易找到,而且在三網融合的趨勢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廣告客戶更傾向于這樣的合作模 式。
  “我們下一步準備做高端網路劇,每部投資在200萬元以上,並嘗試跟品牌客戶共同投資製作,或以我們為主,制作品牌定制劇。隨著網路版權的正版化,收費標準也在提高,這塊的增值空間是很大的。”王一飛對網路短劇的市場前景信心十足。
  當然,看到這一商機的絕不止合潤傳媒一家。對於網路短劇市場,網路視頻的主角優酷、酷6網和土豆網都已開始行動,這個領域的競爭也開始硝煙漸起。8月初,土豆網就宣佈,“橙色盒子”自製劇全媒體業務拓展正式啟動。
  儘管網路短劇中蘊藏著很大的商機,但這都是建立在一部好的能夠在網上有人氣和口碑的短劇基礎上才能達到的效果。顯然,短劇內容的短小精悍以及是否具有足夠的傳播力,是對合潤傳媒等製作方的一大持續性的挑戰。

  儘管王一飛不願透露在影片中的植入費用問題,但是隨著影視劇製作費用的水漲船高,植入費用也是節節攀升。王一飛透露:品牌植入費用在2007年大約為20萬~30萬元,但現在已經漲到100萬元了,而且還會繼續迅速上漲。
   而對於製作成本的提高,合潤傳媒採取了平臺化的操作來降低風險。王一飛說:“我們每個月都會對30~40部影視劇進行評估,推薦期是三個月,有客戶的我 們就操作,沒有客戶就放棄。如果是開機的話,我們還可以考慮做貼片。但是,首先要經過我們的評估,評估標準有很多項,包括編、導、演等陣容,以及投資額等 十三項,最後採用打分制,這些都是基於資料庫的。比如我們有一個導演庫,包含了所有的知名導演,我們會把他們的資訊隨時放進庫裡來,包括新作品的收視率是 多少,正面評價是多少,負面評價是多少等,然後我們再把它量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28

金融雲端:外資要懂的國情教育

1 : GS(14)@2012-07-20 16:39:1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20/165308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90

周顯:公司啤殼要懂竅門

1 : GS(14)@2016-04-12 17:33:4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這邊廂,在這一年來,我認識很多股壇中人,都說手頭有幾家公司正在準備上市。當然了,殼價不停的在上升,啤殼上市,是一本萬利的生意,這自然吸引了專業人士參與,但那邊廂,監管當局卻在大打傳媒戰,說要收緊啤殼上市規定。

正因排隊上市的公司太多,我也常常對股壇的朋友說﹕「我估計在今後,創業板公司上市,應該會愈來愈困難,單靠僅僅符合上市條件,並不足夠,必須很高分數才成。否則,如果不加篩選,今年可能有幾百家公司上市,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政府客大客令人較有信心

所以,我也對近來的新上市股票,有着一定的關注,關注的重點是﹕它們究竟憑着什麼結構,可以突圍而出,成功上市呢?皆因我的副業之一,就是為朋友的公司去搞上市,所以也要對最新的上市標準有深厚的認識。像今日上市的思博系統(8319),發行2億股,市值約2億元,以此計低於殼價甚多,公司成立於1985年,是資訊科技基礎設施解決方案供應商。提供的資訊科技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的主要方面包括虛擬化、軟件定義數據中心、軟件定義網絡、分散式防火牆、超融合基建、公共、私有及混合雲、高性能計算、目錄服務、電郵服務、協同服務、企業流動性管理、網絡基建及資訊保安。

牌面上似是啤殼上市的料子,為什麼可以獲得交易所放行,讓它上市呢? 我估計是因為它的客戶群——私營客戶主要包括各行業的中型至大型跨國及本地商企,公營客戶包括政府、教育機構及非政府組織,自2006年成為政府認可承建商,大部分客戶位於香港,若干客戶則位於澳門。簡單點說,交易所的標準,就是對於政府客戶和大客戶有信心,對於私營小公司沒信心,對於香港客戶有信心,對於內地客戶沒信心,因為小客戶和內地客戶,比較容易造假帳。因此,像「思博系統」這種公司,便比較容易批准上市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0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