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哈繼銘:「現在不能把子彈都打完」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824

編者按

一場銀行間「錢荒」,其實更像央行掌控中的一次壓力測試。

市場的過激反應,是人們對經濟增速乏力、以往增長模式走到盡頭的擔憂的集中體現。而此次央行的態度變化,既給了那些不守規矩的銀行一個警告,又向市場發出了逼迫中國經濟轉型的強烈信號。

南方週末本期專題,詳解這場「錢荒」鬧劇的來龍去脈,以及其間展現的中國經濟深層次隱憂。

政府不托市的原因是,現在不能把子彈都打完,而且目前投資效率的下降也意味著子彈威力下降了。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GS)中國策略師哈繼銘在2013年6月10日發佈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已經基本告別了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8%的時代,即便統計數據沒有低於8%,但實際增長動能已經降至這一水平。

6月21日,哈繼銘在上海詳細解釋了報告觀點,他認為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已成定局,未來經濟將更多依賴於市場調整,而非政府干預救市。但還要注意外部環境的變化,特別是美國貨幣政策的調整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潛在衝擊。

沒有破,哪來立

哈繼銘詳細論述了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幾方面原因。

他說,不久前中國政府制定10年到20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實現GDP翻番,2011年GDP增長是9.3%,2012年7.8%,2013年即便是7.5%,剩下7年也就需要6%-7%。所以要達到翻番目標,政府並不需要追求8%甚至更高增長速度。

其次,從市場規律來看,以名義GDP來計,現在投資佔GDP比例達到48.3%,是歷史最高。這是什麼概念?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佔比的最高點是在1958年「大躍進」時期,為42.8%。

如果橫向比較,和其他國家尤其是儲蓄較高國家相比,也過高。韓國比例最高是1990年代初,達到了40%,日本在1970年代也是40%。

問題是不僅佔比的水平過高,而且持續時間過長。

從2001年至今的12年,從35.3%一路上升到48.3%。在2005—2008年期間實際有一次調整窗口,但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巨大財政刺激政策又把投資佔GDP比例從當時42%左右推到現在48.3%。

還應當看到,在過去20年間,投資效率發生明顯下滑。在2008年前,1塊錢投資差不多可以帶來3毛5額外經濟增長,現在不到2毛。這意味著,經歷12年擴張後,低效投資對經濟拉動越來越力不從心。

因此,調整隨時有可能發生,而且調整越晚,經濟可能越慘烈。接下的問題是,如果往下調,調多深,調多久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12年擴張,想在短期內得以糾正,並非易事。

哈繼銘繼續談到,即便考慮到在此期間中國經濟發生重大改革,經濟增長出現新亮點,經濟增速下滑的判斷依然成立。

以新中國成立後最重要的兩次改革為例,一次是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推出農業改革開始,那時候解散人民公社,實行包產到戶,推動農業經濟發展。這是一個先破後立的過程,沒有破,哪來立?

在這一過程中,經濟增長速度是先放緩,因為剷除舊生產力、解放新生產力不一定能使經濟在短期內大幅上升,這是為未來更長遠增長奠定一個堅實基礎。

另外一次重大改革是1993年,十四屆四中全會,同樣也是先破後立。先緊縮宏觀政策,然後是工人下崗,國企倒閉,三角債清理,銀行壞賬剝離,注資乃至最後上市。這一次經歷的時間相當長,從1993年一直到2000年,所以改革是做減法,目的是為了將來更多做加法。因此不能指望說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完之後經濟突飛猛進地增長。

對於不轉變模式、實行增量改革來拉動經濟增長,哈繼銘認為有兩個難點使增量改革無法實現。

他說,如果固有的利益集團或者代表舊生產力的生產方式不加以解除的話,先進生產力很難站住腳。

其次,即使可以進去,整個資源和環境能否允許呢?世界銀行報導全世界污染最嚴重20個城市當中中國就佔了16個,如果再來百花齊放式新舊市場力齊頭並進,同時開足馬力推動經濟,資源環境的壓力也承受不了。

他認為,在經濟下降過程中,政府不托市的原因是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將來需要政府花錢的地方很多,例如,中國即將迎接人口老齡化到來,社保缺口會很大。

現在不能把子彈都打完,而且目前投資效率的下降也意味著子彈威力也下降了。

歷史是否會重演?

