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LED界購併大王 李秉傑將再出手 晶電想買台積固態照明背後的盤算

2015-01-05  TWM

 

二○一四年六月才宣布購併璨圓的晶電,十二月下旬再傳出將整併台積固態照明,消息一出,立刻成為市場討論焦點。一樁交易案未演先轟動,到底晶電看中台積固態照明什麼?是人才、股權,還是技術?

撰文‧周品均

十二月下旬,一則購併傳言再度為LED界投入震撼彈,引發業界熱議的主角,正是二○一四年才剛出手整併璨圓的台灣LED業龍頭晶電,市場盛傳,晶電將再次出手購併,而對象是台積電的新事業子公司——台積固態照明。

消息傳出隔天,十二月十九日,台積電當天股價罕見地大漲近五%,晶電股價卻下跌超過四%,儘管雙方都未證實,卻已在市場上引起關注。一名在LED業界工作長達十年的業內人士說:「晶電整併璨圓的程序都還沒有完成,怎麼會在此時吃下台積固態照明?」「更別說台積固態照明這幾年營運狀況不甚理想。」這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說,雖然台積固態照明使用的是新晶圓級技術來製造LED晶粒,但未能吸引大客戶下單,就連設備都寥寥可數。

供過於求

台積固態照明連續虧損又折將其實,台積固態照明求售,在台灣LED界已不是新聞,進一步細究台積固態照明的歷史就會知道,為何台積電強烈地想處理台積固態照明。

台積固態照明的成立,是二○○九年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重新回任總執行長時,一手設定的新事業發展策略,一一年獨立出來成為台積電的子公司,可惜的是,台積固態照明一成立,就碰上全球LED產業十年來最嚴重的景氣蕭條,市場嚴重的供過於求,連已有十八年歷史的晶電都飽受衝擊,更別提是剛成立的台積固態照明。

因此,台積固態照明成立以來就虧損連連,一二年與一三年虧損近十四.六六億元與十六.五九億元。一四年,台積固態照明營運更備受考驗,先是前董事長蔡力行的離職,三月,主掌技術發展的前總經理譚昌琳也無預警去職,外傳譚昌琳將轉戰三星LED子公司。

接連折損兩位大將,不僅讓台積固態照明內部人心惶惶,營運模式、獲利能力,甚至去留問題,成為台積電不得不面對的挑戰,也是台積電兩位共同執行長無法迴避的課題。

眼看昔日大將譚昌琳可能加盟三星,三星著眼無非是譚過去長期投入的矽基板LED晶粒技術。先前三星曾大動作對外宣示,積極研發矽基板LED晶粒,在在讓台積固態照明腹背受敵,即使坐擁技術專利,卻苦於技術仍不成熟、無法達到經濟規模等困境。

於是,台積電自然開始對外尋求可能的合作夥伴,更考慮將台積固態照明轉手他人,市場上自然也多有耳聞。像是在晶電之前,台積電就曾找上鴻海集團旗下LED封裝廠榮創,洽談整併事宜。

不過,一名LED業主管表示,台積固態照明的資本額高達六十億元,榮創資本額卻只有十四.五億元,「資本額這麼龐大,業界誰有能耐吃下來?」該名主管以事涉敏感而拒絕具名。

台積固態照明求售榮創不得,自然將目標轉移到今年積極擴張產能的晶電身上,一名晶電主管也表示有聽聞購併消息。「台積固態照明的MOCVD︵LED晶粒生產關鍵設備︶機台數量約為五台。」光電協進會分析師呂紹旭分析,反觀合併璨圓後,晶電集團MOCVD機台數量就超過四七○台。顯然晶電董事長李秉傑看上台積固態照明的優點,絕不會是產能。

三安挖角

競爭白熱化 首重補人才缺口求證於LED產業大老億光董事長葉寅夫有關這項傳言,他雖未正面證實,但對晶電積極整併上游產業的策略,給予肯定。葉寅夫更直言不諱:「如果是我,我也會這麼做!」話雖這麼說,葉寅夫也坦言,「以目前台積固態照明的規模來看,要靠整併擴增晶電產能規模,效果可能很有限。」除了產能考量外,晶電還有其他誘因要吃下台積固態照明嗎?就是股權。由於晶電購併璨圓後,連帶地璨圓的第二大股東中國LED廠三安,也在一四年底完成換股後,成為晶電第二大股東。按照股權換算,三安將持有晶電三%股權。晶電經營團隊不到一%的股權,自然是一大問題。尤其一四年下半年,晶電整併璨圓過程中,雙方研發人才一再被三安挖角,讓李秉傑氣到跳腳,甚至直接講出「三安挖走了晶電十二人的藍光研發團隊,還放話要再挖走六十人!」兩軍相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如果晶電能在此時補進台積固態照明的戰力,不但可以「整合產業力量」,同時也能買到人才,這才是李秉傑要的!

