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的四年投資感悟 署名5678

http://xueqiu.com/1430867758/23423097
最近忽然很想寫點什麼,那我也來寫寫我的投資感悟。因為今年我覺得我終於想明白了投資究竟是什麼。所以特別有這種衝動。
     我是09年入市,原因很簡單,想多賺點錢。因為平時經常看書,大致知道價值投資和巴菲特,知道些所謂的低買高賣,所以看當時08年大跌,而且這其中銀行股又是明顯低估的,就開始陸陸續續的買銀行股。這其中也不停的在看書學習,自己的想法也是在不停的改變。回顧一下,發現當時我的想法是多麼幼稚,我所謂的明白了投資其實根本沒明白。

       這四年來,關於投資的認識對我而言就是下面這兩個問題:

      1  投資和投機有什麼區別?投資只有價值投值一種嗎?價值投資是不是就是巴菲特一種?巴菲特能不能學,怎麼學?
      這點很重要,這決定了自己在股市中行為的本質,一定要徹底明白,不然,你不明白你是怎麼贈到的錢,那將來必然會不知怎麼的就虧掉。

      這個問題市面上有各種人的各種說法,有說值投資能學的,有說要和中國國情結合,然後也有什麼價值投機,用價值投資的方法選股用投機方法操作,還有什麼逆向投資。總之是各種名詞,眾說紛紜。做為一個年輕人想從這麼繁雜的思想中弄明白著實不易,尤其是這些提法的人多是成功人士本身就極具說服力。即使是行騙的成功人士但是也包裝的很好讓人難以發覺。
     為想明白這個問題我開始了大量的閱讀 從國外到國內各種投資名家,國內各大名博開博時到現在的文章,基本上能找著的都翻過來看了一遍。終於明白了答案:投資就是買公司,投機是買價格,是指望別人用更高的價格從你這買走東西而已。這話很簡單,也是很大眾化的回答 但是會說和真正想明白是完全兩回事。我在這個問題上是每當我想明白但是後來髮根本沒明白 直到付了學費才算明白。

      這個學費就是蘇寧電器。
      當時是11塊買的蘇寧。理由很多啦,好公司啦,消費股啦,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京東的融資表明京東的估值很高。我心想。蘇寧這麼優秀的公司發力後不會比京東差吧,那按京東的估計給蘇寧估值,那蘇寧目前不是明顯低估了嘛。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會發現我的問題了,我買蘇寧是希望將來投資者按京東的估值給蘇寧估值,我重點依據的其實是價格!!後來弘毅投資入股蘇寧,比我的買價還高,我小得意了一番,覺得我沒看錯。但是再後來,蘇寧利潤下降,甚至要開始虧損,因為電商的投入太大,唱衰聲一片,大家都覺得蘇寧接下來有可能打不過京東,即使能追上,代價也很大,利潤會降很多,吧啦吧啦。我開始心神不寧了!完全沒有銀行股那種越跌越買的勇氣,問題出在哪,肯定是我的思維有問題。苦思後才明白。我買蘇寧本質是我看重的還是市場對蘇寧的估值,我希望市場將來對蘇寧的估值能提高。這點是完全錯誤。我其實根本沒明白電商是怎麼回事,電商要燒錢,燒完錢呢?我不懂電商這個生意模式。雖然我有可能因為沒看明白銀行是怎麼回事而虧錢,但是畢竟我的依據是建立在我覺得我看懂銀行是能賺錢的假設上的,和我對蘇寧是建立在希望市場估值變化是完全不同。
      明白了這一點。我意識到這個學費是必須要交的,在7塊左右全部賣掉。張化橋說過,牛市的好處是可以改正我們犯的錯誤。但是我不想等那麼久了,我覺得有錯一定要改,要捨得付學費。

