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汽車產業巨變 這幾條賽道要占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2901.html

盡管奔馳、寶馬和福特從2014年就開始強調其不再是一個單純車企,而是未來人們日常出行服務方案的供應商,但直到今年亞洲消費電子展(CESAsia)才將這個概念闡釋清楚。

在此之前,瑞銀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董事鄒天龍認為,車企所提的“出行服務”是一個汽車後市場概念。但從寶馬(中國)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韋睿在5月12日的演講中發現,這更是一個前裝概念,甚至直接讓汽車企業從過去的一個單純的汽車制造商,轉變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移動智能硬件供應商。

從新能源、車聯網到無人駕駛,汽車產業正在面臨巨大的變革。在這個充滿著機會與挑戰的時代,眾多具備深厚互聯網背景的企業開始造車,同樣一些在新能源、車聯網或無人駕駛方面有技術儲備的科技類公司也深受資本市場關註。

盡管業內不乏“傳統車企將被滅絕”的觀點,但寶馬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康思遠卻認為,“現在這樣認為還為時尚早”。至少在未來技術發展方面,傳統車企更具號召力,眾多的供應商更願意跟隨車企的方向。正如寶馬所宣傳的“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可以創造未來”。

未來汽車三大框架

韋睿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寶馬汽車認為,未來汽車發展的三大方向包括:數字化,汽車通過智能互聯與出行服務的無縫結合;自動駕駛中提供純粹駕駛樂趣和純電動出行。

這與戴姆勒大中華區高級執行副總裁、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中國研發中心負責人安爾翰的觀點一致,安爾翰認為,電動驅動、無人駕駛和智能互聯是未來汽車發展的三大架構。

圍繞這三大架構,汽車企業也發起了“數據保衛戰”。

一輛汽車有上萬個零部件,而汽車企業真正生產制造的零件卻少之又少,它有龐大而有序的供應商體系,在數字集成方面,傳統企業具備天然的優勢與經驗。在互聯網企業準備以大數據、以雲來整合一切的今天,車企也在今年的CESAsia上提出了屬於車企的“雲”概念。如奔馳的Car2X智能雲端交互系統和寶馬的開放式移動雲。

與互聯網的雲不同,汽車企業的“雲”已經具備了明確的應用場景,利用大數據的概念,車企的雲概念能夠為駕駛者打造從出行、用車、充電和智能生活的一切,打通車與一切智能終端,包括智能家居的界限。

巨大的產業變革,也在影響汽車企業的全球研發格局,特別是在中國市場的布局。普華永道的調查顯示,中國的消費者比全球其他市場的消費者更願意接受新的、帶有車聯網及無人駕駛的車輛,且中國消費市場層級多、需求複雜、道路交通狀況更加複雜,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願意在中國研發與實驗無人駕駛和車聯網技術。

比如,寶馬全球的無人駕駛實驗室就主要在德國和中國展開,而在中國又分別在北京和上海建立實驗室。

在這樣的背景下,寶馬在華研發團隊也在不斷擴大,根據韋睿的介紹,目前寶馬在華有大約600名這樣的產品工程師,此外還有與此相當的質量和制造工程師,成為寶馬除德國之外最大的研發中心。

中國企業的機會

跨國車企在華增強研發團隊,除了適應中國的路況之外,更希望與如地圖、充電設施等本土供應商加強合作。

安爾翰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就曾明確指出,基於電動驅動、無人駕駛和智能互聯的發展,奔馳在華的研發團隊在不斷擴大,從2014年11月的380人,擴增到現在700多人。其中新增人員主要聚集在上述三大框架之內。

而這些跨國企業在華研發團隊的加強,也給了眾多本土互聯網供應商機會,例如百度地圖等,就抓住機會開始了中國企業無人駕駛項目的開展。在此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車企也加強了在無人駕駛方面的研發,盡管一開始全部都是外國供應商,慢慢會有越來越多的本土供應商參與進來。

友衷科技就是看到機會的一家創業公司,盡管現在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看到了互聯網造車的機會,而這家創業公司卻認為車聯網是一個大的產業,未來也能發展成為一個萬億級市場。公司創始人、CEO張錚表示,盡管汽車產業未來的終極目標是無人駕駛,但首先要保證的是安全,是技術的成熟。因此,相較無人駕駛技術,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在目前具有巨大的市場。

基於此,友衷科技在今年的CESAsia期間實施了一款可實現中控(信息娛樂系統)、手機、HUD、後視鏡等多屏互通的AutoIO超能儀表。

而實際上,看到機會的不只是友衷科技,也不只是中國企業。來自以色列的科技巨頭Mobileye也於近日與中國互聯網公司司科通芯城旗下的硬蛋科技聯手,利用各自的資源和優勢,在中國市場ADAS產品層面建立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深耕智能汽車生態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21

無人商店是作秀,還是要占滿未來街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19/164207.shtml

無人商店是作秀,還是要占滿未來街頭?
財經雜誌 財經雜誌

無人商店是作秀,還是要占滿未來街頭?

