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吉利收购沃尔沃获多财团支持 雷诺淡出竞购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090511/07156206864.shtml


 吉利收购沃尔沃获多财团支持

  谈判团队已进驻哥德堡;雷诺淡出沃尔沃收购

  吉利汽车(1.2,-0.08,-6.25%)、兵装集团(南方集团)、东风集团(6.42,0.37,6.12%)……就在沃尔沃轿车未来东家“不断更换”之际,记者近日获悉,法国雷诺参与了对沃尔沃的竞购,接洽在一段时间之前就已开始,而现在已经淡出。

  这个小众的豪华轿车品牌自从被福特挂牌出售以来,就深陷各种猜测之中。沃尔沃中国的工作人员也开玩笑地说,“我们也在猜测下半年办公地点是不是杭州(吉利总部所在地)”。

  雷诺“可能已终止”收购

  法国雷诺是较早介入沃尔沃收购的企业之一,收购沃尔沃对于这家法国最大汽车制造商来说也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国际业务上,雷诺在华布局也将发生深刻改变。

  日产-雷诺总裁卡洛斯·戈恩每次被问到雷诺在华国产的问题时,回答都简明扼要:“雷诺会国产,合作方一定是东风,目前没有时间表”。这也就意味 着,一旦雷诺并购沃尔沃成功,那么未来长安沃尔沃或许将不再存在,沃尔沃新的合资方将会是东风,一个东风-雷诺-沃尔沃合资公司变成了可能。这样的猜测得 到了一位曾经参与了雷诺洽购沃尔沃谈判的消息人士的肯定。

  记者向沃尔沃中国相关人士核实消息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雷诺确实曾主动接触过沃尔沃,但项目可能已经终止”。另据来自中国某海外投资机构的消 息,雷诺并购沃尔沃的可能性正在减小,主要是因为价格和对沃尔沃盈利能力的评估结果不佳。记者致电雷诺中国,得到的答复一如既往,“我们没有接到总部的任 何正式通知。”

  萨博成为吉利备用方案

  通过上海车展及“小劳斯莱斯”英伦GE,世界知道了中国有个能造“劳斯莱斯”的吉利,而且也知道了这个吉利要收购沃尔沃。

  据熟悉此次收购谈判过程的人士介绍,“以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身份收购沃尔沃可靠性并不高,但吉利身后有实力雄厚的大财团支持”。

  据记者多方了解,这些财团包括像英国BP石油这样的实力企业和一些海外私募基金。吉利谈判团队早已驻扎在哥德堡。同时,吉利准备了与沃尔沃谈判崩盘后的备用方案———收购萨博。

  ■ 吉利线路影响

  沃尔沃或将继续独立运营

  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件事情,从技术层面来看,吉利确实可以获得相当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但两家公司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企业文化差异,这一点将成为吉利面临的难题。

  从市场层面来看,也是“吉利占了沃尔沃的便宜”,通过沃尔沃去发展海外渠道对吉利很重要,但这种单方面受益的并购并不利于未来的发展,怎么在保持沃尔沃的可持续发展是吉利的又一个难题。因此,保持沃尔沃独立运营将很有可能成为吉利的选择。

  此前,印度塔塔收购捷豹、路虎品牌之后,这两大品牌的运作无法融入塔塔现有体系中,目前仍处在相对独立的模式下,而这两大豪华品牌对塔塔的贡献率也很低,以至于未来新能源车型的开发还需要英国政府埋单。

  吉利收购沃尔沃还将产生另一个负面影响,那就是沃尔沃未来的品牌价值将有可能大幅缩水。这或将是沃尔沃轿车品牌被收购风波中最大的损失。

  ■ 雷诺线路影响

  雷诺将“落地”中国

  雷诺汽车唯一的一款高级轿车威赛帝未能在中高级及以上市场贡献销量。1999年雷诺与日产联盟之后,日产旗下的英菲尼迪品牌就成为整个联盟唯一的豪华品牌。

  雷诺收购沃尔沃,二者在技术和产品上的互补性显而易见,而日产-雷诺联盟的成功已证明了雷诺在跨国并购、整合上的能力。同时,沃尔沃一直都是雷诺卡车发动机和底盘供应商。

  在国际市场上,通过沃尔沃以往的销售渠道和良好口碑,雷诺将得以在北美等之前不曾涉足的市场开展业务。本周也有外电报道,雷诺正谋求收购通用土星以进入北美市场。

  其次在重要的中国市场,雷诺一旦收购沃尔沃成功,那就意味着它间接获得了在中国“落地”的渠道。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崔卓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28

国美竞购再生变数 贝恩遭遇“去黄光裕化”难题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9/HTML_EWWKCS7ATLCA.html


