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安飛士靠一站式跨國優勢突圍 全球租車龍頭返台插旗 土洋大戰開打


2012-7-16  TWM




暌違十多年,全球最大的國際租車公司安飛士(AVIS),今年重返台灣市場。國內汽車租賃業每年超過二百億元的市場大餅,向來大多由本土租車雙雄和運與格上分食,如今外國軍團來勢洶洶,究竟誰才是最終贏家?

撰文‧燕珍宜

台北租車高雄還,和運租車讓你輕鬆遊台灣!」「出去玩何必那麼辛苦,格上租車讓你歡樂出遊!」近來,國內租車雙雄和運與格上租車的廣告一波接一波強力放 送,表面上是為了迎接暑假旺季,但熟知內情的人士都知道,其實讓租車雙雄繃緊神經加碼宣傳,是一場山雨欲來的土洋大戰。

全球最大的國際租車公司安飛士(AVIS),六月底正式進軍台灣。這是繼十多年前,赫茲(Herz)黯然退出台灣市場後,第一個重返台灣的國際級汽車租賃品牌。

在此期間,國內一度維持了十多年清一色由本土業者當家的太平盛世,但九○年代後期從台灣鎩羽而歸的安飛士,挾著全球市占第一、五十萬輛車以及五千二百個據點的勢力回鍋,讓本土業者嚴陣以待。

重返台灣 靠跨國服務吸客不過,最令各界好奇的是,安飛士為何會再度登台?背後穿針引線的關鍵人物就是台灣安飛士董事長彭仕邦。雖然高掛董事長頭銜,但貼身剪裁的灰色西裝、紅色斜紋領帶,腳踩亮棕色尖頭皮鞋,一副型男打扮的彭仕邦,今年才三十六歲。

原本擔任安飛士中國副總經理的彭仕邦,是福特六和新苗汽車經銷商的第二代。二○一○年,他的父親特地從台灣飛到上海,希望彭仕邦回台接管家族事業,他立刻 提出辭呈。彭仕邦掛冠求去,讓他的老闆傷透腦筋,將辭呈壓了六個月之久,才勉為其難地告訴告訴彭仕邦:「辭職可以,但要先負責創立台灣安飛士。」於是彭仕 邦開始蒐集資料,深入研究台灣租車產業,最後提出一份報告。這份報告讓安飛士拉丁美洲暨亞太區總裁Patric Siniscalchi讚賞不已:「他的計畫非常詳細,到目前為止,報告中所提到的事情,他都有確實一步一步去實現。」首先,彭仕邦洞悉,安飛士在全球擁 有龐大營運據點的經濟規模,是台灣業界最缺乏的元素,因此台灣安飛士若能整合資源,讓台灣的消費者到海外也能享受到安飛士租車服務;相對地,海外人士來到 台灣,只要是安飛士會員也能享有優惠,「這種『一站式』單一窗口服務,是跨國企業或海外經商洽人士的最愛!」雖然安飛士擁有強勢的經濟規模,但相對本土雙 雄背後都有集團的龐大奧援(和運為和泰汽車轉投資,格上為裕隆集團旗下子公司),台灣安飛士初期資本額五千萬元,論本錢實在難以抗衡;甚至業內人士分析, 若按格上及和運規模,安飛士至少要準備十億元的資金,才足以應戰,這成了安飛士在台發展的一大難題。

借力使力 成本降低展店快然而彭仕邦老神在在,他採取「借力使力」解決,計畫與國內最大停車場業者中興嘟嘟房異業結盟,運用嘟嘟房全台約兩百個停車場據點作為租車門 市。也就是說,安飛士只需極低成本即可展店,光是今年年底前,就計畫開設十個門市,甚至還能進駐一櫃難求的桃園國際機場。

這一舉,對於已經在地深耕一、二十年,目前各擁有三十六、二十五個短租據點的和運及格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中興嘟嘟房停車管理處處長江馥年表示,「我們 也一直嘗試開創新的附加價值,因此雙方一拍即合,希望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功效。」另外,對於眾人聚焦和運、格上的優勢,彭仕邦認為,這兩家競爭對手的母公 司為汽車製造廠,雖然擁有品牌、貨源和資金,卻往往也是包袱,因為格上及和運的租賃車,大部分得向母公司購買。反觀安飛士則無此負擔,可以任意採用各家品 牌,產品線更齊全,例如,安飛士在歐洲市場一年採購的賓士車就高達二萬輛。

面對安飛士的來勢洶洶,格上租車總經理許季睦表示,「我不認為會有什麼威脅,台灣租車市場已經很成熟,許多好的地方與據點都已被占據。誰進來都不是問題, 關鍵在於提供的服務、車子、租金等,是否能提供消費者最好的性價比。」親自飛來台灣支持彭仕邦的安飛士亞太區總裁Siniscalchi則信心十足,他語 氣堅定地說,「Andy(彭仕邦英文名)過去能在中國市場打下一片江山,讓安飛士成為中國汽車租賃業第一,我相信台灣安飛士也一定會成功。」

安飛士(AVIS)

成立時間:1946年於美國底特律據點:遍布全球175個國家,逾5200個服務據點

車輛規模:50萬輛

2011年營收:59億美元(此為Avis Budget Group的數據)

