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可口可乐称汇源品牌并购前就属于外国公司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0925/02005340366.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

好的投機,必定也屬於好的投資。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5715

巴黎:


有Blog友說1222是老千股,並暗示不要沾手。

我今天補充一下:

無一間公司股東及經理和你有親,不要太天真,這是做任何證券分析的預先準備,不要隨便讚大股東、管理層,我會敬重李嘉誠做善事時的糠概,但從股票利益角度看,他永遠是和我們對著幹的!

按歷史紀錄1222公佈集資後股價馬上下跌幾成至$0.1元(舊股),事後孔明看,以這個價買入,跟它供股後,收了紅股後,最終成本會是$0.13(新股),以65.2億股計,市值就等於8.5億。

Blog友可看看2010年報的減除所有長短負債後的淨Working Capital是3.8億,若集資完加多5億現金就會是8.8億,在$0.1元買入(舊股),隻資後是對你有利,因為淨Working Capital將大過市值,兼等於無負債,還送14億固定物業給你(實際應是16億)。

我們看一看對手大股東,他集集埋埋股份多年,成為大股東,千又好,無千又好,集資前的成本肯定不只$0.1,集資後亦不會只$0.13(因為它的帳值的確是$0.38,是他多年無收(派)盡股息累積而來的),大股東的成本也不夠我一炮過$0.13入貨平(新股)。

事實證明,現在的市價是0.041 x 5合1 = 新股的$0.205,市值就是$13.3億大過淨Working Capital,現在放貨,不就是有(0.205-0.13) / 0.13 利潤嗎?!(57%)。

價值投資人買貨是為長線,但有時市況就手,例如這一次,他們就順手拿下來,只是幾天的時間,一除權後就升57%。別人不明白以為他投機,但他們卻是依足內在價值和Margin of Safety原則行事。

有 包頂頸天材又會話,若有人癡線,唔要身家,質低到以今天的市價$0.041的一半$0.020散貨,或更低的$0.01,那巴黎一樣輸。(他們真的是這樣 說:當所有人癡線,我清醒有鬼用。但他們不知道,呢個世界是由清醒的人統治發夢的人,如果連清醒的人也無,人類就不會活到現在,而發夢的人將會是第一批 死,咁簡單的道理也不明白,有時我不知應嬲還是笑好!)

若$0.01,5合1就是0.05,市值就只有3億,是淨working capital8.8億的34%,你叫齊親朋買都得,買買下,你地就係大股東了。

今天的討論有點像投機嗎?

不!這其實是價值投資的操作,因為好的投機,必定也屬於好的價值投資!

那我為何常常批評別人投機?

因為那些不是好投機,所以稱不上是投資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4

建立一套屬於你的投資體系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wzy.html

今年以來,股票累積回報率終於達到了20%,但也只是輕微跑贏了恆生指數。我最看好的金融狗,特別是A狗中的銀行股應記一功,嚴重地拖了我的後腿。我可以 接受組合表現輕微虧損,但對於在大好形勢下不能夠大幅跑贏大市,實在是接受不了。我必須對此進行反思,不能夠賴市場不給力了。

 

一般而言,如果狗代表股票價格,主人則代表了基本面,狗總是會跑回主人身邊的。現在我們都堅定地認為銀行狗落後主人太遠了,應該是時候追趕上來了。但是有沒有可能只是狗去了找屎吃了,其實就在主人身邊?

 

隨著銀行業的監管越來越多,越來越有理由相信銀行狗並沒有遠離主人。後面的發展也許是銀行狗向前多跑幾步而主人也後退兩三步……價值投資是什麼?是大家公認沒有價值時投資,大家吹捧它的價值時撤資。銀行狗的情況令我越來越迷茫……

 

人總是會判斷失誤的(Mistake),最重要的是不讓失誤變成失敗(Failure)。巴菲特這兩三年也犯過小錯誤,投資了康菲石油和愛爾蘭銀行,但這些失誤並沒有影響到巴群的投資表現。這有賴於股票組合的管理。

 

有一位朋友很不喜歡巴菲特,認為他並不老實。有人問巴菲特為什麼投資中石油而不是中海油,巴菲特只說了因為中石油承諾了派息政策,朋友認為真正的原因應該 是當時中石油成本比中海油低很多,萬一油價不上漲,投資中石油也能夠獲得收益。我一直記得這一點,保本並獲得收益才是重中之重。

 

我們都不是神,我們都會做出主觀的判斷,為了防止主觀判斷失誤演變成致命性的傷害,我們必須不斷摸索一套可以防範人性風險的投資體系,這個才是價值投資之本。如果我沒有為自己設下原則性倉位上限,也許我會把倉位的80%押寶在我一直最看好的銀行股上面,現在杯具了。

 

前幾天我又迷上了尋寶遊戲,差點就把中國金石(01380)加重點關注了,繼續搜查之下競然發現與A股的ST賢成礦業是一路人馬的,想起來也一身汗。

 

一套好的投資體系能夠確保股票投資立於不敗之地,避免了人性中感性、衝動的基因所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只要我們還是人,就突破不了人性的本質。錯誤還是會不斷出現,如何避免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影響了投資回報率,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難題。

 

朋友的口頭禪是:成功沒有方程式,但失敗有。股票投資同樣沒有成功案例可以複製,但失敗的案例我們可以借鑑。為個股、為行業設置投資上限,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做法。

 

投資不必迷信別人,也不要迷信自己的判斷。你,肯定還會不斷地犯錯的。不要讓錯誤變成致命性的失敗。失敗乃成功之母絕對是騙小孩子的,大多數人一次失敗代表永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6

做屬於哪個層次的投資者? 韜略財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42e9260102dxvh.html

新手談技術,

老手談策略,

高手談心態,

大師談哲學。

 

--------------------把期限拉長,技術是最不靠譜也是最誘惑人的玩意,可是無數的人卻樂此不疲。但斌張可興等都是從劃線走過來然後皈依價值的,希望賺最快的錢的這類人是市場中錢最少的;

 

-------------------以半年以上一年左右為限,老手們開始談策略談資產配置,他們會考慮在未來一段時間,選擇合適的行業從容的進入,而不在乎每天的紅綠翻飛,然後持有半年到一年以上,他們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中產或以上;

 

-------------------高手們已經度過了選行業和選股的基本階段,他們可能選不到最優勢的股票,但選擇好的行業穩定增長型企業,然後長期持有,心態從容根本不在乎短期的跌漲,他們的資產規模已達千萬,不再追求短期暴利而在於長期的穩定收益;

 

----------------大師們已經不再看盤,他們持有的時限以五年十年甚至幾十年計,他們的談哲學談人生談歷史談政治,談投資只是他們話題的很 少一部分,他們早已實現了財務自由,他們的資產早已讓他們過上超越常人的富有生活,他們的錢是最多的,資產是以億為單位計算。

 

想賺快錢的人,是錢最少的,也是賠率最高的,彼得林奇說過:哪怕你僅僅減少交易的次數,僅僅拉長持有的時間,都可以讓你的賬戶收益大為改觀。

 

當然,我所掌握的賬戶基本處於策略和心態之間,希望盡快越過策略階段向心態方面邁進。

 

在暴跌之際,你還淡定嗎?

