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荷爾蒙經濟學》上線中國最好數字閱讀平台之一的「多看書城」 東方愚

http://www.zhanghua.cn/?p=5080

文/東方愚    多看書城首發

七十多年前,胡適先生和母校康奈爾大學的史學家布爾先生(George Lincoln Burr)最後一次長談,布爾說的一句話令胡適醍醐灌頂:「年紀越大,越感覺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多少年之後,胡適在《自由中國》雜誌上寫了一篇自我反思的文章,標題正是《容忍與自由》。

我的《荷爾蒙經濟學》一書上線中國最好數字閱讀平台之一的「多看書城」之際,我羅里囉嗦援引胡適先生的文字,請相信我絕無故作深沉之意,而是恰因「容忍與自由」契合本書的精神內核。

《荷爾蒙經濟學》講的是中國企業家的婚姻經營與管理之道。全書一共提及了近100對企業家夫妻樣本,重點闡述的則是28對。通過還原他們認識、結合與相處的過程,來透視婚姻對企業家個人成長和性格塑造的影響。

圖書出版前夕,一些朋友就拋來兩大疑問:這些人你都採訪過嗎?你為什麼突然寫起八卦?其實我在本書的前言和後記中已做了回答。第一,採訪過的比例佔到70%以上,剩下那30%,即便沒有接觸到企業家本人,也大都進行了外圍採訪。2008年我和胡潤合作完成《中國富豪這十年》一書後,我在南方週末的職業定位便是專注財富人物報導與財富現象研究,一些沒有見諸報端的「花絮」慢慢沉澱下來,最後成為本書的一手素材;第二,這本書當然也能滿足讀者們一些獵奇心,譬如周成建對三次婚姻的「總結」、曹德旺對年輕時「差點出軌」經歷的回憶等,但本書絕非一本「八卦之作」,相反,它仍然是一本商業「正史」,只是選擇了企業家婚姻伴侶這樣一個切入角度。

相比於普通人,企業家們可選的結婚對象要豐富一些,但婚姻的「純度」可能要略低一些。當婚姻中出現矛盾與不和時,他們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對離婚成本精打細算後,覺得還是維持現狀更經濟;另一種是隨性而為,打破囹圄,尋找新目標。

從長遠的「收益」來看,哪一種情形更優?顯然不可一言概之。書中對兩種情形都做了細緻的描述和分析,前者如潘石屹與張欣,後者如李東生與洪燕芬。這兩類樣本的共同點,便是「容忍與自由」之邏輯的一致性:無論把婚姻當成一樁生意,還是回歸婚姻本義,你的幸福感皆取決於對自由的定義和矛盾出現時容忍度的大小。

同樣,年齡越大或成就越大,容忍度也往往越高。這也是柳傳志稱「和妻子(龔國興)一起散步是我最大的幸福」的原因之一;王石是個例外,個性使然,他比你我想像中要勇敢一些。當然,有的企業家選擇離婚可能是個假象,目的是為了保全龐大的家族財富。這涉及到政商關係,是另一個話題了。

我想表達「容忍與自由」第二個層面的意思是,我們應對婚姻出現風波的企業家保持一種克制式的評價。這幾年企業家離婚的案例特別多,許多人對此幸災樂禍,「都是錢燒的」等冷嘲熱諷不絕不耳。對事物表達自己的看法當然是一種自由,但是很多時候潛藏其中的,其實還有一絲仇富心態。還有一些人,自己的婚姻經營到一團糟糕,卻還興致勃勃對別人的婚姻評頭論足。

專注研究美國富人生態的托馬斯·斯坦利調研1300多位美國富豪後發現,決定他們成功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列,依次是良好的信用、自我約束、善於交際、勤勉、有賢內助支持。其實「自我約束」,何嘗沒有「容忍與自由」之義。斯坦福的調研同時也表明婚姻與事業正要關,80%的事業成功者一生都沒有離婚。

