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得城」外資主導 「萬馬奔騰」進展緩慢 代工天王郭台銘中國通路夢折翼

2010-11-08 TWM




郭台銘與德國3C通路大王麥德龍集團合作的第一家店||「萬得城」(Media Markt),雖然即將於十一月中旬在上海開幕,但是現場卻不見郭台銘的人馬,雙方合作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郭台銘的通路策略將有何改變?

撰文.楊方儒

正 當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接受中國中央電視台專訪,大談他的財富感想及「萬馬奔騰」中國通路大夢時,上海淮海中路最熱鬧的商圈,有一家大型3C賣場正在忙碌 準備開幕。這家開幕時間一再延遲的店,就是郭台銘與德國3C通路大王麥德龍集團合作的第一家店||「萬得城」(Media Markt),雖然將於十一月中旬開幕,但是現場卻不見郭董的人馬,雙方合作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郭董的通路策略將有何改變?

「二○一五年, 萬得城會在全中國開出一百家。」麥德龍集團執行長埃克哈德.柯德斯(Eckhard Cordes)在五月的訪中記者會上,信心滿滿地說。柯德斯在記者會上,仍然提及郭台銘這位「中國通」,將是萬得城倚重的好夥伴;但其實當時雙方已經貌合 神離。再美妙不過的異國婚姻,如今竟然同床異夢?

以不同市場策略規避競爭

一位鴻海高幹透露,雙方目前可以說是相敬如「冰」!由於鴻海僅持有萬得城二五%股權,已經無法涉入實際開店事宜,甚至是只剩下參與董事會、被告知進度的尷尬狀況。簡單地說,麥德龍對鴻海來說,已經只是一樁財務投資,很難與其他通路事業產生綜效。

除了麥德隆堅持按部就班,開店時間一再拖延外,麥德龍也計畫在一、二級城市開大型3C賣場,與鴻海集團旗下的賽博數碼出現直接競爭。麥德龍甚至要求鴻海簽下合約,處處限制賽博,不得與萬得城直接競爭,這一年來,雙方已種下心結。

依據郭台銘的規畫,與德國人合作的萬得城、賽博數碼專攻大型城市3C賣場、「萬馬奔騰」計畫由大陸員工回鄉到四、五級城市開小店、飛虎樂購則主打網路購物,形成鴻海這隻大老虎轉型通路的四隻翅膀,但如今其一未飛就已形同折翼,郭台銘將如何因應?

「這是否是一樁對的投資,時間會做出判斷。」鴻海發言體系回應指出,今後對萬得城仍會持續重視且不斷投入,目前與德方關係「令人愉快」!雙方各司其職,各項工作正按計畫如期進行。至於在萬得城與賽博重疊的部分,則細分出不同的市場需求,以決定不同的市場策略規避競爭。

「我 的夢想是,就算是住在山裡的人,也可以就近買到貨真價實的好東西。」郭台銘屢次在大陸內部員工大會上提及他的夢想。這些過去為他賣命的工人,如今將肩負鴻 海轉攻通路的重大使命,「萬馬奔騰」計畫將在五年內至少投資人民幣一百億元(約合新台幣四五六億元),在全中國開出一萬家「3C小賣店」!最重要的是,將 走進四、五線城市,甚至是極其偏僻的鄉村。

雖然與德國人合作不順利,但是郭台銘還有九十五萬名,來自中國五湖四海的工人可以打仗。依據郭台銘的策略,只要是任職滿五年,鴻海員工都可以申請加入萬馬奔騰計畫,有機會成為獨當一面的小老闆。特別是能夠返鄉開店,成了最受他們青睞的一點。

申 請核可後,經過一個月的訓練,以及之後的店面實習後,就可以領到人民幣三十六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六四萬元)的無息創業資金。其中十六萬元,作為店面的裝 修、產品行銷、系統架設費用,之後的二十萬元,則是營運周轉金。一般來說,「萬馬」小老闆們,個人需要另外再投入的金額,約在八萬元到十萬元之間。

