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灣金融業迎接新紀元 開放人民幣業務的 三大美景與兩大挑戰

2012-11-19  TWM
 
 

 

人民幣終於要來了!數千億元人民幣的商機在台灣蓄勢待發,中國人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國十八大會議時,首度鬆口表示人民幣清算行「快公布了!」這歷史性的一刻,究竟會給台灣帶來多大的變化?

而台灣,又能緊緊抓住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洪流嗎?

撰文‧許瀞文 研究員‧蔡曜蓮「在內地募資要六%以上,但以後在台灣募資(人民幣)可能只要三%,一來一往我就賺了三%利差。」就在人民幣業務即將於台灣大開放前夕的一場人民幣說明會上,一位電子業財務主管直截了當表示。

一席話,說出了數十萬台商心中,長久以來最迫切的需求。

盼了多年,終於,開放人民幣業務就只剩最後一哩路,這是台灣金融業的新紀元!過去,兩岸貨幣不能直接通匯的緊箍咒終於鬆開,一個超過人民幣數千億元的商機將在台灣蓄勢待發。

根據台灣海關統計資料顯示,兩岸從去年七月至今年七月的商品貿易總值已達一千二百億美元,其中若保守估計有一半的金額以人民幣計價,就有三七三八億元的人民幣自然回存,以這樣的速度要趕上香港,其實並不困難。

一位金控高層分析:「台灣會比香港更具有發展離岸人民幣中心的條件。」為何台灣會比香港更具有優勢?金控高層解釋,台灣是中國主要貿易國中有較大貿易順差(台灣賣貨給中國,向中國收取現金)的國家,資金是自然累積;但香港對中國仍是貿易逆差,香港的人民幣資金能大幅累積,主要是對人民幣升值的期待與政策鼓勵,與台灣有非常大的不同。

在清算機制建立後,台灣也會自然地成為世界人民幣匯集中心。

當然,不是一簽清算行後就能立刻擁有好光景,必須一步一步累積而成。但這每年三千多億元的人民幣資金流,將對台灣各行各業掀起鋪天蓋地的變化,不但台商能省下過去匯款或避險造成的損失,節省匯款等待的時間,而金融產業更是人民幣清算後受惠最大的行業。

美景一

人民幣商品遍地開花

一場美好的遠景,彷彿就已在觸手可及之處。香港從二○○四年開始發展人民幣業務,初期中國外匯管制仍嚴格,僅允許個人持有存款,雖然○七年開放點心債,但因為人民幣在海外流通量少,導致人民幣業務發展遲滯不前。

直到一一年八月,中國在全國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香港離岸人民幣存量開始快速累積,所有與人民幣相關的業務,才有了突飛猛進的成長。

澳盛銀行資深經濟學家楊宇霆表示,在中國開放跨境貿易結算後,香港的人民幣結算金額大幅增加,由一○年的人民幣三六九二億元,至一一年底快速增加至人民幣一.九兆元,香港頓時成為中國境外擁有最多人民幣資金的地區。到今年八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高達五五二三億元,占香港總存款量八.六%,平均每個港人在銀行擁有七.七萬元人民幣。

當香港的人民幣資金規模累積越來越多後,一切相關理財商品也遍地開花,舉凡人民幣計價的基金、保單、黃金或債券等不斷推出;當中又以點心債發行最為大宗,一一年香港的點心債發行量突破人民幣一二○○億元,累積至今已超過人民幣二千億元。

在兩岸正式建立貨幣清算機制後,可以預估各項人民幣業務也能在台灣以試水溫的方式慢慢開展。至於個人人民幣存款,在香港仍有每日結匯不得超過人民幣兩萬元的限制,預估台灣也可能有相同作法。

除了個人理財商品的開放外,另一影響最大的族群,就是數十萬往來兩岸的台商。

美景二

免匯兌、手續費損失

過去,在兩岸貨幣無法﹁直航﹂的情況下,台商要匯款到中國,必須先拿到中國主管機關的審批後才准放行,而這筆錢更要遠渡重洋後,才能入境中國。

首先,台商必須在台灣將台幣換成美元,再將美元匯款到中國,也因為是美元匯款,所以必須透過在台的美系銀行轉回國外總行,再由總行匯至中國當地,到了當地後再換成人民幣。

經過台幣換美元、美元換人民幣的手續,中間匯差及手續費不知被吃掉多少,而經手的關卡越多,自然被扣的錢也越多。

以去年台灣對中國的貿易出口八三九億美元為例,如果手續費以○.○一%計算,台灣一年貢獻給美系銀行的﹁過路費﹂就高達八三九萬美元,換算成台幣約是二.五億元;也就是說,過去這些錢都被美系銀行吃走了,未來在貨幣直航後,都能省下,為企業創造更多收益。

「現在接大陸團收的都是美元預付款,我們只能在台灣轉成台幣,未來我可以請大陸付我人民幣,我再拿去銀行存,賺比較高的利息,需要的資金借比較低利的台幣,或許可以賺一%的利差!」一位旅遊業者認真地說。

而這還只是小企業的人民幣商機,對一些兩岸、歐美都設有公司的集團來說,人民幣開放所省下的時間與賺到的利差,更無法計算。例如,一家台灣母公司要付貨款給大陸子公司時,就能先拿著開好的支票,到銀行做貿易融資,把借出的錢匯到對岸。

美景三

金融業搶進人民幣大餅

此外,任何金融服務皆仰賴銀行完成,銀行也是這波人民幣商機中,受惠最深的金融機構,而投信募集的人民幣計價基金、證券的寶島債、保險的人民幣計價保單,都能雨露均霑。

若以香港人民幣存款占總額八.六%為例,台灣目前總存款台幣三十一.八兆元,約有台幣二.七兆元會轉成人民幣存款,約五四○億元人民幣。

目前台灣存放款利差僅有一.四一%,若人民幣在台存放款利差比台幣高○.五%,為一.九一%,五四○億元人民幣的一成轉做放款,將可為銀行帶來人民幣一.○三億元的營收,相當於台幣五億元。

兩岸經貿程度日益加深,建立貨幣清算機制後,匯兌手續費、人民幣計價商品幫財富管理業務再注入活水等利多,將可幫銀行帶來豐富的收入。

除了銀行業,投信業也積極地搶食人民幣商機。

從去年開始,宏利投信看到人民幣即將在台開放的商機,便積極地先以美元計價的方式,募集投資香港發行的點心債基金,這代表台灣人已經可以透過基金,參與點心債的市場,至今已募集三檔,總規模超過台幣五十二億元,近一年來均有二.五%以上的報酬。

宏利投信投資策略部協理鄭安佑表示,一旦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建立好,延伸產品線盡快推出人民幣計價基金,且也有過去績效可供投資人參考。

挑戰一

新加坡模式PK香港模式

但,這一切真能如此美好嗎?畢竟依照台灣的法令,這三大美好遠景必須要架構在有清算行、建立清算機制之上,而原本該在十一月一日前上路的清算機制,卻因為中國十八大會議而延宕了。

雖然中國人行行長周小川日前首度在十八大時,對遴選人民幣清算行做出公開回應,但僅表示「快公布了」,仍沒給一個最後期限;再加上去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香港承諾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不變,種種的變數讓台灣懸著一顆心等待,也擔憂台灣真能拿到和香港一樣的條件?