即使董事会已经全票通过,一切仍有变数。

据本报记者了解,6月5日,贝恩资本入主国美电器的方案获得国美董事会的全票通过,但当场并未签字。这个细节为6月6日至今的变局,埋下了伏笔。

原定6日的双方签字仪式临时取消,国美电器方面以要求贝恩资本提交一份全套中文版协议为由,将签约延迟。

延迟背后,是双方在两个核心问题上依然没有达成一致。而这两个问题,与国美是否“去黄光裕化”的博弈有关。

贝恩方案详解

据本报记者了解,贝恩资本提出的融资方案包括了两大部分的内容。其一是可转债,其二是增发“供股”。

在可转债部分,贝恩资本将在国美原有股份的基数上,新增发可转债12%。目前国美电器的股份共有127.59亿股,即贝恩资本增发15亿股左右,票面利息为5%。

双方约定,这一债券在未来的一至五年内可以转股,转股条件是国美电器的股价高于1.18港元。也就是说,当国美股价突破了1.18港元之后,贝恩资本就有权将这12%债券转为股份。

在这部分中,相当于贝恩资本将以1.18港元的价格,购入国美电器15亿股的股权,总涉及资金17.7亿港元左右。

从国美的股价来看,其2008年11月24日停牌前的价格是1.12港元。约定转股的价格,仅比这个价格高出0.06港元。

“这个价格并不低。”贝恩方案的制订者之一在6月5日晚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评价称,这个价格是根据当下的整体经济形势和国美电器业绩制定。

方案的第二部分是配股18%。这部分配股将以“供股”的形式增发,即这部分配股将面向全体股东。增发的基础是以国美电器原有的127.59亿股,每100股可配18股,并不包括新增发12%的可转债。

相对于国美电器1.12港元的停牌价,配股给股东的价格有较大折让,约为0.672港元左右,是其股价的6折。

虽然方案明确注明是面向全体股东,但贝恩资本的指向明显,其提出一个核心条件,即黄光裕家族必须放弃他们的配股权,把配股权转让给贝恩。

如果方案实施,贝恩资本能够以6折的价格购入黄光裕家族名下的配股权,也将其增发可转债部分1.18港元/股的单价,摊薄至1.04港元左右。

本报记者了解到,贝恩资本将为这套方案提供总额为32亿港元的资金。这笔钱将被用来兑付国美电器46亿可转债中即将到期的部分。

这笔巨额可转债曾是引发国美向外部融资的最主要压力。

这笔总价值46亿的债券发行于2007年5月,转股价为4.96港元,于2014年到期。由于市场都倾向于明年5月提前赎回,由此引发国美电器的现金流危机。

两个核心争议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真正导致双方未能按时签约的,共有两个“遗留问题”,且全部与国美电器是否能“去黄光裕化”有关。

第一个遗留问题关乎黄光裕是否愿意放弃配股权。贝恩资本提出,在面向全体股东配股18%的部分中,黄光裕家族必须放弃配股权,并转让给贝恩。

但黄光裕家族至今并没有就此问题给出任何书面承诺。

第二个问题则是一个事关控股地位的焦点问题。

据悉,除了积极引入财务投资者贝恩资本,国美电器还在同步筹划经营者期权激励计划。已经有国美相关高层提出,在贝恩注资和经营者激励都落定之后,黄光裕家族的股权比例仍必须保持在30%以上。

若这个“新建议”能被贝恩资本接受,则黄光裕家族仍将稳坐国美电器第一大股东的位置。截至去年停牌时,黄光裕家族的股权比例为35.5%。

在6月5日方案获得通过之后,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曾向本报记者表达了“不控股的方案”并不会影响贝恩资本的收益,且称“世界上很多事情并不是一家独大”。

但目前的问题在于,如果国美不能“去黄光裕化”,那么引入投资者只是解决了国美电器的财务之急,而外界关心的国美“独立性”问题仍然难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1

吉利“冲刺”被爆成沃尔沃唯一竞购商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01/20090901024112802.html


每经实习记者  陈喆  发自北京

        收购沃尔沃的战役已进入最后的冲刺。

        《每日经济新闻》早在今年6月便全国独家刊发了“吉利洽购沃尔沃仍在进行,并且是唯一向国家发改委报备的企业”的报道,时至今日,吉利果然是最有希望坚持到这场收购大战最后的唯一一家中国企业。

吉利提交沃尔沃竞购书

        昨日,有消息称吉利汽车已经正式提交竞购福特旗下沃尔沃品牌的竞购书,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家正式提出竞购的企业。另有消息称,福特公司将在下月公布进入最后收购谈判的公司名单。

        据悉,福特出售沃尔沃的交易价格大约在200亿瑞典克朗~250亿瑞典克朗(以昨日汇率计约合美元25.275亿元~31.594亿元, 合人民币172.789亿元~215.986亿元)。其中吉利将以156亿瑞典克朗  (约合美元19.715亿元,人民币134.775亿元)收购沃尔 沃的大部分股权。目前吉利已聘请英国洛希尔投资银行完成了一份关于沃尔沃未来发展框架的全面报告。而包括沃尔沃前董事长 PehrGGyllenhammar和前总裁奥尔松  (Hans-OlovOlsson)等在内的不少前沃尔沃管理人士,均通过该投行参与了沃尔沃的未 来发展。