      那麼說說投機。投機關注的的價格。這裡並不是說投機不好,而是想說明投機和投資是完全兩回事的東西,做投資和做投機需要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可以做投機,怕的是做著投機但以為自己在做投資。投機我認為分兩種,一種是索羅斯那種宏觀對沖基金,這需要對宏觀經濟,政治,文化等瞭解深入,在各種金融資產的價格中找到做多做空的機會。
做空次貸的保爾森也是類似,他的做空是基於美國房價會下跌這個宏觀經濟表現的。第二種是技術分析,從傳統的技術分析長級到現在的量化交易。傳統的技術分析是用過去的圖表推知將來,量化交易也類似,只是由簡單的畫圖變成了複雜的數學建模計算機計算。多年來傳統的技術分析已經被證實是沒法賺錢了,即使能夠賺一陣子但是能持續賺錢的也少,最後善終的人好像還基本沒有。因為歷史樣本太少太簡單,可以復現出幾次,但沒辦法次次復現,甚至有可能是由於大的環境的變化,例如宏觀,例如中國 特有的政策變化,以前成功的樣本再也不出現了。這而量化交易呢,現在能看到的就是西蒙斯的文藝復興公司靠這個賺到了錢。其餘的像早的長期資本公司,倒了,還有一些在07年次貸危機中也損失慘重。
      同時,投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對風險的控制,這點類似於賭博。要按照概率合理的分散管理本金。這點就更難了。

      對於我而言,選擇什麼賺我的方法呢。第一別想了,能力完全不夠,另外很重要的我不想做空,即使你判斷準確,但是時間不一定會站在你這邊,很有不正常的狀態會持續很久,做空就是在和時間賭博。這個風險太大了。我不敢玩。第二種呢,也別想了,首先還是能力不夠,雖然我是理工科出身,看懂數學模型和寫程序實現對我來說不是難事。但是真正能賺錢的數學模型是你能接觸到的模型嗎。西蒙斯手下全是一群頂尖的氣象學物理學數學等等的科學家。這群天才才做出了那種的成績,我一個普通人還是算了吧。其實,我認為經濟世界目前來說不像物理世界那樣,可以讓我們很容易的用數學模型來表示,這是一門現在還非常不成熟的學科。走這條路,太難了。最後,賭博能力那也是完全沒有。總之我沒有投機的能力,並且我覺得投機太累,對人的要求更高,假如有更好的賺錢的方法,為什麼要把自己弄的這麼苦呢。

     那剩下的路就只有投資了。

     明確了投資是什麼,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價值投資是什麼。基本上大家立馬想到的就是巴菲特,想到他的合適的價格買入並長期持有。那難道價值投資難道就是像巴那樣買入並長期持有?

     其實這個問題書上寫的很明白,很多人沒認真看書而已。

       狹義的價值投資是指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以低於淨資產的價格買入公司,留好足夠的安全邊際,基本上是撿便宜貨保證不虧的思路。

      而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則複雜的多。認真讀巴菲特的傳記,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巴菲特的投資生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他做類似私募基金時,這時個他就是格式的價植投資,到處找便宜貨,然後等待價值實現賣出,或是自己加入董事會要求現金分紅,或是買下公司然後清算讓這個公司的價值實現。 第二階段是他所說的認識芒格後,學會了用合理的價格買入好的公司,大致也就是在買下伯克希爾後。這一階段他的投資為世人津津樂到,像喜詩,運通,可口可樂,吉列,蓋可保險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案例都發生在這個階段。護城河理論也是在這個階段最能表現出來的,這些公司大多是有很深護城河的消費金融類公司。第三階段是近幾年,典型的是老巴買入伯林頓鐵路,ibm,這些公司不像第二階段那樣的公司,反而倒是更像是債券類的投資。另外很重要的是從第二階段開始。巴菲特不再只是一個投資者的角色,他開始進入董事會幫助公司經營,甚至完全全買下公司,物色經理人管理,這時候他的角色向著一個做實體公司的企業主方向轉變。

     所以老巴嚴格來說只有一小段是格式的價值投資,但他為什麼強調自己是百分之八十的格雷厄姆加上百分之二十的費雪呢。因為格最大的作用是告訴他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這點是最最重要的。後來他所做的只是把價值這個詞擴大了而已,他的投資思想隨著他的資金,隨著他向一個企業主轉向而轉變,所以他會說「成長和價值不矛盾,成長也是價值的一部分",成長,品牌,甚至人都是價值的表現。再到後來錢實在太多了,他的投資又有點類似於投資債券,鐵路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現在手上的錢那麼多哪有那麼多好的消費公司,金融公司可買 ?假如巴菲特活的很長,鐵路公司都不能滿足他了呢,我想他會買地,買礦等等,再後來可以把整個地球都得買下。