以香港模式為例,香港是以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進行清算,所有的銀行都在中銀香港開設清算戶,由中銀香港負責人民幣的拋補與拆借,且中銀香港在中國的對口單位是深圳人行。

但全世界僅有香港及澳門兩地設有清算行,其他國家皆是與人行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以代理行模式進行清算,例如韓國、新加坡、英國等,這些國家當中又以新加坡的人民幣業務發展最為積極。

一○年和中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後的新加坡,便積極地想把人民幣業務留在國內發展,去年三月,中國工商銀行到新加坡成立海外人民幣中心後,舉凡人民幣計價債券、個人存款、金融商品等,新加坡無一缺席。

只是,工行仍不是新加坡的清算行。楊宇霆表示,新加坡的銀行多半透過在香港的子行拿人民幣回去給總行,或者新加坡當地銀行與工行簽署代理協議,透過工行發展人民幣業務。

新加坡的人民幣業務是透過國內政府推波助瀾才能欣欣向榮,如果再給新加坡清算行,屆時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將不輸香港。

清算行與代理行模式究竟有何差異?一位銀行主管表示,代理也是清算的一種,在貨幣清算上沒有差,機制有差別的是因為中國仍是外匯管制國家,企業在貿易項下才能匯款出入,只有建立清算機制,才能接受個人在非貿易項下持有人民幣。

挑戰二

主管機關配套措施的建置

依據兩岸貿易的緊密度,擁有對中國貿易順差的天然優勢,台灣相當有機會發展成離岸人民幣中心,「問題不在代理或清算,而在我們的心態與法規。」一位金控高層指出。

雖然兩岸貨幣清算開放在即,但台灣仍有許多法規綁住自己。例如《兩岸金融業務往來管理辦法》第十四條,必須要經過修正後,台資銀行的DBU(外匯指定銀行)才能和中國的銀行開設人民幣同存戶,這在人民幣的清算及匯出匯入上是必要的。

另外,目前國內銀行幾乎都有在香港開設分行,但國內法令仍不准銀行做客戶的跨國轉介紹。過去也曾有某銀行因為轉介客戶到香港開戶被罰上千萬的罰款,根據的就是《銀行法》第二十二條及第一二九條第一款,此舉只是把商機拱手讓給別人,等於讓國內金融機構綁著一隻手在外面打仗,應要盡速修正。

另外,如果開放之後,市場需求孔急,人民幣如潮水般湧入,滿手人民幣的銀行業者,除了正常的人民幣放款之外,其他資金去化管道的建立,也需要政府積極擬定配套措施。

以香港為例,香港的人民幣市場就是在人民幣的貿易結算、點心債市場陸續建立之後,已經開放許久的市場,才在近年來突然大爆發;台灣如果要快速追上香港的腳步,配套措施的完整度,絕對是勝負關鍵。

在人民幣全面開放之後,政府是否已經做好萬全準備,來因應各種衍生出的問題,幫助台商及金融業走向國際金融舞台,才是政府該積極思考之道。人民幣帶來的龐大商機與便利性,值得外界期待。

重演香港經驗?—— 開放六年後,人民幣存款餘額爆炸性成長

人民幣存款餘額

單位:人民幣億元

2004.2

香港銀行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開放個人存款、匯款、信用卡的業務。年底香港的人民幣存款總額超過120億元人民幣。

2007.7

中國允許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債券,也就是「點心債」。

2009.7

中國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促進貿易與投資的便利性,推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香港為試點之一。

2011.8

中國允許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RQFII)投資境內證券市場,起步金額為200億元人民幣。

2011.8

跨境結算範圍擴及全國,企業採用人民幣結算業務比率大增。

2011.11

香港人民幣存款最高曾攀升到6273億人民幣,再微幅減少。

2012.10

再核准500億元人民幣RQFII額度,用以發行A股ETF。

台灣要走哪一條路?

香港清算行模式

企業→香港任何一家銀行→中國銀行香港分行→中國人民銀行

新加坡代理行模式

路徑一

企業→中國工商銀行海外人民幣中心(新加坡境內)→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中國人民銀行

路徑二

企業→星展銀行新加坡總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中國人民銀行

路徑三

企業→星展銀行新加坡總行→星展銀行香港分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中國人民銀行註:新加坡銀行以星展銀行為例,中國銀行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

台灣未來模式(代理、清算並行)

代理

企業→永豐銀行→中國銀行台北分行→中國銀行上海分行→中國人民銀行

清算

企業→永豐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註:台灣的銀行以永豐銀行為例,中國銀行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67

政府與兩電合謀調高電價(2013/12/19) 林本利

2013-12-19  NM
 
 

 

中電宣布明年加價3.9%,並預告之後幾年因燃料費急升,仍會大幅加價,整體電價將會超越港燈。港燈則宣布凍結收費,並估計(不是保證)之後幾年都不會加價。

中電的加幅低於通脹,港燈更決定不加價,本應令用戶感到欣慰。立法會議員林大輝大讚港燈「大發慈悲」,呼籲李嘉誠唔好撤資。若仔細分析兩電的電價調整,明顯是要確保賺到盡,並方便港燈明年初分拆上市。

兩電的電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即基本電價和燃料價條款收費。基本電價是用作收回營運開支,包括員工薪酬、流動負債利息、折舊、標準燃料費、政府差餉、地租和稅項,以及應得的准許利潤。至於燃料價條款收費,主要是反映實際燃料費與標準燃料費之間的差異。預計燃料費高於標準燃料費,便會徵收額外燃料費;若預計燃料費低於標準燃料費,則會給予回扣,即表示用戶的總電價會低於基本電價。過去兩電以燃煤為主要發電燃料時,當煤價低企時(甚至低於標準價格),用戶便可享有回扣。

今次政府與兩電檢討明年電費,以及審批2014 - 2018五年發展計劃,向立法會披露詳盡資料(商業敏感資料除外),令市民較易掌握兩電調整電價的理據。亦由於有這些資料,讓市民知道政府其實是協助兩電賺到盡,而不是維護市民利益。

中電調高基本電價4.2仙,增幅為5%。這每度電4.2仙的加幅,其2.5仙是為了停止電費穩定基金於2014年因入不敷支而繼續下降,另外1.1仙是為了令電費穩定基金由2013年底800萬元結餘,增加至2014年底3.1億元。港燈更大幅調高基本電價7.1仙,增幅為7.5%,當中約1.8仙是為了將基金結餘增至1.7億元。