彭仕邦

出生:1976年

現職:台灣安飛士董事長

經歷:中國安飛士副總經理

上海晶緹化妝品總經理

學歷:澳洲昆士蘭大學企管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60

美國最大殯葬服務龍頭SCI公司成長史:靈活併購+一站式服務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16/144156.html

併購搭建營業網絡

總部位於休斯頓的SCI成立於1962年,並於1969年上市。自成立之日起,SCI就確立了大規模擴張的長期發展策略。經過近50年的發展,SCI在北美地區擁有1302家殯儀館和369塊墓地,遍佈美國43個州,龐大的分支機構使其服務範圍覆蓋了全美80%的家庭,並將其服務網絡延向南美洲和歐洲大陸。SCI如何成就當前領先地位?答案是併購。

SCI的併購的三個階段

1962-1992年,為謹慎擴張期。此時,SCI的擴張方向僅限於北美市場,並通過在全美各地收購地方性殯儀館,變身成為連鎖殯儀館經營商。不過,SCI只收購那種一週安葬10多個死者就能盈利的殯儀館,對那些小型的生意冷清的殯儀館則置之不理。至彼得·林奇在上世紀80年代初投資之時,SCI擁有461家殯儀館、121處公墓、76家花店、21家殯葬品製造供應中心,以及3家棺材分送中心,能夠提供全套的殯葬服務。在此期間,SCI由於為被稱為「悲壯的怪才」的億萬富翁霍華德·休斯(Howard Hughes)提供了葬禮服務而一舉成名。

1992-1999年,為快速擴張期。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行業內做大做強,蠶食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無疑是最佳選擇。在此期間,SCI不僅加快了在北美的佈局,還將業務觸角伸向了歐洲大陸、澳大利亞等地。研究顯示,自有資金、股權融資、銀行貸款以及換股等主要方式支撐了SCI的快速擴張。1993年,SCI邁出了海外併購的第一步,收購了一家澳大利亞殯儀墓地一體化公司;1994年收購了英國兩家最大的殯儀服務公司Great Southern Group plc和Plantsbrook Group plc,使得SCI當年通過收購增加的殯儀館、墓地、火葬場累計數量高達726家。1995年更是SCI的擴張高峰,它收購了法國兩家最大的殯儀公司,在歐洲搭建了最大的殯儀墓地一體化公司。同時在本土市場以2億美元吞食北美第四大殯葬服務公司Gibraltar Mausoleum。完成了對Gibraltar Mausoleum的收購後,SCI在美國的覆蓋面增加到41個州。

SCI大規模擴張的步伐直到1999年才停止。外圍市場因素和經濟效益的改變使它不得不放棄以擴張為主要發展策略的計劃。此時,SCI的規模達到了最高峰,在全球範圍內經營的殯儀館、墓地、火葬場分別為3823、525和198家,遍佈20個國家和地區,由此成為全球最大的殯葬服務企業(表1)。

\

而1999年至今,是SCI的調整及理性擴張期。上世紀90年代在行業內瘋狂擴張的並非SCI一家,當時殯葬公司普遍認為通過併購可以提高協同效益,從而降低成本。因此,在整個90年代,北美地區的殯葬業掀起一股合併的浪潮。併購的成本不斷抬升,而資金回報率不斷降低。SCI的收入從1993年的8.99億美元迅速增長至1999年的30.07億美元,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2.29%,但毛利率卻從1993年的29.3%下降到1999年的19.4%,2000年更是下滑至12.8%(圖1)。

\

2000年,SCI進入調整期,開始從早期依靠擴張來提高收入,逐步轉向增加現有企業銷售收入和打造強勢品牌來提高盈利能力,即由外延式增長調整為內涵式增長。促使上述調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瘋狂的併購擴張導致了大量的負債,公司財務壓力劇增(圖2),1999年SCI的債務已經高達10.5億美元,同期現金流量僅為5780萬美元。

\

打造統一的品牌標識是SCI調整期的重要舉措。2000年以前,SCI併購的殯儀公司仍然保留其原有的名字,以致其品牌價值無法彰顯。2000年,SCI決定在北美地區統一以Dignity Memorial品牌來命名所有經營的公司,同時保留了原經營網點的名號。比如名為Geo.H.Lewis&Sons Funeral Directors 就變更為Geo.H.Lewis&Sons Funeral Directors,a Dignity Memorial?? provider,以此突出SCI擁有的完善經營網絡服務。

另一重要舉措是收縮戰線,減緩財務壓力。為了提高公司的現金流量,使公司的財務運轉維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SCI從2000年開始重整在北美地區的部分殯儀館和墓地業務。同時通過引入第三方合作和直接出售資產的方式逐步退出了某些國際業務。按照SCI的長期規劃,它最終將完全拋售北美之外的所有國際業務,專注於打造北美地區的核心資產,提供高質量的殯儀墓地一站式服務。經過5年的內部整合處理,經濟效益明顯。SCI經營的殯儀館、墓地和火葬場數量由2000年的3611、569和200家降至2005年的1058、358、130家,大幅減少公司的運營成本,而毛利率則從12.8%回升到17.4%。通過出售海外業務得到的收益,SCI清償了大部分債務,同時充沛了現金流,極大地改善了公司的財務狀況,使得其在後來能成功完成對競爭對手的吞併。