隨後,哈繼銘特別強調了美國貨幣政策的未來調整,將對中國經濟運行發生影響。

美國從2007年時候開始降息,從5%-6%,下降至接近0%,如果失業率從目前7.5%降到6.5%左右,美聯儲就有可能加息。在加息之前,美聯儲可能就會減小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力度。這些都讓市場擔憂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對全球經濟以及資產價格帶來的影響。

他強調,歷史上有過類似先例,美國先減息後加息,先放鬆再收緊,最近一次就是在1994年。從1980年代末到1994年,美國利率大幅下降,使得大量資金湧入到新興市場以及大宗商品。

美聯儲從1994年1月開始加息,這像抽水機一樣吸走之前的流動性,大量資金從新興市場抽逃,並且追逐美國新經濟增長亮點——IT革命,所以美國股市、西方股市大幅上揚,而新興市場股票一落千丈。

這給外匯市場同樣帶來巨大波動。由於許多新興市場當初執行的是釘住匯率值,和美元掛鉤,所以美國加息時,那些國家依然是硬撐,沒有讓自己的貨幣貶值,這樣一來出口競爭力受損,導致經常賬目赤字不斷增長,最後外匯儲備枯竭了,「熱錢」的流出使得新興市場貨幣大幅貶值,到了1997年匯率出現一個斷崖式下降,貨幣大幅貶值。

至於大宗商品,也上演了同樣一幕,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不久,俄羅斯在1998年主權債務就毀約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是大宗商品出口,那時候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原油大幅回落,使得俄羅斯的財政和外貿狀況急劇惡化。

哈繼銘提醒,歷史會不會重演?因為從貨幣放鬆力度來看,這次的力度比1994年以前要大多了。

從目前一些新興市場自身情況來看,原來外貿是逆差,現在逆差更大了,印度逆差超過了10%,原來即便是順差的國家,現在也出現了逆差,比如說印度尼西亞,持續好多年順差,去年變成一個佔GDP2.7%的逆差。但奇怪的是,它們的外匯儲備居然還在增長,那只有一個原因,資本下降,大量資金流入。這個流入背後跟西方寬鬆貨幣政策是不無關係的。

中國最近一段時期也有大量資金流入現象,資本賬戶在一季度出現一個巨大順差,從這幾年情況來看,資本賬戶的資金流入量也是很大。一旦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時刻到來,相信會有許多資金撤離新興市場,債市、股市以及大宗商品都會受到衝擊。

他說,回到中國來看,如果預感到暴風雨到來,那麼,要做好準備工作,就是率先主動調整,被動調整往往會很慘。在1994、1995年,中共十四屆四中全會之後,中國確實是經歷過一場政策緊縮,採取了一些主動調整,才得以在1997、1998亞洲金融風暴時,受影響較小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09

哈繼銘:如何看待當前經濟與股市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52

哈繼銘:如何看待當前經濟與股市
作者:哈繼銘


本文為哈繼銘4月19日在北大國發院舉辦的“全球創新論壇2015年會上的講話: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要講的內容主要是關於中國經濟和市場,我在高盛投資管理部從事經濟金融的研究,今天有幸把這些研究的成果跟大家做分享。

最近我們都知道,全球的經濟如美元大幅度的升值,中國股票市場大幅度的上升,油價下降,中國人民比依然比較堅挺,盡管出口表現不是很佳。這些經濟的背後如何形成系統的具有全球視野,具有全球布局能力的資產配置,從而風險可控的前提獲得相當的回報,這是我們在投資銀行搞經濟市場研究的主要任務。

要把這些問題落實到可以產生投資回報的策略上,這個中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的分析,我今天就想就一些比較大的主題,跟我們做一個交流,第一,怎麽利用美元升值賺錢,第二,歐洲經濟在複蘇,如何配置自己的資產。中國股市是漲得不錯,我想不應該把所有的錢都放在一個市場上。資產的分散本身就是科學的投資決定,所以我想就國際情況,我在這兩個方面跟大家交流一下投資策略。

美元為什麽升值,因為美聯儲已經結束了量化寬松,美國接下來有可能加息,因為經濟增長已經走出了低谷,我們判斷今明後三年,美國經濟會有可能增長3%,這個是在發達國家當中是非常迅速的,歐、日經濟體基本上在1%左右的增速。