     再舉一個例子,船王包玉剛70年代準備棄船登陸,與置地展開了收購九龍倉的大戰,最終成功拿下了九龍倉,但是買的價格並不便宜。再後來,船運業大蕭條,而包玉剛因為及早將資產轉移到了陸地上而保存了家族產業。從我們的投資角度來說,這筆生意虧了,但是從大的角度來看,是賺翻了。所以從廣義來說價值投資就是投資,因為投資買的是實體,實體必然是有價值的,投資就像老闆做生意,VC風投,買成長股看重的是成長後的價值,包玉剛買九龍倉為了戰略轉移。

      所以從巴菲特那裡我最學到的重要的就是買股票等於買公司,是買一個實在的資產,這一條就足夠了。

      落到個人來分析,我適合細化做哪一種投資呢。格式價值投資沒法操作,中國現在去哪裡找那麼多淨資產低於股價的公司,哪有那種多煙屁股可撿。假如買大家常說的高成長股呢,我自認沒那麼深的商業眼光,看不出現在很多普通的公司哪些能長成為參天大樹。所以我的決定是要買已經能賺錢的好公司,價格要便宜。為什麼是便宜而不是巴菲特的合適的價格呢,這點後面說。

2 是否要長期持有,何時賣出,買入是否等於持有。

     這個問題看似是一個操作上的細節問題,但是仔細想想其實很有深意,它體現的是你是不是真正的明白了上述說的第1點,即投資是什麼。
     這個問題實質是要解決的是什麼賣出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有很公式化的回答,當你不準備再買時,就可以賣了,不準備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公司發生了變化啊,高估啊啊。

     公司發生變化這點很好理解,不是一個好公司了當然要賣掉。難在估值這裡,大家都會說低買高賣,可是操作起來是這麼一回事嗎。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家好公司,5倍市盈,大家肯定知道是低估,可以買進,這個好說。20倍市盈,高估了,要賣出嗎,但是巴菲特不長期持有嗎,不賣的話掉到正常的估值了豈不是沒賺到這個錢,萬一又跌回到5倍市盈的低估區間呢。最後10倍到15倍呢,這是個正常估值,一般我們會說繼續持有,但是你買嗎,可能會猶豫,因為不便宜了,但是你都不想買了為什麼還要持有呢,那是不是你連買入的標準也同時受到了影響呢。那你的便宜買入的原則是不是其實也是有問題的呢。所以賣出的問題比買入更大。
      呵呵。這個問題問下去就跟繞口令一樣招人煩。

      解決這個問題非常簡單,答案全在第1點討論的投資是買公司這句話上, 從這句話可以引申出兩個意思:

     (1)買公司買的是公司本身,而不是市場對這個公司估值的變化,估值的變化也就是價格的變化,那其實是投機範圍賺錢的方法。所以我們賣出公司的決定因素就非常明顯了,決定因素是公司本身發生了變化。那市場高估值要不要賣呢。這其實就無所謂了,那個高估值的錢就像是額外的錢一樣。本來就不是你該賺的,你能賺就賺唄,賺不到就拉倒唄。我們要賺的實實在在的這個公司的經營而賺到的錢。
      例如,假如我認為一家公司未來五年的盈利情況是很不錯的,我打算持有五年,但是忽然某天市場高估了,而且這個估值的差價已經反映了五年後利潤的增幅,那賣不賣呢,無所謂,賣了,當然可以,因為我也就能看明白這個公司五年的情況,相當於我提前把這五年的利潤增長賺到了,然後拿著錢直接去買債券,可以多賺點,或是如果遇到別的標的也可以,但是不賣呢,當然也可以,可以當玩遊戲,等著繼續高估,假如可能第二天忽然就不高估了,甚至馬上進入低估狀態,但是又有什麼關係呢,反正我認為這公司未來五年會經營的很好,五年後再賣一樣的嘛,當然五年後市場得正常些,給個合適的估值(當然有可能市場五年後也不給合適的估值,這點的說明見下面的(2))。我們是業餘投資者,不需要競爭什麼收益排名,我想我只賺我能賺我該賺到的錢,超出的部分就當玩遊戲吧。
       從這點來看,我很能理解巴菲特為什麼在可口可樂高峰時不拋。不是他的資金量大的原因,我們不能因為我們的資金量小就找藉口。他賺的是可口可樂長期經營的錢。至於高估的錢,不賺就不賺吧。那為什麼他在高點拋了中石油呢。我認為中石油對他來說,像是一個小遊戲。中石油的投資是標準的格式價值投資,老巴撿個煙頭玩玩而已,老巴可不認為中石油能像可口可樂那樣穩健經營百年吧。