 

我相信你們每個人都在默默的煎熬,可是,恐懼和貪婪,永遠是市場先生屠殺大批散戶的兩把最利銳的武器,如果你克服不了市場先生這兩把刀,那麼你和市場上賠錢的90%散戶有什麼區別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94

你的錢也屬於他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jy1p.html
自從我關於企業分紅的兩篇博文發表以來,我收到好幾位朋友來電。他們說,即使股價再低,我們的上市公司也不會分紅。怎麼辦?

我首先承認,如果股價太高(高於淨資產的25%溢價),大股東為了利益最大化,會自然選擇不分紅,而出售股票套現。但是,即使股價低於淨資產,公司也照樣可能不分紅。

那就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了。大股東如果選擇把錢留在手中自己玩,永遠不讓小股東沾手,那你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他的錢屬於他,你的錢也屬於他。..... 
你根本就不要買他的股票。

結論:股價低是高分紅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巴菲特舉的例子是誠實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01

垃圾股共通點,如果有以下多項特點,應該是屬於高危品種了: anthony-311

http://xueqiu.com/3170655701/29802702
1/ 非四大核數
2/ 不派息或派息比例少
(如永遠只派10%,製造好印象),又或心情好時派
3/ 股本持續增加,過往多次供股合股
4/ 沒有自由現金流,入不敷支(ROE高特別好賺的更要警惕,這一點超大現代是代言人)理論上高ROE的公司,例如ROE 30%,就算保留80%盈利再投資,仍可以維持24%增長的,對高ROE公司錢說派高息之餘仍能維持高增長是其一項特色,代表如卓悅莎莎,如果盈利永遠全額拿來再投資,這種經營作風十分值得質疑。
5/ 多年來淨利與經營現金流比例不尋常
6/ 管理層對(投資股票),或者多元化很有興趣
7/ 資產中有部份是高層作私人用途,如住宅遊艇飛機大砲
8/ 公司現金會拿來給關連人仕作低息或免息私人借款
9/ 長期以低於資產值發新股集資
10/ 公司沒有穩定的盈利,毛利淨利率波幅大
11/ 重債,如配闔第10點,驚嚇效果更佳
補充:
12/ 應收賬增幅比例大幅超越營業額
13/ 以不合理的折舊谷大或減少真實利潤
14/ 毛利率淨利率與行業平均水平有很大差異

通過以上標準應該能避開大部份地雷,其它的歡迎大家補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278

世界終將屬於樂觀者——對2015年的再猜想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628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1-1 09:43 編輯

