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才培育供不應求 得靠產學合作補缺口 教育對策》近兩年才起步 落後國外一大截


2015-09-28  TWM

台灣有優勢的科技硬體人才,但物聯網時代,業界需要更多的軟體人才。除了寫程式的工程師外,大數據、機器人都是新興的領域,面對新潮流,學校準備好了嗎?

今年九月,台灣終於誕生第一個以巨量資料為名的學院。「在職專班我們只招收二十人,卻來了一三○位報名!」東吳大學巨量資訊管理學院學士學位學程主任許晉 雄說,他們參考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課程做設計參考,以數學、統計、管理、電腦軟體、社會、心理相關跨領域整合為主,訓練整合、運用巨量資料的人才。目前巨量 資料學院共有一系、一所、一學程,囊括包含國內巨量資料權威、資策會數據科技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林蔚君、IBM資深策略暨技術顧問李智等人。

「常常我腦袋想到後面去了,但是分析人員無法做到我要的東西!」勤業眾信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副總經理曾韵,是今年東吳巨量資料在職專班的新生,學資管出身的 她,過去十一年來,工作是針對不同產業的客戶,做企業內部的資訊安全、行銷推薦機制等資料分析。她有感於大數據時代需要跨領域專業,萌生進修念頭。

例如,她想要找出企業內部的舞弊人員,透過分析郵件內容的特定字句,來找出問題;但是這不只需要統計專業,也需要資料探勘等技術,分析電腦的搜尋規則。另外,也有許多客戶擁有大量資料,卻沒有技術來改善。曾韵期待自己進修後,能夠成為連接企業和技術廠商溝通者的角色。

新增系所不易

國立大學多以學程方式突圍除了東吳大學,其他學校也正積極跨出腳步。由於教育部針對新設系所的總量管制嚴格,國立大學要新增系所不易,多數以學程學分方式突圍。

交大將於明年九月起於資訊工程所新設「資料科學」組,主責的資工系教授曾新穆說,交大課程以資訊科學、統計數學和領域知識三大部分,參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的資料科學研究所內容,也和聯發科、IBM,以及竹科的半導體、光電、電子公司產學合作,運用大數據技術改善工廠良率、研發產品。

曾新穆說,擁有資料探勘分析能力,也要有創新和想像力,不是短短幾門課可以解決,他會在一○四學年下學期,針對校內學生,開設交大第一堂大數據的總論課程「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另也將在今年底辦理研討會,讓國內有興趣的老師可以來進修,分享他的課程教材。

企業保護數據

以機密為由 不願釋出數據分析另外,交大管理學院九月起,也針對大數據開設三階段、共十八周的認證課程,提供業界人才進修管道。曾新穆說,第一階段課程會教怎麼使用、 建立和分析各種大數據技術平台;第二階段課程側重應用面;第三階段課程則是針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用大數據來創造新的商業獲利模式。雖然是短期課程,卻可讓 不同需求的人建立重點式的知識。

台大在九月起,由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電機系教授陳銘憲開授「資料科學」課程,預計後年成立資料科學學位學程。深耕巨量資料多年、曾任資策會執行長的陳 銘憲,從一九九九年起,就開授台灣最早的「資料探勘」課程,是大數據的基礎課程,強調「從礦石找金子」,把處理過的數據資料找出有用的知識,例如民眾在超 商或信用卡上的消費。

今年開授的「資料科學」比起「資料探勘」,更強調在大數據時代下,對於每筆資料本身的了解與應用,有具體和步驟化的教學。陳銘憲希望這堂課作為打底課程,再來上「資料探勘」進階課程,此一課程非常受歡迎,選課學生已超過百人。

「統計如有明確的分析項目,計算量較不複雜,但是資料探勘是在茫茫物海中找出意義,計算複雜度高」,陳銘憲說,想要做出好的大數據應用,需要具資訊和統計背景的「技術提供者」、企業作為「資料擁有者」,和擁有領域知識的「創新應用專家」。

但是學校教學也面臨到多數企業在商業機密的考量下,不願釋出數據以供分析,因此能保護隱私之探勘在實務上非常重要。

企業資料取得不易,元智大學也面臨同樣困境,元智大數據與數位匯流創新中心主任賴國華說,他發現學校地緣所處的桃園,雖然有大量的製造業,但很多工廠生產 線的自動化不足,未有系統化的感測數據,即使有也多以機密為由不提供。學校有技術、業界沒人才,以至於產業在大數據的進展上牛步。

「我們和桃園市政府合作不少項目。」賴國華說,例如工務局、環保局提供市民回報的路不平,元智大學研究團隊會協助分析、整合資料,來作派工修復和追蹤;另交通局的路況資料,也可以透過分析來因應號誌燈的變換。

公開資訊不夠多

健保資料庫不完整 阻礙精準研究大數據可應用的領域眾多,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健康照護也成為顯學,亞洲大學就抓準這樣的趨勢,與鄰近的中國醫藥大學結盟成為「中亞聯大」, 三年前開始,在生醫方面合作巨量資料跨校跨領域學程,由五個系所共同設立,總共八門課。亞洲大學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詹雯玲說,過去的醫療僅止 於「對症下藥」,如今由於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之成熟,漸漸朝向「個人化醫療」;而累積的巨量基因體資料,透過生物資訊分析,可全面觀察到疾病之致病機轉 (造成疾病的原因),未來可朝向「相同之致病機轉,採用共同之治療方式」。

