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傳五大行存款利率上浮10%到頂應對存款搬家 回應:官網為準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862

財新網報導,近期大型國有銀行已加入存款利率上浮到頂的隊伍,即在官方存款利率基礎上浮10%。此前,為避免存款競爭過於激烈,央行曾窗口指導五大行存款利率暫不上浮到頂。

引起變化的原因是各種「寶」。2013年6月,餘額寶上線,一鳴驚人。互聯網公司、支付平台、銀行、基金公司見勢推出各種名字帶「寶」的貨幣基金產品。目前,銀行存款規模以日均千億之級別迅速萎縮,繼而傳導至信貸新增規模的日益緊張。而餘額寶卻以每分鐘300萬元的速度淨增長,這些資金絕大多數是從銀行撤離的。

報導稱,建行總行於上週發文,將存款利率上浮權限下放至一級分行,並允許各省分行將權限進一步下放到市級。此次發文甚至沒有限定利率上浮的起存門檻,意在由基層行根據競爭情況自由掌握。

交行的存款利率也於近期上浮到頂,起存門檻從一年期3萬元起。中行從去年年底開始,定存利率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上浮10%,一年期5萬元起,三年期10萬元起,五年期20萬元起。也就是說,五年期定存20萬元,利率可以達到5.22%。

據悉,2012年6月,央行首次雙向調整了存、貸款利率的浮動空間,其中,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為基準利率的1.1倍,即可上浮10%。

新浪網報導,對於有關報導,工行工作人員表示所有利率水平以網站公佈信息為準;中行工作人員稱沒有收到總行利率變動消息,具體情況需要核實。交行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沒有聽說上浮到頂消息。

儘管如此,有知情人士透露,餘額寶的崛起確實吸收了銀行相當部分活期存款。為防止活期存款都搬家到餘額寶,招行最先對資金轉出到支付寶設置限額,隨後工行、農行亦跟進。這三家銀行均為持卡零售客戶較多的銀行。

「存款搬家壓力太大,控制不住,現在沒辦法了,得全面出擊。」一位大行人士坦承。

在銀行人士看來,餘額寶暫時只是賺了名聲,2013年半年即支付了18億元的利息,成本壓力不小。而大型銀行出手高利率存款,未來的利息成本壓力亦可想而知。

銀行仍可能「後發制人」

為應對挑戰,作為攬儲利器之一的銀行理財產品,其收益率水平近期也持續高企。

中國證券網報導,據銀率網統計,12月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以每週至少0.1個百分點的速度持續走高,最後一週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了5.96%,創2013年新高。財匯資訊的統計顯示,2014年1月,銀行在售的500款人民幣理財產品中,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6%的產品有203款,佔比40.6%。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產品經理坦言,銀行理財產品越來越高的預期收益率,固然與當前由於資金面緊張造成的資金利率高企有關,但在衝破6%甚至7%這一重要的「高收益關口」時,銀行的補貼才是重要原因。

「眼下大部分銀行都在貼錢做高收益率。」前述產品經理透露。而銀行貼錢的方式,則是通過將原本應該成為銀行收入的理財產品管理費和託管費等費用,以讓利貼息的形式補貼給客戶。

「現在除了餘額寶又有了微信理財通,才剛上線就把收益率做到了7.5%以上,客戶的資金都被分流去了互聯網金融產品了。」前述理財師稱。不僅如此,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各家銀行間對於存款的爭奪也日益激烈。」

前述產品經理認為,銀行這種大規模的持續貼息的可能性不大。「畢竟資金面不會一直那麼緊張,銀行也不會總是缺錢。但是不排除在某些特殊的時間節點,銀行會再次大規模地讓利給客戶。」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稱,銀行利用其固有優勢,仍可能在這場比拚中「後發制人」。「銀行有客戶、資金、渠道等各方面的優勢,再加上其代表的商業銀行信譽,一旦銀行推出類似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後發優勢很明顯。」前述國有銀行人士表示。

央廣網報導,中央財經大學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國有銀行會上調存款利率是一個大趨勢,再加上最近市場的資金面比較近,各家銀行拉存款就需要有新的舉措。同時,郭田勇表示,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推出,也是觸發國有銀行上調利率的原因之一。