世界終將屬於樂觀者——對2015年的再猜想

作者:王勝

正能量:悲觀者放棄了改變現狀的努力,也漸漸失去了對未來的投票權,世界終將屬於樂觀者。
過去:存量博弈之困。故事始於2010年,以地產調控為標誌,轉型悄然開始,中國的實際GDP從2010年Q1的12%開始一路下行至2012年Q3的7.3%,並經過2013年一整年的震蕩才確立了七上八下的底部區間;而地產基建為基礎資產的信托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上行也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提升了股市投資的機會成本,客觀提高了股市的無風險利率。與之對應,從2010年開始,A股市場步入存量博弈時代(申萬策略2011年6月報告《等待存量行情突破的信號--第三只眼看A股之困》),缺乏增量資金,何來持續的賺錢效應?沒有賺錢效應,如何吸引到增量資金?於是,負循環困擾著市場,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疑惑。
今天:從負循環到正循環,居民增加股票配置已成趨勢。2014年,這一切發生了變化,政府堅決托底使GDP斷崖式下行的風險下降了;盡管剛性兌付並未實際打破,但是中國版QE牽引各類金融資產的無風險利率整體下行;更為重要的是,困擾股市多年的存量博弈格局被打破了。導致這個“雞生蛋、蛋生雞”的賺錢效應從負循環進入正循環部分要歸功於管理層頗有智慧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從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低價、存量發行吸引場外資金打新,增加證券交易保證金總量)到放開融資門檻(融資余額大舉上升增加正反饋力量,詳見《“看得見摸不到”的天花板——A股市場融資余額上限測算與投資策略》,2014.9.16),再到對跨界成長股票得當的監管尺度,畢竟這些股票是群眾基礎很好的、產業資本一二級聯動的賺錢效應源泉。時至今日,居民增加A股投資的大類資產配置行為變化趨勢已經形成,且沒有任何停止的跡象。
未來:保險增加權益類配置、中國資本市場融入全球都是必然。隨著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下行,債券配置收益整體下降;而比之2014年100BP的收益率下行幅度,2015年可能只有50BP的下行幅度(申萬債券《再看泰勒規則下當前合意政策利率水平》),加杠桿的債券交易型賬戶2015年收益可能亦難超過2014年。而經歷了2013年、2014年的結構牛市之後,A股市場的賺錢效應很可能促使保險資金的權益類配置從近年低位回升,當然,可能不僅僅配置A股,還可能是全球股市或者是新三板、VC、PE等多層次權益類市場。而滬港通盡管延期,但是中國資本市場融入全球的趨勢卻不可阻擋,滬港通的意義不是立竿見影帶來多少增量資金,而是打開了一個外資增量資金的進入通道。
如上分析就引出了2015年增量資金的三大來源:居民大類資產配置遷移;保險增加權益配置、外資通過滬港通等渠道流入。至於2014年火熱的產業資本流入(《跨界成長之夢》,2014.6),我們認為並非顯著的增量,或者對市場的邊際影響可能呈現遞減狀態。
三大增量資金對市場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第一、Fromgrowth to value無論是保險還是外資,總體都偏好價值投資,即使買入成長股,也較為重視業績的可預見性。所以,邊際交易者的屬性決定了2015年低估值、高分紅的藍籌龍頭公司可能孕育著超越市場預期的機遇。事實上,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已經下臺階,如果把中國經濟體視為一只股票,這只股票正在從成長股向價值股轉變,這也決定了我們的投資模式將從過去單一的成長股為王向著價值、成長並重的“平行世界”轉變。
二、2015年末見到20PE的藍籌龍頭?A股市場的趨勢是自我強化的,雖然藍籌龍頭最初的邊際買入力量可能是保險、外資,但新入場的散戶如果看到了相應的賺錢效應,他們會以高分紅收益率為買入的理由,加入投資藍籌的大軍,這樣,高分紅(highdividend yield)可能成為獲取價差(capitalgain)的借口,投資藍籌的正循環趨勢可能開啟,2014年的上汽集團已經開了一個好頭。到2015年末,原先5倍PE、10倍PE的藍籌龍頭公司如果上漲到20倍PE,也不要覺得有什麽奇怪!
第三、優質成長(也稱中盤藍籌、白馬成長)將擺脫2014年的頹勢,踏踏實實賺業績的錢。外資和保險也需要投資“未來的藍籌”,所以那些100-300億左右市值、商業模式清晰、業績增長穩健,已經度過了由小到大的階段,正在又大到強階段的新興行業的優質公司將重新獲得青睞。當然,這類公司估值水平整體不便宜,指望賺估值提升的錢很難,更多賺業績增長的錢,這將使此類公司的股價彈性弱於2013年。
第四、殼資源股票強弩之末,部分產業資本“亢龍有悔”。動輒千億的保險、外資大資金很難大量買入流動性不足的50億以下小市值股票,所以他們高位接盤跨界成長的概率非常低。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引發市場反思,註冊制的推出預期將逐漸升溫,2015年殼資源股票的價值將面臨挑戰。我們一直認為跨界成長股票表現有深刻的金融學、經濟學、哲學背景(詳見《跨界成長之夢》,最容易理解的就是IPO堰塞湖需要並購分流)。問題是,2014年,我們以跨界成長和國企改革為名,消滅了大部分的30億以下的殼資源股票,越來越多產業資本已經興奮、甚至亢奮起來,高位加杠桿拿籌碼,以為只要積極配合資本市場,一定能做好“市值管理”,這樣的過度自信其實已經有些“亢龍有悔”的味道了。2015年的新增邊際交易者不會買入跨界成長,但參與者從中撤退的原因會是什麽呢?1)新股供給的頻率加快;2)註冊制是否會加速推進;3)監管的加強,如中科雲網事件,我們密切關註後續動態;4)業績證偽,這一點相對次要因為跨界成長主要是並購邏輯;5)美國小盤股繼續調整,美股映射形成負向反饋。
第五、A股市場波動率大幅上升,上破2800(甚至3000點),下達2000點。2014年A股市場整體波動率很小,但隨著融資余額的快速擴張(7000億融資盤賣出時可能是1萬億的交易額)、外資占比的上升(滬股通設置了130億/日的流入上限,但是沒有設置流出上限),2015年A股市場將呈現高波動率,以前A股面臨有利環境的時候,可能漲300點,2015年可能就是600點。
思考了邊際交易者們對市場的影響,我們就對2015年的市場格局有了初步印象。如果深入探討與總結,我們認為2015年是英雄時代。
首先,2015年是全民創業的英雄時代。新一屆政府鼓勵創新,而勇於創新的90後進入工作年齡也將提高人口結構中的創業比例。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之前已經體現在PE、VC熱潮和跨界並購的熱情中,但2015年將進一步體現在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投資中,甚至可能體現在深交所等新設的、容許虧損公司上市的板塊中。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創新、創業企業將大規模上市,充分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轉型的促進作用。從這個角度說,明年平行世界的格局大概率還會繼續,但可能會表現為更為極端的兩極分化,平行世界的一邊是高分紅的藍籌龍頭,另一端已經跑到新三板甚至是財務報表虧損但是卻擁有美好未來的新上市公司(這還需要制度上的突破)去了。
其次,2015年是資產管理業的英雄時代。更多的公募基金經理將下海,更多的金融工具將被基金經理熟悉應用(比如ETF期權,比如FICC相關產品),資產管理業的英雄時代悄然到來。
第三,2015年是投資標的的英雄時代。回顧行情,從2012年4月醫藥上漲,5月環保,下半年消費電子;2013年初傳媒,2013年新國九條後成長牛市全面啟動,2013年中、炒手遊,2013年4季度,軟件崛起;2014年初,O2O,5月之後,借著國企改革和跨界成長之名,將所有的小市值、低價股炒上天。機構投資者手頭資產的質量其實越來越差,但2015年,由於邊際交易者和制度的變化,腳踏實地的時代可能重新到來。A股市場每一年投資主線的劃分方法會有不同,宏觀經濟大幅波動的時代是以行業劃分,近兩年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市值劃分(申萬策略原創推薦了50億以下小市值),從2015年開始,市場可能會一改之前齊漲共跌的習慣,前所未有地重視公司質地,或許2015年將出現最好行業最差公司跑輸最差行業最好的公司的情況。當然,一些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手段,比如配對交易(pair trade),將強化這一點。
2015年這個英雄時代,我們應該配置哪些資產?
首先,高分紅的藍籌龍頭和估值調整合理的白馬成長是首選資產。供給收縮、產能整合,在傳統行業可能出現更多的寡頭,他們的盈利增長可能較長時間超越行業。在全球投資時代,A股藍籌比較對象發生了“坐標轉換”,以前寶鋼股份和光線傳媒比較,實在難以產生吸引力,但是作為全球資產配置的亞太區基金經理,只要寶鋼股份比浦項鋼鐵好,就有配置價值,於是藍籌也有了Alpha(詳見《滄海藍籌,坐標轉換——論滬港通對A股市場的長遠影響》)。
其次,如果非要按照行業配置,我們傾向於推薦券商(整體市場活躍有利於業績確定增長、加杠桿提升ROE提供長期發展願景、期權等金融創新帶來業績大幅彈性)、醫藥(老齡化長期穩定需求邏輯、埃博拉等事件提供催化劑)、環保、核電、民參軍、轉型新興的地產公司。一個不確定的、預期差極大的投資方向:煤炭。過去兩年,在電煤博弈中,煤炭企業總體受損,而三季度以來,政策風向發生了微妙變化,2015年煤炭大國企是否可能借助國企改革進行估值修複?
第三,主題方面,關註體育(5萬億的產值目標,各種體育賽事催化劑不斷)、互聯網信息消費、大型國企改革(分拆等市值管理的應用)等。(來自申萬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269

新能源汽車“未來”屬於豐田而非特斯拉?--燃料電池車進...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92