根據管制計劃協議,電費穩定基金的主要目的,是累積和提供資金,以減少電費的增加或在合適情況下促進電費的下降。電費穩定基金類似舊協議的發展基金,當電力公司實際賺到的利潤高於准許利潤,便要將多出的利潤撥入基金。當實際利潤低於准許利潤,便由基金撥出款項補足。過去由於本地電力需求增長強勁,加上中電大量售電給內地,八成利潤撥入基金內,故此基金累積一定款項,可以用作減價。但近十年兩電售電增長大幅放緩,甚至出現倒退,港燈的發展基金在2003年「乾塘」,連續四年賺不到准許利潤。按照協議的精神,政府審批兩電的基本電價加幅,只須足以讓兩間公司賺到9.99%准許利潤。但今次政府卻容許兩電調高加幅,美其名是讓電費穩定基金不致「乾塘」,實際是幫兩電買保險,向用戶多收近五億元放在電費穩定基金內,確保它們賺足准許利潤。倘若兩電明年售電量低於預期,基金仍有足夠款項撥出,讓它們可以賺到盡。同樣,燃料價格調整條款賬本應是用作反映預計燃料費和實際燃料費的差異,不應用作穩定電價而故意多收或少收,以致出現巨大盈餘或赤字。近年煤價大跌,中電的燃料賬已增至12.6億元,本應調低燃料費,但政府竟然還容許公司繼續累積盈餘至14億元。至於港燈,政府亦容許公司的燃料賬由5,000萬元上升至2.2億元,做到燃料費跌幅剛好相等於基本電價升幅,令多年支付高昂電費的港島區用戶,無法享受電費下降的好處。政府及兩電解釋明年額外多收基本電價和燃料費,可以減輕未來的加價壓力,幫助穩定電費。然而,若用戶日後搬遷至不同供電區,或者移民,甚至過身,兩電又是否會退還明年多付合共21億元的電費?由此可見,今次電價調整明顯保障兩電的利益,令兩電穩賺准許利潤,多於照顧用戶的利益。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604

把脈樂視:三重危機、一個根源與兩種結局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24/148556.html

i黑馬:在業界看來,樂視就像一個謎。看不懂,也琢磨不透。這種神秘感也附著在創始人賈躍亭的身上,從年初開始,賈躍亭的行蹤一直被各大媒體所關註,直到他親自在微博發聲,稱自己已回京,然而留給外界的一些謎團仍然處於朦朧狀態。這篇文章的作者從危機、根源和結局三個維度為樂視把了把脈,;來看看他的解讀。

賈躍亭不在的日子里,樂視的管理層使勁渾身解數,力圖營造一種“一切正常”的表象。但遺憾的是,事情並沒有朝著樂觀的方向發展。
 

“樂視就是我的生命!”12月23日,樂視網董事長兼CEO賈躍亭在一條微博里這樣寫道。
 
\根據樂視官方的說法,賈躍亭因身患胸腺瘤,此時應該身處北京某醫院病房。樂視網總部位於北京東四環朝陽公園附近的宏城新泰大廈,這里距離協和、同仁等大型醫院都不遙遠,但就算如此接近,這位一手創立並帶領樂視網一路狂飆突進的英雄式人物卻無法輕易回去。
 
從6月初出走海外,到11月底回京住院,再到如今,賈躍亭隱居幕後已長達半年之久。在這半年里,樂視先後經歷了監管風波、政治傳言、資本危機等多重挑戰。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樂視的一部分謎團被逐漸揭開,但更多秘密仍然伏在水下。
 
賈躍亭不在的日子里,樂視的管理層使勁渾身解數,力圖營造一種“一切正常”的表象。但遺憾的是,事情並沒有朝著樂觀的方向發展。
 
12月22日,樂視網股票跌停。12月23日,再跌近3%,收報29.23元,僅僅比2010年IPO的發行價高出0.03元。隨著令計劃被調查的消息傳出,有關樂視前途命運的討論再度甚囂塵上。樂視究竟面臨著什麽樣的危機,其根源何在,其結局又將如何? 
 
三重危機
 
監管、政治、資本,是橫亙在樂視面前的三座大山。
 
樂視危機始於監管風波。今年6月,互聯網電視行業的監管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連發禁令,不斷規範行業行為。過去行事最為高調的樂視首當其沖,樂視盒子因此停售,至今未能恢複。
 
盒子作為攻占電視存量市場的有效手段,成本低廉,使用靈活,與樂視靠內容收費的理念十分契合。被下架意味著樂視的商業模式失去了大量的潛在用戶群體,其前景必然因此大打折扣。盒子之外,樂視的電視業務目前還沒有受到相同待遇,但並不意味著廣電總局在盒子和電視兩個終端產品上會采取兩套監管標準。未來完全有可能將監管範圍擴大到電視上,屆時樂視將不得不進行大量整改工作,其硬件免費內容盈利的商業模式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地,還有待觀察。
 
樂視網的市盈率曾經一度高達100倍之多。市盈率代表著投資者對其未來的看好。版權、內容是樂視網的過去,互聯網電視業務是樂視網的未來,其推進的順利與否,事關成敗。而現在的狀況是,樂視已經經不起政策的絲毫折騰,一旦利空來襲,很可能功虧一簣。
 
此前,《財經》、財新、澎湃等媒體的報道梳理了賈躍亭和令完成、匯金立方的交錯關系。根據公開報道,除了在樂視網的發展過程中存有灰色操作的嫌疑之外,賈躍亭還有可能是匯金立方的早期合夥人之一。
 
匯金立方的早期投資者北京傑威森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權掛靠在賈躍亭的高中同學賈雲龍名下。不過,在最近接受媒體采訪時,賈雲龍聲稱自己對此並不知情,並表示曾經把身份證借給過賈躍亭;如果代持身份成立,賈躍亭就與令完成產生千絲萬縷的牽連。
 
據報道,令完成目前正在接受調查。由令完成任董事長的匯金立方,過去幾年曾經介入了包括樂視網在內七家公司,並幫助它們成功上市。有媒體統計匯金立方由此獲利十幾億。如果賈躍亭確實是匯金立方的早期合夥人之一,那麽其牽涉面將遠遠超出樂視網之外,情況將會更為複雜。作為樂視的靈魂人物,賈躍亭已經“隱身”了很長時間,未來一旦有“壞消息”傳出,樂視的管理層和投資者恐怕會陷入慌亂之中。
 
如果說監管層面、政治層面的危機還不在眼前、且不受樂視控制、只能聽天由命,那麽資本層面的危機則迫在眉睫、更為棘手。賈躍亭目前持有樂視網股份的44.21%,為了滿足樂視集團業務的強大資金需求,賈躍亭將其持有股份的73.36%都質押了出去。
 
一位證券行業人士說,今年創業板股票的質押率約為40%。根據樂視公告,賈躍亭質押股票的時機通常都在股價處於高位之時。如果按照40元來計算,賈躍亭質押的每股股票實際融到的金額約為16元。而按照證監會135%為警戒線、120%為平倉線的規定,當樂視網的股價跌到21.6元時,就必須追加質押物,跌到19.2元時,券商和銀行就會強制平倉。屆時,大量股票進入二級市場,樂視網股價將會狂瀉不止,賈躍亭將因此喪失公司控制權。
 
意識到這一危機的樂視,在今年8月發布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股票融資45億元,但目前這項融資尚無明確進展。在這筆“救命錢”到來之前,樂視網必須穩住股價。為了加強投資者的信心,樂視在過去幾個月里講出了生態農業、新能源汽車、智能玩具、國際化等故事,還通過賈躍芳向公司提供無息貸款、管理層集體增持等手段向投資者表態,甚至不惜“割肉”、要將本來希望單獨上市的樂視影業並入上市公司。
 
業務、創始人、公司運營三個方面統統出現問題,這不禁引人發問:這些危機的根源在哪里?樂視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一個根源
 