調整長期發展策略後,SCI的元氣得以恢復,併購擴張之劍再度出鞘。不過,此時SCI不再是近乎盲目的大小通吃,而是更為理性地選擇質地優良又能帶來協同效應的收購標的。2006年11月,SCI以總額12億美元的代價吸收合併了北美第二大殯儀服務公司Alderwoods Group,Inc.。該公司是SCI在北美地區的最大競爭對手,擁有594家殯儀館、72家墓地公司和60家殯儀墓地的一站式服務公司。通過整合其現有資源,SCI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獲得了併購後的協同效應,提高了運作效率。  Alderwoods的優質資產使得這次收購活動在第一年就給SCI帶來了9000萬美元的稅前收入。完成對Alderwoods的併購後,SCI的經濟效益得到顯著提升,2007年的毛利達4.66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34%,毛利率穩步增長到20%以上。2009年10月,SCI與Keystone簽定了初步協議,擬斥資2.56億美元併購這家擁有199家殯儀館和15個墓地、專注於服務中小規模市場的北美地區第五大殯儀服務公司。

預訂服務事半功倍

SCI不僅規模取勝,而且是一站式殯葬服務的典範,在完善的網絡體系下,能夠為客戶提供殯儀服務、火化服務和墓地選擇等一站式服務。通過對產業鏈的全覆蓋,SCI在提升規模之時,增強了整體抗風險能力。不過,在SCI的業務架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其在全球首創的殯儀預訂服務,該服務客觀上為SCI的擴張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和業務保障。

與國人對殯葬服務的忌諱不同,在國外提前預訂棺材和墓地跟預訂汽車一樣普遍。預訂殯儀服務是一項非常受歡迎的業務,這一業務使公眾可以在目前還能負擔得起的時候付清自己將來的喪葬服務費,即使日後費用上漲了3倍,其家人也不用再付一分錢。對死者的家屬來說這非常不錯,對SCI而言則更為有利。

對SCI而言,通過預訂服務得到的現金相當於一筆可以多年無償使用的借款。按照法律要求,SCI通過收取預訂殯儀服務費和墓地費用得到的資金,需按一定比例轉移至信託基金和永久維護信託基金,直至交易的商品或服務正式完成才能把信託基金中相應的資金劃歸公司。轉移至信託基金的資金比例按照各個州政府的法律要求而定,以密蘇里州為例,其要求支付的比例為80%。一般而言,信託基金可以被投資用於購買股票、固定收益資產或者共同基金等,而投資取得的收益全部歸SCI所有。假如這項預訂服務每年的收入為一億美元,等到公司完成預訂的服務時,原始資金有可能得到數十倍的增長。運用預訂服務得到的資金,SCI在2005-2007年的投資收益分別為8350萬美元、1.26億美元和3240萬美元。而未轉移至信託基金的部分,則自然轉入營運資金,沉澱在經營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截至2008年底,SCI尚未履行契約的預定服務價值高達62億美元,為其併購擴張提供足夠的底氣。

點評:「理想」的殯葬業態什麼樣?

長安私人資本管理合夥人 姜山

相信電影《入殮師》的觀眾,多為之感動。還逝者尊嚴、給逝者與生者最後一次牽手交流愛和怨的機會,將終極關懷中流露的人性溫暖留給生者。跨界手藝人和生意人的從業者,將殯葬服務提升至藝術層次,換來應得的殷實的物質與精神回報。這應該是喪葬業的本質之一。

婚喪嫁娶,在城市化、後工業化的時代,正迅速地產業化、資本化。其運營模式、投資價值,已開始進入實業家和投資家熱議的範圍。面對這些話題,筆者卻時時感到沉重。殯葬,這一深深跨界靈肉、人倫、文化的「終極」服務,在今天諸多相對更趨「交易」型的服務業態尚未成熟的時境裡,其產業化、資本化進程能否得以健康發展?懷此惶恐的心情,筆者願嘗試對心目中「理想」殯葬業態做若干拋磚引玉式的描述。

企業層面:一、服務設計,兼顧共性和個性需求,宜簡勿繁,避免客戶選擇時佔用殯葬特殊時期的過多時間;二、服務推介與執行,實施顧問營銷及負責制;三、積極推出預約服務,給逝者在世時選擇告別方式、規格的機會;四、把握規模化和個性化平衡,前台服務個性化、後台運作適度規模化;五、品牌定位兼顧客戶對品牌內涵不同甚至矛盾的訴求,SCI的「雙品牌」策略即是實現方式之一;六、相較成本控制,更為關注服務溢價能力,按經營策略定義並持有核心資產,擴張中直營和特許經營模式並存;七、以客戶人倫、文化訴求為基本,中國生命在內地的成功,除主文中闡述的理由外,當與其來自傳統文化保持最好的台灣地區相關。

產業層面:以市場化運作為主,監管宜在國家基本法規框架裡,由行業自律機構立規執行。政府可效仿養老金模式,預收殯葬費,市場化選擇服務提供商,給缺乏支付力群體提供基礎保障同時,為大眾提供一款「公共服務選擇」,給私營從業者帶來競爭和間接監督。

(本文作者和也,微信公共賬號zgbgqz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10

旅遊O2O的新機會:"行程管理"+"一站式服務"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55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23 12:29 編輯

旅遊O2O的新機會:行程管理 + 一站式服務

作者:範曉東

本周《企鵝智酷》將推出O2O系列研究文章,分別從旅遊、餐飲、租車打車、社區服務四大領域深入調研。今天推出第一篇——旅遊O2O的新機會。

研究結論:

1、在超過一萬名網友的調查中,57%的網友有過網絡訂購機票的經歷,其中23%經常訂購;同時有31%的網友認為網上訂購旅遊服務更便宜也更方便;

2、旅遊O2O的新機會在遊前決策,用戶在旅遊出發前通常對目的地缺乏了解,更豐富的資料和更可信的評價,對於用戶選擇旅遊服務至關重要;

3、旅遊途中的高效管理是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更大機會。通過整合旅遊資源,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旅遊服務,讓用戶整體旅遊體驗更佳。

一:用戶聲音:網上更便宜,但擔心安全

騰訊科技企鵝智酷日前剛剛進行了一次調查,在全部12317名用戶中,有23%表示自己經常使用網絡訂購機票或酒店,34%表示有改過網絡訂購經歷。兩者之和達到57%。


由於這一調查是在網上進行,因此12317名調查者均為有上網條件用戶。但即便如此,超過半數的人使用過互聯網進行機票或酒店訂購,顯示了旅遊業O2O在互聯網端的強大潛力。

同期進行了另一項調查則顯示了網友對於在線旅遊的一些關心話題。31%的用戶表示網上訂購旅遊服務比線下更便宜也更方便,而認為網上旅遊服務比線下更貴的用戶,僅占4%。


另一個值得關註的是,有35%的用戶擔心網上訂購旅遊服務可能存在安全風險。這也是在線旅遊O2O需要在未來重點解決的問題。

二、旅遊業O2O的切入點

在線旅遊行業從誕生之初便具備了O2O的基因,比如攜程,把機票、酒店等通過線上平臺銷售,用戶通過網絡購買或預訂之後,再到線下去體驗實質的服務。但總的來說,攜程、藝龍乃至後來的搜索平臺去哪兒代表的主要還是B2C模式,即把線下的資源搬到線上來售賣的商戶模式。

從OTA到Offline,這是傳統旅遊行業在B2C模式中具備的O2O雛形,前端是用戶和流量,線上OTA在中間是媒介形態和線上提供交易方,OTA對接最終落地的資源和旅遊服務提供商。

隨著在線旅遊行業近兩年的深入發展,旅遊O2O的概念逐漸清晰顯現,並呈現出兩大新的發展趨勢。旅遊O2O可概括為,互聯網在遊前、遊中、遊後發揮優勢,起到信息展示、營銷、互動、決策、預訂、支付等作用,而線下則在旅遊體驗服務環節加強,線上線下形成服務體驗的閉環過程。

三、旅遊O2O新機會

1、遊前決策+行程管理

隨著越來越多用戶個性化需求覺醒,自助遊市場正在逐漸取代傳統旅行社的跟團遊市場,而與此矛盾的是,Offline線下旅遊服務的分布廣泛和複雜性也逐漸凸顯,用戶對包括海內外目的地的旅遊線路安排、酒店、餐廳、娛樂設施等在出遊前需要獲得更加實用準確的信息。

對於傳統旅遊市場極為依賴的OTA的產品卻是分散的,專做區域產品、專做遊輪等特定產品、專做特賣產品,不一而足。

搜索引擎原則上是一種粗淺型的決策方式,主要是解決了價格問題。螞蜂窩、窮遊網、在路上、面包旅行、蟬遊記等一系列遊記攻略社區則出現在OTA的上遊,通過用戶之間的分享、口碑、旅行體驗、旅遊點評、旅行攻略,站在用戶的角度幫用戶去做個性化的出行決策。

攻略社區通過轉型進一步深化了自己的功能,螞蜂窩、窮遊網試圖把分散的海量信息數據(包括點評、遊記、酒店、餐飲等)進行結構化處理、引入POI點評、以及信息重組,快速打造出行模板,並把信息點和交易過程直接結合。

比如,窮遊網與國外短租網站Airbnb達成戰略合作,用戶可以在窮遊攻略遊記的結構化信息節點上通過API接口直接預訂相關產品,窮遊則通過CPS模式收取傭金。

總之,傳統在線旅遊模式下,市場提供的產品與用戶真實需求之間對接不順暢,賣方市場流通的商品或服務不能滿足用戶的剛需,旅遊消費決策的重要性被喚醒,而上述旅遊O2O新趨勢是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幫用戶去做個性化的決策。

2、遊中管理的一站式服務

攜程和去哪兒正在移動端重構自己的旅遊服務,二者都是定位於一站式服務平臺,除了傳統的預訂服務,試圖把更多的旅行中線下服務和線上產品結合,從攻略、預訂、打車租車、導遊、餐飲、門票等旅行過程的各個維度(吃、住、行、遊、購物、娛樂)提供本地化的、實時化的O2O服務。

攜程旗下已有攜程無線、攜程特價酒店、攜程旅遊、驢評網、鐵友火車票等App產品,其定位也基本都是“大而全的一站式”平臺體驗。

去哪兒推出的APP包括去哪兒旅行、去哪兒攻略、去哪兒旅圖、去哪兒酒店等,其中去哪兒旅行客戶端上共13個產品,定位是做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服務包括語音搜索、低價提醒、特價機票、機票價格趨勢、車車、自駕租車、身邊、旅行時景、當地人、夜銷酒店、包車接送機一口價等。