     (2)這點更重要。投資就是買公司,那公司是買什麼呢。買的是未來的現金流啊。這麼簡單!!!

      那麼未來的現金流是什麼呢,債券啊!!!用債券來替代分析就非常清晰了。

      假設有一個面值是100的債券,年息是10%,20年後到期。我們近似的認為這張債券的正常估值就是100塊。

      那麼,假設我們要持有二十年,在這二十年中,債券的價格忽上忽下,按照(1)的分析,高估時我們是不會賣的,因為我們賺的是那個利息,也就是持續的現金流,到期後本金也能全拿回來。

       但是,假如我們只持有三年呢,或是五年呢。我們以100塊的價格買入,但是這三五年間債券的價格很有可能會跌的很低。市場呢。鬼知道。那麼利息是無法彌補本金的損失。

       因此。你為一項資產願意付出的買入價格留出和安全邊際是和你的持有期限緊密相關的。時間越長。你的安全邊際就沒必要留的那麼多,只要能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即可,反正時間長的很,總會有估值正常的時候,那時候從容的賣掉即可,從容的把利息收入也就是公司經營的現金流賺到。如果你的持有期限是永遠,那更完美了。那這不就是巴菲特說的合理的價格買入長期持有麼。

       但是注意,是不是人人都做到的呢。答案是不行。巴菲特為什麼可以呢。首先,他看企業的眼光強於我們,他能看到一個企業未來十年,二十的情況,甚至他可以換經理人來保證公司持續賺錢。東博老股民對銀行的研究之深入大家都沒有異議吧,但就是這樣老股民都說他自己只有能力看到三五年的情況。那我們能看到幾年呢,就算我們達到了老股民的水平,能看到三年到五年企業的經營情況吧。那如果我們沒留足安全邊際,以一個合理的價格或是略貴的價格買入了,計劃持有三五年,三年到五年企業的基本發生了變化,但是該死的市場忽然發了神經,估值大幅下跌,這時候怎麼辦。賣出就虧了,不賣可是企業又看著基本面不行了。

     所以我們沒辦法做到長期持有,我們的持有期限短,所以為了應付市場的波動,我們就必須在買入時留出安全邊際。這不是為了低買高賣賺市場的錢。只是為了能安全的把企業經營帶來的錢給賺著。

      第二點的理由其實不是什麼重要的理由,就是我們的錢支持不了那麼長期的投入期限,例如我的錢我可以做到五年在股市裡不動用,但是十年真不好說,這萬一到了要用錢的時候,市場又發了神經?所以這時候就需要留足安全邊際。當然這個錢如果我是準備養老的。那就可以長期持有了。

      這樣看來我覺得老股民和sosme的行為其實從本質上都一致的。老股民說他不長期持有,他就喜歡撿便宜貨,那是在他對企業經營認識的情況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安全邊際的行為。sosme動態再平衡策略也是一種為獲得穩定現金流而不斷在資產類別上做調整的行為,不停的把安全邊際留出來。

     有時想想投資真不容易,光光這一個投資理念我就想了四年,那麼具體的投資包括財務分析,企業分析呢,那需要多少時間啊。
     投資理念這東西不宜花太多精力,雖然要持續的思考,因為這是行動的根本,但是不能花太多的精力或是說多了,就變成像一些私募經理那樣,整天叫囂自己的投資理念,但實際上就是想騙騙管理費賺錢,他們對企業的認識估計並不深刻。