        “我正在开会,不了解相关的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吉利汽车新闻中心主任陈放鸣求证该消息时,并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

能否承受福特报价成关键

        然而,多方消息证实了吉利对收购沃尔沃所做出的努力。今年4月,福特完成了对沃尔沃的评估,并通过投行对中国企业发出了出售沃尔沃的情况 说明,吉利、长安、奇瑞、北汽均成为了传闻中的沃尔沃汽车竞购方。然而随着其中几家企业的陆续辟谣和退出,最近传出的北汽竞购行动也没有进一步的进展,吉 利就成了国内企业孤军奋战的“独苗”。

        据悉,福特出售沃尔沃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导致的经营性亏损,美国三大汽车企业唯一没有陷入破产保护泥潭的福特汽车却仍没逃过亏损的阴影。据福特汽车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福特汽车在该季度净亏损14亿美元。

        随着福特汽车经营状况的好转,福特可能提高此前传出的出售沃尔沃20亿美元的心理价位,这也为包括吉利在内的汽车企业收购沃尔沃增添了不少变数。

        另据新浪财经报道,福特汽车欧洲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弗莱明也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称,该公司并未计划保留旗下沃尔沃汽车部门的部分股 份,目前正以在第四季度前出售沃尔沃部门为目标。并称福特汽车在“一年多”时间里一直在减少与沃尔沃部门之间的联系,并正在与“许多潜在收购方”进行有关 出售该部门的谈判。

        但多家竞争对手的退出或许并不会相应减轻吉利收购沃尔沃的难度。“福特是肯定要把沃尔沃出售的,主要看吉利能否承受福特的报价。”一位权威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通用联手一汽12亿打造商用车

        联姻一汽——走出破产保护阴影的“新通用”汽车发出了加强中国业务的强烈讯号。日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和通用汽车公司(以下简称通用汽车)合资成立的  “一汽通用轻型商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通用)正式挂牌。

        据悉,中国一汽与通用汽车将在合资公司中各占50%股份,项目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2亿元人民币。合资经营期限30年,合资公司注册地为吉林省长春市。

        值得注意的是,通用汽车引进的产品或将使用通用汽车旗下品牌,而一汽集团现有产品和一汽通用的未来新产品仍将使用一汽解放品牌,这将为解放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新的机遇。

        又讯8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10号令。其中自2005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  《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于今日取消。

每经实习记者  陈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7

真功夫备10亿港元“组团”竞购福记食品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203/2010020304362216.html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发自上海

        正处在清算期的福记食品服务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记食品)(01175,HK)的未来又多了一种新的可能。

        2月2日,记者了解到,真功夫创办人蔡达标将和著名投资人蔡朝晖、华脉无线(00499,HK)组成名为“白武士”财团,计划收购并发展福记食品。

        同时,记者从福记食品内部员工处了解到,谭鱼头此前已经就收购福记食品相关事宜有过讨论,新的财团的介入必将使福记食品的命运发生转变。

        据了解,“白武士”财团目前已经准备了10亿港元,以支持整个收购及成功收购后福记食品的发展所需。蔡朝晖还透露,“该财团近50%的股权将由他人持有,未来也不排除股东的可能性。”

        财团对外表示,三方的联合是集结了资金、财务管理、企业管治已经中国餐饮业的运营经验等多方面的优势。也是希望能为福记的现有客户、员工、债权人、股东及可转换债券持有人达成最为有利的方案,也是一个双赢的方案。

        真功夫方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经向相关当事人了解,此事属实。”目前,“白武士”财团仍在进行尽职审查,仍未向清盘人入标。

        受此消息的影响,华脉无线昨日大涨,盘中一度冲高达到每股1.5港元,最终以1.44港元收盘,涨幅达26.32%。

        蔡朝晖表示,“为增加这次收购的胜算,该财团与竞争者最大的分别是不会将福记食品的业务分拆”,并将购入福记的全部资产,包括福记食品的上市资格。

        不仅是真功夫,国内知名火锅连锁谭鱼头的创始人谭长安此前也和香港资源控股主席黄英豪组成财团,计划收购已经宣布清盘的福记食品的壳资源以及该公司下属的部分内地餐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25

真功夫退出竞购福记 不会借壳上市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4/333912.html


真功夫董事长蔡达标昨天表示,真功夫运营状况良好,不会借壳上市。同时,真功夫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洪人刚也表示,真功夫去年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

今年年初真功夫参与竞购破产清算中的福记食品(01175.HK),一度令外界误以为真功夫将借壳上市,蔡达标在回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提问时 表示,无论上市融资还是并购,都是真功夫整个业务发展战略上其中的一个环节和手段而已,现在真功夫已经退出对福记食品的竞购。蔡达标还表示,真功夫不会借 壳上市,门店数量达到800~1000家时才是一个合适的上市时间窗口,要到三、四年后,“我自己倾向在内地上市”。

截至2010年3月,真功夫在全国的店面数量已经达到347家,为了破解中式快餐快速扩张面临的人才瓶颈,真功夫决定开设“真功夫米饭大学”,计划 5年内培养2800多名管理人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70