即便和發展中國家相比,美國經濟增速與發展中國家增速之差,這幾年在大幅度的減少,07年的時候發展中國家快速快於美國6.5%,去年差距縮小到2.6%。今年可能這個差距會進一步減少到1.2%,所以美國有這個勇氣和條件,來轉變貨幣政策,從松到緊。

主要國家的央行,接下來我們判斷其他國家都有可能進一步寬松貨幣政策,包括歐元區,包括日本,還有中國,只有美國是會緊縮貨幣政策的。所以面臨著各國貨幣兌美元貶值的壓力,歐元要做量化寬松,一個國家進行量化寬松的時候,股市是怎麽走的,之前已經有三個很典型的國家,美國、英國、日本做了量化寬松,量化寬松之後的六個月,股市是大漲的,6-12個月,下半年股市也是下張的,但是波動加大了一些。之後股市上漲的幅度是比較可觀的,上升的概率是很大的。我們從歐洲股市,二戰結束到現在70年的數據分析,把估值分為十個檔次,第一檔是最便宜的,第十檔是最貴的,現在是第四檔,第二年上漲的機會高達90%。

那麽買歐洲的股票,歐元貶值怎麽辦?股票漲20%,歐元漲20%,最後換成人民幣,就不賠不賺了,這個時候要考慮到匯率因素與股市上漲這兩個因素的投資組合,我們的建議借歐元買歐洲股票,不是因為我沒有錢我來借,不是因為我把房子賣掉了,去買股票,我借歐元的利率很低的,幾乎是零利率。而且歐元將來兌美元貶值,兌人民幣貶值是大概率事情,貶值是我受益的,用本幣就少還了,並且可以享受歐洲股票價值的上升。

美元最近兩年升了24%,這24%並沒有見頂,上一次美元升值是在90年代中到2001年,升值幅度高達48%,也是伴隨著美聯儲加息的過程,美元才升值,時間跨度長達七年。再就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元升值是93%,也是7、8年的時間,接下來還有繼續升值的潛力。明年差不多美元和歐元,應當是1:1的關系,甚至歐元會便宜美元,日元接下來很有進一步貶值到130,甚至140,兌一美元。

大宗商品是有美元屬性的,因為很多大宗商品是用美元定價的,在美元走強的情況下,很多大宗商品會下降,比如說石油價格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及石油價格下降,還有供求關系在里面起的作用。從供求關系上來看,供應量依然很大,因為前期投資量很大,現在不可能停產,正因為現在油價下跌,所以現在石油開發的投資增長速度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回落,有很多國家是負30%的增長。意味著未來的供給將會受到一些限制,而且一些高成本的生產企業,有可能在這個過程當中出局。將來的供求關系就會使得油價見底之後回升。所以目前來看,對石油和能源行業的投資布局,已經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期。

投資策略對於境外我們有許許多多,比如說對澳幣怎麽看,對銅價和鐵礦石,對於歐洲不同國家的資本市場的變化,對於美國不同行業的,包括IT,金融,我這里就不再展開了。我們客戶時時刻刻都能分享我們的研究成果,來指引他們投資。

中國的情況短期變化我不想說的太多,因為短期的變化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里面,我想講一個比較中長期的觀點,就是中國未來經濟或者是投資究竟面臨何種挑戰,何種機遇,我覺得風險來自於三個方面,一個是投資過度,二是債務國重,第三個是地產過剩。

投資過度,這里可以看到中國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投資占比高達48%,這個是其他國家過去從來沒有達到過的水平,也是中國過去沒有達到過的那麽高的水平,背後就是意味著最終消費,包括國內消費,不足以消化投資產生的產能,因此很多行業出現產能過剩。這些產能的產生是通過舉債,銀行借款,到信托,通過各種各樣的杠桿上升,來實現的。所以我們現在整個社會的負債率高達GDP250%。

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而利率水平並沒有下調的快於經濟增速回落的程度,很多企業發現難以償還債務,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之前借了很多錢搞基礎設施,現在也發現難以償還債務,所以這個國家的債務負擔在不斷的加大。

有人說你就搞量化寬松就可以了,美國搞量化寬松,其實事情並不是那麽簡單的,美國當初是有貨幣上的放松量化寬松的政策,但是它是配合著企業去杠桿,通過深層次的改革,企業改變他們原先的這種生產方面,通過創新,通過勒緊褲腰帶,去杠桿來完成的。這張圖顯示的是美國金融企業和非金融企業,代表他們的杠桿率在過去七八年當中有一個明顯的回落。在這個過程當中輔之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使得經濟走出低谷。