眾所周知,在涉水互聯網電視行業之前,樂視網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網站,雖然手握大量版權,並且率先實現盈利,但這個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在優酷、土豆、搜狐視頻等同行眼里並不起眼。在牌照、行業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並沒有使樂視網取得多大意義上的成功,直到後來,推出盒子、電視,才讓這家企業有了萬眾矚目的明星感。
 
公告顯示,從2013年開始,賈躍亭開始頻繁質押自己的股份,反映出在電視業務的影響下,樂視對資金的極度渴求。不可否認,踩點互聯網電視業務的樂視有先見且打出了一副好牌,其內容和硬件的品質也一度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商業模式更是備受追捧。但正所謂小牛難拉大車,樂視過去的根基太小,未來要做的事情太大。
 
和BAT、小米、360等公司的擴張路徑不同的是,樂視並沒有一項可以助其進可攻退可守的核心業務。而創業板再融資渠道匱乏、國內股市對“聽故事”的偏好,決定了樂視不同於中概股企業的膨脹之路——以故事籌資金、用資金講更大的故事。而隨著業務線越來越寬,需要的資金也越來越多,如果沒有新錢進入,舊有業務很可能無法進展。
 
樂視正是由此失控,停不下來。而撞上監管、政治等等外部危機之後,不少投資者望風而逃,資金的軟肋便日益凸顯出來。
 
總而言之,樂視過去的積累,本來就無法承載賈躍亭的遠大理想,而強制上路後,走得越快,出軌的風險就越大。
 
兩種結局
 
盡管樂視的資本危機愈演愈烈,但業內專家普遍認為:與樂視身處同一條船上的銀行、證券公司不會讓其輕易沈沒。因為一旦股價跌到平倉線,意味著這些機構投資者前功盡棄、損失慘重。
 
也就是說,樂視的真正危機還是在業務和創始人層面。一位專家表示,隨著事態進一步演進,如果出現更壞的情況,導致機構投資者托市困難,賈躍亭及其核心管理層將很可能面臨著“退到幕後”的局面。
 
當然,賈躍亭個人的危機如果能及時化解,對樂視來說才是更好的結果。
 
無論如何,風波過後的樂視需要一次全面革新,忘掉過去賴以依存的資源優勢,回歸到一個公眾公司應有的姿態,穩健、透明發展,忘掉“顛覆”,重新認識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81

深度複盤:騰訊的戰略盲點與兩大危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504/155585.shtml

深度複盤:騰訊的戰略盲點與兩大危機
匯智創享 匯智創享

深度複盤:騰訊的戰略盲點與兩大危機

可以嗅見認知計算革命近在咫尺,隨時都可能到來

黑馬說:

短短20年里,互聯網經歷了門戶網站和Web 2.0時代的重大變革,如今已經邁入社會化網絡時代。新一輪的互聯網革命即將爆發,而其影響已經開始……對於上一個時代(超文本協議、圖形操作系統、微處理器)誕生的騰訊來說,面臨著巨大的技術進步帶來的威脅。本文為匯智創享(第三方獨立機構)為騰訊做的戰略分析,希望給創業者帶來有益的啟示。

騰訊業務邏輯

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猶如騰訊高層一直強調的那樣,騰訊現在主要做兩件事:一個是連接器,目標是連接一切,將人和人、人和內容、人和服務、人和設備連接起來;另外一個則是內容產業。如果將連接器、內容、其它業務和外圍生態進行簡要劃分,我們就可以一窺騰訊大戰略的思路,如下圖所示:

ChMkJ1cpV7KIKRUEABARfgB_atQAAQ_tAMuT3IAEBGW891

騰訊核心業務邏輯

其中處於最核心的是QQ/微信兩個以關系鏈為中心的聊天服務,緊挨著的則是QQ空間、朋友圈和微雲三款用戶私有內容構成的堡壘,可以說關系鏈和私有內容共同構成了騰訊整個生態的核心。

在這個核心之外,則是騰訊廣泛布局的內容服務,包含騰訊網、騰訊遊戲、騰訊視頻、騰訊動漫、QQ音樂、閱文集團、微信公共號以及廣泛投資的外部內容公司,這些內容均為公有內容,共同構成了騰訊的城墻防禦體系。

騰訊服務防禦體系

在內容體系之外,騰訊還通過投資和自行培育組建了一個更廣闊的服務防禦體系,這個防禦體系共包含線上服務、線下服務和企業級服務三大部分,分別包含的企業如下:

線上服務:京東商城、京東到家、美麗說、人人車、搜狗、財付通、微信支付、微眾銀行、理財通以及騰訊地圖等;

線下服務:58趕集、滴滴出行、新美大、餓了麽、e家潔、e袋洗、丁香園、微醫集團、同程網、藝龍網及微影時代等;

企業級服務:騰訊雲、開放平臺、投資基金、眾創空間、企業微信/QQ、Foxmall等。

 

873557547750275260

騰訊組織架構

騰訊連接一切的基石

在騰訊連接一切的戰略中,起到關鍵支撐作用的為微信、QQQQ空間、微雲四個產品,它們均是與用戶“重度連接”的產品和服務,其中微信、QQ是人與人連接的核心,蘊含著穩固的關系鏈、極高的觸發頻率、連接無限可能(開放API引入第三方服務),而QQ空間、朋友圈和微雲則保存著用戶的私有內容,相當於用戶在網絡上的家,它們共同構成騰訊連接一切的基石。 

微信與QQ

微信和QQ是騰訊的兩大社交產品分別占據著社交領域的頭兩把交椅。目前微信的月活躍用戶量達到6.5億,並每個季度仍保持新增5000活躍用戶,而另一個產品QQ更高,月活達到了8.6億,其中移動端月活6.39億。一組數據顯示,這兩大社交產品聯合起來,每天要平均消耗掉一個人29%的時間,這些均意味著這兩個產品強大的連接能力

目前在連接一切的實現路徑上,兩者均推出了公共號和企業服務號,推出了支付服務,並通過標準化的接口把所有的企業、內容、物品、服務連接到自身產品里邊,為海量用戶提供豐富的體驗。

QQ空間與微雲

QQ空間作為托於QQ而發展起來的內容社交社區,其上存留了用戶大量的照片、評論等私有內容,這些使其保持較強的用戶粘性,同時充當了QQ的強大護城河,幫助其度過了競爭道路上的風風雨雨。

QQ空間不同的是,微信帶起來的則是偏向輕內容的朋友圈,再加上評論體系的私密設計,使得朋友圈的內容社交屬性大幅弱於QQ空間,於是我們很少看到基於一條內容下邊跟隨的N多評論,因此朋友圈更偏重於內容展示屬性。

然而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雲盤這一專業服務於用戶私有內容存儲的產品開始出現,隨著網絡基礎服務設施的持續提升,網盤的價值將獲得爆炸式增長,並取代用戶本地硬盤/手機存儲並成為互聯網界第一大應用,甚至會超越通訊工具(微信/QQ)成為使用頻率最高、用戶依賴性最強的應用產品。