四、旅遊O2O參考案例

1、門票大戰背後的商機

目前我國旅遊景區約有3萬家,門票市場總規模一年有3000多億元,但是線上門票預訂的滲透率還很小,所占規模還不超過5%,增長空間十分巨大,有賴於通過更多O2O創新模式來拉動。

從去年年末持續至今的在線旅遊門票價格戰正愈演愈烈。同程、攜程、去哪兒、驢媽媽等紛紛參與進來。門票被各大旅遊網站視作進入移動市場的重要入口。數據顯示,預訂方式上,相比往年最大的變化是通過手機APP的門票預訂呈現出爆發式提升。

同程旅遊聲稱將和京東商城、大眾點評、滴滴打車、維達紙業、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等線上線下企業合作,在全國範圍內送出1億張1元門票,同程將和景點、合作商家按一定的比例分擔活動支出。

對於合作景區來說進行1元門票活動的動機在於,刺激遊客數量大幅提高,為景區帶來二次消費機會,並在購物、餐飲、娛樂等方面獲取更多收入。

從這方面來看,門票領域的O2O,旨在通過線上渠道拉動線下景區消費。

此外,通過引入線上社交屬性和網絡保險,門票市場內涵進一步拓寬。同程旅遊已有一些嘗試,比如有票頻道的社交模式,用戶可以向好友送門票,陌生人之間也可以發起搭車、拼飯、認識好友等功能;同程和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也達成合作,用戶因為天氣原因而無法出行時,可以向用戶返送補貼。

2、自由行的周邊產品開發

在最新一輪的在線旅遊創業潮中,針對具體目的地為目標市場較為常見,對周邊產品的開發已經超出傳統旅遊市場的範疇。

比如主打美國自助遊市場的我趣旅行網,提供產品包括美國酒店、自駕租車、接送服務、當地參團、個性特色玩法、簽證、保險、電話卡等數萬種產品,引入美國超級跑車、直升機俯瞰曼哈頓、宇航員培訓、泳池派對和美食之旅等產品的預訂服務。

微驢兒則是通過後臺系統去航空公司和OTA扒全網數據,進行分析和比較後試圖為用戶提供最具性價比的出行方案,包括提供目的地周邊相關的拼接路線,以及機票酒店的預訂和其他增值服務等。舉例,用戶搜索清邁,微驢兒也會提供包括類似清邁+普吉島、清邁+曼谷等線路中的各種廉價機票組合信息,通過針對性產品推薦刺激用戶消費。

3、反向定制開始興起

螞蜂窩正在嘗試反向定制旅遊產品,即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商家根據旅行者出行意願數據或預訂,針對目的地、旅行方式、出遊時間、預算等偏好進行產品定制及預售,實際上是一種預售+反向定制的C2B模式,實施反向定制的重要前提是龐大而活躍的用戶基數。

假日陽光環球則將自己定位為在線旅遊定制化服務提供商,在業務特點上突出產品動態自由組合、遊客可以打包完成、一步定制的特色。在定制服務上包含了導遊、租車、酒店、景點、餐飲、航班甚至個性定制等全方位定制服務,私人旅遊管家服務包括了私人導遊、旅遊租車、特色酒店、餐飲娛樂等服務。

在業務運營模式上,試圖從B2C向O2O轉變,產品從產品生產者直接采購,包括景點、租車公司、酒店、航空公司、餐飲和娛樂等,旅遊產品的來源直接控制,從簡單的B2C銷售模式向O2O模式的方向發展。(來源:企鵝智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04

全球銀行正聯手打造一站式公司債“超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48

下載

由於新的監管措施導致經紀商持倉量的下滑,一些銀行和機構投資者正聯手打造一個標準化系統,試圖提升美國及歐洲 的公司債券交易量。

據彭博報道,一家總部位於倫敦的技術咨詢公司的合夥人Sassan Danesh透露,12家銀行及16家歐洲貨幣基金經理正在與ETrading Softward Ltd合作開發一項具有標準化語言和信息系統的“海王星”項目。華爾街日報、路透等多家媒體均報道了這個計劃。

債券市場交易量近期一直在下滑,因銀行出於留存資本的需要而不斷減持證券。根據Danesh的描述,“海王星”項目旨在允許交易員詢價而無須公布買賣方的身份。

管理著4340億美元資產的施羅德集團全球首席交易員Robert McGrath評論道:“債券市場正在發生改變,這也是為什麽會有這樣的項目產生。我們不知道該項目完成後所造成的結果會如何,但我們會盡可能參與該項目的開發。”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12家銀行集團包括法國巴黎銀行、瑞信、高盛、匯豐、摩根大通和法國興業銀行。安盛投資管理公司和施羅德也在其中。

流動性下滑

Greenwich Associates的市場結構及科技研究主管Kevin McPartland評論道:“理想的接過是建立一個集中的大型債權資產池,,所有交易員能夠自由詢價買賣交易,但這是不切實際的。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討論類似的問題了,該項目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參與的經紀商和投資者的人數。”

根據蘇格蘭皇家銀行的數據,歐洲和美國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公司債流動性已經下滑了70%。十年前一只公司債日均交易量是五次,現在的日均交易量僅為一次。

Danesh在關於該項目在一封郵件中提到:“客戶能夠更容易地接觸到多家大型銀行的債券庫存信息,同時各家銀行仍然能夠在庫存信息的質量上相互競爭。各家銀行之間相互競爭,而該項目則僅僅提供便捷的橋梁作用。