苹果参与竞购成都汉森 或为对抗富士康提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16/2MMDAwMDE4NzI2MQ.html


在富士康收购国内游戏公司成都汉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汉森)的消息被鸿海集团否认后,近日再次传出成都汉森跟美国苹果电脑公司(以下简称苹果) 收购或合作的绯闻。有消息说,苹果已跟成都汉森接洽。

16日,富士康人士对此表示,此前富士康洽购成都汉森的消息可能并非空穴来风,但是主 体是富士康而不是传闻中的富士康国际。

就此事件,本报记者试图联系苹果,但其新闻发言人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而成都汉森的一位员工向本报透 露,该公司近期确实在和一家外资巨头进行洽谈,结果将很快揭晓。

市场人士分析,苹果目前正在通过软件收费的方式来获得持续的收入,售价最高 可达上千美元。但是作为最有市场潜力的地区,苹果的中国客户对苹果的欧美市场软件水土不服,为了应对其封闭式环境的弊端,苹果迫切需要更本地化的服务软件 来快速填充内容从而吸引和锁定用户。而成都汉森和苹果的绯闻也正缘如此。

据成都汉森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公司拥有全球顶尖的全Java的 RIA高端应用引擎-JGnet,能够让魔兽等大型客户端游戏在网页上实现同步效果运行,在2009年初与美国SUN公司在苏州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面向 RIA领域技术的高级实验室。2009年中期,汉森获得了松禾资本的5000万元的风险投资。

另一方面,在郭台铭宣布富士康10月全面加薪 以来,一直有消息称,为提高富士康生产线工人工资,苹果将补贴富士康2%代工费,用以提高工人待遇。然而,近日富士康一位高层人士对此表示,苹果补贴富士 康2%代工费纯属子虚乌有。

来自富士康的最新消息显示,目前还没有听说有客户同意提高定价。

分析人士称,苹果通过直接洽购成 都汉森还能够直接对抗富士康的提价。他认为,苹果的iPhone和iPad等产品中嵌入了部分富士康的软体专利,但是这些都不是核心技术,富士康迫切需要 一个核心技术来挟持苹果的订单。

富士康的一位高层说,因为没有加薪,台湾广达和比亚迪相对更具有成本优势,他们也对苹果的订单虎视眈眈,富 士康希望能够通过提高定价来缓解部分因加薪而导致的成本压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90

竞购英国高铁 李嘉诚抄底欧洲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0/xNMDAwMDE5MzExNw.html

欧洲债务危机乌云尚未散尽,李嘉诚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了抄底。

据路透社8月18日报道,李嘉诚旗下上市公司长江基建(1038.HK),有意竞购英国唯一的高速铁路线经营权,该交易金额预计将高达15亿到20亿英镑。

19日,长江基建投资部一位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投资举措,但在竞购结果出来前,拒绝对此项目做出评价。但这位人士肯定地表示,长江基建此时资金充裕,并看好未来全球经济走向,会适当做出扩张性投资。

香 港凯基金融亚洲公司董事暨投资银行部主管梁健昌认为,李嘉诚向来坚持“现金为王”的谨慎投资策略,在每一轮金融危机前后的收放节奏拿捏都非常准确,每一轮 业务扩张都给长和系带来新的业务看点,从零售、电信到能源。此次,李嘉诚主攻英国公共事业领域,显然是看好该领域垄断性经营的稳定收益。

而半个月前,李嘉诚刚完成对英国电网高达57.75亿英镑(近700亿港元)的资产收购。在8月5日的业绩会上,长和系副主席、李嘉诚长子李泽钜曾表示,长江基建还有四五个投资项目正在积极研究中。

千亿投资计划

此次长江基建欲收购英国的1号高速铁路线,目前归属于英国伦敦大陆铁路公司。该高铁线路总投资57亿英镑,于2007年建成,全长108公里,连接伦敦和英法海底隧道,是英国目前唯一的高速铁路。

2009年,伦敦大陆铁路公司因财政困难,将该高铁线使用权移交给政府。但1号高铁2010年财年的预计收入仅为2.63亿英镑,短期内无法回收投资成本,今年6月,英国政府已宣布出售该线路30年的经营权,希望收回20亿英镑。

8 月18日,1号高速铁路的30年经营权招标首轮投标已经结束。参与竞标的除了长江基建,还有另外三个竞购团:以高盛、欧洲隧道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旗下投行 Infracapital等5个以上公司组成的财团;由摩根士丹利、私募投资基金3i资本和阿布扎比投资局组成的财团;另外,还有两只加拿大退休基金组成 的竞购团。

参与竞购的长江基建,由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0013.HK)持有85%股份。今年上半年,长和系旗下长江实业(0001.HK)与和记黄埔双双取得理想业绩,分别获得119亿港元和64.5亿港元的盈利,分别增长4%和增长12%。

而今年上半年以来,李嘉诚已先后多次出手收购英国公用事业资产。从此前的投资来看,李嘉诚下注发电、电网和高速铁路业务,显然是看好公共事业领域经营风险较低、收入稳定的优点,依然延续李氏稳健型的投资理念。