本帖最後由 股語者 於 2014-11-28 13:47 編輯

新能源汽車“未來”屬於豐田而非特斯拉?--燃料電池車進入新時代!
作者:陳果


相關公司:東嶽集團、同濟科技、長城電工、南都電源、上汽集團、新大洲、貴研鉑業、江蘇醫藥(集團)、複星醫藥(集團)等。


主要內容:


2014年12月15日,新能源汽車史將記住這一天。這一天的意義究竟有多大,也許需要經過許多年才能有定論。


從這一天起,全球首款量產型燃料電池汽車—— 豐田的 Mirai (意譯“未來”)開始銷售,燃料電池汽車被作為概念車的歷史也就此終結。


Mirai將於2014年12月15日在日本銷售,定價670萬日元價格(57400美元)。日本政府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給予200萬日日元(19600美元)的補貼,因此去除補貼後的價格為37800美元,另加8%的消費稅。


豐田 Mirai 的車身尺寸為 4,890 × 1,815 ×1,535 mm ,軸距長度 2,780 mm ;動力部分由豐田燃料電池系統與同步發電機組成,電池系統可獨立輸出155馬力,電機則可輸出154馬力與335Nm扭矩;FF驅動布局,整備質量1,850kg。





豐田將這款汽車命名為“未來”,其雄心與自信顯露無疑。


與特斯拉相比,這塊氫燃料電池車在某些實用性設計上具備很強的競爭力。根據豐田自己提供的數據,在參照日本JC08燃油模式測試的情況下,Mirai 的巡航里程達到650公里,同時完成單次氫燃料補給僅需約3分鐘。這使得特斯拉Model S的350公里的續航水平以及數小時的充電時長相形見拙。其在日本的售價(補貼後不含稅27.2萬人民幣,含稅37.9萬人民幣與特斯拉(約43萬人民幣)相比也極具競爭力。


但另一方面,Mirai在加速速度和燃料費用和特斯拉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其外形樸實無華,也遠不如特斯拉的Model S 酷炫現代。但作為豐田的第一款量產型燃料電池汽車,我們認為雖然其銷量預計還不能與特斯拉的成熟款產品Model S相提並論,但這很可能是一個偉大的開始。


雖然以豐田路線為代表的燃料電池汽車還處於相對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鋰電池汽車更早期的過程,但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究竟屬於前者還是後者,我們認為資本市場未必在目前就能給予比豐田汽車公司更好的評估與判斷。


相對明確的是,對於A股市場來說,燃料電池汽車成為未來趨勢的概率確實在增大,我們認為由此引發的一輪海外映射主題投資也一觸即發。


市場還記得,特斯拉乃至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股票的崛起就是一個從被嘲笑到有爭議到越來越多人認同的過程。


需要說明的是,在目前還無法下結論的階段,市場對燃料電池汽車鏈興起的關註增加並不必然意味著其就會對鋰電池汽車鏈轉向看空態度。


相對明確的是,對於A股市場來說,燃料電池汽車成為未來趨勢的概率確實在增大,我們認為由此引發的一輪海外映射主題投資也一觸即發。從主題時間劃分看,2014年12月15日前是概念擴散期,2014年12月15日後則進入業績(銷量)驗證期。


中國:不甘落後


值得關註的是中國政府對於燃料電池車的積極態度。目前我國已經開始投入資金鼓勵建設加氫站,11月27日,根據媒體報道,中央財政擬安排資金,對新能源汽車推廣城市或城市群給予充電設施建設獎勵。對於符合條件的新建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每個站獎勵400萬元。根據報道,目前每個加氫站的建設成本約為150萬美元,400萬元的財政獎勵將顯著的降低建設成本。另外,“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協會”也正在籌備中。


我們認為,目前看氫燃料電池車技術完全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不會甘於落後於日本等國,隨著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繼續升級發展,中國對於相關研發技術的投入加碼值得期待。


這是該海外映射主題的重要邏輯基礎。

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相關公司:


東嶽集團:


東嶽集團2007 年在香港上市,是中國氟矽行業龍頭企業,公司在新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掌控了大量自主知識權。2008 年東嶽集團公司承擔863 項目“燃料電池高溫質子交換膜制備”課題,根據同濟大學的測試數據,東嶽集團的中溫質子交換膜品質已經接近杜邦的Nafion112 膜。


2013年11月27日,東嶽集團與奔馳福特(合資,英文名AFCC)車用燃料電池膜合作協議在淄博簽署。雙方合作的目標是在確保現有燃料電池膜批量供膜樣品基礎上,合作研制下一代高性能低成本燃料電池膜和催化層,合作期三年,旨在進軍燃料電池膜歐美市場。


另據媒體報道,在2014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東嶽集團首席科學家張永明博士代表張建宏董事長,給李克強總理提交了東嶽集團的燃料電池膜和氯堿離子膜。2008年11月3日,李克強總理在視察東嶽集團時,對張建宏和張永明說:“希望能早一天聽到你們的好消息,不僅要把離子膜研發成功,還要實現產業化、商品化。”


同濟科技:


同濟科技是同濟大學控股的上市企業,是氫燃料電池的綜合研究龍頭。公司參與研發並建設了上海首座為燃料電池汽車服務加氫站,是國內加氫站研發建設的龍頭公司。由於目前中央財政擬安排資金給予每個加氫站400萬元的獎勵,有望大幅度降低加氫站建設成本,未來我國可能迎來一波加氫站建設的高峰。


除了加氫站外,同濟科技子公司中科同力研制的質子膜也已經成功並且投放市場。中科同力是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同濟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組建,同濟科技持股36.23%的中科同力,與中科院的研究人員合作,主要致力於研制和生產國產質子膜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質子膜,質子膜燃料電池已經同濟大學研制成功並投放市場,使我國在質子交換膜技術的燃料電池技術方面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從氫動力車構成來看,燃料電池無疑是核心,造價約占總成本的三分之二,而質子交換膜又是燃料電池的核心。因此,掌握了質子交換膜技術的企業都值得我們重點關註。


此外,2003年8月由大股東——同濟大學與上海汽車集團聯合推出了我國首輛燃料電池混合動力轎車“超越一號”,現在該項目已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研究項目、國家“863”高技術研究項目、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及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作為集團公司的窗口,不排除該項目會註入上市公司中。


新源動力(股東上汽集團、長城電工、南都電源、新大洲)


大連新源動力成立於2001 年,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等單位發起設立,主要從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及組件的研制生產,被國家相關部委授予“燃料電池及氫源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目前國內燃料電池領域規模最大的企業, 2007年由新源動力提供燃料電池發動機的首輛“PASSAT-領馭燃料電池轎車”研制成功,2010 年公司為世博燃料電池車提供燃料電池堆。