人民幣三十六萬元至四十六萬元的金額、數百平米的店面、一個個鴻海的忠誠員工,這是郭台銘要奔向中國通路的萬匹野馬。

「Terry(郭台銘英文名)對員工承諾,第一階段的十六萬元是無償的。」負責通路的鴻海通路事業群董事長胡國輝,轉述郭台銘對員工的支持,也深知如果失敗的話,這十六萬元是收不回來的,尤其不需要任何擔保品,顯見郭台銘對員工的信任度很高,不怕他們會捲款逃走。

「萬馬奔騰」初期成效不彰但是這些「馬」奔馳的速度並不如想像中快,「萬馬奔騰」原訂在今年底前,要在全中國開出二百家門店,但截至十月底,卻只有三十九家開張,零星分布在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河南、山東,顯見郭台銘的遠大願景,還要再多等一會兒。

鴻海內部也傳出,目前在「萬馬奔騰」計畫下開出的門店,有的甚至一天只有人民幣幾百元的營業額,除了賣賣滑鼠,連一支手機、一台電腦都銷不出去,讓很多鴻海高幹都為胡國輝捏了一把冷汗。

畢 竟做通路與在工廠的生產線上工作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要直接面對消費者外,尤其這些「萬馬」店長,每天必須站在收銀台、產品陳列架前十幾個小時,還一直要講 話,清楚介紹不同種類科技產品的優劣點。他們還要了解現金流、財務報表、人際關係管理,這與他們過去坐在流水線上,一天重複舉起三千次手臂相比,雖然同樣 辛苦,但性質卻迥然不同。

胡國輝承認,五十位種子部隊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選擇退訓。他們退出的原因,一是不適應,二是他們還沒有辦法找到好的地點開店。未來,郭台銘即使成功找到了一萬匹「小馬」,在五年內還得經歷各項嚴厲地考驗,這人民幣一百億元將是郭台銘重大的賭注之一。

除 了開店速度慢外,據了解,原本郭台銘轉攻通路的「萬馬奔騰」計畫與賽博數碼共用一個辦公室,但從九月起,「萬馬」已經搬出去了。賽博派駐在「萬馬」的五名 經理人,原本身兼兩職,但現在也已回歸賽博體系,不再兼任「萬馬」的工作。未來通路的整合,將是郭台銘最傷腦筋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92

萬得向同花順開戰 訴其抄襲索賠近億

http://finance.caixin.com/2012-11-22/100464160.html
【財新網】(記者 沈乎 榮宗驍)萬得(Wind)資訊出品人上海萬得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11月21日向上海市一中院起訴同花順出品人同花順(300033.SZ)侵犯知識產權,要求對方立即停止侵權,並索賠9920萬元。

  同花順今日以停牌應對。這是中國金融數據行業年內第二起侵權大案,開庭尚未排期。今年4月,全球數據行業巨頭彭博(Bloomberg)訴大智慧(601519.SH)不正當競爭案在上海市一中院開庭,彭博索賠500萬元。

  萬得稱,同花順公然抄襲萬得,抄襲範圍涵蓋數據、組織結構、欄目名稱、銜接方式、指標、函數、文字釋義、界面與操作方式等,甚至連預埋的「數據地雷」也剽竊。同花順所謂金融終端產品已徹頭徹尾地淪為「山寨產品」。

  所謂「數據地雷」,是指萬得在不影響客戶使用的前提下,將標點符號、空格的排列方式所做的變化,目的在於觀察同花順之後所做的跟進。

  據萬得觀察,對於萬得所做的大小更新,同花順都會很快地跟進,包括這些「數據地雷」也照單全收。

  在今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萬得新聞發言人王洋播放了戲劇性的一段錄像:在港澳諮詢2012年4月戰略發佈會上,同花順的一位高管說,「我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複製了一個很像萬得的終端,像到什麼程度,就是個山寨版的萬得。無論說它的數據結構也好,還是說它的功能也好,還是說它的界面也好,還是說它的操作方式也好,所有的一切的一切,就是一個山寨的萬得。山寨到什麼程度,萬得有的,我們都有,萬得沒有的,我們也沒有!」