郭田勇表示,國有銀行上調存款利率以後,相對於餘額寶更能吸引投資者的目光,因為投資者對國有銀行更加放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06

傳五大行存款利率上浮10%到頂應對存款搬家 回應:官網為準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862

財新網報導,近期大型國有銀行已加入存款利率上浮到頂的隊伍,即在官方存款利率基礎上浮10%。此前,為避免存款競爭過於激烈,央行曾窗口指導五大行存款利率暫不上浮到頂。

引起變化的原因是各種「寶」。2013年6月,餘額寶上線,一鳴驚人。互聯網公司、支付平台、銀行、基金公司見勢推出各種名字帶「寶」的貨幣基金產品。目前,銀行存款規模以日均千億之級別迅速萎縮,繼而傳導至信貸新增規模的日益緊張。而餘額寶卻以每分鐘300萬元的速度淨增長,這些資金絕大多數是從銀行撤離的。

報導稱,建行總行於上週發文,將存款利率上浮權限下放至一級分行,並允許各省分行將權限進一步下放到市級。此次發文甚至沒有限定利率上浮的起存門檻,意在由基層行根據競爭情況自由掌握。

交行的存款利率也於近期上浮到頂,起存門檻從一年期3萬元起。中行從去年年底開始,定存利率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上浮10%,一年期5萬元起,三年期10萬元起,五年期20萬元起。也就是說,五年期定存20萬元,利率可以達到5.22%。

據悉,2012年6月,央行首次雙向調整了存、貸款利率的浮動空間,其中,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為基準利率的1.1倍,即可上浮10%。

新浪網報導,對於有關報導,工行工作人員表示所有利率水平以網站公佈信息為準;中行工作人員稱沒有收到總行利率變動消息,具體情況需要核實。交行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沒有聽說上浮到頂消息。

儘管如此,有知情人士透露,餘額寶的崛起確實吸收了銀行相當部分活期存款。為防止活期存款都搬家到餘額寶,招行最先對資金轉出到支付寶設置限額,隨後工行、農行亦跟進。這三家銀行均為持卡零售客戶較多的銀行。

「存款搬家壓力太大,控制不住,現在沒辦法了,得全面出擊。」一位大行人士坦承。

在銀行人士看來,餘額寶暫時只是賺了名聲,2013年半年即支付了18億元的利息,成本壓力不小。而大型銀行出手高利率存款,未來的利息成本壓力亦可想而知。

銀行仍可能「後發制人」

為應對挑戰,作為攬儲利器之一的銀行理財產品,其收益率水平近期也持續高企。

中國證券網報導,據銀率網統計,12月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以每週至少0.1個百分點的速度持續走高,最後一週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了5.96%,創2013年新高。財匯資訊的統計顯示,2014年1月,銀行在售的500款人民幣理財產品中,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6%的產品有203款,佔比40.6%。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產品經理坦言,銀行理財產品越來越高的預期收益率,固然與當前由於資金面緊張造成的資金利率高企有關,但在衝破6%甚至7%這一重要的「高收益關口」時,銀行的補貼才是重要原因。

「眼下大部分銀行都在貼錢做高收益率。」前述產品經理透露。而銀行貼錢的方式,則是通過將原本應該成為銀行收入的理財產品管理費和託管費等費用,以讓利貼息的形式補貼給客戶。

「現在除了餘額寶又有了微信理財通,才剛上線就把收益率做到了7.5%以上,客戶的資金都被分流去了互聯網金融產品了。」前述理財師稱。不僅如此,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各家銀行間對於存款的爭奪也日益激烈。」

前述產品經理認為,銀行這種大規模的持續貼息的可能性不大。「畢竟資金面不會一直那麼緊張,銀行也不會總是缺錢。但是不排除在某些特殊的時間節點,銀行會再次大規模地讓利給客戶。」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稱,銀行利用其固有優勢,仍可能在這場比拚中「後發制人」。「銀行有客戶、資金、渠道等各方面的優勢,再加上其代表的商業銀行信譽,一旦銀行推出類似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後發優勢很明顯。」前述國有銀行人士表示。

央廣網報導,中央財經大學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國有銀行會上調存款利率是一個大趨勢,再加上最近市場的資金面比較近,各家銀行拉存款就需要有新的舉措。同時,郭田勇表示,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推出,也是觸發國有銀行上調利率的原因之一。