一如互聯網不可能取代實體一樣,任何零售形式都不會顛覆而只會優化行業,使商業得以不斷進化。

來源 | 財經雜誌 (ID:i-caijing)

作者 | 劉浩南

編輯 | 王小

從去年12月亞馬遜發布的一條無人超市Amazon Go的廣告開始,無人零售店的概念逐漸引發市場關註,國內一眾互聯網企業、生鮮超市、識別技術方案研發公司都紛紛在這一市場展開“卡位戰”。

第一家無人零售便利店Amazon Go在美國西雅圖開張,之後兩個月,2017年2月,深蘭科技就宣布與芝麻信用合作推出“takego”無人店系統;6月初,BingBox繽果盒子無人零售店在歐尚、大潤發等大型超市開始試運營;7月8日開幕的天貓造物節上,阿里巴巴展示淘咖啡無人店。

41

盡管入局者們的運營思路、技術選擇和商業化計劃各有不同,但都旨在利用視覺識別、傳感器融合、深度學習算法等技術,讓顧客能夠自助完成選購、結賬等操作,希望將傳統線下商店全面升級為毋需人工值守的商店,以降低人工成本。

不過,如何變得更“聰明而善解人意”,將人們拽出家門,才是無人超市從紙上談兵到成為未來零售業“標配”的關鍵。

無人值守靠什麽

以生鮮電商為核心業務的繽果水果,是無人商店領域嘗試大規模市場化的先頭部隊之一。位於廣東中山地區的首個繽果盒子無人零售店,甚至比Amazon Go還早一年多,截止目前,全國已有10家繽果盒子無人便利店,分布在廣東、上海兩地。

“在即將到來的8月,繽果盒子將會登陸北京等地。預計8月底前我們還會在華南地區的多個城市鋪設200個盒子。繽果盒子公關總監吳海宏告訴《財經》記者,新一輪大規模鋪設馬上要開始,按照計劃,繽果盒子在全國鋪設規模將超過5000個。

與傳統便利店相比,無人值守的商店的進門方式就有所不同。使用者要打開繽紛盒子店的大門,需要在企業官方微信渠道綁定手機號,並掃商店門口的二維碼,在系統識別用戶身份後,店鋪大門才會打開。二維碼相比傳統的條形碼,能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數據類型。

42

這樣的無人店,更像一個自助超市,可算無人店1.0版,顧客通過三個環節可以成功完成購物。

首先,選合適商品。這時即便只有你一個人在靜靜地選看商品,也許你沒有意識到,傳感器、計算機、生物識別系統等一系列的機器和數據因你而在快速地運轉著。

用戶將選好的商品手動碼齊,放在收銀臺監測區,然後,等待通過商品包裝上的RIFD便簽錄入信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頻識別,這是商業領域的一大關鍵技術。它是通過無線電訊號,來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

利用這一技術,識別系統根本不需要直接接觸商品。RFID技術源於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用於辨別敵我飛機身份。當人們意識到將RIFD以便簽的形式,附著於可跟蹤的物品上,對其進行識別和讀,可在全球流通,於是20世紀60年代RIFD技術進入商用,近年來,更被視為構建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最後一步,就是掃生成的微信或支付寶二維碼,完成支付。阿里淘咖啡連掃一下這個動作都免了,利用支付寶免密支付的授權,在通過淘咖啡門口的一道“免密門”時,身上商品的款項就會在此前綁定的支付寶賬戶中扣除。

“有用戶跑到店外逛去了,後來跑回來問我還沒付錢怎麽辦,我笑著說沒關系,留意下支付寶賬單就好。”一位螞蟻支付的工作人員分享了天貓造物節活動當天的一則趣事。

無人商店將值守任務讓渡給智能系統後,讓智能系統完成人類店員無法完成的任務,也借此完成了一次騰籠換鳥式的升級。

商家降成本,還要吸引客戶

盡管剛剛開始,無人店市場的運營目標已存在巨大差異:迫切希望市場化的中小型無人零售超市,與定位特色消費體驗的無人購物體驗店。

無論如何,節省人力成本,無疑是最受商家歡迎的無人店特色。

雖然背後運營和維護人員仍然是一筆不可忽視的支出,無人零售的總體人力成本相對同等規模的傳統商店還是有所降低。“據我們計算,每一個繽果盒子所需人力為傳統便利店的1/4,運營成本是他們的1/8,理想狀態下,一個工作人員可以管理20個盒子。整體運營成本不到傳統便利店的15%。”吳海宏稱。