在這個圖當中,黃顏色的線,向上走得最快的是中國,中國的貨幣政策是相對比較寬松的,但是沒有去杠桿,而是加杠桿,今天你再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企業沒有進一步發展的潛力,而且投資的效率在下降,所以發出來的錢更多是流去股市,而不是流去實體經濟。

第三個挑戰看到中國老齡化正在向我們走來,而且老齡化的速度會非常之快,因為建國後的前30年出生率很高,那個時候鼓勵多生多育。之後是計劃生育政策,當老年化到來的時候,這個社會老年人的數量相對於年輕人的數量相比,會有一個大幅度的上升,這樣房地產的需求會回落,老年人更多考慮怎麽賣房,套現養老。從全球視野來看,從1945年二戰結束到現在,許多國家的都經歷了起起落落,平均來看方面占國民經濟的比重5%,美國是4.6%,日本、澳大利亞、英國,也是這個水平,中國住宅類占GDP是8.5%,加上商業和樓堂館所是12%。將來房地產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一定是會下降的。

接下來我想談一下投資的機會,我們的投資關註點如果說過去20、30年,中國人投什麽都掙錢的,將來是中國消費什麽你買什麽,你投那些領域,賺錢的機會比較大,就是從制造向為中國制造轉移。什麽東西是中國人現在最有可能來購買,來消費的呢?

第一是大健康行業,醫療、保健和養老,這一方面的家庭支出和政府支出,將來多年都會有兩位數以上的增長。而且老齡化的到來,大慶說2033年以後,老年人占了30%多,我們就看得更近一點,2020年中國65歲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將達到12.4%,1.7億人。而國際上平均來看,100個老人相應的養老院會有五張床位,中國現在只有2.4張床位,而且老齡化還沒有真正的到來,可想而知在這個領域是有巨大的投資潛力,北京有一家知名的養老院,老人去排隊要排一兩年。

第二個領域是互聯網,中國互聯網這幾年有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占GDP的4.4%,相當於住宅類房地產的一半,這已經是比較大的規模,但是上升的空間依然很大,第一,中國的市場大,第二其他有些領域還可能受到某些政策不夠放開的制約,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依然很嚴重,互聯網恰恰是可以突破這些障礙的一個領域。比如在國外有臨時假日房子的出租,紐約到洛杉磯來旅遊,洛杉磯跟紐約的居民,可以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的,因為他去歐洲旅遊了,這種生意美國人可以做,中國人也可以做,美國一般一家人有一套房,都可以做這樣的事情,我們一家有好幾套房子。我想抓住中國的特征,利用全球互聯網的技術,一定會在中國找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個領域就是金融服務及現在老百姓有更高的,更強的投資需求,過去投資很簡單就是買房子,現在好像就買A股A股還在漲,不可能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面,我相信隨著中國資本賬戶逐漸的開放,我們的資金更會產生一種對全球投資的布局需要,但是中國的金融機構在這個方面,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好像還沒有看到很多金融機構能夠提供這樣的服務。

第四個領域就是旅遊休閑行業,中國一到節假日,到處都是旅遊者,去年有一億多人在境外旅遊,我相信有很大的商機。

第五個領域是文化娛樂,拿電影票房收入來看,中國這幾年呈直線式的上升,已經是日本的三倍,去年達到48億美金,十年前中國只是日本的一個零頭。在文化娛樂行業還有一個領域就是白紙一張,就是體育產業,在發達國家每周,甚至每天都有重大的賽事,足球、籃球、高爾夫球、網球,這些賽事都頻繁舉行,既有門票收入,又有廣告贊助,還有媒體傳播權的收入,這一類在中國來看還是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將來發展空間,隨著政策的鼓勵和放松,空間是巨大的。

我想談一下人民幣的匯率,我覺得人民幣匯率目前來看很有可能是保持用政策來維持它的穩定,但是長期來看它是有貶值的可能性。為什麽這麽講?因為這個國家長期匯率,無非就是兩個因素決定的,一是這個國家貨幣購買能力,中國人民幣購買能力現在是在下降的,很多東西跟國外相比,中國的東西反而是更貴的。我把各國麥當勞巨無霸的價格放在這張圖上,人均收入越高的國家,巨無霸的價格會高一些。給定了中國人均7千美金的收入,我們的巨無霸價格是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說明中國人民幣的購買能力並不是很強。