一生不離婚——好比2013年1月4日這組數字的諧音一樣——愛你一生一世?反正,我所提取的100對中國富豪婚姻樣本中,迄今沒有離婚的佔比只有50%多一點。而就在圖書出版後半年的時間裡,又有幾對夫妻離婚了。中國樣本不同於美國樣本的主要原因,其實在於我們現在處在一個巨變的時代——如果說改革開放前30年人們更多地注重物質財富的積累,那麼第二個30年裡,精神生活的豐盈將會成為奮力追逐的對象。

新年第一個工作日,本來應該多一些祝福語,我寫著寫著便嚴肅起來。但我認為,即使你我都有夢中情人或紅顏知己,但婚姻幸福卻是不變的夙願。在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年代,家庭這一港灣能夠給我們太多的安寧和慰藉。不管採取了哪種技術路徑,希望我們都能夠到達自由之彼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71

看書悟出的道理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4/blog-post_14.html
經常聽到「識人好過識字」, 尤其是香港地, 識得人多, 做起事來始終方便很多, 不過, 其實「識人」跟「識字」確實沒有互相牴觸, 看書的重要性更加不容忽視。

看書有何重要呢? 止凡認為看書能幫你跳出你的世界, 從思想到現實來慢慢做到。何解呢? 這是我從平日工作生活點滴中觀察所得的, 只要你多看書, 你會慢慢發現你跟身邊的人不一樣。

為什麼香港人總愛把小朋友送進名校呢? 有錢的話更希望小朋友能讀國際學校, 成績及前途只是考慮因素之一, 最重要是「識人」, 如果他日小朋友出來社會工作, 所有舊同學都是富豪後代, 向上游的機會不是非常高嗎?

加上從小到大都把子女放到名門望族身邊, 學習討論的所有活動都能吸收到人家的上等思維, 不同群組多會有不同的思維。這也是富豪或上等人為何很少出現乞兒仔後代, 因為由小到大都在家庭中吸收到富人思維模式。

在沒有多少外來知識的情況之下, 群組思想很難得到突破, 出來做事時是打工仔女, 管理層高高在上, 就算轉工多次都還是這個想法, 不敢挑戰。尤其在家族生意公司中工作過的, 這樣的思維就更加根深柢固。

如果每個人都沒有吸納外來知識, 群組的智慧就只能停留在某個層次。例如群組內都沒有當過管理層的朋友, 自然所有討論、智慧及思維都沒有管理層或富豪的想法。送子女進名校就是希望子女在層次較高的群組, 自然對前途甚有幫助。

這不是絕對, 但是普遍現象, 多數群組都只能有屬於這個群組的智慧, 而他們自己是不會知道的 (沒有這個智慧又怎會知道自己沒有呢?)。但如果群組內某些成員特別喜歡跟老闆級人士傾偈的話, 情況又不一樣, 很多老闆的思維想法就能被帶進群組內, 這就是外來知識。

但這種情況只是少數, 因為喜歡跟老闆級人士傾偈的人都很少跟打工仔女打成一遍, 更會被視作是「擦鞋仔」, 但偏偏最明白老闆心意又是這類人, 上位又是這類人。而要打突這個定律的, 最佳方法是看書來找尋外來知識。

只要多看書, 要明白老闆思想也好, 要明白管理層應有做法也好, 甚至股市、樓市, 古今中外的經濟、政治、歷史等, 想吸收什麼知識都可以, 你可以遠遠超越你的群組知識。最有趣的是, 在閒談之間, 你會開始發現群組內知識思維很缺乏及不足, 這證明你已經超越這個群組了, 甚至你上司, 上司的上司, 他們的思維都遠不及你的考慮全面。

人是群組動物,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群什麼人就變成什麼人, 如果一出來已經「識人」比「識字」多的話 (本身又識很多字的話), 恭喜你, 你成功的機會會很高。但如果八字生得不太好, 身份地位一般, 看書絕對能幫你提升你的境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57