郭田勇表示,國有銀行上調存款利率以後,相對於餘額寶更能吸引投資者的目光,因為投資者對國有銀行更加放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85

央行降息 多家銀行存款利率一浮到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78

周五央行意外宣布降息並提高存款利率的浮動區間,目前多家銀行已經迅速行動,將存款利率上浮20%,市場更期待周一股市的高歌猛進,此前中概股的全線飄紅已經讓A股投資者蠢蠢欲動。

銀行投入“存款利率戰”

央行決定下調存款利率25個基點,與此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這意味著各家銀行執行利率時最高可上浮20%。

在此次降息前,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3%,上浮1.1倍為3.3%。降息調整後,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但存款基準利率上浮空間調整為1.2倍後,仍為3.3%,和降息前的上浮利率一樣。

綜合國內多家媒體的報道,全國不少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都采取一浮到頂的策略,執行3.3%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例如中信銀行、興業銀行,而民生、光大、華夏銀行等銀行執行央行基準利率上浮10%的標準,即利率3.025%,還有國有大行及其余股份制銀行按3%或者基準利率執行。

有銀行業人士提到,年末正是銀行搶儲的重要時間節點,若不上浮到頂,存款流失可能會更加嚴重。

在理財產品方面,《揚州晚報》引述業內人士稱,投資端收益的下行,將傳導至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水平也將進一步下行,預計將跌破5%的水平。

市場蠢蠢欲動

在央行降息當晚,市場洋溢著一片“漲聲”,不少人對周一股市開盤大漲相當期待。上一次降息,也就是2012年7月6日後的第一個交易日,A股市場一改低迷走勢,滬指上漲1.01%,深指更是錄得2.95%的日漲幅。

而降息當天的美股時段,中概股普遍上揚,地產股領漲,其中搜房網、樂居和易居中國均漲超10%。

華爾街見聞曾分析過央行降息可能帶來的市場效應,分析師大都認為,地產和券商有望成為最為明顯利好板塊,但對銀行而言,因為息差收窄,降息可能會打壓銀行股股價。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17

降息首日觀察:1/3上市銀行存款利率上浮到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97

u=415064884,3303354258&fm=21&gp=0

中國逐步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銀行業對央行降息的反應也不一致。中小銀行率先發起存款爭奪戰,16家上市銀行中5家已選擇將存款利率上浮至頂。

銀行官網數據顯示,中信、平安、南京、寧波和華夏五家上市銀行已將存款利率上浮至頂,也即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3%。相比之下,國有五大行利率上浮比例略小,同期存款利率為3%。

另據《現代快報》報道,江蘇銀行、蘇州銀行和恒豐銀行等未上市的股份制銀行也將存款利率上浮至頂。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周五介紹過,央行宣布,自11月22日(周六)起,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此外,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

這意味著商業銀行仍然能夠維持此前3.3%的存款利率(3%*1.1=2.75%*1.2)來攬存,只要他們想這麽做。但貸款基準利率卻被調低了0.4%,導致中國銀行業的核心盈利來源——凈息差收窄40個基點。

高盛經濟學家宋宇也指出,下調存款利率與提高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作用相抵消,存款利率實際上並未改變。中國政府可能並不願意削減存款利率,因為這可能會對家庭收入帶來負面影響。他還提到,降息的間接影響可能更有意義,這會給市場釋放出相當清晰的政策信號。

截止當前,中國光大銀行和招商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至3%,北京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定在3.02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51

信貸利潤空間再收窄 銀行存款利率“一浮到頂”意願有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972.html

信貸利潤空間再收窄 銀行存款利率“一浮到頂”意願有限

一財網 楊柳晗 2015-05-10 21:35:00

連續降息很有可能導致銀行傳統信貸業務利潤空間進一步收窄,商業銀行需要加強自身資產負債和風險管理水平,並積極發展資產管理、投資銀行等輕資產業務,以獲得新的增長點。

去年11月以來,央行第三次降息。

昨日,央行通知稱,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25bp,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以繼續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行,支持經濟發展。

至於降息對銀行的影響,恒豐銀行戰略與創新部總經理婁麗麗分析認為,本次調整後的存款上浮區間上限為3.375%,較調整前高出12.5個bp,但鑒於存款利率“一浮到頂”銀行機構數量已經減少,預計本次降息後銀行存款利率可能不會全部執行上限水平,而會根據銀行自身實際情況提高定價水平和定價能力。