大連新源動力已實現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及關鍵部件、電堆組裝的小批量生產,建成可年產5500KW燃料電池堆用關鍵部件的批量生產線,同時在車用燃料電池系統集成安裝、調試、運行等方面擁有優勢地位。A股公司上汽集團、長城電工、南都電源、新大洲都是其股東。


另外上汽集團新能源和技術管理部副總經理黃晨東在2013年8月底曾公開表示,燃料電池汽車目前要做大量的可靠性、耐久性的試驗,試驗完成後將小批量的生產,2014年將會生產20輛。


新源動力股權結構






貴研鉑業


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貴金屬特種功能材料、貴金屬高純功能材料、貴金屬信息功能材料及貴金屬環境及催化功能材料四大產業領域,主要產品為:汽車尾氣凈化催化劑等; 


據媒體報道,貴研鉑業正在積極布局燃料電池相關產業,目前已於上汽集團就燃料電池催化劑簽署合作協議,並預計在2015年投產。

神力科技(股東江蘇陽光集團,複星醫藥集團)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目前尚未上市。上海神力科技主營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是我國燃料電池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領先者。已成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技術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0年公司作為世博會燃料電池汽車中的燃料電池發動機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共為30輛轎車,1輛客車提供了燃料電池發動機動力系統。其股東為為江蘇陽光集團(參股31.04%)、複星醫藥集團(參股5.23%)。神力科技也是中科同力股東之一。


其他有可能被投資者納入相關公司的包括生產硼氫化鈉(被認為“有可能作為氫燃料電池的即時供應氫源””)的華昌化工。華昌化工最近的一則相關公告是在7月23日,其聲稱公司沒有氫燃料電池裝置的生產,公司硼氫化鈉產品主要用於還原劑,未用於氫燃料電池。


另外一家可能被投資者納入相關公司的是生產水合肼的(肼與接式硼氫化鈉-肼混合燃料電池技術相關)天原集團。天原集團在深交所互動易中回複對此回應道,公司沒有與硼氫化鈉-肼混合燃料電池生產廠商合作的意向。公司公告稱,公司主營業務為聚氯乙烯樹脂、離子膜燒堿、水合肼、三氯乙烯、水泥及三聚磷酸鈉的生產和銷售。公司沒有進行水合肼深加工的研發,也未涉及硼氫化鈉肼電池產品的生產。目前公司水合肼銷售對象以農藥中間體、醫藥中間體、發泡劑以及化學處理為主。(廣發策略研究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42

商業生態戰 | 樂視:生態不僅屬於BAT,重度垂直的下一步必是生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2/148963.html

來源:《創業家》一月刊
口述:樂視智能終端事業群CMO彭鋼

整理:記者 余一

 

 

以用戶群需求為核心
 

我認為,重度垂直就是生態模式之一。重度垂直讓企業從產業鏈或價值鏈的上遊一直打通到下遊,讓消費者可以在一個平臺上獲得一系列完整的服務,而生態就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相對的閉環。
 

按照重度垂直的邏輯來說,每一個移動互聯網服務,實際上都在構造一個獨立生態,都處在形成一個相對閉環生態的過程中。可以預見的是,生態已不僅僅屬於BAT這樣大公司,在移動互聯網如此迅速發展的當下,重度垂直往前一步走向生態是必然趨勢。


現在很多移動應用,做硬件的也好,做上門的服務也好,都已經開始這麽做了,終極目標都定在要把自己做成更強大更完整的服務體系上。其實這對消費者而言是一件好事,只有垂直整合才能提供最極致的用戶體驗。


但生態和閉環並不等於壟斷。壟斷是完全的閉環,是用犧牲用戶利益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利益。而生態是通過最大化用戶利益,從而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最受益的首先是用戶,再是企業。這才是可持續的生態模式。
 

其實,生態布局已成為全球互聯網發展趨勢,單打獨鬥已經行不通了,互聯網行業將迎來生態時代。未來的競爭將不僅僅是某個產品或者某個點的競爭,更是企業在生態鏈各環節整合協同能力的競爭。
 

雖然現在計劃做生態的企業很多,但我並不認為所有的生態最後都能留住用戶。真正能滿足用戶服務需求的企業生態才有可能活下來。
 

在未來的生態時代,並非僅有大生態存活。在用戶需要的每一服務里,都可以成就很多獨特的價值生態鏈。而用戶構成的不同,會形成用戶消費的差異化,或將塑造不同的消費生態。


舉個例子,中國的屌絲階層和富有階層是很難用同一種消費形態的,也很少會在同一個地方購物,他們必然有差異化的消費需求。在過去,這種差異化帶來了超市、商場和奢侈品商店等不同形態的商業模式,而在互聯網時代,差異化仍將延續,並將催生出不同的生態。


此外由於體量和業務的不同,電商、搜索、社交、視頻以及軟硬結合的智能硬件領域等,每一差異化領域都將形成特色鮮明的生態體系。所以,不同的廠家、品牌和不同的商業模式應該以自己的用戶群需求為核心去打造生態。


樂視生態戰法

在打造生態系統上,樂視一直目標明確,就是按照全產業鏈重度垂直的邏輯,打造一個完整的娛樂生態鏈。


從平臺開始,到內容網站、影視公司、電視劇公司,再到終端的硬件盒子、電視和下遊的O2O等,平臺+內容+終端+應用,形成一個重度垂直的閉環,滿足用戶對各類娛樂內容的消費需求。樂視TV智能終端、樂視影業、樂視網的迅猛發展,證明了這種生態模式的生命力。


樂視目前在做的就是,尋找可以複制這種生態體系的領域。在我看來,這個領域應該具備三個條件:一、可以打造內容平臺;二、存在內容分發;三、可以軟硬件結合,並可通過硬件打通全產業鏈。


所以我們的思路是,堅持生態戰略,沿著樂視的內容頻道去做延伸。最新推出的樂小寶是親子頻道的延伸,未來體育頻道、健康頻道、娛樂頻道也會有相應延伸。每個頻道都將有基於本頻道的內容,包含內容平臺、分發平臺、內容應用到智能終端在內的服務生態鏈,從而形成有趣生活的大生態。


2015年,樂視主要方向將集中在體育、健康和娛樂上,如果真的要出超級手機的話,會在體驗價值服務變化上下功夫。


之所以選擇這些領域,是我們對智能硬件發展趨勢有一個判斷。我們認為,2015年和2016年是智能硬件發展的關鍵年,迫切需要有一兩款普及型產品的出現,它們將被大多數用戶接受,並將真正對用戶生活產生改變。這種普及型產品最有可能出現在親子、健康、運動、娛樂等領域。我希望樂視能在這四個領域中開發出突破性產品。