試想,如果騰訊微雲一旦占據雲盤領域行業第一位置,其上邊將保存海量用戶私有內容(包含各種類內容),依據這一優勢,會很容易向照片、咨詢、視頻、閱讀、音樂、辦公、直播等諸多領域滲透,考慮到未來最大的內容源來自於普通大眾用戶,那麽有可能會重新確立現有這些細分內容領域各個玩家的行業地位,因此網盤屬於兵家必爭之地。

目前騰訊的核心業務依舊為QQ、微信,在此基礎上占據擁有廣泛雲端服務能力的雲盤非常重要,這將大幅度維穩騰訊的根基,如果微雲最終走向失敗,則騰訊社交工具產品(微信/QQ)有可能被顛覆。因此,騰訊需要高度重視微雲這一產品的發展,並加大資源投入力度。

雖然網盤目前仍是一個難以盈利的產品,但伴隨著使用頻次的增加,以及N多附加功能的完善,網盤就像當初的QQ一樣,從最初的持續燒錢,成為助推騰訊成就當今互聯網霸業的金蛋。因此,即便是每年虧損50億資金,也要大規模的發展下去,這關系到騰訊整個內容產業布局的成敗。

除了連接器之外,騰訊第二大核心業務即為內容產業,而這一領域騰訊很早便著重布局領域。早在2003年,騰訊便推出了QQ遊戲和騰訊網,此後十多年中,逐漸進入音樂、視頻、動漫、文學、教育等領域,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內容服務矩陣,並在諸多細分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騰訊在內容領域的產品布局

咨詢領域:騰訊網(行業第一)、天天快報(僅次於今日頭條)、微信公共號、QQ公共號、手機QQ瀏覽器頭條

視頻點播:騰訊視頻(行業三強之一)、騰訊課堂、愛拍原創(投資)

視頻直播:鬥魚(投資)、呱呱視頻社區(投資)、龍珠直播(投資)、紅點直播(投資)

語音領域:QQ音樂(僅次於海洋音樂)、企鵝FM、喜馬拉雅電臺(投資)

遊戲領域:騰訊遊戲(絕對領先地位),以及投資了四十多家遊戲創業公司

文學閱讀:閱文集團(起點中文網、創世中文網等,絕對領先地位)、懶人聽書(投資)、天方聽書等

動漫搞笑:騰訊漫畫、騰訊動漫(絕對領先地位)、百思不得姐(投資)

興趣內容:興趣部落、騰訊微博、知乎(投資)

可以說,騰訊已經成為內容領域的最大生產方和渠道方,但即便如此,面對廣闊的互聯網內容市場,騰訊仍需要大力發展的領域,不僅要擴充內容類別布局,從而覆蓋更多小眾內容市場,更要擴大現有產品與服務的市場份額,對於優質低價的互聯網內容廠商,可以選擇投資入股(比如海洋音樂、歡聚時代、小船出海、百度文庫、豆瓣)。

雖然目前很多細分內容領域依然處於虧損狀態,但隨著時間的發展,用戶會慢慢形成全新的認知和習慣,就像網絡遊戲慢慢成為一個近千億規模的大市場,局時數字內容將成為用戶最熱衷消費和花費時間的領域。

以下是數字內容常見的3變現維度:

品牌展示:優質的內容會吸引大量的用戶,海量的用戶與停留時間,會為品牌廣告發展提供巨大空間。

社群維度:騰訊在過去PC端和現在移動端都建立了龐大的社群產品,QQ群、興趣部落、公眾號、熱聊等等,社群是IP最好的發酵平臺,同時也可以面向社區深度用戶收費

IP維度:有了內容生產、輸出渠道和發酵社群,騰訊平臺會誕生大量的優質IP,從而可以將這些優質IP不斷的向影視、動漫、遊戲等領域輸出 

騰訊的營收來源

過去幾年,騰訊的營收增速一直在放緩,這一方面是因為騰訊的體量已經很大,很難像之前一樣保持50%以上的增速,另一方面源於核心業務(遊戲業務、社區會員業務)逐漸走向成熟,營收增速自然放緩。然而,為了保持持續的高速增長,騰訊還必須開拓新的營收方式。

騰訊的營收來源主要有以下4種方式:

1)增值服務;

2)廣告營收;

3)投資並購;

4)企業服務(賣產品與服務)。

其中,超過75%的營收來自於增值業務(遊戲、社交會員及數字內容),約19%的營收來自於廣告業務(騰訊網、騰訊視頻、QQ空間展示廣告,廣點通、朋友圈效果廣告),除此之外,投資並購成為騰訊近年快速發展的賺錢新模式(這部分盈利並不計入財報),余下的企業業務則對總體營收貢獻較小。

下邊我們分別介紹這四種商業模式:

1、增值業務

目前騰訊的營業收入中,面向C端的增值業務是其主要營收來源,根據騰訊2015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在騰訊304.41億元的總收入中,來自增值業務的營收為230.68 億元,所占比例為75.78%,是營收的主力。

以下是騰訊季報中公布的內容:

網絡遊戲收入同比增長33%至人民幣 159.71 億元。該項增加主要受益於智能手機遊戲組合擴大的帶動;同時,主要 PC 端遊及於 2015 年推出的新 PC 端遊表現良好,有助推動增長。

數字內容訂購服務和 QQ 會員帶來的訂購收入的增長和虛擬道具銷售收入的增長也推動社交網絡收入同比增長 37%至人民幣 70.97 億元。

116463974861922602

增值業務分類

如果將BAT做一個簡單的對比,會發現雖然騰訊在移動端的用戶量和活躍度上優於阿里和百度,但在來自移動端的營收比例,騰訊卻是最差的,這主要是因為手遊行業自身因素(手遊用戶體驗尚不及PC端遊),以及手機QQ/微信在弱化增值業務營收模式,這最終導致移動端增值收入發展速度稍微緩慢

這里不再對騰訊遊戲詳述,稍後參見發布的《匯智創享版——騰訊遊戲戰略分析》一文。

2、廣告營收

截至2015.10~12的最新一季度,騰訊廣告收入為57.33億元,占全部收入的比例達到18.83%,同比增長118%。其中,效果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57%至人民幣29.16億元,主要反映了QQ空間手機版、微信公眾賬號廣告,以及新推出的微信朋友圈廣告服務收入的增加。品牌展示廣告收入同比增長 89%至人民幣28.17億元,主要反映了來自騰訊視頻和騰訊新聞等平臺移動側的貢獻增加。 

同樣是在2015第四季度,百度(競價排名、百度聯盟)和阿里(直通車、天貓租金、阿里媽媽)分別獲取了186.99億元和345.43億元的營收,它們營收大多來源於效果廣告,而同期騰訊的所有廣告營收只有57.33億元,分別只有它們的約1/3和1/6,可謂相差甚遠,如果僅算效果廣告,那麽差距將更大。

恰恰相反的是,騰訊擁有近似壟斷的社交網絡和第一大內容生態體系,這使得用戶在騰訊社交生態上停留的時間遠遠高於後兩者,而現實情況則是收入卻與它們相差巨大,這說明騰訊在將用戶的時間和註意力轉化為收入方面,表現的很差勁

這可能源於騰訊對整個社交內容生態體系缺乏統一規劃,最終難以將生態流量高效轉化成營收,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損失。為了提高廣告業務營收,騰訊有必要重新調整生態結構,並基於廣點通廣告平臺,像百度、阿里那樣大力開拓生態廣告市場,並最終轉型為一家以效果廣告為的互聯網公司