婁麗麗還預計,本次存貸款下調同步,與上次貸款利率降幅大於存款利率不同,弱化了對銀行利差收窄的壓力,對銀行利潤影響不會很大。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團隊同樣認為,存款利率定價範圍繼續擴大,一年期定存最高浮動可至3.3%~3.4%之間,利率市場化再進一步。但實體經濟下行,可匹配的高收益資產供給收縮,預計銀行尋找高成本負債來源動力不強,將存款利率上浮到頂意願不大。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黃文濤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利率市場化接近尾聲,在降息降準周期中,銀行資金成本是下降而不是上升。”

在經濟增速下行風險增大的背景下,國內商業銀行利潤增速有所趨緩。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當年累計實現凈利潤4436億元,同比增長3.73%。2015年一季度商業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率為1.29%,同比下降0.11個百分點;平均資本利潤率17.76%,同比下降3.0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不良貸款卻在持續“雙升”。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9825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399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39%,較上季末上升0.15個百分點。

本次降息對於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有分析人士表示,本次降息對銀行盈利偏負面,預計會拉低凈利潤增速,但對資產質量偏正面,緩解了對不良貸款的擔憂。

就貸款撥備率而言,2015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余額為20826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274億元;撥備覆蓋率為211.98%,較上季末下降20.08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2.96%,較上季末下降0.06個百分點。

銀監會在近日召開的2015年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議上也指出,要加大不良資產處置核銷力度,用足貸款核銷等政策,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積極采用市場化手段,多渠道、批量化處置不良資產,為新增貸款騰出空間;要在加強風險防控的前提下,通過回收再貸、貸款重組,以及發放並購貸款推動低效企業兼並重組等方式,充分盤活沈澱在低效領域的信貸資源。

連續降息很有可能導致銀行傳統信貸業務利潤空間進一步收窄,婁麗麗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指出,商業銀行需要加強自身資產負債和風險管理水平,並積極發展資產管理、投資銀行等輕資產業務,以獲得新的增長點。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80

中國互聯網20年紅利到頂,全面啟動紅利收割模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3/159374.shtml

中國互聯網20年紅利到頂,全面啟動紅利收割模式
蟲二 蟲二

中國互聯網20年紅利到頂,全面啟動紅利收割模式

總之,當豬身上不產羊毛時,一切還是那句市井名言,全是套路。

文 | 蟲二

當馬雲在雲棲大會借Beyond經典一展歌喉時,粉絲高喊“爸爸我愛你”的癡迷癲狂令人震驚。中國互聯網20年造就了植根於潛意識深處的認同和狂熱。

它所帶來的自我心理暗示,就像《華爾街之狼》中小李的自嗨:

要表現得像一個現成的高富帥,你就會變成真的高富帥;要表現得你有無敵的信心,這樣人們自然會對你有信心;要表現得你有無與倫比的經驗,這樣人們才會聽信你的意見;要表現得像是已經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這樣你最終會和我一樣取得成功。

中國互聯網為什麽總能擊敗美國老師?

梅姐救不活的雅虎沒落了,但它在中國投資的公司成功了;eBay做死了易趣中國,亞馬遜與樂視傳出緋聞,而阿里和京東都成功了;攜程吞並Expedia的中國據點藝龍;Uber燒了10億美元後把中國業務交給了滴滴;再加上把谷歌逼到香港的百度,頂住Facebook和twitter的微博、微信,以及把youtube拒之門外的優酷、愛奇藝們,讓Symantec和McAfee難受的360免費殺毒,總之,不管出於什麽原因,使了什麽手段,中國互聯網公司手下的美國敗將已然不少。這是事實!

但勝利的理由未必值得興奮!

你可以說中國市場足夠大,足夠特殊,足以發揮互聯網產業的價值轉移優勢,但真正的因素無非是中國公司更大膽、更敢於違背經濟規律做事而已。

從支付寶開始,中國公司一窩蜂做支付,拿到支付甚至征信牌照的公司不在少數,中國網民需要這麽多支付工具?