「明年亞洲大學也會有自己的醫院,臨床數據加上基因體定序資料,到時候的數據會更完整好用。」詹雯玲說,健保資料庫的資料是各醫院為了申請健保核銷登錄, 有其限制,例如自費項目、醫學影像檔案及臨床檢驗數據等,都不在公開資料庫上,對現在透過大數據講究的「精準醫療」研究,有其阻礙。

放眼國內各校,雖然開設大數據相關學程的不少,但都在近兩、三年才開始,畢業生產出速度,遠遠不及企業現在大量的需求;台灣各行各業在大數據的分析上,相 對世界各國的腳步也慢了不少,勢必要參考各國培養人才的作法,除了開設學校課程,找來懂實務的業界講師也很重要,更積極合作交流,才能帶來迎頭趕上的契 機。

撰文 / 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18

全球第三大工具機廠育才術:送學生到德國實習 產學合作典範》友嘉×虎尾科大

2016-08-01  

暑假期間,有的學生瘋狂打工或玩樂,但是友嘉和雲林虎尾科技大學合作成立「友嘉集團國際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學院」的學生,卻利用暑假積極學德文、日文,充實專業技能,甚至還飛到德國工廠實習。

總部在台中的機械大廠友嘉,去年工具機營業額約七百三十六億元,營收規模是全球工具機廠中的第三大,正悄悄布局未來人才。

讓企業更省力

畢業前融合企業,省去磨合期友嘉總裁朱志洋不諱言,學校與企業間最大障礙,通常是企業要的專業技能學校沒有教,或只教一點皮毛。為了提前讓學生和企業接軌,兩年前和虎尾科大合作產學專班(產業為了培育人才,與學校合作開設的課程),「學生畢業前已經與企業融合在一起,一畢業進入企業很快就能發揮,不用經過一、兩年磨合。」「簡單說,讓企業提早選人才、學生提早選未來。」虎尾科大職涯中心主任楊閔惠指出。

許多人對類似的產學專班並不陌生,中華民國技職教育暨產業發展協會祕書長歐文龍指出,多數企業與學校合作人才培訓專班,多是白天在企業上班、晚上上課,或從高工開始挑選學生直升科大,大學正常上課,寒暑假再到企業實習。

但,友嘉專班最大特色在於:量身打造客製化課程,更讓學生飛到德國工廠實習將近一年,可說台灣企業唯一。

所謂客製化課程,指篩選進入友嘉產業學院的虎尾科大三年級學生,除大學系上正常課程外,要求必修德文或日文,還要在寒暑假額外進修電腦繪圖、氣壓控制、機電整合、機械加工四大類課程,且各要上滿四十小時;另成立社團,由學生擔任社長,每周三晚上固定安排業師演講、英語會話等學習課程。

這些課程全數由企業出資,學生不只不用額外負擔學習費用,另可自由選擇每月領取四千元零用金,但領取者畢業後至少要進友嘉服務一年。

讓學生更積極

德國主管親授,一年學好基本功和虎尾科大策略聯盟的虎尾農工生物產業機電科主任許致和,是該產業學院氣壓控制的師資。

他觀察,大學生一般沒有學習目標、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較難和產業接軌,友嘉願意從大學找企業要的人力,和學校盤點課程、給目標,「而不是亂槍打鳥」,且不採半工半讀打擾學生正常作息,改用社團集結、寒暑假加強其他專業課程,很主動、有心地栽培未來人才。

不只如此,友嘉還大手筆挑選學生到自家德國工廠實習。「產學合作沒有預算上限!」朱志洋豪氣表示,送一個學生去德國要花一百萬元,但重要的不是出錢,而是出人,目前已經送五名學生赴德國實習。

他解釋,培育人才不是美其名讓學生到產線實習而已,以到德國實習為例,專門老師一對一指導,讓學生一年內學好機台組裝、維修等基本功,「都是德國當地主管,不是台灣幹部」,就為了要學生真正感受到德國的工匠精神,更精進專業技能。

許致和透露,去年該專班學生暑期上課時,還有學生低頭滑手機,今年學生全都聚精會神,還不斷問問題,就是看到五位學長成功通過考核到德國實習,「發現友嘉玩真的!」所以積極度更高。

「只要公司有設點的國家都可以選,全台灣只有我一家!」朱志洋透露,今年國外實習名額會增加一倍、達到十位,未來學生甚至可以自由挑選到德國、瑞士、義大利、法國、日本、美國等國,且學生畢業之後,除了回台就業,甚至還有留在當地就業、起薪比照當地員工的福利。

讓人才透過海外實習打世界盃,友嘉的產學合作經驗,值得參考。

友嘉產學合作沒預算上限!

100%實習、就業,就學期間月領4000元8位畢業生進入友嘉集團任職,5位在學生前往德國實習

友嘉集團

成 立:1979年

總 裁:朱志洋(圖)

主要業務:汽車、航太等產業用工具機2015年營收:工具機約新台幣736億元

撰文 / 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