那麽騰訊怎麽調整生態結構,又從那里獲得收益呢?縱觀百度/阿里的營收,主要來自於生態圈,前者以整個互聯網為生態,將自己定義為流量分發環節並向下遊電商/服務主體導入流量而獲益,而後者則自行搭建封閉電商平臺,招募下遊商品銷售主體加入,並通過合理流量分發來獲取營收。同理,騰訊獲取效果廣告營收的關鍵在於搭建合理的生態結構,核心在於以下兩點:

第一、尋找/搭建流量需求主體,並依據騰訊生態向其導入流量;

第二、主體所經營的領域或GMV足夠大,這樣騰訊才能從它們賺到的錢中分一杯美羹。

縱觀騰訊大生態體系,能夠承擔這個使命的只有媒體號(企業、機構、媒體和自媒體)和內容電商,前者包含公共號、企鵝號和QQ公共號等媒體主體,後者則是依據這些媒體主體建立起來的微店(商鋪),它們分別有如下特點:

(1)媒體號:微信公共號依托於微信社交平臺,包含超過1000萬個公共號主體,日均幾十億的閱讀量;企鵝號依托於騰訊網/騰訊視頻/天天快報媒體平臺,平臺日均幾十億的閱讀量;QQ公共號依托於QQ/QQ空間兩個社交平臺,目前日均閱讀量正在快速攀升,除此之外,還有興趣部落、起點閱讀平臺、動漫平臺、音樂平臺、直播平臺等鼎力支持,平均每天的曝光量可能高達數百億次,因此,媒體號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流量生產主體;

(2)內容電商:自從將電商業務打包出售給京東後,騰訊生態內部的電商主體只有微商這一部分,而官網電商(也是百度客戶,目前約60萬)和平臺商家(也是阿里客戶,目前約800萬)則需要其它方式獲得,前者需要依托於騰訊雲和應用層開發生態,而後者需要與京東合作(包含京東平臺入駐商家和拍拍商家),最終形成覆蓋微商、官網電商和平臺商家的龐大客戶體系,由於要銷售商品或服務,這一主體是一個極大的流量消耗者,同時能將流量轉化為營收利潤;

在一些時候,媒體號和內容電商是一樣的,比如微店、企業號、服務號,即發布內容獲取流量,然後將流量轉化為商品銷售,但也有一些時候,媒體號和內容電商是不一樣的,比如大量的自媒體和毫無關系的商家。

於是,這會產生2大類需求,第一類是流量的生產者與流量消耗者之間的流量交易,發生在自媒體與商家(or 企業)之間,另一類是入口級流量,也即平臺下遊的部分主體需要向平臺(騰訊)采購流量,最終上述兩種交易都將為騰訊帶來營收。

考慮到內容電商生態規模可能不亞於淘寶/天貓,因此生態里邊將具備完整的流量生產、分配、消耗體系,以及大量的各類服務模塊(包含整合自媒體、微店、電商平臺(複活拍拍)、媒體平臺、雲計算、京東雲倉儲服務、物流支持、支付/擔保/保險、效果廣告、品牌廣告、官網(All 所有相關服務)、客服支持、搜索支持、百科支持、問答支持等),它們共同構成基於內容電商生態的基礎設施,匯總後如下:

(1)經營自由:新的生態以內容生產為驅動,經營權/管理權全部下放給企業/自媒體主體,其不再局限於任何一個平臺或封閉生態內部,而是開放性的與所有互聯網元素自由連接,其起點為依靠內容生產帶來用戶關註、流量,最終轉化為商品銷售,進而通過生產/銷售差價獲利;

(2)媒體平臺:內容是互聯網上最大的流量來源,這些經營主體雖然依托騰訊平臺產生,但並不局限騰訊生態內部,而是開放的與互聯網各個內容平臺連接,包含公共號/騰訊網/新浪/頭條/搜狐/網易/鳳凰/微信/QQ/QQ空間/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百度貼吧/百度文庫/UC瀏覽器/QQ瀏覽器/等諸多媒體平臺,但是內容平臺各有各的標準、用戶亦有自己的喜好標準,最終媒體號能獲取多大流量,主要看內容生產者自身的能力;

(3)騰訊雲(or 阿里雲)等提供基礎雲計算服務,應用工具服務商(口袋通,有贊,微店)等為微店商家、電商平臺(拍拍網)、官網服務等提供大量雲計算中應用層服務,咨詢公司提供必要的數據搜集/分析服務,由此誕生大量的開發支持團隊,最終共同提升服務質量/壓縮服務成本;

(4)微信支付(or 其它第三方支付)、擔保公司、眾安保險(or 其它保險公司)以及微眾銀行(供應鏈金融)等提供各種相關服務,保證交易雙方的合法權利,並為其發展提供必要的服務;

(5)京東雲倉儲、京東配送(or 第三方物流快遞)、客服支持等模塊提供必要的支持;

(6)騰訊廣點通將基於內容分析、用戶畫像分析等形成一個大數據廣告系統,並承擔起效果廣告、品牌廣告、搜索支持等相關的流量與連接服務,從而為生態內外部各個主體之間建立有效的流量交換機制。

最終,這將成為一條貫穿騰訊所有核心業務的龐大內容電商生態,從而將小米模式放大到整個互聯網,並基於此助推騰訊的營收規模擴大一倍。

3、投資並購

5年前,整個互聯網的版圖還比較小,局限在內容、工具、社區、搜索、電商等領域,發展這些領域所需要的技術、人才等資源較為接近,因此當時騰訊非常傾向於通過跟隨戰略(模仿再創新的方式)發展新業務,並通過自身龐大的流量體系、用戶體系及資金實力逐步超越先行者成為目標細分領域第一。

這種模式在針對內容、工具等市場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遊戲、騰訊網、騰訊視頻、QQ音樂、工具體系等先後取得成功,但在面對電商、搜索領域,其潛在競爭者阿里巴巴、百度同樣不缺錢、不缺人才,騰訊最終以失敗告終,投入海量資源無績而返。

截止到2010年,傳統互聯網領域版圖里邊,內容、工具、社區、搜索、電商等領域已經接近飽和,各玩家依據自身優勢持續生存下去,對於騰訊而言,很難找到全新的巨大可擴展藍海,與此同時,自身的業務也緩慢的走向成熟,增長速度也在逐步的下降。

也正是從那時2010年開始,移動互聯網開始在國內正式啟動,起初騰訊以為僅僅是將自己的互聯網已有產品(內容、工具、社區、搜索、電商)移動互聯網化,於是瘋狂的開始將產品Copy to智能手機。但是到了2012年,騰訊慢慢的發現移動互聯網不再局限於原有的五大領域,而是借助於智能手機的便攜優勢開拓線下各個細分服務行業,甚至連原來大家看不上的硬件領域,也被重新納入互聯網版圖,一時間充斥著各種矛盾與複雜思緒。

以迅速崛起的小米為例,騰訊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硬件顯然與公司自身的屬性/定位不一致,因此不願意涉足,而小米卻迅速崛起成為互聯網一極,並迅速開拓整個智能硬件腹地,並基於此延伸到應用與互聯網服務領域,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不僅僅是小米,新崛起的美團、餓了麽等生活服務公司,都擁有動輒幾千人的線下團隊,更準確地說,