第二個重要因素,就是這個國家的出口競爭能力,拿單位勞動力的成本作為指標來測算。九十年代的時候,很多國家都遠遠高於我們,泰國是5.4倍,中國現在單位勞動力成本比泰國高出30%,泰國是我們的0.7倍,印度尼西亞90年代是我們的兩倍,現在是我們的0.3倍,就是我們高出他三倍,拿600元一個月的工作,在印尼就是200元。中國勞動密集型的出口行業會逐漸的萎縮,更加附加值的出口行業不能崛起的,中國的外貿市場現在還是比較大,將來會越來越小,甚至外貿逆差,那個時候貨幣也只有貶值的壓力。

為什麽短期還是不穩定的?我覺得中國短期來說希望人民幣能夠成為一種國際貨幣,能夠今年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討論是不是把人民幣加入到特別提款權當中的時候,做出一個對中國有利的決定,就是把人民幣加入到特別提款權當中,但是這個事情不確定性還是比較大的,另外要求一個國家的貨幣是自由使用的貨幣,而中國的人民幣現在看來還沒有真正達到自由使用貨幣的要求。但是中國在爭取,因此現在你不可以讓人民幣大幅度的貶值。

最後我想講一下股市,股市這大半年來,中國股市是全球表現最好的,目前大盤不能說出現了過高的估值,大盤市盈率在28倍,中小板的市盈率已經高達63倍,而創業板的市盈率現在是114倍,在07年中國估值達到6000多點的時候,那個時候大盤市盈率是71倍,中小板是83倍,從大盤上來看,並沒有說非常高。但是某些中小企業和創業板已經遠遠超過了那個時候的估值水平

美國2000年IT泡沫破滅之前,估值高峰也是在70倍,中國大盤之所以市盈率還不是很高,是因為局部行業非常便宜,比如說銀行和地產,把銀行和地產拿掉以後,剩下的行業是很貴的。中國A股上市公司當中有70%股票市盈率已經高於38倍,60%高於51倍,一半以上高於了70倍,基本上達到了07年的最高水平,也達到了美國納斯達克泡沫破滅之前的最高水平。現在和07年不同的地方就是,那個時候經濟增長速度很快,企業盈利表現很好,大量的外匯資金流入,因為人民幣在大幅度的升值,現在不是這個情況,企業盈利在明顯的下降,而且經濟增長速度在下滑,中國的資本賬戶出現了明顯的資金流出,而不是流入。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中國可投資的產品非常匱乏,過去大家買房,企業經營狀況好,很多企業家把自己放在自己的企業里面。現在因為很多其他行業沒有機會,所以把資金擠到了股市里面,這種沒有基本面支持的股市上漲,我相信是難以長期持續的。

但是短期來看,我覺得資本市場還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尤其是那些估值比較低的行業股票,還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放開,資金不能投到中國境外的股市,也可以投到香港,所以我們最近看到滬港通使得大量的資金投去香港一些中小企業,性質上跟中國的中小企業差不多,接下來這段時間,有可能中國的資金大量流入到其他地區去追逐。

(來源:鳳凰財經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039

龔方雄:匯改“已封殺美元升值空間” 哈繼銘:“人民幣該貶值、會貶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8984.html

龔方雄:匯改“已封殺美元升值空間” 哈繼銘:“人民幣該貶值、會貶值”

一財網 李秀中 2015-08-30 08:43:00

龔方雄認為,央行的此次匯改跟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有關,這一舉措封殺了美元升值的空間,中國已經在跟美國在貨幣上進行競爭;而哈繼銘則從人民幣的購買能力和貿易順差向逆差轉變來看,認為人民幣應該貶值,而且會貶值。

央行最近調整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制度,人民幣走勢成為全球關註的熱點。對此,8月29日,在出席有第一財經支持舉辦的亞布力論壇上,前海開源首席顧問龔方雄和高盛亞洲投資管理部董事總經理哈繼銘觀點存在爭論。

龔方雄認為,央行的此次匯改跟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有關,這一舉措封殺了美元升值的空間,中國已經在跟美國在貨幣上進行競爭;而哈繼銘則從人民幣的購買能力和貿易順差向逆差轉變來看,認為人民幣應該貶值,而且會貶值。