該項目的初期階段著重於幫助經紀商通知投資經理們自己的庫存水平,而非連接不同的投資者。Danesh評論道。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人士透露,每家銀行打算支付4萬8千美元給第一階段的咨詢工作。

(實習生 丁博 編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160

易車宣布獲京東騰訊15億美元投資,為購車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9/148832.html

1月9日消息,易車控股有限公司、京東、及騰訊今天共同宣布三方達成最終協議,易車將獲得京東及騰訊以現金和獨家資源的形式共計約13億美元投資;同時易鑫資本,易車旗下專註汽車金融互聯網平臺的子公司,將獲得京東與騰訊共計2.5億美元現金投資。
 

 
 
根據協議條款,京東將以認購易車新發行普通股的形式向易車投資共計約11.5億美元,其中包括4億美元現金及約7.5億美元獨家資源;所涉及資源包括京東為易車獨家開放含移動端應用在內各電商平臺的新車和二手車頻道,及提供核心電商平臺的其他支持。同時,騰訊也將以認購易車新發行普通股的形式向易車投資1.5億美元現金。易車新發行普通股認購價格為每股73.31美元,即每股美國存托憑證73.31美元(每股美國存托憑證代表1股普通股)。認購價格基於協議簽署前20個交易日易車美國存托憑證每日收盤價的均值。
 
此外,京東與騰訊將分別以1億美元與1.5億美元認購易鑫資本新發行A類優先股。
 
交易預計於2015年上半年完成。在滿足慣例成交條件前提下,交易完成後京東與騰訊將分別持有易車全面稀釋下的總發行流通股中25%及3.3%的股份,京東並將獲得一席易車董事會席位。同時,京東與騰訊將分別持有易鑫資本17.7%及26.6%的股份。
 
“作為中國電子商務、社交媒體與大數據等領域的領軍企業,京東與騰訊是易車理想的商業夥伴,我們非常榮幸能與京東和騰訊開展深度合作。”易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斌先生表示。“接下來,我們將積極加大投入以鞏固易車的行業領先地位,繼續搶占市場份額,我們對未來汽車電商的業務發展充滿信心。一直以來我們的目標都是為中國的新車、二手車購車用戶提供更好購車體驗,今天的合作讓我們離這個目標更近了一步。”
 
京東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先生表示:“此次標誌性的合作不僅鞏固了易車在中國汽車電商領域的領導者地位,同時也將為京東用戶提供購車便利。與垂直行業領軍企業合作是我們的長期戰略,投資易車是京東在實現這一戰略上非常重要的一步。通過與易車和騰訊這樣值得信賴的戰略夥伴合作,我們進一步實現了作為一站式平臺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優質正品服務的企業願景。”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劉熾平先生表示:“通過易車和京東豐富的汽車電商資源,與騰訊龐大的用戶群體、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及相關的汽車媒體資源,三方強強聯合,共同打造高效的汽車電商平臺,並為中國購車用戶提供一站式的金融解決方案。我們非常期待與兩家公司的合作,加強我們線上線下的服務能力,為我們的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760

京東金融推出一站式金融生活移動平臺,首披露大金融體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15/151972.shtml

京東金融移動產品首席體驗官趙汗青介紹,京東金融APP1.0版本最初采用的是理財精品“閃購”模式,APP2.0版本以豐富產品種類為主,搭建全梯度的理財平臺,而APP3.0版本涉及“理財+消費”,為的是伴隨小白用戶一起成長。經過叠代,將理財、白條、眾籌頻道提升至一級導航欄,進一步豐富場景和服務。

除了傳統的基金理財以外,京東金融APP具備五大特色理財產品,涵蓋短、中、長收益目標:門檻低購買便利的活期產品“小白理財”、收益靈活的活期產品“小金庫”、穩定高收益的短期產品“票據理財”、中長期高收益的產品“固收理財”以及靈活多玩法的產品“定期理財”。

目前,京東金融有一款結合智能化理財趨勢創新研發的新產品“智投”,投資者只需填寫一份簡單的調查問卷,“智投”就會通過特定算法,結合京東特有大數據體系,京東金融豐富產品線,為用戶提供免費個性化智能投資組合產品。

京東金融的移動金融策略是一體化、產品化、社交化、場景化。一體化層面,京東金融構建大金融體系,分為底層賬戶、固定收益類、權益投資類、借貸和產品眾籌五大類別,實現“投資理財+消費升級”的金融全品類開放平臺。在產品化層面,京東金融有小白理財,具有隨轉隨取、高收益、安全兌付等特點,在社交化層面,京東金融將把所有移動理財產品都建立全新的分享紅利機制,讓分享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讓用戶通過交易行為分享社交紅利。在場景化層面,京東金融將根據人生各個場景,基於移動端創新不同的專業化理財產品。

京東金融副總裁姚乃勝表示,一款僅僅能滿足客戶理財需求的APP顯然是不夠的,消費相較於理財是一個更高頻次的需求。京東金融希望從高頻帶動低頻、從理財延展到消費生活,最終形成一個高粘性、高頻次的金融生活移動入口。“未來,做好移動端戰略部署,將是京東金融差異於行業同類平臺的關鍵因素。透過此次改版京東金融力圖打通完整生態的各個環節,以創新豐富的產品和極致的體驗滲入用戶生活。”姚乃勝說。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婧,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413