不僅僅是小米,這些借助於移動互聯網新崛起的小巨頭們,所需要各種關鍵資源完全異於曾經PC互聯網時代,比如它們動輒幾千人的線下團隊完全,讓人匪夷所思,而身為互聯網公司出身的騰訊,雖然擁有些許資金優勢與流量優勢,但並不足以保證親自下水能夠成功,更何況火爆的O2O投資大幅度削減騰訊資金優勢,以及騰訊對線下生活服務的有限影響力,很難像網遊那樣大規模導入流量而取得成功,最終使得騰訊難以接受並轉變成這種發展模式。

258992175094890037

騰訊VS創業公司

與此同時,騰訊自身各條業務線的發展速度都在放緩,這又逼迫著騰訊不得不加大力度投資新業務,種種因素最終迫使騰訊走向了投資這條路,換句話說,投資比親自參與更能讓騰訊避免錯失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發展機會。

然而,騰訊也很快發現,當它和投資機構去競爭一個項目時,往往能夠以較低價格收獲投資權,因為創業者看重它們的資源可能帶來的協同效應以及品牌背書,這會產生較高的溢價,再加上騰訊更多是一位財務投資人,不謀求控股不幹涉創業公司的獨立發展,因此頗受創業者青睞。

在過去數年時間里,騰訊以馬不停蹄的速度到處投資布局,不僅鞏固了傳統的互聯網服務領域(電商、搜索等),而且還順利的抓住了O2O這波大潮,並對泛內容領域做了一些補充性投資截至目前,騰訊投資了搜狗、京東(包含京東到家)、滴滴出行、樂居網、58趕集新美大、e家潔、e袋洗、口袋購物、丁香園、微醫集團、餓了麽、人人車、喜瑪朗雅、鬥魚、懶人聽書等 

隨著O2O領域的發展,本地生活漸漸成為一個較為成熟的領域,優質的創業企業也會逐步減少,但是作為互聯網巨頭的騰訊,應該把更多的資金投資到那些即將被互聯網改變的領域,或者是高科技領域,比如人工智能、互聯網農業、教育領域、智能硬件、互聯網醫療、基因檢測、航天領域等領域。

4、企業服務

企業服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目前美國諸多互聯網巨頭借此獲取巨額利潤,比如IBM、微軟、甲骨文、惠普等,騰訊作為國內互聯網領域的佼佼者,需要在此領域大力布局。

目前騰訊旗下與企業相關的業務包括:騰訊雲、企業QQ、微信企業號(企業微信)、Foxmail、開放平臺、重創空間等,但與廣告業務一樣,騰訊並沒有對這一領域進行統一規劃布局,於是我們看不到一個系統性的服務平臺,只是由於看好雲計算基礎設施前景,騰訊著重發展騰訊雲(Iaas)產品。

騰訊面臨的兩大危機

騰訊目前主要專註於社交和內容兩個領域,以及在其它領域有一些補充性的業務,一般來說這種布局方式會面臨兩種突變威脅,一種是核心業務內部的突變,另一種是整個行業生態的突變,下面分別表述:

(1)核心業務突變

核心業務的關鍵點在於用戶私有內容,也就是微雲。關於微雲的重要性,我在前文已經講過,雲盤是用戶私密內容的核心存儲點,從這點切入可以威脅騰訊的社交/內容根基,所以騰訊需要大力投入資源發展微雲產品,在此不再詳述。

(2)互聯網生態技術變革

關於互聯網技術變革,我們不得不說一段騰訊內部技術研究的過往歷史。曾經騰訊內部最具研究實力的機構為騰訊研究院,不幸的是,這一機構已於2012年變革中變相解散,失去技術研究能力的騰訊,正逐漸由一家科技公司變成了一家專註內容和應用的傳統公司。

騰訊曾經解散其研究院或許有它的原因,可能是技術研究轉化成產品營收太過遙遠,可能是技術研究需要投入太多不必要的資源……,不管如何,這都說明騰訊高層不重視技術在科技領域的作用,就像騰訊曾經的成功不太依賴技術的研發與進步。

從短期來看,這或許是明智的策略,但長期來看,缺乏技術研發的企業,都很難在科技長河中長久不衰,隨著技術的進步、用戶習慣的改變、企業組織的僵化……,這些應用層面的企業都會被慢慢沖垮,唯獨我們看到的是,專註於技術創新與商業化的IBM,能持續生存近百年歷史,因為它專註於前沿技術研究,當主營業務面臨危機時,它能夠以新技術為依托,開拓全新領域,從而獲得可持續的發展。

如今互聯網領域即將面臨以認知計算、VR、神經芯片為主導的新一輪技術變革,這對於上一個時代(超文本協議、圖形操作系統、微處理器)誕生的騰訊來說,將面臨巨大的技術進步帶來的威脅,因為這一輪技術變革可能擊毀現有微信、QQ的產品形態,沖散各個內容小生態(騰訊網、騰訊視頻、閱文、QQ音樂、騰訊遊戲)的組織形式,從而毀掉騰訊的所有主營業務,最終致使其從互聯網之巔滑落。

讓人吃驚的是,新生代的互聯網公司今日頭條、滴滴出行好像天生就具備技術基因,它們的管理層都在大力開拓人工智能技術,寄望借此提升業務運作效率的提升,當事先已經融合進全新技術體系時,就能將技術變革帶來的沖擊化為烏有,然而作為BAT巨頭之一,騰訊在技術領域的布局屈指可數(據說有兩支團隊研發AI,一個位於北京,來自於研究院解散後的部分人員;另一個設立在香港的AI研究所,真不知道設立在這個金融與商業中心有什麽用,這里有多少技術基因?),實所不應該。

看看AlphaGo戰勝李世石,可以嗅見認知計算革命近在咫尺,隨時都可能到來,為了爭取時間,騰訊最佳策略是大規模投資收購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快速組建自己的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從而輸出相關技術(認知計算、VR)以幫助自己的核心產品(社交產品及各個內容小生態)進化,從而抵禦面臨的下一波競爭對手沖擊。

騰訊 危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966

零租金作招徠 獨居老伯與兩女同居

1 : GS(14)@2012-07-18 00:28:0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717/16521339

據悉,這名74歲的老伯名叫吳豁然,他張貼的零租金廣告訂明只招待「勤儉懂事、黑髮黃皮膚的單身女性」,他自稱是子女都在外地的「空巢老人」。21歲來自四川的小夢看到廣告翌日就入住,之後又介紹20歲的好友小芳入住。吳豁然解釋,零租金吸引妙齡女同住並無不軌,只因自己患有糖尿病,擔心夜間突發狀況,沒人照料。
《重慶晨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03