  王洋稱,「同花順抄襲萬得早就不是秘密了……是故意去抄襲,故意把產品做成這樣的……不是無意中做了這樣的事情。」

  萬得產品負責人孫駿向記者展示了兩款產品相似度和同花順的抄襲情況。他表示,同花順超過99%以上的功能點都是抄襲萬得,而定價遠低於萬得。

  王洋稱,同花順的公開市場定價約是萬得的五分之一,但實際大量都是贈送。同花順的售價完全不足以覆蓋創新,「我們認為實際上是因為它沒有付出這個成本。」

  萬得稱自己將50%以上支出用於創新研發,每年支出過億,累計投入超過10億元,記載用戶需求和反饋的客戶拜訪日誌超30萬頁。

  萬得還表示,金融數據行業抄襲成風,「國內抄萬得,國外抄Bloomberg,以上市公司為主的山寨風氣開始蔓延。」「低於成本價銷售,行業規模萎縮。」而對於山寨產品,半數以上客戶由於成本的原因樂意接受,長期來看這是影響創新的。但王洋沒有透露萬得的市場份額所受的影響。

  在發現同花順抄襲之後,萬得用了一年半的時間進行取證。王洋說,取證的素材堆積了一個小房間,豎堆起來超過三層樓高,昨天(21日)調用了一個小卡車送到法院。

  萬得稱,此次訴訟「證據充分,準備周詳」,「有必勝信心」。

  萬得稱,在掌握證據之後,今年萬得在同花順的股東大會上,以股東身份對同花順進行了「溝通和告誡」,但「對方沒有理睬」。

  9月5日,同花順發表公告稱,注意到部分網絡媒體報導了公司被競爭對手萬得公司訴訟的事項,該等報導不屬實。

  但奇特的是,2011年二季度,萬得以兩個賬號南京萬得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萬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買入同花順28.3萬股和25.5萬股,一舉拿下合計0.4%的股份;三季末又增持至63.5萬股和60萬股,佔總股本0.9%;四季度繼續增持至1.01%。

  萬得持有這些股份至2012年中,三季度突然大舉拋售,退出了前十大股東名單。由於同花順股價自去年年中一路走低,萬得的投資盈利可能很小。

  在場記者紛紛質疑萬得為何要大量買入同花順,萬得方面表示,自己沒有經驗,認為「買多一點會有底氣」。王洋拒絕透露萬得是否還持有同花順以及投資的盈虧情況。

  同花順董秘辦公室人士表示,目前尚未接到公司高層對此事的處理意見,因此暫時無法回答媒體相關疑問。

  「業內抄我們的不是一兩家,但今天只說同花順,因為範圍之大、時間之長,令人咋舌。」王洋說,「萬得十多年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這樣的行為,沒有抄襲過產品,也沒有剽竊過別人的智力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86

萬得城敗走中國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5773.html

百思買之後又一洋巨頭水土不服,「代工之王」鴻海轉型平台再次坍塌

  有「代工之王」稱號的鴻海,內部在幾年前就達成共識,要從製造到科技再到通路,並不惜重金燒錢。但幾年下來,屢屢受挫,甚至被認為顆粒無收。

  業內人士認為鴻海在戰略的選擇和實施上選擇了錯誤的路徑,沒有看到整個外部環境的變化,沒有注意到整個實體零售渠道受到電商嚴重衝擊的現實。

  兩年前,攜手富士康高調殺入中國市場的歐洲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連鎖大賣場「萬得城」,可能將步百思買後塵,退出中國市場。1月16日,麥德龍在官網發佈第四季度銷售業績的同時對外宣佈,決定停止旗下中國萬得城業務。麥德龍首席執行官奧拉夫·科赫表示:「經過仔細考慮所有選擇之後,我們決定不再繼續我們的業務。」