蔡東豪:「四成港人不看書。」

1 : GS(14)@2012-07-18 22:28:40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D%E7%9C%8B%E6%9B%B8
「四成港人不看書。」
一項港人閱讀調查
又到書展,每年這一個星期,我都出入會展多次,為了參與出版社活動。書展是一項「很香港」的活動,一年一次,香港人群出買書,有拖男帶女,有拖着有轆的喼。獨是這一個星期,香港人愛上書。
一項關於港人閱讀情況的調查顯示,逾四成港人過去半年沒有閱讀習慣。
我一點不驚訝,環顧身邊的人,四成可能是偏低,不少被訪者沒說真話。而且所謂閱讀,我估計大都是看旅遊、養生、命相的書。
不要怪我悲觀,我是一間本地獨立出版社的股東,近距離觀察港人閱讀習慣。很多人問我,書展對鼓勵香港人看書,是否好事?我不知道,我不肯定在書展期間買書的人的動機,可以肯定的,是書展對出版業是好事,一年就只有這一星期,香港人瘋狂買書。
蔡東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14

【文化籽】野餐+看書+音樂 向詩遊異鄉的也斯致意

1 : GS(14)@2018-02-25 02:55:20

【文化籽:周末藝遊】「書送快樂」創辦人劉庭善(Cynthia),一邊喝茶,一邊談到數年前一部也斯的舊文結集《喝一口茶》。這位傾力推廣閱讀的廣告人,大家未必認得她,但談到90年代打入香港市場、當年走高級路線的Lipton茶包「茗閒情」,正是由她起名。而每年她也為她所鍾愛的文學巨匠也斯,搞一場結合野餐、品茗、音樂會和閱讀的致意活動。


愛書如命的人,都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囤積書刊到慘不忍睹的地步。從事廣告二十多年的Cynthia,約10年前成立「書送快樂」,為堆積如山的書找好歸宿。她說:「從前做廣告文案,哪有在網上找資料這回事?靠的都是看書,於是買了好多書,多到無法再放在家。我是吃文字飯的,實在不忍送書去堆填區,於是開始想為書找第二個家,最後和幾個志同道合的人,成立『書送快樂』,把好書送給有需要的人,分享閱讀的快樂。」2013年初,文壇巨匠也斯去世,當年學界和文藝界舉辦許多悼念活動。作為也斯的忠實讀者,Cynthia也參與其中,而且紀念活動持續至今,成為「書送快樂」每年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


「書送快樂」每年舉辦的也斯紀念活動,也在戶外進行,吸引不少市民參加。

專賣本地農產品的雜貨店「港嘢」根據也斯的作品為活動提供小食。

也斯的短篇小說《煩惱娃娃》,收錄在自傳體遊記回憶錄《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六個迷你布公仔,正是也斯送給友人解除煩惱的手信。


吃一口本土文學的味道

紀念活動的主題包羅萬有,由第一年的「食物」,第二年的「城市」,至去年香港回歸20周年的「守望香港」,到今年由香港走去「異鄉」,環環緊扣也斯的寫作題材,而且閱讀分享從不在圖書館、咖啡店舉行,她偏要挑在藍天白雲下。「我們的想法是文學絕不離地,可與生活接軌。也斯喜歡美食和音樂,他寫了好多關於食物的詩,所以最好就是一邊野餐,一邊看書,還可欣賞露天音樂,讓參加者一嚐精采的本土文學味道。」「本土」如何精采?也斯曾以紅菜頭、苦瓜和豆腐入詩,Cynthia就找來專賣本地農產品的雜貨店「港嘢」,根據他的詩做了幾款小吃。又因緣際會,她認識了也斯的老友劉健威的太太,連「留家廚房」也為活動提供美食。「我並不認識也斯本人,更遑論他的朋友。但有一次,有位女士來我們的辦公室,說想買書給孫兒。她發現我桌上有也斯的作品,她就說作者是她的朋友,她的餐廳也張貼了也斯的詩句。香港應該只有留家廚房這樣做,於是我就主動問她是否劉健威太太,能否為活動提供食物,這會為活動更添意義。」