     因此很敬佩@東博老股民@流水白菜@sosme 等把自己的各種操作方法,以及對企業的分析無私的大量貢獻出來,確實受益良多,一併感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32

王岐山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

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把對黨員領導幹部的要求凝練為6個字:忠誠幹凈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緊緊抓住落實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把權力與義務、責任與擔當對應統一起來,強化問責成為管黨治黨、治國理政的鮮明特色。黨中央制定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重要的制度籠子。執行好問責條例,對於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黨的歷史使命,具有重大政治意義。

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必須強化責任擔當。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體現在黨自身就是理想信念宗旨的堅定性;體現在治國理政就是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科學性、實踐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關乎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必須不折不扣、堅定不移,決不能有絲毫的含糊和動搖。中央巡視省區市、中央部委和中央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發現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堅決、不全面、不到位,以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錯誤方式應對。有的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更有甚者索性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變成標語和口號、不貫徹不落實,有的貫徹執行不力,有的在貫徹中走樣。群眾聽到黨中央為民務實的政策無不為之高興,但由於有的領導幹部不擔當不盡責,致使黨的好政策得不到落實,人民群眾就沒有獲得感。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僅要聽表態、更要見行動,看是否把中央精神同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實事求是、求真務實,見諸行動、落到實處。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以強有力的問責督促責任落實,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確保中央政令暢通。

問責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應有之義和重要保證。透過現象看本質,當前之所以產生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松弛問題,歸其根本在於一些黨的領導幹部沒有正確認識權力與責任的關系,把兩者分離開來,甚至只想要權力、不願擔責任。一些黨組織黨內政治生活失去原則性和戰鬥性,好人主義盛行,搞一團和氣、不願得罪人,基本不開展批評,即便批評也是抽象空洞的,包裝了再包裝,致使批評失去了鋒芒,成為無的放矢。對共產黨人來說,沒有離開責任的權力,黨和人民賦予權力時,更是壓上了責任,就要有與之相匹配的責任擔當。我們黨95年的歷史證明,擔當精神是共產黨人的魂,是脊梁精神。革命戰爭年代,擔當就是為民族獨立和解放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在所不辭;在今天,擔當就是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標,對黨和人民負責、為黨和人民擔責。立足當前,制定問責條例就是要釋放強烈政治信號:黨中央對問責是動真格的,要讓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

強化政治責任,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失職失責、管黨治黨不嚴,損害黨的形象,侵蝕黨的執政基礎,妨礙黨的政治綱領和執政使命的實現,就要追究其在黨的事業和黨的建設中的領導責任。現行黨內法規中有100多部包含問責內容,但是對事故事件的黨政問責規定多,對黨的建設缺失、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不力的問責規定少。問責條例把黨章規定細化具體化,對現行黨內法規中的問責內容進行梳理、提煉、歸納、總結,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黨的紀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等方面概括問責事項,明確提出與黨的領導對應的政治責任,目的是使領導幹部警醒起來,履好職盡好責,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

突出主體責任,聚焦“關鍵少數”。領導本身就包含著管理和監督,分工負責就要有問責。條例把問責的責任壓給各級黨組織,既包括黨委(黨組)、紀委(紀檢組),也包括組織、宣傳等黨的工作部門,體現了細化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實踐證明,哪個地區或部門有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勇於負責的領導班子特別是一把手,黨的領導就堅強有力,就能聯系實際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到實處。問責條例突出問責重點,規定黨組織領導班子在職責範圍內負有全面領導責任,主要負責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員承擔主要領導責任,參與決策和工作的其他成員承擔重要領導責任,體現了權力與責任對等,為各級黨組織強化問責提供基本遵循。

突出黨規特色,喚醒黨的意識。問責條例是第一部規範黨的問責工作的基礎性法規,借鑒了制定廉潔自律準則的好經驗,高度凝練、簡便易行;實現紀法分開,運用黨言黨語,突出黨內規則特色,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在長期實踐中,我們黨創造了多種責任追究的方式方法。問責條例總結歷史和實踐經驗,對現行各類規定中10多種問責方式進行整合規範,規定對黨組織問責采取檢查、通報、改組等方式;對黨的領導幹部問責采取通報、誡勉、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多種方式。無論是日常的批評提醒,還是給予紀律處分,都體現著黨組織的政治堅定性,檢驗著把握政策的水平,最終目的是讓黨的領導幹部受到警示,增強擔當精神,肩負起管黨治黨責任,自覺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下去。