  對此消息,南都記者向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團新聞發言人劉坤求證,截至發稿,劉坤手機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不過南都記者瞭解獲悉,麥德龍和德國億萬富豪、萬得城創始人埃裡希·克勒哈爾及其家族共同持有萬得城中國公司75%股權,郭台銘旗下的富士康持有剩下25%股權。這意味著,麥德龍集團的決定直接影響萬得城中國的去留。

  如果最終成真,那麼郭台銘引領鴻海集團從「代工之王」向「渠道之王」的戰略轉型構想再次夢碎。

  去年預虧4000萬歐元

  麥德龍在聲明中稱,麥德龍對萬得城中國為期兩年的「測試階段」於2012年12月底到期,最新決策是「基於過去經驗及各種預估」。目前,該公司正與富士康一起,共同商定接下來將採取的步驟。如果不能尋找到潛在投資者,萬得城將結束營業退出中國市場。相關商討將在幾週內結束。

  南都記者瞭解獲悉,麥德龍集團屬下有「四兄弟」,分別是老大麥德龍現購自運商場、老二擁有萬得城(M ediaM arkt)和Saturn兩個品牌的消費電子產品連鎖店,以及老三R eal大型超市和老四G aleriaKaufhof百貨商店。其中,M ediaM arkt和Saturn目前在16個國家開展業務。儘管排名佔據歐洲第一,但萬得城的年銷售額卻遠不及國美、蘇寧。據環球資源在去年廣交會最新調查結果,2012年中國消費電子產品市場規模已達到1368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

  在中國市場的憧憬下,萬得城於2010年11月進入中國。根據麥德龍全球C E O柯斯德當時的說法,第一階段,雙方投入2億美元,到2012年前萬得城上海門店數將達到10家。不過,截至目前,其在華僅開出7家門店,悉數集中在上海。這無疑從側面反映出,萬得城在中國市場發展並不理想。

  據悉,入華僅8個月,萬得城中國區首席執行長就更換了人選。而據路透社報導,2012年前三季度,萬得城中國的銷售收入為1億歐元,去年全年預計虧損4000萬歐元。

  優勢盡失,缺乏本土化

  南都記者留意到,萬得城當初進入上海的時候,正是百思買宣佈撤出中國市場之際,這不能不讓外界將其兩者形成對比。當時就有負面的評論稱:這家電器連鎖店「要走百思買的老路」。

  「萬得城與百思買共同的錯誤是,沒有找到適合中國的運營模式。」一位赴歐洲考察過萬得城的連鎖業人士向記者展示的圖片顯示,在歐洲,萬得城幾乎覆蓋了所有的現代電子零售產品,如通訊、計算機、遊戲機、攝影、電器、家電、數碼技術、音像等大約有4萬種商品,倉儲式開放陳列,設置體驗區,形式與建材業的百安居、沃爾瑪山姆會員店類似。「這種大型專業店,競爭優勢之一就是永久低價;其次是最多的產品種類。但這兩種優勢到了中國,都無法發揮。」

  中國家電零售商過於血腥的價格戰,讓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騰挪的空間相當有限;而規模龐大的3C電子消費產品的專業市場,讓外資企業品類、價格優勢盡失。「一台電視,批發價只賺2 0多元。家電零售企業現在拼的是規模,依靠開新店一方面獲取通道費用,另一方面通過走量,獲取通道銷售返點。去年以來,家電零售市場的經營壓力日趨增大,加上電商屢次掀起價格戰,使得家電零售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一位原就職於創維公司的分析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外資零售巨頭和本地家電零售商在價格上纏鬥,就像外國人「找中國人打兵乓球」,一點優勢都沒有。

  一方面優勢喪失,另一方面,萬得城與百思買同樣固執地堅持原有經營方式,包括強調體驗、買斷產品等模式,這些不能不讓萬得城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壓力。