若此次长江基建竞购英国1号高铁成功,在近三个月时间内,李嘉诚的对外投资额将超过1000亿港元。

此外,李嘉诚还以76.1亿元高价拿下香港九龙的两块地王,并斥资逾9亿港元增持和记黄埔,斥资逾3000万港元增持长江实业。

李嘉诚抄底

长江基建董事总经理甘庆霖指出,欧洲市场近期受到欧洲债务危机影响而出现波动,长江基建将仍然会继续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只要项目能产生稳定回报,公司仍然会考虑收购。

梁健昌分析称,在2008年初金融危机爆发前,李嘉诚便已开始收缩投资和回收资金,目前,其手头现金非常充裕,选择此时出手扩张,应该是看到了全球经济已经探底企稳。

2008年初,李嘉诚曾多次预言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并开始在中国大陆陆续套现投资性股票,甩卖楼房,回收资金约200亿元。

2008年10月开始,李嘉诚叫停所有长和系正在考察洽谈的投资项目,冻结所有未落实的投资开支,并检讨和清理全部当时现有的投资项目,此策一直延续到2009年下半年。

花旗银行当年的报告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李嘉诚采取异常保守的理财手法,持有的221亿美元(约1724亿港元)资金中,有多达69%、即接近1190亿港元是现金,其余部分,也主要投资于最稳健的政府债券上。

2008年至2009年的保守策略,让李嘉诚积累了足够的本钱。目前,长江实业净负债比仅为7%;长江基建的负债比则处于20%-30%水平;而和记黄埔今年收益可达400亿美元,未来5年需偿还银行欠款额约为1300亿港元,和黄的手头现金尚有1060亿港元。

拥有雄厚的现金实力,李嘉诚将如何布局?从长和系近期的动作来看,地产、公共事业和能源,依然是其关注的重点。

而除了已在冲锋陷阵的长江基建,李嘉诚旗下的港灯(0006.HK)亦已整装待发。该公司董事总经理曹棨森近期公开透露,港灯也会在英国、内地等寻找项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0

结盟巴西首富:中海油中石化竞购巴西油田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8/4NMDAwMDE5MjY4NQ.html

8月17日,本报独家获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简称“中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简称“中海油”)均有望获得巴西石油新贵OGX公司(OGX Petroleo e Gas Participacoes SA)坎普斯盆地一块海上油田20%的股权。

而这块油田的拥有者巴西“首富”伊克·巴蒂斯塔,对于中国的矿业企业而言并不陌生,今年2月26日,武钢集团出资4亿美元获得了其执掌的EBX旗下的MMX公司21.52%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向本报透露此消息的知情人士称,中石化与中海油已分别与OGX公司进行了接触,不过截至目前均未签署任何有法律保障的协议。

他同时表示,两家公司均参与谈判,将有可能会抬高此轮竞购的价格。因涉及到商业机密,他并没有透露此次OGX公司向两家中国石油公司的报价。

坎普斯盆地富矿

巴西OGX公司今年频频在位于里约热内卢近海的坎普斯盆地发现含油层。

今年5月,该公司就宣称,在钻探巴西海上坎普斯盆地南部OGX-10井和OGX-13井的过程中获得了两个重要的石油发现。

其OGX-10井的Aptian底层和OGX-13井的Eocene底层分别钻到含油层,这对于OGX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这两口发现井分别位于OGX拥有100%开采权益的BM-42区块和BM-C-41区块内,这些钻井的深入大约都在2000米以上。

OGX公司宣称,在OGX-10井中,该公司钻到了110米厚的含油层,其中大约40米厚的含油层已经得到确认,在OGX-13井中,该公司钻到了10米厚的净含油层。

在BP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一些石油公司一度怀疑,巴西也将对于其深海的石油限制开采,这些石油区块大多位于坎普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

不过随后的消息让这些石油公司松了一口气,巴西政府并未对其深海油田开采做出政策和法律限制。

今年7月份,OGX公司又一次宣布,其位于坎普斯盆地BM-C-41区块的油井有出油迹象。

OGX公司宣布,已经确认其中OGX-15钻井中有含油区间,该钻井位于BM-C-41区块,在坎普斯盆地的浅水区。“OGX-15钻井的钻探仍在进行之中,预计会达到3450米的最终深度。”上述知情人士称。

“中石化和中海油都已经分别考察过这几个区块。”上述知情人士称,近期OGX公司还将进一步和中国的两家石油公司进行会谈。

执掌这些财富的巴西首富巴蒂斯塔近期也频频与来自亚洲的公司进行合作。本月初,世界最大钢铁制造商阿赛洛米塔尔证实其正在商讨收购巴蒂斯塔旗下MMX公司下属的铁矿石资产。

2009年,当时53岁的石油和矿业巨头埃克·巴蒂斯塔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当年世界上赚钱最多的商人。据《福布斯》杂志介绍,巴蒂斯塔的财富约三分之二来自他的石油天然气公司OGX,该公司2008年在圣保罗股市上市,上市一年之后便获得超过200%的收益回报。