最初,支付只是電商平臺的一種壁壘保障,以支付寶為例,它與銀行的交易成本是固定的,但為了迅速撬動需求,費率一直是隨競爭動態調整,B端隨著淘寶和天貓站穩腳跟,費率啟穩在6‰的水平,C端逐漸收緊,直到最近終結免費提現。

時至今日,躺在用戶慣性上的螞蟻金服就有了轉嫁成本的能力,而它捆綁了賬戶體系的沈澱資金卻留存下來,為後來的衍生金融場景做好了鋪墊,甚至可以拿銀行祭旗了。

相比之下,美國公司做支付,就只是做工具,較少觸及合作方和友商的利益。

比如Applepay不做賬戶體系,不沈澱資金,不做資金清算,只專註便利性整合,不燒錢,不秀情懷,這份淡定在中國互聯網支付公司眼中不啻傻瓜。

從eBay分拆出來的Paypal主要依賴高昂費率生存,既沒興趣沈澱資金也不想挑戰銀行;拉卡拉的美國老師Square也僅是提供程序性、功能性的便利,比如銀行按月結算,它是按日結算,而沒有社區O2O之類的雄心壯誌。

中國公司為交易流水、想象空間或OTT式的越頂截流而瘋狂,美國公司普遍致力於社會成本更低的非顛覆式功能創新。

再說滴滴,很多人震驚於它的大筆補貼,一是因為Uber在美國都沒有這種魄力,二是腹誹這是不是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Uber在美國與Lyft掐得最激烈時,會不定期調價,比如年初在北美100個城市降價10%-45%左右,就是為了抑制Lyft的新一輪融資,但Uber很少用現金補貼司機,只是減少抽成而已,倒是個別小城市如佛羅里達的Altamonte Springs,唯恐Uber運力離場損害當地經濟,願意倒貼50萬美元的補助。

在更高燒的中國市場,Uber入鄉隨俗的燒了10億美元後,TK還是把這個惡性競爭市場還給了滴滴,轉而用控股的方式隱身幕後。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擁有全球市場+海外盈利的Uber要比滴滴更有燒錢的資本,補貼本身即談不到什麽技術含量,賠錢請人坐車也算不上什麽業績,頂多是一種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商業選擇而已。

滴滴吞並優步中國後始終沒有把那些“生而驕傲”的年輕人合並到自己的體系中,自然是很清楚這一點。

長期以來,中國互聯網公司只培養兩種創始人:一種是劉邦,另一類是項羽。

當年秦始皇出巡,儀從烜赫。

劉邦的反應是:大丈夫當如是也!

項羽則是睥睨和不屑:彼可取而代之!

前者見獵心喜,後者蔑視權威,可說是創業者的精神鼻祖。

所以中國互聯網公司燒了多少情懷和金錢,就會收回多少利潤作為補償,它追求的不過是邊際成本下降後的規模效應,是一統天下後的唯我獨尊,他們變得比自己誓言顛覆的對手更貪婪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公司為什麽醉心做智能手機?

因為有基於摩爾定律的延時放量盈利模式?

當然不是,蘋果和三星利潤超過全行業的事實早就否定了這一點。

因為低價或免費硬件可以由增值服務來回補?

迄今止還沒有任何一家國內手機廠商完全做到這一點。

因為有機會在發布會上效法喬布斯,表演情懷單口相聲?

這個真有人做到了。

真正原因無非因為智能手機是可以控制友商和用戶的移動入口,方便夾帶私貨、予取予求而已,所以手機上量之後,馬上要做黃頁,做內容,做支付,做社交,綁定用戶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做這些早有替代品的冗余創新當然不全是為了方便。

大多數人只是還無緣領教“媳婦熬成婆”之後的威風罷了。

憑心而論,中國互聯網的門戶之私還少嗎?

下載一個應用就奉送全家桶早就是新常態,殺毒軟件經常“無意”幹掉別家的程序,淘寶、天貓的微信轉發要用口令,阿里舍棄方便的微信不用,非要開發來往。

多少封閉假手開放之名,多少私欲藏身情懷背後!

中國O2O為什麽遍地開花?