  「企業同時還要入鄉隨俗,花大力氣研究當地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方式。中國消費者善於接受新的商業模式,勇於嘗試,但興奮點也容易轉移,消費忠誠度較低,價格敏感度較高。這就需要企業對商業模式加以仔細考量,把握好二者之間的平衡,使企業在多變的商業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主任蘇勇在微博上表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企業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要隨著外界環境變化而變化,如果只是以不變應萬變,最終就可能被市場無情淘汰。

  鴻海渠道轉型屢戰屢敗

  對麥德龍來說,萬得城的失利是一次「測試」失敗;但作為鴻海集團總體戰略轉型構想的一部分,這可能是其承載轉型夢想的平台再一次坍塌。

  南都記者留意到,有著「代工之王」稱號的鴻海,從製造到科技再到通路,內部在幾年前就達成並識,並不惜重金燒錢。但幾年下來,屢屢受挫,甚至被認為顆粒無收。該公司最早入股賽博數碼,當年百億台幣打造的賽博數碼廣場全國僅有30多家賣場,眼下已失去大陸市場黃金發展機會;而數位經營模式雖靈活,但發展擴張速度緩慢,整體對於富士康轉型佈局零售之路作用不大。

  2009年郭台銘還拋出一個代號為「萬馬奔騰」的龐大計劃,擬3年內開出1萬家萬馬奔騰電氣超市。但野心勃勃的「口號」最終沒能落實,在大陸僅開出280家門店,且至少有20家店面因虧損嚴重而關閉。同一年,郭台銘還推出了線上B 2C網站「飛虎樂購」,但之後也遭遇經營危機。

  「鴻海的渠道戰略是鴻海向上下游全產業鏈不斷整合擴張佈局的一部分,遠景上鴻海試圖打通從設計、製造到銷售的整個鏈條,以改變現有製造業務低毛利的現狀。」雖然認可鴻海向上下游整合的戰略,但IH SiSuppli電子行業高級分析師徐可認為,鴻海在戰略的選擇和實施上選擇了錯誤的路徑,沒有看到整個外部環境的變化,沒有注意到整個實體零售渠道受到電商嚴重衝擊的現實。

  在徐可看來,以富士康為例的代工企業往下游,遇到的最大瓶頸是沒有足夠的資源,無法將自己強大的代工優勢嫁接到自由渠道上。「鴻海沒有強勢的自有品牌,與品牌廠商的合作也僅限於代工。同時鴻海缺乏渠道經驗、人才,也缺乏渠道銷售的規模優勢。」為此,徐可建議,對於鴻海這樣長於代工的企業,相較於建設自有渠道,應將重心放在與市場已有渠道,尤其是電商如京東商城等的密切合作上,建立從供應鏈到產品的對接,同時推出一些自有品牌適合標準化大量生產的電子產品,充分發揮自己的製造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21

【麻煩大了】萬得城,什麼也沒得到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783

兩年前,同在2月,百思買宣佈關閉中國區所有門店。那時,萬得城站了出來,高呼「他們退出了,我們給你定心丸」。萬得城的不少中層管理員工,正是來自百思買。

這個定心丸只定了兩年,萬得城就不再玩下去了。麥德龍與富士康耗資兩億美元的萬得城實驗宣佈失敗。這一次,罕聞消費者的唏噓,不見同業們幸災樂禍的譏嘲。

萬得城本是零售巨頭和代工巨頭的一次渠道上的強強合作,目標是過去一年產生13680億元人民幣銷售額的中國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然而,進入時機的失當,經營模式的錯位,管理機制的無序,包括合資方之間無法相互借力的弔詭,令外資連鎖品牌染指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第二次企圖再度落敗。相較於上一次來自美國的百思買,混血的萬得城似乎輸得更為乾脆:只堅持了兩年。佔據75%股權的麥德龍方面意興闌珊,聲稱未來「將把重心放在公司已擁有較大市場地位和佔有率的國家」。而持有兩成半股份的富士康索性一言不發。

