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吃飯朋友要分經濟艙、商務艙、頭等艙

2013-08-12  TCW
 
 

 

臉書上有成千上百位朋友的你,有必要非得花錢吃飯交朋友,維持在同儕聚會上的曝光頻率嗎?

答案絕對是肯定的。

馬躍峰,三十歲,朋友多稱他「馬爺」。台大光電所博士班畢業的他,目前在科技公司擔任儲備幹部,進入職場時間還不到兩年,算是職場新鮮人,雖說臉書上加入的朋友超過兩千人,不過,他每週至少仍會出席一場飯局,一個月雖因此多花費四、五千塊錢,但「和好朋友相聚,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快樂,也因此認識更多不同領域的人,譬如影視圈或做設計的新朋友,」他認為十分值得。

公私分明原則飯局朋友,不等於臉書朋友

規則一:不主動加飯局認識的朋友臉書。

馬躍峰說,如果把所有認識的人,分成經濟艙、商務艙和頭等艙三種朋友分類,臉書上的朋友大多屬經濟艙,商務艙則涵蓋社團友人、校友會同窗,以及公司內部同事等,以他而言,總數約在一、兩百人。至於頭等艙的知心摯友,最多不會超過一、二十位,而對臉書世代的他來說,飯局聚會主要功能,就是讓商務艙的朋友有機會升等到頭等艙。

儘管臉書上的朋友名單多多益善,但馬躍峰倒不會把在飯局上,第一次見面的新朋友加入臉書,進行人脈管理。他認為,既有的臉書朋友就照顧不完了,何必再加新朋友,若大家聊得開心契合,有緣還會再見到面。

規則二:不加老闆和客戶臉書。

網路知名作家,也屬八○後世代的中國三麗鷗(Sanrio)前總經理鍾子偉認為,對多數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由於職場資歷尚淺,工作能力才開始被證明,也還不足以代表公司或機構,出席較正式的飯局,因此,不須奢望憑藉人脈力,就能大幅增加職場競爭力,或奢望提高自己被挖角的機會。

因此,這個階段飯局聚會的目的,多半在於情感交流,可預期的收穫,主要是從飯桌上見聞更多新鮮事,或和來自不同領域的新朋友,交換創意和新點子。

鍾子偉也同意,臉書的朋友名單,和飯局上認識的朋友,兩者未必要有所關聯性。他特別提醒,就算有機會陪同主管或老闆,出席重要飯局,也千萬別把餐桌上的客戶加入臉書。他強調,客戶是客戶,朋友是朋友,在美國有不成文的規定,臉書社群屬私領域範圍,讓老闆或客戶加你臉書,介入你的私生活,不只有違公私分明的工作原則,「說到底,對你的工作只可能帶來傷害,絕不會有任何幫助!」

面面都要顧臉書內容,決定你的專業形象

規則三:飯局上絕不能喝成爛醉。

除重視公私分明,不論是和客戶的飯局,或是校友會聚會場合,鍾子偉一定不會放任自己喝成爛醉,這是他在飯局上設定的自律規則。

他說,身處網路媒體發達的年代,必須設想的是,飯局上爛醉失態,要是被拍成照片,萬一被主管甚至下一個老闆看到,這些人會怎麼看待你?因此壞了自我形象,你會不會從此被認為是,不值得被信賴的工作夥伴?

然而,亞洲人重視情感強調關係,喜歡在商務飯局上勸對方喝酒,且視乾杯為最高誠意的展現,因此,酒喝或不喝,往往似乎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對此,曾長期派駐在上海的鍾子偉並不認為如此,他說,這其實是原則問題,在飯桌上只要前三次,你婉拒過度飲酒的邀約,建立起別人對你一致觀感,之後自然就不會再有人強迫灌你喝。換言之,那些經常在飯局上喝得爛醉的人,多半是自己嗜杯中物。

規則四:經營臉書成為飯局名片。

雖然說飯局上的朋友,不必然適合成為臉書的朋友,但蕃薯藤天空傳媒執行總監潘恆旭認為,在臉書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人人都應該把自己的臉書,當成一張名片來經營,它所集結成的虛擬人脈,極有可能延伸成為真實的人脈,成為進入飯局的階梯,甚至打造未來求職跳槽跳板。

潘恆旭指出,對傳統飯局成員而言,從皮夾裡拿出的名片,抬頭很重要,也必須是職級或社會地位「門當戶對」,才能平起平坐。但網路帶來的好處是,它打破了這樣的成規,人脈連結不再只看你的抬頭是經理或是董事長,也不一定得透過介紹人,才能認識到想認識的人,藉由感興趣的議題或同好興趣,便能自行串聯。

這對積極想開拓人脈的人來說,當臉書貼文具備獨特態度或風格時,展現「有才」的一面,人脈便有機會延伸到現實職場。以他自己為例,團隊成員中,就有從臉書好友名單,發掘出來的電子商務高手。