如今常有懶人經濟的痛點被發掘出來,加以互聯網改造,升華出嚇人的商業模式,例如各種數不清的上門服務,很多創業者發現了這些看來特別不互聯網的消費場景。

說它們與互聯網格格不入是因為:

1、全是勞動密集型的人力結構,而不是互聯網的知識密集型;

2、不講效費比,簡單粗暴,單純的拼規模,拼補貼;

3、業態很苦逼,還要秀科技感和技術含量;

4、流行傳統服務業早上跳操、飯前自勵,晚間反思那一套;

但O2O解決了中國商業模式的一個核心問題,即業務的快速上量,這對GMV估值的創業公司特別貼心,所以前僕後繼,長盛不衰。

中國真需要這麽多上門服務嗎?除了某些剛需消費場景,有多少是補貼燒出來的偽需求,平臺、用戶、投資人都心知肚明。

如果剝去華麗的外衣,大家都似曾相識,外賣不過是架構於互聯網的大號麗華快餐,滴滴不過是超大號的出租車公司而已。

況且這些公司用小恩小惠積攢起來的人望其實相當脆弱,小學課本里的《曹劌論戰》,魯莊公吹牛說自己有恩於民,曹劌直言“小惠未遍,民弗從也”,馬基雅維利也教導我們,“民固因小怨而懷忌,臨大仇則惴惴”。

這點從今年6月交通部新政出臺到10月各地新政落地,短短4個月之間滴滴因並購優步中國所造成的品牌異化,就可見一斑。

從長遠看,那些因低價或免費膨脹起來的商業模式正在慢慢耗盡自己的生命力,它們急不可耐的尋求變現是規律使然。

事實上,克里斯•安德森曾經設想的4種免費模式都在瓦解:

1、直接交叉補貼,用一部分免費業務來推動另一部分收費服務,這種遊戲免費,道具收費的模式也快玩不下去了;

2、三方市場,廣告商付費而消費者免費,最典型的就是已然沒落的互聯網廣告;

3、免費加收費,部分用戶免費而另一部分收費,內容平臺用的比較多,但也在向限免過度,即通過嘗鮮式免費來引導付費會員。

4、純免費,即熱心人半公益化的運營。射手網和字幕組的命運已經很說明問題了。一如射手網的公告里所說,“需要我們的時代結束了”,而字幕組還面臨官司。

中國互聯網的20年紅利已然到頂,隨著用戶薅羊毛時代的結束和平臺集中度的強化,互聯網情懷將不可逆轉的進入變現時代。

很多人樂見的中國互聯網超越美國,準確的說是中國由消費驅動的互聯網應用場景多於美國,導致中國互聯網的經濟比重快速增加。

美國沒有那麽多興旺的O2O,因為人力成本太高,Uber在美國沒那麽多現金補貼,美國也沒那麽普遍的線下掃碼支付場景,因為信用卡文化的發達程度是中國人無法想象的。

亞馬遜快遞一周能到就算謝天謝地,而中國電商拼次日達、當日達,京東甚至有3小時的極速達,相比“笨拙”的美國人,中國用戶和互聯網公司都快的根本停不下來。

谷歌所關註的那些黑科技,除了每次被拿出來敬畏一番,或者調侃一下百度,大多數人是不屑於身體力行的,除非有利於資本運作。中國互聯網公司更關心那些與人互動的,能夠即時切入消費場景的新玩意。

所以,直接後果是中國互聯網經濟比重在不斷提高。

按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說法,2010年中國互聯網經濟的GDP比重只有3.3%,2013年達到4.4%,接近美國的6%,而按清華大學、上海社科院、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多家機構聯合出具的《G20國家互聯網發展研究報告》,2015年中國互聯網經濟的GDP比重已達到6.9%,領先G20國家5.5%的平均水準。

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本土繁榮也掩蓋了一個真相。

o

阿里在全球電商交易額中達到26.6%是很振奮人心的,但除了亞馬遜等頂級公司之外,其他45.2%的份額大多掌握在美國公司手中,其中90%是B2B模式,而不是淘寶傳承eBay的C2C模式。按個體而論,阿里鶴立雞群,按國別而論,美國是占絕對優勢的。或者換個說法,美國電商產業的格局比中國更有活力,更健康。