龔方雄說,“人民幣動了以後,市場對人民幣的預期發生了強烈的變化,現在市場好象有很強的人民幣貶值的預期,我想講的是人民幣不會怕,人民幣這次回調,已經封殺了美金預期升值的空間,美金最多是一個區間動蕩,原因有兩個。”

“一是(人民幣)為什麽要動,因為人民幣想成為儲備貨幣之一。如果人民幣一直鎖定美元,一直跟著美元走,沒有自己的個性,那麽這樣會叫儲備貨幣嗎?不會,因為人民幣的個性和美元完全一樣的,所以一定人民幣要有自己的個性才可能變為儲備貨幣,我們最近的動作在我理解是為了這個。”龔方雄說。

他表示,其實美金在人民幣跟它脫鉤以後,美金指數是跌而不是漲,美金對日元也應該是貶值,對歐元也應該是貶值。而且你們觀察以下,市場最近一段時間,美金的走勢漲跌和人民幣的中間價基本沒有關系,所以它要樹立這個所謂的個性,這是一個。

另外,龔方雄還反駁說,很多人認為人民幣貶值是為了救出口,是最後一招,所以由於這種理解就造成了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如果你想救經濟、救出口,貶值4%肯定是不夠,但不是這麽一回事,這不是一個臨時的救經濟救股市的措施。

“你們想想美金是怎麽全球化的,美金在二戰以後跟黃金卯定,這樣才能便於他成為全球儲備貨幣,但是中國要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話,以前是跟美金掛鉤,現在既然要脫離美金,那怎麽進行卯定呢,我的價格在哪里呢?所以你看過去兩三年,人民銀行已經把黃金的外匯儲備從1000噸提到6000噸,這就是為什麽最近一段時間全球商品資源油價大幅下跌,只有黃金不跌,這跟我們戰略布局是相關的。”龔方雄說。

龔方雄還表示,“我們這些舉措,不能說是一個臨時的舉措,但是時間點尤其是在突發性的6月底7月初股市下跌以後,要不要在一兩個月推出以前早就謀劃好的舉措,這個可以大家有所爭論,但是我講的這一切,就是說中國已經在跟美國在貨幣上進行競爭了,所以中國的這一個舉措已經封殺了美金上升的空間,甚至有可能推遲美國下一個加息的時間表,在這種情況下,這是第一個大範圍的一步。”

對於龔方雄的觀點,哈繼銘則在論壇上表示與之“觀點略有不同”,他認為人民幣(對美元)該貶值,而且會貶值。“為什麽呢?因為一個國家的匯率長期來看無非是兩個條件決定的,一個是國家貨幣的購買能力。”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人民幣的購買能力這幾年相對其他國家貨幣的購買能力來說是明顯下降的,中國很多東西到西方國家去,那邊都比這邊便宜。”哈繼銘認為,中國價格是高於世界水平的,這就說明人民幣的購買能力並不是很強,這樣的貨幣在內貶值,對外長期是沒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第二個是一個國家的出口競爭。一個指標就是單位勞動力成本,上世紀90年代,包括泰國甚至印尼都比我們高,現在我們比他們高出好幾倍,這樣長期來看,外貿順差會越來越小,甚至將來有可能會變成逆差,也是預示著貶值的壓力會逐漸的顯現。從短期來看我覺得也有貶值的必要,因為現在市場預期的貶值壓力是很大的。”

哈繼銘說,“你可以觀察每天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它是到了下午,馬上要收市以前就出現一個大幅的跳躍性的升值,據英國的金融時報,它認為是有央行的幹預,而且規模達到每天200-400億美金,我們取個中間數300億的話,那麽兩三個月就可能有一萬億的外匯儲備會減少,可想而知,這種幹預的方法是不可持續的。”

“更重要的是匯率的貶值應當是宏觀政策的果,而不是匯率政策本身的因。你看日本的貶值,匯率貶值它的市場價格股價上升,歐洲貶值也是上升的,為什麽中國是下降的呢,因為他們是通過變化,就是貨幣政策作為一個因,然後讓市場來決定這個果就是匯率,我們就先把這個匯率貶值了以後,發現不能讓他貶得太多,於是就去收回人民幣,拋出美金,這樣的話,就導致利率上升,那價格可能就是得跌嘛,所以今天正確的說法應當是繼續放松貨幣政策,把因果關系搞清楚,真正的實現匯率市場定價,如果你不市場定價,利率和匯率正常發揮不了效果,因為你一降息降準,你就擔憂更多的貶值,而且不想貶值,這樣的話,就把自己束縛住了。所以我覺得該貶,而且會貶。”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351