樂視初步計劃在2015年3月、6月、9月,陸續分批推出一些新產品。體育方面將推出智能自行車,但方向不是運動產品的再延伸,比如裝個測量血壓和心跳的傳感器等,因為我們認為,後者僅為基礎功能。樂視智能自行車將接入娛樂屬性,以遊戲的形式,通過點卡收取服務費。


在健康領域,樂視不會推出手表、手環或空氣凈化器。因為,前兩種產品,樂視無存量市場,需要從頭培育和啟發用戶,後一種產品很難和現有服務掛鉤。換句話說,三種產品都與樂視的DNA和產業化特色不大契合。我們更傾向於對一些日常小家電產品進行改造。


在娛樂方面,樂視有可能做一些小眾型產品,例如投影儀這種可以替代電視機,又比電視機輕便的產品。
 

這些都是樂視正在嘗試的新做法。我們希望借此將樂視的娛樂基因轉化成有趣生活基因,因為娛樂品牌,最終傳遞的就是有趣的概念,而這些新的嘗試可能將通通歸到LeMe品牌下面。


和電視不同的是,這些新領域、新產品,樂視更傾向於和現有行業夥伴一起做、合作推出。在樂視成熟的內部生態、對用戶價值服務創新的精準把握以及成熟的硬件生態鏈基礎上,我們正在與合作夥伴達成跨界合作,以形成生態體系。


至於目前已經做得比較成功的智能電視,樂視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不僅是硬件,而將更多關註內容服務,通過生態鏈的搭建、完善,保證內容的專業性、獨特性,讓電視機服務化、個性化。例如,通過智能電視將家中的智能產品和服務串聯起來,開發一些基礎提醒、互動、個性化推薦等功能。


未來的趨勢是,信息的交互、遊戲、娛樂、社交等目前所有在家里用屏幕解決的事情,都可以通過電視這個大屏解決,甚至電視將成為家中所有智能設備的“大腦中樞”。一旦上遊的技術創新解決了交互問題,例如輕松打字等,未來極有可能三屏合一,iPad、電腦將被電視的大屏取代,圍繞電視的生態將進一步擴展。


解讀智能硬件生態


在聊生態時,人們常常會立刻想到互聯品網的生態構建,對於智能硬件的生態系統如何搭建往往比較迷茫。其實在我看來,智能硬件不是一個行業,它不像汽車、家電這種品類,而應將其歸為一個時代,一個互聯網化的工業制造時代。


在傳統工業時代,硬件的革新,都是基於上遊原材料、技術或功能的創新,沒有上遊的創新,下遊的任何創新都只能是波瀾而已,最多是零售業的變化,並非硬件本身的變化。例如,以前自行車只有鋁制車身,後來上遊發現了碳素纖維這種新材料,基於這種新材料,自行車行業產生了一系列創新,這就是典型的傳統工業時代的硬件革新模式。


互聯網化的工業制造時代,也就是智能硬件時代,遊戲規則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個時代的創新已經很少由上遊來決定,而是由你面對的用戶和他需要的服務決定,是由用戶價值驅動的創新。


安卓和蘋果讓手機從工具變成了移動互聯網平臺,這更多地是一種服務上的變化。樂視的電視機也一樣,產品本身沒有革命性的變化,只是根據用戶需求,接入了互聯網的內容,將它變成了一個服務平臺。


現在智能硬件的一個誤區就是,把智能硬件當成一個產業或者是一個品類,這樣一來,企業的目光就會局限在對現有產品在上遊端做一些改變上,而非針對下遊端。


其實,很多產業在上遊端已經走到頭了,加個芯片沒有意義。智能硬件不是這麽劃分的,加了芯片、加了網絡模式就是智能硬件,沒有加的就是傳統硬件。如果這樣,智能硬件未來之路會越走越窄,更談不上構建生態系統了。


在我看來,智能家電也許連形態都不用改,而只是接入了一個新的服務,搭建了一種生態系統。比如冰箱。我認為,冰箱的未來可能不是單單一種產品形態,而是智能冰箱加服務的生態模式,例如配套超市送菜上門服務等。冰箱對接一個APP,能夠掃描冰箱里有什麽東西,把這些情況發到你的APP上,也發給超市的服務後臺。超市根據這個,每個禮拜給你送東西,你無非確認一下菜單,或者加一點補充。這就是智能冰箱。沒有必要刻意追求硬件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給予用戶新的服務價值,搭建起和硬件相關聯的服務生態鏈。


智能手機的出現讓用戶擁有了一個很方便的移動互動平臺,這個服務平臺可以和硬件產品互動起來,解決了信息流的問題,能把需求定義得更清楚具體,用戶的很多行為因此可被解構和重組。


硬件創新是有極限的,發展到了一定時期會進入平穩發展階段。在平穩階段,你不可能期待硬件一直都有新的技術或者材料出來,也不能基於這個去構建生態。智能硬件時代,就是這樣一個平穩過渡期,應該基於用戶需求去匹配硬件的極限。智能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打造服務生態鏈,而不是為智能而智能。


(全文發表於《創業家》雜誌2015年1月號,如需轉載,請聯系本刊,並標明出處。)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44

這是屬於我們的時代——一個85後基金經理對市場的看法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76

這是屬於我們的時代——一個85後基金經理對市場的看法   
作者: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 劉玉江

記得去年11月下旬跟幾位事業有成的基金經理和研究員朋友們吃飯,當時藍籌股的行情以洶湧澎湃,成長股弱勢盡顯,大家洋洋得意之際不禁要談談下一階段的投資方向,作為一個小菜鳥,我也弱弱的表達了一下的自己的觀點:重點出擊兩個月後的成長股行情。大家呵呵一笑,結論:這貨瘋了。一月初,跟做投資的朋友們聊天,談到一周多的創業板反彈,又弱弱的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這波創業板會漲到大家無法想象為止,第一目標2500。大家呵呵一笑,結論:這貨怎麽還沒進醫院。我不是成長股的死忠,亦不是藍籌股的粉絲,我只是個投資界的小菜鳥,一個仍處弱勢群體的85後基金經理的一員。很多人對於這個群體有諸多的看法,比如年齡,比如資歷,比如是否經歷過牛熊。我也想就很多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關於市場