制定規則既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新實踐的開啟。制度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要把握現階段的形勢、任務和挑戰,找準正確方向,抓住主要矛盾,使實踐探索與制定規則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制定問責條例的方向,就是重點解決不擔當、亂擔當問題,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責任傳導下去。任何一項制度都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不能把亟待破解的難題淹沒在大量制度條文中,也不能把重要的政治信號變成學術研討,導致制度遲遲出不了臺、貽誤了時機。要重視制度建設,但也要避免落入“制度陷阱”。制度只有與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與時俱進,其所蘊含的力量才能充分釋放。問責條例兼顧必要和可行,做不到的寧可不寫,寫上的就要管用,保證制度的有效性、可執行性。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制度的生命在於執行,執行制度關鍵在人。各級黨組織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向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擔當精神看齊,用擔當的行動詮釋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黨章黨規黨紀是面向全黨的,上至中央、下至基層,各級黨組織都必須貫徹執行。各級黨委尤其是主要負責人要聯系實際、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手電筒對著自己照,不能只對著下級說事。一個案例勝過一打綱領,實踐中勇於擔當是第一位的。要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認真勁兒,敢於較真碰硬,對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從嚴治黨責任落實不到位的,不能有效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給黨和人民事業造成損害的,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力、“四風”問題仍然突出的,對巡視發現的問題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對腐敗問題嚴重、不作為亂作為、群眾反映強烈的,都要嚴肅問責,一級抓一級,增強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

紀委要把自己的職責擺進去。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是黨章規定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主要任務之一。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把黨章賦予紀委的職責概括為監督執紀問責,這六個字是紀委職責所在、使命所然,失職失責更要嚴肅問責。對紀檢機關監督責任缺失、“探頭”作用沒有發揮,能發現的問題沒有發現、發現問題不報告不處置、該去問責而不問責的;對紀檢幹部嚴重違紀、造成惡劣影響的,就要問紀委書記(紀檢組組長)的責。要制定有效管用、便於操作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責任追究情況要定期報告,典型問題要公開曝光,讓具體鮮活的案例發揮警示教育作用。中央紀委和省級紀委每年都要盤點問責情況,決不能將制度束之高閣。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這昭示著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只有進行時。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真正使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為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堅強保證。

(原標題:用擔當的行動詮釋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78

苗圩這篇署名文章,回應了外界對“中國制造2025”的質疑

西方有句諺語“一棵樹擋不住寒風”,中國有句格言“眾人拾柴火焰高”。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在此基礎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日益成為全球共識。

2018年是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後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縱觀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中國制造業秉承開放發展的理念,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堅持多邊開放與區域開放結合,逐步從政策性開放向制度性開放轉變,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合作共贏的重要領域。

40年來,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成為世界制造業生產和出口大國、制造業領域利用外資大國和境外投資大國,逐步融入國際產業分工體系,對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1 萬億美元,是1978年的783倍;制造業領域實際利用外資達335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累計1201億美元,中外互惠合作的範圍、層次和方式不斷拓展,中國制造業全面開放的格局已經形成並不斷深化。

開放領域不斷擴大。制造業一直是外商投資的重點領域,2017年中國制造業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986家,同比增長24.3%。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大幅壓減了對外商投資的準入限制,在制造業31個大類、179個中類和609個小類中,完全對外資開放的已有22個大類、167個種類和585個小類,分別占71%、93.3%和96.1%。與此同時,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近年來也呈現強勁增長態勢,制造業占海外投資比重三分之一以上,覆蓋紡織、食品、機械、汽車、電子等眾多領域,為合作雙方帶來豐厚回報。例如,2010年吉利公司收購沃而沃後,經過一系列戰略調整,到2015年沃而沃全球共銷售50多萬輛汽車,創下該品牌建立88年來的歷史新紀錄,助力沃而沃走出困境並重新煥發生機。在這一過程中,吉利也提升了自身管理水平,並通過協同和規模效應與沃爾沃形成互利共贏的共同體。