聚會新名目揪團玩樂,人脈從興趣開始

規則五:懂玩樂,才是意見領袖。

臉書若經營得當,可扮演個人專屬人力銀行的角色。有趣的是,回到真實人際互動的飯局,對八○後臉書世代來說,更重視的反而是誰有帶頭玩樂的本事。

潘恆旭觀察,有別於五年級生參加扶輪社,目的是拓展商場人脈;六年級生組讀書會,致力共同學習成長,出發點都是有利生意或增加職場競爭力,但對臉書世代來說,能一起找樂子、分享新體驗,「For Fun」往往才是揪團聚會或參加飯局的真正動機。因此,越有能力提出工作之外的有趣提案,或者有本事找好吃、好玩私房景點或美食的人,在臉書世代越受到大家歡迎,成為聚會中人氣最旺的意見領袖。

規則六:不常吃飯,也要常聚會。

也就是說,臉書、App、Line等社群網路工具,對傳統飯局的形式和功能,正帶來「質變」效應,新世代飯局的面貌,也隨之改觀。

潘恆旭便推測,由於社群媒體進入門檻低,且具有立即分享的功能,對科技世代來說,代表傳統飯局的扶輪社、青創協會等社交平台,將不再具吸引力,日後也勢必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人際交流方式,恐怕也不是排排坐的典型飯局,而是共同禪修、一起品酒,或組自行車隊等,追求彼此認同的生活風格。

鍾子偉也同意,當台灣越往國際化、專業化的潮流走,人脈建立也將越來越強調簡單、透明、效率。舉日本為例,網路世代決策者的工作風格,已不再局限在銀座酒店或居酒屋內,和客戶徹夜狂飲之後再進行簽約的傳統形態,而是可能先透過網路視訊會議,達成初步共識之後,直接約在咖啡店見面,後續工作則由法務、財務等專業團隊協助完成。前者是在封閉市場內,深耕人脈掌握商業機會的做法;後者則是在全球化的商業邏輯下,以網路工具為平台的人脈網絡思考。但這絕不表示,飯局式的聚會不再重要。

鍾子偉建議,所有可能帶來額外學習機會、擴大視野,和認識陌生人的飯局或聚會,對於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都應該盡量爭取參加,「這和所有的人生經驗一樣,你如果不去看、不去體會,永遠不知道它可能帶給你什麼樣意想不到的收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77

微信會推出直播功能嗎?解答這個問題要分三步丨智酷問答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7/158197.shtml

微信會推出直播功能嗎?解答這個問題要分三步丨智酷問答
企鵝智庫 企鵝智庫

微信會推出直播功能嗎?解答這個問題要分三步丨智酷問答

作為一家“內容+連接”公司,騰訊是不可能放棄直播的,但是否落地在微信,需要打一個問號。

文章授權轉載自企鵝智庫公眾號(ID:BizNext)。

微信會不會做直播,要拆成三個問題去看:

為什麽要做直播?

用什麽路徑做直播?

有什麽隱患和風險。

看第一個問題,微信為什麽要做直播?

看似這是個不需要質疑的問題,直播這麽火,流量入口,廣告新星,社群互動,擁有太多的可能了。似乎必須要做,一定要做。

但這個問題其實必須要首先認真回答。作為一家“內容+連接”公司,騰訊是不可能放棄直播的,但是否落地在微信,需要打一個問號。

首先,對於直播能帶來的東西,流量入口,廣告新庫存,社群交互,微信都不缺。

微信的一個產品核心是內斂和減負,而直播目前的內容流,並不適合微信APP的生態,包括朋友圈在內,對目前主流的直播內容並不太兼容。

微信的公眾平臺,對直播的兼容性好很多,但也有問題。這個接下來會展開說。

所以,第一個問題,企鵝智酷的答案是,微信沒有做直播的強烈需要。

看第二個問題,假設微信做直播了,用什麽路徑去落地?

微信的C端用戶生態,現在基本分為兩個大的部分,微信APP(熟人互動-微信聊天微信群+廣播社交-朋友圈),微信公眾平臺(陌生人廣播-公眾號推送+互動社交-公眾號評論留言)。

微信APP的生態,並不太適合目前的主流直播內容。明星/網紅模式,遊戲直播模式,教育模式等,基本都是分發式的,需要有大量的陌生人參與,這並不符合微信APP的熟人社交本質。

微信公眾號的生態,是陌生人的,與直播的兼容性好一些。可以在公眾號框架內,提供一些直播功能,按照微信的一貫產品節奏,先內測,看效果,再推廣。

不過這部分也有問題和風險,我們放在最後說。

這里補充一下,微信APP的熟人社交,其實也有一個直播的可能性,就是熟人的生活化直播。但這個很難,Facebook曾經想過這麽做,最後還是倒向網紅和明星了。

有沒有第三個路徑?也有,就是微信做一個獨立APP,類似微信讀書這種。但騰訊現在最不缺的就是獨立直播APP,應該至少有4個了。打通微信分享和賬號體系,比微信自己再做一個,要更具有性價比。

第二個問題,企鵝智酷的答案是,微信如果做直播,有三條路徑,微信APP,公眾號,新做一個獨立APP。其中,公眾號的可能性最大。

下來看最後一個問題:有什麽問題和隱患?