愛特「拎包創業」 快過阿里巴巴、獵豹 登陸一站式服務 搶先投資五家台灣新創

2015-09-28  TWM

中國的創業加速器積極向台灣新創團隊招手,不僅種子輪投資出手大方,還一路提供從辦公空間、人才招募、法律諮詢,到創投對接等一站式的全套服務。甚至為了吸引團隊入駐,未來就連住宿問題都可以一併搞定。

今年初獵豹創辦人傅盛和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接連來台,分別宣布要拿出一億元和一百億元投資台灣的新創團隊。而今八個月過去,兩大網路巨頭的投資案還在籌備階段,倒是來自廈門的愛特創業加速器,如鴨子划水一般,至今已默默投資了五家台灣新創公司,動作比誰都快。

論名氣、論資金實力,愛特加速器明顯不如阿里巴巴和獵豹這樣的國際級網路公司,但對於投資早期新創團隊,出手卻很大器。去年底以來已陸續投資了曾入選阿里 百川創業競賽前二十強的知識電商平台「saihuX」、結婚資訊服務平台「MyBigDay」、台港合作的社交App「我在」等五家台灣新創團隊,其中最 新一家獲得愛特加速器種子輪資金,提供網路貨運撮合比價服務的「找好運」,一口氣就拿到人民幣二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一○二九萬元)。

主動幫忙招聘 篩選人才

找好運創辦人周子騫說,「我五月底去廈門和愛特加速器創辦人姚錦程碰面,六月中雙方就確定投資。」姚錦程的想法很簡單:「第一是看產品成熟,已經可以上市 場了;第二是這個團隊以前有IT相關經驗,所以算是一個大種子。」曾任愛特加速器台灣及海外負責人,現任矽谷創投Quest Venture亞太區合夥人陳泰谷半開玩笑地說:「如果是在台灣,大概五月底碰面,隔年六月才會完成投資吧。」畢竟這是一家去年底才成立,平台今年七月才 上線的早期新創公司。

事實上,SaihuX有過類似經歷。SaihuX創辦人王祥宇記得,當時他在台灣至少見過二十多家創投,而且大多還是主動來和他們接觸的創投,彼此花了很多時間,繞了一大圈,卻始終停留在曖昧階段,沒有結果。

後來遇見姚錦程,「我們很快就達成口頭協議,完成投資大概只花七到八周的時間。」更讓人注意的,還不只是快速且大膽的投資速度。愛特加速器標榜的「拎包創業(指只要帶著一個包包就可以創業)」,幾乎可以說是提供新創團隊前進中國的一站式全套服務。

周子騫坦言,當初在談這項投資時,他曾經擔心廈門太小,恐怕找不到網路人才。但實際狀況是,「我人都還沒過去,他們已經幫我招聘,每一天都要看三十到五十封履歷。」而且那已經是經過愛特加速器人資部門幫忙篩選的名單。

同時間,愛特加速器為找好運準備了辦公空間、協助找好運完成設立公司的資金架構設計,以及相關法律諮詢服務與補助計畫申請等等。

「你微信他們,一、兩個小時之內就會回你。」周子騫說,因為對兩岸的法令不夠了解,很多事情非常繁雜,所以這些服務真的幫了他很多忙,讓他們幾乎可以說是一到廈門落地,就能立刻開展業務。

青年創業公寓 年底啟用

就像姚錦程所說,雖然找好運找到的是一個目前競爭還相對不激烈的市場,但這塊互聯網處女地其實也開始引起關注,近期陸續在矽谷和中國都出現千萬元等級的投資規模。所以誰能最快將服務落地,誰才能有更好的機會取得先機。

「在中國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脫隊。」在中國打拚的這段時間,讓王祥宇有深刻感觸。

而預計到今年底,愛特加速器的青年創業公寓就會落成啟用,屆時外來的新創團隊就連住宿問題都不用煩惱。

姚錦程認為,台灣人口雖然相對中國少,但人才的技術能力強,也具備更佳的行銷創意,並且熟知國際產業趨勢,再加上廈門與台灣地緣接近,這就是為什麼他會這麼積極投資台灣的新創團隊。

從去年底開始,他陸續和台灣新創團隊接觸,單單是今年上半年他已經來過台灣三趟,預計下半年還會再來兩次。截至目前為止,他投資在台灣團隊的資金規模累積已經達到人民幣三百三十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七百萬元),而且還沒有停下來的打算。

不過將近一年來的接觸與觀察也讓姚錦程發現,「決心」是目前台灣團隊普遍需要補強的部分。「有些團隊覺得可以在台灣遠端做中國的生意。」這種想法在姚錦程 看來,無疑是痴人說夢。因為在競爭這麼激烈的中國市場,一定得接地氣,唯有全心全意投入,才可能用最快的速度貼近用戶,並且掌握在地策略合作夥伴和投資 者,而這絕不是靠著三不五時地出差就能做到的。

在中國資金積極追捧下,如今對於想要闖蕩中國市場的台灣新創團隊似乎多了些選擇與希望,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投資早期新創團隊態度保守的台灣創投,是不是也正在錯失台灣可能的未來?

什麼是 創業加速器 ?