其實,2013年2月27日由萬得城電子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浦紹博嘴中吐露的消息,並非新聞。早在1月中旬,這家師從母集團麥德龍、以買斷式經營在歐洲頗有戰績的公司就已表露了退意。浦紹博自然不會提及他上任時所謂至2015年開出100家店面的願景,只是表示要與富士康談談並接觸有興趣和實力的潛在接盤者。

購併江蘇五星後的百思買,還一度令蘇寧、國美等稍有顧忌。畢竟在保證採購量取得較低進價的同時,人家還長期扛著「全球第一」的頭銜。但實力略遜的萬得城,卻並沒有給這些對手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威脅。

百思買曾經遭遇的問題,萬得城一個沒能逃脫。諸如一、二線市場早已為「蘇美」兩強瓜分七成以上市場;線下體驗線上購買,讓萬得城承擔著不斷上漲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卻不能轉化成收入;買斷式經營顯然也加大了企業的現金流緊張。

而萬得城的進入時機卻更為糟糕。百思買時期,至少中國家電企業還有個「下鄉」的政策利好補貼家用。萬得城生不逢時,進入時已是「以舊換新」的末端計時,再加上萬得城對於社區店的權力下放,使得部分中層為了業績肆意放低價格,這必然招致製造商的反彈。同時,電商平台在2012年的持續井噴,讓蘇寧、國美都倍感頭疼,遑論萬得城。

麥德龍的經營手法確有可圈點之處——從選擇iPhone4開售之機開業,到利用百思買退出迅速上位的親情牌,手法著實圓熟;結盟富士康自然也想借力這個全球代工之王,在數碼、IT產品類中別開生面。但一直窺伺渠道的郭台銘似乎更中意主打自身主導的「萬馬奔騰」計劃,對於在萬得城的合資,更像是在走閒棋冷子,短期內當不得真。沒有了強力奧援,且在經營大思路上不能與時俱進,萬得城之敗也在意料之中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19

“擡腕”就能看牛市行情 用Apple Watch炒股萬得拔頭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12287.html

“擡腕”就能看牛市行情 用Apple Watch炒股萬得拔頭籌

一財網 彭潔雲 2015-04-29 17:06:00

隨著Apple Watch的正式發售,炒股類軟件也開始紛紛布局炙手可熱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新終端領域。目前來看,拔得頭籌的是萬得資訊,萬得股票在Apple Watch4月24全球同步首發當日登錄蘋果商店

也許過不了多久,從“低頭”看盤到“擡腕”看盤就會成為牛市氛圍下炒股達人的新風尚。

隨著Apple Watch的正式發售,炒股類軟件也開始紛紛布局炙手可熱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新終端領域。目前來看,拔得頭籌的是萬得資訊。和微信、支付寶等諸多熱門應用一起,萬得股票在Apple Watch4月24全球同步首發當日登錄蘋果商店,並成為蘋果官方重點推薦的唯一金融類應用軟件。

在4月29日下午萬得股票for Apple Watch產品體驗發布會上,萬得股票總經理趙靖表示:

互聯網技術優勢正在沖破金融領域的種種信息壁壘,作為中國金融信息服務行業的龍頭企業,萬得資訊致力於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百姓享受更高效的金融服務。此次作為首批登陸Apple Watch的炒股應用,“萬得股票”通過對超過4500萬名手機APP用戶的用戶行為數據分析,首先在Apple Watch首先上線了市場、自選股、要聞三個使用率最高的功能。用戶可直接在手表上查看全球市場行情、自選股走勢及交易詳情,第一時間收到關鍵資訊推送及自選股消息提醒。

“結合蘋果創新的Glance功能,用戶只要一甩手就能輕松了解行情等各類信息。Apple Watch化身為繁忙時的最佳看盤助手,讓投資者隨時掌握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 趙靖介紹稱,除了“萬得股票”Apple Watch版的全新功能,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機會”功能,除來自市場中影響力最大的財經媒體的定制金融財經資訊,更有券商入駐提供專業服務,覆蓋A股、美股、港股,集中了投資領域含金量最高的內容,大大降低了投資者獲取優質信息的成本。