對於加入無人零售戰役的商家而言,快速跑通一套無人零售體系,搭建起後端的供應鏈、運營系統,測試潛在的風險這一系列的障礙都要一一揭開。

還在內測階段的Amazon Go能支持20人同時進店購物,淘咖啡能支持50人,繽果盒子和快貓等客流上限僅為1到2人。在繽果盒子商店的客人購買的商品超過5件,還得分批結算,用戶體驗算不上優秀。上述兩個問題都受制於傳感器識別能力和物品追蹤算法水平,也是無人商店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當這些障礙都移除後,才能把真正無人銷售的場景帶給用戶。背靠巨頭阿里的淘咖啡,和Amazon Go一樣,關註點在客戶消費體驗,目前還沒有商業落地的確切時間表,這與繽果盒子渴求快速市場化的運營思路相反。

占地近200平方的無人購物體驗店阿里淘咖啡,以“進門後不用手機操作”的賣點引起大量關註。

“你可以把這個兩百平米的無人零售店,看作是整個阿里系的新商業模式和技術練兵場。”一位螞蟻金服的工作人員對《財經》記者分析,“淘咖啡店鋪里運用的計算機視覺、傳感器融合、自動支付技術、生物識別等技術,都是阿里未來希望為消費者提供的消費體驗的基礎。”

顧客每次購物都會留下痕跡,這些痕跡正是大數據優化銷售的最大助力。“顧客購物記錄、在貨架前的停留時間等數據都會成為我們重要的參考,持續積累後在店面設計、商品擺放、關聯商品選擇等方面。”負責淘咖啡項目的阿里巴巴公關總監楊樹對《財經》記者說。

43

提升消費體驗註定成為無人店的另一個重任。淘咖啡並沒有規模化鋪設計劃,而更像是一個消費文化的傳播者。“我們沒有指望在這個項目獲取多少利潤,它的定位更接近新時代的消費體驗店,讓消費者們都能感受到技術和設計帶來的更美好的消費體驗。”楊樹說

無論想如何秀出無人商店概念,年輕顧客都會是核心用戶群,從這個意義上看,把購物這件事變得真正好玩起來就顯得非常必要了。“一個二次元消費者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在家附近的店鋪會經常出現喜歡的動漫的主題活動,相關的周邊越出越多。”楊樹說。

體驗好是王道

無人商店入局者們運營目標的分歧,也表現在技術方案智能化程度的選擇差異上。

以繽果盒子為例,由於其目前采用在商品上加貼RFID標簽的方案,需要消費者手動將產品在收銀臺掃描器前擺放整齊,而且每次只能完成5個商品的掃描,因此其較高的辨析錯誤率和不夠便捷的操作受到詬病。

RFID標簽識別技術本身存在一些技術缺陷:一方面,受材質限制,裸露在包裝外部的RFID標簽容易被自然磨損或人為毀壞;另一方面,掃描儀器對液體、金屬、鋁質包裝上的RFID標簽難以識別。

RFID標簽識別優點卻也很誘人,更低的造價和更成熟的技術運用方式,讓RFID標簽更適合在無人商店市場扮演“攻城錘”角色,新興的商家看中的也正是這一點。“RFID技術已經很成熟,也能滿足無人便利店的需求。RFID目前是我們的過渡產品,其成本結構不是最優的,它對後端供應鏈有一定的改造壓力。”吳海宏告訴《財經》記者。

深蘭科技的“takego”無人店系統技術支走得是“黑科技”路線——掃手進門、自動識別。這意味著放棄了掃碼入店和射頻識別技術。

有賴於更強大的生物識別技術,“takego”無人店系統會根據每位顧客手掌毛細血管的結構生成一串加密字符,由於人類寄存於手掌毛細血管結構具有終身不變性,且無法被複制,這串字符就會成為安全性極高的“終生ID”。在進店前利用生物識別技術,快貓超市就能實現“掃手開門”。

進入購物環節後,對購買物品的監測、識別與跟蹤是無人店真正稱得上智能化的重要指標。基於深度學習的卷積神經網絡的無人店系統,能在顧客離開商店前自動監測其所持商品。無論是拿在手里、揣在褲袋還是放在包中,顧客關門時就會收到所持商品的賬單,並由系統自動扣款。Amazon Go和“takego”追求的是這一智能技術的全面落地。

毫無疑問,要提供爽快的“拿了就走”服務,無人商店所需的技術和設備投入顯然會比單純使用RFID標簽會更高,這也是無人商店入局者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每一個技術熱點出現之際,業界對其寄望也不會是局限在解決單一的問題。無人商店概念除了對顧客體驗環節有所提升外,對運營效率、選址靈活性、後端供應鏈的數據支持等多個環節都有望帶來巨大影響,開“腦洞”的空間非常寬廣。

從目前市場狀況看,無人便利店是對零售業自我補充和優化的一種形式。“無人便利店是新零售浪潮下的一種新的表現形態,提供了一種新的消費場景。它在定位、商業模式上都與超市、便利店有所不同,一如互聯網不可能取代實體一樣,任何零售形式都不會顛覆而只會優化行業,使商業得以不斷進化。”吳海宏說。

無人商店 零售業 體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