进入巴西

尽管据中国和巴西两国官方宣布,中国已经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除此之外,国家电网、中化集团、武钢集团等诸多国有企业在巴西也各有斩获。但迄今为止,中海油在巴西尚无任何收获。

今年上半年传出消息称,中海油和中化集团公司欲投标竞购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所持有的巴西佩雷格里诺(Peregrino)油田40%的股份,借此进入中南美洲这个仅次于委内瑞拉的第二大油气资源国。

不过随后传出的消息称,中化集团以30.7亿美元中标了该项交易,中海油最终无缘进入该区块。

但在今年的3月14日,中海油宣布收购阿根廷布利达斯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布利达斯公司50%的股权,交易价格为现金31亿美元。该交易完成后,中海油和BEH将分别持有合资公司50%的股权。

这是中海油在南美做的最大一笔收购尝试,也借此实质性进入南美。

与中海油不同的是,中石化之前在巴西已经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巴西石油此前曾向中石化出售巴西北部帕拉-马拉尼昂盆地海上油田BM-PAMA-3和BM-PAMA-8区块的部分权益。

公开资料显示,巴西石油分别在2001年和2004年获得了上述两处Maranhao地块的100%控制权。该公司在上述地块已发现数十亿桶的原油储量,并吸引到全球石油公司的兴趣。

不久,巴西外交部另行发布公告称,中石化已被授予巴西北部两块海上石油区块的开发权。

由于巴西海上盐下地区的石油发现吸引了投资,日本Inpex公司和BP石油公司今年先后购买了巴西石油区块的股份,尤其是坎普斯盆地的竞争日趋激烈起来。

获取海外能源“新模式”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之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1993年以来,中国石油走出去基本上形成了五大战略区,即包括中亚俄罗斯、中东、西北非、东南亚及南北美。

“在这五大战略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非洲的苏丹、中亚的哈萨克斯坦等,现在在南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王震表示。

以南美为例,2010年4月17日,国家开发银行将向委内瑞拉提供100亿美元和700亿人民币的融资,这些贷款将用于委内瑞拉兴建高速公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作为融资回报,委内瑞拉将继续向中国提供石油资源。

之前的4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巴西的时候,中石化集团也与巴西石油公司签署了包括原油采购及两块深水区块的开采勘探在内的一揽子协议,同样也是采用“贷款换石油”的方式。

根据协议,巴西石油将向中石化提供为期10年的原油供应,第一年供应原油15万桶,剩余9年每年向中石化供应原油20万桶。而作为交换,巴西石油可以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获得100亿美元贷款。

除了“石油换贷款”,以及直接收购之外,这次显然又是一种新型的模式:参股未开发油田。一位不愿具名的石油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由于在深海开发的投资巨大,而且巴西国内的资金又有限,吸引外国投资者共同参与开发,对巴西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但由于各家公司评估的方法不同,目前,中石化和中海油和OGX之间还有一定的意见分歧。”上述知情人士称。

另两家中国公司同时参与竞购也引发对OGX可能因此抬高价格的担忧,因涉及到商业机密,上述知情人士并没有透露此次OGX公司向两家中国石油公司的报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9

AIA竞购迷雾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172664&time=2010-08-21&cl=115&page=all

无论是买方的资金来源、团队组合、收购方案,还是卖方的战略意图、价格要求、时间限制,都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新世纪》周刊 记者 陈慧颖 特派香港记者 王端

 

  “中资机构集体退出”“友邦交易已经敲定”,围绕友邦保险(AIA)竞购的各种相互矛盾的消息,在8月17日一大早就充斥内地和香港的资本市场。

  美国国际集团(AIG)前一日的高层例会,是触发这些消息的根源。对美国政府负有巨额债务的AIG,近一年多以来一直通过出售各种资产还债。其 中经营亚洲寿险业务的友邦保险,是被AIG寄予套现厚望的重要资产。正因如此,AIG始终未能明确其处置AIA的策略,在时间、金额和控制权等几个重要问 题之间摇摆不定,令出售AIA的交易三番四次地搁浅。

  从7月开始,AIG重整出售AIA的思路,制定了Pre IPO私募与上市并行的计划,希望以Pre IPO带动IPO,从而在11月美国中期选举之前解决从AIA套现的问题。这一轮私募,吸引了几路中资资金,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PAG集团董事长单伟 建和原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分别牵头的三家投资团对AIA30%股权提交了报价(参见本刊2010年第33期“谁在竞购AIA”)。8月16日AIG的 高层例会,也因此被视为决定AIA归属的重要程序。

  “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AIG觉得三家的方案都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没法决策。”一位外资投行的高层对本刊记者说,“特别是资金来源的问题上,就算报价再高,没有钱也是枉然。”

  虽然此前郭广昌竞购团曾一度退出,但三家竞购力量还是进入了下一步的入场尽职调查阶段。

  “这么大的交易,不管最后谁胜出,一定要上报国务院,”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说,“而国务院只有见到了最终的方案,才会表态。”