去年七月份以來的這波行情,以及今年以來的成長股行情,市場已經有了很多個解釋的版本。從我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波行情的長期邏輯來自於三個向下和兩個向上:1、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向下。2、房地產趨勢性向下。3、市場無風險利率,特別是富人的無風險利率向下。兩個向上分別是:1、貨幣政策寬松程度向上。2、政府對改革的態度向上。

很多人都說A股泡沫化嚴重,原因是經濟基本面一塌糊塗。然而股市永遠是經濟基本面、資金面、政策面三方作用的結果,如果說哪個方面最重要,我覺得是資金面,因為股票同樣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種商品,它的漲跌亦是一種供求關系的體現。宏觀經濟基本面好與壞,如果其無法引導資金進入股市,那麽股市依舊難有起色。實體經濟羸弱的狀況已無需多言;關於房地產,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能夠給經濟帶來可持續性發展的行業,過去房地產在國內的熱炒有貨幣方面的因素,也有剛性需求的因素。88、89年是共和國第三波嬰兒潮,也是最後一波嬰兒潮, 07、08年開始進入適婚年齡,加上房地產市場的火熱,剛性需求疊加投資需求催生了一波洶湧澎湃的房地產行情。可是房子畢竟不具備創造力,我想包括政府在內,大家都明白這一點,因此當房屋供給嚴重過量時,政府的房地產救市更多的是對經濟的維穩,而不是希望其再次成為經濟的支點;關於無風險利率,去年下半年高善文博士在策略會上曾提到,從數據來看,無風險利率並未下降,且是上升的,說無風險利率下降推動本輪牛市行情是大媽式的觀點。我非常認同他的觀點,但是,我認為中國有兩個無風險利率,高博從數據上研究出的國債利率、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長三角貼現利率等等是窮人的利率,中國還有一個富人的利率,那就是信托產品收益率!放眼全世界,只有中國有著剛性兌付的信托,而信托由於投資門檻的設置,成為了富人的無風險收益,而信托主要依賴於房地產市場,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信托產品的收益率就開始走下坡路,而富人的錢往往是最聰明的錢,當收益率下降時他們會首先尋找投資的出口。而在這種情況下,實體經濟和房地產市場都不是好的方向,在這種情況下,投機市場往往會成為選擇,這是世界經濟史上無數次發生過的事實。而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投機品可選範圍較少的國度,股票市場無疑是一個大家了解程度較高的市場。此時,缺的僅僅是一個賺錢效應的刺激,而這個刺激在2014年年中到來了。2014年4月、6月定向降準,7月公布6家央企集團進行國企改革試點,11月非對稱降息。這一系列的動作,很好的改善了股票市場的盈利預期,資金開始向這里匯集,在賺錢效應的帶動下,資金開始源源不斷的湧入。

在經濟羸弱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必須保持中性寬松的狀態,否則經濟有失速的風險,這是國家所無法承受的。對於改革,我認為這是歷史趨勢的必然,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當經濟又失速風險時,穩增長依舊會出現,但穩增長一定是為了更好的轉型改革,因此去年下半年的重穩增長,輕改革是暫時性的。從今年上半年政府的表態中,也得到了印證,改革仍是主線。

經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未來兩到三年股市趨勢性的上漲,這輪行情有兩個巨大的蓄水池,一個是巨大的存量房地產市場,一個是龐大的居民理財市場,這兩個市場會源源不斷的為市場上行提供能量。因為專戶理財業務平時也經常需要跟銀行、券商渠道打交道,我很深切的感受到銀行對於其理財產品轉型的渴望,從傳統的質押固定收益,到現在的風險權益投資。

分析完長期趨勢,那麽來分析一下為什麽在去年年底這麽看好創業板中小板為代表的成長股行情。其實邏輯依舊很簡單:去年下半年,通過市場調研和銀證轉賬等一系列數據,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天量的資金在快速進場。增量資金入市必然選擇估值較低,低價、大家耳熟能詳的方向投資,加上國企改革預期的提振,因此藍籌股是重點出擊方向。然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資金入市同樣無法保持持續的高速。然而,大盤藍籌股是一個需要大量增量資金推動才能不斷上漲的市場,一旦資金入市速度放緩,大盤藍籌股將會呈現橫盤或緩慢下行的態勢,而增量資金此時不會退出市場,而是會尋找新的投資出口,資金會溢出,成長股在經歷了快速的下跌後,反而具備了相當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創業板中小板的總體市值規模較小,成交量在當時也就1500億左右,而中信證券當時一天的成交額能夠達到百億水平,相對於去年的增量資金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因此當時只要有一小部分的增量資金從主板外溢,其對創業板中小板指數的邊際影響效應就十分明顯,指數將被輕松擡起,有了賺錢效應以後,資金會持續進入創業板中小板,不斷產生正反饋,因此當一月份證監會核查兩融,預計增量資金入市放緩,創業板剛剛冒頭時,我敢說創業板會漲到大家無法想象為止。

對於行情的未來,首先是關於這波牛市行情的持續時間的判斷,很多人說是五到十年的慢牛行情,我個人覺得,我還看不到那麽遠,我堅信這波行情的長期邏輯,但是目前有兩個變量的影響力還無法估計,那就是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傳導速度和資本市場開放的速度。與以往以及國外的轉型牛市不同,我國這輪牛市處於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已經較高的水平,包括微信等社交手段的普及,信息傳導速率與過去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群體性效應的擴散速度超出我的想象,加之我國股票供給速度取決於政府政策,因此我覺得有沒有五到十年可能很難講,但是兩到三年應該是可以看到的。另外就是行情的高度,市場上漲過程中,頂部已到的呼聲不絕於耳。但是我覺得落實到投資策略上而言,在趨勢性行情中猜測頂部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因為頂點最終只有一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次猜頂,錯的概率永遠大於對的概率。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嚴格自己的操作紀律,在凈值回撤到一定幅度是退場觀察,在趨勢邏輯未破時再次尋找機會入場,在趨勢邏輯已破時保持現金頭寸。猜測頂部恰恰犯了股票投資中貪婪的大忌,在最頂部離場尋求利益完全化是不現實的。

二、關於投資理念

1)追求簡單邏輯,認清自己。

我是一個比較笨的人,在高手如雲的資本市場只求能夠得以生存,我喜歡簡單,在投資上同樣如此,我覺得越簡單,越符合自然法則的投資邏輯正確率越高。同時作為一個小菜鳥,對自己投資能力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比如,對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事物,要充分認識到發展中必將遇到種種坎坷,而經歷坎坷市場悲觀時,往往是最好的投資機會。比如看好趨勢性行情時,我樂於投資於指數,因為根據歷史經驗表明,一波趨勢性行情中往往80%的人都是跑輸指數的,作為新人,我的選股能力必然比不上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們,所以我選擇投資指數分級基金的B級,我並不會去奢求成為市場投資收益率最高的一批人,我只求能夠給客戶帶來大概率絕對回報的機會,在牛市中小幅跑贏市場就夠了。