雖然熟知這起購併交易細節的人士透露,「台積固態照明開給晶電的價格,相當划算。」但從晶電財報來看,帳上現金水位僅八十二億元,要以現金購併資本額高達六十億元的台積固態照明,可能性相對較低。相反的,倘若台積電願意以換股的方式交易,一來引進台積電當股東,對晶電公司派持股有鞏固作用,二來雙方合作關係加深,有雙贏效果。

縱使求證晶電發言人張世賢,他不願評論傳言,卻也抱持開放態度,留下一句:「不是說不可能。」留給業界揣測空間。不論如何,LED產業能有進一步整合,都是好事,至於這樁喜事幾時明朗化,勢必將是二○一五年LED業界最關注的大事。

晶電公司

成立時間:1996年

負責人:李秉傑(中)

資本額:93.63億元

主要業務:LED晶片製造主要客戶:億光、三星、飛利浦

近三年EPS:

2011年 0.56元

2012年 -1.3元

2013年 0.04元

靠購併茁壯,晶電10年壯大版圖時間 (年) 購併公司 購併方式 交易條件2005 國聯 換股 國聯2.24股換晶電1股

2006 元砷、

連勇 換股 晶電1股換3.08股元砷

晶電1股換5.5股連勇

2012 廣鎵 換股 4.85股廣鎵換晶電1股2014 璨圓 換股 3.448股璨圓換晶電1股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37

LED界購併大王 李秉傑將再出手 晶電想買台積固態照明背後的盤算

2015-01-05  TWM

 

二○一四年六月才宣布購併璨圓的晶電,十二月下旬再傳出將整併台積固態照明,消息一出,立刻成為市場討論焦點。一樁交易案未演先轟動,到底晶電看中台積固態照明什麼?是人才、股權,還是技術?

撰文‧周品均

十二月下旬,一則購併傳言再度為LED界投入震撼彈,引發業界熱議的主角,正是二○一四年才剛出手整併璨圓的台灣LED業龍頭晶電,市場盛傳,晶電將再次出手購併,而對象是台積電的新事業子公司——台積固態照明。

消息傳出隔天,十二月十九日,台積電當天股價罕見地大漲近五%,晶電股價卻下跌超過四%,儘管雙方都未證實,卻已在市場上引起關注。一名在LED業界工作長達十年的業內人士說:「晶電整併璨圓的程序都還沒有完成,怎麼會在此時吃下台積固態照明?」「更別說台積固態照明這幾年營運狀況不甚理想。」這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說,雖然台積固態照明使用的是新晶圓級技術來製造LED晶粒,但未能吸引大客戶下單,就連設備都寥寥可數。

供過於求

台積固態照明連續虧損又折將其實,台積固態照明求售,在台灣LED界已不是新聞,進一步細究台積固態照明的歷史就會知道,為何台積電強烈地想處理台積固態照明。

台積固態照明的成立,是二○○九年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重新回任總執行長時,一手設定的新事業發展策略,一一年獨立出來成為台積電的子公司,可惜的是,台積固態照明一成立,就碰上全球LED產業十年來最嚴重的景氣蕭條,市場嚴重的供過於求,連已有十八年歷史的晶電都飽受衝擊,更別提是剛成立的台積固態照明。

因此,台積固態照明成立以來就虧損連連,一二年與一三年虧損近十四.六六億元與十六.五九億元。一四年,台積固態照明營運更備受考驗,先是前董事長蔡力行的離職,三月,主掌技術發展的前總經理譚昌琳也無預警去職,外傳譚昌琳將轉戰三星LED子公司。

接連折損兩位大將,不僅讓台積固態照明內部人心惶惶,營運模式、獲利能力,甚至去留問題,成為台積電不得不面對的挑戰,也是台積電兩位共同執行長無法迴避的課題。

眼看昔日大將譚昌琳可能加盟三星,三星著眼無非是譚過去長期投入的矽基板LED晶粒技術。先前三星曾大動作對外宣示,積極研發矽基板LED晶粒,在在讓台積固態照明腹背受敵,即使坐擁技術專利,卻苦於技術仍不成熟、無法達到經濟規模等困境。

於是,台積電自然開始對外尋求可能的合作夥伴,更考慮將台積固態照明轉手他人,市場上自然也多有耳聞。像是在晶電之前,台積電就曾找上鴻海集團旗下LED封裝廠榮創,洽談整併事宜。