Cynthia說:「欣賞好作品也可以與生活接軌,一邊野餐一邊看書不是很有樂趣嗎?」

緊扣今年的主題「異鄉」,請了本地音樂人「黑鬼」用充滿異國風情的Handpan在現場演奏。


現場印刷精選詩句 「噙」字考起人

Cynthia搞文學活動,沒有一陣文青味,她不高談闊論要「解讀」或「梳理」甚麼「文本」,也不引用甚麼「主義」去「建構」或「拆解」一首詩的「脈絡」。她搞的也斯紀念活動,跟也斯的作品一樣,多元好玩、輕盈而有份量。「從前的文人好勁,自己作品自己印,所以我們也想讓參加者體驗活版印刷。幾年前新界有一間小型印刷廠結業,那部老爺印刷機輾轉落在『香港版畫工作室』,我們跟他們合作,在活動現場讓參加者印刷部份也斯的作品選段。」問題來了,小型印刷廠以印卡片為主,字粒有限,姓氏和街道名齊全,但詩句用的字可能很偏,今年Cynthia選了也斯1991年的詩作〈異鄉的早晨〉,作者「默默看雨後簷滴,破碎的話噙在嘴角」,那個「噙」字,就難倒所有人了。「以前遇上這種情況,要去台北『日星鑄字廠』找,通常都會有。但今次竟然連日星都沒有,需要重新鑄字。」也斯關心香港,也書寫海外,由留學美國,到世界各地遊歷,他在異鄉的所見所想,成了今年的主題活動。Cynthia從口袋裏拿出一個小布袋,解開袋口,倒出六個迷你布公仔,比拇指頭還要小,正是也斯1982年寫的短篇小說《煩惱娃娃》中,來自中美洲的手信。「也斯於1978年去美國柏克萊念書,他後來和太太去巴黎探三個朋友,送了三袋煩惱娃娃給他們。那是源自危地瑪拉的傳說,只你要晚上對着煩惱娃娃講出你的煩惱,睡醒就沒有煩惱了,所以每人每日最多只可以有六個煩惱。」異鄉的煩惱娃娃,未必可幫你解決煩惱,但起碼可為你分憂,這也許是在芸芸作家中,Cynthia對也斯的作品如此傾心的原因。


「書送快樂」與「香港版畫工作室」合作,用活版印刷機活現也斯的詩句。



從異鄉回歸看香港 見證時代變遷

「他的文學地位不用我去談,已很多文人談過。我很單純地覺得他的文字就像朋友跟你聊天一樣,很真摯,也充滿了對事物的反省。文字以外,他的其他方面也令香港人有共鳴。記得有一年看電影節,有一部我已忘了是誰拍的紀錄片,其中有鏡頭拍也斯在回歸前夕拿着攝錄機,坐在電車上層,一路由灣仔拍到銅鑼灣;也有一段是當時的民主派議員不能過渡,李柱銘、吳藹儀等在立法局大樓的露台說『我們一定會回來』。片段中的也斯,也見證這一幕,並講出他當時的感受。他經歷的、拍下的和寫下的,正是香港人多年來的所想所受。」搞了多年快樂閱讀活動,總有人會潑冷水,說「香港都沒有人看書,搞來做咩?」Cynthia不同意。「有一年有中學生專登從將軍澳過來作詩,結果翌年整級百幾學生都來了。其實香港人不讀書是刻板印象,我也遇過有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來找60年代某些詩人的詩集,也見過小孩因遲了來我們的活動,看着我們收檔就雙眼通紅,站着不動不願走,誰說香港人不肯『執書』?」

向也斯致意2018:詩遊異鄉

時間:3月1日中午12點至下午5點地點:香港大學黃克競樓平台票價:免費查詢:http://www.read-cycling.org/?p=3323

一周好事

《漁港夢百年第三部曲─大夢初醒》天邊外劇場時間:2月21日至3月2日地點:牛棚藝術村12號單位票價:$200查詢:http://www.theatrehorizon.com/fishing3.html「在午夜」香港藝術家Leah Clough個展時間:即日至3月10日地點:藝途畫廊(黃竹坑道43號偉晉中心2期17樓17A室)票價:免費查詢:http://www.artprojectsasia.com/歐洲電影節2018時間:3月1日至3月18日地點:AMC Pacific Place及百老匯電影中心票價:$85-$95查詢:http://bc.cinema.com.hk/festival/3558/


facebook: Read-Cycling書送快樂、港嘢Kong Yeah採訪:鄒頌華攝影:Mike、香港版畫工作室(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24/203131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7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