合作區域不斷拓展。從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中西部地區,中國制造業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1980年,中國在深圳設立第一個經濟特區,各國的資金、技術和人才陸續來到深圳,並通過這個窗口打開960萬平方公里的巨大市場。時至今日,大眾、西門子、蘋果、英特爾、三星、豐田、塔塔等世界500強企業的身影已經遍布中國東中西部地區,絕大多數企業都獲得了良好的投資回報。近幾年,在繼續堅持引進來的同時,中國政府鼓勵中資企業積極走出去。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制造企業境外投資從過去主要投向歐洲、北美和東南亞地區不斷拓展到其他區域,很多企業積極到沿線國家投資興業,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中國同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等30多個國家簽署了產能合作有關文件,對接規劃和項目,一批沿線國家急需的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領域重大項目在市場化運作中穩步實施,一批境外產業園區相繼落成,為相關國家推動工業化、現代化進程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開放層次不斷提高。近年來,外商投資的重點從加工制造逐步拓展到計算機、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術領域,在中國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的跨國公司近2000家。如中法企業達成共建“中法工業聯合創新中心”合作意向,法國達索系統公司將在動態仿真、增材制造、多機器人先進制造等領域與中方開展深度合作,打造未來制造業創新技術孵化平臺。2017年,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665.9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同比分別增長7.9%、71.1%和28%。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規模和層次也在快速提升。2012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首次超過美國對華投資;2016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達169.81億美元,同比增長111.5%。在進入“全球產業20強”的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中,徐工、中聯重科、三一、柳工等企業幾乎都在歐洲建立了研發機構。

合作渠道日趨常態化。在推動“中國制造2025”實施過程中,中國主動對接其他國家的制造業發展戰略,利用各種多邊、雙邊合作機制推動制造業國際合作,與德、法等國在戰略對接、標準制定、園區建設等方面積極開展對話與合作,湧現出許多中外合作典範。目前,已建立了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中拉產能合作投資基金、中歐共同投資基金、中墨投資基金、中法第三方市場合作共同基金等,旨在促進雙邊制造業合作發展。同時,中美、中德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也在工業互聯網技術、標準、聯盟等領域與中國企業開展務實合作。又如,中德在智能制造領域圍繞產業、標準化、人才培養、示範園區等重點合作方向,開展了智能制造及生產過程網絡化合作試點示範,促進中德雙方互學互鑒,在合作新模式中實現互利互惠。

平等互惠性不斷增強。開放的中國制造業受益於國外資本、技術和人才的投入,也持續為外資企業提供了良好回報。2017年,中國乘用車共銷售2472萬輛,其中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銷量分別達到485萬輛、420萬輛、304萬輛、114萬輛和46萬輛,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9.6%、17.0%、12.3%、4.6%和1.8%。中國制造企業海外投資也給當地帶去資金、技術和產品,解決了當地的就業、發展和稅收,不斷上演雙贏和多贏的故事。截至2017年底,僅中國企業在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就達到307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24.2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25.8萬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在美國俄亥俄州直接雇傭了超過14萬名美國人,不僅為當地貢獻了寶貴的稅收和就業機會,也有助於維護和提升當地公共設施建設。對此,《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投資重振美國“鐵銹地帶”。

40年來,改革開放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支撐了中國經濟的持續較快增長,也為全球經濟穩定增長做出了突出貢獻。按照聯合國發布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2017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三分之一。在華外資企業普遍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最近發布的《2017年中國商業環境調查》稱,95%的受訪公司在中國持續保持盈利,且三分之一的公司表示其在華業務比在其他市場的業務盈利高。

伴隨著中國制造業的崛起,一些人擔心,中國制造業發展中存在的產能過剩等結構性問題外溢,將會對其他國家產業發展帶來較大沖擊;也有一些人擔心,中國政府推出“中國制造2025”,僅僅有利於本土企業發展,將會對其他國家企業設置不公平競爭障礙。這些疑慮是沒必要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那樣,“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互利共贏、開放合作都是中國制造業發展過程中堅持的根本原則。同時,中國制造業對外開放還需要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穩定性,優化政府服務效能,持續改善營商環境。