在三個路徑中,我們直接討論最有可行性的,微信公眾號直播。它做直播,有一個瓶頸和一個隱患:

瓶頸:

入口還是太窄。公眾號的呈現依然埋藏在微信APP內部,沒有獨立的客戶端,所以在分發和預熱等方面,要受限於產品入口和資源,難於做推廣,更多基於已有粉絲的資源池。

能否開一個更好的入口?其實有。

微信APP下方的四個一級大入口,“微信”“通信錄”“發現”“我”。這里面,“通信錄”是最弱的一個入口,可以整合到“微信”入口里,作為一個二級入口。

1228274686

但“通信錄”一級入口是否取消,有個問題是,它有一定的象征意義,代表著微信是一個通信工具。

另外,就算取消了,這個入口會不會給直播,也是個問題。因為整體看,支付和金融對微信的生態價值比直播高很多,把錢包功能放出來做一級入口,比直播更合理。

隱患:

內容審核風險。公眾號已經承載了媒體內容和自媒體的大量審核壓力,而直播的審核更加不可控——連延遲發布的空間很難找到,否則就無法做更動態互動。

不要小瞧審核風險,對於微信這種體量的社交產品,任何內容風險都是必須要嚴肅考慮的。

最後一個問題,企鵝智酷的答案是,瓶頸不小,但可以解決。隱患不容忽視,很可能影響最終決定。

微信 直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13

王寶強離婚保險也要分 高凈值人群愛保險

在王寶強的離婚起訴中,他要求分割的財產中除了分房分車分包包,理財產品和保險產品也赫然在列。

實際上,保險是高凈值人群普遍會配置的金融產品,一般情況下高凈值人士都有意識地會去做婚前財富保護計劃,而保險也有婚姻財富保護的功效,在2005年出臺的《民事審判指導意見》中提及,結婚之後獲得的保險利益要認為是婚後的個人財產。

根據泰康人壽聯合胡潤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16中國高凈值人群醫養白皮書》統計,過去一年雖然中國整體經濟增長放緩,但在一線城市房價持續增長的帶動下,高凈值人群增速不減。截止 2016 年 5 月,中國大陸地區千萬高凈值人群數量約 134 萬,比去 年增長 10.7% ;億萬高凈值人群人數約 8.9 萬,比去年增長 14.1%。高凈值人群對待生活、家庭、財富有著更積極的態度以及更高的要求。

白皮書調查結果顯示,95% 的千萬高凈值人群擁有商業壽險。平均每人年交保費約 3.7 萬元,這一人群年交保費規模達到 470 億。繼去年的 400 億之後,今年的高凈值人群商業壽險保費規模穩定增長。

95% 的高凈值人群選擇購買社保以外的商業壽險,主要原因為高凈值人群與社會保障本身並無太大關系,高凈值人群的生活品質並不因社會保障而影響或改變,社保僅僅是從國家層面為廣泛的普通大眾提供最基本的保險範疇。社保無論是在保障的全面性、保障的額度,還是在需求的滿足度、個性化的設計方面都無法很好地滿足高凈值人群的高標準要求,而購買商業保險則可以很好地彌補社保的缺點和不足,使他們獲取到更全面完善的保障。

由於商業保險在保障全面性、選擇多樣性等方面的優勢, 其在高凈值人群中的關註度、重視度和認可度與日俱增。在商業保險的重要性評價上,78% 的高凈值人群認為較重要, 其平均分達到 8.1 分(10 分制)。59% 的高凈值人群表示會主動了解商業人壽保險,這一比例遠超於去年的 22%,可見,商業保險的重要性在高凈值 人群中進一步得到認可。

投資理財方式的選擇上,存款、不動產、保險依然是高凈值人群三大最主要的配置方向。

在增值服務上,高凈值人群需求主要有三個方面 :以提高生活品“質”為主的增值服務 受歡迎程度最高,達到 78% 的選擇率,如 私人健康、私人旅遊等與健康、品質相關聯的服務。其次,高凈值人群關註的專業理財咨詢、協助完成海外子女教育等一系列以提高 個人“智”慧為主的增值服務也有 48% 的 選擇率。以培養“摯”友為主題,通過組建各種 形式的養生俱樂部、傳承和子女教育俱樂部 等形式,打造圈子文化,形成定期溝通平臺 和交流機制的增值服務也有三成的選擇率。

68% 的高凈值人群表示願意接受保險 公司提供除保險產品外的其他服務,如公募 基金、私募基金、信托等理財服務。其中, 物理人工咨詢服務網點(71%)是他們最傾向的服務渠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