不過,一名LED業主管表示,台積固態照明的資本額高達六十億元,榮創資本額卻只有十四.五億元,「資本額這麼龐大,業界誰有能耐吃下來?」該名主管以事涉敏感而拒絕具名。

台積固態照明求售榮創不得,自然將目標轉移到今年積極擴張產能的晶電身上,一名晶電主管也表示有聽聞購併消息。「台積固態照明的MOCVD︵LED晶粒生產關鍵設備︶機台數量約為五台。」光電協進會分析師呂紹旭分析,反觀合併璨圓後,晶電集團MOCVD機台數量就超過四七○台。顯然晶電董事長李秉傑看上台積固態照明的優點,絕不會是產能。

三安挖角

競爭白熱化 首重補人才缺口求證於LED產業大老億光董事長葉寅夫有關這項傳言,他雖未正面證實,但對晶電積極整併上游產業的策略,給予肯定。葉寅夫更直言不諱:「如果是我,我也會這麼做!」話雖這麼說,葉寅夫也坦言,「以目前台積固態照明的規模來看,要靠整併擴增晶電產能規模,效果可能很有限。」除了產能考量外,晶電還有其他誘因要吃下台積固態照明嗎?就是股權。由於晶電購併璨圓後,連帶地璨圓的第二大股東中國LED廠三安,也在一四年底完成換股後,成為晶電第二大股東。按照股權換算,三安將持有晶電三%股權。晶電經營團隊不到一%的股權,自然是一大問題。尤其一四年下半年,晶電整併璨圓過程中,雙方研發人才一再被三安挖角,讓李秉傑氣到跳腳,甚至直接講出「三安挖走了晶電十二人的藍光研發團隊,還放話要再挖走六十人!」兩軍相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如果晶電能在此時補進台積固態照明的戰力,不但可以「整合產業力量」,同時也能買到人才,這才是李秉傑要的!

雖然熟知這起購併交易細節的人士透露,「台積固態照明開給晶電的價格,相當划算。」但從晶電財報來看,帳上現金水位僅八十二億元,要以現金購併資本額高達六十億元的台積固態照明,可能性相對較低。相反的,倘若台積電願意以換股的方式交易,一來引進台積電當股東,對晶電公司派持股有鞏固作用,二來雙方合作關係加深,有雙贏效果。

縱使求證晶電發言人張世賢,他不願評論傳言,卻也抱持開放態度,留下一句:「不是說不可能。」留給業界揣測空間。不論如何,LED產業能有進一步整合,都是好事,至於這樁喜事幾時明朗化,勢必將是二○一五年LED業界最關注的大事。

晶電公司

成立時間:1996年

負責人:李秉傑(中)

資本額:93.63億元

主要業務:LED晶片製造主要客戶:億光、三星、飛利浦

近三年EPS:

2011年 0.56元

2012年 -1.3元

2013年 0.04元

靠購併茁壯,晶電10年壯大版圖時間 (年) 購併公司 購併方式 交易條件2005 國聯 換股 國聯2.24股換晶電1股

2006 元砷、

連勇 換股 晶電1股換3.08股元砷

晶電1股換5.5股連勇

2012 廣鎵 換股 4.85股廣鎵換晶電1股2014 璨圓 換股 3.448股璨圓換晶電1股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44

高通、台積電想出貨 得要它點頭 為晶片把關 中華精測從快解散拚上興櫃股王

2016-02-29  TWM

一個差點結束的技術團隊,靠著不斷精進技術、耗費十年打造完整的服務供應鏈, 讓台積電、聯發科、高通不能沒它,它是半導體公司不能少的夥伴—中華精測。

在平鎮工業區中,一處人煙稀少、許多建築物甚至掛著待售招牌的角落,坐落著一座老舊的廠房,這家不起眼的公司,竟掌握了全球手機晶片能否順利出貨的關鍵鑰匙,更是現今資本市場上眾家追捧的新星。

它是中華精測,一家資本額還不到三億元的公司,卻是台積電、高通、聯發科、海思等少不了的合作夥伴。因為惟有通過它的檢測,這些全球知名半導體廠商的晶片,才算通過了「成年禮」,可以順利進入量產階段,成為智慧型手機運作的心臟。

幫助每顆晶片通過成年禮的,就是一片片由中華精測設計生產的測試板。透過測試板上方與晶片接觸的探針,確認晶片的功能是否正常,無論是晶圓代工廠還是封測廠,都需要這塊測試板把關晶片品質。