高盛哈繼銘:中國應發展債市撐經濟

1 : GS(14)@2015-07-02 18:03:1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02/news/ea_eab2.htm
【明報專訊】哈繼銘並不看好港股,雖然港股是價值窪地,但「窪地存在很久了」。港股的投資標的、經濟基本面與A股重疊,但投資主體和流動性卻不同。港股投資群體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對於市場與經濟的緊密度關係比較關注;香港的流動性也與A股不同,受外圍尤其是美國加息的影響。

「錢都投進股市」 難振消費

哈繼銘並不認同股市可以成為新的融資渠道,「股市融資的量無法與其他渠道相比。今年首5個月股市融資量佔社會融資總額4.4%;過去一年股市融資包括IPO和增發都不到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中國銀行貸款差不多每個月都有1萬億元」。他相信決策層之前可能有過股市融資的想法,但現時應清醒實際和理論的區別。哈繼銘同樣反對股市可以刺激消費的觀點,「原來買車的不買了,錢都投進股市。」

這一輪A股暴跌之初,市場有傳聞指中央要棄股市、挺債市,哈繼銘贊同中央應將「更多重點放在債券市場」,與股市相比,中國發展債市條件更有吸引力、更有必要。第一,內地股票比發達國家貴,但3厘的國債年回報率卻比歐美日高出不少;其次,人民幣首季度雖貶值,但與歐元、日圓比較仍升值; 第三,很多國家央行不會去國外買股票,而是買債, 尤其是國債。最後,地方債置換令供應急增,如果缺乏很強的需求,利率又會上漲。

但他指中國要開放債券市場,令外部低利率環境可降低中國融資成本,由於資金流入,人民幣可繼續堅挺,「債市起來之後不用人為推高股市,也不用再降息降準,歐洲不斷搞QE,為何不把水引來?而資本市場更開放還有利於人民幣加入SDR」 。

哈繼銘認為,債市的開放難以短期內實現,而股市再進一步下跌甚至崩盤,是中央不願意見到的,三季度有望全面降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40

高盛哈繼銘:堅持6.5%增長難改革 「L形經濟」僅政策重申 防地方政府走錯路

1 : GS(14)@2016-05-17 03:36:14

【明報專訊】官方喉舌《人民日報》一篇由「權威人士」解讀中國經濟走向的文章,引發市場熱議。高盛私人財富管理中國區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稱,「權威人士」是要重申改革立場及決心,為年初以來走岔的經濟重納正軌,提出「L形經濟」,亦是未來最適合的走勢,但他提醒改革最忌「三心兩意」,文章沒提到6.5%增長目標會否放棄,他憂慮一旦既要改革又要增長,將難以改革,「L形經濟」將變成惡劣的「倒L(┐)經濟」。



明報記者 陳子凌

「『權威人士』指出過去政策方向上出現了偏差」,哈繼銘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談及自己的「讀後感」,不過他較在意是,文章惟獨對GDP目標沒有提及。哈繼銘覺得,沒明確表態是否要下調、甚至放棄十三五期間年均6.5%的GDP增長目標,就會令人相信目標還在,然而既要改革又要GDP,只會令改革更難推進,「要如『權威人士』言全力推動供給側改革,短期內6.5%或不能保住,但如果要保6.5%,就不得不加槓桿,這樣就只會把風險加大,日後爆發起來亦會更猛烈,這點令人擔憂」。

太多目標自相矛盾 令人難以適從

哈繼銘認為,改革當中的「三去(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都屬於GDP的減法,所以想改革見成效,倒不如清晰表明降低,甚或放棄短期經濟增長目標,以換取中長期經濟增長基礎,讓大家集中精力在推進改革,而不要被太多目標弄得自相矛盾,令人難以適從。

另一點令哈繼銘擔心的是改革最終能否落實,「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對於供給側改革的思路及方向其實已經表述得十分詳細,『權威人士』只是重申立場與決心」。他表示,光對問題有認識並不足夠,關鍵還要看執行,尤其改革勢打破既得利益,就要有政治決心,否則只會像年初以來去槓桿變了債轉股,去產能又要強調不破產保就業,去庫存也變成一二線城市加槓桿推高樓價,把改革原意扭曲了的怪現象。