此外中國與美國公司的市值差距在擴大而不是縮小,從2014年的2倍拉大到2016年的3.4倍差距。

o1

僅從互聯網普及率上看,中國目前52.2%的普及率在G20國家中仍屬中下遊水平,但增量空間主要是四五線城市和農村,一二線城市的紅利已經基本透支。

o3

所以有人又做恕詞,以為互聯網不會產生壟斷,仍有很多機會,就像當年新浪搜狐如泰山北鬥時沒人想到會有BAT一樣,但事實是最近幾年顛覆創新已經非常少見,多的只是臉萌、足記這種應用層面的流星,偶有高估值的巨無霸如滴滴,其實也在BAT的卵翼之下。

真的沒有什麽力量能夠阻止情懷逝去之後的紅利收割了。

中國互聯網財富觀其實就是兩種道路:

要麽習微信、支付寶、滴滴之故伎,當規模效應不再需要免費或補貼等口號做背書時,就堅定的躺著賺錢;

要麽走直播、分答式的道路,鼓勵甚至煽動參與者從暴紅的流量中玩命變現,大家懷著不知哪天“天上就不掉餡餅”的危機感,實踐著法王路易十五的名言,“在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總之,當豬身上不產羊毛時,一切還是那句市井名言,全是套路。

互聯網 紅利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43

納指到頂未?

上週三晚美股因特朗普面對被彈劾風險而大跌。過往本欄曾提及波動合理與否可運用統計學概念,若波動小於1個標準差便屬正常波動。當晚納指跌約2.5%,而道指和標普跌約1.6%。以3個月的標準差計算,道指和標普500都跌穿2.3個標準差,而納指僅跌穿1.3個標準差。

納指下跌的百分比較大,但波動比率(標準差)反而較低。筆者查看指數過去數月的走勢,發現納指升幅較大,所以即使其下跌百分比較道指和標普多,標準差卻較小。如果投資美股市場,尤其是只long 不short 的投資人,過去數月買納指(科網股)的回報勝過道指和標普。美股三指數齊跌前的10多天,指數每日波幅少於0.5%,所以當晚跌幅超過1.5% 甚至達 2.5%,都幾震撼。

到底美股到頂未?

這問題太難答。投資者都知道美股屢創新高,現價並不便宜,特別是科網公司,因為增長高而且現金流強勁,估值頗高。再加上近來的人工智能熱潮,令人更憧憬科技的未來發展。
如果不想放棄手上的優質科技股,投資者可以考慮沽售少量QQQ (納指ETF) 作對沖。對沖是有成本的 - 如果納指像過去數日般慢慢回升,沽售QQQ 會錄得虧損,但正股(尤其是強勢優質股)的獲利,應足夠蓋過虧損有餘。沽售指數ETF 只是為防美股半夜突然大挫,走避不及蒙受多於預期的損失。由於每個投資組合都不一樣,投資人需自行計算組合升跌與市場走勢的關連性,再決定沽售比例。

其實價值投資者向來只買單邊 - 看好公司前景和股價具升值潛力才會買入,而最簡單直接的風險管理方法是:看不通後市就離場。沽售ETF 對沖令事情複雜了,未必是最理想的策略。不過美股交易時間是香港的沉睡時間,加上某些優質科技股確實穩健兼具潛力,沒理由因為市場噪音引致的波動而輕易放手。為規避市場突發波動的風險,沽售少量指數ETF 也許是值得考慮的方法。


『股神』畢菲德早前盛讚 Amazon 創辦人 Jeff Bezos,又說錯過了購買Google 的最佳時機。筆者確實敬佩美國科網創業者的視野。以Elon Musk 為例,他認為人工智能(AI)將會是未來最具力量的工具,如果只讓少部分人擁有運用AI 的知識和能力,AI可能會被利用做「壞事」。為了全人類的福祉,他支持非牟利機構Open AI,務求讓大部份人都有渠道有能力輕易使用AI。這與東方文化有天壤之別 - 中國企業大概是有機會壟斷市場賺取利潤最好,才不考慮支援開源。(內地科網巨企多少受惠於中國的封閉政策,並獲得壟斷性優勢吧?)而Elon Musk 面對成功率極低的高端科技 - Tesla 電動車、Space X 民用火箭,Solar City 等,並不害怕退縮,卻樂意投放資源研發。他抱持「即使在生之年不成功,已做的研發都會為後來者帶來益處,科技創新多行一小步聊勝於無」的想法,這種視野和胸襟實屬少見兼難能可貴。Elon Musk 之外,美國的不少科網巨企掌舵人擁有遠大目光,配合超班的執行力和大量資金,美國科網公司實在值得投資者關注和押注。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31

【飽到頂頸】六倍重量級大胃王拉麵 限時40分鐘挑戰成功?