為穩定產品交期

耗十年打造完整生產線

別小看這塊測試板,要價動輒上百萬至上千萬元。中華精測月產能約一千五百片至兩千片,規模雖不大,但毛利率卻高達近五成,造就一四年與一五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達到八.三五元與十四.七七元的亮麗成績。成為興櫃股王的它,將以競拍新制決定上櫃承銷價的消息一出,引發投資人高度關注。

中華精測能走到今天,並非一蹴可幾。「公司到今年第十一年,前面八年都走得非常辛苦。」中華精測總經理黃水可直言,一九九七年為了讓中華電信北、中、南不同廠牌的交換器能相容運作,而在中華電信研究院開始進行高速PCB(印刷電路板)研究,後來因為這項需求沒了,差一點就解散這個團隊;黃水可捨不得,因而決定自立門戶,走上創業之路,而中華電信也成為這個小團隊背後最大的支柱,持股比率一直維持在四成以上。

這條路一點也不輕鬆,儘管還沒從研究院獨立門戶時,中華精測就已經和國內半導體公司建立合作關係,當時雖然已能出貨給半導體客戶,「但多半是委外生產,產品交期也不穩定。」黃水可回憶。

因為這樣,黃水可決定帶著團隊建構起中華精測完整的生產線,而這一建,就是近十年的歲月。

中華精測的測試板,是平均層數超過五十層的PCB組成,光是在五十層PCB上鑽出一個兩根頭髮直徑的洞,就讓中華精測開發了好幾年。

「這一塊測試板上,要鑽出上千、上萬的孔,只要有一根針在鑽孔時,鑽針斷在裡面,這塊板子就要丟了。」黃水可說,不只如此,要做出測試板,鑽孔是第一步,鑽完後,要把孔洞中殘留的膠清乾淨,還要電鍍。

當他說起這片測試板所需的特殊技術工法時,臉上盡是驕傲:「生產製程中,全球頂尖工法就有五、六道,更別說生產設備都要量身打造,我們跟設備商要從畫圖設計設備開始合作。」中信證券業務副總邵逸青表示:「與國外同業相較,中華精測在厚度六.二公釐的板子上,可鑽出僅○.一五公釐的孔徑,是業界之最。」除了技術領先,中華精測另一項讓競爭對手難以在短時間內追上的關鍵,是「信任」。就拿既是中華精測客戶、也是大股東的聯發科來說,兩家公司的合作關係少說十年。聯發科財務部處長陳恆真直言:「IC設計公司在產品量產之前,就必須和中華精測合作開發晶片的測試板,要建立這樣的信任關係並不容易,因此客戶多半不會隨意汰換供應商。」

客戶關係動輒好幾年

因為「可信任」博得好感

陳恆真指的信任關係,是IC設計業客戶在晶片推出前,就會讓中華精測先知道產品的設計機密,其實意味著晶片技術機密走漏的高度風險。

從二○○九年開始,為了與中國客戶建立關係,黃水可不但親自拜訪客戶,就算客戶的需求量很小,他一樣大力支援。「中國一個客戶,每筆訂單都只下兩片(測試板),比起手機晶片的檢測需求動輒數十片,我們本來想不做這個生意,但客戶一句要我們再支持他一年,我們也就繼續出貨與提供服務了。」儘管中華精測深耕的半導體產業,與母公司中華電信並無關聯,但中華電信超過十年的資金支持,以及營運保守穩健的薰陶,對中華精測可以說是另一項無形資產。

光從中華精測一四年買下平鎮總公司大樓的案例,就能看出中華電信對其財務保守操作的要求,「我們本來在一三年就想買下大樓擴增產能,但中華電信對投資案謹慎評估許久。」黃水可笑說,不過僅僅相差一年的時間,房價就飆漲不少。

即將在三月下旬上櫃的中華精測,未來將積極擴展半導體另一塊市場大餅整合元件廠(IDM),但不會改變的,是穩健保守的作風。

撰文 / 周品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24

孝子爬車頂唔怕被電想搭霸王車回家團年

1 : GS(14)@2017-01-29 10:31:29

內地傳媒報道,一名四川男子周三因沒錢回家過年,爬上湖南長沙撈刀河站火車頂搭「霸王車」,與父親團年。幸好他被鐵路工作人員及時發現,警方趕到現場,決定送他回家過年。該男子頭上就是幾萬伏的電壓,可能會被電死,車站職員立即截電,並勸服他離開車頂。長沙撈刀河站值班站長劉凱說:「我問他甚麼原因?他說他想回家過年,家是四川的,但是沒錢,我們就跟他講,你趕快要下來,我們就說想辦法送你回家過年。」警方帶該男子返回派出所好言相勸,並沒有對其作出拘捕,更安排警車送他到車站,乘坐火車回家過年。梨視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9/199124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5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