我們將在制造業已基本開放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汽車、船舶、飛機等行業開放要求,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並加強同國際經貿規則對接,為外商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資機會。

我們將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發揮好企業、協會、園區、政府等多方作用,提高服務水平,引導更多的中國企業到沿線國家投資興業,建立高水平的研發中心、制造基地和工業園區等。面向“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巨大需求,推進與沿線國家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5G、車聯網、中小企業、民用航空、網絡安全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實現多方互利共盈。

我們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堅持“中國制造2025”及其相關政策措施一視同仁地適用於所有在中國境內的企業,包括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建立健全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機制,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提升事中事後監管能力和水平,為全球投資者營造一個穩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這已被古今中外的發展實踐反複證明。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立應對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我們將繼續秉承開放合作的理念,堅持市場化導向,更深更廣融入全球供給體系,在開放合作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與世界各國一道,攜手努力、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 苗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60

李克強總理在印尼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

5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印尼最具影響力的印尼文報紙《羅盤報》和英文報紙《雅加達郵報》發表署名文章《開啟中印尼友好合作的新航程》。全文如下:

開啟中印尼友好合作的新航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李克強

中國和印尼隔海相望,兩國人民因海結緣,浩瀚的大海見證了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闊別10年,在我擔任新一屆中國國務院總理後首次出訪的首站,來到“遠在天邊,近在心田”的“千島之國”,造訪老朋友,結識新朋友,令人尤為期待。

蒼穹彩雲追明月,碧海白浪渡商船。早在兩千多年前,先賢們就跨越山河滄海,開啟了雙方交往的大門。公元15世紀,中國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足跡遍布印尼諸島,帶來了精美的瓷器與絲綢,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和平與友誼。上世紀50年代,印尼成為最早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

進入21世紀,海洋又一次成為中國同印尼合作共贏的契合點。2013年,習近平主席成功訪問印尼,中方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同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構想深入對接。軸轤千里的古老海路重煥生機,縱橫四海的豪情壯誌響徹天際。中方願同印尼積極推動發展戰略對接,支持印尼“區域綜合經濟走廊”建設,幫助印尼升級基礎設施、促進產業發展,把連接兩國的海上紐帶越系越牢。

兩國經貿合作正破浪前行。中國已連續7年成為印尼最大貿易夥伴,2017年雙邊貿易額633億美元,同比增速達18%。中國已成為印尼最主要的外資來源地,快速增長的中國投資增加了當地的就業機會。中國—印尼綜合產業園建設成效顯著,雅萬高鐵穩步推進,風靡中國的移動支付和共享經濟漂洋過海、走進印尼,兩國合作新動能不斷湧現。

兩國人文交流已千帆競發。中國已成為印尼最大海外遊客來源國和第二大留學目的地國,越來越多的印尼青年人到中國學習、工作、創業。去年在茂物安家的大熊貓“湖春”和“彩陶”,成為拉近兩國人民心靈距離的“使者”。我們期待繼續擴大兩國在教育、文化、青年、媒體、智庫等領域的交流,讓兩國人民的心靈越走越近。

今年適逢中印尼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5周年。兩國同為發展中大國和二十國集團成員,彼此攜手合作,不僅能夠造福各自人民,對促進地區乃至世界的繁榮和穩定也有重要意義。中國願與印尼共同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強在聯合國等多邊平臺的協調配合,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今年也是中國同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系15周年,在雅加達期間我還將到訪東盟秘書處。中國始終把東盟作為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堅定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支持東盟在東亞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中方願與東盟共同規劃雙方關系長遠發展,對接發展戰略,推進各領域合作,建設更高水平的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系。加強海上合作,把南海建設成為造福地區各國人民的和平、友誼與合作之海。我們也期待與東盟一道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談判早日完成,攜手邁向東亞經濟共同體目標。

中國同印尼的友好合作已開啟新的航程。有誌者自有千方百計。我堅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矢誌不渝,兩國友好合作之船一定能乘風破浪,不斷前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