1 : GS(14)@2017-05-13 05:34:55

自問大食的記者Henry挑戰大胃王拉麵,究竟會否成功?



灣仔拉麵店「鳥華亭」即將推出大胃王拉麵,未推出已經在facebook引起熱烈討論,今次有圖未必有真相,究竟這碗大胃王拉麵實際在有多大碗?我們找來之前挑戰任食牛排的記者Henry試試,他能不能挑戰成功?立即睇片!大胃王拉麵其實是店內雞白湯拉麵的放大版,份量等於六個正常拉麵(120g),一碗有720g拉麵和約360cc雞湯,還有十多塊叉燒和六隻蛋,重量約4.5kg,挑戰者要在40分鐘內連湯吃完才算成功。單是盛載拉麵的碗已十分巨型,女記者可用雙臂環抱碗邊。味道方面亦有水準,拉麵偏幼身,有掛湯效果,雞湯味道濃郁,帶豐富油脂,但記得要趁熱吃,要一鼓作氣多吃幾口麵,否則待湯凍了就會變糊,到時更難入口。挑戰成功者,可免費吃巨型雞白湯拉麵,不用付錢,但挑戰失敗的話就要付$500(有蛋)或$450(無蛋),自問食量驚人的大胃王,出動吧。



記得趁熱吃,一鼓作氣多吃幾口麵,否則湯凍了會變糊。

最後兩人共用約一小時才吃完,不過大家去挑戰時,必須獨自一人食完才能免費。



拉麵店在facebook預告時已引起熱烈討論,挑戰失敗要付$500。

大胃王拉麵由5月13日起逢星期六、日供應,記得提早預約,以免摸門釘。

鳥華亭供應期5月13日起逢星期六、日時段:14:00-15:00或18:00-20:00(須預約)地址:灣仔交加里22-30號華都樓地下15號舖記者:黎婉婷攝影:劉永發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3/200196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884

H按息到頂 銀行轉派回贈搶客

1 : GS(14)@2017-12-26 14:06:50

【明報專訊】本港銀行按揭市場競爭激烈,1個月銀行拆息(HIBOR)升至H按的鎖息利率,大行競爭轉至現金回贈,據悉,近月匯豐和中銀香港的普通金額按揭客戶亦可取得貸款額1.7%的現金回贈,並把H按利率調低至1.3厘。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近月H按利率已達封頂水平,戰線轉至回贈,以往較難取得的1.7%回贈,現時已經比較普及。

普通按揭額回贈達1.7%

據了解,近月在匯豐敍造300萬元按揭,現金回贈可達1.7%,利率亦由H+1.35厘降至H+1.3厘。不過按照金管局規定,現金回贈超過1%,必須將整筆回贈金額包括在貸款額內。另外,市傳中銀香港300萬元的按揭客戶,亦可取得1.7%回贈,而借貸額較大的客戶,例如金額1000萬元者,利率可低至H+1.28厘。

自金管局在5月推出第八輪逆周期措施,各間大行曾將利率由H+1.3厘升至H+1.4厘,不過各行在8月底已陸續將利率減至H+1.35厘。即使近月定價減至H+1.3,但自11月起1個月拆息高企在0.8厘以上,已到達目前普遍H按的鎖息上限2.15厘。王美鳳指出,拆息上升應對按息有上升壓力,H按定價暫時難有大幅下跌的空間。

若香港銀行明年跟隨美國加息,上調最優惠利率0.25厘,新的鎖息上限將升至2.4厘。星展銀行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指出,除了短期銀行同業拆息上升外,較長期的2年掉期息率亦同樣上升,相對短期利率,長期息率上升後較難下調,他預計明年美國加息再一次,香港會跟隨上調最優惠利率。王良享認為除年底因素外,去年底香港貸款需求因人民幣貶值降低,拆息在翌年初有回調空間,不過今年人民幣走穩,內地企業在港貸款需求上升,加上今年資產市場穩定,因此明年初拆息與今年初走勢情况不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625&issue=201712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7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