中僑創辦人前女婿與兩子爭產

1 : GS(14)@2012-08-22 21:28:49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22/16625342
按入稟狀內容,謝伯於97年跟次任妻子聯名買入永樂街永輝大廈一單位,作價230萬元,3年後隨著兩人離婚,單位業權改由謝伯跟長子共同擁有。07年幼子於將軍澳置業,要求謝伯提供經濟援助,提出利用永輝大廈的樓契向銀行取得更高的按揭金額。同年2月底,謝伯與幼子到訪中環一間律師行,謝伯在一份相信是銀行按揭的文件上籤署。但今年8月,謝伯收到長子發出的法庭文件,著他遷出永輝大廈單位。謝伯諮詢法律意見後始得悉,單位的業權早於07年2月改由長子一人擁有,土地註冊處紀錄顯示,謝伯將單位以130萬元售予長子。
謝伯表示自己不懂英語,當日在律師行簽署文件前,並沒有機會尋求獨立人士的意見,簽署時並不同意轉讓業權。他現要求法庭聲明07年的註冊紀錄無效。
現靠積蓄生活的謝伯昨在住所補充,已多年沒有聯絡長子,認為兩名已婚的兒子聯手引發今次事件,他對此「感到非常失望,瘦咗14磅」。目睹昔日一家人的合照,他直言好感慨「有老婆仔女,就唔要老竇」。案件編號: HCA148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73

【情路豐富】與兩前夫共育三女

1 : GS(14)@2016-11-10 07:39:46

第二任老公嚴錚



46歲的鍾麗緹情路崎嶇,她與前兩任老公共育有三女,昨第三次結婚嫁給細自己12年的張倫碩。


新任老公張倫碩

去年兩人拍內地真人騷《如果愛》撻着,火速陷熱戀,今年6月6日鍾麗緹宣佈已答應張倫碩求婚。


第二任老公嚴錚

03年嫁台灣音樂人嚴錚,為他先後誕二女Jaden和三女Cayla,傳Christy難忍老公爛蒲,於11年結束8年婚姻。



第一任老公Glen

Christy於98年嫁給外籍男友Glen Ross,兩人育有一女Yasmine Ross,於02年宣佈因性格不合離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09/198271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718

與兩歲子涉逾期居留崔順實女丹麥被捕

1 : GS(14)@2017-01-05 08:00:57

【閨蜜干政】南韓閨蜜干政事件其中一名引起眾怒的女主角、總統密友崔順實的女兒鄭尤拉在丹麥被捕,南韓將尋求引渡她回國接受調查,或需時一至兩星期。丹麥警方是收到舉報拉人,提供消息的正是揭發干政事件的南韓中央東洋廣播公司(JTBC)電視台記者。



鄭尤拉當地前晚在丹麥北部奧爾堡被捕,JTBC將她被帶走的畫面上載facebook,見到鄭尤拉當時身穿淺色厚身大衣,戴着大衣帽子遮住臉龐,她一邊被帶上警車,一邊被記者追問「願意返回南韓嗎」、「會接受調查嗎」,鄭尤拉一概不回應。


記者跟蹤舉報拉人

丹麥警方同時帶走另外三人,據報包括鄭尤拉未足兩歲的兒子。鄭尤拉一直被認為身處德國,據報JTBC記者已在歐洲跟蹤她多時。鄭尤拉涉嫌利用媽媽崔順實與總統朴槿惠的閨蜜關係,走後門入讀著名高等學府梨花女子大學。大學聲稱鄭尤拉2014年在仁川亞運馬術團體賽奪金,是馬術優異生因而取錄她,但實情她是在得到取錄後才贏到金牌,而鄭尤拉入學後經常走堂及欠交功課卻仍獲優待順利合格。事件曝光後觸發重視考名校的南韓民眾憤怒,鄭尤拉去年10月底已申請退學。為調查是否有人濫權幫鄭尤拉考入名校,干政事件獨立檢察組已對她申請拘捕令,但鄭尤拉一直拒絕回國,上星期檢察組要求國際刑警向她發出紅色通緝令,惟國際刑警尚未答允,故以非法居留罪名被逮捕的鄭尤拉,最長只能被關柙72小時。為免她再度逍遙法外,南韓法務部將與獨立檢察組合作,在警方向丹麥提出緊急引渡申請之前,請求丹麥當局「臨時逮捕」鄭尤拉限制她活動。


在德聘律師抗引渡令

但即使趕得及申請引渡,據報鄭尤拉早已在德國聘請律師,為抗衡引渡令做準備,她一旦提出上訴,或可以在獨立檢察組偵查期限屆滿前都毋須回國,避過被查。今次是上月初朴槿惠被國會彈劾以來,干政事件另一矚目發展,這宗掀起南韓政壇風暴的醜聞,是JTBC記者鍥而不捨,從一部被棄掉的平板電腦中,找到崔順實干預朴槿惠職務的蛛絲馬迹而揭發,令這個敢言新媒體亦同時成為國際焦點。
JTBC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3/198847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224

菲永妻與兩子女掛名任助理袋837萬

1 : GS(14)@2017-02-03 03:10:23

【法國大選】法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菲永涉濫用公帑醜聞繼續發酵,《鴨鳴報》昨日再揭其妻佩內洛普(Penolope)疑掛名任國會助理達15年,子女亦先後以同一職位支薪,牽涉總額近100萬歐元(837萬港元),恐進一步打擊菲永選情。佩內洛普上周被揭在菲永和其替任黨友出任國會議員的1998至2007年間,擔任二人助理並支薪50萬歐元(416萬港元),但工作證據欠奉,財政檢察官隨即就事件展開初步調查。最新一期《鴨鳴報》指佩內洛普實際上擔任該職至2013年,15年來共支薪83萬歐元(694萬港元)。據報菲永2012年卸任總理、重返國會時亦重聘佩內洛普為助理,為期一年,但菲永卻指她只支薪半年。報道又指二人其中兩名子女查爾斯(Charles)和瑪麗(Marie)在菲永2005至07年任參議員期間,擔任其國會助理,共支薪8.4萬歐元(70萬港元)。但二人當時仍然在學,卻受聘於全職職位。


民望跌 恐首輪出局

菲永前日再在公開場合否認指控,指事件是嚴重的抹黑行動,規模和專業程度均非常罕見。他和妻子周一分別接受問話,調查人員前日更搜查他在國民議會的辦公室,據悉未發現佩內洛普在國民議會的通行證或電子郵箱等可證明她有工作過的憑據。最新民調顯示,僅19%選民支持菲永,較上月大跌6個百分點。菲永更很可能在首輪首投票中就被淘汰出局。而中間派的馬克龍大有從後趕上之勢。法新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2/199155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120

【add時尚】藍寶與兩王妃

1 : GS(14)@2017-08-04 06:35:59

戴妃和查理斯在1981年3月訂婚,當時的訂婚戒指是由Garrard鑄造,以重12卡橢圓形藍寶石做主石,沿邊鑲14顆白鑽的白金戒指。戴妃非常喜歡,經常戴住。她過身之後,威廉王子在2010年和凱蒂訂婚,就將媽媽當年的訂婚戒送給凱蒂,以示和媽媽同在。這枚連繫兩代王妃的藍寶戒指,查理斯於1981年以28,000鎊購入,威廉兩人2010年訂婚時,估值約10萬鎊,到2014年升值至25萬鎊(約258萬港元)。



■聯繫戴妃與新抱凱蒂(圖)的寶石戒指,現時值逾25萬鎊。



更多精采時尚內容,盡在http://add.appledaily.co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804/201108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6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