創業加速器是一種新創公司育成機構,會提供創業者所需的資金、空間、人脈,以及投資人媒合等服務,同時也會要求新創團隊提供一定比例的股份。國際間知名的創業加速器有Y Combinator、500 Startups,國內則有AppWorks等。

愛特創業加速器

創立:2014年

創辦人:姚錦程

基金規模:

人民幣3000萬元

主要投資標的:

早期創業團隊

員工數:15人

撰文 /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78

一站式資產配置系統上線 平安證券搶灘智能財富管理

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財富管理,正在全面席卷互聯網、第三方理財、券商等各類機構。日前,平安證券宣布,其自助一站式資產配置服務的智能資產配置系統正式上線。

平安證券稱,其智能資產配置系統運用了金融工程、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通過專業的資產配置模型,給客高凈值客戶、機構投資者提供財富管理服務,為客戶資產配置作出合理的、個性化的建議。

在開展資產配置過程中,歐美市場流行 “五步法”,即信息收集、客戶定位、方案定制、產品配置以及執行跟蹤。平安證券表示,智能資產配置系統運用此方法幫助客戶完成資產配置,並運用集團脫敏大數據進行客戶精準了解,數據相比傳統的調查問卷更精準可靠。

平安證券還稱,該系統在國內券商中實現了客戶自助一站式資產配置服務平臺、運用量化資產配置模型面向客戶出具動態的個性化配置方案、使用大數據精準定位客戶需求,一籃子產品一鍵下單、使用智能機器人引導客戶完成資產配置全流程等五個第一。

近年來,為應對經紀業務轉型、迎接互聯網金融發展,平安證券確立了 “一站式互聯網理財平臺”的目標,目前已陸續推出APP、基於大數據選股的牛人牛股等移動互聯網產品。“開發、上線該系統,是希望提升公司服務觸點,為財富管理轉型奠定基礎。”平安證券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41

北京調整特殊病備案流程 可享“一站式”服務

據新華社報道,記者從北京市醫療保險事務管理中心了解到,11月1日起,北京市患特殊病的參保人員可在本人選定的定點醫療機構,“一站式”完成申報、備案、治療、結算及待遇查詢等手續。

據了解,備案流程調整前,參保人員需經過就診醫院領取申報審批單、醫生簽字、參保單位蓋章等多個環節,手續複雜、辦理時間長,一些患特殊病的參保人員身體健康狀況欠佳,往返奔波辦理手續極為不便。

北京市醫保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備案流程調整後,患特殊病的參保人員在所選的特殊病定點醫院填寫申報表,由醫師簽字後,持社保卡到醫院醫保辦公室辦理備案手續。完成備案後,即可在該院進行治療,無需再到單位、經辦機構辦理手續,相當於“一站式”服務。

目前,納入該“一站式”服務的特殊病共9種,包括惡性腫瘤需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腎透析、腎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肝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肝腎聯合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心臟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肺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588

巨災險一站式服務破局 地震巨災共同體牽手上海保交所

隨著湖南長沙李女士點擊鼠標,由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下稱“地震巨災共同體”)承保的保險產品,首次通過上海保交所成功交易。李女士購買的保額10萬元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成為上海保交所電子保單第一單。一張電子保單背後蘊含著豐富內涵:地震巨災保險平臺系統首次上線試運行、首款保險產品正式集中出單、首批保險賬戶開立運行及支付和清結算系統首次投入使用……

12月26日,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運營平臺在上海保交所正式上線運行,為地震巨災共同體提供承保理賠交易結算等一站式綜合服務。

經過半年的籌備,上海保交所力推服務共同體的巨災保險平臺系統上線。與此同時,保交所的統一賬戶系統、支付系統、清結算系統和資金劃撥系統同步投入使用,賬戶和支付結算後臺數據也同步生成。

事實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巨災保險制度建設都是一道難題。我國地緣廣闊、地理環境多元化、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地區災害和城鄉居民住宅的差異性大,加上民眾保險意識不強,制度建設難上加難。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後,我國就明確提出要建立巨災保險制度,但實際推進過程中遇到較多困難。

近年,巨災保險終迎破題。2014年的“新國十條”明確提出要建立巨災保險制度,並擬以居民住宅地震保險作為巨災保險制度的突破口。2015年4月,地震巨災共同體成立。2016年5月12日,中國保監會和財政部聯合印發了《建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制度實施方案》,標誌著制度建設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隨著地震巨災共同體的成立,建立統一的管理服務綜合平臺成為必然。6月12日,定位保險行業基礎設施與綜合平臺的上海保交所成立,在巨災保險方面開始探索“共同體+保交所”模式。

上海保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住宅地震巨災保險運營平臺建成後,地震巨災保險的保單將統一由該平臺出單。而隨著保交所服務功能逐步搭建和完善,將支持更多普惠保險產品上線,通過提供更多功能以改善保險市場的效率。

據了解,上海保交所於今年6月正式揭牌,是國內首家保險交易所。按照有關規劃,上海保交所將搭建保險登記交易、再保險登記交易、保險資管產品登記交易以及保險衍生品四大平臺。

11月10日,上海保交所保險資產登記交易平臺首批產品順利上線。據悉,平臺首批用戶包括壽險公司、產險公司、養老保險公司、保險資管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20余家,並試點首發了長江養老-太平洋壽險保單貸款資產支持計劃、太平-上海建工都江堰市濱江新區基礎設施(PPP)項目債權投資計劃共2只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發行註冊總規模78.8億元,首期合計發行及登記規模16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