2)投資框架:趨勢——行業——個股,自上而下

資金性質決定投資策略,作為一個專戶基金經理,雖然我們的目標是獲取大概率的絕對收益,為客戶的資產穩定增值,但是中國的投資者往往是短視的,因此對於專戶而言,其要求更多的是對中短線的趨勢把握要更加精確。傳統的長線價值投資法對專戶投資而言,往往容易失效,因為客戶既不喜歡承受回撤,又不願意看到你在牛市中落後市場。這要求我們的投資必須是中短期高勝率的,那什麽決定了投資的高勝率?我認為是對趨勢的判斷,在一波上漲趨勢中,投資獲益是大概率事件,而震蕩市中,波段操作攻守兼備,而下跌市中,低倉位重個股精選才能保持本金安全。因此,在我的投資框架中,遵循著趨勢——行業——個股的以自上而下為主的體系。在牛市中,人人都是股神,而一個公司同樣的故事在牛市中成立,在熊市中卻碰壁,這都告訴我們趨勢判斷的重要性。通過對趨勢的判斷決定倉位,以倉位作為攻守的主要手段。而在行業選擇中,我傾向於投資於符合當前社會發展階段,具備潛在爆發力的行業。根據馬斯洛的需求模型,中國過去幾十年其實都是在解決人民的基本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行,過去十年的牛股也往往集中於此,食品飲料、基建、房地產、汽車等等。而未來可能更多的是解決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帶來的是國防軍工、TMT、旅遊、國企改革等主題行業的機會。根據中信行業分類,把A股分成了29個一級行業,就專戶投資而言,我們不要面面俱到,投資與符合社會發展趨勢需要和資本市場趨勢需要的行業就已經足夠了。

3)動態分析,研究本質,擁抱變化

很多人都經常提到這樣一個問題,現在創業板整體估值100多倍,是不是嚴重的泡沫了,看海外市場才多少倍估值,投資創業板的都是沒節操。
我一直覺得,用靜態PE去做市場間的橫向對比是一件比較調皮的事情。首先,市盈率高低有對錯之分嗎?為什麽美國、香港市場的市盈率水平一定是對的?我一直覺得市盈率只是一個相對數值,跟投資有沒有節操真心是兩碼事。一家公司的市盈率由兩個方面決定:1、公司所處的資本市場性質;2、公司未來盈利水平。很多人看到了第二點卻忽略了分析第一點。

就資本市場性質而言,美國香港市場自成立之初就是完全市場化的註冊制,股票供給非常充分,可以說是股票供給大於資金需求的,香港市場一天的成交量只有700多億。而國內市場是審批制的,股票供給則是不足的,但是中國股市一天的成交量是1萬多億!資金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海外市場藍籌股的流動性優勢就值一定的估值溢價,在資金供給小於股票供給的市場中,投資人會更加關註企業當前的盈利能力。而反觀國內,一直小盤股一天的成交量都能有5、6億元,在股票供給小於資金供給的市場中,流動性已經變得不重要,投資人會更加關註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並且在這樣的市場中,整體市盈率本就應該高於國外市場。舉個很極端的例子,假設市場只有一只母雞在出售,市場上有多個急需雞蛋的買家,每人都有十元錢,那麽這只雞的估值就是十元錢。假設市場上有十只雞,市場上只有一個急需買雞的買家,他只有五塊錢,那麽每只雞的估值可能還不足兩元錢。所以,股票價格歸根到底還是供求關系決定的。很多人用錢多人傻來形容中國的股票市場,人傻不傻我不敢妄下結論,但是錢多是顯而易見的。

那麽問題來了,為何在整體估值應該高於海外市場的中國A股,藍籌股的市盈率水平卻低於海外市場。這就涉及到第二點,對公司未來盈利水平的分析。我國的藍籌股往往集中於銀行、地產、基建等傳統行業,且多為大型國有企業,這些企業所在行業往往嚴重過剩,或是依托牌照優勢和壟斷地位,在市場化改革的趨勢中,這些行業的趨勢性下降十分明顯,同時轉型能力也較差。而新興產業通過並購轉型,其盈利水平的增長已經不再是傳統的線性增長模式了,而是有可能呈跳躍式或幾何級數式的增長。在一個資金供給過量流動性優勢全無的市場中,如果做一個簡單的博弈分析,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這些所謂的無節操轉型股。這波行情中我也看好部分傳統行業的企業,但是我認為傳統行業的機會來自於國企改革,而非行業本身的趨勢,因為國企改革大大改善了這些傳統企業未來盈利的預期,在資金供給過量的市場中,具有邊際改善預期的公司才會收到追捧,從這種角度上來說,這波行情藍籌股的上行邏輯其實與小盤成長股無異。

存在不一定意味著合理,但長期存在或許就應該值得我們去認真分析了。在股票投資中,我覺得沒有一種方法論是完全正確的,我們要做的是動態分析,擁抱變化,而不是在變化出現時抵觸排斥。

三、關於我們

85後的一代人是我國成立以來經歷社會變化最劇烈的一代人,之前看過一個小段子是這樣說的:中國有一代人,讀小學時,大學不要錢;讀大學時,小學不要錢;還沒工作時,工作是分配的;可以工作時,得自謀職業;沒掙錢時,房子是分配的,能掙錢時,發現根本買不起房。這很好的表述了我們的成長環境,然而也正是這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我們很與眾不同的一些特質。

周圍很多做投資的小夥伴,有券商的研究員,基金的研究員,還有公募私募的基金經理,感覺大家最明顯的特征是勤奮、有激情、有個性、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適應並發現變化中的投資機會,同時也伴隨著明顯的焦躁、對現實狀態的不滿。

記得最近在進行基金營銷的路演時,總是會聽到這樣的評價:年輕人,在現在做做互聯網的投資倒還是可以的;運氣真好,牛市開始時開始管理,有沒有水平都能掙錢。我想,這也是很多年輕基金經理們面對的問題,不信任來自於對年齡的質疑的確是很無奈的。對於我們而言,在此時保持一個好的心態更加重要。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逐漸接納的過程,對投資人而言更是如此。資本市場永遠不缺乏機會,缺乏的是能夠沈下心來發現機會的人。我相信隨著越來越多85後基金管理人的出現,我們的時代終將會到來。

引用狄更斯的一段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近期的一些胡思亂想,與君共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