  价值数百亿元的大宗交易,其间的不确定性可想而知。然而,像AIA存在如此多的变数,却亦十分少见。无论是买方的资金来源、团队组合、收购方 案,还是卖方的战略意图、价格要求、时间限制,都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是中资作为基石投资者进入,也有可能最终无需引资直接IPO,还有可能是 最终放弃上市、全盘出售,各种可能性都存在。”在8月16日传出中国人寿退出竞购后,一位参与竞购的买方高管表示。

AIG:不清晰的底牌

  8月9日的报价,并没有采取正式招标,嗣后选中一家投资团排他性谈判的方式。各家报价之后,一切仍在开放之中。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IA战略上的灵活性。

  根据AIG给出的时间表,投资者要在9月2日签署Pre IPO协议,此后AIA在9月底递交上市材料进入上市程序。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AIG并不愿在价格上妥协,谈判变得扑朔迷离。

  一位接近竞购团的人士分析称,AIG由于此前否决了英国保诚的还价(全部股权出售约304亿美元),如果以战略投资者的形式引入新投资方,开价不能低于304亿美元,而从买方的角度来看,这并不够有吸引力。

  “不排除另一种可能,AIG想让各国的投资者给IPO捧场。如果真的投资了,可以减轻IPO的压力,如果没谈成,但是炒热了市场,也可以直接 IPO。”一位投资银行人士分析说,目前的竞购看上去虽然很热闹,但是真正的资金来源并不确定,尤其是一些国际投资者,本身就与AIG有着很长的业务历 史,不排除有烘托气氛的可能。

  但前述接近竞购团的人士则表示,AIA连续几次出售失败,如果此次机构投资者都无法对AIA的价值达成共识,AIA又如何能够说服二级市场上的 投资者?倘若此次AIG坚持较高价格发行,不排除在私募和公募市场上面临双重失败的可能,嗣后亦有可能整体出让给机构投资者——当然,这种步步后退的结局 是AIG极力避免的。

难讲的“中国故事”

  AIA是亚太地区的主要寿险集团,展业历史超过90年,其服务范围遍及15个地区市场,雇员约1.5万人,独家代理队伍人数超过16万人。截至2009年11月30日,总资产为915亿美元,AIA股东应占总权益为153亿美元。

  在香港、泰国、新加坡等市场,AIA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在中国,AIA的保费收入也能进入前十名。这对于一家外资保险公司而言殊为不易。不过,AIA在中国同行眼中的主要卖点是亚洲业务,而中国人寿、平安集团对它的关注,也是基于此。

  然而,在国际市场上,AIA的最佳卖点则在于“中国故事”。无论是AIA自己还是曾经收购AIA的英国保诚集团,都曾准备将其在香港上市。在对 华资机构的路演中,保险公司就已经提出过AIA的估值问题,“在香港,只有主业在中国的保险公司才能享受到溢价。给AIA1.7倍内涵价值以上的估值,我 们都觉得很牵强。”

  金融危机之初,AIG曾计划出售AIA的49%股权,自己保留51%的控制权。但这一方案未获得中方投资人积极响应。当时一家中资机构的投资官在接受本刊记者查询时,曾明确表示“对这种卖法不感兴趣”。

  在保诚全面收购方案失败后,AIA新一轮竞购的引人之处,在于30%股权和IPO的一揽子安排。在投资者看来,AIA上市后AIG会选择完全退出,30%股权几乎就可以控制AIA。然而这并非一个已然确定的现实,AIA的控制权谈判事实上亦是此次收购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AIA正在努力与工行、建行等大型国有银行达成银保合作的战略协议,利用这些银行的巨型网络销售自己的保险产品。工行、建行在港的投资银行子公司则顺势提出,要做AIA的IPO承销商。此后,市场上又传出工行可能会参与AIA的30%股权竞购的消息。

买方混战

  相对于卖方的不确定,目前报价的三家竞购团的形势亦十分复杂,这为AIA的收购本身带来了更大的变数。一位投资界人士评述称,目前冲在前台的买家扮演的角色更像是投行,在项目和资金之间扮演中间商,而真正的买卖双方都存有敞口。

  原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近期组建了自己的私募股权基金,其投资方一直秘而不宣。胡祖六在高盛期间,曾主持过平安、工行的诸多项目,因而上述两者被认为是其奥援。坊间还盛传,胡祖六为收购AIA上书外管局和全国社保基金等机构,寻求财务支持。

  由单伟建出面的团队,实力较为雄厚,外方的后援队主要是曾经收购台湾南山人寿的中策投资团,以及中东、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中资的合作对象包括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人寿。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曾经与AIA进行过长期接触,试图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联手,并且为竞购向国开行寻求融资支持,此外还争取了民企界的领袖人物柳传志、马云加入自己的投资团。