在該次發布會上,萬得股票同時宣布與太平洋證券、國聯證券達成戰略合作,將聯手布局移動互聯網金融及智能可穿戴設備。三家公司將從經紀業務、投顧業務切入,基於Apple Watch平臺,就互聯網金融綜合服務展開合作。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859

市區上車屋苑跌穿300萬得寶僅售280萬 德福呎價失守萬元

1 : GS(14)@2016-03-02 14:56:30

■九龍灣「上車三寶」近期均錄得低價成交。



【本報訊】東九龍樓市淪陷。被視為九龍灣「上車三寶」的淘大花園、得寶花園及德福花園連環冧價。其中得寶花園跌穿300萬元,市區樓淪「新界價」,呎價低見「八字頭」。屬鐵路盤的德福花園呎價更跌破萬元關口,兩房則王失守500萬元。本報統計東九龍10個主要屋苑,再多兩個屋苑加入「跌穿1萬」行列。記者:朱連峰 陳東陽 陳家雄


利嘉閣聯席董事莊雅琁稱,得寶C座中層7室,實用282方呎,原叫價310萬元,放盤僅數天,剛劈穿「三球」沽出,僅售280萬元,為14年底以來首度失守300萬元,呎價低見9,929元。去年樓市最失常時,相同面積的蚊戶樓賣逾400萬元。如D座高層3室,去年8月癲賣406萬元,呎價逾1.4萬元,是次成交較之低31%。




得寶呎價低見「八字頭」

得寶花園呎價連環跌穿1萬元,甚至誇張到低見「八字」。消息指,D座低層5室,實用381方呎,成交價331.8萬元,呎價僅8,709元,可謂市區樓「新界價」。同樣主打細戶的沙田第一城,近期成交呎價全逾1萬元。代理透露,去年中,該單位獲買家出價400萬元洽購,業主不為所動。至今年1月尾放盤,叫價370萬元,最後減價一成易手。賣方於2012年以256.8萬元入市,仍賺75萬元。同區鐵路上蓋老牌屋苑德福花園,呎價亦跌穿1萬元。消息指,E座低層3室兩房則王,實用538方呎,放盤約4個月,叫價550萬元,剛減至485萬元連租約售出,呎價9,015元,為屋苑同類則王自2014年10月以來首跌穿「五球」,同類則王去年高峯賣近700萬元。平賣超平原因,代理指是因望垃圾房及有機會望對面的五屍凶宅。同座低層14室同類「則王」,面積及景觀一樣,去年4月成交價588萬元。本報統計東九龍10個主要屋苑,繼觀塘麗港城後,2月份再多兩個屋苑平均呎價跌穿1萬元,分別是鑽石山居屋龍蟠苑及德福花園,1月份平均呎價分別10,974元及10,176元,2月份齊跌穿1萬元,低見9,713元及9,480元。屯門市廣場三房戶失守400萬元,為6座高層H室僅售396萬元。



愉景灣特色戶蝕逾400萬

消息指,大嶼山愉景灣海馬徑單號A室地下特色戶,剛售1,940萬元,原業主為外籍客,2011年購入價2,220萬元,連使費蝕逾400萬元。另海蜂徑雙號屋售1,965萬元,原業主2012年以1,888萬元購入,蝕使費約30萬元。利東邨低層實用296方呎單位,於公屋第二市場免補價以105萬元賣出,呎價3,547元,較該公屋高位曾錄呎價6,824元,相差近五成。1月份全港錄213宗居二買賣,創18個月新高。


■沈先生

【九龍灣住客心聲】

沈先生:「而家30幾歲,做緊物業管理,喺得寶花園租細單位住咗4年,租金佔咗收入一大截,同樣銀碼其實供到樓,但生活開支大,所以儲唔到首期。」


■何先生


何先生:「2014年以約300萬買入得寶282方呎,就算而家同類型單位跌穿300萬都唔擔心,同我嗰陣入市價差唔多,人工都供得起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2/195125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5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