因此,哈繼銘直言,「L形經濟」的橫行線是6.5%還是6%或更低都不重要,只要實際上執行「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不淪為形式,就算未來一兩年繼續要橫行,也是對中國最好的走勢,亦是中央最能掌握主導權的經濟形態。但如果改革與增長「魚與熊掌」,改革變半桶水,那麼便很有可能出現他最不想見到的「倒L(┐)經濟」。

「L形經濟」是中國最好走勢

「如果追求短期增長,三去成空話,繼續加槓桿,債務泡沫將以更猛烈的程度爆發」。哈繼銘稱,中國不斷被動地透過量寬挽救經濟,從而帶來高通脹,接下來的加息令資產價格下降,房地產泡沫隨之爆破,人民幣大幅貶值,到那時候,中央便會失去經濟政策的主動權,倒L的直線亦不知要伸延到甚麼時候。

[L形經濟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16/news/ea_ea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16

哈繼銘﹕樓市泡沫下 人幣先求穩 未來兩年先處理內部危機 再談國際化

1 : GS(14)@2016-09-29 07:52:26

【明報專訊】去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決定把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後,曾經觸發人民幣貶值預期,匯率一度急跌。人民幣正式納入SDR在即,高盛私人財富管理中國區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相信,中央會先求匯率穩定,國際化的步伐暫時不會顯著加快,原因是內地正面對樓市及債市泡沫,要先處理好這兩大內部風險,否則一旦泡沫爆破,人民幣大跌,國際化只會淪為空談。

明報記者 陳子凌、顧冷冰

「人民幣入SDR,對其國際化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一來人幣佔全球外儲比例仍低,二來SDR的要求只是自由可使用,距離國際化所需要的自由兌換還有一段距離。」哈繼銘更直言,入SDR後,開放匯率市場的步伐未必會加快,甚至可能比入SDR之前有所放緩,因為中央現時更重要的任務是穩經濟,在此前提下,匯率便要力求穩定,「所以短期內未必看到外匯管制會放鬆。」

借鏡日圓 匯率波動難作外儲

哈繼銘以日圓為例子,「日圓雖是SDR貨幣之一,但其泡沫經濟爆破,經濟發展大幅放緩,匯率大起大落,不是合格的外儲貨幣,人民幣要避免這種情况,先決條件是要有穩固的經濟基礎」。

哈繼銘直言,匯率穩定與國際化某程度存在矛盾,從中央的態度來看,短期內取向是穩定為先,「可以略升略貶,但不要大幅波動」,之所以選擇以穩為主,「是因為中國必須要推進改革,尤其是當前面對兩大泡沫」。哈繼銘所指的泡沫,其一是樓市,今年樓市火爆已大幅推高槓桿率,雖多個城市近期重啟限購等調控措施,但「內地實在沒有太多投資選擇,資本又出不來,資金隨時會跑到其他沒調控的城市。」

內地樓市火爆 債務違約嚴重

另一個使哈繼銘擔心的是債市泡沫,雖然人行也表明希望藉發行SDR計價債券去吸引更多資金和壯大內地債市,但哈繼銘直言這只是表象,實際上現時內地債務違約惡化嚴重,「去年全年才20多宗,今年已超過40宗。」事實上,中國企業負債高企已引起外界關注,最近內地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更發出信用違約互換(CDS)指引文件,冀紓緩當前違約風險。

泡沫一旦爆破 人幣恐失控大跌

哈繼銘憂慮這兩大泡沫,是因為一旦爆破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屆時中央可能不得不加大貨幣寬鬆力度挽救經濟,但這將導致人民幣被動大跌,「這情况下不會有人願意持有人民幣,更遑論國際化。」

因此,短期的穩定可令中央更專注於為了中長期健康發展的內部改革,避免泡沫爆破,「短期應該是2年內,中長期為3年至5年」,而慶幸的是,中央顯示出有意願去以穩定推進改革,亦隨着改革逐步見成效,這樣才能有基礎去加大開放資本帳。

(人民幣納入SDR)

■明日預告﹕(系列之三)

恒生:SDR計價存貸款有前景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44&issue=20160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4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