  种种迹象表明,信达和中国人寿目前是比较被各方认可的中资出资方。信达成立于1999年,当时承担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使命。近期,国务院刚 刚批复信达进行改制,引入战略投资者、择机上市。中国人寿对于AIA的兴趣一直为业界熟知,然而近来亦传出了其退出竞购团的消息,只是在这一场充满了变数 的竞购中,一切都言之尚早。

  中东、新加坡的主权财富投资者,亦是各竞购前台人物共同争取的对象,此前传说的方案是以IPO价格5%的折让参与本轮私募,锁定期三年,这一报价完全没有得到中东投资者的支持。

  除去买卖双方纷繁复杂的不确定性,AIA在亚洲多国展业,出售面临着的监管审批亦有着很强的决定作用,成为各方不得不着力争取的一张牌。在这场竞购大战背后,谁才是真正有实力的投资者,AIA的真实出售方案如何,一切仍有待揭晓。

  本刊实习记者潘林鸿、黄俐铭对此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20

光明「被競購」法國優諾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3/xNMDAwMDIyMzcxNQ.html

自去年以來,光明食品集團的名字頻頻出現於全球很多食品企業的競購名單之中,最近的對象,則是法國酸奶品牌優諾(Yoplait)。只是這一次,也有些出乎光明自己的意料。

3月2日,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光明已成為優諾50%股權最高出價者。而在一個月前,光明將競購優諾的消息就被法國媒體爆出,當時的消息稱,光明所提出的收購價居冠,約為17億歐元。

「這是他們(國外媒體)在炒作!」3月2日,光明食品集團一位高管告訴記者,競購優諾一事尚未經過集團層面的討論,更談不上有什麼報價。

但他同時表示,旗下企業「可能」有與優諾進行過接觸。而另一家傳聞中的競購者——國內企業蒙牛,也對競購一事不置可否。蒙牛副總裁姚海濤僅回覆稱處於年報「靜默期」。

「被競購」優諾


優諾是全球第二大酸奶製造商,僅居於達能之後。其有半數股權是由法國私募股權公司PAI Partners和農業合作社Sodiaal持有。去年9月PAI Partners聘請銀行尋找其手中股權的買家。

此後有消息稱,瑞士雀巢(Nestlé SA)和美國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 Inc)等多家企業加入競購優諾。報價約為16億歐元(合22億美元)。

2月初,來自外電的報導稱,光明食品集團所提出的收購價居冠,約為17億歐元。優諾酸奶的兩大股東則在上月稱,共有包括法國公司和外國公司在內的9家企業提出指示性收購要約。

對此,上述光明集團高管表示,集團層面尚未與優諾進行過接觸,也沒有進行過競購前的盡職調查,因此,報價一說並不屬實。

「現在他們什麼都扯上中國企業,可能也是希望國內企業能夠去參加,覺得我們資金雄厚吧!」該高管頗有些無奈。

在去年和澳大利亞糖企CSR的談判還無結果之時,光明集團副總裁葛俊傑就曾告訴記者,儘管收購還未成行,但光明在全球範圍尋覓糖業資源的意圖已經被顯現,已有當地甚至南美的企業向光明發出了邀請。

光明併購牌

該光明集團高管表示,儘管集團層面尚未討論,但不排除旗下企業和優諾有過接觸。

「如果有可能,光明肯定會想要收購(優諾)的!」長期關注光明的上海壹言商務諮詢公司首席分析師湯誌慶表示,光明旗下的乳企光明乳業核心業務就是以酸奶為主,未來發展也會偏重這一塊,收購優諾對其業務有促進作用。

此前優諾也曾一度進入過中國市場,並以高端形象出現。但是鑑於當時定位高,在酸奶的市場都尚未做大的前提下,高端產品難以為消費者所接受。在這種情況下,2003年,優諾黯然退出中國市場。當時,一起退出的還有卡夫、帕瑪拉特等國際品牌。

但湯誌慶認為,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在中國做高端酸奶的市場已經成熟。一旦光明收購優諾,將使得其產品由中高端往高端延伸。「光明和優諾在目標人群和市場定位上有互補性。」

除 了產品上的互補,光明收購優諾還有更緊迫的一面。在湯誌慶看來,光明乳業目前正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內生增長有限。過去三年,光明的業績增長主要來自於常 溫奶,但這是因為此前光明在該產品上的投入不足,因此屬於補償性增長。但三年過去,依仗常溫奶大規模增長不太可能,光明必須找下一個增長點。而目前看來, 光明還沒有明確方向。

「在未來沒有主力增長產品的情況下,通過收購合併報表做大是最好的選擇。」湯說。

優諾也表示將在挑選收購方時會考慮到優諾未來的市場開拓計劃,尤其是針對中國、印度及拉美這些該品牌尚未涉足或佔有率很小的市場。

除 了優諾之外,光明的收購步伐還在繼續。去年12月28日,水井坊發佈公告稱,公司將其持有的四川全興酒業有限公司40%的股權及其相關權益轉讓給光明食品 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市糖業煙酒(集團)有限公司,轉讓價格為4715萬元。而上述高管表示,光明下一步的目標是獲得全興的控股權,「還在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